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编辑

秦天竺沙門曇摩蜱共竺佛念譯

善權品第四 编辑

爾時,彌勒菩薩謂須菩提:「若有菩薩摩訶薩勸助為福,出入布施、持戒自守者上,其福轉尊極上,無過菩薩摩訶薩勸助福德。」

須菩提語彌勒菩薩:「復有菩薩摩訶薩,阿僧祇剎土諸佛所而作功德,一一剎土不可計佛其般泥洹者,乃從發意已來自到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成至阿惟三佛者,乃至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者,然後至于法盡。於是中所作功德,其功德度無有極。乃諸聲聞作布施、持戒自守,為福於有餘功德自致無餘。諸有般泥洹佛,於其中所作功德,至有淨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脫身、脫慧所見身。佛法極大哀,不可計佛天中天所說法,於其法中復學諸所有功德,乃於諸般泥洹佛法所作功德,都計之合之,勸助為尊。種種德中為極,是上極勸助者是為勸助,勸助以持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以是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置是菩薩之人,持心能作是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乃生作是心,欲有所得。」

彌勒菩薩語須菩提:「其不作是求乃能有所得。其作是思想者以為無黠,能生是意,用思想悔還,用信悔還。但用無黠故,還墮四顛倒——無常謂有常、苦謂有樂、空謂有實、無身謂有身——以故思想悔還、心悔還、信悔還。菩薩不當作是心有所求,於所求無處所,云何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彌勒菩薩謂須菩提:「不當於新學菩薩摩訶薩前說是語。何以故?或亡所信、亡所樂、亡所喜、亡所行,便從是墮。當為是菩薩摩訶薩可說聞者、在善師邊者。當為是菩薩摩訶薩可說聞者,不恐不怖不畏,是菩薩摩訶薩能勸助為福作薩芸若。持心作是勸助,心亦盡滅。無所有、無所見何等心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當以何心作?心無兩對,心之自然乃能所作。」

釋提桓因語須菩提:「新學菩薩摩訶薩聞是或恐或怖。若菩薩摩訶薩欲作功德者,當云何勸助其福,得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語彌勒菩薩:「當作護諸佛所破壞眾惡而斷愛欲,等行如一,降伏魔事,棄捐重擔,即自從所有勤苦悉為以盡,其知以脫,心即從計。從阿僧祇剎土諸般泥曰者,於其中所作功德福,於諸聲聞中復作功德,都計之合之,勸助為尊,種種德中無過勸助。其勸助者能為勸助,勸助以持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所是菩薩摩訶薩想不還、所信不悔還。正使菩薩摩訶薩持心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其心無所想者,是菩薩摩訶薩心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正使心念自了知,是為想悔還、心悔還、所信悔還。正使心念復知是心,則是作,是為想悔還、信悔還。正使菩薩摩訶薩持心了知,當作是覺知盡、無所有知盡者。當知何心有所作,當了知心,何所心法於法有所作。如法者,為隨法已於作真。為是作,即非邪作,是菩薩摩訶薩所作。若有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所作功德;若諸聲聞下至凡人所作功德,若畜生聞法;及諸天、諸閱叉、乾多羅、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諸人若非人聞法者,發心所作功德;及初學菩薩道者都計之合之積累為上,其勸助者能為勸助,是以極尊。種種德中無過勸助。是以勸助所當勸助,能為勸助福,用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正使復如是為盡法——於法無所生、無所滅——無所處法,無所生法,得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法不了法有反,用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故,是為無想不悔還,心亦不悔還、所信不悔還。作是無所求,眾所不逮,是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所作。若有菩薩摩訶薩不諦曉了知作福德者。所以者何?於身恍忽,於勸助福亦復恍忽。菩薩了知恍忽無所有,是故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若於諸般泥洹佛所而作功德,持是功德欲作所求,其知自然能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佛天中天。所著不著想,過去以滅,亦無有想而不作想,其作想者為非德。菩薩摩訶薩當學漚和拘舍羅,未得般若波羅蜜者不得入,已得般若波羅蜜乃得入。勿為身作識用之有滅,以是故無有身。身有德之人,有想便礙反欲苦。住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菩,不學作是德持勸助。何以故?用不正故。視般泥曰佛而反有想,以故為礙。所作功德,為不及逮,反欲苦住。其不作想者,是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之德。其作想者,譬若雜毒。何以故?設美飯以毒著中,色大甚好而香,無不喜者。不知飯中有毒,愚闇之人食之,歡喜飽滿。食欲消時,久久不便。身不知德行者甚之為難,不曉將護,不曉中事,不能解知。作是行德者,為如雜毒之食語。善男子!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持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脫身、脫慧所見身,及於聲聞中所作功德、佛天中天所說,若復辟支佛所而作功德,都勸助之。勸助以持是福德,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持所作為想,用是故,譬若雜毒。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學:『何所過去當來今現在佛功德?當云何勸助作福,成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是菩薩隨怛薩阿竭教者,是即為作智,佛功德所生自然,及其想法所有,持是福作勸助,因其勸助自致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菩薩摩訶薩作是施者無過,終不離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佛所語皆至誠。復次,菩薩摩訶薩當作是施。如淨戒、如三昧、如智慧、如以脫、如脫慧所見身,無欲界、無色界、無無色界,亦無過去當來今現在,亦無所有,無所有施亦復無所有。其作是施,為以如法,法亦無所有。作施者為成,所施無有毒;其作異施者為作反施。是菩薩摩訶薩所施以如法者,佛天中天所知,是即為施得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所作為如佛。是即為菩薩摩訶薩所施。三千大千國土人,悉念慈哀等護心無過。菩薩摩訶薩上頭所施,是即為極尊。

