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日本陸軍操典
卷六
作者:洪英植
1881年

騎兵生兵敎練 编辑

第一章 此敎練整於諸馬及武器之馴練且演習 馬之諸𩣝度至熟練目的造自騎兵 蓋得其成功專在敎師之敎練第一日使新兵姿制 於馬上逐順次而馴練得其基本先可主敎其誘導 而御馬之術 爲此敎練實適當於乘馬生兵之規則也敎師先看 新兵之騎坐且看諸馬之鎭靜竝足始乃演習是元 來出馬於廏中也其勢力强盛之故耳及終演習又


等竝足蓋於演習可先驗其竝足及早足數回蹄跡 見騎乘之堅固然後乃移諸運動及直線變換等事 演習之方惟在人之敏倢馬之良善 第二章 爲騎兵之休憇敎師下左令 休 此令要執騎兵不動之姿制 敎師殊自初可使時時休憇而且其休憇時間以旣 敎諭之事業尋問於騎兵 當再運動敎師先下左令 氣着


此令執騎兵運動之姿制使之能加注意 第一敎 第一部 馬之誘導 乘馬前騎兵之姿制 乘馬 乘馬騎兵之姿制 頭首左右 韁之伸長 韁之短縮


以左手十字執韁法 兩手執韁法 以右手十字執韁法 韁之操作 兩脚之操作 兩韁兩脚之操作 行進 駐立 靜止間右或左回轉 靜止間右或左背面回轉


靜止間右或左四分一回轉 退却及駐立 下馬 列伍潰散 第二部 右或左手前行進 行進中右或左回轉 駐立再行進 竝足復早足早足復竝足變換法 手法變換


行進中左或右執韁及兩手分法 行進中一騎右或左回轉 正面行進中一騎左或右背面回轉 縱隊行進間一騎左或右背面回轉

第一敎 编辑

第一部 编辑

第三章 此第一部每敎諭一名是爲易會得之端 故凡敎練之初敎師一員執此敎操之節騎兵不過 四員而一線配列三米突間隔設立標旗以別區分 騎兵備略衣略帽着長沓及拍車裝置鞍具繩紐長


韁着於鞍之後輪環在處長垂之是爲鞭類 附記此敎練之書中爲避重復故乘馬或下馬 等之動作與武器携帶及二列編制之演習之 大略加之於此部矣敎師之敎諭不要部分又武 器之不常用者要省於諸部演習以下諸敎部 適合揭示而敎部以外之事每於平行低二字 書之以分記載之有別 馬之誘導 第四章 騎兵爲誘導其馬沿兩韁於馬之平頸貫 其端末於鞍後輪之左環以右手執兩韁而高擧之


使馬不得飛躍其執韁之法至馬口間爲十六珊知 米突也 騎兵若携帶武器之時劍可掛鉤 槍隊 槍則騎兵握其上端一米突之三分二處伸拇 指沿柄以食指及諸指握柄石突則至地五珊 知米突間可擧 旣到調馬場劍脫於鉤槍建於左側足傍 乘馬前騎兵之姿制 第五章 騎兵立于馬之左傍以右手握其馬頤之


線對兩韁瓜下至馬口離十六珊知米突 騎兵置兩踵於一線成丈之地足尖正角稍狹開伸 膝重體而上體稍前傾又開兩肩垂左手於脇下手 掌稍向外方小指着於股引之縫目頭容正直 騎兵若携帶武器之時右手則沿劍垂下槍則以 左手握之手高於胸襟之前臂沿於槍柄直立石 突距左足尖三珊知米突之地置在 乘馬 第六章 敎師下左令 乘馬用意 二節終二動


此令之第一節乃各列之第一號及第三號先移左 足六步四米突之前而保其間隔 槍則石突至地爲五珊知米突則其擧之高爲 二夫又秀 第二節之第一動騎兵右踵差後於左踵八珊知米 突之距乃引兩踵右方一百三十五度回轉右回轉尙其半 加回轉後置右足于前而放右韁只延左韁於右手之 內右足進二步後左足尖右回轉騎兵之右側倚對 於馬之脇服則右踵乃差後於左踵八珊知米突之 距離以右手執韁之上端置于後輪之上槍立于左


足側傍地 第二動右足之三分一納鐙中鐙共附接於馬肩右 手瓜立成丈伸左手越兩韁握其鬃其鬃先出季指 之側此時槍放於手中 乘 二節 第一節强引其鬣以右足刎上又以右手壓鞍是防 鞍之傾回而體保直立 第二節伸右足觸馬臀越靜體坐鞍右手放韁左擧 置銃囊上以掌壓之諸指向外方復以兩手執韁右 足先履鐙中


手銃則附脇而垂下 槍隊 以右手握槍左手放韁槍則放越馬首高擧槍 下石突入于受箇以右手握之高於衣襟 列返 此令之終節乃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擧拳卽執韁之手

而附接其兩脚以防蹄蹴各列之第二號第四號靜 入於第一號第三號之伍間 旣爲編制第二列距第一列一米突之三分二量離 立


建槍 第七章 敎師及其乘馬下令時其勢節間量其餘 時之如何使騎兵上鐙正直駐立 敎師對騎兵靜坐鞍上以右手擧韁 敎師對騎兵擧鐙以十字形掛馬之頸上右下左上 乘馬騎兵之姿制 第八章 尻置鞍上成丈前坐鞍 兩脚之內面自然附接馬鞍 兩脚自然垂下 兩手執兩韁拇指伸於韁上兩拳之間爲十六珊知


米突諸指雙方相對於韁之上端 尻等鞍上安置是騎兵體制之基本體之全重惟托 於身體堅固正直 頭爲鉛直而若不直乃傾體勢 兩肩自在回旋體且運動是爲自己之運動 頭首右左 第九章 隨時回旋自有節次 韁之伸長 第十章 敎師下左令 左右韁伸 一節二動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撮 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撮韁處放而閉手兩拳置復元位 韁之短縮 第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 撮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引上放韁再閉左手置復元位 右韁之伸長短縮同左韁只以反對之法施行 以左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執左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拳致體之中央半開合右韁於其中 右手垂於脇下 兩手執韁法 第十三章 敎師下左令 分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手半開以右手握右韁韁離于左手 十六珊知米突置復元位 以右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執右韁 一節 此令之操作以第十二章所記之法反對爲之 此操作爲其易會得敎師以操作爲敎諭 韁之操作 第十五章 韁從馬之諸種運動且駐立之操作爲施 行而其操作漸次要兩脚之操作等事 韁之操作要得每手柔軟鍊達其運動肩拳 兩脚之操作 第十六章 兩脚進馬前左右回轉次第壓服帶之


後應其馬之强弱爲其操作之緩急此操作當得於 兩脚屈伸膝上之事又排開此操馬旣從意徐徐馳 之 兩韁兩脚之操作 第十七章 兩拳稍擧而上又兩脚附接於馬體漸 得聚縮右韁之開以右脚壓馬右回轉左韁之開以 左脚壓馬左回轉稍下兩拳馬自前進而以兩脚壓 之共促前進 行進 第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前 一 進 第一令爲聚縮馬體稍擧其兩拳附接其兩脚 第兩令兩拳稍下名爲慢弛云而應馬之强弱兩脚 之壓量緩急增減馬旣從意漸次止其操作 第十九章 騎兵若示動令聚縮馬體時第兩令中 諸種運動之事或早過或遲過若當運動之令兩拳 下時自有馬前進法 駐立 第二十章 騎兵數步行進後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 二 止 第一令以步度之將短縮更聚縮馬體 第兩令伸上體而保韁同時次第擧兩拳壓兩脚駐 立其馬將爲退却馬旣從意則以兩拳兩脚置復前 位馬不從意則應其感觸以右韁或左韁交互緊引 第二十一章 騎兵兩股兩脚之强壓也惟難駐馬 之事而若緊引兩韁仍壓兩脚馬必正直駐立 騎兵極力竝引兩韁或以次第引之之時自有馬速 駐立與退却之法


靜止間右或左回轉 第二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止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開右韁次第壓右脚且以圓形狹進三米突 間畫弧圓狀而此運動之將終也減右韁右脚之操 作以全左韁左脚之操作乃終其運動 第三令稍擧兩拳又壓兩脚駐立其馬於新方向之


地而兩拳次第復置於前位 第二十三章 如上記之畫弧圓狀是不失其運動 狹進之法此運動之將終時減右韁右脚之操作用 左韁左脚之操作馬乃右向過 靜止間右或左肯面回轉 第二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半輪 二 進 三 止 此運動之時示其右或左回轉之法則以六米突間


弧圓畫爲背面向 第二十五章 騎兵之運動精密會得於第二十二 章及第二十四章之所記而敎師從馬肩沿示畫弧 圓狀如運動之法以敎諭之 靜止間右或左四分一回轉 第二十六章 敎師下左令 一 斜右左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稍開右韁壓之右脚右四分一回轉而同時 爲左韁左脚之操作保斜向正度


