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晩谷先生文集
卷之十
作者:趙述道
卷十一

石門鄭公詩集序

编辑

鄭文莊先生講道愚山。石門公從之遊。受中庸心經訖。先生贈以詩曰從君試問花兼柳。孰使靑靑孰使紅。蓋寓意也。夫天之生物。各無不足之理。其氣機之融溢。天理之流動。形形與色色。靑者自靑。紅者自紅。莫非自然而然者也。故聖人之敎人。其先後輕重進退疾徐。莫不因其自然之理。以爲集義也。則正則近於留情。忘則涉乎去念。助長則有揠苗之病。故必也優游厭飫。漸進而不驟。然後眞心現前。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矣。是以函丈從容之間。寄興於問柳尋花。寓至理於輕風淡靄之外者。豈非頂門上第一義乎。由是公之所以推是道而施於日用者。未嘗躐易以爲高。亦未嘗忽近而求遠。孝於親則仁之實著焉。友于兄則義之實存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焉。及夫天地閉矣。賢人隱矣。西山之老梅無恙。東嶺之孤松特秀。睠彼石門。雲木參差。褰裳而去。地近東海。則爲歸根之木。斂萼之花者。公之微意可見。而其亦所受於先生者哉。先生嘗長銓部。擬公試漆雕之仕。公蹵然辟席。公之遯迹山林。昂昂以石門千仞爲依歸者。此詩已兆之矣。是以其發而爲詩者。蕭森高古。與大曆諸子幷驅而齊武。如瓊枝瑞草。無一點夭艶。公眞可與言詩已矣。南夢囈克寬於詩有隻眼。嘗爲之評曰體氣高玅。興寄深遠。夢囈其知言哉。公沒竺山人士。慕仰公不衰。與其兄梅塢公。幷享于浣潭里社。公之節行。猶可表白於後世矣。廼者公之後孫東宅甫。猥問一言于述道。述道藐然後生也。不敢以荒言汚著佛頂。終始誦鄭文莊先生之詩。爲石門公文集序。

槐潭裴君遺稿序

编辑

嗚呼。天之生才也異矣。槐潭子以少年生。起身於壠畮。上竆百氏言。大而天地之所以高深。陰陽之所以摩盪。日月之所以運。鳥獸之所以生。星曆書數圭撮味色。細至一草一木。靡不薈蕞而鉤索之。或發之於夢寤之間。或闡之於圖畫之餘。其學豈不盛且富矣乎。惜乎槐潭子以如此之才。又廑三十而沒何哉。抑天地有所闕齾。造化有所偏全。人不能如何於其間邪。白花生於淤泥。高木秀於叢林。决非久長之物邪。不然者槐潭子鉤玄賾微。竆高極遠。精神有所剝撦。溫養有所未暇。以夭閼其天年乎。然槐潭子持此以歸於地下。亦可以藉手見古人矣。槐潭子又何憾又何憾。然吾所激惋者。槐潭子早已執灑掃於大山先生之門。苟使先生久享期頤。槐潭子日執冊於門下。循下學上達之序。勔行遠自邇之業。矜持者平實。嚴苦者從容。駸駸於大中至正之矩。其成就豈但止於今日而已乎。余每讀洛閩諸先賢書。程子論康節曰堯夫說易好。今夜試來聽。朱先生論蔡季通曰季通讀難書易。以兩大賢門路之熟。尙有難於邵蔡之見。如愚之鈍蒙底滯。固何足說。而當時之邵蔡。亦欲待於後世之子雲堯夫。則槐潭子之遺文。一一收拾而善藏之。以待知者知耳。槐潭子之書。有道學六圖,性理纂要,書計瑣錄,心經稟目。雖未及刪潤。其書多自得之見。當世士君子文集。無一不會稡而折衷之。亦可謂聰明博洽之士矣。吾聞槐潭子一家旁近。皆薰其德而恂恂有儒者風。槐潭子所處。乃大夫士世居之鄕。而一辭稱曰槐潭子賢乎哉。嗚呼是亦難矣。槐潭子之子顯斗。屢訪山中。問序于余。余固無能於文。只以慨惋之意。終始於天之降才之異。後之覽者。觀於其文。其人可見。又何待於余言。

梅軒洪公詩集序

编辑

孟子曰事孰爲大。事親爲大。守孰爲大。守身爲大。又曰孰不爲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爲守。守身守之本也。兼是二者。在孟子之世。猶難於得見。而反復而永歎之。况後世乎。以余觀於梅軒洪公先生者。先生眞其人哉。先生生于名門世族。稟淸明純粹之姿。得溫良豈弟之德。自其幼少時。孝敬祥順。居先夫人喪。與兄弟哀毁堊廬。人已以至行稱之。及奉侍先公。愛日之誠。愈摯愈篤。愉愉翼翼如也。中年登薦剡。筮仕郞潛。居數月忽然望太行之歸雲。悲白日之難留。遂棄官踰大嶺之南。入親廚躳奉甘脆。親年已八九十矣。家雖竆空。便身之物。莫不畢備。鄕鄰皆曰幸哉。此老有此子矣。及遭哀。年踰始衰。米溢不入口。朝夕不出洞門。欒墨見矣。人皆危之。先生執禮愈勤。丙午忽患疽危劇。家人求與永訣。傍人曰死生之際。獨無一語乎。盍許之。先生厲聲曰毋。我草土人。雖未終孝。不宜與妻子相見。嗚呼。先生眞可謂有終身之慕者矣。雖大小連何加焉。先生平日早起省親。張燈兀坐。諷讀書史。門下諸生如荷塘權公。亦天資篤實人也。每挾冊欲及其未起。而終身不得。日課門生。至伯兪泣笞事。先生泫然出涕。門生爲廢此篇。亦古人廢蓼莪之義也。先生爲學。以忠信不欺爲主本。端莊恭遜爲操執。接人如婦人孺子之柔。而檢押之意。未嘗須臾弛廢。德宇如淵涵。風標如玉立。人之見之者。皆知爲成德君子。而雖奴隷卑賤。皆知慕義而報德。先生之所以事親守身者。爲何如哉。先生諱浚亨字彦謙。四十成進士。以遺逸薦爲齋郞。不仕而終。有詩文若干篇藏于家。皆溫厚懇篤有餘味也。鄕人尸祝于栢麓之社。與四先生合享。廼者先生後孫起成。問序于不佞。不佞藐然後生也。空無知識。再三拜辭而不得。遂不揆蕪拙。略撮其梗槩。序列之如右。以寓敬仰之忱云爾。

