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媿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一百二

卷第一百一 攻媿集 卷第一百二
宋 樓鑰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本
卷第一百三

攻媿集卷一百二

     宋   樓   鑰   撰

 誌銘

  朝奉郎主管雲臺觀趙公墓誌銘

公諱善譽字静之一字徳廣系出太宗皇帝後曽大父

仲暹䕫州觀察使贈開府儀同三司少傅嘉國公大父

士迨武翼郎考不晦忠翊郎四舉進士以節行稱贈通

直郎公弱不好弄年十二三誦詩書屬文如老成人未

冠失怙恃固窮自立手不釋卷足不越戸不知飢渇寒

暑之變兩試胄監乾道五年試禮部俱為第一登進士

第調明州昌國縣主簿昌國邈在海嶼公介然有守不

鄙夷其人為辨曲直皆明達平允邑人相與愛服之或

訴于郡多願決于主簿今太師嗣秀王時為守俾攝邑

事對易定海慈溪三年簿領而無撫字之寄踰二朞三

邑父老猶能道其惠政海盜竊發捕得全黨郡欲奏以

上賞公言攝令捕盜不足為功誠不欲以人命希賞典

嗣秀王為奏貸羣盜殊死力薦之朝公未始聞也授兩

浙轉運司幹官忽報改秩知撫州臨川縣縣在江西最

為繁劇公始視事即為文徧諭鄉井出于愛利之誠心

告教既孚乃具為條目日限量地之逺近以定期約里

長月不過一再至訟事皆躬自予奪頃刻即釋去牒訴

日省縣乆困于豫借吏以嵗例來白且謂不爾必不繼

公命取稅籍閱之逋負實繁蓋上下蒙蔽無有發此者

按籍征催不擾而辦有無額官地嵗入頗多以資妄用

公白罷之復請倂罷諸邑類是者或議虛市比之私創

稅場請撤屋罷市公力沮之以從民便太守趙公𤍞葛

公郯列治績十數條奏之有㫖中書籍記去邑五年人

相與立生祠于縣治邑宰陸侃之記可攷也添差通判

常州浙右饑饉躬行賑濟一郡賴以全活倉使以荒政

論薦太師丞相史公上章舉士備言文學政事之美召

審察差監都進奏院遷大理寺主簿秋旱下詔求言公

草封事上之凡萬餘言其略曰陛下兼收衆善而言者

志在投合搜抉隠微條目益廣而姦偽益生甚者唱為

任怨之說竊徇公不阿之名一切付之不恤下情安得

不壅習俗安得不薄和氣安得不虧乎天下之習日趨

于褊狹機巧之域而無有優游舒泰氣象士不畏義民

不畏刑則是二十年來攘臂建議爭以為功者果何補

歟夀皇嘉納為大理丞有以左帑宿蠧告者逮繫天獄

官吏重足以俟譴公察其無辜謂將自其作俑者罪之

則不可勝誅若斷以一二年來且有刑罰不均之歎上

覽奏開悟得末減平江民唐贇之獄皆以為凶惡無可

矜之理公條可疑狀十六謂𧷢證無實情款抵捂卒釋

之十一年充省試攷官六月除提舉荆湖北路常平茶

鹽陛辭夀皇曰朕精擇得卿公論士大夫為己之心重

則愛民之誠必虧營私之念切則奉公之志必怠得失

之慮深則伏節死義之風必泯上深然之先嘗進南北

攻守類攷上曰卿向所進書可謂有志至是又進易說

謂聖人以斯道寓之書上又曰聖人以此寓之于書天

何言哉易學要須兼通天人卿史學如此經學又如此

及臨遣又曰卿向來學優則仕今乃仕優則學朕得人

矣數日有請薦擢宗室人才上復言公經學文章雖士