第三令稍擧兩拳附接兩脚駐立其馬於四分一之 方向而兩韁兩脚漸漸置復於前位 敎師下第兩令後又直下第三令始自運動之時殊 爲告諭會得斜行之度其餘細事要精密辨解 第二十七章 如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及第二 十六章所記之精密右運動後左轉施行乃相反右 回轉之法則 退却及駐立 第二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後


二 進 三 騎兵 四 止 第一令收縮馬體 第兩令堅固其體高擧兩拳仍壓兩脚馬旣從意漸 次下兩拳或兩拳上擧之事爲其幔弛▼(馬+立)立也 第三令爲用意▼(馬+立)立 第四令乃下兩拳附接兩脚使馬▼(馬+立)立馬旣從意兩 拳及兩脚復置前位 第二十九章 騎兵之坐體若不堅固之時因馬之


運動至傾體勢 下馬 第三十章 敎師先卸兩鐙下左令 一 下馬用意 二節 第一令第一列之第一號及第三號六步間六米突前 進第二列之第二號及第四號四步間四米突退却互 保其間隔各列之諸騎兵皆右準移右韁於左手其 上端側出於杻指 槍隊 擧其右手拔槍平直自韁體之間越馬頸之上


投之地上設前一勢節如是活潑抛於地上以 石突置於馬右前足一米突之三分一間直移 左手 以右手附接於左手之拇指握兩韁之上部右 拳更置於銃筒之上脫右鐙以左手把鬣由韁 上握之手不放槍 一 下馬 二節終二動 第一令履左鐙中以右脚觸馬之臀左股越接右股 保體制同時以右手移其韁置於鞍後 第二節徼動其足投於地上體保正直兩韁置之一


線放左手所把之鬣以右手執韁之上端揷於後輪 之左環直執左韁 槍常高執於胸襟前 第二動左向爲之左足進二步移左韁於右手而至 馬口十六珊知米突之間握其兩韁如乘馬前體制 敎師下此令者爲其最精密如第七章所記 列兩韁返 此令之終節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爲防馬蹄之蹴 右手稍上之第二號及第四號沈靜之槍之石突浮 地上距五珊知米突之間後如第五章之所記再置地


上 列伍潰散 第三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一 右左列散 二 進 第一令釣掛其劍以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 左手垂於脇下槍隊則以左手擔槍於肩凹劍掛於 釣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如第四章所記左 手握槍 第兩令各列之右翼騎兵將爲前進四步前進右回


轉其向新方擧拳而堅固執韁以防馬之飛躍各列 之諸騎兵逐次同爲運動而但見前騎兵旣四步前 進然後始爲運動左列之散亦同方法

第二部 编辑

第三十二章 第二部之演習則騎兵八員過之一 線配置雙方間隔爲三米突而敎師則騎兵乘馬後 十字履足於鐙上 伍長二員或熟練兵二員置列之左右爲先頭但此 二員先爲着鐙


右或左手前行進 第三十三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前兩韁進 第一第兩令則諸騎兵之靜止間左右回轉如第二 十二章之記載施行 第三令之終節兩拳下之又兩脚壓之從先頭兵正 直前進 先頭之騎兵旣至右回轉信地則他諸騎兵從先頭


兵右手前行進馬首指立於前馬之臀後距離爲一 米突之三分之一 第三十四章 騎兵右側對向調馬場之內右手前 行進云若其左側對向調馬場之中央則左手前行 進云 第三十五章 敎師從諸騎兵蹄迹之側趣之 諸騎兵之通過也其姿制之精密銘銘敎諭尤要理 會之易得 行進中右或左回轉 第三十六章 諸騎兵從先頭兵至調馬場隅角時


行進間爲右或左回轉之操作此回轉之時敎師於 騎兵前外肩內屈從馬之諸運動爲和 駐立再行進 第三十七章 諸騎兵到調馬場長側時敎師下左 令 一 騎兵前 二 止 諸騎兵之駐立如第二十章所記而爲再行進下左 令 一 騎兵前


二 進 第三十八章 敎師爲其諸騎兵之業熟屢次駐立 再前進而且▼(馬+立)立之時注意其騎兵之上體或前傾 在前進體或後傾必於駐立之間精密敎諭 竝足復早足及早足復竝足變換法 第三十九章 諸騎兵馴習馬之運動後變換其早 足𩣝度故諸騎兵縱隊行進調馬場之長側時敎師 下左令 一 早足 二 進


第一令𩣝度增進事收縮馬體 第兩令稍下兩拳從馬之强弱兩脚壓之移𩣝度早 足馬旣從意以兩拳置復前位 第四十章 早足演習之初敎師漸次緩爲早足是 慮其諸騎兵之或失體制 敎師見騎兵之體制或失則竝足▼(馬+立)立 第四十一章 早足之變換爲竝足敎師下左令 一 竝足 二 進 第一令緩其𩣝度聚縮馬體


第兩令次第擧兩拳變換𩣝度爲竝足而且爲防其 ▼(馬+立)立兩脚壓之馬旣從意兩拳及兩脚置前位 手法變換 第四十二章 諸騎兵右或左手前一二回行進時 駐立於調馬場之其側爲其手法之變換敎師下左 令 一 回右左 二 前進 第一令之終節先頭兵右回轉 第兩令之終節先頭兵通過於調馬場之中央正直


前進則他諸騎兵正面隨行 一 廻左右 二 前進 第一令之終節先頭兵左回轉 第兩令之終節再蹄跡正直行進則他諸騎兵至先 頭兵之回轉地逐次同爲運動回轉正直隨行 敎師於此手法變換之時兼爲竝足及早足之法 行進中左或右執韁及兩手分法 第四十三章 敎師於諸騎兵行進時韁執十字及 分兩手操作之法如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及第十八


章之所記載 此操作之方專事激動爲短縮𩣝度附接兩脚 執兩韁十字時右回轉則手稍出右前之方左回轉 則手稍出左前之方而瓜常下向 行進中一騎右或左回轉 第四十四章 諸騎兵縱隊行進至長側中央時敎 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前進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各騎兵行進間右回轉 第三令之終節各騎兵正直前進旣至反對之蹄迹 二米突之地時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前進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各騎兵以前同法右回轉 第三令之終節再蹄迹正直前進敎師使諸騎兵以


前之順次再爲運動 正面行進中一騎左或右背面回轉 第四十五章 如前記右回轉旣至反對之蹄迹時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半輪右左 二 進 三 前進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各騎兵行進間右背面回轉如第二十四章 所示


第三令之終節各騎兵正直前進敎師則騎兵旣到 蹄迹二米突之地發唱進令其後一騎左或右運動 反對之蹄迹上得行縱隊編制 縱隊行進間一騎左或右背面回轉 第四十六章 騎兵縱隊行進先頭兵到調馬場之 長側隅角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半輪右左 二 進 三 前進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行進間右背面回轉 第三令之終節諸騎兵正直行進到着反對之蹄迹 先頭號令左回轉敎師使諸騎兵以前之順次復爲 反對之運動施行 第四十七章 行進間左右回轉及左右背面回轉 之運動此敎操中諸騎兵訓練馬之諸種之操作故 敎師此運動竝足施行此時諸騎兵就一般之動靜 注意而各個之運動行止亦加最密注意 騎兵右手前行進時敎師爲右回轉及右背面回轉 又左手前行進時爲左回轉及左背面回轉而諸騎


兵熟練此運動後手前爲右或左背面回轉及右或 左回轉再蹄跡行進則是自異於上示之手法變換 第四十八章 爲休憇敎師到諸騎兵調馬場長側 之中央時爲右或左回轉駐立於蹄跡之外再運動 始爲左或右回轉 旣從演習敎師與諸騎兵卸鐙下馬潰散列伍



線對兩韁瓜下至馬口離十六珊知米突 騎兵置兩踵於一線成丈之地足尖正角稍狹開伸 膝重體而上體稍前傾又開兩肩垂左手於脇下手 掌稍向外方小指着於股引之縫目頭容正直 騎兵若携帶武器之時右手則沿劍垂下槍則以 左手握之手高於胸襟之前臂沿於槍柄直立石 突距左足尖三珊知米突之地置在 乘馬 第六章 敎師下左令 乘馬用意 二節終二動


此令之第一節乃各列之第一號及第三號先移左 足六步四米突之前而保其間隔 槍則石突至地爲五珊知米突則其擧之高爲 二夫又秀 第二節之第一動騎兵右踵差後於左踵八珊知米 突之距乃引兩踵右方一百三十五度回轉右回轉尙其半 加回轉後置右足于前而放右韁只延左韁於右手之 內右足進二步後左足尖右回轉騎兵之右側倚對 於馬之脇服則右踵乃差後於左踵八珊知米突之 距離以右手執韁之上端置于後輪之上槍立于左


