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集/年譜卷一

補遺 敬亭集
年譜卷一
作者:李民宬 顯宗年間
年譜卷二

年譜

编辑

皇明穆宗皇帝隆慶四年宣祖大王三年庚午十一月八日亥時。先生生于義城縣南蘇侍郞里第。先生之先。永川人。六世祖諱麗。當國初。隱居軍威於良谷。考鶴洞公授室于義城之平山申氏。始移居焉。

五年辛未先生二歲

六年壬申先生三歲

神宗皇帝萬曆元年癸酉先生四歲

二年甲戌先生五歲

三年乙亥先生六歲

四年丙子。先生七歲始受學。先生器度端重。聰明絶倫。不待程課。已綴句語。見者驚異之。

五年丁丑先生八歲

六年戊寅先生九歲

七年己卯先生十歲

八年庚辰先生十一歲

九年辛巳先生十二歲

十年壬午先生十三歲

十一年癸未先生十四歲

十二年甲申先生十五歲○先生天資近道。潛心力學。汎觀經史。尤喜古詩雅頌。慨然有秩世敎之志。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六歲

十四年丙戌。先生十七歲聘夫人襄陽權氏。士人文淵之女○陪往鶴洞公靑松任所。

十五年丁亥先生十八歲

十六年戊子。先生十九歲春。承鶴洞公命。往遊鶴峯金先生之門。鶴洞公與金先生交契甚厚先生與弟紫巖公民寏承親命同往聞爲學大方

十七年己丑先生二十歲九月。丁母夫人申氏憂。時申夫人歿于靑松府衙十月。歸葬先夫人于縣西霞峴兌坐原。先生斬然在疚。守制甚嚴。

十八年庚寅。先生二十一歲撰先夫人墓誌。

十九年辛卯先生二十二歲十一月。服闋。

二十年壬辰先生二十三歲春。陪往鶴洞公江陵任所。未幾倭寇充斥。持賊檄者至。鶴洞公命斬之。卽領軍出戰。斬獲甚多。以功陞通政階。時先生與紫巖公周旋左右。實有傍贊焉。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二十四歲陪往鶴洞公中和任所。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二十五歲九月。夫人權氏卒。祔葬于霞峴先兆下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六歲二月。聘夫人宜寧南氏。察訪以仁之女作鳳凰來儀賦。水色許公禞設藝最亢。眼空一世。見此賦歎賞曰。我不能作其中一句。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二十七歲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二十八歲四月。中廷試第四名。選補承文院權知副正字。○五月。兼春秋館記事官。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二十九歲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十歲陪往鶴洞公忠州任所。時古玉鄭公碏歷過先生于子舍。爲誦其子規詩。因請評騭。先生指其剩語。鄭公起拜曰。子眞吾師也。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一歲十二月。陞正字。○作彰賜亭詩幷序。爲李五峯好閔。作。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三十二歲正月。陞著作轉拜奉常寺直長。○七月。參同道會于掌樂院。與鄭柏谷崑壽,李五峯,姜東皐紳諸賢會燕。有契帖。十二月。陞博士。○作大學文廟重修記時經大亂。重繕文廟。先生撰進記文。

