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燈三昧經卷第六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世尊復告月光童子言。菩薩摩訶薩應當成就善巧方便。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成就善巧方便。童子。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所而起親想。是諸眾生所有善聚而生隨喜。晝夜六時於彼福德而生隨喜緣一切智以緣一切智心於一切眾生所而生福德。是菩薩以此善根速得此三昧。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即於是時。而說偈言。


 於諸眾生為己親  所有一切福德聚

 晝夜六時於此善  常能起彼隨喜欲

 我隨喜彼淨持戒  乃至盡命不為惡

 菩薩具足清淨信  所有福德悉隨喜

 隨喜信樂諸佛者  於其法僧信亦然

 隨喜能奉敬如來  為求無上菩提故

 隨喜無彼我見者  無眾生等及壽命

 隨喜能無諸惡見  聞勝空法深愛樂

 於佛法中起隨喜  得出家已受具戒

 少欲知足住林間  懷慈愍心猶如劍

 隨喜獨一無侶者  處林猶如刀入匣

 淨命常能少欲求  無有諂偽託親友

 隨喜樂靜離憒閙  於家親屬無愛戀

 於三界中常怖畏  遊行世間無染著

 隨喜離彼戲論者  厭惡一切受生死

 無有違諍行寂靜  得此三昧則不難

 隨喜能識善惡者  常離一切諍論事

 趣詣空閑林樹下  求聖解脫真佛子

 隨喜常在空閑者  不自稱譽輕毀他

 隨喜愛樂功德者  住於佛法不放逸

 所有助道諸功德  是不放逸為根本

 若有菩薩離放逸  得此三昧則不難

 得值佛法為一藏  又得出家第二藏

 淨信不濁第三藏  得此三昧第四藏

 聞於大空佛境界  聞而不謗為勝藏

 若得辯才為得藏  得此三昧亦勝藏

 我已說彼諸善法  謂戒聞捨及忍辱

 是不放逸為根本  佛說名為最勝藏

 若有菩薩不放逸  即便具足諸辯才

 於佛智慧無疑惑  得此三昧則不難


童子以是義故。汝應住於不放逸行。是諸菩薩所應修學。何以故。不放逸者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此三昧也。童子。云何菩薩住不放逸。童子。是菩薩成就善淨戒聚。童子。云何成就善淨 戒聚。童子。是菩薩不捨一切智心學六波羅蜜。童子。若菩薩不捨一切智心行六波羅蜜。所有利益汝當諦聽。當為汝說。童子。菩薩信樂檀波羅蜜者。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降伏慳悋煩惱。 二者修習捨心相續。三者共諸眾生同其資產。攝受堅固而至滅度。四者生豪富家。五者在所生處施心現前。六者常為四眾之所愛樂。七者處於四眾不怯不畏。八者勝名流布遍於諸方。九者手足柔軟足掌安平。十者乃至道樹不離善知識。謂佛菩薩聲聞弟子。童子。是為菩薩信樂布施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降伏於慳悋  增長布施心

 攝受施堅固  生在豪富家

 於其所生處  而能起捨心

 為在家出家  諸眾生愛樂

 若入大眾中  無畏不怯弱

 勝名聲遠布  遍城邑聚落

 手足恒柔軟  成就具足相

 值遇善知識  聲聞佛菩薩

 常懷惠施心  未曾有悋惜

 為億眾生愛  是為捨慳利

 生在豪富族  心常樂布施

 攝受捨堅固  是為樂施利

 處在大眾數  勝名遍諸方

 手足柔軟好  是樂施之利

 遭遇善知識  謂佛菩薩等

 見已競來供  是樂施之利


童子。菩薩淨戒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滿足一切智。二者如佛所學而學。三者智者不毀。四者不退誓願。五者安住於行。六者棄捨生死。七者慕樂涅槃。八者得無纏心。九者得勝三昧。十者不乏信財。童子。是為十種淨戒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滿足一切智  如佛而修學

