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經室集 (四部叢刊本)/二集卷第一

二集目録 揅經室集 二集卷第一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二集卷第二

揅經室二集卷一

皇上八旬萬壽宗經徵壽說

聞三極彝訓其書言經經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孔孟之說帝王稽古同天聖德僃焉欽惟乾隆五十

五年

皇上八旬萬壽萬萬壽仰思

盛德大業非三代以下史冊所可擬萬一惟宗諸經

傳以徵

聖壽或管窺而得其詞焉謹案尙書洪範九五福

一曰壽壽者福之初詁福者德所致也恭讀

五福頌以爲壽富諸事皆受於天惟好德修于人五

皇極曰予攸好德女則錫之福皆五福主德之證至

聖人之德卽福之基

聖人之所以壽也

帝王之壽必本於

天書曰天壽平格孔安國傳曰言天壽有平至之君

禮記中庸謂大德必得其壽徵諸詩曰𠈃右命之自

天申之我

皇上昭事惟敬書曰敇天之命惟時惟幾恭繹

讀召誥篇一言以蔽之曰曷其奈何弗敬以諴民爲

祈天之本以敬德爲諴民之本其理益明焉大戴禮

曰戒愼必恭恭則壽又引丹書曰敬勝怠者吉亦其

義也

皇上躬親

郊壇大祀極致精䖍其在周禮曰大司樂冬日至地

上圜丘夏日至澤中方丘祭法燔柴於太壇祭天也

瘞埋於泰折祭地也又以正月上辛

祈穀孟夏

常雩者公羊春秋曰郊用正月上辛月令天子乃以

元日祈穀於上帝左氏春秋曰龍見而雩月令大雩

帝用盛樂是也

社稷壇加玉者祈農事也周禮小宗伯掌建國之神

位右社稷春秋外傳曰玉足以庇蔭嘉穀

朝日

夕月諸中祀兹復

躬親一週及於

瀆咸

命使祭告禮記祭義曰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外

内周禮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

司命飌師雨師公羊春秋曰祭大山河海山川有能

潤於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

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矦是也

廟祭器者周禮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禮記郊特

牲曰鼎俎奇而籩豆偶法古制也我

聖相承重熙累洽百有餘年

皇上寅承丕基無事不敬法

列祖詩曰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國家創業東土締造維勤

皇上編開國方畧以闡

功德書曰惟先王建邦啟土公劉克篤前烈至於太

王肇基王跡

書薩爾滸戰事者仁者無敵受

命伊始書曰壹戎衣天下大定

諭立臥碑述

太宗訓守冠服騎射者遵

成憲也詩曰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又曰率

由舊章

作紀

恩堂前後記

敬誦

實錄者逮事

聖祖不忘

恩教也皇矣之詩述文王逮事大王大王受天命及

王季文王其詩曰維此王季帝度其心又曰克順克

比比於文王

四巡

盛京

親製詩賦以彰

謨烈詩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又

曰昭兹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祐

皇上上繩

祖武下詒孫謀

五代一堂古今未見復致

玉牒十一世之慶爾雅曰子之子爲孫孫之子爲曾

孫曾孫之子爲元孫元孫之子爲來孫來孫之子爲

晜孫晜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皇上明俊德以親九族

恩澤㴱厚禮記大傳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詩

序曰行葦忠厚也

皇上勤於庶政

睿思所周事立必豫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書曰一日二日萬幾

御書無逸篇揭爲座銘伏讀

經筵御論君子所其無逸訓所爲處與召誥王敬作

所相發明

聖人之言經訓所折衷也

法宫

行在皆秉燭待章左氏春秋曰夙興夜寐朝夕臨政

視事移晷傳餐嚮午書曰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

食内外奏章皆

丹毫親批日數十事周禮内史凡四方之事書内史

讀之

皇上猶無須內史之讀也內外臣工日有

召對下至一命亦無遺焉周禮小臣掌三公及孤卿

之復逆大僕掌諸矦之復逆宰夫叙羣吏之治以待

諸臣之復萬民之逆是也灋

祖六巡江浙觀民察吏不自暇逸岱岳五臺豫河皆

親駐蹕易曰省方觀民設教孟子曰天子適諸矦曰

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禮記禮器曰因名山升中于

天詩般序曰巡狩而祀四岳河海也天下庶獄事必

親覽兹復

恩詔減等王制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

變故君子盡心焉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耕耤之禮必

躬親者禮記月令天子乃擇元辰躬耕帝籍春秋外

傳曰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食爲民

天民爲國本

皇上愛民重農民數穀數要會時

聞周禮小司宼大比登民數自生齒以上登于天府

禮記王制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周禮天府若祭天

之司民司祿而獻民數穀數則受而藏之至於

祈謝雨澤驛

詢天下雨暘收穫毎霑足豐稔必

詩以誌喜爾雅曰四時和謂之玉燭甘雨時降萬物

以嘉謂之醴泉穀梁春秋曰五穀大熟爲大有年又

曰閔雨者有志乎民者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正

賦漕運歲千萬計

皇上臨御以來免賦者三免漕者再兹復

恩蠲天下正供謹案周禮小司徒鄕師遂人遂師

遂大夫皆有辨其施舍之事鄭康成讀施爲弛葢周

時什一雖輕皆無普免之事豈(⿱艹石)

皇上蠲貸至二千萬萬乎伏讀

經筵御論有孚惠我德以九五君位惠卽我德當置

惠心于勿問

聖謨洋洋所以損上益下有孚元吉而說无疆也偏

隅偶歉

恩加蠲賑截漕平糶以劑盈虚䘏民也周禮司稼以

年之上下出斂法均萬民之食而賙其急平其興河

防者民生所關

皇上命濬陶莊六塘伊家諸河淸黃交滙誌水宣洩

海塘建石重隄𠈃障書曰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

距川考工記曰以防止水禮記月令曰完隄防春秋

外傳曰陂障九澤民閒五世同堂二百餘家壽逾百

齡同居十世皆

壽世人瑞也爾雅曰子子孫孫引無極也禮記曲禮

曰百年曰期頤孝經曰示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命重舉千叟宴者皇建有極斂福以錫庶民也禮記

