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320
文獻通考 卷三百二十 |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三百二十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輿地考六
古豫州
禹貢曰荆河惟豫州〈西至南荆山今襄陽郡南漳縣界北距河也〉伊洛瀍澗既入于河〈伊出今河南府伊闕縣陸渾山洛出今上洛郡洛南縣冡領山瀍出今河南縣榖城山澗出澠池縣山四水皆入河也〉滎波既瀦〈滎本沇水溢出在今滎陽郡滎澤縣也波亦水名言其水並已蓄聚矣一説謂滎水之波也今沇水不過河〉道菏澤被孟瀦〈菏澤在今魯郡方與縣孟瀦亦澤名在今睢陽郡虞城縣即孟瀦澤也言菏澤水衍溢則使被及孟瀦不常入也道音導菏音柯〉厥土惟壤下土墳壚〈髙地即壤下土即墳壚壚土之剛黒者墳扶粉反壚音盧〉浮于洛河〈因洛入河〉舜為十二牧之一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其山曰華〈即今華隂郡山也連延東出故屬豫州〉藪曰圃田〈在今滎陽郡中牟縣〉川曰滎雒〈滎即滎澤洛即洛川今福昌縣界〉浸曰波溠〈出黄山在今漢東郡棗陽縣界東北又云波水出歇馬嶺即應劭所謂孤山在今臨汝郡魯山縣西北溠音莊亞反〉其利麻漆絲枲人二男三女畜宜六擾〈馬牛羊豕犬雞也謂之擾者言人所馴養也〉榖宜五種〈黍稷稻菽麥〉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也又云逸者舒也言禀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其在天官栁七星張則周之分野〈漢之河南雒陽榖城平隂偃師鞏緱氏皆其分也今河南府之河南雒陽偃師東至緱氏鞏縣南得伊闕也北至於河〉房心則宋之分野〈漢之沛梁濟隂皆其分也今睢陽譙郡濟隂地也〉觜觿參則魏之分野〈漢之髙陵以東及陳留汝南之召陵㶏强新汲西華長平潁川之舞陽郾許鄢陵河南之開封中牟陽武原武卷皆其分也今𢎞農郡之北境滎陽之東北境潁川之東境淮陽之北境汝南之北境并陳留郡地也〉角亢氐則韓之分野〈漢之南陽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隂長社陽翟郟東接汝南西接𢎞農兼得新安宜陽皆其分也今陜郡之河南地河南府之西境南境東境滎陽臨汝潁川之西境漢東淮安南陽武當等郡也〉兼得秦楚之交〈漢之𢎞農故關以西今𢎞農郡之南境宜屬秦漢之汝南今汝隂汝南之南境淮陽之南境漢之南郡北境今襄陽郡地並宜屬楚也〉秦分天下置郡為三川〈今河南府陜郡之河南地𢎞農臨汝滎陽陳留等郡地是也〉碭〈今睢陽譙郡濟隂等郡地是也〉潁川〈今潁川淮陽汝隂汝南等郡地是也〉南陽郡之東境北境〈今漢東淮安南陽武當等郡地是也〉南郡之北境〈今襄陽郡〉漢武置十三州此為豫州〈領郡國五其今河南府陜郡𢎞農之地則屬司𨽻陳留濟隂則屬兖州也〉後漢為司𨽻〈理洛陽〉豫州〈理於譙領郡國六譙今譙郡是也〉魏亦同〈理汝南安城今汝南呉房縣也〉晉分置司州〈領郡十一理洛陽〉及豫州〈領郡國十理梁國項今淮陽郡項城縣也〉永嘉之亂豫州没於劉石苻姚宋初有其南境置豫州〈領郡十理汝南郡即今郡宋文帝元嘉中全盛得之後失〉後魏以後分裂不詳焉唐分置十五部此為都畿〈河南府陜郡臨汝滎陽等郡〉河南道〈陳留睢陽濟隂譙郡潁川淮陽汝隂汝南等郡〉兼分入山南東道〈淮安南陽襄陽漢東武當〉及河東道〈𢎞農〉五代並都於汴宋因之其豫州之境俱為京師輔郡置京東路〈開封 單 拱 應天 曹 廣濟〉京西路〈河南汝鄭 許 鄧 襄陽 均 陳潁 蔡 唐 隨 棗陽 光化〉兼得陜西路〈陜虢〉淮東
路〈亳〉南渡後俱没於金惟得京西之襄陽均隨棗陽光化而已
