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紀 (四庫全書本)/卷26

卷二十五 春秋分紀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宋 程公説 撰書八
  疆理書第二
  魯地緫說
  周公旦佐武王得天下至成王留之相焉封公長子伯禽扵曲阜地方七百里蓋古徐州地也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又䝉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底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浮于淮泗逹于河周禮職方并徐州屬青州在天文降婁之次奎婁之分辰居戌宫曰白羊其封域西自大野東薄海北至岱南及淮其俗有聖人之教化故子曰齊一變至扵魯魯一變至扵道言近正也春秋俗漸變子自衛反魯修明六經是以其人好學尚禮義重亷耻去聖既逺人情遷蕩猶有儒風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魯地釋名
  魯隱元年下同
  本壽丘黄帝所生之地亦為少昊氏之虚有大庭氏之庫周封伯禽爲魯侯宅曲阜在城中委曲長七八里其後楚滅魯以為縣漢為魯國今襲慶府仙源縣襲慶兖州
  
  釋例魯國卞縣南有姑蔑城今襲慶府泗水縣南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郎亭今濟州任城縣
  二年
  即魯棠邑本宋地隱五年公矢魚扵棠二漢爲方與縣屬山陽郡晉屬髙平縣北有武唐亭魯侯觀魚臺唐更為魚臺縣以城北有臺故也今單州魚臺縣
  中丘七年
  城中丘在沂州臨沂縣東北
  防九年
  釋例琅邪華縣東南防地琅邪今沂宻州地
  莵裘十一年
  釋例泰山梁甫縣南莵裘城今襲慶府奉符縣
  桓三年
  釋例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今襲慶府龔丘縣水經云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
  祝丘五年
  漢為即丘縣故城在沂州臨沂縣東南
  六年
  釋例大山鉅平縣東南成地今奉符縣
  咸丘七年
  釋例髙平鉅野縣南有咸亭今濟州鉅野縣
  十一年
  郡國志東平陸有闞亭釋例東平須昌縣有闞城魯羣公墓地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平鄆州
  曲池十二年
  釋例魯國汷陽縣北曲水亭汶陽故城在今泗水縣西
  莊九年
  釋例琅邪繒縣北有蔇亭今沂州沂水縣
  雩門十年下同
  公子偃自雩門竊出敗宋師扵乘丘雩門在仙源縣
  乘丘
  興仁府乘氏縣興仁曹州
  二十九年
  密州諸城縣
  秦三十一年
  釋例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今濮州范縣
  小穀三十二年下同
  經城小穀范甯曰小穀魯地孫復曰魯邑曲阜西北有小穀城按書例亦猶城中丘城祝丘之類左氏扵昭十一年載楚申無宇曰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焉遂以此年經書城小穀而偶合之曰為管仲也是取申無宇之言而偶合之也杜預因謂小穀為穀城今從范甯孫復之説
  稷門
  寰宇記古魯城西五門三門曰稷門
  逵泉
  寰宇記逵泉在曲阜縣東南十里源出縣東南平澤西南流合沙溝共流數里同入扵沂一名連泉曲阜今仙源縣
  閔二年
  釋例琅邪費縣北有宻如亭今沂州費縣
  汶陽田僖元年下同
  公賜季友後為齊所侵成二年復取
  
