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一些体会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一些体会
湖南浏阳县一中党支部、革委会
1971年3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下,我校革命师生去年创建了校办工厂,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校办工厂第一阶段,因为我们认识不明确和缺乏经验,曾一度把学生单纯作劳动力使用,并把学工与学文截然分割开来。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和《五·七指示》,组织全校师生就如何利用校办工厂这个基地,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问题开展了讨论。大家认识到: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方针,搞好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才能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我们对“三结合”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在学工劳动中,我们尽量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科学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体会。例如,在工人师傅传授熔铁的配料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书本上学过的有关石灰石、锰、硅的知识,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加石灰石是为了去渣,加锰和硅是使氧化铁还原为铁,提高产品质量。学生还掌握了配料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在学工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完成劳动生产任务,而且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积累感性知识,及时加以总结、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去年八月上旬天气最热时,曾因熔铁炉的炉温较低,铁水浇注不匀,产品合格率一度下降。在同样通风设备条件下,为什么热天炉温比冷天炉温低?学生很不理解,教师也解释不清。我们同工人师傅和气象站的同志一道研究,才认识到天冷时由于空气冷且重,炉内外冷热悬殊,对流强,从而加强了鼓风的力量,炉温就高。天热时空气热且轻,对流慢,炉温上升也慢。因此,在同样通风设备条件下,冬天炉温比热天炉温高。学生理解了原理之后,敢想敢干,马上提出:“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善鼓风设备呢?”于是工人、教师、学生三结合,进行研究试验,终于找到了改进鼓风设备的办法,使产品合格率迅速回升。这样,师生从学工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师生们还从生产中发现问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已试验成功了挡板钻孔、废铁屑回炉等技术革新项目。

我们的学工形式,除校办工厂外,还有厂校挂钩。学工既有长计划,也有短安排。具体作法是:第一,结合教材及时学。也就是各科教学需要到校办工厂或校外工厂进行现场教学时,事先同工厂联系好,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做到结合教材内容及时学。第二,从学科开设和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轮流到校办工厂学工。这样参加劳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学文与学工、理论与实际就紧密结合起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