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齋先生遺稿/卷十二

卷十一 明齋先生遺稿
卷之十二
作者:尹拯
1732年
卷十三

與朴和叔

编辑

昨因遞便修候矣。卽自東村傳致去月十三,念日兩度惠書。欣審初炎侍奉外道體淸福區區瞻慰。不任遠誠。且承滿紙縷縷。盛意所在。藹然可見。令人感悚欽服。不能已已。近來嘵嘵之說。此亦聞之久矣。而亦莫知其故矣。向者仰復也。從弟子敬。深以此際閑往復爲不宜。而鄙意以爲從前。懼爲兄累。不能隨遇仰暴。使高明之鑑。猶有所未盡悉者。又若可悔。故終不能自止矣。今蒙特賜開釋。曉然知前敎之出於偶爾。而懲毖往轍。務盡誠意者。又亦鄙人心中之事也。三復歎仰。言不能盡喩也。第書末所謂輾轉未契者。何其下語之太重耶。今所講者。亦一段義理耳。譬如稱物。前却其錘。要歸於使衡平停而已。其未得衡平之前。或前或却。何害於求平之同耶。衡之稱物。則人所易見。故其前却者。不待爭而可明。唯義理則無形。故過者已過。而猶恐其不及。不及者不及。而猶恐其過。所以不免於有爭也。然其爭也非他。唯求其得義理之十分正當處耳。此則同耳。雖相持不決。何害於其志之同耶。一朝得其正當處。則過者裁之。不及者引之。皆得其所欲。而向來所爭。不覺其失去矣。設令人見有限。終未得歸一。其志之同則猶前耳。有何輾轉之憂耶。此於鄙意深所未安。且後書所謂神後之巫鼓云者。豈亦栗翁所謂祭後芻狗之意耶。然栗翁時則乃朝廷論議。故有不得自由者矣。今此嘵嘵者。只是中間交亂之言耳。唯吾兩間無他事。則彼當自熄耳。安有無根本而有枝葉者耶。所敎海濱山間。亦皆遍滿云者。未知孰張皇是而乃至於此耶。然吾輩今日一言一事。輒騰人口舌。子敬之言良是。雖欲悔之而無及矣。大抵同異彼此。隨處睽分。紛紜乖角。已成風俗。悠悠世道。此何人哉。矧今欲使鄙人。見阻於門下。以立一邊議論者。亦不無其人。則哆侈緝翩。槩可想矣。然兄與我旣皆知悔。當加愼毖。又知其如此而有以待之。則人之爲言胡得焉。兄旣提及於此。故敢略陳其固陋。未知以爲如何。拯衰病日深。而比又添憊。常事無足怪。而最是眼昏且疼之證。非久將成盲廢矣。奈何。千萬紙盡只此。暑熱方盛。唯乞爲道加護。以慰馳仰。庚午四月十三日

附玄石答書

编辑

鳴鶴所托書。昨始承見。再三披玩。辭旨勤篤。不啻親奉謦咳。然使人感戢。不知所謝權衡之喩。大槩說出所爭者公之義。親切的當。殆發前人之未發矣。講論之家。苟能相與立心如此。其間意見。雖有參差。必不至於角立忿爭之患。而今則不然。各主私意。自謂獨得其中正底道理。驅人於曰偏曰邪之域。斷不少貸。則其應之者亦安能隨所遭値。忘怒察理。處得其當。以異於彼之爲乎。惟是之故。其勢每至兩邊角立。了無自反求益之道。並與親愛舊故而爲之助。遂成蠻觸。此誠當世之極弊也。不意今日。猥蒙老兄志存懲毖。旣已深燭而明譬之。以及於鄙人根本枝葉。要亦不外。其爲忻幸。固難勝言。第惟智及仁守。聖門大訓。學者之所共傳。然而多見古人平日讀書閱理。非不儘好。及到遇事着已稍緊重處。依舊纏繞不下。或乃過於其則。此雖與角立忿爭者。不同。其在吾輩。所當屢繹而加勉。庶絶其苗脈。不審老兄以爲如何。似聞昨膺憲除。未知其果然否。此正士友嚮風之徒。素所深念者。關係頗重。恐不宜容易處之。其將何以爲計。蓋想時人之必爲是擧。固亦慕高明不出之義矣。然其主意。實在於嘗與懷川爲敵。一罪一用。要爲相輕也大矣。又於去歲據爲黜享伸驪之證者。尤可因此而力辨。若非今日說得十分明白痛快。以破其欺罔汚衊之端。則先誣已謗。計卒無以自釋於一世。紛紛嘵嘵。愈往而愈甚矣。凡玆曲折。亦知老兄心裏。商量爛熟。保無未盡之歎。特以如鄙癃病。目見世道淪喪。斯文潰裂。悶鬱輾轉。覓死無路。適聞是報。又意所遭不細。得失利病之幾。間不容髮。未必不爲異日訾議者之關棙。玆用冒告。幸乞恕其狂僭而進退之。

前日憑褫修敬。又有一狀答謝慰問矣。悉得關聽否。其間有些仰復者。不免徑情妄論。追思悚仄。然此亦一段義理。有疑有懷。安能無講質評訂之端。而凡有異同。傍觀者例視爲彼此。輒作唇舌之資。此殊可歎。適有所稟在別幅。憑申起居。五月十二日。

頃於李坡州之歸。得承惠札。繼而姪子拜床下而歸。傳所蒙誨語。又自拙弟所傳送去旬後惠復書。前後感荷。何以盡喩。最後所敎。其垂念於鄙事者至勤。而得承於鄙疏已呈之後。追切瞿然。未知果無倍於高明之見否。鄙疏下一半。只以引罪自劾爲主。不料聖旨之嚴切至此。惶悚何可言。聞臺章繼作。束裝待命者又十許日。而更未聞指揮。未知何故也。復書中加勉之敎。敢不服膺。海西之行。未知果在何間耶。天氣已寒。惟乞對時加護。以慰瞻仰。

頃因便修一狀矣。卽於遞中。得承惠書。伏審暑熱以後。侍奉外起居萬福。瞻慰不容喩。下示遞遷之禮。以最長房傍題奉祀。已著於疑禮問解。此中亦已依此遵行矣。汝中所傳。恐是別有曲折。而昏未記得。當更審之耳。拯今夏眼暗頓甚。昏昏度日。而悲疚在中。逢秋愈苦。餘無足言者。春間趙善山汝常。轉示兄別紙。而使跋浦老遺書。謹悉敎意之所在矣。第使此老之意。在於別成一書。以易集註章句。則都無可說。此則不然。只因集註章句之意。而爲之推說而已。不過如饒雙峯,陳新安之爲耳。其逐章者。亦與逐章下小註一般耳。饒陳之說。想其自爲一書之時。則亦應如此樣而已。後來採入於小註之後。始不見其別書之迹矣。此所謂逐章。亦何以異此耶。其中或有異同處者。亦不過如雙峯。而然亦不多矣。此却何害於尊經衛道之義耶。向者悤悤未及面稟。今以略布鄙見。幸加商量。如蒙印可。則幸勿讓如何。鄙人文辭。拙陋已分。不敢爲傳後文字。而汝常則恐未見諒。故敢此縷縷耳。千萬何能盡。唯祝秋涼。道體加衛。辛未閏七月十九日。

浦翁文字。來敎之於鄙見。可謂大同而小異。殊以爲幸至於抄删。則亦先人之所嘗言者。而非但學,庸統說之爲難。論,孟說。亦未容易。蓋己自成書。後人誠難爲之犯手。似畢竟只得依高明所敎上一段之意而已。爲學之方。紙頭所標居敬窮理。固是爲學之兩端。而受之應仲二段。只是初學功程。滄洲又諭。至語錄諸段。只論立志務實用力等事。今以居敬窮理四字排定。恐或未甚安穩。如終日乾乾之輾轉推上也。鄙見如此。未知如何。

匪意伏承勻下札。伏審造朝以後。勻體起居神相萬福。區區感慰。不任下誠。所敎進退之不得如意。鄙人固已料之矣。蓋當初舍弟獲拜而歸。爲傳勻意。欲依懷老之規。爲褫職入對之計。鄙人卽與舍弟言此必不成。當時懷老。則非但自上常屈意從之。自大臣侍從以下。莫不爲之左右奉承。故其出入屈伸。無不如其意者。今執事則其於知上下之交。寧有如此形勢而可擬之耶。於是心知其必不免。而旣入之後。則其退自難容易。爲之憂厲。不翅在己。思欲以一言。略效愚見。而旋念草莽賤蟄。已無當世之意。區區空言。實爲無益於世道。而有害於私分。以此欲吐還呑。以至於今矣。玆蒙手書致意。申以別幅。爲言彼此出處之宜。復有隨事警誨之敎。三復以還。不勝感激。如此而猶欲栝囊。則實負平生從遊之義。玆敢就勻示所及。略布心中所蘊。以備高明之裁擇。其說在別紙。幸須諒察。拯五朔未遞。疏狀煩瀆。惶悶罔涯。紙末所敎。駭恐萬萬。劉珙,晦翁之諭。所不敢當。而聽松所引文立程瓊之事。眞古人知心之契也。幸力加主張。不爲浮議所撓。俾鄙人終得免於大狼狽之境。唯執事是恃耳。妨賢病國之諭。豈戲耶。安有是理。千萬惟乞爲國爲道加護鼎茵。以副具瞻。甲戌七月十三日。

