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五經語類 (四庫全書本)/全覽2

全覽1 朱子五經語類 全覽2 全覽3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一
  錢唐程川撰
  易三十一
  繫辭上傳四
  易不是象乾坤乾坤乃是易之子目下面一壁子是乾一壁子是坤葢説易之廣大是這乾便做他那大坤便做他那廣乾所以説大時塞了他中心所以大坤所以説廣時中間虚容得物所以廣廣是説他廣濶着得物常説道地對天不得天便包得地在中心然而地却是中虚容得氣過容得物便是他廣天是一直大底物事地是廣濶底物有坳處有陷處所以説廣這箇只是説理然也是説書有這理便有這書書是載那道理底若死分不得大㮣上面幾句是虚説底這箇配天地四時日月至德是説他實處
  㬊淵錄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止靜而正是無大無小無物不包然當體便各具此道理靜而正須着工夫看徐又曰未動時便都有此道理都是真實所以下箇正字
  黄㽦錄第六章
  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靜而正謂觸處皆見有此道不待安排不待措置雖至小至近至鄙至陋之事無不見有隨處皆見足無所欠闕只觀之人身便見
  沈僴錄第六章
  問隂耦陽竒就天地之實形上看如何見得曰天是一箇渾淪底物雖包乎地之外而氣則迸出乎地之中地雖一塊物在天之中其中實虚容得天之氣迸上來繫辭云乾靜也專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坤靜也翕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大生是渾淪無所不包廣生是廣濶能容受得那天之氣專直則只是一物直去翕闢則是兩箇翕則闔闢則開此竒耦之形也又曰隂偏只是一半兩箇方做得一箇
  林學履錄第六章
  乾坤二卦觀之亦可見乾畫竒便見得其靜也專其動也直坤畫耦便見得其靜也翕其動也闢
  黄榦錄第六章
  程端蒙錄同
  乾靜專動直而大生坤靜翕動闢而廣生這説隂陽體性如此卦畫也髣髴似恁地
  㬊淵錄第六章
  其靜也翕其動也闢地到冬間氣都翕聚不開至春則天氣下入地地氣開以迎之又曰隂陽與天地自是兩件物事隂陽是二氣天地是兩箇有形質底物事如何做一物説得不成説動為天而靜為地無此理正如鬼神之説
  沈僴錄第六章
  其動也闢大抵隂是兩件如隂爻兩畫闢是兩開去翕是兩合如地皮上生出物來地皮須開今論天道包著地在然天之氣却貫在地中地却虚有以受天之氣下文有大生廣生云者大是一箇大底物事廣便是容得許多物事大字實廣字虚
  黄㽦錄第六章
  天體大是以大生焉地體虚是以廣生焉廣有虚之義如河廣漢廣之廣
  游敬仲錄第六章
  本義云乾一而實故以質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廣學者請問曰此兩句解得極分曉葢曰以形言之則天包地外地在天中所以説天之質大以理與氣言之則地却包着天天之氣却盡在地之中地盡承受得那天之氣所以説地之量廣天只是一箇物事一故實從裏面便實出來流行𤼵生只是一箇物事所以説乾一而實地雖是堅實然却虚所以天之氣流行乎地之中皆從地裏𤼵出來所以説坤二而虛用之云地形如肺形質雖硬而中本虚故陽氣升降乎其中無所阻礙雖金石也透過去地便承受得這氣𤼵育萬物曰然要之天形如一箇鼓鞴天便是那鼓鞴外面皮殻子中間包得許多氣開闔消長所以説乾一而實地只是一箇物事中間盡是這氣升降來往緣中間虚故容得這氣升降來往以其包得地所以説其質之大以其容得天之氣所以説其量之廣非是説地之形有盡故以量言也只是説地盡容得天之氣所以説其量之廣耳今治厯家用律吕候氣其法最精氣之至也分寸不差便是這氣都在地中透上來如十一月冬至黄鍾管距地九寸以葭灰實其中至之日氣至灰去晷刻不差又云看來天地中間此氣升降上下當分為六層十一月冬至自下面第一層生起直到第六層上極至天是為四月陽氣既生足便消下面隂氣便生只是這一氣升降循環不已往來乎六層之中也問月令中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此又似天地各有氣相交合曰只是這一氣只是陽極則消而隂生隂極則消而陽生天氣下降便只是冬至復卦之時陽氣在下面生起故云天氣下降或曰據此則却是隂消於上而陽生於下却見不得天氣下降曰也須是天運一轉則陽氣在下故從下生也今以天運言之則一日自轉一匝然又有那大轉底時候須是大着心腸看始得不可拘一不通也葢天本是箇大底物事以偏滯求他不得
