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顯宗/五年/五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5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權大運。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太和,提調洪重普,右承旨權大運啓曰,時雨初霽,涼氣如秋,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四物龍膽湯十貼,當盡於今日,而諸醫皆以爲此藥五貼加進之後,繼進丸藥宜當云,依此劑入乎?且明日受灸,旣已定奪矣,時刻似當差早於受鍼,臣等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湯藥今姑停止,丸藥議啓可也。再啓曰,湯藥今姑停止,丸藥議啓可也事,命下矣。鄭後啓等諸醫,皆以爲壽世保元眼目門所載,家傳養肝丸,加黃連酒炒、黃芩酒炒各五錢,進御宜當云,此藥本方,別紙書入,以備睿覽,依此劑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藥房謄錄》

○兵曹判書金佐明請對入侍時,領議政鄭太和所啓,賑恤廳堂上,當初以戶曹判書鄭致和,宣惠聽堂上金佐明及大司成閔鼎重差下,而鄭致和、金佐明,則多有兼管之務,故閔鼎重,專掌次知,有若有司之任矣。鼎重頃日罷推命下之後,仍爲下鄕云,其上來間,以左參贊許積差下,使之察任,何如?上曰,依爲之。《備局謄錄》

5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權大運。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太和,提調洪重普,副提調南龍翼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何如?今日受灸正時,定於辰初似當,臣等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藥房謄錄》

○兵曹啓曰,北兵使朴敬祉,今已箇滿,依近例,令備邊司議薦,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5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坤方巽方,有氣如火光。

○藥房都提調鄭太和,提調洪重普,副提調南龍翼啓曰,伏未審夜來,聖體調攝,何如,昨日受灸之後,別無異前之候乎?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與昨無異矣。《藥房謄錄》

○政院啓曰,備邊司郞廳,以大臣意來言,今日乃是賓廳坐起日次,而以國忌齋戒,不得爲之之意,敢啓。傳曰,允。《備局謄錄》

5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太和,提調洪重普,副提調南龍翼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何如?鍼灸之後,調攝尤難,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今後勿爲逐日問安。《藥房謄錄》

5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有霧氣。

○正言禹昌績啓曰,臣卽伏見大司憲兪㯙引避之辭,其一款,卽頃在本院時,銓官遞推及李奎齡等補外還收之論,率爾停啓事也。臣於此兩事,亦以爲曠日持久,事涉煩瀆,長官之欲爲停論,與臣意合,故齊坐之日,相議以停,率爾停啓之失,臣亦難免,而臣家在僻陋,罕與人接,未聞物議,引咎自列,亦後於人,臣之所失,至此尤大。臣何敢晏然仍冒乎?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玉堂箚子。大槪,大司憲兪㯙,正言禹昌績,竝命遞差事。入啓。答曰,依啓。

○以護軍金壽恒辭狀,傳曰,使之勿辭上來。已上朝報

○有政。吏批,以尹深爲副校理,徐必成爲天安縣監,鄭重徽爲持平,李弘淵爲兵曹參議,洪處亮爲大司諫,羅萬葉爲萬頃縣令,李聖時爲珍山郡守。

5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卯時至辰時,日暈。夜一更,月暈。

○下直,茂長縣監金厦梴,務安縣監鄭維地。

○謝恩,護軍柳赫然,安奇察訪柳元之。

○答戶曹參判朴世模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察職。

○藥房啓曰,伏未審此時,聖候何如,一兩日來,益有調攝顯效乎?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別無加減矣。

○江原監司書目,各官染病熾盛,已差八百二十一名,方痛九百七十四名,死亡六十五名事。

○慶尙監司書目,東萊府使李星徵,病根深痼,許遞當否,令備邊司稟處事。

○又書目,河陽縣監閔光烈,病重罷黜事。

○又書目,道內農事形止事,安東等官,四月十四日、十五日,連夜霜降事。

○弘文館啓曰,新除授校理尹深,時在京畿廣州地,經筵入番事緊,請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傳曰,允。

○吏曹啓曰,臺諫有闕,政事,取稟。傳曰,過國忌後爲之。

○知事李浣上疏。大槪,兩月就井,病未祛根,輟浴登途,寸寸作行,僅僅抵京,元氣澌敗,兩脚蹇澁,不能運步,未卽趨肅闕下,罪合萬殞,亟遞臣所帶訓鍊、備局等任,仍治臣罪事。入啓。已上朝報

5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李三錫。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答吏曹判書朴長遠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從速察職。

○謝恩,判決事權坽,兵曹參議李弘淵,護軍李垕,天安縣監徐必成。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卜馬二匹立之。

○以李三錫爲假注書。

○政院啓曰,假注書申晸,時無職名,付軍職冠帶尙仕,何如?傳曰,允。

○兵曹啓曰,本曹郞官,頻數遷動,未有甚於今日,乍拜旋移,抛擲公務,事極寒心,而卽今正郞二員未差。佐郞金世行,病親受由,下去嶺東,還來遲速,未可豫料,佐郞權讓,則聞其母病,不爲受由,任意下鄕,內外司上直及開坐之時,常患苟簡。正郞闕員,竝於後政,以在京無故人差出,而佐郞權讓,亦爲改差,卽出其代,何如?傳曰,允。

○全羅監司書目,全州呈,以珍山郡守宋有佺,四月二十八日身死事。

○持平沈梓啓曰,昨昏來到城外,伏見數日朝報,憲長之引避,宰臣之露章,皆爲朴錞事也。臣不勝駭然之至。於頃日,與同僚行相會禮,下吏以前冬別薦署經事來問,而同僚拈出被薦中,幼學朴錞不能齊家之狀,欲爲拔去,仍論薦主,臣之愚意,以爲不但未有所聞,適當僚員不齊之日,遽署別薦,臣或率爾。故以姑待他日齊坐之意,反復而止矣。今者臺席之言,至抵方外,紛紜若此,論事不察之失,臣不可免,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玉堂箚子。大槪,持平沈梓出仕事。入啓。答曰,依啓。已上朝報

○備邊司啓曰,慶尙監司李尙眞狀啓,公木復舊與換米便否,當爲覆啓,而文字恐未詳盡,後日登對時,面稟以處,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5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二更,月暈。

○當日無肅拜。

○藥房啓曰,伏未審聖候調攝,何如,再昨聖批,以別無加減爲敎,今亦一樣乎?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今後勿爲間日問安。

