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晩靜堂集
第九
作者:徐宗泰
第十

啓辭 编辑

諫院避嫌啓辭癸亥○獻納時 编辑

憲臣以前正言朴泰維論啓事。互相引避。處置歸於本院。而臣之妄意。蓋以爲泰維身居諫職。苟以太廟上謚之禮爲未當。則明言是非。論執於縟儀未擧之前。使莫重典禮。務歸於至當之地。固無不可。而其所爲言。只是論及首事之儒賢。侵攻議定之諸臣。有若傍觀外人追後譏議者然。指語謬戾。致人疑駭。然其疏中改。未嘗登聞。則今乃鉤索傳說文字。至發於臺劾。以此論罪。實有乖於盛世寬大之風。故頃於臺廳。與憲臣略有所酬酢。而第臣曾忝館職。旣參於廟禮獻議之列。今此泰維未徹疏語。乃以難相違覆。求遠小嫌。卒之擧措苟簡。未協羣情等語。深加譏斥。則臣於此。有不敢可否之嫌。何可仍冒於臺席。請命遞斥臣職。

憲府請還收戶曹參議特除之命啓丙寅正月○執義時。 编辑

王者命爵之典。必循僉擧。國朝用人之規。自有常制。苟以私逕參錯其間。而常制有所撓焉。則無以示大公於天下。而官方隨以紊亂。其爲憂有不可勝言者。金錫衍特以肺腑之親。出於蔭路。初不在特用之科。地官佐貳。乃下大夫之顯秩。而國家公器也。今者中批特除。專出私恩。旣犯私昵之深戒。大乖選用之常格。殿下雖以外家故而欲施優厚之典。量加恩數。自有他道。何可輕毀大防。遽爲此無前之擧乎。其貽累聖德。致駭物情。莫此爲甚。請還收金錫衍戶曹參議特除之命。

憲府論四事啓四月○執義時 编辑

日昨春塘臺親臨時。以帿箭有中數。知事申汝哲,綾平君具鎰特有加資之命。臣竊以爲過也。加階之典。係是恩賞之重者。固不當容易輕施。至於陞授崇品。事體尤別。何可因一時之試藝。使命德之典。有所屑越乎。昔唐宣宗。每於行幸。以紫金魚。數副自隨。或終年不用一副。宋朝武臣爵級。必責其邊功。非有殊勳。無因超越。國家愼賞之道。固當如是也。當此安常之日。偶因觀射之擧。以數矢得中。優寵之典。至於陞秩。若値事變。建立非常之軍功。則殿下何以加其賞乎。俱以重臣方在將任。聖明之意。雖或有在。而前此此等賞典。無有踰於賜馬之外者。恩數過僭。殊違令典。請還收知事申汝哲,綾平君具鎰加資之命。近來王綱頹而民志慢。犯分踰越之弊。不可悉數。識者之憂。固已深矣。日昨春塘臺親臨時。無識擧子輩。以雜亂之言。僭猥陳請。已極可愕。至於善山人鄭興周者。以其訟場間私事。瀆陳天聽。而至以速爲處決爲請。臣不勝驚駭之至。親臨科場。事體至嚴。咫尺御座。何等尊敬。渠誠有冤屈之端。則駕前上言與登聞鼓。不無自伸之路。何敢肆然爲此可駭之擧乎。其所陳訟理是非。姑置勿論。若以擧子而置之。則大關日後之弊。亦長慢上之習。請善山人鄭興周。令攸司囚禁。從重科罪。

臣聞頃日拜陵還宮之日。爲將閱武駐駕敎場。司僕寺正。以將復進鞭之故。進詣於御所近處。有一小宦稱以呵禁。乘氣詬罵。有同奴隷。及知其爲朝士。而猶不少沮。擠排迫逐。幾乎仆地。設令太僕之官。立於不當立之地。喩令退去則可也。渠以一小宦。何敢輕視朝士。僇辱至此哉。其時掖庭下人。亦多有見知者。其悖慢之習。不可不懲。請當該內官。令攸司査問。摘發科罪。

臣聞頃日黃昌副尉邊光輔家永葬時。護喪中使。因事書啓。請推楊州牧使云。雖是奉命。內官之請推朝士。此曾所未有之事。該邑守令。如有慢忽之事。據實陳聞。俟上處分。則猶可也。何敢偃然以使命自尊。踰越規制。輕視朝士。若是其無嚴乎。我朝家法。唯中官無越法度一事。最爲美制。社稷靈長。亦有賴矣。至于今日。並與此而墜壞。則其爲憂有不可勝言者。古之中官貽人國家之禍亂者。莫不由於在其萌芽之始。不能早爲之防也。豈不深可慮哉。國體所關。聽聞俱駭。其驕橫縱肆之習。不可不痛懲。請伊時護喪當該內官。罷職不敍。

論罪冬至使臣啓 编辑

人臣奉命出疆。事得自專。則雖遭意外釁變之境。必當殫心竭力。無負其職事。若先計較其利害得失。諉之於無奈何之域。不復爭辨。無所宣力。則安在其專對之義也。今此冬至使持還文書。辭語悖絶。國恥罔極。有非臣子所忍聞者。凡有血氣。莫不憤惋欲死。而使臣等徑㥘於先折之說。過慮於陳奏之行。終無一言片辭痛迫陳辨之擧。賫持東還。無少爲難。奉使之道。豈容如是。使職虧缺。羣情憤痛。請冬至上副使,書狀官。並命削奪官爵。

避嫌啓辭 编辑

臣於頃日入侍時。適見兵曹判書李䎘以武臣吳道弘事。有所陳達。而致惑恩點之久靳。仰請天意之所在。此雖出於惜才之意。而臣意以爲道弘之事。設有冤狀。此與論事忤旨有異。苟其才也。則主銓之人。直請收用。未爲不可。若隨人隨事。而輒敢探問意旨。則其在事體。誠爲未安。故偶於疏末及之矣。卽伏見李䎘疏本。辭語張皇。多費設喩。大與臣所言之指相反。臣實未曉也。先意順旨。偵伺人主意向。果是奸諛之態也。道弘則聖意之所忤。而李䎘欲白其冤而用之。此與先意順旨者。正自不同。何其不諒臣本意而疑怒至此耶。臣之疏辭。不過以一時所見。偶然語及。而李䎘乃擧其平生。引咎太甚。至以得佞臣之誚爲言。臣實慨然也。臣旣被重臣譏斥。不可仍冒臺席。請命遞斥臣職。