三十年壬寅先生三十三歲閏二月。拜承政院注書兼春秋館記事官。○四月。除侍講院說書。旋拜司書。○十月。陞成均館典籍兼司憲府監察。差王世子冊封奏請使書狀官赴京。與金公信元,張公晩。偕行。至安興。別弟紫巖公。時紫巖公以待敎。膺香山史庫看審事。追送于安興。先生賦詩以別。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三十四歲正月。到孤竹城。謁夷齊廟。有詩到廣寧望醫閭。憶賀先生欽。日錄略曰。賀欽字克恭。隱于醫閭山中。杜門讀書。其學蓋出於陳白沙。而篤實過之云。作六公詠幷序。六公。望諸君,田子春,管幼安,劉越石,家鉉翁,文信公。○序略曰。自遼抵燕。沿途數千里。上下數千載人物。有感於懷者。得六人焉。效顏光祿,李北海。人各一篇云。謁三忠祠。諸葛武侯,岳武穆,文信公。各有詩。二十六日。到皇京。翌日。呈奏本于鴻臚寺。時中朝群議以舍長立少爲辭。屢請閣部終不準封。在玉河館。賦燕中記事百韻。呈兩使求和。○五月。復命。行橐蕭然。不帶一物以來。六月。復拜典籍兼知製敎。轉拜禮曹佐郞。○七月。參國朝實錄廳校正。○九月。移兵曹佐郞。兼如故。○送李蒼石埈赴京。有詩秋。省鶴洞公于關東。仍陪遊楓嶽。時鶴洞公爲關東伯。先生與紫巖公受暇省覲。因陪遊楓嶽。五峯李公貽鶴洞公書云。昔蘇老泉率天下文章二子。過題橋柱。令公此行。爲千古幷美。題石陽正畫竹帖。時石陽正從鶴洞公遊叢石亭先生請寫墨竹。因帖以題之。冬。從旅軒張先生往氷溪書院。講周易。時張先生爲邑宰。先生從赴講會。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三十五歲春。往龜旨山。拜別旅軒先生。時張先生棄官徑歸。先生就別焉。二月。復拜典籍。兼如故。○三月。參同道會于訓鍊院。與李五峯,金柏巖玏,李蒼石諸賢。設會。遂帖以傳。冬。移兵曹佐郞。辭不赴。○吳楸灘允謙見訪。時吳公以日本回答使歷訪。先生詩以謝之。十二月。陞正郞。兼如故。○送金正字蓍國往關西。有詩幷序作望日軒記。爲關西伯金公藎國。作。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六歲五月。授龍驤衛副司直。○六月。差濟州點馬御史。時朝議擬先生于天官郞。仁弘嗾其黨沮之。出爲過海行。人皆危之。先生怡然笑曰。濯足南溟。振衣漢挐。是吾意也。卽登途。一松沈相公喜壽贈詩云。忠信千官表。文章一世豪。與金淸陰尙憲登戀北亭賦詩。先生與淸陰先生同庚。而又屢經同僚。交契甚密。至是淸陰爲監賑御史。先生與之涉海往還。七月。復命。辭朝四十餘日。竣事以還。時浣亭李公彥英在史館。以不憚勤勞。盡心國事等語紀之。冬。應月課製。壬癸亂後。久廢課製。至是復設。先生連得三魁。五峯李公誦其文亟稱曰。今世文衡。必此子矣。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三十七歲三月。復除知製敎兼春秋館記注官。○製進領議政李恒福四度不允批答。○扈駕慕華館。陪謁太祖大王影幀。有詩夏。與紫巖公解官。買舟南歸。時朝著不靖。先生無意仕進。託以親老。浩然賦歸。洛中知舊咸惜其去。五峯李公作詩贐行。以疏廣,受二子未老退歸喩之。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三十八歲五月。聞西厓柳先生訃哭之。及葬。作文遣鄕儒以祭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三十九歲二月。宣廟昇遐。先生聞變。卽赴公廨哭臨三月。拜司憲府持平。赴召。先生久在鄕廬。及還朝。物議翕然。時有鞠獄。誣引狼藉。被誣之人多前日忌先生者。而先生持論平正。多所救解。世稱其德量。五月。授龍驤衛副司直。○六月。拜侍講院文學。○製進宣祖大王輓章○八月。復拜持平兼知製敎。辭不就。○冬。賜暇湖堂。先生承命瞿然曰。書堂之設。爲預養人才。以備國家需用也。其可燕嬉自廢乎。每終日正坐。看書不輟。讚宣祖大王蘭竹圖。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四十歲春。錄弘文選。差遠接使從事官。以親老辭不赴。○作酊菴記。爲宣慰使作。遺日本僧玄蘇。七月八日。爲鶴洞公設慶壽宴。時鶴洞公壽躋八耋。先生兄弟設酌生朝。獻壽稱慶。鶴洞公先吟八十人間世。今稀古亦稀。命先生足之。先生進曰。還將十變百。彭祖與同歸。遠近傳爲盛事。十六日。丁鶴洞公憂。○九月。合祔鶴洞公于貞夫人墓。先生哀毀盡誠。廬墓三年。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一歲撰鶴洞公墓誌。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四十二歲九月。服闋。

