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晩谷先生文集
卷之五
作者:趙述道
卷六

與權伯審己酉

编辑

兄淸修寡欲。不宜有外邪客氣之感。而自羅庄承聞患候非細。遠外驚慮殊不淺。或時月已久。新凉乍生。珍攝有方。藥餌必勤。次第有佳意否。聞症祟挾風。望須專精神屛思慮。於此煞用學力如何。吾輩冉冉垂老。無一完固。宜另加自愛也。述道長夏伏枕。飽經諸苦。政俗所謂還甲之戹。可笑可歎。雨積江阻。不接西來人已久。所苦加减無由早探。此書到時。尙能強起披展。諒此心曲否。惟冀早收平復。豁此憂愛之情。

答李幼聞重祖

编辑

杜門竆巷。重罹慘疚。日與死迫。意外遠貽書存問死生。所以假借勉譬。旣曲且至。雖木石心頑。寧不感荷。况承千里遠役。艱關途道。幸無他苦。履用淸勝。區區慰瀉。述道獲戾神天。兩子一婦。一時傾歿。只今所存廑五歲幼孫爾。人理攸極。神精弱喪。雖欲極力撐拄。苟延歲月。而下輩情鍾。終是遏住不得。祇自悲愧而已。顧此慘慘無聊者。何敢與聞大事。而今承籲章。留中泮友聯牘。自此先先生之冤。可以次第白矣。垂死病中。不覺蹶然起立。太平萬歲。庶可翹足而俟。而第下歀通諭館中事。區區盲料竊計聖人之淵衷。方在鑑空衡平之中。而吾輩遽然投一文字。或致召閙而起挐則無益於事。只起爭端。恐不如已之。以爲如何。東巖,雨谷在近。可以朝夕商榷。必有的確之見矣。

答李華兼庚申

编辑

兄誤認無似。旣使賢胤執經問難。又執禮過謙。與兄幾年相知。而爲故人貌敬皮待如此。每讀十反。不覺顔發騂也。幸審春溫。齋居調候漸向佳安。是則可慰。述道與兄同症。樂正之諭。可謂先獲也。賢胤悟解文識處。足見義方之敎。第恐此心或遇境而發。隨處而弛。別後若辦得此心。直前擔夯。何事不可。望幸於過庭之際。亦使提掇儘好。留此數旬。述道方病。不能專意篤課。只溫得大學,心經數帙。而卒聞患報。歸意怱忙。不但病中惜別之苦耳。

答鄭士仰

编辑

新元一札。忽落几上。適是日山中小雪霏微。開緘一笑。幾乎續郢中曲矣。憑審玆際。兄雅履履端珍毖。書中所論。無非謙己勉人之辭。竆陋得此。豈人人而望之。述道塊居且爾。歲月侵尋。頎頎而巾。宛然如昨日者。而不知不覺之間。輥到五十光景。竆廬之感。溝壑之志。兩不能平。柰何柰何。如吾兄者。旣富有其才。且高居是先先生講道棲息之所。其起慕乎羹牆。濡染乎耳目者。視齊人不啻百之。幸克治身心。導養中和。使理明而氣順。則蘊之爲德行。發之爲文章。卽兄分內事。如何如何。嶺海之遊。偶發閒興。足以娛心目之觀。而古人云遊山雖好。不如靜坐看書。且於遊乎荒則恐不免跌蕩害事之累。兄可無此患。而責兄之深。有此煩布。幸賜恕納。

答鄭士仰

编辑

去春辱惠長牋。表裏殫盡。感荷良深。但書中假借太過。似向別人道者。茫然增媿赧。不知攸謝。君子一言以爲知。一言以爲不知。以兄爲不知乎則兄幾年讀古人書。不可謂不知也。以兄爲知乎則兄視述道果何如人也。述道特一閒界上人。工夫無所長也。言語無可聞也。少年苦心於文字者。不過應擧覔科之計。晩閱家藏古書。其中多聖賢格言。而尙其耳目未全聾瞽。輒擬身心欲其如此而躳行心得則未也。言行欲其如此而言顧行顧則未也。旣無獨造之見。有何緖餘之可論者乎。來諭所云夢覺一關。述道方白日在夢。夢中說夢。不知以何言置對也。然嘗聞古語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以吾兄聰穎之識超卓之才。五十年讀書山中。淵源有自。家學在卽。由是而沿伊洛而泝之。游泳於大隱幔亭之側。則世間種種外至之榮悴。直是空雲之無有耳。不知不覺之頃。漸見無味者有味。憂冗者平和。自有欲罷而不能已者。魯論之博約。大學之格致誠正。中庸之尊德性道問學。皆此箇事也。兄非不知此事之可樂。而但高才有所汎濫。大意直欲凌駕。目前見韓柳歐諸君子者。其風神逸響亦或有彷彿於吾者。苟用年歲之力。則可駸駸乎而至。如訓誥之煩亂。講解之微密。何用是粒分銖分。更寫前人舊套也。却於文章一歀。終未能頓忘焉。然則兄非不能也。迺不爲也。幸望思之又思。不以人棄言。如何如何。來書無非謙己望人之語。而已有反本尋源之意溢於言外。故敢索言之。良亦僭矣。

答鄭士仰

编辑

去秋與兄一別。冬間偶入淸凉小庵。雪屋寒牕。窅然孤坐。間或踈鍾和夢。殘月在戶。愔想高風。不知何時更有一遭。忽承辱垂長書。殫盡悃款。德音良䂓。洋溢滿幅。又歷叙所聞於往來師友間。奉讀以還。感荷良深。第不佞如述道。奬飾過分。竊覸高明之意。欲引而進之。假而寵之。不自知其言之過。而大非君子愛人以德之意。爲之慙恧無已。臘破春生。伏惟履端節宣玩養有相。述道索居塊獨。抱疑於黃卷中者非止一二。而去秋相遭時。不能大開口商量。只留連光景者。拈弄於無益之句。十年願言之餘。都無別於對閒人說閒事者。始知學無心得則雖好朋友在座。頓無省發開悟處。柰何柰何。晦藏默存之語。愚之發此者。依倣古人言句。欲爲交修共勉之地。而如述道之一生根鈍。原無可晦可默之功。在高明則聰明之纖悉。精力之包羅。亦宜從事於尙絅闇修之域。使之枝葉廣闊而根本斂約。春華發舒而秋實兼全。養其可貴可樂者於中。而不以知不知而有所戚喜。不以竆與約而有所歉恨。則向所云格致也誠正也克己也復禮也。主敬行恕之方。皆有所據守。始爲眞切下工之地矣。况吾兄受氣淸羸。根器脆弱。曾前痞結之症。又非小小疾疢之比。尤宜保嗇精神。頤養聰明。讀書不宜過苦。誦說不宜刻厲。默而存之。處晦觀動。收視於方寸之內。用功於一原之地。則不但爲問學之方。亦爲攝生養病之一道也。如何如何。然作此見解。又恐人會得是禪。而此實而彼空。又較然矣。出於慕悅之情煩言聒聽。幸賜反復而駁正焉。道彥兄之塤篪互發。子長兄之簡潔可喜。皆吾輩之所難得。而地遠不以時相問可歎。

