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旅蓭遺稿
卷四
作者:申景濬
1910年
卷五

兼山樓記

编辑

華山國都之鎭。以其三峰奇秀並立。亦曰三角。南有鷹峀白嶽。王宮宅其陽。北有天冠巖。巖在山頭。上平若有梁。三下軆方。其高切雲。昔周高士尹喜,宋銒。皆作爲華山之冠云。其象未知與此何如也。冠巖之下。耳水出。縈回巖壑。或瀑或淵。向東而去。耳溪洪漢師築室于耳溪之上流。室數楹右折。而爲樓一間。天冠三角在西北。儼然如先生長者。分坐於奧。其氣像不同。有可敬者。有可愛者。諸山之美。斯樓得兼之。遂以兼山名。盖取諸艮之象也。泥崖京城南山之北也。洪君家於是。與鷹峀白岳。起居相接。此華之面也。耳溪華之背也。山之背與面。君且兼之矣。君之在泥崖也。前臨朝市之會。五劇三條之交。怒馬華轂。擔簦躡屩。歌哭喧呼。奔走騈闐。此動之極也。君之在耳溪也。一樓在曲𡶒叢薄之間。四無鄰。出洞外。有人家七八碁散。墟烟不相連。終日與棐几薰爐相對而已。此靜之極也。一山之面背。其動靜之殊。何相絶若是也。如人耳目鼻口手足之動作。皆在面前。而惟背爲止者然歟。朱子釋艮之彖曰。艮其背而不獲其身者。止而止也。行其庭而不見其人者。行而止也。動靜各止其所止。而皆主夫靜焉。今君之於泥崖耳溪。皆得艮止之義。而以耳溪爲樂者。其在靜之靜歟。艮之卦。二陰盛。欲進而爲陽所止。一陽居位之終。亦止而不進。陰陽俱止。所以爲艮。而陰後陽前。將必有漸。夫陰陽止進。皆以漸。而聖人序卦。震之下。不受之漸。而卽受之艮。於艮之下。受之漸何哉。此非聖人所得安排者也。皆自然也。因其自然。亦靜也。遂以此爲兼山樓記。

瞻鶴亭記

编辑

歲庚辰。資憲大夫知敦寧府事南公貰亭舍于漢濱。而名之以瞻鶴。鶴。山名。在漢之南五里。與亭對。卽公先大夫衣冠之藏也。公之志在於歸依松楸。而朝廷方倚公爲重。未甞一日捨。歲時省掃。必告而行。公雖欲歸得乎。此所以亭於斯。公退有暇。則攀登瞻望。以紓其懷者也。噫。詩云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糓。我獨不卒。此遇世亂而勞苦。不得終養者之作也。然而世之治與亂。養之終與不終。而孝子而孤者。其心常如是也。孝子之於親。冀其壽之無窮。而卒不能以無窮。致其養之旣足。而常自以爲不足。以無窮之心而有不足之懷。孝子之養。其何時而可終乎。雖以三牲之豐。承百年之歡。及其親之不在堂也。常有不終養之痛。不如人之恨矣。豈獨不遑將父。有母之尸饔者。孤而爲然乎。公生丁泰平。以文章行義名當世。早世登敭。佐聖主。出入經幄。管轄銓衡。典名城大府。養與祭皆豊。自先大夫在時。推榮爵。今至八命之崇。旣又竪豊碑闡幽光。以顯於永世。以人視公。可謂糓矣。而公之心則尙必有不卒之痛矣。夫山之律律。風之弗弗。固無情之物。而孝子者見之而疚懷。是至恫在中。觸目而發也。然則公以是心登是亭。雖見江流之逝而不返。南山之悠久而不騫。草木之秋而零落。春而復生。烟雲之變化無常。禽鳥之上下咿嚶。如呼如訴者。皆可以興感而傷情。而况於見鶴山乎。公之鶴山。實有悲於詩人之南山也。雖然孝子之養。養其口體者有限。而養其心者無窮已也。親心之於子。旣贒矣。又望其贒。其望無窮。親雖沒而其心可知。旨甘之養。不可復得。而事其心者。其有窮已乎。詩云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公卿之於國。若山岳之崇高。而功利博及。爲萬民所依仰也。今公之位。至於正卿。其責固大。而先大夫之平素望於公者如何。公必戰兢淵冰。夙宵一心。居常儼然。若侍于側。以承諄諄之誨。則不必瞻鶴山。而怵然以省可知也。若余者早而孤。行多忝。今又遲回洛下。無止之者而不歸。先壠邈遠。跂而望之。猶不可得。則尙何忍觀南山之詩乎。然而非此詩。無以明公之志。故流涕陳之。

日修齋記

编辑

國制。駙馬與之爵而不與之職。位與公孤等。而朝廟庶政庶議。不得與知。雖有兼濟之才與志。無以需於世。世亦不靳其有才也。故於自修之道。其心自易以解。第宅服食輿馬徒御什器金珠珍玩之物。所以養軆而娛耳目者無不足。少而老。未甞有窮困艱難。拂戾其志意。勤勞其筋骨。則其心自易以逸。以其聯於戚畹也。士大夫之贒者罕與交。而日所共處。宮娃丘史雜戱伎巧之類。求其衣食者而已。其心自易以流。苟非素性卓拔以高者。幾何不解而逸而流乎。故駙馬之能自修而可傳於後者。考諸史乘。未之多得。汾西朴公。乃穆陵駙馬。而又翟褕懿親也。謝屛芬華。平居垢衣弊冠。蕭然如寒士。駐足於萬馬奔逐之中。全名於羣飛刺天之際。是其大者也。丁丑。朝廷難於遼瀋往返辭命。欲典公以文衡。有執舊例爭之者。遂止。有文集十六卷行于世。公受業於白沙,玄軒之門。而谿谷,月沙諸公。常會文樓。貴主手備盤觴。公之行與文。雖得於自修之篤。而師友之益。盖多矣。今錦城尉。卽其五世孫也。所抱有可以尊主庇民者而未試。甞厭城市。欲幽居靜養。而亦不敢遠離禁扃。乃於小東門外安巖洞北。卜一丘小。有水石之佳。建齋命之曰日修。偉哉其志也。夫君子自修。惟盡在吾者而已。在吾者有餘。可以及於人則及之。有可以及於人者矣。不得及之之勢而不及焉。是人之不幸。無與於己也。豈可以不得及於人。而並與其己棄之哉。雖然自修之要。在於日省。凡人日有云爲。而氣有時乎用事。知有時乎不周。方其時未及察而徐以理思。自能知之。故今日而思昨日之云爲。必有可悔者。明日而思今日之云爲。亦必有可悔者。悔卽改之。日以繼日。殆庶幾乎蘧伯玉行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此積日而年至於五十者也。汾西公甞有詩曰。我知非二十。九年都是非。夫二十九年之間。豈其盡非也耶。迺猛省而深悔之也。周公曰。文王我師也。今公以汾西公爲師。日慥慥焉。可以紹先休而爲百世沁園之矜式矣。寧不美哉。公旣有鑱諸楣者。則非不知斯。不以愚愚而索言之辱。不敢不竭其衷云爾。