竹老申公遺稿序

编辑

士之不得志者。山林而已。山林之樂。豈苟然云乎哉。詩曰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不諼。又曰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夫澗陸之間衡泌之下。雲月之與徒。禽魚之與游者。此不求世而有以自樂者之所爲也。若竹老申公者。其殆庶幾乎。今讀公之詩。典贍而有風裁。間澹而有格力。窺其志。碩大而寬廣也。測其蘊。高山而流水也。不以世外之得喪榮辱。戚戚乎其中。而一切惟覬。與莊士大夫談道德說性命。爲終身佩符。其樂豈苟然乎哉。且世之隱遁之士。旣與世違棄矣。率多游方之外。蕩蕩乎無拘檢。齪齪乎畔繩墨。圓者不能爲方。介者不能爲通。不知性分職分之所當爲。而惟公則不然。孝友之行。承襲乎家庭。豈弟之質。敦琢乎詩書。自年十八九歲。上書方伯。論學校敎養之方。作居鄕雜儀以自省觀。則乃治己治人之要也。少從皇考赴郭忠翼公幕下。敦結義隊。中年仁廟改玉。擬上萬言疏。洞窾鑿鑿。欲剗除一新。則乃憂國忠懇之忱也。倡立丹院。腏享禹祭酒李牧隱先生。添定十三條學令。則乃尊賢右文之功也。刪定五服。必疏其疑。心喪之撤几筵。喪中主昏之議。可以警世俗之昏懵而爲後人之師法矣。然則公之所養可知矣。通不泥俗。介不絶物。圓者不苟俗。方者不崖異。山冠野服。一簞一瓢。蕭然於江海之上。而人皆注仰而傾嚮之。豈不爲海邦之先進而無愧於不忮不求之君子乎。然後之尙論之人。每執一時之竆通而欲評其人之賢否。於公亦足何較。獨其全集廑免於煨燼之餘。所存者若干卷。若有子雲堯夫之遇。則必誦考槃衡門之章而爲之神會而得之矣。間者公之後孫相德甫。訪余山中。求一言以弁之。顧老洫無聞。而重念契分之厚。有不忍終默者。因鄭牛川發揮之狀。略綴其意。謹書所感如此云。

春川朴氏族譜序

编辑

余嘗讀退陶李先生文集。記其先妣春川朴氏寡居四十餘年。長育諸子。納之義方之敎。朴氏之有傳家懿範可知已。今其朴氏之居在眞安者。蓋以世代之悠遠。遷徙之不常。失其譜牒。其可係者廑不過十世。近世山澤齋權公泰時以其外孫。裒稡內外族姓之繁衍者。撰成一帙。而亦太詳於自出。反略於本族。廼者朴君希洛病之。求正於余。余謂權公所云於其所不可知而吾末如之何者。信確論也。然余於朴君。欲進一言。與其不可知者而必欲知之。曷若就其所存之宗而盡吾之道乎。苟使朴氏孝悌乎父兄。和睦乎一家。疾痛痾痒。思所以濟之。昏喪緩急。思所以恤之。每念祖宗其初爲一人之身。而今而至於異體而分形。其心常以爲體雖異而心則同。形雖分而志則合。融洩於一堂。洽比於一門。則吾將見朴氏之昌大而庶幾無媿於退陶集中家範之有自來矣。至於外姓之太詳。權公之錄。猶可認其朴氏之爲古族。余又何贅乎。姑以是復於朴君而叙之如右。

英陽金氏族譜序

编辑

英陽之金與南氏。本一人而分爲二姓。若古之妊姒姬姜者然。蓋羅鮮之舊貫也。自按廉使公以下。傳二世絶而復系。起自參理公。而事久遠不可詳。獨賜姓南者遍一國。旣繁且顯。豈所謂南枝榮而北枝寒者邪。然按廉公父子已積厚而根深矣。今其子孫散處於嶺徼之間者。比舊稍贏。且以百數。夫盈虛消息之理。否泰休旺之運。相尋於無竆。安知夫金氏之子孫不昌阜於後日乎。頃年聞金氏於按廉公颶泊處。立石以表之。其風聲隱隱有生氣。又今子孫渾然端且厚。謁不佞山中。請以譜序。意者金氏之復振。其兆於斯乎。凡物萃合者有將進之勢。判渙者有易退之候。金氏之斯役。豈不爲萃而合之之象乎。不佞願金氏戒自今。益敦乎孝悌仁義之實。雖存者廑一鄕一邑之親。擧若同堂合席之倫。思祖先之遺蔭。念子孫之承述。其視世之豐而菀者。學宜以加勉。行宜以加修。則天道應於上。人事協於下。貽爾佳子佳孫。殆將百千萬億之多矣。蓋聞治譜始於後孫德昌氏。而積年裒稡。以底于成。今問序者。希曄,光洛。而希曄甫爲德昌氏之孫也。不佞英陽人也。於按廉公世。亦樂道而序之。