  公賜季友其後遂為季氏邑公山弗擾以費叛即此今沂州費縣
  甯母七年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今魚臺縣
  十七年
  夫人姜氏會齊侯扵卞即此漢晉里卞縣後廢隋開皇十六年扵卞故城置泗水縣今屬襲慶府
  次睢十九年
  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東漢地理志臨沂故屬東海有叢亭博物記曰縣東界次睢有大叢社民謂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臨沂今沂州治
  昌衍二十九年
  釋例魯國縣東南有昌平亭今仙源縣
  濟西田三十一年
  濟水西田今濟之鄆城鉅野皆魯西田
  重館
  釋例髙平方與縣西北重鄉城今魚臺縣
  文七年
  釋例卞縣南有郚城今泗水縣南故城存焉魯城之以避邾
  十二年
  本莒鄆邑釋例此東鄆莒魯所争者城陽姑幕縣南有貟亭今沂州沂水縣見莒地列扵魯以别西鄆之異耳
  平陽宣八年
  東平陽也漢晉因曰東平陽縣屬泰山郡今沂州新泰縣
  成二年
  釋例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今奉符縣
  三年
  經書叔孫僑如帥師圍棘左傳曰圍棘取汶陽之田杜預注棘汶陽田之邑在濟北蛇丘縣北棘亭又釋兖州龔鄉縣東北七十五里棘鄉今蛇丘併入龔丘縣則棘亭棘鄉皆𨽻龔丘即魯棘邑之地也蓋田在汶水之陽而棘在其中别以邑稱凡有邑稱邑無邑稱田田而有邑則各自有名釋例乃并汶陽之田棘為一地二名誤矣
  四年
  西鄆魯西邑昭公出居于此今齊州鄆城縣
  中城九年
  釋例東海廩丘縣西南中城鄉今海州沭陽縣
  襄十年
  釋例魯國魯縣東南莝城今仙源縣
  五父衢十一年
  仙源縣東南二里
  台十二年
  釋例琅邪費縣南有台亭今費縣
  十七年下同
  泗水縣東南有桃虚
  陽關
  釋例泰山鉅平縣東陽闗城今奉符縣
  武城十九年
  即子游為宰絃歌之邑在漢為南城縣晉改為南武城今省入費縣故城在焉有澹臺子羽冢
  鹿門二十三年
  臧紇斬鹿門之關古魯城西五門第一曰鹿門
  髙魚二十六年
  晉東郡廩丘縣東北有髙魚城今濮州雷澤縣
  昭二十五年
  魯大夫郈昭伯邑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南郈鄉亭
  龜隂田定十年
  魯頌謂奄有龜蒙今襲慶府奉符縣龜山即其地
  蛇淵囿十三年
  水經注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漢有蛇丘縣其地今省入龔丘縣城下有水即魯蛇淵囿
  唘陽哀三年
  沂州沂水縣南在漢晉為開陽縣陸徳明云開者為漢景帝諱
  邾瑕六年下同
  濟州任城縣南有邾瑕故城
  萊門
  陽生請與南郭且于乘出萊門注魯郭門
  負瑕七年
  魯邑故城在襲慶府治瑕丘縣西南昔衛公叔文子升之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我欲𦵏焉伯玉曰吾子欲之則瑗請前
  八年
  漢剛縣本魯闡鄉即春秋齊人取讙及闡也故城在龔丘縣東北
  大野十四年下同
  濟州鉅野縣東東西百里南北三百里
  丘輿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北有輿亭縣故城在今費縣
  平陽二十七年
  西平陽也漢爲南平陽縣今省入襲慶府鄒縣
  地名疑者四
  笙宣十八年
  釋例魯地闕或四境外疑
  紅昭八年下同
  釋例沛國蕭縣西有紅亭迂逺疑
  商衛
  釋例泰山奉髙縣西北有衛亭或曰魯衛西界商宋疑
  東陽哀八年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東安城是也疑
  闕地四十有九
  潛隱二年    許田八年近許之田 鄧十年
  社圃十一年   向桓十六年    趡十七年下同
  奚      生竇莊九年  長勺十年定四年分魯公以殷民七族有長勺氏  鄑十一年   洮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薛三十一年   夷閔二年
  僖元年    升陘二十二年  鹹文十一年
  句鼆十五年下同  戾丘    巢丘成二年下同
  陽橋     壞隤十六年  鹿囿十八年蒲圃襄四年埸名闕  劉十五年下同孔穎達曰魯城外也
  遇      海陘十六年  旅松十七年
  二十二年    陽州三十一年  庚宗昭四年下同
  丘蕕     蚡泉五年下同  塞關
  比蒲十一年下同  泉丘    清丘
  昌間二十二年   炊鼻二十六年  且知二十七年東野定五年   棘下八年城内地名 莒父十四年下同
  霄      毗哀五年   蠶室八年
  稷曲十一年   輸十五年   陵阪二十七年
  晉地緫説
  晉故曰唐唐者帝堯舊都堯始居此復遷河東平陽周成王既滅唐以封母弟叔虞扵堯之故墟曰唐侯子變改唐為晉穆侯自晉陽徙都絳孝侯改絳為翼至武公自曲沃徙都復謂之絳成六年景公又遷扵新田蓋古并冀州地也禹貢冀州既載壺口雷首至扵大岳既修太原至扵岳陽覃懷厎績至扵衡漳厥土惟白壤舜以冀州南北闊大分衛水為并州周禮職方正北曰并州髙辛氏子實沈及金天氏子臺駘所居焉在天文實沈之次觜參之分辰居申宫曰隂陽其封域東控齊魯南瞰汴滑西接秦雍北負燕代大行掎之首陽起之黃河迤之大陸靡之扼懷衛浦絳之阻脅天下之肩兼相魏瀛徳之廣折天下之脊包祁定深冀之强拊天下之背故自晉獻公以下累世主盟中夏稱霸諸侯非有他也山河之險地勢便利晉無出則已出則可以横行扵中原其俗剛强多豪傑矜功名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晉地釋名
  晉隱六年
  故唐國堯舊都地南有晉水叔虞子燮改爲晉亦曰晉陽漢因置晉陽縣皇朝建隆四年以為平晉軍太平興國四年廢為平晉縣熙寜三年省入太原府治陽曲縣
  曲沃五年下同
  文侯封弟成師扵此今絳州曲沃縣在州東四十五里解州聞喜縣在曲沃西南亦其地云
  
