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之因果關係論

政治之因果關係論
作者:宣樊
宣統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1年1月25日
公布於東方雜誌1910年7卷第12期
本作品收錄於《東方雜誌

  恫矣哉吾國今日之政治乃有此現象也夫一政治現象之發生必有他政治現象而爲之初焉爲之初者因也然初何自起是必又有爲初之初焉初之初何自起是必尤有爲初之初之初焉故欲明吾國今日政治現象之所由來必循此現象之跡而溯及他現象之爲之初者欲溯及他現象之爲之初者則必更溯爲初之初者蓋初者因也自初以下果也然以初而視爲初之初則初又果也爲初之初者因矣等而上之無初非因卽無初非果焉等而下之無果非因卽無因非果焉審此者可與論吾國三十年來政治之因果關係

  因果互生之說旣如上述矣然則吾今茲之著此論也用演繹之法乎抑用歸納之法乎夫所謂演繹之法者何曰卽因而求果是也而所謂歸納之法者則卽果而求因雖然卽果而下推之則今日爲果卽爲他果之因卽因而上溯之則今日爲因亦卽他因之果據是以觀凡世間所謂因果皆假設之名詞暫現之浮象也吾論旣以政治爲範圍不能以厯史爲依據敍述厯史用逆進之法(卽由近溯遠)不如用順演者便(卽由遠及近)故論政治之因果關係以用 演繹法爲宜

  方法旣定乃謀所始海通以前吾國政治純然爲數千年所留遺專制之舊政治無可論之價値且其政治與世界各國無所關係可勿論矣故欲論吾國之政治當以洪楊亂後通商以來爲斷史家斷代之例始於孟堅茲可法也

  洪楊之亂何自起乎起於政治之劣也專制政治有惡有劣惡者對善而言吾人旣認立憲政治爲善自不能不認專制政治之爲惡然如康乾時代上有明主振其綱維飭其吏治貪汚者不敢肆其虐庸闇者不得尸其位政雖專制不可謂非淸明之朝矣及至季世君主不自操其權三四大臣起以代之於是名爲專制而實爲三四大臣分權之政治也其後三四大臣又以其才力之短絀於是各部尙書又起而分割其權之半焉其後各部尙書又以其才力之短絀於是各省督撫又起而分割其權之半焉重以文吿則例繁雜無紀大吏不能躬親乃委其權於小吏層層諉卸而下復層層蒙飾而上而於是專制政治乃不足以當惡之名詞直劣而已矣夫惡者有作爲有生氣者也而劣則腐敗痿痺不知所極於是時也吏惟病民而民困矣困則怨怨則思亂一二桀黠者爲之倡天下靡然從之政府旣腐敗痿痺以蒙飾爲工則亂之驟起胡足以弭潰堤決防奔流莫止此洪亂所以徧於國中厯數十年 而僅乃克之也

  本朝內亂以洪楊爲鉅而外禍之發則始於鴉片戰役有鴉片戰役始知外國之强未幾而英法聯軍繼之而中朝情勢乃大絀矣故南京天津二次條約實維新政治之所由朕也然自洪亂之盛及其平定之初 朝廷所信賴者以曾胡左李爲最曾故儒者言治多本儒術以爲能本儒術以爲治卽文武成康之盛不難立致斷無求之外國之理且彼外國之所長度不過機巧製造船堅砲利而已以夷狄之不知禮義安有政治之足言卽有政治亦不過犯上作亂逐君弒君蔑綱常逆倫理而已又安足法故派遣學生出洋留學雖倡始於文正而其目的所在固與政治無關此曾文正之見解也胡文忠早死左文襄者固意氣最盛之人也旣平洪亂又征新彊闢地數千里其自負益高故雖兩遭外禍而以彼之眼光視外國人仍不免爲夷狄卽其倡議設船政局亦非有維新之思不過欲以外國機械之文明傅益我國固有之政治且身平大難以一書生致位卿相旣誇其武又詡其文自信最堅守舊亦是篤殆如惠靈呑之於英國常常魁於竺舊之黨也文襄旣歿外交之事益繁李文忠實當其劇文忠出於文正之幕府故其論治之術不脫文正範圍又其久處兵間習於專制故其時雖未必不聞外國有所謂立憲政治者而文忠未必然之顧其所接見之外人多當 用兵之年又深得戈登之助故凡外國物質上之文明及船砲等武器皆文忠所深信不疑以爲可以强國者也以故文忠當國時見翰林進士出身之屬僚則傲慢鄙薄無所不至其所以如是者非輕儒學而醉歐化也亦以此輩守舊不知有世界之大列國之多及其物質上之文明耳然文忠之接見外人也亦恒傲慢無禮不肯隨其習尙其所以如是者亦以外人貪利好鬭未聞禮義之風儒者之教化吾第以術操縱之使不吾害而一面竊取其機械船砲之法將來自足與之頡頏矣外人稱文忠爲政治家外交家其實文忠之政治思想尙在戊戌黨人下而外交之術亦不過師戰國策士縱橫之故技以機變相因應而已

