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顯宗/四年/十二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2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吳挺緯。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金始振。右副承旨沈世鼎。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流星出參星下,入巽方天際,狀如拳,尾長二三尺許,色赤。內下日記

○備邊司啓曰,今見義州府尹上送冬至使人馬渡江單子,則以帳幕載持刷馬四匹開錄矣,在前則三匹,而今加一匹,事涉違例,義州府尹及使臣,竝推考何如?答曰,允。

○又啓曰,昨政,江界府使,該曹以瑞興府使李廷機啓請受點,凡堂下官擢陞堂上守令,非出入三司之人,該曹不敢遽爾注擬,例也。今此超授,其在政體,殊甚不當,江界府使李廷機改差,還授前任,吏曹當該堂上推考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左副承旨金始振疏。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右尹趙復陽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以予思之,卿無可去之義,卿其諒而處之,勿辭察職。

○傳曰,國家所恃,惟是大將,工曹判書李浣,久未行公,軍兵重地,必多虛疏,事體未安,明朝牌招察任,可也。內下記草

12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吳挺緯。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金始振。右副承旨沈世鼎。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二更,流星出軒轅星下,入柳星,狀如拳,尾長二三尺許,色赤。內下日記

○藥房都提調李景奭,提調金佐明,副提調南龍翼啓曰,屬玆臘寒,伏未審一兩日來,聖體攝候若何,核患不至於甚苦耶?曾聞醫官之言,核患,視前又有減焉,裏無堅凝之氣,竊伏欣忭,得聞二昨入侍退傳之言,勢已平歇,幾至如常,宗社之慶,臣民之幸,曷有其極?且聞醫女之傳言,大王大妃殿寢睡連爲平安,牽引之氣,亦已向愈云,誠甚喜幸,而加味二陳湯,仍爲連進宜當,醫言如此,五貼,明日當爲劑入,且微熱未全消減,牛黃末些些進御云,牛黃當爲封進矣,臣等憂猶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府啓,答曰,不允。權堣、姜瑜、安後說事,更加詳察處之,處置事,依啓。

○院啓,答曰,不允。當該注書,推考可也。

○判府事鄭維城箚。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安心勿辭焉。

○右議政洪命夏箚。答曰,省箚具悉卿懇。箚辭,當令廟堂議處焉。

○工曹判書李浣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之疾病,予豈不知哉?今日之國事,可謂安乎?國之所倚者惟卿,而卿之引嫌至此,予將何恃。須軆至意,速出行公,俟間養病,有何不可乎?卿其勿辭,從速察職。內下記草

