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經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三
抱經堂文集 卷第二十三 清 盧文弨 撰 景閩縣李氏觀槿齋藏嘉慶丁巳刊本
|
抱經堂文集卷第二十三
東里 盧文弨 紹弓
䇿問
廣東鄕試策問五首〈乙酉〉
問經學昌明莫盛於我
朝欽惟
世祖章皇帝御注孝經敦本培風提示親切
聖祖仁皇帝御纂周易折中繼有春秋詩書三經傳說
彙纂之輯重經
世宗憲皇帝正定頒行莫不深醇美僃廣大精微我
皇上道協唐虞思通洙嶧
欽定三禮義疏探制作之大原正諸家之異說積疑聚
訟一旦豁然以解士欲通經其可舍周行而遵曲徑乎
今試舉其畧用以覘所習焉易更四聖旨何以不盡同
辭占象變廢其一豈全易乎舜典合於堯典後人何以
析之復增之性道之奥多見於古文乃有疑其文不類
者至工魯齋倂今文亦疑之得無謬乎六義分三經三
緯而或以爲南本不繫風又因豳雅豳頌而謂風雅頌
亦可隨篇求之然歟否歟春秋魯史不傳於何知聖人
所筆削三傳敘事與斷制孰優周禮一壞於歆莽再壞
於安石寧可卽議本書之失井田溝洫其異安在儀禮
爲經禮記爲傳遷廟釁廟亦皆孔壁之遺禮運明堂或
議漢儒之駁楊信齋之圖衞正叔之解學者尙有能參
考者歟經之深者非可以約言盡也宜就所問者各條
舉件繫以對
問大學一書僃天德王道之要盡綱領節目之詳自程
朱表章而後西山眞氏爲衍義一書論議正大條理秩
如自來毎以之進講顧其書於八條目獨闕治平此瓊
山邱氏所以又從而補之也夫德脩於身舉而措之天
下無難語其功則較易舉其數則綦繁眞氏之書主於
理理足以兼該而本無疏漏邱氏之書主於事事欲其
考鏡而非務鋪張將母所補在治平而所助乃在格致
歟眞書以崇敬畏戒逸欲二者爲誠正之要而邱氏又
益之以審幾微則尢爲正本淸源之論眞書格致之要
有曰審治體而邱氏又有正朝廷一門其首總論朝廷
之政似若複而非複者何也有明宦寺之禍不減漢唐
而書中引古獨未之及僅於正綱紀之常引朱子之言
近習者以微見其意豈有所畏避而不敢頌言歟抑當
化治兩朝璫燄尙未如前此後此之甚故可畧也至其
相業亦果能卽坐而言起而行歟邱書之後補之者又
有湛氏之格物通孰爲勝耶我
皇上敕幾宥密廣運健行治功之盛亙古未有邱氏所
言聖神功化之極者正於 今日覩之多士將欲黼黻
太平贊襄 盛治亦未可以無具應也其必有以爲
拜獻之先焉
問揚粤奥區人文蔚起自漢以來陳元士燮輩闡明經
訓啓迪鄕人五嶺之閒彬彬嚮學矣唐韓昌黎氏葢因
文見道者初宰陽山後官潮海此邦人士樂從之遊其
時身領學事排異端而宗孔氏者孰爲得其傳歟有宋
理學昌明濂洛之書傳於嶺表其濳心誦復踐履純熟
者何人朱子集諸儒之大成粤人克自樹立聞風景從
者約凡幾輩他若服象山之敎及南軒之門其行誼皆
可得而詳歟明儒推白沙陳氏學有淵源而江門風月
自得之趣爲多所謂靜中養出端倪者與先儒主靜立
極之旨果有合歟湛甘泉爲白沙高弟講學之盛與餘
姚王氏幾分左右廣一以隨處體認天理豎義一以致
良知明宗別戶分門彼此互相排擊而通兩家之郵者
又謂說有不同理無二致然歟否歟至如瓊山之朱子
學的東莞之學蔀通辨均爲有功正學楊起元晚出請
業近溪所著天泉會語論者謂近於禪宗然考其行己
立朝亦何愧儒門實踐歟我
皇上聰明睿智學貫天人重道崇儒表章往哲其於理
學眞僞判若黑白爾多士務悉去黨同伐異之見盡徵
文考獻之長孰正孰歧孰優孰劣素所切究僃著於篇
問官先事士先志衡門伏處之日功業尙未見端而規
模本可素定故入學離經卽觀其辨行義達道必始於
求聖人每使羣弟子各言志夫志學志道其所同也而
有異焉者將學有淺深而於道固莫之外歟抑士各有
志雖同師聖人而不必強爲似歟孟子言尙志而大人
事僃得志則澤加於民聖賢本懷無不期於用世者春
風沂水與老安少懷一也乃或有言志於道德者功名
不足累其心道德功名有異致歟且古所稱志士又何
等也所稱肆志又何爲也濂溪云志伊尹之所志苟欲
以古人爲圭臬卽三代而下如正誼明道澹泊寧靜先
憂後樂若斯之流亦有爲生平所嚮往而必欲企及者
