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月汀集
卷四
作者:尹根壽
1773年
後識

漫錄

编辑

三代以上,雖公共之主爲天子,而中國土地皆封建,諸侯各自爲國,而王畿千里之外,皆是諸侯之地。雖以盛德而稱三代,天子所有之地,固已狹小。至郡縣天下,然後中國皆天子之土地。自以後,歷年長久者。而明皇天寶,有祿山之亂,因失河北,戰國時四國之地,皆爲藩鎭所據,至亡不能復取。則開國之前,已失十六州,至被虜於,而高宗移蹕臨安,遂失中原,終之亡,不能恢復。雖各享國三百餘年,或失河北,或失中原,宇內分裂,不足道也。獨兩漢享國四百餘年,然西漢之末二百十四年而爲王莽所簒。大明洪武元年戊申,去今萬曆丁酉,凡二百三十年,中間正統皇帝雖陷虜中,旋卽南還,疆土則靡有尺地之見失者,而天下晏然。嗚呼,盛矣哉!

高皇帝長陵南京鍾山。其山麋鹿繁息,人不敢獵,故常不畏人,狎而不避。山底有川,大小魚游泳,不識網罟,人近之,亦不驚去云。

還人有言:「成祖創建京闕於燕都,直其地東偏有深淵,卽塡塞之。東長安門正在其上,自後其門屢燬於火。相傳是淵中龍失所而怒,故爇之。而然最後改造,擬防火災,凡柱棟榱桷,皆以石爲之,火患遂絶。」及余如,到東長安門諦視之,則凡榱柱之丹堊剝落處,本質露出,皆鍊石也。其言良是。

北京三忠廟崇文門外六七里地路傍,東臨桃子河諸葛武侯岳武穆文信國三塑像在焉。

萬曆己丑歲,赴國子監,將拜聖,館夫李瑄隨我而往南城。行過東長安街,於路上指一衚衕曰:「此洞有隆福寺,實京城大刹。景泰帝龍潛,嘗爲僧一本以郕王爲僧,住此寺,値正統北狩,因監國卽眞云。」景泰曾爲僧之說,不見於國朝野史,無他證據,未知是否。仍記《四十家小說》有《病逸漫記》,陸釴鼎儀撰中一款,謂「景泰帝之崩,爲宦者蔣安以帛勒死」,容有此理?又記赴時問南城,則中朝人謂長安門東偏宮墻凸築處,望見其中,宮殿比大內稍低者卽是南宮,而正統以上皇居此云,當俟識者訂之。

萬曆己丑歲,以宗系奏請使如,適於重陽日,拜聖於國子監。還館時故取他道,欲見路上所未見者。其路今雖未省記,似是東華門迤南衚衕,其衚衕頗狹。安學官庭蘭以善華語,在馬前先導。行到其洞,中半有花盆出置路上,其花樹一幹亭亭直上,逐年長成之節,每節方有葉而無他旁出枝,其葉頗厚而廣,正如杜沖之葉,葉間花方盛開色白,花瓣蘂比李花而稍大且厚。余謂:「九秋開此白花,我國所無,必是名花。」卽駐馬,令安生問於路傍居人,則謂:「此花是公公家物。」有宦者聽言,出門謂余曰:「你欲買此花耶?」余曰:「非欲買也,我外國人,不知此花,問之耳。」答曰:「此卽茉莉花。」因手摘其花四五朶贈。余嗅之,淸香擁鼻,因記少時嘗見《事文類聚》中有詠茉莉花詩云「雖無艶態驚羣目,幸有淸香壓九秋」,則此花素以有淸香聞矣。還館,卽將手中花朶問之,則館夫皆言茉莉花,茉莉花生於南方,而移植於京輦,其種植頗繁云。

曩於己丑赴,留玉河館時。借見人家所養鸚鵡,則大於鵲比鵲稍大,正綠色,嘴與趾距皆黑。不能長言,只言「客來看茶」及「猫來」而已。相傳鸚鵡自産地來中原累年,嘴趾皆丹,乃能長言。自玉河出入時,望見路傍人家,樓壁釘鐵架,坐鸚鵡其上者累雙,嘴趾皆紅,而不得借見,想必長言也。鸚鵡開口出言時,見其舌雖小,不比凡禽之舌之尖利,而其舌本體圓,一如人舌。此所以聰明類人而能言也,賦物之理亦妙矣哉!

甲午冬,以奏請使如,與副使崔立之、書狀申敬叔薊州。翌日登途,行穿城中,將向三河。而城西門內有獨樂寺,佛像甚高。未曾見,故携二君登覽。寺之東北廊房,有卜筮人趙小峰來棲。余輩卽歷訪問之,則自言紹興府人,因出其早朝所筮,示我輩,有曰:「今朝下雪,高麗宰相來訪。」時適灑雪而我等又到,頗神其術。小峰令我獨入密室,書欲問之事,納之小盒,出而與小峰小峰爇香爐中,置佛前,向佛行揖禮極恭。仍以其盒薰之爐香上,又將其盒旋繞兩耳輪上數遍,卽置盒案上。書所問之語,無一字錯誤。至二君所問,字數尤多,而亦不差奇中,有如射覆,更不開見。自信其說之必中。因占我行李,卽書曰:「明年正月,當有落馬之患,愼之。」及詣北京,元月念一日辭朝辭堂,翌日還向通州。念五日自薊州玉田,中路所騎馬見橐駝驚逸,余卽墜地。茫未記小峰之語,立之乃言之,方覺其言之驗,亦奇矣。

廣寧城北五里許,有箕子井,傍近舊有箕子廟,中有箕子戴方巾塑像。嘉靖間,爲㺚子所燒,今廢。廣寧箕子封內,無亦箕子留駐此地而有井及廟耶?

廣寧城北四十里地,有宮故址,今爲㺚子地方。城西五里,有耶律楚材墓。問其後代,則洪武驅逐胡時,隨其種類,入歸胡地云。

小凌河堡西北二三里許有山,卽木葉山。山之西有遼祖阿保機廟,在路上望見,山北有阿保機墓云。劉靜修詩「木葉山頭幾風雨」,卽此山。

或云「丁令威杭州人,入醫無閭學仙,至今有桃花洞聖水盆,此是令威遺跡,而化鶴飛鳴華表柱」云。遼城八里站之西北有首山嶺,嶺之東北有石峯高峙,卽文皇駐蹕山云。

中朝人言天下名區,必曰二府。俗諺常謂「上有天堂,下有」,人人能道之。南宋建都臨安府蘇州平江府也。

中朝人言「宋朝南遷,駐蹕臨安,因以定都。舊京臣僚扈駕來居臨安,滿城居民皆開封人,言語皆因汴梁之音,子孫相傳至今。杭州城內皆中華之語,城外則皆南音鄕讀」云。

胡應元言「中朝各縣進士出身,福建莆田縣最多,其次浙江餘姚縣,而此外皆不如二縣」云。

余之朝凡四度。嘉靖丙寅,以書狀隨朴灌園公而行,其時禮部尙書則高公也。泛然望見於中階之上,及其押宴于會同館之日諦視之,則其容貌不過中人,而溫然君子人也。浙江仁和人,其後入閣。萬曆改元,首輔高公欲去太監馮保,不勝見逐。公位居第三,以宮驚憂,尋卒,年五十六云。

隆慶二年戊辰,天朝遣翰林院檢討成憲、兵科給事中王璽,頒立皇太子詔。凡接待詔使,責在都承旨。成公頰上有痰核甚大,將令我國醫治之。李公後白時爲都承旨,啓曰:「我國醫若治療而不差,則將非小慮也。請請於上使,以爲外國無良醫,若核不能去而成瘡,則將奈何?願勿下手。」上然其言,請於上使,則上使果以爲然。一時宰臣,莫不以李公爲善於應變。成公己亥生,薊州衛人,乙丑科。其後己丑年赴,則成公以國子祭酒,回家養病,頰核已治療如掃云。

萬曆元年癸酉,以奏請副使,與靑蓮李判書同行。陸公樹聲以會元爲禮書,長身玉立。中國人勿論老少,皆整掃鬢髮,陸公獨否。其至禮書,非積勞仕途而然,每在林下,朝廷召起而陞秩,馴至今官。聞是張閣老居正座主。

萬曆元年癸酉,以奏請副使,與上使李靑蓮後白。朝罷出闕門時,吏部尙書楊公、左都御史葛公守禮竝肩而出。未出端門,館夫私指示余曰:「此爲吏部尙書楊公、左都御史葛公。」因言其一時名臣云。楊公甚鬒澤而不至衰老,其狀貌宛如我國之故郡守沈義儉義儉申領樞光漢之壻,而爲沈嵒沈岱之乃翁也。葛公楊公,身材差長而髮白。二公皆嘉靖己丑進士同年出身。又記其時値工部尙書雷公禮之,出端門而將向東長安門,館夫亦指示而言其官職姓名。今考《嘉隆聞見紀》,則三賢竝於隆慶壬申年在是職,其翌年癸酉,想因前職,而余所望見者不妄矣。楊公固吏部,而以前吏書,召起掌兵部事。二公,俱以淸節重望,爲時名臣。雷公嘉靖壬辰進士,而其後觀公序鄭端簡《吾學編》,則稱其「以博洽伏宇內,禔身澡行,已列不朽之林」,立說而其文甚美,蓋亦文章名卿也。楊公山西蒲州人;葛公山東德平人;雷公江西豐城人。

萬曆十七年己丑,以奏請使如。禮部尙書則于公愼行也,身材不長,而齒傷而黑,戊辰進士,官翰林。張江陵權勢燀赫,皎然不附麗,盛有時名,和氣溫然。凡上下馬宴望、闕五拜三叩頭時,獨押宴官鋪紅氈,而特命下人竝鋪紅氈於使臣。館夫云「此前所未有,待之極優」云。山東東阿人。我國壬辰被兵禍後,公在林下,製贈我國軍門邢尙書序。後入閣,扶病謝恩,未幾而沒。《林居漫錄》云:「東阿公醇德懿行,蔚爲名臣。爰立命下,人無間言。然見朝之日,扶掖而行,拜起失節,爲言官所紏,數日而沒。公老且病,此出獨不可已乎?」考《戊辰履歷便覽》,公年乙巳生云。

余之以宗系奏請使,己丑年赴時,首閣老申公時行,次輔許公王公錫爵王公家屏自閣中一時俱出。申公長身,鬢髮斑白,許公身頗僂,鬚疏,每着天靑團領。王公錫爵髮鬒黑,王公家屏鬚疏,體如武人,絶似我國郭知事申公,壬戌壯元,乙未生,吳縣人。許公,乙丑科,丁亥生,歙縣人。曾以檢討,與給事中魏公時亮出使我國,頒登極詔,其淸節雅量,我國望若天上人。王公,壬戌會元榜眼,太倉州人,甲午生。又王公北山陰人,丙申生。其還朝受勑時,侍講陸公可敎奉勑授我於文華殿門。陸公體短髥少,丁丑科,丁未生,蘭谿人,號葵日。因副使屠某得受《朝天錄》序,其文甚高。考《履歷便覽》,甲午陞南禮侍,戊戌卒云。