王制曰凡三王養老皆引年周禮伊耆氏其王之齒

杖爾雅曰黃髮齯齒鮐背夀也

皇上典學高㴱

文德淳懋毎歲必

御經筵宣講書曰念終始興于學抑戒之詩曰抑抑

威儀維德之隅

臨雍講學

釋奠

幸魯崇儒重道也禮記王制曰天子曰辟廱詩曰於

論鼓鍾於樂辟廱文王世子曰天子視學大昕鼓徵

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

御製三老五更說證以左氏孟子其義乃明

重排石鼓文者存周法物用光我

文治

武功也詩車攻序曰宣王復古也吉日序曰美宣王

田也

御製詩五萬餘篇

文千餘篇尙書帝庸作歌易伏羲畫卦文王作卦辭

大戴禮曰武王作機鑑楹帶十七銘庶足擬焉

御書寶繪咸臻極詣論語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

親定祭祀朝饗樂章及詩經樂譜其在周禮大司樂

大吕應鍾小吕夾鍾皆歌以祀享詩鹿鳴以燕羣臣

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卽其義也鎛鐘

特磬列於大樂

御製笙詩依義補辭其在爾雅曰大磬謂之毊大鐘

謂之鏞儀禮鄕飮酒燕禮諸儀皆笙南陔華黍白華

由庚諸篇卽其義也河源淮濟涇渭諸水

考厥源委其在爾雅曰河出崑崙虚書曰導淮自桐

柏導沇水東流爲濟詩曰涇以渭濁卽其義也

詔收天下遺書分爲四庫儲以七閣其在周禮外史

掌三皇五帝之書鄭注所謂三墳五典也

皇上闢門籲俊正科之外六開

恩㮄再舉

制科書洪範曰俊民用章詩卷阿序曰言求賢用吉

士也

皇上神武邁倫嘗發廿矢中十九周禮射人王以六

耦射三矦三𫉬三容也每歲秋

行圍木蘭蒙古進宴所以詰武綏遠也穀梁春秋曰

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詩時邁曰薄言震

之莫不震㬪

皇上奮武開疆勘㬥柔遠蕩伊犂平回部收金川定

臺灣爲亘古未有之功業書序稱湯伐三朡成王踐

奄皆不足比數左氏春秋以禁㬥戢兵𠈃大定功安

民和眾豐財爲七德惟

皇上武功僃焉至於先征而後歸服者謂之歸降回

部緬甸是也書曰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於兩階七

旬有苗格也不加征而自來歸者謂之歸順土爾扈

特拔達山安集延痕都斯坦布魯特哈薩克巴勒布

是也書序曰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巢遠國自來

也邇者安南王阮光平八

覲祝

釐則我

皇上推亡固存承

天時行之道大戴禮曰重華南撫交阯中庸曰栽者

培之傾者覆之海外遠國若高麗暹羅琉球南掌皆

入貢

壽宇不可縷計爾雅曰距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北

戴斗極爲空桐東至日所出爲太平西至日所入爲

大蒙大戴禮曰海外肅愼北發渠搜氐羌來服是也

是惟我

皇上大聖大仁允文允武用是承

天純佑盛德日新

登八衍範

念用庶徵嚮用五福仰見庶徵之應本於

五事

寅恭對越爲壽之基此貌之恭作肅也

惠澤優渥是可徵曰肅時雨若矣

王言作則臣下稟令此言之從作乂也

當陽用命是可徵曰乂時暘若矣

克知灼見照詧幾先此視之明作哲也

德化如春是可徵曰哲時燠(⿱艹石)