「復次,須菩提!三千大千國土人,悉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使如恒邊沙佛剎人,皆供養是菩薩震越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如恒邊沙劫供養,隨所憙樂作是布施。云何,須菩提!其福寧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勸助功德,福過其上不可計。」

須菩提白佛言:「代勸功德福者,如恒邊沙佛土,不能悉受。」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若有菩薩持般若波羅蜜者,所作施為過其本所施上,以無能過勸助所施上,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倍。」

爾時四天王天上二萬天人,悉以頭面著佛足,皆白佛言:「極大施。天中天!菩薩摩訶薩漚和拘舍羅乃作是施,其功德甚大尊。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於中勸助故。」

忉利天上諸天人,持天華名香、擣香雜香澤香燒香、天繒華蓋幢幡伎樂,持用供養娛樂佛。供養已,皆白佛言:「極大施。天中天!菩薩摩訶薩漚和拘舍羅乃作是施,極大施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於中勸助故。」

鹽天上諸天人,持天華名香、擣香雜香澤香燒香、天繒華蓋幢幡伎樂,持用供養娛樂佛。供養已,皆白佛言:「極大施。天中天!菩薩摩訶薩漚和拘舍羅乃作是施,極大德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於中勸助故。」

兜率天上諸天人,以天華名香、擣香雜香澤香燒香、天繒華蓋幢幡伎樂,持用供養娛樂佛。供養已,皆作是言:「極大施。天中天!菩薩摩訶薩漚和拘舍羅乃作是施,極大德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於中勸助故。」

尼摩羅提天上諸天人,持天華名香、擣香雜香澤香燒香、天繒華蓋幢幡伎樂、持用供養娛樂佛。供養已、皆白佛言:「極大施。天中天!菩薩摩訶薩漚和拘舍羅乃作是施,極大尊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於中勸助故。」

波羅尼蜜和耶拔致天上諸天人,持天華名香、擣香雜香澤香燒香、天繒綵華蓋幢幡伎樂,持用供養娛樂佛。供養已,皆白佛言:「極大施。天中天!菩薩摩訶薩漚和拘舍羅乃作是施,極大尊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於中勸助故。」

梵天、梵迦夷天、梵福樓天、梵波利產天、[病-丙+盍]天、波利陀天、[病-丙+盍]波摩那天、阿陂譮天、首訶天、波利首訶天、阿波摩首天、首訶迦天、比伊潘羅天、阿比耶天、須陀施天、尼天,乃至阿迦膩吒天等諸天人,悉以頭面著佛足,皆言:「甚善。天中天!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極為大施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於中勸助故。」

