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四庫全書本)/卷01上

卷一 本草綱目 卷一上 卷一下

  欽定四庫全書
  本草綱目卷一上
  明 李時珍 撰
  序例上
  歴代諸家本草
  神農本草經掌禹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曰舊説本草經三卷神農所作而不經見漢書藝文志亦無録焉漢平帝紀云元始五年舉天下通知方術本草者所在軺𫝊遣詣京師樓䕶𫝊稱䕶少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本草之名葢見於此唐李世勣等以梁七録載神農本草三卷推以為始又疑所載郡縣有後漢地名似張機華佗輩所為皆不然也淮南子云神農嘗百草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葢上世未著文字師學相傳謂之本草兩漢以來名醫益衆張華輩始因古學附以新説通為編述本草繇是見於經録寇宗奭曰漢書雖言本草不能斷自何代而作淮南子雖言神農嘗百草以和藥亦無本草之名惟帝王世紀云黄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定本草經造醫方以療衆疾乃知本草之名自黄帝始葢上古聖賢具生知之智故能辨天下品物性味合世人疾病所宜後世賢智之士從而和之又增其品焉韓保昇曰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云本草者為諸藥中草類最多也
  名醫别録李時珍曰神農本草藥分三品計三百六十五種以應周天之數梁陶𢎞景復增漢魏以下名醫所用藥三百六十五種謂之名醫别錄凡七卷首敘藥性之源論病名之診次分玉石一品草一品木一品果菜一品米食一品冇名未用三品以朱書神農墨書别録進上梁武帝𢎞景字通明宋末為諸王侍讀歸隱勾曲山號華陽隱居武帝毎咨訪之年八十五卒謚貞白先生其書頗有禆補亦多謬誤𢎞景自序曰隱居先生在乎茅山之上以吐納餘暇㳺意方技覽本草藥性以為盡聖人之心故撰而論之舊稱神農本經予以為信然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八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殺生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厯衆聖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辭幽贊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榖惠被羣生岐黄彭扁振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輔𨗳㤙流含氣嵗踰三千民到於今頼之但軒轅已前文字未𫝊藥性所主當以識識相因不爾何繇得聞至於桐雷乃著在編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但後人多更修飭之爾秦皇所焚醫方卜術不預故猶得全録而遭漢獻遷徙晉懐奔迸文籍焚㸏十不遺一今之所存冇此三卷其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記又有桐君採藥録説其花葉形色藥對四卷論其佐使相須魏晉以來吳普李當之等更復損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醫家不能備見則智識有淺深今輙苞綜諸經研括煩省以神農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别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種精粗皆取無復遺落分别科條區畛物類兼注詔時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並此序凡合為七卷雖未能追踵前賢葢亦一家撰製吾去世之後可貽諸知音爾
  桐君采藥録時珍曰桐君黄帝時臣也書凡二卷紀其花葉形色今已不傳後人又有四時采藥太常采藥時月等書
  雷公藥對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曰北齊徐之才撰以衆藥名品君臣性毒相反及所主疾病分類記之凡二卷時珍曰陶氏前已有此書吳氏本草所引雷公是也盖黄帝時雷公所著之才增飾之爾之才丹陽人博識善醫歴事北齊諸帝得寵仕終尚書左僕射年八十卒贈司徒封西陽郡王謚文明北史有傳李氏藥録保昇曰魏李當之華陀弟子修神農本草三卷而世少行時珍曰其書散見吳氏陶氏本草中頗有發明
  吳氏本草保昇曰魏吳普廣陵人華陀弟子凡一卷時珍曰其書分記神農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華陀李氏所説性味甚詳今亦失傳
  雷公炮炙論時珍曰劉宋時雷斆所著非黄帝時雷公也自稱内究守國安正公或是官名也胡洽居士重加定述藥凡三百種為上中下三卷其性味炮炙𤎅煑修事之法多古奥文亦古質别是一家多本於乾寧宴先生其首序論述物理亦甚幽𤣥録載於後乾寧先生名宴封著制伏草石論六卷盖丹石家書也
  唐本草時珍曰唐髙宗命司空英國公李勣等修陶隱居所注神農本草經增為七卷世謂之英公唐本草頗有增益顯慶中右監門長史蘇恭重加訂註表請修定帝復命太尉趙國公長孫無忌等二十二人與恭詳定增藥一百一十四種分為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穀菜冇名未用十一部凡二十卷目録一卷别為藥圖二十五卷圖經七卷共五十三卷世謂之唐新本草蘇恭所釋雖明亦多駁誤禮部郎中孔志約序曰天地之大徳曰生運隂陽以播物含靈之所保曰命資亭育以盡年蟄穴棲巢感物之情盖寡範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時昧甘辛之節六氣斯沴易愆寒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戰飲食伺釁成腸胃之眚風濕候隙搆手足之災機纒膚腠莫知救止漸固膏肓期于夭折暨炎暉紀物識藥石之功雲瑞名官窮診𠉀之術草木咸得其性鬼神無所逃情刳麝剸犀驅洩邪惡飛丹煉石引納清和大庇蒼生普濟黔首功侔造化㤙邁裁成日用不知于今是賴岐和彭緩騰絶軌于前李華張吳振英聲于後昔秦政煨燔兹經不預永嘉䘮亂斯道尚存梁陶𢎞景雅好攝生研精藥術以為本草經者神農之所作不刋之書也惜其年代寖逺簡編殘蠧與桐雷衆記頗或蹐駮興言撰緝勒成一家亦以琱琢經方潤色醫業然而時鍾鼎峙聞見闕於殊方事非僉議詮釋拘于獨學至如重建平之防已棄槐里之半夏秋採榆仁冬收雲實謬梁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異蘩縷於雞腸合由䟦於鳶尾防葵狼毒妄曰同根鈎吻黄精引為連類鈆錫莫辨橙橘不分凡此比例盖亦多矣自時厥後以迄於今雖方技分鑣名醫繼軌更相祖述罕能釐正乃復採杜衡于及已求忍冬于絡石捨陟釐而取莂藤退飛亷而用馬薊承疑行妄曾無冇覺疾瘵多殆良深嘅嘆既而朝議郎行右監門府長史騎都尉臣蘇㳟摭陶氏之乖違辨俗用之紕紊遂表請修定深副聖懐乃詔太尉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無忌大中大夫行尚藥奉御臣許孝崇等二十二人與蘇恭詳撰竊以動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節變感氣殊功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乖于采摘乃物是而時非名實既爽寒温多謬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施之君父逆莫大焉於是上禀神䂓下詢衆議普頒天下營求藥物羽毛鱗介無逺不臻根莖花實有名咸萃遂乃詳探秘要博綜方術本經雖缺有騐必書别録雖存無稽必正考其同異擇其去取鉛翰昭章定羣言之得失丹青綺煥備庶物之形容撰本草并圖經目録等凡成五十四卷庶以網羅今古開滌耳目盡醫方之妙極拯生靈之性命傳萬祀而无昧懸百工而不朽
  藥總訣禹錫曰梁陶隱居撰凡二卷論藥品五味寒熱之性主療疾病及采蓄時月之法一本題曰藥象口訣不著譔人名
  藥性本草禹錫曰藥性論凡四卷不著撰人名氏分藥品之性味君臣佐使主病之効一本云陶隱居撰然其藥性之功有與本草相戾者疑非隱居書也時珍曰藥性論即藥性本草乃唐甄權所著也權扶溝人仕隋為秘省正字唐太宗時年百二十嵗帝幸其第訪以藥性因上此書受朝散大夫其書論主治亦詳又著脉經明堂人形圖各一卷詳見唐史
  千金食治時珍曰唐孫思邈撰千金備急方三十卷采摭素問扁鵲華陀徐之才等所論補飬諸説及本草闗于食用者分米穀果菜鳥獸䖝魚為食治附之亦頗明悉思邈隱于太白山隋唐徵拜皆不就年百餘嵗卒所著有千金翼方枕中素書攝生真錄福禄論三教論老子莊子注
  食療本草禹錫曰唐同州刺史孟詵譔張鼎又補其不足者八十九種並舊為二百二十七條凡三卷時珍曰詵梁人也武后時舉進士累遷鳳閣舍人出為台州司馬轉同州刺史睿宗召用固辭卒年九十因周禮食醫之義著此書多有增益又譔必效方十卷補飬方三卷唐史有傳
  本草拾遺禹錫曰唐開元中三元縣尉陳藏器譔以神農本經雖有陶蘇補集之説然遺沉尚多故别為序例一卷拾遺六卷解紛三卷總曰本草拾遺時珍曰藏器四明人其所著述博極羣書精覈物類訂繩謬誤搜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膚謭之士不察其該詳惟誚其僻怪宋人亦多刪削豈知天地品物無窮古今隱顯亦異用舍有時名稱或變豈可以一隅之見而遽譏多聞哉如辟虺雷海馬胡豆之類皆隱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燈花敗扇之類皆萬家所用者若非此書收載何從稽考此本草之書所以不厭詳悉也
  海藥本草禹錫曰南海藥譜二卷不著譔人名氏雜記南方藥物所産郡縣及療疾之功頗無倫次時珍曰此即海藥本草也凡六卷唐人李珣所譔珣盖肅代時人收采海藥亦頗詳明 又鄭䖍有胡本草七卷皆胡中藥物今不傳
  四聲本草禹錫曰唐蘭陵處士蕭炳撰取本草藥名上一字以平上去入四聲相從以便討閲無所發明凡五卷進士王收序之
  刪繁本草禹錫曰唐潤州醫博士兼節度隨軍楊損之譔刪去本草不急及有名未用之類為五卷開元以後人也無所發明
  本草音義時珍曰凡二卷唐李含光譔又甄立言殷子嚴皆有音義
  本草性事類禹錫曰京兆醫工杜善方譔不詳何代人凡一卷以本草藥名隨類解釋附以諸藥制使畏惡相反相宜解毒者
  食性本草禹錫曰南唐陪戎副尉劍州醫學助教陳士良譔取神農陶隱居蘇恭孟詵陳藏器諸家藥闗于飲食者類之附以食醫諸方及五時調飬臟腑之法時珍曰書凡十卷總集舊説無甚新義古冇淮南王食經一百二十卷崔浩食經九卷竺喧食經十卷膳饈飬療二十卷咎𣪞食醫心鑑三卷婁居中食治通説一卷陳直奉親飬老書二卷並有食治諸方皆祖食醫之意也