林中亦罕有之湖北大旱鼎澧尤甚入境一日躬走村

落撫慰飢羸得戸四萬餘口二十萬通融諸郡常平之

儲盡以為用賑糶貸濟三者並行動得其實疫者藥餌

兼之奏閣貧弱夏稅是嵗粟麥倍收禾稼豐盈民至扶

老攜幼來謝初行賑貸或謂洊饑將無所取至是民争

負以償諸郡充足嘗奏買撲稅場十餘河渡四十五嵗

入甚微而豪民大為民害盡罷之十三年除潼川府路

提㸃刑獄重囚讞議州縣鬬訟稽攷平反細大不遺纔

三閱朔漕使闕上稱公儒者可使治財就除轉運判官

公嘗論國朝置轉運使本以收藩鎮之權絶妄用之蠧

脫斯民于暴征苛斂之苦近時司漕計者特以賦斂為

事號為材能者務趣辦而事督迫州縣之困𡚁民力之

寛乏未始問也故其視州縣如一體有無緩急皆得上

達悉力以應之諸郡所貸緡錢至十餘萬俾守貳置籍

約以朞年優裕乃償自是蜀東諸郡舉無憂熬窘缺之

狀十四年詔諸路監司條陳民瘼公言賦役不均獄訟

不平征斂繁急酒稅苛暴四事且曰陛下延見牧守固

將以觀人才也而計臣請以奏劄之一陳上供之數郡

守垂滿者莫不督責舊逋宿負征商𣙜酤肆行苟虐以

藉手求進近議者有刑輕之疑帥臣治盜輒先斬以自

劾而求彈壓之名使其皆當不過能速殺之而已倘歸

之有司按鞫亦不免于死萬一愚誠不能自明冤恨之

氣豈不上干陰陽之和乎兼遂寧郡事闔郡熙熙民有

争競且曰公未始擾我其忍負之公措置常平深察宿

𡚁擇官就倉和糴石増百金市有増損亦隨低昻聴民

隨所有求售亦不限日糴之數實惠及民官儲充積公

私便之所至就郡庠立學以教宗子率知嚮學持節東

蜀凡三年士民愛之如父母遂寧尤所歸心寢疾二旬

上章力丐歸主管華州雲臺觀百姓始則朝夕偵問相

率禱祈及歸耋稚奔送涕泣不肯去既達寓里屏絶家

事獨處一室圗史自娱一日忽謂家人將歸正寢且欲

自爲志翌日天將明燕坐榻上瞑然而逝十六年八月

癸卯也娶錢氏僅再嵗而亡贈孺人再娶杜氏祁國正

獻公之後封孺人子男五人汝傅修職郎新監舒州山

口鎮次汝伋以公遺澤補將仕郎次汝儼次汝何國子

進士次汝仲一女許適承奉郎楊㮤孫男一人崇揆孫

女二人以是年十一月甲申𦵏于紹興府餘姚縣緒山

之原通直墓左公天資髙明識見超詣研精性命之說

發爲議論及所著易說明白簡易晦菴朱先生一見歎

賞以為擴先儒之未明頤正郭先生嘗序易書謂貫三

才之理于其中一諸儒之說于其外二公師表一世于

公特厚晦菴屢以書來相期甚至頤正出一編書公以

奏之上孜孜好學公退不少懈率夜分乃寐嘗即國史

所載深求藝祖開創之微意為書十四卷曰皇朝開基

要覽又為皇朝聖政類編不幸寢疾僅成數十卷其他

如南北攻守類攷晉載記年表皆行于時又有論語說

鐃歌鼓吹曲祝堯文等詩文六十卷號恕齋類藁藏于

家公孝行根于天性自以禄養不及祭祀務極豐潔悲

慕不少衰弱弟稚妹備殫鞠育教之有成仲弟善與同

登科季善𠨩亦以取應得官女弟再適人皆竭力資遣

遇母家桂氏特厚舅氏既卒訪其遺腹子為之嗣且厚

給之其他篤故舊撫姻族恩意稱是廉靖自將一介不

妄取行郡例𠕋皆擯不使前按例饋遺者悉歸公帑刺

舉尤所盡心苟賢矣不待其請舉奏牘面授之其在他

州則郵置以達人知其不可以有挾無敢以浼公者間

有按劾不以强有力為憚所部肅然楚蜀之士夫類能

稱道之公抗志不羣砥節礪行不泥紙上之空言必欲

施所學而見之行事尚友古人思與之齊人或疑其好