  沈僴錄第六章本義
  問廣大變通是易上自有底道理是易上所説造化與聖人底曰都是他易上説底又曰配是分配之義是分這一半在那上面問曰如此便全無配之底意曰也有些子分此以合彼意思欲見其廣大則於天地乎觀之欲見其變通則於四時乎觀之欲知其隂陽之義則觀於日月可見欲知其簡易則觀於聖人之至德可見
  不知何氏錄第六章
  問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這配字是配合底意思否曰只是相似之意又問易簡之善配至德曰也是易上有這道理如人心之至德也
  林學履錄第六章
  林安卿問廣大配天地配莫是配合否曰配只是似且如下句云變通配四時四時如何配合四時自是流行不息所謂變通者如此又問易簡之善配至德曰易簡是常行之理至德是自家所得者又問伊川解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云知微則知彰知柔則知剛如何曰只作四截看較濶言君子無所不知良久笑云向時有箇人出此語令楊大年對楊應聲云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無如此恰好
  黄義剛錄第六章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以易配天易簡之善配至德以易配人之至德
  萬人傑錄第六章
  隂陽雖便是天地然畢竟天地自是天地廣大配天地時這箇理與他一般廣大
  㬊淵錄第六章
  問易簡之善配至德曰此是以易中之理取外面一事來對謂易之廣大故可配天地易之變通如老陽變隂老隂變陽往來變化故可配四時隂陽之義便是日月相似易簡之善便如在人之至德
  黄㽦錄第六章
  崇德廣業知崇天也是致知事要得髙明禮卑地也是踐履事卑是事事都要踐履過凡事踐履將去業自然廣
  不知何氏錄第七章
  知崇禮卑這是兩截知崇是智識超邁禮卑是須就切實處行若知不髙則識見淺陋若履不切則所行不實知識髙便是象天所行實便是法地識見髙於上所行實於下中間便生生而不窮故説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大學所説格物致知是知崇之事所説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禮卑之事
  葉賀孫錄第七章
  上文言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人崇其知須是如天之髙卑其禮須如地之廣天地設位一句只是引起要説知崇禮卑人之知禮能如天地便能成其性存其存道義便自此出所謂道義便是易也成性存存不必專主聖人言
  金去偽錄第七章
  知崇禮卑知是知處禮是行處知儘要髙行却自近起鄭可學錄第七章
  知識貴乎髙明踐履貴乎着實知既髙明須放低着實做去
  董銖錄第七章
  學只是知與禮他這意思却好禮便細密中庸致廣大盡精微等語皆只是説知禮
  㬊淵錄第七章
  横渠知崇天也一段言知識髙明如天形而上指此理通乎晝夜而知通猶兼也兼隂陽晝夜之道而知知晝而不知夜知夜而不知晝則知皆未盡也合知禮而成性則道義出矣知禮行處也
  程端蒙錄第七章
  知崇禮卑一段云地至卑無物不載在地上縱開井百尺依舊在地上是無物更卑得似地所謂德言盛禮言恭禮是要極卑故無物事無箇禮至於至微至細底事皆當畏懼戒謹戰戰兢兢惟恐失之這便是禮之卑處曲禮曰毋不敬自上東階先右足上西階先左足羮之有菜者用梜無菜者不用梜無所不致其謹這便都是卑處又曰似這處不是他特地要恁地是他天理合如此知識日多則知日髙這事也合理那事也合理積累得多業便廣
  林學蒙錄第七章
