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春秋穀梁傳註疏
作者:范寧 楊士勛 东晋 
卷十九

○昭公 编辑

(起十四年,盡三十二年)

十有四年 编辑

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晉。大夫執則致,致則名,意如惡,然而致,見君臣之禮也。(大夫有罪,則宜廢之。既不能廢,不得不盡為君臣之恩,故曰「見君臣之禮」。○見君,賢遍反。)

疏「大夫執則致」。○釋曰:重發傳者,單伯書字,意如則書名,婼又無罪,以見三者義異,故各發傳也。三月,曹伯滕卒。夏,四月。

秋,葬曹武公。八月,莒子去疾卒。(去,起呂反。)

疏「八月」至「疾卒」。○釋曰:不正前巳見說,今卒書月,莒行夷禮,故無嫡庶之異。

冬,莒殺其公子意恢。(恢,苦回反。)言公子而不言大夫,莒無大夫也。莒無大夫,而曰公子意恢,意恢賢也。曹、莒皆無大夫,其所以無大夫者,其義異也。(曹叔振鐸,文王之子,武王封之於曹,在甸服之內,後削小爾。莒,已姓,東夷,本微國。○振鐸,之慎反;下大各反。甸,徒遍反。已姓音已,一本又音祀。)

疏「曹莒」至「異也」。○釋曰:傳言此者,總而言之,則小國無大夫也。就事而釋,則曹、莒有異,故傳辨之。○注「曹叔」至「之國」。○釋曰:曹是文王之子,封於曹者,《世本》文。「在甸服之內」者,定四年《左傳》文。

十有五年 编辑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吳子夷卒。(末,亡葛反。)

二月,癸酉,有事於武宮。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君在祭樂之中,聞大夫之喪,則去樂卒事,禮也。(祭樂者,君在廟中祭作樂。○籥,由若反。去,起呂反。)

疏「禮也」。○釋曰:禮則不疑,而曰有變以聞可乎?似有嫌,嫌則非禮,非禮何以言禮也?解云,祭祀重禮,國之大事,一物不具,則為失所,以卿佐之卒,而闕先君之樂而不止祭,嫌有失禮。釋之複言可乎,問言禮意。

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變謂死喪。)大夫,國體也。(君之卿佐,是謂股肱,故曰國體。)古之人重死,君命無所不通。(死者不可複生,重莫大焉。是以君雖在祭樂之中,大夫死,以聞可也。○複,扶又反。)

疏「君命」至「不通」。○釋曰:解命告也。大夫與君一體,情無疑二,祭祀雖重,以卒告君,君當哀其喪而止祭,不得以輕廢重,故死可以聞也。

夏,蔡朝吳出奔鄭。(朝吳,蔡大夫。)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秋,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冬,公如晉。

十有六年 编辑

十有六年,春,齊侯伐徐。楚子誘戎蠻子殺之。(楚子不名,戎蠻子非中國故。)

夏,公至自晉。

秋,八月,巳亥,晉侯夷卒。

九月,大雩。季孫意如如晉。

疏「意如如晉」。○釋曰:何以在葬上?解云,有本末事,書前後文不得同。

冬,十月,葬晉昭公。

十有七年 编辑

十有七年,春,小邾子來朝。(朝,直遙反。)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秋,郯子來朝。

八月,晉荀吳帥師滅陸渾戎。(滅夷狄時,潞子嬰兒賢則日,此月者,蓋亦有殊於常戎。)

冬,有星孛於大辰。一有一亡曰有。於大辰者,濫於大辰也。(劉向曰:「大辰者,大火也。不曰孛於大火,而曰大辰者,謂濫於蒼龍之體,不獨加大火。」○星孛,蒲內反。孛於,本又作茀,音佩。)楚人及吳戰於長岸。(長岸,楚地。)兩夷狄曰敗,(夷狄不能結日成陳,故曰敗,「於越敗吳於槜李」是也。 ○曰敗,必邁反,下文及注同。成陳,直刃反。槜李音醉。)中國與夷狄亦曰敗。(「晉荀吳敗狄於大鹵」是也。)楚人及吳戰於長岸,進楚子,故曰戰。