請罷咸鏡監司啓 编辑

臣等聞咸鏡道今四月朔進上數目中。淑儀房新產封進之數。與中宮殿進上物種。少無差等之別。且與各殿列書於極行。不勝駭然之至。名分等級之際。儀式隆殺之間。其體極其截嚴。雖在其微文瑣節。皆當有章。而不容少有所相混。古人於此。必謹於毫釐尺寸之間者。蓋有以也。本道如無封進可據之例。則固當以此稟問於儀曹。以待定其品式而分付。今乃直爲一體封進。又不致謹於入啓文字。其傷失事體殊甚矣。雖已有問備之命。而關係不細。聽聞俱駭。不可以其出於做錯而終無規警之道。當該監司。請命罷職。

處置啓辭 编辑

權持之以策題被論之事。出於臆逆。本涉深文。而復且全歸爽失。則更敍淸路。固其宜也。朝著之間。自有公議。而持之避辭。不特據實自辨。乃過聽傳言。辭氣忿懥。反斥論己之人。專歸之於用意構陷。傷壞事體。殊不穩當。其所被枉。雖在當伸。卽此避辭之失而請遞。固無不可。則筵臣陳其處置失當。或可也。合辭論斥。必以策題爲可罪。此固已甚之論。而洪受瀗則其失不在於陳列所懷也。不議於在外館僚。汲汲焉徑陳箚遞之意。擧措輕遽。甚乖體例。則以此一番相規。不是異事。請遞之啓。初未嘗以其進言爲咎。則今此憲官疏語。元非深論。不必爲嫌。而第承宣之職。本帶經筵官銜。苟有意懷。隨事陳論。三司之責兼焉。而憲臣當初請推之啓。不爲別白其言之是非。乃與玉堂懸加區分。若以其言爲出位而發者。其所意執。終涉謬誤。請掌令林渙出仕。趙儀徵遞差。

政院請推全羅監司啓辭丙寅秋○承旨時 编辑

瓜滿守令。啓請仍任。猶乖金石令典。況閫帥之職。尤非守令之比。而今此全羅監司金鎭龜狀啓。以迎送有弊。本道右水使崔雲瑞稟請仍任。此近年罕有之事也。今年本道災荒特甚。且雖以壬寅前事爲據。而揆以藩臣事體。終涉未安。亦關後弊。金鎭龜推考何如。

請寢金貴人進秩啓辭丙寅十一月○承旨時 编辑

臣等卽伏見備忘記。有昭儀金氏爲貴人之命。臣等竊以爲未安也。臣等仰惟値此大王大妃殿誕彌之辰。慶祉彌長。聖心增懽。宮掖之內。有此推恩之擧。而第念昭儀入宮。甫過數月。豐呈上壽之日。旣下進爵之典。則前頭品秩序遷。自當以歲年爲期。何必如是汲汲驟加而乃已乎。竊意祖宗朝舊事。恐不如此也。此與外朝爵命有異。雖非臣等所敢輕論。而欲望聖明擧措舒緩。恩數得中。竊附於古人內旨封還之義。區區所懷。惶恐敢啓。

請推所江僉使趙世雄啓辭 编辑

卽伏見黃海道水軍防禦使趙世雄以本鎭舟師司哨磨鍊事稟請啓本。則不但辭說猥雜。如顯有其效。國家之賴。亦可期之等語。多有誇詡功能之意。殊非外臣狀啓文字摸㨾。誠可駭然。藩閫事體。雖有軍務間一時修擧之事。唯當據實陳聞。而自朝廷或有所論奬則可也。何敢自爲敷揚。若是其猥越乎。竊見近日閫臣輩。於狀聞中。多雜引兵書。言說胡亂。或敷列其事務之修集。或過稱其管下之才藝。顯有矜能覬賞之態。如此之類。不可不隨現規責。以嚴朝廷事體。趙世雄請推考。

請推京畿監司金德遠啓辭戊辰五月○承旨時 编辑

臣卽見京畿監司金德遠狀啓。則因列聖御製知委廣求之事。仁川府寓居前縣監洪淨家所藏仁祖大王在潛邸時君號所刻印章一枚。其家來呈本官。故姑令奉安於客舍。而封進節次。令宗簿寺稟處之意馳啓矣。近日朝家之所廣求者。只是列聖御製文字而已。至於御筆。亦有勿令捧入之敎。則今此印章。雖係先朝服用之物。朝令之外。有此率意煩稟。其在事體。殊涉未安。且未得朝旨之前。徑先奉安於殿牌龕室。擧措亦甚輕遽。此狀啓還爲退送。監司金德遠。請推考。

請還收兩大臣安置吏曹判書處嚴旨再啓七月○承旨時 编辑

臣等目見君父無前過擧。愚忠所激。妄有所陳達。而誠意淺薄。不能感回天聽。反以誠可寒心爲敎。臣等聚首震悸。置身無地。臣等固知復此煩瀆。益增罪戾。而若怵於嚴威。泯默而止。則是終是成君父之過。而負殿下大矣。今南九萬,呂聖齊等前席所陳者。其語次間。謬妄則誠有之矣。原其本情。則斷無他意。與彼宗戚之臣。元無怨惡。則公肆枉害。至煩宸聰。此果近於人情。而天下寧有是理哉。此則不特羣下之所共知。伏想殿下亦必有以諒察。而勒成罪案。直驅之以誣陷之律。今夫雖在匹夫之微。朝家用罰。或出於情實之外。則其爲橫枉。有足以紊舛刑政。而況輔相大臣平日禮待者哉。引對才罷。遽逐荒裔。風霜栫棘。孤危萬狀。霧露之所匽薄。道塗之所撼頓。其去死也無幾。則豈不傷殿下之仁。而我祖宗寬厚之澤。亦將至今日而虧閼矣。且朴世采。道學聞望。姑置勿論。殿下之曾所禮遇眷待之者。爲如何哉。其所陳列。必出於草野忠愛之忱。殿下若不採施。則置之而已。雖或並其人而不用。亦當退之以禮。毋貽不承權輿之譏可也。今詬詈斥罵。不少顧藉。招致怪物用意不正等敎。連發於辭旨之間。噫嘻甚矣。以殿下中和寬平之量。因一時之激惱。不擇其辭。何至於此極耶。在昨日則待以儒賢。禮遇頻繁。不翅加膝。而一日之間。厭棄殊甚。遽加以不韙之目。是世采初非有乍賢乍佞之異。則在渠固無所損。而其爲聖德之累深矣。似此擧措。不特係關國體。所傷甚大。播諸史策。則後世譏議。以今日爲何如時耶。臣等自覩此敎。惕然而憂。慄然而懼。實不知國事終何所底止也。體風雷之益。示日月之更。翻然改圖。寔在今日。殿下於此誠加之意焉。則豈不有光於聖德乎。臣等忱誠耿耿。不免更瀆於夜分之後。益不勝惶悚之至。敢啓。