異公不顧行愈力乆而益安人益信之攷求世故貫穿

今古直欲立事業以傳不腐少名齋以宗迂以勵其操

後名以恕其志將以及物也出而從宦苟有利于民圗

之甚于飢渴救荒施舍之外又所在為經乆之計在昌

國已能勸勉富室買田與山專為編氓嫁娶喪𦵏之資

在湖外則率十四郡買田各畀郡文學司之毎三嵗則

以給士之預計偕者在潼川則以漕計之餘使州縣置

舉子莊孕者産者俱給之米皆至于今賴之使天假之

年處以大位益攄所藴膏澤必將下于民而官止于員

郎夀止于四十七識者痛惜之嗚呼豈以多記損心憤

世疾邪而至是抑果有數不可逃耶鑰與公相見之日

可數而相與特厚汝傅妙年躋世科大似其父率諸弟

力學以守素業汝伋入太學蓋前所未有義方之訓可

知汝𫝊㑹稡公行事來求銘採其可銘者書之餘弗著

銘曰

熙陵諸孫嘉國好文流傳至公遂爲儒門公起孤藐立

志堅正尚友古人期與之並學貫經史仕更麾符學仕

俱優形于帝俞平心濟民一變齊魯志勤道逺中道而

阻齎志何言勒銘山阿有子繼之尚其不磨

  太府卿王公墓誌銘

公諱卿月字清叔世居開封府祥符縣曽祖壊左朝奉

郎大理評事祖阜和安郎父思正翰林醫痊累贈朝議

大夫朝議辟地轉徙寓居台州今為台人公生于贑上

嫡母太恭人商氏夢月墜于前以裾承之僅得其半是

夜陸宜人實生公故以名命焉公頴悟不凡未冠而失

怙恃固窮自守必欲以學奮身隆興改元試入右庠乾

道二年中其科授承節郎徳安府復州漢陽軍都巡檢

非其志也益進于學五年遂登進士第調温州樂清尉

到官值海寇充斥制司督捕甚急諸將皇遽公處之自


若宻使人扼其境路所出相繼就擒以授諸將不自以

為功爾後獲盜不一公謂此曹雖有兇暴實以失業至


此多為寛其獄識者知其為偉器憲使程公大昌奇其

才薦于朝乾道七年十一月召對稱㫖改承奉郎守宗


政寺主簿九年三月遷太府丞六月為秘書郎兼吳王

益王府教授淳熙元年七月除起居舍人十一月除起

居郎閱日兼權中書舍人二年兼直學士院公起尉曹

不四年擢用爲文字官制詞温厚眞若素宦嘗草胡公

銓詞云吾寧身蹈東海獨仲連不欲帝秦至今名重泰

山微相如何以强趙人多稱之論事尤不避權貴是嵗

爲殿試編排官宣召之日繳奏池州守臣忤時宰之意

因以帥才薦之五月除直祕閣知廬州時方年三十八

在廬僅七旬而陸宜人年髙嬰疾請祠而歸日侍毉藥

衣不解帶五年春除荆湖南路計度轉運副使八月丁

内艱哀毁盡禮甫終喪起知静江府當李接陸梁之後

專務摩撫八年秋閱先期有告效用將殺將官以叛公

廷詰而叱之曰前帥平賊功賞有不明何預我事我待

此曹如子弟汝乃誣之耶械以屬吏且曰事畢當行軍

法監司遣僚佐來欲用他日公不為動陰部勒以制其

變仍攜家縱觀以安衆心效用謀既泄而形格比訖事

無敢譁者歸即取告者謂當反坐汗喘不能言公曰妄

人無知不足以膏吾斧鉞叱遣之效用又率其衆訴曰

前日誣枉已蒙辨明而市井訛言不已願納軍器于庫


以釋疑謗公善諭之羅拜而退為出錢五十萬于市許

告捕訛言者翕然而定其處事類此時臣僚有謂廣西

鹽法不便于民欲罷官鬻而行鈔法詔監司帥臣條具

可否公力言鈔法之害五千餘言雖一時不能回卒如

公所料十年七月移帥襄陽觀覽形勢極論事宜致于

元樞周公大要謂襄陽重地當屯三萬人乞移荆南之

屯併歸襄陽仍以鄂兵萬人隸荆南分荆鄂為二軍以

