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媿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一百七

卷第一百六 攻媿集 卷第一百七
宋 樓鑰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本
卷第一百八

攻媿集卷一百七

     宋   樓   鑰   撰

 誌銘

  林府君墓誌銘

四明有善士林君諱碩字興祖開禧二年十一月七日

卒年七十有四力學而不見于用言議亦無以表暴于

外躬行于家里閭敬之其亡也弔者盡哀明年三月丙

申葬于鄞縣通逺鄉金谷里之赤隴楊敬仲簡既識其

壙袁和叔燮又状其行樓鑰納交既乆君之子若孫請

銘銘曰

惟林之先著籍于青五季避地遂居四明曾祖曰簡隠

徳自髙祖暐漫仕韶司户曹財雄一鄉積豐施厚植徳

名堂用昌厥後父嵩儒科晚仕不顯節度推官官止清

逺母也馮氏賢如軻親君少挺特篤于自信講學至勤

求友至切質疑請益甚于飢渇網羅百家博覽彊記或

問所在開卷指示儉不苟費傾貲買書手不停披萬卷

有餘㝷得目眚謂當佚我使人誦之竦聴無惰君之讀

書根本經學乆而愈明自詳趨約恭敬誠慤檢柅此身

劇暑甚病飯必冠巾心若無倦形體自攝聖學之要正

在兢業人靈于物知反為累吾有知哉道斯可致執喪

盡禮水漿不入祭祀必齋箴規汲汲捄人之失退無後

言謀人必忠赴急必先清心窒慾不作無益聞過則喜

改無難色嫠不恤緯惟時是憂賢否用舍如身戚休禹

功萬世予獨何人究觀聖心専在為民敬奉遺體不敢

不懼涕唾不輕爪髮藏去克勤小物動有彛則端勁小

楷見之心畫誦言行録自深愧怍詠康節詩如在伊洛

躬行于家是亦為政恂恂二子處恭事敬伯曰惟忠叔

曰惟孝字之以全義方之教叔既登科伯亦舍選人謂

君家慶由積善伯也忽焉人疑于天宗一繼進纔閱三

年夫人曰任克相夫子叔官從政司越之理孫主邑簿

宣之旌徳次傳省任不渝淳則壻曰周焯僅試一尉次

曰楊忻孫女惟二祖葬豐林逺七十里願依九京今從

其志君疾病矣呼友執别神氣泰定怡然不屑收視云

久已無晝夜今忘生死安有怛化君則無憾士友衋傷

尚其不亡視此銘章

  戴俊仲墓誌銘

乾道七年余客授東嘉蓋士夫之淵也職于學者多佳

士而戴君俊仲為録以文行為鄉先生著春秋經解數

萬言能為詞章詩清婉有思致性質粹溫不得而親疎

乆處庠校與之議事詳審而寡失故尤與之密君是時

已嘗薦于鄉五上禮部至淳熙八年始以特奏名試補

賀州文學尋授迪功郎婺州金華縣尉光堯慶夀恩循

修職郎余去官十五年而復假守真欲下榻以禮孺子

避堂以舍蓋公而君已得末疾監潭州南嶽廟不可出

矣徒有室邇人逺之歎十六年既以光宗覃恩循從事

郎余以八月去郡聞君以十有一月甲申終于家享年

六十有八娶陶山張氏相敬待如賔家無間言後君十

五年卒寔嘉泰三年七月十二日也年八十男二人誠

之為郡直學淇為太學生女六人長適張渙次適諸葛

詵次適包暹次適迪功郎廬州州學教授張泳次為尼

名法夀住處州回向院幼適王廷碩孫男三人橚杕復

孫女五人君之喪以紹熙元年三月辛酉殯于徳政鄉

湖嶼之原夫人以開禧元年仲冬合葬焉君方領袖諸

生時誠之已能屢試上游淇雖幼亦秀爽可喜與余諸

子同硯席雖嘆君之滯留庶二子之奮發今誠之亦困

于場屋淇在上庠尚可望也公之初喪二子來求銘乆

