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糾謬 (四庫全書本)/全覽

新唐書糾謬 全覽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一
  新唐書糾謬目録    正史類
  卷一
  一曰以無為有
  卷二
  二曰似實而虚
  卷三
  三曰書事失實
  卷四
  四曰自相違舛
  卷五
  五曰年月時世差互
  卷六
  六曰官爵姓名謬誤
  卷七
  七曰世系鄉里無法
  卷八
  八曰尊敬君親不嚴
  卷九
  九曰紀志表傳不相符合
  卷十
  十曰一事兩見而異同不完
  卷十一
  十一曰載述脱誤
  卷十二
  十二曰事状叢複
  卷十三
  十三曰宜削而反存
  卷十四
  十四曰當書而反闕
  卷十五
  十五曰義例不明
  卷十六
  十六曰先後失序
  卷十七
  十七曰編次未當
  卷十八
  十八曰與奪不常
  卷十九
  十九曰事有可疑
  卷二十
  二十曰字書非是
  等謹案新唐書糾謬二十卷宋呉縝撰鎮字廷珍成都人甞以朝散郎知蜀州後厯典數郡皆有惠政其著此書專以駁正新唐書之訛誤凡二十門四百餘事初名糾謬後改為辯證而紹興間長樂呉元美刊於湖州仍題為糾謬故至今沿其舊名王明清揮麈録稱歐陽修重修唐書時縝甞因范鎮請預官屬之末修以其年少輕佻拒之縝鞅鞅而去及新書成乃指摘瑕疵為此書晁公武甞引張九齡為相事謂其誤有詆訶今觀其書實不免有意掊擊如第二十門字書非是一條至厯指偏傍點畫之訛以譏切修等大都近於吹毛索瘢然歐宋之作新書歐主褒貶宋主文章而於故事考證頗疎牴牾蹖駁本自不少縝自序中所舉八失原亦深中其病不可謂無禆史學也今世所行刊本第二十卷栁宗元傳至蘇定方傳凡六條皆全脱而錯入第六卷郭潛曜姓不同以下四條之文重複舛誤已非完書獨兩淮所進本尚屬南宋舊槧其栁宗元傳六條原文具在謹據以訂正焉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新唐書糾謬原序
  史才之難尚矣游夏聖門之髙弟而不能賛春秋一辭自秦漢迄今千數百歳若司馬遷班固陳夀范蔚宗者方其著書之時豈不欲曲盡其善而傳之無窮然終亦未免後人之詆斥至唐獨稱劉知幾能於修史之外毅然奮筆自為一書貫穿古今譏評前載觀其以史自命之意殆以為古今絶倫及取其嘗所論著而考其謬戾則亦無異於前人由是言之史才之難豈不信哉必也編次事實詳畧取舎褒貶文采莫不適當稽諸前人而不謬傳之後世而無疑粲然如日星之明符節之合使後學觀之而莫敢輕議然後可以號信史反是則篇帙愈多而譏譙愈衆奈天下後世何我宋之興一祖五宗重熙累洽尊儒敬道儲思藝文日以崇廣學校修纂文史為事故名臣綴緝不絶於時前朝舊史如唐書洎五代實錄皆已修為新書頒于天下其間惟唐書自頒行迨今幾三十載學者傳習與遷固諸史均焉縝以愚昧從公之隙竊嘗尋閲新書間有未通則必反覆叅究或舛駁脱謬則筆而記之歳時稍久事目益衆深怪此書牴牾穿穴亦已太甚揆之前史皆未有如是者推本厥咎蓋修書之初其失有八一曰責任不專二曰課程不立三曰初無義例四曰終無審覆五曰多採小説而不精擇六曰務因舊文而不推考七曰刋修者不知刋修之要而各徇私好八曰校勘者不舉校勘之職而惟務茍容何謂責任不專夫古之修史多出一家故司馬遷班固姚思亷李延壽之徒皆父子論譔數十年方成故通知始末而事實貫穿不牴牾也惟後漢東觀羣儒纂述無統而前史譏之況夫唐之為國幾三百年其記事亦已衆矣其為功亦已大矣斯可謂一朝之大典舉以委人而不專其責則宜其功之不立也今唐史本一書也而紀志表則歐陽公主之傳則宋公主之所主既異而不務通知其事故紀有失而傳不知如膠東郡公道彦等紀書降封縣公而傳乃郡公之類傳有誤而紀不見如朱宣傳叙天平節度使止有四人而紀則有七人之類豈非責任不專之故歟何謂課程不立夫修一朝之史其事匪輕若不限以歳月責其課程則未見其可嘗聞修唐書自建局至印行罷局幾二十年修書官初無定員皆兼涖它務或出領外官其書既無期會得以安衍自肆茍度歳月如是者將十五年而書猶未有緒暨朝廷訝其淹久屢加督促往往遣使就官所取之於是乃倉猝牽課以書來上然則是書之不能完整又何足怪豈非課程不立之故歟何謂初無義例夫史之義例猶網之有綱而匠之繩墨也故唐修晉書而敬播令狐徳棻之徒先為定例蓋義例既定則一史之内凡秉筆者皆遵用之其取捨詳畧褒貶是非必使後人皆有考焉今之新書則不然取彼例以較此例則不同取前傳以比後傳則不合詳畧不一如中宗紀前與諸帝紀不同諸帝紀亦自詳畧不同之類去取未明如皇太子改名并誕節名及上壽皆不書而上尊號則書之類一史之内為體各殊豈非初無義例之故歟何謂終無審覆方新書來上之初若朝廷付之有司委官覆定使詰難糾駁審定刋修然後下朝臣博議可與未可施用如此則初脩者必不敢滅裂審覆者亦不敢依違庶乎得為完書可以傳久今其書頒行已久而疎謬舛駁於今始見豈非終無審覆之故歟何謂多採小説而不精擇蓋唐人小説類多虚誕而修書之初但期博取故其所載或全篇乖牾如代宗母吳皇后傳之類豈非多採小説而不精擇之故歟何謂務因舊文而不推考夫唐之史臣書事任情者多矣如吳兢書魏齊公事可以推知當日史臣書事與奪止在其筆端又如辛雲京自立而傳止稱其朝命李徳裕執政增修其父吉甫美事之類安可悉依徇而書今之新書乃殊不叅較但循舊而已故其失與唐之史臣無異如太宗放死囚三百九十人義陽宣城公主四十不嫁之類豈非務因舊文而不推考之故歟何謂刋修者不知刋修之要而各徇私好夫為史之要有三一曰事實二曰褒貶三曰文采有是事而如是書斯謂事實因事實而寓懲勸斯謂褒貶事實褒貶既得矣必資文采以行之夫然後成史至於事得其實矣而褒貶文采則闕焉雖未能成書猶不失為史之意若乃事實未明而徒以褒貶文采為事則是既不成書而又失為史之意矣新書之病正在於此其始也不考其虛實有無不校其彼此同異修紀志者則專以褒貶筆削自任修傳者則獨以文辭華采為先不相通知各從所好其終也遂合為一書而上之故今之新書其間或舉以相校則往往不啻白黑方圓之不同是蓋不考事實不相通知之所致也斯豈非刋修者不知其要而各徇私好之故歟何謂校勘者不舉校勘之職而惟務茍容方新書之來上也朝廷付裴煜陳薦文同吳申錢藻使之校勘夫以三百年一朝之史而又修之幾二十年將以垂示萬世則朝廷之意豈徒然哉若校勘者止於執卷唱讀案文讐對則是二三胥吏足辦其事何假文館之士乎然則朝廷委屬之意重矣受其書而校勘者安可不思必也討論擊難刋削繕完使成一家之書乃稱校勘之職而五人者曾不聞有所建明但循故襲常惟務喑嘿致其間訛文謬事歴歴具存自是之後遂頒之天下矣豈非校勘者不舉其職而惟務茍容之故歟職是八失故新書不能全美以稱朝廷纂修之意愚每感憤歎息以為必再加刋修乃可貽後況方從宦巴峽僻陋寡聞無他異書可以考證止以本史自相質正已見其然意謂若廣以它書校之則其穿穴破碎又當不止此而已也所記事條叢雜無次艱於檢閲方解秩還朝舟中無事因取其相類者畧加整比離為二十門列之如左名曰新唐書糾謬謂擿舉其謬誤而已膚淺之見烏足貽之同志姑投之巾笥以便尋繹而備遺忘云咸林吳縝序






  進新唐書糾謬原表
  臣縝言凖尚書省劄子節文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守吏部尚書兼侍讀胡宗愈奏昨蒙恩命侍讀邇英竊慮將來當次讀唐書按新唐書乃歐陽修宋祁據舊史所撰修與祁皆當世名儒所撰唐書亦雜採諸家異説修撰帝紀表志而祁為列傳各據所聞商略不同故其所書事迹詳略先後不免或有差誤竊見左朝散郎前知蜀州吳縝撰成新唐書正謬分二十門是正差誤伏望聖慈指揮下本官令繕寫進呈取進止三省同奉聖㫖許修寫投進者唐家新史久模印以頒行蜀地鯫生忽著書而竊議邇臣建請睿㫖俯從祗奉詔文伏深兢惕臣縝誠惶誠懼頓首臣竊惟唐室最近聖朝著紀者將三百年傳世者凡二十帝其國家興衰之迹及君臣治亂之端賢人君子功名徳業之成模元惡大姦禍敗破亡之明鑑簡編叢夥淑慝混淆訖于末年未有完史暨五季天福之際有大臣趙瑩之徒綴緝舊聞次序實錄草創卷帙粗興規摹僅能終篇聊可備數斯蓋時異光華之旦人非宏傑之才辭采不足以發揮幽潛書法不足以聳動觀聽紀述取捨乖戾舛差我仁宗皇帝所以臨文咨嗟當宁感歎思成書於盛際冀垂憲於永年申命名儒博招時彦訪朝紳之撰述發策府之秘藏無使逸遺悉歸采掇討論潤色積十有七年刪削增多成二百餘卷然而篇第浩博事條猥并刋修之官既分編集之員不一好尚各異責任靡專記事止於筆端定論出於言下曾不叅考了無適從善惡多相異之辭紀傳有不同之事虚實詳略年月姓名闕漏複重牴牾駮雜既布傳之已久但習用而莫知臣雖至愚常切私憤從吏之暇披卷以尋歳月寖深瑕纇愈見恭惟仁祖可謂聖時集當世之名臣成前朝之大典期示萬載自為一家豈容方來復有異論臣是以夙夕興念啟處不遑欲昧死以開陳願據文而刋正方將具藁已睹奏封敢謂皇帝陛下曲賜允從許令寫進綸言炳耀賁私室以生光管見迀疎瀆宸聰而增懼自量不韙難逭嚴誅仰匄睿慈特垂矜貸其上件文字初名新唐書正謬尋以未嘗刋正止是糾擿謬誤而已遂改為新唐書糾謬凡二十門為二十卷已修寫了畢謹隨表附遞上進以聞臣縝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臣吳縝上表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一
  宋 吳縝 撰
  一曰以無為有
  代宗母吳皇后傳
  李吉甫謀討劉闢
  劉蘭拒却頡利
  馬璘擊潰史朝義兵
  裴巨卿竇孝諶無傳而云有傳
  代宗母吳皇后傳
  肅宗章敬吳皇后傳云后幼入掖廷肅宗在東宫宰相李林甫隂謀不測太子内憂鬢髮班秃後入謁𤣥宗見不悦因幸其宫顧廷宇不汛掃樂器塵蠧左右無嬪侍帝愀然謂髙力士曰兒居處乃爾將軍叵使我知乎詔選京兆良家子五人虞侍太子力士曰京兆料擇人得以藉口不如取掖廷衣冠子可乎詔可得三人而后在中因蒙幸忽寢厭不寤太子問之辭曰夢神降我介而劍決我脅以入殆不能堪燭至其文尚隱然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帝臨澡之孫體攣弱負姆嫌陋更取他宫兒以進帝視之不樂姆叩頭言非是帝曰非爾所知趣取兒來於是見嫡孫帝大喜向日視之曰福過其父帝還盡留内樂宴具顧力士曰可與太子飲一日見三天子樂哉后性謙柔太子禮之甚渥
  今案本紀代宗以大厯十四年崩時年五十三是歳己未推其生年實開元十五年丁夘歳而李林甫以開元二十年方為宰相且案林甫本傳其未為相之前亦無謀不測以傾東宫之事此其證一也又案開元十五年太子瑛尚居東宫至二十五年瑛始廢二十六年六月肅宗方為太子是歳戊寅則代宗已年十二矣此其證二也且肅宗既為太子其宫室之内汛掃廷宇整飭樂器宜各有典司𤣥宗既臨幸其宫則主者當掃洒整飭以為備豫豈有乘輿方至而有司恬然不加嚴飭除治以俟之者乎就如肅宗誠憂林甫構扇不測則懷危懼不過中自隱憂而已何豫於掌灑掃典樂器之人而亦不舉其職歟此其證三也代宗既於𤣥宗為嫡長孫而又生之三日𤣥宗親臨澡之其事體亦已不輕彼負姆者遽敢率爾取它兒易之上欺人主下易皇孫靜尋其言有同戱劇雖人臣之家亦不至是況至尊之前乎此其證四也由是言之則吳后傳中所言虚謬可見蓋出於傳聞小説增飾之言不足取信於後世也
  李吉甫謀討劉闢
  李吉甫傳云遷中書舎人劉闢拒命帝意討之未決吉甫獨請無置宜絶朝貢以折姦謀髙崇文圍鹿頭未下嚴礪請出并州兵與崇文趨果閬以攻渝合吉甫以為非是請起宣洪蘄鄂强弩兵擣三峽之虛崇文懼舟師成功人有鬬志帝從之由是崇文悉力劉闢平吉甫謀居多
  今案杜黄裳傳云劉闢叛唯黄裳固勸不赦又嚴綬傳云劉闢叛綬建言天子始即位不可失威請必誅由是言之劉闢之叛杜黄裳嚴綬亦皆請必誅非獨吉甫請無置此其證一也又嚴綬傳云綬為河東節度使劉闢反綬請選鋭兵遣大將李光顔助討賊平之又髙崇文傳云崇文討劉闢西自閬中出郤劍門兵解梓潼之圍鹿頭山南距成都一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闢城之旁連八屯以拒東兵崇文破賊于城下明日戰萬勝堆堆直鹿頭左使驍將募死士奪而有之下瞰鹿頭城凡八戰皆捷賊心始搖大將阿跌光顔即李光顔也後期懼罪請深入自贖乃軍鹿頭西斷賊糧道賊大震其將仇良輔舉鹿頭城降遂趣成都闢走追禽之又案嚴礪傳劉闢反時礪為山南節度使今吉甫傳乃云崇文圍鹿頭未下嚴礪請出并州兵且鹿頭距成都止一百五十里并州之兵與李光顔是時已皆在其行久矣今乃始云圍鹿頭未下嚴礪請出并州兵無乃太後時歟此其證二也且嚴綬傳自劉闢初反綬即建請自河東選兵遣將助討賊今此乃以為山南節度使嚴礪即其誤可知此其證三也且鹿頭之距成都纔一百五十里而果閬渝合皆在成都五七百里之外今崇文既已圍鹿頭則其城乃必爭之地而賊方危破之秋是不可緩頃刻而退尺寸之際也今乃云崇文圍鹿頭未下礪請出并州兵與崇文趨果閬以攻渝合如此則是鹿頭將㧞賊勢已敗而礪乃始建請出并州兵吉甫方欲起宣洪蘄鄂强弩不唯其時日已太遲緩乖牾而其所指又皆捨近而之逺殊非兵家攻取之要此昭然可見其謬其證四也吉甫既以起并州兵入蜀為非是而請起宣洪蘄鄂强弩兵擣三峽之虚使崇文懼舟師有功而悉力然案諸人傳則并州之兵自初伐叛即與崇文偕至卒以成功而宣洪蘄鄂之兵不聞有自三峽進者而闢亦就禽然則吉甫所謀竟無毫髮之效其證五也案杜黄裳傳云劉闢叛唯黄裳固勸不赦專委髙崇文凡兵進退黄裳自中指授無不切于機崇文素憚劉澭黄裳使人謂曰公不奮命者當以澭代崇文懼一死力縛賊以獻蜀平羣臣賀憲宗目黄裳曰時卿之功由此言之平劉闢者實黄裳之力今反歸功於吉甫此其證六也夫黄裳以宰相而當伐叛之任書之其傳固其宜矣而吉甫以一中書舎人乃欲多有其功就使其實且猶未可而況於虚乎然則此吉甫數事本皆無有而今史之所述如是者非它蓋其子徳裕秉政日嘗重修憲宗實錄故吉甫之美惡皆增損而不實若此之事乃重修之時史官求書吉甫之美而不可得於是竊取黄裳之事依倣而為之爾故其事大抵相類然不顧其間叅錯牴牾考其實則無有今新書又因以為實而書之無所刋正豈朝廷重修之意哉
  劉蘭拒却頡利
  劉蘭傳貞觀十一年為夏州都督長史時突厥攜貳郁射設阿史那模末率屬帳居河南蘭縱反間離之頡利果疑模末懼來降頡利急追蘭逆拒卻其衆
  今案太宗紀貞觀四年三月甲午李靖俘突厥頡利可汗以獻又突厥傳貞觀八年頡利死于京師矣今劉蘭乃謂貞觀十一年頡利尚存于本國且又考突厥本傳亦無模末來降而頡利急追劉蘭拒卻之事此可驗其事皆虚也
  馬璘擊潰史朝義兵
  馬璘傳云從李光弼攻洛陽史朝義衆十萬陣北邙山旗鎧照日諸將冘疑未敢擊璘率部士五百薄賊屯出入三反衆披靡乘之賊遂潰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衆雄捷如馬將軍者
  今案李光弼及史思明傳邙山之戰思明主其軍非朝義也此其悞一也又案帝紀上元二年二月戊寅光弼與思明戰敗績而光弼傳亦云官軍大潰則此安得有賊遂潰之謂哉此其悞二也此蓋馬璘傳一偏之説夸大其功若考其實則虚謬自見矣
  裴巨卿竇孝諶無傳而云有傳
  裴守真傳云子子餘耀卿巨卿别有傳昭成竇皇后傳云曾祖抗父孝諶自有傳
  今案裴耀卿竇抗則已有傳而巨卿孝諶則無之









  新唐書糾謬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二
  宋 呉縝 撰
  二曰似實而虛
  放死罪囚三百九十人
  義陽宣城二公主四十不嫁
  鄭絪作相時事皆不實
  張九齡諫而太子無患
  劉潼治蜀南詔不敢犯邊
  放死罪囚三百九十人
  刑法志云貞觀六年親録囚徒閔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縱之還家期以明年秋卽刑及期囚皆詣朝堂無後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又太宗紀云貞觀六年十二月辛未慮囚縱死罪者歸其家七年九月縱囚來歸皆赦之
  今案太宗紀貞觀四年天下斷死罪者二十九人是舉天下一年止斷死罪二十九人何其少也今六年十二月太宗躬自慮囚而京師死罪繫者已三百九十人又何其多也舉京師一月以推一年之數不亦又多乎哉以京師一年之數而推天下之數則可勝言哉四年之距六年未逺也而多寡如是之遼邈愚謂此蓋出於史氏歸美太宗之故而實則不然也夫太宗聰明仁智之主也興義兵除暴亂捄民於塗炭之中而措之仁壽之域天下之人欣然如獲再生而見父母其心方安生而樂業嚮善而畏罪故卽位纔四年天下死罪歲止二十九人此其效也自四年至六年太宗求治之意宜未怠也政亦四年之政民亦四年之民何其善惡薄厚遽有殊絶不啻百倍之逺哉况京師乃風教之所先及者而死罪尚如此之多則夫幽荒遐僻蒙化未孚者又將奈何愚謂此三百九十人乃録囚之時舉京師輕重繫者之數非實皆死罪也太宗以其盛冬縲繫故矜而縱之使明年就刑如期旣至則憐而宥之以四年天下死罪之數而推此則事理人情較然明甚若謂三百九十人實皆死罪而太宗釋之事必不然也况死罪法之極者其數又如此之多其間必有巨姦極蠧衆所讎疾其情至重而為政者所宜亟去者亦有過誤愚懦窮迫株蔓其情至輕而為政者所宜矜貸者是二者獄事之所常有詎可一槩論哉今也抵是罪者僅四百人其間豈無等差一旦不問其情之輕重舉而釋之以太宗之聰明仁智必不為也以是觀之其理豈不甚明哉而史臣皆以死罪書之者蓋欲歸美於太宗故夸大其數以見其仁心感人之至云爾自是秉筆者但知傳其文不復推其實後之學者亦相承而未悟故白居易元和中為詩猶云死囚四百來歸獄蓋亦取信於史而已然則脩新書者固宜辨析其事使昔之史臣歸美而今之史臣紀實之意兩得其真如是乃稱脩史之職也歟
  義陽宣城二公主四十不嫁
  孝敬皇帝傳云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𢎞聞眙惻建請下降武后怒卽以當上衛士配之由是失愛𢎞奏請數怫㫖上元二年從幸合璧宫遇酖薨
  今案義陽宣城二公主皆高宗女而蕭淑妃所生也高宗以貞觀二年戊子歲生而孝敬皇帝以上元二年乙亥歲薨自戊子至乙亥則高宗纔四十八歲爾何縁有四十歲之女乎此當日史臣之過也推原其意蓋止欲甚武氏之惡云爾然殊不顧事過其實遽書於史後之秉筆者又不能推窮其實止襲其誤而載之自呉兢劉知幾脩纂以來迨今已數百年而新書又不為之討論詳究絀其信實但從而粉澤文飾之豈脩史之意哉
  鄭絪作相時事皆不實
  鄭絪傳云憲宗卽位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盧從史隂與王承宗連和有詔歸潞從史辭潞乏糧請留軍山東李吉甫宻譖絪漏言於從史帝怒召學士李絳語其故且曰若何而處絳曰誠如是罪當族然誰以聞陛下者曰吉甫為我言絳曰絪任宰相識名節不當如犬彘梟獍與姦臣外通恐吉甫勢軋内忌造為醜辭以怒陛下帝良久曰幾誤我先是杜黄裳方為帝夷削節度强王室建議裁可不關决于絪絪常黙黙居位四年罷又李絳傳云時議還盧從史昭義已而將復召之從史以軍無見儲為解李吉甫謂鄭絪漏其謀帝召絳議欲逐絪絳為開白乃免
  今案憲宗本紀元和四年二月丁卯絪罷相至三月乙酉成徳軍節度使王士真方卒其子承宗自稱留後十月辛巳承宗始反是月朝廷命吐突承璀為將以討承宗而盧從史傳云丁父䘮未官卽獻計誅王承宗由是奪服領澤潞討賊且旣云從史父䘮未官而獻計誅承宗朝廷因命復領澤潞討賊則是亦皆在三月王士真死而承宗自立之後也然則絪當是時已去相久矣絪傳所述與帝紀及年表并諸人傳皆不相符其證一也又案李吉甫以元和二年正月為相而三年九月出為淮南節度使至四年三月王士真死承宗自立十月承宗反而朝廷討之自後從史方有與承宗連和之事是時吉甫乃在淮南何由得譖絪漏言其證二也又至五年四月從史方貶死六年正月吉甫方再入相是時絪已去相將二朞矣其年月及絪從史吉甫之所在事狀皆參差不相符其證三也又李絳傳云時議還盧從史昭義已而將復召之從史以軍無見儲為解吉甫謂絪漏謀帝欲逐絪絳為開白乃免其説與絪傳又已不同且所謂還盧從史昭義已而將復召之者何也豈謂從史旣奪服復領昭義之後朝廷方欲復召之歟方憲宗元和之初天下節度使如從史者朝廷有無故而可以輕召者歟以從史及孔戡裴垍烏重𦙍吐突承璀等傳與韓愈杜牧等集而考之則從史復領昭義之後其勢可復輕召歟且絪絳二傳述漏謀之因既已不同則其事何可復信此蓋李絳之門生故吏撰集絳事者務多書其事以為絳之美然皆叅錯不實其後史臣為絪傳者旣無事可紀故又取絳事而載之展轉相因則愈失其真其證四也絪傳又云先是杜黄裳方為帝夷削節度强王室建議裁可不關决于絪絪常黙黙居位四年罷案黄裳以永貞元年七月為相至元和二年正月罷絪以永貞元年十二月為相至元和四年二月罷後絪猶居相位二朞始罷使黄裳方當國而事不關决絪常黙黙遂先黄裳罷去以是為絪之貶可也今黄裳旣已先絪罷而絪猶居位復為誰而黙黙如是者又二年乃始罷去史筆若此不亦太近誣乎其證五也由是言之鄭絪傳自為相之後止此二事後人讀之似皆有實可信及以紀傳叅考則全不可用今列其事如右且又為旁行編年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卷二>
  張九齡傳云武惠妃謀陷太子瑛九齡執不可妃宻遣宦奴牛貴兒告之曰廢必有興公為援宰相可長處九齡叱曰房幄安有外言哉遽奏之帝為動色故卒九齡相而太子無患
  今案太子瑛傳載九齡諫時已為中書令而宰相年表開元二十二年五月戊子九齡為中書令二十五年太子竟廢死然則當議廢太子時九齡已為相久矣安得云卒九齡相哉且九齡以二十五年而太子竟廢死則是終不免禍安得云太子無患哉此二者皆無其實也
  劉潼治蜀南詔不敢犯邊
  劉潼傳為西川節度使時李福討南詔兵不利潼至填以恩信蠻皆如約六姓蠻持兩端為南詔間候有卑籠部落者請討之潼因出兵襲擊俘五千人南詔大懼自是不敢犯邊
  今案南詔傳潼為西川節度使之時卽懿宗咸通七年八年之際也當是時南詔方强南㓂安南西擾成都至咸通十年又自沭源入㓂嘉州由此言之則南詔何嘗不敢犯邊乎潼傳中止云南詔少戢不敢輕㓂邊可也以為自是不敢犯則非其實也