四十年壬子先生四十三歲春。築冷泉亭。先生雅好溪山。占村前一區。爲宴息之所。作詩九絶以自娛。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四十四歲五月。拜禮曹正郞。兼如故。○論救漢陰李相公德馨。因遞罷。時永昌獄起。李爾瞻嗾三司將置之法。李文翼公箚救之。爾瞻指以黨逆。李惺,朴鼎吉等請按律。先生極力論救。坐是遞罷。六月。拜弘文館校理兼經筵侍讀官。○上箚討造,訒等謀廢母后之罪。時巫蠱獄起。誣及大妃。造,訒等發遷后之論。先生首疏斥之。其略曰。國家不幸。逆變外起。巫蠱內作。神人之痛。人倫之變。實前古所未有也。討逆之義。不可不嚴。而處變之道。亦不可不盡。苟於二者。少有一毫之未盡。則王法有所不行。而人道亦幾乎熄矣。以殿下無間之孝。遭千古所無之變。一國臣民之所望於殿下者。豈不以古聖人至極之道。爲法於今日乎。頃者。鄭造,尹訒等。掇拾李偉卿之疏。指斥慈殿。至曰顯有當絶之惡。又曰爲今日臣子者。不可以國母待之。又引遜邾遷后之語而結之以臣等之所見如此。此豈人臣所可道之言耶。其得罪於倫紀。甚矣。云云。○先生因此疏錮廢多年。癸亥以後。口不言此事。疏亦不載於遺稿。蓋微意也。子牧使公廷機。恐泯當日實蹟。收拾於政院日記。以附集末。七月。復拜校理兼文學。辭不就。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四十五歲次李東岳安訥寄扇韻。時李公尹東都七月。拜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九月。復拜副修撰兼持平。○差關西京試官。先生掄選公明。西士悅服。十月。復拜校理兼經筵侍讀官。○進追崇賀箋。忤旨見罷。時光海追尊所生母。令百官進賀箋。先生歎曰。追崇非禮。而群下不匡。固群下罪也。遂於箋文中。使魯國成風語。諷之。以此見罷。作夢烏亭記。爲雪蓑南公以恭作冬。與崔訒齋晛。遊修淨寺。有唱酬詩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六歲正月。授忠武衛司果。○伸救梧里李相公元翼。遂棄官歸。因削職禁錮。時李文忠公以大內詛祝之變上密箚。有大妃將不保位號之語。光海大怒。爾瞻等又從而論罪甚力。先生嚴辭以斥之。知終不可救。遂棄官歸。群兇尤嫉先生。謀所以構誣。摘賀箋中成風語。論以不敬。削職廢錮。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七歲杜門屛居。專心性理之學。先生自是尤用工於中庸。嘗有詩曰。潛玩中庸理氣章。何嘗求道杳冥鄕。須知上下鳶魚妙。只這吾心勿助忘。和丁東園好善送溪藤松菌詩韻以謝。○哭權晦谷春蘭。有輓詩簡鄭愚伏經世。兼以詩見志。○哭金柏巖。有輓詩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四十八歲二月。與申梧峯之悌會氷溪。設酌賦詩。紫巖公亦往會焉作鳶魚亭上梁文。赤羅縣西有臺巖。臨江陡起。景致奇絶。先生有志藏修。先命亭名。作六偉文以俟。尹白沙暄來訪。時尹公以道伯見訪遺詩。先生次之。作打麥詞。有人傳示崔簡易岦。簡易驚問曰。文力雅健。非今人口氣。古人集中亦未多見。人始言先生所製。簡易歎玩移時曰。不料此老文章至於如此。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四十九歲秋。送紫巖公赴征西幕。時建虜陷撫順衛。天朝徵兵於我國。紫巖公以文從事赴陣。先生送之曰。王事也。行矣勉之。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歲冬。哭姊壻梅牕鄭公士信。有輓詩