與鄭士仰

编辑

頃歲无妄之灾。竟歸无妄。迺妄者妄耳。其於利貞何。但一時驚恐殊不少也。奉際已久。書疏又間闊。每塊獨山中。時看古人書。遇疑難處。忽憶此兄可知此義。而因想像顔面。悵念不歇。韓子所云願與東野爲鳥者。眞寫情眞切語也。年來居閒無事。且左右於此路已熟。雖欲舍它自不可得。未知作何工夫。吾輩念已老矣。一切於書冊上埋沒。恐不免流注奔馳想。亦不妨虛恬省事。養得本原。非謂如閉目兀坐。偏於靜之謂也。以爲如何。述道年未六十。已癃殘可笑。第恐臘月三十日不遠。遂無聞而死也。四書箚疑。見解處有過之於精核無不及者。而亦恐於活看汎看處反生枝蔓。有楊志仁過於密之病。或鄙見未到否。且四書小說中。如胡雲峯,陳新安,饒雙峯。盧玉溪之說。時與經旨不相襯簟。反害經文者亦多有之。而都不蒙一掊擊何也。尊畏先輩。自是長厚之風。而於義理毫髮不容差互處。亦不可放下一邊。幸兄察納而反覆焉。

答鄭士仰

编辑

去年秋咸林一札。遠投山中。撫存慰勉。感刻難量。雲天隔絶。音聞不續。居然歲過半矣。一往一復。如此差池。亦何有同人慕嚮之忱邪。秋高霜冷。伏惟息靜衡門。還返初服。懽侍高堂。澆灌書史。去官亦未必不爲福也。述道釁孽愈重。哭盡同氣。平日妄恃以同堂切偲之樂。而白首殘年。左右廓落。吁其柰何。近日閒居觀玩。有可以派及於下交者乎。一段秉彝。每向幾個朋友惓惓靡忘。而一二年來。凋落殆盡。今則雖遠遠百里。惟兄是靠是倚。而竊揣今日流循之弊。頗或有眩浮艶外至之累。忘本實近裏之功。一聲纔動。衆䨓隨響。未嘗見一人立得脊梁骨。荷得百斤擔。顚顚倒倒。無有岸畔告語之責。如兄老成宿望有以鎭之。且多士之表準亦惟兄。吾輩之屬託亦惟兄。幸勿以腐晩常談笑之。令甥兄弟。雖不至全然忘却。每患渠輩慣得山中拙澀。心之所存。口不能吐。意之經營。筆不能宣。造次酬酢。如全無聞知者然。何能如來諭之奬詡邪。且述道則平日柔愞無畏。敎法不成。或鉗鎚過火。有以感奮耳。四方從學之士必多滿門。其中能識頭顱可傳付者。渠有其人乎。最是正人心淑士習。爲長德所勉慕者。正字淑字眞是活句妙法也。其餘則正衣冠一思慮。莊整齊肅。不慢不欺。爲最初入頭處。正與淑皆從這裏參取也。姑誦所聞。以備采覽。非兄任重道遠。何敢無端發此邪。

與鄭士仰壬戌

编辑

跧伏竆山。落然如參商之相望。每奉惠書。雖爲之心開目明。輒不怡者良久。顧吾輩長此懸懸。亦幾何歲月也。古人云千里神交。夢魂相接。而愚山泉石。前所未睹。闊遠雲天之外。何曾夢到它一番邪。剛反而長。春光忽忽過半矣。不審居閒素養。存省之方。玩賾之功。不以年歲早晏氣候峭寒。有所疚損否乎。前聞族孫言。步屧之間。時有喘急之症。固知道心內充。學力外腴。無憂於客邪之侵。而人生一向便逸。是軟腝處。須强把身心。數勞筋骨。如養生家所言君逸臣勞之爲如何。述道之從貧賤患難中耐忍心性。以脆薄之質。得有七十四光陰者。不無藉此而得力。故聊爲吾兄道之耳。嚮者族孫袖兄管窺一冊。爲眎渠子姪。述道得一寓目焉。兄之此書。其傳世行後無疑。而或其中與鄙意不相合者。想應鄙見駁陋。不足與於高明脫灑之域。而有意不吐。亦非朋友無隱之道。敢撮其可疑者。條稟如左。非敢自信也。幸勿賜恕。節節掊擊。使昧者有一半之窺。千萬之望也。至於數學則老去精神。若存若亡。包羅不得。眞如朝行而遇大霧也。雖淸明在其中。何能卞黑白也。一鞭東轅。已無意思否。寒梅放春。谷鳥方嚶。故人之思。如水滔滔。而一江南北。藍輿迢遰。臨楮浩歎。不覺神𨓏。餘幾遠遠爲道加愛。

別紙

编辑

道學道統

道學主於學。道統主於行。許東陽說。而看似有病。蓋夫子以前傳道統者。皆得君師之位而斯道以行。夫子以後傳道統者。不得君師之位而斯道以明。統之所存。卽學之所存也。故中庸一書。首言道學。以明此書之所由作。又言道統。以明此學之所攸宗。其實非二辭也。若首曰道統之失其傳而作。則猶不切於此書之旨。而恐落第二義也。末後一大統之設。譬於學者有力。

所以爲知覺者不同

先儒陳氏謂虛靈知覺。緫心之體用而言。後獨言知覺者。專以心之用言。蓋虛靈者心之德也。卽大學明德註所謂虛靈不昧以具衆理而應萬事者也。此是道心。若無與於人心事。而至於知覺則是人心道心所共有者也。其知覺生於形氣之私則有善有不善。其知覺原於性命之正則便有善而無不善。蓋耳目口鼻之欲。人所不能無者。然必有義理以裁制之。方是善。故朱子謂靠他不得。於其知覺之際。方分善惡。使人心聽命於道心。然後可以危者安微者著矣。是以前則以虛靈知覺統而言之。後則單言知覺者。以虛靈未發而無所用工夫。只當涵養而已。知覺已發而於此方是用功省覺處也。且體用亦多分言處。忠恕如形影而亦有言恕而不及忠。仁義爲配偶而亦有言義而不及仁。何必以體用之分言爲疑乎。朱子詩曰仁體難明君所疑。須從知覺驗流通。流通之情。具於知覺。人心道心之分開剔發出者。亦在於知覺。雖言用而不及體。其所以流通者。實自虛靈。則其體用一原。顯微無間者。尤可驗於此矣。大山先生之說。愚所未聞。而或一時偶然之發。爲他處文義而發邪。尊畏先輩。是後生之所當法。而義理肯綮處。不可只相唯唯。故敢不計其蒙陋。而互相發難。以求是正。明賜批誨如何。

