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金石之二
金石之一 ◄ | 本草綱目 金石之二 卷八下 |
► 金石之三 |
金石之二 玉類一十四種
编辑玉
编辑(《別錄》上品)
【校正】並入《別錄》玉屑。
【釋名】玄真。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也;其聲舒揚遠聞,智也;不撓而折,勇也;銳廉而不技,潔也。其字象三玉連貫之形。葛洪《抱朴子》云︰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故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極。
【集解】《別錄》曰︰玉泉、玉屑,生藍田山谷,采無時。
弘景曰︰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於闐、疏勒諸處皆善。潔白如豬膏,叩之鳴者,是真也。其比類者,甚多相似,宜精別之。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長號也。 曰︰《異物志》云︰玉出昆侖。《別寶經》云︰凡石韞玉,但將石映燈看之,內有紅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也。
頌曰︰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惟於闐出之。晉平居誨為鴻臚卿張匡鄴使於闐,作《行程記》,載其采玉之地云︰玉河,在於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裡,至於闐界牛頭山,乃疏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東三十裡;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裡;三曰烏玉河,在綠玉河西七裡。其源雖一,而其玉隨地而變,故其色不同。每歲五、六月大水暴漲,則玉隨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謂之撈玉,其地有禁,器用服食,往往用玉。各地所有,亦自彼來。王逸《玉論》,載玉之色曰︰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肪,黑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者時有,黃赤者絕無,雖禮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者。今儀州出一種石,如蒸栗色,彼人謂之栗玉,或云亦黃玉之類,但少潤澤,聲不清越,為不及也。然服食者,惟貴純白,他色亦不取焉。
承曰︰儀州栗玉,乃黃石之光瑩者,非玉也。玉堅而有理,火刃不可傷。此石小刀便可雕刻,與階州白石同體而異色爾。時珍曰︰按︰《太平御覽》云︰交州出白玉,夫余出赤玉,挹婁出青玉,大秦出菜玉,西蜀出黑玉。藍田出美玉,色如藍,故曰藍田。
《淮南子》云︰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得天地之精也。觀此諸說,則產玉之處亦多矣,而今不出者,地方恐為害也,故獨以於闐玉為貴焉。古禮玄圭蒼璧,黃琮赤璋,白琥玄璜,以象天地四時而立名爾。《禮記》云︰石蘊玉則氣如白虹,精神見於山川也。《博物志》云︰山有谷者生玉。《尸子》云︰水圓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地鏡圖》云︰二月山中草木生光下垂者有玉,玉之精如美女。《玉書》云︰玉有山玄文,水蒼文,生於山而木潤,產於水而流芳,藏於璞而文采露於外。觀此諸說,則玉有山產、水產二種。各地之玉多在山,於闐之玉則在河也。其石似玉者, 、琨、 、璁、瓔也。北方有罐子玉,雪白有氣眼,乃藥燒成者,不可不辨,然皆無溫潤。《稗官》載火玉色赤,可烹鼎;暖玉可辟寒;寒玉可辟暑;香玉有香;軟玉質柔;觀日玉,洞見日中宮闕,此皆希世之寶也。
宗奭曰︰燕玉出燕北,體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藥用。
玉屑
编辑(《別錄》)
【修治】弘景曰︰玉屑是以玉為屑,非別一物也。《仙經》服 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塚中玉璞。
恭曰︰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屑如麻豆服者,取其精潤臟腑,滓穢當完出也。又為粉服者,即使人淋壅。屑如麻豆,其義殊深。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