禮曹啓辭乙亥七月○參判時 编辑

傳曰。內間。有圖畫影子之事。而此非中官畫師所可入參之地。臨昌君焜,前應敎金鎭圭使之出入闕中事。言于該曹事傳敎矣。今此聖敎出於千萬意慮之外。關係朝廷大體。竊有不敢泯默承命者。內間圖畫之事。雖不敢知有何緊重。而嚴密之地。私接臣僚。使之非時出入。大非祖宗朝舊制。此路一啓。其爲後弊。亦有不可勝言者。況此宗戚戚畹之臣。以古事言之。嫌疑所在。法防尤嚴。則其傷壞國體。有駭觀聽。益復如何。伏惟聖明於此。或有未及深長思而有此敎耶。有司之臣。雖職在奉行成命。而擧措大異。必將深貽聖德之累。不敢苟然奉承。區區所懷。惶恐敢啓。

憲府避嫌啓辭壬午○都憲時 编辑

臣所受試事旣竣。卽向南路。途間伏聞。有憲司之命。惶蹙狼狽。不知所出。分義所在。以復命爲重。不敢不力疾趨朝。目昧祗肅。而顧臣病廢垂死。人理皆盡。以此陋朽。豈堪重玷風憲之席。且臣於今日三大臣合啓。竊有所慨然者。大凡察人當觀平素。論人當求本心。雖在凡庳。猶當如此。況朝家之所嘗待遇之元老大臣乎。南九萬頃按重獄。誠有當事錯誤之失。而第觀其平素樹立。不以禍福而動心。求其本心。則斷斷爲國家。深憂過慮而已。聖明亦已洞燭其心事矣。國家不幸。昨年禍變。出於意慮之外。以此而追究其罪。少不推原當日之心。初頭論啓措語。已令人駭悚。罪律層加。今乃至於請竄。是果出於專執義理平心論事之公乎。領敦寧府事尹趾完請罷之啓。當初執以爲罪目之緊語。旣歸失實。諸臺引避。而猶論之不已。必欲成罪。今日臺閣。可謂唯意所欲矣。柳尙運。於臣爲五寸叔。在法雖不得爲避。而臣之私義。何可與聞其請罪之論。臣曾聞尙運以參涉獄事之故。深懷不安。頃年卽具自列之疏。雖未果上。而卿宰有見其疏草者。豈意今日至以心跡見疑。嘻噫。稍有人心者。必不忍爲此。今日世道。可謂險且薄矣。臣誠疎迷無一長。只是平生本志。不欲助瀾於偏係深刻之論。以傷殿下之朝廷。及今朝夕且死。不忍更變其衷。以循時趣。迷見如此。終難苟同。則何敢一日仍冒於臺次。請命罷斥臣職。

備局因院啓稟處啓辭 编辑

日者諫院之啓。以昨年原任大臣所陳請各軍門大將有故。都提調之代行習陣。謂非故制。請寢成命。則批旨令廟堂稟處矣。訓局之設。今過百年。御營建置於癸亥中興之初。禁衛營則其設在於近年。訓御兩營設置以來。習操往事。雖未得其詳。而旣有都提調領之。則主將有故之時。必不久爲停廢矣。頃在己酉。訓局帶都提調之相臣。代行習陣。御營則戊午年。自上有敎。新舊軍合操之時。大將有故。則都提調往行事有成命。其後庚申以來。都提調多有代行之時。禁衛營。自辛酉以來。都提調之代行。不啻屢矣。及至庚寅。筵席論禁衛大將別設當否。自上以禁衛習操。或値大將有故。則都提調擧行。俾勿闕操爲敎。禁營自此仍爲定式。而訓御營則都提調習操之事。近多廢闕。昨年原任大臣以三軍門都提調之替行。一體定式爲請者。爲諸軍門規例。不宜異同也。軍門都提調。摠察軍門之政。而壇場行操。本非其任。且禁營大將。爲本兵引入之時常多。而訓御營則事勢與此稍有所不同矣。然禁御兩營。彌月廢操。則上番軍兵。或未得經操而歸。朝家自前使之替行者爲慮。軍政之疎廢。蓋出權宜之制。而其來已久。今諫臣之啓。若以爲俱非故事。而大臣陳達。出於刱始者然。此則似由於不能審察之致。而其所云有損體統之語。則不爲無見矣。第今都提調之代行。已成規制。訓御營。亦因於循舊事遵聖敎而申明焉。諸軍門操鍊之政。以此而無有時月曠廢之弊。此規今不當寢罷矣。但昨年定式以來。諸軍門習操。當次大將。偶値數日有故。則軍門來請代行於都提調。仍於頉啓。並擧提調而爲辭。此則事體終涉不便。論者亦以爲言矣。訓局與他營有別。或連月停操。兩營則連次停操。及新舊軍合操當廢。則都提調輒爲行操爲當。自今依此擧行。何如。

備局因傳敎回啓 编辑

云云事命下矣。如刑獄錢穀之任。久於職而後。可以責成。而臨民之官。尤不宜數易。必莅任積久而後。民事可以周知。官務可以熟察。由是而得以經畫。而有所施爲。久任之爲益。固已明矣。近來數遞。殊乖舊制除拜。歲年之間。移陞者或有之。亦或有託疾圖遞者。不但迎送爲邑民之巨弊。官事之蕩然不能收拾。亦由於此。臣等固已憂之矣。今聖上深加軫念。有此特敎。三司之官。兩司出入之人。則除拜外任。兩周年內。不得遷動。已有乙亥下敎定式。當爲申明施行。雖玉堂之久於外而擬者。亦惟自上量加處分恐當。其他不治不法之類。自當在於糾劾。而治績表著。爲一道最。可合陞遷者外。依聖敎。切勿容易遞移事。別爲定式。嚴飭兩銓及諸道監司處。何如。

