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介之一

 鳞之四 本草綱目
介之一
介之二 

李時珍曰︰介蟲三百六十,而龜爲之長。龜蓋介蟲之靈長者也。周官‧鱉人取互物以時(昌角切),春獻鱉蜃,秋獻龜魚。祭祀供亦聖世供饌之所不廢者,而況又可充藥品乎?唐宋本草皆混入蟲魚,今析爲介部。凡四十六種,分爲二類︰曰龜鱉,曰蚌蛤。

《神農本草經》八種(梁陶弘景注) 《名醫別錄》五種(梁陶弘景注) 《唐本草》二種(唐蘇恭) 《本草拾遺》一十種本草》一種(蜀韓保升) 《開寶本草》二種(宋馬志) 《嘉 本草》八種經本草》一種(宋蘇頌) 《本草蒙筌》一種(明陳嘉謨)《本草綱目》六種(明李明珍)附注︰魏《吳普本草》 李當之《藥錄》 宋雷 《炮炙論》 齊徐之才《藥對》 唐甄權《藥性》 孫思邈《千金》 唐孟詵、張鼎《食療》 楊損之《刪繁》 蕭炳《四聲》 南唐陳士良《食性》

《湯液》 吳瑞《日用》 朱震亨《補遺》 明汪穎《食物》 明寧源《食鑒》 明汪機《會編》

介之一 (龜鱉類一十七種)

编辑

水龜

编辑

(《本經》上品)

【釋名】

玄衣督郵。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龜頭與蛇頭同。故字上從它,其下象甲、足、尾之形。它即古蛇字也。又《爾雅》龜有十種,郭璞隨文傅會,殊欠分明。蓋山、澤、水、火四種,乃因常龜所生之地而名也。其大至一尺以上者,在水曰寶龜,亦曰蔡龜。在山曰靈龜,皆國之守寶而未能變化者也。年至百千,則具五色,而或大或小,變化無常。在水,曰神龜。在山,曰筮龜,皆龜之聖者也。火龜則生炎地,如火鼠也。攝龜則呷蛇龜也。文龜則蟕蠵瑇瑁也。後世不分山、澤、水、火之異,通以小者爲神龜,年久者爲靈龜,誤矣。本經龜甲止言水中者,而諸注始用神龜。然神龜難得,今人惟取水中常龜入藥,故今總標水龜而諸龜可該矣。

【集解】

時珍曰︰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龜形象離,其神在坎。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背陰向陽,蛇頭龍頸。外骨內肉,腸屬於首,能運任脈。廣肩大腰,卵生思抱,其息以耳。雌雄尾交,亦與蛇匹。或云大腰無雄者,謬也。今人視其底甲,以辨雌雄。龜以春夏出蟄脫甲,秋冬藏穴導引,故靈而多壽。《南越志》云︰神龜,大如拳而色如金,上甲兩邊如鋸齒,爪至利,能緣樹食蟬。《抱朴子》云︰千歲靈龜,五色具焉,如玉如石。變化莫測,或大或小。或游於蓮葉之上,或伏於叢蓍之下。張世南《質龜論》云︰龜老則神,年至八百,反大如錢。夏則游於香荷,冬則藏於藕節。其息有黑氣如煤煙,在荷心,狀甚分明。人見此氣,勿輒驚動,但潛含油管噀之,即不能遁形矣。或云︰龜聞鐵聲則伏,被蚊噆則死。香油抹眼,則入水不沉。老桑煮之則易爛。皆制伏之妙也。

龜甲

编辑

【釋名】

神屋(《本經》)、敗龜版(《日華》)、敗將(《日華》)、漏天機(《圖經》)。

時珍曰︰並隱名也。

【集解】

《別錄》曰︰龜甲生南海池澤及湖水中。采無時。勿令中濕,濕即有毒。

陶弘景曰︰此用水中神龜,長一尺二寸者爲善。厴可供卜,殼可入藥,亦入仙方。當以生龜炙取。

韓保升曰︰湖州、江州、交州者,骨白而濃,其色分明,供卜、入藥最良。

大明曰︰卜龜小而腹下曾鑽十遍者,名敗龜版,入藥良。

蘇頌曰︰今江湖間皆有之。入藥須用神龜。神龜版當心前一處,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最佳。其頭方腳短,殼圓版白者,陽龜也。頭尖腳長,殼長版黃者,陰龜也。陰人用陽,陽人用陰。今醫家亦不知如此分別。

時珍曰︰古者取龜用秋,攻龜用春。今之采龜者,聚至百十,生鋸取甲,而食其肉。彼有龜王、龜相、龜將等名,皆視其腹背左右之紋以別之。龜之直中紋,名曰千里。其首之橫紋第一級左右有斜理皆接乎千里者,即龜王也。他龜即無此矣。言占事帝王用王,文用相,武用將,各依等級。其說與《逸禮》所載天子一尺二寸、諸侯八寸、大夫六寸、士庶四寸之說相合,亦甚有理。若天神龜、寶龜,世所難得,則入藥亦當依此用之可也。《日華》用卜龜小甲,蓋取便耳。又按︰《經》云︰龜甲勿令中濕。一名則古者上下甲皆用之。至《日華》始用龜版,而後人遂主之矣。

【正誤】

吳球曰︰先賢用敗龜版補陰,借其氣也。今人用鑽過及煮過者,性氣不存矣。惟靈山諸谷,因風墜自敗者最佳,田池自敗者次之,人打壞者又次之。

時珍曰︰按︰陶氏用生龜炙取,《日華》用灼多者,皆以其有生性神靈也。曰敗者,謂鑽灼陳久如敗也。吳氏不達此理,而反用自死枯敗之版,復謂灼者失性,謬矣。縱有風墜自死者,亦山龜耳。淺學立異誤世,鄙人據以爲談,故正之。