  本曰絳穆侯自晉陽徙都于此孝侯改絳為翼後為曲沃武公所并自曲沃徙都復曰絳獻公九年又北廣其城方二里今絳州翼城縣
  莊二十六年
  即翼城之西絳邑城成六年謀去故絳即此
  新田成六年
  絳州絳縣魏獻子曰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謂此
  千畆桓二年下同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千畆介休今屬汾州
  陘庭
  翼城縣南
  蒲城莊二十八年下同
  隰州隰川縣在漢晉為蒲城縣
  屈
  亦曰北屈地産馬所謂屈産之乘漢晉為北屈縣今爲慈州吉鄉縣屈城在焉
  采桑僖八年
  吉鄉縣西南采桑津
  髙梁九年
  平陽府臨汾縣西南髙梁城平陽晉州
  十年
  同州韓城縣有韓原
  河外列城五十五年下同
  河之南焦瑕其二城其三闕夷吾所賂秦伯者
  東盡虢略
  從河西南行而東盡故虢略地今虢州是也
  解梁城
  解州解縣
  狐厨十六年
  釋例平陽臨汾縣西北狐谷亭今絳州正平縣
  令狐二十四年下同
  河中府猗氏縣本令狐後以猗頓易今名
  桑泉
  河中府臨晉縣在河中之東重耳濟河入桑泉盖渡河而東也隋置桑泉縣義取此唐改為臨晉
  臼衰
  釋例河東解縣東南臼城按今解州及臨晉虞鄉俱解縣地臼城在解縣東南蓋虞鄉解縣之間也
  
  猗氏縣有郇城在解州西南
  綿上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今汾州介休縣有綿上山謂之介山上有介之推祠隋開皇十六年分介休縣南境置綿上縣屬汾州今屬威勝軍故介休以介山得名而綿上乃介之推田考其田在介山之南本則一也
  南陽二十五年
  在晉山南河北傳言始唘南陽即此今懷州修武縣有南陽城
  南河二十八年下同
  自衛州南渡而東詳見水門
  河陽
  孟州河陽縣
  清原三十一年
  解州聞喜縣北
  箕三十二年
  廣記遼州遼山縣遼陽山古箕城春秋晉人敗狄于箕即此杜以爲在太原陽邑箕城非也豈誤以陽邑為遼陽乎
  茅津文三年下同
  陜州平陸縣有茅津在西南對陜城秦伯伐晉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即此
  王官
  解州芮城縣北王官谷
  五年
  懷州修武縣
  董六年
  釋例河東汾隂縣有董亭今河中府榮河縣
  武城八年
  同州馮翊縣
  北徵十年
  同州澄城縣漢徵縣北廣記云徵澄音相近
  河曲十二年下同
  河中府河東縣南公羊傳河千里而一曲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隂東至扵底柱自華山北而東行河之曲也
  羈馬
  此年秦伯伐晉取羈馬故成十三年晉侯使吕相絶秦曰翦我羈馬寰宇記河曲縣南十里有羈馬城在今河中府
  
  僖十五年傳晉侯許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與三十年傳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注謂焦瑕是其二其餘三城不可知也孔穎逹曰以河北為内以河南為外列城五者自華山而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解梁城則在河北非此河外五城之數也文十二年傳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桃林在河外潼關華陰使詹嘉處瑕以守之則瑕當在河外即上所云河外列城之焦瑕者前年晉欲薄秦師扵河而秦師夜遁復入瑕則是既遁而入其河外之邑也杜預以河外之焦瑕及詹嘉之瑕爲二且以爲在猗氏東北猗氏在河北非河之外失之矣
  魏人在東十三年下同
  陜州芮城縣亦魏國扵秦爲東
  桃林塞
  自陜州之湖城靈寶至華州之華隂皆古桃林塞
  隂地
  晉之河南山北自商州上雒縣以東至河南府伊陽縣此是通秦晉要道
  邢丘六年
  漢平皋城應劭曰其地屬晉號邢丘以在河之皋地勢平夷故曰平皋故城在懷州河内縣西
  董澤十二年
  釋例聞喜縣北有董池波今解州聞喜縣水經注東西四里南北三里
  曲梁十五年下同
  漢晉為曲梁縣屬廣平今洺州永年縣
  
  釋例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今絳州稷山縣是也本二漢聞喜縣地至晉尚屬河東後周置曰絳州隋徙絳治正平而稷山遂爲絳屬邑蓋晉聞喜縣地所分置也
  野王十七年下同
  漢晉為野王縣屬河内郡今懷州河内縣
  