12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吳挺緯。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金始振。右副承旨沈世鼎。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傳曰,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引見時,領議政鄭太和所啓,頃日引見時,因李敏敍所啓,京畿收米事,有變通之敎,而未及會議矣。昨日右相,又爲陳箚,請詢諸大臣,故今遣本司郞廳,問于領中樞府事李景奭,判中樞府事鄭維城,則李景奭以爲,初以十斗爲便,而及聞右相之言,則其言誠然云。鄭維城則以爲,旣以十二斗出令之後,旋又更改,事體未妥云,當初講定之時,以十斗爲便者,乃是臣等之意,而主管之臣,欲以十二斗磨鍊,其他凡干雜役,竝入於其中,故臣等亦從其議矣,今當更爲稟定,而臣等之意,則與前無異矣。左議政元斗杓曰,此議有三岐,一則曰當捧八斗,一則曰當捧十斗,一則曰當捧十二斗,其言皆不無意見矣。上曰,八斗則決不可爲,此是局外之議也。當以十斗十二斗商確矣。元斗杓曰,其於議者之說何哉?上曰,不可爲者,則其可以議者之說,爲之乎?元斗杓曰,八斗之議,卽損上益下之政,而必有不足之患,則以十二斗爲定可也。右議政洪命夏曰,若捧十斗,而雜役盡責於民,則決無支堪之勢矣,今番勅行,夫刷馬則未及給價,使之爲先應赴。故雖有民不樂赴之事,不可以此知其便否,必更觀前頭過勅行然後,方可詳知矣。鄭太和曰,臣等所謂十斗收捧云者,若知其終不弊生,則可以決定而行之,日後難保其無弊,則反不如仍存已定之令,姑觀弊端之如何,而更議變通矣。上曰,姑觀已定之法,觀勢處之可也。獻納李敏敍所啓,諸宮家柴場之弊,纔已陳達於啓辭中,而爭執經年,尙不允從,臣於今日,欲知決斷而退矣。大臣及諸臣皆入侍,下詢而處之,何如?上曰,已令査出,釐正則可也,至於革罷,則不可矣。洪命夏曰,今此柴場等事,臺諫爭執至此,蓋欲罷火田,不罷柴場,則柴場之內,便是火田,下詢領左相而變通,何如?鄭太和曰,諸宮家折受,多不同,今若酌定,或以一二處折受,則可以釐正矣。元斗杓曰,柴場亦有大小之異,定其里數,可也。李敏敍曰,雖有査覈之令,自前外方査覈,終歸於無實矣。鄭太和曰,不必査覈,柴場折受文書,必在於內需司,可以考出矣。上曰,廟堂,問于內司可也,且士大夫柴場,本無折受之擧,別無革罷之事矣。李敏敍曰,雖無革罷之事,亦不可無禁斷之令矣。李敏敍曰,柴場則旣有釐正之命矣,海水折受之弊,亦當一軆變通矣。上曰,海水已令査出矣。戶曹判書鄭致和曰,或有査啓之處,而皆以無爲言矣。上曰,事當從容處之,柴場、漁場、網場、漁箭等處,欲爲釐正者,蓋以此也,査出之後,可存者存之,可罷者罷之,而如有未盡之事,則更爲論執,可也。竝令廟堂稟處,領議政鄭太和所啓,前日引見時,閔鼎重,以全南道笠巖山城所儲之米,多以皮穀置簿云,故發遣京官摘奸之意,旣己定奪,出於擧行條件矣。若遣京官,則稱以御史而遣之乎?或於前頭廉問之時,使之仍爲摘奸乎?上曰,以御史稱號而差遣,趁速摘奸,可也。閔鼎重曰,各官倉穀,亦令本道監司査覈,似當矣。元斗杓曰,他邑,則令監司査覈,長城倉穀,則山城倉穀摘奸時,令御史,一體摘奸,何如?上曰,依爲之。閔鼎重所啓,頃日入侍時,遺棄兒收養者,許爲奴婢事,陳啓蒙允矣。退後更問,則如許之類,限已身使喚,其子孫,則不許爲收養者奴婢,良人則爲良役,公私賤則爲公私賤之役云,今亦依此爲之,何如?上曰,依爲之。《備局謄錄》

○引見時,洪命夏所啓,國家必明其賞罰,然後紀綱乃立,郭齊華,則以月課三次不作,至於充軍,而李世華,則杖殺三人,而罪止永不敍用,輕重顚倒矣。元斗杓曰,監司啓問後,三人又斃云矣。上曰,事甚驚駭,定配於本道邊地,可也。《禁府謄錄》

○引見時,獻納李敏敍所啓,京畿收米事,旣與廟堂,相議以定,則今不敢更爲煩瀆,而臣意,有終不然者,國家統理衆庶,雖地有遠近,而一視同仁,理無異同,而今以畿甸本根之地,土品且薄,而反加賦於湖西,王者議事定制,必求事理之當,此法,雖十全無弊,決非均賦之意,況弊生目前,皆謂不可行,難堪之勢,不待日後而可知也。今欲强而行之,欲待弊生而後,爲之變通,則法制已定之後,豈易變通乎?今若半減,而以若干不足爲言,則臣亦有一說,國家如有至誠恤民之意,則八百餘石不足者,豈無推移充數之道乎?且爲國者,必立中正可行之制,用度贏縮,則視此出入,古人年饑用不足而乃對以盍徹,蓋以此也,請依前啓辭,減俸八斗,夫馬則因考定役。上曰,已諭于廟堂定奪之時矣。《備局謄錄》

12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吳挺緯。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金始振。右副承旨沈世鼎。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午時未時,日暈。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數日之間,寒燠異候,伏未審引接之餘,聖候若何?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今後勿爲間日問安。《藥房日記》

○府啓,答曰,毋庸堅執。內下記草

12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吳挺緯。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金始振。右副承旨沈世鼎。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巳時至申時,日暈。內下日記

○府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吏曹啓曰,江華留守有闕,依近例,令備邊司議薦何如?傳曰,允。

○備邊司江華留守薦望,趙復陽、趙壽益、兪棨。

○郞廳,以左議政意啓曰,都監褒貶,明日磨勘於北營,仍爲試射將官等,其中中數優等之人,抄啓移送兩銓,都目大政時,相當職除授,例也。今亦依此擧行,而只令試射而罷,則落莫甚矣。本司勾管餘丁木三同,依前取去,分等賞給,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章順王后忌辰。

12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吳挺緯。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沈世鼎。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辰時至午時,有霧氣。內下日記