【修治】

以龜甲鋸去四邊,石上磨淨,灰火炮過,塗酥炙黃用。亦用酒炙、醋炙、豬脂炙、燒灰用者。

【氣味】

甘,平,有毒。甄權曰︰無毒。

時珍曰︰按︰《經》云︰中濕者有毒,則不中濕者無毒矣。

之才曰︰惡沙參、蜚蠊,畏狗膽、瘦銀。

【主治】

甲︰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久服輕身不飢(《本經》)。驚恚氣,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熱,傷寒勞復,或飢體寒熱欲死,以作湯,良。久服益氣資智,使人能食。燒灰,治小兒頭瘡難燥,女子陰瘡(《別錄》)。溺:主久嗽,斷瘧(弘景)。殼:炙末酒服,主風腳弱(蕭炳)。版:治血麻痹(《日華》)。燒灰,治脫肛(甄權)。下甲:補陰,主陰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續筋骨,治勞倦,四肢無力(震亨)。治腰腳痠痛,補心腎,益大腸,止久痢久泄,主難產,消癰腫。燒灰,敷臁瘡(時珍)。

【發明】

陰之物,稟北方之氣而生,故能補陰、治血、治勞也。

時珍曰︰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皆以養陽也。

乃物理之玄微,神工之能事。觀龜甲所主諸病,皆屬陰虛血弱,自可心解矣。又見鱉甲。

【附方】

舊二,新十二。

補陰丸︰丹溪方︰用龜下甲(酒炙)、熟地黃(九蒸九晒)各六兩,黃柏(鹽水浸炒)、知母(酒炒)各四兩,石器爲末,以豬脊髓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下。一方︰去地黃,加五味子(炒)一兩。

瘧疾不止︰龜版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海上名方》)

抑結不散︰用龜下甲(酒炙)五兩,側柏葉(炒)一兩半,香附(童便浸,炒)三兩,爲末,酒糊胎產下痢︰用龜甲一枚,醋炙爲末。米飲服一錢,日二。(《經驗方》)

難產催生︰《秘錄》︰用龜甲燒末,酒服方矮小女子交骨不開者。用乾龜殼一個(酥炙),婦人頭髮一握(燒灰),川芎、當歸各一兩。

每服秤七錢,水煎服。如人行五里許,再一服。生胎、死胎俱下。

腫毒初起︰敗龜版一枚,燒研,酒服四錢。(《小山》)

婦人乳毒︰同上方。

小兒頭瘡︰龜甲燒灰敷之。(《聖惠方》)

月蝕耳瘡︰同上。

口吻生瘡︰同上。

瘡朽臭︰生龜一枚取殼,醋炙黃,更 存性,出火氣,入輕粉、麝香。蔥湯洗淨,搽敷之。(《急救方》)

人咬傷瘡︰龜版骨、鱉肚骨各一片,燒研,油調搽之。(葉氏《摘玄》)

豬咬成瘡︰龜版燒研,香油調搽之。(葉氏《摘玄》)

【氣味】

甘、酸,溫,無毒。

弘景曰︰作羹 大補,而多神靈,不可輕殺。書家所載甚多,此不具說。

思邈曰︰六甲日、十二月俱不可食,損人神氣。不可合豬肉、菰米、瓜、莧食,害人。

【主治】

釀酒,治大風緩急,四肢拘攣。或久癱緩不收,皆瘥(蘇頌)。煮食,除濕痺風痺,身腫 折(

【發明】

時珍曰︰按︰《周處風土記》云︰江南五月五日煮肥龜,入鹽、豉、蒜、蓼食之,名曰 龜。取陰內陽外之義也。

【附方】

舊一,新六。

熱氣濕痺,腹內激熱︰用龜肉同五味煮食之。微泄爲效。(《普濟方》)

筋骨疼痛︰用烏龜一個,分作四腳。每用一腳,入天花粉、枸杞子各一錢二分,雄黃五分,麝香五分,槐花三錢,水一碗煎服。(《纂要奇方》)

十年咳嗽或二十年醫不效者︰生龜三枚,治如食法,釀秫米四升如常法熟,飲之令盡,永不發。又方︰用生龜一枚著坎中,令人溺之,浸至三日,燒研。以醇酒一升,和屑如乾飯,頓服。須臾大吐,嗽囊出則愈。小兒減半。(《痢及瀉血︰烏龜肉,以沙糖水拌。椒和,炙煮食之。多度即勞瘵失血︰田龜煮取肉,和蔥、椒、醬、油煮食。補陰降火,治虛勞失血咯血,咳嗽寒,累用經驗。(吳年久痔漏︰田龜二、三個,煮取肉,入茴香、蔥、醬,常常食,累驗。此疾大忌糟、醋等熱物。(《便民食療》)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塗脫肛(甄權)。治打撲傷損,和酒飲之,仍搗生龜肉塗之(時珍)。

膽汁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痘後目腫,經月不開,取點之,良(時珍)。

【采取】

頌曰︰按︰孫光憲《北夢瑣言》云︰龜性妒而與蛇交。

照之。龜見其影,則淫發失尿。急以物收取之。又法︰以紙炷火上 熱,以點其尻,亦致失尿,但差

時珍曰︰今人惟以豬鬃或松葉針其鼻,即尿出。似更簡捷也。

【主治】

滴耳,治聾(藏器)。點舌下,治大人中風舌喑,小兒驚風不語。摩胸、治龜胸、龜背(時珍)。

【發明】

時珍曰︰龜尿走竅透骨,故能治喑、聾及龜背,染髭髮也。按︰《岣嶁神書》言︰龜尿磨瓷器,【附方】

舊一,新二。

小兒龜背︰以龜尿摩其胸背,久久即瘥。(孫真人)中風不語︰烏龜尿點少許於舌下,神妙。(《壽域》)

