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經室集 (四部叢刊本)/二集卷第五

二集卷第四 揅經室集 二集卷第五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二集卷第六

揅經室二集卷五

  嚴忍公子餐方貽傳

錢塘嚴杰通經術余詁經精舍翹材生也爲忍公先

生之八世孫子餐先生之七世孫方貽先生之六世

姪孫生以其家狀請爲傳遂合傳之曰

嚴武順字忍公明餘杭人父大紀嘉靖乙未進士官

太常寺正卿公補增生八南京國子監生而頴異七

歲爲詠蟁詩輒驚人及壯與兄調御弟勑相師爲學

海內偁三嚴先生武順學以正誼明道爲宗尢究心

於經世之務諸史傳志得失成敗制度沿革靡不通

其源委善古文詩詞篆隸行草亦善鑒别尊𢑴書畫

生平坦直勇於赴人之急守已嚴義利之辨動以古

人爲師所著有古秋堂詩文集十二卷鑑閣集四卷

讀史質疑二十卷子沆

沆字子餐幼讀書以孝聞爲詩古文浸沈六經史漢

爲西泠十子之冠善射命中無虚發順治十二年

士改庶吉士

御試第一十三年

帝諭吏部庶吉士敎習已一年授爲科道果有忠言

讜論始不負所學沆授兵科給事中沆疏言臣蒙

恩𥳑庶常

特授言職正矢忠報效之日伏念

皇上側席焦勞求治甚切而諸臣習爲故常因循諉

卸積弊不除六部大臣總司政紀近遇大政會議皆

借端推諉稽時廢事請以後事在某部滿漢堂官先

盡心參酌詳列上陳

勑下廷議可否裁定請

旨卽𨵿地方利病亦不得輒諉督撫查議致延時日

而卸職任至諸臣條奏因時變通豈無足錄亦當虚

公酌量不得執泥成規止以無庸再議塞進言路得

旨所言是嚴沆可謂不負作養所疏議行旋歴吏科

戸科刑科禮科給事中太僕寺少卿僉都御史宗人

府府丞左副都御史沆在臺省先後疏言各省皆有

經制額兵又諸路遣滿兵駐防互爲犄角今遇警卽

請禁兵以致勞師靡餉宜專責成各督撫提鎭標兵

精加選鍊與駐防兵同心協勦不得專藉請援自疎

職守各省廢弁宜令囘籍不得仍畱舊地蓄丁製械

南北水驛不得借起運官物名色横索牽夫攔截鄕

民充夫解役僉解逃人途次强住民房需索搆釁請

嚴行禁止立限舖遞刊榜懸示戸部各差囘部例應

考核再准掣差今徃徃惜掛欠之名遲年餘未考核

者宜立限掣差堂官親注冊督撫請吿理宜候代乃

具疏後閉門養安曠廢數月宜嚴申飭吏部文選考

功二司宜擇有才望者調用皆議行十三年疏云大

軍進征湖廣川湖總督不能兼制請專設四川總督

從之十月授倉場侍郞公試士以公明著康熙丁酉

江南科場舞弊各省舉人皆覆試惟公所主山東試

㫖不必覆試已未

詔舉鴻博科朱彝尊方象瑛魏禧皆公所薦舉也十

七年卒於官所著有北行日錄二卷臯園詩文集四

卷奏疏十二卷子曾榘

曾榘字方貽早傳家學才識超越善行楷書康熙三

年進士由庶吉士授廣西道御史十一年補河南道

御史在臺疏言刑部民命每奉有所擬太重尙輕之

㫖卽此類推凡六部各案事同罰異引例不當者更

多地方利病下部題覆者動偁毋庸再議大抵滿漢

司員多而意見不一始則議論參差繼且因循推諉

及限期旣迫草率具奏請嚴申飭督撫保舉貢監吏

員異途出身人請詳列居官政績聽部察議庶庸流

不致冐濫皆議行十二年以父任僉都御史迴避十

七年丁父憂二十一年補江南道御史二十八年補

