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言/釋器第六

 釋宮第五 新方言
釋器第六
釋天第七 

《虞書》:懋遷有無化居。今人謂什器曰傢伙。尋《説文》:家,居也。《釋名》:火,化也。此皆以聲爲訓。家與居同音,火與化同音,則傢伙即居化,是化居二字倒易耳。或稱什器爲貨者,亦同此義。

《説文》:帑,金、幣所臧也。《地官》英蕩,杜子春云:蕩當爲帑。《周成襍字》云:帑音蕩。《一切經音義》引。今北音蕩如旳當之當,故所在謂家財爲家帑,亦作當音。

《説文》:匫,古器也。呼骨切。今人謂古器爲骨董,相承已久。其實骨即匫字,董乃餘音。凡術、物等部字,今多以東部字爲餘音,如窟言窟籠其例也。

《詩·小雅》傳:秉,把也。古以秉爲柄。《周禮·地官·鼓人》注:鐃無舌有秉。《釋文》:秉本又作柄。《左傳》:國子實執齊秉。服虔曰:秉,權柄也。古字蓋有秉無柄。秉、把雙聲。故今謂柄爲把柄,或直言把,凡有柄可持者多被此名。

《説文》:槶,筐當也。古悔切。字亦作簂。《釋名》:簂,恢也,恢廓覆髪上也。今浙江稱作帽木楥爲頭簂,軍人所戴頭盔正應作簂。其他木楥謂之簂頭,音正如恢。又,優人所被假面通言面槶,讀古悔切,假面亦筐當也。又,槶之言馘也。《莊子》云:槁項黃馘。謂黃面也。凡國聲字皆可讀古悔切,山東讀國、馘皆古悔切。自江而北或言槶臉,學者不得其字,則書作鬼臉矣。筐當亦今通語,凡有廓者多被此名。

《方言》:鉤,宋、楚、陳、魏之閒謂之鹿觡,或謂之鉤格。今揚州謂物之虚縣而下垂者爲格郎,即鉤格、鹿觡二語之音轉。

《考工記》:牙得則無槷而固。鄭司農云:槷,摋也。蜀人言摋曰槷。此即楔也。今人謂以木銜瓶曰煞子,支牀几之跗曰煞腳,即此摋字。或言當作塞,非也。填其内曰塞,外内相銜曰摋,所以摋謂之櫼。《説文》:櫼,楔也。子林切。此《説文舊音》,見《一切經音義》引。

《説文》:銎,斤斧穿也。曲恭切。《方言》:矛,骹謂之銎。郭璞曰:音凶,即矛刃下口。《廣雅》:銃謂之銎。銃即銎後出字,凡金器穿孔者皆被此名。今言火銃,亦其一矣。

《方言》:車釭謂之鍋,或謂之錕。《釋名》:錁,裹也,裹軹頭也。錁即鍋字。《廣雅》:緷,束也。緷、錕聲義通。今人以繩束物曰梱,以金束物曰鍋,俗作箍。箍桶亦其一矣。

《爾雅》:茅,明也。郭璞引《左傳》前茅慮無杜解云:茅,明也。凡標識明目者皆得云茅,今語爲苗,《士相見禮》草茅古文作草苗,今人呼矛音亦如苗,故茅通作苗。諸細物爲全部耑兆及標準者皆謂之苗,或云苗頭。火銃之準名苗頭,亦其一矣。

《春官·小師》注:簫,編小竹。《五經通義》亦云:簫,編竹爲之。編則有横關,故今凡有横關謂之簫,簫丁亦其一矣。

《説文》:藉,祭藉也。一曰:艸不編狼藉。凡在下承物者皆被此名。鄧廷楨説:淮北小兒臥處以布禦穢,謂其布曰藉子,亦其一矣。

《爾雅》:椹謂之榩。孫炎云:斫木質。或用以斬人,加於椹上而斫之。《秦策》云: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要不足以待斧鉞。是也。今人謂切肉所藉木質爲椹板。

《説文》:鬴,鍑屬。或作釜。𩰫,秦名土釜曰𩰫。今多謂釜爲𩰫,相承以鍋爲之。惠、潮、嘉應之客籍謂之釜盧,釜讀如浦。古無輕脣音,釜正讀浦。盧,餘音也。一曰:《説文》云:盧,飯器也。以桺爲之。釜亦飯器,故互受通稱矣。