  雖然洪楊之變中國舊政治之結果也鴉片戰役與英法聯軍中國新政治之初因也以舊政治之結果而遂有曾胡左李之新人物以新政治之初因而遂有物質文明之啓發且方是之時使臣之才如郭嵩壽如曾劼剛如薛庸盦皆以通知外事見稱於時觀其當日之所報吿於政府及其所發抒之政見亦皆炫於泰西之富强富則以改良工商爲基(如李文忠之設紡織紗布廠設招商局等是)强則以仿造船砲爲主(如曾左李之設上海製造局福建船政局江南北洋水師學堂等是)而此時來華之教士如傅蘭雅丁韙良李提摩太等又皆祇知科學不諳政治故斯時所譯之書捨數理化及一二厯史外無可觀者(如製造局譯本及教會譯本是)故此時代之政治實無新之可言不過於舊政治中增 入洋務一門而已

  如右所述有雍乾以後之劣政治爲之因遂生洪楊內亂之果有洪楊內亂爲之因遂生曾胡左李迭握朝權之果有曾胡左李中興名臣爲之因遂生一方自信儒術政治專制政治之果而同時又有鴉片戰役英法聯軍及戈登贊助軍事等爲之因遂生注重物質文明洋務時代之果此第一期政治因果之關係也

  方李文忠長北洋日以洋務之說奏請於朝其時朝臣率多頑固竺舊者見李之與外人親善又見外人與我國所有交涉輕蔑朝貴不與言而惟走李之門取決之有時欲肆要求爲李所拒遽爾讓步於是嫉李甚深或詆之爲漢奸奉教之人或謂爲非聖無法之輩然中興名臣日漸凋謝朝廷倚畀於李者方殷 醕賢親王亦時時護之故忌者無如之何繼而見李興海軍每艘兵艦動需數百萬購之外洋海軍經費年耗千餘萬甚以爲駭也阻之旣有所不能則惟有責其速奏一效以爲洋務利國之據然爲李者內受孝欽皇后付託之重外蒙全國之忌嫉苟其創興海軍振勵實業咸能師外國之精神而不徒規倣其形式則或可以間執讒慝之口矣乃布廠甫設卽毀於火而海軍則用丁汝昌爲統領一事不知惟日掣郞威理(副統領)之肘縱賭縱酒使全軍虛存形式無精神之可言李故中興名臣身經 百戰淮軍聲威駕湘勇而上之於是自信陸師之兵制操法無須外求而海軍之用丁亦以爲無礙蓋以曾文正胡文忠左文襄及己皆以書生督師恢復中原削平劇寇則丁之爲丁安知其他日不如我也李之思想如是其根本固已錯謬矣乃益以籌費之困海軍卒未能成師不幸朝鮮之事件卽於此時而起日人畏吾驟强欲乘毛羽未豐一試抨擊而常熟相國生平旣雅不善李之所爲欲其一踐前言以呈效驗而一方則輕視日本謂能滅此小醜正足以張外交之聲威有此兩觀念乃慫惥朝廷嚴責文忠以海軍出戰文忠心知不可卒未能力梗朝議戰局遂開乃有甲午之敗

  如右所述有文忠之專講洋務爲之因遂生守舊黨忌嫉新政之果有文忠自信爲淮軍宿將爲之因遂生偏重海軍之果有偏重海軍爲之因遂生朝臣急欲其呈效至以羽翼未成之師一戰而敗之果此第二期政治因果之關係也

  甲午之敗李文忠對朝廷之信用墜地盡矣和約結果失藩屬割台灣償兵費二百兆於是廷臣之忌李者大譁全國輿論亦多不直之李之功業至是生一大頓挫李旣受挫惡日甚深欲運其外交之手腕以扼日本會俄皇加冕李乃拜賀使之命假道歐西遍遊列國旣抵俄乃與之陰結東三省密約終以種成日俄之戰役在李之意原欲假俄以踣日而俄竟 爲日敗此則李所不料者矣然俄卽不敗於日而東三省之不能自存則一李急欲復仇乃不惜引虎爲衞斯則李之失策無可諱矣此一事也