備局因北咨論措處事宜啓辭庚寅十月 编辑

一自北咨之來。民間未詳事情之如何。過爲驚懼。騷屑日甚。至於外方。則以其流傳之添增騷屑。比都下倍蓰。村落之間。殆無安堵者。意謂事變迫在目前。無復有顧惜其生業之意。罄竭其所儲。日事酒食。雞犬亦無遺存。當此荒歲。其所糜費如此。將來飢餓離散之患。勢所必至。邦本一撓。其憂難言。爲今之計。恐不可無別㨾開曉安集之擧。自本司以北咨。有異目前警報。朝家之差遣巡撫。不但爲海防之申飭。蓋將以採訪民瘼。慰悅民心。則不當以此。遽爾驚動之意。別關各道監司。使之知委各邑。明白曉諭民人。以爲鎭定之地。何如。

備局因北咨論措處事宜啓辭十一月 编辑

奉朝賀南九萬獻議。抄選精銳之突騎。以當越海下陸之步賊云者。正合予意。不可不急講擧行。爲先斯速議處事命下矣。所謂海寇。雖未見其必至之形。而朝家旣以是爲憂。則其所備禦之策。固當預先措畫。而汔未有一事建白而設置者。不勝惶恐。竊念海寇若或有來犯之事。則乘風一踔。涉海如陸。以沿海邑鎭若干戰船。單寡束伍。豈能有抵當遮遏之望。不幸登岸。則預有馬軍而後。以其馳驟之長。可以衝擊而制之。其勢然矣。我國外方馬軍。徒存其名。盡皆疲殘。必無以備戰陳之用。頃年咸鏡道新設親騎衛。南北關。各置三百人。規制甚備。抄擇亦精。士驍馬健。緩急可用。近聞其制頗弛。漸不如前。宜依獻議所請。分付本道監司及南北兵使。親自點察。亟汰老孱。更募精壯。以充其舊額。而所騎之駑弱者。亦令斥去。以爲隨時徵用之地。西關則監兵營所屬騎兵。其數累千。而所騎亦是自備。鮮有可以馳突者。此則似難爲恃。亦爲分付本道監兵使。一依親騎衛節目。道內材勇之士。別爲抄選。時行鍊習。以待應卒。而其額則似當以六七百爲限。使之量察事勢而行之。擧行形止。爲先啓聞。海西有御營廳別馬隊,禁衛營別驍衛各八百餘名軍兵。則頗皆壯實。技藝亦善。而所騎之馬。本甚罷駑。此須有別㨾善處之後。可以得力。令本軍門與監兵營。通議商確。或因舊加選。專以精健爲務。俾爲受敵處徵發之用。親騎衛之制。每年試才。優等者必加調敍。蓋爲聳動之地。而近來遠外武士。觖望鬱抑。有非設立本意。今後則北道親騎衛與關西新設後。取其優等。另加調用事宜。依當初節目。一體施行。且念戰馬本甚罕少。外方軍士。雖自盡力備立。而率多不堪馳驅。此事最甚難處。若以諸牧場馬分給。以備戰騎。事甚便好。而場馬之數。恐難遍給。然念一時分給。不當仍爲後例。事係緊切。不當有所靳。固令司僕寺稟處宜當。敢啓。

備局因鳳城會査。論策應事宜啓辭。辛卯四月。 编辑

昨日登對時。以壬申年彼此咨文草。謄送於參覈使處。使之出示査官。據例開諭事。旣已定奪分付矣。彼若不爲回聽。則來在中江之人。似難終始沮止。渭原則彼雖以査明地方。爲執言之端。而以參覈使狀啓辭意觀之。彼人之意。似不止於往看渭原而已。果有轉往白頭山之計。則此事旣無咨勑。決不可任其穿過於疆場之內。所當據理力爭。期於禁遏。而參覈使則所幹只是査事而已。依原任大臣箚辭。自朝家另差使命。重其事體。然後可期其得力。而差遣之際。一日爲急。平安道巡撫使尹趾仁。似聞已離本道。而未及還朝。以別遣宰臣爲稱號。使之疾速馳進于灣上。一以勞問。一以開諭。如不得沮止其行。則仍復追往于渭原。觀其動靜。果如所慮。則方便善諭。俾不得由我境作行。本道監司。旣令進駐于境上近地。而亦爲前進于宰臣所到處。與之相議同事宜當。並以此意。急速分付何如。

備局因鳳城會査。論策應事宜啓辭五月 编辑

査官到渭原後。似或有轉往白頭山之計。固已慮之矣。今見參覈使宋正明狀啓。則査官以爲査畢後。有更議之事。臨時當言之云。雖未可的知。而似是到渭原後。將發白頭山往審事之意也。査官果以此發言。則今去宰臣與監司。以此乃咨文皇旨中所未嘗及。而査官任自擅歷屬國疆域。事理決不可之意。據理防塞。且援壬申咨文事。以道路絶險難通。雖爲啓行。必致顚頓爲言。而彼或又有出示諭旨之事。則有難復爭。而近日平安監司報狀云。考見壬申年兵虞候摘奸文書。則自滿浦至厚州境六百九十餘里之間。嶺路江路之不可通行處甚多云。此是實狀也。以此善爲措辭。明白開說。而彼猶不爲回聽。則當以廢四郡沿江處。指引爲路。彼見絶險難行。則似應越涉彼邊而爲行。自雪罕嶺抵北道。本有徑路。彼雖或有所聞而欲以徑由爲意。此則係是內境決不可聽許矣。審察事機方便周旋之意。言于宰臣。亦卽分付于監司處何如。

備局因鳳城會査。論策應事宜啓辭[又] 编辑

日昨筵中。別遣宰臣。則沮止査官等行後上來。北路則令咸鏡監司擔當凡事之意定奪。而因他說話之繁多。凡其所以處變者。有未及詳細稟定者矣。蓋査官若於渭原。止其向北之計。還渡鴨江。則固無可論。如或終無所執文書之可證者。而强由四郡沿江之路。而不憚其艱險。必欲轉往北路。則咸鏡監司職當預爲進住本道境上。査官之行。不幸到于道界。則其所勞問餼饋。雖不廢主客之禮。至於指路迎導。不可輕許。宜以傳聞大國之遣査官者。只爲査明殺害地方。則他道絶遠之地。不相關涉。今日此行。旣無咨勑之所分付本國者。本國亦不以迎導指路。分付本道。爲道臣者。朝命之外。不敢自擅云云。而且以本道江邊之路。比關西尤爲絶險。非人馬所可通行。設有命令。無路可指爲言。一邊力爲沮止其行。一邊隨事馳啓。而事勢終不可沮遏。則隨事善處。不至生梗之患宜當。以此發關急速知委。使之罔夜前進。觀勢應變何如。