《説文》:銚,溫器也。曹憲《廣雅音》云:銚,今人多作大弔反。又,《説文》:鐎,鐎斗也。漢人皆作刀斗,銚、鐎本一字。今淮南謂小釜爲銚子,音正作大弔反。

《方言》:盌謂之盂,或謂之銚鋭。盌謂之櫂。案:銚與櫂一語也。今浙西沿海鄙人移以音甕,謂小甕日雕,即銚、櫂等字也。

《説文》:鍑,釜大口者。惠、潮、嘉應之客籍謂諸銅器可以煑物者曰鍑,讀如包。古音無輕脣,复聲轉平如包矣。

《説文》:䰝,鬵屬。甑,甗也。湖南謂釜曰䰝。浙西鄙人謂小甕曰甑,音如壯。

《方言》:甑,自關而東或謂之酢𩞷。《説文》訓𩞷爲飯气烝,訓酢爲醶,則酢即今醋字。然驗今人以火乾物而無水者曰炸,江、浙人謂食物入釜微煑曰澑;蓋甑名酢𩞷,以甑烹物亦曰酢𩞷,炸澑即酢𩞷矣。鄧廷楨曰:《爾雅》注:烝之曰饋,均之曰𩞷。故今河南人烝麪爲餅,再烝則謂之𩞷

《方言》:閜,桮也。大者謂之閜。郭璞音呼雅反。今通謂大盌爲閜盌,音轉如海。紹興謂以大盌抒米曰閜,音轉如咍。呼來切。

《説文》:㔶,小桮也。古送切。今人謂桮如缸者爲㔶,音如扛。或謂常盌爲㔶,音如工。㔶盌固非甚小,特較閜盌則爲小耳。

《方言》:甌、甂,陳、魏、宋、楚之閒謂之㼵。郭璞曰:今河北人呼小盆爲㼵子。㼵,杜啟反。案:今人稱盤小而庳者爲㼵,轉入如狄,遂譌作碟。《唐貞元十三年濟瀆北海壇祭器碑》有曡子五十隻,盤子五十隻;《宋史·呂𫎇正傳》作楪。曡、楪皆誤,正字當作㼵。若從聲音假借,可作狄、敵,不可作曡、楪也。

《説文》:罃,備火長頸瓶也。引伸之凡瓶皆曰罃。惠、潮、嘉應之客籍謂酒瓶爲酒罃子,讀如央;酒壺亦如之。

《漢書·律歷志》: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鄭氏曰:庣音條桑之條。蓋凡中窊之器可以容物者皆謂之庣。《方言》云:鍬,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閒謂之𣂁。此田器中窊容物者謂之庣也。《説文》銚爲溫器,《方言》盌謂之銚鋭,此食器中窊容物者謂之庣也。其鐎斗、刀斗諸名亦皆放其聲類,竝以中窊容物得名。今鍬之名不專用於田器。如炊時運置火炭者爲火鍬,其斟藥斟羹之小匕亦謂之鍬,實皆庣字也。斟藥者漢人謂之刀圭,即十分方寸匕之一。刀即庣字;圭者,《律歷志》云:不失圭撮。孟康曰:六十四黍爲圭。是也。今斟藥斟羹者多謂之鍬;斟羹者或借瓢名,惟江南運河而東至浙江、福建數處謂之刀圭,音如條耕。謂刀如條,正合庣音。圭讀耕者,支佳、耕清同入對轉,圭聲字多轉入耕、清,如圭田即頃田,跬步作頃步,烓讀如冋,從烓之字爲耿,《爾雅》注以黽爲耿黽,耿黽即《説文》所謂鼃黽也。今音刀圭如條耕,正符其例。或説當爲調羹,非也。此以斟羹,非以調羹,人所盡知。

《説文》:匙,匕也。湖北謂斟食斟羹之匕曰匙。

《説文》:箸,飯攲也。今惠、潮、嘉應之客籍謂飯攲爲箸隻。其餘通謂之叏,讀若𢘦。尋《説文》:叏,分𣲺也。今人以箸可分𣲺羹肉,故謂之叏,語亦甚古。《易》稱作書契者取於叏,今箸書之名即本於箸,籑述之籑又即饌字,故箸亦取義於叏。日本飯攲以一竹上合下分,正象叏字之形。按:陸容《菽園襍記》謂舟人諱箸爲𢘦,幡布爲抹布,棃爲圆果,苫爲豎笠。然亦合於字訓,故爲證明之。

《廣雅》:案謂之𣞐。杭州謂食畢返盌之器爲盌𣞐,讀如舄。𣞐者,藉也。

《説文》:䍇,下平缶也。讀若𦐇。今浙西謂圓簋下平者爲䍇𣖁

《説文》:籔,炊䉛也。䉛,漉米籔也。籔音蘇后切。今江、浙皆謂漉米竹器爲籔箕。箕者,《説文》云:簸也。漉米者必簸揚之,故得箕名;籔轉讀如溞。《爾雅》:溞溞,淅也。《釋文》:郭蘇刀反。虞、侯與宵、肴、豪相轉,若喿聲之橾讀如藪矣。籔所以溞,音訓亦相通也。