【氣味】甘,平,無毒。 曰︰鹹,寒,無毒。
時珍曰︰惡鹿角,養丹砂。
【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別錄》)。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大明)。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有益(李)。
【附方】新三。
小兒驚啼︰白玉二錢半,寒水石半兩,為末,水調塗心下。(《聖惠方》)
癖鬼氣,往來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兒。白玉、赤玉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聖惠方》)
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則自滅。(《聖濟錄》)
玉泉
编辑(《本經》)
【釋名】玉札(《本經》)、玉漿(《開寶》)、瓊漿。
普曰︰玉泉,一名玉屑。
弘景曰︰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今人無複的識者,通一為玉爾。
志曰︰按︰別本注云︰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為上,故一名玉液。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年不老,然功劣於自然泉液也。
宗奭曰︰《本經》言︰玉泉生藍田山谷,采無時。今藍田無玉,而泉水古今不言采。陶氏言玉為水,故名玉泉。如此則當言玉水,不當言玉泉,泉乃流布之義。今詳泉字乃漿之誤,去古既遠,文字脫誤也。《道藏經》有金飯、玉漿之文,唐李商隱有“瓊漿未飲結成冰”之詩,是采玉為漿,斷無疑矣。別本所注不可取也。若如所言,則舉世不能得,亦漫立此名耳。
時珍曰︰玉泉作玉漿甚是。別本所注乃玉髓也,《別錄》自有條,諸家未深考爾。
【修治】青霞子曰︰作玉漿法︰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升,取白露二升,銅器中煮,米熟絞汁,玉屑化為水,以藥納入,所謂神仙玉漿也。
藏器曰︰以玉投朱草汁,化成醴。朱草,瑞草也。術家取蟾蜍膏軟玉如泥,以苦酒消之成水。
【氣味】甘,平,無毒。
普曰︰神農、岐伯、雷公︰甘。李當之︰平。畏款冬花、青竹。
【主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久服耐寒暑,不飢渴,不老神仙。人臨死服五斤,三年色不變(《本經》)。療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久服輕身長年(《別錄》)。治血塊(大明)。
【發明】慎微曰︰《天寶遺事》︰楊貴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王莽遺孔休玉曰︰君面有疵,美玉可以滅瘢。後魏李預得餐玉之法,乃采訪藍田,掘得若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捶作屑,日食之,經年雲有效驗,而好酒損志。及疾篤,謂妻子曰︰服玉當屏居山林,排棄嗜欲,而吾酒色不絕,自致於死,非藥之過也。尸體必當有異於人,勿使速殯,令後人知餐服之功。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停尸四日,而體色不變,口無穢氣。
弘景曰︰張華云︰服玉用藍田谷玉白色者,平常服之,則應神仙。有人臨死服五斤,死經三年,其色不變。古來發塚見尸如生者,其身腹內外,無不大有金玉。漢製,王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煉服之法,水屑隨宜。雖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發熱,如寒食散狀。金玉既天地重寶,不比餘石,若未深解節度,勿輕用之。
志曰︰《抱朴子》云︰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但其道遲成,須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消之為 ,亦可餌以為丸,亦可以燒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傷,百毒不死。不可用已成之器,傷人無益,得璞玉乃可用也。赤松子以玄蟲血漬玉為水服之,故能乘煙霞上下。玉屑與水服之,俱令人不死。所以不及金者,令人數數發熱,似寒食散狀也。若服玉屑,宜十日一服雄黃、丹砂各一刀圭,散發洗沐冷水,迎風而行,則不發熱也。董君異常以玉醴與盲人服,旬日而目愈也。時珍曰︰漢武帝取金莖露和玉屑服,云可長生,即此物也。但玉亦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使死者不朽爾。養尸招盜,反成暴棄,曷若速朽歸虛之為見理哉。