○府啓,答曰,不允。末端事,注書推考事依啓。

○院啓,答曰,毋庸瀆擾。內下記草

○傳于政院曰,領中樞府事李景奭家,遣知事鄭後啓,看病。《藥房日記》

12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吳挺緯。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權大運。右副承旨沈世鼎。同副承旨金壽興。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伏未審數日來,聖體若何?寒煖之候,近甚不調,將攝之節,尤宜加愼,臣等無任區區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備邊司啓曰,全南道笠巖山城軍餉及長城府倉穀摘奸御史,今當下去矣,臣等聞潭陽金城山城軍餉,亦如笠巖之米變爲租,使之仍往潭陽,本府倉穀及山城軍餉,竝爲一體摘奸宜當,以此分付,何如?答曰,允。

○又啓曰,守禦使金佐明,將於今初十日,發遣中軍金汝水,點視所屬各邑軍兵,啓請賞格之物矣,依前餘丁木三同,箭竹三千箇題給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吏曹參議閔鼎重疏。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府前啓,答曰,不允。

○院前啓,答曰,不允。

○傳曰,史官二員待命,騎馬六匹立之,各司夜摘奸。內下記草

○有政。以李廷機,仍任瑞興府使,尹遇丁爲持平,柳坦然爲江界府使,李嵆爲正言,許積爲兼知春秋,李慶徽爲大司諫,權大運爲左副承旨,趙復陽爲江華留守,南九萬爲舍人,李叔達爲中和府使,吳挺垣爲黃海監司,金益廉爲掌令,禹弼漢爲草溪郡守,兪棨爲兼同春秋,鄭晢爲延安縣監,閔鼎重爲吏曹參議。吏曹望單

12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二更,東方,有氣如火光。內下日記

○仁烈王后忌辰齋戒。

○藥房啓曰,卽者伏聞醫官之言,自上去去夜及去夜四更後,似有寒氣外襲之候,脚部又有冷汗,而去夜寒氣,比去去夜稍加,起寢之後,雖無寒縮之候,頭部似重,氣不舒泰云,臣等不任憂慮之至,卽與鄭後啓、李東馨等諸醫官商議,則宜於人蔘敗毒散,加蘇葉、乾葛、荊芥、金銀花各一錢,黃連酒炒,黃芩炒各七分,日再進,趁速和解爲當云,依此劑進,何如?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吏曹判書金壽恒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依願往來。

○領府事李景奭箚。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之疾病至此,予用慮念,內局提調之任,當勉副焉,卿其安心勿辭焉。

○領敦寧金佑明箚。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尙方之事,自有舊章,奚墜古例乎?卿其安心勿辭。內下記草

12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仁烈王后忌辰。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雪後寒緊,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人蔘敗毒散,昨已再進,而四更後寒縮之候,比前夜何如?臣等不任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症候,已言于醫官矣。《藥房日記》

○院啓,司諫閔維重出仕,正言李嵆遞差事答曰,依啓。內下記草

12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昨日伏聞入侍醫官之言,外感之候,幾盡和解,而夜間寒縮之氣,亦不復作云,人蔘敗毒散,旣已連進累貼,今不當更用,必須詳知卽今症候然後,可以更議他藥,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症候,已言于醫官矣。

○又啓曰,卽伏聞入侍醫官之言,聖候幾盡差復,而餘熱未除,加減涼膈散,加天門冬一錢半,連進二貼宜當云,又伏聞醫女所傳之言,大王大妃殿脈候浮數,頭部亦有時微疼云,卽與鄭後啓等諸醫官相議,則皆以爲微有感冒而然,人蔘敗毒散,加紫蘇、荊芥、乾葛各一錢,黃連酒炒、桅子炒各七分,連進三貼宜當云,竝依此劑入何如?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備邊司啓曰,笠岩金城等處,糧餉軍器摘奸御史齎去事目,磨鍊以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府啓。答曰,不允。處置事,依啓。內下記草

○迎接都監啓曰,勅使在館之時,李一善,送言于臣等曰,從前受針於金尙誠,累見其效,入送於陳奏使行中之意,願爲啓知云云,而尙誠,係是御醫,因其言入送北京,有所難便,故以從當觀勢爲之之意,措辭回答矣,卽接伴送使狀啓,則又發此言云,彼之懇請至再,而終不入送,則必有落莫之歎,大臣赴北之行,別遣御醫,曾有前例,依前入送,恐或無妨,何以爲之?敢稟。傳曰,依領相入往時例,入送可也。《迎接都監儀軌》

12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夜一二更,有霧氣。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大王大妃殿感冒之候,湯劑進御後,有解表之效否?臣等不任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已言于醫女矣,予之所患,與昨無異。