竊觀四箚所論。皆出於經傳格言。其所以引君當道之意。變易世道之計。可謂至矣。曷勝敬歎。第惟欲救病者。必究其源委。高明以爲今日世道之至於此極者。其源果在於何處耶。爲今之計。所當窮此病源。一撤其膜。然後直道立公議行。百事可做。而黨論之消。庶可望矣。不然而苟爲和泥帶水。䌤縫遮過之計。則亦將如水益深。如火益熱。而同歸於亂而已。高明其亦念及於此耶。今日黨論。若以一張大誥而可消則有是哉。子之迂也。此何異於以結繩之政。而治亂秦之緖者耶。果爲此。必一握爲笑矣。恐不如已之而從事於實地也。如何。此事特承提敎。故亦特復如此。其餘雖有所欲言。固未暇一一。唯右所謂病源者。似不可不畢其說。而在鄙人。又有不敢言者。高明可以默會之矣。此是鄙人一片赤心。爲執事輸瀉者。若畀傍人一眼。則其爲鄙人之禍不翅前日。鄙人之出位犯分。輕犯世禍之譏。固不自恤。而慮亦或爲執事之累也。乞一覽而卽裂去之。幸甚。

末端所論扶弱抑強。混被指目之語。鄙人深有不釋然於心者。向來事。兄與懷老去就論議不合。而後指目生焉。當時士類如趙光甫輩。亦只隨執事之後而已。今欲棄疾於人。而超然自脫。恐當時士類之心不能厭也。甲子以後。則鄙人實當之。非敢有一毫推諉之計也。實恐執事之此心。卽出於和泥帶水。䌤縫遮過之意。恐是病根。故不敢避嫌而言之。幸猛省之也。鄙言如不是。亦乞勿惜鐫諭。儒者之得位。莫盛於近世。而其取敗亦相當焉。前車之覆。後車之戒也。正己而後。可以格君。無私而後。可以服人。受言而後。可以知闕失。如是而行之以至誠。倘或庶幾焉。懲前毖後。一變前轍。去浮僞而務忠實。先行義而後談論。易危險之風俗。爲安平之世道。然後方可言內修外攘之功。祈天永命之道矣。略效愚見。以備財擇。未知高明以爲如何。此一紙。前書時欲效而未果者也。今以幷呈。

別紙旣書。而更思之。則終非屛蟄者之所敢言。而言亦過時。大誥已頒。懷論方張。恐無所及。恨不得於常時。講討到底也。開閉數四。竟不免還寢當蒙默諒而垂恕也。然隨事警誨之敎。卽武侯勤攻吾闕之意也。苟以此心求之。則必有爭門而來告者矣。亦奚待屛蟄者之出位容喙爲哉。千萬心諒。八月六日。

附玄石書

编辑

到延曙日。宋君來傳惠書。開緘感慰。實非平日比也。庚熱方肆。未委靜履起居對膺萬福否。鄙因屢辭。不許。更爲進次近郊。遞職入對之計矣。竟被敦勉大禮已迫。不免趁期入城。旋以引見時。窘步闕庭。遂致宿患復逞。痛臥旅邸。今將半月。蓋欲行世子相見禮。申對乞退而歸矣。又適遭坤宮愆候。而亦不得參起居之班。進退維谷。罔知所措。苟欲務遂初計。則非但留疏徑歸有所未安。雖還家之後。距京不甚遠。假令朝家更用前例而召之。其勢益難。又諸議朝廷草創。鼎位空虛。若纔到而旋歸。則國事瓦裂。不如初不到之爲愈也。此亦不可不念。尤增悶蹙也。大抵頃進四箚。皆說目前大弊。冀上加意。而惟消朋黨一條。欲請以一大誥。頒示八方。仍行調劑於其間。蓋視他時。此或可以得力故也。未知如何。幸乞隨事警誨。千萬。

向來密疏。只以難接北使。爲辭職之肯綮。第不得不仍及癸亥啓箚萬言疏等意。聖批亦多奮慨語。豈非所謂一大事者。而只以衰病無才力。莫能承當。不勝痛恨也。唯念消朋黨一款。苟或透出。略有寅協之漸。則却可轉以用力於修兵固圉之計。然恐無其日也。所諭出處之計。謹領崇旨。如以昔年規模言之。尤老雖逝。自當力陳於上前。與兄戮力王室。爲今日第一義。而兄旣於彼時。不出。中間。又有懷川之事。其勢尤似隔礙。故不敢自遂。方切悶然耳。似聞時議。亡論朝紳儒士。皆思所以乘此新化。爲兄命德進秩之擧。則群情可見。第聞吏參之日。亦有一宰。以爲今日朝廷。方伸閔金諸公。而於其曾所陳達之意。終至廢格不行。是爲不可之大者云。則其勢轉艱。玆亦不能有所相助。蓋倣劉共甫。不薦晦翁之舊套也。是皆竊欲奉承兄垂示之勤。又慮其更致潰裂之象。而不知者反以我爲妨賢病國。則鄙亦狼狽去矣。奈何。頒賜書物事。鄙意若欲與官祿同視一向辭却者。恐涉已甚。爲其本非重物。而例亦無謝恩一着故也。鄙見及此。敢復追告。

頃者豚兒輩獲拜床下。歸傳德音。方切感戢。卽於從姪之來。又伏承手惠書。得審秋涼。勻禮起居神相萬福。區區瞻慰。不任遠誠。第承有退歸之語。固知其難久於朝。而然不謂遽爾。豈有所不安者耶。公私仰慮。又不能已已。拯意謂史官復命之後。當蒙恩許遞免矣。側聽旬日。尙未有處分。又增惶惑。罔知所措。欲又拜疏而批答之下。輒煩近侍傳諭。以此惶恐不敢爲拜疏計。方欲更呈病狀。以冀轉達而已。惶蹙悶迫。何以形喩。書中所敎。勤加軫念。有此誨導。不勝銘佩之至。第所謂常理正法。自是儒者出處。鄙人之私情。旣不能以常理自處。微分又不容妄冒正法。非故欲效打乖之道也。平生知己如執事者。方在相位。都兪之際。若有一言以爲某之平生所守。上下之所共知。不宜強迫。寧許其守分以終其身。亦聖朝成物之一道也。如此則言公而義當。聖主豈不賜開允。而於公於私。豈不幸甚。何不可得力之有哉。此非鄙人之私言也。自易蠱之上九傳以下。至聖學輯要用賢一款。已設多少層級。安有一名以士。則不問大小高下。直驅之以一律之理哉。執事面敎於兒子以爲一進登對陳情辭退。爲可云。人亦多有以此勸之者。然世安有一番呈面之出處乎。進不足以仰答國恩。退不免於自喪本分。於義無所據。於事無所當。只得蹭蹬狼狽。貽辱於朝廷而已。愚實未能曉也。所謂前日規模爲高之敎。不覺悚然。鄙人心裏。不敢萌一毫自高之意。只是首尾惶蹙悶迫而已。至此則平日妄謂執事知我者。可謂錯了。而執事眞不我知矣。慨歎何已。示及介子之言。此則眞箇先獲。敢不益以服膺耶。千萬因便布謝。末由盡此心曲。唯乞爲時爲道加護鼎茵。以慰中外之望。若或未便出城。幸於右所言聖朝成物一款。特加意焉。陶甄大德。沒齒敢忘。眼暗不能成字。伏惟恕鑑。九月五日。

右所謂辭狀規式。未能分明。退陶集所載。則以呈於政院。俾之詮次啓達者爲狀。而在京在鄕時皆爲之。在鄕時則亦呈於本道。轉送于政院。今亦有此式耶。今則非陳疏。則例以奴名呈狀。上達文字。以奴名代陳。實爲未安。昔者先人不用奴名。直以己名呈之。而或云此所志也。以臺官而呈於縣官。事體不當云。先人則不以臺官自處。故仍行之矣。至於不肖則已稱職名。以己名呈於縣道。誠亦似倒。以此不敢遵依先規。每從以奴名之例矣。今欲疏則連章累瀆。極涉猥越。欲代奴則聖批之下。以奴名仰達。亦極猥越。若如退翁所行。呈狀於政院。自本道轉送之規。則極爲平穩。而未聞今人有行之者。未知何故耶。幸示敎如何。雖今無行之者。而若非朝家所禁。而直廢而不行而已。則欲據退翁所行。而講行之。亦未知如何。亦恐本道及政院。以無例見怪也。凡事不得預講。臨事擿埴如此。愧歎。