佛語首陀衛諸天人:「置三千大千國土中菩薩摩訶薩。及恒邊沙佛剎人,悉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復有恒邊沙佛剎人,都共供養是輩菩薩摩訶薩震越衣服、飯食、去來臥具、病瘦醫藥,供養如恒邊沙劫,隨所樂憙作是施與,若復過是者。不及菩薩摩訶薩勸助之施,為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淨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脫身、脫慧所見身,及諸聲聞身其中者所作功德,都共計之合之,不及勸助若勸助者,以是極尊無能過者。作是勸助,以持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白佛言:「屬天中天所說,都共計之合之,極尊無過勸助。悉代勸助、勸助已,菩薩摩訶薩從是中得何等法?」

佛語須菩提:「道德之人,當知過去當來今現在法,無所取亦無所捨,亦無所知亦無所得。其法者為無所生,法亦無所滅。法者亦無從生,法亦無所從滅。於法中了無有生者,法亦無所從有而滅。是者法之所法。我代勸助之,是為勸助。作是施者,疾得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勸助為尊。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所代作布施者勸助,代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而勸助之,代以脫者勸助之,代脫慧所見身勸助之。作是代勸助其脫者是為布施,其脫者是為忍辱,其脫者是為精進,其脫者是為一心,其脫者是為智慧,其脫者是為脫慧,其脫者是為脫慧所見身,其脫者是為以脫,其脫者代其勸助,其脫者是為法。是故當來未有如其脫者,令阿僧祇剎土諸佛天中天現在者,其脫者是即諸佛弟子。其脫者以過去諸佛弟子,其脫者今現在諸佛弟子。於是法中無縛無著無脫,如是法者,持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所施為從中,無有能過者,無有能壞者。是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勸助之為尊,如恒邊沙佛剎中菩薩悉壽如恒邊沙劫,恒邊沙佛剎人都悉供養諸菩薩摩訶薩震越衣服、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乃至恒邊沙劫須菩提,皆持戒、忍辱,於精進而不懈,於禪悉得三昧,百倍千倍萬倍若干巨億萬倍,不如勸助,功德福最尊出其上。」

地獄品第五 编辑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羅蜜者多所成。天中天!因般若波羅蜜無不得字者。天中天!般若波羅蜜為極照明。天中天!般若波羅蜜為去冥。天中天!般若波羅蜜者無所著。天中天!般若波羅蜜為極尊。天中天!無目者,般若波羅蜜為作眼。天中天!其迷惑者,般若波羅蜜悉授道路。天中天!薩芸若者,即般若波羅蜜是。天中天!般若波羅蜜者,是菩薩摩訶薩母。天中天!無所生無所滅,即般若波羅蜜是。天中天!具足三合十二法輪,為轉是般若波羅蜜。天中天!般若波羅蜜其困苦者悉安隱之。天中天!般若波羅蜜於生死作護。天中天!般若波羅蜜於一切法悉皆自然。菩薩摩訶薩當云何於般若波羅蜜中住?天中天!」

佛語舍利弗:「世多羅者因般若波羅蜜住,其敬佛者當自歸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心念:「尊者舍利弗何因發是問?」即時釋提桓因謂舍利弗:「何因尊者乃作是問?」

舍利弗謂釋提桓因:「拘翼!般若波羅蜜者是菩薩護,因其勸助功德福持作薩芸若,過菩薩之所作為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譬若如人從生而盲,若百人若千人若萬人若千萬人,無有前導欲有所至。若欲入城者,不知當如行。如是,拘翼!五波羅蜜者亦如盲無所見,離般若波羅蜜者如是,欲入薩芸若中,不知當如行。般若波羅蜜即五波羅蜜之護,悉與眼目。般若波羅蜜者是護,令五波羅蜜各得名字。」

