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八年/十一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1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龜川君睟,以代奠官山陵出去。

○玉堂箚子。大槪,請寢慈殿拜陵之命事。措語見上答曰,考例擧行,後勿爲式,未爲不可矣。

○傳曰,召對爲之。

○合啓。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院啓,大司憲朴東善,掌令申敏一,持平李㬅[李曼]、朴安悌,竝避嫌而退,臺諫論啓,所當十分詳悉,而旣傳政院之後,旋聞大臣之啓,遽爲退出,極爲不當。初旣發論,則與簡通之人,似無異同,處置之際,所當一樣請遞,而或遞或出,未免乖當之失,請竝遞差。答曰,依啓。《朴鼎賢家日記》

○平安監司鄭世矩,囚義州四鄕所,及守衙門下人四十餘名于獄,初七日巡到義州,各刑訊一次,因囚。《亂中雜錄》

○夜二更,巽方,有火氣如火光。《春坊日記》

11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批,大司憲趙翼,執義趙邦直,掌令二,李德洙、李惟達,持平沈演、鄭之羽,延安府使閔機,文學朴安悌,司成辛啓榮,副修撰愼天翊,應敎金世濂,禮曹正郞李㬅[李曼],吏曹正郞李行遠。

○摠護使金瑬,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徐景雨,注書崔煜,史官鄭致和,摠管柳廷亮,經歷南孝允,兵曹參判洪霶,正郞吳竱,侍衛諸將諸執事,東陽尉申翊聖,山陵出去。

○右議政李廷龜,梓宮拂拭事,禮曹參議趙希逸,正郞林得悅,工曹佐郞洪錫禹,外梓宮檢飭事,山陵出去。

○副校理崔有海上疏,請速奏請世子冊封之禮。還收南銑外補之命事。

○江原道推考敬差官書目,杆城囚人夢甲[夢伊],抵死不服,令攸司,考例處決事。啓。《朴鼎賢家日記》

○侍講院啓曰,書筵入番事緊,新除授說書沈之漢,依前出仕,何如?傳曰,依啓。《春坊日記》

11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啓目,判下醴泉郡守許徽,賊魁捕捉,依海州牧使朴簉例,加資,何如?傳曰,允。

○義昌君、慶昌君、慶平君、仁興君、寧海君、凌原君[綾原君],山陵出去。

○明日望哭時,三嚴,三更三點。

○兵曹參判李弘胄,輔德李省身,山陵出去。

○禮曹啓曰,來初四日,破舊陵,望哭時,未赴任守令,班行品末,具緦服入參,何如?傳曰,允。

○合啓。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府前啓,孫必大、金㠍遞差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答崔有海疏曰,省疏具悉爾誠。爾其勿辭,原疏下該曹。《朴鼎賢家日記》

11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都事金是樞,柳時健拿來。啓。

○所啓,以開陵,停朝市,姑停。《朴鼎賢家日記》

11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備忘記,一夜之間,天氣相變,思想陵所,深用憂念。其中王子君居養,異於他人,尤恐不能耐寒,若有疾病,則醫藥不可少緩,內醫一員,齎藥出送,使之不離留待令,尙方貂皮耳掩,各一部造送,且軍、匠凍餒,亦令都監念恤,俾無病傷之患。

○傳曰,大妃殿祭文,令李明漢製入。

○刑曹啓目,江原道敬差官啓本云,弑主罪人夢伊等,更加明覈,綱常重獄,俾無未盡事,行移,何如?傳曰,允。

○遷陵都監書目,今日平明,又爲始役,今已出金井機,時方開役事。啓。

○以停朝市,無所啓。

○山陵內擲奸[摘奸]。《朴鼎賢家日記》

11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公淸道都事書目,災傷尤甚差錯,庇仁縣監邊以震,請罷事。啓。