附玄石書

编辑

令胤袖致七月十三日手書。承拜雖晩。而感慰實多。無以爲喩。寒事猝緊。遠惟兄靜履起居萬福。區區增想。鄙入朝來一月。輒一痛累十日。雖欲有爲。其何暇而及此耶。加以一二言計。率被上下之阻礙。玆不獲已欲於陵幸後。以終養乞歸。假令一時得行。而厥後必能遞免。有不可期。第切慮悶耳。惟兄所遭。亦非尋常。若是向來官召而已。則固難撕捱。而猶可支吾。若今所敎。尙未識面。須倣宋朝故事。布衣入見云者。早夜思量。終無可脫之勢。爲兄前後所執與夫無才力可出等語。皆自隔遠不得用。亦與先庭函丈時事不同。蓋彼時一退之後。未見申召之擧。而今則前面日月久長。決無止歇之勢。誠爲難處。如弟蹇劣者。雖欲效文程舊轍。而又何可以得力耶。更乞細加商量。毋徒以前日規模爲高。而務從常理正法。無所打乖也。別紙恨不仰讀一快。但介子之言。以爲身將隱焉用文之者。差足有味。如何。

兒子之歸。伏承勻下惠札。伏審極寒。勻體起居神相萬福。區區感慰。無任卑誠。第昨因過客傳勻駕廿五出城。廿六還山。未知信然否。書中固有不出此月之敎。而亦不料其遽爾也。瞻歎憂慮。不能已已。拯向來所縻。蒙恩許遞。方幸粗安於賤分。而兒子倖科。憂懼又大。比來如得一病也。蒙荷眷誼。有此多少勤敎。愧戢難喩。紙末所諭。極知謙虛好問之意。惓惓無已。豈勝感仰。終當一布以就正焉。只恨從前閑暇時。嫌鬧懼煩。不能極意講質。以有臨事無及之悔也。自訟而已。千萬虛眩方劇。不能一一。十二月五日。

附玄石書

编辑

所諭解職事。豈敢少忽。日夕思量。殊無善策。蓋旣不能陳薦於前。只得請遞於後。則必有中外妨賢之謗。倍於目今泯默之時。若以久於銓部。請移拜閑局如祭酒,贊善之類。以爲早晩必致之地。則不但於兄無所益。或恐有意外爭端。復成舊套。以害於國事。莫知其衷。雖欲謀忠。而不可得。則事之不如意。乃至於此。徒令人憂歎而已。鄙前旣黽勉數月。切欲以歸養得請矣。中因陪駕落後。物議頗峻。不免爲到城待罪之計矣。有前上萬言疏與廟堂相議之擧。勢當待其結局。可以占歸事矣。

一哥科慶。令人倍賀。雖近俗情。亦在累世之後。自爾如此也。第聞此友最號力農善養。而若復從仕。誰當代之乎。亦足奉慮。向來每以不克解職爲悶。枉費許多曲折。竟蒙聖許。可謂一時休歇。而未知其果長遠否耶。鄙只待疏事議處之擧。今幾出場。可以乞歸。而亦不欲爲悻悻之行。要不出此月耳。前惠別幅。必有可以深規狼狽之跡。所補不細。而竟至擿埴冥行之境。豈勝愧恨。雖還巢之後。可以追聞發藥。幸乞留意投示也。

別紙所敎遯院事。當初連鄕之儒。輕發妄議。無故貽辱於先人。無所不至。私心痛悶。而無如之何矣。卒賴執事之言。得以無事。幸甚。先人平日之論。以諸院之處處配享。爲未妥。先人旣有祠於此鄕。則雖微他故。亦何必又享於遯院。今幸底定。何可更以提起耶。至於不相薦引之諭。兄旣知我之心。我已知兄之意。縱有不知者之外言。何足介念。而乃每以縷縷如此耶。還用愧悚。顯道之意。則非以此也。乃以執事之於懷川。前後所見有不同。而尊崇之太過。未知於世道何如云耳。此則不但顯道之意如此。士威亦然。然此則當付之百世公議而已。要非吾黨之所敢預也。先人遺稿雖微盛敎。尙未能奉訂於高明。不肖之夙夜耿耿者也。曾在往日。欲送於士元。使之就正矣。未及而士元逝去。每念無託付處。輒爲之愴結。常獨以爲與其出而資世人之唇舌。不如擢藏。而付後來之公議也。今承勤敎。至引劉草堂故事。不覺感激。當俟釋負居閑之日。委呈竊計耳。前日所具別幅。再蒙勤索。極知好問取善之意。所欲仰質者匪他。只與顯道諸友之憂略同。頃於德涵之過。略及之。想已略傳矣。此非敢有隱於高明。只恐已晩矣。無益於事。而有害於微分。故趑趄至今耳。亦從當一布。乞心諒。又所諭鄙人爲南,尹兩相本根之說。不覺驚悚。曾聞有訛言。以爲鄙人抵書於執事。論及時事云。而有執事在。不待鄙人之自明。故付之一笑矣。今承所諭。方知訛言之轉變又如此。而至有驚怪憂歎之敎。則不料執事知我之久且深。而不能相悉至於此極也。鄙人之於執事。所欲仰質者匪他。而猶以屛蟄微分。似涉時論爲懼。趑趄囁嚅。尙不敢發一言。況於時事。則身在局外。無由詳其事情。有何意見。縱有意見。亦何敢出諸口乎。而乃有如許之說耶。如許之說及於勻座。而執事不免爲之驚怪。則流丸不止於區曳。而大行於中外。亦無怪也。自古訛言之禍。往往陷人於白地。訛言之不足又有訛書。如做作書辭及匿名之類。此禍將何所不至耶。詩云民之訛言。寧莫之懲。此誠苦痛之言也。屛蟄賤分。庶幾平生無怨惡於人。而只以不幸爲的於一邊之故。馴致此等說話。今日於執事之問。猶得以分雪如此。若至歐納於罟擭之後。則無如之何矣。奈何。第此題目。往復亦怕。故來諭亦不以示子姪輩矣。此紙亦乞默察而卽去之如何。

靈光祠院之議。以鄙家事。汔爲其鄕章甫之爭端。極可悶然。其處儒生又有進稟門下之行。敢此附陳鄙意。蓋本郡主合享。森溪主別建。鄙意別建一事。當初旣有疊設之禁。其後又有各尊之嫌。決知其不當。故竊以爲寧從合享之議。則庶幾粗安於私情。無悖於公議。而其在一郡士林。亦當永絶携貳之隙矣。以此每以輟罷新建。歸同舊院爲善。而別建之人。以鄙言爲本家謙辭。必以稟定於執事爲言。若執事之敎。亦如鄙言。則可以妥帖矣。嘗竊聞執事之意。以院與祠爲有間。此亦不然。靈光事體與我尼鄕無異。旣奉享祖考。則先人之配於祖考。在理當然。雖以睡隱言之。先人配於祖考耳。非配於睡隱也。睡隱節義之高。亦吾家父兄之所慕。以祖考之故。而爲配於睡隱。亦何害也。森溪之人。以執事之敎爲執。故本郡之人。不敢擅便。有此進稟。幸望俯察彼此事理。一言以定之如何。無論別建與合享。初非不肖之所敢與也。而以此一事。聞聽甚紛。私情悶蹙。不得不仰布心腹。千萬下諒。乙亥正月二十日。

附玄石書

编辑

遯巖追配事。未知何決。曾答院生辭語。想兄已得傳聞也。唯父子師弟不可同享之義甚明。然則其於同配亦然。故鄙意如此。未知平日諸丈在世時。其有此等議論否。幸爲示破。今番不克奉薦老兄一款。自有曲折。固知兄之難於出世。是不唯素守然也。又慮其爲世道潰裂。略如向日羅韓時。終非爲兄好事。不敢遂意矣。因此顯道。大加非斥。至欲相絶。蓋與癸亥北洞之論斥以欲爲驅逐尤菴。自專其利者同轍。固知此友見識多滯。而不謂遽至此也。不然。筵中或有閑漫論事時。何苦何難。而不之爲乎。令人悶鬱。無以自堪。夏間人有言。兄近日意見一與南,尹兩相相合。而實爲其本根。聞之不覺驚怪。及因大哥語及張,李兩獄。而後知其無是也。然聞此說大行於中外。又因鄙不薦事而曰。某則以此相絶云。其爲譸張危險如此。不知世道果何終極也。憂歎而已。如鄙行止。則轉益狼狽。雖欲循墻。而不可得。蓋去八月間。乃以陳情歸養上章。其在高陽辭職時。及今行皆以此爲主意。誠以無疾有才。則當出而事君。無才有疾。則當處而養親。古今大致然也。豈不有據。而第今聖上之過加敦勉。無已時至。有將母入京之敎。而所陳諸說。輒爲廟堂掣肘。無一可行。此正難處之大者。而況人心世習。日益扤捏。決無更進之理。幸乞量示可救之道。千萬。