○持平沈梓就職。

○長陵內摘奸。

○江華府御史閔維重入來。已上朝報

5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當日無肅拜。

○忠淸監司書目,尼山呈,以掌令尹元擧病重,上去不得事。

○又書目,栗峰察訪宋最遭父喪事。

○司直李慶果,忠淸道堤堰摘奸後入來。

○忠淸監司書目,林川呈,以正言尹□□上疏上送事。已上朝報

5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當日無肅拜。

○忠淸水使書目,虞候黃應聖遭父喪事。

○忠淸監司書目,忠州呈,以大司成閔鼎重,上去不得事。

○又書目,懷德呈,以行副護軍宋浚吉上疏上送事。已上朝報

5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判書朴長遠辭職上疏,入啓。

○左副承旨安後說上疏。大槪,迫於嚴命,抵死冒出,而賤疾轉劇,決無自力之勢,不得已更此哀籲,乞遞職名,以尋生路事,入啓。踏啓字。

○藥房啓曰,旱餘得雨,頗覺蘇快,伏不審此時,聖候何如,數日來,益有調攝之效乎?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備邊司啓目。粘連慶尙監司狀啓云云,東萊府使李星徵,身有重病,久而不差,瓜遞之期,亦且不遠,改差,何如?啓依允。

○以掌令尹元擧辭狀,遞差。

○京畿監司書目。楊州呈,以護軍金壽恒上疏上送事。

○答獻納閔汝老疏曰,省疏具悉。所陳之言,予當留心焉,爾其勿辭上來。

○答咸鏡監司徐必遠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從速察職,毋負朝家之意。

○答右贊成宋時烈疏曰,省疏具悉。不必多談,而卿已想之矣,卿其安心勿辭。

○答知事李浣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更加從容調理。

○吏曹啓曰,東萊府使有闕,依近例,令備邊司議薦,何如?傳曰,允。

○禮曹,判敦寧尹詡卒逝,自今日至明日停朝市。啓。

○京畿監司李時楳,各陵奉審後入來。

○以大司成閔鼎重辭狀,傳曰,使之勿辭上來。已上朝報

○有政。吏批,以李慶億爲承旨,申厚載爲通津縣監,尹遇丁爲掌令,黃道光爲天安縣監,金鏡爲會寧府使,李一相爲大司憲,柳經立爲兵曹佐郞,李挺岳爲戶曹佐郞,吳道宗爲河陽縣監,洪萬容爲正言,閔維重爲兼漢學敎授,兪㯙爲兵曹參判,禹昌績爲兵曹正郞。

○備邊司啓曰,卽見京畿監司李時楳馳啓,願得南漢之米,以救飢民,及時分給,勢不可已,令守禦使參商,留庫米除出三四千石,以與道臣,使之隨其民口多少,平均給穀後,石數成冊,送于本司及守禦廳,以爲待秋照捧之地,宜當,以此分付,何如?答曰,允。

○吏曹啓曰,東萊府使有闕,依近例,令備邊司議薦,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5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李三錫。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辰時,日暈。

○下直,平安監司李正英。

○謝恩,兼漢學敎授閔維重,持平金徽,兵曹佐郞柳經立。

○修撰吳始壽辭職上疏,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道內農事形止,及寧遠、德川雨雹,理山、江界、朔州、龜城等官,霜降緣由事。

○京畿監司書目。加平呈,以校理李有相病重,上去不得事。

○政院啓曰,假注書李三錫,時無職名,付軍職冠帶常仕,何如?傳曰,允。

○府啓,是非不可不分,如白黑之不可混,是非旣明,則理順事正,處置得宜。是非不明,則事皆謬戾,無一得當,其是非倒置,好惡易施者,固不可論,至如旣知其是非之所在,而含糊苟且,不卽辯明,任其紛爭,亦非治世擧措,而末流之禍,有不可救者矣。頃日咸鏡監司徐必遠,常理之外,創出別樣意見,乃謂祖孫子,與於三綱,而欲以服制,較其輕重於秉彝隱痛之地,其違理悖倫,固已甚矣,又以義理愈明,國愈無人等語,肆然說道,其他舛謬之言,亦非一二。設令其意別有所在,只合陳其曲折而已,不當妄議於經常之義,而秉其忿懥,務勝不己,傅會經傳,文過飾非,肆氣侵凌,無所顧憚,人之議己者,或斥以阿好曲說,或斥以推波助瀾,前後辭語,節節無倫,蓋始之麤粗無識,固不足深責,而終欲以偏私僻拗之見,斷爲定論,則其害甚大,實關世敎,朝廷於此,非不知是非之所在,而不能早爲處分,以致臺閣公議屢發而屢阻,是非紛紜,靡有底定,傷損國體,非細故也。不可不明其義理而正其悖謬,請咸鏡監司徐必遠,罷職不敍。凡處置之規,必循公議,而向者李奎齡、趙聖輔之引避也,處置之辭,或諉之於追論起鬧,或抉摘其措語,沮抑公議,使不得發,事關後弊,其習不美,請其時玉堂、臺閣處置之官,竝命遞差,言事之臣,斥逐遐外,決非聖朝美事,還收之論,兩司俱發,則公議所在,蓋可見矣。所當竭誠力爭,期於感回天心,匡救闕失,而發啓塞責,旋卽停止,臺閣事體,豈容如是?請其時停論臺官,竝命遞差,臺官自處,貴在不苟,而旣發其論,旋卽引入,待其停啓,還復出仕,進退無據,疲輭亦甚,請持平沈梓遞差。徐必遠悖謬之罪,不可不正,則李奎齡、趙聖輔等,身居臺閣,欲爲糾劾,乃其職責當然,而補外之命,遽出於意外,士氣因此沮喪,公論遏而不伸,其爲累聖德,大矣。請還收李奎齡、趙聖輔等補外之命。新除授大司諫洪處亮,時在京畿積城地,請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答曰,不允。下諭事,依啓。

○以校理李有相辭狀,遞差。已上朝報

5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李慶億。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未時至酉時,日暈。

○下直,永興府使李益達,安奇察訪柳元之。

○謝恩,會寧府使金鏡,珍山郡守李聖時,天安縣監黃道光,通津縣監申厚載,河陽縣監吳道宗,戶曹佐郞李挺岳,同知李幼俊。

○政院啓曰,今日玉堂上番闕直,當該徑出應入之員,請竝推考。傳曰,允。

○又啓曰,左副承旨李慶億,再昨新除之後,聞其適出陽川不遠之地,昨日當還云,故姑遲下諭之請矣。今日又不入來肅謝,僚席不齊,事多苟簡,卽速乘馹上來事,何如?傳曰,允。

○備忘記。古人所戒者嫌疑,國家所惡者黨類也,今觀閔維重啓辭,則遑遑汲汲,不顧萬事,挺身擔當,其態痛駭,何者?趙聖輔等補外,具出於政官罷推之時,其政官,於維重何人也?更起已停之論,隱然伸救,而敢謂之公論乎?徐必遠論劾之擧,若謂之公論,則徐待諸僚國人不可,然後刻之則可矣,攻斥異論,樹植黨類,挺身護私,蔑視君上,未有甚於今日,如此之人,不可仍置臺席,任地黨類,執義閔維重,姑先遞差。