溫純,余於己丑朝天時,以倉場戶書,素服無褓子而行禮,辭朝。館夫指示之曰:「此乃奔喪倉糧戶書也。」諦視之,則於喪服上,着黑團領,喪服乍長於團領,足着黃色履。館夫云「出闕門,卽脫團領,以喪服登途」云。考《履歷便覽》則公己亥生,三原縣人,乙丑科。

黃鳳翔,己丑七月,陞禮左侍云。其年余朝,公以右侍郞在座,余行禮。公戊辰科榜眼也,陞南禮書,至今每入閣老望。考《履歷便覽》,公己亥生,晉江縣人云。

華叔陽,己丑朝時,以提督主事,鈴束我輩甚急,館夫輩皆怨咨。公侍讀學士之子,王鳳洲之長女壻也。其時聞同鄕居中書舍人姓者規諷之曰:「尊椿學士曾使朝鮮,說朝鮮津津不容口。公豈可操切其使臣若是乎?」公對曰:「固知朝鮮爲禮義之邦,家嚴常稱之。然我職在提督,不可獨厚也。」一日以事呈文,公題四五字答之擲下,洪譯純彦受而示之,則森然法也。公極豪侈,値暑月每朝到館,常着草綠紋紗團領,逐日改服。考《戊辰履歷便覽》,則乙亥卒。聞華學士病重,公刲股,病瘡而卒。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與副使崔同知,以請立世子、請兵請糧事如,禮部尙書則范公也。戊辰進士,曾任翰林,出爲外官。歷任提學、副使、布政使等職,陞太僕卿、禮侍掌、詹事,爲本職。丁酉卒于云。考《履歷便覽》,則歷官如此。又云甲午生,豐城縣人。范公長身面黑,別無名稱矣。

劉元震,於余甲午赴時,爲禮部右侍兼侍讀學士。一日天雨,公着漆糊紙笠,不着雨籠,身上只着靑絹衫而詣闕,偉丈夫也。考《履歷便覽》,公任丘人,癸卯生,辛未榜。改吏部左侍掌、詹事,至今每入閣老望。

孫繼皐,於余甲午年朝時,以禮右侍在座,受我行禮。眉目如畫,體甚充盈。考《履歷便覽》,則公甲戌壯元,庚戌生,推吏右侍,病卒云。

恭憲王時,黃洪憲天使有先聲。一日於經席,問鄭林塘惟吉曰:「我國詔使所著詩,誰爲第一?」林塘對以祈順第一,張寧次之。以今觀之,張靖之詩,篇篇皆絶唱,合居第一,而林塘之對云然何耶?

氷岳於嘉靖乙卯變,與諸將,俱以失律,謫配關西,旋以立功自效,移湖南興陽縣鹿島。未幾自鹿島捕全船寇,氷岳參於其功,得放還。以船所得,贈我生綃畫美人半像,美人手執白色花,若嗅其香者。題詩其上曰:「睡起重門淰淰寒,鬢雲繚繞練衫單。閒情只恐春將晩,折得花枝獨自看。」唐寅手題,幷踏圖書。後考天朝小說,則蘇州長洲之名士。以南畿解元,與擧人徐經詿誤於己未會試掌考官禮侍程敏政賣題事,被罪屬吏。平生更未得赴擧,以文章書畫自娛,頗有名於藝苑,曰畫則伯虎伯虎字也。以彼其才,不得自振,終其身,良足嘅也。壬辰之亂,其畫又失之,其詩恐泯泯於後,姑記之以悲其人云。

劉靜修百代人物,而人以《過江》一賦疵之。靜修又有詩曰:「臥榻而今又屬誰,乾坤回首見旌旗。路人爭指降王道,好似家七歲兒。」頗含譏諷,亦《過江賦》之意。

中朝人有謂「張崌崍佳胤序《李滄溟集》,而又請王鳳洲作序,鳳洲推托不作。蓋謂己若作序,則必出之上,將掩人所作之文而衒己之才也。其終不作者,實鳳洲之謙德」云。

癸酉年,余以宗系奏請副使,同上使李判書後白、書狀尹漆原卓然。行到遼陽,値操鍊兵部侍郞巡到遼城,城中大小官盡出迎於一二日程地。聞操鍊侍郞卽左侍郞汪道昆。其後見汪侍郞所著《副墨》及《皇明十大家》有汪南明文,而弇州《四部稿》盛稱汪伯玉,始知汪侍郞卽近日文章大家。幸得生同一時,適於赴之行,値侍郞巡到遼城,若知其天下文章士,則便當出往路傍,仰望眉宇,而乃未及知也,至今常以爲恨。侍郞操鍊之後,以日費斗金,被叅見罷,不復起以終其身云。鳳洲書牘與公書謂:「嘗走一价候起居,而是時節鉞尙在玄菟浿水傍,以故不得奉大敎爲歉。」當時操鍊出巡時也。

高彦明,譯者也。余出身肄華語,故有時來見我。言曾見李和宗,則謂:「昔於辛巳年,嘉靖登極詔使唐皐史道出來時,俺以別通事答應。一日遠接使容齋李相國令通官問於唐太史曰:『方今海內文章,誰爲第一?』太史曰:『李夢陽其人也。』其時空同致仕,家居汴梁,名動天下。我國不知,雖聞此言,而亦不肯訪問於中原,可歎。」一本蓋李空同以己丑年下世。在辛巳,卽其無恙時也。名動天下,在其時已然。近歲始見《空同集》者,而方知其詩文兩極,其至滄溟弇州諸公極其推尊,我國之知有空同子晩矣。

曾於丙寅年赴,問康節先生「薑樹上生」之說於國子學正陸光祖,言:「此乃中朝俗諺也。昔有人錯說『生薑乃樹上生』,人或非之曰『生薑實地上生』,說樹上生者硬說我言是。因相約負者輸驢一頭,遂問於他人,則曰:『生薑元生地上,安有樹上生之理?』其人卽輸驢而猶不肯服曰:『驢雖輸了,生薑終是樹上生。』此諺譏人之硬執妄見也。」

中朝之俗習,有古今不同者。《禮記》曰:「飯黍毋以箸。」註家謂:「毋以箸,貴其匙之便也。」今中朝抄飯皆以箸,而所謂匙者絶無。《莊子》曰:「絡馬首,穿牛鼻,人也。」今中朝之牛,無穿鼻者,只我國則然。不知其不用匙不穿牛鼻,自何時而然,當問之中朝知古今之事者。

礪城尉言:「金輔以天使來到我國,見盤飣有牛毛,問此名爲何?通官對以牛毛,曰:『何不喚作海毛?此物出自海中,名以海毛實當,曰牛毛則無謂矣。』雖我國人,而長於中朝,習知中國事物,故其言如此云。」

中朝人以外國王爲王子。自我國亂離播越,屢接中朝差官,慣聞此語。因記《宋鑑、仁宗記》有云:「北使言『高麗職貢疏,今欲加兵』。仁宗謂曰:『此只王子罪,不干百姓事。今加兵王子,未必能誅,且屠戮百姓。』卒寢兵。」此謂王子,卽指高麗國王。王子之稱,在時已然。

我國宗系辨誣時,奏文中有「國祖諱子春,字子春」之語,禮部官有疑之者。使臣之還,金參判繼輝聞其語曰:「此不足疑。古人字同其名者多矣,如郭子儀子儀楊燕奇燕奇。」因歷擧名字同者凡七人於立談之間,而不待考究冊子,可謂博洽矣。

長溪黃景文嘗言:「我國家事大文書出墨草,每曰『朝鮮國王臣姓諱。』姓諱二字,當作姓名,蓋以諱字不可用也。」今攷《大明會典》宗社祝文,皆曰「皇帝姓名」,長溪之言,實脗合於此。使長溪聞之,必尤自信矣。

《今獻彙言》「冬至後有餘日,則以所餘日數,定明年之閏月。假如餘一日,則來年正月有閏,餘二日,則二月有閏,若餘十三日,以後明年無閏」云。隆慶六年壬申,前年卽辛未,其年冬至餘四日,而日官以二月爲閏。魚學官曾見《彙言》,硬說錯作閏月,領監事至令更爲推算,日官猶執己見,力言不差。後見大統曆,則其年之閏,果在二月,日官得免罪責。日官南應年言「作曆式,言以冬至餘日爲閏,此法或有不合處,以月內無中氣之月爲閏,正合曆數」云。此亦不可不知也。

昔年以直學,參玉堂一會,柳眉岩時以通政爲副學,言及秦皇事,余曰:「朞年而生子,則邯鄲之姬,入太子宮中,固已過十二月而生子,又於其前閱二三箇月,然後方知有身,則此是過十五月也。何得仍爲呂不韋之子乎?此必後人嫉惡秦皇太甚,爲此非情之辭。其實則恐是莊襄王之子無疑矣。」眉岩曰:「古人有身而有延月乃生之藥,此實不韋之子。直學又爲不韋所瞞過矣。」此說亦未可必其然。至於朱子《綱目》,於始皇元帝,皆不書他姓之子,固已以不的指以也。

凡易姓之際,以臣弑君而簒立者,如劉裕蕭道成以下,皆國祚短促,好還之天道固然也。獨司馬昭成濟之手,刃高貴鄕公,而司馬享國百年,嘗竊怪之,後始深究而得其說焉。司馬懿雖開簒奪之基,而未嘗弑君,之子孫雖有天下,至,爲胡虜所擒而被殺。天之所以報之罪惡者甚明,而之後固已滅亡矣。至元帝之曾孫,而非之後。非有弑君之罪,則其後孫享祚稍長者,亦其理宜也。

弇州王昭君圖,「獨介甫得其情與事曰:『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雖然坐此二語,令人勘破其方寸,不待許馮瀛王而後惡其不純也,則可笑已。」余謂其詠昭君之詞,則務出新意,以掩前人。容有主於描寫之工,而非拈出其人之本心事情者。至於馮瀛王,身事五季,名節掃地,後世鈇鉞,自有所歸,斷無可原之理。介夫乃曰:「側身捄世,有諸菩薩之行。」至比之五就五就。彼其本心,誠不以爲非也。後來執偏見排衆論,力主新法,引用凶邪以亂天下者,實兆於此矣。李璧季章之子,而曾受知於朱夫子者。初實不失爲士流,而其注荊公詩,乃獨恕其「人生樂在相知心」之語曰:「使他人作此語,人未必非之也。」其護惜荊公,卽其本心也。持論如此,可見其惡惡之心短也。後來諂附韓平原,獵取美仕,之誅,乃以其黨獲罪可羞也。曾見《灼艾集》,有一論盛稱馮道之直道立朝,未嘗阿徇。柴世宗將親禦劉崇力諫,世宗曰:「以吾之衆,親征劉崇,如山壓卵。」曰:「不審陛下可爲山否?」凡此等語,皆是直截,未嘗阿徇主見云。而可稱美耶?可謂作怪矣。