右參議尋轉遷鴻臚寺卿三十年遷通政使十月遷

太僕寺卿三十一年遷副都御史三十六年授兵部

右侍郞三十九年卒於官公廉謹自厲居官無所儲

殁之夕幾無以爲殮有詩文集四卷

  順昌縣訓導伊君墓表

君諱應聚字文起號淸泉爲商阿衡之苗裔世居汴

州陳畱陳畱有古莘城唐末諱顯者入閩至寕化居

焉二十世至淸泉君君明諸生君生明季入

本朝由生員歲貢入成均選順昌縣訓導時値耿逆

之變有僞劉將軍者擾郡縣劫君使從逆君誓死不

爲動笞榜極苦卒不能屈以免於難康熙中年天下

無事有司舉賓筵之典君三爲鄕飮正賓卒於康熙

辛卯十月二十有六日年八十有三葬城西謝家科

娶陰宜人管宜人子爲臯爲臯生經邦縣學生經邦

生朝棟乾隆己丑進士刑部安徽司主事官至光祿

寺正卿貤贈君奉政大夫又數十年朝棟子秉綬復

以己酉進士刑部郞知揚州府事於戲君以校官値

變守正不屈大節如此卓然傳矣細行雖不書可也

  瑞州府學敎授浦亭阮公墓表

公姓阮諱湖字少川號浦亭先世系出晉陳畱阮瑀

瑀後遷巴陵宋名子宗者始遷新建名逵者宋承事

郞名宣名𥳑者皆宋進士𥳑官袐書省校書郞𥳑七

世孫子升徙忠孝鄕之竹山又八世爲公曾祖士藻

績學不仕祖嗣中縣學生父龍光乾隆庚午舉人知

河南通許縣擢湖北黃州府同知有惠政公幼聰頴

善屬文試輒高等以第一人補廩膳生壬子中式副

榜就敎諭職歴署餘干縣學敎諭廣信瑞州府學敎

授所至以造士爲已任慮民閒孝節爲吏所壅乃親

諭各鄕舉報之餘干之俗奸民貸錢於生監之富者

不遂輒摭事訟之學公曰生果惡當訟之縣令訟之

學圖傳訊洩忿耳擲其詞俗乃變廣郡旱隨知府集

紳士減價糶穀民以安公子爲暹及兄子爲暄爲昆

爲景等皆先於公中式舉人公以甲子科始中式舉

人乙丑會試不第閏六月五日卒于京師年六十歸

葬於新建公性孝弟母丁宜人疾侍藥衣不解帶父

卒於官致哀毁扶柩歸伴宿三年卜葬地北極西山

南至瑞河足跡遍百里跋涉寒暑蓋其愼也新建阮

氏族譜無專書公明世系辨昭穆支分而總輯之譜

成曰松湖族譜告之祖考搆屋於省城爲試館名曰

雲溪别墅後堂祀同知公象曰念德堂子孫應試者

咸居讀焉子姪讀書者公終年約之在塾戒毋外遊

毋習浮靡書馬伏波誡兄子書于座右其視諸兄之

子猶子也嘗語人曰吾不愛兄子是秦越吾兄也且

自吾父吾祖視之皆孫也疎之非祖父志也誡子弟

曰爾曹勿營私吾兄弟蒙祖父澤只知有骨肉不知

有財利皆名言也竹山阮氏無祖祠公度地興工構

祠堂甚宏敞祀始祖始遷祖于寢室各房小宗以次

祔於東西聽事復立四室分祀儒學宦績孝義文藝

置田五十畝爲奉祭祀課子弟讀書之用祠右半畝

園建雲溪書院爲子姓讀書地名其軒曰靜軒取濂

溪主靜之意𢰅鏡心鎔質二銘揭于東西廂諸遠祖

墓皆立碑時修飭之輯高祖以上遺文及曾祖老閒

居士詩古文祖六閒子集等編爲阮氏流芳集老閒

居士舊殯于宅前琉璃岡公于其地建祠專祀曾祖

祖父三世統名曰司馬祠又於父皇封岡墓建廬十

餘楹爲展墓止宿之所事諸兄盡弟道手足相依雖

白首如童時所著有古今體詩餘干吟等集十八卷

病于京邸猶作文雉賦以見志妻唐孺人生爲暹嘉

慶戊午舉人㨂選知縣繼妻劉孺人生爲昇爲昺皆

幼讀書孫一孺僑爲暹子也公蒙先業飭祠墓奉祭

祀修譜牒敎子姪讀書皆有成可謂孝義矣偶爲校

官輒盡其職涉治民當若何然觀其諸所設施厚矣

後之子姓當更有大其宗者

 吾阮氏明季自淮安遷揚州明初自江西淸江遷