  甲午旣敗和約中本有割遼之條俄人首先抗議乃聯合法德出場干涉增兵費五十兆退還遼東俄旣市大惠於中國遂租借旅順大連在李方以爲足以扼日也而豈知當三國干涉還遼時德與俄已有成約故旅大租約方定德人藉口教案遂强租膠州灣自甲午敗後三四年間失地喪權之事層見迭出國中先見者引爲大憂以爲循是以往不圖變法自强覆亡之禍且將立至矣而是時又有山東德兵侵犯聖廟之事士論益憤 朝廷輒受外侮亦知非變法不足圖存卽從前反對李文忠諸臣至是亦鑒於禍變疑舊法未必盡善蓋至是朝野上下新機動矣旋而京師有保國會之設公車上書親謁朝貴常熟意動因薦黨人於德宗遂有戊戌百日變法之局此甲午至戊戌間政治變遷之大槪也

  如右所述有李文忠失敗爲之因遂生東三省密約之果有東三省密約爲之因遂生甲辰日俄戰役之果有甲午敗三國干涉還遼爲之因遂生租借旅大膠州之果有曡次失地喪權爲之因遂生戊戌百日變法之果此第三期政治因果之關係也

  戊戌黨人之所以進用如是之速其第一因卽適合朝廷求新之機前已言之矣而其第 二因卽文學也是時常熟當國彼之生平固以文學自許者也而又甚重儒術者也從前見李之行事率皆第知日趨於洋而無絲毫詩書之氣故痛惡之而戊戌黨人獨能發皇儒術尊六經戴孔子而主持政見又不流於迂如廢科舉興學堂等事多能得政治之根本而與李之徒涉皮毛年耗千百萬之海軍費者逈異故推重至力也卽如當日文學著名之南皮亦嘗心折黨人許爲國士矣其餘如陳寶箴江建霞陶子方諸大員所以力贊黨人變法者亦無非動於文學之感情其政治上之同意則不過緣美感而生此無可諱者嗣因不幸致有戊戌八月之變六士駢誅 孝欽復位推翻新政立意復古內則榮祿剛毅徐桐外則李秉衡趙舒翹許應騤相與大張其頑固之幟此時德宗方稱疾於瀛臺舊黨日進間於顯后故翌年己亥遂有立儲之事立儲議定端庶人與剛毅把持朝政深信義和團足以滅洋扶淸欲藉以驅除外人復其閉關鎖國之舊於是拳禍日以蔓延端故扈旣結拳匪招其來京此時卽顯后亦無如之何一切詔諭皆得擅擬其結果乃召各國聯軍 乘輿播越幾覆宗社和約旣成賠款九百兆(統利息計之)拆大沽吳淞礮臺各國駐兵京津俄日駐兵東三省辱國失權耗損元氣較之甲午尤烈十倍此庚子年事也距戊戌政變不及兩年耳方北京拳亂熾時唐才常起事於漢口號稱勤王未幾事洩被捕辭連數十人駢戮於市是 爲漢變蓋亦一黨禍也而袁許三忠同時亦以無辜被害六士以後惟此二事最足以傷人心矣

  如右所述有戊戌百日變法爲之因遂至觸舊黨之忌而生八月政變之果有八月政變爲之因遂有己亥立儲之果有己亥立儲爲之因端剛始擅朝權而生庚子拳亂之果有戊戌黨人之失敗爲之因遂生唐才常等第二黨人而成漢變之果此第四期政治因果之關係也