《説文》:𥳓,飯筥也。今淮南謂飯筥爲𥳓箕,音如消。箕當爲丌。《説文》丌訓薦物之丌,讀與箕同。飯筥無取簸義,不當作箕也。

《鄉飲酒禮》:羹定。注:定,猶孰也。今順天調酪謂之定酪。鄧廷楨説。

《説文》:𦎫,孰也。讀若純。孰亦從𦎫,凡孰曰𦎫,孰之亦曰𦎫。今人謂以熅火溫肉使極孰爲𦎫,音如頓。𦎫聲之敦,《廣韵》亦有頓音。又,《廣韵》云:𤊯𤊯肉。音佗袞切。此亦𦎫之俗字。今人謂瀹卵不使甚凝爲𤊯卵。卵音變如蜑。

《説文》:䈞,𣆪也。讀若篤。案:亯本訓獻,亦爲亯煑,亯變爲烹。反亯爲𣆪,猶言重味耳。故亯、𣆪二部之字多指飲食。䈞訓𣆪者,亦謂重味。今蘇州以筍芼肉稱爲筍䈞肉,乃是本義。汎言䈞𣆪,借篤爲之者,則引伸義也。

《説文》:䥝,溫器也。於刀切。今直隸謂溫肉爲䥝肉,淮南謂煑菜爲䥝菜,浙江謂溫麪爲䥝麪。以䥝溫之亦曰䥝,猶以甑蒸之亦曰甑矣。

《説文》:鬻,吹釜溢也。從䰜,孛聲。蒲沒切。今謂釜沸水溢出爲鬻,讀若鋪。孛聲字今多轉爲鋪、蒲。

《説文》:煦,烝也。《方言》:煦,乾也。今淮南謂以溼餅承火爲煦,音如呼。吳、越謂烝爲煦,音如霍。

《方言》:熬、焣、即今炒字。煎、㷶、鞏,火乾也。今熬、焣、煎爲通語;㷶或音如逼,或變作焙,皆一語也。鞏,《廣雅》作焪,本炕之轉。《説文》:炕,乾也。今多言炕。

《説文》:𦚺,生肉𨡓也。丑連切。今人以生肉入釜微瀹勿令極孰曰𦚺,或曰生𦚺

《釋名》: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於寒溫之閒,不得爛也。《廣雅》:醃,𦯓也。今人治菜作菹謂之醃,亦謂之將,七羊切。淮南謂生醃蘆菔爲將蘆菔,菹蟹爲將蟹。江南言𨡓。又以石灰生鬱柿果謂之將柿。將即菹字,將、且雙聲相轉。将、且同訓,奘、駔同訓,是其例。菹之爲將,猶𧗎之爲𨡓也。《说文》:𧗎,醢也。𨡓,醢也。𧗎𨡓同訓,雙聲相轉。