箕子朝鮮,傳幾世,至箕準衛滿之亂,自平壤金馬郡,卽今益山。是爲馬韓,又傳幾世而亡。平安道今有鮮于姓,稱是箕子後。嘗記《氏族大全》云:「箕子封於朝鮮,少子封於,其後爲鮮于氏。」然則鮮于箕子少子之後,非箕準之後也。箕準馬韓,其後乃爲氏。我國淸州姓,皆箕準之後云。此說出《魏略》,然雖曰後裔,而未知端的與否。世宗朝有求箕子後裔,世爵奉祠,如高麗崇義殿之議,以未得眞正後孫,議遂寢。《輿地勝覽》益山姓氏條,有姓者,謂此。下缺

平壤有藤杖一雙,相傳爲箕子杖,一則中折,以黃錫包束其折處,盛之漆匣,凡監司出衙,驍騎兩人持而前導,監司坐而聽政對賓客,輒植之階上左右,承以朱漆木機。壬辰亂見失云。

安市城主抗太宗精兵,而卒全孤城,其功偉矣,姓名不傳,我東之書籍鮮少而然耶,抑高氏時無史而然耶?壬辰亂後,天朝將官出來我國者有吳宗道,謂余曰「安市城主姓名梁萬春,見太宗《東征記》」云。頃見李監司時發,言「曾見《唐書衍義》,則安市城主果是梁萬春,而又有他人,守安市之將凡二人」云。

陳友諒襲僭號,因都武昌,爲王師所擒。高皇帝命與明玉珍同徙高麗松京又移靑陽縣身長特出凡人之上,自武昌率衆妾四十,駿馬色白者四十匹而來。死,妾及馬一二年相繼死亡無餘云。

嘗考《宋史》,如章惇蔡京秦檜輩,皆在《姦臣傳》,其罪惡萬端,後世所共稱姦人也。至於《高麗史、姦臣傳》中所載曺敏修邊安烈,事行始終,未見其有姦邪之狀。敏修則只聽李穡當立前王之子之言而擁立安烈則只私謁驪興王而已。以此成罪,而置之姦臣之列,焉足以服後世之人心,而亦豈直筆可信之史乎?且當立前王之子,乃之言,探本而指而爲罪,則將不免爲罪首。史臣以名儒,不敢加以姦臣之名,而只加於敏修而已,可發一笑。

李資義謀欲保護獻宗,不克而死。獻宗宣宗之子,旣繼體而爲君。資義親則其舅,其保護又何罪乎?不克而死,天也。雖死,足以無愧矣,《麗史》乃傳之逆臣。夫逆臣,身犯亂逆,資義而有此乎?可慨已。

廉興邦季,與林堅味以貪婪一時被誅,至今猶云。而柳希齡所撰《大東詩林》,錄詩人姓名,而於廉興邦曰:「諫征被殺。」此則前史所無之語,而希齡忽提出此言,抑得之傳聞之端的者耶?果若此,固忠於謀國者也,其死似非其罪。許筠言「當崔瑩妃時,興邦諫以爲『握兵大將之女,不可備後宮』,以此深觸崔瑩之怒,被酷禍」云,未知傳信之言耶?

遁村李公浩然,官至判典校寺事,卒於季,未嘗入本朝。其卒也,鄭宗之道傳哭之曰:「屈指誰知我,傷心欲問天。若齋曾萬里,遁老又重泉。慷慨驚人語,淸新絶俗篇。卽今俱已矣,烏得不澘然。」若齋惕若齋金九容也,麗朝高皇帝以貢馬欠數,命流大理道,卒路中。嘗有詩曰:「良馬五千何日到?桃花館外草芊芊。」遁村之卒,蓋與若齋同時。柳參議希齡撰《大東詩林》,於遁村名下註,乃曰:「入本朝止某官。」誣孰甚焉?爲後孫者所當辨白其冤枉也。

冶隱問去就之義於牧隱牧隱曰:「當各行其志,我輩大臣,與國同休戚,不可去,爾則可去也。」冶隱因定去就,告歸辭於牧隱牧隱時在長湍別墅,贈以詩曰:「飛鴻一箇在冥冥。」

牧隱詩:「演福鐘聲尙未鳴,擁衾危坐度寒更。一身衰病乾坤老,萬象森羅日月明。杵臼肯移存志?華封空抱祝情。悠悠今古無窮事,惹起愁腸作不平。」此言志詩云。

牧隱末以首相,自請赴,以欲見高皇帝,將有所爲,恐太祖致疑,以太宗自望書狀官而帶行。洪武皇帝牧隱元朝翰林,見之而欲與語。牧隱以扶護本國事爲言,皇帝謬若不解聽者而曰:「爾之漢語,正似納哈出。」

余昔年忝代言在銀臺,適考襄悼王朝《日記》。襄悼王一日傳敎,若曰:「恭靖王非得罪宗社,而乃無廟諡,此是闕典,今宜上諡。」遂諡安宗。其後仍稱恭靖,而安宗之諡,則竟廢不稱,抑不知何故,當竢博通本國典故者商之。

今上嗣服初,改潛邸舊諱,自下備三望,皆以日字傍之字,備擬而進。其時曔字,備首望或副望,未能的記,而其備擬則分明,適點於今御諱。金參判繼輝追聞駭曰:「曔字乃恭靖王御諱,若被點則當奈何?幸不點耳。」其後宗廟御寶爲李山所盜,設都監,重造見失御寶。余爲提調,與都提調以下奉審廟內各室冊寶。第一康獻王室中,有恭靖王上尊號玉冊,其文曰「臣某」云云。方知曔字爲恭靖王諱,而擧世無知者,只金參判知之,可謂該博矣。

文宗大王手畵雪裏梅花一枝,倂題七言律一首,贈安平大君。其第二句有云:「却於氷雪崢嶸裏,偸得春風漏洩香。」他句忘未記,朴參議言「親見於宋應泂僉知家」云。

魯山王宋氏沒爲官婢,申叔舟欲以功臣婢子受出,至於上請。光廟不許其請,未久命養育鄭眉壽於宮中。

寧陽尉在謫所賜死後,公主沒爲順天官婢。府使呂自新武人,將以官婢之役使喚。公主直入大廳,設交椅而坐曰:「我王女也。雖有罪定配,守令豈敢加以官役?」竟不得役使。呂後官至刑曹判書,卽呂裕吉之旁祖云。

禮安文忠公之長孫,而吏曹參議宗誠之子也。有三子,長允貞主簿,次允和,季允寬允和未娶,早登文科,唱榜時依故事,陞□□□□慶,誤墜坐板,卽殞於其處,遂無後。禮安痛傷,遂得心疾。丙子成三問之變,禮安曰:「吾兒幸先死,否則必預於此難。」蓋禮安成謹甫輩交密故也。韓相明澮鄭保之庶妹爲妾,給奴婢三十口。意其少而嗛之,卽上變告,言鄭保之語,卽□□□□軍,亦有其外孫李陸擊錚陳冤,繼有兩司之論其冤以爲:「殺此人,則與殺子文之後,何異?」後減死,配丹城縣。次子□□□□。慶尙道兵使鄭世弼允寬之孫也。□□□□家奴婢,多爲議政府下典。

李施愛反,聲言申叔舟韓明澮弄權,欲除君側之惡。光廟叔舟明澮于禁府,使內侍摘奸。內侍言「兩人皆着枷而枷輕,且當項處枷孔甚廣」云。卽命推禁府堂上,轘都事于市,命移囚于內苑,以承旨巡警,以禁軍守直。十日後召見二人,跣足下殿,以八事自責,執手而上,官爵仍舊云。

惠莊王朝一時臣僚,莫不痛惜魯山之事,而至成廟聖明朝,始得忘之云。

嘉靖十四年,給事中楊僎題請表揚建文諸臣,都給事中夏言上本以爲:「此人等皆誤國迷君,豈宜褒錄?」當考《吾學編》因記昔日宋判書麒壽見,謂「朴判書成承旨三問外孫也,中廟朝登第,出六品卽拜正言。大諫有姓不記其名者,發論以『逆臣後孫不可爲諫官』爲言而駁遞。之流輩責之曰:『你敢彈駁名臣後,無識至此,何可仍冒諫長?』卽引疾而遞。時議非之論,得還授淸班,馴至判書長天曹」云。之論與貴溪暗合,可發一笑。正所謂何代無賢也。

中廟壬申年,時論將復昭陵柳順汀以首相,獨以爲不可。當廣收廷議之日,有一人夢見海平府院君鄭眉壽柳相爲角扺之戲以相較,柳相不勝。時鄭海平捐館,未及葬矣。天將明,柳相冠帶將詣闕,忽中風竟不起,昭陵阻當之議不得行,竟得復之云。

沈一松言:「文定王后丁丑年得病甚殆,業以坡城君尹金孫之女,定爲繼妃,賀者坌集,坡城受其賀而亦不辭。一日下敎曰:『待尹之任之女病差後,與坡城女一時詣闕。』一日自鄕中上來名卜極有名,忽自占卦:『今日當有貴客來。我氣不平,當諱客,而最先來訪之客,乃極貴之人,不可不見。』已而侵晨,客果來求見。童僕報曰:『客只單奴,何貴也?』卜曰:『此乃貴人也。』請入來相見。之任入見,問文定五柱曰:『病甚殆,我甚憂之。』卜者賀曰:『此命當爲國母,客亦極貴,敢賀。但客無官耶?』固問之,之任始言:『我乃別坐。』卜曰:『官當爲國舅矣。』旣而果然。坡城女爲判官盧僉妻。」

辛酉年,有封太子先聲,林塘爲遠接使,以正姜克誠、應敎朴思菴、兵曹正郞高敬命爲從事官。天使不來,遠接使不去云。

恭憲大王請諡行狀,退溪所製進也。行狀之末有「王之先兄榮靖王母妃之族,有被罪死或流竄者,盡推恩伸雪放還」之語。時議謂:「榮靖王母族被罪,天朝所不知,今不須提起此語,令天朝知之也。」春秋館諸堂上及堂下齊會景福宮春秋館,再勘定,余以兼春秋亦與焉。坐中人未能記其他,只記金參判重晦公與焉。退溪曰:「論議旣如此,則此一段可刪。」卽於坐上抹去,仍曰「此實先王盛德事,雖諱之天朝,我國則不可使泯沒無傳,所當明載國乘,令後世知之也」云。

壬辰變,鑾輿避亂西遷,駐蹕箕都。一日都元帥金公命元以副元帥申恪擅離其陣從檢察使李相陽元爲非,狀啓請其罪,備邊司請卽其所在斬之。翌日申恪飛報入來,則戰捷斬馘四十餘級。備邊諸公以功可掩罪,更請赦不誅,又囑後去宣傳須疾馳,及其未死,而乃後去宣傳不速往,至則死有頃矣,諸公皆傷其可以無死而竟不免也。因記洪武高皇帝以宋學士家居,不於聖誕詣,馳傳斬之。行旣數日,以孝慈皇后之諫,更命中止,而其人乃疾馳,及其未行刑而救之。其幸不幸,有如此者。在武弁中,頗勤於奉公,曾知延安府,修治城堞,以井多渴涸,作引城北飛鳳山溪水,注之城中,遂無乏水之患。李廷馣被圍時,頗因其資,得城守不陷云。