足側傍地 第二動右足之三分一納鐙中鐙共附接於馬肩右 手瓜立成丈伸左手越兩韁握其鬃其鬃先出季指 之側此時槍放於手中 乘 二節 第一節强引其鬣以右足刎上又以右手壓鞍是防 鞍之傾回而體保直立 第二節伸右足觸馬臀越靜體坐鞍右手放韁左擧 置銃囊上以掌壓之諸指向外方復以兩手執韁右 足先履鐙中


手銃則附脇而垂下 槍隊 以右手握槍左手放韁槍則放越馬首高擧槍 下石突入于受箇以右手握之高於衣襟 列返 此令之終節乃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擧拳卽執韁之手

而附接其兩脚以防蹄蹴各列之第二號第四號靜 入於第一號第三號之伍間 旣爲編制第二列距第一列一米突之三分二量離 立


建槍 第七章 敎師及其乘馬下令時其勢節間量其餘 時之如何使騎兵上鐙正直駐立 敎師對騎兵靜坐鞍上以右手擧韁 敎師對騎兵擧鐙以十字形掛馬之頸上右下左上 乘馬騎兵之姿制 第八章 尻置鞍上成丈前坐鞍 兩脚之內面自然附接馬鞍 兩脚自然垂下 兩手執兩韁拇指伸於韁上兩拳之間爲十六珊知


米突諸指雙方相對於韁之上端 尻等鞍上安置是騎兵體制之基本體之全重惟托 於身體堅固正直 頭爲鉛直而若不直乃傾體勢 兩肩自在回旋體且運動是爲自己之運動 頭首右左 第九章 隨時回旋自有節次 韁之伸長 第十章 敎師下左令 左右韁伸 一節二動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撮 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撮韁處放而閉手兩拳置復元位 韁之短縮 第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 撮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引上放韁再閉左手置復元位 右韁之伸長短縮同左韁只以反對之法施行 以左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執左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拳致體之中央半開合右韁於其中 右手垂於脇下 兩手執韁法 第十三章 敎師下左令 分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手半開以右手握右韁韁離于左手 十六珊知米突置復元位 以右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執右韁 一節 此令之操作以第十二章所記之法反對爲之 此操作爲其易會得敎師以操作爲敎諭 韁之操作 第十五章 韁從馬之諸種運動且駐立之操作爲施 行而其操作漸次要兩脚之操作等事 韁之操作要得每手柔軟鍊達其運動肩拳 兩脚之操作 第十六章 兩脚進馬前左右回轉次第壓服帶之


後應其馬之强弱爲其操作之緩急此操作當得於 兩脚屈伸膝上之事又排開此操馬旣從意徐徐馳 之 兩韁兩脚之操作 第十七章 兩拳稍擧而上又兩脚附接於馬體漸 得聚縮右韁之開以右脚壓馬右回轉左韁之開以 左脚壓馬左回轉稍下兩拳馬自前進而以兩脚壓 之共促前進 行進 第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前 一 進 第一令爲聚縮馬體稍擧其兩拳附接其兩脚 第兩令兩拳稍下名爲慢弛云而應馬之强弱兩脚 之壓量緩急增減馬旣從意漸次止其操作 第十九章 騎兵若示動令聚縮馬體時第兩令中 諸種運動之事或早過或遲過若當運動之令兩拳 下時自有馬前進法 駐立 第二十章 騎兵數步行進後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 二 止 第一令以步度之將短縮更聚縮馬體 第兩令伸上體而保韁同時次第擧兩拳壓兩脚駐 立其馬將爲退却馬旣從意則以兩拳兩脚置復前 位馬不從意則應其感觸以右韁或左韁交互緊引 第二十一章 騎兵兩股兩脚之强壓也惟難駐馬 之事而若緊引兩韁仍壓兩脚馬必正直駐立 騎兵極力竝引兩韁或以次第引之之時自有馬速 駐立與退却之法


靜止間右或左回轉 第二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止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開右韁次第壓右脚且以圓形狹進三米突 間畫弧圓狀而此運動之將終也減右韁右脚之操 作以全左韁左脚之操作乃終其運動 第三令稍擧兩拳又壓兩脚駐立其馬於新方向之


地而兩拳次第復置於前位 第二十三章 如上記之畫弧圓狀是不失其運動 狹進之法此運動之將終時減右韁右脚之操作用 左韁左脚之操作馬乃右向過 靜止間右或左肯面回轉 第二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半輪 二 進 三 止 此運動之時示其右或左回轉之法則以六米突間


弧圓畫爲背面向 第二十五章 騎兵之運動精密會得於第二十二 章及第二十四章之所記而敎師從馬肩沿示畫弧 圓狀如運動之法以敎諭之 靜止間右或左四分一回轉 第二十六章 敎師下左令 一 斜右左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稍開右韁壓之右脚右四分一回轉而同時 爲左韁左脚之操作保斜向正度


第三令稍擧兩拳附接兩脚駐立其馬於四分一之 方向而兩韁兩脚漸漸置復於前位 敎師下第兩令後又直下第三令始自運動之時殊 爲告諭會得斜行之度其餘細事要精密辨解 第二十七章 如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及第二 十六章所記之精密右運動後左轉施行乃相反右 回轉之法則 退却及駐立 第二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後


二 進 三 騎兵 四 止 第一令收縮馬體 第兩令堅固其體高擧兩拳仍壓兩脚馬旣從意漸 次下兩拳或兩拳上擧之事爲其幔弛▼(馬+立)立也 第三令爲用意▼(馬+立)立 第四令乃下兩拳附接兩脚使馬▼(馬+立)立馬旣從意兩 拳及兩脚復置前位 第二十九章 騎兵之坐體若不堅固之時因馬之


運動至傾體勢 下馬 第三十章 敎師先卸兩鐙下左令 一 下馬用意 二節 第一令第一列之第一號及第三號六步間六米突前 進第二列之第二號及第四號四步間四米突退却互 保其間隔各列之諸騎兵皆右準移右韁於左手其 上端側出於杻指 槍隊 擧其右手拔槍平直自韁體之間越馬頸之上


投之地上設前一勢節如是活潑抛於地上以 石突置於馬右前足一米突之三分一間直移 左手 以右手附接於左手之拇指握兩韁之上部右 拳更置於銃筒之上脫右鐙以左手把鬣由韁 上握之手不放槍 一 下馬 二節終二動 第一令履左鐙中以右脚觸馬之臀左股越接右股 保體制同時以右手移其韁置於鞍後 第二節徼動其足投於地上體保正直兩韁置之一


線放左手所把之鬣以右手執韁之上端揷於後輪 之左環直執左韁 槍常高執於胸襟前 第二動左向爲之左足進二步移左韁於右手而至 馬口十六珊知米突之間握其兩韁如乘馬前體制 敎師下此令者爲其最精密如第七章所記 列兩韁返 此令之終節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爲防馬蹄之蹴 右手稍上之第二號及第四號沈靜之槍之石突浮 地上距五珊知米突之間後如第五章之所記再置地


上 列伍潰散 第三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一 右左列散 二 進 第一令釣掛其劍以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 左手垂於脇下槍隊則以左手擔槍於肩凹劍掛於 釣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如第四章所記左 手握槍 第兩令各列之右翼騎兵將爲前進四步前進右回


轉其向新方擧拳而堅固執韁以防馬之飛躍各列 之諸騎兵逐次同爲運動而但見前騎兵旣四步前 進然後始爲運動左列之散亦同方法

第二敎 编辑

第一部 编辑

第五十二章 騎兵之人員以十二員乃至十六員


爲此演習其服裝則着廏衣略帽及長畓亦着拍車 諸騎兵配置二列列間爲六步則排開六米突之間 隔而其互伍間爲一米突之三分一以伍長置前同 距離各列之先頭示二列編制之基本 敎師則各列之騎兵算以四騎乘馬上鐙如第六章 所記 拍車 第五十三章 敎師告示騎兵拍車之操作及功用 又爲騎兵兩脚之操作馬不從意時乃用拍車 拍車乃扶助之器械刑戒之器械用之其稀然馬不


從騎兵之意失其機會則直强用之 用拍車之方固定上體中體及拳而兩股兩膝及兩 腨附接於馬體其足尖稍向外方其拳稍下而以拍 車强壓服帶之後但此時必要少不失體制旣用拍 車馬不從騎兵之意決事躊躇壓之旣從其意漸次 止其兩拳及兩脚之操作 騎兵用此拍車之方較量兩韁之固着若何其固着 兩韁與用此拍車功用相反故能以馬進退又騎兵 用此拍車必適直其要用 第五十四章 爲諸騎兵之調馬場誘導敎師下左


令 一 聯右左 二 進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各列右翼之騎兵右回轉直前進第二列之 騎兵同爲操作而一步則保一米突之間隔第一列 兵雙行 他諸騎兵逐此同爲操作右回轉互先頭兵正面隨 行 右或左手前行進