禾翁閒居記

编辑

禾翁。隱於松禾之野者也。以墨葛書禾翁閒居於壁上。字形奇偉。如陳摶所寫壽福也。余以爲翁學而無祿。耕而不餒。所居之縣禾也。齒德又尊。謂之禾翁可也。然而先王分四民。各隨一職而俛焉盡力。猶不自假也。今翁兼士與農。謂之閒居恐未也。翁曰。不朽者三。文章之次事也。而猶足以名不泯於後。故少也焚膏繼晷。屹屹不懈。而所成卒不如所期。遂專意田間。計止一年而筋膂旣衰。又不能暋作。爲一閒人而已。因愀然長吁。余曰。以達者觀之。文章亦爲累耳。名固外物也。耕吾土而無求於人。盡吾力而無愧於食。飽則卧。臥則睡。時或興至。鼓腹而歌。年盡則已矣。百世之後。有所傳與否。非吾所知也。翁居之南山。阿之上有巖。大刻加天縣界四字。此載於本縣志者。而所謂加天。考之歷代史乘及諸地志。並無之何哉。本縣古初合靑松嘉禾兩縣而置者也。余意巖之刻。已邃久矣。嘉之上半泐而爲加。禾之中畫下半泐而爲天。而作志記者。未知究也。今而後又久。則加天必將俱泐而沒矣。又安知陵谷變遷。並與是巖而不存乎。然則文章聊可爲娛於吾生。而種禾亦止於卒歲而已。餘不足求也。翁曰。善哉子之言也。又可爲本縣故實。願書之故書。

畫舫齋記

编辑

淸心養性。爲爲治之本。堯舜事業。在於浴沂之中也。然而心之所寓者身也。身之所寓者室也。室亦不爲無助。故官非家也。計月年留焉。而古人爲宰。遇山水佳處。往往作亭齋。以養其目養其耳養其軆。養外以及內。則輪奐髤雘。君子不以爲侈焉。自夫世道下而訟獄繁。供賦增而科督嚴。簿書期會。日以役役。念不暇及於他也。挽近民貧。士大夫甚焉。幸而得祿者。祿薄未救其貧。外官號優。而與中國之二千石不同。常絀於公私用。顧亦力不暇及焉。古之亭齋有名者荒圯。多不修。况創之乎。玉川郡之凝香閣。湖左之勝也。引水入閣西爲池。植芙蕖泛小舠。環以竹林雜樹。幽窕可愛。而敝豁不足也。東陽申候尹玆土旣三年。政平訟理。官與民閑。遂卽其閣西南池與川之間。有長塢。捐公廩數百金。鳩財雇人。建一齋。下軆象舟。上設彩閣。望之若樓船泊於岸也。前臨大野長路。可以觀稼。可以察行旅謳謠。不止於養閑而已。扁之曰畫舫。是取歐公滑州齋名。而然而歐公罪謫。水行萬餘里。寓戒於舟者也。候雖久淹下邑。未能大展。而遇順風恬波。傲然枕席。則與歐公有異。歐公之記。終之以宴嬉。侯之志。又豈主於此歟。知其大者與本而有所養焉耳。民亦得其養。宜乎百里之內。安堵樂生也。雖然公退之暇。閉戶端坐於斯。竹林不動。川瀨聲微。則怳然如泛五湖烟波矣。時或大雨。狂濤觸石而喧豗。如過灩澦之如馬矣。吁有可樂也夫。其亦有所懼也夫。

蓬塢記

编辑

退之之塢。非無芝蘭也。非無杞菊也。而蓬以名之。其安於蓬蓽之意歟。地不得獨生蘭菊。而蓬蓽並生焉。雨露不必獨霑蘭菊。而蓬蓽同霑焉。不惟並生。而蘭菊小蓬蓽多。如人之贒者小而愚者多。貴者小而賤者多也。豈可以愚賤而並棄之乎。且蓬不種而生。不培而長。不費人力也。環而翳之。可以作藩籬。刈而編之。可以爲戶牖。不爲無用也。是塢也長。何必蘭菊獨占乎。使蓬得其餘地。以遂其生。亦可矣。靑蒼蔚然。草廬幽邃。案有書床有琴。孺人理麻。稚子誦詩。退之陶然自在於其間。見者或以爲原憲病也。或以爲原憲貧也。及秋晩。長颷挀塢。蓬毬飛散。或東或西。或上或下。或墜於坑。或粘於泥。或入於蘭菊之叢。有守枯根而不離者。有浮於空而得意悠揚者。彼翩然孤征。杳茫而遠者。欲止於何方耶。此皆不期然而然。任之於風。而風亦不期然而然也。其亦可以有感也已。海中神山。有靈芝蟠桃如瓜之棗。而特以蓬萊名其山。仙子之志。未可知也。說者謂取象旋轉。以寓還丹。其然也否。

浮忘子午陰堂記

编辑

自古曠達之士喜說忘。而能得忘之之道者鮮矣。夫物迫於我。而我之應自不已。來者應之猶不暇。而往者繹之。未來者豫之。順逆異境。起滅無常。雖閉視屛聽。塊居僻處。而其心之變化傳授者無窮極。而按住終不得矣。且欲忘則欲忘之心與不能忘之心。相持交爭。益見其紛如挐如。如火之撲以止之而愈揚也。道釋家皆主乎忘。而亦知此心之猝不可一切虛寂。故遂爲存想之方。話頭之法。使靠心於一邊無滋味念頭。以排諸他膠擾者。而天隱子之坐忘。未免有坐馳之譏。浮屠之入寂出舍利。自以爲如來極工。而其中之凝沍固滯。不能乘化悠然者。可知也。吾儒未甞言忘字。而物之雜至於前也。有可喜可怒可哀可樂之甚者。而物各付物。我無所與。若姸媸迭過於空鑑之中。則是不事乎忘而便與忘同也。其法不過審乎理欲之分。善惡之幾。以明此心而已。圯橋李公。弊廬蕭然。冬寒而突不火。置一床。坐卧其上。有才而不求試。春秋今六十五矣。間又喪一婦二女二壻。備經人情之所難堪者。而顔色敷頩。鬚髮無一白者。余甞敬而異之。一日語余云。吾自號以浮忘。以吾之精神浮散而世事已忘也。築室於西河之野。扁以午陰。依其地名而作也。子其爲我敍之。噫。余於是知公之老且窮而不衰也。知公之忘能得其道也。夫午者半陽半陰而言。陰者審其幾而戒之之辭也。然則公於可忘者盡忘。而其不可忘者終不忘也。不忘其不可忘者而後。乃可忘其可忘者也。彼欲忘其可忘者。而不先不忘其不可忘者。其亦迂矣。