達聰兼聽發慮出謀此聽之聰作謀也

凝成萬物是可徵曰謀時寒若矣

精一執中廣淵齊聖此思之睿作聖也

從欲風動是可徵曰聖時風若矣

皇上臨御五十五年慶

壽八旬由是推之萬萬年爲

萬萬旬易策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

五十有五經卦皆八因而重之爻在其中二篇之策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自然之數也又

萬壽年幹在庚爾雅曰太歳在庚曰上章庚猶堅强

也章明也月𨇠在酉酉爲壽星之次爾雅曰壽星角

亢也是生成推衍皆與苞符象曜相應故曰

聖人之壽皆本於

天錫羨延⿰氵𠔏惟億萬年天𠈃之詩臣下歸美崇尊頌

福祿也曰詒爾多福曰受天百祿曰萬壽無疆猗歟

盛哉

聖壽之徵諸經者蓋遠邁皇王哉翰林編修阮元

恭紀

御試擬劉向請封甘延壽陳湯疏并陳今日同不同

臣向疏郅支單于兼并外國日益强大數辱漢使者

在廷諸臣未有爲陛下畫一策者都護延壽副校尉

湯遠戍西域特發符節勒師旅直逼康居破其重城

馘名王斬閼支氏請縣首藁街夷邸以威遠服是沈

謀重慮制勝萬里師徒不勞兵矢未折功莫偉焉而

議者徒以湯矯制不論其功反欲文致之是臣所未

喻也夫將在外有可以振國威制敵命者專之可也

今延壽湯不避死難爲國雪恥而竟無尺寸之封其

何以勸帥兵絕域者昔李廣利之于大宛曠日持久

靡敝師旅僅𫉬數馬功不敵罪孝武猶且侯之今郅

支之功當十倍于大宛竟使致身之臣未得封爵且

不免吏議臣竊惜之宜請釋其矯制之罪賞其克敵

之功加以高爵惟陛下察之此劉向之疏意也

見我

皇上奮武開疆平定西域拓地二萬餘里凡漢唐以

來羈縻未服之地盡入版圖開屯置驛中外一家豈

如郅支呼韓叛服靡常殺辱漢使哉此其不同一也

皇上自用武以來出力大臣無不加賞高爵或有微

罪斷不使揜其大功下至末弁微勞亦無遺焉絕未

有若延壽等之有功而不封者此其不同二也我

皇上運籌九重之上決勝萬里之外領兵大臣莫不

仰稟

聖謨指授機宜有戰必克閒有偶違

廟算者卽不能速藏豐功又孰能于

睿慮所未及之處自出奇謀徼幸立功者𫆀此其不

同者三也

誥授昭勇將軍廣東欽州營遊擊

誥贈資政大夫晉光祿大夫尸部侍郞王考琢庵太

  府君行狀    年家子胡長齡塡諱

太府君諱玉堂字履庭號琢庵始祖諱巖當明神宗

時由江南淮安山陽遷揚州江都明末遷居城北四

十里湖中公道橋二世祖諱國祥

例贈明威將軍高祖諱文廣任榆林衛正兵千戸曾

祖諱秉謙以孫諱匡衡公官

貤贈武德將軍祖諱樞良

晉贈昭勇將軍父諱時衡

誥封奉政大夫

晉贈昭勇將軍凡五世皆有隱德至 太府君生而

倜儻有志槪長身健臂行止偉岸與中人立頂僅及

𮌎少能挽强馳射矢無虛發尢喜讀書爲古文詞詩

歌援筆立就康熙五十年辛卯占籍儀徵鄕試中式

武舉人主試者爲江蘇巡撫儀封張淸恪公伯行會

劾奏本科文鄕試交通關節事總督反奏解巡撫職

遷之揚州館舍 太府君於是佩刀挾矢護左右同

寢食數月及奉

㫖昭雪復巡撫職淸恪公極感 太府君之義而

太府君讀書勵行一生淸介所以深得淸恪公教者

亦多在此時矣五十四年乙未武會試中式 殿試

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分鑲藍旗教習五十六年五十七年

聖祖仁皇帝駕幸𤍠河兩次隨扈五十八年

授藍翎侍衞雍正元年二月蒙

世宗憲皇帝賞縀三疋三月送

聖祖仁皇帝梓宫賞銀四十兩八月送

太皇太后梓宫加一級本年癸卯科 殿試武進士

詔舉技勇馬箭步箭皆稱

㫖賞縀三疋銀五十兩十二月十三日奉

㫖授三等侍衞賞戴花翎三年五月十八日引

見外放湖北撫標中軍遊擊兵部給都司簽書管湖

北撫標中軍遊擊兼管左營事及涖任兼署右營馭

士嚴整有律五年八月遭父喪遵例在任奉諱服除

十年三月部議改設撫標中軍遊擊員缺爲叅將經

大將軍岳鍾琪以軍前才能之員揀補仍畱軍前効

力 太府君署理叅將印務十月軍政卓異十一年

六月引

見𫯠

㫖准其卓異交部照例陞用欽此四月以都司銜陞

銜調補廣東提標後營遊擊時巡撫德齡奏請以陞

銜仍畱湖北署撫標中軍印務奉

㫖著照該撫所請行欽此雍正十三年十一月恭逢

恩詔加一級乾隆元年正月兼署右營遊擊三月中

軍叅將到任交印卸事旋署興國營叅將七月改署

苗疆九谿營遊擊二年奉

㫖諭督撫各據所知之人秉公保舉湖廣總督史貽

直𠈃舉阮某才守兼優奏

准紀錄一次注册五年五月湖南城步綏寕兩縣山

內苗民數萬人盤踞山谷接辰州數百里殺傷官兵

肆出劫掠道路不通奉檄領九谿澧州洞庭常德共

四協營官兵隨鎭筸鎭總兵劉策名夤夜掩勦兵駐

三界溪苗悉精銳屯山口因卽相度地勢偵探賊情

六月六日進攻薄賊寨 太府君身先士卒遠施鎗

礟近接刀矢斃賊甚多賊大潰遂乘勝奮殺焚燒山

寨奪𫉬糧草器械三界溪爲賊門戸賊屯此爲最勍

自官兵大㨗後賊退保各寨其勢遂分提督軍門杜

凱報㨗奉

硃批這所奏欣悅覽之將士奮勇爭先甚爲可嘉俟

事竣之日從優議敘欽此閏六月初四日攻八樹寨

克之追殺數里巢穴焚燬殆盡七月二十二日攻長

安鹽井口客寨飛毛坪龍家溪竹林各寨皆次弟克

之此五寨地𫝑險隘林箐深密 太府君步行率士

卒冒矢石敗其伏兵鼓銳力戰遂於一日中連克之

賊勢已大潰因駐兵搜捕山箐逸伏焚燬茅蓬發𫉬

糧米甚多是時

上慮兵權未一

命貴州總督張廣泗來湖南總制全軍甫到城步卽

察知謀勇最著賚縀二聯勞奬極力南山大箐屯賊

正多屢攻未克張公令督各營兵進勦賊積木石斷

山路兵不能入 太府君日率兵佯攻正道探知閒

道夜率健卒五百攀藤越嶺而入誤墜阬傷膝流血

