承政院日記/仁祖/二十三年/十二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2月1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呂爾載。左副承旨許積。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領議政臣金瑬,提調行上護軍bb臣b金堉,副提調行都承旨臣金光煜啓曰,窮冬寒雪,日氣凝嚴,伏未審夜來,靜攝中聖候,若何?且從前症候,近無輕重之異乎?臣等伏不勝憂慮之至,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與前一樣。世子宮問安。答曰,日漸似歇。《藥房日記》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日救食處,摘奸。內下記草

12月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行上護軍臣金堉,分承旨臣李之恒,中宮問安。答曰,一樣。世子宮入診正時,巳初。三提調啓曰,今日令崔得龍、朴頵等入診,則世子所患諸症,頗似減歇,寢睡飮食,亦勝於前日少差之時,但日西後初昏之間,尙有虛煩之候。黃芩湯,去荊芥穗,代知母,加地骨皮、貝母干汗[汁]炒各一錢,進服五貼宜當云。此藥劑送之意,敢啓。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例兼堂上戶曹判書金世濂啓曰,大君回還,謝恩方物,何以不爲磨鍊乎事,傳敎矣。此乃該曹趁卽擧行之事,而近以判書遞易之故,或未及磨鍊,着令該曹,速爲磨鍊,稟旨擧行之意,分付,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義禁府啓曰,罪人金𥶏及事干奴婢等,已爲拿來。係是綱常大獄,自本府不可尋常推鞫,何以爲之?敢稟。傳曰,依前例爲之。

○又啓曰,云云事,傳敎矣。罪犯綱常,則自前例爲三省推鞫,而今此金𥶏之事,前古所未有之大變,三省推鞫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政院啓曰,以義禁府啓辭,金𥶏獄事,三省推鞫事,命下矣。委官何大臣進去乎?敢稟。傳曰,李判府事進去。

○政院啓曰,卽者禁府郞廳,以委官意來言曰,初五日臘享大祭,今明日齋戒,三省推鞫,不得開坐,過大祭後爲之云,敢啓。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院啓,前吏曹判書李植罷職,許舒遞差,兵曹郞官推考事。答曰,依啓。韓興一事及朴敬祉事,不允。內下記草

12月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義禁府啓曰,罪人朴守元、車才龍、李成男等,已爲拿來。此三人似當卽爲推鞫,敢啓。傳曰,知道。

○禁府郞廳,以大臣意啓曰,臣今承命來詣鞫廳,而鞫廳事體,與三省有別,必待諸大臣來會,然後開坐。臣以原任,獨參推鞫,非但事體未安,且必有後弊。時任大臣,雖或有故,原任中亦有他員,鞫獄事重,如不得等待罷齋,則他原任大臣,竝爲同參,欲廢常規,且重獄體,何如?昨夜以此意,通于政院,使之稟處,而政院持難不啓,臣不得已敢啓。傳曰,依啓。《禁府謄錄》

○行護軍金集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至懇,爾其勿爲控辭,待春暖上來,以副予至意。

○院啓。答曰,不允。遞差事,依啓。內下記草

12月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行上護軍臣金堉,世子宮問安。答曰,漸似差歇。《藥房日記》

○義禁府啓曰,本府羅將三十一名內,堂上、郞廳帶率及當直本府守直計除,餘存七名,而罪人拿來事,出送外方,亦多,只有二名,當此推鞫三省之時,非但卽今使喚不成貌樣,自前王獄重地,苟簡不足之患,有難勝言。羅將七八名,令該曹急速加定,以重王府體面,何如?傳曰,知道。

○又啓曰,義州罪人推鞫事,昨夜,取稟果爲是矣,而問事郞廳,今日最晩,啓下元情,至今不爲捧入,禁府所爲,何如是怠慢耶?問啓事,傳敎矣。問事郞廳差出事,卽稟于大臣前,則李判府事以爲今日早朝,諸大臣齊會後,差出爲當云,而與他原任,同參之意,取稟蒙允矣,更請沈領府事,則以病不來之後,始爲開坐,故罪人捧招,自爾遲緩,敢啓。傳曰,知道。