荆河之間四方輻輳故周人善賈趨利而纎嗇韓國分野亦有險阻〈蘇秦謂韓宣王曰韓北有鞏洛成臯之固西有宜陽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也鞏成臯則今鞏縣汜水也宜陽商阪即今福昌山及商山也宛穰南陽界陘山密縣界〉自東漢魏晉宅於洛陽永嘉以後戰爭不息元魏徙居纔過三紀逮乎二魏爰及齊周河洛汝潁迭為攻守夫土中風雨所交宜乎建都立社均天下之漕輸便萬國之享獻不恃隘害務修徳刑則卜世之期可延久也
古豫州厯代沿革之圖
春秋時可考者四十國
周 鄭 宋 陳 曹 許 蔡 虞 虢 祭 劉單 𣏌 蘇 甘 管 芮 郜 滑 頓 胡
沈 鄧 唐 隨 頼 戴 江 項 厲 應 息葛 焦 道 柏 夷 房 亳 楚〈北境是〉
秦時為郡五
三川郡 碭郡 潁川郡 南陽郡〈東北境是〉南郡〈北境是〉漢時為郡國八縣一百八十六
潁川郡二十縣〈陽翟 昆陽 潁陽 定陵 長社新汲 襄城 郾 郟 陽城 綸氏舞陽 潁隂 崈髙 許 鄢陵 臨潁 父城成安 周承休〉
河南郡二十二縣〈雒陽 滎陽 偃師 京 平隂中牟 平 陽武 河南 成臯苑陵 緱氏 卷 原武 鞏 榖成 故市 密新成 開封 梁 新鄭〉
陳留郡十七縣〈陳留 小黄 成安 寧陵 雍邱酸棗 東昏 襄邑 外黄 封邱長羅 尉氏 傿 長垣 平邱 濟陽 浚儀〉
汝南郡三十七縣〈平輿 陽安 陽城 㶏强 富波汝陽 鮦陽 呉房 安成 慎陽 南頓 朗陵 細陽 宜春 汝隂 新蔡新息 灈陽 期思 項 慎 召陵 弋陽 西平 上蔡 寢 西華 長平 宜禄 新郪 歸徳 新陽 安昌 安陽 博陽 成陽 定陵〉
沛郡三十七縣〈相 龍亢 竹 榖陽 蕭 向 銍廣戚 下蔡 豐 夏邱 鄲 譙蘄 虹 輙與 山桑 公邱 符離 敬邱洨 扶陽 沛 芒 建城 城父 建平 鄼〉
〈栗 祁鄉 髙 髙柴 溧陽 平阿 東鄉 臨都 義成〉
南陽郡三十六縣〈宛 犨 杜衍 鄼 育陽 博山湼陽 隂 堵陽 穰 雉 山都 蔡陽 新野 筑陽 棘陽 武當 舞隂西鄂 朝陽 酈 安衆 冠軍 比陽 平氏隨 葉 鄧 魯陽 舂陵 新都 湖陽 紅陽樂成 博望 復陽〉
梁國八縣〈碭 甾 杼秋 䝉 已氏 虞 下邑睢陽〉淮陽國九縣〈陳 苦 陽夏 寧平 扶溝 固始圉 新平 柘〉漢中郡〈北境是縣見梁州〉
南郡〈北境是縣見荆州〉
𢎞農郡〈東境是縣見雍州〉
晉時為郡國十四縣一百三十七
河南郡十二縣〈洛陽 河南 鞏 河隂 新安 成臯 緱氏 陽城 新城 陸渾 梁
陽翟〉
滎陽郡八縣〈滎陽 京 密 卷 陽武 苑陵 中牟 開封〉𢎞農郡六縣〈𢎞農 湖 宜陽 陜 澠池 華隂〉陳留國十縣〈小黄 浚儀 封邱 酸棗 濟陽 長垣 雍邱 尉氏 襄邑 外黄〉梁國十二縣〈睢陽 𫎇 虞 下邑 寧陵 榖熟陳 項 長平 陽夏 武平 苦〉汝南郡十五縣〈新息 南安陽 安成 慎陽 北宜春 朗陵 陽安 上蔡 平輿 定潁 灈陽 南頓 汝陽 呉房 西平〉
南陽國十四縣〈宛 西鄂 雉 魯陽 犨 淯陽博望 堵陽 葉 舞隂 比陽 湼陽 冠軍 酈〉
譙郡七縣〈譙 城父 鄼 山桑 龍亢 蘄 銍〉汝隂郡八縣〈汝隂 慎 原鹿 固始 鮦陽 新蔡宋 褒信〉潁川郡九縣〈許昌 長社 潁隂 臨頴 郾 邵陵鄢陵 新汲 長平〉濟陽郡〈西境是縣見兖州〉
義陽郡十二縣〈新野 穰 鄧 蔡陽 隨 安昌棘陽 厥 西平氏 義陽 平林朝陽〉
順陽郡八縣〈鄼 順陽 南鄉 丹水 武當 隂筑陽 析〉襄城郡七縣〈襄城 繁昌 郟 定陵 父城 昆陽舞陽〉沛國九縣〈相 沛 豐 筑邑 符離 杼秋 洨虹 蕭〉隋時為郡十七縣一百四十八
河南郡十八縣〈河南 洛陽 閿鄉 桃林 陜 熊耳 澠池 新安 偃師 鞏 宜陽夀安 陸渾 伊闕 興泰 緱氏 嵩陽 陽城〉
滎陽郡十一縣〈管城 汜水 滎澤 原武 陽武圃田 浚儀 酸棗 新鄭 滎陽開封〉
梁郡十三縣〈宋城 襄邑 寧陵 虞城 榖熟 陳留 雍邱 下邑 考城 楚邱 碭山