白玉髓
编辑(《別錄》有名未用)
【校正】並入《拾遺》玉膏。
【釋名】玉脂(《綱目》)、玉膏(《拾遺》)、玉液。
【集解】《別錄》曰︰生藍田玉石間。時珍曰︰此即玉膏也,別本以為玉泉者是矣。《山海經》云︰密山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黃帝乃取密山之玉,KT 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栗精密,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謹按密山亦近於闐之間。是食者,服食也。是饗者,祭祀也。服之者,佩服也。玉膏,即玉髓也。《河圖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十洲記》云︰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醴,飲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抱朴子》云︰生玉之山,有玉膏流出,鮮明如水精,以無心草末和之,須臾成水,服之一升長生。皆指此也。藏器曰︰今玉石間水飲之,亦長生潤澤。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婦人無子,不老延年(《別錄》)。
青玉
编辑(《別錄》有名未用)
【釋名】穀玉。
時珍曰︰穀,一作 ,又作 ,穀、角二音。二玉相合曰 ,此玉常合生故也。
【集解】《別錄》曰︰生藍田。
弘景曰︰張華言合玉漿用穀玉,正縹白色,不夾石者。大如升,小者如雞子,取於穴中者,非今作器物玉也。出襄鄉縣舊穴中。黃初時,詔征南將軍夏侯尚求之。
時珍曰︰按︰《格古論》云︰古玉以青玉為上,其色淡青,而帶黃色。綠玉深綠色者佳,淡者次之。菜玉非青非綠,如菜色,此玉之最低者。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婦人無子,輕身不老長年(《別錄》)。
【附錄】璧玉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明目益氣,使人多精生子。
時珍曰︰璧,瑞玉圜也。此玉可為璧,故曰璧玉。璧外圓象天,內方象地。《爾雅》云︰璧大六寸謂之 ;肉倍好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瑗。
玉英
编辑《別錄》曰︰味甘,主風瘙皮膚癢,生山竅中,明白可作鏡,一名石鏡,十二月採。
合玉石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益氣,療消渴,輕身辟谷。生常山中丘,如彘肪。
時珍曰︰此即碾玉砂也,玉須此石碾之乃光。
青琅玕
编辑(《本經》下品)
【校正】並入《拾遺》石闌干。
【釋名】石闌干(《拾遺》)、石珠(《本經》)、青珠(《別錄》)。
時珍曰︰琅 ,象其聲也。可碾為珠,故得珠名。
【集解】《別錄》曰︰青琅 ,生蜀郡平澤,采無時。
弘景曰︰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者也。琅 亦是昆侖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大丹名。
恭曰︰琅 有數種色,以青者入藥為勝,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今出 州以西烏臼蠻中,及於闐。
藏器曰︰石闌干生大海底,高尺餘,如樹,有根莖,莖上有孔,如物點之。漁人以網罾得之,初從水出微紅,後漸青。
頌曰︰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琅 青色,生海中,雲海人以網於海底取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與《別錄》生蜀郡平澤,及蘇恭所云不同,人莫能的識。謹按《尚書》︰雍州缺貢球、琳、琅 。《爾雅》云︰西北之美者,有昆侖墟之 、琳、琅 。孔安國、郭璞注,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云︰昆侖山有琅 。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狀森植爾。大抵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廣雅》謂琉璃、珊瑚皆為珠是也。以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云海底得之。蓋珍貴之物,山、海或俱產焉,今醫家亦以難得而稀用也。