第五十五章 騎兵誘導於調馬場行進其長側之 中央旣到各列之先頭中央地時敎師下左令 一 廻左右 一 前進 此第一令之終節第一列之先頭兵左回轉第二列 之先頭兵右回轉共向其新方前進各列之先頭兵 蹄跡到二步二米突之時敎師下左令 一 廻右 一 前進 此第一令之終節各列之先頭兵爲右回轉向其新


方直線右手前正面前進 敎師於縱隊中之間隔前馬之臀後馬之首算一米 突反又其三分之一爲距離排開 各列之先頭兵定其馬之𩣝度互同時要到調馬場 反對之隅角故第二列之先頭兵常準第一列之先 頭兵以爲緩急𩣝度 敎師常保諸騎兵之姿制彌正得自在同調之𩣝度 行進各騎兵爲一直線行進其前騎兵常以其馬正 直行進又互定距離保有若過定距離失度則直回 復爲之與殊爲注意


第五十六章 馬首尾一直線正直行進 騎兵右手前行進時若其馬之肩右出則稍開左韁 壓之右脚馬若其臀右開時附接右脚感觸左韁 馬若開蹄跡於調馬場內面之方時騎兵開外韁壓 內脚回復其元蹄跡 第五十七章 通過調馬場之隅角敎師殊告諭右 或左回轉之操作如第三十六章之所記故到其隅 角必收縮其馬 隅角右通過行進間施行右回轉之運動故通過隅 角墻壁之處爲要回轉諸騎兵準前兵之操作到回


轉地以各個兩韁兩脚之操作要右或左回轉 竝足早足及早足竝足變換 第五十八章 諸騎兵縱隊行進調馬場之長側時 敎師爲早足變換 騎兵爲竝足早足之變換如緩步急步之變換常漸 次沈靜變換𩣝度 諸騎兵縱隊行進長側早足時敎師爲變換竝足 爲早足竝足之變換漸次示其𩣝度之移 調馬場短方直線變換 第五十九章 敎師於調馬場之短側用手法變換


此是直線變換而縱隊之結尾兵互相觸地爲此運 動 此直線變換之方則縱隊之結尾兵▼(馬+立)立及𩣝度短 縮之事同調行進又先頭兵兩手及兩脚之操作十 分爲之以𩣝度短縮回轉 調馬場長方直線變換 第六十章 此直線變換以前所記載變換方法施 行但其先頭兵通過調馬場之隅角時敎師下左令 一 廻 先頭兵出調馬場短側之中央三步到三米突之地


時敎師下左令 二 右左 三 前進 此令則先頭兵右回轉各列之兵縱隊互觸蹄跡上 行進 一 廻左右 二 前進 第六十一章 先頭之騎兵過第二隅角長側行進 時斜行進爲直線變換敎師下左令 一 廻右左


二 前進 第一令之終節先頭兵右半回轉 第兩令之終節其時方向對調馬場斜行正直行進 各縱隊互通過左方先頭兵旣至先定之蹄跡時如 左號令再蹄跡上行進 一 廻左右 二 前進 他諸騎兵到先頭兵回轉之地逐次同爲操作隨行 敎師則先頭兵旣爲左或右半回轉不失其時前進 下令


各個斜直線變換 第六十二章 敎師於此直線變換以騎兵爲調馬 場之長側直線變換而其先頭兵向調馬場短側之 中央行進一直線時下左令 一 縱隊 二 止 此第一令各騎兵定距離正直駐立 敎師於信地右或左四分一回轉其方法如第二十 六章記載 爲此四分一回轉後其方向間隔正得斜方行進敎


師下左令 一 騎兵前 二 進 此第兩令諸騎兵其向新方以同調之𩣝度前進諸 騎兵旣到蹄跡之前一米突之地敎師下左令 前進 此令之終節行進中左方四分一回轉復馬之元姿 制而兩手輕擧兩脚附接而再蹄跡上行進 敎師施行此運動行進間兩列諸騎兵爲直線變換 於調馬場之長側各縱隊轉向調馬場之短側行進


其馬首尾長側一直線時敎師下左令 一 斜行右左 二 進 三 前進 第一令收縮馬體 第兩令四分一回轉直爲新方向對時附接兩脚同 調各個𩣝度正直前進 第三令之終節復馬之元姿制 第六十三章 如前諸章直線變換之方敎師則緩 急其𩣝度照先頭兵線正面


圓形行進 第六十四章 兩列先頭之騎兵到調馬場之長側 三分一地時敎師下左令 一 輪乘右左 二 進 第一令兩先頭兵及諸騎兵逐次收縮馬體 第兩令兩先頭兵馬兩蹄跡之間一圓形輪乘則他 諸騎兵正面隨行 第六十五章 通過其圓形之方馬體應其圓形爲 此操作以內韁定其線附接內脚仍保其線又同時


爲外韁之操作得其適宜 第六十六章 若不緊引內韁則過時易離其圓形 又不緊引外韁則馬其狹回圓形 若輕兩脚之減觸則馬臀先得過圓形之同線又不 保外韁則馬臀傾於圓形之外 圓形行進中手法變換 第六十七章 敎師下左令 一 廻右左 二 前進 第一令之終節兩先頭兵爲右回轉


第兩令之終節兩先頭兵向反對之地正直行進於 圓形之中央兩先頭兵到反對之地進二步二米突時 敎師下左令 一 廻左右 二 前進 第一令之終節兩先頭兵爲左回轉 第兩令之終節再新手前圓形行進 他諸騎兵要正爲隨行於先頭兵之同線 敎師以前同法復操早足 圓形行進間殊狹早足圓形行進時諸騎兵應其馬


之𩣝度差傾外肩及外腰引之後方以爲直線置之 與否敎師殊注意 圓形行進中前進之兩先頭兵到調馬場之長側時 敎師下左令 前進 此令之終節兩先頭兵之馬以前姿制復爲正直行 進他諸騎兵亦正直隨行 第六十八章 諸騎兵竝列爲廏中誘導而敎師則 距離各騎兵一米突之三分二間隔到兩先頭兵同 線之地爲調馬場之短側直線變換


各列之先頭兵旣相對向調馬場之中央時敎師下 左令 一 廻左右 二 前進 此第一令第一列之先頭兵左回轉第二列之先頭 兵右回轉二列成縱隊編制其列間互保一米突之 距離 此縱隊旣出調馬場之外敎師下左令 一 正面 二 止


第一令各列之先頭兵左回轉正直前行 第兩令第一列之騎兵駐立第二列之騎兵保第一 列距一米突之三分二間隔駐立 他諸騎兵逐次竝列爲左回轉直前進旣至前騎兵 駐立之一線爲駐立 敎師旣終演習從第三十章及第三十一章之記載 方法爲下馬然後列伍潰散

槍則石突至地爲五珊知米突則其擧之高爲 二夫又秀 第二節之第一動騎兵右踵差後於左踵八珊知米 突之距乃引兩踵右方一百三十五度回轉右回轉尙其半 加回轉後置右足于前而放右韁只延左韁於右手之 內右足進二步後左足尖右回轉騎兵之右側倚對 於馬之脇服則右踵乃差後於左踵八珊知米突之 距離以右手執韁之上端置于後輪之上槍立于左


足側傍地 第二動右足之三分一納鐙中鐙共附接於馬肩右 手瓜立成丈伸左手越兩韁握其鬃其鬃先出季指 之側此時槍放於手中 乘 二節 第一節强引其鬣以右足刎上又以右手壓鞍是防 鞍之傾回而體保直立 第二節伸右足觸馬臀越靜體坐鞍右手放韁左擧 置銃囊上以掌壓之諸指向外方復以兩手執韁右 足先履鐙中


手銃則附脇而垂下 槍隊 以右手握槍左手放韁槍則放越馬首高擧槍 下石突入于受箇以右手握之高於衣襟 列返 此令之終節乃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擧拳卽執韁之手

而附接其兩脚以防蹄蹴各列之第二號第四號靜 入於第一號第三號之伍間 旣爲編制第二列距第一列一米突之三分二量離 立


建槍 第七章 敎師及其乘馬下令時其勢節間量其餘 時之如何使騎兵上鐙正直駐立 敎師對騎兵靜坐鞍上以右手擧韁 敎師對騎兵擧鐙以十字形掛馬之頸上右下左上 乘馬騎兵之姿制 第八章 尻置鞍上成丈前坐鞍 兩脚之內面自然附接馬鞍 兩脚自然垂下 兩手執兩韁拇指伸於韁上兩拳之間爲十六珊知