嘉靖庚申,洪贊成懇辭大提學得請。當出新大提,政院依故事凡嘉善以上文官皆牌招,俱詣景福宮之賓廳。賓廳之廊,其長凡幾間,甚寬敞,而宰臣之承命而來就其列者,滿於賓廳。領相尙公、左相李公浚慶北壁,因折而西壁,洪贊成居首,其下諸宰以次在坐。贊成因故例自擧其代,薦禮判鄭惟吉、知事尹春年、同知李滉,仍進相位前曰:「李某經術詞章,實合此任,奈堅臥林壑不出何?」先是贊成乞免文衡,答辭有「纔見新禮判,何以有此辭」,人皆知上之屬意於鄭禮判也。是日禮判來參,尹知事病不來。余以注書持薦單自下而上,就坐而請圈點。嘉善多圈於林塘,至朴公永俊,始圈於退溪。圈至一宰,則出坐稟政丞前曰:「人各圈一人,余意三人皆合,請竝圈之。」政丞許焉,卽俱圈之。金參判在一宰之上,謂參判曰:「令若被薦,則我擬圈之,而今未也。」圈臨畢,持詣領相前,退溪十二圈,林塘十六圈,滄洲只五圈。領相指滄洲名下曰:「此太少,我宜圈之。」卽圈其名下。滄洲以此得六圈,後日命以首薦多圈,林塘拜大提。此平時故事,我所明知也。亂離後凡主文之出,只牌時相與六曹判書而會圈,甚至朴忠侃以蔭官適玷判書,偃然圈點,人皆嗤之。故事非久猶可據,而兵亂後任意創出新例,而仍遂行之,可歎已。

大提學柳晦夫謂「今此書堂,被抄祖子孫三世者,凡三家。洪監司春卿、其子都承旨天民、二相聖民兄弟、承旨之子應敎瑞鳳鄭右相惟吉、其子今吏判昌衍、吏判之子持平廣成李領相山海、其子今吏議慶全、參議之子前正言、翰林兄弟,今被抄」云。

鄭子三少時常在黃汝獻門下。余按嶺南時請見,問黃蔚山平日事。言:「每侍蔚山,一日蔚山太息曰:『先朝被選書堂者凡七人,李荇金安國金安老蘇世讓柳雲鄭士龍及我也。安老作相又主文,金安國蘇世讓鄭士龍亦主文,主文者五人。柳雲被罪早沒,猶至從二品。獨我蹭蹬郞潛,廢斥村居,豈非命耶?』」

玉堂舊蓄一鶴,一時諸學士吟詠者甚多,皆押天字韻,而其中林石川億齡金河西麟厚之作,尤膾炙人口,河西詩則在失鶴之後。林詩曰:「數聲嘹亮泬寥天,蒼檜陰中苦竹邊。煙雨幾霾三島月?風霜又倒五湖蓮。緇塵已染新毛換,丹頂猶存舊骨仙。江海老人空對立,不知涼露濕秋筵。」詩曰:「悔放殊姿送遠天,秪今蹤跡寄何邊?題詩肯弔千年柱,刷羽堪依十丈蓮。淸轉玉簫臺畔影,微茫赤壁夢中仙。山高海闊無消息,倘記當年玳瑁筵?」

廣州李遁村季登第,官至判典校寺事。有三子皆登第,其長之直戶曹參議、寶文閣直提學。參議有二子亦登第,其季仁孫右議政、諡忠僖忠僖有五子俱登第,第二子克堪刑曹判書、廣城君諡、文景文景有二子登第,其長世佐廣陽君廣陽之子守貞修撰。修撰有二子登第,季曰浚慶領議政。議政少子德悅今爲左承旨,連八代皆登文科。又廣陽之弟世佑觀察使。觀察之子以弘文博士,燕山時出爲咸昌縣監。咸昌之子若氷正,正之子洪男工曹參議,參議之子民覺壯元,今爲濟用正,此是連九代登科。

高靈申成用檢校軍器監,子康升上護軍,子仁材僉議評理,子思敬泰定門侍衛,子德鄰禮儀判書,子包翅入我朝工曹參議,子工曹參判、集賢殿提學,子叔舟領議政、高靈府院君、諡文忠,子內資正,子光漢贊成、大提學,子刑曹正郞,連十一代登科。

五子登科,則丹陽禹侍中玄寶之子洪壽洪富洪康洪得洪命,而洪命壯元。

我朝廣州李忠僖仁孫之子克培領議政、廣陵府院君克堪刑曹判書、廣城君克增判中樞、廣川君克墩贊成、廣原君克均左議政。

全義李府尹贈領議政士寬之子義長武科,禮長全城君智長注書,諴長禮曹參判,孝長嘉善、觀察使,恕長都憲,兄弟凡六人。

德水李牧使宜茂之子武科兵使,領議政,左議政、大提學,武科郡守,工曹判書。

咸陽朴訥醴川鵬鱗巨鱗洪鱗亭鱗從鱗南原尹參奉民新之子𪰙,皆文科。

晉州姜貞孝孫輩五人皆登武科。李折衝公佐之子應獬武科嘉善,其庶弟四人皆登武科,竝五子。尹民新李公佐之子皆壬辰亂後登科,尤希闊。

金濯纓馹孫家在淸道淸道慶尙之左道。濯纓未第時,每魁左道鄕試,同時右道則權弘屢居魁,而不相識。俱赴會試到京,一日權弘來訪濯纓濯纓倒屣出迎,引坐上坐問:「君常魁解額,未知讀何等書而能文乃爾?」曰:「他書未曾下功,但熟讀《通》、《宋》耳。」濯纓卽偃臥,以示輕侮之意云。

濯纓嘗赴別擧,兩兄駿孫驥孫,以濯纓之借手,而與濯纓皆中初試。及殿試之日,濯纓代製兩兄之策,而己則不製。蓋欲以壯元讓其兄而己欲爲後科壯元也。兩兄俱登第,而駿孫則第一。後榜,殿試考官心知濯纓之作而忌其人,抑置第二,閔怗乃爲第一。濯纓聞而恚曰:「閔怗何等人也?」

礪城尉言「南止亭登第,當唱榜之日,與同年曉詣光化門外。忽有一先生到紅㦸階前,呼南衮新來。止亭趨往,則其先生語止亭曰:『爾以不得爲壯元爲憾耶?中朝則蘇東坡,我國則余,皆爲第二名,汝可以此自慰而無憾也。』暗中不識誰某,頗怪之,使從人問於其先生傔從,則乃是金馹孫」云。

思齋每自詑曰:「我與蘇世讓黃汝獻鄭士龍同榜登第,而我擢壯元。人欲知我文章之高,則只見此可知之矣。」

嘉靖癸卯殿試,尹長源入場,見盧寡悔之作,語同入試場者曰:「作者不可及,寡悔表非所長,而乃爾能製。若出榜,寡悔定作壯元,彦久榜眼,我則探花。」旣放榜,果壯頭,車軾第二,尹春年第三,長源爲二甲一名。長源謂人曰:「我不知有渠軾,終作第四名。」蓋我國呼車字如渠,渠軾,誰某之稱,爲謎語以謔之也。

柳參議祖訒少業擧子業,無成。旣陞堂上後,陳疏援花山君權攀例,請赴擧,不見許。嘗言:「名士如四宰成公,元勳如商山君朴某,皆是不關,必須登第,然後始可傳行於世。」余嘗聞有此言,適來訪,問之則良是。人之歆艶科第,乃至於此耶?

金東峰時習旣出家浪遊,若到城中,則兒童隨後成羣,爭呼爲五歲。蓋東峰在五歲,以神童召詣闕故也。入城每客寓鄕校洞人家,徐四佳居正往訪,則東峰不禮之,偃臥以雙足倒倚壁間爲足戲,而談話竟日。洞隣下人皆謂:「金某不禮徐相公,狎侮如此,後必不來。」後數日徐相輒更來見。徐相方拜大提學時也。

南小門洞有一宗室,談詩好客,一時騷人及方外之士皆會其家,坐客恒滿。有僧祖雨嘗以《莊子》請學於盧相思愼者,一日先到其家,東峰金悅卿後至。已知之來,佯爲不知者曰:「也受學於盧思愼,此豈比數於人者乎?若到此,吾必殺之。」不勝其憤,突出東峰之前曰:「生員敢顯詆大宰相乎?如欲殺我,任君殺之。」東峰欲抶之,諸客共解紛,僅得脫走,方在相位矣。其後東峰棲止於水落山中,忽來謁。東峰欣然待曰:「你乃肯來見我乎?你欲受學,我當斅之。」卽命僕炊飯而饋之,旣具,東峰高踞傍,抄飯欲食,每匙未到口,以足揚起地上塵,令其飛揚匙上。竟一器,竟不得食一匙飯。曰:「生員旣炊飯與我,而又令不得食,此是何意?」東峰曰:「汝受學於盧某,汝豈人乎?」嘗爲松廣住持,人呼爲雨松廣,及至八九十猶存。朴守菴枝華及見之,嘗爲守菴言此曰:「東峰所爲,詭異類此,我不知其何等人也。」守菴曰:「東峰嘗有薄、非之意,其時幸相,故必如此云爾。」

東峰學祖同時,亦時族而爲僧者,不下東峰,每與之抗。一日同行山中,東峰在前,次之。時雨初霽,路傍有野豕所掘葛根成坎處頗深,積潦滿其坑坎。東峰曰:「余欲入此潢潦中,翻轉而出,若能從我乎?」諾之,卽與同入潦中,翻身而出。東峰一身及所着衣,無一沾濕處。則濁潦滿面流下,衣服盡濕。東峰笑謂曰:「爾焉能效我乎?」

東峰將遊楓岳,前一日諸名勝秋江輩來訪於僦寓龍山水亭。東峰相對談論,忽身墜窻外數仞之下,傷甚氣不息。衆客競奔救,僅而得甦,舁置亭中。客問曰:「君重傷如此,明日何可發行?」東峰曰:「君輩第往樓院,待我送別。我將調攝,若少差,當力疾登途。」明朝諸客共往候樓院,則東峰已先到,略無墜傷之狀,談笑自如。秋江責曰:「君何以幻術瞞哄我輩耶?」

南秋江伯恭不事科擧,東峰非之曰:「余乃英廟朝人,目見魯山時事,固難立乎本朝。子生於其後,而不仕則過也。」秋江遂有意就試,但以昭陵事可痛,如可復則吾足以仕也,輒上復昭陵疏,時議譁然斥之。秋江乃絶無仕宦意,有時入場,只作空皮封。故程文或居魁等,而拆封無姓名,不得參榜云。

鄭文翼公金濯纓俱受兩南御史之命,同日辭朝,抵龍仁縣,以其相善也,偕宿客館之一室。濯纓慷慨論時事,語多過激,文翼屢止之曰:「言不可若是。」濯纓輒奮曰:「士勳亦爲此卑下之論,何忍作無氣節之腐儒耶?」達夜竟不相契云。

己卯諸賢一時之論,以爲「文則法,書則法,詩則學,人物則當以諸儒爲準」,如金元沖金大柔奇子敬輩是已。沖菴德陽之詩,則其遺集具在,人得而見之,固是唐調。參議草書有盛名,要是人風格,而楷字宛得遺意。書堂舊有《漢書》,其題目卽沖菴筆。昔年余以救荒御史往忠淸道,則懷德舊宅沖菴夫人尙存。余沿途投刺,其孫出示沖菴殿試試卷,字畫與《漢書》題相類,殊有人筆意。至於沖菴自菴輩,古文雖未成就,皆矩矱文者也,以爲己之學相策勵,而其所設施,則欲君民,謂非聞儒之風而興起,可乎?