  新唐書糾謬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三
  宋 呉縝 撰
  三曰書事失實
  降封宗室郡公而紀書為縣公
  陸贄李晟傳幸梁州事
  憲宗子棣王彭王信王同封失實
  王勮傳以壽春等五王降封入閤為出閤
  張錫為相日數
  辛雲京京杲二傳書事失實
  崔圓辭大學士
  王播進獻
  郭英乂代高適
  節愍太子誅武三思事
  降封宗室郡公紀書為縣公等事
  太宗紀云武徳九年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非有功者爵為縣公
  今案膠東郡王道彦傳略云高祖初封義興郡公例得王於是唐始興務廣支蕃鎮天下故從昆弟子自勝衣以上皆爵郡王太宗卽位舉屬籍問大臣曰盡王宗子於天下可乎封德彛曰漢所封惟帝子若親昆弟其屬逺非大功不王如周郇滕漢賈澤尚不得茆土所以别親疏也先朝一切封之爵命崇而力役多以天下為私奉非所以示至公帝曰朕君天下以安百姓不容勞百姓以養己之親於是䟽屬王者皆降為公唯嘗有功者不降故道彦等並降封公由是言之則道彦等其初所封皆郡王也太宗卽位後所降封皆郡公也如本紀貞觀八年書道彦膠東縣公及舊書道彦膠東郡公傳云於是宗室率以屬䟽降爵為郡公是也今本紀所書乃云為縣公者蓋舊史本紀其悞如是而新書不加考證承悞而書故遂失其實矣今新書道彦本傳之首猶書為郡王亦悞也又案此降封宗室乃武徳九年十一月事是歲八月甲子高祖初遜位自稱太上皇而太宗新受禪位卽纔三四月耳而封徳彛所對遽指高祖為先朝此又史臣書事之甚悞者也
  陸贄李晟傳幸梁州事
  陸贄傳云李懷光有異志欲怒其軍使叛卽上言兵廪薄與神策不等難以戰李晟宻言其變因請移屯帝遣贄見懷光議事贄還奏懷光㓂奔不追師老不用羣帥欲進輙沮止其謀此必反宜有以制之因勸帝許晟移軍又建遣李建徽陽惠元與晟并屯東渭橋託言晟兵寡不足支賊俾為掎角懷光雖不欲遣且辭窮無以沮解帝猶豫曰晟移屯懷光固怏怏若又遣建徽等俱東彼且為辭少須之晟已徙營不閲旬懷光果奪兩節度兵建徽挺身免惠元死之行在震驚遂徙幸梁又李晟傳云後數日懷光并建徽惠元兵惠元死之是日帝進狩梁
  今案本紀云興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懷光為太尉懷光反丁卯如梁州三月李懷光奪鄜坊京畿金商節度使李建徽神策軍兵馬使陽惠元兵惠元死之韓㳺瓌傳略云李懷光叛誘㳺瓌為變㳺瓌白發其書帝曰卿可謂忠義矣對曰臣安知忠義但懷光悞臣使震驚乗輿後持臣自解帝嘉其誠從問計欲安出㳺瓌說帝以邠及靈武河中振武潼關渭北守請分其兵罷懷光權帝美其言會懷光誘復至渾瑊得書稍嚴卒以警㳺瓌不知發怒嫚罵瑊帝疑有變卽日幸梁州又李懷光傳云懷光遣將趙升鸞謀於奉天升鸞告渾瑊曰懷光遣逹奚承俊火乾陵使我為内應以脅乗輿瑊白發其姦請帝决幸梁州帝令瑊戒嚴未畢帝自西門出又嚴震傳云懷光與賊連和奉天危蹙帝欲徙蹕山南震馳表奉迎遣五千兵至帝大喜翌日發奉天然則此三者之傳其事狀皆不相逺大抵始因懷光與賊通而欲為變奉天旣已危蹙故議幸梁州會懷光間誘復至渾瑊嚴警而㳺瓌罵瑊時嚴震兵旣已到今贄晟傳乃以為因懷光奪二人兵行在震驚是日遂幸梁則失其實矣蓋以本紀言之則幸梁與奪兵不同日其悞昭然也其陽惠元止是神策軍兵馬使而贄傳兼李建徽遂謂之兩節度亦悞也
  憲宗子棣王彭王信王同封失實
  十一宗諸子𫝊内憲宗子棣王惴傳云大中六年始王與彭信二王同封彭王名愓信王名憻一名𢗙其𢗙字恐悞有説見别篇
  今案本紀大中六年十一月封弟惴為棣王卽無彭信二王同封之事而大中三年紀云十一月己卯封弟愓為彭王咸通元年紀云七月封叔𢗙為信王然則彭信二王未嘗與棣王同時受封明矣
  王勮傳以壽春等五王降封入閤為出閤
  王勮傳長壽中為鳯閣舍人壽春等五王出閤有司具禮儀忘載册文羣臣已在乃悟其闕宰相失色勮召五吏執筆分占其辭粲然皆畢人人嗟服
  今案寜王憲傳云憲初名成器文明元年武后以睿宗為皇帝故憲立為皇太子睿宗降為皇嗣更册為皇孫與諸王皆出閤開府置官屬長壽二年降王壽春與衡陽巴陵彭城三王同封復詔入閤此三王同封之文當作四王蓋史氏悞不載臨淄郡王一人耳其説見别篇又案武后紀長壽二年臘月丁卯降封皇孫成器為壽春郡王恒王成義衡陽郡王楚王隆基臨淄郡王衛王隆範巴陵郡王趙王隆業彭城郡王然則王勮傳所謂長壽中壽春等五王事卽此是也推考紀傳乃是五王降封而復入閤勮傳以為出閤則失其實也
  張錫為相日數
  張錫傳云韋后臨朝詔同中書門下三品旬日出為絳州刺史
  今案睿宗紀張錫以景雲元年六月壬午同三品至七月壬戍貶絳州刺史乃四十日非旬日也
  辛雲京京杲二傳書事失實
  辛雲京傳云加代州都督鎮北兵馬使太原軍亂帝惡鄧景山繩下無漸以雲京性沈毅故授太原尹
  今案肅宗紀云寳應元年建卯月癸丑河東軍亂殺其節度鄧景山都知兵馬使辛雲京自稱節度使以傳言之則朝廷所命也以本紀言之則雲京自立也二者何所取信哉以唐藩鎮事狀考其實乃雲京自立之後以軍中之情請諸朝耳故鄧景山傳云衆怒作亂景山遇害肅宗以其統馭失方不復究驗遣使喻撫其軍軍中請雲京為節度使詔可此蓋唐中葉已後藩鎮大抵皆然今史氏於雲京本傳乃為之委曲隱避不復言因亂自立然則當時史官於雲京兄弟為有私矣試又舉其事以驗之夫僕固懷恩之禍其始豈非雲京很忌激觸之所致歟而又結謀中人表裏間構以成就懷恩之叛逆者實雲京為之根柢也而本傳但書其美曾無一言以及此此其一驗也又雲京從弟京杲為湖南觀察使以貪𧷢殘暴而致王國良之亂且嗣曹王臯賢者也而京杲陷害之此二事見于嗣曹王臯傳及西原蠻傳又以私怒而殺部曲此見于李忠臣傳凡此等事皆不見于京杲本傳此其二驗也是則當時史臣有私於辛氏兄弟豈不信哉今新書但襲舊史而載之不加刋正亦編修之一失也
  崔圓辭大學士
  李泌傳貞元三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加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監脩國史泌建言學士加大中宗時及張説為之固辭乃以學士知院事至崔圓復為大學士亦引泌為讓而止
  今案明皇帝及肅宗本紀天寳十五載是歲丙申六月劍南節度使崔圓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乾元元年是歲戊戌五月罷而崔圓本傳亦與紀同其傳末云大厯中卒案大厯止於十四年是嵗己未而李泌以貞元三年方為宰相是歲丁卯設若崔圓以大厯十四年卒至李泌拜相之年崔圓卒亦已九年矣何縁乃云至崔圓復為大學士亦引泌為讓而止乎且又此乃李泌議學士不可加大而方辭朝命之詞旣而殊不言朝廷之聽否乃遽述崔圓為相日之事疑此一句顛倒錯亂其間脫字必多全不可考
  王播進獻
  王播傳云自淮南還獻玉帶十有三銀盌數千綾絹四十萬遂再得相云
  今案播之再為相乃太和元年文宗初卽位之數月也時帝新卽位有意太平方以恭儉為政故莊恪太子傳云帝承寳厯荒怠身勤儉率天下觀本紀自帝卽位之初其所行簡儉省約之事皆可以槩見無容因播進獻之多遂命為相况文宗雖中常之主然方其新卽阼銳於為治必不至於是也案播傳穆宗時領鹽鐵敬宗時以王涯代使播失職見王守澄方得君厚以金謝守澄乗間薦之天子有意復用播遂復領使又案李景讓傳云寳厯初遷右拾遺淮南節度使王播以錢十萬市朝廷懽求領鹽鐵又獨孤朗傳云王播賂權近還判鹽鐵又案播傳云文宗立就進檢校司徒太和元年入朝拜左僕射復輔政而文宗紀云太和元年六月癸巳淮南節度副大使王播為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此蓋播當敬宗時以賄賂遺權幸又以獻于朝方敬宗荒侈而得其貢奉故復其鹽鐵使名旣而文宗卽位權近之臣久甘其贈賄故言之于帝帝新登阼未知其實遂自淮南召還使復輔政如是而已若謂文宗因其獻玉帶銀盌綾絹而命為相此則近誣也帶盌綾絹之獻乃敬宗時其所得止是再領鹽鐵其云自淮南還及再得相皆記事者誤也
  郭英乂代髙適
  班宏傳云髙適鎮劍南表為觀察判官郭英乂代適表雒令
  今案郭英乂及崔寜傳云永㤗元年嚴武卒衆請英乂為節度使朝廷用英乂乃拜劍南節度使其事甚明此云英乂代適則誤矣代髙適者嚴武非英乂也
  節愍太子誅武三思事
  中宗本紀景龍元年七月辛丑皇太子以羽林千騎兵誅武三思不克死之
  今案節愍太子及武三思傳其三思父子皆已為節愍所誅止是太子之衆自潰故太子被害耳不得謂之誅武三思不克也當云以羽林千騎兵誅武三思已而衆潰死之如此乃盡其實





  新唐書糾謬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四
  宋 呉縝 撰
  四曰自相違舛
  王瓌㳟憲太后弟乃以爲惠安太后弟
  以三月二日爲中和日
  太宗紀享年差三歲
  杜佑所終之官與桑道茂傳不同
  明皇帝公主數多一人
  穆宗紀始封與憲宗紀異
  建王已改名而薨時猶書故名
  謂八王史失其薨年而自有薨年可見者
  謂九王史失其系胄而自有系胄可見者
  韋雲起嘗爲麟州刺史而本傳不載且是時未有麟州
  虞世南傳及天文志叙星變災異事與紀志不同李源年七十四而傳以爲八十
  王同皎李多祚傳討二張處所與桓彦範及皇后等傳不同
  獨孤懐恩獻后之弟而以爲姪
  張鷟貶官年世相逺
  本紀書渾釋之死與傳不同
  杜求仁傳舛悞
  賢妃徐惠爲齊聃姉又爲姑
  蕭至忠傳叙蕭徳言世次未明
  徐州戍兵龎勛等擅還
  誅張昕三傳各異
  劉禹錫得志時三事與别傳皆差
  張廵用兵人數悞
  王燾等世次不明
  裴寂字不同
  劉審禮傳與表不同
  虢王子次序不同
  館陶公主所尚不同
  崔良佐傳誤
  武攸暨傳年號誤
  兩傳載周贄安太清不同
  郝玼馬璘傳不同
  蘇定方傳誤
  江夏王道宗李靖等傳不同
  劉澭入朝紀傳不同
  孔戢傳誤
  劉𢎞基殷開山傳誤
  王⿰王⿱亠𭾱恭憲太后弟乃以爲惠安太后弟
  者楊復恭傳云王⿰王⿱亠𭾱者惠安太后之弟也
  今案后妃傳懿宗凡二后一曰惠安皇后王氏一曰恭憲皇后王氏惠安傳則不載有弟⿰王⿱亠𭾱事至恭憲傳則載弟⿰王⿱亠𭾱事甚詳且又述其被害事與復恭傳正合然則⿰王⿱亠𭾱乃恭憲弟非惠安弟也
  以三月二日爲中和日
  方技桑道茂傳云李泌病篤以三月二日中和日强入見不能歩歸而卒
  今案李泌請以二月朔爲中和節帝悅又案本紀泌以三月甲辰薨是歲正月甲辰朔而鄴侯家傳以爲三月二日寒食而泌力疾赴内宴不能歩歸而卒然則泌以三月二日甲辰寒食日薨而道茂傳以爲中和節日則誤也
  太宗紀享年差三歲
  太宗本紀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年五十三
  今案虞世南傳叙太宗語曰吾年十八舉義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且太宗以隋煬帝大業十三年起義兵是歲丁丑而太宗自謂年十八則是庚申歲生又太宗紀云大業中突厥圍煬(「旦」改為「𠀇」)帝鴈門詔書募兵赴援太宗時年十六往應募案隋書紀突厥以大業十一年圍煬帝於鴈門是歲乙亥而太宗年十六則亦是生於庚申歲以二者推較則太宗以庚申生無疑矣貞觀二十三年歲在己酉自庚申至己酉止是五十年而本紀以爲年五十三則悮也
  杜佑所終之官與桑道茂傳不同
  桑道茂傳云杜佑終於司徒
  今案佑傳以太保致仕而終非司徒也
  明皇帝公主數多一人
  公主傳明皇帝二十九女
  今案其名數乃有三十人即不知其總凡之悮邪名數之悮邪然修書而至於如此亦可謂疎謬矣
  穆宗紀始封與憲宗紀異
  穆宗紀云始封建安郡王進遂王
  今案憲宗紀元和元年八月丁卯進封子延安郡王宥爲遂王即穆宗也穆宗紀以爲建安憲宗紀以爲延安二者必有一悞
  建王已改名而薨時猶書故名
  穆宗紀長慶元年五月丙辰建王審薨
  今案十一宗諸子傳云憲宗二十子内澧王惲傳末云初惲名寛深王察洋王寰綘王寮建王審元和七年並改今名則是寛以下其名皆改從心故審改名恪而本傳書爲建王恪也既於元和七年壬辰改爲恪至長慶元年辛丑薨時猶書爲審其悞可見也
  謂八王史失其薨年而自有薨年可見者
  十一宗諸子傳内憲宗二十子宋云凡八王史失其薨年
  今案所謂八王者深王悰瓊王恱沔王恂婺王懌茂王愔衡王憺澶王㤝榮王㥽也然案僖宗紀廣明元年八月癸卯榮王㥽爲司空是月㥽薨則是此一王薨年亦自可見而本傳亦謂史失之者悞也
  謂九王史逸其系胄而自有系胄可見者
  宣宗諸子通王滋傳末云濟韶彭韓沂陳延覃丹九王史逸其系胄云
  今案昭宗紀乾寧四年韓建所害九王内彭王名惕即憲宗子沂王名禋即昭宗子此二王舉其名而考其傳則皆見系胄安得一㮣云史逸之也
  韋雲起嘗爲麟州刺史而本傳不載且是時未有麟州
  裴寂傳云麟州刺史韋雲起告寂反
  今案雲起傳雲起未嘗爲麟州刺史亦無告裴寂反之事且又按地理志麟州乃𨳩元十二年始置則方武徳時固未有麟州也
  虞世南傳及天文志叙星變災異事與紀志不同
  虞世南傳云貞觀八年進封永興縣公㑹隴右山崩大虵屢見山東及江淮大水後星孛虛危歴氐餘百日帝訪羣臣世南曰云云又天文志云貞觀八年八月甲子有星孛於虛危歴𤣥枵乙亥不見
  今案帝紀貞觀八年七月隴右山崩八月甲子有星孛於虛危五行志云貞觀八年七月隴右山摧又云八年七月山東江淮大水又云隴右大虵屢見凡此所云即虞世南傳及天文志所書之事也其大節如山摧虵見大水星變雖已僅同至於間有違舛則不能使人無疑何者如世南傳云星孛虛危歴氐餘百日而天文志云甲子星孛於虛危至乙亥不見則止十二日爾此一可疑也自氐至虛危凡歴大火析木星紀𤣥枵四辰即未知十二日之間果能徧歴歟此二可疑也又云星孛虛危歴𤣥枵夫虛危即𤣥枵之次今云孛虛危又云歴𤣥枵此三可疑也以是觀之則志傳必有誤者矣
  李源年七十四而傳以爲八十
  李源傳略云源八歲家覆俘爲奴轉側民間長慶初年八十矣御史中丞李徳裕表薦源絶心禄仕五十餘年今案明皇帝本紀天寳十四載十二月丁酉安禄山䧟東京留守李憕死之是歲乙未而源年八歲則是生於天寳七年戊子也至長慶元年辛丑止七十四歲爾其長慶盡四年甲辰又歴敬宗寳歴元年乙巳二年丙午文宗太和元年丁未源始八十歲然則既云八歲家覆又云長慶初年八十此二者必有一誤况徳裕爲中丞正長慶時時源實未八十矣
  王同皎李多祚傳討二張處所與桓彥範及皇后等傳不同
  王同皎傳云趨長生殿太后所李多祚傳亦同
  今案桓彥範傳云時武后處迎仙宫之集仙殿又武后及張易之傳皆云迎仙院未知孰是
  獨孤懐恩獻后之弟而以爲姪
  獨孤懐恩傳云元正皇后弟也懐恩之㓜隋文帝獻皇后以姪養宫中
  今案元正皇后即髙祖之母而髙祖紀云隋文帝獨孤皇后髙祖之從母也由此言之則元正后與隋文獻后乃姉妹而懐恩則弟也安得謂之姪哉
  張鷟貶官年世相逺
  張薦傳略云鷟字文成證聖中天官侍郎劉奇以鷟及司馬鍾爲御史開元初御史李全劾鷟多口語訕短時政貶嶺南武后時中人馬仙童陷黙啜問文成安否答曰近自御史貶官曰國有此人不用無能爲也
  今案武后證聖元年乙未明皇帝開元元年癸丑相去一十九年而鷟仍爲御史此已可疑且又鷟既於開元初以御史貶官矣何縁復云武后時馬仙童曰近自御史貶官歟此一節前後乖舛全不可考
  本紀書渾釋之死與傳不同
  渾瑊傳云父釋之有才武從朔方軍積戰多累遷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寧朔郡王廣徳中與吐蕃戰没今案代宗紀廣徳二年二月辛未僕固懐恩殺朔方軍節度留後渾釋之又釋之本傳云李光弼保河陽釋之以朔方都知兵馬使爲禆將進寧朔方節度留後僕固懐恩之走聲爲歸鎮釋之曰是必衆潰將拒之其甥張韶曰彼如悔禍還鎮渠可不納釋之信之乃納懐恩懐恩已入使韶殺釋之收其軍紀傳所載如此而與瑊傳不同未知孰是
  杜求仁傳舛誤
  杜求仁傳云求仁與徐敬業舉兵爲興復府左長史死於難
  今案徐敬業傳求仁爲匡復府右長史與求仁傳不同未知孰是
  賢妃徐惠爲齊聃姉又爲姑
  徐齊聃傳云高宗時姑爲帝婕妤子堅傳末又云齊聃姑爲太宗充容仲爲高宗婕妤
  今案后妃傳云太宗賢妃徐惠太宗召爲才人再遷充容卒贈賢妃惠之弟齊聃子堅皆以學聞女弟爲高宗婕妤然則徐齊聃在本傳則爲賢妃婕妤之姪而堅爲姪孫在賢妃傳則齊聃乃賢妃婕妤之弟而堅乃姪也未知何者爲是
  蕭至忠傳叙蕭徳言世次未明
  蕭至忠傳云祖徳言祕書少監
  今案宰相世系表徳言乃忠之曾祖其世次甚明又徳言𫝊亦謂至忠爲曽孫此必可信今至忠傳止以徳言爲祖則誤也
  徐州戍兵龎勛等擅還
  康承訓傳云咸通中南詔復盗邉武寧兵七百戍桂州六歲不得代列校許佶趙可立因衆怒殺都將詣監軍使丐糧鎧北還
  今案崔彦曾傳云初蠻㓂五管䧟交趾詔節度使孟球募兵三千往屯以八百人戍桂林舊制三年一更至期請代而彦曾親吏尹戡徐行儉貪不恤士乃議廩賜乏請無發兵復留屯一年戍者怒殺都將王仲甫脅糧料判官龎勛爲將取庫兵剽湘衡虜丁壯合衆千餘北還然則康承訓傳以爲武寧兵七百戍桂林六歲不得代而作亂崔彦曾傳則以爲八百人戍三年請代以復留一年故怒而作亂此二者所載不同未知孰是
  誅張昕三傳各異
  高固傳云李懐光反使邠寧留後張昕將兵萬人先趣河中固在行乃伺間入帳下斬昕首以徇拜檢校右散騎常侍前軍兵馬使
  今案楊朝晟傳云李懐光反韓㳺瓌退保邠寧賊黨張昕守邠州大索軍實多募士欲潜歸之朝晟父懐賓爲㳺⿰王⿱亠𭾱將夜以數十騎斬昕及同謀者㳺⿰王⿱亠𭾱遣懐賓告行在徳宗勞問授兼御史中丞又案韓㳺瓌傳云懐光檄假㳺瓌邠州刺史欲因張昕殺之㳺⿰王⿱亠𭾱既失兵不知所圖有客劉南金説之㳺⿰王⿱亠𭾱馳入邠説昕昕不聽㳺瓌移疾不出隂結其將髙固等㳺⿰王⿱亠𭾱伏甲先起高固等應之斬昕首以聞且張昕之死不過止在一人之手又其先必有主其謀者今此則不然在高固傳則以爲固伺間斬昕在楊朝晟傳則以爲楊懐賓以夜斬昕在韓㳺瓌傳則以爲㳺瓌伏甲先起而高固應之乃斬昕其主謀及致殺者果在何人爲史如此使後人何所信乎
  劉禹錫得志時三事與别傳皆差
  劉禹錫傳云王叔文引禹錫及柳宗元與議禁中所言必從擢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頗慿藉其勢多中傷士若武元衡不爲宗元所喜下除太子右庶子今案武元衡傳云爲御史中丞順宗立王叔文使人誘以爲黨拒不納俄爲山陵儀仗使監察御史劉禹錫求爲判官元衡不與叔文滋不悦數日改太子右庶子然則元衡下遷庶子乃以忤叔文禹錫之故非爲柳宗元不喜此其事與禹錫傳不同者一也
  又云御史竇羣劾禹錫挾邪亂政羣即日罷
  今案竇羣傳云徳宗時遷侍御史至順宗時羣不附王叔文欲逐之韋執誼不可而止憲宗立轉膳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然則當王叔文禹錫等黨方盛時羣亦未嘗罷御史此其事與禹錫傳不同者二也
  又云韓臯素貴不肯親叔文等斥爲湖南觀察使今案韓臯傳云入拜尚書右丞王叔文用事臯嫉之謂人曰吾不能事新貴從弟曅以告叔文叔文怒出爲鄂岳蘄沔觀察使觀此則臯所忤者叔文及其一黨之人不獨止禹錫而已此事當載之叔文傳中乃可非禹錫傳之所當書也且臯之出自爲鄂岳蘄沔觀察又非湖南此其事與禹錫傳不同者三也噫如禹錫者因非良士而又朋附小人竊弄威柄方其得志之秋朋黨構扇變故易常妄相進擢既不卟天下之望宜爲正人之所疾惡意其當日施爲恣横者不止此數事而已然當時史臣不能摭其信實之事筆之簡策止掇拾微末一二且又差舛不同不惟無以見其過惡之迹而又使後世疑其事之不然此最爲可惜也
  張廵用兵人數誤
  忠義張廵傳贊云以疲卒數萬
  今案廵所用戰兵止數千不滿萬人贊之所云誤矣
  王燾等世次不明
  王珪傳及酷吏王旭傳皆云燾及旭乃珪之孫
  今案宰相世系表則二人皆珪之曾孫未知孰是
  裴寂字不同
  裴寂傳云寂字𤣥真
  今案宰相世系表則字真𤣥未知孰是
  劉審禮傳與表不同
  劉審禮傳云子殆庶又云易從爲彭城長史
  今案宰相世系表殆庶易從爲漢州長史未知孰是
  虢王子次序不同
  虢王鳯傳云七子次子茂融
  今案宗室世系表鳯止六子而茂融第四未知孰是
  館陶公主所尚不同
  酷吏崔器傳云曾祖恭禮尚館陶公主
  今案公主傳高祖女真定公主嫁崔恭禮又館陶公主下嫁崔宣慶今器傳乃云恭禮尚館陶未知孰是
  崔良佐傳誤
  藝文志崔良佐三國春秋注云良佐深州安平人日用從子
  今案崔日用傳乃滑州靈昌人而又崔元翰傳述良佐云與日用從昆弟也此二傳鄉里宗族與藝文志不同未知孰是然以宰相世系表考之則良佐乃日用之再從姪以是言之則從子者是而從昆弟者誤歟
  武攸暨傳年號誤
  武攸暨傳云中宗時拜司徒復王定延秀之誅降楚國公景龍中卒
  今案武延秀傳延秀以韋后敗時與安樂公主同斬則是景龍四年六月中事也是歲六月壬午韋后弑中宗甲申改元唐隆庚子臨淄王以兵誅韋氏及安樂公主武延秀等甲辰睿宗即位七月己巳改元景雲由是言之延秀既誅之後何縁復有景龍年號乎
  兩傳載周贄安太清不同
  李光弼傳河陽北城之戰賊衆奔敗禽周摯
  今案史思明傳云時周贄以後軍屯福昌駱悦惡其貳乃殺贄贄摯雖不同其實一人也且周贄已爲光弼所禽何縁復從思明領軍屯福昌而爲駱悦所殺歟
  又光弼傳云安太清襲懐州守之光弼令郝廷玉由地道入懐州得其軍號登陴大呼王師乘城禽太清楊希仲送之京師獻俘太廟侯仲莊傳亦云禽安太清今案史思明傳云使安太清取懐州以守光弼攻之太清降又案哥舒曜傳亦云降安太清光弼仲莊傳言禽而思明曜傳言降未知孰是
  郝玭馬璘傳不同
  郝玭傳云貞元中爲臨涇鎮將嘗從數百騎出野還説節度使馬璘曰臨涇扼洛口其川饒衍利畜牧其西走戎道曠數百里皆流沙無水草願城之爲休養便地玭出或謂璘曰玭言信然雖然公所以䝉恩大幸以邊防未固也上心日夜念此故厚於公若用玭言則邊已安尚何事爲璘遂不聽
  今案馬璘傳云徙涇原節度使大厯八年吐蕃内㓂璘與渾瑊擊破之十二年卒於軍是歲丁巳今玭傳云貞元中説馬璘而貞元元年歲在乙丑則是時璘卒已九年矣玭安得與璘有言哉此可疑者一也案璘傳云在涇八年繕屯壁爲戰守具令肅不殘人樂爲用敵不敢犯今郝玭傳所言乃如此則正與璘𫝊相反此可疑者二也案舊書玭傳則云臨涇地居險要當敵要衝白其帥帥不從則是舊史未嘗以爲馬璘未審新書何由指以爲馬璘此可疑者三也
  蘇定方傳誤
  蘇定方傳云至恒篤城欲殺降人取貲定方一不取太宗知之
  今案本紀此乃髙宗顯慶元年九月事今云太宗則誤也
  江夏王道宗李靖等傳不同
  江夏王道宗傳云助李靖破敵親執頡利可汗
  今案李靖及突厥傳禽頡利者張寳相也而道宗傳以爲道宗親執未知孰是
  劉澭入朝紀傳不同
  徳宗本紀貞元八年十一月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劉濟及其弟瀛州刺史澭戰於瀛州澭敗奔於京師
  今案澭傳云澭怦次子濟母弟怦得幽州病且死澭輙以父命召濟於莫州濟嗣總軍事徳澭之讓以爲瀛州刺史有如不諱許代已乆之濟自用其子爲副大使澭不能無恨因請以所部爲天子戍隴悉發其兵千五百馳歸京師無一卒敢違令者其事與紀全異未知何者爲是
  孔戢傳誤
  孔戢傳云初父死難詔與一子官補修武尉不受以讓其兄戡
  今案死難者巢父傳則以戣戡戢爲從子又案宰相世系表戣戡戢實巢父兄岑父之子是則非巢父之子審矣今戢傳乃指巢父爲父則甚誤矣
  劉𢎞基殷𨳩山傳誤
  劉𢎞基傳云討薛舉戰淺水原八緫管軍皆没唯𢎞基軍戰力矢盡爲賊拘仁杲平乃克歸
  殷開山傳云從秦王討薛舉㑹王疾甚卧營委軍於劉文靜誡曰賊方熾邀速戰利公等毋與爭糧盡衆枵乃可圖開山鋭立事説文靜曰王屬疾憂公弗克濟故不欲戰今宜逗機制敵無專以賊遺王也請勒兵以怖之遂戰析墌爲舉所乘遂大敗下吏當死除名爲民今案析墌城名也殷開山傳及地理志以爲析墌而薛舉及仁杲傳則以爲高墌未知孰是今以紀傳考之薛舉自唐得長安之後至於仁杲降太宗之時與唐兵前後凡五戰雖紀傳多不載其地名然徐叅考亦可㮣見自高祖初入關義寧元年舉入㓂扶風爲秦王所破此第一戰也此不書於高祖紀而見於髙宗紀并舉本傳武徳元年六月舉又㓂涇州秦王西討屯於高墌王卧疾而長史劉文靜殷開山等觀兵於高墌爲舉所大敗死者十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逺劉𢎞基皆没王還京師舉㧞高墌將趨長安而病死此第二戰也此見於高祖太宗紀及薛舉傳是年八月辛巳舉卒己丑秦王復西討屯於高墌相持六十餘日九月甲寅秦州揔管竇軌及仁杲戰敗績此第三戰也此見於高祖太宗紀又與長平王叔良戰於百里細川而執劉感此第四戰也此見於叔良及劉感傳十一月己酉秦王敗仁杲於淺水原徑圍其城遂降之此第五戰也此見於高祖太宗紀仁杲傳此五戰地名人名及勝負粗可考矣若劉文靜殷開山之敗乃高墌也而開山傳則以爲析墌誤矣淺水原之戰仁杲將宗羅睺敗走太宗急追夜半圍之遲明而仁杲降而𢎞基傳乃以爲八揔管軍皆没一何舛謬之甚乎此最爲大誤也案薛舉傳則𢎞基之没亦高墌之戰耳夫淺水原乃太宗戰勝之地遂追奔逐北使仁杲不及計而降曷嘗有八揔管敗没者乎此史氏殊不考䆒之故也高墌析墌皆城名高墌屬寧州定平縣析墌屬涇州安定縣地既近而名相類故易於舛誤唯𢎞基傳有淺水原戰没之説爲謬最甚矣





