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論 (歐陽詢)

書論
作者:歐陽詢 唐朝

八 訣 编辑

如高峰之墜石。
似長空之初月。
若干裡之陣雲。
如萬歲之枯藤。
勁松倒折,落掛石崖。
如萬鈞之弩發。
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一波常三過筆。

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後。分間 布白,勿令偏側。墨淡則傷神彩,絕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於軟弱,不須怒降為奇。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孰為不可也。

用筆論 编辑

有翰林善書大夫言於寮故無名公子曰:「自書契之興,篆隸滋起,百家千體,紛雜不同。至於盡 妙窮神,作范垂代,騰芳飛譽,冠絕古今,惟右軍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數百年之內,無人擬者,蓋與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筆運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歟?」公子從容斂衽而言曰:「僕庸疏愚昧,稟命輕微,無祿代耕,留心筆硯。至如天挺、功力,誠加大夫之說。用筆之趣,請聞其說。」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難能也,子欲聞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長,凝情翰墨,每覽異體奇蹟,未嘗不循環吟玩。抽其妙思,終日臨仿,至於皓首而無退倦也。」

「夫用筆之法,急捉短搦,迅牽疾掣,懸針垂露,蠖屈蛇伸,灑落蕭條,點綴閒雅,行行眩目, 字字驚心,若上苑之春花,無處不發,抑亦可觀,是予用筆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餘論,善無所加。然僕見聞異於是,輒以聞見便耽玩之。奉對大賢座,未敢抄說。」大夫曰:「與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異同,焉得不敘?」公子曰:「向之造次,濫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妙善異述,達者共傳,請不秘之,粗陳梗概。」公子安退位逡巡,緩頰而言曰:「夫用筆之體會,須鉤粘才把,緩紲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壯則口吻而口口,麗則綺靡而消遒。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鴦之沉浮。彷彿兮若神仙來往,宛轉兮似獸伏龍游。其墨或灑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唯截紙棱,撇娘密紹⑩,務在經②實,無令怯少。隱隱軫軫,譬河漢之出眾星,昆岡之出珍寶,既錯落而燦爛,復逯連而掃撩。方圓上下而相副,繹絡盤桓而圍繞。觀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筆之趣,信然可珍,竊謂合乎古道。」

大夫應聲而起,行吟而嘆曰:夫游畎澮者,詎測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寧知泰山之峻。今屬公子吐 論,通幽洞微,過鍾、張之門,入羲、獻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後昆。中心藏之,蓋棺乃止。」公子謝曰:「鄙說疏淺,未足可珍,忽枉話言,不勝慚懼。」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 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雲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 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且元常專工於隸書,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擬草則余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摠其終始,匪無乖互。

謝安素善尺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子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子敬又答:「時人那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鑑,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裡,曾參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況乃假托神仙,恥崇家范,以斯成學,孰愈面牆!後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義之還見,乃嘆日:「吾去時真大醉也。」敬乃內慚。是知逸少之比鍾、張,則專博斯別,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

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味鍾、張之餘烈,挹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況雲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牘,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然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揚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況復溺思毫釐、淪精翰墨者也!夫潛神對奕,猶標坐隱之名,樂志垂綸,尚體行藏之趣。詎若功宣禮樂,妙擬神仙,猶挺埴之罔窮,與工爐而並運。好異尚奇之士,玩體勢之多方;窮微策妙之夫,得推移之奧賾。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鑑者挹其菁華,固義理之會歸,信賢達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賞,豈徒然歟!而東普士人,互相陶染。至於王、謝之族,希、瘐之倫,縱不盡其神奇,咸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

三十六法 编辑

排疊: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類,《八訣》所謂「分間布白」,又曰「調勻點畫」是也。高宗《唱法》所謂「堆垛」亦是也。

避就: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當相同;「府」字一筆向下,一筆向左;「逢」字下「辶」拔出,則上必作點,亦避重疊而就簡徑也。

頂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輕者,頂戴,欲其得勢,如「曡」、「壘」、「藥」、「鸞」、「驚」、「鷺」、「鬐」、「聲」、「醫」之類,《八訣》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穿插: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勻停,如「中」、「弗」、「井」、「曲」、「冊」、「兼」、「禹」、「禹」、「爽」、「爾」、「襄」、「甬」、「耳」、「婁」、「由」、「垂」、「車」、「無」、「密」之類,《八訣》所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也。

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不可差錯。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類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類是也。

偏側: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側、欹斜,亦當隨其字勢結體。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幾」之類;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厷」之類;正如偏者,如「亥」、「女」、「丈」、「父」、「互」、「不」之類。字法所謂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八訣》又謂勿令偏側,亦是也。

挑𢳙:字之形勢,有須挑𢳙者,如「戈」、「弋」、「武」、「九」、「氣」之類;又如「獻」、「勵」、「散」、「斷」之字,左邊既多,須得右邊𢳙之,如「省」、「炙」之類,上偏者須得下𢳙之,使相稱為善。