臘月念後。此月人日兩度惠書。連得承拜。伏審新元。勻體起居神相萬福。區區瞻慶。不任遠誠。所諭進退之義。眞所謂飢飽自知者。未入之前。猶非他人所能預。況旣入之後耶。未知比日果何以出場。第切耿耿而已。栗谷別集。謂已勘定矣。尙未也則可知成書之未易也。前所稟此中所錄數條删去事。已蒙删去否。其餘不甚關緊者。恐失於多愛。删正似好。未知如何。疑禮續三冊。謹受。其所籤標者。亦略閱之。而去冬以來。眼昏益甚。比又虛眩頓劇。往往如風燈之欲滅。以此日用凡百。皆不免拋過。如此細字。實無看詳之望。何不令年少朋友。仍爲添删。以成完本耶。梁君用功如許。而金君校得亦勤。只付此二君任之。當勝於老昏不翅矣。始欲呈還。而聞彥暉今春欲下來。欲資其力。姑留之耳。拯一家喪慼連續。悲怛無已時。非但眼昏。耳亦漸聾。心氣凋耗。有所思索。輒覺其勞。百無能爲矣。奈何省墓之計。必欲於未死之前一遂之。而卽今無力自致。唯得便卽行。不能預期也。一者承誨。正自難得。悵如之何。舍弟官況。有不適者。方圖解歸。方知窮谷。自是本分。辱示先輩舊規。益仰謙尊之盛。第鄙人亦不敢全變常例。懼辱知顧。唯僭是愧。不謂猶以爲僞貌也。亦爲之一呵。乙亥。

附玄石書

编辑

敢有冒告。曾見松江入相。牛溪先生輒稱老兄台兄。不廢朋友之誼矣。今兄乃以僞尊加我。豈時與人漸降。自有不可用先輩舊套者耶。是亦可謂變例也。呵呵。且向承有遺我別幅。蓋將相規。庶幾頂門之一鍼。而旋以在京。紛紜中輟不送。今則病臥鄕廬。絶無外人之來參者。倘可終賜崇誨。以解迷塗否。千萬是仰。

答徐景翬鳳翎

编辑

離索病伏之中。每念四方同志。如吾左右者。或寡矣。思欲一奉淸晤。豁此鄙吝。而山川悠阻。不可驟得。則亦悵然懷想而已。忽於便中。獲承墜翰。縷縷滿紙。皆由中之情敎也。玩繹感歎。實不減一場對討也。仍審年來守靜味道。自得益深。區區慰幸。又不可勝。癸甲錄。豈宜靳借於高明。只此中藏帙。乃先人草本。間有手自抄寫者。不敢遠離箱篋。無他謄本。可以奉副。想諒此心也。未知所欲考見者何說耶。若得示下。則可以逐條寫呈。此中則無他耳目。雖煩不妨。未知以爲如何。近來事何可更言。此聞南中一疏。竟至上聞。直欲翻倒百年公案。邪說橫流。至於此極。斯文之禍。將無所不至。豈非時運之所關耶。昔賢所謂吾徒之力。無如之何。只得講學修身。傳扶大敎。使後生輩知有此等道理云者。爲今日吾黨之已分內事。而如拯者。病昏孤陋。日以荒墜。自家身心。亦懍然不知所濟。幸老兄因便時惠德音。以警振之。此區區之至望也。衰疾已侵。杜門長蟄。無由一叩衡門。盡此願言之誠。奈何。賢院重委。辭避無路。一向因循。有若承當。每不勝惶愧也。丁巳三月七日。

向於夢寐之外。獲接十載顏面。一之已幸。遂至於再。其何感慰如之。只恨行李有事。不能淹留。而賤疾亦未克踵至駐宿之所。更做一宵之晤。追味緖論。倍切向風而已。昨爲省墓。強疾西行。閱月而歸。則惠札在案矣。披審多少示意。三復之餘。不覺感歎。何由更獲對面語。如見此書也耶。衷紙所敎。極知盛意之出於尋常。敢不思奉以周旋耶。第當此時節。何可憧憧於書札間。以重招指目。無益於吾道。而有害於賤分耶。以此鄙意所自靖者。只在淸誨所謂屛伏尊行之一款而已。未知尊兄復何以敎我。顧念殘生。志與氣頹。呻吟窮年。了無意緖。屛伏則有之。而尊行則未也。日夕懍然。思得日從畏友如兄者。資其警策。振此滯吝。而奈此離索何。只堪悵想而已。仲父所編魯陵誌。果有之而未有兼本。不得遠呈。先人上石室書。論壬辰事者。則錄在別紙矣。尊兄所編成說者。亦乞早賜投示。如何。向來駴機初不可測。幸賴聖意堅定。旋卽退熄。氷霜之極。陽未嘗不復。未知蒼蒼者。竟如何也。十月三日。

昨自墓下。轉至坡山。梅翁九十二。尙無恙。少輩冠童滿室。極可慶幸。仍得奉覽尊兄昔年長書一通。言議洞快。令人發蒙。斂衽莊誦。至于數四也。第其中尙齒一款。不能無可商量者。若只如盛論而已。則有何難處事耶。無奈晦翁於南康立周程祠。而別爲陶靖節以下五賢祠。又於滄洲祭先聖也。張邵,司馬。年大於兩程。而位在其下。有此二端之故。自昔論議。未免多岐。終至於一境有兩院。一院有兩祠者也。幸於此。更致意焉。如何。先人之見。則以爲晦翁遺規。不可忽而兩院事勢。終不可不合。故欲合設於一處。外爲都宮。而內立兩祠。西祀聽,休以下。東祀牛,栗。而講堂齋門。則合而爲一。如此則合於古而宜於今。可久而無弊。然亦不得施行而止矣。亦未知果如何。

移棲窮谷。又有年矣。人事彌覺僻阻。嚮往之誠。雖不弛於離索。而一字尙不能自致。況其他乎。每思古人千里命駕之義。未嘗不南望而長懷也。今晨梳洗纔罷。忽見仁鄕二章甫來。貺以院中之禮。拜承驚愧之餘。二君袖致盛牘。開封披讀。次第數紙。入手盈懷。無非所以刮祛昏眸。開蕩滯胸者。夫何故人之賜。勤厚至此。莊誦感歎。言不足以喩此心也。來諭首及世道。而見勖以昔賢故事。庸陋後生。何敢當何敢當。向者果被分外召旨。而本情本分。惟在屛伏沒齒一句。若有才學。可裨涓埃。何苦不進。求所以兩盡忠孝者。而欲退守此一節耶。高明想或俯悉。而誨示過分。爲增踧踖。至於漆室之私憂。則猶有不堪其耿耿者。來諭先獲。彼此何殊。拯未老先衰。年來益以荒墜。凡百無足言者。舊棲初旣偶離。新寓又非素計。與病弟不得相守者。將再經年。雖有水石之勝。有何趣緖。先壟遠在西圻。貧病之故。一年一掃。亦不能辦。而餘年漸覺無多。方欲經營捲歸。守死松楸之計。以此難於累遷。未免姑蹲歲晏。幽思倍覺憀慄。奈何。先銘文字。再三蒙改修。而大體只仍舊貫。且屢改多痕。終不成完好文字。奈何。此事想欲先聞。故敢此略及。十柚之惠。眞所謂晩香也。三嗅淸芬。如襲蘭薰。千萬紙促。只此。惟祝素履幽貞。加護歲寒。以副千萬之望。庚申九月二十四日。

向來一命之恩。或傳有一肅之意。深幸。天借邂逅之便。而竟歸虛。爲之悵然久之。拯分外收召。尙今不輟。一味惶蹙。本情實狀。非不罄籲。而未蒙上下之垂諒。前頭必陷於分義之誅矣。窘悶奈何。洪寓果是孤靑遺躅。兼有溪山之趣。在鄙陋。似亦過分。果未得久專。昨又捲還舊棲。人事棲棲。亦一厄也。去冬。舍弟病。幾死僅甦。當時聞病急馳來。實恐未及於見。遽懲離居之遠。遂復歸來。相守依舊。酉峯窮谷。如往年老兄臨過時所見矣。安得更奉淸標。起此懦慵耶。辛酉二月十八日。

