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附錄

二十五年 成宗康靖大王實錄
附錄

行狀

编辑

○其申禮部行狀曰:

國王姓某諱某,懷簡王第二子,母妃韓氏,議政府左議政確之女也。以天順丁丑七月辛卯生王,懷簡王爲世子早薨,王祖父惠莊王,育王于宮中。王天資穎異器度雄偉,惠莊王特奇愛之,封爲者山君。王嘗與母兄月山君婷,在王宮,適雷雨暴作,有寺人在傍震死。左右皆顚仆褫魄,王略不動色,惠莊王尤異之。成化五年十一月,王叔父襄悼王病革,嗣子年幼且病,擇所宜後,以王德器夙成,孝悌好學,令權署國務。及襄悼王薨,王遣陪臣宋文琳告訃,權瑊請承襲,六年五月先皇帝賜詔曰:『朕嗣守丕圖撫御寰宇,遐方絶域咸立君長,俾治其民,易世錫封厥有彝典。故朝鮮國王李諱承先事大,忠孝有聞,受封未及踰年,告訃遽云卽世,顧玆緖業宜屬親賢,今特遣太監金興齎勑,封王之姪諱爲朝鮮國王,繼總國政。惟諱實惠莊王之孫,本國大小臣民,其一心奉順,用輯和東土藩屛中朝,無替爾先王之業。斯稱朕眷待爾國之意。』又賜制曰:『朕祗紹鴻圖懋隆屛翰,肆懷遠以爲近,庶一視以同仁。眷此東藩世稱秉禮,允惟承序,宜屬仁賢。朝鮮國王姪諱聰明天賦,問學夙成,國論攸歸宗祧當繼。今特封爲朝鮮國王,總統國事。於戲!惟誠敬可以修身,惟禮義可以爲國,惟忠可以事大,惟孝可以元宗。尙愼始終毋忘訓飭。』又賜勑曰:『得奏爾叔王諱,於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薨逝,玆特遣太監金興、行人姜浩,齎文諭祭,幷齎詔示爾國人,封爾諱爲朝鮮國王繼主國事,幷封爾妻韓氏爲王妃,爾宜敬守先業保國安民,篤忠誠以事朝廷,敦信義以睦隣境,躬節儉以舒財用,俾東土民物康阜,永爲中國藩輔之重。朕惟爾嘉,特頒賜爾及妃誥命,晩服、綵幣等件至可領也。』王遣陪臣奉表稱謝。王令大小臣僚各陳時宜,宗親文武六品以上,各擧賢能。命該曹,孝子節婦其行卓異者,旌門復戶以奬之。設弘文館於殿側,選文學才行之士十七員,更日直宿,侍講經史規諷道義。七年三月王至成均館,謁先聖祀以大牢,坐明倫堂,令文士問難經義,十一月上敎曰:『予以幼沖纉承先業,凡朝政得失民生利害,盡心釐整,然事機至繁罔知攸措。今當冱寒陰閉之時,愆陽爲災,天意豈無所在歟?反身省己實由寡昧。累求直言未有盡言極諫者,累求賢俊未有明揚側陋者。董治百司猶有懈弛,審理獄讞猶有冤滯,勤恤民隱而無告尙多,務省功役而興作不息,其令政府廣曉中外,詳究以啓。』八年三月皇太子訃音至,禮官請以明日擧哀,王曰:『哀切於中,奚待明日?』卽率百官擧哀,奉表陳慰。五月下敎曰:『生財在於務本,裕財在於節用,如欲節用必先儉約。蓋奢侈則用必廣,用廣則財必竭。念我東方地力踈薄,勤儉節用猶患財用之不裕,況棄本逐末,生之者旣寡,事尙華侈,用之者不節哉?予爲是慮嚴逐末之禁,定役民之法,罷不急之務,除無益之費,庶不擾爾人民,爾人民盡力農桑勿爲惰慢,崇尙節儉勿爲奢靡,量財節用勿爲橫費,家之與國大小雖殊,其體則一,苟能存心省約,於裕國乎何有?爾人民各體予意,以遂生業。』王嘗觀尙書,至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謂侍臣曰:『爲君之道孰有加於此乎?非獨人君,爲臣者能受盡言而後,能諫其君,爾等亦宜知之。』嘗讀史至隋煬帝聞盜發,使人逐捕。九人內四人非賊,有司以帝已令斬決,遂不執奏竝殺之,王曰:『煬帝固爲無道,然當時之臣知而不言,豈得無罪?予以煬帝爲戒,爾等亦以不執秦者爲戒,君臣交修不亦可乎?』又讀至魏徵言於太宗曰:『貞觀之初,陛下節儉求諫不倦,比來營繕微多,諫者頗有忤旨。』上曰:『古稱:「鮮克有終。」太宗之初可謂盛矣,至於末年漸不如初。以太宗之賢猶若此,況不及太宗者乎?近來頗興營造,雖皆出於不得已,中外以謂何如?予卽政以來,未嘗罪一言事之臣,爾等勿以忤旨爲虞,事有不便當盡言之。』鷹坊嘗畜一海東靑,侍臣以爲言,王卽命放之,終不復畜。