 淮安溯其始則自陳畱阮瑀後遷湖廣巴陵宋由

 巴陵遷新建復遷淸江雖元明兩遷譜系失考不

 可妄續之然新建阮氏固吾宗也嘉慶十年冬同

 姓孝廉爲暹奉其考浦亭公柩過揚州相弔焉明

 年孝亷以公狀來乞銘元方居憂不爲韻語十二

 年再祥乃寄文表其墓如右

  翰林編修河東鹽運使司沈公旣堂墓志銘

運使沈公諱業富字旣堂元代由吳興徙高郵明代

遷貴州普安官河南按察副使奕琛者復歸高郵曾

祖弼官廣東高州府知府遷儀徵祖文崶遷江寕父

之亮徙揚州府城公猶以高郵通籍祖父皆贈如公

官公幼頴異好學雷學使鋐始拔之年二十二舉于

鄕次年成進士改庶吉士習 國書有謂公早達爲

倖者里巷擊柝者曰吾每當子夜風雪時過沈氏書

樓未嘗不聞讀書聲何倖也越二年散館授編修撰

制誥文辦院事庚辰充江西副考官壬午充山西副

考官乙酉分校順天鄕試皆以先正法衡文得士爲

盛尢屏絕聲氣𨵿節不通館譽重之前後充國史館

續文獻通考館纂修官乙酉冬補安徽太平府知府

掌院劉文正公曰纂書之勤無如君者欲畱公京秩

未果公久于太平府任者十六年于災眚尤盡職已

丑大水城野成巨浸公隨布政司坐浴盆經行邨落

公曰太平昔年賑多者三四萬口今非五十萬口不

可賑乃大行當塗縣大官圩決公夜半至見遠邨肆

奪火光銃聲不絕公自爲密札十下各官圩勸富家

糶濟曰本邨人面相識鄰邨卽路人矣今當各保各

邨毋轉掠轉掠是圩皆路人也互相殺能保富乎今

密札不顯諭者别有以靖之也有告某富家不糶者

笞械之曰汝奉何明文令富家出粟𫆀民始定糶濟

大行總督聞之下其法于他郡辛卯秋泗州水撫部

裴公知公賢檄治其賑公釐戸口之弊民受其惠乙

未旱禱雨無應爲文哭祀社稷木主卒得雨庚寅大

疫設藥局瘞局絕葷祈禳民乃寕前後課各邑種柳

數百萬株官路綠陰相接成幄督理𭧂露十餘萬棺

有一邨同時舉數百棺前明之棺尙在者民始而譁

及見其親之骨感泣曰非府君敎督不至此戊子割

辮妖妄案起羽檄紛馳捕搜徧各郡獨太平不𫉬一

人有誣者立出之上司責公公曰本無奸曷捕焉蕪

湖有兄弟訟者公察其詞出一手杖主訟者兄弟悔

悟友善如初當塗有師弟互以陰事訐者公取火盆

置案前卷盈尺遽火之曰爾等詞必有稾可上控曰

郡守焚案不汝靳也師弟皆泣訟乃息貴池有以墓

地訟于部者塵案山積公夜視舊牘得成化二十一

年閏四月官契公謂愚民安知閏檢明史七卿表得

是年閏四月文遂据以定其讞公治郡資最深每考

績輒有尼之者或勸赴省公曰求之得可恥也不得

更可恥也逮辛丑始授河東鹽運使

純皇帝所特𥳑也河東鹽池受淡水歉產商運蒙古

鹽多勞費及鹽盛產而弊益多商益乏公曰鹽池自

古爲利不當革若聽民自販必致蒙古鹽內侵商人

之力不在寡在不均其弊有三奸商弃瘠據肥一也

費浮地遠伙攫其利二也簽代之期貧富倒置三也

乃立均引順路之法總三省引地以三等均之復以

道路相近者順配爲五十六路路各一籖令各商鬮

分籖掣之於是賂絕而弊不行洎乾隆六十年後廢

商運蒙古鹽內侵嘉慶十一年復舊制皆如公所預

燭者公所蒞皆興學愛士修書院習樂舞運司署西

𨻶地仿鄕場號舍立四十舍月課諸生才人黃景仁

歿于山西公署公經其喪厚其賻送其柩歸常州海

內高其義事母以孝聞在晉甫一年以母老宜奉歸

請終養撫部不許固請乃許之俄而湖北陸撫部有

凡官親老者勒令終養之議撫部曰非一月前入奏