歟抑將追攀屈宋頡頏淵雲而以爲不朽之盛事也
聖天子振興士習樂育羣才以爲器使之地多士涵濡
於
敎澤深矣豈徒志於溫飽沾沾以決策發科自囿哉其
勿夸勿飾各抒所蘊毋隱
問從來圖治必首安民安民必先擇吏周官使民興賢
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凱以強敎弟以悅安如
此而後可以爲民父母子產憂尹何之傷聖人責子路
之佞誠愼之也我
皇上子惠元元澄淸吏治愼𥳑於入仕之初考績於旣
任之後賞不踰時罰必當罪
聖天子求寧求莫之至意
申命不啻再三所以循名而責實者其可不豫爲講求
歟嶺南利兼水陸物產多奇仕是邦者故以不貪爲寶
若孟嘗珠還合浦吳隱之酌飲貪泉李勉盡棄犀珍包
拯不持一硯勁節淸風至今彰彰耳目夫猷爲必要之
以守能善所上者曰廉然民之所望於上者正不止此
也漢之循吏宦斯土者則有衞颯許荆其後政績卓越
者何人至如羅友之政舉大綱陳堯佐之治稱淸𥳑其
亦撫綏安輯之善道歟是故江海之濱水利宐興也治
之不得其道則塞故瀆開新渠荒地未及墾耕而熟田
巳憂旱潦山嶺之區樹藝宐亟也勸之不以其漸則督
里胥疲父老奉行徒循故事而優累巳在民閒以至嚴
盜賊之課則外洋與內地各異其宐脩化導之方則俚
猺與齊民各因其俗是皆在良有司隨地變通而不可
以膠柱鼓瑟者語曰有治人無治法將何道而使明作
不失之擾寧靜不失之弛歟諸生學古入官有社有民
匪異人任通達治體方無虞學製之譏況桑梓之邦見
聞最悉其以平日之盱衡抵掌者歷陳之
湖南科試諸生策問九首〈丁亥〉
問聖人之道載於六經自漢唐以來代有詮釋於微言
大義亦各有所得歟至有宋朱子可謂集諸儒之大成
矣其所著如論孟集註大學中庸章句或問易本義詩
集傳多不沿用舊人之說而獨闢新義其精粹切當遠
勝注疏者何在諸生講求有素盍僃陳之〈永順〉
問𨕖舉之法代各不同漢制郡國舉士約有三途其猶
有古鄉舉里𨕖之遺意否歟魏晉以來名目漸繁至唐
有曰生徒曰鄉貢曰制舉其目有秀才明經進士諸號
其制科又各因事立名皆可詳述歟漢有對策射策唐
初亦用䇿試後來詩賦之試起自何年又有州府試省
試館試監試吏部試翰林試名目不一臚舉其源流以
對〈長沙〉
問河圖洛書相爲經緯八卦九章相爲表裏其說云何
十翼孔子所作而或以說卦等傳爲經師所爲果有證
與詩序不可無而書序可不必有其故何也堯典繫以
虞書二南兼有平王以後之作頌之取魯與誓之取秦
皆有說與三傳經文不同二戴增損各異能臚舉其槪
與我
皇上聖學淵深
欽定三禮邇復
頒周易詩經春秋於學官大道昭揭洵日月中天之會
也多士硏習有資其各以所得對〈寶慶〉
問學校之設所以敎育人才使德行可以式鄉閭功業
可以經邦國凡皆由此𨕖焉其制昉於何代詩禮左傳
王制孟子所言三代學名同異可一一臚舉之與五敎
四敎十二敎以及周師氏保氏大司樂之所敎詳畧各
殊何也漢唐以下有盛有衰試言其故州縣有學與敎
官之命於朝起自何時其敎之法以何者爲最善我
朝德化翔洽文敎盛興內外學校旣有專官課督而又
有書院之設與夫苗猺溪峒之地皆建有義學
賜金發帑於古未有倫比爾諸生宐何如鼔舞奮興以
稱
聖天子作人之雅意與其各言爾志毋隱〈靖州〉
問制義代聖賢立言其體創自何代有明用以取士初
尙𥳑質自化治以後日趨於文其一代盛衰之變試衡
論之王唐瞿薛與夫歸胡金陳諸大家之文其所師法
何在自餘諸名家可爲之羽翼者何人西江雲閒各樹
一幟孰優孰劣我
朝文敎覃敷儒風丕振百餘年來作者幾於指不勝屈
聖天子加意作人多方訓迪以文章關乎運會
欽定四書文垂示正鵠猶復
誥誡頻頒慮好尙之不一致流弊之復萌
特申科場磨勘條例凡字句之不雅馴者分別停罰示
儆爾多士涵濡
聖化更當爭自濯磨使文與行竝軌於正固無患其多
而不揚也功夫何在宗仰何人其各舉以對〈沅州〉
問力役之征自古有之周官小司徒頒比法於六鄉之
大夫以行徵令而施舍之仁亦竝著焉其法別其地之
美惡遠近校其齒之盛衰均以歲之上下至爲詳僃漢
有口賦率人出錢而田之租反薄蠲免之典時行唐有
租庸調之法役多則免調更或幷租俱免其與周官之
法同異若何或亦師其意而不襲其迹歟宋時民苦役