滿足以布縛膝進益力夜半及正道徹開木石是時

賊數千人已覺來拒鳥鎗繩火紛如亂螢 太府君

命兵負嵎偃伏藤牌護前賊至鎗齊發我兵寂不動

賊易之久乃鳴一大礟鼓兵直下如建瓴賊眾敗散

而正道兵無木石阻亦大進合勦殺𫉬甚多及曉搜

獲龍褲刀欓刀標槍等器械及糧草無算及捜得前

被賊殺之巡檢官印一顆賊餘黨共八百戸退據南

嶺糧盡不支閒出數十人近營跪哭乞降 太府君

察其誠爲請於張公張公云設賊詐汝當此咎𫆀

太府君以死任之次日率賊衆近大營跪乞降張公

云發三礟不畔去乃眞降耳卽對衆發三大礟斃數

十人餘衆股栗莫敢轉側蓋感 太府君拯護之恩

忍死無負如此張公於是始受降是時各山賊寨

亦並破老幼退保入橫坡八月二十二日奉令領各

營官兵相機督勦張公又令遊擊區明李登華帶兵

隨 太府君進勦橫坡山梁險隘正路不能攻九月

二十八日率官兵由左路奮登奪殺前進遂入寨中

鎗礟齊發賊精銳殆盡遂大敗焚燬居室一空生擒

男婦子女二千餘人賊寨盡平十月初三初四日復

親督各營官兵于橫坡各山箐四面搜捕生擒男婦

子女千餘人又搜𫉬窟室男婦數百人刀杖銀帛無

算皆親解赴張公所張公欲盡誅其生口 太府君

再四諌阻不從不得巳乃請曰壯夫能執兵抗師者

當殺之其婦女及男子十六歲以下者必宜赦免張

公始如所請 太府君出營分別男女年歲苗人環

跪哭聲震山谷先擇壯年有須者斬之其餘全活薙

髪給以口糧張公雅知賢能不深求仍奬勵有逾諸

將 太府君奉令所剿之賊寨前後十餘戰皆謀勇

並著兵無少挫功爲諸將最攻戰少暇卽賦詩校射

以爲樂各寨平後徹兵回九谿營總督班第具題奉

㫖分別等次交部議敘十一年兵部議敘頭等軍功

加銜一等隨帶軍功紀錄二次八月爲苗彊事宜保

舉十三年推陞河南衛輝營參將九月涖任 太府

君之在九谿也訓練勤而兵無虛額賞重而罰嚴故

湖南勁旅以九谿爲最城綏之役有兄弟皆爲兵因

母老例汰一人兄弟爭出母亦請二人皆從而自役

於署中其有勇知方如此及至衞輝營務廢壞已極

兵貧而惰弓矢朽折不可用 太府君涖事限期操

練兵本市中無賴子素不習武詫步伐爲怪事十四

年十月相率辭糧罷去大吏以操兵過嚴舉劾奉

㫖交部議處部議革職回籍家無一畝田蕭然僦居

郡城而湖山寄興詩酒頗自娛也十六年

聖駕南巡跪迎於高明寺甫奏名

上在舟中問曰可是鄂容安所參者謹對曰是旋奉

㫖以都司錄用以微臣姓名

聖心不忘於數年之後由此見

皇上愛惜人材神慮周密纖細不遺 太府君每言

之未嘗不感

恩泣下也十七年四月補放廣東羅定協都司二十

一年陞廣東欽州營遊擊 太府君之往嶺南也以

卑濕故未奉母周太淑人之任及至欽州多受嶂氣

病足夢寐中語多念慈闈屢欲吿養歸周太淑人諭

止之未果於二十四年十月十六日卒於任所兵民

哭之失聲 太府君性剛介接奉各督撫尊卑盡禮

之外言語辭色無少附屈於僚屬事多爲保全不以

吿人受者久而知感所至凡鹽榷一切陋習皆裁泰

懷金者不敢造門 太府君未第時家素裕僃宿衞

後將十年田舍鬻盡及外遷愈亷介自矢家無一日

儲不計也九谿城有北山周數十里兵民皆仰給此

山有明季指揮豪姓之子孫訟言山本指揮舊地總

督委官勘審將爲所奪矣公慨然入省申辨過洞庭

湖舟覆賴商船救得出至省力言地卽豪姓地亦明

代事且絶數萬家之葬窆樵蘇芻牧而以資豪姓爲

利藪大不便總督卽違前議從 太府君議九谿兵

民大感悅偶騎而岀見木石委積詢知將謀建生祠

太府君立斥徹之兵民不得已家祀一主書長生等

字乾隆四十三四年閒元父客漢上遇九谿老兵爲

言 太府君去後此祠旋立歲時祝之不衰所著有

珠湖草堂詩集三卷琢菴詞一卷箭譜一卷陣法二

卷 太府君生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初五日距卒得

年六十有五康熙六十一年

覃恩授階奉政大夫乾隆元年

覃恩授階昭勇將軍卒後櫬歸自欽州入城治喪乾

隆二十五年葬於揚州府城北中雷塘以元配汪淑

人繼配江淑人合祔嘉慶元年以孫元官

誥贈資政大夫嘉慶四年贈光祿大夫汪宜人贈淑

人一品夫人候選州同知諱浩公女生於康熙三十

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卒於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十一

日江宜人封淑人一品夫人歙縣

誥贈資政大夫諱承瑞公女生於康熙三十二年

月八日卒於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四日子四長爲元

伯父承德汪太夫人出娶李氏次伯父承義以元官

貤贈儒林郞翰林院庶吉士娶江氏貤封孺人次伯

父承仁未娶卒並庶祖妣吉孺人出又次卽元父承

信江太夫人出

敕封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

誥封資政大夫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郞晉封光祿大

夫戸部侍郎配妣林夫人

敕贈安人晉贈夫人晉贈一品夫人女三長適太醫

院吏目江都鮑雲書次適江都耿鶴齡次適儀徵生

質賈天凝孫三人長兆麟長伯父生原官揚州高郵

營汛千總次元乾隆已酉

賜進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

授職編修補詹事府少詹事正詹事 南書房行走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郞授兵部禮部戸部侍郞