十年九月,王遣陪臣金礩奏曰:『臣以愚庸特蒙聖恩,得守先業有年。顧惟所生父臣諱,先祖惠莊王臣諱嫡子,受命爲世子,不幸早逝。今臣旣受王爵,妻亦爲妃,而所生父稱世子,母無名號,一國臣民稱說不順,於人子之心誠有未安。然臣旣爲先臣襄悼王諱之後,義不可顧私親,且懼天威囁嚅至今。竊念天性之親,恩義亦重,顯揚之懷不能自已,敢昧死塵瀆,伏望聖慈賜爵、賜謚,俾伸微誠以廣孝理。不勝至願。』先皇帝賜勑曰:『得奏,王所生父諱,先封世子早逝,及所生母韓氏見在,俱未有名號,雖爲人後者義不可顧私親,然顯揚之懷不能自已等,因具悉王之孝忱。玆特追封故世子諱,爲朝鮮國王,謚懷簡。封韓氏爲懷簡王妃,以遂王顯親之志,及頒給誥命,幷妃冠服,至可領也。』王蒙恩感激,宥境內,賜群臣爵一級,奉表陳謝。

十一年正月,上親祭先農,遂躬耕籍田。又令王妃親蠶,皆如其儀。八月下敎曰:『司獄官吏所失非一,苛暴深刻者,常失於羅織,昏迷、庸懶者,常失於淹滯。好羅織則深文峻法,嚴加栲訊援引傅會,一切增飾,無辜之人橫罹斧鑕,好淹滯則依違不決,動隔炎涼桎梏加體,飢寒切身悲號疾病,遂死狴獄,豈不冤哉?嘗聞一人向隅,滿堂不樂。匹夫匹婦死非其辜,咎將誰執?大抵獄辭,初若轇輵緣情推究,迎刃自解。但司臬者,不加之意而已,毋或爾羅織、毋或爾淹滯。本之以仁恕、行之以明允,使死者服辜,生者無冤,豈不美哉?』

十二年春,先皇帝冊皇上,爲皇太子,賜勑曰:『王素秉禮義忠敬朝廷。玆朕建立皇儲嘉惠多方,矧惟王國尤所當厚,特遣正使戶部郞中祈順、副使行人司左司副張瑾,齎詔諭王,幷賜王及妃綵幣紋錦,至可收領,用副朕眷待之意。』兩使見王相謂曰:『眞賢王也。』臨別正使作詩贈王,其序云:『順使朝鮮,累與王相接,心甚嘉之。蓋其妙齡秀穎,崇儒好學,威德旁敷,一邦輯睦,誠他邦所罕儷也。』王採前世明君暗主所行善惡事迹,命工圖畫爲屛,命詞臣作詩,書于其上,坐臥觀省,以爲勸戒焉。

十三年八月,王詣成均館,酌獻先聖,行射禮,仍下敎諸道觀察使,令所在官守令,行飮射禮,歲以爲常。前此國王生日,勳舊之臣就僧寺祝釐。王曰:『詩不云乎?:「求福不回。」豈可侫佛而求福哉?其罷之。』

十四年四月,王詣成均館,親祀先聖,坐明倫堂養老乞言。王謂群老曰:『書云「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飮,峻宇雕墻,有一於此,靡或不亡。」此實人君之藥石。予嘗書此貼於座右,常常觀省,今又聞諸老所陳,皆修身治國切要之言,予當服膺勿失。』