光宗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五十一歲正月。聞寒岡鄭先生訃哭之。先生嘗從鄭先生遊。當日講論往復文字。逸無傳焉。有輓詩一篇。聞神宗皇帝崩。北望痛哭。先生聞變痛哭曰。東土含生。得至今日。皆聖天子再造之恩也。況我遠外賤臣。獲望龍光者乎。因賦長律以抒哀。往見紫巖公于關西。西師之沒。紫巖公被執不屈。拘縶虜柵。經十七箇月。時我國刷送逃胡。虜人感其意。出送將官三人。紫巖公與焉。至是還到平壤。先生往見賦詩曰。大漢威靈遠。人從大澤歸。惟存手中節。無怪鬢邊絲。云云。題詩朝聞錄後。紫巖公在柵中。得二程全書,性理群書,名臣言行錄等書。箚其格言。名以朝聞。先生遂題其後。

熹宗皇帝天啓元年辛酉先生五十二歲四月。從旅軒先生講論經義于氷溪。○九月。哭伯氏贈判書公。民宖

二年壬戌先生五十三歲冬。哭一松沈相公。有輓詩哭朴龍潭而章。有輓詩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五十四歲三月。仁祖反正。特差奏聞使書狀官。○四月。除宗簿寺正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司,憲府掌令。○十五日。入京肅拜。因陳辭疏。不允。先生以壬寅赴京事。陳疏乞遞。批曰。發程日期已迫。勿以小嫌爲辭。二十六日。偕兩使李公慶全,尹公暄。入侍于文化堂。引見時敎曰。陸路之行。猶爲關念。萬里滄溟。只憑葉舟。殊可慮也。及退。特賜弓箭鹿豹皮臘藥。是日。辭朝發程。鄭愚伏,任疏菴叔英諸公來餞。五月。至宣沙浦。爲文祭大海神。文載元集到椵島。見毛都督文龍。都督要見一行。頗示厚意。因言貴國新王賢哲。俺已知之。封典一事。當爲具題奏。卽出示奏稿。給沿路護送牌文。又差都司駱惟信伴行。六月。至石城島。遇風濤作詩以鎭之。是日至洋中。颶風大作。淪溺之患。迫在俄頃。梢工輩挼手祝天。先生整坐不動。吟詩自若。舟中人賴而定。到登州。與正使入寓開元寺。先生對正使。誦嘗作驟雨詩一絶云。隱几纔聞萬竅風。波濤聲撼太虛空。誰將一片江南地。移就營丘水墨中。正使曰。此乃過海朝天之讖也。事皆前定。豈可逃耶。先生曰。人或不達於理。而妄以幾微見諸言面。不亦誤哉。和吳相公大斌詩。相公號晴川。以文行見重於上國。聞先生名。投詩求和。先生遂次以贈。吳以書謝之曰。非胸藏琬琰。口吐珠璣。不能也。遍示搢紳士大夫。皆斂衽敬服。我中國能有幾人哉。非敢面譽而貌言也。因以蓬萊閣圖見遺而去。識王中丞輞川圖後。浙人王榮聞先生名。袖摩詰輞川圖。示之。因要敍其卷。其畫幷詩。皆摩詰手墨也。軸末有趙松雪虞集等所題。先生識而還之。登蓬萊閣。題詩東坡海市碑後。○至臨淄。望蒼頡,太公塚。俱有詩至長山。登懷范樓。感而賦詩。范文正公讀書堂在其傍至萊州。謁東萊書院。題詩贍士田碑後。○至平原。謁顏太師廟。登歷下亭。憶李北海,杜少陵。俱有詩至趵突泉。題詩曾南豐碑刻後。○七月。到玉河館寓東照。○二十八日。呈奏本于鴻臚寺。○二十九日。詣闕行見朝禮。序班引至光祿寺。領欽賜酒飯。八月一日。詣內閣呈文。因面陳被誣狀。時閣部諸科。皆以爲本國廢立。事體關重。而不卽稟命。燒宮室壞舊君。引用倭兵。種種可疑。不可準封。先生與正副使面陳廢君在位時。雖極無道。何得赴愬於天朝。雖王大妃方在幽閉中。無路上告。及其反正之日。卽馳報于毛督府。以便轉奏。而陪臣等齎奉奏申。繼發前來。事勢自至如此。豈有不爲稟命。宮女誤落燈燼。暫延卽滅。舊君別處無恙自在。而倭奴之於本國。百世之讎也。引入國內。萬不近理云云。呈稟帖于毛都督。時朝議將遣官行査於我國。先生與兩使屢請移咨毛府。俾主査報。故有此稟帖。聞葉閣老乞退。作詩以寓意。閣老名向高。號臺山。德望爲三朝老成。蓋其去就。有關天下。且致力於我國事。故先生有詩云。聖主敦留豈爲私。三朝德望四夷知。傅巖夢卜千齡會。遼塞降書六載遲。軒冕倘來雖視屣。綸言切至奈如絲。大臣進退安危繫。公奭明農亦一時。九月。呈文禮部。辨孟養志構誣。先是。推官孟養志挾憾我國。做出三件誣說。播告于閣部諸司。朝議因此紛紜。先生與兩使呈文辨明。其略曰。燒宮室壞舊君引倭兵此三者。職等之已經呈辨者也。爲此說者。原其本意。不過恣行凶臆。構誣小邦。而實則欺誑朝廷。