《説文》:𩐌,齏也。徒對切。字亦作兌。《釋名》:生瀹蔥䪥曰兌,言其柔滑兌兌然也。今人謂蘆菔菹爲𩐌蘆菔,以鹽酢生菹鰕、蟹亦曰𩐌鰕、𩐌蟹,音如醉。

《説文》:酢,醶也。倉故切。今人謂醶爲酢,通以酬醋字爲之。酢本酸酒變敗而成,浙江謂酒食被鬱酸敗起沫爲酢,音如作。

《説文》:鮺,臧魚也。側下切。字亦作鲊。淮南言鮺如字,《廣韵》鮺音如想。今浙江謂臧魚爲鮺,陝西、四川皆云來鰣去鮺,讀竝如想。

《説文》:䕩,乾梅之屬。後漢長沙王始煑艸爲䕩。盧晧切。浙東謂乾菜爲䕩菜。

《説文》:瀸,漬也。子廉切。今以蜜漬果實謂之蜜瀸,讀去聲。

《爾雅》:餬,饘也。蘄州謂鬻曰餬。《爾雅》:鬻,糜也。鄧廷楨曰:福州謂鬻曰糜。

《説文》:餈,稻餅也。或作䭣。今人謂稻餅曰餈團,杭州别言翦團。䭣之爲翦,猶翦之訓齊,翦刀之爲劑刀矣。

《方言》:餌或謂之䬧。王念孫曰:䬧之言圜也。今人通呼餅之圜者爲䬧。

《説文》:糂,一曰:粒也。桑感切。今湖北、江南、浙江皆謂飯粒爲飯糂。

《爾雅》:米者謂之糪。李巡曰:飯米半腥半孰曰糪。今杭州謂飯結釜底焦者爲糪焦,音博戹切,糪之正音也。其餘多轉如巴,謂之鍋糪。

舂米謂之𣀔米。《説文》:𣀔,小舂也。初絭切。鄧廷楨曰:順天謂舂米爲𣀔米。

研麪謂之扞麪。《説文》:硟,以石扞繒也。衦,摩展衣。《廣韵》衦,古旱切,今作此音。

《説文》:䵄,煑麥也。𢾭戎切。《天官》:其實䵄、蕡。郝懿行曰:今江南人烝稬米暴乾焣之呼米䵄。䵄讀如蓬,謂蓬蓬然張起也。章炳麟案:今武昌語如是。

《説文》:糒,乾也。平秘切。常德謂熬飯曰糒兒。音如泡,之、幽相轉也。

《説文》:飧,餔也。從夕食。溫州謂晚飯爲夜飧。讀如宣,諄文魂、元寒相轉。

《説文》:𦞦,肉羹也。字亦作䐧。《釋名》:䐧,蒿也,香气蒿蒿也。今人乃稱燔豚爲燒𦞦,音如靠。

《説文》:嘾,含深也。徒感切。含深曰嘾,所含曰覃。《説文》:覃,長味也。雙聲相轉,侵、幽對轉字變作道。《説文》:甘,從口含一。一,道也。覃之爲道,若橝服作導服,穀道呼穀瞫矣。今人通謂味爲味道,本味覃也。

《説文》:嚛,食辛嚛也。火沃切。《呂氏春秋·本味》曰:酸而不酷。《玉篇》引作不嚛。今人謂味過厚烈爲嚛,轉平如蒿。

《説文》:滫,久泔也。息流切。《内則》注:秦人𣸈曰滫。今謂食久味變作泔水臭曰滫。通以𣸈字爲之。

《説文》:殖,脂膏久殖也。常職切。今謂膏壞爲殖,湖北讀如字,江、浙轉平如蚩。燭久而敗亦如之。

《喪服》:冠六升外畢。注: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亦或作紕。《邶風》:素絲紕之。箋云:縫紕旌旗之旒縿。《釋文》:紕,𣬈移反。今通謂衣有綻裂以一鍼貫連之曰紕一鍼,紕讀如弻,若𠨒成即弻成矣。浙江又别言紩一鍼。《説文》:紩,縫也。直質切。今音作丁質切,古無舌上音,紩本作丁質切也。亦曰敹一鍼。《周書》:善敹乃甲胄。鄭注:敹,謂穿徹之。《釋文》:敹,了彫反。凡非綻裂而粗率縫之亦曰敹。敹,通語也。

《廣雅》:絎,緣也。曹憲音下孟反。《玉篇》:絎,縫紩也。今淮南、吳、越謂粗縫曰絎,音如行列之行。

《廣雅》:紩,納也。衲,補也。《論衡·程材篇》曰:納縷之工不能織錦。今淮南、吳、越謂破布牽連補綴者爲衲頭,亦謂刺繡爲納繡。直隸謂粗縫曰納。

《説文》:𤴙,門户青疏窻也。所菹切。薛綜《西京賦》注曰:疏,刻穿之也。《楚辭·招魂》云:網户朱綴,刻方連些。《古詩》曰:交疏結綺窻。是𤴙爲交文刻畫之形。《説文》又有𤕟字,云:通也。從爻疋,疋亦聲。爻者,交也;則𤕟爲刻文交通,通義爲𤕟,别義爲𤴙𤴙亦作瑣。《離騷》靈瑣,《漢書·元后傳》青瑣,是也。《廣雅》亦曰:緜、聯、䋰、綴、瑣、系,連也。本是門鏤,而刺繡綺文亦似之。今刺繡有曰拉瑣者,則此義也。《説文》瑣本訓玉聲,門鏤乃借爲𤴙。鋃下云:鋃鐺,瑣也。鋂下云:大瑣也。今皆名鋃鐺爲瑣,此又非𤴙之借。《莊子·庚桑楚》篇:胥靡登高而不懼。《漢書·楚元王傳》: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賈誼傳》:傅説胥靡。師古謂聯繫使相隨而服役之。是則瑣乃胥靡之合音。靡從麻聲,古音靡本在歌部也。《小雅》:淪胥以鋪。傳曰:淪,率也。箋云:牽率相引。余謂淪胥即是牽率以瑣。鋪者,《説文》云:箸門鋪首也。《漢書·哀帝紀》:銅龜蛇鋪首鳴。師古曰: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然則淪胥以鋪者,謂系瑣以銜環之鋪也。