鬚髮早白︰以龜尿調水蛭細末,日日捻之,自黑。末忌粗。(談野翁方)

秦龜

编辑

(《別錄》上品)

【釋名】

山龜。

宗奭曰︰龜則四方皆有。但秦地山中多老龜,極大而壽,故取爲用,以地別名。

【集解】

《別錄》曰︰秦龜生山之陰土中。二月、八月採。

有之。冬月藏土中,春夏秋即出游溪谷。古人獨取秦地者耳。

弘景曰︰此即山中龜不入水者。其形大小無定,方藥稀用。

恭曰︰秦龜即 ,更無別也。

士良曰︰秦人呼 爲山龜,是矣。

藏器曰︰春出。卜人亦取以頌曰︰ 生嶺南,別是一種山龜,非秦龜也。

知卜者稀,故爾弗貴也。

時珍曰︰山中常龜,鹿或伏於蓍草之下,或游於卷其書》云︰靈 ,大龜也。雌曰 ,雄曰玳瑁。觀此則秦龜是山龜, 是澤龜,與《爾雅》山龜、澤龜、

【修治】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除濕痺氣,身重,四肢關節不可動搖(《別錄》)。

赤白帶下,破積症(李 )。補心(宗 )。治鼠 (時珍)。

【發明】

宗奭曰︰大龜靈於物,故方家用以補心,然甚有驗。

時珍曰︰見龜甲。

【附方】

新一。

鼠 劉涓子用山龜殼(炙)、狸骨(炙)、甘草(炙)、雄黃、桂心、乾薑等分爲末,飲服方寸匕,日三。仍以艾灸瘡上,用蜜和少許,入瘡中,良。

【主治】

陰乾炙研服,令人長遠入山不迷(孟詵。弘景曰︰前

蠵龜

编辑

(《綱目》)

【釋名】

蟕蠵(音玆夷)、靈蠵(《漢書》)、靈龜(郭璞注)、𪓟鼊(音拘璧, 一作蚼𧓄)、贔屭(音備戲。《雜俎》作臂係者非)、皮名龜筒。

時珍曰︰蟕蠵,鳴聲如茲夷,故名。𪓟鼊者,南人呼龜皮之音也。贔屭者,有力貌,今碑趺象之。或云大者爲蟕蠵贔屭,小者爲𪓟鼊,甚通。

【集解】

弘景曰︰蟕蠵生廣州。

恭曰︰即秦龜也。

藏器曰︰蟕蠵生海邊。甲有文,堪爲物飾。非山龜也。

保升曰︰蘇恭之說,非通論也。按︰郭璞《爾雅》注云︰蟕蠵出涪陵郡,大龜也。其緣甲文似瑇瑁,能鳴。甲亦可卜,俗呼靈龜是矣。

頌曰︰蟕蠵別是一種山龜之大者,非秦龜也。《嶺表錄》云︰潮循間甚多,人立背上,可負而行。鄉人取殼,以生得全者爲貴。初用木換出其肉。龜被楚毒,鳴吼似牛,聲振山谷。古人謂生龜脫筒,指此。工人以其甲通明黃色者,煮拍陷玳瑁爲器,謂之龜筒。入藥亦以生脫爲主。

《日華》曰︰蟕蠵即𪓟鼊也。皮可寶裝飾物。

時珍曰︰蟕蠵諸說不一。按《山海經》云︰蠵龜生深澤中,注云大龜也。甲有文采,似瑇瑁而薄。應劭注《漢書》云︰靈蠵,大龜也。雄曰瑇瑁,雌曰蟕蠵,據此二說,皆出古典。質以衆論,則蟕蠵即𪓟鼊之大者,當以藏器日華爲準也。至於海邊山居水食瑇瑁之屬,非若山龜不能入水也。故功用專於解毒,與瑇瑁相同。自可意會,劉欣期《交州記》云︰𪓟鼊似瑇瑁,大如笠,四足,漫胡無指爪,其甲有黑珠文采,斑似錦文,但薄而色淺,不任作器,惟堪貼飾。今人謂之鼊皮。《臨海水土記》云︰其形如龜鱉身,其甲黃點有光,廣七八寸,長二三尺。彼人以亂瑇瑁。肉味如黿可食。卵大如鴨,卵正圓,生食美於鳥卵。《酉陽雜俎》云︰臂係狀如龜,生南海。捕者必先祭後取之。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去風熱,利腸胃(時珍)。

【氣味】

鹹,平,微毒。

【主治】

療俚人毒箭傷(弘景)。中刀箭悶絕者,刺飲便安(《日華》。藏器曰︰南人用銅及蛇汁毒,亦多養此用)。

龜筒

【釋名】

皮。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血疾,及中刀箭毒,煎汁飲(大明)。解藥毒、蠱毒(時珍)。

【附錄】

(音迷麻)、 (音朝)。時珍曰︰按︰《臨海水土記》云︰ ,狀似,而甲薄,形大如龜,味極美,一枚有膏三斛。又有 ,亦如 ,腹邊沙中。

瑇瑁

编辑

(宋《開寶》)