而因仍未就夫人既祔又以請余投閒多病又復許乆

杜工部既葬四十年其孫過江陵謁銘于元微之一日

而成余既許君之銘二十年而不就有媿多矣君性孝

友幼失怙恃語一及則痛自憫悼至飲泣不已弟一飛

夫婦蚤沒力貧治葬撫愛其子女如已出開門授徒席

下多名士郡延之學後進皆知所矜式至今猶推淵源

所自而卒不偶兹非命歟經解三十卷文集號横蕩類

藁五十卷藏于家後人尚猶因此以見君之大概云俊

仲諱厚又字長文世為鄉之著姓曾大父天休大父臨

父端夫俱隠徳不曜後其有興乎從兄之子溪闓之俱

擢儒科溪有盛名今為兵部侍郎太子右庶子在君諸

生中尤傑然者也銘曰

嗟嗟俊仲鄉之勝流學博文優衿佩從游坎壈半生不

忮不求命也奈何何所怨尤我銘雖緩尚銘諸幽後有

知者其惟春秋

  通判姚君墓誌銘

四明自國初以來端拱二年至乾道末登進士科者㡬

二百人矣淳熙五年姚君穎始以第一人及第實為吾

鄉之光又其才業足以稱褎然之選意必逺到而竟以

不顯可哀也已君字洪卿世家吴興後徙于明明今為

慶元府曾大父阜迪功郎容州司户輕財好施創必慶

堂于城南延師以教宗族之子弟于是姚氏後又有曰

大任曰持曰孚者相踵擢第遂為聞族孚卽君之大父

也尤號博洽三預計偕入太學宦情素薄再調和州録

事參軍遂致其事終左奉議郎父孝全封朝奉大夫致

仕賜紫金魚袋母宜人楊氏君在髫齔嶷然已有成人

風五嵗讀書過目不忘十嵗能屬文試鄉校占前列郡

博士疑之别命題使試于前應手成章時號神童師事

屯田鄭先生鍔累年能自刻苦洛誦多至徹旦㡬忘寒

暑飢渴經史百氏傳記注疏下至稗官小說多所貫穿

大書論語置几案間又取二程上蔡龜山之書仁義禮

樂道徳性命之說決擇是非類聚成帙以便講習文體

簡嚴自出機杼有以為後時者曰是有命焉由漕臺試

南宫參知政事范文穆公成大以宗伯知貢舉得公文

竒之及發策集英推明中庸大學之㫖㡬數千言末論

敵國事宜尤備孝宗皇帝以其議論正大剴切親擢首

選而戒勿版行蓋不欲傳于外也聞喜宴御書旅獒篇

以賜授承事郎簽書寧國軍節度判官㕔公事特命員

外置力祈寝免上嘉歎而許之皇子魏惠憲王鎮吾邦

欲侈其盛命以騶哄鼓吹迓君而扁舟已歸郊居矣祖

妣史氏蓋太師文惠王之姑時文惠再相侍立上前一

聞臚傳再拜謝恩丞相王魯公方知樞密院問與公何

物文惠道所以且盛稱其賢魯公鍾愛一女託文惠以

締婚焉魯公後因對及之孝宗曰策中用趙逢墜馬事

甚佳乃知簡眷之深也七年之官龍圖鄭公伯熊為守

相得歡甚繼之者治尚嚴君能濟之以寛乗間語之曰

催科之急郡有十之一則邑十之五吏曹以為利懼民

之不堪也守感其言為之霽威適大旱𣙜酤之課不登

逮治苛峻君緩其期而蠲其無所從出者人心歡然甘

澍隨應邦人尤徳之八年被召有㫖引見以未經審察

辭不敢當次日遂對便殿君首以數被異恩叙謝繼論

治體切于時者凡十有八條進讀未終玉音琅然云道

理當如是又論義倉等利病及守令乆任上皆嘉納除

秘書省校書郎供職之日胥吏例以雌黄塗數字請書

其上以應故事君不欲循襲非手校真有譌舛不下筆

也時言路多選于館中頗有饋遺君不啓書加以緘封

而還之魯公當國引嫌丐外周益公欲處以一郡君力

辭添差通判平江府又辭釐務不果館閣皆一時名勝

惜君之去相與餞飲道山用風流半刺史清絶校書郎

分韻賦詩以送之仲冬奉二親以行㑹郊祀以曾任館

職恩封及親吴門一都㑹地大事夥闗決無壅吴江民

交訟乆不決部使者以屬君邑以其人素不可追君曰