○政院啓曰,臣等伏見備忘記,天威過震,辭旨嚴峻,至有執義閔維重特遞之命,不勝驚悚之至。國家之置臺諫,欲其職居言責,隨事論執,故所以待之者,異於庶官,雖有過激失當之言,必容而置之,未嘗有以摧折之也。今此閔維重之論,雖似過中,不過以其所見陳其所懷而已,何嘗有樹植黨類,蔑視君上之心哉?其在聖明包容之道,雖不用其言,固宜寬假,以示朝家待臺閣之意,而至下嚴敎,特遞其職,豈不爲聖朝之過擧乎?伏乞平心恕察,還收執義閔維重遞差之命。臣等待罪近密,區區所懷,惶恐敢啓。傳曰,勿煩。

○再啓曰,臣等忝在近密之地,目見聖上過中之擧,竊自附於古人覆逆之義,區區所懷,不得不仰達,而今承勿煩之敎,尤不勝悶鬱焉。閔維重啓辭之是非,姑舍不論,置諸臺閣,許以論事,而旣下嚴旨,又遞其職,則豈不爲聖朝之過擧乎?恐斥異論,挺身護私等敎,摧折貶薄之已甚,而至於蔑視君上,是人臣之極罪,何可以此遽加臺閣之臣乎?不料大哉王言乃至於此也,況此特遞之擧,實非聖朝優容臺閣之意,伏乞聖明,更加恕察,還收閔維重特遞之命,惶恐敢啓。傳曰,更勿煩瀆。

○吏曹啓曰,臺諫有闕,政事,取稟。

○持平鄭重徽啓曰,臣於草土之餘,賤疾危苦,冒死呈單,曠日見阻,其在分義,不敢一向退伏,不得不强疾出肅,而緣臣病故,未及行相會禮矣。昨者同僚,以咸鏡監司徐必遠等事論啓,而臣意則必遠之事,朝廷之是非旣明,臺閣之論議已定,到今追劾,殊未知其可也。其他所論,亦未妥當,則所當卽爲停論,而當此天威震疊,同席一空之日,重發之論,一啓旋停,實有乖於臺閣舊規,臣之膠見相左,旣不可連啓,體例所在,又不可獨停,臣於此,勢難一刻苟冒,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答修撰吳始壽疏曰,省疏具悉。爾無可避之嫌,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玉堂箚子。大槪,持平鄭重徽遞差事,入啓。答曰,依啓。已上朝報

5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自一更至五更,月暈。

○謝恩,禮曹參議李元禎。

○副校理張善瀓上疏。大槪,劇病之餘,蕭然委頓,連日召牌,竟未祗承,乞削臣職,以正臣罪,仍陳微悃,冀蒙財幸事,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勿辭調理察職。

○答吏曹判書朴長遠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從速察職。

○答護軍金壽恒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從速上來。

○傳曰,政事,明日爲之。

○玉堂箚子。大槪,請還收執義閔維重遞差之命,以爲開言路之地事。入啓。答曰,不允。

○兵曹判書金佐明上疏。大槪,本職及兼帶同知成均之任,亟賜遞改,以便公私事。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輕妄之徒,雖或紛紜,朝家自有處置之道,卿其安心勿辭,從速察職,俾無聖廟虛疎之患。

○左議政元斗杓箚子。大槪,縷命垂訖,乞解職名,兼陳所懷事,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之疾病,一至於此,予深慮念,無以爲諭,更加從容善攝。

○謝恩,校理洪萬容。已上朝報

○有政。吏批,以孟胄瑞爲正言,李垕爲執義,黃澤爲河陽縣監,洪萬容爲校理,白弘祐爲京畿右水運判官,朴純爲持平。

5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卯時至未時,日暈。夜三更五更,月暈。

○知事李浣,沐浴後入來。

○下直,別害僉使邢汝藎。

○忠淸監司書目。道內染病人,方痛一千一百十三名,死亡三十名,及海美縣牛疫熾發事。

○藥房啓曰,伏未審數日來,聖候調攝何如,眼患則已有快復之效乎?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眼候頗似有效矣。自四五日來,又甚赤澁,欲爲受鍼,議啓。

○以李渻爲假注書。

○藥房再啓曰,伏承聖批,有眼候自四五日來又甚赤澁,欲爲受鍼之敎,不勝驚慮之至,卽與尹後益等諸鍼醫商議,則今番患候,雖不如前日之重,受鍼之擧,則似不可緩,而今日乃人神遍身日,鍼家最爲拘忌,明日則雖望日,乃是鍼灸吉日云,何以爲之,敢此仰稟。答曰,明日爲之。已上朝報

5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李慶億。右副承旨金益炅。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下直,大興縣監朴隆阜。

○謝恩,萬頃縣令羅萬葉,河陽縣監黃澤。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眼患別無加減乎?今日當爲受鍼,時刻則定於辰初,似當,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

○大殿受鍼後,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問安。答曰,知道。

○今日受鍼時,禮曹判書洪重普,都承旨南龍翼所啓。上曰,前日陳疏儒生,旣已解停,卽爲入齋事,令同知館事開諭。禮曹判書洪重普所啓,因忠淸監司李翊漢拜辭時,榻前所啓,濟州御史差送事,定奪矣。卽當差遣,而聞渡海風便,入宜於秋,而出宜於春,且卽今農務方劇,待秋差送,何如?上曰,依爲之。已上朝報

5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大司憲李一相,義盈主簿李時吉。

○大殿,政院、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昨日受鍼後,眼候得有差減之效乎?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大殿受鍼正時,辰正。

○中殿誕日,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大司憲問安。答曰,知道。

○大司憲李一相啓曰,臣之忝據憲職者,前後非一,而每因病勢之尙痼,情勢之難便,一未得行公,常切惶隕于中矣。今者數旬之內,再承是命,感激洪造,非不欲黽勉陳力,而臣之近日難安形迹,實與向者無異,玆未免又尋長單,以期必遞,而見阻政院,無意捧入,非但一向虛帶,決所不敢,況自昨日有受鍼之擧,今日又是誕日問安,臣子分義,亦不敢偃然退伏,雖不得不扶曳病狀,冒昧出肅,而臣於卽今本府之啓,有不敢是非之嫌,則上下之所洞悉,而臣亦略己仰陳於前日之避者也。臣於此雖不欲更有所煩瀆,而其不可一刻仍冒,則明矣,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大殿受鍼後,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問安。答曰,知道。