  西狩以還 朝廷狥外人之請廢端王罷董福祥其餘誤國諸臣多以罪魁賜死或革職於是大權仍歸孝欽恫此禍亂亦思變法乃詔罷科舉興學堂新機復稍稍動矣此時日本留學生漸多以向失教育乏科學根柢故咸趨於法政一途旣習法政則政治思想驟湧而不可止又以年少氣盛於法國派學說最易醉心重以頻年國難喪師失地賠款損權層見不一外國報紙復時時譏嘲之回念六士三忠及漢變諸子皆以政治之故橫遭殺戮從而推原其故因聚怨於朝廷乃創爲革命之論刋爲叢報流布內地靑年學生不知審擇羣起附和如中醇醪不自覺其狂易於是國中囂然隨處皆革命黨矣顧革命黨本有兩派其一派則主張政治革命而一派則主張種族革命者也主張政治革命者以排政府爲目 的主張種族革命者以排滿洲爲目的二派各持其說以爲鼓吹勢力浸盛 朝廷憂之亦時思改良政治以爲收拾人心之計此庚子至甲辰間之現象也先是庚子之亂各國駐兵京津日俄駐兵滿洲尤衆相約限期退回至是期屆日本退兵而俄獨否兩國遂起紛議卒釀成戰局蔓延經年日本陸海軍竟獲全勝 朝廷推求俄日勝敗之故乃悟專制政治之結果國雖大無當也因是遂有立憲之議顧猶遲疑未決不過姑遣五大臣赴各國考察政治而已乃當五大臣啟節時忽有吳樾炸彈之事未幾又有徐錫麟槍殺安徽巡撫恩銘之事此二次暗殺案之影響直接促成朝廷立憲之決心遂有九年籌備憲政之諭旨又派遣三大臣赴英德日本考察憲政飭各省設諮議局京師設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此甲辰日俄戰役以還至戊申間政治之現象也是年冬十月 孝欽顯皇后 德宗景皇帝相繼升遐光緖一朝之政治於是吿一結束矣

  如右所述有庚子拳亂爲之因遂生革命論盛倡之果有庚子拳亂各國駐兵爲之因遂生俄日紛議甲辰戰役之果有甲辰戰役俄敗日勝爲之因遂生朝廷不信賴專制政治之果有朝廷不信賴專制政治欲謀立憲爲之因排滿派愈欲肆其破壞遂生吳樾徐錫麟暗殺之果有吳樾徐錫麟暗殺爲之因遂生九年籌備立憲及各省設立諮議局京師設立 資政院之果此第五期政治因果之關係也

  自革命之論大昌 孝欽皇后於漢臣中捨張之洞袁世凱殆無深信者以故十年以來內而軍機則慶王爲領袖陸軍則鐵良度支則澤公民政則肅王學部則榮慶外而督撫亦滿人佔其多數焉 今上卽位 醇邸監國多仍先朝之舊而洵濤兩貝勒乃以懿親之故一躍而加入政治舞臺濤握軍諮處洵握海軍處顧軍諮寂寞海軍尤爲蕭寥二邸頗無足以消遣乃先後出洋周遊列國一舉再舉經年始歸而陸海軍大將之資格至是大具陸海度支旣爲親貴所握於是中央集權之策乃能實行在平時各省督撫之力未嘗不足以敵中央(如庚子拳亂東南督撫抗 朝命與各國結互保之約及其他督撫往往參劾中央或抗部命直接上奏皆是)而在今日各省督撫之力斷不足以敵親貴以幾等封建諸侯之權一朝爲親貴所削奪督撫未必甘心一也立憲淸單限年籌備財政旣被掣肘籌備復有責成督撫益不能無憤二也夫集權之事以財政爲最顯督撫對於地方之事無一不與財政有關係財政旣爲中央所干涉卽無事不受中央之干涉督撫旣抱此惡感於是督撫與中央情意分離而督撫與督撫因同病之故乃相憐相親焉蓋一人之力不足與中央抗思互相聯合以爲與中央爭持之基礎也且自籌備淸單旣出憲政之事皆非督撫所素習遂不能不參用留學生從而督撫政治上之見解與前漸異今年夏東鄂二督同時入覲因共商挽救時局乃倡借款之議通電各省督撫藉徵意見不期而得多數之同情蓋以財政困難旣爲各省所同慨中央掣肘又爲各省所共憤咸謂非借款無以解目前之厄故贊成者多也而東督則以身處東省目擊禍變激刺最烈憂危獨深欲以借款築路稍殺日俄之勢鄂督故與澤公有親戚之誼縱有爭議尙無嫌疑此借款之論所以不發於他人而獨發於二督也顧國會未開財政無監督之機關內閣未立 朝廷乏統一之政治漫然借款漫然用之則埃及波蘭覆轍具在立足致亡矣於是以討論之結果乃捨棄借款之第一問題而別圖第二問題之進行遂有督主稿東督領銜聯合十數督撫上奏請速開閣會之事同時各省請願國會代表活動於京師資政院亦列爲議案由多數決議上奏陳請 朝廷見各省官民合勢知難拒絕乃下詔縮短國會年限幷許內閣提前設立蓋自紀元以來 朝廷對於督撫及人民以此次略示讓步矣此宣統元年至二年冬政治之現象也