十五年冬,先皇帝遣使賜勑曰:『建州女眞,逆天背恩,累寇邊陲,已令監督、總兵等官,選領精兵刻期征勦。惟爾國王紹作東藩,輸忠於我國家,有隆無替,朕甚嘉悅。我兵壓境,賊有奔竄國境,諒必擒而俘獻之,王如申遣偏師,遙相應援大奮貔貅之威,同殲犬羊之孽,逆虜旣除,則王敵愾功勤愈茂,而聲名豈不有以享於無窮哉?』王卽遣陪臣魚有沼等,領兵入攻。有沼以江水氷合旋解,難於渡師罷兵廻還。王治有沼不及軍期之罪,更遣陪臣尹弼商、金嶠,領兵四千直擣賊穴,俘斬醜類焚蕩屯落,幷得被虜遼東人口而還。王遣陪臣魚世謙獻俘,先皇帝賜勑曰:『往年建賊背逆,朕嘗出師致討,而爾國先王諱,發兵來助用能克捷矣。玆者賊猶稔惡不悛,朕從廷議,仍出師討之,王發兵來助,雖前兵因江水凍解難濟,不獲與我師合勢,同成厥功,而後兵,亦抵巢攻勦,擒斬其部屬,焚燬其廬舍蓄峙,得其所掠我邊衛人口,又遣陪臣押赴來獻。王之忠誠,於先世可謂能繼,於朕命可謂無負矣。令聞寧有窮已耶?今遣內官鄭同、姜玉,至王國,賜王綵叚、白金、紋錦、西洋布,其領兵官左議政尹弼商、節度使金嶠,亦各如例有賜,以旌勞勩,王其欽承之。』王奉表陳謝。

十七年八月,永安道守臣獲白鹿以聞,王曰:『此非予所喜,其放之。』十月下敎曰:『苑囿之設,非以病民也。常於農隙親講武事,擧蒐獮之禮耳。今有司禁民樵採,禽獸益繁,有乖爲民除害之義。古不云乎?:「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自今苑囿所在,悉令弛禁,與民共之。』

十八年六月,下敎曰:『古昔賢君莫不選賢與能,共康庶績。我國家設科取士,又立薦擧之法,欲其才德之士,咸使登庸,求賢之路不爲不廣。然滄海遺珠自古所難,草澤巖穴之間,豈無懷才抱奇,沈鬱而不能自售者乎?凡厥在位搜訪遺逸,咸以名聞。』十一月,王引儒臣入內殿,講中庸、大學,因尙論先儒同異之說、歷代治亂之迹,時有規諷,王聽之舋舋。至於夜分諸臣請退,王曰:『古人有云:「接賢士大夫之時多,則氣質變化自然而成。」予今日得聞所未聞之言,裨益弘多,殊不爲倦勿退。』

十九年二月,王請立嫡子諱爲世子,先皇帝賜勑曰:『朕惟有爵土者,莫不爲長世之圖。立嫡長者,得以係群情之望,古今然也。得奏,擧國臣民旅庭請命,欲立王子諱爲世子,王不敢顓貢使以聞,朕覽之特加兪允,乃命太監鄭同爲正使,金興爲副使,齎勑幷紵絲、紗羅等件,封諱爲朝鮮國王世子,其合用冠服,王國自制。夫朝廷之命,王其承之,藩邦之器,世子其主之。知天地之分不可踰時,率以事上之誠,知繼體之道不可忽罔,替夫秉禮之訓。若是則本愈固、譽愈隆,王國享福,詎有窮耶?欽哉!』王奉表陳謝。王選名儒爲世子師友,授以經史交相切磋,又令謁先聖,入學于成均館,凡所以敎養之者無所不至。三月王祖母惠莊王妃尹氏薨,王哀毁成疾,大臣請進酒,王曰:『忘哀飮酒予所不忍也。』固請不聽。

二十年四月,下敎曰:『親民之官莫重守令,守令之匪人生民之大患也。在官一月,則貽一月之害,在官一年,則貽一年之害。而況三朞、六朞之久乎?仲尼有言:「苛政猛於虎。」蓋苛政行於下,則人主雖有仁民愛物之心,何能澤及於民乎?予以涼德叨承前緖,臨莅臣民十有五年,間者水旱相仍,民罹飢饉,是雖寡躬無德之致,亦恐親民之官,以侵耗爲事,以刻察爲明,貨賄公行刑罰縱濫,不修厥職徒務自肥,方面之臣雖任剌擧,眩於薰蕕失於殿最,往往慈祥豈弟者抱屈,貪暴姦回者得志,傷和召災未必不由乎是。予欲別議陞黜以示勸懲,玆爾政府各以所知,旌別以聞。』議政府擧循良有治効者,貪懶不宜臨民者以啓,卽命陞黜焉。五月王命摹集趙孟頫字,刻張蘊古大寶箴,揭于便殿以自警,親寫王禹偁待漏院記,以賜承政院,謂承旨等曰:『禹偁之記,雖爲執政而作,然在位百執事,皆可以代座右之銘,況爾院爲樞機之地乎?』十二月下敎曰:『學校風化之大源,賢材國家之利器,而成均儒生,餼廩不豐,非予崇重之意也。給田肆百頃以贍其用,州府郡縣之學,亦給有差。』王嘗因旱,命減諸道供進之物,慶尙道守臣啓曰:『如海錯之類得之甚易,請依舊以進。』王曰:『臣子奉上之意雖勤,人君恤下之情亦切,其勿進。』