圉城 柘城〉
汝南郡十一縣〈汝陽 城陽 真陽 新息 褒信上蔡 平輿 新蔡 朗山 呉房西平〉
潁川郡十四縣〈潁川 襄城 汝墳 葉 北舞 郾城 繁昌 臨潁 尉氏 長葛 許昌 㶏强 扶溝 鄢陵〉
濟隂郡九縣〈濟隂 外黄 濟陽 成武 寃句 乗氏 定陶 單父 金鄉〉譙郡六縣〈譙 鄼 城父 谷陽 山桑 臨渙〉汝隂郡五縣〈汝隂 潁陽 清邱 潁上 下蔡〉淮陽郡十縣〈宛邱 西華 溵水 扶樂 太康 鹿邑 項城 南頓 □ 鮦陽〉淮安郡七縣〈比陽 平氏 真昌 顯岡 臨舞 慈邱 桐柏〉淯陽郡三縣〈武川 向城 方城〉
𢎞農郡四縣〈𢎞農 盧氏 長泉 朱陽〉
舂陵郡六縣〈棗陽 舂陽 清潭 湖陽 上馬 蔡陽〉襄城郡八縣〈承休 梁 郟城 陽翟 汝源 汝南魯 犨城〉南陽郡八縣〈穰 新野 南陽 課陽 順陽 冠軍菊潭 新城〉漢東郡八縣〈隨 土山 唐城 安貴 順義 平林上明 光化〉淅陽郡七縣〈南鄉 内鄉 丹水 武當 均陽 安福 鄖鄉〉唐時為州十八縣一百二十五
河南府二十縣 陜州六縣 虢州六縣 汝州七縣鄭州七縣 汴州六縣 宋州八縣 單州四縣
亳州七縣 曹州五縣 許州九縣 陳州六縣 潁州四縣 蔡州十縣 唐州七縣 鄧州六縣 均州三縣 隨州四縣
宋時為州二十二縣一百二十七
河南府十九縣 陜州八縣 虢州四縣 汝州六縣鄭州五縣 開封府十六縣 應天府七縣 單州
四縣 拱州二縣 亳州七縣 曹州四縣 廣濟軍一縣 許州七縣 陳州五縣 潁州四縣 蔡州十縣 唐州五縣 鄧州五縣 均州二縣 襄陽府六縣 隨州四縣 棗陽軍一縣 光化軍一縣
河南府〈凡河北諸縣並冀州之域餘則豫州之域今治河南洛陽二縣〉蓋周之舊都昔武王尅殷定鼎於郟鄏至成王營成周卜澗水東瀍水西而宅洛邑是為王城〈郟鄏陌名漢孔安國云王城今河南城周靈王時榖雒鬭毁王宫則左傳齊莊公遣師城郟是也在今城之西按此榖水本澗水自後遂更名矣經今城之苑中入於洛〉又於瀍水東卜亦吉遷殷頑民居之〈孔安國云將定下都遷殷人故并卜之也〉平王因犬戎之亂自酆東遷而居王城則東周之始王也至敬王與王子朝爭立出奔晉定公使魏舒率諸侯之大夫㑹於狄泉以其地本成周之城而居敬王〈按在今洛陽之城東三十餘里故城是則周之下都也有狄泉在城中然而成周是王城下都之總號故左氏傳曰萇𢎞云西王天棄之東王必大克時子朝居王城故曰西王敬王居狄泉在王城之東故曰東王〉至孝王封其弟桓公於河南以續周公之官職至孫恵公乃封少子於鞏號東周恵公〈按此時又别稱東周也〉王赧立〈赧尼板反〉東西周分理又徙都西周〈則王城也〉初平王時雒邑與宗周〈宗周鎬京也〉通封畿東西長南北短長短相覆為千里後為諸侯所侵比周之亡七城而已〈河南洛陽新城平隂偃師鞏緱氏也按七邑之境西自今河南洛陽南自伊闕緱氏東得鞏縣北至於河〉秦平天下置三川郡漢髙帝置河南郡〈領縣二十二〉後漢改為河南尹〈領縣二十〉兼置司𨽻〈領郡七理於此〉魏晉郡因之兼置司州〈領縣十一理於此〉後魏孝文自代徙都之亦為河南尹至東西魏分有其地北齊為洛州〈石季龍已為洛州至齊又改名焉〉齊滅屬後周〈當東西魏及齊周之時二境交爭攻戰邊鎮俱在於此〉隋初為洛州煬帝之初移都創制復曰豫州尋改為河南郡置尹唐平偽鄭王充置洛州開元元年改為河南府凡周漢魏晉後魏隋至唐並為帝都〈周謂平王以下漢謂後漢晉謂西晉也〉今號為東京後改號東都〈按故都城自周氏至大業以前常為都邑今都城即隋煬帝大業元年所築〉屬河南道領縣二十〈河南 洛陽偃師 陸渾伊闕 新安 鞏 緱氏 陽城 登封 夀安 密河清 澠池 福昌 長水 永寧 潁陽 伊陽王屋〉漢乾祐中置望陵縣周顯徳中廢陽城縣宋乾徳初