放彌卷藏

放與卷。雖若人做去者。然自一理而散爲萬事者。放之則彌六合也。由萬事而合爲一理者。卷之則退藏於密也。放者自卷而放。卷者自放而卷。此因中庸之書而形容其極於至大而無外。入於至小而無內也。若舍書而主於人。則雖道通天地。思入風雲。恐爲空蕩蕩物事也。曷若主書之爲完全而有味乎。

存天理之本然。遏人欲於將萌。

此解明白該通。多得經旨。可驗年中深造之得。而匪安排布置之力也。多賀多賀。若愚觝滯繳繞於文字之間。那說若是而這說又不然。這說似然而那說又不是。極力理會。似窺一斑。而猶未信於不畔經傳之旨也。蓋嘗論之。戒懼者自外而至於內者也。謹獨者由內而至於外者也。雖有動靜之殊。而戒懼則惟一也。謹獨則惟精也。戒懼則涵養也。謹獨則省察也。而總而論之則惟一之功。實兼動靜。涵養之功。亦兼省察也。且此章道不可離四字。實統上下而言。故於戒懼章下。以無物不有無時不然。不使離於須臾之間結之。謹獨章下。以離道之遠結之。戒懼章則曰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謹獨章則曰旣常敬畏而於此尤加謹焉。觀夫下得常字尤字。則可見戒懼爲統體工夫。而涵養惟一恐亦然。謹獨又是其中喫緊處也。故朱子曰戒懼爲通貫動靜。而謹獨只是或恐私意萌處。又加緊一緊。譬之水。長長流。到那高處。又加起伏。譬之騎馬。自家常常提控。及至遇險處。更加些提控。其云水流之高處。騎馬之險處。非謹獨之謂。而其更加起伏更加提控云者。非省察之謂乎。故末章總結之曰是其一體一用。雖有動靜之殊。而必其體立而後用有以行。則其實亦非有兩事也。其文義活絡。血脈貫通。前後相照。上下相關。枝枝相對。葉葉相當者。尤可驗於此等處也。故其下三十三章。先言潛伏。後言不愧屋漏。以至於無聲無臭而止焉。首章是漸漸由內而推出外者也。末章是漸漸由外而收入內者也。而戒懼爲起首結後之統體者昭然矣。愚之得是說於先儒訂正之餘。猶未敢自信。竊讀來諭兼體用通動靜之說。有契合於鄙懷者。故敢貢芻蕘。幸批示訛謬。以發昏耄。千萬之幸。

四端七情

四七首說。該博明暢。可見潛玩所得之多。而至於端情之理與氣。比之父子之肖不肖。愚之得是說。初則以爲發前人未發處甚愛之。久而溫繹。似有未安處。蓋此說施之於七情之中節不中節處。似爲著相實際語。而施之於四七之理與氣則有不然者。四端之理。原於性命之正。七情之氣。生於形氣之私。其根本苗脈。自天命之善。耳目之欲。煞有不同處。夫父子其根本一也。血脈一也。其子之受氣於父者。喘息呼吸氣通於親。安有受父之根本血脈。而肖之子專得其理。不肖之子偏得其氣乎。四端旣爲理發。七情旣爲氣發。自其根本而已然。非由外鑠我也。四端非無氣而理爲之主。七情非無理而氣爲之主。今有同父之子。而肖者專得理。不肖者偏得氣乎。雖有瞽鯀之父。舜禹之聖。稟諸瞽鯀之氣則是瞽鯀之子也。雖有堯舜之父。朱均之惡。稟諸堯舜之氣則是堯舜之子也。端情則有或原或生之理。四七則有理發氣發之分。而今以一本之父子。譬之天之生物也。不幾於夷之之二本乎。胡五峯云天理人欲。同行異情。同體異用。朱子於同行異情則引用之而不疑。同體異用則屢闢之而不貸。則父子非同體乎。端情若同體則何以別天理於人欲之幾乎。若七情之中節與不中節則其本一也。其體同也。而有中不中之異者則可以比於肖不肖之子也。以爲如何。

中庸一書。辨析精密。可以詔末學牖來蒙。誠不易得。而其中往往有覈之太苛。鑿之太深。聖言平易而吾則求之太遠。經旨穩貼而吾則索之太幽。朱子嘗戲謂張宣公曰敬夫太聰明。看理過深。吾兄亦似微有宣公之病。不知自己老洫無聞。坐在黑窣窣底而不能超脫。不能盡人言之意者乎。如人心之人字。以其畫派分貼陰陽。言行之有餘不足者。又傅之形質而分動靜。是則有此理。然以丈席鉗鎚之地。而有此議論。無乃敎人覘覰窺測之病邪。其下修道之敎。亦在其中者。子皜公之說似得之。第四章飮食之譬是知之事。過不及是行之事。而以飮食之過不及。攙入於知上說者。又似隔一層也。未知何如。大抵吾人居在閒處。無王務家私之累。一區溪山。琴書爲長物也。義理爲茶飯也。苟使此身康健。相與評品乎雲山。詠歌乎先王。疑與相質。過與相箴。豈非人世間一大歡喜事。而此亦不可得。良可歎也。然述道直是聾瞽耳。無與黼黻文章之觀。而其心不死。其口尙存。幸俯賜反復。則不有益於高明。而必有益於淺陋矣。

答金子野

编辑

去秋兄在泗院。重念述道之遭人所不遭。貽書慰勉丁寧。非故人情厚。何能乃爾。春事向闌。仰惟靜居德履珍毖。述道平生重作惡業。迫此殘年。眼見子姓摧落。謂之斯何。而事到築磕處。惟欲撐拄苟度。豈非先輩所云其云平心者。非大不平邪。無聊中却思昔日行歷。湖上已矣。執鞭之無及。而若高山龜潭諸勝處。水光山容。猶是慣顔舊色。那得與賢兄若干人。更尋此地。合席團欒。老去百事。實無異畫中談畫。爲之一歎一憐。幸有便除却苦語。有以德音相惠也。