相讓: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如「馬」旁、「糹」旁、「鳥」旁諸字,須左邊平直,然後右邊可作字,否則妨礙不便。如「䜌」 字,以中央「言」字上畫短,讓兩「糹」出;如「辦」字,其中近下,讓兩「辛」出;如「鷗」、「鶠」、「馳」字,兩旁俱上狹下闊,亦當相讓;如「嗚」、「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礙,然後為佳,此類嚴也。

補空:如「我」、「哉」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成」、「戟」、諸「戈」,字同。如「襲」、「辟」、「餐」、「贛」,之類,欲其四滿方正也,如《醴泉銘》「建」字是也。

覆蓋:如「寶」、「容」之類,點須正,畫須圓明,不宜相著,上長下短。

貼零:如「令」、「今」、「冬」、「寒」之類是也。

粘合:字之本相離開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顧揖乃佳,如諸偏旁字「臥」、「鑑」、「非」、「門」之類是也。

捷速:如「鳳」、「風」之類,兩邊速宜圓¤,用筆時左邊勢宜疾,背筆時意中如電是也。

滿不要虛:如「園」、「圃」、「圖」、「國」、「回」、「包」、「南」、「隔」、「目」、「四」、「勾」之類是也。

意連:字有形斷而意連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類是也。

覆冒: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雲」頭、「穴」、「宀」、「榮字頭」頭,「奢」、「金」、「食」、「夅」、「巷」、「泰」之類是也。

垂曳:垂如「都」、「鄉」、「卿」、「卯」、「夅」之類,曳如「水」、「支」、「欠」、「皮」、「更」、「辶」、「走」、「民」、「也」之類是也。

借換:如《醴泉銘》「祕」字就「示」字右點,作「必」字左點,此借換也。《黃庭經》「¤」字,「¤」字,亦借換也。又如「靈,,字,法帖中或作「¤」、或作「小」,亦借換也。又如「蘇」之為「蘓」、「秋」之為「秌」,「鵝」之為「鵞」,為「䳘」之類,為其字難結體,故互換如此,亦借換也,所謂東映西帶是也。

增減:字有難結體者,或因筆畫少而增添,如「新」之為「¤」、「建」之為「¤」,是也。或因筆畫多而減省,如「曹」之為「¤」、「美」之為「¤」。但欲體勢茂美,不論古字當如何書也。

應副:字之點畫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帶,故必得應副相稱而後可。如「龍」、「詩」、「讐」、「轉」之類,必一畫對一畫,相應亦相副也。

撐拄:字之獨立者,必得撐拄,然後勁可觀。如「可」、「下」、「永」、「亨」、「亭」、「寧」、「丁」、「手」、「司」、「卉」、「草」、「矛」、「巾」、「千」、「予」、「於」、「弓」之類是也。

朝揖: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顧,兩文成字者為多,如「鄒」、「謝」、「鋤」、「儲」之類,與三體成字者,若「讐」、「斑」之類,尤欲相朝揖,《八訣》所謂迎相顧揖是也。

救應:凡作字,一筆才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書法》所謂意在筆先,文向思後是也。

附離:字之形體,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離,如「形」、「影」、「飛」、「起」、「超」、「飲」、「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類,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回抱: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之類,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類是也。

包裹:謂如「園」、「圃」打圈之類四圍包裹者也;「向」、「尚」,上包下,「幽」、「凶」、下包上;「匱」、「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類是也。

卻好:謂其包裹斗湊不致失勢,結束停當,皆得其宜也。

小成大:字以大成小者,如「門」,「辶」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則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謂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後一「乀」,「寧」字只在末後一「]」,「欠」字一拔,「戈」字一點之類是也。

小大成形:謂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勢也。東坡先生曰: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若能大字結密,小字寬綽,則盡善盡美矣。

小大 大小:《書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寬猛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難與「國」字同大,如「一」字「二」字之疏,亦欲字畫與密者相間,必當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帶得宜,然後為上。或曰:「謂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稱。」亦一說也。

左小右大:此一節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結字,易於左小而右大,故此與下二節,著其病也。

左高右低 左短右長:此二節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謂單肩。左短右長,《八訣》所謂勿令左短右長是也。

褊:學歐書者易於作字狹長,故此法欲其結束整齊,收斂緊密,排疊次第,則有老氣,《書譜》所謂密為老氣,此所以貴為褊也。

各自成形:凡寫字欲其合而為一亦好,分而異體亦好,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於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亦然,要當消詳也。

相管領:欲其彼此顧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

應接:字之點畫,欲其互相應接。兩點者如「小」、「八」、「忄」自相應接;三點者如「糹」則左朝右,中朝上,右朝左;四點如「然」、「無」二字,則兩旁二點相應,中間接又作灬亦相應接;至於丿、乀、「水」、「木」、「州」、「無」之類亦然。

已上皆言其大略,又在學者能以意消詳,觸類而長之可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