○義禁府郞廳,以委官意啓曰,大祭齋戒,已罷,三省交坐,今日當爲,而推鞫未畢,完畢後爲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李穦分揀事,命下矣。放送之意,敢bb啓b。傳曰,知道。

○政院啓曰,禁府郞廳,以委官之意,來言初九日國忌,初八日齋戒,三省推鞫,不得爲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政院回啓。答曰,知道。此人疏辭,多有不避之處,而此則予自容受,不以爲咎也。第領相,以元勳大臣,爲國盡瘁,少無濁亂之事,而渠敢比於希奮承宗,頃於擇嗣之日,人皆瞻前顧後,莫敢將順,而領相獨不防啓,終始擔當,可謂有大臣氣像。而渠敢以含糊兩可,有所希冀於彼此爲罪,所謂彼者,抑何人哉?然則其時持難者,合於渠等之意耶?其心所在,誠不可測,意者,失志奸兇,不勝憤忿,敎誘此輩,作此無狀之擧也。其爲設心,殊極駭慘,所宜拿鞫,以正國法,而今姑不問,從輕施罰,李重馨邊遠定配。內下記草

12月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判書具仁垕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已往之事,不必每每引咎,宜勿控辭,安心察職。

○鞫廳啓辭。答曰,慶業所率十人中,此三人先爲出來,似是恃其無罪,參酌處置。內下記草

12月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行上護軍臣金堉,世子宮問安。答曰,日漸差愈,入診明日爲之。《藥房日記》

○備邊司啓曰,前日,捕盜廳所捉江居李武金妻母及其女子、女壻金忠男妻等,義州罪人入來間仍囚事,入啓啓下矣。朴守元等三人,已命分揀,而武金、忠男等,則方爲在彼,與守元等不同,捉囚人等,令禁府稟處,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曾因三江居民齊訴內,藏氷價加給事草記。答曰,知道。無已則民人還集間,從略加給事,傳敎矣。取考兵曹內外氷庫給價之規,則在前東氷庫步木八十疋,常木五十疋內,氷庫步木二同,常木一同,西氷庫步木一同題給,而西氷庫則各司軍丁,自禮曹分定名數,主梗屬梗,諸各司,皆自准給其價,兵曹一同之木,有若簞醪之投河,勢不能遍及於役軍,徒爲跟隨下輩食物之資,雖曰流來存羊之義,而經用方極之時,如此浮費,所宜省去。東氷庫則奉常寺立之,而南部沿江之民,給價取氷。內氷庫則繕工主之,亦以沿江各部之民,載氷以給價布事,似着實而其價布,自該曹移送該司,分給之際,或不無虛疎之弊。故着令兵曹堂上,招集沿江各里所任,一一面給,俾無各司下人,因緣用奸之患。東氷庫依前數題給,且內氷庫載納之役,最爲浩大,依聖敎從略加給,則猶患不能成形,無寧取彼西氷庫虛費之價布,移給內庫載氷之軍,而前則內庫一梗,今加一梗,故量其氷丁,容入役價酌定,步木一疋五十丁,收布一疋四十丁,常木一疋二十丁,合計步木四同,常木二同,收布一同二十二疋半,亦令面給之意,敢啓。答曰,依啓。西氷庫所給之木,虛費的實與否,更加詳察爲之。《備局謄錄》

○領議政金瑬上疏。答曰,省疏具悉。渠輩奸計,予已洞燭,卿其勿爲待罪,安心行公。仍傳曰,遣史官傳諭。

○公淸監司林墰上疏。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爲控辭,從速赴任。

○院啓。答曰,不允。李重馨厥罪甚重,不可不流竄矣。內下記草

12月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王世子入診正時,巳正。副提調行都承旨臣金光煜啓曰,今日醫官崔得龍、朴頵等入診,則世子所患諸症,幾盡差減,日西虛煩之症,亦爲減歇。凡病已入差境,則當此寒節,苦口湯藥,不可連用,姑爲停止,以食治調理宜當云,湯藥姑停之意,敢啓。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備邊司啓曰,京畿監司尹順之,以李重馨之疏,不敢行公云,其疏辭雖未得見,而大槪怪戾無倫之狀,聖明之所洞燭,朝廷之所共知也。況今勅行已迫,受畿藩之任者,尤不可以此引入,卽爲察任事,本道都事招致,分付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院啓。答曰,依啓。韓興一、李重馨等事,不允。