答李稚春

编辑

跧伏無聊。意外令從姪奉大集袖惠墨。誤投於竆山樵牧之社。顧空陋何敢爲役。而猶以卒業於全書爲大幸也。冬日猶暖。未審齋居燕養珍毖。令胤亦佳安否。斯役也不得與賢兄合席對同。尤不任起懷於遐曠也。先生文集。義理淵奧。非晩學可窺。且累經前人料理。無容下手。而貪於奉玩。謹與愼可一番繙閱。然但所讀者奔程趁限。精神都一向走冊子上繳繞。勘校非可望而服膺亦無力。珠櫝俱還。還有孤於遠屬之意柰何。此友發日。小雪交下。山深嶺脩。別意又惘然。只幾餞迎多祉。日新富有。

與李稚春

编辑

龜潭停棹。不知幾年。而晩生不死。得與斯會兼。一幸而一悲也。冬日暖如小春。伏惟齋居雅觀珍福。述道一向鈍蟄。衰晩日甚。無可奉聞者。先生文集勘校之役。幸秋間與季周相會。已或畢功否。不敏纔窺其涯。未免徑還。至今罪負。此間又有仰稟者。迺者家姪自川上迤訪貴處。獲玩大集目錄。鄙家行狀見漏云。果然否。鄙性迷滯。文帙浩穰中。略綽過去。子孫之不誠大矣。初不慮其出於小山丈席。今始承聞。而竊念雖代製。旣著官銜姓諱。則先輩文集。未嘗以代製而見刪。歐陽公借製於尹師魯。亦上歐集。此非證左之可驗者邪。文字存拔。不必曲循私請。而此旣有前輩證據。且此狀通於京鄕。文肅公碣文。擧以藉重。今若見漏於元集。則百世傳遠文字。無所考信處。此鄙𢢽之不容自已者。幸十反商思。千萬千萬。

與金翰之

编辑

每伏想令兄結知聖明。望實俱隆。深爲世道賀。近聞西塞賦歸。從容里第。得以暇日。叙親戚之情話。此亦有足樂者。而但水深已作古人。纔到必怛然一倍矣。臘寒陡緊。伏惟燕超增吉。述道年來所遭。可謂百罹。哭子喪兄。形存心死。瑣瑣悰怳。何足仰浼也。年前短疏。其勁正排闢之嚴。他人豈復有此。悠悠之謗。實非令兄意中事。良足慨惋。然令兄地處已高。負任已重。但恐酬酢之間。往來之際。或失莊重沉密意思。無雍容廣大和平含蓄氣象。深爲令兄惜此駟舌也。山野樸陋。忘其僭率。猥進瞽見。非令兄何敢發此。餘益加神衛。行膺美遷。

與李致道

编辑

跧伏竆山。無由通左右之問。耿耿于中。如食物之不下也。秋凉已生。伏惟孝履支保。述道碌碌如昨。舊學雖不自廢。而鈍滯愈甚。尙未有分寸之益。歲月逝矣。深恐蹉過此生。孤負几杖之餘誨耳。讀禮餘暇。亦能料理家學否。更望沉潛典訓。以古人所云祛圭角著光晶者。爲日用門庭。千萬千萬。先狀敬受而伏讀之。叙事詳悉。立論簡確。適此山頹之後。又不禁淸血交零。顧此椎魯。只仰誦不朽之美業。何敢容一言半辭。而事實之新聞者。或致脫落而恐欠傳信。履行之舊錄者。偶失勘照而終覺未安。如干拈出。詳稟於小山案下。幸左右商較。子細回敎如何。先生已定之藁。雖非大義所繫。追後控煩。極知僭猥。而體昔年惓惓懇誨。不敢自外。亦念時議少展。欲藉盛德之言。要以飭於今與後耳。當躳造以聽進退。而適値科擾。未謀遂計。慙悚深切。

答李茂弘

编辑

頃聞車馬繞過莽蒼之地。深以違拜爲恨。不自意惠垂長牋。辱與俯逮。仰認孝子孺慕之篤。有未忍竟紙者。亦見臨事而懼。不遺芻蕘之盛心也。述道雖無似。敢不樂貢所聞。蓋近來山家極貴。於山於野。實難占得佳處。述道亦固知其如此也。然第恐老兄於此類。未免賢知之過。凡事無所爲而爲者。順而易就。有所爲而爲者。逆而難成。况百里之外。形勢有所不給。緬遠之禮。不可輕易擧動。此豈不商量而卜度者乎。述道則每以爲求山之道。亦有中庸。山不必十分好。野不必十分惡。高不必十分貴。淺不必十分賤。固不當枉求於高深幽遠之地。且以嶤然兀然之封。遠寄於竆山薈蔚之中。雖以篤孝誠切。歲難屢省。况一世二世。情有竆而服有降。則後日之心。豈保如今日之心哉。述道於先丈。沒世尊敬。於老兄不敢自外。有此區區。幸恕究而裁擇之。朱先生有訓曰遷塟是重事。在於可已則不如已之之爲得也。又嘗曰風水之理。不可謂全無此理。每見數有無人烟處。有人家欲住住不得。此訓煞眞切也。

答李幼如宗和

编辑

重誤賢胤。借聽盲聾。獲承兩度惠書。頓覺雅情益濃。臘寒乖候。靜履珍福。區區慰釋。述道兄弟相守。廑保孤拙。而荷賢胤遠訪。寒齋歲暮。雖蔬食菜羹。共甘樂之。不但有相長之益而已。但渠諷詠之思有餘。眞愨之工未至。自此當益勉其所未至。而恐述道之半德有媿耳。