張官置吏非以治貧弱正以制豪强耳窮竟黨與卒究

其獄一郡竦服君自念蚤以大魁丞輔藩斂藏淵靚若

無所能為者間有所為亦不欲人之指目為能也不要

名不混俗無所阿附名齋曰迂嗚呼可謂深藏若虚者

矣十年禱旱勞悴感疾以終年纔三十有四官止宣教

郎屬纊之際語不及他惟以君恩未報親養不終為恨

寔十有一月十三日也二子元特四嵗元哲二嵗一女

在二子之間君未第時欲卜築于鄞之陽堂鄉延夀山

至是遂以其年十二月壬申歸葬妻以丞相恩封孺人

于時年二十有三泣告父母誓不背姚氏卻鉛華不御

賦柏舟之詩撫教其子女大夫公夫婦至今夀且康嵗

時供婦禮無敢慢嗚呼賢哉魯公家訓清肅孺人處昆

弟無間言後諸昆弟遵秦國夫人之命以遺奏恩予元

特未㡬朝家用故事命元哲以官今俱為迪功郎調饒

州安仁福州連江縣主簿皆壻于外家女適承奉郎新

監臨安府糧料院王儼又魯公之孫新吉州通判檝之

子也孫男女今各二人君性孝謹少居大父母之喪已

能悲慕盡禮大夫素嚴重先意承志未嘗少忤遇有慍

色至閉户自撾屏息不敢喘母病疽衣不解帶藥非親

嘗不進祈以身代友愛弟妹惟力之盡平日動以古人

自期文詞之作尤為精敏他人汲汲不能發舒者下筆

輒過之掩抑覆護不欲衒耀而自不可掩真如其為人

也裒為家集十卷方在甥館時諄諄言宰相之職惟進

賢退不肖昔王文正在位僉壬豈能悉去不以為憂也

惟多引諸賢使不為小人所勝耳因宻疏賢才三十餘

人雖不及盡用終多為知名士君之志豈小哉體瘠神

清人以爲似文惠而與魯公真有冰玉之譽出門軸折

此識不識所共嘆也開禧三年君之二子踵門泣曰先

君之葬時兄弟穉幼未及銘墓念不可以無傳又以通

判贑州袁君燮所作行状爲請余尤哀其意爲之銘銘

人之生子惟恐不敏敏而好學乃善之盡既敏而學又

或恃才浮躁衒露爲身之災猗歟洪卿實具才美蚤冠

儒科一日千里抗志逺古力行在躬文惠是似清如魯

公天胡不仁蘭摧玉折二親俱存共姜守節有子競爽

志于家傳不在其身天其舍旃

  王夫人墓誌

大名王氏至晉公魏公益顯占籍京師號三槐家魏公

之兄諱懿仕秘書丞贈兵部侍郎曾孫為夫人之曾祖

震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贈少師妣潘氏越國夫人

祖仰尚書金部員外郎贈大中大夫妣閻氏碩人唐氏

淑人父從知信州贈正議大夫母金氏陳氏俱贈碩人

大中建炎避地來明後遂葬于鄞正議定居桃源鄉夫

人生于紹興八年十一月年十九歸于向氏文簡公八

世孫欽聖憲肅皇后五世姪名公援字伯劭太府卿兼

權兵部侍郎士偉之子也終修職郎徽州司法參軍夫


人金出也幼失所恃唐淑人鞠育以至成長淑人為質

肅公之孫有家法夫人習熟閫範動以為楷至疾革猶

以祖母為言逮事侍郎之母游碩人者一紀曲盡誠敬

寝疾歴嵗奉養無怠容侍郎季女適仇氏寳學悆之孫

由尉贑之㑹昌夫婦俱喪一子伸孤立伯劭與夫人既

經紀其家夫人又以幼妹歸之以振仇氏之門侍郎之


薨有女纔七嵗夫人拊愛教以婦徳擇曾文清公之孫


樵以歸之伯劭友愛素至介弟登仕郎公擢蚤世無嗣


其婦髙氏嫠居二女俱幼夫人承夫之志命仲孫大年

為之繼以其長女歸髙氏兄子銳賴其經理之助次歸

蔣興邦亦名家子也伯劭晚有女甚愛之夫人篤于手

足議以歸仲弟涵之次子槩涵授樂清令而不禄資送

加厚過于已出伯劭先娶括蒼葉氏僅閱嵗而亡寄葬


山寺夫人為繼室略無諱忌土冢修祀如奉其先伯劭