  禮極是卑底物事如地相似無有出其下者看甚麽物事他盡載了縱穿他數十丈深亦只在地之上無緣更有卑於地者也知却要極其髙明而禮則要極於卑順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纎悉委曲無非至卑之事如羮之有菜者用梜其無菜者不用梜主人升東階客上西階皆不可亂然不是强安排皆是天理之自然如上東階則先右足上西階則先左足葢上東階而先左足則背却客上西階而先右足則背却主人自是理合如此又曰知崇者德之所以崇禮卑者業之所以廣葢禮纔有些不到處這便有所欠闕業便不廣矣惟是極卑無所欠闕所以廣
  不知何氏錄第七章
  禮卑是卑順之意卑便廣地卑便廣髙則狹了人若只揀取髙底做便狹兩脚踏地做方得若是着件物事填教一二尺髙便不穏了如何㑹廣地卑便會廣世上更無卑似地底又曰禮卑是從貼底謹細處做將去所以能廣
  㬊淵錄第七章
  知禮成性而道義出程子説成性謂是萬物自有成性存存便是生生不已這是語錄中説此意却好及它解易却説成其性存其存又似不恁地前面説成性謂如成事成法之類是見成底性横渠説成性别且如堯舜性之是其性本渾成學者學之須是以知禮做也到得它成性處道義出謂這裏流行道體也義用也又曰性是自家所以得於天底道義是衆人公共底
  林夔孫錄第七章
  知崇禮卑則性自存横渠之説非是如云性未成則善惡混當亹亹而繼之以善云云又云纎惡必除善斯成性矣皆是此病知禮成性則道義出先生本義中引此而改成為存又曰横渠言成性猶孟子云踐形此説不是夫性是本然已成之性豈待習而後成邪他從上文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便是如此説來與孔子之意不相似
  沈僴錄第七章
  問横渠知禮成性之説曰横渠説成性謂是渾成底性知禮成性如習與性成之意同又問不以禮性之曰如堯舜性之相似但它言語艱意是如此
  林夔孫錄第七章
  成性猶言見成底性這性元自好了但知崇禮卑則成性便存存
  林學蒙錄第七章
  或問成性存存是不忘其所存曰衆人多是説到聖人處方是性之成看來不如此成性只是一箇渾淪之性存而不失便是道義之門便是生生不已處黄卓錄第七章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只是此性萬善完具無有欠闕故曰成性成對虧而言成之者性則是成就處無非性猶曰誠斯立焉横渠伊川説成性似都就人為處説恐不如此横渠有習以成性底意思伊川則言成其性存其所存
  程端蒙錄第七章
  横渠謂成其性存其存伊川易傳中亦是存其存却是遺書中説作生生之謂易意思好
  黄㽦錄第七章
  呉必大錄云成性如言成就存存是生生不已之意
  横渠言成性與古人不同他所説性雖是那箇性然曰成性則猶言踐形也又曰他是説去氣禀物欲之私以成其性
  楊道夫錄第七章
  成性只是本來性
  甘節錄第七章
  成性不曾作壞底存謂常在這裏存之又存
  湯泳錄第七章
  成性如明明德如成德相似天命都一般
  湯泳錄第七章
  成性與成之者性也止爭些子不同成之者性便從上説來言成這一箇物成性是説已成底性如成德成説之成然亦只爭些子也如正心心正誠意意誠相似
  葉賀孫錄第七章
  問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曰象言卦也下截言爻也㑹通者觀衆理之㑹而擇其通者而行且如有一事闗着許多道理也有父子之倫也有君臣之倫也有夫婦之倫若是父子重則就父子行將去而他有不暇計若君臣重則行君臣之義而他不暇計若父子之恩重則便得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之義而委致其身之説不可行若君臣之義重則當委致其身而不敢毁傷之説不暇顧此之謂觀㑹通
  沈僴錄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正是説畫卦之初聖人見隂陽變化便畫出一畫有一箇象只管生去自不同六十四卦各是一様更生到千以上卦亦自各一様林學蒙錄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賾字在説文曰雜亂也古無此字只是嘖字今從賾亦是口之義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雖是雜亂聖人却於雜亂中見其不雜亂之理便與下句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相對