○平安監司書目,永柔報,李遊擊、高千總等,所把屬馬七十餘匹中,十餘匹到老江逃還,其餘失馬,幾盡載船開洋,安州、老江近處,査問辭緣事,啓。

○江原監司書目,都事鄭元爽罷黜事。啓。

○遷陵都監書目,作[昨]日穴深七尺穿斸,今日卯時又爲始役事。啓。《朴鼎賢家日記》

○夜二更,月暈,有沈霧。《春坊日記》

11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姜碩期。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去夜傳曰,梓宮今日猶未及奉出云,明日不爲停朝市,殊甚未安,政院議啓。政院啓曰,梓宮未奉安前,似當仍爲停朝市,依上敎,分付該曹,何如?傳曰,依啓。

○傳曰,大妃殿進香祭文,李明漢入來後製之,則似有未及之患,初七日正書,初九日用之之意,政院察爲。

○禮曹啓曰,梓宮出安幕次奠,靈幄成殯奠,皆以初四日啓下,而摠護使狀啓內,恐有震驚玄宮之患,徐徐穿斸,以致日字遲延云,待其役畢,出安幕次,靈幄成殯,臨時兩奠設行事,改付標,都監發馬行移,何如?傳曰,依啓。

○都承旨姜碩期書目,哀冊等物,所盛函十三,奉出事。啓。

○都監書目,哀冊等明器函出案,到底穿土,極其乾燥事。啓。

○都承旨姜碩期書目,辰時紙榜奉安事。啓。

○傳曰,大妃殿進香,香祝,明日出自大妃殿,政承[丞]下直於慈殿,承旨亦傳香於慈殿門外。

○都監書目,玄宮前面補板,始爲露出,補板下面,暫爲變色,紙榜亦於辰時書寫事。啓。外梓宮前面,時方抉開,少無所傷,內梓宮移安幕次後,追乎馳事。啓。

○都承旨書目,奉出梓宮事。

○司藝吳端,紙榜書寫後入來。《朴鼎賢家日記》

○自辰時至巳時,日暈左珥。午時,日暈。未時申時,日暈兩珥,暈上有背色,內赤外靑。夜一更,有霧氣。東方有氣如火光。二更,東方坤方,有氣如火光。《春坊日記》

11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去夜傳曰,承旨,待開門,進去穆陵,問安。

○公淸監司書目,公州地震事。啓。

○遷陵都監書目,啓出梓宮,少無潤濕之氣,行移安幕次奠後,將爲奉安于靈幄殿,行成殯奠事。啓。

○領議政,陵所出去。

○合啓,請亟寢慈殿拜陵之命事。答曰,依啓。

○府前啓,請公淸都事孫必大罷職,黃海都事金㠍遞差事。答曰,依啓。孫必大,遞差。

○禮曹啓曰,近來下雨無常,行幸及山陵之事,亦甚可慮,四門祈晴祭設行,何如?傳曰,依啓。《朴鼎賢家日記》

11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此硯匣、筆墨,用之於新陵。

○左承旨啓曰,梓宮出安靈幄殿節次,旣爲馳啓矣,但禮曹儀註,間有疏漏處,臨時隨事改定,未免顚倒,請當該郞廳察之。傳曰,依啓。

○同副承旨啓曰,臣今朝承命進詣於穆陵,肅拜後,請中使祗傳問安,則中使入啓於靈幄殿矣。答曰,知道。

○遷陵都監書目,郞廳、監役官等,各有所掌,留待察任,而今則已爲奉安梓宮于靈幄殿,俱無緊關所掌,郞廳、監役官各一員,輪回相替直宿于外梓宮,所藏衣襨,今日中使奉審,則幾盡完存,而朽罷者亦多,製造形體,不知爲某樣衣襨,言于中使,姑使分明開錄事。啓。

○都承旨書目,代奠官龜川君病重,以陵原君[綾原君]代行事,且議政府進香時,本院及諸將入侍事。啓。《朴鼎賢家日記》

○兵曹啓曰,拜陵擧動時,大將二員留都,而無bb所b帶軍兵,扈衛廳入番軍官及訓鍊都監軍一二哨,除出,使之領率留衛,何如?啓。答曰,依啓。《訓局謄錄》

11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都事金頍,前慶尙兵使李榏拿來。啓。

○明日穆陵親祭,三嚴,四更一點。

○領議政,陵所進香後入來,大妃殿進香也。

○政院啓曰,今此擧動,雖不經宿于外,王世子亦爲扈駕,都城內,只有留都大將二員,事體未安。前日拜陵時,則有大臣留都之事,今亦依此擧行乎?傳曰,依啓。《朴鼎賢家日記》