誥授光祿大夫次亨元次伯父承義子曾孫一人常

生元之子二品廕生按吾阮氏世以武起家自元之

生獨弱習馳射力輒不支父固憐之命改就經業暇

時爲元述 太府君平苗之㨗曰是役也奇績聞當

世然妣江太夫人寢食不安者十閱月故予弛騎射

不事今命汝讀書成江太夫人志也比元入翰林充

國史館纂修官檢閱長編 太府君官階戰績稍具

其畧乾隆乙卯嘉慶已未間復以趨庭之訓比次追

述用紀梗槪託立言之君子圖不朽焉孫元謹狀

    此乃嘉慶五年所撰二十五年晉贈太子少保兵部尙書右都御史兩廣總督

             次曾孫福謹識

誥封光祿大夫戸部左侍郞顯考湘圃府君顯妣一

  品夫人林夫人行狀

嗚呼痛哉不孝辠釁至重奉職無狀於嘉慶十年

六月十五日酉時 府君考終於浙江撫署正寢由

四百里馳驛奏

聞卽於十五日交代巡撫曁南北關關防七月初二

日奉柩登舟候

㫖初三日由四百里驛奉

上諭阮元現丁父憂所遺浙江巡撫員缺著淸安泰

調補欽此不孝卽於是日解維歸里入城治喪不孝

伏念 府君仁厚孝慈懿行直節彰著人耳目無待

不孝闡揚而後顯然不孝負慝深重靦然苫凷之閒

仰呼高天此慟何極若不亟以狀呈當代公卿史職

通儒文人以乞表章則罪戾滋重矣 府君諱承信

字得中號湘圃雍正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生於

太府君琢菴公湖北撫標中營參將官署乾隆元年

府君年三歲隨 太府君移任湖南澧州之九谿營

乾隆五年時 太府君有征苗之㨗戮逆受降多所

全活 府君年七歲每言凱旋之日迎 太府君於

十里外遥見旗纛甲騎飛揚迤邐過山而來光景猶

能記憶十一年 太府君以 母周太夫人春秋高

不宜居谿山㴱濕地命世父健齋公偕 府君奉

周太夫人歸揚州諭以毋出遊毋就試俾壹意侍奉

周太夫人 府君事祖母盡孝日定省問寢膳跬步

不少離十三年祖母 江太夫人卒於揚州 府君

柴毁骨立致疾經年十四年 太府君自河南衞輝

營參將罷歸揚州二十一年復任廣東欽州營遊擊

時 府君年二十三仍侍 周太夫人居揚州二十

二年 周太夫人命 府君赴廣東見 太府君計

家事二十四年 府君年二十六 太府君諭令歸

娶且曰吾亦卽欲告歸耳 府君乃歸娶先妣 林

夫人於揚州是年冬 太府君以疾終於欽州明年

春 府君聞訃慟不欲生亟欲戴星奔時 周太夫

人悲甚伯父健齋公曰吾必當赴粤扶柩歸若弟亦

往孰安祖母 府君乃畱揚州是年五月 周太夫

人以壽終秋 太府君柩歸 府君遭重喪哀慟擗

踊與伯父竭力盡心附身附棺無少悔二十九年甲

申 府君年三十一正月二十日生不孝元於西門

白瓦巷舊第之南宅卽今所建之海岱菴也自後十

餘年 府君皆在揚州 府君幼讀書治左氏春秋

爲古文辭生長行閒嫻習騎射毎較射挽强洞堅善

射者皆謝不及喜乘馬善相馬法馳千里不以爲勞

以侍養未與試及是年逾三十決意不求仕進補國

子生閉戸守貧家無儋石儲澹如也嘗暮行蹴得囊

金數鎰坐其地至夜半果有返而求者立付之教不

孝讀書訓誨諄切 府君熟於司馬公資治通鑑于

成敗治亂戰陣謀畧輙縱橫辨論隨方指授期不孝

以有成不孝侍立傾聽警心壹志實從此始嘗以歐

陽文忠縱囚論蘇文忠代張方平諫用兵書等篇口

講指畫次第授不孝曰讀書當明體達用徒鑽時藝

無益也又嘗教不孝射曰射須沈其氣氣不沈志不

能正體不能直杜詩云顧視淸高氣㴱穩乃射之祕

訣家雖貧爲不孝擇師敬禮僃至不孝就小試時

府君親挈行不孝幼弱試畢出 府君一手障叢人

一手挈不孝出閾外四十四年 府君年四十六從

舅氏江橙里先生客漢陽 先妣林太夫人檢治家

事並督不孝誦讀慈以兼嚴四十六年秋八月 先

妣以疾終 府君自漢陽扁舟冒風波十日達揚州

傷悼甚摯葬畢客遊宣城貧民有除夕不戒於火者

數十家 府君往視之罄所蓄資給之使結舍四十

八年 府君年五十季冬命元娶婦江氏四十九年

不孝入學補附生五十年不孝補廩生五十一年

府君復從舅氏江橙里先生客漢陽秋不孝江南鄕

試中式舉人會試未第 府君命畱京師五十四年

府君年五十六歸自漢陽不孝中式進士改翰林院

庶吉士五十五年恭遇

萬壽覃恩 府君得

敕封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是年不孝散館一等第

一名授編修五十六年不孝乞歸省掌院大學士阿

文成公不允所請二月恭遇

大考閱卷大臣置元文一等第二名

高宗純皇帝親覽嘉奬曰此卷詩文皆佳擢置一等

第一名補少詹事

命在南書房行走五月 府君挈不孝婦江氏至京

師是日不孝自

御園回城得羽扇香葛之

賜迎奉膝前 府君被

恩感遇喜動顔色元嘗

召對及迎養事

純皇帝問曰汝父多少年紀元對曰臣父年五十八

純皇帝曰年紀甚小時

聖壽八十餘故云然歸爲 府君敬述之感甚懽甚

嗚呼慟哉此不孝在京迎養之始如在目前而 府

君今竟棄不孝而長逝也𫆀十月 府君由京師歸

揚州不孝陞掌詹事五十七年冬不孝婦江氏卒於

京邸幼女荃亦殤五十八年春 府君年六十復至

京師五月出京師復歸揚州六月不孝蒙

簡放山東學政十一月試沂州府畢 府君方自南

來不孝出迎沂州南門之外琅邪古道八騶安緩不

孝先馬入城嗚呼慟哉此不孝山東迎養之事如在

目前而 府君今竟棄不孝而長逝也𫆀六十年不

孝蒙

恩陞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郞調任浙江學政不孝奉

府君由揚州至杭州 府君念不孝婦江氏無子以