  蜀本草時珍曰蜀主孟昶命翰林學士韓保昇等與諸醫士取唐本草叅校增補註釋别為圖經凡二十卷昶自為序世謂之蜀本草其圖説藥物形狀頗詳于陶蘇也
  開寶本草時珍曰宋太祖開寶六年命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等九人取唐蜀本草詳校仍取陳藏器拾遺諸書相叅刋正别名增藥一百三十三種馬志為之註解翰林學士盧多遜等刋正七年復詔志等重訂學士李助等看詳凡神農者白字名醫所傳者墨字别之並目録共二十一卷序曰三墳之書神農預其一百藥既辨本草存其録舊經三卷世所流傳名醫别録互為編纂至梁正白先生陶𢎞景乃以别録叅其本經朱墨雜書時謂明白而又考彼功用為之註釋列為七卷南國行焉逮乎有唐别加叅校增藥餘八百味添註為二十一卷本經漏缺則補之陶氏誤説則證之然而載厯年祀又踰四百朱字墨字旡本得同舊註新註其文互缺非聖主撫大同之運永無疆之休其何以改而正之哉乃命盡考傳誤刋為定本類例非允從而革焉至于筆頭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頭骨之下半天河地漿皆水也亦在草部今移附玉石類之間敗鼔皮移附于獸皮胡桐淚改從于木類紫鑛亦木也自玉石品而取焉伏翼實禽也由蟲魚部而移焉橘柚附于果實食鹽附于光鹽生薑乾薑同歸一説至于雞腸繁縷陸英蒴藋以類相侣從而附之仍采陳藏器拾遺李含光音義或討源于别本或傳效于醫家叅而較之辨其臧否至于突厥白舊説灰類也今是木根天麻根解以赤箭今又全異去非取是特立新條自餘刋正不可悉數下采衆議定為印板乃以白字為神農所説墨字為名醫所傳唐附今附各加顯註詳其解釋審其形性證謬誤而辨之者署為今註考文記而述之者又為今按義既刋定理亦詳明今以新舊藥合九百八十三種并目録二十一卷廣頒天下𫝊而行焉
  嘉祐補註本草時珍曰宋仁宗嘉祐二年詔光禄卿直秘閣掌禹錫尚書祠部郎中秘閣校理林億等同諸醫官重修本草新補八十二種新定一十七種通計一千八十二條謂之嘉祐補註本草共二十卷其書雖有校修無大發明其序畧云神農本草經三卷藥止三百六十五種至陶隱居又進名醫别録亦三百六十五種因而註釋分為七卷唐蘇㳟等又增一百一十四種廣為二十卷謂之唐本草國朝開寶中兩詔醫工劉翰道士馬志等修增一百三十三種為開寶本草偽蜀孟昶亦常命其學士韓保昇等稍有增廣謂之蜀本草嘉祐二年八月詔臣禹錫臣億等再加校正臣等被命遂更研覈竊謂前世醫工原診用藥隨效輙記遂至增多㮣見諸書浩博難䆒雖屢加刪定而去取非一或本經已載而所述粗畧或俚俗常用而太醫未聞嚮非因事詳著則遺散多矣乃請因其䟽捂更為補註因諸家醫書藥譜所載物品功用並從採掇惟名近迂僻類乎怪誕則所不取自餘經史百家雖非方餌之急其間或有叅説藥騐較然可據者亦兼收載務從該洽以副詔意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開寶重定本為正其分布卷類經註雜糅間以朱墨並從舊例不復釐改凡補註並據諸書所説其意義與舊文相叅者則從刪削以避重複其舊已著見而意有未完後書復言亦具存之欲詳而易曉仍毎條並以朱書其端云臣等謹按某書云某事其别立條者則解于其末云見某書凡所引書唐蜀二本草為先他書則以所著先後為次第凡書舊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作人名曰某惟唐蜀本則曰唐本云蜀本云凡字朱墨之别所謂神農本經者以朱字名醫因神農舊條而有增補者以墨字間于朱字餘所增者皆别立條並以墨字凡陶隱居所進者謂之名醫别録並以其註附于末几顯慶所增者亦註其末曰唐本先附凡開寶所增者亦註其末曰今附凡今所増補舊經未冇于逐條後開列云新補凡藥舊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補難于詳辨但以類附見如緑礬次于礬石山薑花次于豆寇枎栘次于水楊之類是也凡藥有功用本經未見而舊註已曾引註今之所增但渉相類更不立條並附本註之末曰續註如地衣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馬藻附于海藻之類是也凡舊註出于陶氏者曰陶隱居云出于顯慶者曰唐本註出于開寳者曰今註其開寶考據傳記者别曰今按今詳又按皆以朱字别書於其端凡藥名本經已見而功用未備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註之末凡藥有今世已甞用而諸書未見無所辨證者如胡蘆巴海帶之類則請從太醫衆論叅議别立為條曰新定舊藥九百八十三種新補八十二種附于註者不預焉新定一十七種總新舊一千八十二條皆隨類附著之英公陶氏開寶三序皆有義例所不可去仍載于首卷云圖經本草時珍曰宋仁宗既命掌禹錫等編繹本草累年成書又詔天下郡縣圖上所産藥物用唐永徽故事専命太常博士蘇頌譔述成此書凡二十一卷考證詳明頗冇發揮但圖與説異兩不相應或冇圖無説或有物失圖或説是圖非如江州菝葜乃仙遺糧滁州青木香乃兠鈴根俱混列圖棠毬子即赤木𤓰天花粉即栝樓根乃重出條之類亦其小小踈漏耳頌字子容同安人舉進士哲宗朝位至丞相封魏國公
  證類本草時珍曰宋徽宗大觀二年蜀醫唐愼微取嘉祐補註本草及圖經本草合為一書復拾唐本草陳藏器本草孟詵食療本草舊本所遺者五百餘種附入各部並增五種仍采雷公炮炙及唐本食療陳藏器諸説收未盡者附于各條之後又采古今單方並經史百家之書有闗藥物者亦附之共三十一卷名證類本草上之朝廷改名大觀本草愼㣲貌寢陋而學該博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淪没者皆其功也政和中復命醫官曹孝忠校正刋行故又謂之政和本草
  本草别説時珍曰宋哲宗元祐中閬中醫士陳承合本草及圖經二書為一間綴數語謂之别説髙宗紹興末命醫官王繼先等校正本草亦冇所附皆淺俚無髙論
  日華諸家本草禹錫曰國初開寶中明人譔不著姓氏但云日華子大明序集諸家本草近世所用藥各以寒温性味華實䖝獸為類其言功用甚悉凡二十卷時珍曰按十家姓大姓出東萊日華子盖姓大名明也或云其姓田未審然否
  本草衍義時珍曰宋政和中醫官通直郎寇宗奭譔以補註及圖經二書叅考事實覈其精理援引辨證發明良多東垣丹溪諸公亦尊信之但以蘭花為蘭草卷丹為百合是其誤也書及序例凡三卷平陽張魏卿以其説分附各藥之下合為一書
  潔古珍珠囊時珍曰書凡一卷金易州明醫張元素所著元素字潔古舉進士不第去學醫深闡軒岐秘奥叅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藥性之氣味隂陽厚薄升降浮沉補瀉六氣十二經及隨證用藥之法立為主治秘訣心法要㫖謂之珍珠囊大揚醫理靈素之下一人而已後人翻為韻語以便記誦謂之東垣珍珠囊謬矣惜乎止論百品未及徧評又著病機氣宜保命集四卷一名活法機要後人誤作河間劉元素所著偽譔序文詞調于卷首以附㑹之其他潔古諸書多是後人依托故駁雜不倫
  用藥法象時珍曰書凡一卷元眞定明醫李杲所著杲字明之號東垣通春秋書易忠信有守富而好施援例為濟源監税官受業于潔古老人盡得其學益加闡發人稱神醫祖潔古珍珠囊增以用藥凡例諸經嚮𨗳綱要活法著為此書謂世人惑于内傷外感混同施治乃辨其脉證元氣隂火飲食勞倦有餘不足著辨惑論三卷脾胃論三卷推明素問難經本草脉訣及雜病方論著醫學發明九卷蘭室秘藏五卷辨析經絡脉法分比傷寒六經之則著此事難知二卷别有癰疽眼目諸書及試效方皆其門人所集述者也
  湯液本草時珍曰書凡二卷元醫學教授古趙王好古撰好古字進之號海藏東垣髙弟醫之儒者也取本草及張仲景成無已張潔古李東垣之書間附已意集而為此别著湯液大法四卷醫壘元戎十卷隂證畧例㿀論萃英錢氏補遺各一卷
  日用本草時珍曰書凡八卷元海寧醫士吳瑞取本草之切於飲食者分為八門間增數品而已瑞字瑞卿元文宗時人
  本草謌括時珍曰元瑞州路醫學教授胡仕可取本草藥性圖形作謌以便童𫎇者我明劉純熊宗立傳滋輩皆有謌括及藥性賦以授初學記誦
  本草衍義補遺時珍曰元末朱震亨所著震亨義烏人字彦修從許白雲講道世稱丹溪先生嘗從羅太無學醫遂得劉張李三家之㫖而推廣之為醫家宗主此書葢因寇氏衍義之義而推衍之近二百種多所發明但蘭草之為蘭花胡粉之為錫粉未免泥于舊説而以諸藥分配五行失之牽强耳所著冇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外科精要新論風木問答諸書
  本草發揮時珍曰書凡三卷洪武時丹溪弟子山隂徐彦純用誠所集取張潔古李東垣王海藏朱丹溪成無已數家之説合成一書爾别無增益
  救荒本草時珍曰洪武初周憲王因念旱澇民饑咨訪野老田夫得草木之根苖花實可備荒者四百四十種圖其形狀著其出産苖葉花子性味食法凡四卷亦頗詳明可據近人翻刻削其大半雖其淺見亦書之一厄也王號誠齋性質聰敏集普濟方一百六十八卷袖珍方四卷詩文樂府等書嘉靖中髙郵王磐著野菜譜一卷繪形綴語以告救荒畧而不詳
  庚辛玉册時珍曰宣徳中寧獻王取崔昉外丹本草土宿真君造化指南獨孤淊丹房鑑源軒轅述寶藏論青霞子丹臺録諸書所載金石草木可備丹爐者以成此書分為金石部靈苖部靈植部羽毛部鱗甲部飲饌部鼎器部通計二卷凡五百四十一品所説出産形狀分别隂陽亦可考據焉王號𦡱仙該通百家所著醫卜農圃琴棋仙學詩家諸書凡數百卷造化指南三十三篇載靈草五十三種云是土宿昆元真君所説抱朴子註解葢亦宋元時方士假托者爾古有太清草木方太清服食經太清丹藥録黄白秘法三十六水法伏制草石論諸書皆此類也
  本草集要時珍曰𢎞治中禮部郎中慈谿王綸取本草常用藥品及潔古東垣丹溪所論序例畧節為八卷别無增益斤斤泥古者也綸字汝言號節齋舉進士仕至都御史
  食物本草時珍曰正徳時九江知府江陵汪頴撰東陽盧和字亷夫嘗取本草之繫于食品者編次此書頴得其稿釐為二卷分為水穀菜果禽獸魚味八類云
  食鑑本草時珍曰嘉靖時京口𡩋原所編取可食之物畧載數語無所發明
  本草㑹編時珍曰嘉靖中祁門醫士汪機所編機字省之懲王氏本草集要不收草木形狀乃削去本草上中下三品以類相從菜穀通為草部果品通為木部並諸家序例共二十卷其書撮要似乎簡便而混同反難檢閲冠之以薺識陋可知掩去諸家更覺零碎臆度疑似殊無實見僅有數條自得可取爾
  本草𫎇筌時珍曰書凡十二卷祁門醫士陳嘉謨撰謨字廷采嘉靖末依王氏集要部次集成毎品具氣味産采治療方法創成對語以便記誦間附已意于後頗冇發明便于初學名曰𫎇筌誠稱其實
  本草綱目明楚府奉祠 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蘄州李時珍東璧譔蒐羅百氏訪采四方始于嘉靖壬子終于萬歴戊寅稿凡三易分為五十二卷列為一十六部部各分類類凡六十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增藥三百七十四種方八千一百六十
  引據古今醫家書目
  時珍曰自陶𢎞景以下唐宋諸本草引用醫書凡八十四家而唐慎㣲居多時珍今所引除舊本外凡二百七十六家
  黄帝素問王氷註    唐𤣥宗開元廣濟方
  天寶單方圖     唐徳宗貞元廣利方
  太倉公方      宋太宗太平聖惠方
  扁鵲方三卷      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華佗方十卷      張仲景傷寒論成無已註