米突諸指雙方相對於韁之上端 尻等鞍上安置是騎兵體制之基本體之全重惟托 於身體堅固正直 頭爲鉛直而若不直乃傾體勢 兩肩自在回旋體且運動是爲自己之運動 頭首右左 第九章 隨時回旋自有節次 韁之伸長 第十章 敎師下左令 左右韁伸 一節二動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撮 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撮韁處放而閉手兩拳置復元位 韁之短縮 第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 撮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引上放韁再閉左手置復元位 右韁之伸長短縮同左韁只以反對之法施行 以左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執左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拳致體之中央半開合右韁於其中 右手垂於脇下 兩手執韁法 第十三章 敎師下左令 分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手半開以右手握右韁韁離于左手 十六珊知米突置復元位 以右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執右韁 一節 此令之操作以第十二章所記之法反對爲之 此操作爲其易會得敎師以操作爲敎諭 韁之操作 第十五章 韁從馬之諸種運動且駐立之操作爲施 行而其操作漸次要兩脚之操作等事 韁之操作要得每手柔軟鍊達其運動肩拳 兩脚之操作 第十六章 兩脚進馬前左右回轉次第壓服帶之


後應其馬之强弱爲其操作之緩急此操作當得於 兩脚屈伸膝上之事又排開此操馬旣從意徐徐馳 之 兩韁兩脚之操作 第十七章 兩拳稍擧而上又兩脚附接於馬體漸 得聚縮右韁之開以右脚壓馬右回轉左韁之開以 左脚壓馬左回轉稍下兩拳馬自前進而以兩脚壓 之共促前進 行進 第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前 一 進 第一令爲聚縮馬體稍擧其兩拳附接其兩脚 第兩令兩拳稍下名爲慢弛云而應馬之强弱兩脚 之壓量緩急增減馬旣從意漸次止其操作 第十九章 騎兵若示動令聚縮馬體時第兩令中 諸種運動之事或早過或遲過若當運動之令兩拳 下時自有馬前進法 駐立 第二十章 騎兵數步行進後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 二 止 第一令以步度之將短縮更聚縮馬體 第兩令伸上體而保韁同時次第擧兩拳壓兩脚駐 立其馬將爲退却馬旣從意則以兩拳兩脚置復前 位馬不從意則應其感觸以右韁或左韁交互緊引 第二十一章 騎兵兩股兩脚之强壓也惟難駐馬 之事而若緊引兩韁仍壓兩脚馬必正直駐立 騎兵極力竝引兩韁或以次第引之之時自有馬速 駐立與退却之法


靜止間右或左回轉 第二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止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開右韁次第壓右脚且以圓形狹進三米突 間畫弧圓狀而此運動之將終也減右韁右脚之操 作以全左韁左脚之操作乃終其運動 第三令稍擧兩拳又壓兩脚駐立其馬於新方向之


地而兩拳次第復置於前位 第二十三章 如上記之畫弧圓狀是不失其運動 狹進之法此運動之將終時減右韁右脚之操作用 左韁左脚之操作馬乃右向過 靜止間右或左肯面回轉 第二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半輪 二 進 三 止 此運動之時示其右或左回轉之法則以六米突間


弧圓畫爲背面向 第二十五章 騎兵之運動精密會得於第二十二 章及第二十四章之所記而敎師從馬肩沿示畫弧 圓狀如運動之法以敎諭之 靜止間右或左四分一回轉 第二十六章 敎師下左令 一 斜右左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稍開右韁壓之右脚右四分一回轉而同時 爲左韁左脚之操作保斜向正度


第三令稍擧兩拳附接兩脚駐立其馬於四分一之 方向而兩韁兩脚漸漸置復於前位 敎師下第兩令後又直下第三令始自運動之時殊 爲告諭會得斜行之度其餘細事要精密辨解 第二十七章 如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及第二 十六章所記之精密右運動後左轉施行乃相反右 回轉之法則 退却及駐立 第二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後


二 進 三 騎兵 四 止 第一令收縮馬體 第兩令堅固其體高擧兩拳仍壓兩脚馬旣從意漸 次下兩拳或兩拳上擧之事爲其幔弛▼(馬+立)立也 第三令爲用意▼(馬+立)立 第四令乃下兩拳附接兩脚使馬▼(馬+立)立馬旣從意兩 拳及兩脚復置前位 第二十九章 騎兵之坐體若不堅固之時因馬之


運動至傾體勢 下馬 第三十章 敎師先卸兩鐙下左令 一 下馬用意 二節 第一令第一列之第一號及第三號六步間六米突前 進第二列之第二號及第四號四步間四米突退却互 保其間隔各列之諸騎兵皆右準移右韁於左手其 上端側出於杻指 槍隊 擧其右手拔槍平直自韁體之間越馬頸之上


投之地上設前一勢節如是活潑抛於地上以 石突置於馬右前足一米突之三分一間直移 左手 以右手附接於左手之拇指握兩韁之上部右 拳更置於銃筒之上脫右鐙以左手把鬣由韁 上握之手不放槍 一 下馬 二節終二動 第一令履左鐙中以右脚觸馬之臀左股越接右股 保體制同時以右手移其韁置於鞍後 第二節徼動其足投於地上體保正直兩韁置之一


線放左手所把之鬣以右手執韁之上端揷於後輪 之左環直執左韁 槍常高執於胸襟前 第二動左向爲之左足進二步移左韁於右手而至 馬口十六珊知米突之間握其兩韁如乘馬前體制 敎師下此令者爲其最精密如第七章所記 列兩韁返 此令之終節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爲防馬蹄之蹴 右手稍上之第二號及第四號沈靜之槍之石突浮 地上距五珊知米突之間後如第五章之所記再置地


上 列伍潰散 第三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一 右左列散 二 進 第一令釣掛其劍以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 左手垂於脇下槍隊則以左手擔槍於肩凹劍掛於 釣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如第四章所記左 手握槍 第兩令各列之右翼騎兵將爲前進四步前進右回


轉其向新方擧拳而堅固執韁以防馬之飛躍各列 之諸騎兵逐次同爲運動而但見前騎兵旣四步前 進然後始爲運動左列之散亦同方法

第二部 编辑

鐙之長短


第六十九章 始爲敎練敎師使騎兵先驗其鐙之 長短適度長短旣準度騎兵起立於鐙中保得高低 之間隔 鐙中兩脚之姿制 第七十章 足入三分一於鐙中兩踵則稍低於足 尖 鐙保脚之重量而騎兵之騎坐宜不失位置從兩脚 之姿制適當爲其操作 足之三分一入于鐙中者騎兵若淺履於鐙中當其 𩣝度迅速之時自然足脫於鐙而又或深履其鐙則


兩脚垂下至失姿制 兩踵稍低於足尖者其足漸脫於鐙中是自然之勢 且脚之關節自在而拍車十分離馬體 行進中一騎右或左回轉 第七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如第四十四章之記載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前進 下此令各縱隊結尾兵第二伍之騎兵到他先頭兵 調馬場之長側一直線行


第兩令示動令 第三令各騎兵正直前進正其方向𩣝度互爲間隔 通過至反對之長側再縱隊行進注目位地 諸騎兵互通過其間隔方兩脚壓之短縮𩣝度 敎師以此運動之方要注目於一般運動唯各騎兵 之馬如誘導之規則以爲行最是緊要 諸騎兵正面行進時右或右背面回轉 第七十二章 敎師爲此運動如第四十二章之記 載且其操作一如規則施行最爲注意 諸騎兵縱隊行進時右或左背面回轉


第七十三章 敎師爲此運動如第四十六章之記 載 兩縱隊行進時施行此運動而現在先頭縱隊之結 尾兵最注意短縮𩣝度之事諸騎兵亦不遲滯且再 爲此運動至前蹄跡時諸騎兵同先頭兵示條注意 事要 縱隊之先頭結尾諸騎兵順次變換 第七十四章 諸騎兵馭馬之事最要馴練而兩脚 兩韁之操作又使容易運動故敎師屢屢交換先頭 兵各騎兵互爲先頭之運動


兩縱隊之先頭兵互爲行進調馬場之長側中央時 敎師變換其先頭兵先下告諭之令 受此告諭之令兩先頭兵至各縱隊之結尾地收縮 馬體且爲行進後次騎兵運動𩣝度此運動爲六步

六米突弧圓畫而壓外脚背面回轉直保其縱隊同線 行進再爲第二背面回轉至蹄跡上距其縱隊結尾 兵一米突又三分一之地隨行 此順次變換之方今先頭將進次騎兵收縮馬體保 外韁及兩脚注意誘導之事 敎師變換縱隊之先頭必交替諸騎兵之順次以爲


行進後次兵直定距離密收 敎師又馴諸馬密收間隔時保其騎兵之疎開距離 次第行進 駐立早足 第七十五章 諸騎兵縱隊駐之調馬場之長側時 敎師下左令 一 縱隊前 二 早足 三 進 此第兩令各騎兵收縮馬體


第三令漸漸兩拳下之兩脚壓之早足前進馬旣從 意兩拳及兩脚次第復置於前位 早足▼(馬+立)立 第七十六章 諸騎兵早足行進到調馬場之長側 時敎師下左令 一 縱隊 二 止 第一令收縮馬體 第兩令激動之事是爲駐立而避其馬之側傍或爲 退却常上擧兩拳附接兩脚馬旣從意正爲駐立兩