答鄭晦而

编辑

伏讀正月二十七日所惠書。滿紙長牋。表裏殫盡。謙光之盛。假借之殷。實非僕所敢當者。豈執事遠在數百里之外。祇聞虛聲。故試戲僕邪。不然以僕百年竆居。謂其中有所得者存乎。又不然則開照心肝。共以此事爲重。死而後已者。執事之意甚盛。僕敢不傾倒而一言之。夫道之在天下。天地古今而已矣。東海之人亦此心也。北海之人亦此心也。執事亦此心也。僕亦此心也。無內外邊際之隔。知之必欲行之。行之必欲篤之。篤之之道無它焉。亦在乎切問而近思。反躳而力踐而已矣。而人生百年之內。少則以科擧之念累之。中則畜妻子憂飢寒亂之。晩則志闌而意怠。身疲而力倦。歲月滔滔。桑楡冉冉。顧前而無可據之實。退後而無補過之計。遂成枯槁。悲歎竆廬。將復何及。惟執事卓然於衆靡之中。慨然於獨至之力。移學文藝决科目之心。回頭轉腦。欲日進而不已。此任儘重。此意儘多。尤使僕有起寐而回醒者。然聖人之道。六經盡之。四子備焉。如耒耜陶冶。各有器具。各有心法。俛焉孶孶則亦無難易之可言。而浩浩茫茫。從何處下手也。惟此一箇身心。散亂而不攝。慆慢而不撿。則昨念雖篤而今日不然。舊猛留根而新懦復生。不知不覺之間。隨手銷散。僕亦折肱者三矣。其收之之方。莫如制其外以養其中。而制之之方。亦莫如敬之一字。整衣冠則邪思不能外侵。一思慮則雜念有所屛退。介然之頃。眞心現前。天下九州百千萬億之變。隨所處而應之。以不欺不慢爲主。則次第節目明了。身心肅正。根本可以培㙲。門路可以不差矣。若夫眩高以爲奇。鑿空以爲實。馳思於玄妙。騁說於高遠。則雖聦明才智之發。偶然有一兩事湊合者。而蕩蕩空空。只糟粕與査滓而已。聖人之道。本之於日用彝倫。達之於事物云爲。無味之味。如大羹而玄酒也。豈有他哉。一言而使人終身者。世無先達之儒如徐節孝,劉忠定,劉病翁久矣。况進而師指者乎。區區章句之儒。欲以此望之則執事亦誤矣。山深路夐。峽險江高。何必遠勞車騎。來無所聞。去無所見而爲一鄕里冗人。爲身勤事左之役乎。佔畢餘潤。本不足以出眎於士友之間。或以事契之重。親知之熟。類不免一番酬酢。而敝帚不足以供掃塵。覆瓿不足以備蓋藏。執事幸勿以傳言爲信。惟日征月邁。只以此事擔夯。則述道雖不敏。請與備下交之末。相與日月於斯矣。耄言雖荒。幸不以人廢之。以識路之馬證明之釋置之。益加懋勉。千萬千萬。遠地沒便。稽報至此。若何而有講明之益乎。良媿不誠。

答吳汝魯守約

编辑

讀來書。悵然者久。第林園寓趣日佳。風火之諐。能不動心於一段境遇邪。天之生物。各無不足之理。於雅契豈終長此戚戚。或不幸而長此戚戚。是亦其分之所安。以賢史之明。已判得輕重。徒然懊惱。亦何有益邪。山中耕鑿。古人所日用而自得者。馴是而不厭不倦。沮溺輩亦有扶起處也。令胤文學趣操。元是有志。但自處太似矯激。行止猶似崖異。人於此事。無頓然超悟之法。爲之不已。默默莊厲。內守雖專。而如童幼汙賤之一無所能一無所爲。謙謙而自牧。肫肫而自安。斂其英華。鞱其鋒鍔。只以制外約中爲法。則不患不到可到處也。必奎諸孫近日別無用心處。爲學無可畏者。惟深思履踐爲可畏耳。二字之稱。以僕朴陋豈敢承當。幸望只以平交寒暄待之。毋令致人指點也。

答李健之

编辑

前冬幸蒙左顧。獲遂願言。而愧貧無以授餐。學無以知方。不足與賢者共評訂耳。卽於匪意。專人垂惠。辭禮猥加。若以無似收在朋友中者。奉讀未半。媿多於感也。春候寒暖不中。學履珍毖。區區瞻慰。述道杜伏山扃。衰晩多病。繙動尋摘。已不如往時。徒悠悠耳。每承親知以此事相期。縮恧內顧。不知所以供答。今承盛諭亦然。以賢者之明。卽席酬酢。何不了然於其中之有無邪。南中運氣不佳。近來同志一一如樹間花葉。迎風而代謝。此固理勢之自然。如述道者雖存得一個半個。亦何足爲有無輕重也。末端下詢。尤無平日用力者。雖如顧子敦之讀十年通典。其懵陋故在。何敢妄容一喙。俯逮之下。不敢空紙塞白。拖東曳西。猥陳之如此。皇悚無已。

答李健之問目

编辑

弊門積城族祖。子亡無後。其喪制將畢。而尙未立嗣。族祖方病臨盡。始遺戒以從孫範淳承重。是喪禮極變處。其間儀節將何處之。或謂當依並有喪之例。令所後子先散頭哭踊於父殯後。卽臨祖喪成服。又當先父殯而後祖喪。或謂不服父服則無代喪之義。至若斬衰兩服。不可一日並行。當先受服於父殯然後。又過四日。乃可服承重服。又或云姑勿立喪主。待其新喪塟禮之過。舊殯祥祭之畢。始令代喪。諸說紛紜。莫知折衷。幸乞惠示伏望。且範淳所後父大祥在是月。當待祖塟。始可行祭而終三年。服何服乎。據古禮則一云練時受服者只服朞。朞以後則心喪。一云練日散頭。至四日成服。大祥而練。初忌而除。今雖過練。抑與練時受服者。更無異同邪。父大祥雖過。子之服斬自如。則殯筵亦不撤乎。發喪父殯之初。合有告辭。而當並及其方此承重之義乎。抑只云以某立後乎。並誨伏望。

積城戚兄病報。令人驚慮。兄有豫變事之問。此等疑節。因兄扣端。庶開講論之益。而但恨以積城兄之詳愼。何不早决此事。要之本領欠了。來頭百事都不是當耳。爲今之計。當如上段所論。捨此杜撰不得。後論過四日乃可服承重之說。雖似稍正。然當此哀遽罔極之中。安可退遲四日。况喪事欲其縱縱爾乎。上論則雖似混無區別。先父殯而後祖喪。亦不爲區別乎。恩定於父。禮重於祖。以愚左見。此似可行。惟在斤裁。成服則依並有喪之例。先祖後父。恐無不可。又按通典何承天問婦人夫先亡無男。婦人亡未周。宗從之兒乃繼其後。今旣更制廬杖。未知當及亡月一周。爲取出後日。爲制服之始。荀伯子答出後晩異於聞喪晩。應以亡月爲周。司馬操難曰爲人後者。所以全受生之道成。若子之義。豈不父子之名。定於受命之辰。加崇之恩。起於辭親之日。大義昭然。更制遠月。二十五月之制。於義何傷。大義如此。沙溪亦答立後在亡者練前後之問。亦云袒括髮。當一依初喪。祭告其所後。神主當改題稅服可也。旣立後則當以通典司馬之論及沙說爲据。豈無旁訂邪。至於受服練者服朞之說。此指父喪未畢。又遭祖喪之人。非指立後人也。告辭似當並及兩意。殯筵之撤不撤。旣爲稅服則雖不可兩三年不輟喪。練而兩祭亦不可廢。更問于知禮。博訪而善處如何。