 智慧者不毀  常無有怖畏

 誓願不退轉  能安住勝行

 逃避生死處  欣慕趣涅槃

 安住無纏障  速得勝三昧

 住於淨戒聚  遠離諸貧窮

 其智恒清淨  修習佛所學

 不為聖者毀  以戒清淨故

 智者誓不退  勇健善住行

 見世種種過  避之趣滅道

 彼心無障礙  以住淨戒力

 速得離惱定  是為淨戒利


童子。菩薩摩訶薩住於慈忍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火不能燒。二者刀不能割。三者毒不能中。四者水不能漂。五者為非人護。六者得身相莊嚴。七者閉諸惡道。八者隨其所樂生於梵天。九者 晝夜常安。十者其身不離喜樂。童子。是為菩薩成就十種慈忍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是人火不燒  刀杖莫能傷

 毒藥所不中  暴水無能漂

 常為非人護  具三十二相

 關閉諸惡道  皆是慈忍利

 帝釋及梵天  欲得則不難

 恒住安樂處  喜悅不思議

 刀杖火不害  水毒亦不傷

 天龍夜叉護  住忍獲此益

 身相三十二  不畏墮惡道

 死則生梵天  是住慈忍利

 晝夜常安隱  喜悅充遍身

 於眾清淨身  無有諸過障


童子。菩薩精進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他不折伏。二者得佛所攝。三者為非人所護。四者聞法不忘。五者未聞能聞。六者增長辯才。七者得三昧性。八者少病少惱。九者隨所得食食已能消。十者如優鉢羅花不同於杵。童子。是為十種精進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成就難折伏  其心無悔熱

 為非人所護  常覩見諸佛

 增長勝辯才  到於無盡智

 獲得三昧性  無復諸病惱

 所食諸飲食  入腹能消化

 如優鉢在水  漸漸而增長

 如是所聞法  聞已能增長

 晝夜恒思念  終無有空過

 如來勇猛勤  積劫被進鎧

 降魔及軍眾  證道除憂怖

 菩薩救諸趣  不顧戀身命

 精進起法藏  我已顯彼德

 精進難可伏  諸佛所攝受

 若能獲是利  不久速證道

 所聞不忘失  未聞者得聞

 增長辯才力  是名精進利

 速逮此三昧  無有諸病惱

 隨其所噉食  消化得安樂

 晝夜增白法  常勤不懈退

 不久得菩提  堅心精進故


童子。菩薩摩訶薩與禪相應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安住儀式。二者行慈境界。三者無諸惱熱。四者守護諸根。五者得無食喜樂。六者遠離愛欲。七者修禪不空。八者解脫魔羂。九者安住佛 境。十者解脫成熟。童子。是為菩薩禪定相應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念說偈言。


 彼不住非法  安住於儀式

 遊行方便境  遠離非境界

 其心無惱熱  善調伏諸根

 受勝禪定樂  宴坐離諸緣

 遠離渴愛欲  飡食禪定味

 解脫魔境界  安止佛行處

 樂獨林樹間  是為勝方便

 修真實解脫  滅除諸苦惱

 安心清淨法  遠離非儀式

 住境遠非境  合禪獲是利

 心不生熱惱  證無食聖樂

 身心恒清涼  是禪相應利

 處空根寂靜  其心離雜亂

 獲得過人喜  方便離欲故

 心不雜欲染  常遠魔境界

 安止佛行處  彼解脫成熟


童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一切悉捨不取施想。二者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者住於忍力而不住眾生想。四者行於精進而離身心。五者修禪而無所住。六者魔王波旬 不能擾亂。七者於他言論其心不動。八者能達生死海底。九者於諸眾生起增上悲。十者不樂聲聞辟支佛道。童子。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成就如是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勇健一切捨  而不取施想