今無以對子矣公曰但得終養卽勒歸無憾也母卒

喪以禮服闋以溼疾恬然不復出居鄕十餘年多善

舉里黨皆曰沈公乃正人所著有味鐙齋詩集若干

卷文集若干卷公生于雍正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卒

嘉慶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公子在廷以十三年某

月干支葬公于某某山之原配鄭淑人祔焉子一在

廷癸卯舉人內閣中書女一適工部郞中裴正文孫

二勤增太學生員次勤埴元昔以長女荃字之余女

殤勤埴亦未冠卒公與 先大夫友善且爲姻家故

公子屬元爲銘銘曰

公文在經公學在性忠厚其心砥礪其行拙于成宦

勤于從政飽民之饑療民之病以史斷獄以道出令

苦盬旣調澹泊無競以孝辭職壹志溫凊旣享其壽

乃歸其命藏此佳城積善餘慶鄕里私諡僉許曰正

  默齋張君誄

詁經精舍生烏程張鑑通經博覽善詩古文佐予書

記者有年矣嘉慶十一年丁父憂十二年秋述其父

之言行以示予予謂立言爲三不朽之一鬷𦹋一言

可知其賢今張君之言善是宜傳而爲之誄也君諱

德奎字聚東號默齋國子監生父元熙爲長生會育

嬰堂諸善舉君繼之勿替每出遊閒月一歸鐙下爲

鑑講柳州小記馬伏波誡兄子書韓昌黎寄符城南

讀書詩談古今忠孝事至漏三下不止嘗訓鑑曰凡

人爲忠孝事不獨身名俱泰卽祖若父亦蒙其榮否

則里閭恥談其姓氏而行路之人唾棄之故心術不

可不謹也又曰爲善之大小有不同其存乎心者則

一余生平不自知其善與否然未嘗爲惡昔范孟博

臨終與子訣曰吾欲使汝爲惡則惡不可爲吾欲使

汝爲善則吾不爲惡此雖有激之言終與聖人樂善

之㫖有閒汝宜思之君以同學計魚計學行淵雅命

鑑從之學學或不進卽怒之嘉慶辛酉鑑選拔貢生

從諸城劉侍郞入都君敎之曰此行遇合有命任事

不可不謹汝身安則我心安矣鑑試畢旋里予招入

幕君敎之曰食焉勿怠其事汝勉旃甲子鑑中副榜

舉人十一年從予在揚州冬君病鑑奔歸得順風一

晝夜行四百里抵家治湯藥逾數日乃歿年七十有

八著八詠樓吟草四卷君善醫著桐雷歌訣二卷誄

惟忠與孝祖父榮聖賢樂善有令名嗚呼張君言之

而能行

  知不足齋鮑君傳

乾隆三十八年

高宗純皇帝詔開四庫館采訪天下遺書歙縣學生

鮑君廷博集其家所藏書六百餘種命其子仁和縣

監生士恭由浙江進呈旣著録矣復奉

詔還其原書其書內唐闕史及武經總要皆

聖製詩題之

皇上御製內府知不足齋詩云齋名沿鮑氏闕史

御題詩集書若不足千文以序推注云齋額沿杭城

鮑氏藏書室名乾隆辛卯壬辰

詔采天下遺書鮑士恭所獻最爲精夥內唐闕史一

書曾經

奎藻題詠嗣後其家刊刻知不足齋叢書以唐闕史

冠冊用周興嗣千文以次排編每集八冊今已十八

九集可爲好事之家矣嘉慶十八年方公受疇巡撫

浙江奉

上問鮑氏叢書續刊何種方公以續刊之弟二十六

集進奉

上諭生員鮑廷博於乾隆年間恭進書籍其藏書之

知不足齋仰蒙

高宗純皇帝寵以

詩章朕於幾暇亦曾加題詠兹復據浙江巡撫方受

疇代進所刻知不足齋叢書弟二十六集鮑廷博年

逾八旬好古績學老而不倦著加恩賞給舉人俾其

世衍書香廣刊祕籍亦藝林之勝事也元按君字以

文號淥飮世爲歙人父思詡居于浙娶于胡胡卒又

娶於仁和顧生君君幼而聰敏事大父能孝念父遊