  新唐書糾謬卷四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五
  宋 吴縝 撰
  五曰年月時世差互
  韋𢎞景封還詔書事一以為憲宗一以爲穆宗魏謩罷相差一年
  李愬平蔡州差一年
  閻立本爲中書令差一年
  武惠妃薨差一年
  王志愔傳幸東都差一年
  王求禮傳久視二年大雪誤
  武后問狄仁傑求奇士其年誤
  岑羲爲同三品年誤及官稱不同
  竇懐貞傳誤
  常山王承乾卒紀傳差一年
  惠昭太子薨年紀傳不同
  孝敬皇帝年差一歲
  章懐太子傳年誤
  慶王宗薨紀傳差一年
  張濬死紀傳差一年
  肅王薨差一年
  武攸暨傳年次誤
  啖助傳贊誤
  懿徳太子傳誤
  上官昭容傳誤
  江夏王道宗傳誤
  突厥傳叙永安王孝基誤
  太宗薛舉相持六十餘日事
  吐谷渾傳貞觀九年
  韋𢎞景封還詔書事一以爲憲宗一以爲穆宗
  韋𢎞景傳云遷給事中駙馬都尉劉士涇賂權近擢太僕卿𢎞景上還詔書穆宗使喻其先人昌有功朕所以念功睦親者𢎞景固執帝怒使宣慰安南由是有名今案劉士涇傳云遷太僕卿給事中韋𢎞景等封還制書以士涇交通近倖不當居九卿憲宗曰昌有功於邊士涇又尚主官少卿已十餘年制書宜下𢎞景等乃奉詔此二傳一以爲穆宗一以爲憲宗一則云𢎞景固執帝怒使宣慰安南一則云𢎞景等乃奉詔二説殊不同未知其孰是且又士涇傳云𢎞景等即不知餘人爲誰此皆舛誤之甚者也
  魏謩罷相差四年
  魏謩傳云大中十五年以平章事領劔南西川節度使今案宣宗紀大中十一年二月辛巳魏謩罷又宰相表云大中十一年二月辛巳謩爲檢校戸部尚書平章事西川節度使二者不同或者本傳以爲十五年者誤歟
  李愬平蔡州差一年
  李愬傳云於時元和十一年十月己卯師夜起黎明雪止愬入駐元濟外宅蔡吏驚曰城䧟矣元濟請罪梯而下檻送京師
  今案憲宗紀元和十二年十月癸酉克蔡州又韓愈平蔡碑云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師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賊將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馳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門取元濟以獻然則憲宗紀新書正得其實而愬傳以爲元和十一年十月己卯則大誤矣
  閻立本爲中書令差一年
  閻立本傳云咸亨元年官復舊名改中書令卒
  立本初以總章元年爲右相本中書令也
  今案宰相表則咸亨二年立本方爲中書令未知孰是
  武惠妃薨差一年
  楊貴妃傳云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
  今案𤣥宗紀開元二十五年四月乙丑廢皇太子瑛及卾王瑶光王琚爲庶人皆殺之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又案惠妃傳及庶人瑛等先死而後薨既瑛等皆二十五年死則妃之薨無由却在二十四年其理甚明然則楊貴妃傳所云差一年矣
  王志愔傳幸東都差一年
  王志愔傳云開元九年帝幸東都詔留守京師京兆人權梁山妄稱襄王子謀反
  今案𤣥宗紀開元九年並無幸東都之事而十年正月丁巳如東都九月京兆人權梁山反伏誅志愔傳所云九年者誤也
  王求禮傳久視二年大雪誤
  王求禮傳云久視二年三月大雨雪
  今案本紀久視止有元年至次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至十月改元長安則是久視無二年三月矣且又案本紀及五行志長安元年三月亦無大雨雪止是五行志云久視元年三月大雪疑求禮傳所云即此事而誤以元年爲二年爾
  武后問狄仁傑求奇士其年誤
  張柬之傳云長安中武后謂狄仁傑曰安得一竒士用之
  今案本紀及狄仁傑傳仁傑以聖厯三年九月薨是年歲在庚子久視元年長安元年歲在辛丑由是言之柬之傳云長安中必誤也
  岑羲爲同三品年誤及官稱不同
  岑羲傳云遷秘書少監進吏部侍郎帝崩詔擢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罷爲陜州刺史再遷戸部尚書景雲初復召同三品
  今案睿宗紀云景雲元年六月壬午韋皇后弑中宗矯詔立温王重茂爲皇太子以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同中書門下三品吏部尚書張嘉福中書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表亦同即無中宗崩而羲以右常侍爲同三品之事六月甲辰睿宗即位至七月丁巳羲罷爲右散騎常侍先天元年正月以戸部尚書始同三品蓋自景雲元年景龍四年庚戌歲也六月温王即位改元唐隆是月睿宗即位己巳大赦改元景雲至二年辛亥先天元年壬子正月羲始爲同三品然則非景雲初乃先天初也紀及表又云羲曾爲中書侍郎而本傳無之亦脱漏也
  竇懐貞傳誤
  竇懐貞傳云俄與李日知郭元振張説皆罷爲左御史大夫踰年復同中書門下三品
  今案睿宗紀景雲二年辛亥十月竇懐貞罷先天元年壬子正月乙未左御史臺大夫竇懐貞同中書門下三品則是止三數月耳非踰年也或曰史家止謂改歲則爲踰年非謂過一朞也愚曰唯新書之例不然故不得不疑而辨之案杜元頴傳謂穆宗即位不閲歲而元頴至宰相且穆宗以元和十五年閏正月即位次年長慶元年二月元頴入相斯亦可謂踰年矣而本傳以爲不閲歲又云甫再朞出爲西川節度使葢謂僅及二周而元頴以長慶元年二月爲相至三年十月罷凢二周歲餘八月而本傳以爲甫再朞今竇懐貞自罷相至復同三品雖曰改歲而止三四月又安得遂以爲踰年哉
  常山王承乾卒紀傳差一年
  常山王承乾傳云貞觀十七年廢爲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
  今案本紀貞觀十八年十二月壬寅庶人承乾卒與本傳差一年
  惠昭太子薨年紀傳不同
  憲宗紀元和四年閏三月丁卯立鄧王寧爲皇太子即恵昭太子也六年十二月辛亥皇太子薨
  今案穆宗紀云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而惠昭太子傳云李絳等建言立皇太子帝曰善以寧爲皇太子冊禮用孟夏雨不克改用孟秋亦雨冬十月克行禮明年薨年十九以是推之憲宗紀惠昭以元和四年立六年十二月薨而穆宗紀云元和七年薨已爲舛錯今惠昭本傳又云冬十月克行禮明年薨則是元和四年受冊成禮而五年薨愈見乖異不知何者爲是然要之李絳嘗上言曰陛下受命四年而冡子未建於是乃立太子則是元和四年立之無疑但薨年則紀傳交互爲難考爾
  孝敬皇帝年差一歲
  孝敬皇帝傳云𢎞奏請數怫㫖上元二年從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又髙宗紀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天后殺皇太子五月戊申追號皇太子爲孝敬皇帝
  今案燕王忠傳云王皇后廢武后子𢎞甫三歲又髙宗紀永徽六年十月己酉廢皇后爲庶人是歲乙卯而𢎞三歲則是以癸丑生至上元二年歲在乙亥薧止是二十三年不得云二十四也
  章懐太子傳年誤
  章懐太子傳云上元元年復名賢是時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賢爲太子
  今案髙宗紀及三宗諸子傳並云皇太子以上元二年薨獨此傳以爲元年蓋誤也
  慶王琮薨差一年
  十一宗諸子傳云奉天皇帝琮天寳十載薨琮本封慶王今案𤣥宗紀云天寳十一載五月戊申慶王琮薨恐本傳之誤也
  張濬死差一年
  張濬傳云遷左僕射致仕居洛長水墅王師範起兵青州欲取濬爲謀主不克全忠脅帝東遷濬聞曰乘輿卜洛則大事去矣蓋知其將簒也全忠畏濬構它鎮兵使張全義遣牙將如盗者夜圍墅殺之屠其家實天復二年十二月是歲壬戌
  今案昭宗紀天復元年辛酉十月朱全忠犯京師十一月壬子昭宗如鳯翔戊辰全忠犯鳯翔自是全忠圍鳯翔至天復三年癸亥正月王師範取兖州甲子昭宗幸全忠軍己巳昭宗至自鳯翔十二月丙申朱全忠殺尚書左僕射致仕張濬由此觀之則天復二年十二月昭宗尚在岐下爲全忠所圍未出亦未有卜洛之事王師範亦未起兵然則本紀所書三年十二月丙申殺濬爲得其實而本傳云二年十二月者誤也且又濬以三年既死而昭宗以四年遷洛今觀濬傳所書則似遷洛之後濬方被殺此蓋傳中文意未全所致當云全忠將脅帝東遷如此則文意完矣
  肅王薨差一年
  肅王詳傳云建中二年
  今案徳宗紀建中三年十月丙子肅王詳薨與傳差一年
  武攸暨傳年次誤
  武攸暨傳云天授巾自千乘郡王進封定王長安中降王壽春中宗時拜司徒復王定
  今案武承嗣傳云中宗復位侍中敬暉等言諸武不當王帝柔昏不斷纔降封一級三思王徳靜郡攸暨壽春然則攸暨之降王壽春乃中宗神龍時事也而傳以爲長安中則誤矣
  啖助傳贊誤
  儒學啖助傳贊云嗚呼孔子沒乃數千年
  今案孔子以魯哀公十六年壬戌歲卒距嘉祐五年庚子進新書之歲止一千五百三十九年又案啖助以大厯五年庚戌歲卒止距孔子之卒才一千二百四十九年今乃云孔子沒數千年無乃誤歟
  懿徳太子傳誤
  懿徳太子重潤傳云大足中或譖重潤竊議武后怒杖殺之年十九
  今案重潤傳首云重潤生髙宗喜甚乳月滿爲大赦天下改元永淳而是年歲在士午大足止有元年歲在辛丑則是重潤年二十謂之十九則誤也
  上官昭容傳誤
  上官昭容傳云西臺侍郎儀之孫父廷芝與儀死武后時
  今案上官儀傳云麟徳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獄死子廷芝亦被殺又本紀麟徳元年十二月丙戌殺上官儀武后傳云麟徳初后召方士爲蠱宦人發之帝怒召上官儀草詔廢后后諷許敬宗構儀殺之然則武后以麟徳元年造蠱是年殺儀方是時髙宗尚親政武后止居中宫後二十年方有臨朝稱制事則當麟徳初不得謂之武后時也
  江夏王道宗傳誤
  江夏王道宗傳髙宗永徽初房遺愛以反誅長孫無忌禇遂良與道宗有宿怨誣與遺愛善流象州道病薨年五十四
  今案道宗本傳云裴寂與劉武周戰度索原寂敗賊逼河東道宗年十七從秦王討賊且裴寂與劉武周度索原之戰即武徳二年九月介州姜寳誼死之之戰是也此戰見於裴寂姜寳誼劉武周傳髙祖本紀武徳二年是年歲在己卯時道宗年十七則是生於隋仁壽三年癸亥歲也而房遺愛之誅在永徽四年癸丑歲自癸亥至癸丑正五十一年爾不得云年五十四也
  突厥傳叙永安王孝基誤
  突厥傳云武徳四年頡利率萬騎與苑君璋合㓂鴈門執我使者帝亦囚其使與相當由是㓂代州敗行軍總管永安王孝基
  今案永安王孝基傳云武徳二年劉武周㓂太原夏人呂崇茂以縣應賊詔孝基爲行軍總管攻之工部尚書獨孤懐恩内史侍郎唐儉陜州總管于筠隸焉會尉遲敬徳至與崇茂夾㢁官師大敗孝基及筠等皆執於賊謀亡歸爲賊所害晉陽平購尸不獲又案本紀武徳二年十月劉武周㓂晉州永安王孝基及工部尚書獨孤懐恩陜州總管于筠内史侍郎唐儉討之是月夏縣人呂崇茂反十二月永安王孝基及劉武周戰於下邽敗績此乃戰於夏縣而誤作下邽已有説見别篇又孝基及于筠等四人被執正在此戰而紀漏書亦見别篇三年二月甲寅獨孤懐恩謀反伏誅案懐恩傳懐恩初謀反而勑令討武周既而四人敗被執俄而秦王破武周於美良川懷思逃歸而謀反事敗遂伏誅四月壬戍秦王世民及劉武周戰於洺州敗之武周亡入於突厥克并州由是言之永安王孝基在武徳三年四月劉武周未破敗之前已被害矣何縁四年猶爲行軍總管而與突厥戰乎此蓋誤也
  太宗薛舉相持六十餘日事
  太宗紀云武徳元年薛舉㓂涇州太宗爲西討元帥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爲舉所敗八月太宗疾間復屯於髙墌城相持六十餘日已而舉死其子仁杲率其衆求戰太宗按軍不動久之仁杲糧盡太宗曰可矣乃遣總管梁實柵淺水原仁杲将宗羅𥈑擊實太宗率兵出其後羅𥈑敗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今案髙祖紀武徳元年六月癸未薛舉㓂涇州秦王世民爲西討元帥七月壬子劉文靜及薛舉戰於涇州敗績八月辛巳薛舉卒己丑秦王世民爲西討元帥以討薛仁杲十一月己酉秦王世民敗薛仁杲執之然則薛舉以六月癸未㓂涇州至八月辛巳卒共五十九日耳若自七月壬子舉敗劉文靜後至八月辛巳止三十日耳今本紀乃云八月太宗疾間復屯於髙墌城相持六十餘日已而舉死叅較髙紀前後無復有與舉相持可及六十餘日之處
  吐谷渾傳貞觀九年
  吐谷渾傳云其王慕容伏允拘天子行人趙徳楷貞觀九年詔李靖等爲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擊之
  今案本紀其吐谷渾執趙徳楷及命李靖等六總管伐之皆貞觀八年十二月事非九年也


  新唐書糾謬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六
  宋 吳縝 撰
  六曰官爵姓名謬誤
  紀書團練使崔灌而傳乃觀察使崔瓘
  天策上將乃書為上將軍
  紀云矍璋而傳乃瞿章
  史思明朱泚傳各有敬釭許季常
  目録著王綝而傳乃王琳
  封道言名不同
  楊昢名不同
  王搏名不同
  梁武孫名誤
  嗣郯王戒丕字誤
  武徳四年封越王元茂誤
  信王憻名紀傳不同
  昭宗子裕紀書為祐
  王茂章誤作彦章
  辛雲京官誤
  朗陵王父子名皆未明
  呉大瓘名不同
  楊子琳作楊惠琳二事
  以公主字為封號
  程昌裔名不同
  張去奢去盈不同
  郭潛曜姓不同
  南昌公主
  張説字誤為鋭字
  雍王畢王房各有景誤
  范雲仙等官誤
  蘇光榮名不同
  鹿晏𢎞名誤
  牛勗名不同
  魚朝恩傳脫字
  李訓仇士良兩傳各載魚𢎞志名不同
  馬舉官及名紀傳不同
  盧垣誤書呉少誠
  范陽王藹名不同
  東莞郡公融名不同
  袁朗傳袁粲名誤
  蘇𢎞軫名不全
  李氏表有知古二名
  王琚王同皎等傳周璟名不同
  宰相李藩世系表脫誤
  仇甫姓不同
  蘇定方傳與突厥傳不同
  突厥傳季髙遷姓誤
  突厥傳李靖傳不同
  何重霸名紀傳不同
  髙祖紀書封德彛左僕射誤
  唐儉傳誤書官
  髙祖紀書長孫順德官誤
  髙祖紀封子為蜀王名不同
  長平王傳薛仁杲傳不同
  紀書團練使崔灌而傳乃觀察使崔瓘
  代宗紀大厯五年四月庚子湖南兵馬使臧玠殺其團練使崔灌
  今案崔瓘傳云瓘博陵人以士行脩謹聞累官至灃州刺史大厯中遷湖南觀察使時將吏習寛弛不奉法瓘稍以禮法繩裁之下多怨别將臧玠判官逹奚覯忿爭覯曰今幸無事玠曰欲有事邪拂衣去是夜以兵殺覯瓘聞難惶懼走遇害此卽紀所書者而不同如此蓋紀誤也
  天策上將乃書為上將軍
  禇亮傳云初武徳四年太宗為天策上將軍
  今案髙祖紀武徳四年十月己丑秦王世民為天策上將領司徒又太宗紀云髙祖以謂太宗功髙古官號不足以稱乃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又宰相表云武徳四年十月己丑世民加司徒天策上將又唐儉傳太宗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然則其官止是天策上將非上將軍也
  紀云矍璋而傳乃瞿章
  昭宗紀乾寧四年五月壬午朱全忠陷黄州刺史矍璋死之
  今案楊行宻傳云汴將朱友恭聶金率騎兵萬人與張崇戰泗州金敗瞿章守黄州聞友恭至南走武昌柵行宻遣將馬珣以樓船精兵助章守友恭次樊港章據險不得前友恭鑿崖開道以彊弩叢射殺章别將遂圍武昌章率軍薄戰不勝友恭斬章㧞其壁然則書為矍璋者誤也
  史思明朱泚傳各有敬釭許季常
  史思明傳云思明又遣敬釭擊兖鄆又云思明大怒召許季常將誅而釋之
  今案朱泚僭卽皇帝位以敬釭為御史大夫許季常京兆尹斯二人名姓皆同然史思明之亂至朱泚建中之變已二十五六年矣二人者果存而助亂歟或者姓名偶同歟其誤記歟不可得而知脩史家亦當定其去取也
  目録著王綝而傳乃王琳
  目録第一百三十烈女傳有王綝妻韋
  今案其傳乃王琳妻韋也未知孰是
  封道言名不同
  公主傳髙祖女淮南公主下嫁封道言
  今案封倫傳乃名言道未知孰是
  楊昢名不同
  外戚傳楊國忠四子暄昢曉晞又云昢尚萬春公主貴妃傳亦同其字皆從日
  今案公主傳及宰相世系表其昢字皆從月蓋誤也
  王摶名不同
  王綝傳其孫摶字昭逸
  今案宰相世系表皆作搏未知孰是
  梁武孫名誤
  宰相世系表内叙梁武孫云統五子歡譽登𧫣譼今案表内有詧字而無登字蓋登當作詧也
  嗣郯王戒丕字誤
  顧彦暉傳云乾寧四年華洪率衆五萬攻彦暉王建之將也取渝昌普三州壁梓州南帝仍遣左諫議大夫李洵論止建拒命帝以嗣郯王戒丕鎮鳳翔徙茂貞代建皆不奉詔
  今案本紀乾寧四年六月貶王建為南州刺史以李茂貞為劔南西川節度使嗣覃王嗣周為鳯翔隴右節度使茂貞不受命嗣周及茂貞戰於奉天敗績况嗣覃王嗣周嗣延王戒丕紀傳中載之多矣唯此傳乃作嗣郯王戒丕誤也
  武徳四年封越王元茂誤
  髙祖紀武徳四年四月甲寅封子元方為周王元禮鄭王元嘉宋王元則荆王元茂越王
  今案髙祖諸子傳云周王元方武徳四年始王與鄭宋荆滕四王同封正謂此也今紀内書元茂封越王而傳乃是滕王已見差舛而又髙祖諸子中無名元茂者以是推之實紀誤也當書云元懿滕王為是况傳中自周王元方已下皆有次序載其名故徐康王元禮初王鄭韓王元嘉始王宋彭思王元則初王荆鄭惠王元懿始王滕凡此皆有根源一一可考而紀之所書殊無據依也
  信王憻名紀傳不同
  懿宗紀咸通元年七月封叔𢗙為信王八年十二月信王𢗙薨
  今案十一宗諸子傳憲宗二十子無名𢗙者止有信王憻咸通八年薨旣封于信而又薨年與傳相符則此信王𢗙卽憻無疑但紀傳名不同必有誤者
  昭宗子裕紀書為祐
  昭宗紀大順二年六月丙午封子祐為徳王
  今案昭宗諸子徳王名裕不名祐也况乾寧四年立為皇太子時名裕卽可見此誤也
  王茂章誤作彦章
  楊行宻傳云天祐二年王彦章李徳誠㧞潤州殺安仁義
  今案田頵傳云行宻遣將王茂章攻潤州又云行宻使王茂章穴地取潤州叅校諸傳當作茂章為彦章者誤也
  辛雲京官誤
  僕固懷恩傳云史朝義退守莫州於是都知兵馬使薛兼訓郝廷玉兖鄆節度使辛雲京會師城下
  今案肅宗紀云寳應元年壬寅建卯月癸丑河東軍亂殺其節度使鄧景山都知兵馬使辛雲京自稱節度使又代宗紀云廣徳元年癸卯正月甲申史朝義自殺今僕固懷恩傳載雲京等會師于莫州城下正是寳應元年廣徳元年冬春之際又按辛雲京傳雲京自為河東節度使之後未嘗移鎮卒于太原亦未嘗為兖鄆節度使况雲京新得太原必不敢輕出會師討賊此蓋誤書也
  朗陵王父子名皆未明
  太宗諸子傳蜀悼王愔傳末云子璠嗣王武后時謫死歸誠州神龍初以朗陵王禕子褕嗣
  今案朗陵王卽鬱林王恪之子也恪亦太宗子恪傳云四子仁瑋琨璄瑋早卒中宗追封朗陵王子𥙆出繼蜀王愔由是言之此蜀王傳所云以朗陵王禕子䄖嗣當作以朗陵王瑋子袨嗣也况開元中有信安王禕卽琨之子而朗陵之親姪無容與伯父同名以此益見朗陵王禕當作瑋字也然三宗諸子傳内許王素節傳末云乃以嗣蜀王褕為廣漢王以宗室世系表考之蓋𥙆本名䄖也
  呉大瓘名不同
  柳晟傳云授學於呉大瓘并子通𤣥
  今案呉通𤣥傳其父乃名道瓘未知孰是
  楊子琳作楊惠琳二事
  劉昌裔傳云入蜀楊惠琳亂昌裔説之惠琳順命拜瀘州刺史署昌裔州佐惠琳死客河朔間曲環方攻濮州表為判官為環檄李納剴曉大誼環上其藁徳宗異之今案憲宗紀永貞元年十一月夏綏銀節度留後楊惠琳反元和元年三月楊惠琳伏誅自反至伏誅止四五月耳中間未嘗有順命事此其一也且惠琳之亂在夏州而此傳乃云入蜀説惠琳旣順命拜瀘州刺史地里全不相屬此其二也既惠琳死乃與曲環檄李納而環上其藳于徳宗按徳宗紀建中二年八月平盧節度使李正已卒子納自稱留後貞元八年五月平盧節度使李納卒子師古自稱留後皆徳宗之世也至憲宗世惠琳反時平盧節度使乃李師古而納死已久矣時又不相值此其三也曲環自建中三年為邠隴節度其後改陳許至貞元十五年卒當惠琳反時環死已久矣無復與李納攻戰事此其四也且曲環攻李納時乃徳宗之初而惠琳反在憲宗之初相距二十四五年曲環又已死何緣先述惠琳死然後方及曲環攻檄李納事如此則顛倒錯亂無復次序此其五也由此觀之此非楊惠琳乃楊子琳也案代宗紀大厯三年七月瀘州刺史楊子琳反陷成都劔南節度留後崔寛敗之克成都子琳殺夔州别駕張忠又案崔寧傳云寧攻郭英乂英乂走靈池為韓澄所殺於是劔南大擾楊子琳起瀘州討寧詔宰相杜鴻漸為西川節度使往平其亂鴻漸入成都乃表子琳為瀘州刺史以和解之又數薦寧朝廷因授寧西川節度使大厯三年寧入朝楊子琳襲取成都帝乃還寧於蜀未幾子琳敗子琳者本瀘南賊帥既降詔隸劔南節度屯瀘州杜鴻漸表為刺史寧入朝留弟寛守成都子琳乘間起瀘州以精騎數千襲據其地寛戰力屈寧妾任素驍果卽出家財募士設部隊自將以進子琳大懼會糧盡且大雨引舟至廷乗而去収餘兵㳂江而下諸刺史震慄僃餼牢以饗士遇黄草峽守捉使王守仙伏兵五百子琳前驅至悉禽之遂入虁州殺别駕張忠城守以請辠朝廷以其本謀近忠故授峽州刺史移灃州鎮遏使後歸朝賜名猷此乃楊子琳亂蜀之本末正與代宗本紀相符又與昌裔傳時世事狀相應蓋舊史止書為楊琳而修新史者遂誤以為惠琳故其時世年月皆叅錯顛倒前後不合以子琳考之則與紀傳年世事理皆符同其誤昭然矣今新書誤以子琳為惠琳處凡二此劉昌裔并戴叔倫傳其誤皆同也
  戴叔倫傳云師事蕭頴士為門人冠劉晏管鹽鐵表主運湖南至雲安楊惠琳反馳客劫之曰歸我金幣可緩死叔倫曰身可殺財不可奪乃捨之嗣曹王臯領湖南江西表在幕府
  今案劉晏傳畧云代宗立領度支鹽鐵轉運鑄錢等使拜吏部尚書平章事使如故罷為太子賓客領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鹽鐵常平使代宗紀云廣徳元年癸卯正月癸未京兆尹劉晏為吏部尚書平章事二年甲辰正月罷憲宗紀云永貞元年乙酉十月夏綏銀節度留後楊惠琳反元和元年丙戌三月楊惠琳伏誅曹王臯傳臯以建中元年庚申為湖南觀察使李希烈反建中三年壬戍歲十月也為江西節度使由此推之劉晏之管鹽鐵今且以廣徳元年癸卯為始至永貞元年乙酉已四十三年矣雖曹王臯為江西節度使之時自廣徳癸卯計之至建中壬戍亦二十年豈有主運而四十三年不罷之理且叔倫主運在代宗初而惠琳反在憲宗初此時不相值一也惠琳之反在夏州而叔倫主運在湖南雲安地里聲勢何由相接此地不相近二也以此見决非楊惠琳明矣案代宗紀大厯三年七月壬申瀘州刺史楊子琳反陷成都劔南節度留後崔寛敗之克成都子琳殺夔州别駕張忠又崔寧傳叙子琳自成都敗収餘兵㳂江而下遂入夔州城守以請朝廷授峽州刺史其本末與叔倫傳相應且正當代宗之初劉晏管鹽鐵之際此蓋亦楊子琳而誤為惠琳也
  以公主字為封號
  楊貴妃傳云每命婦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辭不敢就位今案諸公主傳睿宗女玉貞公主字持盈外不見有封持盈者夫以公主之字而遂為封號稱之可乎就使當日時俗所稱然史家亦當考正之也
  程昌裔名不同
  楊貴妃傳云十載正月望夜妃家與廣寧主僮騎爭闤門鞭梃讙競主墜馬僅得去主見帝泣乃詔殺楊氏奴貶駙馬都尉程昌裔官
  今案公主傳乃程昌𦙍也未知孰是
  張去奢去盈不同
  公主傳𤣥宗常芬公主下嫁張去奢
  今案肅宗張皇后傳其尚常芬公主乃張去盈非去奢也未知孰是
  郭潛曜姓不同
  公主傳𤣥宗臨晉公主下嫁郭潛曜
  今案孝友傳乃鄭潛曜而其父萬鈞亦尚代國公主證据甚明為郭姓者誤也
  南昌公主
  公主傳髙祖女南昌公主下嫁蘇勗
  今案蘇勗傳乃云南康公主未知孰是
  張説字誤為鋭字
  禮儀志開元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嵒上疏請刪去禮記舊文而益以今事詔付集賢院議學士張説以為禮記不刋之書去聖久逺不可改易而唐貞觀顯慶禮儀注前後不同宜加折𠂻以為唐禮乃詔集賢院學士右散騎常侍徐堅左拾遺李鋭及太常博士施敬本撰述歴年未就而鋭卒蕭嵩代鋭為學士奏起居舍人王仲丘撰定為一百五十卷是為大唐開元禮
  今案藝文志開元禮一百五十卷注云張説請修貞觀永徽五禮為開元禮命賈登張烜施敬本李鋭王仲丘陸善經洪孝昌撰集蕭嵩摠之又按張説傳説為集賢院學士知院事常典集賢圖書之任開元十八年卒又案蕭嵩傳嵩以開元十四年以兵部尚書領朔方節度使徙河西節度使以破吐蕃功授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七年進兼中書令自張説罷宰相令缺四年嵩得之又案𤣥宗紀開元十一年四月張説為中書令十四年四月罷十七年六月蕭嵩兼中書令以是言之方初脩開元禮之時卽張説總領至十八年説卒卽蕭嵩摠之蓋皆以見任宰相或舊相總之也况蕭嵩名位素崇當開元十四年已為兵部尚書節度使而李鋭乃其屬官嵩豈容下與鋭為代乎此蓋是説卒嵩代説為學士而誤以説為鋭於是義理皆不明也
  雍王畢王房各有景誤
  宗室世系表雍王繪之曾孫有廬國公相州刺史景誤今案畢王璋之曾孫亦有蔡國公景誤此二人止是三從昆弟耳無縁如此同名按江夏王道宗傳云子景恒封廬國公相州刺史然則雍王房之景誤非也當為景恒而封廬國
  范雲仙等官誤
  武后本紀云長壽二年一月殺内常侍范雲仙三月殺白潤府果毅薛大信
  今案后妃傳則云監門衛大將軍范雲仙白潤府果毅薛大信未知孰是
  蘇光榮名不同
  孟元陽傳云韓全義敗五樓列將多私去獨元陽與神策將蘇元策以所部屯溵水
  今案韓全義傳云討呉少誠而師皆潰退保五樓賊移屯逼之乃與監軍英秀等保溵水不能固又入屯陳州是時唯陳許將孟元陽神策將蘇光榮守溵水又呉少誠傳亦云神策將蘇光榮而韋𢎞景傳亦有蘇光榮者為涇原節度使然則名光榮者是而為元策者誤矣
  鹿晏𢎞名誤
  田令孜傳云復光部將鹿景𢎞
  今案下文及僖宗紀中和三年皆曰晏𢎞然則此景𢎞字誤也
  牛勗名不同
  田令孜傳云復光部將鹿景𢎞王建等以八都衆二萬取金洋等州進攻興元節度使牛頊奔龍州景𢎞自稱留後
  今案僖宗紀中和三年十二月忠武軍將鹿晏𢎞逐興元節度使牛勗自稱留後紀以為勗傳以為頊未知孰是
  魚朝恩傳脱字
  魚朝恩傳云以左監門衛軍知内侍省事
  今案監門衛軍疑不成號當是將軍也
  李訓仇士良兩傳各載魚𢎞志名不同
  李訓傳云顧中尉魚志𢎞仇士良傳云志𢎞右衛上將軍兼中
  今各以本傳上下文考之如李訓傳云𢎞志使偏將攻之士良傳云與右神策軍中尉魚𢎞志挾帝還宫又云與𢎞志議更立又云𢎞志韓國公又云士良𢎞志憤文宗與李訓謀又云禍原於士良𢎞志又案武宗紀亦書為魚𢎞志然則其人名𢎞志審矣而傳或書為志𢎞使後世何所取信乎
  馬舉官及名紀傳不同
  懿宗紀咸通九年龎勛反十二月前天雄軍節度使馬舉為南靣招討使泰寜軍節度使曹翔為北靣招討使今案康承訓傳云詔以馬士舉為淮南節度使南靣行營諸軍都統以隴州刺史曹翔為兖海節度北靣都統招討使與本紀所書名及官號有不同又案令狐綯傳馬舉本左衛大將軍遂代綯為南靣招討使亦不言為前天雄節度使且又一名舉一名士舉莫知孰是
  盧坦傳誤書呉少誠
  盧坦傳云坦為東川節度使初坦與宰相李絳議多協坦出半歲而絳罷呉少誠之誅詔以兵二千屯安州今案李絳罷相在元和九年二月則坦之出鎮東川乃八年秋冬之交也又案憲宗紀元和四年十一月彰義軍節度使呉少誠卒其弟少陽自稱留後九年閏八月彰義軍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元濟自稱知軍事是後始相繼命將誅討然當元和八年九年則少誠之卒已久朝廷未嘗有誅少誠之事今此云呉少誠之誅誤矣當云呉元濟之誅也
  范陽王藹名不同
  魯王靈夔傳云子藹為范陽王宗室世系表亦同今案本紀垂拱四年九月殺范陽郡王靄藹靄不同未知孰是
  東莞郡公融名不同
  虢王鳯傳云次子茂融宗室世系表亦同
  今案邢文偉傳云東莞公融本紀垂拱三年亦作東莞郡公融皆無茂字未知孰是
  袁朗傳袁粲名誤
  袁朗傳云自滂至朗凡十二世其間位司徒司空者四世淑顗察皆死宋難昂著節齊梁時
  今案袁朗之先仕宋而死于國難者有淑顗粲三人然未嘗有名察者則此言察乃粲字之誤也
  蘇𢎞軫名不全
  鄭從讜傳云河東節度使康傳圭遣大將伊釗張彦球蘇𢎞軫引兵拒沙陀戰數負傳圭斬軫以徇
  今案上文云𢎞軫而下文止云斬軫卽不知軫姓蘇𢎞邪或脫誤邪
  李氏表有知古二名
  遼東李氏世系表内兩世之間有名知古者二人必有誤者
  王琚王同皎等傳周璟名不同
  王琚傳云琚義其為卽與周璟張仲之等共計
  今案王同皎武三思傳皆作周憬未知孰是
  宰相李藩世系表脫誤
  宰相世系表李氏南祖表内有承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弟名曄子名潘
  今案本表之末注云南祖宰相有藩又李藩傳云其先趙州人父承仕為湖南觀察使藩相憲宗而李承傳云趙州高邑幼孤其兄曄養之仕歴山南東道節度使終于湖南觀察使此卽李曄李承李藩之世次今且據傳為正傳稱兄曄養之今表中曄乃為承之弟其誤一也藩旣承之子今表止作潘其誤二也藩相憲宗以例當有相憲宗字而此不載顯是脱漏其誤三也
  仇甫姓不同
  藝文志雜史類中鄭言平剡録一卷注云裘甫事今案本紀咸通元年正月浙東人仇甫反命安南經畧使王式為浙江東道觀察使以討之八月己卯仇甫伏誅王式傳亦作仇甫唯藝文志作裘甫未知孰是
  蘇定方傳與突厥傳不同
  蘇定方傳云俟斤嬾獨禄擁衆萬帳降
  今案西突厥傳以為嬾獨禄未知孰是
  突厥傳季髙遷姓誤
  突厥傳云武德八年頡利攻靈朔於是張瑾兵屯石嶺季髙遷屯太谷
  今案突厥傳云武德五年進擊忻州為李髙遷所破又李髙遷自有傳則此為季字者誤也
  突厥傳李靖傳不同
  突厥傳頡利子疊羅支
  今案李靖傳作疊羅施未知孰是
  何重霸名紀傳不同
  武宗本紀開成五年十一月魏博節度使何進滔卒其子重霸自稱留後
  今案進滔傳其子乃名重順未知孰是
  髙祖紀書封德𢑴左僕射誤
  髙祖本紀武德九年七月癸巳封德𢑴為尚書左僕射今案宰相表乃是右僕射况是月卒卯方命蕭瑀為左僕射至此止隔兩日爾而德𢑴本傳亦止云拜右僕射且云是時瑀為左僕射然則德𢑴此拜實右僕射而髙紀書為左則誤也
  唐儉傳誤書官
  唐儉傳云武德初進内史舍人遷中書侍郎為劉武周所虜
  今案髙紀云武德二年内史侍郎唐儉討劉武周又永安王孝基及獨孤懷恩傳皆云内史侍郎又百官志云武德三年改内書省曰中書省内書令曰中書令然則儉在武德二年則當止是内史侍郎未合書為中書侍郎也
  髙祖紀書長孫順德官誤
  髙祖紀武德四年左驍騎衛大將軍長孫順德
  今案十六衛止有驍衛未嘗有驍騎衛又按突厥傳亦止云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然則此騎字實衍字也
  髙祖紀封子為蜀王名不同
  武德六年四月壬申封子元璹為蜀王元慶漢王至八年十二月辛丑徙封元璹為呉王元慶陳王
  今案子名元璹而封蜀王使民吏若何稱之雖璹字亦有壽音然恐難户曉終似未安其可疑者一也又案此髙祖子也遍尋本傳則二十二人並無名元璹者此可疑者二也案霍王元軌傳云武德六年始王蜀與𡺳漢二王同封後徙呉與此髙紀所書封徙皆同又云貞觀十年徙王霍今以紀考之武德六年王蜀及八年徙封呉者皆名元璹而貞觀十年徙封霍者則名元軌然則元軌初名元璹後改為元軌歟若然則是傳漏載其改名一事矣至於名璹而封蜀一事訖未可曉或者止名元軌而髙紀誤以為元璹乎設若果誤載則又安得六年八年皆誤歟此二者雖不可得而考然要之元璹元軌在紀傳不脱則誤必有一者矣又案舊唐書紀武德六年雖不載元璹初封蜀王等事然八年亦書云十一月改封蜀王元軌為呉王其名止是元軌不作元璹已自與新書不同由是觀之疑新書之誤也
  長平王傳薛仁杲傳不同
  長平王叔良傳云薛仁杲内史翟長孫以衆降又云委事於長孫乃克安
  今案薛仁杲傳作内史令翟長愻未知孰是