○掌令尹遇丁辭職上疏。入啓。

○京畿監司書目。積城呈,以大司諫洪處亮病重,上去不得事。

○玉堂箚子。大槪,大司憲李一相出仕事。入啓。

○政院啓曰,右副承旨金益炅,以今日應爲入直之員,日入之後,聞其從妹之喪,卽爲出去,廳中獨有臣李慶億一人,同副承旨金壽興,牌招入直,何如?傳曰,允。已上朝報

5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洪處大。右承旨權大運。左副承旨。右副承旨金益炅。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下直,康翎縣監李智。

○大殿,政院、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平安監司書目。平壤等二十六邑,四月朔染病人一千五十三名,死亡五十三名緣由事。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何如,連日受鍼,眼候視昨日益覺有效乎?雨勢如此,今日受鍼,何以爲之?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受鍼,明日爲之,可也。

○領議政鄭太和箚子。大槪,病重累日,不省人事,未參問安。惶恐待罪事。入啓。

○昨日政院啓曰,卽者同副承旨金壽興,牌招,病不進矣。右承旨權大運,家有可疑之疾,陳疏到院,左承旨洪處大,以式暇不爲仕進,而旣已行祭云,左承旨洪處大,牌招入直,何如?傳曰,允。

○答玉堂箚曰,依啓。

○同副承旨金壽興上疏。大槪,臣之病勢,決無自力之勢,而更犯違慢之罪,尤不知措躬之所,乞賜鐫遞,俾尋生路事。入啓。

○以大司諫洪處亮辭狀,遞差。

○成均館官員,以同知館事意啓曰,以禮曹判書洪重普,都承旨南龍翼等榻前啓辭。上曰,前日陳疏儒生,旣已解停,令同知館事,開諭入齋事,命下矣。臣佐明,當日午時,來到本館,招集儒生,終日往復,百般面諭,而堂長朴自振等以下,皆以爲擅制朝廷,乃臣子莫大之罪,以何面目更入守齋乎?惶恐之意,尙今未弛,旣聞守齋之敎,而不能承命,又有特諭之擧,而惶愧猶前,不敢入齋云,今日日勢,將至人定矣。明朝更爲勸諭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今日朝食堂,將爲設行,擊鼓之後,東西上下齋儒生,無一人入坐,使守僕往問其由,則儒生等以爲,初聞上命,入守聖廟,而今有守齋虛疎之誚,廉隅所關,不可晏然進參於食堂,徒費養賢之廩食云,臣又使守僕再三勸諭,更爲引進於前,反復開導,旣退之後,往復無數,而儒生等,答以雖爲守齋,而食堂則決不敢入參云,終不肯出,臣忝在泮任,不能隨事調停,致令異常之擧層疊而出,臣實惶愧,罔知攸處。復招守齋儒生,申申面諭,而猶不動聽,夕食堂,又不得設行矣。以臣等開諭,萬無改途之理,請令禮曹從長稟處,而本館堂上見闕之員,卽速差出,以爲善諭之地,何如?傳曰,允。

○左議政元斗杓箚子。大槪,一疾危篤,五旬沈綿,乞遞臣職,以便公私事。入啓。

○領敦寧金佐明,大司憲李一相箚子。大槪,敢陳樂生弊端,冀俟變通事。入啓。已上朝報

5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李弘淵。右承旨洪處大。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南九萬。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五更,月暈,有霧氣。

○去夜,傳曰,政事,明日爲之。

○答領議政鄭太和箚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安心勿辭,從容善攝。

○答左議政元斗杓箚曰,省箚具悉。卿其安心勿辭焉。

○答領敦寧金佐明,大司憲李一相箚曰,省箚具悉。箚辭,當令廟議處焉。

○京畿監司書目。仁川府使李復吉病重,罷黜事。

○藥房啓曰,昨日雨後,天氣陰涼,伏未審聖候調攝何如,眼患日漸差減乎?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大殿受鍼正時,辰初。

○江原監司書目。祥雲察訪申碩蕃,棄歸鄕家,無意還任,罷黜事。

○又書目。淮陽府使申濡病重,罷黜事。

○政院啓曰,右承旨權大運陳疏到院,今觀其疏辭,則家內婢僕,相繼臥痛,症甚可疑,決不可出入於近密之地云,元疏不敢捧入,而似當有變通之道,何以爲之?敢稟。傳曰,遞差,可也。

○大司憲李一相啓曰,臣於本府之啓,旣有不敢是非之嫌,則擧此引避,實出於萬不獲已,而處置請出,乃是意外,況臣於再昨,自闕下還家之後,猝得暴下之症,達宵昏仆,幾不省事,召牌之降,竟未得趨詣,則在例應遞,尤不可一刻仍冒,而待其病勢之少間,今始自列,臣罪尤大,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大殿受鍼後,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問安。答曰,知道。

○政院啓曰,今日廳中,位甚不齊,出納之際,事多苟簡,新除授承旨下批後,卽爲牌招察任,何如?傳曰,允。

○政院啓曰,自前供上必由正門而入者,乃所以尊敬享上之物,故陪來之官,必趁未明前,豫待於敦化門外,開門卽入者,實是流來規例,而今日內資寺進排官,日晩之後,緩緩陪來,勢難趁入於正門,故經趨金虎門外,爭先突入,守門之人,以無古例,攔止官員,使之回由正門,則咆哮驅脅,任意攔入,不但所見可愕,莫重御供,因渠晩到,勒入夾門,創開無前之擧,怠慢縱恣,俱極可駭。下人則已自本院囚治,而當該官員,請從重推考。傳曰,允。

○戶曹參判朴世模三度呈辭,遞差。

○玉堂箚子。大槪,大司憲李一相遞差事,入啓。答曰,依啓。

○謝恩,左承旨李弘淵,右承旨洪處大。

○吏曹啓曰,臺諫有闕,政事,取稟。已上朝報

○有政。吏批,以李端相爲仁川府使,張善瀓爲掌令,吳始壽爲兵曹正郞,尹文擧爲大司諫,朴贄爲全州判官,李弘淵、南九萬爲承旨,洪重普爲同知館事,宋時喆爲司諫,安縝爲東萊府使。

5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昧爽至卯時,有霧氣。未時酉時,日暈。

○謝恩,同成均洪重普,獒樹察訪張遇一。

○大殿,政院、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藥房啓曰,近日朝晝之間,氣候不齊,伏未審聖體調攝何如,眼候已有快復之效耶?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受鍼,明日爲之,可也。

○平安監司書目。平壤、江西、龍岡、三和、甑山等官,今月十四日地震事。

○兵曹啓曰,各司官員久任之規,實非偶然,而本曹則比他司,職掌尤重焉。佐郞朴贄,專掌軍布出納,故以久任,移文吏曹矣,今日政,備擬於全州判官之望,至於受點,當初來問久任之員於本曹者,政堂也,今日廢了久任之法者,亦政堂也。若此不已,則前頭數遷之患,有不可防,佐郞朴贄,仍換本任,切勿遷動,俾無付諸生手虛疎之弊,何如?傳曰,允。