戊寅歲金思齋按節海西,値宗系奏請之行,循舊例送別於黃岡,上副使南止亭李陰崖、書狀韓公也。思齋在上使所館之軒,執爵話別,謂止亭曰:「公不愛士林,須加意愛惜。」止亭慍甚,走入館舍,不受其餞杯。思齋遜謝請之,而終不出,以此特取止亭之怒。己卯禍起,思齋削職被黜,諸賢奔波,而二十年不得還朝,此乃止亭之修郄也。

己卯禍起,思齋黃海監司在任,極陳南衮沈貞奸邪搆陷人之狀及靜菴諸賢忘身徇國之忠,作一疏累千言,寫至十張。適都事姓者,以南衮之族,擢拜獻納上京。公以其疏授之曰:「公須到京,呈此疏。」亦諾而不辭,便齎疏登途。公一日夢,神人謂公曰:「公若進此疏,士林當盡魚肉,及今走送人,則可以追還矣。」公驚覺,卽定驛子三人,走送獻納之行,追還其疏。一本自京聞拜疏事,力止之曰:「疏若上,無益而禍且不可測。」思齋通於都事,追止其疏云。獻納方到碧蹄館,而驛子及之,卽送還其疏。人有問以疏意,答以無是事,而更不傳說於人,人甚高之。後官至判書,近日竹山縣監南大任卽其孫也。慕齋每謂思齋曰:「此疏若呈,人豈謂我不知乎?我兄弟當死矣,不知此外死者又當幾人耶?」其時慕齋只罷,而思齋削爵,或謂:「思齋得罪,重於慕齋者,以疏雖未呈,而人知其擬陳疏故然耳。」

己卯之禍,具公壽福以吏佐見罷,無所歸。外舅憐之,令下去己之報恩別業,具公卽往報恩。旣而外舅之奴幹農事者,厭之居于此而使喚猶己奴也,讒于外舅曰:「自佐郞據農舍,虐奴子輩,將不得保存。」外舅不察,遽怒而督令黜之。時値冬月,具公旣被黜,單僕疲馬,雖登途,顧無所之,行色慘沮。有一豪士自獵所盛率傔從,牽黃臂蒼而過,以具公之彷徨路左,不移時凡兩遇焉。豪士忽於馬上揖具公曰:「子何人而踽踽若是?」具公略語以其故,豪士卽請下馬,鋪毛褥雪上,相對談話,炙雉斟酒以勸之,開懷有如素交,因與共歸其家云。

申靈川,判從濩之第二子,能詩善寫墨竹草書。擢正德癸酉進士壯元,又中己卯賢良科,後削科,進士白牌又見失。別業在峨嵯山下,靈川作詩曰:「紅紙已收白牌失,壯元進士亦虛名。歸去峨嵯山下住,山人二字孰能爭?」出守杆城,以善政陞堂上,移牧尙州,洗手奉職,民愛之如父。公竟卒於尙州,州人追慕公,立德政碑。

鄭文翼公金安老所搆,以辛卯年禧陵遷陵成罪,至丁酉年安老敗後,方自金海賜環。

慕齋驪江時,陰崖忠州希剛牛灣神勒寺,與慕齋胥會留宿。時金頤叔當國,謂:「罷散重臣,會于一處,議國家事,將被重罪。」希剛卽下去昌寧別業,陰崖亦不敢來。慕齋贈僧詩曰:「三年廢把東臺酒,明月滄江定怪嗔。爲問山僧休亦笑,償愆須及百花春。」慕齋還朝之後,久爲禮曹判書,典文衡。後以兵曹判書陞二相,而不得爲吏判,乃爲梁淵所阻而然,相位有闕,亦不得參於卜相云。

金典翰嘗言「慕齋自壬寅七月得腹疾,癸卯正月初四日下世。嘗於壬寅至月之夜,出外登溷,還謂典翰曰:『卽觀乾象,國家之勢甚危殆,外戚將嫁禍而士流多被殺害,國家必亡矣。雖或不亡,其禍寧可勝言乎?我則以此病不起,當不及見矣。爾等亦勿輕發言語,以觸禍機。』連四五日咄嗟不食」云。慕齋於己卯罷斥之後,往利川注叱洞,適平安方伯乃相知之友,簡請狗皮帖裏,夜裏要觀天象,遂得狗皮毛衣。又作高棚於門前,非陰雨之日,則夜輒披毛裘登棚,觀天文以竟一歲,故慕齋於天文極精。

白四宰仁傑未釋褐,曾受業於慕齋,及以翰林見罷,求爲驪州敎授,常往慕齋門下。厥後每語乙巳年忠順堂面對之事曰:「晦齋其時只合不參其對,而一死而已,何忍與李芑輩一時同對乎?慕齋若在世,有死而已,決然不參於其對也。」

林錦湖亨秀早年登第,驟躋顯仕。性豪邁不羈,使氣凌加,人雖先進年長者,輒以慢語凌侮之,獨知敬重退溪先生,不敢加之。嘗詠申靈川所畫墨竹曰:「靈川筆下碧琅玕,口高標雪月寒。揀箇詩人誰得似?淸癯宜竝退溪看。」其尊之也至矣。後牧濟州,答寄退溪詩曰:「高義吾君我不如,詩來情款溢言餘。本知玉能成刖,未必羊腸可覆車。浮海宦情今已苦,買山歸計未應疏。江梅開落誰相問?萬里空傳尺素書。」林公見忤乙巳權奸,自濟州罷還。本家羅州,父母俱在,忽有後命,竟不免。臨死精神不爽,有如從容就死者然,雖無學力,亦天稟素高也。一本自濟州還其鄕錦城一日賜死,其寄退溪詩,可見其苦心也。

退溪未釋褐時,往還京洛,嘗歷驪江泛槎亭慕齋。《退溪集》中有云:「自見慕齋,始知正人君子之道。」驪州山僧持詩軸,往謁退溪嶺南,中有慕齋企齋二老絶句。退溪次韻曰:「二老仙遊知幾年,僧來見我臘梅天。自嗟疇昔登門客,淚灑遺篇雪滿顚。」

一時之論,以慕齋樂善愛士,博通典故,而至於學問之功,不甚着工云。

退溪晦齋忘機堂書,凡五往復,歛衽起敬曰:「不意先生之學,所見之高,乃至於此也。」忘機堂者,生員曹漢輔,禪學之人。

蘇老言「晦齋心上存養工夫多。吾東方,學者見晦齋,偉人見陰崖」云。

蘇齋嘗推尊晦齋退溪兩先生謂:「晦齋存心上功多,退溪講學上功多,晦齋則似自得,退溪似未能擺脫於文義。」退溪之沒也,蘇齋謂:「那更有如此人出於斯世乎?」

南冥河宗嶽妻失行事,與龜巖論議不同,至於絶交。蘇齋聞之曰:「南冥平生不愛官職,高蹈物外。一婦人失行,有何所關,而乃與朋友絶交?此不可曉。」南冥門人柳宗智蘇齋之言告南冥南冥曰「蘇齋只聽傳聞之言,不深知我之本情,故有是言」云。

蘇齋以爲:「返虞雖古禮,我國廬墓一節,自是好風俗,返虞則居家與妻子混處,忘哀之時多,喪紀毁敗,大不可也。」嘗侍經席,力陳居喪返虞之非。

高峰釋褐之初,以四端七情之說,往復退溪退溪多從高峰之見。後高峰又以是說,書質蘇齋,答以「陰陽中太極,七情中四端。」高峰又答曰「深愜鄙懷,漫用自信」云。

明廟昇遐,仁聖王后服制,退溪初引《儀禮》「嫂叔無服之文,從奇高峰之論,以繼體母子之服爲定,遂行三年之制。但《小記》「與諸侯爲兄弟者服斬」疏「凡與諸侯有五屬之親者皆服斬」云云,蓋邦禮異於士禮而然也,恐只合據此爲說而已。若曰「繼體如母爲子服」,則其所名言,終恐未安。

《孟子》「不可磯」,退溪說「可히磯티못하미니,蓋激者磯而怒者水,過者親而怨者子,以磯微激而水遽怒,比親小過而子輒怨,豈不明甚?若曰『不可한磯라』,則是以磯爲子而水反激磯,親反怒子」云云。「可히磯티못하미니」之釋,謂不容其微激之也。

《論語》「父在觀其志」章注「如其非道,何待三年」,奇參議大升以爲:「三年下須着이오마난吐,文義乃現。」諸說唯游氏說得好,「在所當改而可以未改」,此說極穩。

高峰曰「『擇於諸母,使爲子師』章,《禮記》本篇,上有『異爲孺子室於宮中』,下有『他人無事不往』之文。進講《小學》時,當以《禮記》參講」云。

心、性、情說,栗谷言:「性是心之理,情是心之動,緣情計較底爲意。此固諸賢所訓,而德字有難指的爲言,以《大學》注見之,德是統心、性、情而名言者耶?」

蘇齋日記,蘇齋於經席,三薦栗谷。一日於筵中,自上問賢才,蘇齋對曰:「李珥許曄。」一日於筵上,薦李某可大用。一日自上問可爲大提學者,薦李珥李山海具鳳齡

柳眉巖希春博通經籍,傍及子史,擧輒成誦。嘗於講筵,臨文進啓,有引《性理大全》中語者,誦過半張而不差。眉巖旣逝,余以特進入侍筵中,得聞聖敎如此。

少時以黃華紙作冊,請法書于退溪先生。先生惟寫卲康節詩,其中一律有云:「相招多謝不相遺,將謂胸中有所施。若進豈能禁吏責,旣閑安用更名爲?幸逢升平日,甘老比屋時。滿眼淸賢在朝列,老夫無以繫安危。」其詩多答寄富鄭公之作。蓋富公康節從宦,而康節不願仕之作也。他詩率多此意,滿冊皆愛閑不趨名利之語,豈退溪預知我愛官職,不肯退之意,而於頂門上加一針耶?又每見牛溪,常勸我休官村居,余答以無田可歸。牛溪曰:「雖無可歸處,若勇往決歸,則亦可食貧度日。諺曰『生人無蛛網胸口之理』,眞格言也。」余愧謝而已,豈意年過耆而尙且貪戀不肯退乎?退溪牛溪俱是有先見而然也。每一思之,爲之赧然。