襄陽為都統荆南為副未㡬夀皇令條列邊防利害公

徑以此書繳進纔一年均州報金人侵地數里削木大

書曰移封疆過此均人詾詾謂必開邊釁公知其妄奮

筆為檄告諭邊民安業西府馳問所以公以家族保無

他毎嵗敵騎多逼近境公與兵帥先期圍獵于郊視舊

加逺敵騎遂不至又嘗虚傳有警為之出遊峴首抵暮

而歸終以無事赴鎮之初遭嵗洊饑竭力賑濟奏陳至

于五六田里得免流徙十一年言者乃謂公恬不講荒

政十二月罷歸十二年再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

十五年冬除利州路提刑既奏事進直顯謨閣改帥瀘

州叙人與石門蠻互市紛争蠻被殺傷者三公謂蜂蠆

有毒不可不備奏易守臣練兵習武時忘戰日久士卒

驕惰分習勁弓强弩躬自教督軍聲大振其後石門蠻

王特錯果貽書卭部川都蠻王墨崖欲借兵以侵邊又

集蠻衆二十部兵事勢甚急公雖已素備不忍戕民于

兵令蕃漢耆長王文通父子諭以禍福蠻人堅欲得前

叙守而甘心焉相持數月公諜知蠻中有郭萬肆者最

號桀黠為之主謀致此邊患以厚賞生致之或請誅以

示衆公曰此易爾恐復因此生事奏請縻以重役迄今

役于神泉監蠻既失心腹之人始以印狀設誓待命下

吏邊徼以寧紹熙元年進龍圗閣再任明年召還三年

正月始至行在所除宗正少卿尋兼中書門下檢正諸

房公事六月假吏部尚書爲金國生辰使未行除太府

卿已而瘍發于背或勸其辭行公曰君命不可辭也七

月壬午行次揚州卒于舟中享年五十有五積官至朝

請大夫娶趙氏先公十年卒贈宜人子三人好謙迪功

郎紹興府諸暨縣尉好問好生並將仕郎女二人在室

孫男曇將受遺澤孫女二人尚幼諸孤以十月己酉葬

公于臨海縣之牛極山合趙氏之墓公性警敏記誦絶

人先以武舉進既精習兵書武事又登儒科詞章贍蔚

隨事立就議論通暢灑灑可聴古事今事問無不知旁


通釋老之書百家之學游藝多能為士林第一醫卜星

厯動皆精詣琴奕雅鄭入手輒工儀表瑰偉神情灑落


唱第之日夀皇屬目良久簡記蓋有自矣從游玉津一

發中的亟被金帶之賜在瀘南教士卒衆列兩旁百矢

出帳中蝟集帖上無不駭服至于攷辨鼎彞古物游戲

翰墨丹青一一造妙其他世故叩之無窮而又貫穿文

法練習吏事恩威兼舉所在辦治心計有餘秋豪可察

而持心忠恕事率從厚僚吏有請度其可用雖忤公意

幡然從之故人樂自盡公亦不勞而事集疏財容物尤


所難及厯官雖乆用度之餘隨以散施親舊無所計惜


月給嵗賦旁及鄰里之鰥寡孤獨者身後纔有田六十

餘畝書畫圗籍之外儲蓄無㡬暫攝檢正于讞議之際


務從寛典亦有譏其過甚者公不卹也居鄉恭謹無貴


賤與之均禮閉門省事而不絶物不以一毫之私干州


縣鄉人以此益加敬愛築圃北山之麓取孔徳璋移文


中語列為扁牓泊然若與世相忘者徜徉盡日望之者

以為仙平日有志事功留意世務擁麾㡬遍東南所至

觀山川問風俗厯厯胸次獨恨未識中原張旜有行欲


周覽洪河大山以賛國家規恢之略而齎志以歿薦紳

痛惜之諸孤彚其遺藁僅得三十卷藏于家鑰客授東

嘉始以同寅相與特厚贅倅丹丘周旋二年見輒傾倒


嘗與之論兵公曰兵不易言也指授大略則又曰謹之


戒之惟忍于殺人者可以言吾儕皆不忍也毎歎服之

公自蜀歸一見即自言此行他無所得嘗從康節先生

孫曾傳易數甚詳以兼官玉牒時時相過論人窮達夀