11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封陵時,石物次知官員及匠人,書啓。

○靈幄殿行祭後,藥房、政院二品以上,六曹、兩司長官,問安。傳曰,知道。

○備忘記,本道監司南以恭,豹皮一張,都事柳景緝,楊州牧使李時白,各鹿皮一令,三陵參奉,各弓子一張,穆陵參奉,各綿紬二疋賜給。

○傳曰,殯殿朝夕水剌所用,不爲豐備云,不依謄錄爲之乎?一依永慕殿例,詳察爲之。

○吏曹,錢守備接伴使朴嶔。啓。

○大駕還宮後,二品以上問安。傳曰,知道。《朴鼎賢家日記》

11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開城留守李德泂,以進香上來。

○傳曰,封陵都監提調、都廳,竝爲書啓。

○領、右相,進香事,山陵出去。

○兩司,無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夜一更,有霧氣。《春坊日記》

11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靈幄殿行,議政府進香。

○忠勳府啓曰,自前本府進香時,諸勛臣及襲封君等,例爲進參,故今於陵所,來十五日進香時,疾病、在外及公故人員外,十四日竝爲出往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兵曹啓目,摠戎使書狀云云,凡軍兵調發,必從主將分付,不可任意進退,亦不可數外加減,而竹山營將金致勤,難免違令之律,令摠戎使決杖,何如?啓。傳曰,拿推。

○江華留守李安訥,進香事,上來。

○領敦令[領敦寧]尹昉,進香事,陵所出去。《朴鼎賢家日記》

○夜一更,有霧氣。《春坊日記》

11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領、右相,進香後入來。

○公州牧使洪振道,進香事,上來。

○傳曰,摠護使虎皮一令,提調三員各豹皮一令,都廳二員各馬裝一部,郞廳二員,監造官二員,各鼠皮紗帽耳掩一部,匠人邊首五名,各木三疋,其餘各木二疋賜給。

○去夜,吏曹,巡檢時,中學典籍丁彦璜,中部參奉黃孝濬,干直。啓。

○大妃殿誕日,二品以上、六曹、兩司長官問安。傳曰,知道。

○明日望哭時,三嚴,五更三點。

○兵曹書目,靈幄殿中,南靈子吸煙,各色掌禹承吉,守護軍玄德仁,囚禁楊州,啓下禁府,遣羅將拿來。啓。

○平安監司書目,巡邊使呈,以安州印信錢穀及諸務,盡歸判官,兵使只管兵政事,令備邊司處置事。啓。《朴鼎賢家日記》

○夜一更,有霧氣。《春坊日記》

11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望哭後,朝廷問安。傳曰,知道。

○密陽府使李必榮,會葬官上來。《朴鼎賢家日記》

11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批,掌令辛啓榮,校理李德洙,江原都事李㬅[李曼],黃海都事尹絳,公淸都事特旨趙廷虎,司成申達道,直講羅緯素,兵曹佐郞李惕然,禮曹正郞洪鎬,原州牧使李詠道。

○知製敎二十五,李行遠、崔惠吉、鄭維城、李命雄、崔有海、趙邦直、李德洙、申達道、沈東龜、尹坵、李尙馨、洪𫕱、閔光勛、李㬅[李曼]、李惕然、李尙質、鄭之羽、趙公湛、尹絳、李景仁、沈演、金宗一、申悅道、安時賢、林得悅。

○襄陽府使李景容,進香事,上來。

○平安監司書目,鐵山報,漢兵一百五十餘騎,龍、義入去之言,不無可慮,无已則與胡差相議,昌、朔之路,以指送爲去,乃相機善處事,兵使處馳通事。啓。

○備忘記,安岳郡守南銑除授之後,所當趁卽下去,而崔有海以此陳疏,徘徊不往,以致監司,啓請催促,士夫廉恥,似不當如是板蕩也。所宜推治,以勵不美之習,今姑置之,政院知悉。