疏 「進楚子,故曰戰」。○釋曰:何嫌以發?解戰言及,所以別客主,不施直,不言及,或在上,或在下。案宋襄伐齊,云及在上,所以惡宋襄。宣十二年邲之戰,楚言及在下,所以不惡楚者,據無罪言之直,用兵得理則客直。今楚稱及而在上,與邲戰之義反,嫌惡楚而善吳,吳以伯舉有辭序上,稱及以罪楚。今兩夷言戰,有違常例,二國曲直得失未分,故須起例以明之。

十有八年 编辑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須卒。

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其誌,以同日也。其日,亦以同日也。或曰,人有謂鄭子產曰:「某日有災。」子產曰:「天者神,子惡知之。」是人也,同日為四國災也。(惡音烏。)

疏「其誌」至「同日」。○釋曰:二文釋何?解襄九年「宋災」,傳曰「故宋也」,明之災得書之由。然則宋常,錄三國事非常也,故傳曰「同日也」。解衛、陳、鄭得書之意以此,故複問外災不日之義,見同日,故不得不兩文釋之。鄭子產之言,明天時人事,報應有驗,重其同日,故經書其文,傳載其事。劉向以為宋、陳王者之後,衛、鄭周之同姓,時景王在,劉子、單子事王猛,召氏、尹氏立王子朝,朝,楚之出也。及宋、衛、陳、鄭皆外附於楚,無尊周室之心。後三年崩,王室亂,故天災四國,若曰不救,反從楚廢世子,言不正以害王室,明以同辜。

六月,邾人入鄅。(鄅音禹,又音矩。)

秋,葬曹平公。

冬,許遷於白羽。(白羽,許地。)

十有九年 编辑

十有九年,春,宋公戊邾。

夏,五月,戊辰,許世子止弑其君買。日弑,正卒也。(蔡世子般實弑父,故以比之夷狄,而不書日。止弑而日,知其弑;止不弑,則買正卒也。)正卒,則止不弑也。不弑而曰弑,責止也。(責止不嘗藥。)

疏「正卒」至「責止也」。○釋曰:責止則實,實文不可虛加,而複書葬以赦何?解止進藥之罪,不由於醫,罪連於許君,故書殺責止,止實不弑,宜書葬以赦之。《春秋》子弑父,皆非子失教訓之道,獨於此見之何?有義而然,因其可責而責之。若商臣、蔡般之流,行同禽獸,不得為小人,非可責之限,故傳詳例於此。

止曰:「我與夫弑者,不立乎其位。」以與其弟虺。(止自責曰,我與弑君之人同罪。於是致君位於弟。○與夫音豫,又如字;下音扶。虺,許鬼反。)哭泣,歠飦粥,嗌不容粒。(嗌,喉也。○歠,昌悅反,又常悅反。之然反,又居言反,粥也。粥,之六反。嗌音益,咽喉也。容粒音立。)未逾年而死。故君子即止自責而責之也。(就其有自責心,故以備禮責之。)

已卯,地震。

秋,齊高發帥師伐莒。冬,葬許悼公。日卒時葬,不使止為弑父也。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羈貫,謂交午翦發以為飾。成童,八歲以上。○羈又作羈。貫,古亂反。)就師學問無方,心誌不通,身之罪也。心誌既通,而名譽不聞,友之罪也。名譽既聞,有司不舉,有司之罪也。有司舉之,王者不用,王者之過也。(不敢罪上,故言過。)許世子不知嘗,藥累及許君也。(許君不授子以師傅,使不識嘗藥之義,故累及之。○累,劣偽反。)

二十年 编辑

二十年,春,王正月。

夏,曹公孫會自夢出奔宋。自夢者,專乎夢也。(能專製夢。○自夢,無工反,又亡忠反,又亡弄反,本或作蔑,《左氏》作「鄸」。)曹無大夫,其曰公孫,何也?言其以貴取之,而不以叛也。(會以公孫之貴而得夢,既而不以之叛,明曹君無道,致令其奔,非會之罪,故書公孫以善之。○令,力呈反。)