○京畿監司尹順之上疏。答曰,省疏具悉。重馨悖妄之說,不必相較,宜勿控辭,安心察職。內下記草

12月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領議政金瑬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奸兇之輩,設或逐日投疏,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非徒無益,必有大害也。卿其勿爲介意,體予至意,安心行公。

○府啓,臺諫處置事。答曰,遞差。內下記草

12月9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說書洪命夏,世子宮問安。答曰,差減後一樣。《藥房日記》

○備邊司啓曰,曾接奏請使狀啓,鄭勅言內,勅使差備譯官,以奏請使所帶之人,留置義州,以除譯路之弊云。差備譯官,旣已下去,而奏請使所帶譯官,留待義州,則自京下去之人,或先爲上送,或落後上來,俾無勅使一時貽弊之意,遠接使及平安監司處,行移知委之意,敢啓。答曰,差備譯官,旣已下去,使臣所帶譯官,先爲上來,可也。《備局謄錄》

○義禁府啓曰,本府都事吳挺漢,方得重病,勢難供職,本府方爲三省推鞫,事務緊急,吳挺漢改差,未差都事一員,令該曹竝爲口傳差出,何如?傳曰,依啓。《禁府謄錄》

○行司勇鄭霽龍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嘉爾爲國之忠,所陳之事,誠有意見,當令該曹採施焉。內下記草

12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以本司藏氷價木加給事草記,傳曰,此內氷庫給木之數,一梗藏氷時前例耶事,傳敎矣。丙子以前,則內氷庫兩梗內,一梗則漢城府主之,以都下坊民,載納,氷丁所載價米,自戶曹計給,一梗則繕工監主之,兵曹步木四同,常木二同,分給沿江之民,載氷以納。丁丑以後,減去一梗,而該府該監,合藏一梗,故兵曹所給之布,亦爲半減,以步木二同,常木一同題給矣。今年該曹入啓,還設兩梗,兵曹所給,但當依前六同而已。頃因江民等,齊聲來訴,臣等商量情勢,敢請加給四同,而有民人還集間,從略加給之敎,更加商量,遍聞內外藏氷各司,則西氷庫所給一同之布,最是文具,故以此移補內庫之價,而計其氷丁容入,則猶爲不足,故一同之外,又以二十餘疋加給。就一梗元數六同而觀之,則所加之數,乃一同二十二疋半矣,敢啓。答曰,知道。

○又啓曰,在前農軍之入送義州,出於不得已,非徒爲農,實爲使喚之緊切也,而其千辛萬苦之狀,難以盡言。詳聞曾經義州府尹者之言,今則事勢異於前日,農軍雖減半調入,別無不足之患,農作及使喚,可以爲之云。明春農軍,自江原道調送,而江原道連年失稔,木花尤爲稀絶,近以目所見言之,上番軍人中,衣不蓋體者,皆是關東之民,最爲矜惻。先運農軍二百名,業已登途,今月望間,當爲抵京,後運二百名,則未離本道,急急知會,使勿入送,則二百民人,得免遠行,仍住本土,不失春農,實爲大幸。以此事意,江原監司處,發遣宣傳官,持標信下諭,一面行會于平安監司、義州府尹處,何如?答曰,允。

○又啓曰,勅行已迫,大政亦近,此時司馬之長,事務極緊,而兵曹判書具仁垕,久不行公,事多稽滯,誠爲可慮。旣往無情之事,不可每每爲嫌,具仁垕速令察任,何如?答曰,允。

○義禁府啓曰,傳敎矣。朴守元三人,已爲分揀放送,而無金、金忠男,則方爲在彼,其妻母及其妻,雖囚繫經年,固無督現之路,姑令捕盜廳,其族屬可信人處保授,以爲後日憑問之地,似爲宜當,上裁,何如?答曰,武金等出來間,姑爲嚴囚,逃亡人,使之着實跟捕。《備局謄錄》