  新唐書糾謬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七
  宋 呉縝 撰
  七曰世系鄉里無法
  稱引父祖子孫别傳例
  王方慶璵   李吉甫德裕
  徐文逺有功  劉廼伯芻
  張薦又新   柏良器耆
  盧懷慎奕𣏌元輔
  稱引旁支逺裔别傳例
  崔日用良佐  李邕鄘
  崔𤣥暐戎   嚴震礪
  陸贄扆    令狐德棻楚
  父祖子孫别傳以例當書而不書者
  李素立李承李藩
  孟簡傳    陸長源傳
  李景讓為憕孫又似曾孫
  張鎰為後𦙍五世孫又似曾孫
  袁朗鄉里
  崔行功鄉里
  嘗見前史所載凢父祖子孫同書而别傳者必各於其傳中略相稱引其官及名或所仕之朝及鄉里世系之次以見其家世所承善惡曉然相屬不絶非獨使覽者易於考見亦所以示奬勸而為風教之助也自遷固以來此法未之有改若不略加叙述則其子孫屬不復聯殆如路人後世必有疑之者故昔人嘗有以蕭望之為何之宗者而注家深明其不然以為史所不述後人安從而知之是蓋後世唯史之信捨史則不敢以為据故也秉史筆者其可不重其事而忽之乎今之新書此例雖不敢廢然而為法不一其門亦有當書而不書者儻後世考尋而不得其説必不免有二蕭之疑則其為史氏之病豈小哉且又其間有雖旁宗别𣲖而猶時有叙述者若其父祖子孫世系相承皆有聲迹列于諸傳安可不明加稱引使後人開卷而可見乎今略取新書所述父祖子孫或旁支逺裔雖别傳而互相稱引得前史之體者及有為法不一當書而不書者條列左方以見其未有定式云
  新書稱引父祖子孫别傳例
  王方慶傳末云六世孫璵别傳
  王璵傳云方慶六世孫
  李吉甫傳末云次子德裕自有傳
  李德裕傳云元和宰相吉甫子也
  徐文逺傳云孫有功自有傳
  徐有功傳云國子博士文逺孫也
  劉廼傳云子伯芻别傳
  劉伯芻傳云兵部侍郎廼之子
  張薦傳末云子又新别有傳
  張又新傳云工部侍郎薦之子
  柏良器傳末云子耆别傳
  柏耆傳云父良器為時威名將
  盧懷慎子奕奕子𣏌𣏌子元輔其傳各相稱引世次歴然可見如此者甚多難以遍舉今粗條數傳如右以見例例旣如是則餘人當從一法也
  新書稱引旁支逺裔别傳例
  崔日用傳云滑州靈昌人
  崔元翰傳云父良佐與齊國公日用從昆弟也
  李邕傳云揚州江都人
  李鄘傳云北海太守邕之從孫
  崔𤣥暐傳云博陵安平人
  崔戎傳云𤣥暐從孫也
  嚴震傳云梓州鹽亭人
  嚴礪傳云震從祖弟也
  陸贄傳云蘇州嘉興人
  陸扆傳云宰相贄族孫
  令狐德棻傳云宜州華原人
  令狐楚傳云德棻之裔也
  新書父祖子孫别傳以例當書而不書者
  李素立李承李藩傳
  李素立傳云趙州高邑人
  李承傳云趙州高邑人
  李藩傳云其先趙州人父承仕為湖南觀察使有名于時
  今案素立生休烈休烈生至逺至逺生畬畬生承承生藩自素立至藩六世皆有名迹别為三傳而曾無一語相叙述以為父某祖某子某别有傳雖藩傳云父承仕為湖觀察使有名于時然終不明言見于别傳必不免後人之疑也
  孟簡傳
  孟簡徳州平昌人曾祖詵武后時同州刺史
  今案孟詵在隱逸傳自傳云汝州梁人也然則平昌孟氏之望而梁則所居之地今簡傳旣不本汝州梁之所居而但書其望又不於詵字下云見隱逸傳止云武后時同州刺史則似簡與隱逸傳之孟詵殊非親屬矣
  陸長源傳
  陸長源者呉人字泳祖餘慶天寳中為太子詹事有清譽
  今案餘慶在陸元方傳後自有傳今長源傳不言其别傳則其失與李承孟簡傳同也
  李景讓為憕孫又似曾孫
  李彭傳云從天子入蜀後憕數年卒彭卽憕之子也有孫景讓景莊景温别傳
  今案李景讓傳云景讓贈太尉憕孫也然以彭傳言之則似景讓等乃彭之孫而憕之曾孫也在景讓傳則云憕孫頗為難明矣
  張鎰為後𦙍五世孫又似曾孫
  張鎰傳云國子祭酒後𦙍五世孫也父齊丘朔方節度使東都留守
  今案後𦙍傳末云孫齊丘歴監察御史朔方節度使終東都留守子鎰别有傳以後𦙍傳言之則鎰乃後𦙍之曾孫非五世孫也
  袁朗鄉里
  袁朗傳云其先雍州長安人父樞仕陳為尚書左僕射今案朗之先出於後漢司徒滂而後漢靈帝紀光和元年二月癸丑光禄勲陳國袁滂為司徒滂字公喜魏志字公熙此袁滂為陳國人而初見於漢史甚明者也至其子渙仕魏為郎中令本傳亦云陳郡扶樂人至渙曾孫瓌仕東晉本傳亦云陳郡陽夏人瓌族孫湛仕宋本傳亦云陳郡陽夏人其後湛之一族如淑洵濯顗覬粲昂彖君正敬憲樞朗凢累世皆仕江左無入北為官者至陳亡朗始仕隋耳故昂嘗自稱陳國賤男子然則朗之先世皆本諸陳國未嘗遷徙今新史乃云其先雍州長安人未審自何得之豈非失其實歟且自後周平江陵隋平建鄴南朝士人過江而北仕者衆矣故唐初此族尚多如殷開山虞世南禇亮姚思廉王方慶顔師古陸德明之徒皆是也而新書皆本其先里使後世有考焉獨袁朗傳所載如是實甚悞矣
  崔行功鄉里
  崔行功傳云恒州井陘人兄子𤣥暐别有傳
  今案𤣥暐傳則云博陵安平人二者不同未知孰是又案宰相世系表崔損亦行功族也而損傳亦云系本博陵無乃博陵者是耶或者系望博陵而實則恒州耶不可得而知然史家止當考案從一不可二者皆存而無辯也
  新唐書糾謬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八
  宋 呉縝 撰
  七曰尊敬君親不嚴
  楊隆禮嘗避諱改名而傳不載
  誕節名及上壽儀紀傳皆不載
  裴守真耀卿傳次序
  楊隆禮嘗避諱改名而傳不載
  楊慎矜傳云父隆禮歴州刺史善撿督吏以嚴辦自名開元初為太府卿任職二十年年九十餘以户部尚書致仕卒
  今案宰相世系表載隆禮為崇禮此蓋隆禮以開元時避明皇帝諱以崇易隆理亦當然而史家遺落其事止書舊名此其失也或者謂此乃史之小疵亦不足云愚以為不然夫史之作豈獨止於勸懲而已哉其筆削取捨必使後世有考焉方開元時君父旣名隆矣為臣子者亦名隆而無所遷避豈尊君嚴上之謂哉今隆禮旣嘗易名而史不載使後世不知者或歸罪於隆禮或遂援之以為説此實史氏之深責豈止小疵而已哉况韋思謙嘗避諱而以字行王紹陸質亦嘗避諱改名而史皆載於傳以例言之則隆禮之傳其失昭然矣
  誕節名及上夀儀紀傳皆不載
  禮樂志云千秋節者𤣥宗以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節而君臣共為荒樂當時流俗多傳其事以為盛其後巨盗起䧟兩京自此天下用兵不息而離宫苑囿遂以荒堙獨其餘聲遺曲傳人間聞者為之悲涼感動蓋其事適足為戒而不足考法故不復著其詳自肅宗以後皆以生日為節而徳宗不立節然止於羣臣稱觴上夀而已
  今案唐會要云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説等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羣臣常以是日獻萬壽酒又憲宗元和十五年七月詔云朕誕辰奉迎皇太后宫中上壽又文宗太和七年慶成節是日上於宫中奉迎皇太后宴樂羣臣詣延英門上壽是蓋人主因其誕辰感其親生育劬勞之恩不敢同之常日於是為之宴樂以致其愛敬之心焉為臣子者又喜其君父生於是日願其享無疆之祚亦相率奉觴獻壽以致其祝延之誠焉是皆出於臣子之情而飾以禮文故後世不可得而廢者也是以累朝㳂襲未之有改且上壽之禮尚矣古人每有吉慶喜樂之事則上壽於君親以致其誠意經所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則其比也如漢高祖車千秋東方朔止偶因一事而猶且為之况當君親誕育之日臣子若恬如平時不少致其誠敬則人情禮意其可安乎由是言之因誕日立節名上壽酒亦臣子奉君親之禮耳未可遽削而不著也且天寳之亂盗起兵興而唐遂衰其所以召之者蓋有由矣刑政垂戾而任用匪人也非以立千秋節也使當時不立節名不上壽不宴樂亦未免乎盗起而唐衰也其後肅宗文宗以至武宣懿僖昭哀八朝各嘗立誕節名亦不聞其召亂迨其亡也亦不自誕節起然則史之所書使後世可以為戒者在乎刑政之得失任用之賢否爾立誕節而上壽宴樂以致臣子之情禮者非所以為戒也徒使後世有司欲考按故事則返區區乎求之於他書是未可謂善為史者也又按唐會要自肅宗以後有代徳順憲穆敬六朝皆不立誕節名今志以為獨德宗不立亦未知其孰是
  裴守真耀卿傳次序
  今案裴耀卿守真之子也而耀卿傳居第五十二卷守真傳居第五十四卷次序如此於義無乃未安歟


  新唐書糾謬卷八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九
  宋 呉縝 撰
  九曰紀志表傳不相符合
  百官志太宗定内外官數與曹確傳不同
  天平軍節度使姓名次序紀傳不同
  劉總納土其州不同
  宋璟傳載東廵㤗山之年與紀不同
  李光弼傳平袁晁年月與紀不同
  程知節為葱山道總管與紀不同
  桓彦範傳中宗復位日與紀不同
  宰相世系表蘇瓌字與傳不同
  崔龜從傳其官與本紀不同
  郭正一傳為相之年并其事與紀志不同
  流敬暉處紀表與傳不同
  杜元穎為相至罷紀傳各不同
  孫處約為相其官名紀傳不同
  岑羲命相之官
  李吉甫傳星變紀志不同
  乾符五年五月風雹事紀志不同
  垂拱二年新豐慶山事紀志不同
  侯君集傳岑文本官不同
  褚遂良貶官紀傳不同
  栁璨官本紀與表傳不同
  畢王璋子韶世系未明
  摇山玉彩字
  元結猗玕子
  員俶年齒差悞
  蕭頴士
  李素立世系不同
  崔沔傳
  王方慶傳與表不同
  睿祖名紀傳不同
  崔行功祖表傳不同
  徳宗紀與李懷光傳不合
  李揆世次表傳不同
  袁滋子均等
  崔祐甫立後
  竇懷貞官名與紀不同
  蘇味道拜官紀傳不同
  韋巨源傳州名與紀不同
  李進賢被逐紀傳不同
  蕭至忠父引官悞
  蘇瓌蘇震世次不明
  韓休父兄
  劉瞻入相
  王璵傳年與紀不同
  修瑶山玉彩人不同
  蕭俛為僕射表傳不同
  鄧康王徙封紀傳不同
  雨土紀志月不同
  韓王更封紀傳年不同
  武徳時地震紀志月不同
  貞觀時地震紀志日不同
  石然紀志月不同
  李勣等征遼東宰相表日悞
  薛萬徹官及髙麗城名紀傳不同
  百官志太宗定内外官數與曹確傳不同
  百官志云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為七百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材足矣
  今案曹確傳云太宗著令文武官六百四十三謂房喬曰朕設此待天下賢士此與百官志所載語意同而數不同未知孰是
  天平軍節度使姓名次序紀傳不同
  僖宗紀乾符二年乙未六月濮州賊王仙芝尚君長陷曹濮二州四年丁酉三月寃句賊黄巢陷鄆沂二州天平軍節度使薛崇死之五年戊戌二月王仙芝伏誅是歲天平軍節度使張禓卒牙將崔君裕自知州事六年己亥淄州刺史曹全晸克鄆州殺崔君裕廣明元年庚子六月辛酉天平軍節度使曹全晸為東靣副都統中和二年壬寅十月魏博節度使韓簡宼鄆州天平軍節度使曹全晸死之部將崔用自稱留後三年癸卯天平軍將曹存實克鄆州四年甲辰七月壬午黄巢伏誅是歲濮州刺史朱宣逐天平軍節度使曹存實自稱留後
  今案朱宣傳云宣為王敬武青州牙軍黄巢亂敬武遣將曹存實率兵西入關宣為軍候道鄆州是時節度使薛崇拒王仙芝戰死其將崔君裕攝州事存實揣知兵寡襲殺之遂稱留後宣以功署濮州刺史留摠帳下兵中和初魏博韓簡東窺曹鄆引兵濟河存實迎戰死于陣宣收殘卒嬰城簡圍之六月不能拔引去僖宗喜其守拜天平軍節度使然則以本紀言之天平軍節度使自乾符四年丁酉至中和四年甲辰凡八年歴薛崇張禓崔君裕曹全晸崔用曹存實朱宣七帥也以朱宣傳言之卽自薛崇崔君裕曹存實至于朱宣止四帥而已此其大槩俱已不同至紀稱黄巢陷鄆薛崇死韓簡冦鄆曹全晸死傳乃云韓簡寇鄆存實迎戰而死紀稱朱宣逐存實而自稱留後傳乃云存實與韓簡戰死宣嬰城而簡不能㧞乃拜節度使其舛謬至於如此豈可以垂之後世乎
  劉總納土其州名不同
  崔植傳云時朝廷悉收河朔三鎮而劉總又以幽薊七州獻諸朝
  今案穆宗紀長慶元年二月己卯劉總以盧龍軍八州歸于有司三月丁巳赦幽涿檀順瀛莫營平八州死罪以下給復一年賜盧龍軍士錢又案温造傳云長慶初為幽鎮宣諭使至范陽劉總郊迎造為開示cq=334禍福總懼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而劉總傳云總上䟽願奉朝請且欲割所治為三以幽涿營為一府請張𢎞靖治之瀛莫為一府盧士政治之平薊媯檀為一府薛平治之然則劉總所歸之地在崔植傳則七州在本紀則八州在温造劉總傳則九州以本紀及劉總傳州名叅考之則十州幽涿檀順瀛莫營平媯薊其舛駮至於如此未知何者為是且唐人著書多謂天下視河北得失以為朝廷治亂重輕則其於當時所繫亦大矣而史臣記述乃爾使後學無所考信是誠可罪也哉
  宋璟傳載東廵泰山之年與紀不同
  宋璟傳云十二年東廵泰山璟復為留守
  今案本紀開元十二年無東廵泰山事其東廵封泰山乃十三年十月也
  李光弼傳平袁晁年月與紀不同
  李光弼傳云浙東賊袁晁反台州建元寳勝以建丑為正月殘剽州縣光弼遣麾下破其衆於衢州廣德元年遂禽晁浙東平二年光弼薨
  今案代宗紀寳應元年八月辛未台州人袁晁反九月癸卯陷信州十月乙卯陷温明二年十二月甲戍李光弼及袁晁戰于衢州敗之廣徳元年三月丁未李光弼及袁晁戰敗之二年七月己酉李光弼薨十一月癸丑袁晁伏誅以此而校本傳則頗不相應未知何者為是
  程知節為葱山道摠管與紀不同
  程知節傳云歴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顯慶二年授葱山道行軍大摠管以討賀魯
  今案本紀永徽六年五月癸未左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為葱山道行軍大摠管以伐賀魯顯慶元年八月辛丑程知節及賀魯部歌邏禄處月戰于榆慕谷敗之九月癸未程知節及賀魯戰于恒篤城敗之二年閏正月庚戍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摠管以伐賀魯十二月丁巳蘇定方敗賀魯于金牙山執之然則程知節之討賀魯乃永徽六年也其顯慶二年自命蘇定方出討而是年執之矣今乃云知節顯慶二年為葱山道大摠管以討賀魯者悞也且又傳云左領軍大將軍而紀云左屯衛大將軍亦必有悞者
  桓彦範傳中宗復位日與紀不同
  桓彦範傳略云神龍元年正月彦範敬暉率羽林兵討賊明日中宗復位
  今案本紀長安五年神龍元年正月癸卯張柬之崔𤣥暐敬暉桓彦範等率兵討亂張易之昌宗等伏誅丙午皇帝復于位又中宗紀云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甲辰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丙午復于位由此觀之則討賊後三日中宗乃復位非討賊之明日彦範傳悞矣
  宰相世系表蘇瓌字與傳不同
  宰相世系表云蘇瓌字廷碩
  今案本傳云瓌字昌容子頲字廷碩世系表必悞也
  崔龜從傳其官與本紀不同
  崔龜從傳云歴户部侍郎大中四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再歲罷
  今案宣宗紀大中四年六月戊申户部尚書判度支崔龜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十一月崔龜從罷又宰相年表云大中四年六月戊申户部侍郎判度支崔龜從守户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如故八月庚戌罷判五年四月乙卯龜從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十一月庚寅龜從檢校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宣武節度使由此言之本紀及傳所書皆甚略唯年表為詳備至於自四年六月而至五年十一月遂以為再歲若以杜元穎傳例言之止可謂之逾年也郭正一傳為相之年并其事與紀志不同
  郭正一傳云永隆中遷秘書少監檢校中書侍郎詔與郭待舉岑長倩魏𤣥同並同中書門下承受進止平章事平章事自正一等始永淳中真遷中書侍郎
  今案髙宗本紀永淳元年四月丁亥黄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秘書員外少監郭正一吏部侍郎魏𤣥同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宰相表亦然卽非永隆中此其一也又案百官志云貞觀八年僕射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蓋起於此永淳元年以黄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入銜自待舉等始然則是平章事之名實始於貞觀八年以命李靖至永淳元年乃始入銜爾今正一傳遂以為同平章事始於正一等則悞矣此其二也
  流敬暉處紀表與傳不同
  中宗紀云神龍二年七月流敬暉于嘉州宰相表亦同今案暉本傳乃流瓊州疑稱嘉州者悞
  杜元穎為相至罷紀傳各不同
  杜元穎傳云自帝卽位不閲歲至宰相搢紳駭異今案本紀穆宗以元和十五年閏正月丙午卽帝位至次年長慶元年二月壬午元穎以翰林學士户部侍郎為相已踰年矣閲之言歴也更也
  又云甫再朞出為劔南西川節度使同平章事
  今案本紀元穎以長慶三年十月罷相則是已逾二年矣非甫再朞也
  孫處約為相其官名紀傳不同
  孫處約傳云麟徳元年以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今案髙宗本紀麟徳元年十二月太子右中護樂彦瑋西臺侍郎孫處約同知軍國政事又宰相表云十二月戊子太子右中護樂彦瑋檢校西臺侍郎西臺侍郎孫處約並同知軍國政事尋同東西臺三品然則紀傳所書各有未完而表始為詳備矣
  岑羲命相之官紀傳不同
  岑羲傳略云進吏部侍郎中宗崩詔擢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罷
  今案睿宗紀景雲元年六月壬午韋皇后弑中宗以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同中書門下三品吏部尚書張嘉福中書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表亦同殊不言以右常侍為同三品也
  李吉甫傳星變紀志不載
  李吉甫傳云前卒一歲熒惑掩太微上相吉甫曰天且殺我
  今案吉甫以憲宗元和九年十月薨而本紀自八年至九年並無此熒惑之變獨天文志有八年十月己丑熒惑犯太微西上將而已若非悞書相為將以致異同卽是脫漏不載也若以為例不書則九年十月太白晝見亦書于紀例與此同亦當書也
  乾符五年五月風雹事紀志有不同
  五行志第二十六卷乾符六年五月丁酉宣授宰臣豆盧瑑崔沆制殿庭氛霧四塞及百官班賀于政事堂雨雹如鳬卵大風雷雨㧞木
  今案僖宗紀乾符五年五月丁酉翰林學士承㫖户部侍郎豆盧瑑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崔沆為户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日雨雹大風㧞木宰相表亦同又五行志第二十五卷常風門云乾符五年五月丁酉大風㧞木又崔沆傳云乾符五年以户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昕旦告麻大霧塞庭中百僚就班修慶大風雨雹時謂不祥又豆盧瑑傳云歴翰林學士不言承㫖户部侍郎與崔沆皆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日宣告于廷大風雷雨㧞木然則本紀表傳及五行志第二十五卷皆以為乾符五年五月丁酉獨五行志二十六卷以為六年則悞也
  垂拱二年新豐慶山事紀志不同
  武后紀垂拱二年十月己巳有山出于新豐縣改新豐為慶山
  今案五行志云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新豐縣露臺鄉大風雨震電有山湧出紀以為十月己巳而志以為九月己巳二者必有一悞
  矦君集傳岑文本官不同
  矦君集傳云君集平髙昌還為有司所劾詔詣獄簿對中書侍郎岑文本諫
  今案本紀貞觀十三年十二月矦君集伐髙昌十四年八月克之十二月丁酉俘髙昌王以獻十六年正月辛未中書舍人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典機宻則是當十四年十二月文本未為中書侍郎也而宰相表又云十六年正月辛未中書舍人兼侍郎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典機宻然則君集傳所書者止書其兼官歟不書正官而書兼官亦恐非史法也至於本紀止書正官而不著兼官若非脫漏似亦未允也
  禇遂良貶官紀傳不同
  褚遂良傳云武氏立乃左遷遂良潭州都督
  今案髙宗紀永徽六年九月庚午貶褚遂良為潭州都督十月乙卯立宸妃武氏為皇后宰相表載貶遂良事亦同然則傳所云悞也
  柳璨官本紀與表傳不同
  昭宗紀天祐元年正月翰林學士右拾遺柳璨為右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今案璨傳及宰相表皆左拾遺非右也未知孰是
  畢王璋子韶世系未明
  宗室列傳畢王璋生二子曰韶曰孝基韶死隋世武徳時追封東平王生子道宗
  今案宗室世系表畢王房止有子孝基及失名者二人無東平王韶而東平王韶自是雍王房雍王繪之子其世次甚明與傳全不同未知孰是
  摇山玉彩字
  孝敬皇帝傳云擿采古今文章號摇山玉彩凡五百篇又裴光庭傳云撰摇山徃則維城前軌二篇獻之今案藝文志云裴光庭摇山徃則一卷又云摇山玉彩五百卷其摇字在傳則皆從木而藝文志皆從手未知孰是
  元結猗玕子
  藝文志小説家類有元結猗玕子一卷
  今案元結傳云入猗玕洞始稱猗玕子猗玕字皆從玉此乃從犬未知孰是
  員俶年齒差悞
  李泌傳開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難禁中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辯注射坐人皆屈
  今案藝文志儒家類中有員俶太𤣥幽贊十卷注云開元四年京兆府童子進書召試及第授散官文學直𢎞文館且李泌傳謂俶開元十六年而年九歲則是俶生于開元八年也旣俶以八年始生何縁四年已有進書乎若以四年能進書者為是則至十六年之時俶不啻九歲矣此二説者必有一悞也
  蕭潁士
  文藝傳蕭潁士
  今案新史中皆作潁惟藝文志第五十内作頴未知孰是
  李素立世系不同
  李素立傳云曾祖義深父政藻為隋水部郎
  今案宰相世系表政藻乃素立之伯父為宜州長史政期乃素立之父為水部郎中與傳不同未知孰是又案隋朝諱忠凡郎中皆無中字今此本有之亦恐誤也
  崔沔傳
  崔沔傳云後周隴州刺史士約四世孫
  今案宰相世系表則並無隴州刺史士約而沔乃後周大將軍說之四世孫也說之父名楷兄名士元士謙與傳全不同
  王方慶傳與表不同
  王方慶傳云父𢎞直終荆王友
  今案宰相世系表云𢎞直魏州刺史謚曰孝與傳不同未知孰是
  睿祖名紀傳不同
  本紀云天授元年九月追尊四十代祖平王少子武曰睿祖康皇帝
  今案后妃傳云尊武王為康皇帝號睿祖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崔行功祖表傳不同
  崔行功傳云祖謙之仕北齊終鉅鹿太守
  今案宰相世系表行功曾祖名伯謙字士遜而無名謙之者與傳不同未知孰是
  德宗紀與李懷光傳不合
  德宗紀云興元元年二月李懷光將孟庭保以兵來追左衛大將軍矦仲莊敗之于驛店
  今案李懷光傳云懷光遣將孟廷寳等輕騎趨南山廷寳等率輕騎趨南山廷寳等引而東縱卒大掠而百官遂入駱谷追帝不及還白懷光懷光怒悉罷其兵卽不言有驛店之戰且其名乃是廷寳非庭保未知孰是
  李揆世次表傳不同
  李揆傳云祖𤣥道為文學館學士父成裕秘書監今案宰相世系表則𤣥道生正基正基生亶亶生成裕成裕生揆𤣥道於揆為髙祖與傳不同未知孰是
  袁滋子均等
  袁滋傳末云子均右拾遺郊翰林學士
  今案宰相世系表滋五子均太子典膳郎都字之美右拾遺郊字之乾虢州刺史與傳不同又藝文志注云郊字之儀滋子也昭宗翰林學士亦與表傳不同未知孰是
  崔祐甫立後
  崔植傳云植卽祐甫弟廬江令嬰甫子也傳内又以植為嬰甫次子祐甫命以主祀
  今案宰相世系表則嬰甫乃祐甫之再從弟而嬰甫止有植一子其説與傳不同以意考之祐甫身為名相其家號素守禮法必不取人之長子為嗣傳之所言宜得其實而表似脫悞矣
  竇懷貞官名與紀不同
  睿宗紀書竇懷貞官皆為左御史臺大夫
  今案本傳止云左御史大夫無臺字未知孰是
  蘇味道拜官紀傳不同
  蘇味道傳延載中以鳳閣舍人檢校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歲餘為真
  今案本紀延載元年三月甲申鳳閣舍人蘇味道為鳯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殊不言其檢校若以是年杜景佺周允元例言之則皆當書此蓋闕文也
  韋巨源傳州名與紀不同
  韋巨源傳云坐李昭德累貶麟州刺史
  今案本紀天册萬歲元年正月戊子貶韋巨源鄜州刺史紀傳不同推究其實則紀是而傳悞何以言之案地理志云麟州開元十二年析勝州之連谷銀城置且天冊萬歲元年歲在乙未而開元十二年歲在甲子相距三十年是時旣未有麟州則巨源何由貶為刺史乎以此知其實鄜字而悞為麟也
  李進賢被逐紀傳不同
  憲宗紀元和八年十二月庚寅振武將楊遵憲反逐其節度使李進賢
  今案嚴綬傳末云進賢討囘鶻吏廩糧不實次鳴砂焚殺其將楊遵憲而還進賢大怒衆懼攻進賢奔靖邊軍與紀所書不同
  蕭至忠父引官誤
  蕭至忠傳云陳吏部郎引子也
  今案宰相世系表引為陳吏部侍郎又案南史引歴官金部庫部中書黄門吏部侍郎則是新書傳之悞也
  蘇瓌蘇震世次不眀
  宰相世系表蘇瓌七世孫震為河南尹
  今案瓌傳瓌之子詵詵之子震當禄山亂時奔靈武代宗時為河南尹而卒且瓌為相在睿宗時至代宗時不過六十餘年耳則震不當便為七世孫也由此言之世系表必有悞處况本傳以震為詵之子而表乃以為虔之子此大差互其悞必矣又瓌傳末云文宗太和中錄舊徳官其四代孫翔而世系表不載翔之名字此可見表之脫略又况震傳所述皆肅宗代宗時事而世系表乃以為七世孫今翔當文宗時得官而止是四世孫文宗去睿宗尤更年逺其世次尚止四世耶震之非七世亦明甚矣
  韓休父兄
  韓休傳云父大智其兄大敏
  今案宰相韓氏世系表則大敏乃大智之弟
  劉瞻入相
  劉瞻傳云為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進承㫖出為河東節度使咸通十一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昌公主薨懿宗捕太醫韓宗紹等送詔獄瞻上䟽固爭帝大怒卽日賜罷以檢校刑部尚書同平章事為荆南節度使
  今案懿宗紀咸通十年六月翰林學士承㫖户部侍郎劉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一年八月殺醫待詔韓宗紹九月丙辰劉瞻罷又宰相表瞻自承㫖為相與紀同又云十年九月瞻為中書侍郎十一年正月兼刑部尚書九月丙辰罷為檢校刑部尚書同平章事荆南節度使以上並無為河東節度使一節又無咸通十一年為中書相一節未知孰是
  修摇山玉彩人不同
  孝敬皇帝傳云命賓客許敬宗右庻子許圉師中書侍郎上官儀中書舍人楊思儉卽文思殿擿采古今文章號摇山玉彩
  今案藝文志摇山玉彩注云孝敬皇帝令太子少師許敬宗司議郎孟利貞崇賢館學士郭瑜顧𦙍右史董思恭等撰其姓名惟許敬宗同外皆與傳不同未知孰是
  蕭俛為僕射表傳不同
  蕭俛傳云罷為尚書左僕射
  今案宰相表云罷為右僕射
  鄧康王徙封紀傳不同
  鄧康王元裕傳云貞觀五年始王鄶十一年後王鄧始王及徙皆同譙魏許宻四王同封
  今案本紀貞觀五年二月己酉封弟元裕為鄶王元名譙王靈夔魏王元祥許王元曉宻王卽此鄧康王傳所書其始封者皆是也至貞觀十一年則不然止書正月丁亥徙封元裕鄧王元名舒王至六月己巳又書徙封元祥江王而已其靈夔元曉本紀皆不載其徙封疑其徙封則不同而元裕傳悞云始封徙封皆同也靈夔又以貞觀十四年自燕王徙封魯以本傳可見然亦未見改燕王之年
  雨土紀志月不同
  太宗紀貞觀七年二月丁卯雨土
  今案五行志乃三月丁卯未知孰是
  韓王更封紀傳年不同
  韓王元嘉傳云貞觀九年更封韓
  今案本紀乃貞觀十年
  武德時地震紀志月不同
  髙祖紀武德二年九月乙未京師地震
  今案五行志乃十月乙未未知孰是
  貞觀時地震紀志日不同
  太宗紀貞觀十二年正月乙未叢州地震癸卯松州地震
  今案五行志則云正月壬寅松叢二州地震未知孰是
  石然紀志月不同
  太宗紀貞觀十三年四月壬寅雲陽石然
  今案五行志乃三月壬寅未知孰是
  李勣等征遼東宰相表日悞
  宰相表貞觀十八年十一月甲子世勣周為遼東道行軍大摠管
  今案本紀乃是十一月甲午以上文推之是月有戊寅庚辰日則不復有甲子日蓋宰相表悞也
  薛萬徹官及髙麗城名紀傳不同
  本紀貞觀二十二年正月丙午左武衛大將軍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以伐髙麗六月丙子薛萬徹及髙麗戰于泊灼城敗之
  今案髙麗及薛萬徹傳皆云右武衛大將軍獨紀以為左武衛又此紀及髙麗傳皆云泊灼城而萬徹傳作泊汋城未知孰是案地理志第三十三卷下末有載賈耽考邊州入四夷之路内有營州西北路一節内云泊汋城又有登州東北路一節内有泊汋口以此觀之似泊汋是也