蛟淵亭記

编辑

蛟龍山在南原府西七里。有密福二峯。其支東下蜿蜒。如䨥蛟幷臥。故名以蛟龍。山不甚高大。而特起大野中。淸秀峭絶。望之使人悚然起敬。常有佳氣浮其上。山之四方。巨嶽峻嶺。環而拱衛之。亦不敢褻狎以近。遠或至四五十里。東之般若。方丈之西峯也。名聞中國。杜工部咏之。西之月雞,高政。北之靈鷲,聖跡。南之寶連,屯嶺。皆穹崇崹嵲。參雲霄者。而府特以蛟龍爲鎭山。百濟以古龍名郡。高麗以龍城號府。凡物之貴賤尊卑。不以形之大小也。有如藐少儒生。以一羽扇坐於錙壇之上。環眼戟鬚猛如熊虎之倫。執大刀長矛。列侍左右。仰聽其軍律也。山之南麓下。有村曰伊彦。文獻鄕也。國子生員尹致鼎。家於是。庭有小池。經二丈餘。扁所居室曰蛟淵。盖以山而名其淵。以淵而名其亭也。然而邵堯夫盆池吟曰。旣有蝌蚪。豈無蛟螭。今子之池雖小。而比詩盆猶大。安知神龍不藏於其中乎。堯夫觀物。小之則以天地爲一丸。大之則以一盆爲湖海。會通萬殊而同歸於一貫也。不可以彼之小而侮之也。不可以我之大而驕之也。適意於一枝之棲。而不必羡人之大也。進步於百尺之竿。而不必自畫以小也。子在池上。所得必多矣。

游藝堂記

编辑

游藝堂在南原府南裁一舍豆洞。洞乃湖左靈境也。方丈峻極于天。元氣之西奔者。至大野爲圓通之山。蛟龍,高政,寶連諸山。環圍于三方。如大聖師儼臨。羣弟子列侍。誾誾行行。或鼓瑟希。或端章甫。束帶以立者然。大江經其前。蓼水挾右。曲折榮紆入于江。造物者爲仁智者之樂。設置甚備至也。水南之通明動樂。其良朋之自遠方來者耶。洞居其中。爲奧區地坦平。缺麗之垂亡。禮儀判書金先生冲漢遜于荒。剔林樾而肇基焉。子姓世守。遂繁顯。吳,柳,邊,李四姓。次第來宅。亦昌熾。皆其彌甥也。山河毓靈。聞人世出。有以德行範鄕俗。有以忠義赴國難。腏食于本府于鄰縣。有以遺逸名高嵁巖。若執耳文壘者。傑然踵相接。科甲小大。閱世不絶。盛矣哉。家皆有塾。而黨不可無庠。歲癸未。建堂于洞。爲盍簪肄講之所。取朱夫子齋名游藝以揭之。辛亥壬子。荐大侵。堂因不修多頹圮。己亥春。洞之章甫。鳩財出力。移建于舊墟之東越一岡。柳重鎭,吳顯祚實尸之。旣成。其扁用舊。夫藝者六藝也。古者小學。敎以六藝之文。文者名物之穪。非其事也。八歲之兒。不能行其事。故先習其文也。使小兒能知之。則其文固詳且明。曁長行之也易。今也其文盡軼。其事將何從而行之。然而其理未甞亡也。苟能志乎大而自得乎心。依乎天理而行。則節文之間。自不能無古今之異者。而通其藝則一也。諸君子之居是堂者。毋自卑而小之。本末俱擧。內外交養。慥慥焉不已。則竚見才俊輩出。可以趾諸公之美矣。夫游者玩物適情之謂。久則悅自生。悅則烏可已乎也。往歲不佞宰關北。欲講鄕射禮。備其物如制。選士百餘人隷儀。旬有八日乃行。白矢參連。雖不及古之人。而名物度數之間。揖讓進退之際。有至理之寓者尙可見。庶士皆大悅。峒民浦戶之環墻而觀者。或執袂而擧。或磬折而起。若效士之爲。是有所歆悅於中而自不覺其然爾。此不過一藝一節之依樣葫蘆。而人之感發猶如此。况盡行六藝而講古道乎。有能焉者。不佞雖老矣。將攝衣趨下風。以請敎焉。

石巢記

编辑

趙君君房。本洛中人。作室於楊江之上。名以石巢。求余記。再踵門。不可終無一言。吾聞楊之地。有崇山疊嶂束峽。多異石奇巖。大江盪嚙其下。石之隱於地者。又皆呈露。可恠可愛。可以玩造化之工。子之宅焉者。其以是歟。余與子無雅契。未能知子之深。而見子之貌豐而年富。與之語今古半日。其中之存者。亦得其二三。子不宜老於巖穴者。而以子而顯。在楊之石。爲幸大矣。子之愛是石。銘之以曰堅曰靜。石之可爲像者。子已獲之。而余於石。甞有感焉者。夫石無臭無味無生氣。反不如草木。物之至燥頑者。而雲生於石。英英然升空。不崇朝而雨天下。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石能自作雲。與有功於乾元之化。異哉。以此補石氏傳中一語可也。

睡足堂記

编辑

堂以睡足號。見者皆以爲取於孔明之詩也。余則曰否。大夢之詩。非孔明作也。其曰大夢誰先覺者。不幾於自夸而待人知乎。其曰平生我自知。又可疑焉。夫成敗利鈍。非所逆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孔明之志也。何嘗卜其平生而預自斷定乎。然則六出祁山。秋夜祭斗。皆知其不成而且爲之乎。古人以秋風辭爲非漢武之作。以氣格論也。今以瓠子河歌較觀。有可知者。大夢之詩。比之出師表,梁甫吟。其不類不啻秋風之於瓠子。力弱而調俗。音韻輕淸。其非漢魏間語又明矣。所謂睡足。旣非孔明之詩。則主人宜無所取矣。孔明早謝草堂。長在戰壘。又不得其壽。計其平生睡之時。盖不足也。主人生世太平。今至於老。無春無秋。卒歲優閒。欲睡則睡。而無所思故無夢。欲覺則覺。而不待人覺之。不必有羡於孔明也。主人笑曰。眞知我也。願爲之記。遂記。