廢望陵景徳四年陞永安鎮為縣屬京西路號西京熙寧後以王屋縣𨽻孟州伊闕緱氏二縣並省為鎮建炎後没於金紹興間講和歸我河南地遣使者祀陵寢既而金復取河南金改永安為芝田縣以密縣屬鄭州永寧縣為嵩州改夀安縣為宜陽縣伊陽縣為嵩州河清縣為孟津縣又陞龍開小水福昌三鎮並為縣 貢蜜蠟甆器領縣十九治河南洛陽 河南〈古郟鄏地是為王城後漢縣有闕塞山俗曰龍門有洛伊瀍三水榖城山瀍水所出有金墉城〉洛陽〈古成周地有邙山東北有孟津武王㑹諸侯處有後漢明章二帝陵〉永安〈本永安鎮宋以陵寢所在陞為縣〉登封〈唐縣有中岳嵩髙山少室山有鬼谷潁川測景臺石羊關〉夀安〈隋縣有瀍水又有九曲城髙齊置以備周〉伊闕〈古戎蠻國隋縣有陸渾山伊水所出伊闕山鼔鐘山伊水涓陽水陸渾關〉永寧〈隋縣有三崤山晉敗秦師處有熊耳山嶕嶢榖水髙門關松陽關鵜鶘闗又有回溪馮異敗師處〉長水〈漢盧氏縣地唐縣有天壇山〉新安〈漢縣縣東北一里有漢故函谷關其秦關在今靈寳縣漢武帝時樓船將軍楊僕數有大功恥為關外人上書乞移關以家財給其用乃徙於新安項羽坑秦降卒於新安城南即此地也〉福昌〈唐縣有女几山金門山城東南北三靣峭絶天險後周置兵於此備齊〉伊陽〈古陸渾氏之地唐縣有伊水三塗山後周置兵於此備齊〉鞏〈春秋時鞏國戰國時有東西周此即東周所居漢為縣有鮪渚〉密〈古密國亦鄶國有大騩山鄶水後𨽻鄭州〉澠池〈秦昭王與趙惠文王㑹處漢縣〉緱氏〈古滑國漢縣有緱氏山軒轅坂〉潁陽〈夏之綸國唐縣有八風灘大谷山〉王屋〈古召康公之邑有王屋山中條山析城山北齊置懐州縣東一十里齊子嶺周齊分境處後周置王屋郡〉偃師〈帝嚳所都亦古亳邑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即一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治於此亳改國號殷有首陽山尸鄉周武王伐紂回師息戎遂名偃師焉漢為縣〉河清〈唐縣南臨黃河宋開寶初移治於白鶴鎮〉
陜州〈凡河北諸州縣並冀州之域餘則豫州之域今治陜縣〉周公召公分陜之所〈陜東周公主之陜西召公主之〉春秋虢國之地所謂北虢也〈虢仲國今平陸縣〉戰國時屬韓秦屬三川郡漢屬𢎞農郡後漢因之後魏置陵州及恒農郡後周又置陜州及崤郡〈置兵於此備齊〉隋文帝時郡廢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屬河南郡後置𢎞農宫唐復為陜州為大都督府保義軍節度天祐元年為興唐府哀帝初復故屬河南道領縣六〈陜 硤石 靈寶夏 芮城 平陸〉梁改鎮國軍後唐復宋太平興國初改保平軍三年以虢州閿鄉湖城二縣來屬熙寧六年省硤石縣為石壕鎮入陜屬陜西永興軍路靖康二年沒於金建炎二年石壕尉李彦先舉兵収復與金拒再踰年復失紹興十一年吴璘下陜三十二年王庶復陜旋皆失之金𨽻河南路又撥平陸芮城夏三縣𨽻解州 貢紬絁括蔞根柏子仁領縣八治陜 陜〈唐縣有女几山金門山虢山槖水〉平陸〈春秋晉畢萬之邑唐縣有閑原即虞芮遜地之所〉芮城〈古芮伯國後周縣有浢水中條山薄山方山〉靈寳〈唐縣有柏谷水桃林塞古函谷關浢津關〉硤石〈唐縣宋移治石壕鎮析河南府永寧縣之胡郭管入焉俄復徙今治有底桂山二崤山硤石水熙寧間廢入陜〉夏〈後魏縣有涑川巫咸各水〉閿鄉〈隋縣有潼關大關小谷關〉湖城〈唐縣有荆山鳯林泉〉
虢州 春秋時虢國地〈北虢今陜郡平陸縣東虢在今滎陽縣西虢在今扶風郡縣也〉晉滅虢其地屬晉戰國時屬秦魏二國之境後屬三川郡漢武置𢎞農郡後漢因之魏改恒農〈避獻帝諱〉晉復為𢎞農郡後魏置西恒農郡後周廢之隋煬帝又置𢎞農郡恭帝時改為鳯林郡唐武徳元年改為鼎州八年改虢州其後或為𢎞農郡屬河南道領縣六〈𢎞農 閿鄉湖城 朱陽玉城盧氏〉宋以湖城閿鄉二縣屬陜州屬陜西永興軍路建炎二年没於金三年陜州都統邵興收復既而復失金𨽻京兆府路 貢麝香地骨皮硯領縣四治虢略 虢略〈唐𢎞農縣至道三年改有衡嶺山濁水〉朱陽〈後魏縣有柏谷乃湖〉盧氏〈漢縣有熊耳山洛水出焉〉玉城〈隋縣熙寧四年廢為鎮入虢略崇寧三年以欒川鎮為欒川縣〉