  支太醫方      張文仲隨身備急方
  徐文伯方      初虞世古今録驗方
  秦承祖方      王燾外臺秘要方
  華佗中藏經     姚和衆延齡至寶方
  范汪東陽方     孫真人千金備急方
  孫真人食忌     孫真人千金翼方
  孫真人枕中記    席延賞方
  孫真人千金髓方   葉天師枕中記
  篋中秘寶方     許孝宗篋中方
  錢氏篋中方     劉禹錫傳信方
  王紹顔續傳信方   延年秘録
  栁州救三死方    李絳兵部手集方
  御藥院方      崔行功纂要方
  劉涓子鬼遺方    乘間集效方
  陳延之小品方    葛洪肘後百一方
  服氣精義方     謝士㤗刪繁方
  胡洽居士百病方   孫兆口訣
  梅師集驗方     崔元亮海上集驗方深師脚氣論即梅師   姚僧坦集驗方
  孫氏集驗方     孟詵必效方
  平堯卿傷寒類要   斗門方
  韋宙獨行方     王珉傷寒身驗方
  勝金方       文潞公藥準
  周應簡要濟衆方   塞上方
  王衮博濟方     沈存中靈苑方
  救急方       張路大效方
  崔知悌勞瘵方    近效方
  陳抃經驗方     陳氏經驗後方
  蘇沈良方東坡存中    十全博救方
  昝殷食醫心鏡    必用方
  張傑子母秘録    楊氏産乳集驗方
  昝殷産寶      譚氏小兒方
  小兒宫氣方     萬全方
  太清草木方     李翺何首烏傳
  普救方       神仙服食方
  嵩陽子威靈仙傳   寒食散方
  賈相公牛經     賈誠馬經已上八十四家係舊本所引
  靈樞經       王氷𤣥宻
  張杲醫説      黄帝書
  褚氏遺書      李濓醫史
  秦越人難經     聖濟總録
  劉氏病機賦     皇甫謐甲乙經
  宋徽宗聖濟經    劉克用藥性賦
  王叔和脉經     張仲景金匱要略
  彭祖服食經     巢元方病原論
  神農食經      神仙服食經
  宋俠經心録     魏武帝食制
  李氏食經      王執中資生經
  婁居中食治通説   飲膳正要
  劉河間原病式    太清靈寶方
  元明粉方      劉河間宣明方
  戴起宗脉訣刋誤   呉猛服椒訣
  許洪本草指南    黄氏本草權度
  陸氏證治本草    土宿真君造化指南
  醫餘録       月池人參傳李言聞
  胡演升鍊丹藥秘訣  名醫録
  月池艾葉傳     張子和儒門事親
  張潔古醫學啟源   菖蒲傳
  醫鑑龔信       活法機要
  楊天惠附子傳    潔古家珍
  李東垣醫學發明   東垣辨惑論
  東垣脾胃論     東垣蘭室秘藏
  東垣試效方     王海藏醫家大法
  海藏醫壘元戎    東垣此事難知
  海藏隂證發明    羅天益衞生寶鑑
  丹溪格致餘論    丹溪局方發揮
  盧和丹溪心法    丹溪醫案
  楊珣丹溪心     方廣丹溪心法附餘
  丹溪活套      程充丹溪心法
  滑伯仁攖寧心要   惠民和濟局方
  陳言三因方     孫真人千金月令方
  嚴用和濟生方    王氏易簡方王碩
  楊子建萬全䕶命方  繼洪澹寮方
  是齋指迷方王貺    楊士瀛仁齋直指方
  余居士選竒方    黎居士易簡方
  楊氏家藏方楊倓    濟生㧞萃方社思敬
  胡濙衛生易簡方   朱端章衛生家寶方許學士本事方許叔微  雞峰備急方張鋭
  孫用和傳家秘寶方  王隱君飬生主論
  眞西山衛生謌    趙衍九籥衞生方
  王方慶嶺南方    嶺南衛生方
  初虞世飬生必用方  周憲王普濟方一百七十卷
  虞摶醫學正傳    李仲南永類鈐方
  周憲王袖珍方    傅滋醫學集成
  薩謙齋瑞竹堂經騐方 王履𣶮洄集
  葉氏醫學統㫖    萬表積善堂經騐方戴原禮證治要訣   醫學綱目
  孫氏仁存堂經騐方  戴原禮金匱鉤𤣥
  醫學指南      楊氏頥眞堂經騐方
  劉純玉機㣲義    醫學切問
  陸氏積徳堂經騐方  劉純醫經小學
  王璽醫林集要    徳生堂經騐方
  臞仙乾坤秘韞    饒氏醫林正宗
  法生堂經騐方    臞仙乾坤生意
  周良采醫方選要   劉松石保夀堂經騐方窺𤣥子法天生意   楊拱醫方摘要
  陳日華經騐方    梁氏總要
  醫方大成      王仲勉經騐方
  吳球活人心統    方賢竒效良方
  劉長春經騐方    吳球諸證辨疑
  閻孝忠集效方    禹講師經騐方
  趙氏儒醫集要    孫天仁集效方
  戴古渝經騐方    瀕湖醫案
  試效録騐方     龔氏經騐方
  瀕湖集簡方     經騐濟世方
  藺氏經騐方     楊起簡便方
  孫一松試效方    阮氏經騐方
  坦仙皆效方     董炳集騐方
  趙氏經騐方     危氏得效方危亦林
  朱端章集騐方    楊氏經騐方
  居家必用方     經騐良方
  唐瑶經騐方     鄧筆峰衛生雜興
  救急易方      張氏經騐方
  王英杏林摘要    急救良方
  龔氏經騐方     白飛霞韓氏醫通
  白飛霞方外竒方   徐氏家傳方
  張三丰仙傳方    温隱居海上方
  鄭氏家傳方     王氏竒方
  海上仙方      談野翁試騐方
  丘瓊山羣書日抄   海上名方
  包㑹應騐方     何子元羣書續抄
  十便良方      孟詵補養方
  張氏灊江切要    李樓怪證竒方
  生生編       邵眞人青囊雜纂
  夏子益竒疾方    摘𤣥方
  趙宜眞濟急仙方   纂要竒方
  端效方       王永輔惠濟方
  奚囊備急方     史堪指南方
  王璆百一選方    臞仙夀域神方
  陳直奉親飬老書   世醫通變要法
  呉旻扶夀精方    李廷飛三元延夀書何太英發明證治   王氏醫方㨗徑
  保慶集       保生餘録
  神醫普救方     楊炎南行方
  彭用光體仁彚編   傳信適用方
  王氏究源方     王節齋明醫雜著
  攝生妙用方     艾元英如宜方
  濟生秘覽      王氏手集
  蕭静觀方      錦囊秘覽
  唐仲舉方      楊堯輔方
  金匱名方      嚴月軒方
  鄭師甫方      芝隱方
  通妙眞人方     三十六黄方
  葛可久十藥神書   蘇遒𤣥感傳尸論
  上清紫庭追勞方   朱肱南陽活人書
  韓祇和傷寒書    龎安時傷寒總病論
  吳綬傷寒藴要    趙嗣眞傷寒論
  成無已傷寒明理論  劉河間傷寒直格
  陶華傷寒六書    李知先活人書括
  陳自明婦人良方   郭稽中婦人方
  熊氏婦人良方補遺  胡氏濟隂方
  婦人明理論     婦人千金家藏方
  便産須知      二難寶鑑
  婦人經騐方     錢乙小兒直訣
  劉昉㓜㓜新書    㓜科類萃
  陳文中小兒方    曾世榮活㓜心書
  徐用宣袖珍小兒方  張煥小兒方
  冦衡全㓜心鑑    演山活㓜口議
  阮氏小兒方     魯百嗣嬰童百問
  活㓜全書      鄭氏小兒方
  湯衡嬰孩寶鑑    衛生總微論即保㓜大全
  鮑氏小兒方     湯衡嬰孩妙訣
  姚和衆童子秘訣   全嬰方
  王日新小兒方    小兒宫氣集
  魏直博愛心鑑    髙武痘疹管見又名正宗李言聞痘疹證治   痘疹要訣
  李實痘疹淵源    聞人規痘疹八十一論
  張清川痘疹便覽   陳自明外科精要
  薛已外科心法    外科通𤣥論
  齊徳之外科精義   薛已外科發揮
  薛已外科經騐方   楊清叟外科秘傳
  李迅癰疽方論    周良采外科集騐方
  眼科龍木論     飛鴻集
  倪惟徳原機啟微集  明目經騐方
  宣明眼科      眼科針鈎方
  咽喉口齒方已上二百七十六家時珍所引者
  引據古今經史百家書目
  時珍曰自陶𢎞景唐宋以下所引用者凡一百五十一家時珍所引用者除舊本外凡四百四十家
  易經注疏王弼    詩經注疏孔頴達毛萇
  爾雅注疏李廵邢昺郭璞  尚書注疏孔安國
  春秋左傳注疏杜預  孔子家語
  禮記注疏鄭𤣥    周禮注疏
  張湛注列子     郭象注莊子
  楊倞注荀子     淮南子鴻烈解
  吕氏春秋      葛洪抱朴子
  戰國䇿       司馬遷史記
  班固漢書      范煜後漢書
  陳夀三國志     王隱晉書
  沈約宋書      蕭顯明梁史
  李延夀北史     魏徵隋書
  歐陽修唐書     王瓘軒轅本紀
  穆天子傳      秦穆公傳
  蜀王本紀      魯定公傳
  漢武故事      漢武内傳
  壺居士傳      崔魏公傳
  李寶臣傳      何君謨傳
  李孝伯傳      李司封傳
  桞宗元傳      梁四公子記
  唐武后别傳     南岳魏夫人傳
  三茅真君傳     葛洪神仙傳
  干寶捜神記     紫靈元君傳
  劉向列仙傳     徐鉉稽神録
  𤣥中記       洞微志
  郭憲洞㝠記     樂史廣異記
  劉敬叔異苑     王子年拾遺記
  太平廣記      呉均續齊諧記
  段成式酉陽雜俎   異術
  王建平典術     杜祐通典
  異類        何承天纂文
  張華博物志     魏畧
  東方朔神異經    盛𢎞之荆州記
  郭璞注山海經    何宴九州記
  宗懔荆楚嵗時記   華山記
  顧微廣州記     徐表南州記
  嵩山記       裴淵廣州記
  萬震南州異物志   南蠻記
  楊孚異物志     房千里南方異物志
  太原地志      劉恂嶺表録
  孟琯嶺南異物志   永嘉記
  朱應扶南記     張氏燕吳行紀
  南城志       五溪記
  王氏番禺記     白澤圖
  軒轅述寶藏論    青霞子丹臺録
  斗門經       獨孤滔丹房鑑源
  東華眞人煑石法   房室圖
  太清草木記     神仙芝草經
  異魚圖       太清石壁記
  靈芝瑞草圖     狐剛子鍊粉圖
  魏王花木志     夏禹神仙經
  四時纂要      賈思勰音叶齊民要術
  三洞要録      郭義㳟廣志
  汜勝之種植書    八帝聖化經
  崔豹古今注     丁謂天香簿
  八帝𤣥變經     陸璣詩義疏
  陸羽茶經      神仙感應篇
  李畋該聞録     張鷟朝野僉載
  神仙秘㫖      楊億談苑
  開元天寶遺事    修眞秘㫖
  宣政録       鄭氏明皇雜録
  頴陽子修眞秘訣   五行書
  孫光憲北夢𤨏言   左慈秘訣
  廣五行記      歐陽公歸田録
  陶隱居登眞隱訣   遁甲書
  沈括夢溪筆談    耳珠先生訣
  龍魚河圖      景煥野人閑話
  韓終采藥詩     王充論衡
  黄休復茒亭客話   金光明經
  顔氏家訓      范子計然