【釋名】

玳瑁(音代昧,又音毒目)。

時珍曰︰其功解毒,毒物之所媢嫉者,故名。

【集解】

藏器曰︰瑇瑁生嶺南海畔山水間。大如扇,似龜,甲中有紋。士良曰︰其身似龜,首、嘴如鸚鵡。

頌曰︰今廣南皆有,龜類也。大者如盤,其腹、背甲皆有紅點斑紋。入藥須用生者乃靈。

凡遇飲食有毒,則必自搖動,死者則不能,神矣。今人多用雜龜筒作器皿,皆殺取之,又經煮拍,故生者殊難得。

時珍曰︰按范成大《虞衡志》云︰玳瑁生海洋深處。狀如龜黿而殼稍長,背有甲十三片,黑白斑文,相錯而成。其裙邊缺如鋸齒。無足而有四鬣,前長後短,皆有鱗,斑紋如甲。海人養以鹽水,飼以小魚。又顧玠海槎錄云,大者難得,小者時時有之。但老者甲濃而色明,小者甲薄而色暗。世言鞭血成斑,謬矣。取時必倒懸其身,用滾醋潑之,則甲逐片應手落下。《南方異物志》云︰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大如扇,取下乃見其文。煮柔作器,治以鮫魚皮,瑩以枯木葉,即光輝矣。陸佃云︰玳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謂之護卵。

【氣味】

甘,寒,無毒。宗奭曰︰入藥用生者,性味全也。既熟犀義同。

【主治】

解嶺南百藥毒(藏器)。破症結,消癰毒,止驚癇(《日華》)。療心風,解煩熱,行氣血,利大小腸,功與肉同(士良)。磨汁服,解蠱毒,生佩之,鎮心神,急驚客忤,傷寒熱結狂言(時珍)。

【發明】

時珍曰︰玳瑁解毒清熱之功,同於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時至寶丹始用之也。

又見鱉甲。

【附方】

舊一,新三。

解蠱毒︰生玳瑁磨濃汁,水服一盞即消。(楊氏《產乳》)

預解痘毒︰遇行時服此,未發內消,已發稀少。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溫服半合,日三服,最良。(《靈苑方》)

痘瘡黑陷︰乃心熱血凝也。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豬心血少許,紫草湯五匙,和勻,溫服。(聞人規《痘疹論》)

迎風目淚︰乃心腎虛熱也。用生玳瑁、羚羊角各一兩,石燕子一雙,爲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日一服。(《鴻飛集》)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諸風毒,逐邪熱,去胸膈風痰,行氣血,鎮心神,利大小腸,通婦人經脈(士良)。

【主治】

解諸藥毒,刺血飲之(《開寶》)。

【附錄】

撒八兒 時珍曰︰按︰劉郁《西使記》云︰出西海中。乃玳瑁吐出,年深結成者,其價如金。偽作者,乃犀牛糞也。竊謂此物貴重如此,知果是玳瑁遺精否?亦無所詢証。姑附於此,以俟博識。

綠毛龜

编辑

(《蒙筌》)

【釋名】

綠衣使者(《綱目》)。

【集解】

時珍曰︰綠毛龜出南陽之內鄉及唐縣,今惟蘄州以充方物畜水缸中,飼以魚蝦,冬則除水。久久生毛,長四五寸。毛中有金線,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銖錢者,爲真。他龜久養亦生毛,但大而無金線,底色黃黑爲異爾。《南齊金色可愛。云置碗中,能辟蛇虺之毒。此亦龜之異也。

【修治】

時珍曰︰此龜古方無用者。近世滋補方往往用之,大抵與龜甲同功。劉氏先天丸用之,其法用龜九枚,以活鯉二尾安釜中,入水,覆以米篩,安龜在篩上蒸熟,取肉晒乾。

其甲仍以酥炙黃,入藥用。又有連甲、肉、頭、頸俱用者。

【氣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通任脈,助陽道,補陰血,益精氣,治痿弱(時珍)。

收藏書笥,可辟蠹蟲(嘉謨)。

瘧龜

编辑

(《拾遺》)

【集解】

藏器曰︰生高山石下。身偏頭大。

【氣味】

無毒。

【主治】

老瘧發作無時,名 瘧,俚人呼爲彌佳。或發時煮湯坐於中,或懸於病患臥處(藏器)。

鶚龜

编辑

(《拾遺》)

【集解】

藏器曰︰生南海。狀如龜,長二三尺,兩目在側如鶚。亦

【氣味】

無毒。

【主治】

婦人難產,臨月佩之,臨時燒末酒服(藏器)。

【附錄】

旋龜 時珍曰︰按︰《山海經》云︰ 陽之山,怪水尾,聲如破木,佩之已聾。亦此類也。

攝龜

编辑

(《蜀本草》)

【釋名】

呷蛇龜(《日華》作夾蛇)、陵龜

恭曰︰鴦龜腹折,見蛇則呷而食之,故楚人呼呷蛇龜。江東呼陵龜,居丘陵也。

時珍曰︰既以呷蛇得名,則攝亦蛇音之轉,而 亦鴦音之轉也。

【集解】

弘景曰︰鴦,小龜也,處處有之。狹小而長尾。用卜吉凶

保升曰︰攝龜腹小,中心橫折,能自開闔,好食蛇也。

【氣味】

甘、寒,有毒。

詵曰︰此物啖蛇,肉不可食,殼亦不堪用。

【主治】

生研,塗撲損筋脈傷(士良)。生搗, 蛇傷,以其食蛇也(陶弘景)。

【主治】

佩之辟蛇。蛇咬,則刮末敷之,便愈(《抱朴子》)。

【主治】

人咬瘡潰爛,燒灰敷之(時珍。出《摘玄》)。

賁龜

编辑

(音奔。《綱目》)