宗奭曰︰《書》云︰雍州厥貢球、琳、琅 。《西域記》云︰天竺國正出此物。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之物,琅 非火成者,安得同類?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琅 ,石之似玉者。
孔安國云︰石之似珠者。《總龜》云︰生南海石崖間,狀如筍,質似玉。《玉冊》云︰生南海崖石內,自然感陰陽之氣而成,似珠而赤。《列子》云︰蓬萊之山,珠 之樹叢生。據諸說,則琅 生於西北山中及海山崖間。其云生於海底網取者,是珊瑚,非琅 也。在山為琅 ,在水為珊瑚,珊瑚亦有碧色者。今回民地方出一種青珠,與碧靛相似,恐是琅 所作者也。《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即琅 也。餘見珊瑚下。
【氣味】辛,平,無毒。
之才曰︰殺錫毒,得水銀良,畏雞骨。
【主治】身癢,火瘡癰瘍,疥瘙死肌(《本經》)。白禿,浸淫在皮膚中,煮煉服之,起陰氣,可化為丹(《別錄》)。療手足逆臚(弘景)。
石闌干︰主石淋,破血,產後惡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燒投酒中服(藏器)。
珊瑚
编辑(《唐本草》)
【釋名】缽擺娑福羅(《梵書》)。
【集解】恭曰︰珊瑚生南海,又從波斯國及師子國來。
頌曰︰今廣州亦有,云生海底作枝柯狀,明潤如紅玉,中多有孔,亦有無孔者,枝柯多者更難得,采無時。謹按《海中經》云︰取珊瑚,先作鐵網沉水底,珊瑚貫中而生,歲高三二尺,有枝無葉,因絞網出之,皆摧折在網中,故難得完好者。不知今之取者,果爾否?漢積翠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條,云是南越王趙佗所獻,夜有光景。晉石崇家有珊瑚高六、七尺。今並不聞有此高碩者。
宗奭曰︰珊瑚有紅油色者,細縱紋可愛。有如鉛丹色者,無縱紋,為下品。入藥用紅油色者。波斯國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墮鐵網水底取之。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歲而黃,三歲變赤,枝幹交錯,高三、四尺。人沒水以鐵發其根,系網舶上,絞而出之,失時不取則腐蠹。
時珍曰︰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謂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軟,見風日則曲而硬,變紅色者為上,漢趙佗謂之火樹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謂碧者為青琅,俱可作珠。許慎《說文》云︰珊瑚色赤,或生於海,或生於山。據此說,則生於海者為珊瑚,生於山者為琅 ,尤可征矣。互見琅 下。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去目中翳,消宿血。為末吹鼻,止鼻衄(《唐本》)。明目鎮心,止驚癇(大明)。點眼,去飛絲(時珍)。
【發明】 曰︰珊瑚主治與金相似。
宗奭曰︰今人用為點眼箸,治目翳。
藏器曰︰珊瑚刺之汁流如血,以金投之為丸名金漿,以玉投之為玉髓,久服長生。
【附方】舊一。小兒麩翳未堅,不可亂藥。宜以珊瑚研如粉,日少少點之,三日愈。(錢相公《篋中方》)
馬腦
编辑(宋《嘉 》)
【釋名】瑪瑙、文石、摩羅迦隸(佛書)。
藏器曰︰赤爛紅色,似馬之腦,故名,亦云馬腦珠。胡人云是馬口吐出者,謬言也。
時珍曰︰按《增韻》云︰玉屬也。紋理交錯,有似馬腦,因以名之。《拾遺記》云是鬼血所化,更謬。
【集解】藏器曰︰馬腦生西國玉石間,亦美石之類,重寶也。來中國者,皆以為器。又出日本國。用砑木不熱者為上,熱者非真也。
宗奭曰︰馬腦非玉非石,自是一類。有紅、白、黑三種,亦有紋如纏絲者。西人以小者為玩好之物,大者研為器。
時珍曰︰馬腦出西南諸國,云得自然灰即軟,可刻也。曹昭《格古論》云︰多出北地、南番、西番,非石非玉,堅而且脆,刀刮不動,其中有人物鳥獸形者最貴。顧荐《負暄錄》云︰馬腦品類甚多,出產有南北,大者如斗,其質堅硬,碾造費工。南馬腦產大食等國,色正紅無瑕,可作杯 。西北者色青黑,寧夏、瓜、沙、羌地砂磧中得者尤奇。有柏枝馬腦,花如柏枝。有夾胎馬腦,正視瑩白,側視則若凝血,一物二色也。截子馬腦,黑白相間。合子馬腦,漆黑中有一白線間之。錦江馬腦,其色如錦;纏絲馬腦,紅白如絲,此皆貴品。漿水馬腦,有淡水花;醬斑馬腦,有紫紅花;蛐 馬腦,粉紅花,皆價低。又紫雲馬腦出和州,土馬腦出山東沂州,亦有紅色雲頭,纏絲、胡桃花者。又竹葉馬腦,出淮右,花如竹葉,並可作桌面、屏風。金陵雨花台小馬腦,只可充玩耳。試馬腦法︰以砑木不熱者為真。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辟惡,熨目赤爛(藏器)。主目生障翳,為末日點(時珍)。