自我夤緣蓬院以後。每於春秋。輒承墜翰。聯牋累幅。多少傾倒。旣愧庸陋之得此於長者。而振厲警策之益。有不能喩者。則又慨然不覺山川之間阻也。仍審素履幽貞。杖屨無恙。其慰瞻仰之私。又不可量。所敎隱峯先生遺事。有老兄在。顧此區區。何足以辱命。第其遺文全秩。尙未奉覽。久欲請於安兄。而近來苦未嗣音。遷就至今。亦甚愧尙德之誠淺也。若蒙尊賜得以一寓目焉。則固陋之大幸。不勝拱俟。至於狀文。不敢輕議。然更求得一文字於和叔。使斯文稱述益備。則庶幾無憾於傳後矣。蓋以先儒故事言之。程伯子旣有行狀。又有狀後諸敍。人各以所見形容之。而大賢之本末。自然完具。正不必求備於一手也。未知高明以爲如何。拯苟遣如昨。而舍弟宿病之中。又得二日之瘧。日以沈惙。此間煎撓。何以盡言。從弟亦依舊同棲守拙。安分則有之。而有爲則未也。三病一谷。長抱離索之憂。光陰易失。義理難窮。何由一奉淸晤。豁此滯胸也。每爲之臨書增悵。九月望日。

地不甚邇。而信息時通。古人比之比肩者。良不虛也。每奉盛翰。長紙短幅。輒有警誨。而多聞所未聞。未嘗不心開眼明。矧此新裝二帙七冊。得於拱俟如渴之際耶。所敎縷縷。誠非陋劣之所敢當。然從當莊誦。苟有所疑所得。亦安敢不以就正於高明也。石潭續別二集。果方屬刊役於湖南。蓋和叔之所編輯。而積年用功者也。詩文之外。語錄,日記及遺言行之雜出於傳記者。悉合爲一帙。和叔之有功於斯文。此其大者矣。曾再三往復於此中。而以高居之遠也。曾未能仰布耳。坡山續集二冊。則堂姪適按此路。故方圖鋟梓兩家未畢之事。得成於一時。豈非士林之幸也。先人曾爲坡譜後說。想一覽之矣。亦欲續刊。而適値歲歉。賑政方急。深恐未可必也。先人所爲文字。深荷印可。蓋今世得此於人實鮮。豈但私感而已。至於狀中草本山岳之語。則果以爭端。爲嫌而删去之矣。然近來口舌愈多。已不敢爲分疏計。只得一切任之。恨無由面承訂誨也。彗震諸災之餘。北虞遽出。未知前頭有何緩急也。朝廷務爲鎭物。若泰然無事者。而漆室之憂。令人夜不能寐。奈何。壬戌三月七日。

安兄景鎭氏。昨自洛過宿。共討隱峯先生遺事,墓表等文字。恨不能與老兄鼎坐承誨也。忽拜墜翰於其夕。披豁傾慰。有倍他日。蓬院久無信息。意謂諸君能諒我款誠。聽我奉讓於老兄。而不復虛爲此文具。方以爲幸。而乃復不然。誠深愧悚。書中憂道歎時。懼災哀民江湖之憂。可掬於言外。窮谷秋懷。正爾憀慄。不覺三復而悵然也。奈何。分外蒙被誤恩。一至於此。旣無應命之具。又不得安其賤分。自知畢竟死不足以塞責。未知老兄。何以敎之。舍弟從前。病未能仕。指目可懼。固已爲動。計不容有前却。未免強疾冒赴。亦不能有久意耳。病弟與從弟相繼出去。而留者亦且御恩畏義。進退維谷。想見笑於大方之家矣。乙巳錄。昔先人在世時。曾取俗傳一本。略加整頓。以爲一帙矣。被人借去見失。因而未能復尋。今並俗本而不在矣。春間實承此敎。而修敬之際。忘未皀白。追而思之。已無及矣。不敏之訟。至今在中也。壬戌重九後日。

齋郞。非所以處賢者。縱令應命。六十老儒。趨蹌末宮。有何裨益於國家耶。令人慨歎。如拯之無似。則虛名上欺。恩召絡繹。至有史官偕來之寵。其爲隕穫。何以盡言。自量才分。決不能堪當。故不得不守虞人溝壑之義。抵死籲免。方冀幸聖慈之有以憐許之耳。惟是世祿之臣。受恩罔極。而未有報效之路。虛蒙敬禮永負忠孝。此爲臣子之大罪。中宵撫躬。慨然自悼而已。奈何。朴和叔入城已一月矣。爲出當世道之計。公私憂喜。令人夜不能寐。有書勸我。責以君臣分義。不可一向堅坐。鄙見則以爲誠有其才。而直愛身自私。不肯出仕。則誠悖於分義矣。若進無所爲。退失所守。畢竟狼狽無據。則其所以求伸分義者。非適以貽辱於朝廷耶。以此自畫。不敢變計。未知高明。何以敎我。恨相去遠。不能面吐所懷。以承訂誨也。衰病日添。百感縈懷。呻吟度日。無與開晤。奈何。所示諸紙。一一感發。略以別紙仰復。以備裁度耳。舍弟半生病廢。強疾一出。無益於公私。而遞歸亦自不易。方與飢民輩皺眉相對。其苦況可想矣。昔賢遺躅。豈易企及。第當以來敎。更令警省耳。癸亥二月二十七日。

憂愛淵源錄。謹受而一讀之。表出編次。使世人見之。豈不有裨於三綱五常之重耶。深服用意之勤至也。前日不立黨。師友之論。亦同此意。老兄靜中之業爲不少矣。初欲一一籤標。以質所疑。而高文汪洋。無有着手處。望洋而止。因以疾病憂宂。尙未更爲從事。今夏間倘無魔障。謹當卒業。而仰呈鄙見也。至於重,隱二先生道學正脈之論。竊謂一陳吾見。以俟後世則可也。若必欲人人之信已。而加以爲激發不平之辭氣。則亦恐未安。未知高明以爲如何。曾見和叔。爲言老兄文字。不無病痛。似亦指此等處。明者反省。當自知之矣。然非老兄相信之篤。亦何敢發此口乎。切乞心諒。

慶徵君事行。雜出於東賢傳記者。不翅班班。聞風者猶覺感慕。況有遺愛於玆鄕者乎。前此宜有祠享之擧。如重峯,旅軒之於報恩。休庵之於仁鄕也。而尙闕焉。蓋吾黨之羞也。柳思庵,李文平金御史之於筽城。所示亦然。然今世祠院之弊。爲世俗詬病之資久矣。蓋士無藏修矜式之實。而只務崇屋宇。且其刱建守護種種之事。動輒貽累於縣邑。故朝廷方且設禁以止之。實與當初建院養士之美意。相左甚矣。以此鄙見。則於遠近祠院之設。不欲其煩數。近聞筽城。有爲先祖及先人俎豆之議。心切悶然。欲其停止而不能得也。今慶徵君享於淸州莘巷書院。李文平亦有祠於金堤。則恐不須到處加設。爲近於彌文也。如柳思庵。乃瑞山之人。而葬於德豐。若於此兩地無祠。則卽被禍之地爲之可也。而兩地有之。則亦不必疊也。鄙見如此。未知高明以爲如何。金御史事蹟。則似乎未著矣。如何。黃錦溪事。所示誠然。黃之出身甚早。此其少時事。後來從事學問之實。有不可誣者。則退翁之期許之者。豈云不是。與柳西厓之終身媢嫉者。似有間矣。高明比而同之。而又致疑於退翁。此亦過矣。錦溪及李龜巖。特爲仁弘之所惡。至於崔永慶之傳末。亦提起而斥罵之。今老兄又比之於仁弘。好笑。花石亭諸作。諷詠無已。前夏一宿於亭上而歸。俯見臨津官路。回憶黃,王儐接之盛。無由復覩漢宮威儀。不堪周道潸涕之悲。又其重刱。適與牛溪書室同時復舊。兩先生往來之躅。喬林細逕。宛然如當日。而之學之道。不絶如線。又令人感歎終夕。李子馨要余作記。欲以此二端之興感者爲說。而姑未及焉。俟成當奉寄。老兄亦必爲之同此慨然也。