二十三年秋,王聞先皇帝昇遐,率百官擧哀,卽遣陪臣卞宗仁陳慰,李封進香,盧思愼賀皇上登極。

弘治元年春皇帝賜勑曰:『朕嗣守祖宗鴻業,統御萬方,聲敎所曁宜覃恩澤。矧伊王國世篤忠誠,錫齎之典尤所當厚,特遣正使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董越、副使工科右給事中王敞,齎詔勑諭王,幷賜王及妃幣帛、紋錦,至可收領,尙其體朕眷懷,秉禮服義益隆藩輔,共享大平之福。』正使見王歎曰:『老生舊聞,賢王學問高明,通達禮義,今幸目覩果愜素聞。』十一月,臺諫採古伊尹、召公勸戒其君之辭,繕寫以進以寓規警之意,王嘉悅曰:『今觀爾等所進之辭,蓋欲納君於無過之地也。爾等愛君之誠寧可忘耶?』賜以宮醞,至夜撤宮燭送之。

二年正月,有擧子於鄕試對策,言祀佛禳禍者,試官斥之,王聞之,手札下敎曰:「儒生對策之辭,予甚憤焉。佛之爲害誰不知之?況學孔、孟者耶?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孟子曰:『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程子曰:『佛氏之害甚於楊、墨,當如淫聲美色以遠之。』後之學者,可不力察而明辨之乎?予嘗恨緇徒,蔑棄天常,耗蠧民財,將欲絶其根株,扶植世敎,而今者儒生,當國家擧賢之日,不陳堯、舜之道,皷唱浮屠之法,是欲使予,如梁武之捨身,唐宗之膜拜,而後已乎?號爲儒者猶尙如此,況無識士女乎?宜令有司推鞫,屛諸遐裔,明示好惡。』又命該曹勿復度僧。王以鄕學書籍尠少,命印《四書》、《五經》及諸史,頒于諸道。三年閏九月,王謁莊憲王墓,所過州縣,遣官致祭于先聖廟,給學生米有差。又以駐駕之地,供頓勞費,減是年田租之半。冬有星變,日官請行醮祭,上曰:『變災爲祥在於修德,不在祈禳也。』四年五月下敎曰:『至親之人一體而分,叔姪有父子之義,兄弟爲天倫之重,宜敦雍睦之行,以成敦厚之風。昔王商爲侯推財與弟,薛包分財以惡物自與,今世之人習俗澆薄,或有交爭自相詆怨,殘傷骨肉莫此爲甚。今後兄弟、叔姪起爲爭端,詐僞著現者,竝令徙邊以厚風俗。』又下敎曰:『比年以來昇平日久,中外無事,競尙華靡,飮食、服玩、車馬、第舍,皆極侈麗,予甚非之。惟爾臣僚務要儉約,以革弊風。』十一月,戶曹啓:『今者年穀稍稔,而收稅太輕。』王曰:『百姓足君誰與不足?寬民一分不亦可乎?』平安道有邊警,兵曹請本道軍卒竝令戍邊,王曰:『分番防戍古有其法,誰無父母誰無妻子?靡室靡家予甚憐憫。其令分番往戌。』

五年正月,成均館典庫吏耗米若干,有司欲令追償,王曰:『國雖小豈乏養賢之資?其勿追償特給米布。』八月,王至成均館祀先聖,大饗師生及百僚謂曰:『飮酒固不可及亂,然今日之事,實崇儒重道之意,其各醉飽。』因命有司重修學宮。六年六月,王有疾醫云:『鯽魚可治。』王謂近侍曰:『今方雨潦採捕之人,恐罹沒溺之患,豈可以口腹累人乎?』十二月,該曹請設元日禮宴,王曰:『人君當與民同其憂樂。今當歲歉民飢,而獨樂可乎?其停之。』王以前代諸王及名賢之墓,或有頹毁者,命所在修葺禁樵牧。