寒松書堂記

编辑

首陽介處於劒蔚兩山之間。春花秋葉爲善地。其西曰盤谷。其東曰新院。中有一長阜宛然縵迤。又若天慳而地藏者。伊昔石溪李公。自海上棲遯于此。賢父子講道義。自相爲知己。人士至今猶彷彿其處云。盤谷有隱君子朴丈。年幾八十。䫉古而神淸。尤慕說其事不寘。一日諗于衆曰吾等長居于此。此土茀而不闢已百餘年矣。况爲來者計。不有以倡之。恐昧昧於後爾。遂謀規立學舍。度其阜之西岸。臨流而築之。凡爲屋六間。扁其左曰景行之齋。右曰近思之齋。合而名之曰寒松書堂。蓋取夫繞屋寒松。倣昔賢之所手植而蒼蒼然古也。堂旣成。具書其事。責記於述道。述道辭謝不獲。起而言曰嗚呼。世敎衰。此學不明久矣。自庠學而爲書院。自書院而爲書堂。幾家寘而人有之矣。庶幾人材之出。無讓於古先。而反無聞焉何哉。夫昔之敎人。君臣也父子也朋友也長幼也。皆彝倫日用之不可闕者也。學者學此而已。人者人此而已。今之所以敎者。一切反是。未嘗學矣。先敎以程文。父兄之所期待。師友之所責勉。閔閔猶農夫之望歲。一不得則曰非吾所謂的也。再不得則曰其藝之未百千也。由今之道。望聖人之藩奧。實無異適越者之北其轅也。然則堂雖苟完而苟美矣。師其法不若師其古。師其古不若師其心。吾心誠志於古矣。登斯堂而揖讓。處斯齋而絃歌。仰高山而冥會而神遇。遵景行而寓目而愜心。豈不有獲於中而動於內者乎。因此而反省而約之。切問而近思。則學之本不外於是而道亦在玆矣。不然而逐逐乎靡靡乎惟末之是趣。則堂之設。豈亶使然乎哉。嗚呼。今日寒矣。歲暮山中。煙火蕭條。而視彼西畔。鬱然而深秀者。有君子正直之氣。有志士介特之操。顧名而思義。其亦可以知所勉矣。述道旣以前所云者。爲丈人再拜而誦之。又以後所稱者。奉爲諸生祝。是役也吳丈命岳氏,朴丈之子履泰氏。終始勤勩。卒底于成。附書于末。以備寒松書堂故事云。

癡軒記

编辑

余少時聞上舍遂安金公。年過七十。卧東海之壖稼牧之墟。讀書談道。蕭然以自老。固已注心而高仰之矣。今年春。公之孫正純甫。惠然山間。請曰吾先子結亭一區。鑿池半畒。性愛竹旁植數百本。每風朝月夕。琅然有聲聽之。樂以忘食。因自號曰癡軒。取綠筠軒語也。子盍爲我張之。余跪而復曰公之謝世已幾四十春秋矣。其行蹟有先師大山之文。東巖柳叔遠之狀。余雖有言。可多乎哉。顧公之所以以癡名軒者。余不敢知已。意其所以托興而寄意者。不但於竹取爾。彼其腥臊肥胾。列方丈之食。方且揚揚而自得者。固其計巧且不癡矣。徒弊弊於富貴。區區於小體。其口養耳。其心勞焉。其外愉快耳。其中戚戚焉。烏足以語其樂哉。廼公則以嫺然國子諸生。白首覃經。出入乎天人性命之際。潛玩於璣衡朞閏之玅。其工夫之浩洋簡密。卒非後人之所可推。而想其歲暮寒牕。霜雪交加。蒼蒼綠榦。朝暮靜對。嘻笑嗚咿。嘯詠自適。則不知竹如人邪。人如竹邪。子猷之呼以君。風流尙矣。白傅之稱以賢。徒言而止耳。之二子之所以酷嗜而耽賞者。類不過以竹觀竹。而公之所以自樂者。乃以物而觀物耳。人之樂宜契於竹。竹之味吻合於人。亦可謂交相得者矣。其癡與不癡。又何較量於其中哉。然正純甫亦且勉乎哉。使爲公之後承者。不必求無益之空言於四方。爲牆壁標牓之飾。而入公之室。誦公之書。則亦足以敦行誼而勵名檢矣。又以暇餘。料理園亭竹樹。益使剔䟽而滋培之曰某樹吾先人之所手種也。是亦癡軒公而已矣。遂以是答正純甫之請。復次之而爲之記云爾。

晩翠軒記

编辑

丹丘据海上游。古稱多神臯福地。南氏世居其鄕。其中世有蘭臯公。劬躳植德。子孫日大以蕃。洎于曾孫。長卽娥林令。季爲昇平牧。娥林公性高簡廓落。不欲與世軒輊。晩年脫其簪組。飄然臥於海山之陽。起第宅於九峯之下。名之曰晩翠。蓋取魯公詩語也。公自是竹榻繩牀。山冠野服。日嘯傲其中以自老。其後百餘年。屋久而敝益甚。公之玄孫斗陽拓舊而增大之。堂廡深廣倍之。庭宇窈靚。牆壁持持。信肯構而肯堂也。已又將揭晩翠之扁于堂而諗記于余。余惟公名軒之意。其略可知已。夫植物之產於江海而可愛者多焉。脩竹之千挺。寒梅之萬葩。錯落交倚於風月之夕。而公不此之取。且也公曾無手植一榦蒼官。而其所寓意而托興。乃在於南山之松北山之栢者何也。豈不以夫竹性脆梅性瘦。脆與瘦或雪壓而風折之。有時而爲其所勝焉爾。其經大冬而不懾。貫雪霜而愈勁。獨也松栢。毋或勝焉。公之意其不有取於斯乎。彼世之塗澤而脂粉。眩矚而悅目。一切如空花艶蘂之朝而開暮而落。而廼松之壽而久者。或百年或二百年。大者爲棟梁。細者爲杗桷。公之意其不慕於斯乎。不然公之未贏之祿不食之報。留後人而食之者。亦如此物之舊葉落而新葉生。無不爾或承者乎。吾知公之心。殆不欲盡發天地之蘊。與造物競。而於其有餘不足之間。常持之以悠久。以待夫未迹之境者。其志旣遠且大。後之登斯軒而歌於斯寢於斯。聚宗族於斯者。仰而瞻棟宇曰先公之詔後也如此。俯而思扁楣曰先公之貽厥也如此。刻心而悚慕則庶可以得公之意矣。凡繼娥林公之後者。盍相與厚勉之哉。不佞非能言者。姑書此以復南君之請。