國哀普深驚恫。何以勝喩。上候新經大病。平復去久。奄此宅憂。臣民憂厲。尤爲罔涯。葵藿之誠。想同此耿耿也。邑便之過。獲承兩度惠札。謹審邇來。素履安貞。慰感不容喩。別幅韻語。尤覺警發。諷味。以還。若洗幽鬱。如僕者。日沈衰疾。常無好意思。却羨老兄沖裕自適。能作此鏗鏘以爲樂也。西溪薇字律。曾未得見。山人砭鋒。渠安能辭耶。當傳與一笑也。談易古體。似勝於絶句。惟以混沌爲理。則恐未安。末篇在微分。則有不敢當者。而意趣高遠。所以獎提勉進之意。實寓乎其中。敢不拳拳以毋忘盛誨耶。昨成國服於邑次。歸頓墳庵。非但暈仆無生意。且非吟詠之時。未能步和。以見區區。當俟後日有以追效耳。所諭世道云云。令人太息。溝壑賤蟄。固以沒齒爲期。則無足與論於當世。惟是向來一番彙征。忽成川洛之勢。已有之百年痼疾。猶足以殺人。況加以別證耶。聖主至誠求賢。銳意圖治。而在下者潰裂如此。未免仰貽。獨憂於至尊。念之令人苦痛。時運所關。奈何。舍弟病歸。依舊寒谷。前旣偶出。更有何準擬。賢倅汝中。有意行其所學。想老兄不憚枉屈。助其不及。以共成其美也。和叔贈以養士之說。學古有獲。何難行之有。但根基未能深厚。則發用者亦淺薄。汝中學者也。當自知子賤之爲單父故事。高明亦觀古人寒蟬之責耶。承諭之及。略布鄙意。如何。臘月十六日。

賢宰興學之意。出於至誠。苟能擇師選士。相聚勸課則數年之間。必有其效。深望高明相與講討。以成其美。亦學道措業之一端也。如何。甲子四月二十五日。

區區瞻溯之中。忽承墜翰。喜審秋來。素履彌貞。雖傷時悼俗。幽懷難平。而超然自適之樂。亦當有不得以語人者。向風馳仰。何能已已。拯外食之虞。有不暇言。而從叔父二人。數月之間。相繼捐世。先人兄弟之行。餘存無幾。孤露之愴。沈痛難喩。賤疾亦復發作。生意索然。不但騷人之憀慄而已。奈何。示諭慇懃。副以韻語。把玩圭復。終夕未已。第前後處義。顚錯必多。而未得警誨之語。豈有微意而不能覺耶。見識昏昧。虛名過分。無論貽累於亡親。貽譏於世道。卽師友之義掃地。永爲口實於後世。不知老兄。何以敎之耶。韻語當奉和。略見區區。而喪病之餘。意思無聊。未免闕於酬報。屢負盛義。罪訟實深。然旣以杜門閉口。爲自靖之地。則詩句。亦當從此例。未知如何。九月八日。

蓬院便來。德音遠至。離索之中。慰豁何量。所責二款。皆是尤於知幾之訓。不覺慼然動心。奈何。至於不能住足之敎。鄙人不足以當此。姑未敢索言就正。而先正之忠言憤筆。今又一讀。令人豎髮。世道至此。安得不歸之於時運也。所論寒蟬之譏。深恐未然。溪上抗章。其時被徵在京故爾。若已退歸。則未知其義又如何也。進退之間。語默自別。高明精義之見。或者偶未之思耶。末段所敎一節。吾黨今日道理。此外宜無他焉。敢不服膺而從事乎。第區區自靖之計。只欲杜門念咎。以盡餘日而已。誠恐文字之邂逅翻傳。或能生事。則未知中夜解帙。如劉草堂者。有何人哉。喪威疾病。生意日索。溝壑之憂。同病之憐也。乙丑三月一日。

春間實蒙警誨之勤。而其時以疾憂。草草仰復。其後非無往來之便。而衰病內纏。攻擊外甚。一以杜蟄。喑默爲分。一向不能申覆。闕然以至於今矣。惟藏戢盛幅。時出而一讀之。猶恨未能對面一吐出多少也。今承一會。無由再續之敎。兄不能來。僕不能往。而前面光陰。亦俱漸索。勢固然也。悵然何已。前日所示諸冊。當初竊僭以文字之太蔓爲病。欲僭加節約之功。則又以長短不侔。不敢下筆。終恐不能動着。而亦不妨自成一家之言也。未知其後。自加修改。益致其精否。蓬院齋中之謬屬。屢請改而未見諒。常以爲悶。卽今中外儒生之投疏請罪者。未知底止。而朝廷之上。法義嚴截。當此之時。安敢偃然托名於章甫之後。以重其罪戾耶。乞惠一言之助。以保庇微蹤。千萬幸甚。唯祝霜冷。靜養彌珍。以慰千里之思。九月六日。

孤露衰喘。餘殃未盡。忽見同氣之夭。摧痛酸苦。不自堪忍。此是庶弟進士撥也。有文有識。操守不苟。自小科後。不復求進。家中之所倚仗也。而年纔四十。一病奄忽。家禍至此。奈何奈何。昨伻書之來也。爲看其病不在家。不得修敬矣。心神少定。始得披玩。得審春來。素履日休。區區瞻慰。已不容喩。而江湖漫憂。發於信筆之餘者。猶勃勃可畏。始知氣以善養。不以老衰有如此者。爲之感歎無已。前日於病裏。偶讀前日所示不立黨淵源說。竊自歎息。以爲誠正之學明。則黨比之風自祛。蓋都是此學不明之致也。遂題其下。少見鄙意。且步前惠通字之韻一篇。欲以寫呈。而無便未果矣。且念鄙人今日之義。惟當以閉戶塞兌爲分。文字句語。容易脫漏。爲人所得。非但於已添罪。亦且爲累於人。故亦不欲寫出矣。昨見答森溪宋生書。有吹葅之譏。想又以見笑也。然早晩敢不就正。責誨兩款。不勝驚惕。丁亥疏之大業。今人學識刀量。安敢望古人。正自擔荷不起。示諭堂堂。敢不敬服。至於日記一節。和叔所論。實似詳審。故妄意高明之所傳聞。或失其眞耳。此則只是一事。且難實如所敎。今已無存。不必更爭。而吾兄以爲大段事。斥和友不輕。故敢復略及。未知以爲如何。汝中立祠。誠末世之所罕覩者。然在學者赫赫之名。非可喜也。恨左右之不能止之也。屬筆之諭。尤恐未之思也。今日屛蟄之分。豈宜爲人作文字。且以我贊汝中。人誰以爲公言。敢豫辭之非備禮也。舍弟意外復官。渠以情勢之難安。未免趑趄。鄙見以爲初不一動則已。旣出。今無可辭之義。若以近日事爲未安。則於微分益不敢。故勸之赴任矣。雖云便近。不如常時朝夕相聚。塊獨之懷。已不可聊也。悲憊之餘。生意殆盡。強疾作此。以待南便。蓋於科時。或逢南士故也。紙盡神惛。千萬只此。丙寅三月晦日。

自去冬來。衰病轉甚。雖對黃卷。披閱良艱。每於離索之中。懷想德義。恨無由縮地致身。一承淸誨。以寫幽悁也。卽因院便。承拜惠札。得審淸和。靜履安穩。其爲感慰。難以盡喩。衡泌簞瓢。固是吾人素分。而南土饑荒。流聞甚慘。未知何以自濟朝夕耶。此中兩麥頗好。過十許日。則大椀不托無憂矣。拯向來自作之孼。轉加一節。親友數人。爲先人卞誣陳章。並被竄削之律。而聖旨特擧賤名。辭意嚴切。久負罪戾。尙爾偃息於圭竇。實非微分所安。惟早蒙結正。與諸友同坐。是俟而已。別紙所敎。亦以別紙仰復。而前日拙文及韻語欲就正者。並以寫呈。望亦因便斤敎。丁卯四月九日。

書重峯先生遺事後一說。莊誦再三。不勝欽歎。似當編入於抗義編諸先生敍述之後。庶於發揮先生之道。益有光矣。第其中語句之未安者。略布僭見於紙末。以備財擇耳。和叔所編師友錄。牛,栗門人以下。姑未成定本。近久未能往復。未知了畢否也。第先儒高下之評。豈蒙陋所敢預聞。雖高明。亦宜益勉於精義之工。恐不當容易說出如此也。妄見如此。未知以爲如何。重峯之不係於坡門者。和叔自有說見於其凡例。蓋以義分之淺深。分屬而註。亦係某門於其下。以見其實。非略之也。如何。然右兩款。當復於和叔。容其更加商量也。金大賢一欸。則和叔搜得以係於末。而如淵源錄之存邢恕以爲戒。故不以爲嫌矣。更思之。其人微猶不足爲邢恕。而兄敎亦如此。當復於和叔而删去之耳。曾見栗翁論花潭門人說話否。門人之爲其師者。恐不可不警省於此也。僭率及此。惶仄惶仄。