勿染亭記

编辑

勿染亭在同福縣治西二十里。湖左名勝之最。四方遊觀者日坌至。亭古知公州宋公庭筍築也。傳其外孫。爲羅氏有。置水田良者三十斛收地。爲脩葺亭貝。遺訓後昆登第者居之。無則歸于適。勿禁止辭。染謂染於世汚也。戒其染。宜先出身者也。宋公有至行孝友。爲官廉白。又明蔽獄如神。經六邑。俱有紀德碑。甞抗疏申乙巳寃枉死竄人。於經史闡微奧。眉巖柳先生亦畏之。公不樂仕。退休于玆以終焉。女適羅氏。以孝烈㫌閭。事載本朝三綱編。是生子。伯諱茂松號滄洲。仲諱茂春號九華。皆上庠及第。顯于世。崇禎丙子。金兵猝猘。大駕入南漢。諸守司官莫知攸爲。滄洲公定以扈從。遂及之。上以京署空。使公歸。卽日衝圍出。至則賊已據都城。公轉到楊州。時尙州牧使李惟誠在會巖寺。共泣誓謀發義兵。草檄成。聞講和遂已。公因謝官而南。有詩曰。西山東海猶依舊。愧殺人間老此生。居常以不死爲耻。自廢焉。光海癸丑。孼臣爾瞻輩覘主意。謀黜仁穆大妃。挾威顓權。和附者衆。嗾泮儒李偉卿,黃德符,李尙恒,韓暿等。疏誣母后亡紀極。翰林嚴惺發文四舘。一會于槐院。議聲罪。九華公以學正。與嚴公及本院博士尹烇,副正字權鑊,校書館著作金相潤赴會。停偉卿等二十餘人擧。暿之父纘男。尙恒之父昌俊。在論思地。以疏訐之。光海怒。削黜嚴公。公上䟽略曰。春秋大義。子無讎母。則在恭爲子職。盡處變之道耳。昔舜母囂弟傲。而惟聞夔夔而已。完廩浚井。而惟聞烝烝而已。至宋章,蔡之謀廢太后也。哲宗抵其奏於地曰。不欲朕入英宗廟廷耶。帝之不惑。有如是矣。今肉食廊廟。行呼唱於道路者。孰非先王之臣子也。未聞有一人請討偉卿。今日之負先王者。安知他日不負殿下乎。臣非大臣也。無路陳達。非言官也。無以請罪。職在四館。所可施者。惟停擧而已。臣與嚴惺同事。而惺被嚴譴。臣獨逭焉。臣窃耻之。乞均受罪焉。章奏政院。院有右爾瞻者沮不徹。於是兩司並發啓。削公等職。丁巳。光海怒稍解。復敍公陞監察。黃德符已入臺閣。持前事指以附會邪論。彈罷。公亦無意於世。消遙山水間以自適。癸亥改玉。凶逆盡磔。嚴公諸人悉召用。而公沒已三年。特贈禮曹參議。公之被出而歸也。詩曰。靑草池塘勞夢想。白雲天末憶門閭。行行漸覺終南遠。驛路斜陽懶策驢。觀者以爲孝友忠皆備云。噫嘻。二公之世。汚濁極矣。而能卓立自潔。不爲汶汶者染。可謂守宋公戒。而無愧於居斯亭矣。盖易染者世汚也。世非一人之穪。人性本善。汚者何其衆也。事變無窮而義理一而已。守其一而已。餘不論則可也。而有或知其非而苟焉。欲以事功當之。有或動於目前禍福。不及遠思而從之。有或黠者文之以曲成。如引胡氏罪張柬之論。皐陶執瞽瞍之說者是已。愚者不知適從。於是一人作。廢與不廢。兩疏俱成。至發文。亦不足信之歎。人倫之大者而猶如此。况其他乎。守一者無幾。否者衆而與之居常多。自不覺其染也。惟明與堅者。可知而守之。若二公其庶乎。我高祖參判公。時以國學掌議。疏斥爾瞻。未得報而坐錮十餘載。與公同志。我從祖副提學公狀公行。聞於家庭者詳。今爲羅友得兌記是亭。特書以懸諸楣。非但壽宋羅諸公美也。爲世戒深矣。至於水石之勝。未暇述。登臨者當自覽焉。

聽琴堂記

编辑

廣陵李子勉之志于學。多讀古人治心之書。結小廬於京城南。命之以聽琴。美哉其志也。凡聲由心生。而調聲者樂也。故樂之感人也深。樂之聲金武石辨竹濫革歡土濁。惟絲哀。哀則其感人也尤深。感之深則心之放逸者。收斂而立廉。有廉隅則方正劌割。不誘於欲。故琴者禁也。禁其邪心也。君子無故。不去者此也。然而君子言樂。必言禮。樂也者化於內者也。禮也者制於外者也。樂圓而禮方。樂混而禮密。樂和而禮嚴。經禮曲禮三百三千。以至毋放飯毋流歠。不亦密乎。毋者禁止之辭。不亦嚴乎。故禮樂不可偏擧。李子之以琴號。盖穪內而及外也。然而三代以降。禮猶有傳者。得遵而行之。樂則泯焉無可攷。子雖好琴。將何從而聽之乎。冬仲。余家于楓巖之下。庭有疎松數樹。有時風來。相感而鳴。其聲悠揚淸遠。未知其函胡者宮歟。其纖微者徵歟。餘音嫋嫋。欲斷不斷。其將亂歟。方夜岑寂。端襟默坐而聽之。塵穢之心。暗然自消。子亦尋其天機也已。

蘊眞亭重建記

编辑

蘊眞亭。乃我先祖吏部尙書公別墅也。東國輿地勝覽,輿地志。皆載焉。年代寢遠。棟宇盡圮。秪有遺墟列礎。謀重建者盖久矣。如余五典州府而未能者。從父弟景游以貧措大。充辦材瓦。閱三歲而成。東西南作風軒。房其北居中。凡十二楹。望之翼如也。贒哉吾弟。非但有慕先之誠。其幹蠱之才。足以有爲也。閱家藏。得亭扁舊刻大書三字。左方書丙申仲秋造。遂新其板。懸諸南楹。今年亦丙申。是可感也。在昔靖陵庚寅。尙書公纂修輿地勝覽。而元陵庚寅。賤臣又奉敎撰輿地考。上曰。前後庚寅。其間爲二百四十一年。祖孫同修地誌。異哉。此雖偶然。而亦非偶然也。吾弟之以是歲建是亭。夫豈偶然哉。然而雲仍之紹述祖先者。亭宇乃外也。有蘊於內者。仰瞻亭名。則可以知我祖之所蘊矣。夫眞者天機也。人之天機淺者。以其嗜欲多也。我祖遊心於冲泊。居官以冰蘗。不爲外物者累。故天機自全。其氣淸其知明。當羣奸煽禍芟夷善類之際。無見惎於小人。有見許於君子。柳磻溪作輿地誌。敍列邑人物。於公曰襟懷高雅。遇事以名義自礪。國朝選淸白吏四百年。僅得四十餘人。而我祖與焉。爲我祖孫者。固宜念玆而有所勉也。人莫不有眞心而時時呈露。惟在引而長之耳。我祖甞宰綾城。仁而廉。民愛之如父母。及公丁憂而歸。民戶出布。援例以致賻儀。公不受。衆皆垂涕。抱布以來公廬。公又郤之。積布於公廬之南未十里水峴下大道邊而去。行人指之曰。此綾民之布也。無一竊去者。卒皆腐爛於地。噫。過此者日不知其幾。亦豈無穿窬之習者而猶如此。盖有所感而眞心發也。此天機流動處也。亭在淳昌郡東十里伊溪斷岸上。積石層帖以成臺。下而盤陀橫展水底。水東流千有餘武入大江。江波中巖上。大刻考槃漁隱吟風詠月諸字。字形奇偉。其餘水深不可知。白沙彌滿遠渚。西南皆野。平蕪漭蒼然。前對玉山。細霞有時繞翠壁。隨風東西。農人以知兩晴。元陵丙申白露節。尙書公八世孫景濬盥書。

五代祖考主簿公㫌閭揭板記

编辑

東國三綱行實編。申𣽤淳昌郡人。奉偏母極其誠敬。母喪一依禮制。以少失父不成喪爲痛。乃遷父墳。與母合葬。爲父追喪三年。居廬一不到家。時年六十六。申尙溶父沒居廬。躬執奠儀。朝夕上塚。雨雪不廢。哀戚之容。未嘗小衰。歠粥三年。一不到家。過哀至於喪明。事聞並㫌閭。繪其像敍其行。刊布八方。使爲人子將有以觀感焉。𣽤贈宗簿寺主簿。尙溶曾以蔭補將仕郞。將仕郞公。主簿公之從子也。號七休。嘗寓居於晉州德川洞。晉人感其行而慕之。亦設烏頭。以表其墟。主簿公之旌閭。明陵丙申修改。當宁四年庚子重建。將仕郞公之旌閭。中歲後孫移建于郡東華山下墓前。歲久朽壞。其玄孫僉樞宇澄。來言墓非閭也。當於舊里。遂並設于主簿公之閭。同甍異室。主簿公。乃吏曹判書錄淸白吏諱公濟之曾孫。贈吏曹參判行全州府尹號歸來之五世孫。歸來之皇考。贈領議政高靈府院君行集贒殿直提學號巖軒。祖工曹參議贈左贊成號壺村。曾祖禮儀判書號醇隱。與歸來四世。皆以俎豆享于嶺湖南儒宮。盖申氏以忠孝淸節傳家。主簿公之從叔贈執義諱彦湜。有至行聞于上。授寢郞。辭不就。五世孫女爲閔道洙妻者以烈女。英宗朝㫌閭。