○政院啓曰,禮曹判書洪重普,來詣請對矣。傳曰,引見。

○禮曹判書請對時,上曰,禮曹草記,亦有別遣之語矣,禮曹判書卽爲親往,敦諭儒生等,使之還入。

○禮曹判書洪重普所啓,臣方忝禁府堂上矣。近緣僚員不備,多有滯囚之弊,而同知事朴世模,昨又遞差。後政,判書雖不來,差出闕員,何如?上曰,依爲之。上謂承旨曰,吏曹判書朴長遠,今日命招。

○正言孟胄瑞上疏。大槪,纔承嚴旨,驟叨新命,兢惶感激,罔知攸措,身病且重,供職無期,冒死祈免,兼陳所懷事,入啓。

○吏曹朴長遠,命招不進,後上疏。大槪,病勢情勢,俱無冒進之望,召牌連降,終未祗赴,惶恐狼狽,措躬無地,敢陳悶迫之懇,冀蒙鐫改本職,仍治臣罪,以警他人事。入啓。

○京畿監司書目。楊州呈,以護軍金壽恒上疏上送事。

○政院啓曰,右副承旨金益炅,服制已行,出仕,何如?傳曰,允。

5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金益炅。同副承旨南九萬。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掌令張善瀓,仁川府使李端相,右水運判官白弘祐。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眼候加減何如?今日當爲受鍼,而今日卽瘟㾮日,鍼家大拘忌,何以爲之?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然則明日爲之。

○政院啓曰,今日玉堂上番闕直,當該徑出應入之員,請竝推考。傳曰,允。

○禮曹啓曰,傳敎矣,儒生空館之餘,又有此捲堂之擧,實是斯文莫大之變。頃日同知館事金佐明上疏中,有守泮儒生日漸減少之語,臣職忝禮官,不可不知,故招致守僕,問儒生多少,則方在齋中者,只有七人,而外方儒生五人,在京儒生二人云,故再昨登對時,以若干儒生出入食堂而已,尙不出齋任,無異空館等,有所陳達矣。今於成均館草記中,儒生等以守齋虛疎之語,至於不參食堂云,所謂虛疎之語,未知從何而發,指何而言而若干儒生,又從而捲堂,則卽今形勢,不但可慮而已,更爲勸諭,使入食堂外,似無他策,而仍竊伏念,參疏儒生輩之連日開諭,尙不敢還入者,其心豈在於違拒聖敎哉?只欲一暴其不自安之意,以達天聽矣。昨日同知館事金佐明,以儒生往復之言,枚擧啓達,以爲暴白之地,故卽爲停疏,今方留待於泮村云,可知其惶恐無他意也。其在聖上包容之量,朝家處置之道,特用別遣之擧,勿論參疏不參疏,捲堂儒生,一體敦諭,以示優容之意,則多士鎭定,必無煩擾之患,敢啓。傳曰,知道。

○成均館官員,以同知館事意啓曰,參疏儒生,更爲勸諭之意,昨已啓達矣。臣來到泮中,招諭色掌儒生,以不可不遵聖敎守齋之意,則答以疏儒等,欲爲陳暴,縱迹不安,不敢守齋,方會闕下,當通議可否,然後有復云,臣旣諭以儒生之雖蒙聖諭,而不敢遽爲入齋,實出於情勢之十分難便也。自上已爲洞燭,故有此勸諭守齋之命,爲諸生之道,惟當仰體聖上之至意,不計小嫌,速入守齋云,則儒生等相與會議之後,齊退泮水之外,答以諸生頃日所陳之疏,斷無他意,而辭不達意,未蒙聖批,旣有擅制之嚴旨,又施停擧之薄罰,空館之擧,實出於萬不獲已,而聖度包容,旋解其罰,又使之入,諸生等自惟,罪釁雖久而難贖,進退無與於輕重,而前後溫諭,一至於此,其在分義,固當承順之不暇,而義理未明,廉隅亦重,惶恐踧踖,誠有所不敢者矣。微誠未格,轉輾至此,非但爲諸生一時之罪,實是士林無竆之羞,寧被譴罰,以懲妄言之罪,固不敢更就賢士之館云,臣更以自上特諭入齋,出於尋常萬萬,諸生平日讀書,其於君臣之義,講之熟矣,諸生之欲明者,正在於義理,而終守己見,不遵聖敎,則豈非不可之甚者乎?諸生之改圖,宜在於今日,須速入來云,則諸生等答以非不知君臣分義之至重,而今日之不敢承命,實由於情勢之萬分悶縮,非爲强守己見而然也,仍爲退去矣,敢啓。傳曰,知道。

○禮曹啓曰,臣重普來詣成均館,傳諭自上敦諭之意,則諸生以爲初承嚴旨,齋任被罰,疏下諸生,理當同罪,不敢復入於明倫之地,而厥後雖有開諭之命,未暴情事,形迹非便,不敢承命,惟俟罪罰矣。今者聖上,下燭臣等無他意,特遣禮官,又此勸諭,惶恐感激,奉承聖旨云,卽爲還入,而捲堂儒生,則以爲空館之後,聖敎丁寧,故士子分義,不敢退坐,承命守齋者,幾至三十人矣。厥後不能無疾病事故,相替出入,多少無常,而不出齋任,亦有所由,然以此或謂之無異空館云,臣等不敢抗顔,空費養賢之廩,故累承本館之開諭,而終不敢復入食堂,且慮聖廟之久曠,相與守齋,而一味惶縮,今有遣禮官敦諭之命,惶恐感激,不得不承命云,仍參夕食堂矣,敢啓。傳曰,知道。

○掌令張善瀓啓曰,臣本庸虛,方叨邇列,過災遄至,疾病侵輘,頃患癨亂,殊死而甦者,殆一晝夜,昏頓叫苦之際,適會同僚之被彈,臣以應入之人,未得遞更,至勤召牌逐日連降,而末由趨承,竟未免闕直,分義已缺,國體損壞,推考之譴,非止一二,若乃闕直,罪尤甚焉。禁中番宿,是何等事,而以臣之故,致有屢日之曠,此實曾所未有之事也。律以典章,當復告身,黽勉伴直,一味慚愧,不意新除恩命,遽出夢寐之外,驚惶罔措,扶病出肅,政院又以徑出請推,前後聽勘,俱非薄罰細過之比,而一猶難恕,況至於四乎?臣之罪戾,至此而益無所逃,風憲之地,決不可一刻冒處,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政院啓曰,新除授同副承旨南九萬,以反庫御史,時在廣州府,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何如?傳曰,竣事當在不遠矣,姑勿下諭。