○又備忘記,進賀使李忔,萬里風濤,艱難入往,病死客館,予甚矜惻,其喪柩,想已回還,令該曹,追贈賜祭,特爲禮葬,以示優恤之意。

○右議政,破殯事,山陵出去。

○府啓,初四日罷舊陵時,各司一員進參,有堂上衙門,則堂上、郞廳各一員進參,而今聞有不爲進參之各司云,請令該曹,摘發治罪。答曰,依啓。

○政院啓,大槪,今此冬至,梓宮在殯,望闕禮,多以爲行之,未安。且冬至,莫大之節,望哭之禮,尤不可廢云,令該曹,急速稟定,何如?傳曰,允。《朴鼎賢家日記》

○義禁府啓曰,本月十一日穆陵擧動時,王世子輦後,犯馬人方敬民,令攸司囚禁治罪,何如?答曰,允。《禁府謄錄》

○辰時,沈霧。夜三更至五更,月暈。《春坊日記》

11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更思之,則新陵左肩補土處,似爲未盡,此意,言于都監,使之更加添補。

○竹山營將金致勤拿囚。啓。

○政院啓曰,南銑之出補安岳,物情多以爲未穩,昨者趙廷虎,都事除授之命,又出於意外,廷虎等其時所論,雖或有過激之言,而其心則出於愛君,聖上不諒其情,而反加譴罰,此豈聖朝之美事乎?請竝收成命。答曰,不允。

○吏曹判書鄭經世箚子,今冬至望闕禮,與遷陵相値,一日之內,兩禮竝行未安,請寢賀禮事。答箚辭曰,當議定焉。

○傳曰,鄭經世箚子,問于在京大臣,以啓。

○禮曹啓曰,問于大臣,則領議政吳允謙,以爲鄭經世箚論甚當,權宜停止,恐有得中,愚臣所見亦如此,方欲陳啓而未及也。大臣之意,亦如此,上裁。啓。傳曰,依議。

○又啓曰,冬至望闕禮在前,自上雖憂服之中,行之不廢,今者梓宮,雖在殯殿,賀至之禮,恐不可廢也。望哭一節,當初議註磨鍊,只據謄錄中,朔望望哭之文,而冬至則未及致察,以致遺漏,極爲惶恐,朔望旣有望哭,則冬至望哭,似不可廢,望闕禮,禮畢後,自上易服,率百官行望哭之禮,似爲宜當,敢啓。答曰,望闕禮,依大臣議後施行。《朴鼎賢家日記》

11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啓曰,山陵內南草吸煙人禹承吉、玄德仁等,羅將盧信友拿來之際,禹承吉中路逃亡云,羅將及本州刑吏,不謹守直,以致逃亡,羅將、刑吏,拿來重治後,令本道捕盜廳,跟捕,何如?傳曰,允。

○江原道推考敬差官書目,杆城罪人夢伊,旣服還諱,故啓稟刑訊矣,筵臣,罪臣以用刑,該曹,責臣以嚴鞫,出於微臣,眩於是非,令攸司,從長處決事。啓。

○平安監司書目,定州報,持鷹犬漢人,或百或五十,作屯,彌滿山谷言,金差來云,則或避或望,而不聞金差護送,極爲難處事。啓。

○望哭後,百官問安。傳曰,知道。

○政院啓曰,南銑、趙廷虎,還收成命事。措語見上傳曰,不允。

○府啓,請收南銑等事。見上答曰,不允。

○禮曹,粘目啓下云云,東宮,正位貳極,今已六載,而因國家多事,冊封之典,尙未奏請,今此崔有海上疏,實是一國輿情之所同,令該曹,急急擇差使臣,待明春海路開通,卽時入送,何如?啓,節使兼請,宜當。傳曰,依此施行。