謀害屬國。此非但職等之所痛心疾首。而亦閤下之應且憎者也。職等請直之。孟推官之齎勑來也。討索甚多。不獲盡副所需。乃以此含憤。傳布謊說於各衙門。可欺以其方。則宜乎其說之易入。而誰復辨明於隔海萬里之外哉。其曰。綁縛舊君。投諸火中。吁。是何言也。廢君雖失德無道。不得保有天位。而自大妃視之則其子也。自群臣言之則舊君也。其敢爲此說。加我以弑逆之名。擧一國不免爲禽獸之歸。苟非至不仁者。胡寧忍此哉。舊君方無恙處於畿邸。此則可質諸鬼神而不惑。告於天地而無愧矣。我新君以言其緖。則我先王之孫也。以言其賢則仁孝之德。屬望于中外。內有所承於王大妃。外迫大小臣民之推戴。名正言順。毫無可疑。謂之簒逆者。不亦痛且誣乎云云。閏十月十二日。呈禮部。請以吉服參賀班。前此我國使臣凡於賀班。不得著吉服。先生與兩使呈于該部。始得以紅袍隨參班序。自是因以爲例。十六日。入參皇子誕生頒詔儀。退而賦詩。○二十一日。呈文禮部。請速完封典。時本國臣民公本及撫鎭咨報俱到。故有是請。二十二日。詣朝天宮。參冬至賀禮。○十一月初八日。參聖節賀禮。○二十九日。構奏本呈禮部。請轉奏皇上。時朝議不一封典久未準下。故依林尙書堯兪所諭。撰呈本部請一體上本。亟降封典。聞洪畿伯命元,兪羅牧昔曾訃。以詩悼之。○在館讀書。感而賦詩。其詩云。北學淵源應有自。東來衣鉢豈無傳。中朝學士聞而傳誦。不名以李謫仙稱之。十二月。呈文于內閣。又詣禮部。面陳亟降封典事。時天朝只許權署國事。故有此申請。前後呈文。多先生手筆也。十八日。欽奉封冊勑旨。四年甲子。先生五十五歲參正朝賀禮。○謁歷代帝王廟。在景德街遺詩畢主事。主事名自肅。見先生所製前後呈文。亟稱不容口。使通官求詩。先生題贈一律。詣內閣呈文。請竝封王妃。閣部諸議。諉以本國事異於常規。封妃一款。不爲竝準。故累次呈稟。至國子監謁聖廟。先生有小識云。大聖位版題以至聖先師。與我國不同。按丘瓊山之論大成之云。假設之辭。非眞實之德。施之聖號爲未妥。竊念皇朝崇聖之儀。超越前代。不敢加以爵號。可謂至矣。萬經理世德謁文廟。移咨本國。亟令一依天朝。而其時大臣禮官不克擧行。未知其見之如何也云云。作石鼓歌。石鼓在國子戟門內。凡十枚。周宣王獵碣。史籀所篆者。二月初一日。遇宣祖大王忌辰。賦詩寓感。其詩云。寢園濡露入新年。龍馭如今益杳然。萬里孤臣空灑淚。風吹難到穆陵邊。初二日。見竝封王妃勑書草。諭德姜逢元所製同兩使往觀天壇。壇在正陽門外十一日。詣會同館。領下馬宴。○贈詩琉球國使臣。馬勝連,林國用。以其國請封事。來寓順風廳。欽先生文章。來見求詩。故贈之。十七日。詣闕門外月廊。領勑謝恩。○二十六日。詣禮部。領欽賜賞典。時天朝以本國解送漂流人。故有此賞典。銀二百兩。綵繒六十匹。二十九日。詣禮部。謝賞典。仍詣會同館。領上馬宴。○贈詩林尙書堯兪。尙書號兼宇。致力於封典事。待先生甚厚。故先生贈詩云。盛德英名四海馳。春官典禮屬淸時。趨崇入座班聯重。封殖三韓際遇奇。舞急錦腰催玉柱。花低帽角落金巵。明朝可是辭堂去。蘭省無緣得再窺。三月初二日。詣東極門領欽賜解送漂流人勑書。○呈辭朝報單于鴻臚寺。○初三日發行。至任丘過毛萇授詩處。至昌樂訪伯夷故墟。至景州謁董子廟。到鄒平過伏生授書處。遍搜故迹。俱有詩。至廣鹿島値奔鯨。賦詩以諭之。舟行洋中。有巨鯨噴風濤。海壑掀盪。舟中人錯愕失措。先生獨從容賦詩以諭之。俄頃波恬鯨遁。人比之韓文公鰐魚文。○龍洲趙文簡公追題詩後曰。操數寸管。與鯨波雪山爭強。何等精神。詩中江海賦云。四月十一日。至新安。先生留皇都旣年。惟使事是勤。他無經心。及還。只有書籍數箱而已。聞申梧峯訃。○十六日。除成均館司成兼司憲府執義。○二十日。入京。○翌日。上引見于隆政殿。敎曰。無事往還。且成事而來。予甚喜焉。特陞通政階。賜土田臧獲。○五月。解官南歸。石樓李公餞于東門外。以詩贈別。先生和之。輯燕槎唱酬錄。幷兩使和韻爲三編。朝天錄成○九月。拜刑曹參議。辭不赴。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六歲五月。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送蔡湖洲裕後赴京。有詩作象賢書院記。承命製進次鄭愚伏賞蓮韻以寄意。○冬。復拜同副承旨。辭不赴。