汝州 在周為王畿春秋時戎蠻子之邑亦楚鄭二國之境七國時屬韓秦屬三川郡漢屬河南潁川二郡地後漢因之魏晉屬河南舞陽二郡地後魏屬汝北郡後周屬南襄城郡隋初置伊州煬帝初改為汝州後廢州以其地分屬襄城潁川二郡唐為汝州或為臨汝郡屬河南道領縣七〈梁 襄城 郟城 魯山 葉 龍興 臨汝〉梁為防禦周廢臨汝縣宋為輔州政和中陞陸海軍節度屬京西北路建炎元年没於金金𨽻河南路 貢絁紬領縣六治梁梁〈漢舊縣戰國時謂之南梁以别大梁少梁古蠻戎子國縣東有陽人聚秦滅東周徙其君於陽人即〉
〈此地又孫堅大破董卓之所有廣成城崆峒山狼樂山〉葉〈古應國又楚葉公邑有方城山强水昆陽城光武敗王尋之所〉郟城〈漢郟縣隋改崇寧三年割𨽻潁昌府〉龍興〈唐縣有豢龍城〉襄城〈漢縣有不𦎟城楚靈王所築〉魯山〈隋縣有堯山𣹑水鴉河〉
鄭州 古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周初封管叔於此又曰虢鄶之地鄭武公與平王東遷武公滅兩國而遷都焉後鄭為韓所滅韓又徙都之其東境屬魏秦屬三川郡漢屬河南郡後漢因之分置滎陽郡宋亦然後魏為東恒農郡東魏置廣武郡後周置滎州後改為鄭州隋置管州煬帝初復為鄭州尋廢州置滎陽郡唐因之屬河南道領縣七〈管城 滎澤 原武 陽武 滎陽 新鄭 中牟〉梁為防禦以陽武中牟二縣屬開封府宋為奉國軍節度熙寧五年廢州以縣屬開封元豐八年復之崇寧四年建為西輔屬京西北路又以河南密縣來𨽻建炎二年没於金金𨽻河南路又以潁昌府陽翟縣為州割新鄭𨽻之 貢絹麻黄領縣五治管城 管城〈周初管國隋縣有圃田澤牽渠〉滎澤〈禹貢濟水溢為滎即此地濟水舊出河北截河南流而為滎澤自王莽末濟入河不復過河之南矣有敖山又有故王宫城晉侯作王宫於踐土公朝於王所即此地〉原武〈漢縣〉新鄭〈黄帝都於有熊之地其後鄭及韓皆都此地隋為縣有溱洧潩三水〉滎陽〈漢縣有鴻溝京索水敖倉城〉
開封府 春秋時鄭地戰國時為魏都〈魏恵王自安邑徙居大梁即今浚儀縣也張儀説魏哀王曰魏地四平無名山大川之限〉秦屬三川郡〈酈生説漢王曰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逹之郊〉漢置陳留郡後漢因之晉改為陳留國東魏置梁州及陳留開封二郡北齊廢開封郡併入陳留郡後周改梁州為汴州隋廢陳留郡煬帝初又廢州分其地入滎陽梁潁川濟隂等郡唐復置汴州或為陳留郡郡城西古城戰國時魏恵王所築秦攻魏引河水灌城而拔之有通濟渠隋煬帝開引黄河水以通江淮漕運兼引汴水即浪□渠也〈浪□與茛蕩同〉宣武軍節度屬河南道領縣六〈開封 陳留 雍邱浚儀 封邱 尉氏〉梁都之陞為開封府以滑州之酸棗長垣鄭州之中牟陽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戴邑許州之扶溝鄢陵陳州之太康九縣來屬號東都後唐為汴州宣武軍罷東都以酸棗中牟襄邑鄢陵太康五縣屬諸州晉復為開封府號東京以五縣還𨽻焉宋因之又置東明咸平二縣朱梁置建昌宫晉為大寧宫皆因舊牙署改名而已周世宗雖加營繕猶未合右制宋建隆三年廣皇城之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宫殿按圖以脩之自是皇居壯麗矣崇寧四年以襄邑縣建拱州靖康元年金入寇十一月陷京師建炎元年髙宗即位於南京命宗澤留守京師二年澤薨命杜充上官悟相繼留守四年二月卒陷於金紹興二年逆豫僭號遷於汴九年金廢豫以河南來歸十年叛盟入寇復取之完顔亮偽易東京為南京三十一年亮自燕徙都汴入寇遇弑金主雍立乃復都燕嘉定七年金主珣復徙汴十二年尅復京東河北二府九州四十縣未幾復失貢方紋綾方紋紗藨席麻黄酸棗仁領縣十六治開
封祥符 開封〈唐縣有古通津臨蔡二關逢池沙海〉祥符〈東魏浚儀縣宋改有蔡水浚水沙臺崇臺〉尉氏〈春秋鄭大夫尉氏之邑漢縣有逢池〉陳留〈有莘國城本鄭邑後為陳所併故曰陳留唐為縣〉雍邱〈古杞國漢縣有葵邱齊桓㑹諸侯之地又東晉初祖逖駐兵於此〉封邱〈古封國有黄池呉夫差㑹諸侯地漢縣〉中牟〈漢舊縣有圃田澤又有官渡曹操袁紹相拒之地〉陽武〈漢縣有汝池又有博浪沙張良擊秦皇地〉酸棗〈漢縣以地多棘而立名有金隄關〉長垣〈隋匡城縣孔子所厄之地宋改今名〉東明〈古東昏之地後為東明鎮宋初置縣〉襄邑〈春秋時襄牛地漢縣崇寧間以縣建拱州〉扶溝〈漢縣有洧水溝〉鄢陵〈漢縣鄭伯克於鄢即此地〉考城〈古戴國隋縣梁改戴邑後唐復〉太康〈漢陽夏縣唐改有魯溝〉咸平〈舊通許鎮𨽻陳留咸平五年改縣〉