疏「曹無大夫」。○釋曰:再發傳者何?解前崇曹羈之殺,此重公孫之奔,奔殺異辭,而同例發明,明其俱賢而得書,明小國無大夫也。

秋,盜殺衛侯之兄輒。盜,賤也。其曰兄,母兄也。目衛侯,衛侯累也。(覬曰:「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經不書衛公子,而目言衛侯之兄者,惡其不能保護其兄,乃為盜所殺,故稱至賤殺至貴。」○惡其,烏路反。)

疏「盜賤也」。○釋曰:複發傳何?解殺大夫稱人者,謂誅有罪,故盜殺三卿,云不以上下道,明大夫之例,母兄之殺,宜係於君自殺也。不能保存母兄,令為盜所殺,故書兩下之文,以至賤而殺至貴,故不得言上下道。稱盜雖同,本事例異,故發傳也。

然則何為不為君也?(嫡兄宜為君。○嫡,丁曆反。)曰,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廟。輒者何也?曰,兩足不能相過,齊謂之綦,楚謂之踙,衛謂之輒。(綦音其,又其冀反,劉兆云:「綦,連並也。」踙,女輒反,劉兆云:「聚合不解也。」輒本亦作縶,劉兆云:「如見絆縶也。」)

冬,十月,宋華亥、向寧、華定出奔陳。(徐邈曰:「月者,蓋三卿同出,為禍害重也。君以臣為體,民以君為命,凡為憂者大,害民處甚,《春秋》皆變常文而示所謹,非徒足以見時事之實,亦知安危監戒云耳。」○處,昌慮反。以見,賢遍反。)

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廬卒。

疏注「月者」至「害重也」。○釋曰:宋萬以一卿而詳之,又弟辰以五大夫而不月何?解,宋萬乃出月,見宋人不討賊,致令得奔,故謹而月之;弟辰為仲佗所彊,元無去意,為患輕,故不月。

二十有一年 编辑

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

夏,晉侯使士鞅來聘。

宋華亥、向寧、華定自陳入於宋南裏以叛。自陳,陳有奉焉爾。入者,內弗受也。其曰宋南裏,宋之南鄙也。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言不作亂。)

疏「自陳」至「焉爾」。○釋曰:複發傳何?解從外之叛而加自,自實有力,嫌其言自叛,不由外納力。複言「內弗受也」,與入邑異例,不受為同。複言以有嫌異於竊地者,故發例同之。○注「言不作亂」。○釋曰:則作亂不得言叛,當以作亂書,欒盈、良霄是也。傳言叛,是與作亂是也。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八月,乙亥,叔輒卒。(叔弓之子。)

冬,蔡侯東出奔楚。東者,東國也。何為謂之東也?王父誘而殺焉,(「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於申」。○蔡侯東,《左氏》及《公羊》作「蔡侯朱」。)父執而用焉,(「執蔡世子友以歸,用之」是也。)奔,而又奔之。曰東,惡之而貶之也。(奔既罪矣,又奔讎國,惡莫大焉。○惡之,烏路反。)

公如晉,至河乃複。

二十有二年 编辑

二十有二年,春,齊侯伐莒。

宋華亥、向寧、華定自宋南裏出奔楚。自宋南裏者,專也。(專製南裏。)

大蒐於昌間。(間如字,一音?。)秋而曰蒐,此春也,其曰蒐何也?以蒐事也。

疏「秋而」至「蒐事」。○釋曰:何以發傳於此?解大蒐有五,八年發例,見正譏不正。比蒲之蒐在夏之末,承秋之初,尚可以蒐,則承春之首,不可之甚,故須發傳以彰甚也。

夏,四月,乙丑,天王崩。

六月,叔鞅如京師。○葬景王。(叔鞅,叔弓子。天子誌崩不誌葬,誌葬,危不得以禮葬也。月者,亦為葬景王起。○亦為,於偽反。)

疏「六月葬景王」。○釋曰:何以不書日?解傳言日甚矣。其不葬之辭,恐其甚之不明,日以起之。今經言王室亂,則甚之可知,故省文也。

王室亂。亂之為言,事未有所成也。(尹氏立子朝,劉氏、單氏立王猛,俱夫定也。)

劉子、單子以王猛居於皇。(皇,地。○單音善。)以者,不以者也。王猛嫌也。(直言王猛,不言王子,是有當國之嫌。)