備局因鳳城會査。論策應事宜啓辭六月 编辑

伏見問慰宰臣,平安監司,參覈使前後狀啓。則査官等。來到渭原館舍之後。只令其從人等。往審吾老梁殺害地方。而會査則謂以徐當爲之。有遷延不卽完査之色。招譯輩又發今番之行。卽從江界。轉向慶源之說。査官之初。以査明殺害地方爲言。旣到其地。又不由沿江之路。而欲向內地。指意叵測。事端非常云。大抵査官等所言。前後累變。今則又發慶源開市處往審之說。自渭原至慶源。計其程途。當爲千有餘里。而其路不由沿江。而由內地。則此與其所謂跨越彼此。參審江邊之說。不翅相左。其所藉重。雖在査明地方。而故爲留連淹遲。必欲徑往北路者。其意所在。實難測知。今若不由廢四郡。而從江界內境。直抵慶源。則北路內地。亦當在穿歷之中。此在事體道理。俱極無據。宰臣道臣。雖方據理防塞。而査官等或不沮屈而回聽。則以馳聞朝廷。移咨上國之意。反復開諭。期於寢止其行爲當。以此急速分付于宰臣,道臣,參覈使處何如。

備局因鳳城會査。論策應事宜啓辭 编辑

犯越人事。旣有鳳城更査之報。則罪人完結。不當徑先提論。故賫咨官姑爲停行之意。日昨旣已啓稟允下矣。臣等更與商確。則今此移咨。不特爲罪人勘處一事。査官之來。其始未知其奉其旨諭。渡灣向北之行。終始阻塞。自我雖有所執。而未知前頭事端之如何。此等事意。必當早爲陳聞於北京。故咨內之意以此爲重矣。今此鳳城更査之後。査官若或直還北京。不復爲看審沿江之計。則設有以罪人完結事送咨之擧。初頭道路防塞委折及末後指引沿江一路緣由。係是已過之事。勢難追論於咨文。然則前後事實。終無以陳暴。此不可不慮。今若以罪人。不敢擅自完結沿江偸越之路。指引査明辭緣。別定賫咨官。方欲發送之際。聞有更査特命。急差秩高刑官。領罪人。前往鳳城參覈之意。措辭添入。賫咨官依當初定奪。仍爲疾速入送。恐得事宜。以此擧行何如。

備局因鳳城會査。論策應事宜啓辭[又] 编辑

接伴使兪集一,平安監司李濟。俱在臺諫論啓之中。不敢直爲狀啓。使都差使員中和府使梁益命。替報于本司矣。其報狀。別幅謄書以入。而觀其報狀。則以爲使譯官等。以咨文違式。朝廷不爲回咨之意。言及於査官。而據理曉諭。且示前日佟丹兩使咨文。則査官則頗甚瞿然曰。吾等未諳文書格例。致此錯誤。咨文亟爲還送。則終當改送云。報狀中。且以爲査官。自初元無討答之意。而接伴使。亦以朝廷當爲移咨禮部之意。已言于査官矣。今此揭帖之下送。出於意外。五査官處。各送御帖。事體極涉未安。揭帖姑不傳給。以待朝旨。急速稟旨分付云。以此觀之。彼人咨文。非敢有自尊倨慢之意。專出於未諳文書規式之致矣。來咨依其言。還爲下送。受其改送後。如例回咨。似無不可。而第其咨式雖極可駭。彼旣有愧謝之語。則其意可見。其初卽爲還給。使之改式則宜矣。而旣上朝廷之後。久乃還給。使之改送。此雖出於從其所請。其在接待之道。因其禮節間事。退送其文書。事涉不便。亦似有歉於包荒之道。前來咨文。勿爲還送。使接伴使及道臣。以使臣。因査官所言。還送咨文之意。馳聞朝廷。則自上以大國使命書辭間。雖有違式之事。還送請改。有所未安爲敎之意。善爲措辭言及。且以己意。言其到鳳城更査後。似當有移咨之擧。其時若依乙丑佟,丹兩使咨式而爲之。則可補前日之失云。則彼雖無識。亦必知朝廷處分之寬大。益增其愧服之心矣。當初揭帖之成送。非不知其苟簡。而不但彼咨中辭意。不可全然無報。至於沿江道路聽許事。欲使査官明知其出於朝廷旨意。則有不可還寢前日下送揭帖。仍爲傳給。而首査官。若已發向鳳城。則追給於所到處宜當。報狀中。且以爲北路之行。幸以防塞。今有定差員沿江指路之命。若以此語及。則首査官聞必踊躍。雖撤還鳳城。而必有分行北往之意。國事可慮云。以近日狀啓觀之。首査官遑遑涉險。殆忘其死生者。其出於承受旨諭可見矣。賫咨官在鳳城。手本以爲追來査官輩。有査官看過白山後。回到興京。不見白山面目。將何以此間添書。歸奏二字删去後。復命等語。蓋彼中以査官爲必有轉往北路之行而然也。彼果以皇旨。必欲往北。則其所進退。似不係於揭帖之傳與不傳。而設或有分行向北之擧。則許以沿江指路之意。旣入於日昨入送咨文中。到今有難防塞。定差員指路事。使之依前分付擧行宜當。卽今事在邊疆。機關緊急。奉命與按道之臣雖在被。參其情。有所不敢安。而竣事之前。固不當廢其職事。且有朝旨使之察任。而並皆引嫌。闕其馳啓。只使差員論報。殊失事體。誠甚未安。兪集一,李濟。並從重推考。使之卽爲察任。何如。