拳及兩脚次第復於前位 敎師下諸騎兵之進令一齊早足前進又下止令一 齊激動駐立 早足早駝驅及早駝驅早足變換 第七十七章 諸騎兵早足行進到調馬場之長側 時敎師下左令 𩣝度伸 此令之終節稍下兩拳又壓兩脚伸長其𩣝度馬旣 從意兩拳兩脚漸次復置前位 敎師使諸騎兵伸𩣝度適宜時其體制之能保與否


注意看了 敎師殊注意騎兵之姿制其姿制先爲鉛直上體輕 用兩手必以兩韁軟和爲之而兩脚及兩股自然垂 下乃至操作之停止從其運動告諭 騎兵爲此運動之際其馬之前蹄若躅於後蹄則高 擧引韁之兩拳又兩脚適宜附接 敎師伸𩣝度後左或右手前向調馬場蹄跡上一二 回行進若其𩣝度不伸則餘時更正諸馬之運動𩣝 調 第七十八章 爲早駝驅早足之𩣝度變換時敎師


下左令 𩣝度闔 此令之終節兩拳兩脚漸次附接後早足轉換其𩣝 度馬旣從意則兩拳兩脚次第復置前位 早足驅定變換 第七十九章 諸騎兵正其位置於鞍上操作凝固 早足行進時最保其姿制之堅固敎師乃以驅足轉 換𩣝度一二回行進 此驅足之運動敎師使騎兵要得𩣝度之調馴操作 之精密而各騎兵從馬之運動堅固其姿制


始爲驅足之演習敎師於第二列縱隊之到調馬場 長側時面其縱隊下左令 一 正面 此令第二列縱隊之騎兵正面向到六步六米突之地 敎師下左令 二 止 此令各騎兵激動駐立之事如第六十八章記載 第一列之縱隊駐立後復續行進則聽敎師之令早 足轉換排回於四步四米突之距離再以敎師之令轉 其𩣝度驅足變換


諸騎兵於隅角之方先伸早足收縮馬體而且保左 肩稍張左韁 諸騎兵通過隅角時兩脚漸次壓之而激動 馬旣驅足之時爲保𩣝度輕用兩手附接兩韁一二 回行進後轉換早足又移竝足於調馬場之短側爲 手法變換再從前記之方法左手前運動施行其後 敎師以第一列縱隊正面向調馬場之短側駐立第 二列縱隊以同法爲運動 馬首墻壁面右或左橫步 第八十章 竝足行進兩縱隊旣到調馬場之長側


時敎師如第七十一章之所記爲右或左回轉之運 動馬首面於反對之墻壁駐立時下左令 一 右左橫步 二 進 三 騎 四 止 第一令開右韁壓右脚 此第一令之操作只看馬肩行進用意其運動 第兩令開右韁右保其馬壓左脚爲後部之運動同 時左韁及右脚之操作適宜橫𩣝


蹄跡上爲一二步橫𩣝後敎師駐立 第三令靜止右韁及左脚之操作以爲左韁及右脚 之操作保得正直兩脚漸次復置前位 左橫𩣝及駐立施行相反之方法 第八十一章 敎師始爲此運動一騎得其馴練則 各騎兵一齊同爲運動 馬從騎兵之操作激動𩣝度 馬若斜向線行進時增左脚及左韁之操作馬乃正 直𩣝度 馬若墻壁正直面或出後部之反對時增右脚及右韁


之操作馬爲右方斜線行 馬若爲急橫𩣝時減右韁左脚之操作增左韁右脚 之操作 馬若向墻壁行進時減兩脚之操作增兩韁之操作 馬若退却時增兩脚之操作減兩韁之操作 縱隊右或左橫步 第八十二章 馬首墻壁面橫步後諸騎兵入再蹄 跡右或左手前行進調馬場之長側直線變換而縱 隊兩列互爲相對於中央時敎師駐立爲右或左橫 步之運動


諸騎兵旣到橫隊之蹄跡時敎師再爲駐立 旣駐立於調馬場之蹄跡上騎兵再爲運動到調馬 場之中央 時諸騎兵到蹄跡上直爲縱隊行進轉成橫步之運 動 第八十三章 諸騎兵之馬首墻壁面橫步時敎師 爲退却及駐立之運動如第二十八章所記 第八十四章 諸騎兵熟練橫步演習後敎師以左 掌內十字執韁之姿制誘導其馬爲此操作而注意 看諸騎兵之正坐鞍上與否


第八十五章 敎師終此敎練將歸其營如第六十 八章之記載行之

足先履鐙中


手銃則附脇而垂下 槍隊 以右手握槍左手放韁槍則放越馬首高擧槍 下石突入于受箇以右手握之高於衣襟 列返 此令之終節乃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擧拳卽執韁之手

而附接其兩脚以防蹄蹴各列之第二號第四號靜 入於第一號第三號之伍間 旣爲編制第二列距第一列一米突之三分二量離 立


建槍 第七章 敎師及其乘馬下令時其勢節間量其餘 時之如何使騎兵上鐙正直駐立 敎師對騎兵靜坐鞍上以右手擧韁 敎師對騎兵擧鐙以十字形掛馬之頸上右下左上 乘馬騎兵之姿制 第八章 尻置鞍上成丈前坐鞍 兩脚之內面自然附接馬鞍 兩脚自然垂下 兩手執兩韁拇指伸於韁上兩拳之間爲十六珊知


米突諸指雙方相對於韁之上端 尻等鞍上安置是騎兵體制之基本體之全重惟托 於身體堅固正直 頭爲鉛直而若不直乃傾體勢 兩肩自在回旋體且運動是爲自己之運動 頭首右左 第九章 隨時回旋自有節次 韁之伸長 第十章 敎師下左令 左右韁伸 一節二動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撮 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撮韁處放而閉手兩拳置復元位 韁之短縮 第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 撮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引上放韁再閉左手置復元位 右韁之伸長短縮同左韁只以反對之法施行 以左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執左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拳致體之中央半開合右韁於其中 右手垂於脇下 兩手執韁法 第十三章 敎師下左令 分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手半開以右手握右韁韁離于左手 十六珊知米突置復元位 以右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執右韁 一節 此令之操作以第十二章所記之法反對爲之 此操作爲其易會得敎師以操作爲敎諭 韁之操作 第十五章 韁從馬之諸種運動且駐立之操作爲施 行而其操作漸次要兩脚之操作等事 韁之操作要得每手柔軟鍊達其運動肩拳 兩脚之操作 第十六章 兩脚進馬前左右回轉次第壓服帶之


後應其馬之强弱爲其操作之緩急此操作當得於 兩脚屈伸膝上之事又排開此操馬旣從意徐徐馳 之 兩韁兩脚之操作 第十七章 兩拳稍擧而上又兩脚附接於馬體漸 得聚縮右韁之開以右脚壓馬右回轉左韁之開以 左脚壓馬左回轉稍下兩拳馬自前進而以兩脚壓 之共促前進 行進 第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前 一 進 第一令爲聚縮馬體稍擧其兩拳附接其兩脚 第兩令兩拳稍下名爲慢弛云而應馬之强弱兩脚 之壓量緩急增減馬旣從意漸次止其操作 第十九章 騎兵若示動令聚縮馬體時第兩令中 諸種運動之事或早過或遲過若當運動之令兩拳 下時自有馬前進法 駐立 第二十章 騎兵數步行進後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 二 止 第一令以步度之將短縮更聚縮馬體 第兩令伸上體而保韁同時次第擧兩拳壓兩脚駐 立其馬將爲退却馬旣從意則以兩拳兩脚置復前 位馬不從意則應其感觸以右韁或左韁交互緊引 第二十一章 騎兵兩股兩脚之强壓也惟難駐馬 之事而若緊引兩韁仍壓兩脚馬必正直駐立 騎兵極力竝引兩韁或以次第引之之時自有馬速 駐立與退却之法


靜止間右或左回轉 第二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止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開右韁次第壓右脚且以圓形狹進三米突 間畫弧圓狀而此運動之將終也減右韁右脚之操 作以全左韁左脚之操作乃終其運動 第三令稍擧兩拳又壓兩脚駐立其馬於新方向之


地而兩拳次第復置於前位 第二十三章 如上記之畫弧圓狀是不失其運動 狹進之法此運動之將終時減右韁右脚之操作用 左韁左脚之操作馬乃右向過 靜止間右或左肯面回轉 第二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半輪 二 進 三 止 此運動之時示其右或左回轉之法則以六米突間


弧圓畫爲背面向 第二十五章 騎兵之運動精密會得於第二十二 章及第二十四章之所記而敎師從馬肩沿示畫弧 圓狀如運動之法以敎諭之 靜止間右或左四分一回轉 第二十六章 敎師下左令 一 斜右左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稍開右韁壓之右脚右四分一回轉而同時 爲左韁左脚之操作保斜向正度