○右議政,啓殯後入來事。《朴鼎賢家日記》

11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淸州牧使李敬輿,會葬上來。

○禁府啓曰,山陵侍衛,兵曹堂上書狀內,宗親府依幕守直軍士鄭廷玄,哨軍金大成,肩轝軍卜從等,南草吸煙,現捉楊州官囚禁云,發遣羅將拿來,何如?傳曰,依啓。朝官中違令者,亦令摘發啓聞。

○左邊捕盜廳啓曰,罪人禹承吉,今已自現,故移送禁府矣。傳曰,知道。

○平安監司書目,渭原呈,以土兵崔世男、崔應周等,採蔘出去,終未還來云,郡守李起築罪狀,朝廷處置事。

○江原監司書目,江陵罪人沈箕友,三寸叔父妻潛奸,依法處置事。啓。

○領、右相,下玄宮時,贈玉帛事,陵所出去。

○政院啓,南銑等還收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府前啓,南銑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11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執義趙邦直,司諫金槃,鎖閉事,陵所出去。

○李貴箚曰,人主修身之本,乃嚴宮禁,第一件事也。請寢降損[授]趙廷虎之命,一以伸直氣,二以開言路事。

○明日,下玄宮望哭三嚴,辰初,同日虞祭望哭三嚴,未初。

○羅德憲接伴事[使]遞來。

○以停朝市,无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11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今明日,不緊啓、箚,雜公事勿入。

○副校理崔有海上疏,改葬緦服三月,見於《禮記》及韓文、朱子等書。請依禮文,以盡三月之禮事。答曰,所陳之事,乃是先朝旣行之禮,今難輕改矣。

○下玄宮望哭後,虞祭望哭後,百官奉慰問安。傳曰,知道。

○平安兵使書目,鐵山報,馬兵百餘騎,自島出來,結陣於場門內事。啓。

○陽陵君許𥛚箚子,旣遷聖祖之葬,以安其所,蓋尊考妣之□,以得其所事。

○以停朝市,無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11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判書鄭經世,尙州地加土事,出去。

○領、右相,遷陵都監堂上金尙容、申景裕、金起宗,都廳呂爾徵、金光煜以下,長生殿堂上趙希逸以下,義昌君以下,自陵所入來。

○平安監司書目,宣川府使崔應水,老病罷黜事。啓。

○山陵都監,以摠護使意啓曰,左肩補土加築事,畿邑煙軍一千名調發,二十二日爲始逢點事,行會矣,冬月所築若至土𦞳消融之後,必有頹圮之患,群議皆以爲,姑停明春解氷後始役,則不過數三日,可以畢役,而比之凍節所築,事半功倍云,敢此仰稟。傳曰,依啓。

○平安兵使書目,鐵山報,劉將發諭帖于金起運,使之回兵云,其諭帖,及金起運與柳持敬問答,謄送事。

○以停朝市,無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11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府、院啓,南銑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平安監司書目,錢守備到平壤,相見問答事。啓。

○禮曹啓目,粘連啓下,向前保寧縣監崔振潤[崔振溟],已爲遲晩,令攸司照律,何如?傳曰,近來人心不若古,守令中,盡心國事者,或偸棄祖先神主,或燒毁聖廟位版,百計圖遞,事極兇慘。若此不已,則列邑守令,勢難措其手足,推考分揀,以盡職功,表裏一襲賜給。

○兵曹正郞鄭維城,知製敎李行遠等,辭免上疏。啓下吏曹。《朴鼎賢家日記》

○夜一更,東方有氣如火光。《春坊日記》

11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刑曹啓目,推考敬差官書狀,杆城罪人夢伊,似當令禁府處置,上裁。啓。傳曰,依回啓施行。

○錢守備接伴使書目,二十一日到黃州,始逢守備,相見後,仍爲伴行事。啓。

○禮曹啓,大槪,今此李忔禮葬,依法典三等禮葬事,各該司知委,何如?傳曰,依啓。且凡干減省之物,復役者頗多,而禮葬雜物,獨未復古,事甚埋沒,今後凡禮葬之物,依前例題給,以厚送死之禮。