疏「以者不以者也」。○釋曰:複發傳何?解劉、單王之重卿,猛,王之庶子,以貴製庶,嫌其義別,起例以詳之也。

秋,劉子、單子以王猛入於王城。以者,不以者也。入者,內弗受也。(猛,非正也。)

冬,十月,王子猛卒。此不卒者也。(未成君也。)其曰卒,失嫌也。(猛本有當國之嫌,其卒則失嫌,故錄之。)

疏「失嫌也」。○釋曰:經言王猛以王為尊,何以言當國?解《春秋》以王為國,若言齊、晉,今言王猛,不言子,與無知同文,故曰當國也。

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三年 编辑

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婼如晉。癸丑,叔鞅卒。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晉人圍郊。(郊,周邑也。)

夏,六月,蔡侯東國卒於楚。(不日,在外也。以罪出奔,又奔讎國,故不葬。)

疏注「不日,在外也」。○釋曰:案諸侯之卒,不日以明庶,不以外為異,傳曰「諸侯時卒,惡之」。今東國奔讎,何以書月?解「許男新臣卒」,上言伐楚,下言卒,無明其在楚,庶子而卒,卒而不日,書時,在外文不明故也。蔡侯在內而卒,卒不書日,傳曰「惡之」。今蔡侯東國,上言東以貶之,下言卒於楚。諸侯之奔,例不書卒。今蔡侯之卒,見奔讎國而死,惡之可知,以在外以明惡,故書月以顯之。○注「又奔讎國,故不葬」。○釋曰:諸侯奔,死於外國,例不卒。何直不葬?有義而然。諸侯不卒則已,卒宜有葬,葬不書者,義有所見,義不必同,或從失德。今蔡侯不卒,卒於讎國,書卒而不葬。

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於雞甫。(雞甫,楚地。○雞甫,《左氏》作「雞父」。)胡子?、沈子盈滅。(國雖存,君死曰滅。○?,苦門反。盈本亦作逞。)中國不言敗,此其言敗,何也?(據宣十二年「晉荀林父及楚子戰於邲,晉師敗績」,不言楚敗晉師。)

疏「中國不言敗」。○釋曰:釋其滅。案經「戰於韓,獲晉侯」,「戰於大棘,宋師敗績,獲華元」。「中國不言敗」,直言戰於雞甫,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胡子?、沈子盈滅。定以言敗?解言「楚人及吳戰於長岸」,傳曰「進楚子」。然則邲之戰,直在楚,以中國不言敗?今吳無進,稱為夷狄,故不稱戰。及敗績,以釋其滅,足賢胡、沈之君,亦明吳之不進也。

中國不敗,胡子?、沈子盈其滅乎?其言敗,釋其滅也。(若師不敗,則君無由滅也。賢胡、沈之君死社稷。)獲陳夏齧。獲者,非與之辭也,(賢夏齧,雖獲不病,以其得眾也。義與華元同。○夏,戶雅反。齧,五結反。)

疏注「與華元同」。○釋曰:國書亦然,而無傳釋,而經文有異,何得稱同?解,華元有故而止,文雖不同,明賢之義不別,國書文同而義同也。

上下之稱也。(君死曰滅,臣得曰獲,君臣之稱。○之稱,尺證反。注「之稱」同。)

天王居於狄泉。(敬王辟子朝。狄泉,周地。○辟音避。)始王也。其曰天王,因其居而王之也。(天子逾年即位稱王,敬王逾年而出,故曰始王。雖不在國行即位之禮,王者以天下為家,故居於狄泉稱王。)

疏「始王」至「之也」。○釋曰:注云「天子逾年即位稱王,敬王逾年而出,故曰始王」,天子之稱天王,是常例也,而傳云「始王」,注云「逾年」者,未通此傳之意解子猛當國,朝亦非正。景王以三十一年夏四月崩,六月葬,劉、單二子以王猛居於皇,複入王城,冬而猛卒。至今敬王逾年而既葬,所繼者承景王之崩,不繼者承王猛之卒,是年七月敬王立,當逾年既葬之例。此歲尹氏立子朝,將圖神器,天下凶懼,其主無雖複常稱其所在,著其始王也。