  宋齊丘化書     楚辭
  李善注文選     張協賦
  本事詩       江淹集
  宋王微讃      庾肩吾集
  陳子昻集      陸龜𫎇詩
  梁簡文帝勸醫文已上一百五十一家舊本所引者
  許愼説文解字    吕忱字林
  周弼六書正譌    周弼説文字原
  王安石字説     趙古則六書本義
  顧野王玉篇     孫愐唐韻
  魏子才六書精藴   倉頡解詁
  丁度集韻      黄公武古今韻㑹
  洪武正韻      隂氏韻府羣玉
  包氏續韻府羣玉   急就章
  張揖廣雅      孫炎爾雅正義
  孔鮒小爾雅     曹憲博雅
  羅願爾雅翼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方言
  陸佃埤雅      埤雅廣義
  劉熈釋名      司馬光名苑
  陸璣鳥獸草木蟲魚疏 師曠禽經
  袁達禽蟲述     淮南八公相鶴經
  黄省曾獸經     王元之蜂記
  朱仲相貝經     龜經
  張世南質龜論    鍾毓果然賦
  馬經        傅肱蟹譜
  李石續博物志    韓彦直橘譜
  毛文錫茶譜     唐𫎇博物志
  蔡襄荔枝譜     蔡宗顔茶對
  張華感應類從志   歐陽修牡丹譜
  劉貢父芍藥譜    賛寧物類相感志
  范成大梅譜     范成大菊譜
  楊泉物理論     劉蒙泉菊譜
  史正志菊譜     王佐格古論
  陳翥桐譜      沈立海棠譜
  天𤣥主物簿     陳仁玉菌譜
  王西樓野菜譜    穆脩靖靈芝記
  戴凱之竹譜     葉庭珪香譜
  李徳𥙿平泉草木記  僧賛寧竹譜
  洪駒父香譜     周叙洛陽花木記
  蘇易簡紙譜     蘇氏筆譜
  洛陽名園記     蘇氏硯譜
  蘇氏墨譜      張杲丹砂秘訣
  杜季陽雲林石譜   九鼎神丹秘訣
  張杲玉洞要訣    李徳𥙿黄冶論
  昇𤣥子伏汞圖    桓譚鹽鐵論
  大明一統志     韋述兩京記
  寶貨辨疑      太平寰宇記
  祝穆方輿要覽    稽含南方草木狀
  逸周書       酈道元注水經
  沈瑩臨海水土記   汲塜竹書
  陸禋續水經     臨海異物志
  左氏國語      三輔黄圖
  陳祈暢異物志    謝承續漢書
  三輔故事      曹叔雅異物志
  法盛晉中興書    張勃吳録
  薛氏荆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異物志   後魏書
  環氏吳紀      萬震凉州異物志
  南齊書       東觀秘記
  劉欣期交州記    唐㑹要
  劉義慶世説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五代史       世本
  東方朔林邑記    南唐書
  類編        東方朔十洲記
  宋史        逸史
  任豫益州記     遼史
  野史        宋祁劍南方物賛
  元史        費信星槎勝覽
  周達觀真臘記    吾學編
  顧玠海槎録     劉郁出使西域記
  大明㑹典      朱輔山溪蠻叢笑
  袁滋雲南記     太平御覽
  陳彭年江南别録   永昌志
  冊府元龜      江南異聞録
  蜀地志       集事淵海
  李肇國史補     華陽國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   楚國先賢傳
  茅山記       白孔六帖
  葛洪西京雜記    太和山志
  古今事類合璧    周宻齊東野語
  西凉記       祝穆事文類聚
  周宻癸辛雜志    荆南記
  歐陽詢藝文類聚   周宻浩然齋日鈔
  永州記       鄭樵通志
  周宻志雅堂雜鈔   南裔記
  陶九成説郛     羅大經鶴林玉露
  竺法眞羅浮山疏   虞世南北堂書鈔
  陶宗儀輟耕録    田汝成西湖志
  賈似道悦生隨鈔   葉盛水東日記
  南郡記       徐堅初學記
  徐氏總龜對類    伏深齊地記
  文苑英華      邵桂子甕天語
  郡國志       錦繡萬花谷
  毛直方詩學大成   鄴中記
  洪邁夷堅志     蘇子仇池筆記
  亷州記       淮南萬畢術
  鮮于樞鈎𤣥     辛氏三秦記
  髙氏事物紀原    松𥦗雜記
  金門記       伏候中華古今注
  杜寶大業拾遺錄   周處風土記
  應劭風俗通     蘇鶚杜陽編
  嵩髙記       班固白虎通
  方勺泊宅編     襄沔記
  服䖍通俗文     方鎭編年録
  鄧顯明南康記    顔師古刋謬正俗
  楊愼丹鉛録     方國志
  杜臺卿玉燭寳典   劉績霏雪録
  荀伯子臨川記    河圖玉版
  葉夢得水雲録    洪邁松漠紀聞
  河圖括地象     孫柔之瑞應圖記
  河湖紀聞      春秋題辭
  許善心符瑞記    王安貧武陵記
  春秋運斗樞     夏小正
  趙蔡行營雜記    春秋元命包
  崔寔四時月令    張匡業行程記
  春秋考異郵     月令通纂
  金㓜孜北征録    禮斗威儀
  王楨農書      張師正倦㳺録
  孝經援神契     王旻山居録
  段公路北户録    周易通卦騐
  山居四要      胡嶠陷盧記
  京房易占      居家必用
  隋煬帝開河記    劉向洪範五行傳
  便民圖纂      玉䇿記
  遁甲開山圖     劉伯温多能鄙事
  述征記       南宫從𡵺嶁神書
  臞仙神隱書     任昉述異記
  皇極經世書     務本新書
  祖冲之述異記    性理大全
  俞宗本種樹書    薛用弱集異記
  五經大全      起居雜記
  陳翺卓異記     通鑑綱目
  洞天保生録     神異記
  程氏遺書      林洪山家清供
  李元獨異志     朱子大全
  閨閣事宜      録異記
  老子        陳元靚事林廣記
  戴祚甄異傳     鶡冠子
  事海文山      異聞記
  管子        萬寶事山
  祖台之志怪     墨子
  奚囊雜纂      陶氏續捜神記
  晏子春秋      三洞珠囊
  楊氏洛陽伽藍記   董子
  陶隱居雜録     太上𤣥科
  賈誼新書      西樵野記
  太清外術      韓詩外傳
  琅琊漫鈔      魯至剛俊靈機要
  劉向説苑      姚福庚巳編
  地鏡圖       杜恕篤論
  王清明揮麈餘話   五雷經
  盧諶祭法      景煥牧竪閑談
  雷書        王叡炙轂子
  陳霆兩山墨談    乾象占
  葉世傑草木子    韋航細談
  列星圖       梁元帝金樓子
  孫升談圃      演禽書
  蔡邕獨斷      龎元英談藪
  吐納經       王浚川雅述
  愛竹談藪      謝道人天空經
  章俊卿山堂考索   彭乘墨客揮犀
  魏伯陽叅同契    洪邁容齋隨筆
  蔡絛鐵圍山叢話   蕭了真金丹大成
  百川學海      侯延賞退齋閑覽
  許眞君書      翰墨全書
  遯齋閑覽      陶𢎞景真誥
  文系        顧文薦負暄録
  朱真人靈騐篇    朱子離騷辨證
  陸文量菽園雜記   太上𤣥變經
  何孟春餘冬録    王性之揮麈録
  李筌太白經注    黄震慈溪日鈔
  趙與時賔退録    八草靈變篇
  類説        葉石林避暑録
  鶴頂新書      吳淑事類賦
  劉禹錫嘉話録    造化指南
  左思三都賦     姚亮西溪叢話
  修真指南      葛洪遐觀賦
  俞琰席上腐談    周顛仙碑
  魯褒錢神論     胡仔漁隱叢話
  劉根别傳      綦母錢神論
  熊太古冀越集    法華經
  稽康飬生論     王濟日訽手記
  湼槃經       王之綱通微集
  李氏仕學類鈔    圓覺經
  儲詠祛疑説     周必大陰徳錄
  楞嚴經       文字指歸
  翰苑叢記      變化論
  造化權輿      解頥新語
  自然論       潘塤楮記室
  趙溍飬疴漫筆    劉義慶幽明録
  仇遠稗史      江隣幾雜志
  百感録       魏武帝集
  張耒明道雜志    海録碎事
  魏文帝集      唐小說
  𤨏碎録       曹子建集
  林氏小説      治聞説
  韓文公集      晁以道客話
  龍江録       栁子厚文集
  劉跂暇日記     靈仙録
  歐陽公文集     康譽之昨夢録
  白獺髓       三蘇文集
  邢坦齋筆衡     異説
  宛委録       蘇黄手簡
  張世南㳺宦紀聞   髙氏蓼花洲閑録
  山谷刀筆      何逺春渚紀聞
  畢氏幕府燕閑録   李太白集
  東坡詩集      吳澄草廬集
  杜子美集      黄山谷集
  吳萊淵頴集     王維詩集
  宋徽宗詩      楊維禎鐵厓集
  岑參詩集      王元之集
  宋景濓潛溪集    錢起詩集
  梅堯臣詩集     方孝孺遜志齋集
  白樂天長慶集    王荆公臨川集
  吳玉崑山小稿    元楨長慶集
  邵堯夫集      陳白沙集
  劉禹錫集      周必大集
  何仲黙集      張籍詩集
  楊萬里誠齋集    張東海集
  李紳文集      范成大石湖集
  楊升菴集      李義山集
  陸放翁集      唐荆川集
  左貴嬪集      陳止齋集
  焦希程集      王梅溪集
  張宛丘集      方虚谷集
  葛氏韻語陽秋    蔡氏詩話
  古今詩話      錦囊詩話已上四百四十家時珍所引者采集諸家本草藥品總數
  神農本草經三百四十七種除併入一十八種外草部一百六十四種穀部七種 菜部一十三種 果部一十一種 木部四十四種 土部二種 金石部四十二種 蟲部二十九種 介部八種 鱗部七種禽部五種 獸部一十五種 人部一種
  陶𢎞景名醫别録三百六種除併入五十九種外草部一百三十種 穀部一十九種 菜部一十七種 果部一十七種木部二十三種 服器部三種 水部二種 土部三種 金石部三十二種 蟲部一十七種 介部五種 鱗部十種 禽部一十一種 獸部一十二種 人部五種
  李當之藥録一種草部
  吳普本草一種草部
  雷斆炮炙論一種獸部
  蘇㳟唐本草一百一十一種草部三十四種 穀部二種 菜部七種 果部一十一種 木部二十二種 服器部三種 土部三種 金石部一十四種 蟲部一種 介部二種 鱗部一種 禽部二種獸部八種 人部一種
  甄權藥性本草四種草部一種 穀部一種 服器部一種 金石部一種孫思邈千金食治二種菜部