首夏伻還之後。更未由嗣音。逮玆秋懷之憀慄。翹溯尤切。卽因院便。承拜下札。得審數月炎潦之餘。素履無恙。區區慰幸。難以言喩。第承旱災之慘。又未免凶歲云。今年此間則稍稔。傳聞南中亦然。方謂民生庶得稍蘇。可免國家賑濟之憂矣。不料其如此也。豈勝憂歎。衡泌樂飢。雖吾人素分。竊想我梅邊。簞瓢也空。安得不爲之惄如哉。拯衰病日加。眼昏如霧。志隨氣頹。無善狀可言。老兄加我數年。而愈剛健。令人瞻羨。加以負罪倖免。獨使友人。離親遠謫已半年。而尙爾偃息弊棲。任便自在。亟欲以身從之。與共旅榻而不可得也。世道滔滔。人心陷溺。莫知稅駕之所。蔀屋之下。時獨喟然。不自覺其罪戾之在身也。千萬何盡。所希爲道加護。以慰遠誠。八月二十四日。

與兪胤甫命胤

编辑

家嚴今番之行。贏得一世口舌。而筵中未安之敎。追及於先祖。驚懼悚仄。何可勝言。所入文字。想今已到。秖俟譴褫之期耳。卽見邸報。兄參春坊之擬。想不久騫翥。歸朝卽今。內則無科業之累。外則姑無爵祿之嬰。及此閑暇之時。所以講於家庭者。想日有功緖。未知春來所讀何書。其修己事上使下之道。愚意以爲近思錄,大學或問及朱子封事,序,記中好文字。不可不熟讀也。未知兄意如何。胡文定嘗喜局戲及飮酒。大夫人責之曰。得一第德業竟耶。自是終身不復爲戲。而飮酒未嘗至醉。此可爲後學之法。向見兄酒後頗雜。此雖細過。其自䙝而追悔非細。切願以胡公爲則。無以爲細過而忽之也。此等言語不無有助於浸灌栽培之功。故適有思敢及之。然孟子所謂捨己田而芸人之田者。非弟之謂耶。還可愧也。亦望時箴警之如何。今番病裏。未免有惜死之心。十年爲學。無絲毫之得可驗矣。奈何。呻吟之中。率口成詩有數篇。雖不足觀。徐當錄奉求正也。戊戌。

投閑一年。又未蒙敍。及此暇日。進德修業。安知非天欲玉成之耶。千萬勉焉。則朋友之幸也。子敬得官。雖病。想不免爲親一行。可成又名除目。兄輩洛下游從。更如昔年矣。第相聚。更宜各相振策。以書冊爲歸。不當自安於蔭仕。謂事已休也。如何。弟等宂病汩沒齒加長而已。區區佔畢之功。亦覺日就鹵莾。兄弟相守。只習閑懶。恐終爲相愛之羞耳。癸卯元日。

七日之事。不得進參。耿恨之私。迄如喉哽。卽此意外。承拜惠札。憑審澹然之餘。侍履有相。區區慰幸。無以爲喩。伯兄新命。固知有之。旣不得不赴。則所處之義。只如來敎矣。文字蒙荷俯謀。不敢自外。略加塗抹以呈。僭悚僭悚。禫月從仕。或有不爲者。而近者惠仲兄及季羽兄弟。皆以禫月供職。兄雖欲累疏。政院必無捧入之理。弟意則再疏中。兼及偏慈喪餘病篤。人子不可離側之意。雖未捧入。因以此爲辭歸之路。或呈由退來。似無阻礙。未知如何。到彼後。如趙都憲丈。可以奉議而行耶。丙午四月十日。

兄之去就。自量伸縮。初無不可者。只是以爲未安者。久阻恩點之餘。始有此命。而又是特敍後初官。故在分義。不可無人事場一行云爾。非以爲於義理。有必赴者也。今則色憂。雖不大段。自有不得遠離情勢。日邊消息。又極驚駭。有言責者。固不可以惕威退縮也。在外者則量而後入可也。何必富進於此時乎。然此却非爲吾兄圖便計也。若有召命。則恐不得不趨。望兄及此閑暇。進學修業。以副人望。辛甚。丁未二月十日。

悲撓中。悤悤辭歸。耿然之私。迨不能已。不審數夜來。僉哀氣力何如。神佑純孝。雖幸免顚仆於道路。積毀之極。實有暗爍。而不自覺者。爲之憂厲。不任區區。千萬勉加餰粥。以當大事至禱。改棺之節。歸稟於家親。則親意以爲木品旣好。又無白邊。則外面痠拆。不足爲害。厚塞以漆。無有不可。何可輕擧變禮也。未知僉哀之意如何。黃蘗板。聞趙敎授之言。則自家曾用於橫。蓋板及遷厝時發見。則棺木不敗。而蘗板則已成朽物。其堅剛似非松比。而其易朽如此。可怪云云。此說實出經驗。望更扣之。且博詢曾用之處。如何。山運此中士友之見。以爲雖不合於年運。自可變通用之。不必太局於術家云。竊謂擇日之術。亦多岐云。只合據禮爲常。而如此等節。則就其中。得一說爲據可矣。未知哀意。如何。戊申正月十三日。

示諭先山改遷之擧。以拯之愚見。則不敢贊其決也。新舊山優劣。旣未以易定。設或新勝於舊。其吉凶之徵應。必積歲而後可見。若旣遷之後。又有謬悠之議。則悔其可追耶。況先山旣爲先塋傍側。而又有治命之丁寧。若非有甚不得已之形。則決不宜輕生他計。未知僉意以爲如何。書難盡意。唯俟早晩面詳。幸望更加商量。如何。八月九日。

聞山事。尙未有定。哀遑奔走。氣力何以支持耶。每念之。惻悶不能爲懷也。地師旣未易得眞知者。而好地亦難以時月可期。以拯等之慮。恐不如姑爲合窆於先兆。而徐求吉宅。以爲永安之所。實合事宜。而聞哀意不然。此旣全昧向方。故無以動得哀聽。一念懸結。不能已已也。唯祝神明協助。誠孝感格。速得底定。以完大事。休神息慮。讀書進業。以慰先靈。以保家道。千萬泣禱而已。己酉。

與朴徵之泰徵

编辑

伏聞七山祠宇之議又發。至於定出齋任。令人瞻感。第此事發於昨年。此中諸父之意。固以爲如此等事。非門生朋友汲汲講行。坡山之論石潭。雖因時議而言之。亦實深遠之意。況世俗之情。貴耳而賤目。發之易則不免爲異同之端。遲之久則愈光而愈信。不如姑待十許年之爲好耳。尤翁之論。亦以爲此間事體與北路稍異。不可不留俟他日。拯意亦以爲諸父之見及師門之意。俱是如此。則有非後學少輩所敢輕率。故頃於柳友之更問也。以此意答之矣。蓋此事發之者輕。則事從而輕。發之者苟。則事從而苟。非一鄕及門下之私事也。今若以一鄕諸議之以遲退爲鬱。必爲速圖之計。則亦當更稟於斯文諸老先生。得其進退之命而後。文告遠邇。以尊重事。道理事體之當然也。而今悤悤擧事如此。深可歎惜。今若稟於諸函丈。若如昨年所敎而不變。則從而停止。則旣發還停。又有昨年之悔。不從而仍爲之。則違長者之論。而擧重事。目下諸人。未見有任此者。從違去就。俱有難處者。拯意不如姑因已發之議。諸生所鳩財力及有司等齋任之號。姑寓於七山所有書堂。以爲蓄力待時之規。而至於祠宇之議。則姑俟諸先生之歸山。更稟指敎。或行或退。一遵長者之命而從事。則事方得正矣。未知如何。財力稍鳩之後。則立宇基址買置以待。亦無妨矣。曾聞柳友之言。一則以爲北路已有祠。而林鄕反無之。則或致四方之譏議云。此則不然。北路有之。而林鄕遲退。則愈爲先生謙德之光。有何所病也。雖或以遲緩。歸咎於後生者。而此則後生之咎也。矧斯文諸丈。皆以遲待爲是。則此亦非所慮也。一則以爲異同之論。雖後日不可保其無也。若遲十年而反不如今日世道。則將遂不能爲乎云。此亦不然。此事之當爲。已爲斯文之定論。若十年不能。則又待數十年。亦無不可。蓋愈往而愈彰。愈久而愈定。隆慕之誠。不必及門之人爲獨深也。公議之重。不必一鄕之人爲獨偏也。至於區區門下之願。尙以無所虔奉之所。爲至情之缺然者。則此誠切切。而然此則吾黨之私情也。非所以愼重大事也。曾以此意。復於柳友。而未見深諒。至有今日之擧。玆敢悉布腹心于左右。未知高明之見如何。倘以爲不悖。則幸以轉布于閔用五諸人。俾更消詳之幸甚。又有一款。不得不並煩者。昨承柳友投示會議一紙。以拯爲齋任。拯於玆役。豈待托名於執事之末而後盡其力哉。此事非係私事。作事之初。不可不公擇士林中人。不然則一鄕老成之人當主之。今也柳友爲有司。而以拯爲掌議。豈是妥當。且拯則私義。有不同於平人者。蓋屛蟄之分。本不當周旋於人事。向來再蒙誤恩之日。一疏陳情。亦不敢出。則分義都廢矣。如此蹤迹。安敢更容出頭於稠廣之中。如無故之人哉。已以此懇作辭單以送。而恐其又不見諒。以爲備禮飾讓而已。則往復之間。極涉未安。而如此心事。無處披露。未免並慁於左右。深乞爲之言及於用五諸人。俾爲之地。亟議移改。以屬他人。幸甚。左右今日。固知不預於外議。而此事則恐有不容傍觀者。如拯之私義。則唯左右可以諒之。故不覺縷縷至此。千萬恕察而回敎之也。戊申十二月三日。