将葬謂二子曰葉無子而又别葬若不舉以同穴則後

日必寖致廢禮遂合祔焉此尤人所難能也伯劭嗜書

手不釋卷或忘寝食夫人時其寒煖不以俗務累其心

及其亡也治葬送撫諸孤益謹家政米鹽靡宻井井有

條平居凝重語笑不輕發闔門㡬百口内外肅然嵗時

姻族㑹聚始假借顔色雖諸院子弟亦知敬憚苟有過

惟恐夫人聞之性明淑曉文義旁通醫卜之說又善攝

養少病疾年七十忽得疾遂不可為寔開禧三年二月

戊午也二子之邵之翰二女長適甥王蒼舒次即槩也

孫男四人大成大卞大方大應女二人長許嫁蒼舒之

子将仕郎簡次尚幼将以五月甲申祔于雙鴈鄉蓮峯

之原司法之墓始余妻祖尚書公俣上世由大名徙宛

丘自晉公分派故南渡以來與三槐通譜二王氏向氏

皆居明越間夫人之弟柯山使君淹又與余締婚焉于

是使君哭女兄甚哀以書來曰自涵弟云亡與吾姊相

倚為命幼而至老氣同聲應専以謹守學業不辱門户

相勉罔敢怠忽今舍我而逝人皆謂其令終吾今獨存

何以善吾後冤乎痛哉吾姊夙佩慈訓善學力行遇事

處決有大丈夫所不及某實敬畏之與君姻連必亦稔

聞為我志之以塞吾悲以慰諸甥之孝思可乎余姑之

夫太府卿王公正已與信州為莫逆之友每稱伯劭風

度之佳記問之博一日見伯劭于鄞簿廨舍而不值夫

人相見于碧梧軒縱談家務世故及伯劭所職纚纚移

晷卿退而語鑰曰吾與信州通家如兄弟而又同姓知

其女之慧亦不知其通曉如許雖嫺于辭令者所不逮

也蒼舒及簡又尚書之孫曾余以故屢獲升堂辱延遇

益信卿公之言敢併敘之云

  承議郎孫君墓誌銘

淳熙五年余贅倅天台已而會稽孫君應時季和尉黄

巖見其學行吏事詞采翰墨動輒過人與之定交問其

家世始知其父雪齋先生之賢甚悉方與四方士友期

季和以逺到開禧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将赴邵武貳車

忽一疾不起遂以朝奉郎致仕識與不識莫不痛之三

年十月二十五日其母太孺人張氏繼卒于家季和之

兄應符遣其子祖祐來見余曰祖父雪齋之亡季父嘗

持故國子録沈君煥所状行實乞銘于晦菴朱公公許

以銘曰古所謂志士仁人今復見之恨不及展龎公之

拜銘文見屬其何敢辭既而公亡迄不果銘今不幸祖

妣繼季父以逝顧當今孰能繼晦菴者敢泣以請余以

衰病掛衣冠而迫于上㫖收置北扉震懼固辭不獲命

念季和之交誼又不可以固陋爲解讀其所示事實見

雪齋七十嵗時倣程公大中自誌其墓有云雪齋野叟

孫介字不朋越之餘姚人也族緒寒㣲難援譜系但聞

五代祖自睦州徙居此力田自業余曾祖諱亮生二子

余祖爲長諱政孝慈馴善鄉黨稱之生四子長從釋氏

爲昇師次爲十伯父次爲十三伯父次先考十七府君

諱子全昇師持苦行而有髙識兼通儒書喜聴賢士大


夫語歸葬父母守冢三年則聚諸弟之子躬授語孟詩

禮蘄變其家為儒已而余生于政和甲午八月辛未實

十三伯父之子命以為先考嗣四嵗能離家入郡庠隨

兄夀朋讀書日數百言七嵗學于鄉先生胡定翁家聞

本生伯母及先考之訃號噎奔喪哭臨以時孝悌之端

發于天性衆稍驚異其後兄常攜寓鄉館側聴講說文

義粗通然退侣燕朋弛怠不進十四五潛喜哦詩兄使

誦杜集頗費日寡益十八九始學舉子賦遽罹兄喪哀

痛之情如失乳哺如割肺腸倀倀無相㡬不自立因從

畏友厲徳輔肄業紫溪漸漬稍勝既冠迫于凍飢踵兄

故步授書自給益發憤自課經史注疏且閱且抄不敢

荒逸竊志古人務為實學時文非其所好而又無師屢