寶石
编辑(《綱目》)
【集解】時珍曰︰寶石出西番、回鶻地方諸坑井內,雲南、遼東亦有之。有紅、綠、碧、紫數色︰紅者名刺子;碧者名靛子;翠者,名馬價珠;黃者,名木難珠;紫者,名蠟子;又有鴉鶻石、貓精石、石榴子、紅扁豆等名色,皆其類也。《山海經》言騍山多玉,淒水出焉,西注於海,中多采石。采石,即寶石也。碧者,唐人謂之瑟瑟。紅者,宋人謂之 蠍。今通呼為寶石。以鑲首飾器物,大者如指頭,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狀。《張勃吳錄》云︰越 、雲南河中出碧珠,須祭而取之,有縹碧、綠碧。此即碧色寶石也。
【主治】去翳明目,入點藥用之。灰塵入目,以珠拭拂即去(時珍)。
玻瓈
编辑(《拾遺》)
【釋名】頗黎(《綱目》)、水玉(《拾遺》)。
時珍曰︰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
【集解】藏器曰︰玻璃,西國之寶也。玉石之類,生土中。或云千歲冰所化,亦未必然。
時珍曰︰出南番。有酒色、紫色、白色,瑩澈與水精相似,碾開有雨點花者為真。外丹家亦用之。藥燒者有氣眼而輕。《玄中記》云︰大秦國有五色頗黎,以紅色為貴,《梁四公子記》云︰扶南人來賣碧頗黎鏡,廣一尺半,重四十斤,內外皎潔,向明視之,不見其質。蔡絛云︰御庫有玻璃母,乃大食所產,狀如鐵滓, 之但作珂子狀,青、紅、黃、白數色。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驚悸心熱,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熱腫(藏器)。摩翳障(大明)。
水精
编辑(《拾遺》)
【釋名】水晶(《綱目》)、水玉(《綱目》)、石英。
時珍曰︰瑩澈晶光,如水之精英,會意也。《山海經》謂之水玉,《廣雅》謂之石英。
【集解】時珍曰︰水精,亦頗黎之屬,有黑、白二色。倭國多水精,第一。南水精白,北水精黑,信州、武昌水精濁。性堅而脆,刀刮不動,色澈如泉,清明而瑩,置水中無瑕、不見珠者佳。古語雲水化,謬言也。藥燒成者,有氣眼,謂之硝子,一名海水精。《抱朴子》言︰交廣人作假水精碗,是此。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熨目,除熱淚(藏器)。亦入點目藥。穿串吞咽中,推引諸哽物(時珍)。
【附錄】火珠 時珍曰︰《說文》謂之火齊珠。《漢書》謂之玫瑰(音枚回)。《唐書》云︰東南海中有羅剎國,出火齊珠,大者如雞卵,狀類水精,圓白,照數尺。日中以艾承之則得火,用灸艾炷不傷人。今占城國有之,名朝霞大火珠。又《續漢書》云︰哀牢夷出火精、琉璃,則火齊乃火精之訛,正與水精對。石(音軟)時珍曰︰出雁門。石次於玉,白色如冰,亦有赤者。《山海經》云︰北山多石。《禮》云︰士佩 玫,是也。
琉璃
编辑(《拾遺》)
【釋名】火齊。
時珍曰︰《漢書》作流離,言其流光陸離也。火齊,與火珠同名。
【集解】藏器曰︰《集韻》云︰琉璃,火齊珠也。《南州異物志》云︰琉璃,本質是石,以自然灰治之可為器,石不得此則不可釋。佛經所謂七寶者,琉璃、車渠、馬腦、玻璃、真珠是也。時珍曰︰按︰《魏略》云︰大秦國出金銀琉璃,有赤、白、黃、黑、青、綠、縹、紺、紅、紫十種。此乃自然之物,澤潤光采,逾於眾玉。今俗所用,皆銷冶石汁,以眾藥灌而為之,虛脆不貞。《格古論》云︰石琉璃出高麗,刀刮不動,色白,濃半寸許,可點燈,明於牛角者。《異物志》云︰南天竺諸國出火齊,狀如云母,色如紫金,重沓可開,析之則薄如蟬翼,積之乃如紗 ,亦琉璃、雲母之類也。按︰此石今人以作燈球,明瑩而堅耐久。蘇頌言亦可入藥,未見用者。
【主治】身熱目赤,以水浸冷熨之(藏器)。
雲母
编辑(《本經》上品)
【釋名】雲華、雲珠、雲英、雲液、雲砂、磷石(《本經》)。
時珍曰︰雲母以五色立名,詳見下文。按《荊南志》云︰華容方台山出雲母,土人候雲所出之處,於下掘取,無不大獲,有長五、六尺可為屏風者,但掘時忌作聲也。據此,則此石乃云之根,故得雲母之名,而雲母之根,則陽起石也。《抱朴子》有云︰服雲母十年,雲氣常覆其上。服其母以致其子,理自然也。
【集解】《別錄》曰︰雲母生泰山山谷、齊山、廬山及琅琊北定山石間,二月採之。雲華,五色具;雲英,色多青;雲珠,色多赤;雲液,色多白;雲砂,色青黃;磷石,色正白。
弘景曰︰按︰《仙經》云母有八種︰向日視之,色青白多黑者,名雲母;色黃白多青者,名雲英;色青黃多赤者,名雲珠;如冰露乍黃乍白者,名雲砂;黃白 者,名雲液;皎然純白明澈者,名磷石。此六種並好服,各有時月。其黯黯純黑,有紋斑斑如鐵者,名雲膽;色雜黑而強肥者,名地涿,此二種並不可服。煉之有法,宜精細;不爾,入腹大害人。今江東惟用廬山者為勝,青州者亦好,以沙土養之,歲月生長。