《説文》:黹,箴縷所紩衣。《玉篇》:丁雉切。唐韵開爲舌上音,作陟几切。《虞書》絺繡,《春官》希冕,鄭皆讀爲黹,是黹亦有刺繡之義。今刺繡有云朾黹者。

《廣雅》:𢆸,絣也。𢆸、絣同字,曹憲皆音布耕反。《燕策》:王身自削甲札,妻自組甲絣。此謂縫甲之組爲絣也。今人謂壓金線作繡爲絣金,音如平。

《説文》:緄,織帶也。古本切。凡織帶皆可以爲衣服緣邊,故今稱緣邊曰緄邊。俗誤書滚。

《説文》:緝,績也。績,緝也。今紹興謂絡經爲緝績,績音如債。

《説文》:鞔,履空也。母官切。《廣雅》:鞔,補也。今人謂以革補履頭爲鞔鞵,張革冒鼓亦曰鞔鼓,皆讀去聲。《倉頡篇》云:鞔,覆也。《一切經音義》引。是鞔鼓義。

《説文》:靪,補履下也。今謂衣破補處爲補靪。

《聲類》:㒅,開衣領也。口禮反。《玉篇》引。㒅從多聲讀口禮反者,猶《説文》引《論語》跢予足,今作啟。是㒅有啟音也。今人謂開裳下齊爲開㒅。俗書作气,無義。或呼開㒅爲充夜切,此正如哆、奓、䐒等皆入麻、禡韵也。書作開叉者亦非本字。或應作哆訓張,音敕加切耳。

《爾雅》:紕,飾也。郭璞曰:謂緣飾。《襍記》:紕以爵韋,純以素。注:在旁曰紕,在下曰純。字亦作辟。《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辟。注:辟,謂以繒采飾其側。其在衣裳者,《既夕禮》:縓綼緆。注: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釋文》:綼,鐂音卑。今人謂衣裳邊角純緣曰綼,音如擺。

《深衣》注:緣,緆也。《釋文》:緆,皇音錫。浙西謂衣大長反起其邊縫之曰緆起。

《説文》:革中辨謂之韏。段玉裁曰:辬,駁文也。辨當作辬,謂縐文蹙蹙者。俗字作𣠰,謂裙上襵叠爲𣠰

《方言》:絡頭,帞頭也。自河以北趙、魏之閒曰幧頭。曹憲《廣雅音》曰:幧,七消反。案:陌頭則繞額者。然《問喪》注云:邪巾貊頭,笄纚之存象也。以陌頭擬纚,則籠髮矣。今浙東寧波、紹興通謂帽曰幧,音七由切。

《説文》:緌,系冠纓也。案:緌爲垂於下者,故凡絲縷垂下者皆得稱緌,《説文》組亦訓緌屬,是也。今直隸稱線及組垂下者皆爲緌。佗處言纓,則失之矣。

《説文》:巾,佩巾也。帤,巾帤也。帤音女余切。今人謂巾曰手巾,亦曰手帤兒。魚、模轉麻,讀帤爲女加切。或讀入聲如搦,女白切。帤之言搦也。

《方言》:帍裱謂之被巾。郭璞曰:婦人領巾也。曹憲音户。字亦作扈。《楚辭·離骚》注:扈,被也。今人直謂方領爲帍領。

《説文》:袛裯,短衣。上都兮切,下都牢切,雙聲連語也。氐聲、周聲皆近敦。《孟子·萬章》篇:弤,朕。注云:彫弓。《大雅》:敦弓既堅。《正義》曰:敦與彫,古今之異。《説文》雕、鷻互訓。以是相參,則知氐、周、敦聲義三通。淮南謂短衣曰敦子,敦即袛裯矣。

《廣雅》:䙗,謂之褓。今淮南謂小被爲褓被。

《埤蒼》:衴,被緣也。《廣韵》引。《廣韵》音都感切。今謂被緣曰被衴頭,音轉如當。

《説文》:荐,薦席也。薦,艸也。通語稾秸之席曰艸薦,揚州謂之稾薦。

《方言》:小袴謂之䘨𧘈。今廣東謂袴爲䘨。

《説文》:襱,絝踦也。丈𠣥切。今人通言韜絝,福州謂之襱,從舌頭音呼如動。

《釋名》:履,禮也,飾足,所以爲禮也。《説文》:鞵,革生鞮也。今通謂履爲鞵,惠、潮、嘉應之客籍尚謂之履。

《左傳》:踊貴屨賤。踊爲刖者所箸,貫脛而下無跗。踊之言通也,凡貫脛者皆得此語。今人謂鞾、韈貫脛處曰鞾踊、韈踊,讀如桶。案:《釋名》:𩌈𩍜,鞾之𦈫前壅者。後人言深雍鞾。雍、壅皆即踊字。