第三令稍擧兩拳附接兩脚駐立其馬於四分一之 方向而兩韁兩脚漸漸置復於前位 敎師下第兩令後又直下第三令始自運動之時殊 爲告諭會得斜行之度其餘細事要精密辨解 第二十七章 如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及第二 十六章所記之精密右運動後左轉施行乃相反右 回轉之法則 退却及駐立 第二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後


二 進 三 騎兵 四 止 第一令收縮馬體 第兩令堅固其體高擧兩拳仍壓兩脚馬旣從意漸 次下兩拳或兩拳上擧之事爲其幔弛▼(馬+立)立也 第三令爲用意▼(馬+立)立 第四令乃下兩拳附接兩脚使馬▼(馬+立)立馬旣從意兩 拳及兩脚復置前位 第二十九章 騎兵之坐體若不堅固之時因馬之


運動至傾體勢 下馬 第三十章 敎師先卸兩鐙下左令 一 下馬用意 二節 第一令第一列之第一號及第三號六步間六米突前 進第二列之第二號及第四號四步間四米突退却互 保其間隔各列之諸騎兵皆右準移右韁於左手其 上端側出於杻指 槍隊 擧其右手拔槍平直自韁體之間越馬頸之上


投之地上設前一勢節如是活潑抛於地上以 石突置於馬右前足一米突之三分一間直移 左手 以右手附接於左手之拇指握兩韁之上部右 拳更置於銃筒之上脫右鐙以左手把鬣由韁 上握之手不放槍 一 下馬 二節終二動 第一令履左鐙中以右脚觸馬之臀左股越接右股 保體制同時以右手移其韁置於鞍後 第二節徼動其足投於地上體保正直兩韁置之一


線放左手所把之鬣以右手執韁之上端揷於後輪 之左環直執左韁 槍常高執於胸襟前 第二動左向爲之左足進二步移左韁於右手而至 馬口十六珊知米突之間握其兩韁如乘馬前體制 敎師下此令者爲其最精密如第七章所記 列兩韁返 此令之終節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爲防馬蹄之蹴 右手稍上之第二號及第四號沈靜之槍之石突浮 地上距五珊知米突之間後如第五章之所記再置地


上 列伍潰散 第三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一 右左列散 二 進 第一令釣掛其劍以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 左手垂於脇下槍隊則以左手擔槍於肩凹劍掛於 釣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如第四章所記左 手握槍 第兩令各列之右翼騎兵將爲前進四步前進右回


轉其向新方擧拳而堅固執韁以防馬之飛躍各列 之諸騎兵逐次同爲運動而但見前騎兵旣四步前 進然後始爲運動左列之散亦同方法

砲兵生兵敎法 编辑

第一條 此生兵敎練熟達馬之制馭及兵仗之使 用 此結果敎官先使砲卒練和肢體在馬上安意且守 漸次要領授其馭馬方法兵仗使用 此授兵卒敎練之務自六名乃至八名 砲卒之服廏衣冠略帽履長靴在用預敎課業 徒步生兵敎練示基則適用於乘馬生兵敎練 課業間敎官於砲卒過誤順次說明正之而基則中 擧要領了解必勿拘泥


敎官定位而其運動丁寧說明而敎官常端正姿勢 要使砲卒模範 始爲演習也撰用柔順之馬而敎官時時與砲卒交 換其馬 始爲課業也敎官之氣着令此砲卒正其姿勢捌其 韁又下砲卒休令使緩韁然勿放棄之 常𩣝行進休憇時砲卒則雖休着意勿變𩣝度 最初則雖屢屢休憇每休憇時質問砲卒之已所學 敎法 諸演習中敎官屢屢變換𩣝度而砲卒及馬如疲勞


要制限其時間 預敎課業 馬導演馬場法 飛乘及飛下法 執韁及捌韁法 乘馬砲卒之姿勢 靜止間四肢運動 行進間四肢運動 輕乘法 第二條 預敎課業生兵之肢體練和演習其姿勢


續次爲敎移 調馬韁之使用爲生兵懷恐怖且速習熟敎官宜注 意此二件 預敎課業演習級次要順序施行而敎官之意任預 敎課業只砲卒乘馬而次敎要目補助働作及諸種 𩣝度目的 預敎課業演馬場或墻馬場施行而砲卒於演馬場 往復之初手導其馬以熟從導之乘馬 置馬鞍副銜韁着鐙十字載鞍前橋上可也 調馬韁課業拘鼻用之又副銜韁之而鐶貫調馬韁


共得施行而馭馬之法就示敎導基本

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撮韁處放而閉手兩拳置復元位 韁之短縮 第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此令之終節拳必雙方正直以右手之拇指及食指 撮左韁 第二動半開左手引上放韁再閉左手置復元位 右韁之伸長短縮同左韁只以反對之法施行 以左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執左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拳致體之中央半開合右韁於其中 右手垂於脇下 兩手執韁法 第十三章 敎師下左令 分韁 一節 此令之終節左手半開以右手握右韁韁離于左手 十六珊知米突置復元位 以右手十字執韁法


第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執右韁 一節 此令之操作以第十二章所記之法反對爲之 此操作爲其易會得敎師以操作爲敎諭 韁之操作 第十五章 韁從馬之諸種運動且駐立之操作爲施 行而其操作漸次要兩脚之操作等事 韁之操作要得每手柔軟鍊達其運動肩拳 兩脚之操作 第十六章 兩脚進馬前左右回轉次第壓服帶之


後應其馬之强弱爲其操作之緩急此操作當得於 兩脚屈伸膝上之事又排開此操馬旣從意徐徐馳 之 兩韁兩脚之操作 第十七章 兩拳稍擧而上又兩脚附接於馬體漸 得聚縮右韁之開以右脚壓馬右回轉左韁之開以 左脚壓馬左回轉稍下兩拳馬自前進而以兩脚壓 之共促前進 行進 第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前 一 進 第一令爲聚縮馬體稍擧其兩拳附接其兩脚 第兩令兩拳稍下名爲慢弛云而應馬之强弱兩脚 之壓量緩急增減馬旣從意漸次止其操作 第十九章 騎兵若示動令聚縮馬體時第兩令中 諸種運動之事或早過或遲過若當運動之令兩拳 下時自有馬前進法 駐立 第二十章 騎兵數步行進後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 二 止 第一令以步度之將短縮更聚縮馬體 第兩令伸上體而保韁同時次第擧兩拳壓兩脚駐 立其馬將爲退却馬旣從意則以兩拳兩脚置復前 位馬不從意則應其感觸以右韁或左韁交互緊引 第二十一章 騎兵兩股兩脚之强壓也惟難駐馬 之事而若緊引兩韁仍壓兩脚馬必正直駐立 騎兵極力竝引兩韁或以次第引之之時自有馬速 駐立與退却之法


靜止間右或左回轉 第二十二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右左 二 進 三 止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開右韁次第壓右脚且以圓形狹進三米突 間畫弧圓狀而此運動之將終也減右韁右脚之操 作以全左韁左脚之操作乃終其運動 第三令稍擧兩拳又壓兩脚駐立其馬於新方向之


地而兩拳次第復置於前位 第二十三章 如上記之畫弧圓狀是不失其運動 狹進之法此運動之將終時減右韁右脚之操作用 左韁左脚之操作馬乃右向過 靜止間右或左肯面回轉 第二十四章 敎師下左令 一 一騎半輪 二 進 三 止 此運動之時示其右或左回轉之法則以六米突間


弧圓畫爲背面向 第二十五章 騎兵之運動精密會得於第二十二 章及第二十四章之所記而敎師從馬肩沿示畫弧 圓狀如運動之法以敎諭之 靜止間右或左四分一回轉 第二十六章 敎師下左令 一 斜右左 第一令聚縮馬體 第兩令稍開右韁壓之右脚右四分一回轉而同時 爲左韁左脚之操作保斜向正度


第三令稍擧兩拳附接兩脚駐立其馬於四分一之 方向而兩韁兩脚漸漸置復於前位 敎師下第兩令後又直下第三令始自運動之時殊 爲告諭會得斜行之度其餘細事要精密辨解 第二十七章 如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及第二 十六章所記之精密右運動後左轉施行乃相反右 回轉之法則 退却及駐立 第二十八章 敎師下左令 一 騎兵後


二 進 三 騎兵 四 止 第一令收縮馬體 第兩令堅固其體高擧兩拳仍壓兩脚馬旣從意漸 次下兩拳或兩拳上擧之事爲其幔弛▼(馬+立)立也 第三令爲用意▼(馬+立)立 第四令乃下兩拳附接兩脚使馬▼(馬+立)立馬旣從意兩 拳及兩脚復置前位 第二十九章 騎兵之坐體若不堅固之時因馬之


運動至傾體勢 下馬 第三十章 敎師先卸兩鐙下左令 一 下馬用意 二節 第一令第一列之第一號及第三號六步間六米突前 進第二列之第二號及第四號四步間四米突退却互 保其間隔各列之諸騎兵皆右準移右韁於左手其 上端側出於杻指 槍隊 擧其右手拔槍平直自韁體之間越馬頸之上