○又啓曰,右副承旨金益炅,服制已盡,而今日又不仕進,近日廳中,位甚不齊,出納之際,事多苟簡,卽爲牌招,使之察任,何如?傳曰,允。

○校理洪萬容,司直趙遠期,司果李敏敍,文臣朔試射時,稱病不進,依承傳罷職。

○傳曰,政事,明日爲之。

○玉堂箚子。大槪,掌令張善瀓遞差事。入啓。答曰,依啓。

○慶尙監司書目。右水虞候成晩達,旣著不職之罪,又有失體之事,罷黜事。朝報

5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南九萬。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下直,珍山郡守李聖時,萬頃縣令羅萬業。

○謝恩,護軍李仁夏。

○答吏曹判書朴長遠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從速察職。

○全羅監司書目。康津呈,以掌令郭聖龜上疏上送事。答曰,遞差。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眼患別無加減乎?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大殿受鍼正時,辰初。

○備邊司啓曰,全州判官朴純,於頃日移拜臺職,今當承召上來矣。言責之任,事體固重,有難輕議,而但念此時,農務方劇,迎送之際,民弊不貲,況今賑政未完,本州又是大同新設之邑,失此諳解善治之人,尤爲可惜,朴能[朴純]姑爲仍任,俾責來效,且除民弊,何如?傳曰,允。

○大殿受鍼後,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問安。答曰,知道。

○領議政鄭太和箚子。大槪,忝在藥房,未參問安。備局停坐,事務多滯,臣本職及所帶,竝乞遞改,以便公私事。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辭至此,內局都提調之任,當勉副焉,卿其安心,勿辭善攝。

○藥房再啓曰,臣等退與諸御醫商議,則涼血地黃湯,合撥雲散,加荊芥穗、黃連酒炒、木賊各七分,連用五貼宜當云,此藥三貼,姑先劑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政院啓曰,卽者吏曹判書朴長遠,承牌來詣闕外,以一邊請仍前任,一邊出而行公,有關廉隅,終不敢入謝之意,具疏來呈,而闕外陳疏,不爲捧入,曾有受敎。故不許捧入,則再三來呈,必欲登徹而後已,重臣事體,與庶官有異,何以爲之?敢稟。傳曰,累度安心察職之批,意非偶然,則豈可以些少之嫌,曠廢至此乎?元疏勿爲捧入,使之從速入來,參政,可也。

○謝恩,吏曹判書朴長遠,五衛將鄭尙古。

○政院啓曰,假注書李渻,時無職名,付軍職冠帶常仕,何如?傳曰,允。已上朝報

○有政。吏批,以金士健爲律學敎授,權大運爲禮曹參議,洪重普爲大司憲,鄭致和爲兼知義禁,李有相爲校理,尹材爲祥雲察訪,張侚爲軍器副奉事,宋周亨爲軍器參奉,李一臣爲內資主簿,李元祿爲栗峰察訪,金斗翼爲成均博士,任弘亮爲學錄,金禹錫爲掌令,吳斗寅爲副修撰,申厚載爲持平,趙復陽爲吏曹參判,李峻岳爲淮陽府使,金壽興爲兵曹參議,尹元擧爲掌令,金洪慶爲司宰僉正,張善瀓爲副校理,鄭致和爲兼同知義禁府事,朴世堅爲通津縣監。

5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南九萬。注書。假注書任弘亮。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大司憲洪重普,學錄任弘亮。

○大殿,政院、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昨日劑入湯藥,旣已進御乎?今日日氣沈陰,受鍼,何以爲之?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今日受鍼爲之,可也。

○大殿受鍼正時,辰初。

○咸鏡監司書目。北兵使,文臣差遣,六鎭判官及北評事,竝爲復設事。

○京畿監司書目。竹山府使具□俊,高陽郡守鄭昌徵,病重罷黜事。

○以任弘亮爲假注書。

○吏曹啓曰,江華留守有闕,依近例,令備邊司議薦,何如?傳曰,允。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

○謝恩,副修撰吳斗寅。

○大殿受鍼後,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問安。答曰,知道。

○政院啓曰,同副承旨除授,卽時催促肅謝,自是本院規例,而新除授同副承旨南九萬,來到城外,已過數日云,卽爲牌招察任,何如?傳曰,允。已上朝報

5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南九萬。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三更四更,巽方坤方,有氣如火光。

○謝恩,知義禁鄭致和,東萊府使安縝,淮陽府使李峻岳,兵曹佐郞朴贄,祥雲察訪尹材,忠淸水虞候任之翰,軍器副奉事張侚,參奉宋周亨,內資主簿李一臣。

○大殿,政院、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弘文館啓曰,新除授校理李有相,時在京畿楊州地,經筵入番事緊,請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傳曰,允。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今日當爲受鍼,而雨勢如此,何以爲之?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受鍼,明日爲之,可也。

○謝恩,同副承旨南九萬。已上朝報

5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護軍金城,兼僕將李仁夏,司宰僉正金洪慶。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眼候已有快復之效乎?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大殿受鍼正時,辰初。

○領議政鄭太和箚子。大槪,備局停坐,公事多滯,待臣出仕,未有期限,本職兼帶,竝速遞改,以便公私事,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箚辭誠是,趙□陽仍授前任,責以來效,卿其安心勿辭焉。

○大殿受鍼後,藥房、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六曹問安。答曰,知道。

○今日受鍼時,大司憲洪重普所啓,新除授執義李垕,時在京畿廣州地,掌令尹元擧,大司諫尹文擧,時在忠淸道尼山地,司諫宋時喆,時在京畿抱川地,請竝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上曰,依啓。

○府前啓。無城上所,姑停。

○今日受鍼時,因都承旨南龍翼所啓,憲府在京之員,卽爲牌招,今日內開坐,積滯推考,趁卽照勘事,捧承傳。

○大司憲洪重普啓曰,臣於咸鏡監司徐必遠罷職,補外臺諫還收之論,身有難便之勢,且有相避之嫌,而只緣待罪藥房,黽勉出仕矣。今日入侍榻前時,只請新除授臺諫下諭,本府前啓,不敢循例連啓,泯默而退,有違規例,物議爲非,臣何敢晏然仍冒?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謝恩,持平申厚載,掌令金禹錫。

○持平申厚載啓曰,無狀小臣,屢玷臺閣,自愧不似,人言謂何,惟是感激恩眷,冒昧趨詣,第於本府之論,自有可避之嫌。徐必遠疏中,歷擧數三宰臣以爲言,而臣外舅許積,卽其一也,本府彈文,雖不明言,究其本源,不出乎此?玆於出肅之後,敢陳引嫌之辭,而見阻政院,終不得入,無非臣平日見輕之致,尤不敢一刻苟冒,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刑曹參判鄭知和,平安監司遞來。