七年十二月,王寢疾彌留,猶聽斷不輟,及疾篤,具冠服引見大臣,屬以後事。翼日己卯薨于正寢,雖童稚婦女,莫不奔走悲號。享年三十八,在位二十六年。王聰明英武寬仁恭儉,自少篤意經史,及嗣位,令講官日三進讀,夜又召對,終始不倦。尤邃於性理之學,至於百家、星曆、鍾律靡不洞曉,射藝、草隷亦臻其妙。畏天事大出於至誠,凡干貢獻必親自監視。漢人被搶,自虜中逃來者,厚資衣糧解送遼東,前後共五百五十五人。王天性孝友,惠莊王妃、懷簡王妃、襄悼王妃,同處一宮,事之如一,日三問安,甘旨必親調,藥餌必先嘗,未嘗少懈。惠莊王妃晩年患疾,每見王病輒少間,人稱孝誠所感。凡祀事盡其誠敬,非有故必親行之。待月山君婷恩禮備至,及卒悲悼輟膳,以至成疾。宗室諸親亦時召見于內,置酒行家人禮,怡怡如也。家法甚嚴宮壼肅然,諸子雖幼敎以義方,皆有成人之德。接大臣以禮,每進見未嘗有惰容,雖小官亦皆禮遇之。有罪多寬假,終世無遭刑戮者,至宦寺不少㒃。國有大事,必與大臣詳議處置,令朝臣輪對問以朝政得失。用人之際人有斥其短者,取其所長不必求備。每歲春秋親宴老人,亦令守令各於所在饗之,處女之貧乏未嫁者,官給資裝無使失時。守宰拜辭必引見戒諭,數遣使臣問民疾苦。月再閱武,歲講蒐獮以嚴武備。聽斷之暇引文士,考問經史兼試文藝,羽林之士亦令受學。或於後苑較射,以勸勵成就之。凡所施爲皆有矩度,不惑異端不近聲色,戒遊畋、崇節儉、却祥瑞、禁淫祀,褒賞直諫之士,錄用忠臣之後,重敗常之典,嚴贓吏之法,刑罰不濫囹圄屢空。深仁厚澤洽于一國,噫!天不假年,遽至於斯,痛哉!

諡冊文

编辑

○其諡冊曰:

竊以德必得位,誕受丕基,謚以尊名,宜崇徽號,斯乃古今之公議,實非臣子之私言。恭惟皇考大王,濬哲溫恭,剛健中正,惟精惟一,學有緝熙光明,克寬克仁,澤及鰥寡孤獨,奉先思孝事大以誠,恤刑著好生之心,躬耕爲劭農之本。藹然文敎之旁達,赫矣武功之遠揚,明良勑天之歌方臻舜治,壽富多男之祝擬享堯年,何植璧之無徵,遽憑几而不悟?奈抱終天之慟,靡堪擗地之哀。祗奉節惠之儀,庶伸歸美之懇。謹奉玉冊上尊謚曰:『仁文憲武欽聖恭孝大王。』廟號曰:『成宗』。仰惟沖鑑俯諒微悰,永孚于休膺顯冊於不朽,克昌厥後衍寶曆於無彊。

哀冊文

编辑

○其哀冊曰:

成宗仁文憲武欽聖恭孝大王薨于正寢,越明年四月初六日己未,遷座于宣陵禮也。素帟將移,丹旐已颺。于時玉衡南指於天漢,金波西掛於屋梁。九閽洞開,萬仗森列。三斝告斟,八神扶蹕。孝子嗣王,龍樓之問寢旣輟,鼎湖之攀髯莫追。擗踊難容,祖載增悲。仰大猷之在世,命詞臣以撰辭。其辭曰:「天眷東土篤生我王,性由天縱德惟日新。初從代邸入纉唐動,淵乎其仁煥乎其文。日御經帷討論典墳,晝而三接夜或至分。幽闡至理洞闢異敎,餘事才藝窮神盡妙。敬禋五廟孝奉三宮,恩深棣萼慶衍蘭蕞,事大惟誠禮下惟恭。務儉去奢親賢遠侫,批鱗勿憚讜言樂聽。過固無罪善則必賞,在虞恤刑在周善養。意絶遊畋戒存聲色,節義是奬祥瑞斯却。仁垂寬詔德著好生,澤宮大射籍田躬耕。累朝曠典一朝增光,禮鎔樂治文修武揚。卉服怛威窮髮懷德,化及飛潛恩沾動植。國安祚乎磐石,民奠枕於壽域。謂大德之必壽,何昊天之不弔?百姓哀其喪考,三光昏兮失耀。嗚呼!哀哉。金縢未徵,玉几乍憑,綴衣纔設,杞天已崩。百僚攀號,六宮推咽。抱劍舃以何歸?,瞻帷衣兮如昨。嗚呼!哀哉!帝齡不與仙遊斯迫,哀孺慕其崩絶,顧靈心兮屣脫。厭紫極之宸居,乘白雲於帝鄕。悵龍顔之莫覩,儼象衛之空張。嗚呼!哀哉!逝日兮川流,啓夕兮宵興。庭燎晣於舊闥,宮車導乎新陵。蹐厚地而無應,仰高天而何訴?涕橫流而不止,心徒切於永慕。惟至德之未泯,諒沒世而難忘。庶鳳冊之可頌,播鴻芬於無彊。嗚呼!哀哉。