  新唐書糾謬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
  宋 呉縝 撰
  十曰一事兩見而異同不完
  肅宗紀即位事與裴冕杜鴻漸魏少游傳不同李峴傳謝夷甫事與毛若虛傳不同
  呉士矩傳與狄兼謨傳異同且各述事不盡髙智周傳記蔣洌等事與喬琳傳不同
  李知本李華傳各載太沖而得名之因不同薛存誠孔戣傳各述李位事而有不同
  公主傳及張茂昭傳各紀尚主而有不同
  韋温傳尉遲璋事與陳夷行曹確傳不同
  王璠傳所載石刻與五行志不同
  杜悰及南蠻傳述秦匡謀事不同
  崔湜及周利貞傳述内外兄不同
  劉晏傳及藝文志各載包融包佶事及所任官有不同
  王晏平為韋温封上詔書
  蘇味道張錫傳悞
  呉湊韓臯傳不同
  蘇幹之死紀傳不同
  武延秀安樂主被誅處不同
  張說評許景先文兩傳不同
  呉湊劉晏議王縉等罪
  劉悟賈直言傳不同
  文宗紀與楊志誠傳不同
  肅宗紀即位事與裴冕杜鴻漸魏少游傳不同
  肅宗紀云朔方留後支度副使杜鴻漸六城水陸運使魏少游節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崔簡金闗内鹽池判官李涵河西行軍司馬裴冕迎太子治兵於朔方今按裴冕傳云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辟行軍司馬𤣥宗入蜀詔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拜冕御史中丞兼左庶子副之初冕在河西方召還而道遇太子平涼遂從至靈武與杜鴻漸崔漪同辭進曰主上厭於勤且南狩蜀宗社神器要須有歸今天意人事屬在殿下宜正位號有如逡巡失億兆心則大事去矣太子曰我平冦逆奉迎乘輿還京師退居儲貳以侍膳左右豈不樂哉公等何言之過對曰殿下居東宫二十年今多難啓聖以安社稷而所從將士皆闗輔人日夜思歸大衆一騷不可復集不如因而撫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請太子固讓凡五請卒見聽太子即位又杜鴻漸傳云安思順表為朔方判官禄山亂皇太子按軍平凉未知所適議出蕭闗趣豐安鴻漸與六城水陸運使魏少游節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盧簡金闗内鹽池判官李涵謀曰劉石亂常二京覆沒太子治兵平凉然散地難恃也今朔方制勝之㑹若奉迎太子西詔河隴北結回紇回紇與國収其勁騎與大兵合鼓而南雪社稷之恥不亦易乎即具上兵馬招輯之勢録軍資庫器械儲廥凡最使涵詣平凉見太子太子大悅㑹裴冕至自河西亦勸之朔方而鴻漸與漪至白草頓迎謁說曰朔方天下勁兵靈州用武地今回紇請和吐蕃結附天下列城堅守以待王命縱為賊據日夜望官軍以圖收復殿下治兵長驅逆胡不足滅也太子喜曰靈武我之闗中卿乃吾蕭何也既至靈武鴻漸即與冕等勸即皇帝位以係中外望六請見聽又魏少游傳云累遷朔方水陸轉運副使考此數傳杜鴻漸止為朔方判官而紀云朔方留後支度副使魏少游本為水陸轉運副使而紀云六城水陸運使鴻漸傳又云六城水運使裴冕以河西行軍司馬已拜御史中丞兼左庶子為天下兵馬副元帥赴召而還而紀止云河西行軍司馬此位號不同也鴻漸傳云支度判官盧簡金而紀云崔簡金此姓不同也裴冕傳云五請而鴻漸傳云六請此勸進之數不同也
  李峴傳謝夷甫事與毛若虛傳不同
  李峴傳云鳳翔七馬坊押官盜掠人天興令謝夷甫殺之李輔國諷其妻使訴枉詔監察御史孫鎣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訴詔御史中丞崔伯陽刑部侍郎李曄大理卿權獻為三司訊之無異辭妻不承輔國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虛覆按若虛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伯陽怒欲質讓若虛馳入自歸帝帝留若虚簾中頃伯陽等至劾若虛傅中人失有罪帝怒叱之貶伯陽髙要尉權獻杜陽尉逐李曄嶺南流鎣播州
  今按毛若虛傳云乾元中鳳翔七坊士數剽州縣間殺人尉謝夷甫不勝怒榜殺之士妻訴李輔國輔國請御史孫鎣窮治獄乆不具詔中丞崔伯陽與三司叅訊未決乃使若虛按之即歸罪夷甫伯陽爭甚力若虚慢拒伯陽怒若虚即馳入白於帝詔姑出若虚泥訴曰若臣出即死因蔽若虚殿中而召伯陽至具劾若虚罔上帝主先語叱伯陽出并官屬悉貶嶺外且李峴傳云天興令謝夷甫而毛若虚傳以為尉峴傳云中丞刑部大理為三司而若虚傳云詔中丞崔伯陽與三司叅訊則中丞之外自有三司歟峴傳云孫鎣直夷甫其妻又訴詔三司叅訊無異辭妻不承若虚傳云獄乆不具叅訊未決而若虚按之峴傳云崔伯陽髙要尉權獻杜陽尉李曄嶺南孫鎣播州若虚傳云官屬悉貶嶺外此皆兩傳之不同者也呉士矩傳與狄兼謨傳異同且各述事不盡
  呉湊傳末云兄漵子士矩開成初為江西觀察使饗宴侈縱一日費凡十數萬初至庫錢二十七萬緡晚年纔九萬軍用單匱無所仰事聞中外共申解得以親議文宗弗窮治也貶蔡州别駕諫官執處其罪不納於是御史中丞狄兼謨建言陛下擢任士矩非私也士矩負陛下而治之亦非私也請遣御史至江西即訊使杜江淮它鎮循習意帝聽乃流端州
  今按狄兼謨傳云江西觀察使呉士矩加給其軍擅用上供錢數十萬兼謨劾奏觀察使為陛下守土宣國詔條知臨戎賞士州有定數而與奪由已詒弊一方為諸道觖望請付有司治罪士矩由是貶蔡州别駕觀二傳載士矩所犯固已不同至於有司劾治貶責次序各有未完蓋刪修之際未甞以二傳叅校補足其事意也
  髙智周傳記蔣洌等事與喬琳傳不同
  髙智周傳云智周所善義興蔣子慎有客甞視兩人曰髙公位極人臣而嗣少弱蔣侯官不達後且興子慎終達安尉其子繒往見智周智周方貴以女妻之生子挺歴湖延二州刺史生子洌渙皆擢進士洌為尚書左丞渙永泰初歴鴻臚卿日本使甞遺金帛不納惟取牋一番為書以貽其副云挺之卒洌兄弟廬墓側植松柏千餘渙終禮部尚書封汝南公洌子鍊渙子銖又有清白名而髙氏後無聞
  今按喬琳傳末云時又有蔣鎮者洌子也與兄鍊俱以文辭顯擢賢良方正科累轉諫議大夫大歴中淫雨壞河中鹽池味苦惡韓滉判度支慮減常賦妄言池生瑞鹽王徳之美祥代宗疑不然命鎮馳驛按視鎮内欲結滉故實其事表置祠房號池曰寶應靈慶云再進工部侍郎妹婿源溥者休弟也故鎮與休交泚叛竄於鄠傷足不能進泚先得鍊而鎮左右逃歸語所在源休聞白泚以二百騎求得之知不免懷刃將自刺鍊止之復謀出奔懦不決中朝臣遁伏者休多所誅殺賴鎮救原十五初洌與弟渙在安史時皆汙偽官鍊兄弟復屈節於賊云又按朱泚傳云泚僭即皇帝位以蔣鎮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蔣鍊為御史中丞又云泚自將逼奉天以蔣鍊李子平為宰相然則蔣洌渙兄弟以髙智周傳言之則皆良士可嘉者在喬琳朱泚傳言之則父子皆汙偽官為叛臣名教之所不齒且如崔渙賢者也止為元載所惡而蔣渙遂按其罪而逐之以是觀之則蔣渙之為人可知而新書於兩傳各書之曾無褒貶與奪亦不明書其兩見之因後人觀之何所取信耶崔渙事在崔𤣥暐傳未有傳
  李知本李華傳各載太沖而得名之因不同
  孝友李知本傳云知本趙州元氏人元魏洛州刺史靈六世孫父孝端仕隋為獲嘉丞與族弟太沖俱有世閥而太沖官婚最髙鄉人語曰太沖無兄孝端無弟今按李華傳云華字遐叔趙州贊皇人曾祖太沖名冠宗族間鄉人語曰太沖無兄太宗時擢祠部郎中然則此李太沖姓名鄉郡時世及里語皆同則二傳之太沖實一人耳今一傳以為官婚最髙而得稱一傳以為名冠宗族而得稱二者使後世何所從也况知本傳既備載矣華傳復書之可乎
  薛存誠孔戣傳各述李位事而有不同
  薛存誠傳云存誠為御史中丞江西監軍髙重昌妄劾信州刺史李位謀反追付仗内詰狀存誠一日三表請付位御史臺及案果無實
  今按孔戣傳云遷尚書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數祠禱部將韋岳告位集方士圖不軌監軍髙仲謙上急變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繫仗内請付有司詔還御史臺戣與三司雜治無反狀岳坐誣罔誅貶位建州司馬中人愈怒此李位一事在薛存誠傳則云髙重昌劾之而存誠三表請付臺按之無實在孔戣傳則云髙仲謙上變劾位禁中而戣請付有司治之無反狀二者未知孰是
  公主傳及張茂昭傳各記尚主而有不同
  順宗女襄陽公主始封晉康縣主下嫁張孝忠子克禮今按張茂昭傳克禮乃茂昭之子而孝忠之孫且又云尚晉康郡主非縣主也
  韋温傳尉遲璋事與陳夷行曹確傳不同
  韋温傳云樂工尉遲璋授光州長史温封上詔書今按陳夷行傳云仙韶樂工部尉遲璋授王府率右拾遺竇洵直當衙論奏鄭覃嗣復嫌以細故謂洵直近名夷行曰諫官當衙正須論宰相得失彼賤工安足言者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州長史以百縑賜洵直又按曹確傳云文宗欲以樂工尉遲璋為王府率拾遺洵直固爭卒授光州長史由是言之則尉遲璋初授王府率因洵直爭之遂下除光州長史矣韋温何為猶封還詔書無乃史悞記乎或者雖下除光州而尚未厭公議故温封還其詔而朝廷遂已乎事雖不可得而知然要之韋温傳所書訖不見朝廷聽否此若非史筆之悞則其事之終始是非必有所未盡而後世不得不疑也
  王璠傳所載石刻與五行志不同
  五行志云浙西觀察使王璠治潤州城隍中得方石有刻文曰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瑕即休
  今按璠本傳止云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而已無瑕即休三字又曰術家云璠祖名崟生礎礎生璠盡遐休蓋其應云然則史之為書所以傳信也璠之石䜟正宜傳信者也雖復鄙俚隠晦既載之以示後則宜存其本文豈可或增或損以疑後世哉就使有增損而止一見乎書使觀者無它疑猶為未可况志傳皆載而其文多寡復不同使後世何所信乎
  杜悰及南蠻傳述秦匡謀事不同
  杜悰傳云悰為荆南節度使黔南觀察使秦匡謀討蠻兵敗奔於悰
  今按南蠻傳云坦綽冦成都至新津而還回冦黔中經略使秦匡謀懼奔荆南在杜悰傳則云討蠻賊而奔在南蠻傳則云蠻冦黔中懼而奔則是未甞討蠻二者既不相符且又觀察經略之名亦異此二說必有非其實者
  崔湜及周利貞傳述内外兄不同
  崔湜傳云進其外兄周利貞
  今按利貞湜内兄也未知孰是
  劉晏傳及藝文志各載包融包佶事及所任官有不同
  劉晏傳末云包佶字幼正潤州延陵人父融集賢院學士與賀知章張若虚有名當時號呉中四士佶擢進士第累官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晏罷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
  今按藝文志云包融詩一卷注云潤州延陵人歴大理司直二子何佶齊名世稱二包何字幼嗣大歴起居舎人融與儲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餘杭尉丁仙芝緱氏主簿蔡隠丘監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處士張彥雄張潮校書郎張暈吏部常選周瑀長洲尉談戭句容有忠王府倉曹叅軍殷遥硤石主簿樊光横陽主簿沈如筠江寧有右拾遺孫處𤣥處士徐延夀丹徒有江都主簿馬挺武進尉申堂構十八人皆有詩名殷璠彚次其詩為丹陽集者然則融佶既見於劉晏傳末矣今藝文志又言之非重複歟且又其間述事互有不同不若會而為正備見於藝文志或備載於劉晏傳末庶乎後世易於考尋且免異同之惑也
  王晏平為韋温封上詔書
  韋温傳云為給事中王晏平罷靈武節度使以馬及鎧仗自隨貶康州司户參軍厚賂貴近浹日改撫州司馬温封上詔書
  今按王晏平傳云以功檢校常侍靈鹽節度使父喪擅取馬四百兵械七千自衞歸洛陽御史劾之有詔流康州不即行隂求援於河北三鎮三鎮表其困改撫州司馬給事中韋温薛廷老盧𢎞宣等還詔不敢下改永州司户參軍温固執文宗諭而止以二傳校之一則云貶康州司户厚賂貴近一則云流康州求援河北三鎮二者已自不同且温傳云改撫州司馬温封上詔書而不言朝廷從否晏平傳則云温等還詔改永州司户温固執文宗諭而止此皆異同之甚者未知其孰是兼薛廷老盧𢎞宣傳皆遺此一事不載
  蘇味道張錫傳悞
  蘇味道傳云延載中以鳳閣舎人檢校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證聖元年與張錫俱坐法繫司刑獄錫雖下吏氣象自如味道獨席地飯蔬為危惴可憐者武后聞放錫嶺南纔降味道集州刺史召為天官侍郎聖歴初復以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更葬其親侵毁鄉人墓田蕭至忠劾之貶坊州刺史
  今按張錫傳云錫久視初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坐洩禁中語又賕謝鉅萬時蘇味道亦坐事同被訊繫鳳閣俄徙司刑三品院錫按轡專道神氣不懾日膳豐鮮無貶損味道徒步赴逮席地菜食武后聞之釋味道將斬錫既而流循州又武后紀云延載元年甲午三月甲申鳳閣舎人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天𠕋萬嵗元年乙未正月戊子味道貶集州刺史聖歴元年戊戌九月辛巳試天官侍郎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久視元年庚子閏七月己丑天官侍郎張錫為鳳閣鸞臺平章事長安元年辛丑三月流張錫於循州七月蘇味道按察幽平等州兵馬長安二年壬寅十月甲寅蘇味道同鳳閣鸞臺三品長安四年甲辰三月己亥貶蘇味道為坊州刺史以宰相表考之皆同然則蘇味道凡再為相其初相以延載元年甲午嵗其貶集州以天𠕋萬嵗元年乙未嵗是年先改為證聖次改天𠕋萬嵗方是時張錫未為相也至聖歴元年戊戌嵗味道再入相是時張錫亦尚未入至久視元年庚子嵗閏七月張錫始為相與味道共事至長安元年辛丑嵗流錫於循州此其大槩也今味道傳乃云證聖元年與張錫俱坐法繫司刑獄武后放錫嶺南纔降味道集州刺史此大悞也蓋後之史臣呉兢劉知幾之後追書其事不知味道貶集州之因但聞錫甞與味道同下獄而錫以髙抗不屈流竄味道以懾懼自責獲免遂附會其事以為坐此貶集州耳殊不知當證聖之時則張錫未為相也味道貶集州自有所坐也與張錫同下獄自是再入相之後久視長安之間錫雖流竄味道獲免未甞被責也今試條陳之且又為旁通圖譜列其嵗次年號及二人歴官次序庶覽者昭然易見所謂證聖之時張錫未為相者按武后紀及宰相表張錫傳並云錫以久視元年始為相此得其實也而是年嵗在庚子其證聖元年歳在乙未距庚子中間六年其事殊不相屬此其一也所謂味道貶集州自有所坐者按武后紀及宰相表延載元年九月壬寅貶李昭徳為南賓尉昭徳時自檢校内史貶也次年天𠕋萬嵗元年正月戊子貶豆盧欽望為趙州刺史韋巨源鄜州刺史杜景佺溱州刺史蘇味道集州刺史陸元方綏州刺史此五人皆宰相也而同時貶斥今考其傳則四人所坐皆同豆盧欽望傳云李昭徳被罪有司劾奏欽望阿順昭徳不執正附臣罔君貶趙州刺史韋巨源傳云坐李昭徳累貶麟州刺史麟即鄜字之悞也有說見别篇杜景佺傳云會李昭徳下獄景佺苦申救后以為面欺左遷溱州刺史陸元方傳云坐附會李昭徳貶綏州刺史此五人既同時為相同時貶斥而四人所坐皆以昭徳則味道所坐不言可知由是言之則味道集州之貶本坐李昭徳之故而張錫奚預焉此其二也所謂與張錫同下獄乃再入相之後久視長安之間又獨得釋免未甞被責者按武后紀及宰相表久視元年錫始為相時味道亦同為相至長安元年三月錫流循州而味道一無貶責且錫本傳亦云武后聞之釋味道而又是年七月味道方奉使幽平亦足以驗其未甞被責此其三也然則味道此傳止以證聖元年與張錫下獄一事失其實則其餘考於紀傳遂皆參錯不能符合宜後人之疑惑今若差次其事當云證聖元年有司劾味道與豆盧欽望等附㑹李昭徳坐貶集州刺史召為試天官侍郎聖厯初復以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長安初與張錫俱坐法繫司刑獄錫雖下吏氣象自如味道獨席地飯蔬為危惴可憐者武后聞之將斬錫既而流循州釋味道是嵗奉使幽平等州按察兵馬還二年進同鳯閣鸞臺三品更葬其親有詔州縣治喪事味道因役庸過程遂侵毁鄉人墓田蕭至忠劾之貶坊州刺史如此則紀傳皆遂相應而事實可以無疑也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卷十>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卷十>
  呉湊傳云貞元十四年夏大旱穀貴人流亡帝以過京兆尹韓臯罷之即召湊代臯
  今按韓臯傳云拜京兆尹奏署鄭鋒為倉曹叅軍鋒苛斂吏乃說臯悉索府中雜錢折糴粟麥三十萬石獻於帝臯悅之奏為興平令貞元十四年大旱民請蠲租賦臯府帑已空内憂恐奏不敢實會中人出入百姓遮道訴之事聞貶撫州員外司馬由此言之則臯之為京兆無政之甚者而呉湊傳所云乃似臯本無過而徳宗以之為過其意殊與臯傳不同書法如是可乎
  蘇幹之死紀傳不同
  本紀長夀元年五月殺冬官尚書蘇幹
  今按幹傳云遷冬官尚書來俊臣素忌之誣幹與瑯琊王冲通書繫獄發憤卒與紀不同未知孰是
  武延秀安樂主被誅處不同
  武延秀傳云韋后敗尚與主居禁中同斬肅章門今按安樂公主傳云臨淄王誅韋庶人主方覽鏡作眉聞亂走至右延明門兵及斬其首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張說評許景先文兩傳不同
  許景先傳云張說曰許舎人之文雖乏峻峰激流然詞㫖豐美得中和之氣
  今按王勃駱賓王傳後張說論文處云許景先如豐肌膩理雖穠華可愛而乏風骨與本傳所載不同未知孰是
  呉湊劉晏議王縉等罪
  呉湊傳云元載賜死於是王縉楊炎王昻韓會包佶等皆當坐湊建言法有首從從不應死一用極刑虧徳傷仁縉等由是得減死
  今按劉晏傳云元載得罪詔晏鞫之晏畏載黨盛不敢獨訊更勅李涵等五人與晏雜治王縉得免死晏請之也又王縉傳云縉敗劉晏等鞫其罪同載論死晏曰重刑再覆有國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從不容俱死於是以聞上憫其耄不加刑乃貶括州刺史由是言之王縉以下以從坐免死乃劉晏之請也今呉湊傳止以為湊言則悞矣蓋當時晏湊皆各有言但史之所敘不完爾
  劉悟賈直言傳不同
  劉悟傳云與監軍劉承偕不叶衆辱悟縱其下亂法悟不堪其忍承偕與都將張問謀縳悟送京師以問代節度事悟知之以兵圍監軍殺小使其屬賈直言質責悟曰李司空死有知使公所為至此軍中將復有如公者矣悟遽謝曰吾不欲聞李司空字少選當定即撝兵退匿承偕囚之帝重違其心貶承偕然悟自是頗專肆上書言多不恭天下負罪亡命者多歸之彊列其寃今按賈直言傳云監軍劉承偕與悟不平隂與慈州刺史張汶謀縳悟送闕下以汶代節度事洩悟以兵圍承偕殺小使直言遽入責曰司空縱兵脅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邪它日後復為軍中所指笑悟聞感悔匿承偕於第以免悟每有過必爭故悟能以臣節光明於朝且在劉悟傳則言其自是專肆上書不恭彊列負罪者寃在直言傳則云悟能以臣節光明在悟傳以為都將張問直言傳則云慈州刺史張汶而又質責應荅之詞皆不同覽者莫知所從此蓋未甞以兩傳互相考究但各就本傳直加筆削故舛謬至是
  文宗紀與楊志誠傳不同
  文宗本紀太和七年三月辛夘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楊志誠執春衣使邊奉鸞送奚契丹使尹士恭
  今按楊志誠傳云志誠果怨望軍有嫚言囚中人魏寳義及它使焦奉鸞尹士恭與紀異同未知孰是