 護持戒不缺  亦無有所依

 智慧修忍辱  而不見眾生

 勇猛勤精進  遠離於身心

 修習勝禪定  不依於三界

 諸魔靡能制  信慧之功能

 於彼諸外道  其心不傾動

 到於生死底  信慧之功能

 於諸眾生所  而得大悲心

 聲聞緣覺地  曾不生愛樂

 於捨不存取  持戒亦無依

 忍辱離生想  是信慧功能

 精進而遠離  修禪無所依

 不為魔所制  是信慧功能

 他言論不動  達到生死底

 於生起上悲  是信慧功能

 聲聞緣覺道  不起愛樂心

 為學佛功德  是信慧功能


童子。菩薩多聞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知煩惱資助。二者知清淨助。三者遠離疑惑。四者作正直見。五者遠離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開甘露門。八者近佛菩提。九者與一切眾生而作光 明。十者不畏惡道。童子。是為十種多聞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童子是十利  顯示於多聞

 是諸佛世尊  如實而了知

 煩惱及清淨  二助皆實知

 能棄捨煩惱  安住清淨中

 智慧除疑惑  正直他見心

 常遠離惡道  止住正真路

 開闡甘露門  近於佛菩提

 為眾作光明  而不畏惡道

 知諸煩惱資  又達清淨助

 勇健離煩惑  栖薄清淨法

 除眾種種疑  能正他人見

 棄捨險惡道  多聞住善徑

 能開甘露門  堅固近菩提

 於眾如光明  終不畏惡道


童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法施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棄捨惡事。二者能作善事。三者住善人法。四者淨佛國土。五者趣詣道場。六者捨所愛事。七者降伏煩惱。八者於諸眾生施福德分。九者於 諸眾生修習慈心。十者見法得於喜樂。童子。是為菩薩行於法施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行於最勝施  於法無悋惜

 彼有十種利  導師已顯說

 棄捨世惡事  常能行善業

 安住善人法  修行布施心

 能淨諸佛土  如佛之所說

 趣詣道場所  是為法施果

 捨離一切事  修學於法王

 降伏諸煩惱  彼得道不難

 慈心施眾生  一切福德分

 不起嫉妬結  獲勝過人樂

 智者離惡作  勇猛為善事

 住善丈夫法  法施者所得

 彼淨佛國土  起助道善法

 趣近於道場  是為法施利

 於事無慳嫉  能了事自相

 解脫諸取著  愛事無障礙

 智者發是心  令眾有福分

 得慈無嫉妬  善法中得樂


童子。菩薩摩訶薩。安住於空得十種利。何等為十。一者住佛所住。二者修禪無依。三者不樂一切受生。四者於戒不取。五者不謗賢聖。六者於一切眾生住不違諍。七者不得眾生事。八者住於遠離一切惡事。九者不謗諸佛。十者攝取一切白淨之法。童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安住於空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天人尊所住  謂世親導師

 勇猛能安住  謂無壽命等

 得彼禪定樂  世間無所依

 心不悕受生  以知法性故

 於戒若不取  成就無漏戒

 不生惡道中  常安住聖種

 住於無鬪諍  世間最柔軟

 了知一切事  稱如實體性

 乃至捨身命  不誹謗如來

 於空法決定  身證無所畏

 一切世間親  佛道不思議

 能持於佛道  空法無有疑

 人尊之所住  非諸外道地

 不依禪定樂  無眾生壽命

 彼曾無所止  不依於禪樂

 知無壽命法  恒有無願心

 善知法自性  不依諸煩惱

 信樂佛勝人  曾無取著心

 彼常無鬪諍  觀事修離行

 安住正覺道  能持如來法


童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宴坐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其心不濁。二者住不放逸。三者諸佛愛念。四者信正覺行。五者於佛智不疑。六者知恩。七者不謗正法。八者善能防禁。九者到調伏地。 十者證四無礙。童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住於宴坐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其心無濁亂  遠離諸放逸