答李健之

编辑

秋初辱惠書。其眷眷傾倒於無似者甚至。且伏奉紫霞山詩帖。使竆鄕晩生。獲玩大賢遺墨。其精神心畫之微。有足以寓百代山仰之慕。不但使江山淸氣襲人也。卽今秋氣已高。未審雅履一向珍毖否。篝燈靑熒。凉夜方永。伏惟新知日茂。以是爲慰耳。述道飮啄姑自存。而但年侵負人意思。黃粱廑可入口而白粲難以登盤。竆巷書生。此亦足矣。而爲知己道。不間皮膜。好笑好笑。來書屢數百言。袞袞不竆。其工夫大可見。何賢者之富有且盛也。然獨惜夫自道也過謙。爲人也過多。賢者無亦故試其愚邪。魯論二十篇。以一箇忠信仁恕爲主。老先生一生受用。賢者自謙則近之而或太過。其道人則掠取好題目。驅而歸之。此人何曾夢到他地位邪。夫文肆者質䪥。務博者寡要。矜持者入於枯淡。從容者墮於悠緩。天下難得不偏不倚之君子。信乎中道爲難也。如述道少壯有肆博之病。中年有枯淡之癖。晩境有悠緩之弊。疊此數三件病痛。願賢者藥之。而賢者又一向贊歎勝而切磨寡。述道于何資勝己之益邪。願賢者沉著意思。密細用力。斤兩之間。必辨錙銖。毫釐之際。必明秒忽。則以他所得之富有。觀人必審。反己必約。使淺劣之下交。法語可聞。聲病可攻。而樂得好朋友。庶有更進之望。幸幸。朋友道缺絶久。何處更聞有此等好事也。頃者禮疑。略尋古人之彷彿近處。占作窠窟。只如擧子之入場。看得魚鱗冊也可媿。來詩述道於此事。亦甚懵然。雖欲妄加一言。何敢焉。但恐捏材旣博。追琢未精。只是儒者質素本色。徐當水落石出。自歸此路耳。述道方有此病。俯逮之下。不敢默默。幸一笑而覆瓿之。節要書議論。眞是不易得底說話。其發揮處尤有力。恨不使當日丈席拜稟也。但末端答或問處。以先輩偶失照勘。非終身所守如此。平平作辭。則是亦吾人之口氣溫厚曲當處也。以爲如何。詩帖後跋語。實非己分所堪。爲賢史敦勉。草此塞白。幸勿以示人。旣作而復欲諱之。毋亦近於江德功之所爲邪。漱石亭次韻。本其言之所自出。漫及西晉之弊。蓋老先生已慮其弊。以淸修發其歸趣。故下此一語。而終或有病則後便回示。謹當改呈耳。今年旱甚。牕外殘菊纔抽一二花而重陽已近。憔悴可念。此際若奉霞塢主人。共相評訂則足以慰晩節之孤芳笑冷淡之生涯。而暮雲相隔。獨嗅馨香。臨書欲末。不禁馳嚮。

答李健之

编辑

歲暮山村。淸坐圍爐。方爲小兒孫待痘。意外長牋落自無何。乍覩籤面。此心已飄飄然在紫霞間也。反復開闔。讀之再三。仍諦冬寒。棣履珍勵。第大被之憂。尙未脫然。至有廢書惱心之諭。爲之奉慮萬萬。然吾人日用處。莫非工夫。豈但守書冊泥言語而已乎。惟無以此撓奪。爲上乘耳。述道且爾遣免。而此間齋心上手者。以痘入遲遲。無暇淸思於文字上。政坐道力已薄。將迎爲病柰何。前貢跋語膚淺。詩語亂道。不足槪高明之見。而一向贊歎。有穎川龍門之評。前之不揆愚拙。敢進自道過謙爲人過多之云者。政指此等處也。肆博也枯淡也悠緩也。述道實有此病。久入膏肓。少年時六經諸子。悉欲快嚼而並呑之。不問其中蘊奧如何若何。竆日夜不厭不倦。自中年以後。始知如此爲病痛。欲回頭反原。斂華就實。左右枝梧。前後掣肘。爲主敬之工則矜持太過。爲竆硏之業則枯淡太生。小則爲町畦。大則爲涯岸。無以入於大中至正之道。反而思之。桑楡晏矣。歲月荒矣。亦有偸心。何苦如此。肅容而擎跽者變而爲弛蕩。齊心而洞屬者浸而爲平易。不知不覺之間。爲鄕里之老大朽散者。息偃在牀。弄筆尖吐口氣。言之若河漢而實際胡當也。放之若行潦而適用何取也。以是爲己而發藥。求同聲而同志。或有彷彿於此數者。則欲其豫計而亟圖。豈謂賢者與述道同病哉。亭韻謹當改呈。危字亦似突兀。而實非自己創用。乃蹈襲古人者。莫無害否。節要書問答。匪敢謂賢者無此意思。使述道敷演爲說。或似過重。實出於尊畏先輩之病。若非此而不可不辨者則兄與我雖共張此論。亦何顧掎摭之嫌也。禮疑別紙布聞。惟幾力學自愛。

答李健之問目

编辑

族弟彥淳生未數月而失乳。見養於族嫂金氏。鞠養備至。自襁褓至于冠有室。其全育之恩。慈庇之勞。有過於所生。金氏病逝。其服制將何服之。大明律則斷以斬衰三年。今以家禮通典國制。合據並觀。收養父母。當服齊衰三年。己之父母在者降服朞。今彥淳壓於父在。似當通三年。只依父在母服之制也。且彥淳妻服制一節。沙溪答人問曰養母慈母從夫服無疑。大山亦論此事。引金愼獨之說曰妻無收養之恩。從服似過當云云。今以彦淳妻言之。其於夫之收養母。事之如姑。當初新見納幣。以婦禮行之。尋常致養。以婦道修之。及其喪出也。聞外論之聚訟於服制一事。乃曰平日所以處之者。無間尊姑。假令禮文有未然。吾則斷可行之。今者婦人言如是。到此地頭。縱使周公秉禮。朱子輔相。似當許其志之必遂。更不得容有他說也。其答人慰疏式。欲云某叩首再拜言。某險釁不滅。𥚁延收育之恩。五內分崩。叩叫無及。日月不居。奄經襄奉。偏罰痛毒。無望生全。卽日蒙恩。奉饋奠存視息。尙且如儀。伏蒙尊慈俯賜慰問。哀感之至。無任下誠。謹奉疏迷罔不次謹疏。此野淳之依據造作。未必其的當。伏乞指敎。又按大山有小祥後直領緇笠緇帶之云。而不及其他。若使小祥而除衰。直用冠服之緇則殆近於非朞非三年。此愚稟所以祥禫諸節。必依父在母服之禮然後。庶得以有据於傍推而無憾於私伸也。未敢質言。幷賜一言之敎如何。