  黄㽦錄第八章
  天下之至賾與左傳嘖有煩言之嘖同那箇從口這箇從𦣞是箇口裏説話多雜亂底意思所以下面説不可惡若喚做好字不應説箇可惡字也探賾索隠若與人説話時也須聽他雜亂説將出來底方可索他那隠底
  㬊淵錄第八章
  錄中那箇從口三句陳淳錄云本從口是喧閙意從𦣞旁亦然
  擬諸其形容未便是説那水火風雷之形容方擬這卦看是甚形容始去象那物之宜而名之一陽在二隂之下則象以雷一隂在二陽之下則象以風擬是比度之意
  林學蒙錄第八章
  問擬諸其形容者比度隂陽之形容葢聖人見隂陽變化雜亂於是比度其形容而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曰也是如此嘗得郭子和書云其先人云不獨是天地風雷水火山澤謂之象只是畫卦便是象也説得好
  林學蒙錄第八章
  問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是説文王周公否曰不知伏羲畫卦之初與連山歸藏有繫辭否為復一卦只是六畫
  林學蒙錄第八章
  觀會通以行其典禮㑹是衆理聚處雖覺得有許多難易窒礙必於其中却得箇通底道理謂如庖丁解牛於族處却批大郤導大窽此是於其筋骨叢聚之所得其可通之理故十九年而刃若新𤼵於硎且如事理間若不於㑹處理㑹却只見得一偏便如何行得通須是於㑹處都理㑹其間却自有箇通處便如脈理相似到得多處自然通貫得所以可行其典禮葢㑹而不通便窒塞而不可行通而不㑹便不知許多曲直錯雜處
  黄㽦錄第八章
  問觀㑹通行其典禮是就㑹聚處尋一箇通路行將去否曰此是兩件㑹是觀衆理之㑹聚處如這一項君臣之道也有父子兄弟之道也有須是看得周徧始得通便是一箇通行底路都無窒礙典禮猶言常禮常法又曰禮便是節文升降揖遜是也但這箇禮字又説得濶凡事物之常理皆是
  林學蒙錄第八章
  一卦之中自有㑹通六爻又自各有㑹通且如屯卦初九在卦之下未可以進為屯之義乾坤始交而遇險陷亦屯之義似草穿地而未申亦屯之義凡此數義皆是屯之會聚處若盤桓利居貞便是一箇合行底便是他通處也
  林學蒙錄第八章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葢雜亂處人易得厭惡然而這都是道理中合有底事自合理㑹故不可惡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葢動亦是合有底然上面各自有道理故自不可亂
  林學蒙錄第八章
  問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此是説天下之事物如此不是説卦上否曰卦亦如此三百八十四爻是多少雜亂
  林學蒙錄第八章
  先生命二三子説書畢召蔡仲黙及義剛語小子侍立先生顧義剛曰勞公教之不廢公讀書否曰不廢因借先生所㸃六經先生曰被人將去都無本子看公於句讀音訓也大段子細那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是音作去聲字是公以意讀作去聲曰只據東萊音訓讀此字有三音或音作入聲先生笑曰便是他們好恁地强説仲黙曰作去聲也似是先生曰據某看只作入聲亦是説雖是如此勞攘事多然也不可以為惡而今音訓有全不可曉底若有兩三音底便着去裏面揀一箇較近底來解
  黄義剛錄第八章
  錄中此字有三音句下池錄云或音亞或如字或烏路反錄中據某看只作入聲亦是池錄云據某看作烏路反於義為近錄中然也不可以為惡池錄云也不可厭惡
  天下之至動事若未動時不見得道理是如何人平不語水平不流須是動方見得㑹通是㑹聚處典禮是借這般字來説觀他㑹通處却求箇道理來區處他所謂卦爻之動便是法象這箇故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動亦未説事之動只是事到面前自家一念之動要求處置他便是動
  㬊淵錄第八章