停琴園記

编辑

停琴山在伊水上。山下卽我里也。琴之可樂者。在於鼓之時。而古之名是山者。特取乎停何居。今夫琴之鼓也。大者爲宮。細者爲羽。操絃驟作。忽然變之。急者悽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㤪夫寡媍之歎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歎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㤪刺。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欝。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及其曲終絃停。匣琴而藏之。正襟危坐。目無瞬心無思。寂然對水上之數峯而已。是時也。卽子思子所謂未發之中也。散而爲萬事者。卒歸於無聲無臭者耶。

散人洞記

编辑

鶉子之江。左右挾大山。屈曲行數百里。至淳郡東。爲湖曰紙。湖之左。有洞曰散人。散人則郡人楊氏也。楊氏以簪纓世族。見燕山大亡道。與弟進士隱于此。累被徵辟不就。濱江而有大巖二。楕而方。頂平可坐。南曰培巖。北曰墩巖。散人兄弟之釣磯而培墩其名也。夫隱居之士。愛其山水。必命之美名。以寓其幽思閒興。若崔孤雲之紅流玉瀑。吟風之瀨。泚筆之岩是也。古來此類甚多。識者不以是爲衒。不以是爲侈。亦不害於其隱德也。今散人直以其名名其巖。將自賤而不嫌於漁樵之徒斥以呼之。是其志深於隱也。南秋江性孤高。少許可人。而作金某鑑亭記。穪散人之才。賀金與散人友。散人之才。必有大過人者。而訪之散人後孫家。無一文字之可徵者何哉。散人之子孫。世有文獻。非散失而不能守。盖散人不之傳也。名旣爲一世之知。而必欲混而藏之。况才之蘊於內乎。於其子孫猶不傳。况他人乎。噫。散人殆將泯歟。孔子曰。作者七人矣。七人者果何時人也。其居果何地也。其姓名果誰也。其生之時。其居之地。其姓名皆不可攷。况其行果如何也。然而後世之穪美。無以異於伯夷,虞仲,柳下惠,少連之著跡甚詳者。以其有實也。散人之才與行。不可得其一二。而人到于今。指其洞曰散人。指其巖曰某之巖。過者必敬慕之。是誰使之然歟。散人之實。於此可知。是巖不泐。則散人之名。將隨而不滅。散人之隱者一時。而其不隱者無窮極矣。

鄕射禮記壬辰

编辑

北靑邑於盖馬大山東約三百里。古東沃沮國屬朝鮮。漢置玄菟郡。不能制。則移郡遼左。復爲國。高句麗興。東明,瑠璃,大神武王。皆善用兵。盡降北沃沮,挹婁,梁貊,扶餘,蓋馬,句茶諸國。挹婁在白山北。盖馬在大山西。北沃沮今本道卽咸鏡道北界。沃沮介其間獨不服。歷百餘年。始郡焉。其武疆可知。唐已滅句麗。入渤海國。渤海亡爲女眞。高麗睿宗。設九城與其中。尋罷。元時隷哈蘭府。恭愍王始拓地至吉州。洎昭代豆滿江以南。盡入版圖。蕃湖漸自退。實之南民。士大夫遷謫。因家焉者多。遂爲文物之區。不佞叨知州之翌年壬辰。欲行鄕射禮。問之故舊。以時行。侯,福,鹿,籌物乏。諸具皆俱藏于鄕射堂。士人金性鍊閑於是。俾主之。掄執事五十八人。以二月庚寅。於靑海館。設俎豆笙鼓。贊臚儀。升降拜揖。進退步趍如率。肅如也。徹俎旣。庭宴靑衿三百。樂合奏觶傳三。驩如也。於呼。玆土與肅愼隣。勁弓毒矢。相殺傷以事者。數千有餘載。今田間往往得砮鏃石斧。一變而雍容辭遜。爭以君子乃如斯。斯豈非我列聖曁朔之化之至歟。客曰。府在關陲千里兵營之設。乃有以今日之儀雖美。而若專事文敎。不瑕有違於武衛之奮乎。是不然。聖人去兵之訓。出於不得已之問也。兵豈可弛乎。然而禮者防亂於未然。兵者制亂於旣然。禮義明則始未有亂。亂亦民知取舍。壬辰平酋之兵。期以十年。源家康曰。朝鮮武備疎。而禮義爲國。雖累十年。必不服我。不與偕。是時八路義旅朋起。卒平疆冦。州人李希唐卽其一也。諸君子不特儀文是蘉。明其本源。導我天理同得之民。俾知大閒同享泰平之樂于永久何如。僉拜曰。敢不祗承。請記之。遂記。

北靑府宴老人記

编辑

余知靑海之翼年壬辰。是余回庚也。子海柱來。將設宴以壽。再三請。不許曰。余少孤。不能行此禮於親也。余何以受乎。祿不及養。故遇官廚盛羞。每怵然心隕。况於余生之日乎。余不肖承先庥叨國恩。官至三品。庚寅以承旨入夜對。上下詢曰。承旨有日短之懷乎。對曰臣父母俱不存。上曰。承旨亦至痛之人矣。其如予。因泫然涕下久之曰。承旨今焉所事。惟予一人。勿捨予而遠。賤臣感泣而退。况聖壽方隆。豈可遠離禁闥而久乎。今余來于玆。去京師千有餘里。已踰年。噫。余於親已矣。於國辜負亦大。瞻望踧踖。微忱無以自申。乃令十八社長。訪七十九歲老人。邀以至致恩軒而宴之。凡四十三人。有居平壤者一人來亦與之。余曰聖上優於高年。今郡縣賜米肉。業已行之。而諸叟生於大聖人誕降之歲。與他老人有異。故玆煩杖屨。要以永今夕。衆老人皆起拜。余亦拜。且曰自古帝王壽八十而在位五十歲。其有幾哉。在中國。五帝乃隆古也。泰和元氣方旺之世。不必論也。至三代。只有周之文王,穆王而已。殷之大戊在位七十五歲。其壽必踰八十。武丁在位踰五十歲。而其壽不可攷。周以下無之。在東方。三韓以前無史。至三國。只有高句麗之太祖長壽王而已。新羅之眞平。百濟之多婁,已婁,古爾王。在位或五十歲。或五十二三歲。而其壽不可攷。高麗無之。惟我聖上。今七十九歲。臨御四十九歲。無堯之勌。而昧爽丕顯如湯。日中昃不遑如文王。躬親庶政。過于勤勞。朝臣多以休養請而終不聽。於乎。其健如天。而天必申之以無彊之祿。如岡如阜。其千萬年。故休和之氣。旁魄洋溢於八域之內。上自紳笏。下至閭巷。大年甚多。八十之老。今一邑有四十餘。偉哉。且東土在昔分裂。鬪閧不已。句麗之大祖長壽享國雖久。而殺戮耕作。孤寡號哭。民不以其生爲樂。新羅統合。而大同江鐵嶺以北。非其有也。高麗恢拓雖遠。而界止都麟浦。此土猶爲女眞巢窟。契丹,金,蒙古,倭之侵寇連仍。金繒之輸。戰戍之役。無寧歲。而洎我朝。豆水以南。盡入楹廡。禮樂文物。肇開天荒。萬物皆覩。三堦俱平。此自有東國所未有也。生於今之世。而爲我后臣民者。其幸何如也。其樂何如也。衆老人皆起拜。余亦拜。有一老曰。自寧考王卽祚初甲寅。至于今九十九歲。此禹與啓。文王與武王所未能而三代無之。吾屬生長於寧考之世。老於今王之世。此亦非二千年來所未有者乎。有一老曰。祝氏類書云擊壤之老。時年五十。比吾屬。最少年也。吾鄕有百六歲人。吾屬不敢穪老。彼擊壤者以老云。不幾過乎。有一老曰。古今不同。而堯時九州。亦有設此宴者乎否。旣而庖人進羞。觴人進酒。工人進樂。設酒與醴。唯其飮。飮不定數。唯其量。先命琴歌。歌童誦天保,南山有臺之詩者三已。衆樂作舞。七舞日曛。以筐承鳩杖一黃細巾一。進于衆老人。皆扶而歸。顧謂海柱曰。再昨之日。與靑襟三百。行鄕射禮。今日宴衆老。余之樂於是歲者多。是皆君恩。復何爲乎。且余爲官二十年。民以公事入庭者。知其生於甲戌英宗誕降年與己巳先考生年歲者。未甞杖焉囚焉。汝其知余懷也。