○掌令金禹錫啓曰,臣曾忝臺職,自速罪戾,分甘廢錮,望絶收錄,聖度含垢,濫加恩敍,曾未幾何,遽叨新命,臣誠惶感悶蹙,罔知攸措。臣雖曲荷洪造,復齒朝籍,而負累之蹤,公議可畏,非分之職,理難更冒,陳章見阻,縮伏俟罪,不意玆者,召牌又降,分義至嚴,不敢不趨詣闕下,而情勢狼狽,更爲瀝血,喉司不諒,一例揮斥,私悃難暴,違慢是懼,黽勉詣臺,祗肅恩命,而臣之情迹,終有所不敢自安者。噫,朝家用人,先觀廉隅,臺閣自處,不宜苟且,豈以罪廢之身,驟玷匪據之任?徒感榮寵,冒沒廉恥,從他笑罵,鶻突放倒,使物情俱駭,臺端見汚,曾莫之恤乎?祈免之擧,萬不獲已,而政院之終始退却,是誠何意?無非臣見輕之致,決難一刻苟冒,請命鐫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吏曹啓目。吏曹佐郞呂聖齊,病滿三十日,改差。啓依允。已上朝報

5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四更五更,巽方,有氣如火光。

○下直,獒樹察訪張遇一。

○謝恩,兵曹參議金壽興,禮曹參議權大運,成均博士金斗翼。

○大殿,政院、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藥房啓曰,昨日日氣頗熱,伏未審夜來,聖體若何,眼候幾盡復常,而手指所患,亦有差減之效乎?憂慮猶切,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又以司謁啓曰,今日當爲受鍼,而都提調時未差出,提調洪重普,引避退待,未及處置。莫重受鍼,曾無副提調獨爲入侍之時,何以爲之?敢稟。

○玉堂箚子。大槪,大司憲洪重普,持平申厚載,掌令金禹錫,竝命出仕事。入啓。答曰,依啓。

○黃海監司書目。文化等三官,今月十四日地震事。

○平安監司書目。順安等五邑,同日地震,災異非常事。

○又書目。旣有兩西管餉使,則黃海道守令,法當有相避,令該曹稟處事。

○大司憲洪重普啓曰,今日開坐本府,守令署經推緘照律後,同僚以前啓連啓事方爲詣闕,臣之難便之勢,相避之嫌,昨已略陳於引避之辭,而身居首席,不得聯名,虛帶職名,斷無是理,昨日榻前入侍時,不爲連啓前事,則墜失臺例,莫此爲大,玉堂請出,不亦苟乎?以此以彼,決不可一刻冒居,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府啓。頃日咸鏡監司徐必遠,常理之外,創出別樣意見,乃謂祖孫子與於三綱,而欲以服制較其輕重於秉彝隱痛之地,其違理傷倫,莫此爲甚,說令其意別有所在,只合陳其曲折,不當妄議於經常之義,而乘其忿懥,務勝不己,傅會穿鑿,文過餙非,辭氣侵凌,無所顧憚,前後辭語,節節無倫,蓋始之麤疏無識,固不足深責,而終欲以偏私僻拗之見,斷爲定論,則其害甚大,實關世敎,不可不明其義理,而正其悖謬,請咸鏡監司徐必遠,罷職不敍。凡處置之規,必循公議,而向者李奎齡、趙聖輔引避也,處置之辭,或諉之於追論起鬧,或抉摘其措語,沮抑公論,使不得發,事關後弊,其習不美,請其時玉堂、臺閣處置之官,竝命遞差。言事之官,斥逐遐外,決非聖朝美事,還收之論,兩臣俱發,則公議所在,蓋可見矣。所當竭誠爭執,期回天聽,而數啓卽止,有若塞責,臺閣事體,豈容如是?請其時停啓臺官,竝命遞差。臺官自處,不宜苟且,而旣發其論,旋卽引入,待其停啓,還復出仕,進退無據,疲輭亦甚,請持平沈梓遞差。徐必遠悖謬之罪,不可不正則李奎齡、趙聖輔等,身居臺閣,欲爲糾劾,乃其職責當然,而補外之命,遽出理情之外,士氣因此沮喪,公論遏而不伸,其爲聖德之累,大矣。請還收李奎齡、趙聖輔等補外之命。大司憲洪重普,引嫌而退,旣有所嫌,不得聯名則不爲連啓,尤非可害,不可以此輕遞憲長,請行大司憲洪重普出仕。答曰,閔維重護私之論,何必唱和而後起耶?予實未曉也,不允。出仕事,依啓。已上朝報

5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李弘淵。右承旨洪處大。左副承旨李慶徽。右副承旨金益炅。同副承旨南九萬。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午時未時,日暈。

○謝恩,副摠管閔震益,通津縣監朴世堅。

○大司憲洪重普,牌不進。

○大殿,政院、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體若何,眼候與手指所患,比昨有快減之效乎?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掌令金禹錫啓曰,臣伏承聖批,以維重護私之論,何必唱和而後起爲敎,臣誠惶惑震駭,若無所容,徐必遠糾劾之論,是非所在,物情轉激,當初論啓,雖出於閔維重,而實是擧世之公言,元非一人之私見,則臺閣之上,只循公議,旣發之論,不宜旋停,其餘數件事,只是事體上相規之道,循例連啓,理勢固然,而聖鑑未燭,嚴旨遽降,上下相阻,一何至此?無非如臣無狀不能見信於君父之致,決難一刻苟冒,而昨緣夜深,今始自列,臣罪尤大,請命鐫削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義州府尹書目。謝恩使先來驛官[譯官]、齎咨官一時出來事。

○平安監司書目。回還陳奏使兼謝恩使,本月初四日北京離發,十二日還到山海關,晦間當爲越江事。

○陳奏使書目。臣等一行,本月初四日北京離發,晦間當爲還越江事。

○持平申厚載啓曰,嫌無大小,心有所不安則一也,臣之再昨引避,實出於不安,非是牽强爲之,而初被政院之退却,玉堂從而請出,臣實未曉也。膠滯之見,不變於初,召牌之下,竟未祗詣,逋慢之誅,自知難逭,而素患偏頭之痛,猝然復劇,殆不省事,經宿小歇,扶曳來避,臣之罪戾,至此尤大,請命罷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同副承旨南九萬上疏。大槪,昨承嚴敎,無地自容,而闕門未開,不得卽出,達至天明,始出闕外,屛伏席藁,恭俟誅譴,亟下處分,以正臣罪事。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都承旨南龍翼啓曰,今日僚員皆歸,而自外入來者只是一人,不但未安於體例,當此多事之時,院中一空,將無以成樣,左承旨李弘淵,右承旨洪處大,右副承旨金益炅,竝卽牌招察任,何如?傳曰,允。