  士會邑今濮州范縣
  成二年
  猗氏縣地在解州西南今解鹽池是也故傳曰沃饒而近盬説文云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六里周囘百一十四里
  瓠丘襄元年
  釋例河東東垣縣東南壺丘亭今絳州垣曲縣
  雞澤三年
  釋例在廣平曲梁縣西南今洺州所治永年縣即古曲梁也或謂今洺州雞澤縣為古雞澤然參之輿圖古雞澤既在今洺州西南而今雞澤縣乃在洺州東北雞澤縣非古雞澤明矣蓋雞澤縣本漢曲梁縣隋初置意其㮣以曲梁之境為皆古雞澤不復考本在曲梁西南第扵東北創邑而用斯名耳謂今雞澤爲古雞澤非也
  著雍十年
  傳曰晉侯還及此而疾則著雍在河之南
  十一年
  釋例河東北關今黄河東北
  長子十八年下同
  潞州長子縣
  純留
  潞州屯留縣
  梗陽
  釋例太原晉陽縣南陽城今太原府清源縣
  二十一年
  太原府祁縣
  雍榆二十三年下同
  釋例汲郡朝歌縣東雍榆城今衛州汲縣
  朝歌
  汲州故朝歌也
  孟門
  晉隘道
  熒庭
  絳州翼城縣東南八十五里有古熒庭城傳齊侯伐晉取朝歌分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扵熒庭杜注張武軍謂築壘壁水經注紫谷水東出白馬川西經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乾河合按此城與紫谷相當是古熒庭
  東陽
  晉之山東今衛州洺州以北
  二十六年
  孟州濟原縣南故有亭
  木門二十七年
  寰宇記滄州清池縣西北四十六里古木門城即鱄奔晉託扵木門之地輿地志云中有大樹因名木門
  三十年
  信徳府任縣信德邢州
  銅鞮成九年
  羊舌赤邑今威勝軍銅鞮縣
  中都昭二年
  釋例西河介休縣東南中都城今汾州介休縣東南
  五年
  釋例平陽縣故楊國今平陽府洪洞縣
  虒祁八年
  釋例平陽絳邑縣西南汾水上今絳州翼城縣西南
  戲陽九年
  大名府内黃縣北戲陽城
  棘津十七年
  水經河水逕東燕縣故城北則有濟水自北來注之注云亦謂之濟津故南津也僖公二十八年晉師伐曹還自南河即此濟也河水扵是又有棘津之名晉伐陸渾亦扵此渡燕縣今胙城縣則棘津與南河蓋相近而異名也
  乾侯二十八年下同
  大名府成安縣
  鄔
  太原府鄔縣
  塗水
  太原府榆次縣
  盂
  太原府盂縣
  平陽
  堯時為帝都曰平陽晉以為趙朝食邑今平陽府治臨汾縣
  大陸定元年
  信徳府鉅鹿縣大陸津
  邯鄲十三年
  磁州邯鄲縣
  上雒哀四年下同
  商州治上雒縣京相璠曰楚通上雒阨道也
  蒼野
  上雒縣西
  少習
  商州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闗
  
  慶源府臨城縣慶源趙州
  
  真定府欒城縣
  
  漢因之爲鄗邑光武更名髙邑縣今屬慶源府
  逆畤
  中山府北平縣漢為曲逆中山定州
  壺口
  潞州潞城縣有壺口故關
  栢人
  漢以為栢人縣髙帝過趙欲宿心動問縣名曰栢人上曰栢人者迫於人也去弗宿唐天寳元年改曰堯山今屬信徳府
  冠氏十五年
  大名府冠氏縣
  河十六年
  衛州
  地名疑者一
  中牟定九年
  晉車在中牟釋例滎陽中牟縣囬逺疑非也按中牟在河南計非晉境所及至三家分晉中牟屬魏而趙世家曰獻侯即位治中牟則河南之中牟非趙所得都明矣杜之疑扵義為當臣瓚云中牟當在漯水之上
  闕地四十有三
  隨隱五年    鄂六年    條桓二年
  汾隰三年    聚莊二十五年  東關二十八年
  僖十五年    受鐸十六年下同 昆都
  廬柳二十四年下同  屏     樓
  被廬二十七年   郊文三年   夷六年下同
  郫      菫隂七年   諸浮十三年黃父十七年   向隂宣七年  輔氏十五年下同
  雒      𤓰衍之縣  斷道十七年赤棘成元年   河十三年下同  箕郜
  苕丘十七年   虚十七年   長樗襄三年
  二十一年    鄐二十六年   魏榆昭八年
  平陵二十八年下同  馬首    適歴三十一年平中定三年   五氏九年   百泉十四年棘蒲哀元年   隂人四年   英丘二十三年襄二十一年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