  新唐書糾謬卷十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一
  宋 吴縝 撰
  十一曰載述脫誤
  衡王傳誤
  唐義識字誤
  常山及薛譚字誤
  程處亮名不同
  韋倫傳記襄州事誤
  嚴善思傳誤
  王同皎傳誤
  狄仁傑傳誤
  宰相世系表脫漏不載者
  宰相世系雖有名而計目中脫漏者
  寧王傳漏臨淄王一名
  武后所撰字闕漏
  杜悰傳漏拜司徒
  南蠻傳漏李福敗績
  韓建害諸王紀書不盡
  裴行立傳漏平李錡功
  裴行立授泌州刺史誤
  王志愔傳誤
  膠東郡王道彦傳誤
  孔頴逹傳誤
  温曦尚涼國公主未明
  李道古迫逐柳公綽及誣李聽事
  賈至傳漏弃汝州貶岳州
  劉蕡陳少游傳脫字
  李晟世系脫漏
  袁朗傳誤
  長孫無忌傳漏事
  崔戎傳脫世次
  韓曅為滉之族子
  大厯十二年秋雨災
  邢文偉傳闕漏
  西河公主傳漏事
  李光顔立功漏落
  諸王有傳而無錄者
  隱太子傳李軌事誤
  貞觀四年日食及火紀志脫字
  蜀王愔傳漏晉王治一名
  李子和傳脫字
  霍王傳證本紀脫誤
  髙紀誤書戰地及漏書四將被執
  衡王傳誤
  十一宗諸子傳内憲宗子衡王憺
  今案憲宗諸子鄜王憬傳云長慶元年始王與瓊沔婺茂淄衢澶七王同封又穆宗紀長慶元年三月戊午封弟憺衢王然則憺之所封衢也而書為衡則誤矣
  唐義識字誤
  公主傳太宗女豫章公主下嫁唐義識
  今案唐儉傳及宰相世系表皆作善識然則義字誤矣
  常山及薛譚字誤
  原闕
















  江陵絶漢沔餉道倫調兵屯鄧州厚撫降賊冦益怠乃繫禽楚元以獻收租庸二百萬緡召為衛尉卿俄兼寧隴二州刺史乾元中襄州亂詔倫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而李輔國方恣横倫不肯謁憾之中罷為秦州刺史今案肅宗紀乾元二年己亥八月乙巳襄州防禦將康楚元張嘉延反逐其刺史王政九月甲子張嘉延陷荆州十二月乙巳康楚元伏誅上元元年庚子四月戊申山南東道將張維瑾反殺其節度使史羽嵗己未來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以討張維瑾又案杜鴻漸傳乾元二年襄州康楚元等反商州刺史韋倫平其亂然則倫傳所言康楚元作亂而倫所討平者正肅宗紀及杜鴻漸傳所云乾元二年事也至次年上元元年張維瑾事即自命來瑱討之矣今傳乃先叙楚元作亂討平訖始又云乾元中襄州亂如此即不知康楚元作亂是何年而乾元中襄州亂一節是何事以此叅考即見差謬矣
  嚴善思傳誤
  嚴善思傳譙王重福敗善思坐闗通論死吏部尚書宋璟户部郎中李邕薄其罪給事中韓思復固請乃流静州
  今案睿宗紀及宰相表宋璟傅景雲元年八月重福以反伏誅是時璟以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則是宰相也今捨璟宰相不書而載其檢校官是捨大而録小其誤一也又李邕傳云重福謀反邕與洛州司馬崔日知捕支黨遷户部員外郎𤣥宗即位召為户部郎中則是重福反時邕未為户部郎中其誤二也
  王同皎傳誤
  王同皎傳云尚太子女安定郡主帝即位主進封公主太子即中宗也
  今案公主傳云安定公主始封新寧又新都公主傳云神龍元年與長寧新寧義安安樂新平五郡主皆進封然則當同皎初尚郡主之時止是新寧郡非安定郡至中宗復位之後方進安定公主同皎傳誤也當云尚太子女新寧郡主帝復位主進封安定公主其安定或作定安二號不同未知孰是
  狄仁傑傳誤
  狄仁傑傳云聖厯三年卒
  今案本紀聖厯三年五月癸丑改元乆視而仁傑以九月辛丑卒當書為乆視元年卒
  宰相世系表脫漏不載者
  于惟謙相中宗而于氏表不載下皆倣此
  鄭綮相昭宗
  武什方相武后
  宰相世系雖有名而計目中脫漏者
  髙馮字季輔相太宗髙宗髙氏表有宰相五人而止計四人漏此一名
  寧王傳漏臨淄王一名
  寧王憲傳云長夀二年降王夀春與衡陽巴陵彭城三王同封
  今案武后紀長夀二年臘月丁卯降封皇孫成器即寧王憲也為夀春郡王恒王成義衡陽郡王楚王隆基臨淄郡王衛王隆範巴陵郡王趙王隆業彭城郡王然則此封乃王也在憲傳當云與衡陽臨淄巴陵彭城四王同封今止云三王者脫誤也或曰臨淄即明皇帝史家不欲列之降封之數故止書三王此說非也
  武后所撰字闕漏
  武后傳云作曌   囝○      十有二文今案集韻 作  作  作 外又有 人 授初 生 國 聖 證共十九字然則不止十二
  文也
  杜悰傳漏拜司徒
  杜悰傳云懿宗立未幾册拜司空封邠國公以檢校司徒為鳯翔節度使
  今案懿宗紀及宰相表皆云咸通三年二月庚子悰守司空十月丙申悰為司徒四年閏六月悰檢校司徒同平章事鳯翔節度然則本傳漏其正拜司徒一節也
  南蠻傳漏李福敗績
  李福傳云蠻侵蜀詔福持節宣撫即拜劔南西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蠻戰敗績貶蘄王傅分司東都
  今案南蠻傳止有李福械繫南蠻清平官董成等一事外並無入冦成都敗福兵之事然則福傳所書得實南蠻傳則脫漏矣
  韓建害諸王紀書不盡
  昭宗紀乾寧四年八月韓建殺通王滋沂王禋韶王彭王嗣韓王嗣陳王嗣覃王嗣周嗣延王戒丕嗣丹王允凡九王
  今案通王滋傳云建乃將十一王并其屬至石隄谷殺之十一王謂通王滋沂王禋昭宗子韶王失名彭王惕憲宗子嗣韓王失名嗣陳王失名嗣覃王嗣周嗣延王戒丕嗣丹王允睦王倚懿宗子濟王失名今紀中止載九王而不記睦濟二王盖脫誤也
  裴行立傳漏平李錡功
  裴行立傳云行立重然諾學兵有法母亡泣血幾毁以軍勞累授沁州刺史
  今案行立即李錡甥其授沁州刺史以平錡功也事見李錡傳今本傳遺其平錡之功止云以軍勞累授沁州刺史殊未盡其事也
  裴行立授泌州刺史
  李錡傳云擢裴行立泌州刺史
  今案裴行立本傳云授沁州刺史又地理志云泌州本昌州武徳五年更名唐州天祐三年朱全忠徙治泌陽表更名然則是天祐三年方有泌州之名而元和之初未有泌州以此見書為沁者得其實而泌字誤也
  王志愔傳誤
  王志愔傳云上所著應正論又言漢成帝甥昭平君殺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請
  今案漢書此乃武帝時言成帝誤也
  膠東郡王道彦傳誤
  膠東郡王道彦傳曰太宗問大臣曰盡王宗子於天下可乎封徳𢑴曰漢所封惟帝子若親昆弟其屬逺非大功不王如周郇滕漢賈澤尚不得茆土所以别親疏也今案周之郇滕漢之賈澤皆嘗封國有土安得謂之尚不得苑土乎此葢因舊書之文而誤易之耳舊書則曰兩漢已降惟封帝子及親兄弟若宗室疎逺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滕漢之賈澤並不得濫封所以别親疏也葢謂宗室屬疏者須有功如郇滕賈澤乃可得封云爾今新書乃謂漢非大功不王至如周郇滕漢賈澤雖宗室然以無功尚不得𦭘土則悮矣殊不知郇滕賈澤皆封國有土者也
  孔潁逹傳誤
  孔潁逹傳云太宗問孔子稱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對曰此聖人教人謙耳今案論語此乃曾子之語非孔子所言也太宗誤問而潁逹誤對史臣誤書也
  温曦尚涼國公主未明
  温彦博傳云曾孫曦尚涼國長公主
  今案公主傳止有睿宗女涼國公主下嫁薛伯陽非温曦也然睿宗女内又有荆山公主亦下嫁薛伯陽此二者未知孰是無乃涼國實嫁温曦而史誤作伯陽乎若以為然又薛稷傳云伯陽稷之子尚仙源公主即涼國舊封此又似非誤無乃尚荆山者即温曦乎二者雖不可得而推然必有一誤矣
  李道古迫逐柳公綽及誣李聽事
  李道古傳云柳公綽鎮鄂岳為飛譖上聞憲宗欲代之會道古自黔中觀察使入朝乃代公綽倍道入其軍公綽惶遽出財貲皆被奪李聽守安州未嘗敗道古誣逐之
  今案柳公綽傳止云元和十一年為李道古代還除給事中並無被飛語及道古迫逐之事又李聽傳云徙安州會觀察使柳公綽方討蔡以聽典軍一二咨之聲振賊中召為羽林將軍亦無道古誣逐之事其記事者脫誤歟
  賈至傳漏弃汝州貶岳州
  賈至傳坐小法貶岳州司馬寳應初召復故官
  今案至本傳述王去榮殺人事乃至徳二載已後乾元元年二月已前事也其傳中自後更無事止是貶岳州司馬後遂言寳應初召復故官且至徳二載嵗在丁酉乾元元年嵗在戊戌二年歳在己亥至寳應元年嵗在壬寅而肅宗紀云乾元二年九節度之師潰于滏水東京留守崔圓河南尹蘓震汝州刺史賈至奔于襄鄧案崔圓留東都王師之敗相州圓懼委東都奔襄陽詔削階封尋召拜濟王傅又蘓震傳云震為河南尹九節度兵敗震與留守崔圓奔襄鄧貶濟王府長史起為絳州刺史然則至之貶岳州司馬正當至徳乾元之際其貶岳州即坐弃汝州而出奔之故也本傳既漏其為汝州刺史一節又失其為岳州司馬之因止云坐小法而已若以肅宗紀乾元二年崔圓蘇震事考之則其貶岳州之事昭然可見也
  劉蕡陳少㳺傳脫字
  劉蕡傳云號曰北司凶醜朋挻外羣臣内掣侮天子陳少㳺傳云佶但諸史如江鄂州
  今案外羣臣字句内及佶但諸史句内必皆有脫字
  李晟世系脫漏
  李晟傳云詔為晟立五廟追賁髙祖芝已下
  今案宰相世系表晟上世名止及曾祖嵩而不及芝亦闕文也
  袁朗傳誤
  袁朗傳云秦王有主簿薛收李道𤣥
  今案太宗文學館學士姓名中止有主簿李𤣥道而無李道𤣥且又𤣥道自有本傳甚明此作道𤣥葢誤也
  長孫無忌傳漏事
  徐齊聃傳云長孫無忌死家廟毁頓齊聃言於帝詔復獻公官以無忌孫延主其祀
  今案無忌本傳則全無復獻公官及以延主祀之事止有上元元年以孫元翼襲封事又案宰相世系表延即無忌孫而元翼則是曾孫如此則無忌本傳脫此一事明矣
  崔戎傳脫世次
  崔戎傳云𤣥暐從孫也
  今案宰相世系表戎乃𤣥暐四世從孫也
  韓曅滉之族子
  王伾傳云韓曄滉族子韓皋傳以曄為皋從弟
  今案宰相世系表則韓滉與洄乃親兄弟而皋則滉之子曄則洄之子然則曄為皋從弟是也而王伾傳以為滉族子則誤矣
  大厯十二年秋雨災
  韓滉傳大厯十二年秋大雨害稼十八
  今案五行志無此異乃漏書也
  邢文偉傳闕漏
  邢文偉傳云武后時累遷鳯閣侍郎兼𢎞文館學士載初元年為内史
  今案本紀永昌元年十月丁卯鳯閣侍郎邢文偉同鳯閣鸞臺平章事載初元年一月戊子邢文偉為内史今傳中不載其為平章事止自鳯閣侍郎為内史况𢎞文館學士職之細者尚且記之平章事則反不書盖闕文
  西河公主傳漏事
  順宗女西河公主始封武陵郡主下嫁沈翬薨咸通時今案郭子儀孫銛傳畧云尚西河公主長慶三年暴卒太后遣使案問發疾狀久乃解初西河公主降沈氏生一子銛無嗣以沈氏子銛嗣然則西河公主又有再嫁郭氏一事而本傳不載乃闕文也
  李光顔立功漏落
  李光顔傳云從髙崇文平劔南
  今案髙崇文傳云光顔以後期懼罪請深入自贖故有功今本傳不言盖脫漏也
  諸王有傳而無録者
  十一宗諸子傳中如夏悼王一儀王璲懷思王敏之類皆有傳而無録
  今案自宗室以下諸王其間有早夭無後或雖有名而無事者多不入錄其稍有記述者皆有録此似例也今夏悼王儀王懷王之類亦略有紀叙而不入錄未知其說
  隱太子傳李軌事誤
  隱太子傳云涼州人安興貴殺李軌以衆降
  今案李軌傳安脩仁興貴執軌送之斬於長安又案髙祖紀武徳二年五月庚辰涼州將安脩仁執李軌以降然則非興貴殺軌也
  貞觀四年日食及火紀志脫字
  太宗本紀貞觀四年正月丁夘朔日有食之癸巳武徳殿北院火五行志記武德殿北院火同
  今案天文志則云閏正月丁卯朔盖紀及五行志皆脫閏字也
  蜀王愔傳漏晉王治一名
  太宗紀云貞觀五年二月庚戍封子愔為梁王貞漢王惲郯王治晉王慎申王囂江王簡代王是同封者六王今蜀王愔傳止云五王盖脫晉王治一名也
  李子和傳脫字
  李子和傳云武徳元年獻款五年從平劉黒闥有功拜右武衛將軍十一年為婺州刺史
  今案武徳止於九年今此云十一年疑是貞觀十一年而脫貞觀二字也
  霍王傳證本紀脫誤
  霍王元軌傳云武徳六年始王蜀與豳漢二王同封今案元軌在髙紀武徳六年八年書為元璹疑紀傳不脫即誤已有說見别篇外武徳六年止書云封子元璹為蜀王元慶漢王止有二王而已未嘗有所謂豳王者今傳所云豳漢二王者漢則元慶本傳云始王漢後改封陳又封道是為道孝王也豳則鳯也本傳云始王豳後改封虢是為虢荘王也今六年本紀止書封元璹元慶為蜀漢二王而不書鳯在本傳則云二王同封疑本紀漏鳯一名也
  髙祖誤書戰地及漏書四將被執
  髙紀武徳二年十二月永安王孝基及劉武周戰于下邽敗績
  今案孝基及劉武周劉世讓唐儉獨孤懷恩等傳并太宗紀考之是時武周寇陷并州十月寇晉州而夏縣人吕崇茂殺縣令反以應之孝基奉詔討崇茂攻夏縣軍城南而賊將尉遲敬徳至與崇茂夾攻官軍大敗之執孝基等四人然則是時孝基在攻夏軍中無縁在下邽與劉武周戰且又案諸傳孝基與賊止有夏縣一戰而敗遂被執而紀全不書况武周自入冦止到晉絳蒲澮之境即未嘗渉河而南此云戰于下邽盖誤也乃夏縣耳其孝基等四將戰敗被執此不書亦闕文也














  新唐書糾謬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二
  宋 呉縝 撰
  十二曰事狀叢複
  竊見嘉祐中進新唐書表云其事則増於前其文則省於舊愚意以謂斯二者皆古良史之法今新書旣成必有以稱斯言矣蓋増事者廣記備言之謂也省文者詳略適中之謂也廣記備言則後世得以考案詳略適中則無重複叢冗之𡚁後世有所矜式然今徐觀其所著則増事省文固未能皆如所陳往往一事數出而其大致則同可以刋省從一者甚衆今略條其事如左
  王通    趙麗妃
  獨孤懷恩  趙瓌
  慶山    薛顗薛紹
  沈皇后   來濟髙智周
  合浦公主  裴柔
  安定公主  上官儀
  韋縚崔沔  裴行儉
  韋倫    劉正臣
  宫市    宜城公主
  張錫蘇味道 冥報記
  盧光啓   張楚金翰苑
  李巨川   皇甫冉曾兄弟
  張讀    張昌宗
  崔顥    柳公綽
  姜慶初   趙驊全交
  嚴綬張延珪 徐賢妃徐堅
  項斯    李揆李𤣥道
  崔良佐   高重
  高定    吉中孚
  王裕    韋彤
  注文選五臣 裴安時
  帥夜光   叚秀實
  楊愼交   崔嘏
  王通
  王績傳云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間倣古作六經又為中説以擬論語不為諸儒稱道故書不顯唯中説獨傳
  王勃傳云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敎授門人甚衆嘗起漢魏盡晉作書一百二十篇以續古尚書後亡其序有録亡者十篇勃完補缺逸定著二十五篇王質傳云五世祖通為隋大儒
  趙麗妃
  貞順皇后武氏傳云初帝在潞趙麗妃以倡幸有容止善歌舞開元初父兄皆美官及妃進武氏也麗妃恩亦㢮以十四年卒謚曰和生子瑛而皇甫徳儀生鄂王劉才人生光王皆藩邸之舊後愛薄而妃乃專寵
  太子瑛傳云初瑛母以倡進善歌舞帝在潞得幸及卽位擢妃父元禮兄常奴皆至大官鄂光二王母亦帝為臨淄王時以色選及武惠妃寵幸傾後宫生壽王愛與諸子絶等而太子二王以母失職頗怏怏
  王琚傳云初太子謂明皇帝也在潞州襄城張暐為銅鞮令性豪殖喜賔客弋獵事厚奉太子數集其家山東倡人趙元禮有女善歌舞得幸太子止暐第其後生子瑛者也太子已平内難召暐拜宫門郎
  獨孤懷恩
  獨孤懷恩傳懷恩謀作亂事
  唐儉傳
  劉世讓傳
  此三傳文多難以具載姑記其重複傳名而已且又每傳各有不同如元君寶或作元君實劉世讓作劉讓懷恩縊死于獄乃云自殺劉世讓逃歸乃云武周還劉讓求罷兵唐儉為内史侍郎又或作中書侍郎如此者甚多亦難以具紀也
  趙瓌
  中宗和思順聖皇后趙氏父瓌尚髙祖長樂公主帝為英王聘后為妃髙宗於公主恩尤隆武后不喜乃幽妃内侍省瓌自定州刺史駙馬都尉貶括州絶主朝謁隨瓌之官瓌以壽州刺史與主預越王事死神龍元年追贈瓌左衛大將軍
  公主傳云常樂公主下嫁趙瓌生女為周王妃武后殺之逐瓌括州刺史徙壽州越王貞將舉兵遺瓌書假道瓌將應之主進使者曰為我謝王與其進不與其退若諸王皆丈夫不應淹久至是王敗周興劾瓌與主連謀被殺
  越王貞傳云初貞騰檄壽州刺史趙瓌諭以興兵且假道瓌得檄許為應瓌妻常樂長公主亦趣諸王蚤立功故瓌與主皆死
  慶山
  五行志云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新豐縣露臺鄉大風雨雷電有山湧出髙二十丈有池周三百畆池中有龍鳳之形禾麥之異武后以為休應名曰慶山荆州人俞文俊上言后怒流于嶺南武后紀云垂拱二年十月己巳有山出于新豐縣改新豐為慶山赦囚給復一年賜酺三日五行志云九月己巳與此不同已有説見别篇
  武后傳云新豐有山因震突出后以為美祥赦其縣更名慶山荆州人俞文俊上言太后怒投嶺外
  薛顗薛紹
  公主傳云城陽公主下嫁薛瓘子顗封河東縣侯濟州刺史琅邪王沖起兵顗與弟紹以所部庸調作兵募士且應之沖敗殺都吏以滅口事泄下獄俱死
  越王貞傳云濟州刺史薛顗與其弟紹謀應沖率所部庸調治兵募士沖敗下獄死顗駙馬都尉瓘之子母城陽長公主封河東縣侯紹尚太平公主擢累右玉鈐衛員外將軍以主婿不加戮餓死河南獄
  沈皇后
  后妃傳云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開元末以良家子入東宫太子以賜廣平王實生徳宗天寳亂賊囚后東都掖廷王入洛復留宫中時方北討未及歸長安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没遂失后所在
  徳宗紀云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開元末選入代宗宫安禄山之亂𤣥宗避賊于蜀諸王妃妾不及從者皆為賊所得拘之東都之掖廷代宗克東都得沈氏留之宫中史思明再陷東都遂失所在
  來濟髙智周
  來濟傳云初濟與髙智周郝處俊孫處約客宣城石仲覽家仲覽衍於財有器識待四人甚厚私相與言志處俊曰願宰天下濟及智周亦然處約曰宰相或不可兾願為通事舍人足矣後濟領吏部處約始以瀛州書佐入調濟遽注曰如志遂以處約為通事舍人後皆至公輔髙智周傳云智周始與郝處俊來濟孫處約共依江都石仲覽傾産結四人驩因請各語所期處俊曰丈夫惟無仕仕至宰相乃可智周濟如之處約曰得為舍人在殿中周旋吐納可也仲覽使相工視之工語仲覽曰髙之貴君不及見之來早顯而末躓髙晚顯而夀吾聞速登者易顚徐進者少患天道也後濟居吏部處約以瀛州參軍入調濟曰如志擬通事舍人畢降階勞問平生旣仲覽卒而濟等益顯
  合浦公主
  公主傳太宗女合浦公主下嫁房遺愛并述主驕恣謀反等事至房喬傳又載之其事大抵皆同蓋重複也文多不録
  裴柔
  楊貴妃傳云馬嵬之難虢國與國忠妻裴柔等奔陳倉縣令率吏追之意以為賊弃馬走林虢國先殺其二子柔曰丐我死卽并其女刺殺之楊國忠傳云晞及國忠妻裴柔同奔陳倉為追兵所斬柔故蜀倡也併坎而瘞
  安定公主
  公主傳中宗女安定公主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更嫁太府卿崔銑主薨王同皎子請與父合葬給事中夏矦銛曰主義絶王廟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將拒諸泉銑或訴於帝乃止銛坐是貶瀘州都督
  崔銑傳云銑尚安定公主為太府卿初主降王同皎後降銑主卒皎子繇請與父合葬給事中夏矦銛駮奏主與王氏絶喪應還崔詔可銛猶出為瀘州都督
  上官儀
  武后傳云后城㝢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帝謂能奉已故扳公議立之已得志卽盗威福施施無憚避帝亦昏懦舉能鉗勒使不得專久稍不平麟徳初后召方士郭行真入禁中為蠱祝䆠人王伏勝發之帝怒因是詔西臺侍郎上官儀儀指言后專恣失海内望不可承宗廟與帝意合乃趣使草詔廢之左右馳告后遽從帝自訴帝羞縮待之如初猶意其恚且曰是皆上官儀敎我后諷許敬宗構儀殺之初元舅大臣怫㫖不閲歲屠覆道路目語及儀見誅則政歸房帷天子拱手矣
  上官儀傳云麟徳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獄死籍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牽制帝專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猒勝中人王伏勝發之帝因大怒將廢為庻人召儀與議曰皇后專恣海内失望宜廢之以順人心帝使草詔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訴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儀敎我后由是深惡儀始忠為陳王時儀為𧫎議與王伏勝同府至是許敬宗構儀與忠謀大逆后志也自禇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覆公卿莫敢正議獨儀納忠禍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歸於后而帝拱手矣
  韋縚崔沔
  韋縚傳云開元二十三年赦令以籩豆之薦未能備物宜詔禮官學士共議以聞縚請宗廟籩豆皆加十二及定宗廟獻爵所容并外族服制等崔沔於是亦獻議焉旣已具載于韋縚傳而崔沔傳復載之不知其説何謂其文稍多難以具録也
  裴行儉
  裴行儉傳云善知人在吏部時見蘇味道王勮謂曰二君後皆掌銓衡
  王勮傳云尋加𢎞文館學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儉典選見勮與蘇味道曰二子者皆銓衡才至是語驗愚謂此乃裴行儉能知人之美獨書于行儉傳可也至王勮傳又見之則頗似重複若以為此語勮傳當載則味道傳中亦當具載今味道傳則止言行儉才之而已其語與此不同者蓋味道其後凢再為相不止於銓衡故也然則行儉之説雖得之於勮而猶未盡於味道也或者行儉當日品目二人器識槩以逺到許之未必止於銓衡而史氏於勮傳欲必驗其言故止以銓衡目之爾殊不知其至於味道則又有所未盡也况士大夫旣官至清顯則如天官典選皆其所揚歴之地亦無足怪者若於行儉傳止言其素許二子以逺到而其後果驗豈不愈於拘二子以銓衡之目哉
  韋倫
  韋倫傳云從狩奉天關播罷為刑部尚書倫在朝堂流涕曰宰相無狀使天下至此不失為尚書後何以勸聞者憚其公
  關播傳云播從幸奉天盧𣏌白志貞已貶而播猶執政議者不平遂罷為刑部尚書韋倫等曰宰相不善謀使天子播越尚可為尚書耶相與泣諸朝
  劉正臣
  劉全諒傳云父客奴以戍留籍幽州事平盧軍以材力顯天寳十五載以客奴為柳城都郡太守攝御史大夫平盧節度使賜名正臣因襲范陽為史思明所敗奔還王𤣥志酖殺之
  劉悟傳云其祖正臣平盧軍節度使襲范陽不克死
  宫市
  張建封傳云是時宦者主宫市置數百十人閲物㕓左謂之白望無詔文驗覈但稱宫市則莫敢誰何大率與直十不償一又取閽闥所奉及脚傭至有重荷趨肆而徒返者有農賣一驢薪宦人以數尺帛易之又取它費且驅驢入宫而農納薪辭帛欲亟去不許恚曰惟有死耳遂擊宦者有司執之以聞帝黜宦人賜農帛十疋然宫市不廢也諫臣交章列上皆不納
  李錡傳賛云貞元以後中宫市物都下謂之宫市不持符牒口含詔命取濫縑惡布紅紫之倍其估裂以償直市之良賈精貨皆逃去不出列㕓閈者惟粗襍苦窳而已又有强驅入禁中罄所車輦賣者不平因共歐笞之蒼頭女奴名馬工車惴惴常畏捕取而徳宗蔽於左右前後莫知也
  宜城公主
  宜城公主傳云始封義安郡主神龍元年與長寧新寧義安安樂新平五郡主皆進封
  今案此卽義安郡主本傳也而又云與義安等五郡主皆進封無乃重複乎况三宗十一宗諸子傳中似此同時並封而入傳者多矣未嘗如此重載也
  張錫蘇味道
  張錫傳云坐洩禁中語又賕謝鉅萬時蘇味道亦坐事同被訊繫鳯閣俄徙司刑三品院錫按轡專道神氣不懾日膳豐鮮無貶損味道徒歩赴逮席地菜食武后聞之釋味道將斬錫旣而流循州蘇味道傳云證聖元年與張錫俱坐法繫司刑獄錫雖下吏氣象自如味道獨席地飯𬞞為危惴可憫者武后聞放錫嶺南纔降味道集州刺史
  冥報記
  藝文志第四十八卷雜傳記内有唐臨冥報記二卷今案第四十九卷小説家又有唐臨冥報記二卷
  盧光啓
  藝文志小説家有盧光啟初舉子一卷注云字子忠相昭宗
  今案光啟自有傳此注乃重出也
  張楚金翰苑
  藝文志第四十九卷類書中有張楚金翰苑七卷今案第五十卷摠集中又有張楚金翰苑三十卷未知何者為是
  李巨川
  藝文志第五十卷有李巨川四六集二卷注云韓建華州從事
  今案李巨川已見叛臣傳此注重出也
  皇甫冉曾兄弟
  藝文志第五十卷有皇甫冉詩三卷注述皇甫冉并弟曾等事六十餘字
  今案冉曾兄弟文藝傳自有傳此注重出也
  張讀
  藝文志有張讀建中西狩錄十卷注云字聖用僖宗時吏部侍郎
  今案張薦傳末讀自有傳此注重出也
  張昌宗
  藝文志有張昌宗古文紀年新傳三卷注云昌宗冀州南宫人太子舍人
  今案文藝張昌齡傳自有昌宗事此注重出也
  崔顥
  藝文志有崔顥詩一卷注中述顥無行弃妻等事今案文藝孟浩然傳末顥自有傳已具載其事此重出也
  柳公綽
  柳公綽傳始生三日伯父子華曰興吾門者此兒也至子華傳又曰子華公綽諸父也豈非冗文乎
  姜慶初
  𤣥宗女新平公主傳叙姜慶初事
  今案姜皎傳末慶初傳又載之此重出
  趙驊全交
  趙宗儒傳云父驊字雲卿少與殷寅顔真卿柳芳陸據蕭潁士李華邵軫善時人語曰殷顔柳陸李蕭邵趙謂能全其交也
  今案蕭潁士傳云嘗兄事元徳秀而友殷寅顔真卿柳芳陸據李華邵軫趙驊時人語曰殷顔柳陸李蕭邵趙以能全其交也潁士傳旣載之矣又於宗儒傳附見之此重出也
  嚴綬張廷珪
  嚴綬傳末載李進賢事
  今案張廷珪傳末亦載之此蓋重出也
  徐賢妃徐堅
  徐賢妃傳云惠之弟齊𥅆齊𥅆子堅皆以學聞女弟為髙宗婕妤亦有文藻世以擬漢班氏
  今案徐堅傳末云齊𥅆姑為太宗充容仲為髙宗婕妤皆明圖史議者以堅父子如漢班氏此亦重出也
  項斯
  藝文志云項斯詩一卷注云字子遷江東人會昌丹徒尉
  今案楊敬之傳末已叙斯之字及鄉里等事今藝文志又載之此重出也
  李揆李𤣥道
  李揆傳云系出隴西為冠族去客滎陽祖𤣥道為文學館學士
  今案李𤣥道自有傳在褚亮傳末其文曰李𤣥道者本隴西人世居鄭州然則揆傳與𤣥道傳旣畧相引綴𤣥道傳已云本隴西人世居鄭州揆傳又言之豈非冗文乎
  崔良佐
  藝文志雜史類内崔良佐三國春秋注云良佐深州安平人凡二十六字
  今案文藝崔元翰傳中已叙良佐始末事六十餘字甚悉今藝文志又載之蓋重出也
  髙重
  藝文志春秋類内云髙重春秋纂要四十卷注云字文明士亷五代孫凡四十二字
  今案髙重已附見于士亷傳末其叙説甚詳此注重出也
  髙定
  藝文志易類云髙定周易外傳二十二卷注云郢子京兆府叅軍
  今案髙定自有傳附郢傳後此注重出也
  吉中孚
  藝文傳下盧綸末云吉中孚鄱陽人官户部侍郎今案藝文志云吉中孚詩一卷注云楚州人始為道士後官校書郎登宏辭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户部侍郎判度支貞元初卒此説自與盧綸傳末不同且又中孚等當大厯時與苗發韓翃同號十才子其家世及聲迹皆已略見于綸傳矣如中孚之事宜刪定從一而乃重複兩見且又其説異同如此非所謂刋脩者也
  王裕
  公主傳同安公主下嫁隋州刺史王裕隋司徒柬之子終開府儀同三司
  今案王方翼傳云祖裕隋州刺史尚同安大長公主官開府儀同三司卒謚曰文此二傳自可刪就一見足矣不必兩載之也
  韋彤
  儒學韋彤傳彤京兆人四世從祖方質為武后時宰相今案韋雲起及孫方質自皆有傳雲起京兆萬年人孫方質光宅初為鳯閣侍郎同鳯閣鸞臺平章事今彤傳止可云韋彤光宅宰相方質四世從孫餘皆可删去也
  注文選五臣
  藝文志有五臣注文選三十卷注具述五臣官位姓名共四十字
  今案文藝吕向傳末又載此五人姓名蓋重出也
  裴安時
  藝文志第四十七卷有裴安時左氏釋疑七卷注云字適之大中江陵少尹
  今案第四十八卷又有裴安時史記訓纂二十卷元魏書三十卷其注亦與上文同蓋重出也
  帥夜光
  藝文志第四十九有帥夜光三𤣥異義三十卷并注十七字
  今案夜光在方技張果傳後自有傳此注不惟重出兼與傳不同未知孰是
  叚秀實
  叚秀實傳云秀實嘗以禁兵寡弱不足僃非常言於帝曰文多不録世多其謀
  今案兵志中已具載秀實之䟽而傳又具述之其文意皆同蓋重出也
  楊慎交
  長寧公主傳述下嫁楊慎交及貶官等事
  今案楊恭仁傳又載慎交歴官貶官等事此蓋重出也
  崔嘏
  藝文志有崔嘏制誥集十卷注叙嘏事四十字
  今案李徳裕傳後已有崔嘏事七十餘字此注蓋重出也