尹氏立王子朝。(隱四年「衛人立晉」,傳曰「稱人以立,得眾也」。此言尹氏立,明唯尹氏欲立之。)立者,不宜立者也。朝之不名,何也?(據晉之名惡,今朝亦惡,怪不直名而言王子。○惡,烏路反,下同。)別嫌乎尹氏之朝也。(若但言尹氏立朝,則嫌朝是尹氏之子,故言王子以別之。○別,彼列反。)

疏「立者」至「者也」。○釋曰:重發傳何?解,衛、晉得眾,言立嫌非所宜。此子朝失眾,獨在尹氏,故言立以著不宜,文同而義異,故複發傳,別嫌乎尹氏之朝。○注云「嫌朝是尹氏之子」。○釋曰:夫國之大事,莫善繼統。繼統之道,勿盛嫡胄。繼無承重,宜擇立其次,故單子、劉子立猛,文稱當國,其次子無命,故獨言立,言立彰不宜,明有絪王之意。今周室雖衰,鼎命在上,四方諸侯,知一人之貴繼,成康之道滅,典法之文存,祭號大名不可虛置,巍巍聖寶寧得空假?鄫以區區之小,而以外孫為嗣,書其滅亡,以為將來之戒,況天下重任,豈得異姓?尹氏不擇天道,不達人事,不自立其子,當有同心之授,不義之罪。禦假一朝之勢,以集四海之士,此理灼然,而愚夫之所不或,何為孔子書經,遊夏為傳?經於不疑之中,而疆生疑;於無嫌之義,而巧出嫌。恐朝為尹氏之子,為當有旨,解周室大亂,骨肉乖離,故王猛有絪奪之心,單、劉懷翼戴之誌,敬王孤立,猛卒之後,而朝逆尹氏之世卿,婚媾王室,禍亂之基,固可奪之。初自立,或招乘釁之眾,集負險之民,堅冰之際,或有無妄之會,經別嫌尹氏,不亦宜乎!衰亂之世,何所不為?鄫立異姓,周亦致疑,疑而須別,別嫌立朝者,此其旨矣。

八月,乙未,地震。

冬,公如晉,至河,公有疾,乃複。疾不誌,此其誌,何也?釋不得入乎晉也。

疏「有疾」至「晉也」。○釋曰:解公之如晉,四不得入,假言有疾,實由季孫之不入。今實有疾,別於無疾而反也。

二十有四年 编辑

二十有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孫玃卒。

婼至自晉。大夫執則致,致則挈,由上致之也。(上謂宗廟也。致臣於廟,則直名而已,所謂君前臣名。○挈,苦結反。)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大雩。○丁酉,杞伯鬱釐卒。(釐,力之反。)

冬,吳滅巢。葬杞平公。

二十有五年 编辑

二十有五年,春,叔孫婼如宋。

夏,叔倪會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宮喜、鄭遊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於黃父。

有?鵒來巢。一有一亡曰有。來者,來中國也。(?鵒不渡濟,非中國之禽,故曰來。○?,其俱反,本又作鸛,音權,《左氏》作「?」,《公羊》作「鸛」。鵒音欲。濟,子禮反。)

疏「一有」至「中國」。○釋曰:重發傳者何?解鴝鵒者飛鳥,與蜚蜮異,稱有為同,故重發傳。云「來者,來中國也」,何嫌而發?解蜚蜮不言來,不見所從;麟不言來者,欲但於中國,不外之。

鵒穴者而曰巢。(劉向曰:「去穴而巢,此陰居陽位,臣逐君之象也。」)或曰,增之也。(如增言巢爾,其實不巢也。雍曰:「凡《春秋》記災異,未有妄加之文。或說非也。」)

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季者,有中之辭也。(不言中辛,中辛無事。)又,有繼之辭也。(緣有上辛大雩,故言又也。)九月,乙亥,公孫於齊。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

次於陽州。次,止也。(陽州,齊竟上之地。未敢直前,故止竟也。○公孫音遜,本亦作遜,下同。齊竟音境,下同。)