○領議政金瑬初度呈辭。答曰,不允批答。

○府啓,臺諫,下諭事。答曰,依啓。內下記草

12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曰,禁府都事,以委官意來言,諫院俱爲避嫌,三省交坐,不得爲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刑房承旨,以司謁啓曰,司諫院只有司諫,而今日延勅習儀進參云,習儀後,三省爲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傳曰,今下弓矢,惠山僉使金鏡處給送。

○傳曰,頃見鄭霽龍上疏,則其語雖未新奇,其心則似爲誠實,此人年齒幾許耶?令司謁問于政廳以啓。

○領議政金瑬再度呈辭。答曰,不允批答。

○府啓,臺諫出仕事。答曰,依啓。

○禮曹儀注。答曰,依允。內殿陳賀,亦於此處行禮。內下記草

12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司書臣李泰淵,世子宮問安。答曰,已盡差愈矣。《藥房日記》

○政院啓曰,罪人拿來間,三省推鞫,姑停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領議政金瑬三度呈辭。答曰,遣承旨敦諭。

○弼善張應一上疏。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疏辭予當留念,爾其勿辭察職。

○正言金徽上疏。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調理察職。

○三省推鞫廳啓辭。答曰,今番治獄,似違舊規,愛春等姑爲停刑仍囚,善後等,金搢書札取考後處置,卜香等三人,拿問事,依啓。內下記草

12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今當無前之凶歲,兵、戶、曹所捧米布,減縮已甚,故各司書吏、使令等員役,臣等商量裁減,而政院、講院下人,不爲擧論,前秋加出使令二名,亦爲仍存矣。又値勅使之行,經用之費,極爲浩大,而各司員役,續續加出,至於政院,加出使令五名,講院亦加三名,雖曰依前之例,而如此不緊之費,在平時猶且省去,況當節損方急之時乎?政院加出二名,講院一名外,勿爲加設,他衙門員役,亦勿加出,而今後仍爲定式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西氷庫摘奸。

○慶尙監司許積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才實合此任,宜勿控辭,速往欽哉。

○領議政金瑬上疏。答曰,省疏具悉至懇,因予不辟,讒說殄行,卿勿介懷,相其惟終。

○府啓,臺諫遞差事。答曰,依啓。內下記草

12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刑曹草記。答曰,知道。更加嚴禁,俾無虛費米穀之害。

○領議政金瑬四度呈辭。答曰,遣承旨敦諭。內下記草

12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副提調行都承旨臣金光煜啓曰,窮冬積雪,寒冱日甚,伏未審調攝之中聖候,何如?臣等不勝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與前無異。世子宮問安。答曰,知道。中宮殿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持平宋時烈上疏。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爲固辭,調理上來,以副予至意。

○判中樞府事李敬輿箚子。答曰,省箚具悉。箚陳之事啓稟,實非擅違舊規,宜勿控辭,安心按覈。內下記草

12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農軍點閱事,摘奸。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東氷庫摘奸。

○領議政金瑬上疏。答曰,省卿疏章,予心缺然,予意已諭,卿其勿爲固辭,從速行公。

○謝恩使右議政李景奭,書狀官李時楳改差事,啓辭。答曰,依啓。

○迎接都監,以仁慶宮、弘文館失火事,草記,入啓。答曰,依啓。當該庫直,亦爲囚治,昨日入直衛部將及內官等,竝爲推考,以懲其終不撲滅之罪。內下記草

12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領議政金瑬五度呈辭。答曰,遣承旨敦諭。內下記草

12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義禁府啓曰,勅使時所館處,各門把守及出入時,前導禁喧羅將之數三十三名,依前例,令兵曹定送事,已爲入啓,而卽見兵曹移文,則令該曹給價雇立云,價則戶曹例爲給之,而許多羅將,自本府無雇立之勢,勅使到京已迫,兵戶曹推諉之間,必生大事,依前例令兵曹定送,何如?傳曰,旣令雇立,則其定送,似非兵曹之任也。