三守堂記

编辑

太白文殊之山。其氣淸淑。下多賢士大夫。世所稱川城四老。茅山李公先生其一也。公人品高邁。朗然如玄圃絳雪。閬苑琪花。無一點世俗氣。爲文章亦如其人。嘗與荷塘,蒼雪,龜厓三君子。生幷一縣。結爲道義交。每穠春素秋。步屧來𨓏於靑霞水石之間。相與講貫切劘以爲樂。間又走一千里。西到漣水之上。謁眉叟許先生。先生一見公。悅其臭味而樂之。告以行己之方曰守心無妄念。守口無妄言。守身無妄動。公再拜跪受敎。退而講問於南嶽先生。先生又演其說曰夫無妄者誠也。欲其心之無妄。必格致以誠其意。欲其言之無妄。必修辭以立其誠。欲其身之無妄。必明善以誠其身。噫眉翁之旨。嶽老已盡之矣。夫由中而應外。制外而養中。此表裏之功也。而守者執而勿失之謂也。大易以天地之无妄。爲聖人之誠。而君子下學之方則程夫子四勿箴。朱夫子敬齋箴。備言三守之義。兩先生之所以示公者。豈無以哉。公平生服膺其敎。爲一身之佩符。幷眉叟先生守身謹行四大字。揭之座右以自警。而于今去公之歿已近百餘年矣。歲晏叢桂。猿鶴無主。而一區遺宅。寶唾䵝昧。廼者公之四代承孫延祚甫。悼歲月之愈遷。悲嗣徽之莫徵。遂灑埽故宇而新之。扁三大字曰三守堂。嗚呼。公之亭亭物表。欱山水之輕淸。塡義理之骨髓。蟬蛻於汚濁之中者。雖不可復見。而公之精微心法。承受於兩先生之音旨者。宛然照暎於風簾月簷之間。怵然愴然。如復見公於千載之下。則公之子孫所以守心而守口。守口而守身。寧有忽於蹞步之間。而凡其一念一語。以及一動。常自點檢曰吾先祖以爲何如。而吾子孫得以無忝乎云爾。則扁楣之三大字。其有勝於盤盂几杖之銘也審矣。不佞非敢文也。於延祚甫有通家之誼。且聞延祚甫斤斤守家法。能以爲三守主人者。不佞旣以爲記。且誦大易之繫曰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此眞三先生守之之義也。第以勉延祚甫。而以爲自警之資云爾。

桃湖亭記

编辑

洛江之源。自黃池𣿬而爲穿川。又南迆北廻八九十里爲桃湖。桃湖一名陶麓。或曰山之再起者曰陶。以其地形之似之歟。山之一支。自日月山來者曰燕子峯。曰重眉峯。左旋而外抱。至於桃湖而少平而爲主。其一支自太白山而來者。右旋而爲內山。水流於外峯之趾。環抱於內峯之右而繞出於外峯之口。作一襟喉。桃湖處其中。圓若拱璧。宛若列掌。寔天慳而地祕之也。完山李丈有山水雅趣。始自春陽移石浦。又自石浦移江西之洞。屢年莫直其地。適有貨是基者。李丈以百金易之。作亭於其陽。內負高山。外臨白石晴川。勢翼如也。亭凡六架三間。兩隅爲便房。中爲凉堂。堂之前與房之左右。皆爲夾楹。而堂之深廣以半。摠之堂居三之二焉。堂戶治使端緻。庭除治使明塏。牆壁之持持者。一無不中度。間者不佞謁李丈。李丈觴酒于堂。進不佞曰此山自訥隱,江左諸先生嘗有意於藏修而皆莫之得。偶然吾得而有之。試觀江山而爲我張之。不佞跪而拜曰夫江山。何嘗有主人。然其勝不同。或有山遠而水近者。又有水遠而山近者。或山水皆齊而洞府有不甚寬閒者。或車馬馳驟而不甚奧密者。而此亭則山不近而水不遠也。處地窈深。無車馬之喧繁也。外抱而中衍。洞府之寬閒也。燕子重眉。縹緲於前。若繖蓋之孤橕。內山之蜿蜒者。若脩蛇之下飮。玉流漾綠。瑤浦拖白。錦鱗游泳。鷗鷺雙飛。花紅而岸壁相照。月出而沙石瑩淨。耳目之所接者。自然意思和平。胷襟灑落。浩浩焉洋洋焉。天壤之間。不知何樂可以敵此者。丈人獨有之矣。顧先輩之欲有而不得有之者。抑時與勢不相遇。而山水有待邪。抑造化有闕齾。江山有隱顯。而人亦有待邪。丈人今年已八十餘矣。神明愈王。五官不衰。蕭然如鶴髮道人。其亦山水待人邪。人待山水邪。吾將見丈人之名。待桃湖而益勝。桃湖之勝。待丈人而益闡。願丈人益崇明德。與桃湖之水。遠遠而壽無疆也。遂以是爲祝。因以爲桃湖亭記。