疏「孫之」至「奔也」。○釋曰:複發傳何?解前發例於夫人,今複發例於公,明其同義,以別尊卑之辭詳略也。

齊侯唁公於野井。(野井,齊地。齊侯來唁公,公逆之至野井。唁音彥。)吊失國曰唁,唁公不得入於魯也。

疏「吊失」至「魯也」。○釋曰:言吊足以釋之,複言不入於魯地則曰唁者,彰公失國。言不得入魯,繼國事之辭,言可以書唁,而不詳其文。冬,十月,戊辰,叔孫婼卒。

十有一月,已亥,宋公佐卒於曲棘。(曲棘,宋地。)邡公也。(邡當為訪。訪,謀也。言宋公所以卒於曲棘者,欲謀納公。○邡音方,又音訪。)

疏注 「宋公」至「納公」。○釋曰:案諸侯之卒,卒在外,書地。書地,縱不納公,何得略以見義?解諸侯卒書地者,地有遠近、國邑之別,故鄵、扈非國,晉侯因會旦而鄭伯未見諸侯之所,許男朝楚,蔡奔讎國,四者書地,地有所由。今曲棘非國,是未喻竟,當從鄵、扈之例既明矣。釋以謀納公為義,義葉鄵、扈而例不異。

十有二月,齊侯取鄆。(取鄆以居公。)取,易辭也。內不言取,以其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易,以豉反。為,於偽反。)

疏「取易辭」。○釋曰:與濟西、讙、闡同異若何?解,取者易之辭,易辭之義兼內,外內之釋雖同,同而事辨異,異則反覆釋之,故曰「為公取之」。言非季氏之賂,忠臣之意,非實易辭。尊君抑臣,與濟西同文。前不異外之易者,實易,宋取鄭師是也。

二十有六年 编辑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齊,居於鄆。公次於陽州,其曰至自齊,何也?(據公但至陽州,未至齊。)

疏注「據公」至「陽州」。○釋曰:後如晉,出致不同,傳以見出致,解公初至於陽州,後如晉。乾侯出不同,傳以見齊侯為義,雖至陽州,可以齊致,明乾侯之致,不見晉侯,故下二十九年注云「以乾侯致,不得見晉侯故。」

以齊侯之見公,可以言至自齊也。(「齊侯唁公於野井」,以親見齊侯為重,故可言至自齊。)居於鄆者,公在外也。(若但言公至自齊,而不唁居於鄆,則公得歸國,欲明公實在外,故言居於鄆。)

疏「公在外」。○釋曰:又日前不外公,言外何?解,言外者,據內生名,公雖出奔,臣子不得外公,存錄之如在國。在國之文,不得實同,故言居鄆以別之。

至自齊,道義不外公也。(至自齊者,臣子喜君父得反,致宗廟之辭爾。今君雖在外,猶以在國之禮錄之,是崇君之道。)

夏,公圍成。(成,孟氏邑。)非國不言圍,所以言圍者,以大公也。(崇大其事。)

疏「非國」至「大公也」。○釋曰:何解凡邑不言圍,指小都,都之大者則國。此文是於三家疆大,邑過百乘,比之小國,國家之患,良由此起。昭公圍成、郈,郈人不服,而臣之邑不順,季氏之權,得國之資,圍而不克,故以大公為文。然則定公雖墮三都,成人不肯,公伐不克,故傳以大公釋之。書致為異,故傳釋之。此不致者,齊無難公之言,不以適齊無為危至,如長葛言圍,非常見義乃殊,故傳不異。

秋,公會齊侯、莒子、邾子、杞伯盟於鄟陵。(鄟陵,某地。○鄟陵音專,又市轉反。)公至自會,居於鄆。公在外也。至自會,道義不外公也。

疏「義不外公也」。○釋曰:複發傳何?解自齊為虛致,自會為實文,與虛致嫌義有殊,故發不異已。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冬,十月,天王入於成周。周有入無出也。(始即位非其所,今得還,複據宗廟,是內故可言入。若即位在廟,則王者無外,不言出。)

疏「有入無出也」。○釋曰:王也,傳言周而複釋何?解彼明上下一見,則同有出文,故言周。言周有入無出,明天王之身入與出,故發傳也。

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遠矣,非也。(雍曰:「奔篡君之賊,其責遠矣。」○召,上照反。篡,初患反。)