許文敬公,官大宗伯時,爲其外孫女擇婚。嘗坐四學,試諸生於南學,得廣陵李克培而妻之。文敬居第在南部,傳之廣陵。其行廊蓋以草,至廣陵不復改葺,二公淸德,可敬也。其第今爲柳相公宅云。外孫女,卽崔有悰之女也。

金慕齋亟稱權二相,每以死節許之,此語聞之宋判書

東皐李相常服其從兄灘叟校理之料事輒中曰:「每料一事,謂後當然,後竟不爽,輒如其言,殆聖人也。」

黃岡金參判重晦與同榜李俊民子修李遴叔膺及壬子榜朴啓賢君沃同仕槐院。子修問參判曰:「汝常自負知人,可言君沃前程?」參判曰:「君沃雖不收歛,父兄之子,其位望可至兵判。」問:「我則如何?」曰:「你雖鄕生,其才猶可爲兵判,然當後君沃十年而乃得做也。」問及叔膺,曰:「叔膺功名可比瑄之,猶可追及於你輩也。」時魚瑄之方爲判事。後瑄之叔膺官俱至戶判,君沃子修俱至兵判,其言若蓍龜云。

安自裕季弘丈坐金弘度黨見罷如干年,方收敍,故余之入銓曹在前而公繼來,同爲佐郞。一日有言及郭公赳堪爲言官者,公曰:「固良善,其爲言官,則在可否之間。其兄奇士而人不知名,將才也。如當閫寄,必有可觀。」每除外職,雖或爲風憲官,但循塗未見其有過人者,余常以安丈之言爲過實。後牧義州而未經閫帥,未知其將才果如何。其時雖使當一面之帥,在平時固無以自表見也。其子再祐當壬辰變,以布衣提兵,扼鼎津,賊不敢渡,其後屢敗賊兵,且善於撫馭,士皆樂爲用。今雖爲閫任,未足展其才。人皆謂:「賊若再動,必爲大將,三軍方恃而無恐,而可收全勝廓淸之功。」當今名將一人而已。其將才固有自來,不可諉以醴泉無源,每服此老能具眼也。

明廟沈忠宣以首相領經筵,趙松岡以知經筵同入侍,因論第舍過制。松岡直斥忠宣妾家翼廊過大,忠宣縮蹙,背汗沾衣。此後忠宣深鎖妾家翼廊,不以對客,只對客於小斜廊,然而擬松岡吏判受點。忠宣服義,松岡秉直,皆可敬也。

陳復昌方長三司,勢焰薰炙,名士鮮不往見者。家在蓮池洞路傍,凡仕成均館者所經過。趙松岡士秀爲大司成,三年一不歷訪,其介愼足尙云。

李煇當初有擇賢之說,其說傳播。李相爲保全門戶之計,令仲悅上疏自明。重吉公時在政院,貽書責其子曰:「我每以李煇爲生禍之人,責汝勿交。到今禍機雖迫,豈可賣友求生?」下缺

柳而見爲應敎時,將往議李判書潤慶諡,歷拜左台蘇齋相。蘇齋曰:「判書是有名宰臣,且南征時有功,且多淸德,須以美諡諡之。」曰:「諾。」乃以懿肅、翼莊勝敵志強曰莊、懿度判事得宜曰度備望,報于政府。朴思菴時爲首相,合坐勘啓時,謂諡號未盡其實,還下改諡。蘇相曰:「此論極當。」與右相林塘同辭以告。下缺

林塘嘗言:「柳子光曾有武靈府院君鷹揚上將軍加資官敎,常坐於東班領議政之上。」文翼公親見而說與林塘云。

申平山言「龍仁尹某濯纓之甥姪也。止亭在相位日,尹某往謁止亭止亭太息曰:『世寧復如濯纓者更出乎?』曰:『以大監之文章,而乃嘆羨外叔至此乎?』止亭嘆曰:『爾輩正不知文章家數,故所言如此耳。比之於水,濯纓乃江河而余則溝瀆也,焉可相方?』其推重如此」云。

金慕齋嘗言「南衮之擠陷己卯士流也,其本意欲殺其勢,止於罷斥而已,初無殺害之意。而又恐言不見聽,故張皇成罪,冀以感切上聽。中廟過信其言,處分極重,靜菴沖菴輩終不得保全其生。雖悔之,而自己所設機阱,不能旋自救止,目見其死,而終身以爲恨」云。

礪城君南止亭外孫,嘗言:「止亭之詩,大不及容齋容齋文亦不下於止亭,但如止亭《白沙汀記》,容齋恐不能作此。」容齋只以詩名,文則不能彷彿於止亭,而礪城之言如此,實所未曉。礪城剞劂止亭之文,板藏其家,而不刻其詩。然湖陰嘗言「止亭之詩,終是大家數,何可不傳於後」云。鎭之謂余兄弟曰「止亭洪景舟文曰:『黃昏排闥直入,我二人共貞。』蓋指己卯神武門告變事也,可發一笑。礪城刪去,不載板本中」云。

尹元衡爲奉常正,時議將駁之,李領相止之曰:「宰相同生,猶可爲階梯職,以中殿同生而可不保此職乎?」及陞堂上,以管押使赴,恐被罪不得生還,具參判壽耼保其必無事。元衡果得無事往還,深德之。及乙巳獄起,李相仲悅叔父,出爲平安監司,具公坐廢,而陳復昌疏陳先朝善人不可無幼沖嗣服之初,卽收敍,皆元衡之力也。

宋圭菴麟壽,以李芑知《大學》、《性理》等書,每往其家訂問。及金慕齋入來,圭菴往拜。慕齋極言實不知學,麤險不可見。圭菴前此緣家在公趨衙路傍,常歷訪,自此絶不往。憤曰:「宋某金某之言,乃不見我耶?」遂深啣之。聞之宋判書

蘇齋言:「李仲悅以吏郞,不薦尹春年春年投疏,以爲『尹任,殿下之逆賊;元老仁廟之逆賊。』後來元衡兄弟雖携貳,當初則一心也。元老旣爲仁廟之逆賊,元衡獨不爲仁廟之逆賊乎?此則分明招認,有同結案矣。」

金慕齋博究墳典,鮮難曉語,慕齋亦以精通自負。有高弟上舍,居在利川,嘗箚記慕齋未曉文字凡十五六條,聞滄洲尹春年能解人所未知文字,委往問之,則逐條剖釋,更無疑難云。聞之宋直長眉老者如此,所謂高弟,聞其姓名而忘記。

鄭敎官君敬示余尹滄洲壬子秋贈別詩,詩曰:「文章有正脈,意音爲之主。此道久不傳,已矣爲聾瞽。性情本湛然,惟意能鼓舞。哀樂各相應,表裏元一矩。元氣信浩然,大樂安有譜?調切寄文字,節奏應鐘鼓。嗟余讀古書,十年勤自苦。一朝幸有得,敢謂如目覩。鄭子雖年少,其心甚慕古。相從已屢問,自愧無所補。養氣以爲本,讀書以爲輔。血氣苟不盛,萬卷終鹵莽。願君聽殷勤,我言出肺腑。豈徒作文法?學道從此取。今君有遠行,寂寞歸南土。追隨應久廢,別離那可數?贈言欲效古,我才非。徘徊不忍別,秋風動江浦。」鄭君時年甫二十,而滄洲之許可已如此。此詩頗有矩度可觀,但寂然不動者性也,此固湛然,至於情,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也,烏得幷謂之湛然乎?滄洲平生以聲律之學自負,未知果有所見否。今考王弇州《巵言附錄》,「鄠杜王敬夫作南曲,『且盡杯中物,不飮靑山暮』南音必南,北音必北,尤宜辨之」,然則同是中原之音,而南北音猶不相入,況以我國語音之殊,而有所獨契於中原之聲律,固未可必也。

盧蘇齋尹滄洲同年進士。蘇齋晩自謫所還爲副學,余爲直學在玉堂,嘗於一會時,余問:「滄洲一生以曉音律自負,果有此耶?」蘇齋答云「此不過囈語耳」,蓋絶不以知音律許之也。囈語云云,一本作「比不過邪妄之氣所使」。

良才壁書鄭彦愨告變之後,一時士類定罪時,陳復昌尹春年力救蘇齋,脫於死籍,而只謫珍島

蘇齋言:「金弘度少時學於我,奉使入來珍島訪我,仍言:『近有疏放謫客之議,先生當不久放還矣。』其言殊疏脫,果未久而金敗。」又言:「尹彦久奉使入來珍島,訪我而去,自是奉使者每歷訪焉。」

盧蘇齋爲銓郞時,方負一時重名。適與陳復昌同入試院,考卷之際,兩人俱擅場。罷場後蘇齋嘗一造復昌之門,値其不在,留刺而還。復昌深幸之,每持其刺誇示來訪者曰「寡悔訪我,値我不在而去,此其所留刺也」云。丁未寡悔得罪時,營救薄其罪譴云。

李直長宜仲洪領相彦弼孫壻,言:「少時見領相賜几杖宴,陳復昌以大諫來參,罷出時跌傷而去。領相之胤知樞於翌日簡問,寫花牋以答曰:『前者感激大監之敎,又想令公喜懼之交,放情極飮,顚沛而出。足雖少跌,夫何足傷?今已平復,又赴飮場,足以比馮婦之搏虎也。』知樞極稱道其簡辭。」余少時嘗於任判書家,見判書出按嶺南時別帖中有之別章,字體倣趙松雪《大雨賦》,極其遒媚。

陳復昌徐花潭詩曰:「春半好花開又落,雨餘潭水濁還淸。蒼髥瘦骨多奇態,盍取松巖以記名?」是何人而敢勸花潭改其號耶?可謂不知量者矣。

許監司太輝嘗言:「陳復昌雖小人,頗有才,朝廷若駕御用之,則非全然不可用之人。至於李無疆,則惟以聽權奸指嗾摶擊善良爲事而已,更無他才,小人之絶不可用者也。」

李無疆諂附李芑,方爲兩司亞長,而士論則甚鄙之。玉堂錄本館圈點之日,一館之官皆字無疆曰:「景休今番當被錄無疑。」及其圈點訖,考無疆名下,則乃無一圈。遂相與陽驚曰:「李某乃不得參於今日之錄耶?」一樣鄙其人,不肯圈其名下者,眞情也,而外作陽驚之語,亦可笑也。