皆巖亭重建記

编辑

日月山之水西南流。合于立巖之前。其上石壁千丈。淸流瀉其腹。有長阜斗斷。臨溪而亭者。吾族兄皆巖公之所築也。皆巖公風神蕭朗。器宇曠蕩。有才不遇於世。晩年愛立巖蒼壁之勝。寘屋於其中。鳩杖芒鞋。日夕相羊。以溪山雲月爲第宅。山翁野叟爲朋徒。其形鶴癯如也。洪知事晟過而名之。詩以賦志。公旣沒。亭空而遂無主人矣。兎葵燕麥。露壓煙啼。歲辛酉。公之長子僉樞翁居易年八十四。與羣弟及子孫謀曰。吾等不肖。顧先人之弊廬在而不能朝夕看守。吾家與而家距亭間。獨一弟雖寓亭傍。病不能出門。迨吾老不死。盍謀所以移之。乃卜宅於所居地㙮丘對面芙蓉峯之趾。羣巒簇攢。衆壑嶙峋。皆全石戴土。其東則束峽懸瀑布數尺。南過一二武。有名泉出巖罅間。淸紺可飮。直亭東西。有三四崦突起如塠阜狀。亭踞其一焉。其東兩小崦中之寘寮室。寮室下寘石門。兩岸陡絶。虎豹不能上。其面則長湖瀰瀰。汪洋演迆。可舠可游。月色照之。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晴沙寒松。點綴村燈於兩大村之間。雞鳴犬吠。隱隱於巖石中。眞第一佳境。夕陽鉤簾。淸風在席。暮煙初沉。漁火靑熒。牧童散笛。洞天寥亮。山若益以高。水若益以深矣。僉樞翁得而樂之。命子弟躳畚鍤輦土壤。不日而亭翼然告成。乃諗于衆曰昔之名皆巖。以有千丈之蒼崖。萬仞之立巖也。今則無其實而冒其名可乎。余敬答曰此亭之嶙峋攢簇者。皆巖與石也。何獨舊亭有也。濂溪之號。特施於蘆峯之顚。紫陽之章。猶揭於建安之室。吾家之移刻約山者。亦有故事可据。况子之先君子。取義於巖者。其意固有在乎。風霜刻烈。磅礴而不轉者。君子之志似之。怒濤澎湃。削立而愈高者。君子之節似之。此前人之寓興於斯。觀感於斯。而今則平湖如練。皎月浮空。沙汀明媚。魚鳥翔泳。前人之曠蕩襟懷。蕭灑風宇。亦可以想像而彷彿之矣。豈天作而地設之。以遺其人與其子孫乎。且子老矣。羣兄弟皆無恙。衆子孫詵詵頂玉衣緋。綵舞斒斕。人間之五福。子所兼有。而大耋之年。精神不衰。猶能述先志而繼父事。堂構締改之功。廓前迹而增大之。豈不爲能子矣乎。使後之人。䟽漑之培植之。丘園日益拓。花木日益高。則斯亭與名山水而匹休而齊輝矣。若余老且計拙。地陿無一亭可寘。今幸登公之堂而欱輕淸而吐灝納。承翁之命而樂爲賦其事如右。

醉睡堂記

编辑

靑杞古東海上大靑部曲也。山對如門。地饒五穀桑麻。蓋別一洞天也。其坊名有曰椒洞而爲上下保。下保瓢隱金先生庄舍在焉曰敦艮齋。其上保故司果吳公居之。有堂翼然者曰醉睡堂。而堂之號亦金先生所命名也。始吳公講六鞱三略。懷奇負儁。落托慷慨。不與人苟合。當丙子難。嶺臬聞其材諝。超四品選。公爲副轄。公起從戎。帕首袴鞾。矢揷房至雙嶺。賊蔽山而下。公以仰戰不利嗛主將。主將驕不肯聽。已而軍果大衂。獨腰弓與矢。潰圍突陣。射二酋而殪之。奪騎胡馬而歸。以勇敢有聲。當路壯公之爲。欲收用爲渠率。未幾聞宗國覆沒。痛哭投劒。遂歸故山而不起矣。時金先生遯世入靑杞。招與之同社。割庄以畀公。公起第宅。宅傍有小巖陡起。公每登其上。西望中州。以寓悲憤之懷。歲時令節。寘酒堂上。先生詠詩簡兮章。公又起而和之。已又轟飮大醉。醉輒睡。睡則鼾息如䨓。此先生所以名堂以醉睡者也。嗚呼。公之所以醉睡者何意。先生之所以命名者又何意歟。公以藐然一介寒畯。操數尺之兵。出入於狂虜矢石之間。則此時非醉矣。旣以不效。一發殲其兩酋。則爾時亦非醉矣。特以天地易位。冠裳倒置。則得先生而依歸。詠山榛與隰苓。不知不覺之間。怒膽輪囷。竪髮指冠。擊玉壺而濡首。頹一枕而舒腳。公於是乎醉而睡矣。然睡是徒然哉。殆寓於酒而睡欲忘之者也。是以當世之賢君子如李蒼石,鄭石門諸公。皆愛與之交。其有以也夫。廼者公之後孫達浩始燦等。卽公舊居。重新是堂。爲複屋四架六間。於堂後立廟置齋廬於其西。四時修祀而謁記於余。余以其曠感之意。叙列之如右。而余雖老矣。尙欲登公之堂而一醉於其上。以洩其磊磈不平者。公若有靈。肯許之否。

飛鯉洞齋舍重修記

编辑

我英陽之宗。皆祖於七代。而七代祖大墓在飛鯉洞。以判尹公祔焉。齋舍之建。已古而已屢更矣。往在英廟丁巳。重修落成。白髮蒼顔。金玉壓席。水鱗山肴。歌樂交作。最爲一時之盛。族祖柱江居士首爲四韻詩。王考玉川府君又作詩若記。今揭在樑壁可讀也。其後六十年間。世故日遷。昭穆屢變。有俛仰人世之感。而齋廬之複廊重檐壞漏久。不圭不虔。於是宗人合謀言曰先人有遺業。而子孫不思追述之。無以爲子孫責。况今年又丁巳者乎。乃鳩材庀瓦。經始於仲春。告訖於四月之晦。前廊東西夾易以新者。總之凡十餘間。將以天中日。合族以落之。屬記於述道曰。子之先子旣記於前矣。子盍嗣而識焉。述道辟席曰述道無文。烏敢重爲先子羞。然屋已繕矣。聚族於斯焉。歲一祭於斯焉。以時居接肄業於斯焉。請以斯齋之所以本者言之。吾先祖以藐然孤躬。入於大山長谷中。爾時何以知子孫之十百千萬。惟天大惠我家。幸而幾至於十百千萬之多矣。在今我後嗣子孫。思先祖之若此。惜後日之幸有報本追遠之誠。欲其歸於厚。講信修睦之道。無或轉而薄。仰瞻乎聿修之扁而不墜無念之訓。周旋乎夙夜之室而謹守匪懈之句。則此吾先所以建立齋宇之意。而王家之丙舍。甄氏之思亭。何必專美於古昔乎。若夫齋之興廢。前人修之。後人繼之。亦將以後人而益俟後人於無竆也。時維仲夏。暖雲駘蕩。林木日高。少長咸集。歌鼓騰騰。感天時之適丁。懷歲月之偶合。衣冠人物。雖不及往年。而是日觀者莫不洒然嘖嘖歎曰趙氏之福猶未艾也。嗚呼。此可見祖宗積累覆露之澤。苟使子孫不以今日之樂爲樂。益篤嗣修。勿替引之。吾安知其後不異於今所云耶。蓋是役。趙君尙麟摠其凡。尙一,尙燮,柱臣,宗臣,虎臣以次董之。皆判尹公房下而前記中子若孫曾也。居近山下。不憚勤勩。復踵先業。書之以勸宗人而示今與後。