備局論信使書契改送事啓辭六月 编辑

日昨筵中。自上以倭人改書式事。始雖有峻斥之敎。今聞宰臣所達。亦有意見。聽許似無不可。更議以達爲敎。而臣等初見之外。倉卒不能改思以對。且有領府事尹趾完處問議之命。欲觀其所對之如何而仰稟矣。臣等退出後。更加思量。且與諸堂上相議。則今此改書式之請。朝家難於聽許者有三。七十餘年稱謂之節。到今輕改之難也。彼國不陳復號之委折。直請改式。有若指揮。而自我每事輒從。歸於示弱也。國書已成。使行離發。而始乃卒遽爲請。事體之顚倒也。以此不許。我自有辭。而第前後信使江戶回答書式。雖或不自書國王。而乙亥以前。我國書式。連以日本國王書之。則今此所請。乃欲從其舊式。非如僭僞之比。恐不可斷之以其情之必出於慢。新舊稱謂之間。在我國體。初無所損。其言旣在可許。則亦不必以輒從爲嫌。至於卒遽顚倒。以此執言。不足以折彼之意矣。領府事尹趾完之意。以改送國書爲無妨。在京原任兩大臣。皆以爲每事聽從。雖涉歉然。彼之所請。請從舊式。則今雖聽許。恐無所妨云。臣等淺見。亦以爲朝廷特許聽從。以副其望。似或無害。故以書契中大君二字。宜改以國王之意。昨日成出啓辭。回示諸堂上之際。卽因領府事尹趾完所懷書入之啓。以領府事之言誠然。不必持難。國書改送可也事下敎矣。馬島書契。旣令萊府上送。回答書契。令承文院措辭撰出。信使賫去書契書式。大君二字。改書以國王。別定禁軍。給馬下送。何如。

備局因左相論事箚子稟處啓辭 编辑

左議政金昌集箚子。論頃年更加陵官之新制。謂其弊有四。宜自今大政從便變通。又論官秩未準令式。而輒請賜謚之爲壞損舊制。聖批有令廟堂稟處之命矣。蔭路參下積滯之弊。宜有變通之道。頃因故判書臣李寅燁陳達。廟堂別爲講究。以八陵陵官各二員內。一員改作直長。十一陵陵官各二員內。一員改作奉事事。陳啓蒙允。作爲定制行之至今。自此參下陞遷。逕路疏通。不少滯淹。可謂有效矣。第行之稍久。新弊滋生。如陵官之難於精擇。計仕之未免斑駁。其他雖未準朔。而徑遷及六品。自多可用蔭官。作散甚夥。而無以收拾。以致益增奔競之習。此等弊端。誠有如大臣箚辭者。論者亦多以此爲言矣。揆以事體。官制之乍行旋改。雖涉顚倒。而末流窒碍。其弊如此。則陵官新制。今依箚辭變通。以從其舊。恐爲得宜。氷庫別提二員,典設別提二員。還爲別檢。與典設別檢一員,禁府都事二員合七窠。勿爲初仕之窠。並爲齋郞仕滿遷轉之階者。是乃其時重臣之所稟請。別檢是雜職。參下都事爲無祿官。以參奉正官而陞遷。有違祖宗朝遷官之舊例。則當初有陵官之改制。而重臣之言。不得施者。固有意義。而卽今事勢。終不容無疏通之道。箚辭亦以爲可行而無弊。以此七窠。作爲初仕陞遷之階。定式遵行宜當。至於節惠之典。以贈職而格外得之者。唯在於道學與死事之人矣。近歲名宰數臣。有官秩未準。而特許易名者。其節槩名業。雖宜在於褒顯。而典憲有截。不當輒援爲例。容易陳請。自今申飭。亦宜以此並爲分付何如。

備局論良役變通事宜啓辭十二月 编辑

日昨行判府事李頤命陳達於榻前。以今此良役變通。爲除隣族之弊。則一邊充補其闕。一邊侵督隣族。殊非爲民變通之意。辛卯以上逃故身布侵及隣族者。使之明査。特令蕩減。以布德意爲請。入侍卿宰之臣。或以爲物故之類。査明眞的。則並爲蕩減固宜。而至於逃亡。則率多詐冒。未準限逃亡身布。若一倂蕩減。則其數不少。其身亦不可不代定。閑丁難得有甚於前。依近日湖西新變通奴婢軍兵逃亡過五年以上。二年身貢。三年番布。許減之例。諸道逃亡未準限者。限年減布。而姑勿代定。奴婢亦一體施行爲當。或以爲逃亡未必眞逃。若不計年數久近。一倂蕩減。則殊無十年定限之本意。自上以令廟堂。商確稟處下敎矣。生民困極於身布之役。仍而奸僞滋生。逃亡則不得不有限年之法。以致侵徵之未收。隨年而增。許冒之類。其事殊可惡。而究其情。則亦所哀矜。況其隣族之橫被侵剝而顚連者哉。今原任大臣之陳達。其意。蓋爲變通良役。誠出於不得已。而搜汰釐革之際。必致騷怨之端。旣補其侵徵隣族之闕。而一時並行侵徵之政。旣涉不便。且當春和布澤之日。元元憂悴。若焦望霈。朝家特施曠蕩之典。使積逋橫侵之怨。得以少穌而更新。則此爲仁政之一端。雖其被搜霑惠。其人各異。而必且感動歡欣。則良役變通。本出於深軫民隱。亦可以少定其騷擾之心矣。卿宰兩臣之言。以不計逃亡年限。一倂許減。則減布太多。減布後代定。良丁之難得爲慮。此固不爲無見。而第未收徒在虛簿。本難追捧。朝家雖因此蕩減。有所捐失。而諸衙門經用。或可節縮支過。前頭變通。廣開良丁之路。則自可有裕於充闕。旣許減布之後。則自當代定。而代定爲各邑之所難。則守令之査明逃故。必當詳悉矣。今此特減。乃不常有之恩。其在大體。恐不當有所顧慮於些少虛僞之參錯其間。亦何必規規比同於湖西限年減布之例乎。逃故奴婢身貢之侵及隣族。其怨苦。與軍布一般。宰臣所達。誠甚得宜矣。依大臣所達。自上特降明旨。諸路辛卯以上軍兵。並與奴婢逃故之隣族徵布者。一倂蕩減。自本司。分付諸道。使之詳覈論報後擧行。以良役變通後所得良丁。限明秋盡數代定。而其後逃亡限十年之法。則仍舊施行爲當。且自前朝家雖有蕩減之令。例多已捧於民間。而中間消失者。混入其中。民不蒙惠而徒爲奸蠹之利。復有此弊。則該邑守令。當爲論罪。以此該司諸道。並爲分付何如。