疏注「奔篡」至「遠矣」。○釋曰:傳言奔,直奔也。何嫌以發?解,非也,非責之非,責其遠矣。獨言遠者,傳云於周公著例,見上下之文。然則王子瑕不言出是常,常文而無大罪,則從例可知,故省文。至於尹氏,周室之微弱,而日月不誅,子朝使之奔,不足可責遠矣。則剌諸侯,諸侯謂宋、衛、陳、鄭外附於楚,子朝之舅,華戎同心而叛,天子不能誅,則宜遠責諸侯,乃經解傳,宣其責遠矣。傳既責遠,愧奔亦異,故曰:「奔,直奔也」。傳曰奔之惡也,惡其奔讎。子朝之奔,奔讎而曰奔。直奔,惡諸侯之叛,剌其不殊也。

奔,直奔也。

二十有七年 编辑

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齊。(自鄆行。)公至自齊,居於鄆。公在外也。

疏「公在外也」。○釋曰:發傳不同,而重起例何?解公前孫而至,今如齊,不言孫,反而言至。至言居於鄆,故傳言「公在外也」。異義而文別,故重言例,而文省則義同,義同,亦在外可知也。

夏,四月,吳弑其君僚。(僚,力雕反。)楚殺其大夫郤宛。(宛,於阮反,又於元反。)

秋,晉士鞅、宋樂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於扈。(祁,力兮反,又力私反。扈音戶。)

冬,十月,曹伯午卒。

邾快來奔。(徐邈曰:「自此已前,邾畀我、庶其並來奔,今邾快又至,三叛之人,俱以魯為主。邾,魯鄰國,而聚其逋逃,為過之甚,故悉書之以示譏也。小國無大夫,故但舉名而略其氏。○邾快,苦反。畀,必二反,本或作鼻。逋逃,布吳反。)

公如齊。公至自齊,居於鄆。

二十有八年 编辑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魯悼公。公如晉,次於乾侯。(不得入於晉。乾侯,晉地。)

疏「公如晉」。○釋曰:「解與發圍國之文同,故傳言「公在外也」,明從鄆如齊,不釋言次之,言在外亦顯故。公在外也。

夏,四月,丙戌,鄭伯寧卒。(寧,下「滕子寧」皆如字。)六月,葬鄭定公。秋,七月,癸已,滕子寧卒。冬,葬滕悼公。

二十有九年 编辑

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於鄆。(以乾侯致,不得見晉侯故。)齊侯使高張來唁公。唁公不得人於魯也。

疏「唁公」至「魯也」。○釋曰:複發傳何?解前「齊侯唁公子野井」,野井,齊地,今來唁公於鄆,鄆是魯地。魯地而言唁,言不得入於魯國都。魯國都謂宗廟所在。唁有遠近,人有尊卑,君臣同文,故重發例也。

公如晉,次於乾侯。

夏,四月,庚子,叔倪卒。季孫意如曰:「叔倪無病而死,此皆無公也。是天命也。非我罪也。」(言叔倪欲納公,無病而死,此皆天命,使魯無君爾,魯公之出非我罪。○叔倪,五計反,又五兮反,《左氏》作「詣」。)

疏「皆無公也」,○釋曰:叔倪之卒事,無公而曰皆何?解經言「宋公佐卒於曲棘」,傳言「邡公也」,今叔倪複卒,傳曰「皆無公也」。秋,七月。

冬,十月,鄆潰。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上下不相得則惡矣,亦譏公也。(公既出奔,不能改德脩行,居鄆小邑,複使潰亂,德之不建,如此之甚。○潰,戶內反。惡,烏路反,又如字。行,下孟反。複,扶又反。)

疏「潰之」至「得也」。○釋曰:重發起列何?解上下不相得之為罪與國同,故例詳之。此年三月,次於乾侯,來還於鄆。冬而鄆潰,嫌自潰,不責於公,故言「亦譏公也」。

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傳明昭公有過,非但季氏之罪。)

三十年 编辑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中國不存公,存公故也。(中國,猶國中也。)

疏注「中國」至「中也」。釋曰:曰凡言國中,指謂魯也。中國指其諸夏。諸夏為中國,據夷狄為外。案成昭適晉,並逾年而不言在,襄二十八年「公如楚」,二十九年書「公在楚」,傳曰「閔公也」,為楚所致,存錄之。然則此文中國,國中何為變中國者何?解中國逾年不言在,親倚之情,如國莫二,比之國中,不以言中非諸夏。且昭以二十五年出奔,二十六年居鄆,是魯地不存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亦如之,至此寄在乾侯。乾侯為晉地,明公去魯竟而入於晉界,不複重還,遂卒於外。雖複生存居地壤,於予來歸,來不居茲日,故傳以有故釋之,所以閔公。范例云:「在,有故。言在,非所在也。」