卓氏景濂亭世稿後跋

编辑

光山卓君鼎運。造余山中。授以世稿一冊。余敬受而卒業焉。歎曰景濂,竹亭公父子。相繼爲麗鮮令族。其名行尙矣。當世之大儒先生如益齋,圃,牧隱之賢。相與從遊而參識。考其友可知其人矣。雖世代荒遠。文籍散佚。其存者只是寂寥乎短章。而率皆辭勝理到。其可以泰山之豪芒而少之乎。抑余於此。亦知卓氏之用心苦矣。夫以二公之歷幾百秊。而其殘英剩馥。雜出於文苑勝覽者。靡不廣摭而壽其傳。卓氏之於追遠闡幽。其誠篤如此。則今其子孫之緜延而廑存者。安知無振矜之日也。記曰禮不忘所生。樂樂其所自出。卓氏其有禮樂之心乎。余陋於文辭。顧其言何足爲輕重。而竊取於先師序譜之意。姑撮其大槩而復。有望於卓氏之後人也。

南濟州同舟錄後跋

编辑

朋友之道。責善所以盡吾誠。取善所以益吾德。而此道之不行久矣。大夫士平居。慕說徵逐相尙。間以法言格論聞者。什之無二三也。嗚呼。若南公之洛下同舟序。不知誰所著。而何使人斂袵而起敬也。此皆以落然東西南北之人。非有平生之素。偶然簪合於一舟之中。氣相孚而如磁鐵。義相傾而如金石者。已是出尋常萬萬。况乎江湖煙浪之間。非袵席從容之地。而一言二言。不離於忠信篤敬。不以竆達貳其趣。死生易其心者。視世之浮道相交復如何也。南公早擧進士。晩乃投筆而起。歷典五壘。所至皆廉白有聲。當日諸君子末後斯言之踐否。吾不可以盡知已。若南公信可謂終始斯言者矣。公之後孫宅揆宗漢甫。要余識一言。噫海月翁文詞之偉。足以傳遠。復何用昧昧者之辭。而感子孫追遠之意。略叙顚末。識于下方。敬寫本序一通。寘之家塾。欲以示諸朋友爲責善取善之資云爾。

書杏堂金童子冤稿後

编辑

杏陰老人示余以杏堂童子行實一通。嗚呼。童子只九歲而死耳。凡天人性命之懿。卉木蟲魚之微。微不神解玅悟。又出語無輕揚飄忽之意。言言皆實。語語逼理。近而孝弟恭遜之行。細而書畫筆畫之楷正。遠而陰陽律呂之旁技襍藝。無一之不有。是將天人乎。殆童子而聖焉者乎。不然何其多能也。或遺崑岡之片玉。產靈芝而九莖。乍耀於人間者乎。或如月如星。如泡幻如電影。爲造化之所慳者乎。或二氣之參差。極精而極粹者。終不可久焉者乎。吾不知其所以爲說。第書卷尾而歸之。

書李逸昇戊申日記後

编辑

嗚呼。士當觀平居自期。方逸昇少秊時。志氣磥砢。言議奮發。余與起居注四兄嘗曰吾輩惟逸昇可以經綸事務。旁人或然或不然。而逸昇亦笑之也。已又逸昇與世俗不諧。北入太白之壯巖洞。鑿坏以遁居三四秊。退修雲谷先廬。結亭其上。闢池以環之。日夕嘯傲。殆若無意於世。而世亦忘逸昇也。一朝起爲多士倡。齎尺䟽扣閶闔。其年爲戊申也。其事爲其年之倡義諸先輩也。卒能感通天心。以布衣一介之士。登廈氈盈尺之地。昵侍君上。奉傳敎拜稽而出。嗚呼。山南七十州。賴逸昇一擧。擧皆洋溢鼓舞於鴻恩沛澤之中。而六十年所羞惋而欲死者。已若沃淸泠而灑濯之矣。其功顧不偉歟。然士所當爲者何限。第觀逸昇此錄。其饑寒困迫之狀。可謂無所不備。而逸昇方且談笑而處之。必欲以臘月三十日爲期。推此志以往。處朝市亦可。處山林亦可。逸昇尙晦珍之乎。余之望於逸昇者。不但止於此也。逸昇益勉矣乎哉。

書從孫星復所糚唐音冊後

编辑

此王考玉川府君少時筆也。子孫傳讀。歲久刓缺。從孫星復以童子。尙能念手澤如新。逐章補綴塡寫。改而糚之。其志良可貴也。嗚呼。府君楷法。晩秊更遒勁老健。益可敬重。此晦翁所以歎息於魯公之書。星也亦念之哉。

紫霞山詩帖跋

编辑

吾友李健之間嘗示余以紫霞山詩帖。廼先師退陶先生筆蹟也。余奉玩而伏讀之。蓋先生未卜陶山之前。循洛江上下。占檢烟霞。料度溪山者久。而紫霞峯實淸涼之下洛江之滸。得一奧區而樂之。擬名漱石。而茀而未荒。爲兎葵燕麥之場矣。健之克承先志。葺亭其處。挈兄弟以居之。聚凡先生平日篇什之出於風詠者。成此一大帙。健之之用心亦勤矣。嗚呼。先生法帖之端楷燦燦。如明珠貝玉。詞致之雅健泊然。如大羹玄酒。而此則猶外也皆粗迹也。想健之登斯亭而讀斯篇。雲山在我几案。風物暎吾襟帶。百秊俛仰之間。其悠然而樂。曠然而感。尤何如也。然吾於健之。復欲爲一言。健之儒者也。方讀書求志。彼其山與水。雖若蓮峯之奇廬阜之秀。洛伊龍門之勝。此皆昔賢所以寓意於物而非留意於物者也。健之之所以述先志者。顧在此而不在彼也。誠使健之讀先生之遺書。誦先生之法言。主敬以敦其本。明理以利其往。日用之間。靜存而動察。酬酢之際。體立而用行。則紫霞之勝。反爲筌蹄。而漱石之扁。方可爲琢磨攻玉之資矣。嗟呼。一區溪院。瑤琴永閟。千秋宰木。柯葉尙新。吾將見健之長裾佩玉。從容乎游泳乎。管淸風而自娛。抱明月而長終。則江山之樂。亦未必無助於健之矣。此余所以重有望於健之。而樂爲諸朋友道之。