 住不放逸行  宴坐之境界

 為世燈明念  增長彼信樂

 佛智不思議  方便無疑惑

 能知諸佛恩  不誹謗正法

 安住善律儀  到於調伏地

 得無礙辯才  樂獨處林中

 捨恭敬利養  宴坐之境界

 彼心不濁亂  曾無有放逸

 智者常謹慎  是為寂靜利

 無畏常愛念  信於佛所行

 於佛智不疑  是為寂靜利

 恒念如來恩  不誹謗正法

 住律儀方便  是為寂靜利

 彼到調伏地  速證無礙辯

 演說百千經  恒常不滯住

 速攝佛菩提  護持諸佛法

 降伏諸異論  廣作佛菩提

 菩薩於此終  往生安樂國

 彌陀為說法  逮得無生忍


童子。菩薩摩訶薩。愛樂空閑有十種利。何等為十。一者省世事務。二者遠離眾閙。三者無有違諍。四者住無惱處。五者不增有漏。六者不起鬪訟。七者安住靜默。八者隨順相續解脫。九者速證解 脫。十者施功而得三昧。童子。是為菩薩愛樂空閑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成就少事務  遠離眾憒閙

 彼成無違諍  獨靜空閑利

 其心無瞋惱  不增長有漏

 常和無諍訟  是住空閑利

 安心住寂滅  常樂遠離行

 隨順無累智  速證解脫道

 處林習禪定  棄捨眾閙過

 不復起違諍  樂閑獲是利

 常厭離有為  世間無欣慕

 諸漏不增長  住林有是利

 不起鬪諍過  心常樂寂靜

 善禁身口意  住空有是利

 隨順於解脫  速到無障累

 常住樂恬靜  是住空閑利


童子。菩薩摩訶薩。樂於頭陀常行乞食有十種利。何等為十。一者摧我慢幢。二者不求親愛。三者不為名聞。四者住在聖種。五者不諂不誑不現異相又不激切。六者不自高舉。七者不毀他人。八者 斷除愛恚。九者若入人家不為飲食而行法施。十者住頭陀行有所說法為人信受。童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樂於頭陀行於乞食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彼人無我慢  不求託親友

 利衰心平等  以住頭陀故

 不壞於聖種  無諂亦無誑

 自身不高舉  亦不輕毀他

 棄捨愛恚心  說法無所悕

 若說人信受  是為乞食利

 不求親名利  安住聖種中

 柔直不諂慢  是樂頭陀利

 不自譽毀他  得譽不欣喜

 聞毀無恚惱  是樂頭陀利

 法施不為食  不求恭敬故

 所言人信受  是樂頭陀利


童子。菩薩摩訶薩。住如是等功德利益。在於空閑得見佛藏。得於法藏。得彼智藏。得過去未來現在智慧之藏。童子。云何得於佛藏。童子。菩薩摩訶薩。樂遠離行。住於空閑獲五神通。何等為五。一者天眼。二者天耳。三者能知他心。四者善知宿命。五者神通境界。是菩薩以天眼界清淨過人。見於東方無量無數諸佛世尊。如是南西北方亦復如是。四維上下亦見無量無數諸佛。常得覩矚未曾捨離。童子。是為菩薩得見佛藏。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於法藏。童子。是佛如來有所說法。彼菩薩以天耳界清淨過人悉皆得聞。是菩薩常得聞法而不遠離。童子。是為菩薩得於法藏。童子。云何菩薩得於智藏。童子。以是智慧能持諸法。於一切眾生大悲為首。以不癡心而為說法知彼法義。童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於智藏。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過去未來現在智藏。童子。是菩薩如實知一切眾生心行。惟自心行次第所起。觀自心法以無亂想。修習方便如自心行。類他亦爾。隨所見色聞聲有愛無愛心皆如實知。童子。是名菩薩得過去未來現在智藏。童子。我今略說。住如是德菩薩摩訶薩得一切佛法。非諸聲聞辟支佛地。何況一切外道異論。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無量劫  有佛如來大名稱