誌文

编辑

○其誌文曰:

恭惟我大王諱某,德宗第二子。仁粹王大妃韓氏,以天順元年丁丑七月辛卯,誕王。德宗爲世子早薨,世祖育王于宮中,封爲者山君。王天資明睿,世祖奇愛之,嘗母兄月山大君婷,在宮中,忽雷雨暴作,震寺人於座,左右皆顚仆,王獨自若,世祖尤異之,嘗曰:「此兒器度類我太祖。」成化五年己丑,睿宗薨,嗣子幼騃,貞熹王后定議,以王爲嗣。庚寅帝遣使賜誥命。王命臣僚陳便宜,擧賢能,旌孝子、節婦,其孝行尤異者錄用。令經筵官日三進講,夜亦召對以爲常。辛卯視學謁先聖,令文士問難經義,策諸臣有佐理勳者,賜功臣號。臺諫言事稱職,各賜爵一級。壬辰下敎,諭民節儉。採歷代帝王及后妃善惡可法,可戒者釐,爲三編名曰《帝王明鑑》、《后妃明鑑》。又圖畫明君暗主事迹于屛,坐臥觀省,鷹坊有海東靑,命放之,終不復畜。甲午遣使,請追封德宗爲王,帝允之,賜諡曰懷簡,幷賜仁粹王大妃誥命,王大赦,賜群臣爵一級。乙未祭先農耕籍田,王妃親蠶。建尊經閣于成均館,賜經籍藏之。丁酉謁先聖,行大射禮,罷誕日祝壽齋。戊戌祀先聖,養老乞言。命裒集古今東人詩文,名曰《東文選》,撰地理誌,名曰《東國輿地勝覽》,又撰《三國史節要》。己亥帝發兵討建州野人,勑出帥助征。王發兵擊破之,獻俘,帝賜勑褒賞。辛丑弛園囿樵獵之禁,癸卯冊今上爲世子,三月貞熹王后薨,服三年喪。甲辰甄別中外官吏淑慝,陞黜之。賜成均館學生田四百結,鄕學亦賜田有差。乙巳命今後再嫁女之子孫,勿齒朝班。世祖朝嘗撰《東國通鑑》未就,命續成之。丁未錄用高麗忠臣鄭夢周、吉再後。弘治戊申仁粹王大妃有疾,王嘗侍藥,疾瘳大赦,賜群臣爵一級。己酉鄕圍策士有言:「祀佛禳災者。」王手敎竄逐之。庚戌幸驪州謁英陵,賜州民是年半租,所過州縣,遣官祭先聖廟,賜學生米有差。辛亥命自今兄弟、叔姪、堂兄弟,爭訟理曲者徙邊,野人寇永安道,殺鎭將,遣兵討破之。壬子罷度僧法,祀先聖,大饗師生及百僚,令製樂章以侑之。前代君王及名賢陵墓頹毁者,命修葺禁樵牧。甲寅秋王不豫,裁決庶務不少懈。十二月戊寅大漸,具冠服召見大臣,翌日己卯薨于正寢,享年三十八,在位二十六年。聞喪之日,雖深山窮谷之民,莫不奔走號慟。王聰明英武寬仁恭儉,通貫經史,尤深於性理之學,星曆鍾律靡不講究,射藝書畫亦臻其妙。孝友出於天性,祭祀非有事故,必躬必謹。奉養三大妃克盡誠敬,待母兄恩豊備至,諸子敎以義方,宗族極其雍睦。尊敬大臣禮遇臺諫,從容咨訪虛懷納採。寵待講官加以異數,每於經筵孜孜聽受,猶以爲未廣。擇二品以上可顧問者,輪日參侍,號爲特進官。至於郞吏悉知才行,用各盡能。總攬權綱,愛重名爵,如知其賢不次擢用。苟犯名義,雖才必黜,寬以御下罪疑多㒃。唯閽寺雖小過必懲。養耆老、恤孤獨、明嘗罰、愼刑獄,斥異端、扶正道、絶遊畋、戒逸欲,錄用忠孝、褒奬節義,增修文廟、優贍學廩,訓鍊將士、擇任邊帥,閱武講蒐必以其時。遇災請行祈禳,則曰:「消變在於修德。」歲稔請加賦稅,則曰:「百姓足,君誰與不足?」却進膳曰:「奉上之禮雖勤,恤下之情亦切。」停禮宴曰:「歲歉民飢,而獨樂可乎?」大哉王言!眞天地父母之心乎!昊天不弔遽至厭世,慟哉!主上殿下,亮陰在疚,哀慕罔極,率群臣上尊謚曰:「仁文憲武欽聖恭孝大王」,廟號曰:「成宗」。以乙卯四月初六日己未,安厝于廣州治西學堂里之原,號曰:「宣陵」。噫!三代以下,終始全德之君寡矣,我成宗,粹乎無以議爲。初在潛邸,聘領議政韓明澮之女,卽位封爲妃,無子薨謚曰恭惠。陞淑儀尹氏爲妃,卽判奉常寺事起畎之女,寔誕今上殿下。又陞淑儀尹氏爲妃,卽領敦寧府事壕之女,生一男曰懌,封晋城大君。淑儀嚴氏生一女,曰恭愼翁主,下嫁淸寧尉韓景琛,淑儀權氏,生一男幼,淑容鄭氏生二男一女,曰㤚安陽君,娶知事具壽永女,曰㦀鳳安君,娶贈左贊成趙紀女,女幼。淑容洪氏生七男三女,曰惠淑翁主,下嫁高原尉申沆。曰𢢝完原君,娶贈左贊成崔河臨女,曰恬檜山君,娶奉事安邦彦女,曰惇甄城君,娶參奉申友灝女,餘幼。淑媛河氏生一男,曰恂桂城君,娶判官元菑女,淑媛金氏生三男三女,曰徽淑翁主,下嫁豊原尉任崇載,曰敬淑翁主未嫁,餘幼。淑媛權氏生一男一女,皆幼。淑媛沈氏生二男二女,曰慶順翁主下嫁宜城尉南致元,餘幼。今上殿下,聘右議政愼承善之女,今爲妃,生二女,皆幼。