【釋名】

三足龜(《爾雅》)。

【集解】

時珍曰︰按《山海經》云︰狂水西注,伊水中三足龜,食之無大疾,可以已腫。《唐書》云︰江州獻六眼龜。《大明會典》云︰暹邏國獻六足龜。《宋史》云︰趙霆獻兩頭龜,此又前人所未知者也。

【氣味】

【主治】

食之,辟時疾,消腫(《山海經》)。

(《本經》中品)

【釋名】

團魚(俗名)、神守。(時珍曰︰鱉行蹩 ,故謂之鱉。《淮南子》曰︰鱉無耳而守神。神守之名以此。陸佃云︰魚滿三千六百,則蛟龍引之而飛,納鱉守之則免。故鱉名神守。)河伯從事(《古今注》)。

【集解】

時珍曰︰鱉,甲蟲也。水居陸生,穹脊連脅,與龜同類。四緣有肉裙,故曰龜,甲裡肉。鱉,肉裡甲。無耳,以目爲聽。純雌無雄,以蛇及黿爲匹。故《萬畢術》云︰燒黿脂可以致鱉也。夏日孚乳,其抱以影。《埤雅》云︰卵生思抱。其狀隨日影而轉。在水中,上必有云︰涸水之精製也。又畏蚊。生鱉遇蚊叮則死,死鱉得蚊煮則爛,而熏蚊者復用鱉甲。物相報復如此,異哉﹗《淮南子》曰︰膏之殺鱉,類之不可推也。

鱉甲

【修治】

《別錄》曰︰鱉甲生丹陽池澤。采無時。

頌曰︰今

弘景曰︰采得,生取甲,不可用。

曰︰凡使,要綠色、九肋、多裙、重七兩者爲上。用六一泥固瓶子底中,以物支起。若治症塊定心藥,用頭醋入瓶內,大火煎,盡三升用。若治勞去熱藥,不用醋,用童子小便煎,盡一斗二升,乃去裙留骨,石臼搗粉,以雞皮裹之,取

時珍曰︰按︰《衛生寶鑒》云︰凡漆用,更佳。桑柴灰尤妙。

【氣味】

鹹,平,無毒。

之才曰︰惡礬石、理石。

【主治】

心腹症瘕,堅積寒熱,去痞疾息肉,陰蝕痔核惡肉(《本經》)。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別錄》)。宿食,症塊 癖塞,下氣,婦人漏下五色,下瘀血(甄撲損瘀血(《日華》)。補陰補氣(震亨)。除老瘧瘧母,陰毒腹痛,勞復食復,斑痘煩喘,小兒驚癇。婦人經脈不通,難產,產後陰脫,丈夫陰瘡石淋,斂潰癰(時珍)。

【發明】

宗奭曰︰《經》中不言治勞,惟《藥性論》言治勞瘦骨熱,故虛勞多用之。然甚有據,但不可過劑耳

時珍曰︰鱉甲乃厥陰肝經血分之藥,肝主血也。試常思之,龜鱉之屬,功各有所主。鱉色青入肝,故所主者,瘧勞寒熱, 瘕驚癇,經水癰腫陰瘡,皆厥陰血分之病也。玳入心,故所主者,心風驚熱,傷寒狂亂,痘毒腫毒,皆少陰血分之病也。秦龜色黃入脾,故所主者,頑風濕痺,身重蠱毒,皆太陰血分之病也。水龜色黑入腎,故所主者,陰虛精弱,腰腳

【附方】

舊十二,新七。

老瘧勞瘧︰用鱉甲醋炙研末,酒服方寸匕。隔夜一服,清早一服,臨時一服,無不斷者。

入雄黃少許,更佳。(《肘後》)

奔豚氣痛,上沖心腹︰鱉甲(醋炙)三兩,京三棱(煨)二兩,搗二味爲末。桃仁(去皮尖)四兩,湯浸研汁三升,煎二升,入末不住手攪,煎良久,下醋一升,煎如餳,以瓶收之。每空心溫酒服半匙。(《聖濟錄》)

血瘕症癖︰甄權曰︰用鱉甲、琥珀、大黃等分作散,酒服二錢,少時惡血即下。若婦人小腸中血下盡,癖症積︰甄權曰︰用鱉甲醋炙黃研末,牛乳一合,每調一匙,朝朝服之。

婦人漏下︰甄權曰︰鱉甲醋炙研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又用乾薑、鱉甲、訶黎勒皮等分爲末,婦人難產︰鱉甲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出。(《梅師》)

勞復食復︰篤病初起,受勞傷食,致復欲死者。鱉甲燒研,水服方寸匕。(《肘後方》)

小兒癇疾︰用鱉甲炙研,乳服一錢,日二。亦可蜜丸服。(《子母錄》)

卒得腰痛不可俯仰︰用鱉甲炙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肘後方》)

沙石淋痛︰用九肋鱉甲醋炙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石出瘥。(《肘後方》)

陰虛夢泄︰九肋鱉甲燒研。每用一字,以酒半盞,童尿半盞,蔥白七寸同煎。去蔥,日晡時服之,出臭汗爲度。(《醫壘元戎》)

吐血不止︰鱉甲、蛤粉各一兩(同炒色黃),熟地黃一兩半(晒乾)。爲末。每服二錢,食後茶下。(《聖濟錄》)

痘煩喘,小便不利者︰用鱉甲二兩,燈心一把,水一升半,煎六合,分二服。凡患此小便有血者,中壞也。黑厭無膿者,十癰疽不斂︰不拘發背一切瘡。用鱉甲燒存性,研腸癰內痛︰鱉甲燒存性研,水服一錢,日三。(《傳信方》)