  新唐書糾謬卷十二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三
  宋 呉縝 撰
  十三曰宜削而返存
  安樂公主覽鏡作眉
  林藴矜氏族
  令狐徳棻宜州人
  杜審權手自下簾
  蔣洌父墓植松柏
  姚崇傳
  嚴綬李逹
  宋之愻為刺史教婢
  韓滉乗馬李巖服裘
  五王賛中不字
  楊恭仁為雍州牧事
  安樂公主覽鏡作眉
  安樂公主傳云臨淄王誅韋庻人主方覽鏡作眉聞亂走至右延明門兵及斬其首追貶為悖逆庻人
  今案𤣥宗紀云乃夜率劉幽求等入苑中𤣥宗率摠監羽林兵㑹兩儀殿梓宫宿衛兵皆起應之遂誅韋氏又韋氏傳云俄而臨淄王引兵夜破𤣥武門又劉幽求傳云臨淄王入誅韋庻人預叅大策是夜號令詔敇一出其手然則𤣥宗之起事在夜而公主方覽鏡作眉何為哉斯必妄也設使其事誠然尚不足書而况於妄乎
  林藴矜氏族
  林藴傳云藴辨給嘗有姓崔者矜氏族藴折之曰崔杼弑齊君林放問禮之本優劣何如邪其人俯首不能對今案凡史之所紀必繫乎興亡治亂禮樂政刑褒貶勸懲賢愚邪正有益於名教有考於後人則雖多書而無害若安樂公主覽鏡作眉林藴矜氏族之類雖連編累牘書之何補於事乎是徒汙簡策而貽譏誚也
  令狐德棻宜州人
  令狐徳棻宜州華原人
  今案地理志華原乃京兆府之屬縣也其注云義寜二年以華原宜君同官置宜君郡并置土門縣以𨽻之武徳元年曰宜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省宜君土門以華原同官𨽻雍州然則宜州雖嘗暫置數年然終於廢省則其名不當復存當曰雍州或京兆華原人可也
  杜審權手自下簾
  杜審權傳云或晝日少息則顧直將解簾卽旁無人自起徹鈎手擁簾徐下乃退
  今案此亦人之間居燕處常事末節又何足載於史乎
  蔣洌父墓植松柏
  髙智周傳末蔣洌父挺之卒洌兄弟廬墓側植松柏千餘
  今案丘墓之植松柏亦足紀歟若其以多為貴則又非所聞也
  姚崇傳
  姚崇傳云况木積年而木自當蠧乎
  今案此一句中當有刋脩之字不當冗長如此也
  嚴綬李逹
  嚴綬傳載其未貴時干李逹而逹不禮旣顯後逹謁綬而綬不禮以報之之事首末凡百餘字文多不録何預於興亡治亂而載之歟
  宋之愻為刺史教婢
  宋之問傳後叙之愻為刺史教歌婢事
  今案此於興亡治亂何所損益而記之邪
  韓滉乗馬李巖服裘
  韓滉傳云自始仕至將相乗五馬無不終櫪下李巖傳云為叅軍時製一裘服終身
  今案史之為書如此等事亦當記邪
  五王賛中不字
  五王賛云五王提衛兵中興唐室不淹辰其謀深矣至不盡誅諸武使天子藉以為威何其淺邪釁牙一啓為豔后豎兒所乗無亦神奪其明厚韋氏毒以興先天之業乎不然安李之功賢於漢平勃逺矣
  今案所謂不然安李之功賢於漢平勃其不字可削也
  楊恭仁為雍州牧事
  宰相表貞觀九年七月辛巳恭仁罷為雍牧
  今案宰相表楊恭仁以武徳二年自黄門侍郎凉州摠管遥領納言六年四月入為吏部尚書兼中書令檢校凉州諸軍事至九年七月罷自後表内不見復入為何官至此忽有此罷為雍州牧一事且案恭仁本傳止有武徳末拜雍州牧而無貞觀九年為雍州牧事然則此九年七月罷者乃武徳九年七月罷而貞觀九年七月恭仁罷一事本無之乃悞書也况本紀内亦不書即可見宰相表悞剰此一事可削也













  新唐書糾謬卷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四
  宋 吳縝 撰
  十四曰當書而反闕
  九宫貴神
  穆宗改名
  宰相表闕文
  王思禮傳闕文
  雨五十二日而不書月
  蘇定方傳
  薛大鼎傳
  五行志
  李子和傳
  馬周傳
  太子監國時宰相紀傳闕載
  紀傳漏記蕭瑀事
  李勣傳
  長孫無忌傳
  百官志
  封徳彛傳
  忠義吕子臧傳漏載馬元規
  鄭元璹朱粲傳
  劉潼傳
  九宫貴神
  崔龜從傳云太和初遷太常博士最明禮家㳂革定九宫皆列星不容為大祠詔可其議九宫遂為中祠今案新書全不載九宫貴神之所本而其進新書表畧云名篇立傳因革增損義類凡例具載别錄然其别錄今世罕傳皆不知其刋削之所謂今龜從傳既述其事則它志傳中亦當因事著九宫之始庶其本末相證而後世可考焉況九宫之神自唐中葉以還世世崇奉人主嘗所親祝禮次昊天上帝列為大祠迄今不改其禮蓋亦甚重此正古所謂有其舉之莫敢廢而史氏所宜紀錄者也後世欲有所考據捨史籍奚適哉今新書直削而不述使一代鉅典湮晦不傳後學無復稽考罔然不知其所本實闕文也
  穆宗改名
  穆宗紀云穆宗皇帝諱恒始封建安郡王進封遂王今案憲宗紀元和元年八月丁夘進封子延安郡王宥為遂王即穆宗也延安建安字有悞已見别篇元和七年立遂王宥為皇太子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閏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以上穆宗之為皇太子其名宥也及本紀則諱恒新史又不載改名年月今案澧王惲傳云初惲名寛深王察洋王寰絳王寮建王審元和七年並改今名以此推之當是元和六年惠昭太子既薨七年乃立遂王為皇太子因此並與諸子改名皆從心為文而穆宗之名必是此時所改以唐會要考之則可驗矣蓋新史凡諸帝在潛之日諸事多所簡畧不復詳述故不能見爾然既為一朝之史凡人主或皇太子之名豈細故哉當明加紀述使後人開卷而厯厯可考今乃削而不著使覽者莫見本末則難免闕文之譏也自後文武宣懿僖昭六帝在藩與本紀所載之諱皆不同又不見所改年月其失皆與穆紀同也
  宰相表闕文
  長孫無忌傳晉王為皇太子無忌自司徒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房喬傳自司空為太子太傅知門下省事蕭瑀傳自特進為太子太保李勣傳自兵部尚書為特進太子詹事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今案宰相表内止載蕭瑀李勣二人所命之官而無忌喬則不載此乃當書實闕文也
  王思禮傳闕文
  王思禮傳云在太原器甲完精儲粟至百萬斛云今案鄧景山傳云思禮在太原儲廥盈衍請輸半以實京師此一事當載於思禮本傳今言之不盡實闕文也
  雨五十二日而不書月
  五行志第二十四云貞元二年五月乙巳雨至于丙申今案五行志載元和十二年八月壬申雨至于九月戊子自壬申至戊子止十七日猶且明書月以謹其事今自乙巳至丙申凡五十二日若乙巳在五月中旬後則事闗五六七月凡三月豈可不明書丙申所係之月使後世何由而知哉實闕文也
  蘇定方傳
  蘇定方傳云定方討賀魯勒兵進至雙河與彌射步真合
  今以定方傳上下文考之不見彌射步真是何人漢兵邪漢將邪蕃兵邪蕃將邪戎人部族名邪及以西突厥傳考之乃漢所遣將二人阿史那步真然則在定方傳則皆不書姓豈非闕文也乎
  薛大鼎傳
  齊王祐傳長史薛大鼎屢諫不聽帝以輔王無狀免之今案薛大鼎本傳則無之此當書也
  五行志
  太宗本紀貞觀三年六月己夘大風拔木
  今案五行志不載此一事以武徳二年十二月壬子大風拔木例推之則當載蓋闕文也
  李子和傳
  本紀貞觀六年正月癸酉靜州山獠反右武衞將軍李子和敗之
  今案李子和傳不載此一事蓋闕文也
  馬周傳
  本紀貞觀十八年十一月甲午馬周為遼東道行軍大摠管
  今案馬周傳不載此一事蓋闕文也
  太子監國時宰相紀傳闕載
  宰相表貞觀十九年二月乙夘士亷攝太子太傅劉洎馬周太子左庶子許敬宗右庶子髙季輔少詹事張行成同掌機務
  今案是時太宗親征髙麗而皇太子監國于定州故以士亷洎周等佐之是亦宰相之任也故新書載之宰相表者以此然而不載於紀者何哉又案士亷洎周敬宗傳皆載其輔太子監國同掌機務之事惟季輔行成傳不載亦闕文也
  紀傳漏記蕭瑀事
  宰相表貞觀二十年四月甲子瑀罷太子太保
  今案本紀及蕭瑀傳皆無此一節蓋闕文也
  李勣傳
  本紀貞觀二十一年三月戊子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摠管以伐髙麗
  今案宰相表及髙麗傳皆同而世勣本傳則不載蓋闕文也
  長孫無忌傳
  本紀貞觀二十二年正月丙午長孫無忌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宰相表亦同
  今案無忌傳不載此一事然至於述髙宗即位後乃云進無忌太尉檢校中書令猶知門下尚書二省既云猶知二省則是前此曾知二省矣本傳闕文無疑也
  百官志
  太宗本紀云髙祖以謂太宗功髙古官號不足以稱乃和號天策上將
  今案天策上將亦官號也以翰林學士例言之亦當見于百官志今百官志不載實闕文也
  封徳𢑴傳
  髙祖紀武徳六年四月癸酉封徳𢑴為中書令
  今案同時宰相裴寂蕭瑀楊恭仁傳各載其所命之官獨封徳𢑴傳無為中書令一節蓋闕文也
  忠義吕子臧傳漏載馬元規
  髙祖本紀武徳元年十月壬午朱粲䧟鄧州刺史吕子臧死之
  今案吕子臧傳同時死于鄧者又有慰撫使馬元規一人其守職死事與子臧同而不得載名於紀豈獨闕文而已哉是無以旌忠節而助風教也
  鄭元璹朱粲傳
  本紀武徳元年十二月辛巳鄭元璹及朱粲戰于商州敗之
  今案鄭元璹及粲傳皆無此一戰蓋闕文也
  劉潼傳
  鄭裔綽傳云宣宗初劉潼由鄭州刺史授桂管觀察使裔綽固爭潼被責未久不宜付亷察帝已遣使者頒詔追罷之
  今案劉潼傳止云為靈武節度使坐累貶鄭州刺史改湖南觀察使而漏此桂管觀察使追罷詔命一事不載蓋闕文也















  新唐書糾謬卷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五
  宋 吳縝 撰
  十五曰義例不明
  中宗紀前與諸帝紀詳略不同
  宗室有書姓或不書姓者
  一事兼該諸傳而諸傳中有載不載者
  皇后傳所書不同
  薨卒書法不同
  温王不立紀傳
  姚南仲傳書獨孤后事
  太宗紀魏徴薨事
  中宗紀前與諸帝紀詳略不同
  本紀云中宗太和大聖大昭孝皇帝諱顯髙宗第七子也母曰則天順聖皇后武氏髙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今案諸帝紀初必書其始封或遷徙改名進爵及厯官次序等事然後乃記即位而中宗自髙宗時封周王又徙英王改名哲武后時復名顯之類以諸帝紀例皆宜備書今乃畧而不述未知其故
  宗室有書姓或不書姓者
  太宗紀貞觀二年正月癸丑吐谷渾寇岷州都督李道彦敗之八年十二月辛丑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摠管膠東郡公道彦為赤水道行軍摠管以伐吐谷渾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明州山獠反交州都督李道彦敗之
  今案道彦即淮安王神通之子故八年為赤水道摠管時紀不書姓然二年十二年則又皆書姓何也
  一事兼該諸傳中有載不載者
  長孫無忌傳云太宗曰朕當評公等可否以相規謂髙士亷心術警悟臨難不易節所乏者骨鯁耳唐儉有辭善和解人酒杯流行發言可憙事朕二十年未嘗一言國家事楊師道性謹審自能無過而懦不更事緩急非可倚岑文本敦厚文章論議其所長也謀畧經逺自當不負於物劉洎堅正其言有益不輕然諾於人能自補闕馬周敏鋭而正評裁人物直道而行所任皆稱朕意禇遂良鯁亮有學術竭誠親於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無忌應對機敏善避嫌求於古人未有其比總兵攻戰非所善也
  今案太宗所評諸人短長惟楊師道一人載入本傳然亦有不同其外諸人皆不見於本傳未審當載之歟不當載歟此亦義例之不明者也
  皇后傳所書不同
  哀帝紀云母曰皇太后何氏又昭宗十七子傳云積善皇后生裕及哀皇帝
  今案后妃傳凡所生必書曰生某宗某王某公獨何皇后傳不書其生徳王裕及哀帝不審其義例何謂也
  薨卒書法不同
  太宗紀貞觀元年六月辛丑封徳𢑴薨又公主傳中宗女定安公主嫁太府卿崔銑主薨又崔祐甫傳是歳被疾薨年六十
  今案封徳𢑴傳云貞觀元年遘疾卧尚書省帝親臨視命尚輦送還第卒年六十又崔行功傳末云孫銑尚定安公主卒崔祐甫病及卒然則封徳𢑴在本紀則書薨在本傳則書卒定安公主在本傳則書薨在崔銑傳則書卒崔祐甫在本傳則書薨在其子傳則書卒不知其義例謂何新書之内此比甚多不可遽數今但畧舉其一二以見其書法之駮雜難明也
  温王不立紀傳
  三宗諸子傳云中宗四子韋庶人重潤後宫生重福重俊殤帝
  今案新書凡列帝諸子間有史失其傳者亦必標其名而著其遺逸無傳之因不直爾晦其名也今此所謂殤帝者乃重茂也始封北海郡王神龍初進封温王中宗崩韋后矯遺詔立之為皇太子遂即皇帝位既而臨淄王以兵討亂韋氏敗睿宗即位復封為温王景雲二年正月徙封襄王開元二年七月丁未薨追冊為殤帝重茂之立凡二十餘日比於諸王事亦稍殊若以前史昌邑王北鄉侯例推之其始封進爵及平生事迹則宜列之為傳其即位後所行之事則當編之於中宗睿宗之紀今此傳但記殤帝二字其餘則皆略而不述亦不顯其名及隱晦無傳之因返更不若列帝諸子之失傳者使後世覽者莫知殤帝之為誰此又書法之不可曉者也
  姚南仲傳書獨孤后事
  姚南仲傳云大厯十年獨孤皇后崩
  今案本紀大厯十年十月丙寅貴妃獨孤氏薨丁夘追冊為皇后后妃傳所載亦同然則獨孤氏當薨時止貴妃耳安得遂書為崩此蓋不惟義例之不明蓋未嘗考其位號先後而書也
  紀魏徵薨事
  太宗本紀貞觀十七年正月戊辰魏徵薨
  今案新書例本紀惟書宰相而它官不書今據宰相表徵以十六年九月丁巳罷為太子太師矣故於十七年正月表内更不書此徵薨一節蓋謂非宰相故也而本紀十六年九月不書徵罷至十七年薨則是尚以為宰相乎若尚以為宰相當書則表内不當記云罷為太子太師至十七年正月猶當書其薨於表如此則於義方允於例為合若以為已罷宰相不當書則本紀内當記其十六年罷為太子太師而十七年則不當更載其薨也此一事進退皆無所據依紀表二者必有一悞矣


  新唐書糾謬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六
  宋 吳縝 撰
  十六曰先後失序
  郭正一未相前對策今傳在為相之後
  僕固懷恩為副元帥及横水之戰紀傳前後不同盧坦傳叙李錡栁晟閻濟美事失序
  蔣乂傳記張孝忠事失序
  元載傳殺李少良失序
  記火灾年次不倫
  栁渾傳記事失序
  郭正一未相前對策今傳在為相之後
  郭正一傳載正一永隆中為平章事永淳中遷官等事次乃云劉審禮與吐蕃戰青海大敗髙宗召羣臣問所以制戎正一曰云云文多不錄劉齊賢皇甫文亮等議亦與正一合帝納之
  今案髙宗紀儀鳯三年歳在戊寅九月丙寅李敬𤣥劉審禮及吐蕃戰於青海敗績審禮死之又永隆元年歳在庚辰正一為平章事永淳元年歳在壬午正一遷官而劉齊賢亦以是年十月方為平章事其皇甫文亮亦非同時為相之人由是而言則審禮敗死在永隆永淳之前相去頗逺而正一齊賢此對乃未為相時事非為相後所言其證甚明今書於永隆永淳之後失其次序矣
  僕固懷恩為副元帥及横水之戰紀傳前後不同
  僕固懷恩傳云於是雍王以元帥為中軍拜懷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之副時諸節度皆以兵會次黄水黄即横字之悞
  今案代宗紀寶應二年十月辛酉雍王适討史朝義甲戌敗史朝義于横水十一月僕固懷恩為朔方河北副元帥在本紀則懷恩先破賊後為副元帥在傳則先為副元帥而後破賊二者未知孰是
  盧坦傳書李錡栁晟閻濟美事失序
  盧坦傳云坦為中丞時帝罷諸道長吏代還進奉既而乃述有司毁李錡祖墓坦上疏諌止之事
  今案憲宗紀元和二年十二月甲申李錡伏誅三年正月癸巳大赦罷諸道受代進奉錢其次序自如此而坦傳失之矣
  蔣乂傳記張孝忠事失序
  蔣乂傳云貞元九年擢右拾遺史館修撰徳宗重其職先召見延英乃命之張孝忠子茂宗尚義章公主母亡遺言丐成禮帝念孝忠功即日召為左衛將軍許主下降乂上疏以為墨縗禮本緣金革未有奪喪尚主者繆盭典禮違人情不可為法
  今案張孝忠傳云貞元二年河北蝗民餓死如積孝忠與其下同粗淡日膳裁豆䜺而已人服其儉推為賢將明年檢校司空詔其子尚義章公主孝忠遣妻入朝執親迎禮賞賚甚厚五年為將佐所惑以兵襲蔚州入之然則孝忠傳所記年次甚明其茂宗尚主及親迎成禮殆止在貞元三年四年之間爾蔣乂傳則載之貞元九年之後失其序矣
  元載傳殺李少良失序
  元載傳云大厯八年吐蕃宼邠寧議者謂三輔已西無襟帶之固於是載議河隴利害既而叙載僣越不法等事然後云會李少良上書詆其醜狀載怒奏殺少良道路目語不敢復議
  今案代宗紀大厯六年五月殺李少良今此傳先述八年吐蕃事後述李少良事則失其序矣
  記火灾年次不倫
  五行志第二十四記貞元十三年十九年火事然後記二年七月洪州火事此亦記録之失序也
  栁渾傳記事失序
  栁渾傳云本名載朱泚亂渾匿終南山羸服步至奉天賊平乃更今名貞元元年遷兵部侍郎封宜城縣伯李希烈據淮蔡闗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渾曰是夫衒玉而賈石者也往必見禽何賊之攘既而果為賊縛三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今案本紀建中四年是歳癸亥正月庚寅李希烈䧟汝州執刺史李元平十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師戊申如奉天朱泚反興元元年甲子六月姚令言朱泚伏誅貞元元年乙丑二年丙寅三年丁夘正月兵部侍郎栁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案闗播傳叙播用李元平守汝為李希烈所縛然後述從幸奉天事然則元平失守在朱泚反之前久矣今渾傳則先叙朱泚建中四年十月反事又及貞元元年事然後述建中四年正月已前用李元平事此失其序矣


  新唐書糾謬卷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七
  宋 吳縝 撰
  十七曰編次未當
  蕭瑀傳書太子師保等事
  太子三太三少次序
  孟詵無隱㮣而入隱逸傳
  李栖筠傳方清事
  僕固懷恩馬存亮贊失所附
  蕭瑀傳書太子師保等事
  蕭瑀傳云晉王為皇太子拜太子太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帝曰三師以徳導太子者也禮不尊則無所取法乃詔師入謁太子出門迎拜
  今案晉王之為皇太子也太宗以司徒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此見於長孫無忌傳以司空房喬為太子太傅知門下省事此見於房喬傳而瑀自特進為太子太保李勣自兵部尚書為特進太子詹事並同中書門下三品此見於李勣傳此乃一時之所謂妙選者今史欲著其事宜於無忌傳備書所命師傅保詹事等姓名及所除之職次載帝所言尊敬師傅之意至於喬瑀勣傳則略陳其事仍指諸傳以相援證庶後世備見一時之事此亦史體當然者也今則太師傳内既不具載始末而太傅詹事傳内但各述拜官至太保傳内始書其事又不云同時拜師傅詹事者何人使覽者不能推見更有師傅詹事此亦記述之未允者也
  太子三太三少次序
  食貨志唐世百官俸錢會昌後不復增今著其數太師太傅太保錢二百萬太尉司徒司空一百六十萬太子太師太保太傅一百四十萬太子少師少保少傅百萬今案百官志云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是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為三公又東宫官太子太師太𫝊太保各一人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各一人從二品其次序皆如此獨食貨志太子太傅少傅反居太保少保之下何也
  孟詵無隱槩而入隱逸傳
  今案孟詵本方術養生之士也舊書止列于藝術傳且未嘗有隱槩今書乃入隱逸傳莫諭其説
  李栖筠傳方清事
  李栖筠傳云出為常州刺史蘇州豪士方清因歳凶誘流殍為盜積數萬依黟歙間阻山自防東南厭苦詔李光弼分兵討平之
  今案方清阻亂事本紀及李光弼傳皆不載惟栖筠傳有之及劉晏李芃傳畧見姓名然栖筠方是時止為常州刺史且無討伐之職而方清自是蘇州士豪依阻黟歙詔自委李光弼討平與栖筠無所干預何為乃見於栖筠傳乎此當載之光弼傳也
  僕固懷恩馬存亮賛失所附
  僕固懷恩賛而列于陳少㳺傳後馬存亮賛而列于仇士良楊復光之後