成宗康靖大王實錄卷第二百九十七

編修官名單

编辑

○弘治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春秋館奉敎撰進。

前後官幷錄。

領館事: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藝文館觀象監事居昌府院君臣愼承善。

監館事:推忠定難翊戴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議政兼領經筵事咸從府院君臣魚世謙。

監館事: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議政兼領經筵事臣成俊。

知館事:純誠佐理功臣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知經筵事廣原君臣李克墩。

知館事:崇政大夫議政府右贊成臣朴楗。

知館事:正憲大夫知中樞府事兼藝文館提學臣柳洵。

知館事:政憲大夫議政府左參贊兼知義禁府事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經筵事同知經筵事臣洪達。

知館事:正憲大夫議政府右參贊兼弘文館提學五衛都摠府都摠管臣盧公弼。

知館事:資憲大夫議政府右參贊兼知義禁府事臣尹孝孫。

同知館事:推忠定難翊戴功臣嘉靖大夫工曹參判兼五衛都摠府副摠管漢平君臣趙益貞。

同知館事:嘉靖大夫禮曹參判臣金壽童。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兵曹參判臣李陸。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兵曹參判臣權健。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同知中樞府事臣金克儉。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禮曹參判兼藝文館提學臣申從濩。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漢城府左尹臣金悌臣。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同知中樞府事臣許琛。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同知中樞府事臣安琛。

編修官:通訓大夫弘文館直提學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藝文館應敎臣表沿沫。

編修官:通訓大夫弘文館直提學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臣權柱。

編修官:通訓大夫弘文館直提學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臣尹喜孫。

編修官:通訓大夫宗簿寺正知製敎臣李均。

編修官:通訓大夫掌樂院正知製敎兼承文院參校漢學敎授臣李琚。

編修官:通訓大夫掌樂院正臣姜景叙。

編修官:中直大夫守弘文館直提學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承文院參校臣李承健。

編修官:中直大夫守尙衣院正臣楊熙止。

編修官:奉正大夫守宗簿寺正知製敎臣李達善。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司憲府執義臣李惟淸。