試不利決意退藏尊拜先聖覬扶吾道晨誦孝經以致

時思人多非笑不之恤也壮室張氏既得三子捨館歸

訓鬻田就竭人不堪其憂五十九嵗始幸小子應時試

入太學閱三載遂叨中進士科其後長子亦厠鄉選余

于是家居寡出諸兒分寓歸辦菽水今既七十已隨應

時滿尉黄巖還鄉閉門養疴不交人事挾策自適凡余


自少至老備嘗艱阻不可具言初侍所後母陳氏遭義

兄陵暴慨然景念孤臣孽子竊以舜曾閔為師承意調

諧各終其世紹興乙丑仲兄有重罪余未諳律令以身

援之㡬併坐縲絏偶值星變原赦俱免其他困阨危難

苦心衡慮改過遷善迄能自持厥躬不見薄于鄉里吾


家父行享年多止五十今幸同産次兄七十有七與余

白髮相保夫妻兒婦歡聚無缺捫心感舊粗足樂矣然

余所以行已立心不忘恭敬近而冠屨微而紙筆未嘗

輒輕易服用嘗謂不能動天地不足以言誠不能正室

家不可以為道故其在畎畝未始一日忽忘君民對妻

子惟恐食息偝違禮教一言一事必求合于人情可無

怨悔者而後出之其受人子弟之託教之不啻己子隨

才指授専事講釋至老不倦與人交不敢失信廢禮受

侮不敢爭忿蓄怨平居確意安貧守分不萌非義之求

聞人有善心恨弗及見人之惡口不忍言自信不移量

力而動平生謹畏求寡乎愧怍而已噫使余少年微有

依怙不歴屯剥壮嵗窒于理性不明否泰未必能操心

慮患固窮順命亦何以至于今哉凡吾子孫勿墜家學

推本源流念之敬之此吾之實録也余三復而嘆曰嗚

呼其可謂躬行篤學樂道知命之君子矣凡君平生操

履大槪已見于此而國録沈君所状尤為詳備余復何

所措其辭至于蓬藋之居陋甚玉川而門堦户庭咸有

銘勒簞食菜羮終日不飽而潔齋整齊如對大賓子良

婦教孫枝競秀家法修明門雍户肅下逮僮僕舉訢訢

也其遺風餘範至今藹然亦足以想見其典刑矣初君

淳熙十一年太上皇后慶夀恩封承務郎致仕十三

年上皇再慶進承奉郎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日甲子卒

于泰州海陵縣丞官舍享年七十有五後應時陞朝累

贈承議郎張氏同邑人也曾大父嚞大父儼父日休封

太孺人享年八十有六三子長曰應求後君四年卒次

曰應符次即應時也一女未嫁而夭孫男三人祖祐祖

詒祖開孫女五人長適文正范公五世孫克家次適宣

教郎知婺州義烏縣丞胡衍次適里士胡伯韶次許嫁

四明沈嚴曾一尚幼曾孫男二曰珍曰珤君初葬于燭

溪湖潘山之塢穴頗不安季和之亡得吉卜于新奥竹

山始遂遷葬今将以嘉定改元某月某日奉太孺人之


柩祔焉太孺人質性荘重雪齋動以古人自律孺人事


之如賔終始若一日季和宰平江之常熟縣號難治吏

民歡服既滿横為郡将所捃摭困阨兩朞至開人使訴

卒無一詞猶被鐫降孺人曰但不得罪于公論足矣窮

達非所計也閒廢累年方權臣用事不肯附麗求進菽


粟不繼族黨姻舊皆勉以禄仕孺人獨未嘗一語及之

曰使吾兒失節以為養不如粗糲之為甘蓋不如此不

足以配君子不足以生賢子孫不足以成禮法之家也

季和不幸出門軸折不得究所抱負以彰積慶諸孫皆

孝友以承先訓後其有興乎銘曰

徳在隂報必明活千人後必興天人間響應聲有篤行

出志誠子必賢家必名偉孫君真不朋動以禮善服膺

不愧怍無虧成廟之璉壺之冰行于家森典刑噤不施


閟幽扄過者式視斯銘










攻媿集卷一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