○府啓,南銑、趙廷虎事。見上新啓,地理禍福之說,本自茫昧,雖其來已久,有不可廢,如謂人之有吉凶,專由於此,而以遷移墓山,爲求福避凶之道,則惑之,甚也,其術深微,豈人之淺見,所能識哉?近世士大夫家,多惑於其說,無故遷墓者,比比有之,識者,固憂其俗尙之爲弊也。靑雲君沈命世,惑信術士之言,敢上疏章,論國家莫重之事,其言禍福之說,怪誕莫甚,且陵內有水之言,尤臣子之心,所共驚怪而慘痛者,以致人莫敢異議,山陵因此遷動,山家吉凶之說,雖未可知,至於陵內燥剛,少無潤濕之氣,則其有水之說,全是虛妄矣,雖曰新陵,有先王遺命,於地術,亦吉凶差異,遷此就彼,未全爲失,然若非有水之說,驚動人聽,則豈敢以茫昧之事,輕爲遷動之計哉?遠近聞者,莫不駭憤,國言藉藉,原其本心,雖出於爲國家,爲此莫大之擧措,而其言之虛妄已著,臣等切[竊]以爲,不罪命世,則無以塞衆怒而防後弊,請削奪官爵。答曰,陵上旣有水氣,人之致疑於此者,無足怪也。大抵有懷必達,事君之道,明定可否,廟堂之任,不顧事理,而罪其言者,實涉未安也。南銑、趙廷虎事,不允。

○司諫院,亦欲論啓,而正言李行健立異,大司諫鄭百昌,司諫金槃,獻納李景義,正言閔光勛,竝避嫌。《朴鼎賢家日記》

○義禁府啓曰,罪人金重鐻、朴春陽等,曾有除加刑議置之命,而因本府堂上有頉,尙未諸會回啓矣,今者判府事金尙容,自陵所,已爲入來,而以病呈告,係于贓汚重獄,臣等不敢獨爲議啓矣,侍[待]判府事出仕後議啓之意,敢啓。答曰,知道。《禁府謄錄》

11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平安監司書目,宣川、鐵山呈,以漢兵撤還事。啓。

○咸鏡都事書目,災傷尤甚差錯,洪原縣監崔悌源,罷黜事。啓。

○李貴箚曰,宋戶部書,說盡當今議禮,一見可知是非,祖子孫繼繼承承,《周禮》,程、朱已爲垂訓萬世,不贅之說,而定大禮矣,廷議以爲,稱甚[叔]持重之說,爲正論,反以臣等欲明倫紀之言,迎合攻之,不遺餘力,臣等則雖謂之迎合,可也,宋戶部,天朝有名文士,其所論,卽與朴知誡之言,若合符契,眞所謂天下之公議也。宋戶部有何迎合而爲此論乎?知誡坐此論,見忤於年少曲學之人,至以蓼蟲辱之,此可以觀世變也。我朝草墅知禮之論,旣如此,天朝儒臣之言,又如彼,殿下,有何所難而遲延不決乎?宋戶部原書上陳,伏願亟定大禮,以爲天下萬世之準則事。啓。

○府前啓,南銑、趙廷虎還收成命事。沈命世削奪事。正言李行建[李行健]偏執己見,獨異衆論,有乖物情,請遞差,鄭百昌以下竝爲出仕。答曰,依啓。沈命世事,舊陵多咎,新岡協吉,未見處水氣之有無,非所當論也。當初不爲排斥,到今成罪,殊甚不可,宜勿更煩,李行建[李行健]言論中正,別無乖當之失,勿爲遞差,南銑、趙廷虎事,不允。

○大司諫以下李行健,再避。

○穆陵內擲奸[摘奸]。《朴鼎賢家日記》

11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李榏元情判付,除刑推議處,金致勤元情判付,除刑照律。啓。