奇高峰大升嘗言:「梅月堂金公所著詩甚高,其詩才,雖十人割裂,一分有之,其於秉文衡饒爲之。」蓋心服之也。

唐詔使到京,凡遊觀宰臣酬唱之什,製述官一人終始各製一宰之詩,不相雜亂。訥齋朴公專製禮書洪淑之詩,上使亟嘆賞曰「禮書之詩極佳,殆勝遠接公」云。此言聞之鄭主簿朴僉正嘗謂余曰:「訥齋驪州題詠,有『文章留龜石,神怪黃驪記馬巖』之句,極有筆力。」

柳村在書堂製詩,其題似是望月等語而未能記。訥齋以二上魁,柳村則三中,以湖陰名又製一首三下,慕齋則次上。柳村晩年嘗曰「至今思之,訥齋此作,字字有出處,不可企及,慕齋則元短於詩」云。

平山復誠謂:「蘇齋言『訥齋忠州詩:「往事悠悠不可探,琴仙臺下水如藍。文章强首無遺廟,翰墨金生有廢菴。」上二句固好,而至於「落日上江船兩兩,和風盤渚鷺三三」之句則頗弱。結句「辭莫遣佳人唱,太守聞來面發慙」,則尤覺不稱耳。』」

慕齋未釋褐,已以知詩名。成判書磬叔熟觀詩,作四韻八首,自以爲得意作,可擬古人。語其胤世昌曰:「聞汝友金某能知詩,汝可令下人寫我詩,熏煙氣以作年久樣,示金某而問其爲何代詩。」夏山如其言,邀慕齋以問曰:「家君檢得此詩於舊冊籠中,固知是古人之作,而未知末之作耶?抑人作耶?」慕齋讀二遍曰:「此詩格卑,旣非末,又非詩,乃今時之作。」又問:「莫是崔孤雲李牧隱之作耶?」曰:「格高,實非其作,固是今人之作。然在今人之作甚好,他人恐未能辦此。聞大監近讀詩,若精思鍛鍊,則可有此作,或是大監之作也。」判書自內聞之,開閤而出見慕齋曰:「不意汝之知詩一至於此。」遂相對設酌,穩話良久乃罷云。

金慕齋常言於義洞文官有姓鄭者,作閨怨詩:「紅樓晝寂枕屏空,一掬寒香玉砌叢。泣罷龜紋沙塞遠,隔簾疏柳又西風。」

龍門趙景陽於甲辰年間十月晦,遊頭流山,告別于金少宗伯萬鈞,終日痛飮,醉臥而起,走筆贈詩曰:「玄陰凋暮節,飛雪暗長道。如何不安居,跋馬鷄鳴早?珍重坐上客,聽我歌一調。乾坤莽蕩蕩,浮生殊草草。焉能守窮廬,白首空枯槀?平生遠遊志,尋常在懷抱。久被塵累纏,恨未從所好。頭流鎭南紀,磅礴撑蒼昊。蓮峯互環擁,鶴洞頗幽妙。似聞羣仙子,乘雲騰縹緲。相邀紫霞上,跳出人寰表。吾將決焉去,縱目展遐眺。永謝煙火食,嚼彼如瓜棗。因之謁玉帝,跪受金丹寶。長生玉壺中,千春期永保。臨別莫惆悵,惆悵令人老。」

有人來謁林塘相公曰:「適到玉堂,見入番學士方披閱《湖陰稾》,頗侮之,以謂不好,間或抹其句,如科次然者。」林塘聞其言,笑曰:「湖陰叔他事褒貶,則未之知也,至於詩,則今世寧有科次者乎?」

蘇齋謂「湖陰七言律甚高,我國詩人無可及者,但其他古詩、行文皆不好,五言律亦不及七言。蓋七律當沈着,五律當俊快,其體自異。湖陰則七律、五律皆主沈着,故五律不及七律」。又謂「企齋詩頗有文彩,但不如湖陰之沈重」。

申企齋凡有所作詩,輒示申直講,得其是正,方以行世。一日以洗草宴契軸詩,令觀之。讀至「人間遺跡似龍騰」,未契於心,再三諷詠。企齋曰:「以爲未恰當耶?」曰:「東坡詩所謂『世間遺跡猶龍騰』者,謂蘭亭繭紙眞本殉葬昭陵,其摹本之傳於世者,猶如龍騰,謂摹本雖非眞本,其筆勢猶似龍騰。今用此語,以對『天上寶書隨水化』,恐未當。」企齋曰:「何可作如此看,龍騰只謂如龍之變化而無跡也。」不以語爲然,因不改龍騰之語而傳於世,今恐語爲是。

申企齋謂:「韓智源《諸葛菜》絶句,今之詩。」「甘棠已無召公化,小菜猶傳諸葛名。不有當年大星落,園、圃菜渾生。」

蘇齋手寫詩,不遺一首,細書作二卷,常諷誦。中年以後,又喜觀后山曰:「此甚刻苦之詩,自離珍島之後,每觀后山,故詩體少異,於文曾讀文。」又自云:「曩嘗熟讀《禮記》大文。」

蘇齋又言「高峰作七言律,余次之。高峰次韻多至二十餘首,余只次五首而止」云。其意蓋不以押一韻多作爲能事。

昔年余承敬差之命,奉使嶺南,題僧軸云:「鄕心迢遞白雲端,南國秋風道路難。馬上逢僧還一笑,滿山蒼翠要人看。」南冥甚賞之云。又有贈山人一絶:「三峰不見已三年,逢着山僧一悵然。獨鶴孤雲無限意,硯池何日弄潺湲?」硯一作影

南止亭時,以閣老李西涯方負一時文章名,持《佔畢齋集》而去,因門下人呈進,冀得印可之語。西涯曰「此文章固好,但粧點太過,反爲病」云。聞之李直長者如此。

蘇齋謂:「我國大家文章,未有如佔畢齋。」又嘗謂:「畢齋《擬登樓賦》絶好。」聞之康全尹

蘇齋崔東皐所製沈一松母夫人碣銘,極稱贊曰「此作近世所無,章法句法俱備」云。

崔致遠《雙溪寺碑》及《海東名迹》「秋風唯苦吟」字體,橫豎之畫瘦勁,與算子相似,直致而少姿態。成石璘《演福寺碑》及《都評議使司廳記》字體,如成字等戈畫、中字等直下之畫甚長,絶不與他人字樣相類,每竊怪之。亂後赴,購得諸法帖,其中歐陽詢所書《醴泉觀銘》、《皇甫府君碑》字畫,瘦勁如算子,褚遂良《聖敎序》戈畫中字等畫甚長,始知歐陽體而體也。雖在我東,至於名筆,則不敢自作體而動效古人,於此可見,至於我朝以來,倣之體者。下缺

楊僉知應聘能草書,妙得懷素一作長沙法,又善大字,含飛動意。在嶺東時謂:「金剛山絶頂毗盧峯,乃飛來峯,非毗盧也。」朿兩苕帚弊者,以兩手執而寫飛字,字畫極大,有活動意。又寫來峯兩字,屢作皆不如意,曰:「衰謝不可更寫。」珍愛其飛字,裝䌙作簇,掛之江陵居舍,坐臥賞玩。其後應聘得罪配延安,一日忽大風雨,風掣其簇,連軸騰空而飛,向東海而去,杳不可尋,竟失之。其後應聘凶訃至江陵,其簇飛去之日,卽應聘觀化之日也。抑靳其至寶,持去天上耶?亦異矣哉。

日本冊使到我國,隨行有兪山人承宗,能詩且妙於臨池,有人之法。接伴使李判書恒福韓郞中所書卷示之,兪公大加稱賞曰:「頗得筆。」又曰:「其卷內二張字畫,非法,恐非此人之筆。」判書以此卷問於曰:「此二張乃倣金生書法者。」之筆法,雖有盛名於我國,其體稍異於之畫,而兼又中國人未曾見此體。方知兪公鑑賞之精也。

曩在甲午,赴玉河館,購得《淳化法帖》,模寫其中虞永興世南《大運不測帖》凡幾日。副使崔立之、書狀申敬叔聞之而曰:「六十之年,始模法書,所成就將幾何?何自苦如此?」余笑之而已。其後亂,天兵來救,其撤回時,有遊擊王立周蘇州人也。余往見,因作一書,寄同鄕王弇州之胤王主事士騏。遊擊見余書,謂余曰:「此書字畫,模倣虞永興書矣。」豈余點畫萬分一或得筆意耶?

田判尹爲六鎭府使時,重修客館,設落成宴,隣鎭知府、通判畢會。公出待於客館,將宴,忽患河魚痛甚,急卽還衙。衆賓不敢自安,俱退私寓。忽館之正廳梁棟傾摧,而人則不傷。使公無疾而開宴,將與賓客盡壓死矣,謂非天相之而何哉?

金庾信癸酉生員壯元,後登第,以咨文點馬,行到郭山,白晝爲鬼魅所魘而絶,若有以似琴絃一索,急絞其腹。傍人以刀割破其絲索,旋割旋續,終不能斷絶,計無奈何。忽自外有着布直領書生入來,鬼魅自空中作女子聲曰:「鄭翰林何預於君事?而我欲報累世之讐,君何以作戲耶?」書生請於知郡曰:「願得竹筒一節、朱砂少許而用之。」知郡卽給竹筒、朱砂,書生卽裁二小紙,作符文于紙上,一置竹筒底,一置竹筒上,飛送于空中。有女子隱隱號哭,聲在竹筒中,初若近而漸而之遠,庾信卽蘇而起坐。書生曰:「今雖得活,不可從來途而去。」令作假槨,題曰「金庾信之柩」,俾從大路而歸。且令庾信變服,由遂安山谷路而還京。此後庾信雖生存,似若失魂者然,三年竟死。所謂書生,莫知其所往,人言書生卽鄭希良之不死,亦可驗於此。蓋庾信曾受業於,故不忘故情而來救云。

詩「蘇大侍御靜者也」,詩「龐公不浪出」云云,注「《唐、藝文志》有詩一卷」云。少喜剽盜,善用白弩。巴蜀商人苦之,稱白跖,以比莊蹻。後折節讀書,進士及第,湖南崔瓘辟從事,繼走,與哥舒晃反伏誅,然則非所謂靜隱者也。

《宗武生日》詩「熟精《文選》理」,注「《文選》自兩漢以下,至,文之精粹者萃而成編。」子美大率宗法《文選》,咀嚼爲我語,故又用以訓其子云。及文弊尙《文選》大過,李衛公德裕云:「吾家不蓄《文選》。」此蓋有激而言也。

弇州徐子與書:「造物者又聊蕭之不置。」寄陸與繩云:「弟此行殊不得已,苦當路聊蕭之不置。」與陳戶部晦伯云:「楊用脩自謂近代子雲,見足下聊蕭之。」《弇山別集、史乘考誤》:「劉氏太祖曰:『羅夷奉職七八年,非有罪,而馬都督聊蕭之。』」聊蕭二字,似侵凌之意。