 號曰威德眾王佛  為諸人天所供養

 比丘十億具神通  達到辯才自在岸

 住頭陀行心調伏  彼佛具足爾所眾

 有城七億六千萬  其城廣長二千里

 彼時世界閻浮提  最勝七寶之所成

 其城殊妙甚奇麗  百園勝家而莊嚴

 其園苑林如密雲  常有種種諸花果

 所生異種諸林樹  菴羅閻浮芭蕉等

 迦尼瞻波畢落叉  尼拘畢鉢眾鳥集

 頻伽拘翅孔雀等  鵞王舍利甚歡樂

 種種異類眾鳥音  臻湊遊戲百園裏

 如提頭賴勝鵡王  那羅拘蜂鶴鳥聲

 其身種種毛羽色  處在蓮花出妙音

 所有卵生諸異類  出和雅音生人樂

 遊行園苑自娛樂  歡樂遞相命呼聲

 目多婆師輸迦花  波利耶多拘羅婆

 娑呵迦樹如雲布  鉢頭芬陀拘牟頭

 水中種種眾異花  莊嚴其池甚端妙

 諸雜香花共嚴飾  時彼園林殊可樂

 時閻浮提有一王  號堅固德為人主

 彼王具足五百子  調柔端正學伎能

 其國豐熟甚安隱  無有諸過常勝樂

 地皆布散諸香花  與彼天宮無差別

 牟尼法王於彼時  宣暢如是寂滅定

 說諸有道猶如夢  無有初生及終沒

 眾生壽人不可得  一切諸法悉虛妄

 譬如虛空電幻化  又如野馬水中月

 無有此世生滅法  亦無趣向他世者

 曾所作業不失壞  三者黑白報不亡

 無有斷常諸行等  不集於業不住有

 非自作業還自受  亦非自作他人受

 無有去者亦無來  眾生非有亦非無

 無見取等惡見聚  亦無眾生及淨行

 無生寂滅無相句  如來功德佛境界

 是陀羅尼十力才  是佛如來勝行處

 純白淨法功德聚  智德總持力最勝

 神足變現勢無邊  六通辯才由斯起

 於其自性曾無減  無行之行非法行

 是法界中無所去  是行非行真法行

 非音聲性入自性  於趣自性無所住

 無住無依自性行  遠塵寂滅佛境界

 定行勝定最勝定  非行自性有所住

 於有自性常隨順  微細難見不動句

 彼常安住而不動  住無所住住法性

 不可得說住自性  是行不動住於法

 以音聲說非聲道  音聲體道是法道

 無別聲聚有所在  如是性行是法行

 所說行音非生行  其法體性真義行

 以音聲說眾生行  音聲眾生行俱無

 於中文字無所入  智慧廣大義亦然

 是道佛讚而修行  光明法理微細行

 廣離塵垢智慧藏  若有能住無等等

 常霔勝妙法施雨  謂第一空真義道

 遠塵清淨第一句  寂滅勝寂離垢染

 無分別取及戲論  是佛所說寂滅句

 非初非中非後住  非有非無非方所

 已知如是自性行  是無等法佛所說

 堅固德王爾時聞  兩足世尊說是定

 與八十億那由眾  歡喜信敬詣佛所

 時王頂禮人中雄  以大信心恭敬佛

 受教退住在一面  瞻仰敬心合指掌

 佛知彼王淳淨行  根識自在到彼岸

 世尊應其心樂欲  為說如是勝三昧

 是王聞說第一義  廣發歡善聖信樂

 棄捨一切四天下  離五欲樂而出家

 彼王因是出家已  於佛決定深愛樂

 時閻浮提一切人  咸皆捨欲而出家

 比丘及尼樂習定  如來徒眾廣無量

 粳糧自然從地出  諸天悉來而給侍

 袈裟法服從樹生  無垢清淨甚可愛

 割截縫治依量法  彼佛功德威力故

 童子汝當觀彼王  捨家出家棄天下

 觀彼三界如機關  為求廣大菩提樂

 當於來世法末時  不能捨彼貧賤家

 杻械枷鎖困苦者  於此勝法不生信

 雖被枷繫杖策罰  罵詈毀辱百千種

 王力多迫悉能忍  困苦貧極不捨家

 資財乏少壽短促  徒勞辛苦無福報

 愚癡不學諸伎能  是人常居凡俗地

 迫愶無義頑暴惡  貪惜自富奪人財

 調戲笑弄毀善人  自稱已發菩提心

 愛他人妻奪資產  慳嫉狡猾多縱逸

 離悲愍心趣惡道  亦自稱言我作佛

 見他苦惱生欣悅  破戒暴虐懷惡心