舍利弗白佛:「當云何守入般若波羅蜜中?」

佛語舍利弗:「色者不見所入,痛痒思想生死識亦不見所入,視五陰亦不見所入,是為守般若波羅蜜。」

「如是者,天中天!以為守般若波羅蜜。作是守者為逮何法?」

佛語舍利弗:「無所守是為逮法守,為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白佛言:「般若波羅蜜不逮薩芸若者,亦不能得逮,亦不逮守,於生死亦無所逮。當云何逮?天中天!」

佛言:「無所逮故能為逮。」

釋提桓因言:「少有及者,天中天!如般若波羅蜜於諸法,諸法無生無所滅,當何所住無有住?」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或時作是念,便離般若波羅蜜。」

佛語須菩提:「儻有所因,便念般若波羅蜜。知般若波羅蜜空無所有、無近無遠,是故為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者為信何法?」

佛語須菩提:「信般若波羅蜜者為不信色,亦不信痛痒思想生死識。有不信須陀洹道,不信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

須菩提白佛言:「摩訶薩波羅蜜者,天中天!即般若波羅蜜是。」

佛謂須菩提:「云何知摩訶薩波羅蜜,因般若波羅蜜是?須菩提!於色無大無小,不以色為證,亦不為色作證。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大無小,於識不以為證,亦不為識作證。便於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致十種力,即不復為弱。薩芸若無廣無狹。何以故?無廣無狹薩芸若,知於般若波羅蜜無所行。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無所有。若人若於中有所求?謂有所有?是則為大非。何以故?人無所生,般若波羅蜜與人俱皆自然。人恍忽故,般若波羅蜜俱不可計。人亦不壞,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人如般若波羅蜜者,便得成至阿惟三佛。人亦有力故,怛薩阿竭現而有力。」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甚深!天中天!若有菩薩摩訶薩信般若波羅蜜者,不說其中短亦不狐疑,其人從何所來生是間?為行菩薩道已來,幾聞解般若波羅蜜事,隨教入中者?」佛語舍利弗:「從他方佛剎來生是間。是菩薩摩訶薩於他方供養佛已,從受決聞般若波羅蜜故。以是復聞般若波羅蜜,自念言:『我如見佛無異。』」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可得見聞不?」

佛言:「不可得見。」

須菩提白佛言:「是菩薩隨深般若波羅蜜者行已來,為幾聞?」

佛語須菩提:「是非一輩學,各各有以供養若干百佛若干千佛悉見已,於其所皆行清淨戒已。若有於眾中聞般若波羅蜜,棄捨去,為不敬菩薩摩訶薩法。佛說深般若波羅蜜,其人棄捨去不欲聞之。何以故?是人前世時聞般若波羅蜜,用棄捨去故。亦不以身心,是皆無知之人所致。用是罪故,若聞深般若波羅蜜,復止人不令說之。止般若波羅蜜者,為止薩芸若。其止薩芸若者,為止過去當來今現在佛。用是斷法罪故,死入大泥犁中,若干百千歲若干億萬歲,當受若干泥犁毒痛甚不可言。其中壽盡,轉生他方摩訶泥犁中。其壽復盡,展轉到他方摩訶泥犁中生。」

舍利弗白佛言:「其罪為墮五逆惡?」

佛謂舍利弗:「其罪雖喻,不可引譬。若諷誦讀深般若波羅蜜時,其心疑於法者,亦不肯學,念:『是言非怛薩阿竭所說。』止他人言,莫得學。是為以自壞復壞他人,自飲毒已復飲他人毒。是輩人為以自亡失,復失亡他人,自不曉知深般若波羅蜜,轉復壞他人。是曹人者,不當見之。舍利弗!不當與共坐起言語飲食。何以故?是曹之人誹謗法者,自在冥中,復持他人著冥中。其人自毒殺身,無異斷法之人。所語有信者、用其言者,其人所受罪,俱等無有異。所以者何?用誹謗佛語故。誹謗般若波羅蜜者,為悉誹謗諸法已。」