族孫常生爲元子明年入國學補六品蔭生嘉慶元

年 府君年六十三恭遇

覃恩加一級

誥封資政大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郞嘉慶元年

府君爲不孝聘婦于曲阜孔氏五月于歸杭州嘉慶

三年八月不孝陞兵部右侍郞轉禮部右侍郞九月

不孝任滿奉 府君入京師嘉慶四年正月

高宗純皇帝龍馭上賓 府君跪哭甚慟勖元在禮

部敬襄

大禮

皇上親政伊始

命元仍在南書房行走旋補

經筵講官調補戸部左侍郞兼署禮部兵部侍郞總

裁會試

恩遇稠㬪 府君語不孝曰汝受知

先皇復受

今上重恩如此矢勤矢愼庶可報效萬一不孝謹識

嚴命凡

內廷禁近之事加意愼密各部籌兵餉算軍需奏

宗廟

山陵諸事日不暇給未申時始退直 府君必曰爾

少息毋侍我前也四月

覃恩 府君得

誥封榮祿大夫戸部左侍郞加一級冬十月不孝奉

署理浙江巡撫之

命 府君瞿然謂封疆重任懼不孝不能勝辜負

聖恩元於

召對時叩頭固辭

上不允乃就道是年秋

高宗純皇帝諸大禮成元以兼禮部奉

特恩加隨帶二級 府君受

誥封光祿大夫

制曰華胄淸資佑啟必原於嚴父令儀碩望蕃昌聿

振於名門爰渙國恩用彰家訓爾阮承信乃經筵講

官戸部左侍郞加三級今授浙江巡撫阮元之父操

修醇粹啟迪勤劬儒席傳珍琢就珪璋之器良材肯

構蔚爲臺閣之英門祚方新寵章洊被兹以覃恩封

爾爲光祿大夫戸部左侍郞加三級錫之誥命於戲

承家有子聿昭孝治之風被命自天用作義方之訓

式承茂奬勉副休光五年 府君年六十七正月元

奉實受浙江巡撫之

命 府君至浙江不孝率兩軍擐甲奉輿於武林門

外慈顔怡悅士民具瞻嗚呼慟哉此不孝復在浙迎

養之事更在目前而 府君今竟棄不孝而長逝也

𫆀是時閩浙海盜有鳳尾箬橫水澳蔡牽四幚各五

六十船安南夷盜三十餘船船高礟大爲患尤劇肆

劫商船擄畧子女不孝奏置巨艦大礟增兵設防寕

台温分設船厰檄道府董之杭州鑄礟局則中軍叅

將等主其事 府君曰冒暑赴礟局督促速成俾濟

軍前之用且隨時寄示不孝指畫機宜不孝在台州

得有所稟受六月二十二日盜在台州松門時三鎭

總兵皆到將進擊之是夜海上大風雨安南鳳尾盜

船蕩覆數千人不孝檄水陸各路兵赴海山𫉬數百

人追勦餘盜並𫉬僞安南大統兵進祿侯倫貴利自

夷匪入浙五六年至是敗(⿰血刄)始不敢復入浙海 府

君先憂後喜曰  神風助順乃

天子威靈非爾及將士力也故不孝報摺敬陳風雨

破賊事

皇上有誠感神祐之諭此後水澳箬橫兩幚亦疉被

浙師剿滅惟蔡牽今尙竄於閩浙閒冬 府君聚同

族謀曰我阮氏明季自淮安遷揚州聚族於城北之

公道橋甲科世衍世系日繁今無祭祠非禮也乃獨

捐俸購地建阮氏宗祠於公道橋鎭之南購田爲祭

産俾族姓春秋祀焉更延名師在祠側設塾教族中

子弟之能讀書者又於 太府君雷塘墓側建墓廬

十餘楹每展墓止宿㴱寓哀慕八年二月爲 府君

七十壽辰不孝偁觴上壽時

恩賜壽字玉如意適至不孝鑄鎛鍾以蘄睂壽歙程

易疇孝亷考之中二月夾鍾之律以爲奇應不孝又

與諸友選商周十三吉金酒器酌酒上壽各賦詩一

篇門下士陳壽祺吳鼒姚文田鮑桂星查揆顧廷綸

等以詩文介壽者甚多名篇鉅製傳誦一時 府君

感諸君子之懽心顧而樂之九年春二月不孝復集

諸友別選商周十三酒器賦詩爲壽 府君呼元語

曰築園池美居室吾不爲也孝經謂守其宗廟爲卿

大夫之孝禮君子將營宫室宗廟爲先居室爲後故

卿大夫士皆有廟以祭其先祖此古禮也我

大淸會典載品官皆有家廟一品廟五閒兩室階五

級兩廡三門以朝服少牢俎豆鉶爵祀高曾祖禰四

世祧者藏夾室此今制也今吾家惟公道橋有族祠

在城無家廟非禮制也卿大夫受祿於

恩及先世至正一品乃猶若庶人祭于寢可乎今年

京察

諭旨謂汝有守有爲淸儉持躬汝奉職無微勞何能

當此顧儉於躬勿儉於 先祖其遵會典立阮氏家

廟吾將敬奉祀事元受命卜地於揚州府舊城文選

樓北興仁街卽隨曹憲文選巷故址鳩工庀材秋廟

成祭服祭器咸僃 府君喜遂素志將擇日歸揚州

奉 栗主入廟矣八月二十六日 府君晨興將就

盥盤忽頭眩目昏棄水傾仆不孝時祭吳山神祠亟

歸省知左股外之筋絡有阻不便行步卽延吳下各

良醫内外調治入冬漸愈猶不良于行 府君自五

十歲後患濕𤍠之疾六十以後加重膚肌時作癬瘢

或侵脾胃則食減神疲然尙能騎馬至是濕病與左

股筋絡爲痼閒形痛楚今年入春猶未愈 府君念

家廟旣成必欲親奉 栗主入廟兼以夏初往可避

杭州黴濕且吳下名醫不能棄其恒業久客杭州擬

於途次就之乃挈孫輩及家屬奉 廟主自杭登舟

道出姑蘇僦屋暫居爲就醫計本意實在奉 廟主

至揚州也夏至後服藥無大效不孝請 府君勿往

揚州歸杭州 府君淒然淚下曰吾竟不能奉 神

主入廟𫆀大暑時天氣暢晴服葠术復少差醫者猶

謂脈甚健可待秋涼歸杭州繼復𩩋腹浮腫夜眠不

安 府君始決計歸杭州矣不孝遣長子常生代奉

栗主由蘇歸揚入廟不孝在嘉興查災賑迎於平望

拜見舟中悲喜交集 府君神明不衰厯問海洋盜

船浙西賑濟川米平糶諸事皆盡委曲猶以不克親

奉 廟主歸揚州爲憾迨抵署以病久氣虛葠桂不

能見功又忽腹瀉不可止閏六月十五日不能食飮

氣息漸㣲以酉時遽爾棄養春秋七十有二嗚呼慟

哉不孝侍奉無狀且以未諳醫理調治失宜負罪㴱

重百身莫贖今而後長爲失怙人矣終天抱慟尙何

言𫆀 府君性正直剛毅心事光明復忠厚仁慈生

平不爲欺人之語不爲刻覈之事凡年家子門下士

見者藹然如坐春風中每於戚䣊故友無不加意惠

愛禮曰孝友睦婣任恤 府君實當之無愧此桑梓