 不念恩報破壞他  大德為我說法行

 聞他說彼菩提行  反於其人生瞋恚

 若見法師少過失  增長加說百千種

 童子汝今聞我說  於此人輩勿親近

 若欲求證菩提道  乃至夢中莫往返

 頭陀行中無量德  於無邊劫而演說

 於如是德不安住  終不能得勝菩提

 其心清淨恒善語  戒淨心柔言美妙

 諸尊長所常淨心  不久便得是三昧

 不從我慢生穢惡  其心清淨恒成就

 棄捨憍恣及瞋怒  能得如是勝三昧

 常念諸佛功德聚  皮膚金色無量德

 佛身諸相自莊嚴  如秋夜靜眾星列

 勝蓋幢幡及帳幕  塗香末香并花鬘

 眾勝供養無等像  不久能得此三昧

 栴檀沈水及末香  勝蘇油燈無量種

 持供恒沙佛塔廟  不久便得是三昧

 琵琶箜篌鼓妙音  簫笛鐃吹及鑽歎

 種種美音百千萬  供養離惡最勝尊

 造作無量佛形像  眾寶善巧而彫飾

 姝妙端正最勝上  不久便得是三昧

 常處林藪樂寂靜  棄捨聚落離著心

 樂獨無二猶如劍  不久便得是三昧

 我作法王汝為子  隨順學我三昧行

 我昔得彼大名稱  其名號曰堅固王

 我本供養無量佛  恒願護持清淨戒

 於十力所起恭敬  為求如是勝定故

 我於本昔棄妻子  捨頭手足及眼耳

 未曾起彼下劣心  為求勝寂三昧故

 象馬車步無量種  珍寶宅舍一切施

 其心初無有悔恨  為求如是勝定故

 奴婢財穀過百數  種種衣服及飲食

 充滿一切來求者  為求如是勝定故

 摩尼真珠勝金銀  琉璃金剛錢貝玉

 所有一切悉能捨  為求如是勝定故

 我捨珍寶嚴身具  瓔珞臂印師子絛

 天冠寶網過百種  為求如是勝定故

 微妙上勝多百億  我時歡喜而施與

 劫貝鉢咄獨拘羅  為求如是勝三昧

 昔見貧窮及繫閉  名役力求不獲苦

 我於彼所能廣施  為求如是勝三昧

 象馬牛羊白屋宇  園苑車乘寶莊嚴

 我施百千貧乞者  為求如是勝三昧

 億那由他林園苑  眾寶莊嚴而施與

 施時歡喜起悲心  為求如是勝定故

 王都城邑及聚落  種種土地悉皆捨

 施已能生增上喜  為求如是勝藏故

 一一寶聚如須彌  嚴身上服亦如是

 我悉施與貧乞者  為求如是勝定故

 富足無量諸貧窮  歸趣我者為救護

 苦惱眾生令得樂  為求如是勝定故

 昔於大地我最富  見諸世間極苦惱

 棄捨王位諸所有  悲心盡願與彼樂

 童子我昔為希事  無量劫中所為難

 言說所陳無能盡  億劫我說尚難窮

 我若所說眾迷惑  於佛所行無能信

 備經無量諸苦事  為求如是三昧故

 我今勸進汝童子  汝於我言生重信

 善逝終無不實說  大悲實語佛最勝

 其餘苦事百千種  我昔具受乾竭身

 云何能得是三昧  若得脫人百千苦

 於剎那中證此定  便獲真實智慧道

 我時見佛那由他  過於十方恒沙數

 獲致如意勝神足  能往百千諸佛剎

 詣彼請問最勝尊  論難莊嚴百千種

 時佛為我所宣說  酬答如向所問難

 我悉能具領納受  乃至不忘一字句

 既得聞是真實法  廣設無量百種難

 敷演遠塵寂靜句  安無量眾智慧道

 我住如是勝三昧  於無量劫學此法

 昔日無量諸眾生  亦置無上最勝道

 若人本來不見佛  於此勝法未曾聞

 彼終不能生信樂  第一義空真實定

 其有智人能解了  得於甚深真實德

 聞第一義不驚怖  聞已生上歡喜心

 彼彼能持我菩提  即是如來真佛子

 希有猶如優曇花  我為多劫修苦行

 彼人不畏墮惡道  常得遠離於八難

 當見無量那由佛  亦能信是勝三昧

 如彼彌勒獨無侶  於眾生所得淨智

 是三昧經在彼手  我為授記如彌勒

 是人成就念智慧  聞持究竟道增上

 辯才樂寂無憂惱  是定在彼人手故

 是人常得天供養  又為眾人所禮敬