所示李喪人收養之恩。可謂終天罔極者。其報之之道。情實爲重。文反爲輕。他人無容議爲。而鄙之欲心喪者。只以家無二尊之義。旋念家禮通典及國制旣以齊衰三年制之。而以己之父母在者降服朞。如此則練祥禫三節。一依降壓之禮。旣顈之後。不當遽服緇笠緇帶如來諭之云也。但鄙人全懵禮學。此等變節。有難質言。昔張橫渠詩曰千五百年無孔子。盡因通變老優游。橫渠之謹禮。其言至於如此。而呂與叔猶譏以關中學禮者役文之弊。豈不大可懼哉。答人慰疏式。尊諭儘佳。可從此無妨。而鄙意更思則罪逆下貼不滅字則延屬。而險釁下貼二字則中間似空。或可如餘𥚁延及等字。以避作文字之病歟。婦人制服。出於眞誠。以至從服。則此意儘好。而第來諭所云周公秉禮。朱子輔相。莫是出於言語太快之病否。束紙選筆之云。賢者之待僕。只以世俗常情視僕。僕定赧然心沮而尤覺劣文之輕發也。亭韻倉卒改思。無一合意。欲云淸洛沄沄靜不流。陶岑兀兀碧千秋。濯纓一曲漱金玉。傳得賢孫篤自修云云。而近於不詞。何由則可以絶滲漏無病敗也。一媿一笑。

答李健之

编辑

一陽初動。仰惟經履履玆剛長之節。日有一線之長。述道鈍藏歲暮。思與同人如賢者以開蒙陋。而不可得柰何。謬詢鄕禮。本於此事茫然。被賢者挑拔。講求法制。粗有頭緖。可謂荷朋友切磨之益者矣。然惟患太繁縟太碎屑。一日之間。若値冬曦易陰則有不可以卒事。要如盛量春和日長。景暖風淸。則庭戺階墀之間。束帶無凌兢之苦。盃觴無凍混之患。古禮逐條存其彷彿。則餘外觀聽。亦當有因事而悟得者。賢者所示。實合於盲料也。但恨山中僻遠。老病侵尋。無以攝衣於隴雲巖棲之間。此等見解。徒歸於口耳末習。悵如之何。至於賓尊若使七十六十之人。則以己爲鵠。腰膂若折。何以堪終日拜跪也。古人之六十者坐。或以此否。草成一本。篇首備陳歷世故事。其末有設疑問答者。而此則吾兄可備一覽。不必浼僉聽也。別紙所敎。錄在卷末。以其元書之已備。故玆略之耳。早晩間擧行此禮。就其中有一二加與省者。亦望因便示破。餘幾抱經硏苦。良食自愛。

答李健之問目

编辑

先祖云今之酬酢。與古不同。今觀儀禮。往往有不能盡依者。其繁文碎義。略加裁損如何。

先生所云有不能盡依者誠然。而欲節之又節。約之又約。終不免太碎。存其大義而更加裁損恐無妨。

三豆四豆五豆六豆之制。今之物品。亦與古不同。各以何物實之乎。

三豆四豆之制。豆不必盛葅醢。詩云卬盛于豆。其香始升。古人於豆。亦盛黍稷。今或以麪食餠食果品諸等物。便於養老者。恐無不可耳。

敬義尊讓。其精也貴者也。飮食器物。其粗也賤者也。然其於威儀之間。亦不可不豐供盛備。以盡養老之義也。如何。

所詢豐儉。當隨力所及。以爲如何。

酬酢之際。如有不飮者。或云當以玄酒代之。而先祖云不飮極是好意。然從古聖賢。豈有爲不飮而全廢酒禮者耶。據此則其於不飮者。雖不崇酒。而亦當略以酒行之否乎。

恐不可以不飮廢禮。

聞開元禮最爲詳密而無由得見。只據儀禮言之。其於養老之節。太略而不備。恐不可無博採而補入之也。如何。

已見上。而養老之禮。補入亦無妨。

儀禮所謂工四人云云。樂正先升云云條。愚意今之樂非古之樂也。此則當在所闕之否。然如今官衙所有雜伶賤倡等物。亦略依而張之。以示存羊之義如何。

如今官衙雜伶賤倡。不可入於正禮之席。若無已則用於無筭樂之時如何。

凡儀節合成笏記行之。然主酌賓賓答主。以至於介及衆賓相禮之類。當逐處各立其綱領。然後條節以次分張而令人易曉也。如何。

所告恐是。

儀禮主人與賓三揖註。三揖者。將進揖當陳揖當碑揖。夫所謂碑何也。

其義見於序賓節次。

古之鄕禮。必於大蜡之時建亥之月。蓋以農隙而聚民行飮者。其亦有意也。今冬月正應古者農隙之義。然若寒嚴則堂階庭戶之間。累日周旋。亦非老者安之之道。姑俟明春日暖時節如何。

及此盛寒。有妨於老人之行。徐俟春暖。恐爲便當。

賓主,介僎,樂正。司正等員。當前期定告否。抑臨時定告否。

前期定告恐然。

設飮之際。當前期設立別件節目。輪告鄕黨。更相戒飭。如先祖鄕約中所謂公會晩到者。紊坐失儀者。座中喧爭者。空座退便者。無故先出者。嚴其糾失用罰之類。欲其各自謹愼周旋。此意恐不可無也如何。

亦同上。

答李健之

编辑

頃住先亭。綠水黃葉。無非懷人景物。歸家兩度惠書。自無何落在塵床矣。急坼疾讀。袞袞情語。往復千致。雖不能合席對床。古人云書亦面目者。非虛語也。秋高霜重。伏惟棣床動止珍福。日夕好溪山。嘯詠自適。觀書玩養之工。必有人不及知之樂矣。述道今年不爲不幸。一造龜潭。輟棹春芳。再造羅山。以及江楓。卽物遇景。雖不勝暮年俛仰之感。而猶與幾箇好朋友。尋行數墨。少開茅塞之胷。良以自慰。但勘校之役。自知非分。如古之博雅多聞。猶以掃塵爲歎。况以述道之賤弊哉。其中吾兄之平日起疑者。不知在何條。恨無由叩發也。動靜一致之示。賢者亦不免失言矣。述道每患靜帖時惺惺了了。似若可以得力。猝遇事來。一向袞纏。依然閙處承當不得。不知百原緱氏是何等力量。定如此然後索花於行窩。做睡於經席也。至於盛夏熱爍之極。猶是外至者。節宣有方。動靜有力。則可以抵當得了。脫巾露頂者。尤恐不堪也。如何如何。湖集之刊。次第有緖。匪久當繡棗。第此是千年萬歲文字。在我後生。不厭千反反復。十分商量。無有後憾。而識見不逮。動相掣肘。恐不至有益矣。家集亦在巾衍。往年嘗一證於湖上丈席。而尙有未審。早晩一會。欲煩賢者簡速。幸勿外之。千萬千萬。天時久乾。至今未解。塊處山頂。井泉枯涸。小童不捷於提甁。山廚每歎晩食。是亦寒士所關念處。來詩寓感不俗。意味婉約。良可歎尙。述道以拙語奉和曰。豐芽碩苗轉成灾。時趁龍王霔一桮。安得沛然靈雨下。須臾澆灌滿坪來。又曰天時叵耐作人灾。峽澗空懸短綆桮。我是漢陰抱甕者。不迎方至不將來。可謂不詞。而聊道近况如此耳。秋夜方深。篝燈可續。幸以有得於胷中。吐出無隱。猶勝於空紙二音之問。此拙者所以傾耳而願聞者。努力珍重。毋遠毋遠。