○大王大妃殿口傳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府啓,答曰,不允。末端兩件事,鷹師一年三當番變通事及決訟各司報知法府事及出仕事,依啓。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曆書,譯官全天杓,齎來禮部咨文,進香使行中,發狂落後,軍牢出送事,令承文院,措辭撰出回咨,前後使臣之中,付送宜當,以此分付,何如?答曰,允。

○兵曹啓曰,以嶺南救荒之故,本道一應京上納之布,京上番之役,自賑恤廳,竝皆停減,而至於上番騎兵步兵價布,則意謂不入於此中矣,今聞安東等十一邑,自明年正月至八月,應上番騎兵九百六十七戶,竝爲除番,尙州等十六邑步兵布一百三十七同,亦當捧留本道云,此是辛丑救荒時所未有之事,而旣自賑恤廳,分付本道,今若更改,則失信可畏,勢不得不依此爲之,而但念本曹軍布一年應下之數,少不下一千七百餘同,時留庫之數,又甚零星,且停番軍士之代,九百六十七名雇立之價,亦至九十餘同,前頭繼用,顧無其策,此等應下軍布之代,依被災邑御營軍保米例,令賑恤廳,料理充送,而騎兵中,精抄之類,則於每當番,依例上送之意,分付該道,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有政。以趙世煥爲兵曹正郞,李慣爲沃川郡守,金壽恒爲兼知義禁,鄭河爲平市令,具義俊爲竹山府使,金始振爲判決事,孟胄瑞爲正言,金鎬爲監察,李華岳爲長淵府使,洪命夏爲內醫院都提調,李一相爲內醫院提調,兼記注官尹衡聖,與同春秋兪棨,婚姻家相避,記注官減下,記注官申厚載,與知春秋許積,異姓三寸叔姪,記注官減下。吏曹望單

12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流星出北極星下,入乾方天際,狀如鉢,尾長二三尺許,色赤。內下日記

○藥房都提調洪命夏,提調李一相,副提調南龍翼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大王大妃殿感冒之候,亦復如何?自上進御加減涼膈散,已盡於昨日,大王大妃殿進御人蔘敗毒散,當盡於今日,必須詳知卽今症候然後,可議他藥,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已言于醫女,予之所患,亦言于醫官矣。

○再啓曰,卽伏聞醫女所傳之言,大王大妃殿胸膈間牽引之氣,尙未差減,午間水剌進御之候,連有嘔吐之候,不勝憂慮之至,卽與鄭後啓等諸御醫商議,則皆以爲外感未解,食治失宜之致,當用行氣香蘇散,加黃連恙炒、桅子薑炒、乾葛、山査肉各一錢,神曲炒七分,元方去麻黃,連進二三貼宜當云,且伏聞醫官來傳之言,則自上所患感冒之候,猶未快解,自夜間,似有寒氣外襲,頭部微疼之候,宜用小柴胡湯,加乾葛、荊芥各一錢,黃連酒炒、山桅子炒各七分,二三貼以爲和解之地云,此兩藥,竝爲劑入,何如?答曰,知道。

○大王大妃殿問安。答曰,知道。《藥方日記》

○府啓,答曰,勿煩。

○刑曹判書趙啓遠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辭至此,本職當副焉。內下記草

12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夜一二更,有霧氣。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將攝若何,大王大妃殿症候,亦復如何?卽伏聞昨日醫女所傳之言,劑進行氣香蘇散進御之際,嘔吐之症復發,至有煩熱之候云,伏未知去夜以後,諸症加減,如何?且自上進御小柴胡湯之後,有和解之效乎?夜間寒襲之候,亦未知比前差減否乎?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及予之所患,已言于醫官矣。

○又啓曰,卽伏聞醫官所傳之言,仍與商確,則自上外感之候,今雖和解,餘熱未及盡祛,前日劑入小柴胡湯,今日亦爲連進宜當,大王大妃殿昨日嘔吐之後,夜間寢睡平安,牽引之氣,亦似差減,行氣香蘇散,不無發散之效,今日亦爲仍進,而黃土水煎進宜當云,敢此仰稟。答曰,知道。

○大王大妃殿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府啓,答曰,不允。處置事,依啓。內下記草

○以賓廳進不進單子,傳曰,數日後來會事,分付。《備局謄錄》

12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未時,日有兩珥。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大王大妃殿症候,亦復如何?前日劑進行氣香蘇散二貼,已盡於昨日,必須詳知卽今症候然後,可議他藥,且自上連進小柴胡湯之後,快收和解之效乎?臣等無任憂慮,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已言于醫官,予之所患,時無快解矣。