夏,六月,庚辰,晉侯去疾卒。(去,起呂反。)

秋,八月,葬晉頃公。(頃音傾。)

冬,十有二月,吳滅徐。(滅夷狄時。月者,為下奔起。○為,於偽反。)

疏注 「月者」至「奔起」。○釋曰:案滅中國日,出奔月,輕於滅。滅夷狄時,奔何得更月?解,范答薄氏云:「國不滅而,出以月為國,國滅例而出,出重發於滅,滅夷狄雖時,猶加於月。」然則溫子不滅而出奔,何以不月?有義而然。弦子之奔,文承八月之下,溫子以逃,在正月之後,何知不月?傳於弦子滅言「不日,微國」,微國則例月,例月則不關於君出,君出之重,不大於滅國。范云出重於滅者,言既滅其國,君不死難,比之常奔恒滅,則為重矣。滅在月例者,君出不複加日,明滅重矣。月亦是,譚子出月,月關滅國,滅國例之同,同例在不日。傳於滅國詳略之,更於潞子發夷狄之遠例,於鄫亡見中國之變稱,義例成矣。潞子之賢從自盟,滅國獲君,君或出奔,名為罪,皆有罪,故注譚子云「蓋無罪」。今注章羽,明不複疑。名為有罪,譚子言蓋,約邾益之名,名義見矣,故章羽從正例而不疑也。

徐子章羽奔楚。(奔而名者,有罪惡也。○惡,烏路反。)

三十有一年 编辑

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季孫意如會晉荀櫟於適曆。(適曆,晉地。○櫟音曆,舊作躒。適,丁曆反。)夏,四月,丁巳,薛伯穀卒。

晉侯使荀櫟唁公於乾侯。唁公不得入於魯也。曰:「既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言已已告魯求納君,唯意如不肯。○為,於偽反。)

疏「唁公」至「魯也」。○釋曰:複發傳何?解,范例云:「唁有三,吊失國曰唁。」唁雖有三,吊失國三,三釋一而已。不入魯界,有三文,知言唁嫌與魯異。其言不得入魯,明吊失國而異。今地晉而受晉納,公有可入之理,故言「唁公不得入於魯也」。

秋,葬薛獻公。

冬,黑肱以濫來奔。其不言邾黑肱,何也?(據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言邾。○肱,古弘反。濫,力甘反,又力暫反。)別乎邾也。(邾以濫邑封黑肱,故別之若國。○別,彼列反。)其不言濫子,何也?(據既別之為國,則應書其爵。)非天子所封也。來奔,內不言叛也。

疏「來奔」至「叛也」。○釋曰:重發傳何?解書黑肱不係邾,嫌其專地,不責叛,罪輕,故言來奔。不言叛,罪自顯也。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三十有二年 编辑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闞。(闞,口暫反。)夏,吳伐越。秋,七月。

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太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天子微,諸侯不享覲。(享,獻也。覲,見也。言天子微弱,四方諸侯不複貢獻,又無朝覲之禮。○大音泰。享,許丈反。覲,其靳反。見,賢遍反。複,扶又反。朝,直遙反。)夫子之在者,惟祭與號。(祭謂郊上帝,號謂稱王。)故諸侯之大夫,相帥以城之,此變之正也。

疏「天子」至「與號」。○釋曰:於此乃言周衰變之正,重複起傳何?解平、桓之世,唯複禮樂出自諸侯,諸侯猶有享覲之心,襄王雖複出居,猶賴晉文之力。劄子雖云矯殺,王威未甚屈辱。至於景王之崩,嫡庶交爭,宋、衛外附,楚亦內侮。天子獨立成周,政教不行天下,諸侯無桓、文之霸,不能致力於京師,權柄委於臣手,故大夫相率而城之。比之在禮,故釋不異辭,因變正也。

十有二月,已未,公薨於乾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