頌曰︰今兗州雲夢山及江州、淳州、杭越間亦有之,生土石間。作片成層可析,明滑光白者為上。其片有絕大而瑩潔者,今人以飾燈籠,亦古扇屏之遺意也。江南生者多青黑,不堪入藥。謹按︰方書用雲母,皆以白澤者為貴,惟中山衛叔卿單服法,用雲母五色具者。葛洪《抱朴子》云︰雲母有五種,而人不能別,當舉以向日看之,陰地不見雜色也。五色並具而多青者,名雲英,宜春服之;五色並具而多赤者,名雲珠,宜夏服之;五色並具而多白者,名雲液,宜秋服之;五色並具而多黑者,名雲母,宜冬服之;但有青黃二色者,名雲砂,宜季夏服之; 純白者,名磷石,四時可服也。古方服五雲甚多,然修煉節度,恐非文字可詳,不可輕餌也。損之曰︰青、赤、黃、紫、白者,並堪服;白色輕薄通透者,為上;黑者,不任用,令人淋瀝發瘡。
【修治】 曰︰凡使,黃黑者,濃而頑;赤色者,經婦人手把者,並不中用。須要光瑩如冰色者,為上。每一斤,用小地膽草、紫背天葵、生甘草、地黃汁各一鎰,乾者細銼,濕者取汁了,於瓷鍋中安置,下天池水三鎰,著火煮七日夜,水火勿令失度,雲母自然成碧玉漿在鍋底,卻以天池水猛投其中,攪之,浮如蝸涎者即去之。如此三度淘淨,取沉香一兩搗作末,以天池水煎沉香湯三升以來,分為三度,再淘雲母漿了,日晒任用。
《抱朴子》曰︰服五雲之法︰或以桂蔥水玉化之為水,或以露於鐵器中,以玄水熬之為水,或以硝石合於筒中埋之為水,或以蜜溲為酪,或以秋露漬之百日,韋囊 以為粉,或以無顛草樗血合餌之。服至一年,百病除;三年,反老成童;五年,役使鬼神。
胡演曰︰煉粉法︰八、九月間取雲母,以礬石拌勻,入瓦罐內封口;三伏時則自柔軟,去礬;次日取百草頭上露水漬之;百日,韋囊 以為粉。
時珍曰︰道書言鹽湯煮雲母可為粉。又云︰雲母一斤,鹽一斗漬之,銅器中蒸一日,臼中搗成粉。又云︰雲母一斤,白鹽一升,同搗細,入重布袋 之,沃令鹽味盡,懸高處風吹,自然成粉。
【氣味】甘,平,無毒。
權曰︰有小毒。惡徐長卿,忌羊血、粉。
之才曰︰澤瀉為之使,畏 甲及流水。弘景曰︰煉之用礬則柔爛,亦是相畏也。百草上露乃勝東流水,亦有用五月茅屋溜水者。
獨孤滔曰︰製汞,伏丹砂。
【主治】身皮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久服輕身延年(《本經》)。下氣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止痢,久服悅澤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別錄》)。主下痢腸 ,補腎冷(甄權)。
【發明】保升曰︰雲母屬金,故色白而主肺。
宗奭曰︰古雖有服煉法,今人服者至少,謹之至也。惟合雲母膏,治一切癰毒瘡等,方見《和劑局方》。
慎微曰︰《明皇雜錄》云︰開元中,名醫紀朋,觀人顏色談笑,知病淺深,不待診脈。帝召入掖庭,看一宮人,每日昃則笑歌啼號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朋視之曰︰此必因食飽而大促力,頓仆於地而然。乃飲雲母湯,熟寐而失所苦。問之,乃言太華公主載誕,某當主謳,懼聲不能清長,因吃 蹄羹,飽而歌大曲,唱罷覺胸中甚熱,戲於砌台,因墜下,久而方蘇,遂病此也。又《經效方》云︰青城山丈人觀主康道豐,治百病雲母粉方︰用雲母一斤,拆開揉入大瓶內築實,上澆水銀一兩封固,以十斤頂火 赤取出,卻拌香蔥、紫連翹草二件,合搗如泥,後以夾絹袋盛,於大水盆內搖取粉,餘滓未盡,再添草藥重搗取粉。以木盤一面,於灰上印一淺坑,鋪紙傾粉在內,候乾焙之,以麵糊丸梧子大。遇有病者,服之無不效。知成都府辛諫議,曾患大風,眾醫不愈,道豐進此,服之神驗。《抱朴子》曰︰他物埋之即朽,著火即焦;而五雲入猛火中經時不焦,埋之不腐。故服之者長生,入水不濡,入火不燒,踐棘不傷。
時珍曰︰昔人言雲母壅尸,亡人不朽。盜發馮貴人塚,形貌如生,因共奸之;發晉幽公塚,百尸縱橫。及衣服皆如生人,中並有雲母壅之故也。
【附方】舊七,新七。服食雲母︰上白雲母二十斤薄擘,以露水八斗作湯,分半淘洗二次。又取二斗作湯,納芒硝十斤,木器中漬二十日,取出絹袋盛,懸屋上,勿見風日,令燥。以鹿皮為囊揉之,從旦至午,篩滓複揉,得好粉五斗,餘者棄之。以粉一斗納崖蜜二斤,攪糊,入竹筒中,薄削封口漆固,埋北垣南崖下,入地六尺,覆土。春夏四十日、秋冬三十日出之,當成水。若洞洞不消,更埋三十日。此水能治萬病,及勞氣風疹。每以溫水一合和服之,日三服。十日,小便當變黃;二十日,腹中寒 消;三十日,齲齒更生;四十日,不畏風寒;五十日,諸病皆愈,顏色日少,長生神仙。(《千金方》)
痰飲頭痛、往來寒熱︰雲母粉二兩(煉過),恆山一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湯服取吐。忌生蔥、生菜。(《深師方》)
牝瘧多寒︰雲母(燒二日夜)、龍骨、蜀漆(燒去腥)等分。為散。未發前,漿水服錢。(仲景《金匱方》)