應天府 髙辛氏子閼伯所居商邱也周武王克殷以封微子啟是為宋國戰國時齊楚魏三分其地秦置碭郡漢改為梁國後漢因之晉亦曰梁國後周置梁州隋文帝置宋州煬帝初為梁郡唐復為宋州或為睢陽郡屬河南道領縣八〈宋城 襄邑 榖熟 楚邱寧陵 下邑 柘城 虞城〉梁為宣武軍節度以襄邑屬開封府碭山屬輝州以輝州楚邱來屬後唐改歸徳軍宋陞為應天府號南京屬京西路靖康金人入京師建炎元年四月髙宗即位於南京十月幸淮甸三年没於金金改為歸徳府 貢絹領縣七治宋城 宋城〈宋國都有孟諸澤有梁孝王園鴈鶩池漢為睢陽縣隋改今名〉楚邱〈古戎州已氏之邑唐縣〉柘城〈唐縣有柘溝〉榖熟〈殷之南亳湯所都古榖城地隋縣〉下邑〈古虞國漢縣〉寧陵〈古葛伯國又魏信陵君邑隋縣〉
單州 唐光化二年朱全忠奏以宋州碭山虞地單父曹州之武成置輝州梁以楚邱還屬宋州後唐改為單州以兖州魚臺來屬宋因之為團練屬京東西路建炎三年没於金金𨽻河南路 貢防風蛇床領縣四治單父 單父〈古魯邑隋縣有宓子賤琴臺〉碭山〈隋縣山出文石得名漢髙祖隠芒碭山澤即其地〉成武〈隋縣有堂溝〉魚臺〈魯棠臺隠公矢魚之所唐縣〉
拱州 本開封府襄邑縣宋崇寧四年建為州保慶軍節度為東輔以開封之考城太康南京之寧陵楚邱柘城來𨽻大觀四年廢拱州復為襄邑縣還𨽻開封政和四年復為州罷東輔宣和二年以襄邑太康寧陵為屬縣餘歸舊𨽻六年又以寧陵歸南京太康歸開封復割柘城來𨽻屬京東西路紹興後没於金金為睢州𨽻河南路割東京考城縣來屬領縣二治襄邑 襄邑〈見開封府〉柘城〈見應天府〉
亳州 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即其地也後改為譙春秋時為陳國之譙邑戰國時屬宋秦屬碭郡漢屬沛郡後漢為沛國兼置豫州〈領郡六治於此〉魏置譙郡晋因之後置南兖州後周為亳州兼置陳留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譙郡唐為亳州或為譙郡屬河南道領縣七〈譙 鄼 城父 鹿邑真源 永城 蒙城〉梁為防禦晉因之宋大中祥符七年建為集慶軍節度屬淮南東路紹興十年没於金張俊王徳復取之既而復失金𨽻河南路 貢縐紗絹領縣七治譙 譙〈周武王封神農後之地有渦水〉城父〈春秋時陳國之夷邑有乾溪楚靈王敗之地又有肥水唐焦夷縣後唐改〉䝉城〈唐縣有嵇山山桑城〉鄼〈漢縣有龍亢城太邱城〉鹿邑〈隋縣有瀖水〉永城〈隋縣有碭山〉衛真〈古之苦縣老子生於此唐真源縣宋改有老子祠瀬水〉
曹州 昔唐堯所居〈州界有堯塜〉在周為曹國之地〈曹叔振鐸所封湯伐桀桀奔三朡湯又伐之即此地〉戰國時屬宋秦屬碭郡漢改為梁國景帝分梁為濟隂國宣帝更名定陶後為濟隂郡後漢因之晉為濟陽郡後魏置沛郡及西兖州後周改西兖為曹州隋為濟隂郡唐復為曹州或為濟隂郡屬河南道領縣五〈濟隂 考城 宛句 南華 乘氏〉梁以考城屬開封府陞為威信軍節度周改彰徳軍宋為輔州建中靖國元年陞為興仁府屬京東西路建炎三年没於金金𨽻河南路而宛亭南華乘氏三縣皆為黄河水渰廢乃以東明縣來屬 貢絹葶子領縣四治濟隂 濟隂〈古三朡亭在縣東北漢定陶縣地有汜水髙帝即位之所唐改今名縣在濟水之南〉宛句〈有漆園莊周為吏之所今縣西南漢光武生於此唐為縣元祐間改為宛亭縣〉南華〈唐縣有沙溝莊周釣臺〉乘氏〈古乘邱地唐為縣〉廣濟軍 漢定陶縣唐為鎮𨽻曹州周建廩庾筦𣙜於此宋乾徳元年疏洧水以通漕運置發運務開寳九年改為轉運司太平興國二年建為軍四年割曹澶濟濮四州地復置縣以𨽻焉屬京東西路熙寧四年廢軍以定陶縣𨽻曹州元祐元年復為軍建炎後没於金金領縣一 定陶〈有三朡亭陶邱濮水〉