四方恒以孫代子職得大父歡大父卒旣葬君父攜

家居杭州君事父又以孝聞以父性嗜讀書乃力購

前人書以爲歡旣久而所得書益多且精遂裒然爲

大藏書家自乾隆進書後蒙

御賜古今圖書集成伊犁得勝圖金川圖四十五年

南巡狩迎

鑾獻頌蒙

賜大縀二疋叠膺

兩朝異數褒奬彌隆君以進書受

知名聞當世謂諸生無可報稱乃多刻所藏古書善

本公諸海內至嘉慶十八年年八十有六所刻書至

二十七集未竣而君以十九年秋卒遺命子士恭繼

志續刊無負

天語之褒君勤學躭吟不求仕進天趣淸遠嘗作夕

陽詩甚工世盛傳之呼之爲鮑夕陽元在浙常常見

君從君訪問古籍凡某書美惡所在意恉所在見于

某代某家目錄經幾家收藏幾次鈔琹眞僞若何校

誤若何無不矢口而出問難不竭古人云讀書破萬

卷君所讀破者奚翅數萬卷哉

  武進臧布衣傳

布衣姓臧名繼宏字世景晚號厚菴先世山東東莞

人遷浙江長興復遷江南武進曾祖琳祖晉父兆魁

幼貧困失學冬寒無厚服日得四五錢以爲食及長

助人理業誠謹勤篤稍能自給乃力舉先代五殯卜

葬孺慕以終其身族之無嗣者繼之寡者贍之孤

嫁之負貸者代償之嘗旅行遇虎見覆舟皆無懼色

葢有以自恃也生子四鏞堂鱣堂禮堂屺堂卒于嘉

慶元年春秋六十有九布衣殆敦孝友篤行于鄕里

者歟然而布衣之曾祖玉林先生經學大儒也學與

太原閻百詩徵君齊徵君稱爲隱德君子所著經義

雜記三十卷尙書集解一百二十四卷大學考異二

卷知人編三卷困學鈔十八卷水經注纂三卷皆未

傳于世布衣篋藏之不失片紙命其子鏞堂禮堂從

餘姚盧召弓學士遊朂以經術不期以科名遂通九

經三史尢明小學乃命啓其篋校錄之曰四世相傳

之業勿自我而墜足慰先人于地下矣嘉定錢辛楣

少詹事金壇段若膺大令見之歎曰此漢唐儒者之

學不刊之書也然則非布衣能守先緒啓後學不及

此吾是以論而著之

  孫頤谷侍御史傳

孫君名志祖字詒穀字或作頤谷號約齋仁和人乾

隆丙子舉人丙戌二甲進士分刑部補山東司主事

由員外郞陞雲南司郞中

欽差通州坐糧㕔擢江南道監察御史乞養父母歸

里復少宦情不復出以著書爲事嘉慶六年掌紫陽

書院敎二月二十九日以疾卒年六十有五侍御性

孝友雅近和平生而穎悟過人得毛西河全集鐙下

讀之不寐累夕凡讀經史必求釋其疑而後已同時

全謝山杭堇浦厲樊榭張曦亮諸君子皆相與質難

以益所學以解經見重於督學汀州雷公補附學生

其舉于鄕也禮部侍郞武進莊公策問李鼎祚周易

集解惟侍御對最詳其以第六名中式禮部也工部

尙書新建裘公試詩黍稷與與文惟侍御以黍稷分

比數典不紊凡此皆稽古之力無所愧于科名任刑

部時于庶獄必察至再三精覈與其治經史同管糧

務革陋規以公治之軍民稱便居族黨重然諾施予

無德色嘗云但願一生常助人不至求人助亦幸矣

侍御幼寡嬉戲所樂讀書而已羣經文𨕖成誦易而

熟精其理似素所習者卒之前歲病中夢金碧樓殿

牓字非民間所有又夢見故友趙鹿泉先生握手曰

來日苦少豈非天性和正讀書多而爲政舉吳越間

固多靈氣其生也有所秉其死也有所歸歟侍御所

著書有家語疏證六卷謂王肅作僞難鄭誣聖背經

旣作聖證論以攻康成又僞撰家語飾其說以欺世

因博集羣書凡肅所剿竊者皆疏通證明之如鞫盗

之𫉬眞藏也其有功于鄭氏似孫叔然文選考異四

卷據潘稼堂何義門諸校本參稽衆說仿朱子韓文

考異之例以正俗本之誤文選注補正四卷仿吳師