小兒下痢赤白及水痢︰雲母粉半兩,煮白粥調食之。(《食醫心鏡》)
赤白久痢、積年不愈︰飲調雲母粉方寸匕服。二服,立見神效。(《千金方》)
婦人帶下︰水和雲母粉方寸匕服,立見神效。(《千金方》)
小便淋疾︰溫水和雲母粉服三錢。(《千金方》)
婦人難產,經日不生︰雲母粉半兩,溫酒調服,入口即產,不順者即順,萬不失一。陸氏云︰此是何德揚方也,已救三、五十人。(《積德堂方》)
粉滓面 ︰雲母粉、杏仁等分。為末。黃牛乳拌,略蒸,夜塗旦洗。(《聖濟錄》)
風疹遍身,百計不愈︰ 雲母粉,清水調服二錢,良。(《千金方》)
一切惡瘡︰雲母粉敷之。(《千金方》)
火瘡敗壞︰雲母粉和生羊髓塗之。(《聖惠方》)
金瘡出血︰雲母粉敷之,絕妙。(《事林廣記》)
風熱汗出︰水和雲母粉,服三錢,不過再服,立愈。(《千金翼》)
白石英
编辑(《本經》上品)
【釋名】時珍曰︰徐鍇云︰英,亦作瑛,玉光也。今五種石英,皆石之似玉而有光瑩者。
【集解】《別錄》曰︰白石英,生華陰山谷及泰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長五、六寸者,彌佳。其黃端白棱,名黃石英;赤端白棱,名赤石英;青端赤棱,名青石英,黑澤有光,名黑石英。二月採,亦無時。
弘景曰︰今醫家用新安所出,極細長白澈者,壽陽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經》大小並有用,惟須精白無瑕雜者。如此說,則大者為佳。其四色英,今不複用。
恭曰︰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澤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徑三、四寸,長五、六寸。今通以澤州者為勝。
宗奭曰︰白石英狀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棱,白色若水精。
時珍曰︰澤州有英雞,食石英,性最補。見禽部。
【氣味】甘;微溫,無毒。《別錄》曰︰辛。
普曰︰神農︰甘,岐伯、黃帝、雷公、扁鵲︰無毒。之才曰︰惡馬目毒公。
【主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痺,久服輕身長年(《本經》)。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通日月光,耐寒熱(《別錄》)。治肺癰吐膿,咳逆上氣,疸黃(甄權)。實大腸(好古)。
五色石英
编辑【主治】心腹邪氣,女人心腹痛,鎮心,胃中冷氣,益毛發,悅顏色,治驚悸,安魂定魄,壯陽道,下乳。隨臟而治︰青治肝;赤治心;黃治脾;白治肺;黑治腎(大明)。
【發明】藏器曰︰濕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時珍曰︰白石英,手太陰、陽陰氣分藥也,治痿痺肺癰枯燥之病。但系石類,只可暫用,不宜久服。
頌曰︰古人服食,惟白石英為重。紫石英但入五石飲。其黃、赤、青、黑四種,本草雖有名,而方家都不見用者。《乳石論》以鐘乳為乳,以白石英為石,是六英之貴,惟白石也。又曰︰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故陽生十一月後甲子服乳,陰生五月後甲子服石。然而相反畏惡,動則為害不淺。故乳石之發,方治雖多,而罕有濟者,誠不可輕餌也。
宗奭曰︰紫、白二石英,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張仲景只令 咀,不為細末,豈無意焉?若久服,宜詳審。
【附方】舊二,新八。
服石英法︰白石英一斤,打成豆大,於砂盆中和粗砂,著水 二三千下,洗淨又 ,仍安柳箕中,入蒿葉少許,同水熟 至光淨,即以綿袋盛,懸門上。每日未梳前,以水或酒吞七粒,用飯二匙壓下小腹。一切穢惡、白酒、牛肉,石家所忌者,皆不忌。久則新石推出陳石,石常在小腹內溫暖,則氣息調和,經脈通達,腰腎堅強,百病自除。石若得力,一斤即止;若不得力,十斤亦須服。此物光滑,既無浮碎著人腸胃作瘡,又無石氣發作諸病也。又法︰澤州白石英,光淨無點翳者,打小豆大,去細者,水淘淨,袋盛,懸鐺內,清水五大升,煮汁一升,澄清,平早服。以汁煮粥更佳。服後飲酒三、二杯,可行百步。一袋可煮二十度。如無力,以布裹埋南牆下三尺土內,百日又堪用也。石煮豬肉法︰白石英一兩,袋盛,水三斗,煮四升;豬肉一斤,同蔥、椒、鹽、豉煮,以汁作羹食。石蒸羊肉法︰白石英三兩,打作小塊,精羊肉一斤包之,荷葉裹之,於一石米飯中蒸熟,取出去石,切肉,和蔥、椒作小餛飩,煮熟。每旦空腹冷漿水吞一百個,後以冷飯壓之。百無所忌,永不發動。石煮牛乳法︰白石英五兩,搗碎密絹盛,以牛乳三升,酒三升,同煎至四升,去石,以瓶收之。每食前暖服三合。治虛損勞瘦,皮燥陰痿,腳弱煩疼。石飼 牛法︰白石英三斤,搗篩。取十歲以上生犢 牛一只,每日和豆與食,經七日,即可收乳。每旦熱服一升,餘者作粥食。百無所忌。潤養臟腑,悅澤肌肉,令人體健。凡服石並忌芥菜、蔓菁、蕪荑、葵菜、薺 ,宜食冬瓜、龍葵,壓石氣。(孫真人《千金翼》)