六年丙寅先生五十七歲正月。爲文祭申梧峯。○二月。陞右副承旨。尋遷左副。轉拜右承旨。時啓運宮喪出。先生擬一詣都下。而有此除命。故遂行。承命往審金浦葬山。回啓。仁順王后山陵卜於金浦。勳臣疏陳制殺不當之法。上命先生審視回啓曰。制殺之法。詳具方書。此說孟浪則他方書一樣孟浪矣。信彼而不信此。未知所見之如何。傳曰。獻議之言。不無所見。因用金浦。時謂之片言回天。請寢山郡收布啓。略曰。今此頒詔之行。出於意外。遠近驚惶愁痛。該曹繼請收布於山郡。下三道木綿連年絶貴。況山郡原所不產之處乎。宜寢收布之令。以除民間一分之弊云云。蒙允。追和張元帥晩西征詩。癸亥四月。張公受一命西征。在朝諸鉅公。皆賦詩贐行。至是張公請詩于先生。故追述以贈。製進啓運宮輓詩。○與鄭愚伏論經筵進講事。○六月。拜左承旨。尋遷右承旨。○直銀臺。與李澤堂植,李觀海敏求,李白洲明漢。聯編唱酬。○因白虹貫日陳啓。反正後。與建虜相絶。會有虹貫之變。先生慮有外患。上箚。略曰。日者。衆陽之宗而人君之象也。虹者。不正之氣而兵亂之象也。小人而勝君子。夷狄而侵中國。可憂之端不一而足。天之譴告丁寧。實出於仁愛殿下云云。時朝廷不之省。翌年春。金兵渡江。人始服先見之明。送李白洲奉使關西。有贈行詩以宣祖廟別立樂章事。收議入啓。○請寢拜園事啓。時上將行金浦拜園之儀。先生陳啓曰。園事甫畢。霜露屆節。聖心怵惕。誠爲罔極。速行展謁。此固至情所發。而第冒夜擧動。致愆玉候。不但惟疾之憂。只切於慈殿。而如在之靈。亦或慮念於冥冥。以殿下如存之誠。寧不惕然于中乎云云。請纂修廳堂上郞廳。勿用兼帶事啓。略曰。纂修之役。極爲苦重。若復兼仕而玩愒。則決無汗靑之日。今後一切除本司之仕。使之專意校讎云云。題李蒼石詩卷後。