許州 春秋許國七國時為韓魏二國之境秦為潁川郡漢髙帝為韓國尋復故後漢因之獻帝都之魏文帝受禪於此及晉後魏並為潁川郡西魏初得之後入東魏〈西魏將王思政鎮守東魏軍圍之二百日城陷即今長葛縣界故長社城〉改為鄭州後周改曰許州隋復為潁川郡唐為許州或為潁川郡忠武軍節度屬河南道領縣九〈長社 長葛 陽翟 許昌鄢陵 扶溝 舞陽 郾城 臨潁〉梁改正國軍以扶溝鄢陵二縣屬開封後唐復為忠武軍宋因之元豐三年陞為潁昌府崇寧四年建為南輔屬京西北路建炎二年没於金四年收復未幾復失金𨽻河南路又以陽翟縣為潁順軍後為鈞州𨽻河南路以鄭州新鄭來𨽻 貢絹藨席領縣七治長社長社〈唐縣有髙陽里荀淑故宅又有潩水〉郾城〈漢縣有長沙河五溝水鴻隙陂〉陽翟〈鄭櫟邑漢縣有荆山具茨水〉長葛〈隋縣有洧水〉臨潁〈漢縣有豢龍城〉舞陽〈唐縣有舞水滍水〉許田〈魏許昌縣漢獻帝都於此後唐縣熙寧四年省為鎮入長社〉
陳州 昔庖犧氏所都曰太昊之墟周初封舜後媯滿於此以備三恪為陳國楚滅為縣楚頃襄王自郢徙於此戰國時為楚魏二國之境秦屬潁川郡漢汝南郡淮陽國之地後漢亦同晉為汝南郡梁國二境地兼置豫州〈領郡國十治於此〉後魏置陳郡又置北州〈治於此〉北齊改北州為信州〈以百姓守信不附侯景故曰信州〉隋置陳州煬帝初州廢置淮陽郡唐為陳州或為淮陽郡屬河南道領縣六〈宛邱項城 南頓 西華 太康 溵水〉梁以太康屬開封府晉為鎮安軍
節度宋因之宣和元年陞為淮寧府屬京西北路建炎二年没於金紹興元年復旋失金𨽻河南路紹興三十一年土人陳亨祖執偽守以城來歸旋復失 貢紬絹領縣五治宛邱 宛邱〈陳國都有東門池又有固陵髙祖追及項羽處〉項城〈古項子國隋縣〉商水〈隋縣有章華臺乾谿〉南頓〈古頓子國後迫於陳南徙故曰南頓唐縣〉西華〈唐縣〉潁州 春秋時胡子國也戰國時屬楚秦為潁川郡地兩漢為汝南郡地魏置汝隂郡〈司馬宣王使鄧艾屯田於此〉後廢晉武帝復置汝隂郡後魏置潁川郡隋復為汝隂郡唐為潁州或為汝隂郡屬河南道領縣四〈宋同〉漢為防禦周為團練以下蔡屬夀州宋陞汝隂縣百尺鎮為萬夀縣元豐二年陞順昌軍節度政和六年改為順昌府屬京西北路紹興後没於金金𨽻河南路紹興中和議成以河南地來歸既而背盟入寇劉錡大敗其師於郡城下紹興三十一年李貴同忠義總首孟俊取順昌旋復失貢紬絁綿領縣四治汝隂 汝隂〈漢縣有寢邱潁水淮水淝水汝水〉萬夀〈有潁川宣和後改為泰和縣〉潁上〈隋縣有潁水淮水雷陂塘〉沈邱〈唐縣有武邱〉蔡州 春秋時沈蔡二國之地戰國時為楚魏二國之境秦屬潁川郡漢髙祖置汝南郡後漢因之魏晉亦曰汝南郡宋初因之兼置豫州〈領郡十治於此〉以為重鎮〈常珍竒守之元嘉二十六年後魏太武率兵攻圍汝南太守陳憲守拒四十餘日魏人積屍與城齊卒不能㧞〉後魏置豫州〈治於此〉東魏置行臺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舒州尋復曰豫州其後改洛州為豫州以此為溱州尋改曰蔡州後置汝南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復置汝南郡唐為豫州或為汝南郡寳應元年更名蔡州屬河南道領縣十〈汝陽 朗山 遂平 上蔡 新蔡褒信 新息 真陽 平輿 西平〉漢為防禦宋為淮康軍節度屬京西北路建炎二年没於金金𨽻河南路紹興八年三十一年開禧三年收復凡三皆旋失 貢綾領縣十治汝陽 汝陽〈漢北宜春縣隋改有懸瓠城鴻郤陂溱水東南有二龍鄉月旦里〉上蔡〈古蔡國蔡仲始封地漢縣有汝水〉平輿〈古沈子國唐縣〉新蔡〈古吕國隋縣有鮦陽葛陂〉褒信〈隋縣有淮水汝水〉西平〈古柏子國唐縣有棠谿〉遂平〈古房子國唐縣有龍泉水瀙水〉確山〈古道國隋朗山縣宋改有淮水〉真陽〈漢縣有淮水汝水石塘陂〉新息〈古息國漢縣有汝水〉