景肄齋記

编辑

伊尹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孫不敢擇於祖。而有功德大。不祧毁。士與邦禮異。世次當祧。不敢不祧。而別立廟爲位。薦以芬苾。歲一二行者。世或有之。盖其功德之及於後孫。異乎常。後孫亦以不常之禮奉之也。泰山古縣。有齋號景肄。遠慕齋金公諸孫。爲公祧埋後計以置。且集公後裔。使肄公遺業也。歲辛丑五月日。肆筵設觴以落之。四方來觀。有客曰偉哉公之德也。公事親。謹孝侃侃。滫瀡甘旨。帣韝以供。及親沒。歠粥守墓。前後皆三年。公之學。先乎行源。餘力讀書。小學,家禮,心經,近思錄,黃瑞節性理書。尤其尊閣者。壹以敦本務實爲事。公同縣有一齋李先生。婚媾有申晩退應榘洪慕堂履祥。甥侄有崔慕菴安。師友之益亦多。以是傳家。公之後承。蔚然以文行名。科甲大闡凡五人。此皆公之餘敎也。當鄭汝立之勢權方張也。請結姻。公不許。過公里求見。又辭以疾不往。至己丑汝立誅。與汝立相知者。連累沉宗。壬辰。島夷充斥諸路。獨不犯湖南。又挫于天兵。退居萊海上。湖南人皆安之。公知冦必再猘。丙申。以家屬北之七百里原州而止。丁酉寇果至。大屠膊湖南。時人多公之前見。梟獍蛇豕之迭至。能知幾知避。用保子孫。使揖揖者以百數。繄誰之力。宜乎公之子孫沒世不忘。思所以報之也。又有客曰然。然而公之享。其可止於公之仍耳乎。凡行能範俗垂後。義能出力以濟衆。則食于鄕社古道也。公家素豊。喜施與。凡民有死喪疾病婚姻。窮且急者。救之如不及。歲荒置大釜於野。日以粥飼餓者。至今號其地以釜田。公之所濟果幾人。又有客曰然。然而公之享。其可止於鄕社乎。國有難而奮義効功。則命有司建祠錫牲幣。以永享之。祀典之一也。島夷之亂。公與金福億,一齋之子守一。募義兵義粟。公自出米稻豆。航海以西。納于行朝。旋又分餉高敬命,閔如雲,朴忠侃,楊士衡諸義軍。又歸縣尹者數百斛。中朝兵久駐湖南。届冬寒。郡縣不能繼衣絮。一路士類分募之。公所得多最。朝廷授公爵軍資監直長。公之效義於邦家果何如。衆咸曰然。齋事旣竣。公之五世孫鎰彦。以諸宗人言。來請齋記。不佞之景慕公。何甞異於諸客。不敢以辭拙辭。謹爲記。

敎用亭重建記

编辑

洪侯▣▣莅郡三載。政成而事暇。乃繕廨宇。郡舊也。門無觀。己亥。創大樓曰漱玉。以崇民瞻而侑賓娛。明年。又修敎用亭。亭乃組練之將壇也。李侯山賚肇建。而名以觀德。至宋候時杰。重修而改今名。至宋侯文相。增益其制而新之。年紀寢遠。甍桷盡頹。今候鳩材窯瓦。不數月而工告訖。翬飛鳥革。丹碧焜煌。偉我。或者曰。亭則美矣。而亭之前地狹。不足以排大陣閱大武也。是不知兵者也。夫陣法出於井田。黃帝之握奇。太公之九區。武候之八陣。衛公之六花。皆象乎井田者也。我東人恒言我東山多野小。阡原紆曲。不可爲井田。是不知井田者也。排陣若必于廣野。則馬陵之峽。褒斜之谷。兵可無陣乎。如南倭之蝴蝶。北金之枴子諸陣。未必以方。而奇正形名。未甞不寓於其中也。且大將之居。未必長于中。如公田或不得在井中也。故八陣乃九而虛其一。周轉變化焉。是亭之役之始。將佐之議者。以爲移是亭於郡治之北野稍闊處。市民田以拓塲可也。而若移設則用民之力。不止三日。雖厚酬其直。而沃壤久荒。民食之縮以歲計。侯不用。卒仍舊址焉。且前後營修。其費也一出於公。其役之也。不以威以恩。儘得人之和也。夫敎用之義大矣。然而敎與養。並行而後乃可。雖日以雲鳥之列。金鼓之節。十八武藝敎之。而苟失其養。窮餓其身。使父子兄弟不相保。則及其用之之時。其肯爲我死乎。然則養固先於敎也。養之之道。在於守宰。而其用之之道。在於掌兵閫者。今之閫帥廵行講武也。只以戚氏禦蠻之硬法。擺開一方。陣於野中。半日進退而止。歲一二行。或經歲不行。是不敎之兵也。豈非識者之憂耶。苟有其將。則驅市傭而猶可取雋。亦不足深憂者耶。時上之四年庚子余月下澣。

烈女林氏㫌門陰記

编辑

林氏北靑士人李亨植妻。有壼行。以孝稱。夫疾淹三朔殆革。日者曰命丁喪體。齊軆者喪。命或可延。林氏潛衣夫之衣。入曲房。仰藥以沒。夫病尋已。夫難辦者死。難信者卜。信難信之言。辦難辦之事。盖其心萬之一有益於夫。則以身殉焉爾。事聞。上曰。此等烈婦。予今初聞。雖登三綱行實。有何愧乎。特爲㫌閭。其有子若孫。亦爲復戶。時上之四十八年四月。