舍利弗白佛言:「願聞誹謗法者,受形何等像類許?不知其身大如?」

佛謂舍利弗:「是誹謗法人儻聞是事,其人沸血便從面孔出。或恐便死,因是被大痛。其人聞之,心便愁毒而消盡。譬若斷華著日中即為萎枯。」

舍利弗言:「願為人故當說之,令知其身受形云何。當為後世人作大明,其有聞者畏懼,當自念:『我不可誹謗斷法如彼人。』」

佛語舍利弗:「是為示人之大明。以所因罪,受其身甚大醜惡,極勤苦臭處誠不可說,其苦痛甚大而久劇。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語,自足以不敢復誹謗。」

須菩提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人但坐口所言乃致是罪。」

佛語須菩提:「是愚癡之人,於我法中作沙門,反誹謗般若波羅蜜,言:『非道。』止般若波羅蜜為者止佛菩薩,以止佛菩薩者為斷過去當來現在佛薩芸若,已斷薩芸若者為斷法,以斷法者為斷比丘僧,以斷比丘僧者為受不可計阿僧祇之罪。」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斷般若波羅蜜者,天中天!為幾事?」

佛語須菩提:「以為魔所中,是善男子、是善女人不信不樂。用是二事故,能斷深般若波羅蜜。復次,須菩提!斷般若波羅蜜者,復有四事。何謂四事?隨惡師所言、不隨順學、不承至法、主行誹謗索人短自貢高。是為四事。」

須菩提白佛言:「少有信般若波羅蜜者,天中天!不曉了是法故。」

佛語須菩提:「如是,如是!少有信般若波羅蜜者,不曉法故。」

須菩提言:「云何深般若波羅蜜少有信者?」

佛語須菩提:「色無著無縛無解。何以故?色之自然為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何以故?識之自然為識。過去色無著無縛無脫。何以故?過去色之自然故。當來色無著無縛無脫。何以故?當來色之自然色故。今現在色無著無縛無脫。何以故?色之自然色故。過去痛痒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何以故?過去色之自然故。當來識無著無縛無脫。何以故?當來識之自然故。今現在識無著無縛無脫。何以故?識之自然故。用是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甚深少有信者。」

清淨品第六 编辑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少有曉者,將不狎習故?」

佛語須菩提:「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少有曉者,用是不狎習之所致。何以故?須菩提!色清淨道亦清淨故。言色清淨道亦清淨,痛痒思想生死識亦清淨故。言道亦清淨,是故識亦清淨。復次,須菩提!色清淨,薩芸若亦清淨,色亦清淨。是故色清淨薩芸若亦清淨等無異。今不斷前,前不斷後,故無壞。以是故。前為不斷。」

舍利弗白佛言:「清淨者,天中天!為甚深。」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清淨為極明。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清淨無有垢。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清淨無瑕穢。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清淨無所有。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於欲無所欲清淨。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舍利弗言:「於色而無色清淨。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無所生為色甚清淨。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於有智而無智甚清淨。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於智者而無智者甚清淨。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於色而有智無有智者甚清淨。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於痛痒思想生死識而無有智無有智者甚清淨。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般若波羅蜜甚亦清淨。天中天!薩芸若者不增不減。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舍利弗言:「般若波羅蜜甚清淨,於諸法無所取。天中天!」

佛言:「甚清淨。」

須菩提白佛言:「我者清淨,色亦清淨。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故曰:『我清淨,痛痒思想生死識亦清淨。』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我清淨,道亦清淨。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我者清淨,薩芸若亦清淨。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我者清淨無端緒。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我者清淨無有邊,色亦清淨無邊。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我者無有邊,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有邊。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曉知清淨者,即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是。」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者,亦不在彼,亦不在是,亦不離是,亦不在中間。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摩訶薩知是者,為行般若波羅蜜。有想者,便離般若波羅蜜遠已。」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有字者便有想,以想故著。」

須菩提白佛言:「難及波羅蜜,天中天!安隱決於著。」

舍利弗言:「問須菩提,何所為著?」

須菩提言:「知色空者是曰為著,知痛痒思想生死識空是曰為著,於過去法知過去法是曰為著,於當來法知當來法是曰為著,於現在法知現在法是曰為著。知法者為得大功德,發意菩薩是即為著。」