道校國策之例輯前賢評論及朋輩商𣙜之說以補

李注所未及又輯風俗通逸文一卷又補正姚之駰

輯謝承後漢書五卷讀書脞錄七卷考論經子襍家

折中精詳實事求是不爲鑿空武斷之論慤然如其

爲人又謂孔叢子亦王肅僞托其小爾雅乃肅借古

書以自文作疏證辨其妄惜未成書又脞錄續篇亦

未成侍御無子以兄景曾子同元爲後同元好學能

文得侍御敎傳其家法

  四川廣安州知州阮君墓表

君諱和字煦初江西新建人系出晉陳畱阮瑀自陳

畱徙巴陵宋徙新建松湖鎭明遷竹山鎭父龍光乾

隆庚午舉人官通許縣知縣擢黃州府同知有循聲

君讀書有才畧少隨父任習民事甲午遵川運例爲

知州試用之四川丙申署天全州印又署會理州印

會理居蜀邊夷獠雜處土司譎悍互吞并君以德感

之皆帖服丁父憂去官民哭之爲立碑辛丑服闋仍

赴川署天全州事調署雅州府軍糧同知統轄漢土

官兵兼爐𨵿稅務綏理番夷藏驛事皆無誤癸卯實

授廣安州知州甫下車卽革搶穫移屍諸惡俗州城

多傾圯君捐俸倡修之東南隅當渠水衝以石隄捍

之城中少水君浚塘注水以澹火災倉穀書院次弟

經營屢决大獄無寃縱者癸丑調署汶川縣事又署

雲陽縣事雲陽多險灘廟漑東陽尤甚舟行易溺君

鑿石平之嘉慶丙辰大寕邪賊起廣安民日夜望君

囘總督亦以川東北緊要檄君囘廣安九月達州邪

敎王三槐等倡亂往來鄰界君獻議大帥曰達州邪

匪勞動

王師川東北民受害已不小兹復竄擾嘉陵江以西

東鄕太平等處賊聚黨橫行隘口水次更須嚴防卑

州境內現設寨八十四座大寨約三五千戸小寨五

七百戸及千餘戸不等卑職傳諭各寨首聨五六寨

爲一團同團以二十里爲度按戸挑壯丁一名每月

操鎗一次如有賊圍攻彼此互援辦理己有成局又

古制寓兵於農今似可仿行查卑州額征糧五千餘

石按糧一石二斗僱募健勇一名每名全年酌給工

價鹽菜錢二十千著令糧戸公捐每糧一石攤捐錢

一千七百卑州約得鄕勇四千名遵照兵制操習行

伍愼選舉貢生監爲領隊逐日操演軍器由官捐備

火藥赴局支領並請委武弁六員來州敎習鎗箭敵

愾禦侮事竣論功行賞文武領隊以爵秩議敘鄕勇

或准作武生或酌賞銀自當人人奮勇爭先如此以

逸待勞似可事半功倍若川北川東州縣均能一律

辦理則處處有義兵截殺逆賊無所逃遁首惡旣誅

黨羽必散矣奉大帥准行乙卯王三槐兩入境皆以

防堵嚴密去丙辰五月又來州屬之金山場靑崗場

君率士勇禦之乃折囘大竹梁山而逸六月川賊冉

文儔陜賊張漢潮等由淸溪場逼州境徐添德又由

大竹鄰水入州焚掠八月王光祖由大溪口竄入河

東九月張添德張子聰徐添德冷添祿各賊分竄州

境之河東河西焚擾君令寨民竭力防守城不可攻

野無所掠賊知廣安嚴相戒勿犯州北老鷹巖者峭

壁高州城數倍中開一窩約十餘里君曰此造物設

險以䕶人若棄不守必爲賊據賊據則挾建瓴之勢

以臨我州城危矣乃亟商之樓尉集紳耆召匠築堡

於是鄕民移居者踵相接爲錫名曰安居城州城由

是益固而民間牛馬器具糧食益有所屯積矣己未

四月冷添祿入境君督鄕勇對壘三日賊不退乃請

叅贊額侯督兵來州殲冷賊於石笋河餘黨戮殆盡

大帥入

吿額侯復爵而君名旁奉

硃圈軍功議敘加二級自後張子聰張添祿包正洪

以及各賊竄入境者不下二十餘次莫不望風走自

丙辰至庚申凡五載廣安獨無恙皆君設策保䕶功

也是歲䕶理順慶府知府事總督勒公以君團練得