南山舊廬記

编辑

淳昌郡南。有小山紆回。山之南有里。名南山。申氏居焉。歷三百年。里之南。又有山嵂然而高。余年六十八。自京師返舊廬。俯仰今昔。心自隕而涕自零也。始余八歲己亥。北學于洛。庚子。西入于江都海中。離親闈七百餘里。作悲思曲三闋。登山而謠。聞者憐之。癸卯復于鄕。壬子以後。爲肄業。周流洛下湖西。丁巳。先君子棄子孫。奉太夫人。移家于畿甸之素沙野。鄰火煬屋。辛酉。遷于蛇山。哭伉儷與李妹。爲太夫人。奉渭陽家來共宅。外王母叔叔母皆喪逝。甲子。又復于鄕。織路南北。不康其居。疾病喪窆嫁娶。吉凶之故相仍。家遂以窶。太夫人年高而不能致養。太夫人甞謂余曰。家貧非病也。學貧是耻也。家雖貧。汝不負米於百里而日再食。勿以我爲憂。憂汝之憂。凡孝貴養其志也。又戒諸婦曰。異日主饋。毋以朝夕瑣細故。使丈夫知。以亂其心志。丈夫所事多且大。以是余不敢憂形于色。而竊自負罪焉。戊辰。太夫人下世。天傾地壞。怙恃俱失。猶能食息以延其生。甲戌始仕。仕二十六年。受祿二十四年。位躋三品。五典大府州。時或坐於重茵之上。而居常餐服。未敢異於前。未甞冐危蒙耻。以干進於朝。饕財益田。以速謗於民。恐其累及於生我者。而尙有餘齡。惴惴然將不能保其晩也。嗚呼。以遊學而定省多曠。以貧匱而滫瀡不備。以縻職而丘墓省掃。不得以歲時。余於子道盡虧矣。庚寅。除樂正。兼備邊郞。編輯文獻備考。命處于闕下公廨。日日或隔日入對。或夜分乃退。有時宣醞賜饌。使相府,地部,惠廳,二軍營。以次月給米錢。以補常祿之不足。固辭于諸府。旣數月得止。上臨賤臣。喟然嘆曰。何相見之晩也者再。又甞曰。承宣之髮皤者半也否。予則大耋。君臣相遇太晩暮可恨也。又嘗曰。承宣有日短之歎乎。對曰。臣之父母俱不存。上曰。承宣亦抱哀之人也。其如予。因泫然涕下久之曰。承宣今也所當事者。唯予一人。母捨予而遠。是歲。賤臣獲罪。命竄湖西海沿。法府以恩津書入。上下詢曰。恩津是之湖南路歟。若然則申景濬必歸于鄕。命改以水原。歷二十四日宥之。繼以有知申之命。噫。孰不爲人臣乎。受恩如賤臣者。曠古所稀也。涓埃未報。雲馭賓天。不得以身褥蟻。爲參月二哭班。遲留三年而歸。余於臣道。亦缺矣。詩云南山律律。飄風弗弗。人莫不糓。我獨弗卒。此千古至恫恨之作也。余于親于君。皆弗卒。余之疚於中。豈不有倍於詩人乎。具述此。藏諸舊廬。使後承之居是廬者。知余之懷。而亦有以知所勉也夫。

金城補國寺重建記

编辑

金城在原栗古縣北。今肄潭陽府。城不知何代所創。而按歷代兵要。麗季。倭酋阿只拔都聲言將糓馬于金城。註云在今潭陽。世傳我太祖自南原踰雲峯。聞賊勢甚盛。與諸將謀曰。萬一蹉跌。當退保金城。以此觀之。城之設盖久矣。我中宗癸巳秋。改築。萬曆中。軆察使西崖柳相國狀曰。丁酉之亂。倭見湖南諸城。皆笑其齟齬。至金城曰朝鮮固守此城。吾軍何以攻陷。白沙李相國狀曰。金城東西南三門。爲受敵之地。由潭陽以上者。路出山脊。一線百盤六七里。始達南門。南門之外兩傍皆絶壑。東門之外可六七十步。有石側立。斜睨城中一面。矢道所及。最爲深忌。今若退築羊馬城。可備先據之患。西門兩傍山皆峭竪。賊來如在穴中。不敢恣意直衝。泉出甑巖下。成溪而流。又有九井。城形壯闊。四高中陷。外無峻峯以窺瞰。眞形勢之地也。睡隱姜公曰。潭陽府宜設於金城。而割傍近數邑以益之。夫諸公之於是城。矻矻不已者。皆於壬丁之亂。親驗其形勝而然也。城中始有四菴。嘉靖以來。滿月,觀音,僧禪,臨鏡,藥師,明月,養性諸堂宇次第起。遂爲大伽藍。名以補國。僧徒多萃焉。分校伍定僧將。與爲緩急城守計。當宁三十八年壬午。僧禪與觀音二宇。遇災燒盡。住持僧勝閒戮力圖復。與知府朴侯師問謀。往控于道伯。朴侯用心亦勤。移牒道伯。至于八。得米二百石。屬邑役僧六百餘丁。丙戌仲春始。戊子夏季告訖。視舊有大焉。噫。觀諸公之說。可以知是城之重。是城旣重。則是寺不可輕之。其繕改存保。宜如朴侯也。世以爲僧居四民外。無補於國。而若高麗僧入於處仁城者。射殺蒙古將撒禮塔。我朝西山,四溟起義旅。以挫蠻鋒。之數僧其於國。效功何如。有亂則宜如斯。其在平時。如勝閒之修刱守城屋宇。亦補國之一事耳。居是寺者。顧寺名而知所勉也夫。

法雲庵記

编辑

雲起於山。徘徊於太虛之間。須臾之頃。其色相變化無窮。有時與大風疾電轟雷霹靂。翼神龍雨下土。遝沓惚怳。光恠不測。俄而廓然靑天。纖痕不留。吁異哉。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亨。乾之卦大矣。而雲與雨獨見取。雲之德亦盛矣。然而其行也無心。故物亦未甞謝於雲也。浮屠最閒。以銅四十萬文。建屋八十餘間於回文山中。極宏麗。號法雲。夫禪法以無着爲宗。而雲亦無着者也。今名之而揭諸楣。不幾着於一室乎。記之而鏤諸板。不幾着於百世乎。然而使善畫者畫雲氣於壁間。靜而觀之。有若流動飛揚。其悠然怡悅。無以異於在壠上者。凡物皆着也。畫乃着之着。而惟在觀者焉爾。最閑之弟子聰慧。以師志求余文。書此以與。