天奇驗甚衆許以傳授久而弗得語其家人曰今年我

當厄㑹萬里之行其能免乎一日取其書細焚之而去

未㡬遂下世豈偶然也哉好謙兄弟來求銘余亦痛公

之不得行其志也遂爲之銘銘曰

穆穆王公世家開封寓居赤城乃亢其宗始以武進旋

以文顯一尉討賊賞謝彞典召對明光結知至尊不四

三年西掖北門于廬于桂于襄于瀘所至稱最復歸中


都司宗司府拭圭北行望舒感夢卒止于卿人皆期公


出入將相齎志以歿天乎不諒六尺之軀才兼百人死

而可贖人百其身我誌且銘辭無溢美以詔後人以慰

孫子

  知婺州趙公墓誌銘

公諱師龍字舜臣太祖皇帝九世孫曽大父令蘧邕州

管内觀察使累贈少師追封昌國公諡孝良大父子翔

修武郎累贈武節大夫父伯述武翼郎改贈朝散大夫

前母錢氏贈宜人繼郭氏封太恭人建炎南渡公以紹

興十三年生于長興先大夫宦遊遷徙尋定居于紹興

府之餘姚公幼穎悟嶷如成人七嵗聴講春秋能解其

義太師史魏公初為邑尉二子與公同研席公日記千

言下筆成章魏公奇之未習聲律以古體著雪賦甚工

三十年取應授承節郎監潭州南嶽廟夀皇登極轉保

義郎隆興二年以鎖試登丙科改授左承務郎監建康

府糧料院郡委受輸庾吏以壓案銀來公正色叱去盡

革宿𡚁俾自概量邦人已稱之有民田在大江中流訟

久不決官吏憚風濤之險無親臨者率不得其實公輕

舟徑至田所訪之耆老曲直始明帥閱其辭稱奬不已

疑獄多以屬公仍兼領獄掾帥漕交薦秩滿調知武進

縣訟牒填委剖析如流落筆精當老胥聳服縣為士夫

淵藪豪民倚勢縱横嵗輸殿諸邑送使緡錢負數萬公

諭以理而嚴其期㑹翕然樂輸不費鞭箠先期以足乾

道六年騎軍徙屯旁郡屬邑分造廬舍將校邀賂公不

從徙之磽埆地倍費工力公躬自督工落成又先他邑

愛民御吏寛猛適宜而若老于吏事者而公年始及壯

人尤服之守知其才事無小大皆與公謀年少行卑而

俾兼尊長司攝郡博士宗子儒流又皆驚歎譽益聞部

使者列薦于朝權知邵武軍陛辭所奏皆郡邑利民事

進止詳華占對明辯夀皇嘉納且曰秀王之孫與卿同

名孰為長公對曰臣為兄行遂命幼者更名皇族更名

實自此始郡以運鹽為嵗計積蠧殊甚用度益匱僚吏

俸給至累月不支公剗磢百弊規畫一新課入増衍去


郡之日帑藏充溢至今賴之土俗慓悍至白晝以刃相


殘有手刃十餘人者又多盜公重為之禁俗為衰止嘗

捕强盜至庭公一閱知其非縱釋之邦人疑其太匆猝


已而得真盜衆始駭歎以為神有富民兄子尚幼熏其

目又寘毒食中幽囚以覬其死偶以他事到官須其兄

子為証逾期不至俾搜其家得于僻舍瞽廢骨立非復

人形公為析其産命醫用藥復為全人真生死肉骨之

恩也興郡縣二學増其廩給鼎新貢闈士氣益奮遂有

以經學冠南宫者造鎧甲承命最後而辦集最早試于

御前彊弩不能徹而第賞乃次他郡上供溢額亦不自

言郡人刻石以紀政績監司入境耆艾遮道攀留不可

數計憲使謝公師稷首以聞漕使柴公瑾錢公佃繼之

有㫖審察還朝欲使持節嶠南公辭以親老除知滁州

未上丁先大夫憂服闋除真州奏事睿奬尤寵儀真酒

政廢闕稅課日虧公為之削酒價以便民蠲征取以通

商用度頓饒㑹南北泛使交馳供億數倍處之從容又

以公帑之餘助漕計前此未有也飭武備修社壇百廢

具舉諸司争言治狀歸奏民兵及兩淮備禦之策擢知

温州温在東浙為劇郡人士尤繁公延見盡禮務以儒