  孟詵食療本草一十七種草部二種 穀部三種菜部三種 果部一種鱗部六種禽部二種
  陳藏器本草拾遺三百六十九種草部六十八種穀部一十一種菜部一十三種 果部二十種 木部三十九種服器部三十五種 火部一種 水部二十六種土部二十八種 金石部一十七種 蟲部二十四種 介部一十種 鱗部二十八種 禽部二十六種 獸部一十五種 人部八種
  李珣海藥本草一十四種草部四種 榖部一種果部一種 木部五種蟲部一種介部二種
  蕭炳四聲本草二種草部一種服器部一種
  陳士良食性本草二種菜部一種果部一種
  韓保昇蜀本草五種菜部二種 木部一種介部一種 獸部一種
  馬志開寶本草一百一十一種草部三十七種 榖部二種 菜部六種果部一十九種 木部一十五種 服器部一種土部一種 金石部九種 蟲部二種 介部二種鱗部一十一種 禽部一種獸部四種 人部一種
  掌禹錫嘉祐本草七十八種草部一十七種 穀部三種 菜部十種 果部二種 木部六種 服器部一種 水部四種金石部八種 介部八種 禽部一十三種 獸部一種 人部四種
  蘇頌圖經本草七十四種草部五十四種 榖部二種 菜部四種 果部五種 木部一種 金石部三種 蟲部一種 介部一種 禽部一種 獸部一種
  大明日華本草二十五種草部七種 菜部二種果部二種 木部一種金石部八種 蟲部一種 鱗部一種 禽部一種 人部一種
  唐慎微證類本草八種菜部一種 木部一種 土部一種 金石部一種 蟲部二種 獸部一種 人部一種
  寇宗奭本草衍義一種獸部
  李杲用藥法象一種草部
  朱震亨本草補遺三種草部一種 穀部一種 木部一種
  吳瑞日用本草七種穀部一種 菜部三種果部二種 獸部一種
  周憲王救荒本草二種穀部一種菜部一種
  汪頴食物本草一十七種穀部三種 菜部二種果部一種 禽部十種獸部一種
  𡩋原食鑑本草四種穀部一種 菜部一種鱗部一種 獸部一種
  汪機本草㑹編三種草部一種 果部一種 蟲部一種
  陳嘉謨本草𫎇筌二種介部一種人部一種
  李時珍本草綱目三百七十四種草部八十六種榖部一十五種菜部一十七種 果部三十四種 木部二十一種服器部三十五種 火部十種 水部十一種 土部二十一種 金石部二十六種 蟲部二十六種介部五種 鱗部二十八種 禽部五種 獸部二十三種 人部一十一種
  神農本經名例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飬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飬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虚羸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嵗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也陶𢎞景曰今按上品藥性亦能遣疾但勢力和厚不為速效嵗月常服必獲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曰應天一百二十種者當謂寅邜辰巳之月法萬物生榮時也中品藥性療病之辭漸深輕身之説稍薄祛患為速延齡為緩人懐性情故曰應人一百二十種當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成熟時也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地體收殺故曰應地一百二十五種者當謂戌亥子丑之月法萬物枯藏時也兼以閏之盈數加之若單服或配𨽻自隨人患叅而行之不必偏執也掌禹錫曰陶氏本草例神農以朱書别録以墨書本經藥止三百六十五種今此言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是併别録副品而言此一節乃别録之文傳寫既久錯亂所致遂令後世捃摭此類以為非神農之書率以此故也時珍曰神農本草藥分三品陶氏别録倍増藥品始分部類唐宋諸家大加增補兼或退出雖有朱墨之别三品之名而實已紊矣或一藥而分數條或二物而同一處或木居草部或蟲入木部水土共居蟲魚雜處淄澠罔辨玉珷不分名已難尋實何由覔今則通合古今諸家之藥析為十六部當分者分當併者併當移者移當増者増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毎藥標一總名正大綱也大書氣味主治正小綱也分註釋明集解發明詳其目也而辨疑正誤附録附之備其體也單方又附于其末詳其用也大綱之下明注本草及三品所以原始也小綱之下明注各家之名所以注實也分注則各書人名一則古今之出處不没一則各家之是非有歸雖舊章似乎剖析而支脉更覺分明非敢僭越實便討尋耳
  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𢎞景曰用藥猶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則氣力不周也然檢仙經世俗諸方亦不必皆爾大扺飬命之藥多君飬性之藥多臣療病之藥多佐猶依本性所主而復斟酌之上品君中復有貴賤臣佐之中亦復如之所以門冬逺志别有君臣甘草國老大黄將軍明其優劣皆不同秩也岐伯曰方制君臣者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謂也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張元素曰為君者最多為臣者次之佐者又次之藥之于證所主同者則各等分或云力大者為君李杲曰凡藥之所用皆以氣味為主補瀉在味隨時换𰚾主病為君假令治風防風為君治寒附子為君治濕防己為君治上焦𤍽黄芩為君中焦熱黄連為君兼見何證以佐使藥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本草上品為君之説各從其宜耳
  藥有隂陽配合子母兄弟韓保昇曰凡天地萬物皆有隂陽大小各冇色類並冇法象故羽毛之類皆生于陽而屬于隂鱗介之類皆生于隂而屬于陽所以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故色赤而主心雲母法金故色白而主肺雄黄法土故色黄而主脾磁石法水故色黑而主腎餘皆以此類推之子母兄弟若榆皮為母厚朴為子之類是也
  根莖花實苖皮骨肉元素曰凡藥根之在土中者中半已上氣脉之上行也以生苖者為根中半已下氣脉之下行也以入土者為梢病在中焦與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人之身半已上天之陽也用頭中焦用身身半已下地之隂也用梢乃述類象形者也時珍曰草木有單使一件者如𦍑活之根木通之莖欵冬之花葶藶之實敗醬之苖大青之葉大腹之皮郁李之核蘗木之皮沉香之節蘇木之肌胡桐之淚龍腦之膏是也有兼用者逺志小草蜀漆常山之類是也有全用者枸杞甘菊之類是也有一物兩用者當歸頭尾麻黄根節赤白茯苓牛滕春夏用苖秋冬用根之類是也羽毛鱗介玉石水火之屬徃徃皆然不可一律論也
  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如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保昇曰本經三百六十五種中單行者七十一種相須者十二種相使者九十種相畏者七十八種相惡者六十種相反者十八種相殺者三十六種凡此七情合和視之𢎞景曰凡檢舊方用藥亦有相惡相反者如仙方廿草丸有防已細辛俗方玉石散用栝樓乾薑之類服之乃不為害或有制持之者譬之冦賈輔漢程周佐吳大體既正不得以私情為害雖爾不如不用尤良半夏有毒須用生薑取其相畏相制也宗奭曰相反為害深于相惡者謂彼雖惡我我無忿心猶如牛黄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黄更良此有以制服故也相反者則彼我交讐必不和合今畵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黯妬可證矣時珍曰藥有七情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如人参甘草黄蘗知母之類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兩不相合也相殺者制彼之毒也古方多有用相惡相反者葢相須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殺同用者王道也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識悟耳
  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温凉四氣宗奭曰凡稱氣者是香臭之氣其寒熱温凉是藥之性且如鵞白脂性冷不可言氣冷也四氣則是香臭腥臊如蒜阿魏鮑魚汚襪則其氣臭雞魚鴨蛇則其氣腥狐狸白馬莖人中白則其氣臊沉檀龍麝則其氣香是也則氣字當改為性字于義方允時珍曰寇氏言寒熱温凉是性臭香腥臊是氣其説與禮記文合但自素問以来只以氣味言卒難改易姑從舊爾好古曰味冇五氣冇四五味之中各有四氣如辛則有石膏之寒桂附之熱半夏之温薄荷之冷是也氣者天也味者地也温熱者天之陽寒凉者天之隂辛廿者地之陽鹹苦者地之隂本草五味不言淡四氣不言凉只言温大温熱大熱寒大寒微寒平小毒大毒有毒無毒何也淡附于廿微寒即凉也
  及有毒無毒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飬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又曰耐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王氷云藥氣有偏勝則臟氣有偏絶故十分去其六七八九而止也隂乾暴乾採造時月生熟𢎞景曰凡採藥時月皆是建寅嵗首則從漢太初後所記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採者謂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濃也至秋枝葉乾枯津潤歸流于下也大抵春寧宜早秋寧宜晚花實莖葉各隨其成熟爾嵗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也所謂隂乾者就六甲隂中乾之也又依遁甲法甲子句隂中在癸酉以藥著酉地也實不必然但露暴于隂影處乾之爾若可兩用益當為善孫思邈曰古之醫者自解採取隂乾暴乾皆如法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今之醫者不知採取時節至于出産土地新陳虚實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馬志曰今按法隂乾者多惡如鹿葺隂乾悉爛火乾且良草木根苖九月以前採者悉宜日乾十月以後採者隂乾乃好時珍曰生産有南北節氣冇早遲根苖異收採制造異法度故市之地黄以鍋煑熟大黄用火焙乾松黄和蒲黄樟腦雜龍腦皆失制作偽者也孔志約云動植形生因地舛性春秋節變感氣殊功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乖于採取則物是而時非名實既虚寒温多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嘉謨曰醫藥貿易多在市家諺云賣藥者兩眼用藥者一眼服藥者無眼非虚語也古壙灰云死龍骨首蓿根為土黄耆麝香搗荔核攙藿香採茄葉雜煮半夏為元胡索鹽松梢為肉蓯蓉草仁充草豆⿱⺾𭁵西呆代南木香熬廣膠入蕎麫作阿膠煮雞子及魚枕為琥珀枇杷蕋代欵冬驢脚脛作虎骨松脂混麒麟竭畨硝和龍腦香巧詐百般甘受其侮甚致殺人歸咎用藥乃大闗係非比尋常不可不慎也