七年丁卯。先生五十八歲聞熹宗皇帝崩巷哭。○春被薦左道義兵大將。時金兵侵至平山。上出幸江都。世子南下全州。旅軒先生以號召使。薦先生爲左道義兵大將。辟紫巖公爲從事。而先生已赴全州。馳赴分朝。引對獻策。先生旣至全州。與梧里李文忠,柳川韓文翼二公。共贊兵事。遂引對。奏今日急務。收拾人心爲本。而兩西最急。聞伊賊反爲招輯。使還出耕種。其計尤凶。臣意兩西被陷。城鎭守令邊將。間以土望塡差。其處山川險隘。素所諳歷。而鄕曲情面。無不詳熟。其附賊者。易於誘引。流散者易於招集。必不至於靡然從賊。或保山砦。相機攻勦。其感戴報效之誠。必倍於他處之人云云。答體府李相公問弊二條。略曰。民間目前之弊。莫急於運餉。姑以嶺中言之。如慶,蔚等遠邑之糧儲。直輸於漢江軍前。一石運價。下道則二十匹。中道十五匹。上道十匹。糧料俱不下十餘斗。千里艱辛。顚仆相連。民間騷然。愚計先査本道派守軍兵幾何。畿邑糧儲共通幾何。爲先照數搬運。以便支放。次次轉輸。以償截數。彼此通融。遠近均平。接濟無欠。民獲蘇醒。惟在裁處。○又曰。嶺中田稅最爲不均。江右一結出四斗。江左則八九斗。苦歇頓殊。左道敬差官姜繗又勒定。自覺有一縣多至四百結之處。小民怨苦。專在於此令。本道監司逐一明査。從實施行。恐或宜當。作憂憤詩。時朝廷講和解兵。先生賦此以見志。三月。詣江都行在。扈駕還朝。○四月。解官南歸。先生與浣亭李公同赴分朝轉向沁都至是又同還分別有詩十一月。拜左承旨。辭不赴。尋拜右承旨。

毅宗皇帝崇禎元年戊辰先生五十九歲正月。復拜左承旨。○四月。承命往江陵。奉審集慶殿影幀論啓。時殿有鼠變。先生承特命。馳到本府。奉審後啓曰。臣探聽本府物論。皆言影幀汚漏之變。由於前參奉崔光遠不謹守護之致。其時掩匿不報。手自裹持。潛到屛匠家。用熨斗熨過。至於御袍上油暈處。溶蠟摖塗。痕迹分明。聞來驚痛罔極。事係極重。敢此追啓。自上拿推光遠。輿論快之。送申書狀悅道赴京。有詩送李石潭潤雨赴任潭陽。有別詩六月。復拜左承旨。辭不就。○題關東錄後。江陵奉審時所作。題李聽雨齋昌庭朝京錄後。○次洪方伯霶歷訪見贈韻。

二年己巳先生六十歲四月。拜刑曹參議。辭不赴。○七月。授龍驤衛副護軍。○往氷溪。參旅軒先生講會。張先生自立巖來到書院。先生率儒生赴會。講論經旨。因議定院規。八月十五日。考終于氷月堂。先生自越海朝天。得引飮之證。至是添腫。患彌革。紫巖公吮之。無驗。竟至易簀。士林相弔。痛失依歸。訃聞。上震悼。特致賻加厚。異數也十一月三日。葬于淑夫人權氏墓右。遠近士林會葬者累百人。顯宗大王十三年壬子。士林奉安位版于藏待書院。與梧峯申公合享。○李孤山惟樟撰常享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