編修官:中直大夫司憲府執義臣李宜茂。

編修官:中直大夫弘文館典翰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臣金崶。

編修官:奉正大夫守弘文館典翰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藝文館應敎臣金詮。

編修官:奉正大夫守成均館司成臣李守恭。

編修官:奉列大夫守成均館司成臣安瑭。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宗親府典籤臣李繼福。

編修官:中訓大夫行議政府舍人臣李世英。

編修官:奉正大夫議政府舍人兼承文院校勘臣張順孫。

編修官:奉正大夫議政府舍人知製敎兼承文院校勘臣南宮璨。

編修官:奉正大夫行承文院校勘知製敎兼校書館校理臣朴說。

編修官:奉列大夫行軍器寺僉正臣孫蕃。

編修官:朝散大夫承文院校勘臣許輯。

編修官:朝奉大夫守弘文館應敎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藝文館應敎臣南世周。

編修官:朝奉大夫弘文館副應敎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藝文館應敎校書館校理臣崔溥。

編修官:朝奉大夫司贍寺僉正臣南世聃。

編修官:朝奉大夫軍器寺僉正臣金三俊。

編修官:通德郞通禮院奉禮知製敎臣李懿孫。

記注官:朝奉大夫行工曹正郞臣李㙉。

記注官:朝奉大夫行弘文館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臣柳順汀。

記注官:通善郞兵曹正郞兼承文院校理臣任由謙。

記注官:通德郞弘文館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承文院校理臣鄭光弼。

記注官:通善郞行弘文館副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承文院校理臣李顆。

記注官:奉直郞守兵曹正郞知製敎臣金勘。

記注官:奉直郞守禮曹正郞兼承文院校理臣成世貞。

記注官:奉列大夫行弘文館副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臣李孝文。

記注官:奉訓郞弘文館副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臣孫澍。

記注官:朝奉大夫行忠翊府都事臣權鈞。

記事官:通善郞行吏曹佐郞知製敎臣金千齡。

記事官:奉直郞行司憲府監察臣李孝敦。

記事官:奉訓郞行禮曹佐郞臣柳希渚。

記事官:奉訓郞行弘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權達手。

記事官:宣敎郞守工曹佐郞臣奇褚。

記事官:宣敎郞守成均館典籍臣權敏手。

記事官:宣敎郞守承文院校檢臣尹殷輔。

記事官:宣敎郞守成均館典籍臣曺致虞。

記事官:承訓郞行弘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宋欽。

記事官:承訓郞行弘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李幼寧。

記事官:宣敎郞弘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南袞。

記事官:宣務郞弘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李寬。

記事官:秉節校尉忠佐衛副司果臣辛世璉。

記事官:宣務郞行藝文館奉敎臣申澄。

記事官:承訓郞行藝文館奉敎臣姜德裕。

記事官:宣敎郞行藝文館奉敎臣鄭承祖。

記事官:承訓郞行藝文館奉敎臣李希舜。

記事官:宣務郞行藝文館奉敎臣韓世桓。

記事官:通善郞行承文院博士臣沈順門。

記事官:宣務郞行弘文館博士兼經筵司經臣成重淹。

記事官:宣務郞行藝文館奉敎臣鄭希艮。

記事官:宣務郞行藝文館奉敎臣權五紀。

記事官:務功郞藝文館奉敎臣成希哲。

記事官:務功郞藝文館奉敎臣李荇。

記事官:務功郞藝文館待敎臣姜澂。

記事官:務功郞行藝文館待敎臣高世昌。

記事官:承訓郞行藝文館待敎臣金𤉘。

記事官:宣敎郞行藝文館待敎臣成允祖。

記事官:務功郞行弘文館正字兼經筵典經臣李滋。

記事官:務功郞行藝文館檢閱臣申公濟。

記事官:宣敎郞行藝文館檢閱臣金寬。

記事官:宣務郞行弘文館正字兼經筵典經臣金世弼。

記事官:啓功郞行藝文館檢閱臣李思恭。

記事官:通仕郞行藝文館檢閱臣文瑾。

記事官:啓功郞行藝文館檢閱臣河繼曾。

記事官:從仕郞藝文館檢閱臣徐厚。

記事官:啓功郞行校書館副正字臣金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