○又啓曰,伏承問安之批,以時未快解爲敎,臣等不勝憂慮之至,與鄭後啓等諸御醫商議,則前日劑進小柴胡湯,以貼數計之,則當盡今日,今日進御後,更觀明日症候加減,如何,或加劑以入,或停藥宜當云,大王大妃殿症候,昨日嘔吐痰水之後,牽引之氣已減,煩熱之候亦差,今明日姑停湯劑宜當云,竝此仰稟。答曰,知道。

○大王大妃殿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大司憲宋浚吉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之疾病至此,予深慮念焉,噫,自卿去國之後,予之思想之懷,益切于中,而未知卿若是否,春日之和暖,只隔數旬,俟疾少間,趁速作行,以紓予懷,所辭本職,今姑勉副矣,卿其安心勿辭焉。

○院前啓,答曰,亟停勿煩。

○府前啓,答曰,亟停勿煩。內下記草

12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自一更至四更,月暈。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凍雨又作,寒暖不適,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大王大妃殿症候,亦復如何?自昨姑停湯劑,水剌進御之際,嘔吐之症,不爲復發乎,自上感冒之候,猶未快解乎?詳知夜間症候然後,可以議藥,臣等無任憂慮,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與昨一樣,予之所患,亦與昨無異矣。

○又啓曰,伏承問安之批,仍與鄭後啓等商議,則大王大妃殿症候,嘔吐已止,今日亦爲停藥,更觀一二日調攝如何,以爲議藥之地,自上感冒之候,猶未快解,則仍用前藥宜當云,加入小柴胡湯二貼,加劑以入,何如?答曰,知道。《藥房謄錄》

○院前啓,答曰,不允。

○府前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12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雨後日氣倍寒,伏未審夜來,聖候將攝若何,大王大妃殿症候,亦復如何?嘔吐諸症,旣不復發,則今日亦宜停藥,自上感冒之候,連進小柴胡湯之後,亦有快解之效乎?臣等無任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今後勿爲逐日問安。《藥房日記》

○府前啓,答曰,不允。

○院前啓,答曰,不允。

○江華留守趙復陽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速往欽哉。

○刑曹判書李浣疏。答曰,省疏具悉。卿辭至此,本職當勉副焉。仍傳曰,刑曹判書李浣家,遣知事鄭後啓,看病。

○傳曰,今此尹宗安所進御筆,欽玩不已,令本衙門,高品付祿,以表予嘉尙之意。

○吏曹判書金壽恒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從速察職。內下記草

12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戶曹判書鄭致和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其勿辭,從速察職。

○副修撰李䎘疏。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救護父病。

○吏曹判書金壽恒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調理察職。內下記草

○有政。以吳挺一爲刑曹判書。

12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數日來,日氣寒凜,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大王大妃殿症候,亦復如何?以更觀一兩日後,議藥之意,曾已啓稟矣,未知嘔吐諸症,今已快止,起居安寧乎?自上感冒之候,和解之後,亦已平復乎?必須詳知卽今玉候如何,後又議他藥,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

○大王大妃殿症候,已言于醫女矣,予之所患,亦言于醫官矣。

○又啓曰,卽伏聞醫女醫官之言,則大王大妃殿症候差減,寢睡安寧,而聖候自夜間,寒氣遍軆,頭部微疼云,不勝憂慮之至,卽與鄭後啓等諸御醫商議,則大王大妃殿症候,已占差境,仍爲停藥宜當,自上患候,乃是再感,不可不趁卽發散,人蔘敗毒散,加荊芥、蘇葉、乾葛各一錢,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七分,連進三貼宜當云,此藥卽爲劑入,何如?答曰,知道。

○大王大妃殿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傳曰,今下弓矢,阿耳僉使安鎭給送。

○府啓,答曰,不允。

○院啓,答曰,不允。

○刑曹判書吳挺一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才允合擢用,何庸辭爲?安心勿辭,從速察職。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曾因湖南儒生裴紀等陳疏,山郡大同便否,令道臣,詢訪民情啓聞矣,今者全南監司趙龜錫啓本,啓下本司,而此非造次間議定之事,後日登對時,面稟定奪,何如?批答不載