之公論也且智識明決每論人料事纖悉不爽早年

往來楚粤江湖間帆背驚風篷窗夜雨與榜人舟子

共之性喜游覽嘗侵曉登廬山徘徊移日京師之涼

水河飛放泊山東之泰岱大明湖䧿華佛峪龍洞靈

巖浙江之桐廬九里洲半山西湖靈隱龍井諸山寺

莫不棹舟䇿騎減僕從探幽勝畱連忘返或爲圖畫

屬諸友門下士題咏之不孝視學政時每教曰取士

當先器識取文亦當無所不收若以一隅之見爲去

取必有棄材矣及不孝爲巡撫 府君于兵刑之事

時切于懷每盗艘往來兵船追𫉬必一一記之閩盗

黃葵等全幚投降放出難民 府君㴱喜曰此活數

百人勝于礟火中擒獲者遠矣每秋讞及審重囚時

府君每於屏後坐聽冀得其情有所平反不孝兼司

杭州關𣙜 府君曰吾早歲涉厯江湖㴱惡關吏苛

橫爾可使行旅受困𫆀寛以惠商嚴以御下治𣙜之

道也有司關人入署者 府君詰之對曰惟聞司關

人斥行旅行旅不敢忤者今乃行旅斥司關人司關

人不敢忤之矣 府君𥬇而頷之曰可矣武林門普

濟堂不孝所剏建嚴冬賑粥 府君親視頒粥歸而

喜曰吾見老稚貧民可以卒歳卽小人亦有聊賴矣

府君治家事性儉約嘉慶六年諸曁縣水災 府君

出銀四千兩助賑九年浙西水災復出銀一萬兩助

賑曰此吾爲汝儉省亷俸而積之者今用以賬饑民

得用之之道矣不孝整飭育嬰堂收養棄孩較前倍

增禁金華府溺女賞喜銀籍存之貢院號舍素泥濘

全甃石版亦皆 府君教也 府君惟不孝一子未

冠失母 府君嚴慈交至鞠育訓誨迄於成人愛子

之心無所不至 府君蒙 太府君淸白之業秉孝

慈之德具文武之材弢光積善以貽于不孝之身不

孝僃位卿貳 府君每勖以矢淸矢忠勤職業毋失

祖志今年夏初浙西復災猶訓不孝亟請賑恤以仰

皇上子惠元元之意嘉興歸途見領賑者舟載而歸

絡繹不絕心乃喜不孝德薄材短𫉬從君子之後罔

致失墜皆 府君所以策勵而董教之者不少疎也

祿養未久遽遘慘酷不可以爲子不可以爲人又何

以偷生視息爲哉嗚呼慟哉吾阮氏系出陳畱南宋

以後遷江西之淸江縣元未以武功顯明初徙豪傑

實江南乃居於淮安府明神宗時小槐公諱巖自淮

遷揚爲遷揚始祖崇禎時遷居城北四十里公道橋

二世祖諱國祥例

贈明威將軍官榆林衞正兵千戸三世祖諱文廣四

世祖爲 府君之高祖諱秉謙以孫匡衡公官貤

贈武德將軍高祖妣厲恭人貤

封恭人節著揚州府志曾祖諱樞良

贈昭勇將軍曾祖妣蔣淑人

誥贈淑人祖諱時衡

封奉政大夫晉

贈昭勇將軍累

贈榮祿大夫光祿大夫祖妣周夫人

誥封宜人晉

封太淑人

贈一品夫人父諱王堂號琢菴遷居揚州府城儀徵

縣籍康熙乙未科武進士三等侍衞

賞戴花翎厯官參將

誥授昭勇將軍議叙頭等軍功

贈資政大夫累

贈榮祿大夫光祿大夫事見元所撰行狀琢菴公元

配汪淑人

贈一品夫人候選州同知江都浩公女繼配江淑人

贈一品夫人歙縣

誥贈資政大夫承瑞公女側室吉氏以元官貤

贈夫人 府君兄弟四人長伯父諱承德汪太夫人

以姪爲已子次伯父諱承義早卒以元官貤

贈儒林郞翰林院庶吉士 府君以族姪亨爲之後

娶於松江王氏生子祿次伯父諱承仁爲長殤並側

室吉夫人出次 府君江太夫人出 府君配先妣

林夫人

勅贈安人

誥贈夫人一品夫人不孝元林夫人出娶江氏歙縣

候選州同知振箕公女卽 祖妣之孫姪也繼娶孔

氏曲阜衍聖公昭煥公孫女

誥封衍聖公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憲增公女不孝

四子長子常生聘寶應劉氏原任丹徒縣教諭台拱

公女次子福妾謝氏出先是 府君於五十二歲時

納側室張氏及福生撫育於襁褓中甚慈愛不孝命

福事之爲慈祖母如祖母次子祜妾劉氏出次子孔

厚孔氏出女一亦孔氏出不孝素有記冊復舉大畧

命子弟執筆爲狀伏冀當代公卿史職通儒文人錫

之傳誌誄詞藉以不朽不孝世世子孫感且不朽

先妣林太夫人系出閩之莆田明天啟中避倭遷江

南鳳陽復遷揚州甘泉縣西山陳家集祖得齋公諱

文連積學有德望於鄕里不仕父梅谿公諱廷和乾

隆癸酉舉人福建大田縣知縣以不孝官

貤贈榮祿大夫戸部侍郞 先妣通書史明古今大

誼閒爲韻語輙焚不存稿年二十五于歸於府城西

門舊第逮事祖姑克盡孝養舉止言論必以禮法戚

黨有識者咸嗟敬焉丁 太府君棄世 祖姑周太

夫人亦繼棄世 先妣操持閫内禮無不舉獨不令

釋道治懺醮或曰 太夫人不受一卷經𫆀 先妣

曰吾阮氏林氏皆儒家無庸此 太府君淸宦歸無

産可析且食指多 先妣曰不及早汰冗食者後此

更不支矣乃裁減僕婢若干人自取翦刀翦指爪親

浣濯爲諸人先 府君同産妹許于賈及嫁 先妣

力治奩具曰當無減於 先姑江太夫人在日也乾

隆歲甲申不孝元生 先妣自乳之五歲教識字六

歲就外傅不孝口吃讀孟子孟施舍守氣等章期期

不能上口從塾歸自憤泣 先妣置低几於簷前教

不孝曰爾坐母急遽爾枯從我口緩緩讀之一夕得

其理迺背誦如流水嘗以外曾祖所選王維孟浩然

高適岑參四家詩付不孝讀之 先妣又手寫白居

易燕詩示劉叟等篇授讀之并教以四聲屬對之法

故不孝八九歲卽能作詩非塾師教也不孝十五六

歲與考試漸有交遊每從外歸 先妣必反覆詰問

今日見何人言何事不孝具以對 先妣曰某之言

益者也某之言損者也爾某言是也某言非也是以

不孝雖有交遊無損友鉛山蔣心餘編修奉其太夫

人居揚州安定書院太夫人與 先妣常過從 先

妣語不孝曰讀書做官當爲翰林若蔣太夫人教子

乃可矣不孝謹識之未敢忘不孝年十七 府君客

漢陽 先妣曰爾學識日加益當求名師之更能擴

充爾學識者遂訪於外祖梅溪公之執友胡西棽先

生先生言進士李晴山先生可從遊 先妣趣命執