錦春堂姜上舍事蹟小識

编辑

姜生善煥過余山中。爲其先祖錦春翁求一言。余觀於諸君子詩若叙。皆盡之矣。余雖有言何加焉。然鳴玉臺山中之佳勝也。錦春翁存而陪先生從遊。歿而爲先生追憶。此臺存。錦春翁之名亦存。何憂乎湮廢。古人有願爲浴沂之童子者。吾於錦春翁亦云。

讀宋公遺事跋

编辑

余往時讀新頒聖製五倫行實。其惓惓垂敎於人倫風化之本者厚矣。及得延安宋公遺事。又讀訥隱,霽山,大山三先生序若傳頗詳悉。尤有所戚戚於心也。夫宋公非手殺人者。替弟自首其實。而視弟猶我。視我猶弟。辦一命於倉卒急難之際。而無少留難。不知當此事遇此難如宋公者。復有幾人。詠於詩著於傳記者。如伋,壽,褒,融。雖不可以難易論。此三四人猶古之聞風而興起者。若宋公者。于何見義之勇若此哉。豈莊子所謂獨全其天者乎。其言曰我幸而有子。弟繼人而不幸無子。此鄧伯道之言。復見於今日矣。其曰構也樀也。樀也構也。則推此心以廣之。雖孟子之論大舜曰象憂亦憂象喜亦喜。不是過也。其入獄戒其子孫也。曰死命耳。爾無以我死而怨吾弟。持是心也。雖不怨尤於天人之君子何加焉。一言而見其慈。二言三言而見其仁與忠。慈則利於物。仁則愛人。忠則盡己。惜乎宋公有三言之善而竟騈死於桁楊三木之下。不使少有及於當世。使當世之人少媿哉。然方今聖明在上。裒集吾倫。廣布於八域之內。或以宋公遺事。一謦欬於細氈之上。吾見宋公之事。與伋,壽,褒,融炳耀於無竆。是所拱手而俟也。宋公後孫思永甫。訪余山中。屬余一言。余雖有言。又何足輕重於諸先生之後。特感思永甫又有至行。廬墓三年。是亦傳家佳子孫。於其行也。姑以是申復而道之。思永甫亦勉乎哉。

書姜子順所著陋室李公遺事後

编辑

友人姜子順爲其外大父陋室李公著遺事一通以示余。余敬受而伏讀之。簡而有典。質而不華。因此而想象李公當日之忠誠懇篤。質愨醇深。又多於余所得者。何其幸也。嗚呼。前輩遠矣。吾與子順適會吾溪上之先亭。先亭乃李公遊處也。左右雲木葱蘢。梧陰轉階。吾猶及李公之存。白酒傳觴。風琴自響。與吾兄磨翁嘯傲於軒牕間。宛宛如昨日者。而已讀子順所叙一通。是則吾與子順俱可悲也已。然子順好學篤志。其叙事記行。斤斤無失墜。實李氏之佳宅相。李公其不朽也與。歲丙辰仲夏。書于先亭之桐陰下。

書族大父柱江公庭誡後

编辑

嗚呼。公之此書二十四條。皆切於日用倫常之道。誠使後之人。服膺而勿失。則奚翅於盤盂几杖之戒。而公以二十四條中。獨闕忠君上務稼穡二欵。設爲問答。多至百餘言。其忠君上一條。答以移孝之道而忠於君。則忠孝本無二道。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其務稼穡一條。答以農者天下之大本。治生之要道。吾夫子豈不知此。而於樊遲之問。必曰不如老農老圃者。以禮義之最急而農務之不必先之也。蓋嘗遡公之旨而論之。不遺其親者。亦必不遺其君。篤於親親者。亦必忠於長上。百行之源旣備則萬務之推。奚難哉。且今之爲士者。衣食切於目前。孰肯捨其田而芸人之田哉。不敎而自能。不率而自勉。人皆知服先疇之畎畞而能遵守乎高曾之規矩者幾人哉。公之苦心可見於此。而惜其墜失於煨燼之中。誠使今日之爲公子孫者。知此意之鄭重而幷爲體行於二十四戒之中。則亦可謂得公之志而肖公之業矣。嗚呼尙勉之哉。

書鄭三棄齋禮儀補遺後

编辑

嘗病世之言禮者。易言賢者之俯就。而不爲不及者企及之制。二者之爲病皆均也。李文純先生言禮不爲過者而重爲之制。不爲不及者而爲之輕。酌中於過不及之間而爲之中制。甚至敎也。今之世則一從禮宜從厚之文。雜引近儒義起之言。而將至四三年六三年而已。則豈不過且重乎。吾觀三棄鄭公補遺之文。參之以三禮。質之以古今。添一不得。减一不得。眞吾嶺中可常可久之道也。荷塘權公所云迷塗之指南者。豈不信然乎。願與吾黨之士。篤信而謹守之。

凌虛朴公文集跋

编辑

述道與素庵金公鎭東友善。一日以凌虛朴公文稿二冊授不佞。不佞跪受而伏讀之。則其詩與文摠若干篇。而言言皆實理。語語皆眞際。信乎有德者之言也。非其根本之牢厚。實見之超卓。何以及此。惟其根本之牢厚。故從遊岡愚寒旅諸先生之門。而咸以國士器之。惟其實見之超卓。故一燭弘奸。有若蛇蝎之避。再遭國訌。雪涕倡義。視蹈湯火赴矢石。若嗜欲然。歷選諸君子。以藐然布衣書生。能賢賢而惡惡。見義而必勇如公者。復有幾人哉。然其根本也實見也。皆自平日經術學問中來。非若尋常墨士之空言而無用。此集之存。可以不朽公於千古矣。不佞非能言者。感素庵公以外裔之故。要責以一言。不揆愚拙。書以歸之。