玄石所論祭饌一說。見謂亦與左右商量。蓋其酌古今通禮俗。去取精密。眞可底行而無疑矣。幸相與講明服行。以幸士友如何。古人欲使世族大家先行者。實繫風化。其後說論廣孝敬處尤好。將不但爲一家之模範而已。歆歎不已。辛亥五月二十八日。

和叔事。不知今何以出場耶。向來不能闕如於不知。妄生同異。到今不免爲推波助瀾之歸。只可咄嘖而已。第爻象日新。未知末梢之所終極奈何。七山祠宇之議發已久矣。而汔用遷延。蓋當初先人實主待時之論。常以爲愈遲愈無咎。故向於先尊丈莅郡之日。章甫興起。機會恰好。又得兄爲主於中。可謂難得之時。而拯輩過於愼慮。以致蹉過。至今思之。悔莫之追。世道如許。漸不如前。士氣益以難振。而人心久鬱。或有不計利鈍之議。未知兄意以爲如何。敢以相稟。幸商量詳敎如何。癸丑十一月三日。

中原消息果如所聞。則豈非天下之幸。自古肅淸乾坤之功。無如我皇明之盛。而一朝暴亡。天子死節。亦莫甚於崇禎之酷烈。而天道人心。未宜終絶。眞人之讖。彗星之兆。適與之符會。吾輩未死。庶幾拭目而更覩天日耶。至於吾東。則受恩而未報。理必終任其責。自有不可辭者。安知所謂古月亡於魚羊者。不徵於今日也。只自默禱而已。和叔色憂。其已滿容耶。憂厄如彼其極。豈非自家之運數耶。其事結末。則尤無其期。未知何以自處耶。愚見則待命踰半年。有過無不及。旣求罪未獲。而久於都下。亦非蹤跡之所安。退伏郊圻。恭俟後命。未知其有害於義。未知如何。昨於書中略及之。未知自家意思如何也。甲寅三月十五日。

衰疾荒墜。有不足言。而識昏言妄。貽羞先人。貽累世道。其爲罪戾。死難自贖。奈何。自遭近事以來。遠近知舊如權致道見絶之外。無不有書以責以誨。而唯兄竟無一字。豈亦如致道之見耶。各入老境。披敍無由。適因便略申願言之懷。丁卯二月二十七日。

數月之間。再得手字。大慰積年阻闊之懷。披玩不能已。仍審閑居靜養。素履沖裕。世間名利得喪。是非毀譽。不得到林扃之下。令人歎慕之不足。亟欲以身從之而不可得也。弟貽辱亡親。貽累世道。已不暇言。而使他至於此極。無非當初妄言之罪。卽今所願者。唯速蒙勘罪。少安私分。日夜俟此而已。更何言哉。無由一握。敍此多少蘊結。奈何。前書一笑之答。迨用愧屈。安得相對一笑耶。五月三日。

便中每得手字。其視年前阻闊之時。不翅慰幸。而唯無由眞對顏面如見書也。未嘗不披書增悵。信乎人情之無已也。弟向爲省墓西上。仍省姊於坡衙。得奉尊家季肯和叔兩友。作數宵聯枕。其慰離索。可勝言耶。恨無由致吾兄於其間也。歸後衰憊愈甚。至今未有春生之意。六十之年。無足怪者。相望落落。一握無期黯然奈何。唯希加愛。以慰遠思。戊辰三月二日。

玄石狼狽。實係時運。絲綸雖屢改。播諸中外者。已不可收。國家崇儒禮士之意。掃地盡矣。世道又如許。殆未知稅駕之所。蔀屋之下。唯有憂咄而已。仲秋上旬。

答李楊州元龜

编辑

令胤上庠。遠訪窮谷。仍伏承令惠札。伏審邇來。令體起居萬福。區區感慰。無任遠誠。辱示先正遺事。得以伏讀。聞所未聞者多矣。後生孤陋。感幸實深。至於所敎。删潤成狀。不勝悚仄。竊以文識淺短。本不足以當此等重事。且衰病年來心氣淍耗。凡百末由自力。前日被令胤及趙士威前後說及。皆以賤狀如右。不敢承當之意仰布矣。不料當此暑雨。委遣子弟。所以屬託之者鄭重至此。令胤又以分義相要。令人辭謝不得。悶恐之極。實不知所以仰喩也。竊覵家狀所述。旣已該悉無餘。亦將何以加此。唯謹當依而序次。以備財擇去取。而所陳實情。非敢苟爲辭遜。卽今前忘後失。觸事茫然。誠恐終無以自盡賤誠。以副我盛敎也。只增愧懼而已。伏聞連遭慘慼。而人事廢蟄。慶弔都絶。況望一拜顏範。以遂願言之懷耶。幸而與諸令胤。前後際遇。今上庠君得以連日敍晤。無異奉陪談笑。何慰如之。第歸程正冒苦熱。又切悵念。餘萬潦草。只此。癸酉六月二日。

答權知事

编辑

羲文易相含圖。坎含乾。离含坤。坎得坤位。离得乾位。固爲羲文易矣。艮與震。兌與巽。正相對而指以爲羲文易。其必有說矣云云。圓之爲先天。易有圖矣。方之爲後天。其亦作圖以示之歟云云。

乾,兊,离,震,巽,坎,艮,坤。以四象之生出爲序者。先天也。乾,坎,艮,震,巽,离,坤,兌。以男女之各統爲象者。後天也。所謂相含者。蓋以卽此一圖而二天皆具也。方之爲後天者。非可以別作圖也。此卽所謂方之者也。乾初變爲巽。坤初變爲震。其餘皆然。考下文三索圖。可見矣。

乾,坤,巽,震所統之卦。與离,坎,艮,兌所統之卦。反對相配如夫婦。誠如圖說。但此指以爲後天。其必有說矣云云。

先天。生也體也。後天。克也用也。故卦爻之變易分合。皆後天也。今三索。乃陰陽變易之象。則謂之非後天而何哉。昔有疑啓蒙卦變圖。一直生出。不犯手勢。乃先天也。先人非之曰。此是卦之變易者。則何可謂之先天。凡易入用以後皆屬後天。以此推之。三索之爲後天。可見矣。

一三五二四六區別之語。全未解見云云。

凡卦上下卦皆陽或陰者。其爻爲二四六之變。上卦陽而下卦陰。或下卦陽而上卦陰者。其爻爲一三五之變。今以帝出三統爲之圖。則其方者爲四破而界分之。井井如此云爾。非有他義也。

揲蓍圖四圈子。與啓蒙數合。第上列坤,巽,坎,艮次序易置。又各畫爲四樣。其必有說矣云云。

此非爲別圖。而與啓蒙合也。只是合啓蒙老陽,老陰,少陽,少陰四圖而一之者也。啓蒙則以老陽,少陰,少陽,老陰爲次。故坤居巽,坎,艮之下。此圖則以老陰圖合於老陽之圖。以少陽圖合於少陰之圖。故巽,坎,艮居坤之下。畫爲四樣者。欲分其四圖之界而已。卽此而其妙自見。故欲以引證三索之象也。非有他義也。

與申元瑞命圭

编辑

恩譴南行之日。適有祀事。不得出候道周。瞻送行塵。但切忡悵。昨自牙縣遞致惠問手札。委巷之中。得此金玉。奚翅重獲披霧也。感愧之餘。爲之南望增懷也。第惟春和旅次。履用沖裕。古人有炎瘴不能侵者。雅操素定。想亦無入而不自得矣。雖望雲之思。內切于中。風霆之怒。豈有竟日。唯頭千萬自愛。以副遐戀。拯親傍粗遣。他無可言。向來分外除目。一味兢懼而已。因便修敬。縷不盡意。丁未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