 恒為鬼神所護衛  以持如是三昧故

 不為火毒之所傷  一切刀杖莫能害

 入大水中不漂溺  斯由持是三昧故

 是人恒住山林中  為諸天等所給侍

 夜叉無量來供養  受持如是三昧故

 智慧廣大如巨海  說佛功德無障礙

 演暢諸佛真實德  以持如是勝定故

 是人所聞無窮盡  猶如虛空無有邊

 執智慧炬除闇冥  是人持是三昧故

 柔軟美妙應義語  處眾演說智者愛

 說如泉河澍無竭  以持如是三昧故

 猶如醫王施良藥  又與眾生作歸舍

 能為世間作光明  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不為愛欲心  樂於寂滅得禪樂

 說於寂靜美妙言  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離相意不染  於一切相悉簡擇

 心常寂靜而經行  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得無垢離垢眼  能見無量諸如來

 得丈夫眼廣無邊  由持如是三昧故

 孔雀美音應寂靜  迦陵頻伽悅意聲

 合和諸樂出妙響  由持如是三昧故

 成就雷霆聲遠震  眾鵝鍾鼓美妙音

 美合百種勝伎樂  以持如是三昧故

 無量無數僧祇劫  成就如是和雅音

 所說語言如甘露  斯由持是勝三昧

 餚饌飲食不貪嗜  於衣鉢中不生著

 少欲知足善調柔  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於自身不高舉  於他人所不輕毀

 心常柔軟樂禪定  由持如是三昧故

 常自觀察己所行  不見他人所闕失

 與眾和顏無違諍  由持如是三昧故

 悲心恩潤清淨慧  離邪正直無諂曲

 意恒柔軟樂解脫  由持如是三昧故

 心常樂行布施行  慳悋之結不能染

 不為境界所攝錄  以持如是三昧故

 端正殊特人喜樂  其身皮膚真金色

 三十二相以莊嚴  以持如是三昧故

 色相功德悉端妙  多人愛敬恒守護

 男女大小觀無厭  以持如是三昧故

 諸天龍神夜叉眾  於是人所悉歡喜

 往詣家家皆讚歎  以持如是三昧故

 梵王帝釋自在天  并餘一切來供養

 其心都無起我慢  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離一切諸嶮徑  無有障難惡道畏

 解脫一切恐怖事  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聞佛說微妙法  無復一切諸疑惑

 隨順趣入甚深法  以持如是三昧故

 若聞賢聖微細法  悉能解了得究竟

 由於過去因緣力  以持如是三昧故

 如來說於如是言  善得利養心不舉

 以是因緣得總持  斯由得是三昧故

 是人臨欲命終時  悲慧雄猛彌陀佛

 是佛為現住其前  以持如是三昧故

 得見十力稱所求  及諸聲聞住其前

 決定生彼安樂國  以持如是三昧故

 假令一切眾生類  一時成佛盡有邊

 其中一人咸供養  復過恒河沙數劫

 若於後世末代時  得聞是定無諂人

 能於是定起隨喜  過前功德非分數

 童子當知寂滅道  是第一義空三昧

 若書讀誦受持者  是人名為持法藏


童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若欲知一切眾生言音。及知一切眾生諸根差別。前後不同而應說法。童子。彼人於此三昧。應當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又為攝一切眾生故。應當修習方便相應。爾時世 尊。即說偈言。