唐州 春秋楚地戰國時屬韓秦漢並南郡地後漢亦然晉屬南陽國後魏置東荆州西魏改為淮州為重鎮〈置兵以備東魏〉隋改為顯州煬帝改為淮安郡唐為唐州或為淮安郡屬山南道領縣七〈泌陽 比陽 慈邱 桐柏 平氏 湖陽 方城〉梁改為泌州後唐復晉又為泌州漢復周廢慈邱縣宋陞為團練屬京西南路紹興十二年與金議和割以遺金紹興末金主亮渝盟入寇我師復唐州隆興再和復割以遺金 貢絹領縣五治泌陽 泌陽〈漢舞隂縣唐改有泌水〉桐柏〈隋縣淮水所出〉湖陽〈古蓼國漢縣〉方城〈後魏縣有方城山衡山堵水〉比陽〈漢縣有比水〉
鄧州 本夏禹之國春秋時申伯鄧侯二國之地戰國屬韓後没於秦封魏冉為穰侯尋屬楚楚亡秦置南陽郡兩漢因之晉為南陽國及順陽義陽二郡之境宋齊並為南陽郡後魏置荆州西魏為重鎮〈置兵以備齊〉隋初改為鄧州煬帝初為南陽淯陽二郡地唐為鄧州或為南陽郡屬山南道領縣六〈穰 南陽 向城 臨湍 内鄉 菊潭〉梁為宣化軍節度後唐改威勝軍周改武勝軍廢菊潭縣宋初廢臨湍縣屬京西南路中興後與金議和割以遺之與唐州同金屬河南路 貢白菊花花蠟燭領縣五治穰穰〈漢縣有鉗盧陂沮陽城橘水〉南陽〈古申伯國隋縣周慶向城縣入焉有菊水〉内鄉〈隋縣有丹水淅水〉淅水〈朱梁縣有淅水富水〉順陽〈有五龍山丹水〉
均州 戰國時屬韓秦屬南陽郡漢為南陽漢中二郡後漢因之魏屬南鄉郡晉宋並屬順陽郡後置武當郡齊於此僑立始平郡尋改為齊興郡梁置興州後周改為豐州隋初郡廢改為均州煬帝初州廢改為淅陽郡〈今郡城即後漢延岑築據之〉唐為均州或為武當郡屬山南道領縣三〈武當 鄖鄉 豐利〉宋廢豐利入鄖鄉為武當軍節度屬京西南路郡當荆襄上游商鄧陜虢要衝吳蜀襟喉之地貢麝香領縣二治武當 武當〈漢縣有古塞城在縣北戰國時楚築以備秦其山髙峻險峭又有武當山〉鄖鄉〈古麇國地晉縣〉
襄陽府 禹貢豫州之南境〈南漳一縣則荆州之域餘並荆河州之域〉春秋以來楚地秦南郡之北界二漢屬南郡南陽二郡地至獻帝時魏武始置襄陽郡亦為重鎮〈蜀將關侯攻没于禁等七軍兵勢甚盛徐晃屯守不下曹公謂晃曰全襄陽子之功也後孫權帥兵向西時曹仁鎮之司馬宣王言於魏文帝曰襄陽水陸之衝禦寇要地不可失也〉晉初因之兼置豫州〈理於此平吴後理江陵〉東晉僑置雍州〈時以雍州既没流人聚此魏該朱序皆鎮焉〉宋文帝割荆州置雍州〈領郡十七理於此〉襄陽去江陵歩道五百勢同脣齒無襄陽則江陵受敵自東晉庾翼為荆州刺史將謀北伐遂鎮襄陽田土肥良桑梓遍野常為大鎮北接宛洛跨對楚沔為鄢郢北門部領蠻左齊梁並因之亦為重鎮後梁蕭詧附庸於西魏而都於此西魏改曰襄州隋復為襄陽郡唐因之為山南東道節度屬山南道領縣七〈襄陽南漳 鄧城 榖城義清 樂鄉 宜城〉周廢樂鄉縣宋屬京西南路宣
和元年陞為襄陽府中興後京西安撫京湖制置置司領襄隨郢均房棗陽光化凡七郡 貢麝香白榖漆器領縣六治襄城 襄城〈漢縣在襄水之陽有峴山漢水隆中髙陽池冠蓋里鳯林關栁關〉鄧城〈古樊邑唐縣有宛水泌水〉榖城〈古榖伯之國隋縣〉中廬〈古廬戎之國隋義清縣宋改〉宜城〈漢縣有涑水鄀水〉南漳〈隋縣有荆山禹貢荆及衡陽惟荆州即此山卞和得玉之所〉隨州〈光化鄉在今郡東南三十餘里則荆州之域餘則豫州之域〉春秋隨侯之國左傳曰漢東之國隨為大其後屬韓秦二漢並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後分置隨郡宋齊因之西魏置并州後改曰隨州隋分其地置漢東春陵二郡唐併為隨州或為漢東郡屬山南道領縣四〈宋同〉宋陞為崇義軍節度後改崇信軍屬京西南路其地因山為郡岩石隘狹道路交錯自棗陽至厲山九十九岡昔智謀之士多談漢東險阻如兵家詭伏竒計又言有括囊之勢易入而難出嘉定十五年以三關𨽻徳安置關使 貢絹綾葛覆盆子領縣四治隨 隨〈漢縣有三鍾山厲山隨侯臺九井〉棗陽〈隋縣有濜水紹興十二年陞為軍〉唐城〈唐縣梁改漢東後唐復有溠水〉光化〈後周縣有錫水〉
棗陽軍 本隨州屬縣宋紹興十二年陞軍
光化軍 本襄陽宜城縣隂城鎮宋初陞為光化軍熙寧五年廢軍改為光化縣𨽻襄陽元祐初復為軍領縣一 乾徳〈有漢江温水〉
文獻通考卷三百二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