○又啓曰,罪人金搢如廁時,罪人善後,因獄間軍士,潛傳諺書一度於金搢之際,見捉於入直都事,極爲可駭。其軍士已爲囚禁,令攸司依法治罪,何如?傳曰,允。傳曰,罪人抵書于金搢處,書入之。以三省罪人金善後書札。傳曰,此書中所謂官員,不爲詳捧元情云,殊甚駭異,此人使之更爲捧招。《禁府謄錄》

○傳曰,綾原大君賜給事,令司謁言于政院,攝政王禮單匹數卄匹,銀子二百兩。

○領議政金瑬上疏。答曰,省疏具悉至懇。卿之如是固辭,似或過當,須速出仕,以絶奸計。內下記草

12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郞廳,以右議政意啓曰,頃日畿甸驛馬事,回啓之時,啓辭中事意,臣景奭言其大略于有司堂上,搆草後看過,則措語覺有未妥處,而造次之間,未能更爲商議矣。伏承搆草堂上推考之敎,其時未卽點改之失,臣實難免,而昨因迎勅習儀,今始陳達,尤不勝惶恐之至,敢啓。答曰,知道。勿爲惶恐。《備局謄錄》

○義禁府啓曰,自前勅使所館處,各門把守及勅使出入時,禁喧假都事五員,假書吏六名,依前例令該曹差出,何如?傳曰,允。《禁府謄錄》

○兵曹啓曰,武臣堂上朔試射時,折衝朴信吉,乙酉九月十七日貫革二十巡,以七十五分居首,十一月十七日十五巡,以四十八分居首,十二月十七日十五巡,以四十六分居首矣。連三次居首者,或加資或賜馬,前例如此,上裁。傳曰,熟馬一匹賜給。《兵曹謄錄》

12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以義禁府洪禮吉定配單子,傳曰,邊遠定配。

○以都囚徒單子,傳曰,不緊罪人,使之議放,俾無凍餒。義禁府啓曰,云云事,傳敎矣。本府時囚罪人中,除所犯緊重者外,洪大立以擧子孫承男族人捧招時,不以實對,已受刑一次,似當分揀,而擧子孫承男,以鄕居之人,冒書京居,姜賢、金悌俠、姜義吉等,成給保單子,今難免犯禁之罪。右人等依鄭忠信及李琢、朴之垣、朴之墉例,似當定配,敢啓。傳曰,依啓。《禁府謄錄》

○戶曹粘連啓目。答曰,更爲參酌處置,以副民望。

○刑曹啓目。答曰,似涉無情,減等論罪。

○備邊司粘連啓目。答曰,當初狀啓,不爲考見,如是回啓,事甚不當,更爲詳察處置,勿使紀綱,日漸板蕩。內下記草

12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分承旨臣邊孝誠,中宮殿問安。答曰,一樣。提調啓曰,中殿進御歸脾湯,初以三十貼爲定,明日當爲畢進御,故今日問安,仍令醫女丹春等入診,則內人言內,今月十二日二更三點,症候發作,與前月十一日發作之時一樣云。退與御醫等商議,則歸脾湯,鎭心補氣,而藥力似乎平緩,三十貼難以責效,加進二十貼後,更與諸醫,相議爲當云,歸脾湯加劑以入之意,敢啓。答曰,依啓。《藥房日記》

○備邊司啓曰,延曙驛卒潰散之變,出於南宮鏶,旣不能鎭壓,又有敎猱之跡,以致潰散,其罪不專在於驛卒也。而旣爲潰散,則常刑烏得免乎?然而無知之輩,徒知目前之難堪,又因察訪之敎猱,敢生謀避之心,而聞朝廷之令,旋卽還入,則亦可貸死。延曙新察訪,卽刻令該曹,以有名望風力之人,極擇口傳差出,卽爲牌招肅拜,仍爲馳去本驛,刻期知委,督令還現限內來集者,竝給免死帖,仍爲帶率前進,以爲勅行補把之地,終始不現者,則依前啓辭,告者重賞,本人竝以極律論斷之意,令察訪申明嚴飭,何如?答曰,依啓。給帖一事,似涉虛文也。

