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事表 (四庫全書本)/卷03

卷二之四 春秋大事表 卷三 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大事表卷三
  國子監司業顧棟髙撰
  長歴拾遺表
  余既輯春秋朔閏表懼後人不之信因命施生龍淵就註疏中採出杜氏長歴凡百餘條都為一卷嗚呼長歴一書意當唐初孔氏頴達世猶存今已不可得見獨其吉光片羽流傳于㫁楮殘墨之間學者得因是以攷見當時之日月誠不可不寳愛而珍惜之也余嘗觀其前後歎杜氏用心精細千年來未有及者顧余嘗疑之僖九年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邱甲子晉侯佹諸卒杜云甲子九月十一日戊辰十五日也如此則九月當為甲寅朔經有七月乙酉伯姬卒乙酉先甲寅二十九日其年有閏七月無疑杜長歴于八年十一月置閏則是年七月安得有乙酉乎據傳七年冬閏月恵王崩既七年有閏足知八年無閏此杜置閏之一失也昭元年十一月己酉楚子麇卒杜云己酉十二月六日經傳皆言十一月月誤是年傳十二月晉既烝趙孟適南陽甲辰朔烝于温杜云甲辰十二月朔晉烝當在甲辰之前傳言十二月月誤不知是年當閏十月而長歴誤作閏十二月故反疑經傳為誤己酉實十一月五日而甲辰為來年正月朔由晉用夏正本十一月事故傳繋之今年耳此杜置閏之再失也昭九年四月陳災傳曰火出而火陳杜長歴以為八年不應有閏而悮置閏八月故四月得火見今考上下傳文八年實無閏如八年有閏則九年二月安得有庚申十年五月安得有庚辰是閏在十年五月以後明矣周之四月夏正二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則夜半時大火得見東南不必前有閏月此杜置閏之三失也僖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于韓傳在九月明是晉用夏正故經傳互異而杜以為従赴以傳之壬戌為九月十三日以經之壬戌為十一月十四日傳紀晉事往往與經先後兩月凡經書春者傳皆在前年之冬豈得盡以為従赴此由不知經従周正傳従夏正誤混為一致令時日違錯此又杜之四失也夫日月之差譌其小小者耳而聖人之書法其宏綱大指未必不係于是是可不為鄭重而推究之歟以杜氏之精細猶不免差繆若此恨不能起先生于九原而為之指正其闕失也雖然杜氏迄今二千年其長歴之存于今者千百之十一耳然即此十一求之以考見當時之日月先生有知應引為繼起之有人則余小子曷敢多讓謹就此百餘條内其標明日月者推明是月為某朔以余所推合之其不同者既具論如右其同者識明一同字與閏朔表相表裏俾學者知今日之推求非無根據而先生之長歴㡬如碎鼎之復完晉唐以來不獲睹之書至此復燦然大明于世好古之士有不歎為千年法物一旦復出矣乎輯春秋長歴拾遺表第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附錄長歴及大衍歴置閏同異趙東山先生原本
  長歴置閏       大衍歴置閏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卷三>










  合朔議曰大衍歴視長歴朔每差一月亦有差二月者其日月得失本非所以釋經也
  趙東山氏曰以長歴考春秋日月失三十六日朔三晦二日食不入限者四頻月食者二大衍歴失一百二十六日朔三日食不入限十七先一月者六先二月者二先三月者一先五月者一後一月者六閏月一頻月食者二葢杜氏據左傳屢譏周歴失閏所以長歴前却閏月求與春秋相符故所失少大衍歴自以三十二月閏率追算不計與經文合否故所失多又曰長歴視大衍歴少六閏自隠二年至宣十年三失閏自宣末年至春秋之冬復三失閏果若是則四時寒暑皆當反易不止以申為戌而巳恐周歴雖差未必如是之繆按經傳有曠數年不書日者前後屢見之長歴于此既無所據豈能無失至言頓置兩閏以應天正則臆决尤甚并及大衍歴者所以見周歴置閏無凖致日月不與天合也今按隠二年至宣十年長歴比大衍歴止少二閏宣末年至春秋之終止少一閏通計少三閏又言頓置兩閏之謬按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左傳曰辰在申司歴過也再失閏矣明年春經文即書無冰若不頓置兩閏則明年春正月乃是戌月係夏之九月安得以無冰為災而書乎欲以左傳求合經文不得不如此不得以杜為臆决也
  梅定九氏曰閏月之說大旨不出兩端其一謂無中氣為閏月此據左氏舉正于中為説乃歴家之法也其一謂古閏月俱在嵗終此據左氏歸餘于終為説乃經學家之詁也葢古今歴法原自不同推步之理踵事加密故自今日言歴則以無中氣置閏為安而論春秋閏月則以歸餘之說為長何則治春秋者當主經文今考本經書閏月俱在年終此其據矣
  按此但據文六年閏月不告月及哀五年閏月𦵏齊景公俱在嵗終十二月而為言耳昭二十年閏八月戊辰殺宣姜文元年閏三月其餘傳文閏在中間者甚多不得謂春秋閏月都是歸餘于終也
  定九氏又曰交食之説有宜知者二端其一古者只用平朔平朔者一大月一小月相間故漢晉史志往往有日食不在朔而在朔之二日或晦日者唐李淳風麟徳歴始用定朔至一行大衍歴又發明之始有四大三小之月而食必在朔此是一層道理其一自北齊張子信積𠉀合食加時立入氣加減唐宣明歴本之立氣刻時三差至今遵用即授時歴之時差及東西南北差也前二說其根在天葢以日纒有盈縮月離有遲疾天上行度應有之差天下所同也後一說其根在地葢以日髙月卑正相掩時中間尚有空隙人所居地面不同而所見虧復之時刻與食分之淺深隨處各異謂之視差非天上行度有殊而生于人之目一方所獨也古疎今密大概可見
  新唐書律歴志大衍合朔議曰春秋日食有甲乙者三十四殷歴魯歴先一日者十三後一日者三周歴先一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偽可知矣莊公三十年九月庚午朔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當以盈縮遲疾為定朔殷歴雖合適然耳非正也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十四年三月己丑朔文公元年五月辛酉朔十一年三月甲申晦襄公十九年五月壬辰晦昭公元年十二月甲辰朔二十年二月己丑朔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七月戊辰晦皆與周歴合其所記多周齊晉事葢周王所頒齊晉用之僖公十五年九月己夘晦十六年正月戊申朔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十一月丁夘朔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與殷歴魯歴合比非合食故仲尼因循時史而所記多宋魯事與齊晉不同可知矣昭公十二年十月壬申朔原與人逐原伯絞與魯歴周歴皆差一日此邱明即其所聞書之也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朔宋楚戰于泓周殷魯歴皆先一日楚人所赴也昭公二十年六月丁巳晦衛侯與北宫喜盟七月戊午朔遂盟國人三歴皆先二日衛人所赴也此則列國之歴不可以一術齊矣而長歴日子不在其月則改易閏餘欲以求合故閏月相距近則十餘月逺或七十餘月此杜預所甚謬也夫合朔先天則經書日食以糾之中氣後天則傳書南至以明之其在晦二日則原乎定朔以得之列國之歴或殊則稽于六家之術以知之此四者皆治歴之大端而預所未曉故也