陰頭生瘡,人不能治者︰鱉甲一枚燒研,雞子白和敷。(《千金翼》)

瀋唇緊裂︰用鱉甲及頭,燒研敷之。(《類要》)

人咬指爛,久欲脫者︰鱉甲燒灰敷之。(葉氏《摘玄方》)

【氣味】

甘,平,無毒。

頌曰︰久食,性冷損人。

藏器曰︰《禮記》食鱉去丑,謂頸下有軟骨如龜形者也。食之令人患水病。凡鱉之三足者,赤足者,獨目者,頭足不縮者,其目四陷者,腹下有王字、卜字文者,腹有蛇文者(是蛇化也),在山上者(名旱鱉)。並有毒殺人,不可食。

弘景曰︰不可合雞子食,莧菜食。昔有人銼鱉,以赤莧同包置濕地,經旬皆成生鱉。又有裹鱉甲屑,經五月皆成鱉者。

思邈曰︰不可合豬、兔、鴨肉食,損人。不可合芥子食,生

時珍曰︰案︰《三元參贊書》言︰鱉性冷,發水病。有冷勞氣、症瘕人不宜食之。《生生編》言︰鱉性熱。戴原禮言︰鱉之陽聚於上甲,久食令人生發背。似與性冷性本不熱,食之者和以椒、薑熱物太多,失其本性耳。鱉性畏蔥及桑灰。凡食鱉者,宜取沙河小鱉斬頭去血,以桑灰湯煮熟,去骨甲換水再煮。入蔥、醬作羹膳食乃良。其膽味辣,破入湯中,可代椒而辟腥氣。李九華云︰鱉肉主聚,鱉甲主散。食鱉,銼甲少許入之,庶幾稍平。又言︰薄荷煮鱉能害人。此皆人之所不知者也。

【主治】

傷中益氣,補不足(《別錄》)。熱氣濕痺,腹中激熱,五味煮食,當微器)。

婦人漏下五色,羸瘦,宜常食之(孟詵)。婦人帶下,血瘕腰痛(《日華》)。去虛。久食,性冷(蘇頌)。補陰(震亨)。

作 食,治久痢,長髭須。作丸服,治虛勞 癖腳氣(時珍)。

【附方】

新三。

癖氣塊︰用大鱉一枚,以蠶砂一斗,桑柴灰一斗,淋汁五度,同煮如泥,去骨再煮成膏,搗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聖惠方》)

寒濕腳氣,藤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渣。以盆盛熏蒸,待溫浸洗,神效。(《乾坤生意》)

骨蒸咳嗽潮熱︰團魚丸︰用團魚一個,柴胡、前胡、貝母、知母、杏仁各五錢,同煮,待熟去骨、甲、裙,再煮。食肉飲汁,將藥焙研爲末,仍以骨、甲、裙煮汁和,丸梧子大。

每空心黃 湯下三十丸,日二服。服盡,仍治參、 藥調之。(《奇效方》)

【主治】

除日拔白髮,取脂塗孔中,即不生。欲再生者,白犬乳汁塗之

頭(陰乾)

【主治】

燒灰,療小兒諸疾,婦人產後陰(《日華》)。

【附方】

舊一,新二。

小兒尸疰勞瘦,或時寒熱︰用鱉頭一枚燒灰,新汲水服半錢,日一服。(《聖惠方》)

產後陰脫︰《千金》︰用鱉頭五枚燒研,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錄驗》加葛根二兩,酒服。

末塗腸頭上。(《千金

頭血

【主治】

塗脫肛(出甄權)。風中血脈,口眼 僻

【發明】

時珍曰︰按︰《千金方》云︰目 唇動口 ,皆風入血脈,急以小續命湯服之。

外用鱉血或雞冠血,調伏龍肝散塗之,乾則再上,甚妙。蓋鱉血之性,急縮走血脫肛之病。

【附方】

新二。

中風口 ︰鱉血調烏頭末塗之。待正,則即揭去。(《肘後方》)

小兒疳勞︰治潮熱往來,五心煩躁,盜汗咳嗽,用鱉血丸主之。

以黃連、胡黃連各稱二兩(以鱉血一盞,吳茱萸一兩,同入內浸過一夜,炒乾,去茱、血研末)。入柴胡、川芎、蕪荑各一兩,人參半兩,使君子仁二十一個,爲末,煮粟米粉糊和,爲丸如黍米大。每用熟水,量大小,日服三。(《全幼心鑒》)

【主治】

鹽藏煨食,止小兒下痢(《時珍》)。

【主治】

五月五日收藏衣領中,令人不忘(《肘後》)。

納鱉

编辑

(宋《圖經》)

【集解】

頌曰︰鱉之無裙,而頭足不縮者,名曰納。亦作魶才。

【氣味】

有毒。

頌曰︰食之令人昏塞。以黃 、吳藍煎湯服之,立解。

【氣味】

有小毒。

【主治】

傳尸勞,及女子經閉(蘇頌)。

能(奴來切)鱉

编辑

(《綱目》)

【釋名】

三足鱉。

【集解】

時珍曰︰《爾雅》云︰鱉三足爲能。郭璞云︰今吳興陽羨縣君山池中出之。或以鯀化黃熊,即此者,非也。

【氣味】

大寒,有毒。

頌曰︰食之殺人。

時珍曰︰按︰姚福《庚己編》云︰太倉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臥,少頃形化爲血水,只存發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鞫問不決,乃別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竊謂能之有毒,不應如此。然理外之事,亦未可以臆斷也。而《山海經》云︰從水多三足鱉,食之無蠱疫。近亦有人誤食而無恙者,何哉?蓋有毒害人,亦未必至於骨肉頓化也。