○又啓曰,司諫院啓辭,山林川澤,國之所庇,虞衡之政,歷代所重,近來火田之弊,靡有紀極,無所不到,無處不有,至於高山大藪,任意焚赭,百年長養,一火盡之,山童川渴,萬寶俱絶,識者以連年旱乾,未必不由於此,此誠有見之言也。火田之禁,前後非一,而朝家不能畫一嚴禁者,或憚於奸民之無所容,或由於州縣之利其入,今欲大正,必費大段區處然後,可以就緖,姑不敢輕議,而如山藪之高大有名者,國家祀典所載及州縣鎭望,《輿地勝覽》所錄之處,尤當先加封植,請令戶曹、工曹別爲事目,嚴飭各道,定其標限,峻其防禁,本道都事,每年親檢,開錄啓聞,如有弛禁而啓奸者,守令論以重罪。答曰,火田申禁事,令廟堂稟處事,命下矣,火田之禁,前後申明,亦非一再,而限以山腰以下之令,猶且不行,漸至於高峯頂上,亦皆童赭,此誠可駭之甚,而未及流民之前,此弊難杜,臣等之憂,未嘗不在於此,而未得其善策矣。今見諫院啓辭,所論誠是,如山藪之高大有名者,國家祀典所載及州縣鎭望,《輿地勝覽》所錄之處,尤當先加封植,而禁其焚燒,卽令該曹,別立事目,嚴飭諸道,使之着實擧行,而某邑某山應禁之地,一一開錄啓聞,以爲後日摘奸時憑處之地宜當,以此分付,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有政。以尹遇丁爲正言,兪㯙爲大司憲,李行進爲京畿監司,朴敏行爲宗廟令,洪柱三爲掌令,李時楳爲刑曹參判,尹元擧單付司業,南二星單付宗簿主簿,洪重普爲禮曹判書。吏曹望單

12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昨日劑入人蔘敗毒散進御之後,有發散之效乎?頭疼惡寒等症加減,亦未知如何,且大王大妃殿症候,日漸差復乎?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仍竊伏念,啓覆已定於明日,而玉體又有再感之候,方在靜攝之中,當此嚴寒,出御正殿,則必有添傷之患,明日啓覆,不可不退定,敢此仰稟。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已言于醫女,予之所患,亦言于醫官矣,啓覆速行,可也。

○大王大妃殿問安。答曰,知道。勿爲問安。《藥房日記》

○院啓,答曰,不允。金發英順川郡守遞差、金時郁兵曹佐郞遞差事,依啓。

○府啓,答曰,不允。處置事,依啓。內下記草

12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鄭萬和。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李一相,右承旨鄭萬和啓曰,雪後寒甚,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前日劑入人蔘敗毒散三貼,日再進御,則當盡於昨日,詳知快收和解之效然後,可議今日當進之藥,且大王大妃殿停藥,已至屢日,伏想昨日症候,亦復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已言于醫女矣,予之所患,亦言于醫官矣。

○又啓曰,卽伏聞醫官所傳之言,自上所患寒氣外襲頭部微疼等症,雖已差減,汗氣未洽,玉軆猶未舒泰云,臣等不勝憂慮之至,與鄭後啓及諸御醫等商議,則小柴胡湯,加黃連酒炒、桅子炒各七分,紫蘇葉、乾葛、知毋酒炒、麥門冬各一錢,連進三貼,快收和解之效宜當云,此藥三貼,卽爲劑入,且伏聞醫女所傳之言,大王大妃殿寢睡及水剌,雖不得如常,比初頗勝,而時有畏風之候,此是元氣不足,脾胃未及定復之致,而嘔吐纔定,又進湯劑,恐或有妨於進御水剌,姑觀今明日症候,更爲議藥宜當云,竝此仰稟。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府啓,答曰,不允。李萬慶、私囑守令掘浦者尹弼殷聽囑者事,依啓。權慬事營私事,拿問定罪事,更加詳察處之。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近來藏氷一事,最爲各司與防民之弊,故曾以此意,陳達於榻前,別爲變通矣,變通之後,各司則皆幸其蒙恩,而防民之稱冤猶前,詳問其曲折,則五部民戶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九,而除諸色免役人外,實役者僅四千一百十二戶,而各部、各契之中,又有應役多寡之不齊,故藏氷價米,西部則一戶所收十餘斗,東部則一戶所收五斗六升,北部則一戶所收三斗餘,獨中部,除表表免稅人外,盡爲應役,故一戶所收六升零,南部則屬於東氷庫,調發役丁,而役重有倍他部云,京城之內,民役不均,若此之甚,誠可寒心,令漢城府,別立條式,藏氷大役,則毋論諸色免稅人,一從戶籍所載,盡爲收合,則一戶所出,不過二三升,而可以寬役,實爲便當,此外諸役之不均者,亦爲變通,俾無窮民偏苦之患,誠合事宜,以此分付,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12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啓曰,日寒倍緊,伏未審聖候調攝若何,昨日劑入小柴胡湯一貼進御之後,汗氣浹洽,快有和解之效乎?大王大妃殿畏風之候,亦未知夜間加減,何如?仍竊伏念,自上再感之候,尙未平復,方進和解之劑,而當此嚴寒,出御便殿,則必有添傷之患,啓覆決不可仍行於數日內,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已言于醫女矣,予之所患,與昨無異,啓覆停止可也。《藥房日記》