法通飭各州縣遵照辦理曰毋讓阮牧獨爲好官辛

酉五月州民張老五李合等以阻米起衅聚衆滋事

君率壯丁親往捕治外委王家元被賊戕并斃役十

餘名張老五李合自稱元帥總督發兵勦捕殺賊一

百餘名生擒一百五六十名張老五李合藏山林君

懸重賞鼓厲寨民搜山親擒首逆張老五餘悉平奏

上奉

上諭知州阮和不能先事防範本有失察之咎但首

逆張老五係其親自拏𫉬功過尙足相抵加恩免議

處君因勞敝年齒衰邁遂吿退君治廣安前後十六

年署他州縣六年一本其父治通許者治之而在廣

安疊遭賊擾艱難又復過之乃履險如夷卒能全城

全百姓皆盡心愛民所致也去廣安之日士民如失

所怙送者數百里始返歸祀家廟垂涕久之凡祖墓

歲必再三至視其罅漏察其燥濕事父孝夜嘗爲父

煖足父母遺𧰼朝夕拜之有微物必獻每視𧰼若有

憂喜色者輒應休咎素惡分㸑曰吾雖不能爲張公

藝姑待吾沒世可也嘉慶九年夏病卒年七十有四

葬于某某之阡以軍功遇

覃恩授奉直大夫父母如其階妻夏氏繼妻梁氏子

三長貽昆辛未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妾葛氏出次綬

江都縣丞次爲昻國學生並梁氏出嘉慶十六年

昆在京師乞元表君墓元之先自元末明初系出江

西爲同姓遂載筆焉

誥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編修陳君墓志銘

君諱鶴書字東𪋤先世居閩泉州曾祖式璜遷福州

閩縣祖應瑞父起龍皆以農業佐儒術起龍補縣學

生君幼頴異家貧雄于文試輒高等朱文正公紀文

達公王文端公在閩皆賞拔之累不舉于鄕補歲貢

生敎授鄕里生徒衆多嘗主講仙遊龍巖邵武漳平

上杭書院皆有經法弟子多舉科名者君恂恂端謹

守身如玉質直好義交不逆詐詩集數卷古體沖淡

近陶韋今體綿婉近白陸嘉慶十五年七月干支卒

年六十有五以子壽祺官得

封妻亦封宜人子三人壽祺己未進士翰林院編修

文淵閣校理

國史館總纂京察一等

記名御史壽 壽 皆儒業壽祺幼被父敎文藻博

麗規畫揚馬通達經傳精究小學康熙己未乾隆初

年皆有鴻博科儒術爲盛嘉慶己未雖非

制科然如張惠言王引之壽祺等擬之前人似無讓

也顧壽祺之學皆出于其父之敎然則君之所學可

知矣壽祺爲元門生在都聞訃星奔歸葬來請銘其

墓銘曰

君行肫誠君學通明匪有金在籯而敎子惟經子顯

揚其名名重者勢輕山靈氣淸鬱鬱乎佳城

誥贈中憲大夫山東兖沂曹濟兵備道一鳳孫公曁

  妻許恭人墓表

公諱枝生字一鳳氏曰孫先世定遠人明初有諱興

祖者以佐命功封燕山侯侯之從子諱繼達以行省

都鎭撫守禦常州賜田宅是爲武進孫氏凡二侯三

指揮使登庶司者百人尙書愼行尤以淸望著其傳

世與明相始終公曾祖艅封翰林院檢討祖自儀桂

陽州同知封翰林院編修父謀康熙辛未科進士禮

部主客司郞中禮部公淸宦家貧旣沒公尙幼其從

兄鳳飛官廣西州吏目公以諸生從之廣西贅于許

氏公念門戸中衰二親早弃養綴身妻家非學無以

自立乃下帷讀書刻苦無閒晨夜體素羸遂致疾雍

正九年四月壬子卒年厪二十有六嗚呼公以望族

丁衰祚讀書勵行天不假以年無事業著述表見于

世微乎微矣然公之子若孫以學行掇科甲名滿天

下交遊偁之非公之隱德餘蔭曷克及此哉公妻許

太恭人以嘉慶十年六月辛未卒于其孫山東糧道