  附元史歴志所推春秋日食三十七事
  隠公三年辛酉嵗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杜預云不書日史官失之公羊云日食或言朔或不言朔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後者朔在後也穀梁云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姜岌校春秋日食云是嵗二月己亥朔無巳巳似失一閏三月己巳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與姜岌合今授時歴推之是嵗三月己巳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六千六百三十一入食限
  桓公三年壬申嵗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姜岌以為是嵗七月癸亥朔無壬辰亦失閏其八月壬辰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與姜岌合以今歴推之是嵗八月壬辰朔加時在晝食六分一十四秒
  桓公十七年丙戌嵗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日史官失之大衍推得在十一月交分入食限失閏也以今歴推之是嵗十一月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八千五百六十入食限
  莊公十八年乙巳嵗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穀梁云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大衍推是嵗五月朔交分入食限三月不應食以今歴推之是嵗三月朔不入食限五月壬子朔加時在晝交分入食限葢誤五為三
  莊公二十五年壬子嵗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大衍推之七月辛未朔交分入食限以今歴推之是嵗七月辛未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七日四百八十九入食限失閏也
  莊公二十六年癸丑嵗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嵗十二月癸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千五百五十一入食限
  莊公三十年丁巳嵗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嵗十月庚午朔加時在晝去交分十四日四千六百九十六入食限失閏也大衍同
  僖公五年丙寅嵗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元史缺此一年僖公十二年癸酉嵗春王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姜氏云三月朔交不應食在誤條其五月庚午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同今歴推之是嵗五月庚午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五千一百九十二入食限葢誤五為三
  僖公十五年丙子嵗夏五月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朔與日史官失之也大衍推四月癸丑朔去交分入食限差一閏今歴推之是嵗四月癸丑朔交分一日一千三百一十六入食限
  文公元年乙未嵗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姜氏云二月甲午朔無癸亥三月癸亥朔入食限大衍亦以為然今歴推之是嵗三月癸亥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三十六日五千九百十七分入食限失閏也
  文公十五年己酉嵗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嵗六月辛丑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四千四百七十三分入食限
  宣公八年庚申嵗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杜預以七月甲子晦食姜氏云十月甲子朔食大衍同今歴推之是嵗十月甲子朔加時在晝食九分八十一秒葢十誤為七
  宣公十年壬戌嵗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月丙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九百六十八分入食限
  宣公十七年己巳嵗六月癸夘日有食之
  姜氏云六月甲辰朔不應食大衍云是年五月在交限六月甲辰朔交分已過食限葢誤今歴推之是嵗五月乙亥朔入食限六月甲辰朔泛交二日巳過食限大衍為是
  成公十六年丙辰嵗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嵗六月丙寅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九千八百三十五分入食限
  成公十七年丁亥嵗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姜氏云十二月戊子朔無丁巳似失閏大衍于十一月丁巳朔交分入食限今歴推之是嵗十一月丁巳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二千八百九十七分入食限與大衍同