○又啓曰,勅使帶來倭人等,入京之後,則似當有別置他所之擧,入接處預爲修理,以待凡供饋應接之事,另從優厚,毋令落莫,以失遠人之望之意,令迎接都監及該曹預爲申飭擧行,何如?答曰,依啓。某物分給以送,似可矣。

○又啓曰,凡下輩逃散之患,出於怨懟其官,而至於事勢難堪,欲遂其願,故爲逃避者,未必不由於爲其官者,不能善爲鎭壓,甚者或有陰爲敎猱之弊也。今此延曙驛卒之逃散,跡涉可疑,該驛察訪,當初欲請拿鞫,而適足以中其巧計,故再昨回啓之時,姑以監司察訪,亦難免不能善處之責,刻令還集,俾及於勅行之意爲啓矣。卽見監司狀啓,以爲近聞驛卒渙散之變,不無與知之跡云云。又曰,其處心行事,必無使之還集之理,亦不無僨事生梗之患,姑先罷出云,其生變避事之跡,與騰播之說,相符,此而不爲重治,則紀綱掃地,尤無以收拾。南宮鏶卽爲拿鞫,繩以重律,何如?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義禁府啓曰,洪大立分揀事,傳敎矣。卽當放送,而保擧人姜賢、金悌俠、姜義吉等,亦依朴之垣等例,定配事命下,其中金悌俠,振武原從功臣錄卷的實,前者朴之垣、朴之墉,以其父榮新,原從減一等矣。金悌俠則何以爲之?敢稟。傳曰,知道。姜賢等照律以啓,可也。《禁府謄錄》

○判義禁閔馨男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調理察職。內下記草

12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迎接都監,因遠接使狀啓,自上不能出郊之意,開城府問安承旨之行,從實開陳等意,覆啓,允下矣。承旨相接談話之際,以今此冊封降勅,閣老來臨,實是一國莫大之慶,而自上宿疾,尙未平復,窓戶未開,郊迎之禮,不得爲之,自上日夜痛恨,又成一病之意,從容言及,無示專請停禮之色,似爲宜當。碧蹄宴禮時陳說之事,則徐觀承旨馳啓而處之,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以本司倭人等應接事草記,傳曰,依啓。某物分給以送,似可矣事,下敎矣。我國漂到之人,彼中厚待,迥出常例,一人衣着,至於疊給,資送甚厚。今此倭人等,依聖敎,令該曹,另爲厚待,各人所着之衣,預備以待,紬疋紙束等物,亦令量宜俵給,何如?答曰,允。

○又啓曰,以本司覆啓黃海道監司狀啓粘目,傳曰,嶺東最遠,何以嶺西驛馬,欲爲先放乎事,下敎矣。嶺東人馬,涉險遠來,冒寒便行,則飢凍之患,尤爲可慮。嶺西則從近來到,故使之便行,而今承聖敎,更思之,則便行者,果可先放,行會之際,嶺東、嶺西中,從其情願便行之意,以爲結語。且觀畿驛人馬補把之數,嶺東人馬,量宜加減,而便行事,竝及於行會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政院啓曰,卽者禁府郞廳,以委官意來言,判義禁閔馨男,病未來參,今日三省,不得開坐云,敢啓。傳曰,知道。

○政院啓曰,禁府郞廳,以委官意來言,判義禁閔馨男,遞差事,命下矣。三省推鞫,不可遲延,判義禁速爲差出云,敢啓。傳曰,明日差出。《禁府謄錄》

○判義禁閔馨男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辭至此,當勉副焉。仍傳曰,遣內醫看病。

○都摠府啓曰,今日入直將士,別試射事,傳敎矣。例中習射姑停,而將士別試時,請出標信。傳曰,允。《都摠謄錄》

12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得見京畿監司尹順之牒報,碧蹄驛人馬,初不潰散,上中下馬四匹在焉,延曙驛吏、驛卒等十四名及馬十四匹,已爲還現。前路三驛,亦當開諭,還現之人,馳報計料,還現之人,似當竝爲宥罪,勿失當初曉諭德意云云,依啓下公事施行事,題送,而本驛之馬,已現者十八匹,公淸驛馬二十匹,已爲下去,則雖或有不足之數,自可推移入把,馬山、東坡、靑郊等驛,亦必有還現人馬。江原道驛馬,勿爲便行事,竝依前例,勅行上來後,卽爲放送事,京畿、黃海兩道監司處,行會,何如?答曰,知道。不爲逃放[㪚]之驛,今番勿爲入把,以示嘉奬之意,江原驛馬若干匹,仍爲便行,使公淸驛卒,無獨勞之歎。