  土地所出眞偽陳新並各有法𢎞景曰諸藥所生皆的有境界秦漢已前當言列國今郡縣之名後人所増爾江東以來小小雜藥多出近道氣力性理不及本邦假令荆益不通則全用歴陽當歸錢塘三建豈得相似所以療病不及徃人亦當縁此又且醫不識藥惟聼市人市人又不辨䆒皆委採送之家傳習造作真偽好惡並皆莫測所以鍾乳醋煮令白細辛水潰使直黄耆蜜蒸為甜當歸酒洗取潤蜈蚣朱足令赤螵蛸膠于桑枝以蛇牀當蘼蕪以薺苨亂人参此等既非事實合藥不量剥除只如逺志牡丹纔不收半地黄門冬三分耗一凡去皮除心之屬分兩不應不知取足王公貴勝合藥之日羣下竊换好藥終不能覺以此療病固難責效宗奭曰凡用藥必須擇土地所宜者則真用之有據如上黨人参川西當歸齊州半夏華州細辛東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熱湯漿水之類其物至微其用至廣葢亦有理若不推䆒厥理治病徒費其功杲曰陶隠居本草言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黄吳茱萸皆須陳久者良其餘須精新也然大黄木賊荆芥芫花槐花之類亦宜陳久不獨六陳也凡藥味須要專精至元庚辰六月許伯威年五十四中氣本弱病傷寒八九日熱甚醫以凉藥下之又食梨冷傷脾胃四肢逆冷時發昏憒心下悸動吃噫不止面色青黄目不欲開其脉動中有止時自還乃結脉也用仲景復脉湯加人参肉桂急扶正氣生地黄减半恐傷陽氣服二劑病不退再為診之脉證相對因念莫非藥欠專精陳腐耶再市新藥與服其證减半又服而安凡諸草木昆蟲産之有地根葉花實採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氣味不全又况新陳之不同精粗之不等倘不擇而用之其不效者醫之過也唐耿湋詩曰老醫迷舊疾朽藥誤新方是矣 嵗物專精見後
  藥性冇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煑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𢎞景曰又按病有宜服丸服散服湯服酒服膏煎者亦兼叅用以為其制華佗曰病有宜湯宜丸者宜散者宜下者宜吐者宜汗者湯可以蕩滌臟腑開通經絡調品隂陽丸可以逐風冷破堅積進飲食散可以去風寒暑濕之邪散五臟之結伏開腸利胃可下而不下使人心腹脹滿煩亂可汗而不汗使人毛孔閉塞悶絶而終可吐而不吐使人結胷上喘水食不入而死杲曰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㕮咀者古制也古無鐵刅以口咬細煎汁飲之則易升易散而行經絡也凡治至髙之病加酒煎去濕以生薑補元氣以大棗發散風寒以蔥白去膈上痰以蜜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臟腑之積氣厚味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滓服去下部之痰其丸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稠麫糊取其遲化直至中下或酒或醋取其散之意也凡半夏南星欲去濕者丸以薑汁稀糊取其易化也水浸宿炊餅又易化滴水丸又易化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取其難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藥不傷脾胃也元素曰病在頭面及皮膚者藥須酒炒在咽下臍上者酒洗之在下者生用寒藥須酒浸暴乾恐傷胃也當歸酒浸助發散之用也嘉謨曰製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火製四煆炮炙炒也水製三漬泡洗也水火共製蒸煮二者焉法造雖多不離于此酒製升提薑製發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住痛童便製除劣性而降下米泔製去燥性而和中乳製潤枯生血蜜製甘緩益元陳壁土製竊眞氣驟補中焦麥麩皮製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並解毒致令和平羊酥油猪脂油塗燒咸渗骨容易脆斷去穰者免脹抽心者除煩大㮣具陳初學熟玩
  欲療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機五臟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𢎞景曰自非明醫聼聲察色診脉孰能知未病之病乎且未病之人亦無肯自療故齊侯怠于皮膚之微以致骨髓之病非但識悟之為難亦乃信受之弗易倉公有言信巫不信醫死不治也時珍曰素問曰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中古道徳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又曰中古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荄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神𰚾乃復暮世之病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勢已成以為可救故病未已新病復起淳于意曰病冇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輕身重財二不治衣食不適三不治隂陽臟氣不定四不治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信巫不信醫六不治六者有一則難治也宗奭曰病有六失失于不審失于不信失于過時失于不擇醫失于不識病六失冇一即為難治又有八要一曰虚二曰實三曰冷四曰熱五曰邪六曰正七曰内八曰外也素問言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若患人脉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止據脉供藥其可得乎今豪富之家婦人居幃幔之内復以帛幪手臂既無望色之神聼聲之聖又不能盡切脉之巧未免詳問病家厭繁以為術疎徃徃得藥不服是四診之術不得其一矣可謂難也嗚呼
  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𢎞景曰今藥中單行一兩種有毒只如巴豆甘遂將軍不可便令盡劑如經所云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細麻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物一毒服四丸如小豆五物一毒服五丸如大豆六物一毒服六丸如梧子從此至十皆以梧子為數其中又有輕重且如狼毒鉤吻豈如附子芫花輩耶此類皆須量宜宗奭曰須有此例更合論人老少虚實病之新久藥之多毒少毒斟量之不可執為定法
  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疰蠱毒以毒藥癰疽瘡瘤以瘡藥風濕以風濕藥各隨其所宜𢎞景曰藥性一物兼主十餘病者取其偏長為本復觀人之虚實補瀉男女老少苦樂榮悴鄉壤風俗並各不同褚澄療寡婦尼僧異乎妻妾此是達其性懐之所致也時珍曰氣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治體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用熱逺熱用寒逺寒用凉逺凉用温逺温發表不逺熱攻裏不逺寒不逺熱則熱病至不逺寒則寒病至治熱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熱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熱而行之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髙者抑之下者舉之冇餘折之不足補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温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益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吐之汗之下之補之瀉之新久同法又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反治者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又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隂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以衰之也此皆約取素問之粹言
  病在胸膈已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服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𢎞景曰今方家先食後食葢此義也又有須酒服者飲服者冷服者熱服者服湯則有踈有數煑湯則有生有熟各有法用並宜詳審杲曰古人服藥活法病在上者不厭頻而少病在下者不厭頓而多少服則滋榮于上頓服則峻補于下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勢力相及並視人之强弱病之輕重以為進退增减不必泥法