  襄公十四年壬寅嵗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嵗二月乙未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一千三百九十三入食限也
  襄公十五年癸夘嵗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姜氏云七月丁巳朔食失閏也大衍同今歴推之是嵗七月丁巳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三千三百九十四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年戊申嵗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嵗十月丙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嵗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月庚戌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千六百八十二分入食限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比月而食宜在誤條大衍亦以為然今歴推之十月巳過交限不應頻食姜說為是
  襄公二十三年辛亥嵗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月癸酉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五千七百三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四年壬子嵗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今歴推之是月甲子朔加時在晝日食九分六秒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漢志董仲舒以為比食又既大衍云不應頻食在誤條今歴推之立分不叶不應食大衍說是
  襄公二十七年乙夘嵗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十一月乙亥朔交分入限應食大衍同今歴推之是嵗十一月乙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初日八百二十五分入食限
  昭公七年丙寅嵗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月甲辰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七日二百九十八分入食限
  昭公十五年甲戌嵗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大衍推五月丁巳朔食失一閏今歴推之是嵗五月丁巳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九千五百六十七分入食限
  昭公十七年丙子嵗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姜氏云六月乙巳朔交分不叶不應食當誤大衍云當在九月朔六月不應食姜氏是也今歴推之是嵗九月甲戌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七千六百五十分入食限
  昭公二十一年庚辰歲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月壬午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八千七百九十四分入食限
  昭公二十二年辛巳嵗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月癸酉朔交分十四日一千八百入食限杜預以長歴推之當為癸夘非是
  昭公二十四年癸未嵗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月乙未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三千八百三十九分入食限
  昭公三十一年庚寅嵗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月辛亥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六千一百二十八分入食限
  定公五年丙申嵗春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三月辛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百三十四分入食限
  定公十二年癸夘嵗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今歴推之是嵗十月丙寅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二千六百二十二分入食限葢失一閏
  定公十五年丙午嵗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月庚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八十五分入食限
  哀公十四年庚申嵗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今歴推之是月庚申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九千二百一分入食限
  右春秋所載三十有七事以授時歴推之惟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葢自有歴以來無比月而食之理其三十五食食皆在朔經或不書日不書朔公羊穀梁以為食晦二者非左氏以為史官失之者得之其間或差一月二月者蓋古厯疎濶置閏失當之𡚁姜岌一行已有定說孔子作書但因時厯以書非大義所關故不必致詳也












  春秋大事表卷三
<經部,春秋類,春秋大事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