○又啓曰,以政院啓辭云云事,答曰,知道事,下敎矣。接見時,若以天下統一,萬國同慶之意言及,則南京勝捷,不必別爲措語,語及運米,則力盡之後,饑疫又甚,百爾思之,頓無拮据之勢,惟望大國,矜察此間事情而已云云,似爲宜當。林慶業事,則大國爲亡命之罪人於我國,爲叛逆之賊,如此而猶得全活,則日後逆輩之效此者繼起,無以鎭服之意,言及,而倭情則前日咨文中已達,今無別事,而大槪情形,與前有異,深以爲慮之意略及,似合事宜,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戶曹啓曰,卽接兵曹關內,今此勅時衛,無調出之軍,假羅將定送,冤苦莫甚,依舊例,令該曹給價雇立事,入啓定奪,奉審施行云,而本曹經費匱竭之狀,有難盡言。當此勅行,都監各樣所需,諸各司各色上下之數,罔有限量,誠極渴悶。今此義禁府假羅將雇立,至於三十三人,計日給價,其數又爲不貲,竊考前例,兵曹,以軍士定送,設或雇立之擧,係干兵曹所管,自可以價布題給,似非本曹雇立之事,惶恐敢啓。傳曰,勿爲推調,依例爲之。

○政院啓曰,禁府都事,以委官意來言,判義禁不能行公,三省推鞫,不得開坐云,敢啓。傳曰,知道。

○新除授判義禁具仁垕上疏,啓下該曹,吏曹回啓內,司馬之長,不兼刑獄,雖古有其說,而近來兼察,已成規例。重臣去就,該曹不敢擅便,上裁,何如?啓依回啓施行。《禁府謄錄》

○仁興君箚子。答曰,省箚具悉至懇,倫序才能,俱合此任,宜勿控辭,從速檢飭。內下記草

12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以政院啓辭,勅使接見時,酬酢之辭,昨已略爲措辭入啓矣。更思之,則林慶業事,一款措語,有未盡處,慶業非但我國之逆賊,亡命於上國,而投入南朝,欲圖上國,是乃上國之逆賊。勢窮然後,始敢納降,其反覆兇巧,不言可知,此與南朝將士之歸附者,大相不同。如此而見容,則日後逆輩之效此者,無所懲戢。如是措語,似爲宜當,敢此更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禮曹草記。答曰,依啓。倭譯亦令定送,可也,且此輩若或累日留在,則多事之地,久廢開坐,不可也。內下記草

12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文郞廳卞時益有頉,代前郡守奇晩獻。武郞廳南斗炯外任,代前郡守鄭亨道。《備局謄錄》

○院啓,捕盜大將韓好問事。答曰,推考。記草

○都摠府啓曰,今日入直軍士,當爲中日習射,而闕內迎勅習儀相値,且勅使入京已迫,依前例,回還間姑停之意,敢啓。傳曰,知道。《都摠謄錄》

12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領議政臣金瑬,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啓曰,以禮曹啓辭,王世子,各宴竝爲進參似當事,命下矣。臣等伏念,王世子,頃日所患症候,雖暫平復,而當此冱寒之節,一番勞動,已極可慮。若於各宴,竝皆親行,則必有添傷之患,如下馬翌日餞別,不得已之宴外,其餘各宴,則竝令大君、大臣進參,似無不可。臣等不勝區區憂慮之至,敢此仰稟。答曰,依啓。大君參宴,似無前規矣。