  夫大病之主有中風傷寒寒熱温瘧中惡霍亂大腹水腫腸澼下痢大小便不通奔豚上氣咳逆嘔吐黄疸消渴留飲癖食堅積癥瘕癲邪驚癎鬼疰喉痺齒痛耳聾目盲金瘡踒折癰腫惡瘡痔瘻癭瘤男子五勞七傷虚乏羸瘦女子帶下崩中血閉隂蝕蟲蛇蠱毒所傷此大畧宗兆其間變動枝葉各宜依端緒以收之𢎞景曰藥之所主止説病之一名假令中風乃有數十種傷寒證𠉀亦有二十餘條更復就中求其類例大體歸其始終以本性為根宗然後配證以合藥爾病之變狀不可一㮣言之所以醫方千卷猶未盡其理春秋以前及和緩之書蔑聞而道經畧載扁鵲數法其用藥猶是本草家意至漢淳于意及華陀等方今時冇存者亦皆條理藥性惟張仲景一部最為衆方之祖又悉依本草但其善診脉明氣𠉀以意消息之爾至于刳腸剖臆刮骨續筋之法乃别術所得非神農家事自晉代以來有張苖宫㤗劉徳史脱靳邵趙泉李子豫等一代良醫其貴勝阮徳如張茂先輩逸民皇甫士安及江左葛洪蔡謨殷仲堪諸名人等並研精藥術宋有羊欣元有胡洽秦承祖齊有尚書褚澄徐文伯嗣伯羣從兄弟療病亦十愈八九凡此諸人各有所撰用方觀其指趣莫非本草者或時用别藥亦循其性度非相踰越范汪方百餘卷及葛洪肘後其中冇細碎單行經用者或田舍試騐之法或殊域異識之術如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牽牛逐水近出野老麵店蒜虀乃是下蛇之藥路邊地菘而為金瘡所秘此盖天地間物莫不為天地間用觸遇則㑹非其主對矣顔光禄亦云道經仙方服食斷穀延年却老乃至飛丹鍊石之竒雲騰羽化之妙莫不以藥道為先用藥之理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異世法所用不多逺至二十餘物或單行數種嵗月深積便至大益即本草所云久服之效不如俗人㣲覺便止今庸醫處療皆恥看本草或倚約舊方或聞人傳説便攬筆疏之以此表竒其畏惡相反故自寡昧而藥類違僻分兩参差不以為疑偶爾値瘥則自信方騐旬月未瘳則言病源深結了不反求諸己虚搆聲稱自應貽譴矣其闕經四部軍國禮服少有乖越止于事迹非宜爾至于湯藥一物有謬便性命及之千乘之君百金之長可不深思戒慎耶宗奭曰人有貴賤少長病當别論病有新久虚實理當别藥盖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心不同臟腑亦異欲以一藥通治衆人之病其可得乎張仲景曰有土地髙下不同物性剛柔飱居亦異是故黄帝興四方之問岐伯舉四治之能且如貴豪之家形樂志苦者也衣食足則形樂而外實患慮多則志苦而内虚故病生於脉與貧下異當因人而治後世醫者委此不行所失甚矣又凡人少長老其氣血有盛壯衰三等故岐伯曰少火之氣壯壯火之氣衰盖少火生氣壯火散氣况衰火乎故治法亦當分三等其少日服餌之藥于壯老之時皆須别處决不可忽 又云人以氣血為本世有童男室女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致勞損男則神色先散女則月水先閉葢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故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火既受病不能營飬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則金氣虧故發𠻳嗽既作水氣絶故四肢乾木氣不充故多怒鬢髮焦筋痿俟五臟傳遍故卒不能死然終死矣此于諸勞最為難治或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接間得九死一生耳 冇人病久嗽肺虚生寒熱以欵冬花焚三兩芽俟煙出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嚥之至倦乃已日作五七次遂瘥 有人病瘧月餘又以藥吐下之氣遂弱觀其脉病乃夏傷暑秋又傷風因與柴胡湯一劑安後又飲食不節寒熱復作吐逆不食脇下急痛此名痰瘧以十棗湯一服下痰水數升服理中散二錢遂愈 有婦人病吐逆大小便不通煩亂四肢冷漸無脉凡一日半與大承氣湯二劑至夜半大便漸通脉漸生翼日乃安此闗格之病極難治經曰闗則吐逆格則不得小便亦有不得大便者 有人苦風痰頭痛顫掉吐逆飲食减醫以為傷冷物温之不愈又以丸下之遂厥復與金液丹後譫語吐逆顫掉不省人狂若見鬼循衣摸床手足冷脉伏此胃中有結熱故昬瞀不省人以陽氣不能布于外隂氣不持于内即顫掉而厥遂與大承氣湯至一劑乃愈 有婦人病温已十二日診其脉六七至而澁寸稍大尺稍小發寒熱頰赤口乾不了了耳聾問之病後數日經水乃行此屬少陽熱入血室治不對病必死乃與小柴胡湯二日又加桂枝乾薑湯一日寒熱止但云我臍下急痛與抵當丸微利痛止身凉尚不了了復與小柴胡湯次日云我胸中𤍠燥口鼻乾又少與調胃承氣湯不利與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次日虚煩不寧妄有所見狂言知冇燥屎以其極虚不敢攻之與竹葉湯去其煩熱其大便自通中有燥屎數枚狂煩盡解惟欬嗽唾沬此肺虚也不治恐乗虚作肺痿以小柴胡去人参薑棗加乾薑五味子湯一日欬减二日悉痊 有人年六十脚腫生瘡忽食猪肉不安醫以藥下之稍愈時出外中風汗出頭面暴腫起紫黑色多睡耳輪中有浮泡小瘡黄汁出乃與小續命湯倍加羌活服之遂愈 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小年常服土硫黄數斤近服兔絲有效脉左上二部右下二部弦𦂳有力五七年來病右手足筋急拘攣言語稍遲遂與仲景小續命湯加薏苡仁一兩以治筋急减黄芩人参芍藥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用一百五枚後云尚覺大冷因盡去人參芩芍加當歸一兩半遂安小續命湯今人多用不能逐證加减遂至危殆故舉以為例
  陶隱居名醫别録合藥分劑法則
  古秤惟有銖兩而無分名今則以十黍為一銖六銖為一分四分成一兩十六兩為一斤雖有子榖秬黍之制從來均之已久依此用之蘓㳟曰古秤皆複今南秤是也後漢以來分一斤為二斤一兩為二兩古方惟張仲景而已渉今秤若用古秤則水為殊少矣杲曰六銖為一分即二錢半也二十四銖為一兩古云三兩即今之一兩云二兩即今之六錢半也時珍曰蠶初吐絲曰忽十忽曰絲十絲曰𣯛四𣯛曰絫音壘十𣯛曰分四絫曰字二分半也十絫曰銖四分也四字曰錢十分也六銖曰一分去聲二錢半也四分曰兩二十四銖也八兩曰錙二錙曰斤二十四兩曰鎰一斤半也准官秤十二兩三十斤曰鈞四鈞曰石一百二十斤也方中有曰少許者些子也今古異制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
  今方家云等分者非分兩之分謂諸藥分兩多少皆同爾多是丸散用之
  丸散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五匕者即今五銖錢邊五字者抄之不落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匕即匙也
  藥以升合分者謂藥有虚實輕重不得用斤兩則以升平之十撮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升方作上徑一寸下徑六分深八分内散藥物按抑之正爾微動令平爾時珍曰古之一升即今之二合半也量之所起為圭四圭為撮十撮為勺十勺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五斗為斛二斛曰石
  凡湯酒膏藥云㕮咀者謂秤畢搗之如大豆又吹去細末藥有易碎難碎多末少末今皆細切如㕮咀也㳟曰㕮咀商量斟酌之也宗奭曰㕮咀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齒咀囓雖破而不塵古方多言㕮咀此義也杲曰㕮咀古制也古無鐵刅以口咬細令如麻豆煎之今人以刀剉細爾
  凡丸藥云如細麻者即胡麻也不必扁扁略相稱爾黍粟亦然云如大麻子者准三細麻也如胡豆者即今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以三大麻准之如大豆者以二小豆准之如梧子者以二大豆准之如彈丸及雞子黄者以四十梧子准之宗奭曰今人用古方多不效者何也不知古人之意爾如仲景治胸痺心中痞堅逆氣搶心用治中湯人参术乾薑廿草四物共一十二兩水八升煮取三升毎服一升日三服以知為度或作丸須雞子黄大皆奇效今人以一丸如楊梅許服之病既不去乃曰藥不神非藥之罪用藥者之罪也
  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粒有大小當去心皮秤之以一分准十六枚附子烏頭若干枚者去皮畢以半兩准一枚枳實若干枚者去穰畢以一分准二枚橘皮一分准三枚棗大小二枚准一兩乾薑一累者以一兩為正
  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畢秤五兩為正蜀椒一升三兩為正吳茱萸一升五兩為正兎絲子一升九兩為正菴閭子一升四兩為正蛇床子一升三兩半為正地膚子一升四兩為正其子各有虚實輕重不可秤准者取平升為正
  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重半兩為正甘草一尺者二兩為正云某草一束者三兩為正云一把者二兩為正
  凡方云蜜一斤者有七合猪膏一斤者有一升二合也
  凡丸散藥亦先切細暴燥乃擣之有各擣者有合擣者並隨方其潤濕藥如天門冬地黄輩皆先增分兩切暴獨擣碎更暴若逢隂雨微火烘之既燥停冷擣之時珍曰凡諸草木藥及滋補藥並忌錢器金性剋木之生發之氣肝腎受傷也惟宜銅刀竹刀修治乃佳亦有忌銅器者並宜如法丸散須用青石碾石磨石臼其砂石者不良
  凡篩丸散用重蜜絹各篩畢更合于臼中擣數百遍色理和同乃佳也巴豆杏仁胡麻諸膏膩藥皆先熬黄搗令如膏指㩢莫結切視泯泯乃稍稍入散中合研擣散以輕疎絹篩度之再合擣匀
  凡煑湯欲微火令小沸其水依方大約二十兩藥用水一斗煑取四升以此為准然利湯欲注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不得令水多少用新布兩人以尺木絞之澄去垽濁紙覆令宻温湯勿用鐵器服湯寧小沸熱則易下冷則嘔涌之才曰湯中用酒須臨熟乃下之時珍曰陶氏所説乃古法也今之小小湯劑每一兩用水二甌為准多則加少則减之如劑多水少則藥味不出劑少水多又𤋎耗藥力也凡𤋎藥並忌銅鐵器宜用銀器瓦灌洗浄封固令小心者㸔守須識火𠉀不可太過不及火用木炭蘆葦為佳其水須新汲味甘者流水井水沸湯等各依方詳見水部若發汗藥必用𦂳火熱服攻下藥亦用𦂳火𤋎熟下硝黄再煎温服補中藥宜慢火温服隂寒急病亦宜𦂳火急煎服之又有隂寒煩躁及暑月伏隂在内者宜水中沉冷服
  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入酒宻封隨寒暑日數漉出滓可暴燥微擣更漬亦可為散服時珍曰别有釀酒者或以藥煮汁和飯或以藥袋安置酒中或煑物和飯同釀皆隨方法又有煮酒者以生絹袋藥入壜宻封置大鍋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飲凡建中腎瀝諸補湯滓合兩劑加水煮竭飲之亦敵一劑皆先暴燥陳藏器曰凡湯中用麝香牛黄犀角羚羊角蒲黄丹砂芒硝阿膠輩須細末如粉臨時納湯中攪和服之