【主治】

折傷,止痛化血,生搗塗之。道家辟諸厭穢死氣,或畫像止之

朱鱉

编辑

(《拾遺》)

【集解】

藏器曰︰生南海。大如錢,腹赤如血。云在水中著水馬腳,皆令仆倒也。

時珍曰︰按︰《淮南子》云︰朱鱉浮波,必有大雨。

【主治】

丈夫佩之,刀劍不能傷。婦女佩之,有媚色(藏器)。

珠鱉

编辑

(《綱目》)

【集解】

時珍曰︰按︰《山海經》云︰葛山澧水有珠鱉。狀如肺而有統志》云︰生高州海中。狀如肺,四目六足而吐珠。《呂氏春秋》云︰澧水魚之美者,名曰珠鱉,六足腹。皆指此也

【氣味】

甘,酸,無毒。

【主治】

食之,辟疫癘(時珍)。

(《拾遺》)

【釋名】

時珍曰︰按︰《說文》云︰黿,大鱉也。甲蟲惟黿最大,故字從元,元者大也。

【集解】

頌曰︰黿生南方,江湖中。大者圍一、二丈。南人捕食之其卵圓大如雞、鴨子,一產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鹽淹食,煮之白不凝。

藏器曰︰性至難死,剔其肉盡,口猶咬物。可張鳥鳶。

弘景曰︰此物老者,能變爲魅,非急弗食之。

時珍曰︰黿如鱉而大,背有 ,青黃色,大頭黃頸,腸屬於故曰黿鳴鱉應。淮南萬畢術云︰燒黿脂以致鱉。皆氣類相感也。張鼎或云︰此物在水食魚,與人共體,具十二生肖肉,裂而懸之,一夜便覺垂長也。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炙黃酒浸,治瘰癧,殺蟲逐風,惡瘡痔 ,風頑疥瘙,功同鱉甲(藏器)。五臟邪氣,殺百蟲毒、百藥毒,續筋骨

【氣味】

甘,平,微毒。

【主治】

濕氣、邪氣,諸蟲(藏器)。

【主治】

摩風及惡瘡(孟詵)。

【氣味】

苦,寒,有毒。

【主治】

喉痺,以生薑、薄荷汁化少許服,取吐(時珍)。

(《本經》中品)

【釋名】

螃䲒(《蟹譜》)、郭索(揚雄《方言》)、橫行介士(《蟹譜》)、無膓公子(《抱朴子》)、雄曰蛝螘,雌曰博帶(《廣雅》)。

宗奭曰︰此物之來,秋初如蟬蛻殼,名蟹之意,必取此義。

時珍曰︰按︰傅肱《蟹譜》云︰蟹,水蟲也,故字從蟲。亦魚屬也,故古文從魚。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

【集解】

《別錄》曰︰蟹生伊芳洛池澤諸水中。取無時。

弘景曰︰蟹類甚多,蝤蛑、擁劍、蟚螖皆是,並不入藥。海邊又有蟚蜞,似蟚螖而大,似蟹而小,不可食。蔡謨初渡江,不識蟚蜞,啖之幾死。歎曰讀爾雅不熟,爲學者所誤也。

頌曰︰今淮海、汴東、河北陂澤中多有之,伊洛乃反難得也。今人以爲食品佳味,俗傳八月一日取稻芒兩枝,長一二寸許,東行輸送其長。故今南方捕蟹,差早則有銜芒,須霜後輸芒,方可食之,否則毒尤猛也。其類甚多︰六足者名蛫,音跪,四足者名牝,皆有大毒,不可食。其殼闊而多黃者名蟙,生南海中,其螯最銳,斷物如芟刈也。食之行風氣,其扁而最大,後足闊者,名蝤蛑,南人謂之撥棹子,以其後腳如棹也。一名蝤,隨退殼,一退一長,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盞碟。兩螯如手,所以異於衆蟹也。其力至强,八月能與虎,虎不如也。一螯大、一螯小者,名擁劍,一名桀步。常以大螯斗,小螯食物。又名執火,以其螯赤也。其最小無毛者,名蟚螖,音越,吳人訛爲蟚越。《爾雅》云︰螖蠌,小者螃。郭璞注云︰即蟚螖也。

時珍曰︰蟹,橫行甲蟲也。外剛內柔,於卦象離。骨眼蜩腹,䖱腦鱟,足二螯八,跪利鉗尖,爪殼肥而堅,有十二星點。雄者臍長,雌者臍團。腹中之黃,應月盈虧。其性多躁,引聲噀沫,至死乃已。生於流水者,色黃而腥,生於止水者,色紺而馨。佛書言其散子後,卽自枯死,霜前食物故有毒,霜後將蟄故味美。所謂入海輸芒者,亦謬談也。蟚蜞大於蟚螖,生於陂池田港中,故有毒,令人吐下。似蟚蜞而生於沙穴中,見人便走者,沙狗也,不可食。似蟚蜞而生海中,潮至出穴而望者,望潮也,可食。兩螯極小如石者,蚌江也,不可食。生溪澗石穴中,小而殼堅赤者,石蟹也,野人食之。又海中有紅蟹,大而色紅。飛蟹能飛。善苑國有百足之蟹。海中蟹大如錢,而腹下又有小蟹如楡莢者,蟹奴也,居蚌腹者,蠣奴也,又名寄居蟹,竝不可食。蟹腹中有蟲,如小木鱉子而白者,不可食,大能發風也。