《説文》:䌳,粗緒也。臣鉉等曰:俗别作絁。《廣韵》:䌳,繒似布。式支切。今人謂以絮縷織繒爲緜紬,絲之粗緒織繒爲䌳紬,俗誤書絲。繒無不用絲者,無爲獨取絲名也。

《説文》:𥾨,絲下也。下沒切。絲下謂絲絓頭。今人音變如𠯏居乙切。足以餘音,謂之𥾨怛。

《説文》引《書》鳥獸𧜈毛,音而隴切。今《書》作氄毛,《釋文》引馬融曰:氄,溫柔貌。徐仙民作而充、如充二反。今人以細毛作毳布名之曰𧜈,音而充反。俗作絨。《匡謬正俗》曰:戎獸皮可爲蓐,戎即猱字。此則單舉一物,非今之𧜈也。又,《説文》:䩸,鞌毳飾也。而隴切。𧜈、䩸聲同,通名爲𧜈,别名爲䩸。

《毛詩·國風》傳曰:瑱,塞耳也。今江寧婦人耳上綴鐶,老婦所綴謂之耳塞。鄧廷楨説。

《説文》:䯤,骨擿之可會髮者。從骨,會聲。《詩》曰:䯤弁如星。古外切。擿即搔頭,今浙江猶謂搔頭曰䯤兒。《士喪禮》古文鬠爲括,鬠即䯤字。《廣韵》鬠音户括切,故浙江言䯤亦作户括切。

《説文》:璏,劍鼻玉也。直例切。《漢書·王莽傳》以雙聲假借作瑑,云:即解其瑑。是璏爲可解者。今人於扇柄作鼻繫玉謂之扇璏,音如墜。

《説文》:㸚,二爻也。力几切。爾字從㸚,謂其孔㸚。故直隸謂葦桺諸器爲罩㸚,通依《廣韵》作笊籬。離、㸚聲通,古詩説銅鑪離婁,是其義。

《考工記·輿人》注:較,兩輢上出式者。今人通謂胡牀兩輢爲較,音如靠。

《方言》:牀杠,南楚之閒謂之趙。郭璞曰:中國亦呼杠爲桃牀。《廣雅》桃作㸠。今人謂長凳爲㸠凳,《廣韵》作徒了切,今讀如條。

《方言》:榻前几,江沔之閒曰桯。郭璞音刑。《廣韵》又佗丁切。今淮南謂牀前長凳爲桯凳,音如晴,江南、浙江音如檉。

《説文》:𣂞,柯擊也。從斤,良聲。來可切。今人謂椎有柯柄可舉擊者爲𣂞頭,讀如郎。山西正作來可切。

《説文》:杵,舂杵也。平陽謂擣衣石爲杵搏石。搏亦擣也。《考工記》:搏埴之工。注:搏之言𢫦也。

《曲禮》:鄰有喪,舂不相。注曰:相,謂送杵聲。又,《樂記》:治亂以相。相即舂牘,亦與杵近。《荀子》有《成相篇》,《漢蓺文志》有《成相襍辭》十一篇。今淮南北有蹋歌曰朾連相。案:成從丁聲,與朾同義,成相即朾連相爾。

《説文》:蹻,舉足行高也。今舞者縛木。梃於足下,謂之高蹻,去遥、其略二切,皆得。

《呂氏春秋·開春論》:灓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高誘曰:棺頭曰和。今浙江猶謂棺之前端曰前和頭,音如華。淮南謂題字於棺前端曰題和,音如壺。

《説文》:梏,手械也。古沃切。今人通言手梏,音如靠。

《説文》:栝,炊竈木。佗念切。段玉裁曰:今俗語云竈栝。范寅説,紹興亦有是語。

《三倉》:杮,札也。《一切經音義》引。今江浙稱木片爲木杮,音如費。杮從𣎵聲。今柹果字誤省作此形。

《方言》:泭謂之𥴖𥴖謂之筏。曹憲《廣雅音》曰:𥴖,薄佳反。今人謂筏爲木𥴖,音如字。𥴖可以渡,渡亦曰𥴖,猶㶇可以渡,渡亦曰㶇。今人謂渡爲𥴖渡,音如擺。

《方言》:舟,南楚江湘小而深者謂之㮪。郭璞曰:即長舼也。《廣雅》:舼,舟也。今寧國、池州、太平之閒謂船小而深者爲舼艚。艚蓋即𦩍字。《釋名》:三百斛曰𦩍

《方言》:僞謂之㐹。郭璞曰:僞音訛,船動摇之貌也。今讀如華,俗作划。一曰:划本㭉之俗字。《説文》:㭉,兩刃臿也。互瓜切。俗字作鏵。兩刃臿本農器,今𥷃似之,皆稱划鍬,本㭉鍬也。以㭉鍬行舟謂之㭉,㭉而動之曰僞,猶華、蘤通矣。