投之地上設前一勢節如是活潑抛於地上以 石突置於馬右前足一米突之三分一間直移 左手 以右手附接於左手之拇指握兩韁之上部右 拳更置於銃筒之上脫右鐙以左手把鬣由韁 上握之手不放槍 一 下馬 二節終二動 第一令履左鐙中以右脚觸馬之臀左股越接右股 保體制同時以右手移其韁置於鞍後 第二節徼動其足投於地上體保正直兩韁置之一


線放左手所把之鬣以右手執韁之上端揷於後輪 之左環直執左韁 槍常高執於胸襟前 第二動左向爲之左足進二步移左韁於右手而至 馬口十六珊知米突之間握其兩韁如乘馬前體制 敎師下此令者爲其最精密如第七章所記 列兩韁返 此令之終節各列之第一號第三號爲防馬蹄之蹴 右手稍上之第二號及第四號沈靜之槍之石突浮 地上距五珊知米突之間後如第五章之所記再置地


上 列伍潰散 第三十一章 敎師下左令 一 右左列散 二 進 第一令釣掛其劍以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 左手垂於脇下槍隊則以左手擔槍於肩凹劍掛於 釣兩手脫腮鎖再以右手握兩韁如第四章所記左 手握槍 第兩令各列之右翼騎兵將爲前進四步前進右回


轉其向新方擧拳而堅固執韁以防馬之飛躍各列 之諸騎兵逐次同爲運動而但見前騎兵旣四步前 進然後始爲運動左列之散亦同方法

馬導演馬場法 编辑

第三條 砲卒誘導其馬于演馬場之時移韁頸上 以右手執兩韁而瓜下離馬口十五珊知米突馬若 躍飛手上固韁防之 到演馬場敎官砲卒各隔三米突到中央線上列立 各砲卒保徒步砲卒之姿勢在馬左方 敎官正立其馬于中央線直角而檢之 第四條 馬之四肢垂直頭頸及體同方向正立置 之

飛乘及飛下法 编辑

第五條 飛乘之令對馬之左肩以左手握其鬣其 端出少指之方右手保韁托鞍之前橋上快活躍跳 輕上鞍乘之 兩手執副銜韁閉諸指依拳兩拳隔對十五珊米韁 之上端出拇指之方 第六條 敎官下飛下之令 第七條 敎官下飛下飛乘之令

執韁及捌韁法 编辑

第八條 左韁執之令右手之韁移于左手右手脇


垂之 捌韁之法左手中右韁執於右手 右手執韁又捌之 第九條 砲卒韁揃兩拳相接以一手之拇指食指 接他手之拇指上撮韁而短縮之 第十條 敎師隨時下放韁及執韁之令使之放執 而始令時砲卒落韁而垂兩手於脇下

乘馬砲卒之姿勢 编辑

第十一條 凡此姿勢砲卒之進步從體之諸部漸 漸練和由得


臂同等於鞍上安成丈前 兩腿用力轉其平部同等接鞍而跨脛重從垂 兩膝自在屈曲 兩脛自在而兩足尖齊之自然垂下 體之上部安然直立兩肩同等退後 頭容正直兩臂自在而兩手自然垂下 副銜韁如第五條所示執以兩手 第十二條 此姿勢則體之上部及脛以其自在之働 作應砲卒之演習 蓋働作時或因馬之抵抗砲卒受其徼動必要固着


鞍上 若砲卒甚退臀後方則沿馬之運動由後橋易受損 傷且體之上部俯至前方故必正直坐鞍且屢屢擧 臀運動如第十七條演習 腿轉其平部以爲接鞍應馬體之運動 腿轉內方則必開其脛作下部之補助要得運動之 無錯 又腿或外方轉意外拍車觸馬體乃開膝減腿之固 着由第十八條方法改良此失誤 腿乃垂直接着砲卒以鷰尾狀保其跨勢自由得馬


之運動而或此失誤則擧臀運動由第十七條改良 爲可 第十三條 上記砲卒之姿勢馬爲駐立每加注意 然應此姿勢景況間歇之方法及連續之方法以爲 變換 砲卒常占其定位以間歇之方法變此姿勢 砲卒托其體量於馬之前身及後身以連續之方法 變其姿勢又馬之蹴躍時前方或後方進退其體以變 姿勢

靜止間四肢運動 编辑

第十四條 此運動準預敎課業及徒步生兵敎練 砲兵於四肢運動一手執韁或捌之或放之又還執 等事須要因號令施行 臀之運動 第十五條 臂之運動注意其緩和之節度 腰之前後屈法 第十六條 體之上部務靜坐鞍手支前傾膝起後傾 腿擧法 第十七條 擧兩腿保等水平脛足自然垂下敎官 使砲卒擧腿而手握前橋前方行進砲卒聽止之之告


諭腿復本位 腿轉回法 第十八條 開膝下之務要腿接其鞍 脛屈法 第十九條 腿之位置方不便且馬觸之時務屈兩 脛保正直其體之上部 足轉回法 第二十條 惟恐姿勢或亂以兩足徐徐作同形之 運動 跨勢變法


第二十一條 砲卒行左之演習右後或左後轉回 其體復於本位

行進間四肢運動 编辑

第二十二條 爲行進敎師嚮導而指示熟練之砲 卒一名以之蹄跡上從行他各砲卒隨此後方縱隊 線直行敎官於馬之運動及駐立須要馭馬之要領 說明各砲卒必隨先行之馬 砲卒已熟乘馬之運動此是敎官於靜止間施行者 而四肢運動於行進間反復施行注意各砲卒之姿 勢驅𩣝時四肢運動以預敎課業保持體制施行


放其韁垂兩肩以取急𩣝而此際砲卒或失跨勢則 必聽令改良敎師於行進間施行其飛乘及飛下之 法是爲熟習其業也

輕乘法 编辑

第二十三條 輕乘者柔軟生兵之身體學習特別 之體操以增勇氣故熟兵每有此性質輕乘演習最 爲調馬韁之作業而且蹄跡上之作業俱爲施行

靜止間課業 编辑

第二十四條 此課業飛步中施行一兵以副銜韁 付着於馬之頭部


一名之助手在反對側從砲卒之諸運動準備其落 墜兵保護之節

飛走課業 编辑

第二十五條 輕乘課法先行飛乘飛下而砲卒以 右手當馬肩如第五條所載施行 第二十六條 乘馬行進時於左向或後面向有轉 移其脛之法爲左向則右脛轉移于馬肩上因正體 坐鞍爲後面則左脛轉移于馬臀上手助而旋回自 己之臀 第二十七條 側方飛乘法 飛乘之時只憑左側


輕坐 第二十八條 側方坐時馬飛越法 右手沿馬肩 左手握其鬣兩脛延於馬臀上從右方地飛越 第二十九條 馬飛越法 占位飛乘體傾於馬上 則賴兩拳起立 第三十條 一手飛乘法 左手握其鬣右腕沿於 馬肩上退右肩進左足占位於馬之左肩前更爲進右 肩開右脛活潑飛乘 第三十一條 此諸運動左方施行後更於右方裝 置鞍具施行輕乘之運動


第三十二條 由鋏形變跨勢法 乘馬時以兩手 握鎹賴兩拳起體擧脛前俯體之上部交叉兩脛於 鞍上飜身旋回之際放鎹乃以兩手握把子而後面 運動

飛走課業 编辑

第三十三條 側方飛乘法 起身飛走於地一蹴 左手壓馬之肩上右手加馬之背而乘之 第三十四條 側方馬飛越法 同一前條之運動 而砲卒移兩脛於右方 第三十五條 從馬臀飛乘法 走行一蹴以兩手


接着馬臀上起身腹帶前乘之 第三十六條 從馬臀飛乘從馬肩下馬法 飛乘 如前條之所記而轉移右脛於左倂接左方下地 第三十七條 從馬臂飛乘背面法 飛走如前條 之所記而交叉其頸賴兩拳旋回其體背面上坐 第三十八條 馬臀上直立兩膝飛乘法 同一飛 乘之運動而惟延伸其脛 第三十九條 飛走課業反復於輕乘鞍法

驅𩣝課業 编辑

第四十條 此課業之初以大腹帶行之後以輕乘


鞍續行而馬裝副銜韁

大腹帶課業 编辑

第四十一條 飛乘及飛下法 左手握鎹右手握 前橋或他鎹立於馬之左前足處右肩乍退後方而 沿馬之𩣝度飛乘馬上又賴兩拳起體從馬肩飛下 第四十二條 馬上轉移右脛於馬頭上飛下還直 飛乘法 右脛轉移而放鎹再握飛下飛乘 敎官變此運動左或右飛下左側或右側坐 第四十三條 馬飛越法 坐於左側握鎹猶豫而 從左右飛越之地再爲乘馬


第四十四條 上之諸運動加鋏形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