累後定爲顧役之法又有謂其不便者何也明初輪甲
承後乃行一條鞭法民稱其便乃未幾而里甲之費
如舊豈非姦胥蠹吏之爲害歟至我
國朝丁糧之外竝無雜徭欽遵
聖祖仁皇帝諭旨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我
皇上念切閭閻不肎輕用民力計役給人忘其勞但
各省相沿舊例不能盡同賦輕者差繁賦重者差薄
殆亦因地制宐之道歟召之役則往役義也優免之恩
出自上而急公之義在乎下乃有嘵曉不平者此豈得
其道歟湖南通省歷來役法若何其各以所知對〈辰州〉
問經以明道傳以翼經孔子作十翼而易道興後人入
彖𧰼文言於卦爻中次第果無失歟詩書皆有序後人
畧書序不道詩小序出於子夏或以爲衞宏所作或以
爲出於國史然歟春秋三傳左氏紀事公穀解義乃習
春秋家近宗胡氏而三傳束之高閣何歟禮記有夏殷
之制又有秦官刪小正而載月令其何以說周禮致太
平之書或云草創未行其官制與他經不同者何在冬
官之屬亦尙有可考者否其條舉以對〈常德〉
問古之所謂士者周禮之上中下士皆有職事者也王
制之𨕖士俊士皆次第拔擢而升之者也非此二途有
能束身脩行誦習詩書者則亦號之曰士其分則未離
乎氓也庶人也君知之則宐以道自重君不知則宐以
分自安孔子謂貧賤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孟子謂往
役義也士之自處固當如此聖門諸賢有在縲紲者矣
有與卒三百人之列者矣踰溝用矛不避鋒鏑此獨非
士之所爲哉爾等幸生
聖朝享太平之福久矣事三如一爲士者正宐率先爲
四民倡方無忝乎讀書明理之實而乃小有不平動輒
告訐
深仁厚澤一毫無所報效此則莠民也惡可爲士其試
陳士之所以爲士者若何歷代士習之淳澆士氣之盛
衰可以爲法戒者何在亦具言之〈澧州〉
問史之與經異用而同源尙書春秋聖人之史也進乎
經矣後世祖之分爲二體可得而析言之歟編年可以
見歷朝之盛衰紀傳可以綜一人之本末則編年優矣
而古今皆以紀傳爲正史何歟史漢三國史家之圭臬
也乃自范蔚宗後漢書以降名爲沿襲實乃變更一人
一傳竝無通貫錯綜之法此豈遷固陳壽之舊歟史有
成於一家者有成於眾手者其得失若何溫公通鑑朱
子綱目年經事緯法戒昭然固當度越諸史而小小舛
譌亦多不免將無上下千古固非一人精力所能求其
盡善歟我
皇上萬幾之暇博覽舊文
特命儒臣仿編年之法統加纂輯一事一言悉經
睿定此當與六經竝垂不朽雖涑水紫陽咸謝不敏矣
又焉論其餘哉爾多士有志欲窺天祿石渠之盛者盍
姑就所聞於古者以對〈岳州〉
擬策問一首〈癸酉〉
問書者六藝之一天地閒道器罔不該焉易曰百官以
治萬民以察記曰書同文書之爲用綦重矣自古文變
爲大小篆篆又變爲隷楷隷楷又變爲行草其遷易之
故可得言歟秦程邈爲隷書而閣帖中乃是小楷衞恆
稱上谷王次仲善隷書始爲楷法晉書稱王羲之善隷
書其子獻之工草隷書將無隷卽楷歟歐陽永叔以八
分當隷然二王八分不槪見而楷書世多有本傳所稱
究何指歟我
皇上多能天縱道藝兼該八體六書無不洞晰
萬幾之暇親灑宸翰神明變化動與古會非㞕㞕臨摹
可比頃出 內府所藏自鍾王以下諸名家墨蹟鉤勒
上石以垂永久名曰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洵藝苑之
大觀也至若
睿鑒之精
聖𣃔之允尢爲亙古未有其視宋人淳化閣帖豈倍
蓰過之夫閣帖之初刻也論者謂當時奉詔集帖之人
苟於書成不知硏考頗有僞蹟濫廁其閒今能一一辨
之否歟觀其首列漢章帝書何以所書者乃梁周興嗣
千文也梁武帝評諸家書可能舉其畧歟有謂書學盛
於魏晋至唐漸衰又有謂唐以書取士故士多工書何
其說之異耶少陵論書貴瘦硬東坡不以爲然何歟宋
以蘇黃米蔡竝稱蔡京書人弗之貴或乃以君謨當之
豈非藝亦以人重歟公權筆諫之言朱子作字甚敬之
旨可得而闡其義歟多士其勿視爲小學也願以通乎
大道之指歸焉
弟子丹徒趙 震楚榮校
抱經堂文集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