風虛冷痺,諸陽不足,及腎虛耳聾,益精保神。白石英三兩,坩鍋內火 酒淬三次,入瓶中密封,勿泄氣。每早溫服一鐘,以少飯壓之。一法︰磁石(火 醋淬五次)、白石英各五兩,絹袋盛,浸一升酒中五六日,溫服。將盡,更添酒。(《千金翼》)
驚悸善忘,心臟不安,上膈風熱,化痰安神。白石英一兩,朱砂一兩。為散。每服半錢,食後煎金銀湯下。(《簡要濟眾方》)
石水腹堅脹滿︰用白石英十兩,捶豆大,瓷瓶盛好酒二斗浸之,以泥重封,將馬糞及糠火燒之,常令小沸,從卯至午住火。次日暖一中盞飲之,日三度。酒盡,可再燒一度。(《聖惠方》)
紫石英
编辑(《本經》上品)
【集解】《別錄》曰︰紫石英生泰山山谷,采無時。
普曰︰生泰山或會稽,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
弘景曰︰今第一用泰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無根。又有青綿石,色亦重黑明澈。又有林邑石,腹裡必有一物如眼。吳興石,四面才有紫色,無光澤。會稽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先時並雜用,今惟采泰山最勝。《仙經》不正用,而俗方重之。
禹錫曰︰按《嶺表錄異》云︰瀧州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質瑩澈,隨其大小皆五棱,兩頭如箭鏃。煮水飲之,暖而無毒,比之北中白石英,其力倍矣。
宗奭曰︰紫石英明澈如水精,但色紫而不勻。
時珍曰︰按︰《太平御覽》云︰自大峴至泰山,皆有紫石英。泰山所出,甚瑰瑋。平氏陽山縣所出,色深特好。烏程縣北壟山所出,甚光明,但小黑,東莞縣爆山所出,舊以貢獻。江夏礬山亦出之。永嘉固陶村小山所出,芒角甚好,但色小薄爾。
【修治】時珍曰︰凡入丸散,擴火 醋淬七次,碾末水飛過,晒乾入藥。
【氣味】甘,溫,無毒。《別錄》曰︰辛。
普曰︰神農、扁鵲︰味甘,平;李當之︰大寒;雷公︰大溫;岐伯︰甘,無毒。
之才曰︰長石為之使。畏扁青、附子。惡 甲、黃連、麥句薑。得茯苓、人參,療心中結氣;得天雄、菖蒲,療霍亂。
時珍曰︰服食紫石英,乍寒乍熱者,飲酒良。
【主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本經》)。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別錄》)。養肺氣,治驚癇,蝕膿(甄權)。
【發明】好古曰︰紫石英,入手少陰、足缺陰經。
權曰︰虛而驚悸不安者,宜加用之。女子服之,有子。
頌曰︰《乳石論》,無單服紫石者。惟五石散中用之。《張文仲備急方》,有鎮心單服紫石煮水法。胡洽及《千金方》,則多雜諸藥同用。今方治婦人及心病,時有使者。
時珍曰︰紫石英,手少陰、足缺陰血分藥也。上能鎮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濕以去枯也。心生血,肝藏血,其性暖而補,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虛寒不孕者宜之。《別錄》言其補心氣,甄權言其養肺者,殊昧氣陽血陰營衛之別。惟《本經》所言諸証,甚得此理。
【附方】舊三虛勞驚悸,補虛止驚,令人能食︰紫石英五兩,打如豆大,水淘一遍,以水一斗,煮取二升,細細服,或煮粥食,水盡可再煎之。(張文仲方)
風熱螈 ︰風引湯︰治風熱螈 ,及驚癇螈 。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寒水石、石膏、乾薑、大黃、龍齒、桂枝、牡蠣、甘草、滑石等分。 咀。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後溫呷,無不效者。(仲景《金匱方》)
癰腫毒气︰紫石英火燒醋淬,為末。生薑、米醋煎敷之,磨亦得。(《日華本草》)
菩薩石
编辑(《日華》)
【釋名】放光石、陰精石(《綱目》。義見下)。
【集解】宗奭曰︰嘉州峨眉山出菩薩石,色瑩白明澈,若泰山野狼牙石、上饒水精之類,日中照之有五色,如佛頂圓光,因以名之。
時珍曰︰出峨眉、五台、匡廬岩竇間。其質六棱,或大如棗栗,其色瑩潔,映日則光采微芒,有小如櫻珠,則五色粲然可喜,亦石英之類也。丹爐家 製,作五金三黃匱。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解藥毒蠱毒,及金石藥發動作癰疽渴疾,消撲損瘀血,止熱狂驚癇,通月經,解風腫,除淋,並水磨服。蛇、蟲、蜂、蠍、野狼、犬、毒箭等傷,並末敷之(大明)。明目去翳(時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