贄焉 府君性正直待人不逆詐 先妣毎問外事

測情僞如目見婉致言說 府君𫉬益亦多治家事

不動聲色 府君或量計家事曰如何 先妣必曰

無慮此巳辦矣以故 府君無内顧憂西棽先生㴱

於學問佐大府幕閱厯老矣每聞 先妣辨論事理

嘆曰眞女中丈夫且世之丈夫亦不及也 先妣性

嗜圖籍亦愛山林早歲從外祖之官福建曾攬西湖

嚴瀨仙霞嶺諸勝厯黯淡灘之險尢喜西湖南屏山

園幽靜常常言之故不孝在杭州九年不忍履小有

天園之山徑乾隆辛丑不孝同學友天津張賜凝善

畫 先妣曰曷爲吾繪石室藏書圖賜凝升堂拜母

申紙䑛筆並繪不孝侍讀于側七月 先妣以徙宅

勞苦猝中重暑以八月初二日遽棄世嗚呼慟哉

先妣生於雍正十三年二月初四日得年厪四十有

七葬於揚州城北中雷塘 祖墓之側乾隆五十五

勅贈安人嘉慶元年

贈夫人嘉慶四年四月晉

贈一品夫人九月

覃恩累

贈一品夫人

制曰推恩溯本爰賜慶于親闈稟訓入官並歸功於

母教式頒渥典用播嘉聲爾林氏乃經筵講官戸部

左侍郎加三級今授浙江巡撫阮元之母順以承夫

勤於課子宅能三徙夙成俎豆之容織就七襄早振

文章之緒徽音久著寵命宜加兹以覃恩贈爾爲一

品夫人於戲鴻章㬪布尙伸慈孝之思闓澤長流彌

篤令共之誼廣宣休問遠樹芳儀 先妣四奉

恩綸未受一日之祿養嗚呼慟哉 先妣棄不孝而

逝者二十四年於兹矣不孝尙未以生平懿行告諸

當世不孝罪也顧 府君每言及 先妣輙淚下不

孝亦不敢頻言及之今 府君亦永逝矣而今而後

不孝長爲失父母之人矣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

之德昊天罔極斯之謂矣不孝遺恨終天懼湮 母

德用是追憶生平粗陳梗槩呈之

立言君子冀並傳焉

賜進士及第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門下晩生王引

之塡諱

  案古者子不自狀其親狀者自元郝文忠始國朝之制大臣卒後

國史館行文取其家狀于其子孫故不能盡拘古制  也

  又案此乃嘉慶十年所撰二十五年晉贈太子少保兵部尙書右都御史兩廣總督

              次孫福謹識

誥贈昭勇將軍高祖孚循太府君行述

高祖孚循公之喪叔高祖諱樞忠者爲之行述刋本

厪有存者元求得之刪節之爲述曰

公諱樞良字孚循祖諱文廣明神宗時官榆林衞正

兵千戸父諱秉謙母厲氏生子四伯樞敬叔樞忠季

樞恭公其仲也公幼孤崇禎末年兵亂厲太恭人率

四子避兵於北湖之公道橋因家焉公隨伯兄治田

宅致富事節母以孝聞敬兄友弟閭黨稱之讀書過

目輙識大意性恬退不樂仕進督叔弟習武成武進

士伯兄殁公總家事不析産不異㸑以儉治家以豐

蓄德一絲半粟不爲已私坦白之懷無慙衾影撫兄

弟子如已子凡兄弟之子孫女子子等婚嫁皆自經

畫之兄弟間情性甚篤出必刻期入必握手數十年

如一日門內外無間言公好施予嘗置義塚數十畝

以濟貧者鎭南石橋長數里久圯民病涉公欲新之

而力不給乃造舟以濟往來鄕人貧病者施以粥食

衣藥殁爲之棺每歉歲行之益力公爲人和平樂易

與世無忤其持已也亷謹不肆其接人也無長幼貴

賤咸以誠色温氣和藹然如春風下至奴僕亦不加

以疾言遽色故知與不知人皆稱爲長者一朝投合

此肺腑也十年重見此面目也鄕人事有未平皆就

公決公從容出一言莫不釋然邑行鄕飮酒禮衆皆

舉公爲大賓公避不之應殁之日鄉人多爲之泣下

者公生于明天啟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卒于康熙四

十二年五月十二日以孫官贈昭勇將軍娶蔣氏贈

淑人子二長諱時衡字宗尹次藻衡宗尹公元曾祖

也忠厚仁謹好善樂施一秉父教無少異孚循公兄

弟四房未分㸑而家事一秉于孚循公公殁宗尹公

從兄弟九房家事亦皆秉于公公亦無一絲一粟之

私兄弟娣姒無間言公殁乃析産公教子成進士以

子官

誥封奉政大夫

誥贈昭勇將軍侍衞參將以曾孫官

誥贈光祿大夫戸部侍郞娶周氏

誥封淑人

誥贈一品夫人公生于康熙七年九月初五日卒于

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子二長諱玉堂元祖也次

錦堂其先世世族諸語詳元所撰厲太恭人傳曁祖

昭勇將軍行狀   門下士烏程張鑑塡諱

  四世祖妣厲太恭人傳

恭人姓厲氏江都人吾阮氏自淮安遷揚州三世祖

諱文廣當明萬厯時官榆林衞正兵千戸罷官歸居

郡城今舊城阮千戸巷是也生四世祖諱秉謙娶恭

人生四子伯樞敬仲卽元高祖諱樞良叔樞忠季樞

恭皆幼四世祖早卒恭人守其節上孝于翁下慈于

子崇禎末黃得功駐儀徵高傑駐揚州城外兩鎭搆

兵之後城危民懼恭人請于翁曰兵事如此諸子皆

幼不可居宜早避之乃懷白金五十兩隨翁挈四子

出北門四十里止於北湖之僧道橋居焉路遇亂兵

身衞翁子面被刀傷卒逃免三世祖卒後

國朝收揚州恭人以勤儉治家教四子成立治田宅

致富樞忠中康熙庚戌科武進士得

誥贈爲太恭人樞忠子匡衡武德將軍及元祖昭勇

將軍亦皆以武進士起家孫曾中式武舉人者六人

太恭人生于明神宗三十三年卒于康熙六年節行

載揚州府志栗主祀江都縣節孝祠家藏遺像鼻左

刀痕尙紅色夫事衰翁以禮孝也撫幼子有成慈也

守貞三十年節也知變避兵保其宗今北湖阮氏成

大族智也漢劉向傳古列女有賢明智節之目若太

恭人者比于諸傳無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