答李健之

编辑

九秋之月。滿山楓栝。細雨黃花。此山野人太平事。而每衰病侵凌。上炎下潦。無一枕之安。眼前秋色。如夢中畫畫中景矣。以此向者陶山人暮扣柴關。急索報章。病中蒼黃。不知所爲。以前裁書投呈。想已關照矣。其後徐俟病勢少間。復取來書而讀之。滾滾數千言。何詞采之雅麗而指意之悠遠也。不覺吾案之屢叩也。然其中半人半鬼之示。又何以壯年邁往之氣。反欲效摧退老孱之態也。公淸修寡欲。宜無六氣之失。或耽書過劬之致然否。老先生至以幾成心恙。爲晩年深悔。吾等後生輩宜戒之也。自今更爲節度。讀書養氣之餘。以孟子勿忘勿助。兼爲養痾之助如何。述道病旣如此。家在絶頂。旱泉枯乾。汲綆動費晷刻。炊烟如貧道士日中生矣。飮水無分。時誦丹砂曲願供薪水乞靈來之句以自笑耳。劉安雞犬之戲。竊想公家近丹砂。方年少氣銳。可鍊得丹成。而顧此鼎器已破。片片補鍋。孰爲舐鼎之犬也。鄕飮首鞋之譬。適見朱子書語類有此語。先生之時。其及門諸賢。熟於典禮者如黃王幾人在。猶發此歎。况今之季。與乾淳又一變矣。譬之引之。不是差異底話。而公深文以誅之。莫此一句斷語。太似說殺。無深蓄意思否。前書已有自警而勉公者。大率吾輩名爲從事於此。日讀聖賢之書。而區區掇拾。無一彷彿於躳行實踐之地。不啻能言之鸚鵡。衣冠之猿狙而已。豈非拊躳而自愳者乎。是以魯論之游藝。在於據德依仁之後。子貢亦不以多能爲聖人。由此言之。文章亦末事也。書札亦玩物也。而人人之病。每於深苦難賾處。不肎耐煩忍垢。其聦明之發。才氣之會。先其易而後其難。悅其粗而厭其精。如韓歐之正大。終有所徹底未透者。程子所云曾聞善書者識道云者。深可戒也。鄙之一生。困此窠臼。折肱而懲羹者久矣。每願後來之賢。遵由於大中至正之道。勿偏勿倚勿迎勿將。無味之味。必求其蘊。大羹玄酒之中。求五鼎八珍之羞。則義理益明而文章益沛然矣。今觀經書中臯夔何書可讀。游夏曷嘗習誦許多文字。而一字一語。减一不得。加一不得。豈不爲天地自然之文乎。然此猶古也。今則老先生段段剖析。片片寫赤。宜無疑晦之可論。而其鹵莽而榛塞者。比古尤甚。述道匪謂同人實有此病。欲預戒而早奮也。且愚者實有同浴而不見其睫者。自念無德也無位也。只一個白乾書生也。而自近年以來。閒漫爲親舊文字。一不辭而三隨之。三不辭而五與六隨之。性又周護人情。無斬截固拒之色。膚淺之言。不足以信百世也。斤兩之度。不足以掩一人也。而妨道而害德。費言而遠實。一向出脫不得。不亦可媿而可笑者乎。吾人無用於世矣。惟以書冊自理。日聞其所未聞。日知其所未知。如公之幾個好朋友。短牘長書。講究討論。我非而釋敝屩。人是而獲珠玉。如此而送歲年。則庶可以粗充受中以生之責。而藉手見古人矣。索言至此。幸勿爲外人道也。然愚於公。亦有所不足者。公每求昔人之美稱。若丈席也道體也。甚至於鸞鳳之好題目。無一近似於僕者。而張皇而假飾之。公待山中一措大。一何太迫切也。自今有書則多箴儆之。言必曰執事某如此某如此。則豈不爲強輔之益言邪。文峯文字。所改甚好。剛健篤實以下字。亦得恰好亭當字則敢不拜受。東溪兩齋室。旣有先師之旨訣。從此亦穩貼耳。神主蠧蝕復題之疑。盛諭似然。鄙見無準的考據處。更詢于大方家如何。承重喪不除服。待其父之禫月始除者。此則古無之禮。惟前喪之禫。過時不復行耳。朱子云過時而祭。惟祥練二祭而已。此可攷耳。小月晦日死者。後値大月日。以三十日行事。意亦以晦爲重之義。而此等處用晦之義。似行不得耳。若閏月則似當以本月爲正。賢者之見得之。此何覼縷邪。九曲詩。不計工拙。有此續貂。幸批鑿見惠如何。

答李正汝

编辑

卽拜伯氏兄。欣豁之餘。兼承惠字。審玆寒令。侍餘學履珍勵。尤慰區區。但滿紙宛縷。無非悔懊憤恨之意。一向着此不干事。至於讀書撿身。無猛着功緊着力。而一時對長者下語之際。如此如此云者。亦徒然也。人生非麋鹿。豈可相聚不離。有會合時。有別離時。會合時亦是這功。別離時亦是這功。但患其志不立心不安靜耳。來諭生事寥落之歎。亦非賢者今日着題語。朱子侍祝夫人。祿養莫遂。貧竆又甚。不知不覺之間。慨然發此語。而其地位儘何如也。賢者則以少秊後生。偶此一番饑歲。賺用此句。賢者之看文字不細密處。於此等處亦可驗也。冬間書社入定之計。不知如何得便。秊秊每當寒月。朝暮往來之煩。恐生疾恙。又此遠近烖荒。裹者爲難。炊者亦難。徐看袞冗稍除。欲往淸凉。伴老頭陀作契活。此計若遂。可不相知邪。兒子荷寄聲相問感感。而渠自無工夫。恐無企羨者耳。書末二字。似當用於尊卑相越之間。非可用於尊與我寂寞書生。此等云云。儘爲草木太多者耳。餘只幾侍學益自扛夯。懋崇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