雅縁飾春秋釋奠于學元日序拜皆宴以觴豆儒士歸

心焉閱牒訴數百紙不以屬吏治豪猾雪冤誣或持短

長嚚訟者得其情不欲已甚正色誚責之媿謝而去不

敢復至庭下缿筩為清積逋殘欠追逮日繁公悉蠲之

四邑不下數萬緡而公樽節有方不以乏告也吏有偽

為符印以盜庫金亦為印鈔以欺鄉民者公據法黥竄

吏重足一迹無敢犯者㑹嵗疫甚公盡力調護全活者

不知幾人年餘以謡誦轉聞徙知婺州首蠲宿逋減折

苗以寛民力罷酒務敷賣之擾人尤樂之纔閱月而公

病一日謂家人曰吾數將盡平生不泥佛老不諂鬼神

不好禨祥不信陰陽卜筮方術之書毋為禳禬使我為

畏死戀生者名醫四集皆以禮遣之又曰吾死無憾惟

八十之母不得終養為吾大恨吾婦吾子能孝能養有

加于前則吾死亦瞑矣易簀之際不怛不亂以紹熙四

年正月壬辰終于郡治之正寢享年五十一娶聞人氏

封宜人子男四人希醇髙郵軍髙郵縣尉希一泰州如

臯縣尉希白湖州烏程縣主簿皆迪功郎三人累薦胄

監未上禮部希章尚幼受遺澤女四人長適文學應宗

度及幼女皆先亡餘未行孫男三人長與慶次俱未名

女三人十二月庚申諸孤將葬公于縣東石堰西㠗之

原以秘書省正字顔君棫之狀來求銘余與公同登進

士科相與素厚假守東嘉去郡數月而公至如臯又娶

舅氏汪韶州之女契好益厚正字嘗在公幕下所載詳

實可攷為掇其大者而序之嗚呼公簡重而周于物謙

退而敏于事務清勤謹然諾事父母盡孝居父喪哀毁

㡬不勝錢宜人早喪殯于青田公自幼聞之每深霜露

之感卒遷奉以歸以公遺命𦵏于先大夫之近山弟妹

嫁娶身任其責門内專守禮法長幼進退有度事無巨

細動有䋲約内外肅然篤于教子雖吏道倥𬾠公退必

使之環侍講貫經史商𣙜人物或通夕不倦故皆有場

屋之效家素窶忍貧如鐵石食不重味衣無華采藏書


外無他嗜好姚江一區之宅僅庇風雨觀者若不堪而

公以數十口處之泰然治移于官吏事心計有不習而

能者故所至可紀廉介自厲而以恕待人方在郡時親


舊及寒士隨力周卹各盡其意雖居閒亦以其餘周人

之急作文若不經意而援筆輒就嘗採史傳治亂成敗

之跡為博古摘華三十卷臨江築小室號翠霞有詩㡬

千篇以名其藁他文稱是嗚呼惟我國家慶系繁衍賢


才輩出進與寒畯並驅仕為朝廷重臣漢唐之盛不及


也以公之才抗志尤髙而進學不倦使遂登用必有以

大表見于世天不假之年其所施設著于四郡而止君

子以其所已為足以知其欲為者可銘也已銘曰

周强以宗宋祚尤隆本支日繁人材日豐公生明時不

為不逢惠洽四州聲流南東然而宏博之習以早達而

事不就逺大之業以中夀而位不充家學有傳餘慶所

鍾詩以颺之尚詔無窮

  益陽縣丞趙君墓誌銘

紹熙四年冬余待罪西掖臨江彭子夀龜年以秘書郎

擢右史一日相與論近世皇族人物之盛余曰自元祐

初子湜始見于進士題名至紹興十五年有伯攄者登

甲科余時已省事人皆言南渡以來所創見此人必遂

通顯矣後聞其沈滯選調而賢譽益髙子夀曰子之論

乃及此耶此吾之婦翁也其仲子興化使君今夏遭母

太宜人曹氏之喪以歸將祔葬于吾鄉清江縣建安鄉

磐石之西宅原君之墓以君之行狀來欲併求銘于朝

士子其為我銘之君字徳藴藝祖皇帝七世孫也曽祖

世統贈安化軍節度使濟陰侯祖令杳贈昭慶軍節度

使吳興郡公父子暉武經郎君生于東都睦親宅幼而

穎悟不為兒嬉五嵗誦書數千言儼如成人吳興愛而