  新唐書糾謬卷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八
  宋 吳縝 撰
  十八曰與奪不常
  建定邊軍之策
  論封建事
  李愬李光顔平蔡之功
  韓臯有大臣器
  憲宗罷韓全義
  嚴綬治太原事
  建定邊軍之策
  路巖傳云巖為劔南西川節度使承蠻盜邊後巖力拊循置定邊軍於卭州扼大度治故闗取壇丁子弟教擊刺使補屯籍由是西山八國來朝以勞遷兼中書令封魏國公
  今案南蠻傳云初李師望建言成都經總蠻事曠日不能決請析卭蜀嘉眉黎雅巂七州為定邊軍建節度制機事近且速天子喟然即詔師望為節度使治卭州卭距成都才五舎巂州最南去卭乃千里緩急首尾不相副而師望利專制諱不言此二傳言定邊軍利害自不同而各載之使後世何以取信歟
  論封建事
  宗室傳贊云唐興疏屬畢王至太宗稍稍降封時天下已定帝與名臣蕭瑀等喟然講封建事欲與三代比隆而魏徵李百藥皆謂不然百藥稱帝王自有天命厯祚之短長不緣封建若乃百藥推天命乃臆論也
  今案此贊意蓋短百藥以為國祚短長本諸天命不在乎封建之與郡縣以為臆論不足取也然至於十一宗諸子贊則曰厯數短長自有底止彼漢七國晉八王不得其效愈速禍云斯言也亦何異於百藥之論歟
  李愬李光顔平蔡之功
  李愬傳賛曰平蔡功愬為多
  今案李光顔賛曰世皆謂李愬提孤旅入蔡縛賊為竒功殊未知光顔於平蔡為多也此二人平蔡之功皆為多則與奪果安在乎
  韓臯有大臣器
  韓臯傳云臯資質重厚有大臣器
  今案臯本傳臯為京尹而用小人言掊歛亟進以希時邀寵及百姓以旱灾受𡚁則喑嘿不言徳宗庸闇之主也猶知其非而逐之于外今史氏乃以為有大臣器則古之以道事君者固如是乎
  憲宗罷韓全義
  韓全義傳云全義討蔡無功班師過闕下託疾不入謁卒不見天子去時恨帝失政使姦人得自肆云憲宗在藩疾之既嗣位全義大懼願入覲不復用以太子少保致仕卒
  今案杜黄裳傳云於是夏綏銀節度使韓全義憸佞無功因其來朝白罷之以全義傳言之則是憲宗素已疾全義之姦妄雖不因黄裳之白亦必罷去而黄裳傳則又全歸功於黄裳而隱憲宗之疾惡明斷史筆與奪豈當如是乎
  嚴綬治太原事
  裴垍傳云嚴綬守太原政一出監軍李輔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
  今案嚴綬傳云綬為河東節度使在鎮九年尚寛惠治稱流聞士馬孳息入為尚書右僕射然則綬治太原在本傳則為有治迹可取在裴垍傳則為無治狀而可罪二者是非孰在乎




  新唐書糾謬卷十八
<史部,正史類,新唐書糾謬>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十九
  宋 呉縝 撰
  十九曰事有可疑
  文徳皇后傳所記恐誤
  宜城公主傳所書可疑
  段文昌傳有疑
  牛氏表有可疑
  朱敬則預誅二張可疑
  張孝忠妻入朝迎公主事可疑
  覃王字可疑
  譙王傳裴㢲未明
  賈至論諸人善守
  栁渾為張延賞所擠
  王維王縉兄弟
  裴寂兩書四月癸酉為左僕射
  崔彦昭逐李可及
  文徳皇后傳所記恐誤
  文徳皇后傳云從幸九成宫方屬疾會柴紹等急變聞帝甲而起后輿疾以從
  今案帝紀并柴紹傳並未嘗有急變之事莫知何謂疑其無之
  宜城公主傳所書可疑
  宜城公主傳略云主嫁裴巽帝恚斥為郡主久之復故封神龍元年
  今案中宗自未改神龍未返正已前止稱太子神龍元年始復帝位今傳云帝恚斥為郡主久之復故則是神龍元年以前明矣神龍以前曷嘗有帝所稱者何帝乎
  段文昌傳有誤
  段文昌傳云南詔襲南安帝以文昌得蠻夷心詔使下檄尉讓即日解而去
  今案文昌傳以本紀及南蠻傳考之自太和四年已後至九年並無南詔寇南安因得文昌檄而解去之事且南安不見屬何郡疑皆無之
  牛氏表有可疑
  宰相世系表云安定牛氏出自漢隴西主簿崇之後
  遼允後周工部  𢎞隋吏部尚尚書臨淮公   書竒章公
  今案隋書牛𢎞傳云安定鶉觚人也本姓尞氏祖熾郡正中父允魏侍中工部尚書臨涇公賜姓為牛氏然則是本姓尞而𢎞父名允賜姓為牛今此表乃云遼允是遂以遼允為名又云出隴西主簿崇之後則其得姓甚逺與隋書殊為差舛然古之牛氏實安定人故允封臨涇亦不出其地今此表則云臨淮又亦可疑且若𢎞之世系果出鶉觚則當日𢎞所封亦應不出安定臨涇之境今乃逺取竒章似必有説況近世史氏記人之鄉里多非其真如李則隴西王則太原姚則吳興之類昔人已嘗譏其失今此牛氏世表恐亦同之兼案集韻尞字自是人姓音聊而隋書乃唐初所修去隋未逺所修之人多隋時人其所載述必得其詳恐此世表後人所撰不知源本妄相附著云爾
  朱敬則預誅二張可疑
  武后紀桓彦範敬暉等誅二張復中宗處其人名内有庫部員外郎朱敬則
  今案敬則傳敬則當武后世已嘗為相罷後為成均祭酒冬官侍郎鄭州刺史致仕且未嘗為庫部員外郎而本傳亦不言其同誅二張雖有與敬暉密議誅之之䇿然傳亦止云暉卒用其䇿亦不言敬則同臨其事也疑此一名誤載
  張孝忠妻入朝迎公主事可疑
  蔣乂傳云張孝忠子茂宗尚義章公主母亡遺言丐成禮帝念孝忠功即日召為左衞將軍許主下降乂上疏以為墨縗禮本縁金革未有奪喪尚主者繆盭典禮違人情不可為法帝令中使者諭茂宗之母之請乂意殊堅帝曰卿所言古禮也今俗借吉而婚不為少對曰俚室窮人子旁無至親乃有借吉以嫁不聞男冐凶而娶陛下建中詔書郡縣主當婚皆使有司循典故無用俗儀公主春秋少待年不為晚請茂宗如禮便帝曰更思之會太常博士韋彤裴堪諫曰婚禮主人几筵聽命稱事立文謂之嘉所以承宗廟繼後嗣也喪禮創巨者日久痛甚者愈遲二十五月而畢謂之凶所以送死報終示有節也故夫義婦徳父慈子孝昔魯矦改服晉襄墨縗緣金革事則有權變安有釋縗服衣冕裳去堊室行親迎以凶瀆嘉為朝廷爽法疏入帝迂其言促行前詔然心嘉乂有守
  今案張孝忠傳云貞元二年河北蝗明年檢校司空詔其子茂宗尚義章公主孝忠遣妻入朝執親迎禮賞賚甚厚然則既云孝忠遣妻入朝則是茂宗之母尚在安得復有在喪之説歟且又云茂宗母亡遺言丐成禮則是入朝者孝忠之後妻而茂宗之後母乎且觀傳之所叙似孝忠之妻將亡而有遺言丐速成禮故徳宗從之則其人之亡固未久也而孝忠已娶後妻可乎朝廷亦以妻待之禮歟史官亦以妻書之可乎凡此者皆史氏不明白其事未免後人之惑也
  覃王字可疑
  古之封一字王皆國名至唐則有以州名者若延王通王沂王韶王彭王之類是也而其内有封覃王者不知此國名邪州名邪或潭之悞耶若是州名亦莫知其何在也
  譙王傳裴巽未明
  譙王重福傳云趍東都舎駙馬裴巽家
  今案唐駙馬都尉裴巽有二其一尚中宗女宜城公主其一尚睿宗女薛國公主今重福所舎之裴巽其宜城歟薛國歟不可得而知然意者重福即中宗子今既作亂必趨其所親姊妹之家然則無乃宜城之裴巽是邪史不明言特以意度之爾且又薛國初嫁王守一守一以開元十二年死後始再嫁裴巽以是言之則宜城之裴必矣然則裴巽者一時果有二人邪或薛國之巽即宜城之巽邪皆不可得知然此亦史氏之所宜辨析者故載之云
  賈至論諸人善守
  賈至傳云至徳中將軍王去榮殺富平令肅宗新得陜且惜去榮材詔貸死至諫或曰去榮善守陜新下非去榮不可守臣謂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黨許叔冀守靈昌魯炅守南陽賈賁守雍丘張巡守睢陽初無去榮未聞賊能下也
  今案肅宗紀至徳二載八月靈昌郡太守許叔冀奔于彭城九月丁丑安慶緒䧟上黨郡執節度使程千里癸夘復京師慶緒奔于陜郡十月戊申廣平郡王俶及安慶緒戰于新店敗之克陜郡又魯炅保南陽被圍凡一年晝夜戰人至相食卒無救至徳二載五月乃率衆突圍走襄陽由是言之魯炅以二載五月弃南陽賈賁以至徳元載死于雍丘而張巡代守許叔冀以八月弃靈昌程千里以九月失上黨至十月肅宗乃得陜而去榮殺人又得陜之後則數子者或死或失守皆已在得陜之前而賈至猶有此言無乃謬乎且至實當時朝臣也凡諸將得失無容不知而謬悞至此深可疑也
  栁渾為張延賞所擠
  栁渾傳渾為張延賞所擠罷相
  今案延賞與渾在貞元三年同時為相是年延賞以七月壬申薨渾以八月己丑始罷然則其罷非緣延賞所擠此其一也又按延賞傳以病困不能事其所建請減吏員事尚不能主之而死何暇復擠栁渾乎此其二也由是言之延賞擠渾之言其殆妄乎
  王維王縉兄弟
  王維傳云縉為蜀州刺史維表已有五短縉有五長臣在省户縉逺方願歸所任官放田里使縉還京師久乃召縉為左散騎常侍
  今案縉傳云禄山亂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憲部侍郎遷兵部史朝義平詔宣慰河北使還有指俄拜黄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則縉未嘗歴為蜀州及常侍此可疑者一也又縉傳云禄山亂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憲部侍郎遷兵部史朝義平詔宣慰河北而維傳云維以上元初卒今案禄山以天寶十四載作亂是歳乙未與其子慶緒及史思明及其子朝義相繼叛逆至代宗廣徳元年而朝義平中間歴天寶十五載丙申至德二載丁酉乾元元年戊戌二年己亥上元元年庚子二年辛丑寶應元年壬寅廣徳元年癸夘是年春史朝義死縉宣慰河北是時維之卒已久矣自丙申至庚子五六年之間縉未嘗有入蜀及為常侍之事此可疑者二也又維傳云禄山反維為賊得迫為給事中賊平皆下獄時縉位已顯請削官贖維罪肅宗亦自憐之下遷太子中允久之遷中庶子三遷尚書右丞今案安禄山以天寶十五載丙申六月䧟京師至至徳二載丁酉九月復京師十月復東京凡䧟賊官下獄當在此際方是時縉官位已顯則何由復有為蜀州刺史等事此可疑者三也由是言之維傳所言殆皆無之
  裴寂兩書四月癸酉為左僕射
  宰相表武徳四年四月癸酉寂為左僕射至六年又云四月癸酉寂為左僕射即裴寂也
  今案本紀武徳四年四月不書寂為左僕射至六年則書此一可疑也又自四年寂為左僕射之後中間不載遷改罷免無縁於六年再為左僕射此二可疑也又寂本傳止述自右僕射遷左雖不載其年然亦不述其兩為左僕射此三可疑也又案五行志武徳四年八月丙戌朔日食今以八月丙戌朔却而推之則是年四月内無癸酉日而六年十二月壬寅朔日食以十二月壬寅朔却而推之則是年四月内有癸酉日此四可疑也由是言之四年四月癸酉寂為僕射疑其悞書本無此一事也
  崔彦昭逐李可及
  崔彦昭傳云伶人李可及為懿宗所寵横甚彦昭奏逐死嶺南
  今案彦昭傳彦昭懿宗時為户部侍郎由河陽節度使徙河東僖宗立授兵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案僖宗本紀彦昭以乾符元年八月始為相時僖宗已即位朞年矣又案曹確傳云懿宗咸通中確為相時帝寵優人李可及可及憑恩横甚人無敢斥擢為威衞將軍確諫帝不聽至僖宗立始貶死方懿宗寵可及勢盛之時曹確以宰相言之尚不納而彦昭是時又非宰相何由一言而可及遂貶死此可疑者一也況確傳云僖宗立可及始貶死而彦昭傳則云彦昭奏逐死嶺南即未審彦昭以懿宗時言邪以僖宗時言邪若以懿宗時言則曹確以宰相言之尚不從而彦昭身非言事之官又無評彈之職何由一言便逐若以為當僖宗時言之遂逐則當懿宗時可及已為衆人所憎確傳已具載其事豈容僖宗即位之後曹確返無一言直候朞年之後彦昭為相言之然後貶逐乎此可疑者二也然則彦昭傳所書殆皆妄誕可疑也








  新唐書糾謬卷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新唐書糾謬卷二十
  宋 吳縝 撰
  二十曰字書非是
  昔班固為漢書其間存用古字使後世兼見古人文字之學且又不妨本書而餘光施及後人斯可謂一舉而兩得在小學家不為無助故其叙傳自云正文字維學林此實史家之一美而後世修書者之所宜法也今新書則不然不惟失一舉兩得使人不忘古之意而又時載不經訛誤之字使後世何述焉今略編其字如左誤用字
  姚宋傳賛    嚴挺之傳
  藩鎮傳序    崔郾傳
  張廷珪傳    杜佑傳
  蕭俛傳     蕭遘桓彦範等傳
  康承訓傳    蕭至忠贊
  隱太子巢刺王突厥等傳
  袁朗傳     張建封傳
  屈突通唐儉崔寧傳
  崔光逺傳    辛替否髙郢等傳
  薛嵩傳     孫逖傳
  韋侍價等傳   狄仁傑傳
  姦臣傳贊上官儀贊
  李嶠傳     何皇后傳
  竇建徳傳    王義方傳
  員半千傳安禄山史思明贊
  鄭善果傳    吐火羅傳
  不經字
  張建封傳    蘇源明傳
  安金藏傳    田緒傳并目錄
  吳元濟并李日知傳
  孫思邈傳    盧𢎞宣傳
  李栖筠傳    鄭餘慶傳
  李翰徐申等傳  李光弼楊炎等傳
  岑文本等傳   韋處厚傳
  吉温傳     五行志
  裴冕傳     吕諲傳
  訛錯字
  南蠻傳     史憲誠傳
  王勃傳     韓滉傳
  太宗紀    僕固懷恩傳
  李懷仙傳   代宗紀
  矦君集傳   陳京傳
  昭宗紀傳   王播傳
  韋挺傳    魏徵陸贄等傳
  姜撫傳    劉氏宰相世系表
  元稹傳    王緯傳
  李紳傳    百官志
  李徳裕傳    李磎傳
  李錡傳     劉崇望等傳
  王凝傳     矦希逸傳
  栁宗元傳    盧懷慎及吐蕃等傳
  李晟贊     韓愈傳
  劉武周傳    蘇定方傳
  誤用字
  姚宋傳贊
  姚宋傳贊云崇勸天子不求邊功璟不肯賞邊臣而天寶之亂卒悼其害可謂先見矣
  今案卒悼其害不知謂何意者悼乃蹈之誤歟
  嚴挺之傳
  嚴挺之傳云君子以為徧
  今案此徧乃徧字當為偏亦有偏音然行之已久不可亂也
  藩鎮傳序
  藩鎮傳序云其人自視由羌狄然
  今案由蓋猶字史臣之誤也
  崔郾傳
  崔郾傳云五子瑶瑰瑾珮璆瑤任禮部侍郎鄂岳觀察使瑾禮部侍郎湖南觀察使瓌珮俱達官
  今案初用瑰字末用瓌字可乎
  張廷珪傳
  張廷珪傳彫𡚁字
  今案當作凋字而新書内二字通用之如是頗多難以具載今因此發之它不復云見前史中亦頗通用然考其訓釋自各不同似難以通用故不敢不辨也
  杜佑傳
  杜佑傳云信安郡王漪表為靈州别駕
  今案信安郡王名禕漪禕雖同音而義訓不同不可通用也
  蕭俛傳
  蕭俛傳云穆宗初兩河底定
  今案底字疑當為厎
  蕭遘桓彦範等傳
  蕭遘傳云迫畏不暝
  桓彦範傳云髙枕而暝
  李涵傳云席地以暝
  今案古字瞑眠通其字當從目
  康承訓傳
  康承訓傳云留婦弱持陬
  今案説文云陬阪隅也今此云婦弱持陬義不可曉疑當為掫字説文云掫夜戒守有所擊也
  蕭至忠贊
  蕭至忠贊云帝且悞往失而精來鑒已
  今案悞字合是悟字
  隱太子巢刺王突厥等傳
  隱太子傳云髙祖授禪
  巢刺王元吉傳云帝授禪
  突厥傳云皆授靖節度以討之
  今案授皆當作受
  袁朗傳
  袁朗傳云至見危受命則無人焉
  今案受當作授
  張建封傳
  張建封傳云與徐軍埆
  今案埆當作确其字從石
  屈突通唐儉崔寧傳
  屈突通傳云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趨斬之
  唐儉傳云命趨還舟
  崔寧傳云趨與禁兵雜往
  今案三傳趨字皆當作趣音促字史臣之悞也
  崔光逺傳
  崔光逺傳云後召見悞非是
  今案悞字當作悟
  辛替否髙郢等傳
  辛替否傳云寺塔不足穰飢饉
  高郢傳云不勞人以攘禍又云若以攘禍
  今案穰攘皆當作禳
  薛嵩傳
  薛嵩傳云好蹴踘
  今案踘當作鞠毱
  孫逖傳
  孫逖傳云父喪缺復拜舎人
  今案缺合作闋
  韋待價等傳
  韋待價傳云朝野共蚩薄之
  李商隱傳云黨人蚩謫
  李齊運傳士人蚩之
  今案説文云蚩蟲也又毛詩注云敦厚貌無蚩薄之訓疑當作嗤
  狄仁傑傳
  狄仁傑傳云如得上方斬馬劒
  今案前漢朱雲周勃傳百官表上方字皆作尚方然則為上字者悞矣
  姦臣傳贊上官儀贊
  姦臣傳贊三宰嘯凶牝奪辰上官儀贊牝咮鳴辰今案此蓋取書牧誓之語其字皆當作晨
  李嶠傳
  李嶠傳云今百姓𠬪窶
  今案集韻𠬪字注云被表切説文物落上下相付也通作𦭼𦭼又同部殍注云餓死曰殍或作⿱𦭼莩然則𠬪窶之字當作殍⿱𦭼莩則可若作𠬪則本訓不同於義未允也
  何皇后傳
  昭宗何皇后傳云帝奔播既屢威柄盡喪左右皆捍逆庸奴
  今案捍字疑當作悍
  竇建徳傳
  竇建徳傳云使人如灌津祠充墓
  今案史記及前漢竇后傳地理志皆作觀顔師古曰觀津清河之縣也舊書亦作觀蓋唐初嘗於其地置觀州在地理志景州境内然則未嘗有作灌字者獨新書如是蓋悞也
  王義方傳
  王義方傳云光武失之逢萌
  今案人姓逢字當作夅今從夅非也又案後漢紀傳皆作龎萌蓋逄龎得姓本殊為字亦異不可混同今改龎為逢非也
  員半千傳安禄山史思明贊
  員半千傳云得天下英才五千與𣙜所長
  安祿山史思明贊云張杜𣙜論至今多稱誦之
  今案半千之意欲與天下英才校其所長則𣙜字疑當作角或作确張杜𣙜論字當作確
  鄭善果傳
  鄭善果傳云從幸江都從宇文化及至遼城
  今案本紀武徳二年閏二月辛丑竇建徳殺宇文化及于聊城又淮安王神通傳云進擊宇文化及于魏化及敗走聊城神通追北賊願降神通不受竇建徳拔聊城勢遂張竇建徳傳云建徳引兵討化及連戰破之化及保聊城乃四面乘城拔之然則化及之敗在聊城而善果傳以為遼則非也
  吐火羅傳
  吐火羅傳云有稻夌粟豆
  今案夌字當作麥
  不經字
  張建封傳
  張建封傳地迫于宼常困⿱不支
  今案字書無⿱字疑當作蹙集韻蹙迫也
  蘇源明傳
  蘇源明傳云市井餒𩛞
  今案字書無𩛞字此蓋殍被表切餓死曰殍又作⿱𦭼莩字誤為此爾
  安金藏傳
  安金藏傳云桑⿰紩之
  今案⿰字字書所未見疑當作𥀁
  田緒傳并目錄
  田緒傳賈躭目錄賈躭
  今案躭當從耳今皆從身非也
  吳元濟并李日知傳
  吳元濟傳云以馬㹅為留後李日知傳諸子方⿰角今案馬㹅字會元以義考之字當作摠且諸紀傳皆作㧾字其字俱從手獨此從牛蓋流俗不典之字字書所無也日知傳亦同cq=335
  孫思邈傳
  導以藥石救以⿰劑
  今案字書無⿰字當作砭説文云以石刺病也
  盧𢎞宣傳
  盧𢎞宣傳云下檄䝱諭
  今案字書無䝱字當作脅
  李栖筠傳
  李栖筠全傳栖字皆從手
  今案其字從手不見于經典案集韻則當從木
  鄭餘慶傳
  鄭餘慶傳云損增儀矩又云准漢舊事
  今案矩當作榘准當作凖
  李翰徐申等傳
  李翰傳云析骸以㸑
  徐申傳云繇爨蠻
  今案説文當作爨此二傳字皆非也
  李光弼楊炎等傳
  李光弼傳云設么幄城隅
  楊炎傳云貌么陋
  今案么字皆當作幺
  岑文本等傳
  岑文本隋楊炎傳愍字
  今案愍當作愍
  韋處厚傳
  韋處厚傳云皇子方襁褓
  今案説文褓當作緥
  吉温傳
  吉温傳云見温繦葆時
  今案其字當為襁緥今作繦葆非也
  五行志
  五行志貞觀十三年三月壬寅雲陽石燃
  今案燃當作然
  裴冕傳
  裴冕傳云爯調渭南尉
  今案爯當作再
  吕諲傳
  吕諲傳云志行整飭
  今案飭當作飭
  訛錯字
  南蠻傳
  南蠻傳云入自卭峽闗圍雅州
  今案雅州止有卭崍闗峽乃崍字之悞也
  史憲誠傳
  史憲誠傳云丌志紹
  今案其傳作志沼及文宗紀亦沼然則作紹者誤也
  王勃傳
  王勃傳云客劔南嘗登葛憒山曠望慨然
  今案地理志彭州九龍縣有葛璝山作憒者誤也
  韓滉傳
  韓滉傳云為元佐辦裝
  今案方述劉𤣥佐事復云元佐蓋𤣥誤為元也
  太宗紀
  太宗紀貞觀二十二年九月眉卬雅
  今案當作卭字卬字誤也
  武徳二年劉武周據并州宋金剛䧟滄州
  今案劉武周獨孤懷恩尉遲敬徳傳乃澮州作滄者悞澮州案地理志本絳州冀城縣武徳元年置四年廢時劉武周方作亂河東絳澮正其境也若滄州則太逺矣
  僕固懷恩傳
  僕固懷恩傳云諸節度皆以兵會次黄水
  今案代宗紀及史朝義傳乃横水作黄者悞也
  李懷仙傳
  李懷仙傳云故懷先與田承嗣薛嵩
  今案先字悞當作仙
  代宗紀
  代宗紀廣徳元年永泰元年書戰于𥂕厔又云𥂕厔穭麥生渾奴刺宼𥂕厔
  今案其字皆悞當作盩厔
  矦君集傳
  矦君集傳云為磧石道行軍摠管
  今案太宗紀貞觀八年十二月君集為積石道行軍摠管宰相表亦同然則磧字悞當為積也
  陳京傳
  陳京傳云天子尚尤豫未剛定
  今案尤字必悞合是冘字如馬璘傳諸將冘疑張文瓘傳冘豫少决李抱真傳内冘豫皆與此同意也
  昭宗紀贊
  昭宗贊云昭宗為人明隽
  今案隽字悞當作雋
  王播傳
  王播字明剔
  今案當作敭
  韋挺傳
  韋挺傳云蓋牟城
  今案牟當從牛今從干誤也
  魏徵陸贄等傳
  魏徵傳云龍逄比干也
  今案逄當作逢
  魏徵傳云蕭然耗矣陸贄傳全卷皆作耗
  今案耗當作耗
  姜撫傳
  方技姜撫傳云旱藕杜蒙也
  今案本草藥中無杜蒙疑是牡蒙牡蒙紫參也見嘉祐本草第七卷沙參注中
  劉氏宰相世系表
  宰相世系表劉氏注云尉氏房有仁軌琢
  今案尉氏劉氏在唐無名琢者為宰相止有瑑相宣宗琢字乃瑑之悞也
  元稹傳
  元稹傳豈睱陳治安議教化
  今案睱字合從日今從目誤也
  王緯傳
  王緯傳云浙西觀察使
  今案淅乃浙字也
  李紳傳
  李紳傳末云屢為怨仇所根却
  今案此根字當作拫其字從手今從木誤也
  百官志
  百官志大理獄丞所掌職事内云家人入待
  今案此乃侍字之誤也
  李徳裕傳
  李徳裕傳舊制歳抄運内粟
  今案此抄字合從禾
  李磎傳
  李磎傳云反摘磎奏
  今案當作返擿
  李錡傳
  李錡傳云天下㰌酒漕運
  今案㰌當作㩁
  劉崇望等傳
  劉崇望傳即河中⿰諭
  鎸宙傳⿰諭之
  今案皆當作鐫
  王凝傳
  王凝傳云州有冶賦羨銀常摧直以優吏奉
  今案摧字恐是㩁之誤
  矦希逸傳
  矦希逸傳云人䒷之
  今案䒷乃苦字之誤
  栁宗元傳
  栁宗元傳貞符内云後之祅淫囂昏好怪之徒
  今案此囂字疑是嚚字
  又云琢斯屠剔膏流節離之禍不作
  今案此琢字疑是椓字
  盧懷慎及吐蕃等傳
  盧懷慎傳疆場有警
  吐蕃傳疆場不定又疆場不明
  今案此皆合作場
  李晟賛
  李晟傳贊云捉孤軍抗羣賊身佩安危而氣不少衰今案郭子儀傳贊曰子儀自朔方提孤軍轉戰逐北誼不還顧又五王贊曰五王提衛兵誅嬖臣中興唐室蓋提之為言緫勒統御之謂若乃命之為捉於文殊為不典今李晟贊所謂捉孤軍者即提字之誤歟
  韓愈傳
  韓愈傳所要光决於心
  今案乃是先决於心
  又贊云無柢捂聖人者
  今案當作抵
  又云以荀況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為未淳
  今案當作醇
  劉武周傳
  劉武周傳云破之於美食川
  今案獨孤懷恩及秦瓊傳皆為美良川蓋良悞為食也
  蘇定方傳
  蘇定方傳云縳賀魯以還又云遂面縳降
  今案其字皆當作縛
  新唐書糾謬二十卷五代史纂誤五卷此二書皆元祐中故朝請大夫吳君縝所撰君字廷珍成都人熙豐時名公師孟之子歴數郡守俱以惠政聞生平力學博通古今多求前史謬誤而叅訂之然未嘗示人間有傳者此二書而已今直寶文閣宇文公時中自蜀來守吳興以郡庠有新唐書五代史版本而吳君此書不可不附見也遂令併刻之且俾元美序其後元美曰唐人稱杜征南顔秘書為左丘明班孟堅忠臣今觀其推廣發明二子信有功矣至班左語意乖戾處往往曲為説以附會之安在其為忠也今吳君於歐宋大手筆乃能糾謬纂誤力禆前闕殆晏子所謂獻可替否和而不同者此其忠何如哉然則唐人之論忠也陋矣惜乎君之志徒見於其書也紹興戊午四月望左從政郎充湖州州學教授長樂吳元美跋後


  新唐書糾謬卷二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