備局論革罷鷹師軍。變通生雉貢物事啓辭。乙未十二月 编辑

鷹師。固是法典所載。而中間爲軫民弊。特罷鷹房。使其軍人一千八百名。每年各納生雉八首。而又有京鷹軍二十四名。供其養雉之役矣。年前以一人之納八首。其役太苦。各減三首。而其三首之代。自惠廳計米上下。頃者又請減一首。而亦令惠廳給米。前後所給之米。合爲二千一百石矣。臣等更爲詳考文書。則一年供上祭享封進之雉。合爲四千六十首。以米二千一百石支計。則雉一首價。幾至八斗。比之京畿供上生雉貢物之價。亦甚過濫。雖無鷹軍身役之錢。可以充足其價。而猶有餘裕。自明年革罷鷹師軍。而只以惠廳米二千一百石上下。則不但法供事體得宜。其於除弊省費之道。實不淺尠。且鷹師牌頭及掌務。付之軍職料窠者。蓋出於鷹獵時舊規。而鷹軍旣罷。改作貢物貌㨾。則仍存此等名色。殊無意義。鷹牌頭減去。而掌務等勿復付料。一依生鮮供上例。直令進排。恐合事宜。分付各該司。以此擧行。何如。

書啓 编辑

偕來承旨敦諭後書啓丙戌正月 编辑

臣於日昨。强綴殘息。畢吐肝膈。而上聞以干瀆則宜有威譴。以情理則庶蒙矜許。臣謹俛伏以俟。乃者伏蒙承宣又復臨諭聖旨。促臣偕進。隆恩異渥。愈往愈極。不審聖明在上。何乃不爲朝廷愛惜。事體至於如此。臣聞命駭怖。心膽隳裂。逃遁無地。則欲求溘死。而亦不可得矣。臣子之義。雖有萬分難安之情。至此而宜不敢復有他辭。第臣區區匹夫之志。冥迷而不知回。竊有爲國家所大懼者存焉。則此何但爲微臣一己之私義而已。怵畏雖極。而無他道理。逋命之罪。萬戮是甘。臣之狗馬之疾。近日日臻沈篤。委身荒舍。昏昏惙惙。四肢痿廢。跬步難運。亦無以進伏城外。自盡於少伸微分之地。彌切抑塞。不知所爲。臣震悸掉動。心神益迷。耿耿衷臆。不能悉達。幸而蒙被聖澤。瀕危之喘。倘或得以少延。則庶冀更具文字。以請誅罰之嚴。有臣如此。何以自容。瞻望雲天。只自伏地涕泣。

御札傳宣後書啓 编辑

卽玆千萬夢寐之外。承宣又復遠臨。賜以特下聖敎。天札輝煥。逈越常例。臣方在昏昏垂死之中。忽被此非常恩數。伏地祗承。以首九頓。膽慄魄𢥠。五情俱爽。直欲殞滅無身而不能得矣。伏覩聖旨。旣諭以時事之艱。又以中夜無寐。聖懷憂鬱爲敎。爲臣子而何敢聞此。聖意眷顧而期待之者。俱非愚賤之臣所敢承。臣只自悚懍感極。流涕而已。螻螘微臣。誣我聖明。猥被大恩。而以匪才而不敢當。以厚恥而不敢進。今又疾病近死。殘命如綫。而不早溘盡。終至有此萬萬不敢當之恩命。此皆臣之罪也。今日聖朝謬加之恩。至此而彌極。微臣忘分逋命之罪。至此彌大。而聖上寬容。誅殛不加。有雨露而無霜雪。邦憲隳矣。臣義盡矣。尙何敢以容息爲望哉。臣之區區之志。實出於上念國體。下畏公議。中實皦然。神明臨鑑。誠不敢以抗顏爲念。而然而到此地頭。狗馬死生。有不暇計。擔舁危惙之喘。進詣近城之地。更暴血懇。仰請鈇鉞之誅。是臣耿耿於衷臆者。掩抑崩隕。不知所達。

偕來史官宣諭後書啓丁亥五月 编辑

聖朝至寬大矣。而今日賤臣違忤之罪。則重受誅罰而後。國體可得而尊。敢復干瀆之後。席藁兢隕。祗俟嚴譴。卽伏奉綸音。不惟不加之罪。辭旨隆摯。誨責深切。雖使耆舊大臣而承此。固不敢自安。況如臣不肖無用。何以得此於聖明之下。惶惕震慄。心膽墜地。繼而感激。涕泗橫集。夫行不俟駕。臣子敬上之本然道理。至如負罪旣深。被言至重。雖蒙非分誤恩。而義有不可進則不進。乃所以爲恭。亦所以嚴畏國家也。臣之不佞。亦嘗聞此。然猥承恩諭屢降。聖意勤懇。可以孚及豚魚。臣雖迷蠢。豈敢欲頑然無動。以自投於僭越蔑分之誅哉。卽今病狀沈劇。殆無生人摸㨾。雖欲竭蹶趨命。實不能撑持自力。如此危愍情狀。聖鑑何以悉爲下燭。只恨臣平日事上無狀。肝血苦懇。不能仰格於仁覆之聽。伏地掩抑。直欲無生。孤負恩遇。臣罪至此。而尤當萬死矣。淹伏床席之中。慌茫不知所以爲對。情地迫隘。日夕焦熬。如得近侍之寢還。鈇鉞之遄加。雖使綫命就盡。庶可自安。

承旨敦諭後書啓十一月 编辑

臣冒死又瀆。庶祈肝血之忱。上格天聽。不料兪音邈然。特有承宣之臨諭。慰釋誨責。愈益諄切。此等曠絶恩數。豈是賤臣之所敢承者。臣於是驚惶感激。伏地涕泣。臣雖無狀。臣子盡瘁之義。則講之熟矣。今玆新命。雖於朝家爲謬政。在微臣爲分外。而恩眷則甚大。臣之無才有罪之實悉陳。而猶未得命。則不敢不冒昧祗承。臣之義也。累拒明旨。自取偃蹇之誅。是豈理也哉。唯是萬萬難進之義。實關士節朝體。而聖明尙不賜愍察。徒有異渥之誤加。臣赤心冤悶。暴白何從。直欲籲天而無階也。病伏昏迷。不知所達。只自俯伏崩隕。恭俟威譴。