卞山來蘓寺記

编辑

扶安縣卞山。有寺名來蘇。寺之古蹟記。唐將蘇定方來鎭于此。因以爲號。一云蘓定方建是寺。或曰我東江華。有居巢里。云以范增之鄕。海州有孤竹郡古址。云以夷齊之國。指洪州之田橫島曰。橫曾駐於此。指泰安之賈誼島曰。誼曾謫於此。橫島多田氏。誼島多賈氏。其愚者或自穪以橫,誼之裔。此好事者倡之也。至於春川。有彭吳碑。吳乃漢武帝時將。載於漢史。而東史以爲檀君之臣。史之失實猶如此。况空門之喜荒誕乎。定方之平百濟。在顯慶庚申七月。而其九月班師。宜無來此之暇也。曰定方之得百濟地而營置五都督府也。必廵定郡縣。而此地與白江不遠。其來不是異事。且山下有古壘。俗傳定方屯軍之地。有碑今半沒地中。字皆剝落。蘇一字猶存。以此爲證。詩俗傳來之言。不可盡信。而亦不可盡不信也。或曰。定方雖崇佛。欲置願刹。而何必於海外異國乎。曰元順帝甞謫居於長淵之大靑島。建神光寺於海州。奇皇后建長安寺於淮陽。若此類盖托緣名山。以誇耀遠人者也。或曰。蘇之來也。爲東方亂。何必幸其來而名之乎。曰蘓乃百濟人之讎也。新羅人德之。定方以舟師而東也。始泊於仁川之島。後人號其島曰蘓爺。爺者尊之也。柳磻溪輿地志云。蘓來寺新羅惠丘頭陁所刱。有大小二蘓來。來蘓寺在峨嵯峯下。本朝僧智嚴所住。寺僧云中世蘇來寺移合於峨嵯峯下。改名以來蘇。蘓一也而來之爲言。上之下之。其義有異耶。史云。蘇定方以字行。其名烈也。然而今扶餘縣。有蘇定方平百濟碑。其奏狀穪定方。不可以字用於邦家文字。然則定方乃名。而烈是伯叔甫之穪歟。中國大將名與字。亦不能詳。况山寺穪號之變易無常乎。寺且經火。文籍盡軼。古事漭蒼無可知。姑捨之。卞山世穪瀛洲峨嵯山之最峻峰也。奇秀逈拔。前有大海。鏡平萬里。來此登臨。則神淸氣爽。火宅中貪嗔煩惱之爲沉疴者。不覺蘓醒。是可喜也。元陵癸亥冬。寺遇燬無餘存。甲子。淸旻大師營建法堂。乙丑工訖。後又建萬歲樓與左右翼廊。越三十六年庚子。來璿,呂天等八比丘。同心極力。始成丹雘。辛丑。使上人來請記。余今衰甚。已謝筆硯。而李稼亭,牧隱,李相國,鄭知常,金老峯,金佔𠌫,李月沙,姜睡隱。於是山與寺。皆留詩文。其他諸公之作亦多。蓋東方名勝也。不可孤負。遂爲之記。

龍泉寺香閣記

编辑

龍泉寺香閣之建。其昉未知何年。而崇禎乙亥重修。後六十年乙亥又重修。又後六十年乙亥又重修。時道人永平守香閣實主之。已移居他山。越十五年。又來守香閣。修諸佛影幀。永平之於空門。其誠深。其功亦大矣。己亥夏。永平訪余於南山。見其貌淸癯。與之語。胷襟頗開豁。將歸。余曰香閣之任。難且勞矣。夜則警時更。晝則薦佛饗。結夏者猶有可解之時。而若師一歲中無解日也。然而余甞有疑於東方浮屠之事者。古記。釋迦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日生。夫周以子月爲歲首。其四月卽今之二月也。故經有云二月初八日佛生。東人以今四月初八薦佛事何也。且結夏之法。與西異。夫西敎主陰。故屬鬼宿。以鬼宿明暗。卜佛法盛衰者此也。西國之曆號月建。不以干支而以列宿。定月初。不以月始蘓而以旣望。孟仲季夏。曰額沙茶室,羅代㧝婆,達羅鉢陀。望後曰黑月。望前曰白月。此非佛家語。乃曆法也。西敎之結夏。必於額沙茶黑月之初日。額沙茶乃鬼宿也。今之結夏者。用四月初何也。余章甫人也。於吾家亦不無禮儀之失實諐時者。而猶不得正。何暇責方外事乎。然而上人好古。多有所問。故書此以與之。

龍泉寺記

编辑

秋子兮東四十餘里。有山奇峻。山有寺。殿寮巨麗。寺之洞口有大巖。水從巖穴出。飛湍灑空。下成深淵。有龍藏於其中。巖之穴。始龍穿之。巖上有屈曲蜿蜒之跡。故山與寺。皆以龍泉名之。東國輿地志。昔有按廉使遊淵上。龍矯首出水上。目光閃爍。按廉與記官。見而驚倒。因成疾皆死。山下有按廉,記官二塚云。寺之高禪義侃永平。踵余門曰。玆山與寺。名於湖左。地與室相穪者。然而山之勝景異跡。至者目擊可知。而若寺則入此室處。而何以知孰主創是。孰主拓是。而以迄於今乎之人也。用心勞力者多。而使其名不傳。於義不可。且無以勸來者。願得公一言以信之。寺肇建於梁天監十三年。此百濟時也。至新羅。大乘信摠修之。至高麗季。癩翁大之。我穆陵己巳。逍遙大師愍寺之殘燬。自智異來明年。視諸禪之可者分幹之。營法殿者天覺大德也。造瓦者連珠也。丹雘者賢凈也。繼以成丈六塑。建大樓者智鑑也。自後隨毁修之。崇陵甲辰。明陵庚辰戊子己亥。元陵乙巳己酉庚戌辛亥甲午。當宁戊戌。皆有大役。諸佛影幀之可改者改之。法殿冥府大樓香閣曹溪門瞻星閣版殿西庵。材之朽者易之。瓦之纇者補之。彩之涴者新之。煥焉視舊有加。戒哲,明信,智元,无忍,抱琦,定如。前後尸之。俗士而申▣▣,柳大海,柳自云。大出財訾而相之。侃上人余之方外交也。難孤其請。如其言錄之。且曰寺之得名以龍。龍今尙在於淵中否。上人曰。龍之有無未可知。而臨其淵。毛髮竦然風生。天旱禱雨則有應。曰龍昇之時。有見之者乎。曰易云或躍在淵。或字疑辭也。而於躍言或。於在淵不言或。蓋龍以潛爲常德也。而其昇之時。其躍其在淵。審度之深乃昇。昇則利澤及於天下。龍之昇。其豈易見乎。余爲之累歎曰。聞師之言。師之居是寺也。宜矣龍在。己亥夬之月書。

中臺菴記

编辑

國南七百里。有昌平縣。縣北四十里。有龍龜山。山有菴曰中臺。明陵丁丑。一玉大師移彌陀庵而建之者也。越六十九年乙酉。定心師拓而大之。制極宏麗。其徒海珠啓安相其力。旣竣。海珠來京師求余文。余聞江陵有中㙜。載於地志。國內名勝也。以四峯周峙。有一峯居中故名焉。是㙜之名以中者。未知何據。而然而所謂中。其有定處乎。在是臺而觀之。是臺爲中。而自一縣而觀之。是臺其爲中乎。自一國而觀之。是縣其爲中乎。自天地而觀之。是國其爲中乎。然則中者卽其所止而不同也。然而竪說則上下之半爲中。而小上小下非中。橫說則前後左右之心爲中。而小前後小左右非中。登三級之堦者。止於上級而曰是中可乎。止於下級而曰是中可乎。行百里之路者。止於二三十里而曰是中可乎。止於八九十里而曰是中可乎。然則中者自有定處而不易也。以一言之則中有定處。以兩言之則中無定處。其無定有定知之。然後可以言中。師歸與諸師思之。聞江陵五臺之寺。亦定心重新之云。盖於空門盡其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