  凡合膏初以苦酒漬令淹浹不用多汁宻覆勿洩云晬時者周時也從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煮膏當三上三下以洩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使沸静良久乃止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黄為候有白芷附子者以小黄色為度以新布絞去滓滓亦可酒煮飲之摩膏滓可傅病上膏中有雄黄朱砂麝香輩皆别擣如麫絞膏畢乃投中疾攪勿使沉聚在下有水銀胡粉者於凝膏中研令消散時珍曰凡熬貼癰疽風濕諸病膏者先以藥浸油中三日乃煎之煎至藥枯以絹濾浄煎熱下黄丹或胡粉或宻陀僧三上三下煎至滴水成珠不散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若用松脂者煎至成絲傾入水中㧞扯數百遍乃止俱宜謹守火𠉀勿令太過不及也其冇朱砂雄黄龍腦麝香血竭乳香没藥等料者並待膏成時投之黄丹胡粉宻陀僧並須水飛瓦炒過松脂須鍊數遍乃良
  凡丸中用蠟皆烊投少蜜中攪調以和藥杲曰丸藥用蠟取其固䕶藥之氣味勢力以過闗膈而作效也若投以蜜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臟中若有毒藥反又害之非用蠟之本意也
  几用蜜皆先大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則丸藥經久不壊雷斆曰凡煉蜜毎一斤止得十二兩半是數火少火過並不得用也修合丸藥用蜜只用蜜用𩛿只用𩛿用糖只用糖勿交雜用必瀉人也
  采藥分六氣歳物
  岐伯曰厥隂司天為風化在泉為酸化清毒不生少隂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寒毒不生太隂司天為濕化在泉為甘化燥毒不生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寒毒不生陽明司天為燥化在泉為辛化濕毒不生太陽司天為寒化在泉為鹹化毒熱不生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所生五臟所宜乃可言盈虚病生之緒本乎天者天之氣本乎地者地之氣謹𠉀氣宜無失病機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歲物者天地之專精也非司嵗物則氣散質同而異等也氣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上滛于下所勝平之外滛于内所勝治之王氷曰化于天者為天氣化于地者為地氣五毒皆五行之氣所為故所勝者不生惟司天在泉之所生者其味正故藥工專司嵗氣所收藥物則所主無遺畧矣五運有餘則專精之氣藥物肥濃使用當其正氣味也不足則藥不專精而氣散物不純形質雖同力用則異矣故天氣淫于下地氣淫于内者皆以所勝平治之如風勝濕酸勝甘之類是也
  七方
  岐伯曰氣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又曰病有逺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近者奇之逺者偶之汗不以奇下不以偶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近而偶竒制小其服逺而竒偶制大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一之竒之不去則偶之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温凉反從其病也王氷曰臟位有髙下腑氣冇逺近病證有表裏藥用有輕重單方冇竒複方為偶心肺為近肝腎為逺脾胃居中腸䐈胞膽亦有逺近識見髙逺權以合宜方竒而分兩偶方偶而分兩竒近而偶制多數服之逺而竒制少數服之則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腎服一為常制也方與其重也寧輕與其毒也寧善與其大也寧小是以竒方不去偶方主之偶方不去則反佐以同病之氣而取之夫微小之熱折之以寒㣲小之冷消之以熱甚大寒熱則必能與異氣相格聲不同不相應氣不同不相合是以反其佐以同其氣復令寒熱叅合使其始同終異也時珍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反佐即從治也謂熱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則寒藥中入熱藥為佐下膈之後熱氣既散寒性隨發也寒在下而上冇浮火拒格則熱藥中入寒藥為佐下膈之後寒氣既消熱性隨發也此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之妙也温凉倣此完素曰流變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冇七大小緩急竒偶複也制方之體本乎氣味寒熱温凉四氣生于天酸苦辛鹹甘淡六味成于地是以有形為味無形為氣氣為陽味為隂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隂鹹味涌泄為隂淡味渗泄為陽或収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輭或堅各隨臟腑之證而施藥之品味乃分七方之制也故竒偶複者三方也大小緩急者四制之法也故曰治有緩急方冇大小大方岐伯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又曰逺而竒偶制大其服近而竒偶制小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完素曰身表為逺裏為近大小者制竒偶之法也假如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竒之小方也大承氣湯抵當湯竒之大方也所謂因其攻裏而用之也桂枝麻黄偶之小方也葛根青龍偶之大方也所謂因其發表而用之也故曰汗不以竒下不以偶張從正曰大方冇二冇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病冇兼證而邪不一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大而頓服之大方肝腎及下部之病道逺者宜之王大僕以心肺為近腎肝為逺脾胃為中劉河間以身表為逺身裏為近以予觀之身半以上其氣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氣三地之分也中脘人之分也
  小方從正曰小方有二冇君一臣二之小方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少而頻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細呷是也完素曰肝腎位逺數多則其氣緩不能速逹于下必大劑而數少取其迅急下走也心肺位近數多則其氣急下走不能升發于上必小劑而數多取其易散而上行也王氏所謂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腎服一乃五臓生成之數也
  緩方岐伯曰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適其病所逺而中道氣味之者食而過之無越其制度也王氷曰假如病在腎而心氣不足服藥宜急過之不以氣味飼心腎藥凌心心復益衰矣餘上下逺近例同完素曰聖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上下俱無犯故曰誅伐無過命曰大惑好古曰治上必妨下治表必違裏用黄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蓯蓉以治腎必妨心用乾薑以治中必僣上服附子以補火必涸水從正曰緩方冇五冇甘以緩之之方甘草糖蜜之屬是也病在胸膈取其留戀也有九以緩之之方比之湯散其行遲慢也冇品件衆多之緩方藥衆則逓相拘制不得各騁其性也有無毒治病之緩方無毒則性純功緩也有氣味俱薄之緩方氣味薄則長于補上治上比至其下藥力已衰矣
  急方完素曰味厚者為隂味薄者為隂中之陽故味厚則下泄味薄則通氣氣厚者陽陽氣薄為陽中之隂故氣厚則發熱氣薄則發汗是也好古曰治主宜緩緩則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則治其標也表裏汗下皆有所當緩所當急從正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風闗格之病是也有湯散蕩滌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藥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奪病勢也有氣味俱厚之急方氣味俱厚直趨于下而力不衰也
  竒方王氷曰單方也從正曰竒方有二有獨用一物之竒方病在上而近者宜之有藥合陽數一三五七九之竒方宜下不宜汗完素曰假如小承氣竒之小方也大承氣抵當湯竒之大方也所謂因其攻下而為之也桂枝麻黄偶之小方也葛根青龍偶之大方也所謂因其發散而用之也
  偶方從正曰偶方有三有兩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二方相合之偶方古謂之複方皆病在下而逺者宜之有藥合隂數二四六八十之偶方宜汗不宜下王太僕言汗藥不以偶則氣不足以外發下藥不以竒則藥毒攻而致過意者下本易行故單行則力孤而微汗或難出故併行則力齊而大乎而仲景制方桂枝汗藥反以五味為竒大承氣下藥反以四味為偶何也豈臨事制宜復有增損乎
  複方岐伯曰竒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好古曰竒之不去複以偶偶之不去複以竒故曰複複者再也重也所謂十補一泄數泄一補也又傷寒見風脉傷風見寒脉為脉證不相應宜以複方生之從正曰複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數方相合之複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湯五積散之屬是也有本方之外别加餘藥如調胃承氣加連翹薄荷黄芩梔子為凉膈散之屬是也冇分兩均齊之複方如胃風湯各等分之屬是也王太僕以偶為複方今七方有偶又有複豈非偶乃二方相合複乃數方相合之謂乎











  本草綱目卷一上
<子部,醫家類,本草綱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