弇州文:「陸深詞翰俱淸麗,然比之公生平,差爲落爽。」又名人山水人物畫,以爲高宗筆,余謂高宗必不落爽乃爾,又顔廷愉自不憂落爽矣。

「疲津梁」,弇州文:「想爲世尊作貴輔疲津梁,不得不托魚服以逃。」又祭文公:「亦自謂疲於津梁。」

徐卽登學語

编辑

廣東軍門李材孟誠,號見羅先生江西豫章人,力排學。同里閈徐卽登以門人,唱和同力,共排學。見羅爲時人所忌,遠謫漳州徐卽登以翰林出身,在北京從宦,痛其師非罪遠謫,自願爲福建文提督,瓜滿又陞其省兵備道,又陞布政司分守道。己亥年七月,又特遷河南按察司廉使,厥後又陞河南布政使。其爲福建文提督時,於處處學宮,以木板作屏風,大字題其屏面而刻之曰:

今天下人人誦法孔子,然問其所謂孔子之學則不知也。夫不知,未害也。近有一種學術,闊略於身心之間,而以超詣爲入微,以融通爲妙悟。聽其言,分明出,究其學則曰孔子孔子,人亦往往以孔子學目之,此其爲害,蓋不淺淺也。

噫!孔子往矣,其書尙在,可考而證也。《魯論》中所與諸弟子答問,誰非求仁?至稱傳得其宗,非省身克己之,不與焉,則何以也?及作《大學》以垂世立敎,曰『明明德』,曰『親民』,而必曰『止至善』,乃所列明親之目,則格致誠正脩齊治平,幷然分矣。而復結之曰:『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爲本。』

若曰『本在此止在此』,又何其約而盡也?由斯以談吾身,聯屬乎家國天下,步步莫非實際,豈不廣大吾身?完具此心意知物,種種皆是眞修,豈不精微?然實實落落,不求之家,不求之國,不求之天下。而全副精神,直歸向裏,吾正吾心,吾誠吾意,吾致吾知,吾格吾物。一毫熒惑,不及其他,又豈不易簡?此孔子盡性之學也。

知此者謂之知本,止此者謂之止善,識此者謂之識仁,而異乎此者謂之異端,有志之士,吾願其共明此學。以嗜慾殺身,以虐政殺民,以貨財殺子孫,以學術殺天下後世,士君子不可有此罪過。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極,爲往聖繼絶學,爲萬世開太平,士君子不可無此功業。

天朝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從三品服、前奉勑福建提刑按察使司提學、副使江西豐城徐卽登獻和撰。

記皇朝名臣

编辑

宋訥:字仲敏直隸滑縣人。國初祭酒,進士知縣,年八十。

朱善:字備萬江西豐城人。國初文淵閣大學士,年七十二。

胡儼:字若思江西南昌人。鄕貢士,永樂間入閣,太子賓客,年踰八十。

陳瑄:字彦純直隸合肥人。宣德間封平江伯恭襄公,年六十九。

蹇義:字宜之四川巴縣人。中進士,宣德間少師、吏部尙書,忠定公,年七十三。

夏原吉:字維喆湖廣湘陰縣人。鄕貢士,宣德間少保、戶部尙書,忠靖公,年六十五。

顧佐:字禮卿河南太康人。進士,宣德間左都御史。萬曆年,諡端肅

周忱:字恂如江西吉水人。進士,宣德間工部尙書,文襄公,年七十三。

山雲:字從龍徐州人。正統間都督同知,襄毅公,年六十四。

況鍾:字伯律江西靖安人。由吏員,正統間至知府。

魯穆:字希文浙江天台人。進士,正統間右僉都御史,年五十七。

黃福:字如錫山東昌邑人。鄕貢士,正統間少保、戶部尙書,忠宣公,年七十八。

張輔:字文弼河南祥符人。正統間封英國公,追封定興忠烈王,年七十三。

楊士奇:名,字士奇江西泰和人。由薦擧歷仕,正統間少師、兵部尙書兼華盖殿大學士,文貞公,年八十。

東里芳洲同邑連閈,出際聖明,顯融按武。東里典綸命,後芳洲繼之,所與同事,雖無非元夫偉人各展斧藻,然卽二先生以觀,東里若淸廟九室,玉瓚珠罍,陳列就次。玄酒旣酌,黃流復祼。禮備樂和,幽明歆豫,諱字可謂古也矣。芳洲若泰山喬嶽,一翠千里,長岡建郡,短壟作邑。至於傾崖絶壑,欹險危峻,難容人跡,乃見天造,可謂杰也已。劉定之撰《勑諭跋》

楊榮:字勉仁福建建安人。進士,正統間少師、工部尙書兼謹身殿太學士,文敏公,年七十。

楊溥:字宏濟湖廣石首人。進士,正統間少保、禮部尙書兼武英殿太學士,文定公,年七十五。

宣德正統間,名臣稱三文貞西楊文敏東楊,蓋以姓同,因居第以別之。文貞固出西江文定郡望,每書南郡,乃因以南楊文定焉。東王抑庵西王泉坡,蓋亦然也。《水東日記》

李時勉:名,字時勉江西安福人。正統間進士祭酒,文毅公,年七十七。

劉球:字求樂江西安福人。進士侍講,正統間,以直言忤權奸死獄,年五十二,諡忠愍

王直:字行儉江西泰和人。景泰間進士,少傅、吏部尙書,文端公,年八十四。

王抑庵先生典選,遇不如意事,好誦古人詩以自寬。一日有新得給事中,卽欲干撓選法者,則曰:「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御史有言吏部進退官不當,則曰:「若敎鮑老當筵舞,更覺郞當舞袖長。」要多切中云。《水東日記》

于謙:字廷益浙江錢塘人。進士,景泰間少保、兵部尙書,爲權奸所害,卒年六十,諡肅愍萬曆十八年,改諡忠愍

楊洪:字宗道陜西漢中人。景泰間封昌平侯,追封穎國公

魏驥:字仲房浙江蕭山人。鄕貢士,景泰南京吏部尙書,諡文靖,年九十八。

景泰改元至,閣老陳公考試時所取士也來見請曰:「先生雖位冢宰,然未嘗立朝。願少待,事在吾輩而已。」公不從,退謂人曰:「渠將朝廷事爲一己事,安得善終?」《魏驥傳》

鍾同:字世京汪西永豐人。進士,景泰間御史,以直諫死錦衣獄,年三十二。天順初,追贈大理寺左寺丞,諡恭愍

劉實:字嘉秀江西安福人。進士,天順間知府,年六十六。

軒輗:字惟行河南鹿邑人。進士,天順間刑部尙書,睢陽縣公

年富:本姓,字大有直隸懷遠人。鄕貢士,天順間戶部尙書,諡恭定,年七十。

耿九疇:字禹範河南盧氏縣人。進士,天順南京刑部尙書,年六十五,諡淸惠

薛瑄:字德溫山西河津人。進士,天順間禮部左侍郞入閣。卒年七十二,諡文淸。嘗有詩云:「七十二年無一事,此心惟覺性天通。」

本朝仕途中,能以理學爲務者,纔見薛大理一人。《古穰雜錄》

薛文淸公銳志道學,著《讀書錄》二十卷,多名言。嘗曰:「自朱子後性理已明,正不必著書。程明道許魯齋皆未嘗有所著作,而言道統者必歸之。」亦確論也。至謂「吳草廬未及許魯齋」,則予不敢知耳。《縣笥瑣探》

吳與弼:字子傅江西崇仁人。天順間聘至,除諭德,固辭還山。年七十九,號康齋

與弼師道尊嚴,好書字奇古,自成一家。暇則詠物適興,胸襟高邁,凡天文、兵法、陰陽、易卜,無不曉悉。曾見詠桃一詩云:「靈臺淸曉玉無瑕,獨立東風玩物華。春氣夜來深幾許,小桃又放兩三花。」有吾與也氣像。《古穰雜錄》

「耳根何處得浮塵?浪說康齋識未眞。風月周臺燈火夜,伊川路上見斯人。」張弼撰,見《玉枕詩話》。

陳敬宗:字光世浙江慈谷人。進士,天順間祭酒,嘉靖年,追諡文定。年八十三。

吳訥:字敏德直隸常熟人。由薦擧,天順間官至右副都御史,文恪公,卒年八十六。

王翺:字九皐直隸鹽山人。進士,天順成化間太子太保、吏部尙書,年八十四,諡忠肅

李賢:字原德河南鄧州人。進士,天順成化間少保、吏部尙書兼華盖殿太學士。年五十九,諡文達

劉定之:字主靜江西永新人。進士,成化間入閣,禮部左侍郞,年六十一,諡文安

王竑:字公度陜西河州人。進士,成化間兵部尙書。

休庵詩曰:「王公庵居昔名戇,拉摧奸臣九天上。卽今却以爲名,無乃勇氣非少壯?君不見健帆高掛乘剛風,一日千里無留踪?欻然卸落獩洲島,知進識退無途窮。丈夫處世當如此,眷戀富貴非英雄。黃門領袖立殿前,烏臺副佐尤當權。西邊戎略萬貔虎,南畿憲力孤鷹鸇。」劉定之休庵

葉盛:字與中直隸崑山人。進士,成化間吏部侍郞,年五十五,諡文莊

韓雍:字永熙吳縣人。進士,成化間左都御史,年五十七。

林鶚一鶚浙江太平人。景泰進士,成化間刑部侍郞,年五十四。

陳選:字士賢浙江臨海人。進士,成化廣東左布政使,年五十八。

羅倫:字彝正江西永豐人。進士第一,成化間翰林修撰,養病卒。

「嗚呼一峰,爲道義先覺,爲仁義郛郭,爲士庶依托,爲當世醫藥,爲沛八表之雲而翔千仞之鸑,爲鼓萬物之風而架層空之閣。其心洞洞,其性落落,其文浩浩,其行卓卓,白日靑天,泰山喬嶽。嗚呼一峰,九原不作,吾誰與歸?吾終從子於冥漠。」陳獻章撰祭文

「人心皆,世道皆。此意無人會,西風吹古丘。」周瑛撰挽詩

余子俊:字士英四川靑神人。進士,成化弘治間兵部尙書,年六十一,諡肅敏

楊守陳:字維新浙江鄞縣人。進士,弘治間吏部右侍郞,年六十五,諡文懿

楊繼宗:字承芳山西陽城人。進士,弘治間左僉都御史,年六十三。

附錄

编辑

《白篷集》雜識:「昔侍筆硯役於先大父,見其漫草中有云『亂後朝廷有宗廟廟主,以昭穆奉安之議,家兄以爲不宜輕議。蓋以昭穆之序,必復五廟之制而後方如禮,而亂後卒難復廟制,故其議爲然,非謂昭穆之制,元不可復也。余昔赴,問於中朝人,則言近時中朝士夫家廟制,大率始入之主居中,奉安餘主,南北相向云。此一廟之禮也,邦禮終不當如是苟艱』云。本文未記而意蓋如是。」

又記先集中遺漏文字曰《漫錄》,曾有正書二卷。丙子兵火,借人入江都見失,此則得於親筆起草如干張移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