○府啓,啓曰,不允。權慬事,依啓。

○禮曹正郞朴靖疏,答曰,覽爾疏箴,陳戒之意切,而憂愛之誠至矣,深嘉爾爲國之忠,可不置諸左右而觀省焉?內下記草

○漢城府啓曰,內外藏氷之官,今日當爲出去,而因備邊司啓辭,今有變通之擧,詳細料理分定後,方可無參差不齊之弊,而今日之內,則勢未及變通,姑退一日,待明日出去之意,分付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12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日氣倍寒,夜來聖候若何?前者劑入小柴胡湯三貼,當盡於今日,詳知昨日症候然後,可以議藥,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大王大妃殿症候,與予之所患,已言于醫官矣,今後勿爲逐日問安。

○又啓曰,卽伏聞醫官所傳之言,自上再感之候,已盡和解,臣等不勝喜幸之至,今日小柴胡湯畢進御後,姑爲停藥宜當,且伏聞醫女入診後所傳之言,大王大妃殿脈度虛數,微有咳嗽之候,玉音亦未得如常云,與鄭後啓及諸御醫商議,則蔘朮調中湯,淸補脾肺,止咳定喘之劑,連進十餘貼宜當云,此藥五貼,先爲劑入,何如?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院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院啓,江都、南漢,俱是國家保障重地,經營積聚,費盡十年功力,而及至今日,所儲穀物,虛簿過半,名存實無,聽聞所及,莫不寒心,頃日筵臣,以發遣京官反庫之意,陳達於榻前,已有成命,而今過半年,廟堂尙不擧行,置之於相忘之域,事甚可駭,請其時當該有司堂上從重推考,各別擇遣御史,穀物之外,軍器等各樣物件,憑考文書,一一點看,從實啓聞,以爲大段釐正之地。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有政。以趙壽益爲兵曹參判,李慶徽爲禮曹參議,尹順之爲工曹判書,李敏敍爲吏曹佐郞,洪萬容爲持平,金益炅爲判決事,姜碩耉爲司錄,尹松爲重林察訪,尹文擧爲吏曹參判,洪柱國爲注書,任暎爲刑曹正郞,李之晳爲宗廟副奉事,李萬枝爲順川郡守,洪茂爲牙山縣監,李一相爲掌樂提調,兪棨爲校書提調,吳挺一爲司宰提調,趙相漢爲兵曹佐郞,朴仁基爲禮曹佐郞,柳赫然爲右尹,吳始壽爲獻納,李文淸爲扶餘縣監,瀛萊副正洬,光平副正溟,錦川副正榰,竝命授單付,許積爲司僕提調,成均博士李在容,校書博士田,校書著作鄭維悌,校書副正字盧說之,承文著作鄭載禧,待敎閔宗道,竝單付。吏曹望單

12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麟坪大君女兒,喪出不意,無以成形云,追念先朝尋常顧念之意,予甚慘悼,造墓擔持等軍,依先朝異數之例施行事,分付該曹。內下記草

12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藥房啓曰,近日寒氣凜烈,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感冒和解之後,寢睡起居安寧乎?大王大妃殿咳嗽之候,尙未差減乎?臣等無任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今後勿爲間日問安。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中宮殿,隆寒問安。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12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

○冬享大祭齋戒。

○王大妃殿誕日,藥房、政院、玉堂、朝廷問安。批答不載內下日記

○傳曰,日寒如此,薄衣軍士,令該曹襦衣題給。內下記草

○藥房啓曰,卽伏聞王大妃殿內人,以拘忌之疾,旣已出置云,閭閻間所傳之言,雖未知虛實如何,而誠有是事,則臣民憂慮,曷有其極?其在謹愼之道,不容少緩,各殿內人之未經此病者,沒數移置他處,俾無傳痛之患,則可作乾淨之地,且伏聞差備門外各邑下人中,家有此患者,亦多祕諱出入云,令政院各別嚴飭,勿令如前混雜宜當,臣等忝在保護之任,不勝區區之慮,敢此仰稟。答曰,知道。《藥房日記》