 若人曾見無量佛  亦曾諮問是三昧

 是勝智人持此定  住第一善而不動

 得於人天上妙樂  常得他人勝供養

 又得禪定涅槃樂  是不放逸持定故

 聞他讚已不生欣  若被罵辱亦無恚

 八法不動猶如山  樂求解脫持定故

 口初不說無義語  離瞋傲慢及諍論

 忍辱調伏心歡喜  由不放逸持定故

 其言柔軟諦審實  舒顏和悅先慰問

 見諸眾生常含笑  以持勝淨三昧故

 心常調伏不惱他  善攝五根持戒淨

 住實少言利可愛  以持淨勝三昧故

 常捨廣施無悋心  飢渴眾生令飽滿

 自食不欣施他喜  善業人持直定故

 為多百千諸天愛  夜叉修羅龍恭敬

 獨處林中恒守護  勇猛持是勝定故

 樂在寂靜離音聲  龍阿修羅恒親覲

 一切無能怖畏者  以不放逸持定故

 其聲猶如梵天音  又如眾鵝可樂聲

 亦如五百美妙音  名聞遍彰諸世間

 大地所有諸微塵  功德過於彼塵數

 利益眾生功德藏  以修如是寂定故


童子。菩薩摩訶薩心生樂欲。我於一切法自性云何得知。童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應當受持讀誦為他廣說修習方便相應。為攝一切眾生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智者無恚愛  又不起愚癡

 煩惱悉微薄  知勝寂法故

 佛戒不缺犯  女色無縱逸

 堅心求是定  知法離塵垢

 智慧及神足  覲佛詣多剎

 總持到彼岸  以知寂定故

 速成兩足尊  為寂治煩惱

 善拔惡毒箭  說無垢寂句

 若人為良醫  善知病起由

 學此智決定  解脫眾生害

 學理得自在  無著堪供養

 安眾無悕望  解知淨法故

 人師子忍辱  打罵無瞋恚

 屠割亦不惱  能知陰空故

 忍力如須彌  都無計忍想

 乃至佛不存  知有常空故

 三界無量想  三世悉了知

 能顯理無量  無畏學法故

 於事不取想  愛憎悉不取

 知法常空寂  得勝寂滅故

 若說此勝定  不久見菩提

 聖境善了達  施是獲多報

 說億修多羅  所演無滯礙

 辯才不斷絕  知法廣大故

 若人不思劫  定慧猶如雲

 說法無窮盡  知此寂定故

 辯才不思議  求道必能得

 說無邊億經  知法相名遍

 佛說無上法  聞持令充滿

 於中無疑惑  知法悉非有

 愛語常行施  善捨拯貧樂

 資生恣充足  悲愍世間故

 當作閻浮王  愍眾無瞋怒

 眾人起慈敬  以知空法故

 端正妻男女  王位身皆捨

 決定無悋悔  以知空寂故

 若人割支節  夢寤都無瞋

 曾供無量佛  以持空法故

 供養牟尼日  三世無疲倦

 大信心不動  是知空法故

 善持佛法藏  住勝陀羅尼

 不久得成佛  以持勝經故

 世世不聾盲  曠劫具諸根

 八難常遠離  係心說此經

 為福離惡道  端正相莊嚴

 心淨住神通  以斯佛現前

 種種應化身  諸剎度眾生

 若得見彼者  菩提意決定

 智念無憂者  精進勢力起

 勝法中究竟  末世持經故

 身出千億光  其光蔽日月

 若修習空定  不久人中勝

 我求寂境界  千億僧祇劫

 不捨勤精進  為然燈授記

 智應行是經  說勝諸佛法

 外道愚癡失  命終地獄煮

 受苦最尤劇  那由劫乃盡

 多劫畢罪已  得為甘露因

 末代可怖時  近於無上道

 護持我法藏  記彼持是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