○備邊司啓曰,遠接使密啓,回答說話,大槪不出於臣等曾所達啓之意,自上酬應之際,觀勢措辭,宜當。但鄭勅有若指揮者然,似爲未妥,而別紙竝爲封上,敢啓。答曰,知道。

○又啓曰,以京畿監司狀啓回啓,傳曰,首倡者不爲擧論,此回啓似爲矇矓事,傳敎矣。今此狀啓回啓中,首倡者處置一款,不爲擧論,疎漏甚矣,而臣等未及詳察,致勤聖敎,極爲惶恐,付標以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院前啓。答曰,已爲推考,不必罷職。

○吏曹草記。答曰,知道。典禮官,以蔭塡差事,不允。

○府啓,公淸虞候李東顯,削去仕版事。答曰,依啓。

○主簿李進上疏。答曰,省疏具悉。深嘉爾盡職之誠,條陳之事,當令該曹議處焉。內下記草

12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右相馳啓內辭緣如此,戶曹判書金世濂,急急出送于弘濟院,更爲懇陳,何如?答曰,允。

○又啓曰,今此倭人等下去之際,不可徒委於譯官,護送官,令該曹武臣中擇送。勅使上來時,旣以頭目例厚待,則下去時,亦不可埋沒,所經一路,各別優待,以示交隣之意,宜當。此意三道監司處,發馬知委,且以還送本國之意,移文于東萊留館倭人處,使之預通,何如?傳曰,允。

○義禁府啓曰,都事朴潾,與判義禁臣具仁垕,同生妻娚妹夫,法當相避,改差,其代,口傳差出,何如?答曰,允。《禁府謄錄》

○迎接都監草記。答曰,世子宴禮各宴,宰臣仍爲入參,宜當,師傅入參,事勢非便,則他宴進參,可也。內下記草

12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領議政臣金瑬,提調禮曹判書臣金堉,副提調行都承旨臣金光煜啓曰,聖候方在靜攝之中,勞動玉體,接應移時,或不無添傷之患,臣等伏不勝憂慮之至,敢來問安。答曰,氣力憊困,僅僅接待矣。世子宮問安。答曰,平安。《藥房日記》

○兵曹,以傳語差使員、都監將官、本曹郞廳事,草記。入啓。答曰,竝拿推。

○侍講院,以傳語事草記。入啓。答曰,依啓。官員已令拿推矣。內下記草

12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領議政臣金瑬,副提調行都承旨臣金光煜啓曰,昨日伏承氣力困憊,僅僅接待之敎,臣等不勝憂慮之至,伏未審,夜來聖候,比昨若何?如有別樣症候,則入診議藥,不可少緩,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雖未如前,不至大段矣。《藥房日記》

○義禁府啓曰,三勅使出坐西廳,招大臣與禁府堂上,而後前碧潼郡守洪宇翼及本郡鄕所色吏,採蔘人等捉入,眼同再三推閱後,因勅使,分付洪宇翼放送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政院bb啓曰b,禁府郞廳,以委官意來言,今日陳賀,明日國忌,初三日本朝陳賀,此四日三省推鞫,不得爲之云,敢啓。傳曰,知道。

○本府[禁府]啓曰,倭人所接處,禁亂把守假都事一員,依前例差出,何如?傳曰,實都事差送,可也。

○傳曰,倭人所接處,雜人嚴禁,當初漂流曲折,令譯官詳問,書啓。《禁府謄錄》

○迎接都監,以醫官徑先招來事,草記。答曰,知道。今後勿爲擅行。

○傳曰,頒赦百官,加爲之。

○都摠府啓曰,勅使分付,盤問洪宇翼事,都監旣爲啓辭,副摠管柳恒,以禁府堂上,當爲進去館所晝仕,請出標信。傳曰,知道。《都摠謄錄》

12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金光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迎接都監草記。答曰,下馬宴前,別設一宴,似爲無據也。雖然依啓辭探問。

○戶曹粘連啓目。答曰,更爲參酌處置,以副民望。

○迎接都監草記。答曰,知道。正朝宴,下馬宴過後,爲之,似當矣。記草

○訓鍊都監啓曰,副摠管邊士紀,都監中軍啓下,自前不得兼察,令該曹,摠管改差之意,敢啓。傳曰,依啓。《訓局謄錄》趙景觀校正。郞廳曺命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