12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府啓,答曰,不允。

○院啓,答曰,不允。處置事,依啓。內下記草

○傳曰,今日非賓廳坐起日次,只來會之員引見。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時,領議政鄭太和所啓,取考諸宮家漁場、網場、柴場折受成冊,則或有一二處者,或有多至四五處者,似當定數折給矣。上曰,漁場、網場,宣祖朝賜給一處外皆罷,而至於子孫,則雖一處亦罷,此後則切勿許折給,可也。鄭太和曰,柴場亦大小不均,或有四十里者,或有二十里者,亦當均一定給矣。左議政元斗杓曰,若以方十里則大,以周廻十里,則其大不至於方十里矣,或以四方,或以周廻事,當爲定奪矣。戶曹判書鄭致和曰,若有定限之擧,則未滿其限者,必有願爲加受之弊,事多紛擾不便矣。上曰,柴場亦令各其宮家,望定一處,而自該曹打量,小者仍存,大者減給可也。右議政洪命夏所啓,漁場、網場、柴場諸宮家折給外革罷之處,若各衙門及士大夫土豪,有更占之弊,則其害之及於民,無異於前,令該曹另加禁斷,如有犯者,各衙門,則官員請罪,士大夫土豪,則從重論罪,何如?上曰,依爲之。領議政鄭太和所啓,以全南監司趙龜錫狀啓,湖南山郡大同事,群議不一,以後日登對時稟處之意,回啓矣。兵曹判書金佐明主管之人,而今日以新軍點考,雖不得入侍,似當定奪回移,何以爲之?左議政元斗杓曰,大同之擧,專爲便民,而民情之不悅甚矣,似當變通矣。右議政洪命夏曰,山郡之民,恐其不罷,海邑之民,猶恐或罷,而行之一年,又議還罷,則有同兒戱,國家擧措,豈宜如是?若罷大同之後,更有好樣設施則善矣,若無別樣善策,而只罷大同,則國家之事,將不得收拾矣。元斗杓曰,國之大事,不可以一人之言定之,而所懷則不敢不達矣。古有刻印消印之事,當觀事之是非,雖纔設旋罷,有何不可乎?鄭太和曰,湖南山郡怨咨如此者,皆由於作木也,以六斗五升,作木一疋,木價則高,而米不足,故出米添價,添價之數,雖不至如各官所報,而出米果多,故民情之不便如此,作木價米,略爲變通,何如?上曰,山郡作木,米斗加給,似可矣。判尹許積所啓,南漢山城積草事,以宣惠廳回啓,有似未詳悉,後日登對時,稟處之敎矣,今日當爲定奪矣。上曰,脫有事變,馬兵入城,則此草可以足用矣。領議政鄭太和曰,守城之時,則馬兵不多,而馬雖不多,此豈足用乎?第事變,不知出於何時,欲每年多積,則民力有所不堪矣。上曰,一日所用幾許耶?許積曰,一馬一日給一束矣。上曰,江都亦有之乎?鄭太和曰,亦有待變草矣,不但江都,臣曾爲通津縣監,亦有待變草積置之規矣。許積曰,山城積草,當初則一萬八千束,而壬辰年,以凶荒之故,減半爲八千五百束,以四束爲一迲乃,每迲乃,給米五升,今則一萬二千束,而每迲乃,給米二升,草束雖加,米則實減矣,然積草,實出於以備不虞之意,而今則使募民,刈草積置,而收米於楊根、驪州、利川等邑,爲募民給糧之資矣。上曰,然則依宣惠廳回啓施行。左議政元斗杓所啓,南漢、江都反庫御史,旣已差出,而朴世堂、宋昌,皆出身未久,未經吏事,恐非其任也。上曰,然則兩人改差可也。元斗杓曰,年少文官之中,如南九萬、閔維重,可爲此任矣。上曰,以此兩人,差送御史可也。鄭太和曰,南九萬差送于南漢,閔維重則差送于江都宜當矣。元斗杓曰,發送則臨時取稟,何如?上曰,依爲之。《備局謄錄》

○冬享大祭。

12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府啓,答曰,不允。推考事,東班堂上習儀不參事及遞差事,副正任映依啓。

○院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藥房啓曰,臘後日氣陰寒,伏未審夜來,聖候若何?昨日出御便殿,引接臣僚,酬酢移時,別無添傷之患乎?大王大妃殿將攝之候,亦復何如?自上感冒和解之後,停藥久矣,卽與鄭後啓及諸御醫等商議,則皆以爲自上頻數外感之候,出於表症而然也。補中之劑,不可不及時進御,補中益氣湯,依前加入,自今日,連進宜當云,五貼爲先劑入,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藥房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