書金龜巖行錄後

编辑

古人讀書。知之必欲行之。若龜巖金公。眞可謂善讀小學書者也。五歲而拾果必餉其親者。誦父母之口。異於己之口也。八歲而服禽獸之句。揭諸壁上。則誦立敎孟子之訓也。下堂而傷手。惕然驚悚然懼。請笞於父母則樂正子之孝而斮指則未也。廬墓而終制則王偉元之行而虎感則未也。不食西瓜。非曾子之不忍食羊棗者乎。隱居養親。非董邵南之朝耕而夜讀者乎。生而盡洞屬之誠。歿而致著愨之心。由是而君上聞其名聲。藩臬薦其行誼。間起爲延烏令。年旣衰矣。勤謹和緩。以孝悌帥民。雖陳古靈仙居之政何加焉。公可謂終始小學之道者矣。是其資稟之異而獨全其天者邪。學力之充而矯焉而成性者邪。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已。使公而生於子朱子之世。亦當編之於善行之末也否。廼者公之後孫聲漢甫。走三百里。問一言於不佞。不佞何敢文。顧不佞蒿蔚銜恤。年今七十四矣。雖欲孝誰爲孝。感公獨得小學之道。爲之流涕而書之。

題權日成東坡帖後

编辑

吾從姊孫權君日成。集東坡豊樂亭帖。著五言近體五絶。詞致甚古雅。首叙爲聖朝願太平之氓。中言早孤痛先訓之或墜。次言師友道廢。願學以成就。末乃俛仰於人世之變遷。而以山中爲可樂。嗚呼。日成眞知言哉。夫生之族。莫切於三事。日成已知三事之重矣。苟本之於一箇身心。以山中爲福田。諷誦乎詩書。歌詠乎先王。不知門外之風霜刻厲峭寒。於其樂幾矣。歲暮山牕。撥灰相對。披閱再三。遂書其卷面而勉之。

謹書權生國燮所藏王考書帖後

编辑

權生國燮來示余王考玉川府君與其祖訓鍊公往還書牘凡八。其他一時名公書亦多有焉。余敬玩而伏讀之。爲之三復而感慕焉。嗚呼。吾家癸酉之禍極矣。持憲公客歿京邸。祖母權夫人又喪出於襄陽寓次。權公前後愍傷調護之勞。藹然於尺紙寸墨之間。其可貴而可敬也已。歲暮山中。霜淸木脫。悄掩山扃。得此信蹟。曠念今古。更爲濡筆而書其後。

書英山書院講案後

编辑

三代以上。講學有素。雖遂師甸師。出入阡陌。考歲之風旱螟螣。而亦必烝進髦士而勸之。是以士皆篤於彝倫之敎。明於風化之原。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今知縣事凝川朴侯道翔。早有文學雅望。其四典城。率以絃歌爲治。壬子夏。自上簡拔。俾莅英邑。歲適大侵。闔境望哺。侯始至。悉心拊摩。蠲减弊瘼。不數月。其仁聲仁聞。已藹然周於四境之內矣。侯方日坐堂皇。噢咻慈惠之不給。廼喟然曰吾民之溝壑在前。奚暇於禮義。然古人之於學。雖顚沛流離之際。有不可終食而違。則吾之興學。不容少緩。遂招鄕父老。會于邑之英山書院。選邑士之能於儒者十餘人。南至之日。聽詣席下。侯首先講大學。次以每朔講語孟。以及中庸。又以暇餘。誦箴銘說諸格言以羽翼之。作爲畫一條目。甚盛意也。嗚呼。山南古所稱鄒魯之俗。而吾英密邇陶山。又書院吾先師妥靈之所也。侯之因其俗而導之者。不在於他而在於書院。凶荒札瘥之秊。有不遑於拯溺。而汲汲於敎民之方。其方之必以學。而其學之必先大學。不沿於功令之雜。不襲於章句之陋。其懇懇一念。欲使人人而必躳蹈而力行之。顧今世有長民之責者。孰能有一之如侯之爲。而得其輕重之倫先後之序哉。吾鄕禮讓之俗。其將復興。而於以承聖上之德意。述三代之餘法者。我侯爲之兆矣。吾英之士。盍相與懋勉之哉。述道雖不敏。樂與斯會。敢拱手以俟焉。

自警箴

编辑

一瓢一盂。塊守山扃。鳥啼花發。水綠山靑。廣大之生。甲坼根榮。人於兩間。稟受獨靈。胡不自珍。庸晦厥明。情欲互攻。載醉載醒。四端之微。孰浚其淸。一日無春。四時趨營。盍修其本。反躬約情。戰兢臨履。存敬思誠。朝乾夕厲。與生俱生。幸玆秉彝。苟一其呈。牛山雨潤。沂水風輕。雲影徘徊。月色滿庭。何位何育。安我太平。嘗看朱子解中和位育之意曰。只這一箇身。亦未有太平時。

聖由簇子箴

编辑

維人一心。主宰萬變。心爲物役。端倪莫辨。七情互用。四有交病。紛綸繫著。遂亡其正。憬彼先民。廓然順應。動以理制。靜以敬勝。居竆處窶。坦若朝夕。素患行患。鎭如袵席。塵編寥落。一字誰踐。嗟吾聖由。莫歎能鮮。余亦同患。氷炭塞胷。從今拙法。分寸加工。勿助勿忘。無迎無將。平心易氣。敬直義方。常若有餘。以待不足。我作此箴。書于屛簇。盤水之持。淵氷之惕。庶幾顧諟。交修共勖。

座右銘

编辑

質薄而思厚。性滯而思通。躁心思靜。妄心思空。庶幾奉斯而周旋。默然涵養乎大正而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