宗奭曰︰取蟹以八九月蟹浪之時,伺其出水而拾之,夜則以火照捕之,時黃與白滿殼也。

【修治】

時珍曰︰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爲佳品。

但久留易沙,見燈亦沙,得椒易 。得皂莢或蒜及韶粉可免沙蔥及五味子同煮

【氣味】

鹹,寒,有小毒。

弘景曰︰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頭紫蘇汁、蒜汁、豉汁、蘆根汁,皆可解之。

楊歸濃曰︰娠婦食之,令子橫生。

宗奭曰︰此物極動風,風疾人不可食,屢見其事。

時珍曰︰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木香汁可解。詳柿下。

【主治】

胸中邪氣,熱結痛, 僻面腫。能敗漆。燒之致鼠(《本經》。弘景曰︰仙方用之,化漆爲水,服之長生。以黑犬血故塗漆瘡用之。其螯燒煙,可集鼠於諸肚痛血不下者,以酒食之。筋骨折傷爛,微炒,納入瘡中,筋即連也)。殺莨菪毒,解鱔魚毒、漆毒,治

蝤蛑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解熱氣,治小兒痞氣,煮食(《日華》)。

蟛蜞

【氣味】

鹹,冷,有毒。

【主治】

取膏,塗濕癬、疽瘡(藏器)。

石蟹

【主治】

搗敷久疽瘡,無不瘥者(藏器)。

【發明】

慎微曰︰蟹非蛇鱔之穴無所寄。故食鱔中毒者,食蟹即解,性相畏也。沈括《筆談》云︰關中無蟹,土人怪其形狀,收乾者懸門上辟瘧。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

時珍曰︰諸蟹性皆冷,亦無甚毒,爲 最良。鮮蟹和以薑、醋,侑略賞風味,何毒之有?饕嗜者乃頓食十許枚,兼以葷膻雜進,飲利,亦所必致,而歸咎於蟹,蟹亦何咎哉?洪邁《夷堅志》云︰襄陽一盜,被生漆塗兩目,發配不能睹物。有村叟令尋石蟹,搗之畏蟹,莫究其義。

【附方】

新三。

濕熱黃膽 蟹燒存性研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日服二次。(《集簡方》)

即好。乾蟹燒灰,酒服亦好。(唐瑤《經驗方》)

中鱔魚毒︰食蟹即解。(董炳驗方)

蟹爪

【主治】

破胞墮胎(《別錄》)。破宿血,止產後安胎(鼎。頌曰︰《魅(時珍)。

【附方】

新二。

《千金》神造湯︰治子死腹中,並雙胎一死一生,服之令死者出,生者安,神驗方也。用蟹爪一升,甘草二尺,東流水一斗,以葦薪煮至二升,濾去滓,入真阿膠三兩令烊,頓服或分二服。若人困不能服者,灌入即活。

下胎蟹爪散︰治妊婦有病欲去胎。用蟹爪二合,桂心、瞿麥各一兩,牛膝二兩,爲末。

空心溫酒服一錢。(《千金

【主治】

燒存性,蜜調,塗凍瘡及蜂蠆傷。酒服,治婦人兒枕痛及血崩腹珍)。

【附方】

新三。

崩中腹痛︰毛蟹殼燒存性,米飲服一錢。(《証治要訣》)

蜂蠆螫傷︰蟹殼燒存性,研末,蜜調塗之。(同上)熏辟壁虱︰蟹殼燒煙熏之。(《摘玄》)

鹽蟹汁

【主治】

喉風腫痛,滿含細咽即消(時珍)。

鱟魚

编辑

(音後。宋《嘉 》)

【釋名】

時珍曰︰按︰羅願《爾雅翼》云︰鱟者,候也。鱟善候風,故謂之鱟。

【集解】

藏器曰︰鱟生南海。大小皆牝牡相隨。牝無目,得牡始行。牡去則牝死。

時珍曰︰鱟狀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廣尺餘。其甲瑩滑青黑色。鏊背骨眼,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頭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兩旁,長五六尺,尾長一二尺,有三稜,如椶莖。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狀。每過海,相負示背,乘風而遊,俗呼鱟帆,亦曰鱟簰。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粟米,可爲醯醬。尾有珠如粟,其行也雌常負雄,失其雌則雄即不動。漁人取之,必得其雙。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浮雌沈,故閩人婚禮用之。其藏伏沙上,亦自飛躍。皮殼甚堅,可爲冠,亦屈爲杓,入香中能發香氣,尾可爲小如意,脂燒之可集鼠。其性畏蚊,螫之即死。又畏隙光,射之亦死,而日中暴之往往無恙也。南人以其肉作鮓醬。小者名鬼鱟,食之害人。

【氣味】

辛、鹹,平,微毒。藏器曰︰無毒。

詵曰︰多食發嗽及瘡癬。

【主治】

治痔殺蟲(孟詵)。

【主治】

燒焦,治腸風瀉血,崩中帶下,及產後痢(《日華》)。

【發明】

藏器曰︰骨及尾燒灰,米飲服,大主產後痢。但須先服生地黃、蜜煎等訖,然後服此,無不斷。

【主治】

大風癩疾,殺蟲(時珍)。

【附方】

新一。

鱟膽散︰治大風癩疾。用鱟魚膽、生白礬、生綠礬、膩粉、水銀、麝香各半兩,研不見星。每服一錢,井華水下。取下五色涎爲妙。(《聖濟總錄》)

【主治】

積年呷嗽(時珍)。

【附方】

新一。

積年咳嗽,呀呷作聲︰用鱟魚殼半兩,貝母(煨)一兩,桔梗一分,牙皂一分(去皮酥炙),爲末,煉蜜丸彈子大。每含一丸,咽汁。服三丸,即吐出惡涎而瘥。(《聖惠》)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