拊之曰是兒必以詩書光吾門靖康避地徽之婺源武

經赴調君年纔十四幹蠱有條道方梗踰年不聞問君

晝夜泣禱一夕然臂武經心為之動投袂徑歸人以為

孝感武經官臨安母孺人王氏屬疾君侍奉甚謹藥非

嘗不進衣不解帶居喪哀毁悲號感動行路兒有歌呼

過門者長老呵止之汝不聞趙孝子之泣乎里巷肅然

從祖令畤以王爵司宗必欲官之君以願學辭及隨侍

臨江聚㑹數十人君盡力調娱羣從幼孤未立友愛備

至躬率講習其後聨名薦送有登科先于君者髙宗嘗

諭宰臣曰朕閱取應宗子伯攄程文多引詩書良不易

得可令赴正奏名及臨軒放進士劉章以下至第九人

見君名顧廷臣曰是能力學取高第誠可嘉也召見稱

奬欲加進擢君不屈于當國者止依格授左迪功郎徽

州司戸參軍用特恩循修職郎太守初亦易君後知其

廉勤而臨事明敏歎曰平昔自謂善料人㡬失之趙掾

殆未易量也經界法行君躬按阡陌抑强扶弱不容姦


欺樞宻何公鑄繼為守見君文體典雅牋奏悉以屬焉

汪公勃歸自西府聞鄉人譽君甚曰吾頃為廷試諸位

官嘗愛其䇿恨未識之㑹君沿檄至黟一見如平生歡

即薦于朝秩滿循從政郎為鄱陽縣丞洪公興祖守饒

亟稱之曰棄膏粱之習躬寒素之行宗室之標的也參

政程公克俊方閒居與君論詩文或至終日二公俱薦

之調柳州州學教授武經勉使之官不得已留家侍傍

單騎以往至宜春慨然曰深入瘴鄉重貽親憂仕進非

所急也遂乞侍養以歸初陳文恭公康伯知貢舉擢君

為舉首及登參預聞君赴調喜甚延譽時宰欲振耀之

㑹銓曹有南安教官闕君曰是可以便親他何求焉陳

公欲留之不可曰此非所以處賢者姑以成公美志爾

將之官代者祈少緩君與之同年為遲遲㡬年而後進


㑹陳公入相或勸申前日之語君謂方安于此苟求非

吾願也郡在庾嶺下君訓導有方士皆奮勵弦誦寖廣

甫書攷遭武經憂哀禮有餘治𦵏惟按之禮經略陰陽


拘忌之說曰𦵏者藏也卜宅兆而安厝之禮也親喪分

當即死敢徼福乎服除轉為益陽縣丞張公孝祥方師


湖南邑事多以付君訟乆不決君徐詰其情折以片言


莫不恱服有求薦于提舉范公成象者范曰非敢惜此

章欲留以待一賢者君眎篆首以剡上蓋與君嘗寮知

之尤深也乾道四年夏君以勤職而又禱旱重爲暑氣

所乗疾如痢瘧屏去醫葯起居如平時七月四日晨起

猶對問疾者已而不言但以手加額若誦佛然而逝家

人環泣忽顧曰毋擾我良久復瞑目既晡卒于官舍之

正寢享年五十有五興化通籍朝列累贈君朝奉大夫

太宜人少君五嵗開封人左宣教郎知海門縣棟之女

有賢行安其夫之貧故能保其家而又教子以有立君

之𦵏以其年十一月壬申太宜人之卒以五月二十七

日其祔也以九月庚午子四人師侗從義郎永州兵馬

監押師俠即興化也官朝奉大夫師攸師翰俱為承信

郎監潭州南嶽廟女二人長適通直郎知文州軍州事

王沇次適子夀朝散郎試吏部侍郎兼侍讀案子夀彭龜年之字

因巳見前是以此不書姓孫六人希諫蚤世希謨承節郞添差監永

州在城稅務希律希訦希詢希許女七人長適王節之

次許嫁王汝嘉次適承節郎胡晉餘未行曽孫女一人

抑聞君之為人誠以處已恕以接物寛以待下儉以居

家嘗教子弟曰人福力有分量當重惜之仕宦盡其在

我不可苟求妄進與其有求于人不若無欲于已與其

取賤于人不若以賤自安嗚呼賢哉君以二弟少亡撫

教諸孤不翅己出君之長女未笄武經久已許嫁文州