任所春秋九十有八距公之卒蓋苦節七十五年矣

太恭人以二十三歲而寡乾隆二十四年

旨旌表節孝今之節母且致上壽未有如太恭人者

也太恭人父建宜興人以舉人官廣西義寕縣知縣

無子欲爲太恭人擇壻見公于鳳飛家器異之以爲

館甥二年生子又二年一鳳公卒義寕君欲奪太恭

人志而以公之子爲許氏後太恭人誓且泣曰女何

不若兒孫氏一綫不可絕父無子我當祀許于孫氏

義寕君知不可奪從之旋卒太恭人以一婦人自粤

西奉父及夫之棺以歸陟嶺嶠浮湘湖山林叢密風

波險惡猿啼于晝鬼歗于夜太恭人抱孤子以泣顚

連修阻卒達江左奉義寕君棺葬于宜興遵公遺言

厝棺于夾巷祖墓母病侍藥不解帶者五月喪如父

禮以贈嫁陽羨田易田于常州爲祭田奉春秋祀事

又以子官俸置祀田于宜興歸之許氏宗祠孫氏歲

時祭祀必兼祀義寕君夫婦以至于今太恭人性矜

嚴廉儉不苟言笑不拜佛誦經年近百齡每奉壽觴

必戒曰吾食半盂飯卽飽製一衣著數十年無受屬

吏金幣爲也方太恭人之初歸江南也先人敝廬厪

二閒有半炊烟滿梁太恭人晨夕操作紡織緘黹以

易食夜篝燈課子讀書子有過必責之責必哭敎孫

學亦如之嘗反鍵書室自牖納食故學行迄有所成

嗚呼方在粤西孫氏之系不絕如縷非太恭人矢志

孤力貧敎學又曷克及乎此哉公子名勳中乾隆

癸酉科舉人句容縣敎諭截取河曲縣知縣署渾源

直𨽾沁州事孫三人長星衍乾隆丙午舉人丁未

科一甲第二名

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改刑部主事陞郞中授

山東兖沂曹濟兵備道署山東按察使今官山東督

糧道次星衡河南候補縣丞署洛陽縣典史次星衢

直隸候補布政司經歴署安州州判一鳳公初以子

勅贈修職郞句容縣敎諭後以孫官

誥贈奉直大夫刑部直隸司主事前翰林院編修晉

贈中憲大夫山東兖沂曹濟兵備道太恭人初勅

太孺人晉封太宜人太恭人嘉慶十年冬附葬一鳳

公墓墓在常州府某地之原

誥封奉政大夫掌陜西道監察御史歲貢生游君墓

  表

君諱晟字若李號旭軒先世出鄭世叔唐未𮟏始自

固始從閩王入閩至宋文肅孫桂又自建陽至長樂

康熙閒高祖鍾元爲耿逆所掠遂家福寕著籍霞浦

曾祖勝岳生員早卒祖瑨州鄕飮賓父煒生員以孫

貴誥贈奉政大夫母程宜人晚生君故尢鍾愛年十

八始鄕學下筆驚其長老試輒冠其曹屢爲學使者

所器然卒不遇以明經老君性孝侍贈公病無倦容

祭必泣素不習靑烏家言以葬贈公遂通其說母程

晚喜飮酒左右必盡歡有女弟早寡割宅宅之爲之

立後居平課其子極嚴光瓚成進士歸令授徒禁與

外事將謁選則敎之曰吾上世皆積行累善汝無以

吏事害其家聲旣而選漳州敎授則又諭之曰師道

立則善人多汝勉旃迨叔子光繹以進士官翰林歲

必以金𢌿之曰詞臣淸貴毋以貧傍人門戸及爲御

史以事降官君乃亟命之歸晚尢愛交友種花果坦

白無城府暇則爲文酒之會談先世勤儉孝弟則亹

亹不倦年七十有二自營生壙時儗之司空表聖嘉

慶十年閏六月五日卒年七十有九例授修職郞

勅封儒林郞翰林院編修晉封奉政大夫娶王宜人

繼葉孺人子四光纘庚子進士福州府學敎授光繼

勅封儒林郞光繹己酉進士翰林院編修掌陜西道

監察御史皆王出光縝葉出孫六大釗大鎔皆廪生

大鉎大琛皆附生大芳大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