《説文》:䑣,船行也。丑林切。今人謂行船爲䑣船。或書作撐,非也。撐但可云以篙榰柱船耳,行船不得言撐也。且天津言䑣船音尺容切,此正侵、冬之轉,非撐明矣。

《方言》:所以刺船謂之㰏,維之謂之鼎。今杭、越閒繫船不以纜索,其船首有一孔,用篙插入,謂之下鼎。俗字作椗。焦循説。

《釋名》:隨風張幔曰帆。今帆或讀如芃,覃、冬之轉。或書作篷,非其義也。

《爾雅》:嫠婦之笱謂之𮊚。郭璞曰:謂以薄爲魚笱。今浙江謂魚笱爲魚薄,音如簿。又,《方言》云:薄,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䒼。今謂葦籠、竹籠曰薄,音如簿。魚薄得名,亦由此矣。《荀子·禮論》薄器,楊倞以爲竹葦之器,是則通名也。

呂靜《韵集》曰:掩罥於道曰弶,似弓者也。《一切經音義》引。《廣韵》弶音其亮切。今浙江謂捕鼠機爲老鼠弶。

《爾雅》:白蓋謂之苫。《説文》:苫,蓋也。蓋,苫也。目部睒下云:讀若白蓋謂之苫。睒今音失冉切,則苫亦可讀失冉切。《左傳》云:被苫蓋。凡張蓋皆得稱苫,非止編茅覆屋而已。今人華蓋、雨蓋皆謂之苫,音正作失冉切。譌入元、寒作繖。《通俗文》云:張帛避雨謂之繖蓋。是漢末音韵已岐矣。揚州、儀徵謂雨蓋曰苫,或曰小苫子,音如添,添正作沾。猶可考見本字。

《説文》:𨌥,車笭閒皮篋。讀與服同。今人謂布囊爲包伏,伏無正字。或書作絥,絥乃車茵,其義絶不相涉。包、伏同聲,如包犧即伏羲。則一語二音也。其謂皮篋可提持者爲皮包,則正當作𨌥矣。服聲皆有包裹義。《説文》:箙,弩矢菔也。《詩》魚服,以服爲之。是所以容矢者。衣服亦非本字。《説文》服本訓用,一曰車右騑,然則衣服正當作勹。《説文》:勹,裹也。

《説文》:㼱,柔韋也。從北,從皮省,從敻省。讀若耎,一曰若儁。今浙江謂鞔革於木革久弛緩而張之使急曰㼱,從儁稍轉如薦。案:《考工記》注引《倉頡篇》鞄㼱連文,鞄亦作鲍。鲍人之事,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是鞄亦兼張皮,非專柔之,㼱亦同訓。今㼱語僅存於中土,鞄則獨日本言之矣。

《説文》:錯,金涂也。引伸爲錯鏤。周滕侯錯字叔繡。《中𠊱》曰:赤文綠錯。今人謂猥襍小印爲錯子。

《廣雅》:鉒,置也。《莊子·達生》作注。今人猶謂賭者質物爲鉒。

《説文》:鐗,車軸鐵也。古莧切。《釋名》:𨎫,閒也,閒釭、軸之閒。今車軸在轂中者,裝鐵其上,與轂中鐵相切磨,稍久則修治之,謂之挑鐗。鄧廷楨説。

《説文》:熯,乾貌。從火,漢省聲。今人謂以火合金器爲熯。金器受火則鎔,已合而乾,故謂之熯。一曰:字當爲釁,謂合其罅隙也。釁、漢音轉。

《方言》:罃謂之甔。《史記·貨殖列傳》曰:漿千甔。《漢書》作儋,孟康曰:儋,甖也。今人謂甖曰甔,音如覃。

《説文》:儋,何也。今人謂肩任爲儋,手持亦謂之儋。字變作擔。又,《後漢書·明帝紀》:生者無儋石之儲。《韋彪傳》注:江、淮謂一石爲一擔。今人猶謂一石爲一擔。 《投壺》:請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注:馬,勝算也。其後字變作䧞。《方言》:䧞,益也。今謂記數以縱横畫代一、二、三、四等字爲馬子,賭家以籌記勝算爲籌馬。