○健元陵、顯陵、穆陵內擲奸[摘奸]。傳曰,陵參奉竝拿推,以陵內松木斫伐之罪也。現告,健元陵參奉申翊隆、尹堣,顯陵參奉李後山、李命益,穆陵參奉朴吉應、宋希進。

○傳曰,裕陵參奉,從重推考。

○傳曰,左議政處,遣內醫看病,提調以下,如有疾者,亦令看病以來。

○玉堂箚,大司憲以下,大司諫以下,竝命出仕,李行健遞差事。答曰,依啓。李行健,勿爲遞差。《朴鼎賢家日記》

○夜四更,白氣一道,起自乾方,直指巽方,長竟天,廣尺餘,良久乃滅。《春坊日記》

11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判書李弘胄,三度呈辭。加給由。

○大司憲以下,大司諫以下,以勿遞李行健之敎,三避。

○義禁府,健[徤]元陵參奉申翊隆,顯陵參奉李命益,穆陵參奉宋希進,拿囚。啓。

○政院啓曰,大司諫以下引避之後,有勿辭之敎,而卽者,正言李行徤[李行健],以兩司多官,盡爲遞差之事,來啓,故鄭百昌等,皆出待于闕門外,勿辭批答,無傳授之處,何以爲之?敢稟。啓。

○正言李行健啓曰,南銑、趙廷虎還收郡守、都事之命事。天下之事,必無兩是,臣言是,則兩司多官之論必非,兩司多官之論是,則臣言必非,臣出則兩司多官應遞,兩司多官出,則臣應見遞,玉堂旣已啓遞臣職,則是玉堂,以臣言爲非也。今日之勢,兩司多官,必不苟同於臣,臣亦必不苟同於多官,其勢決難兩立,夫臺諫,爲人主之耳目,主一世之公論,凡有所論,不可不商其輕重是非,而今此論罪沈命世之擧,當初旣不能痛斥,則不可追論於大事旣完之後,此理甚明,人孰不知,而只欲成罪於發言之人,而不知其歸過於朝廷,其論議苟且,不識事理之輕重,大矣,請大司憲趙翼,執義趙邦直,掌令李惟達、辛啓榮,持平沈演、鄭之羽,大司諫鄭百昌,司諫金槃,獻納李景義,正言閔光勛,竝命遞差。答曰,依啓。南銑、趙廷虎事,不允。

○全羅都事書目,災傷尤甚差錯,高山縣監宋錫夢罷黜事。啓。

○禁府都事李椲,杆城弑主罪人夢伊等拿來事,出去。《朴鼎賢家日記》

11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副校理崔有海上疏,臣前年入去登州時,宋戶部詳問國事,臣以實對之,戶部因製送禮說等文字,臣知其不是,故未及上達,今聞重臣,以此到處詆斥云,而臣亦病重,未及承命參箚,乞賜遞罷事。呈政院。還出給。

○吏曹啓曰,禮曹移文,裕陵丁字閣,已爲合設於穆陵矣,裕陵參奉盧瀚、崔復憲,竝爲減下,何如?傳曰,允。

○應敎金世濂,修撰沈東龜啓曰,昨於兩司處置之際,與二三同僚相議,敢以一出一遞爲請矣,正言李行健,以兩司多官之論爲苟且,不識事理,獨啓而遞之,臣等切[竊]以爲臺官,旣見斥於物議,方且引嫌之不暇,敢上殫[彈]章,使臺席一空,擧措駭異,瞻聽錯愕,此誠近來所未有之事也。臣等旣已請出兩司,而兩司盡bb被b殫[彈]去,則臣等何敢晏然處於論思之地,有若無罪者然哉?請與兩司同彼[被]罪罰。答曰,知道。勿辭。

○錢守備接伴使朴嶔入來。《朴鼎賢家日記》

11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明日錢守備接見爲之。

○前主簿韓宜吉上疏,以追崇之禮,繼亡父生時前後所見,冒昧塵瀆事。呈政院。

○正言李行健,初度呈辭。呈政院。還出給。

○玉堂箚子。大槪,正言李行健罷職不敍,大司憲以下,大司諫以下,竝還收遞差之命事。呈政院。

○政院啓曰,玉堂以李行健罷不敍,大司憲、大司諫以下,還收遞差之命,以張公議,陳箚來呈,而以國忌正日,不得入啓之意,敢啓。傳曰,知道。《朴鼎賢家日記》郞廳元啓英校正。郞廳李廷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