釋提桓因問須菩提:「何謂為著?」

須菩提:「心知。拘翼!持是知心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者本清淨,能可有所作。善男子、善女人其菩薩者,勸人教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為說正法,自於身無所失,於佛種有所造。是善男子、善女人,以離諸著為棄本際。」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令菩薩摩訶薩知本際為覺著事。復次,須菩提!有著甚深微妙。我今說之。諦聽,諦聽!上中下言悉善。」

須菩提白佛言:「願樂欲聞。」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念欲作想隨所想,是故為著過去當來今現在。佛天中天於無餘法代勸助之,是為勸助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於法者而無法故,曰無過去當來今現在。以是不可有所作,亦不可有想,亦不可作因緣有,不可見聞不可知。」

須菩提白佛言:「其本甚深清淨。天中天!」

佛言:「本清淨。」

須菩提言:「今自歸般若波羅蜜。」

佛言:「法無作者故,得成阿惟三佛。」

須菩提言:「諸法實無作阿惟三佛者。」

佛語須菩提:「無有兩法,用之本淨,故曰為一其淨者,於一切亦無作者。」

佛語須菩提:「是以離諸著為棄本際。」

須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者難了。天中天!」

佛言:「如是!無有得阿惟三佛者。」

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不可計。天中天!」

佛言:「如是,須菩提!非心之所知。」

須菩提言:「為無有作者。天中天!」

佛言:「無有作者,故無所著。」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當云何行般若波羅蜜?」

佛言:「不想痛痒思想生死識行,為行般若波羅蜜。色不滿色,為行般若波羅蜜。色不滿為非色行,為行般若波羅蜜。痛痒思想生死識不滿,為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難及,天中天!於著無所著,是實為不著。」

佛言:「不著色者,為行般若波羅蜜。不著痛痒思想生死識行,為行般若波羅蜜。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色為不著,於痛痒思想生死識為不著,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亦不著。所以者何?以過諸著故。復出薩芸若中,是為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所說法甚深難逮。天中天!若所說不增,不說者亦不減。」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譬若怛薩阿竭盡壽稱譽空,空亦不增;若不稱譽,空亦不減。譬如稱譽幻人者亦不增,不稱譽者亦不減。聞善亦不喜,聞惡不憂。如是,須菩提!於法各各諷誦學之,法亦不增不減。」

須菩提白佛:「菩薩摩訶薩甚慊苦行般若波羅蜜。若有守般若波羅蜜者,不懈不恐不怖,不動不還。以何故?守般若波羅蜜者為守空故。一切皆當為菩薩摩訶薩作禮,用被僧那大鎧故與空共戰,為一切人故著僧那,為一切人故而舉空,是菩薩摩訶薩為極大勇猛。天中天!用空法故,自致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成阿惟三佛。」

有異比丘心念之:「當自歸般若波羅蜜,為無所生法,亦為無所滅法。」

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菩薩隨般若波羅蜜教者,為隨何教?」

須菩提言:「為隨空教。」

釋提桓因言:「何所隨空教者?」

須菩提言:「其欲寂靜者,是菩薩摩訶薩為知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白佛言:「其受般若波羅蜜者,天中天!當護幾何間?」

須菩提謂釋提桓因:「云何,拘翼!能見法當所護者不?而言欲護之。」

釋提桓因言:「不。」

須菩提言:「隨般若波羅蜜教作者,是為以得護。若人若非人,終不得其便。」

須菩提言:「若菩薩摩訶薩護空者,為隨般若波羅蜜行已。云何,拘翼!能可護響不?」

釋提桓因言:「不能。」

須菩提言:「如是,拘翼!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者,其法亦如響。以知是者,亦復無想,以無想念為行般若波羅蜜。用佛威神,三千大千國土諸四天王諸釋梵及諸尊天,一切皆來到佛所前,為佛作禮,遶竟三匝各住一面。諸天天王釋梵悉承佛威神,念諸千佛皆字釋迦文,其比丘者皆字須菩提,問般若波羅蜜者皆如釋提桓因。」

摩訶般若鈔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