《説文》:符,信也。今人官檄、借券皆謂之符。音竝如票,若餓莩之莩讀摽矣。

《爾雅》:象謂之磋,玉謂之琢。今玉工謂攻玉爲磋玉,則通名也。轉入麻部,讀如車。尺奢反。

《説文》:瓪,敗也。從瓦,反聲。布綰切。浙江謂敗瓦爲瓦瓪。

《説文》:𤈦,火也。燬,火也。皆許偉切。《詩》王室如燬,《説文》引作𤈦。燬、𤈦本一字,古音火亦如燬,故今福州謂火爲燬。

《説文》:焌,然火也。從火,夋聲。《周禮》曰:遂䶴其焌,焌火在前,以焞焯龜。子寸切。今人言一焌鐙光,焌讀如箭。

《説文》:煔,火行也。今謂引火然鐙爲點火,當爲煔字。《廣韵》煔有佗念一切,與點端、透二紐相轉。

《方言》:煬,暴。又云:煬,熾也。今謂以火熾物爲煬,讀佗浪切,俗作燙。以火申繒謂之尉。《説文》:尉,從上案下也。今音轉如薀,猶君姑、威姑聲轉矣。

《通俗文》:熱灰謂之煻煨。《一切經音義》引。今人以火熏發花謂之唐花。段玉裁曰:唐即煻字。

《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釋文》:苴,側雅反,又知雅反。李頤云:土苴,糟魄也。苴亦借沮爲之。《説文》:揟,取水沮也。今人謂糟滓爲苴,作側加反。俗字作渣,乃沮之形變也。

《説文》:涿,流下滴也。今人言水湛汁爲一滴,凝液爲一涿。涿讀如督。古無舌上知紐,涿音本如督也。

《説文》:濩,雨流𩅸下。胡郭切。段玉裁曰:今俗語呼檐水𩅸下曰滴濩。蓋金壇語也。

《説文》:滲,下漉也。所禁切。江南、浙江謂水下漉爲滲,上浸亦爲滲。

《説文》:歜,盛气怒也。引伸爲香气辛烈。《左傳》:饗有昌歜。《天官·醢人》謂之昌本。《釋文》:歜音在感反。浙江謂香盛曰香歜,作初感反。字譌爲竄。明世醫方諸書初言辛竄,今日本亦言香竄矣。

《説文》:蕡,襍香艸也。今人謂香盛爲蕡香,音如噴。

《説文》:炫,爓燿也。淮南、浙西謂明赤曰炫紅。

《説文》:彤,丹飾也。通語狀赤曰紅彤彤。《爾雅》: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赬爲淺赤襍白。浙江狀赤而微白者曰紅赬赬。《説文》:𧹲,日出之赤也。火沃切。《今文尚書》言桺穀,穀亦𧹲字。浙江狀暗赤曰紅𧹲𧹲

《説文》:黲,淺青黑也。今人謂之黲綠,以慘爲之。

《爾雅》:黑謂之黝。安慶狀暗黑曰黑黝黝,音如幽。

《爾雅》:藐,茈草。郭璞曰:可以染紫。《釋文》:藐,亡角反。今人謂淺紫曰藐色,音與福不分,因傅之福康安,謬矣。陝西但言紫,未有言藐色者。

《説文》:䵎,黃黑色也。《廣雅》:䵐,䵎,黃也。曹憲音䵐齒善反,䵎佗丸反;蓋本一字,音有侈斂耳。又,《説文》:䵵,黃黑而白也。初刮切。與䵐亦一聲之轉。今人謂黃黑色曰沈香色,浙西謂之䵐香色,音正作齒善反。

《説文》:䵋,青黃色也。呼罪切。今人謂人面色襍青黃者曰䵋气色。此與稱不祥爲晦气相轉,俗亦不殊其字。

《説文》:黊,鮮明黃也。户圭切。今揚州狀果實之黃曰黃黊黊,音苦圭切。

《考工記》:欲其荼白也。荼爲茅秀白色。浙江狀雲气之白曰白荼荼。

《説文》:蔫,菸也。菸,鬱也。蔫音於乾切。今謂布帛變色萎黃曰蔫。

《説文》:暜,日無色。從日,竝聲。此日月薄𧐂之本字。冣初古音如𣶢從竝聲也。稍變對轉魚、模如溥。引伸爲凡無色之稱。故袢訓無色,亦讀若暜。今江南、吳、越謂色敗青黑曰烏青暜,普讀如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