承旨敦諭後書啓戊子三月 编辑

今者微臣。職必當免。罪必當受。此非臣之言。實國人之輿誦也。而纔暴血忱。誠未上格。承宣以命儼臨。恩數之重。責勉之嚴。有若諭敎於循常在告。猶可以黽勉出仕之相臣者然。臣感激崩懍。伏地涕泣而不能起也。臣之前後罪咎著矣。章箚陳列盡矣。今又於丁憂人疏語。難安之情。節節層加。恩旨之下。更有何辭以達。不肖如臣。謬處鼎席負愆。而又未卽解職。當此憂虞。致有虛曠。許久妨賢。益有其罪。是豈但小臣之不幸而已乎。臣於是何所爲處。只自瞻天望聖。深祝睿念翻然愍察此苦情至懇。早賜處分矣。近侍相守。今已踰月。而臣則唯有席藁伏俟誅罰而已。臣義廢矣。日夕惶煎。死有餘辜。病喘廑續。不能成辭。尤深悲隕抑塞之至。

偕來史官傳諭後書啓 编辑

臣誠無狀。又未蒙旻天憫下之至仁。卽此伏奉批音。未有賜許之命。而諭詔之聖旨。藹然勤摯。輔臣之進退關於朝廷者。或可當此。豈是負累賤臣之所敢承者。臣伏地感隕。涕泗交集。念臣材具劣弱。疾病癃廢。旣無以仰裨我憂勤振作之聖政。而加以見識全昏。言語不峻。居常疵吝。儘由此出。今者辜犯疊積。其當斥退之狀。事理較然。而至于今。聖上不賜嚴責。反有誤恩之荐加。國體之損。邦憲之乖多矣。臣之情地。何所爲措。只自惶懼憂灼。寧欲隕滅而已。此誠臣肝膈至懇。鬼神鑑臨矣。朝暮之喘。唯願亟被罪譴。退伏丘壑。呼嵩結草。少報丘山之恩。衷情掩抑。不知所達。

偕來史官傳諭後書啓四月 编辑

微臣至今日。尙帶職名者。緣臣控辭不力。而亦由於聖朝處分。失於太寬耳。近日以來。惶懼益深。泯默俟命。玆復敢冒昧陳懇。庶冀祗奉兪音。伏承聖批不許。責勉愈隆。此又臣誠淺辭拙。不能感動於父母之慈也。震悚掩抑。不知所言。當此聖上憂勞之日。承事效職。雖非微臣之所敢望。而大恩丘山。殘命朝夕。旣切糜粉之願。而恐無報答之地。豈敢欲違拒明旨。自就忘分之誅哉。誠以顧念國紀私義。萬無冒出之理。明有當受之罪。伏惟日月之明。豈有遺照。而迫急情悃。未蒙哀憐。臣誠冤悶。何所因極。使命淹留。汔無輟還之旨。臣益以此憂怖之極。衷腸如焚。伏地涕泣。只俟鈇鉞之加。

偕來史官傳諭後書啓 编辑

臣伏奉批旨。旣不加以重譴。又不賜以嚴責。諭敎復勤。兪音尙閟。天意邈然。若不少矜憐於小臣之情者。臣震悸掩抑。方寸如失。只有涕泗之橫集也。臣之今日境界。挨至十分窮極。只以分義言之。是乃臣子所必無之事也。臣雖無狀。豈安於此。區區衷赤。出於尊畏朝廷。非但守其廉義之端。亦非敢執迷而不知改也。窮則有變。事理之當然也。而朝家尙未有變通之道。徒使國體大損。臣誠自今。必當重受違慢之誅而已矣。尙復何言。但伏自念君父之恩遇。至爲隆厚。踰溢涯分。而以臣之微。終不能祗承。臣於此。何以爲心。亦何以求生。俯伏戰怖。惟待鈇鉞之威命。

偕來史官宣諭後書啓辛卯十月 编辑

臣之惶蹙之情。悶急之勢。不得不冒死復形於章牘。瀆冒之罪。雖當重被誅責。尙冀日月之明。俯賜鑑燭。俾得其可生之路。卽者。史官傳宣聖批。又未得兪許之命。而責諭開釋之旨。旣嚴且溫。不翅如慈父之詔子。臣九頓莊誦。五情震懍。繼而感極流涕。深恨忱誠淺薄。文字疎蕪。不能仰格於仁天。此皆臣之罪也。臣於本職。雖已冒昧受命。本不當盤礴久處。到今愆尤百千。公議截嚴。加以疾病沈頓。起身無路。承此恩數至隆。微分僭越。而伏自念臣之今日之義。違迕之誅。猶止於一身。强煩冒進。則必致重誤國事。其罪彌大。其所死不敢趨命者。實是上念國家也。臣之平昔微志。固嘗以大官之頻得規正爲美事。然今臺言甚重。反省危怵。何敢以古喆之言。有所自恕。有若以爲尋常闕失。而晏然於論政之地哉。狗馬之疾。又自近日泄痢胸痛等症。乘虛並劇。宛轉床席。氣息綿惙。庶待心魄少定。更暴衷臆。仰請嚴誅。虛辱上恩。死有餘辜。伏地掩抑。不知所達。

承旨敦諭後書啓壬辰十月 编辑

臣釁深病劇。不當一日仍冒。此乃國人之所共知。徊徨煎急。日望允許之命。卽者千萬意慮之外。聖批特降。近侍臨宣。十行綸音。責勉肅溫。隆恩荐疊。出於常數萬萬。非賤臣所敢承。臣伏地祗誦。五情震越。罔知所以爲措。臣伏自念。國恩丘山。而臣之一息猶存。則自圖便身。非分義之所敢出。匪怒之敎。出於飭勵。臣子固當感惕。自省之不暇。亦何敢爲遽辭聖世之計。臣雖無狀。豈敢不念斯義哉。顧臣久叨匪據。使國事至此。出言謬妄。益致科査之遷淹者。皆臣之罪。每念之。悚懍無地。其他情勢危蹙。非止一二。決無抗顏處職之理。此國體所關。而輿論之以至今仍帶爲深駭者也。然此固無論。臣之積病。近益沈篤。形神幻變。氣力澌盡。火病尤熾。每夜廢眠。以是居常精爽怳怳。有同喪性之人。似此疾狀。朝暮將死。豈有一分自力之望。恩諭之下。決無以祗承。違忤之罪尤大。情窮勢極。轉身無路。伏席涕泣。只願速就隕滅而已矣。臣床第危喘。戰悸昏迷。不能悉情以對。謹俟少定。敢欲冒上文字。仰請斧鉞之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