君方遭外艱語所親曰介弟諸女已長求配當先於吾

女迨終喪則從子受室女出適又嫁一表妹然後畢王

氏婣事親族之長者以禮待其幼以慈有疾或喪竭力

赴之寒暑風雨不顧也未嘗談人之短聞人有善若已

有之為人謀必長慮郤顧為經久計而忠告之性酷嗜

書經史百家無不該究手抄者至數百卷動以書自娛

曰老矣豈以求進但欲賴此收放心免為外事撓耳奉

佛尤謹旦必課經終身不替世味沖澹不蓄長物其容

退然而所存甚逺使盡其才用于世必有大過人者厥

後孝宗尤親睦九族搜取人才中外進用不減周宗而

君止于中夀墓木拱矣豈非命耶興化能以才諝自見

庶將大其家銘曰

猗嗟益陽宗姓之望也少登巍科中興之倡也受知思

陵迨文恭之相也竟沈下僚何天之不諒也道行于家

而賢譽之暢也使盡其用㡬今之劉向也我問其賢而

銘于既葬也後人勉旃尚惟宗之亢也

  永寧郡夫人孫氏墓誌銘

夫人姓孫氏池之石埭人世為大家曽祖某祖某父某

夫人幼而警敏事父母以孝長歸故中書舍人直學士

院王公鎡公以一時名儒篤學洽聞典内外制光顯于

朝每語人曰我方窮約時刻意于學夫婦攻苦食淡久

而愈相安及從仕以來尤能齊家治内賔祭省禮略不

以累吾心所以得專意宦學者皆其助也以是人益知

夫人之賢舍人書無不通尤精于易一日自卜卦顧家

人曰吾殆將死矣遽捐館舍年甫四十有三夫人不堪

其憂時舅姑在堂幼孤滿前舍人清貴無生業家道艱

窘姑實繼室性又嚴厲夫人身任一門之責娛侍阿姑

率能當其意舍人有弟為廬州録事參軍亦早世孤嫠

又衆夫人經紀其家撫愛其子女不翅已私憂樂與之

同婚嫁與之均人尤以為難孀居十餘年二子長立從

仕則盡付家事不復介意且曰我辛苦教子幸爾輩能

任事吾何求哉安輿往來兩間優游自適專精佛課諷

唄無倦色暇則歌酒為娱含飴弄孫如此㡬二十年長

子宰鄂之崇陽迎侍滿秩夫人以微恙卒于郡中頭陀


寺之寓舍淳熙二年九月五日也享年七十有三二子

長曰溉朝請大夫直祕閣知平江軍府事次曰渥故朝


請郎守大理少卿致仕女五人承議郎新通判施州湯

允徳迪功郎臨安府教授章綱進士李昌齡汪淼李熙


載其壻也孫男七人長木蚤卒次克昌從事郎充四川


都大茶馬司幹辦公事次伯昌迪功郎次東文林郎江

州彭澤縣主簿次夢昌次汝昌次楠迪功郎嚴州夀昌

縣主簿克昌暨東俱嘗上禮部而夢昌兩預首選孫女

二人長適承事郎監建寧府大挺場葉延年次適承事

郎監無為軍崑山鎮虞方簡夫人始葬于石埭之黄龍


山少卿嘗位于朝方以才奮而遽下世東其子也痛其


父齎志而歿日者又盛言黄龍山之不利紹興三年

夫人之穴謀改卜焉平江時方將漕西蜀既歸遂以五

年九月望相與遷𦵏于九華山下鑰少嘗誦舍人之文


三入脩門不及識少卿及平江為戸部郎一見如舊識


慶元改元自吳門貽書以夫人之銘相屬且示以巴之

通江陳宰淇所狀遺行而鑰巳得婺而歸今日又以書

來曰子既得閒其遂成吾志惟夫人淑範懿行皆可得


銘因平江之請勤甚敢敬書之銘曰

惟紫微公掌内外制謂將枋用而不永世二子克家以

才致身熟知閫範自孫夫人夫人之賢用心均壹始任

其勞終享其逸九華之麓千載是藏我颺以詩後其允










攻媿集卷一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