○左副承旨李慶徽上疏。大槪,臣於本院之啓,雖不呈名,旣有相議之事,則嚴旨之下,理難獨免,亟遞臣職,以正臣罪事。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大司憲洪重普啓曰,臣之情勢,十分難便,連日瀆擾,實出於萬不獲已,而處置請出,曾是意外,臣之狼狽,至此益甚,且臣昨見孫兒病重危急之狀,驚遑悲慟之餘,痰火上升,眩暈頭痛,終夜苦劇,召牌之下,竟未趨造,逋慢之罪,尤無所逃,在例應遞,何敢一刻苟冒?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玉堂箚子。大槪,掌令金禹錫出仕,持平申厚載,大司憲洪重普遞差事。入啓。答曰,依啓。已上朝報

5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昧爽至卯時,有霧氣。午時,日暈。

○答判尹趙珩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調理察職。

○答護軍金壽恒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從速察職。

○答正言尹□□疏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上來。

○京畿監司書目。校理李有相病重,上去不得事,啓。踏啓字。

○謝恩,禮曹佐郞任映。

○吏曹啓曰,臺諫有闕,政事,取稟。

○掌令金禹錫,牌招不進。

○忠淸監司書目。獻納閔□□病重,上去不得事。

○又書目。忠州兼任陰城呈,以大司成閔鼎重辭職上疏上送事。

○去夜政院啓曰,藥房都提調未差,提調洪重普,時無職名,今日內付職,明日問安時,進參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吏曹口傳政事,益興君洪重普。

○謝恩,益興君洪重普。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體何如,眼候赤暈,今已消減乎?手指浮候,亦復何如?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受鍼,明日爲之,可也。

○吏曹啓目。粘連平安監司狀啓云云,觀此平安監司李正英狀啓,則其兄長英,方任海西守令,監司以兩西管餉兼察,則管攝號令之際,事體拘礙,考見事目,兩西守令相避,與監司無異,中間不爲擧行,不過謬例是如,有此啓稟爲白有臥乎所,京司則本曹及如備局、度支等文書可考之地,管餉事目,因亂散失,無憑可考是白在果,狀啓內援擧本營事目,旣已明白,則餉使之別出與兩任,果無異同兺不喩,弟爲監司,兄爲守令,上下官事體,尤涉難便是白置。上項平山府使李長英改差,何如?啓依允。

○去夜政院啓曰,臣伏見憲府啓辭之批,以維重護私之論,何必唱和而後起爲敎,臣竊不勝驚惑焉。徐必遠擧劾之論,屢發於臺席,則可見公議之所在,閔維重當初論啓,元非一人護私之言,而今者憲府之連啓,亦循公議,實非遵襲維重一人之言,若以此謂之唱和而後起,則臣竊恐殿下疑之太過,燭之未盡也。前日備忘之敎,已極嚴厲,而今此下批,又出情外,殊欠待臺臣之道,臣待罪近密,竊附覆逆之義,區區所懷,惶恐敢啓。傳曰,憲府批答,下於閉門時,置之何處,而乃於三更後,始爲此啓辭耶?政院又啓曰,憲府批答,下於閉門時,置之何處,而乃於三更,始爲此啓辭耶事,傳敎矣。區區所懷,欲爲陳達,起草之際,自致夜深,致勤聖問,不勝惶恐。傳曰,批答已下,又請標信,牌招臺諫,啓以明日,則便是傳批後事,未聞覆逆之事如此也。初昏批下,三鼓將半,雖曰書出區區所懷,百餘字寫懷,有何夜深之至此耶?可見要上侮君之態矣。

○昨日院啓曰,夫侮君,極罪人也。人臣犯此,則罪不容誅,而殿下於辭氣不平之際,累下如此之敎,使群下震攝,聽聞驚駭,臣常惜之,去夜政院啓辭,雖有稽緩之失,實出於詳愼措語,自不覺其時刻淹延耳,斷無他意於其間。殿下執此爲過,又有此嚴旨,豈不有損於大聖人包荒之道乎?蓋近日之事,初非大段,而轉輾增鬧,激惱聖衷,終至上下相阻,爻象不佳,朝著半空,寧靖無期,臣於此尤不任隱憂而長嘆也。伏願聖明平心恕察,還收答政院之批,仍詢廟堂,速講安定之策,不勝幸甚。臣職忝近密,區區所懷,竝此陳啓。傳曰,今日之啓,予竊笑而不取於卿也。已上朝報

○有政。

5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護軍南沃。

○以獻納閔□□辭狀,遞差。

○藥房啓曰,數日來,炎勢漸熾,伏未審聖候調攝,如何?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受針,姑觀數日爲之,可也。今後勿爲逐日問安。

○備邊司郞廳,以領議政意啓曰,臣病伏私室,酬應公務,極知不敢,而當爲覆啓之事,多致稽滯,亦甚遑悶,因有司堂上來問,粘目十五度,僅與之相議以啓矣。緣臣未得赴會,諸堂上亦不來坐,久廢公衙,有傷事體,今後大臣雖有故未參,諸堂上依前齊會,書呈進不進單子,循例應行之事,隨卽擧行,俾無曠廢之弊,何如?傳曰,允。

○掌令金禹錫啓曰,無狀小臣,待罪言地,循例連啓,遽承情外之批,冒昧自列,退伏俟斥,不意處置請出,召牌臨門,義分所在,固當承命之不暇,而竊念臺臣自處,唯在不苟,雖蒙聖度寬容,不加譴責,而規以情勢,有難强顔,竟未祗赴,無所逃罪,昨緣所患痰眩猝然添劇,終夕昏仆,無望自力,經宿之後,今始來避,所失尤大,請命罷斥臣職。答曰,艮[勿]辭,退bb待b物論。

○政院啓曰,左副承旨李慶億,同副承旨南九萬,再昨疏批已下,而今日又不仕進,竝牌招察任,何如?傳曰,允。

○玉堂箚子。大槪,掌令金禹錫遞差事。入啓。答曰,依啓。

○同副承旨南九萬上疏。大槪,病勢苦劇,末由自力,召命遽降,不得趨詣,亟賜鐫免,以幸公私事。入啓。

○左副承旨李慶億上疏。大槪,情勢狼狽,賤疾且劇,嚴旨之下,未得祗赴,亟下臣逋慢之罪事。入啓。已上朝報

5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未時,驟雨。

○謝恩,護軍朴世模。

○答左副承旨李慶億疏曰,省疏具悉。爾之所陳之言,予當留心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答同副承旨南九萬疏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已上朝報郞廳金光緯校正。郞廳洪敍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