  如右所述以革命黨爲之因遂生朝廷偏用滿人之果以朝廷偏用滿人爲之因遂生中央集權之果以中央集權爲之因遂生督撫聯合之果以督撫聯合爲之因遂生贊成東鄂兩督倡議借款之果以東鄂兩督倡議借款爲之因遂生督提議聯奏速開閣會之果

  以各督撫聯合聯奏之議爲之因而於是請願代表資政院議員相繼策應遂生縮減國會年限之果此第六期政治因果之關係也

  綜上以觀吾國三十年來政治因果之關係略具於是矣其間得失成敗未有無因可尋者而聚些三年來互生之因果觀之又未有一因一果之非啣接一貫而下者雖然宣統二年猶有政治之因而必待宣統三年及三年以後而始見其果者則非余著論之時所能預測今姑舉其因於此世之讀者祗明乎前此三十年因果相生之跡則不難推而得之殷因夏禮損益可知舉一隅可以三隅反或亦當世得失之林歟遂爲附論如下。

  治道之大者。曰用人行政。宣統二年正月至十二月。 朝廷用人行政。有足爲後果之因者。茲先揭其槪如下。

  正月。御史江春霖。以奏參慶親王。奉 旨著回原衙門行走。

  二月。奉 旨以梁誠補授出使德國大臣。(時粵路參案未結)

  三月。湖南飢民。因求抑米價。官兵慘殺激變。奉 旨巡撫岑春蓂開缺。

  四月。山西交文民變。官兵濫殺多命。奉 旨巡撫丁寶銓著交部察議。

  五月。奉 旨各省諮議局議員。並直省旗籍各代表等。呈請速開國會一摺。仍俟宣統九年。得再行瀆請。

  六月。山東萊陽民變。官兵慘殺焚掠。奉 旨萊陽知縣革職。巡撫孫寶琦置勿問。

  七月。開缺江西提學使浙路總理湯壽潛。因電稱盛宣懷罪魁禍首。奉 旨湯壽潛著卽行革職。不准干預路事。

  八月。吏部賄買難廕事發。奉 旨尙書李殿林准其免議。又奉 旨李殿林著以吏部尙書協辦大學士。

  按以上皆宣統二年正月至八月 朝廷用人之成蹟也。至九月初一日。爲資政院第一次開幕之期。自九月初一起。至十二月初一止。厯時三月。今將其議案之重且大者。及朝廷所以對待資政院者。畧舉如下。

  資政院自開院以來。議決之案十數。其最關重要者有三。一則奏請卽開國會。奉 旨定宣统五年爲實行開設之期。一預算案。(在協商中惟闻陸海軍費佔總歲出三分之一爲數約一千餘萬而教育實業二费僅各二百餘萬)一則彈劾軍機案。奉 硃諭。軍機大臣負責任與不負責任。及設立內閣事。朝廷自有權衡。非該院總裁等所得擅預。此三者。議案之最大也。而其效果乃如是。此外如參劾江督擅借外債案。則交鄂督密查。廣東禁賭案。則交粤督查核。桂省學堂招生。省鹽觔加價案。則交部與處核議。繼因惹起參劾軍機之事。乃奉 朝旨依議。尙有參劾湘撫。則奉旨庸議。劉廷琛之奏參資政院。則交憲政編查館知道。而新刑律案。開黨禁案。浙路事件案。川路倒款案。尙未上奏。未知其效用如何。顧綜以上而觀之。則 朝廷於全國人民意思機關。實未嘗稍有重視。如奏請卽開國會一摺。及奉 旨後。乃聲明爲狥督撫之請求焉。如彈劾軍機摺。則 嚴旨申飭焉。如參劾江督。奏請禁賭。則交督撫查核焉。是以立法機關爲不足信。而委其權於行政機關矣。如劉廷琛之參摺。交憲政館知道。是以憲政館爲資政院上級官廳矣。此 朝廷第一次對待資政院之隆禮也。

  十一月二十七日。奉 旨以東三省代表。續行請願國會。著民政部步軍統領。迅卽派員送回原籍。且 諭嗣後各省若再有妄行陳請。卽非安分良民。著各督撫嚴行懲辦。云云。如右所述。皆資政院開院後之事也。今其果皆未見。然而吾視其因。吾又安忍見其因之果哉。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