  問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凡一言一動皆於易而擬議之否曰然
  黄㽦錄第八章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此變化只就人事説擬議只是裁度自家言動使合此理變易以從道之意如擬議得是便吉擬議未善則為凶矣周謨錄第八章
  問擬議以成其變化曰這變化就人動作處説如下所舉七爻皆變化也
  林學履錄第八章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此本是説誠信感通之理夫子却專以言行論之葢誠信感通莫大於言行上文言天下之賾而不敢惡也言天下之動而不敢亂也先儒多以賾字為至妙之意若如此説則何以謂之不敢惡賾只是一箇雜亂冗閙底意思言之而不惡者精粗本末無不盡也賾字與頤字相似此有互體之意此間連説互體失記鶴鳴好爵皆卦中有此象諸爻立象聖人必有所據非是白撰但今不可考耳到孔子方不説象如見豕負塗載鬼一車之類孔子只説羣疑亡也便見得上面許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到後人解説便多牽强如十三卦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只是豫備之意却須待用互體推艮為門闕雷震乎外之意剡木為矢弦木為弧只為睽乖故有威天下之象亦必待穿鑿附㑹就卦中推出制器之義殊不知卦中但有此理而已故孔子各以葢取諸某卦言之亦曰其大意云爾漢書所謂獲一角獸葢麟云皆疑辭也
  周謨錄第八章
  問言行君子之樞機是言所𤼵者至近而所應者甚逺否曰樞機便是鳴鶴在隂下面大㮣只説這意都不解著我有好爵二句
  林學蒙錄第八章
  其利斷金斷是斷做兩段又曰同人先號咷而後笑聖人却恁地解
  林學蒙錄第八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一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二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二
  繫辭上傳五
  問理與數曰有是理便有是氣有是氣便有是數蓋數乃是分界限處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自然如此走不得如水數六雪花便六出不是安排做底又曰古者用龜為卜龜背上紋中間有五箇兩邊有八箇後有二十四箇亦是自然如此
  林夔孫錄第九章
  問理與數其本也只是一曰氣便是數有是理便有是氣有是氣便有是數物物皆然如水數六雪片也六出這又不是去做将出來他是自恁地如那龜聖人所以獨取他來用時也是這箇物事分外靈嘗有朋友将龜殻来看背上中心有五條紋出去成八外面又成二十四皆是自然恁地這又未為巧最是七八九六與一二三四極巧一是太陽餘得箇九在後面二是少隂後面便是八三是少陽後面便是七四是太隂後面便是六無如此恰好這皆是造化自然如此都遏他不住
  黄義剛録第九章
  録中最是七八九六與一二三四極巧云云楊至錄云因一二三四便見六七八九在裏面老陽占了第一位便含箇九少隂占第二位便含箇八少陽占第三位便含箇七老隂占第四位便含箇六數不過十惟此一義先儒未嘗發先儒但只説得他中間進退而已㬊淵録同
  問前日承教云老陽少隂少陽老隂即除了本身一二三四便是九八七六之數今觀啟䝉陽退隂進之説似亦如此曰他進退亦是自然如此不是人去攢教他進退以十言之即如前説大故分曉若以十五言之九便對六七便對八曉得時也好則劇又問河圖此數控定了先生曰天地只是不㑹説倩他聖人出来説若天地自㑹説話想更説得好在如河圖洛書便是天地畫出底
  林夔孫錄第九章
  一二三四九八七六最妙一藏九二藏八三藏七四藏六徳明云一得九二得八三得七四得六皆為十也觀河圖可見丙丁合辛壬合之類皆自此推
  廖徳明錄第九章
  或問河圖自五之外如何一便成六七八九十曰皆從五過則一對五而成六二對五而成七三對五而成八四對五而成九到末稍五又撞着箇五便成十舒髙錄第九章
  天地生數到五便住那一二三四遇着五便成六七八九五却只自對五成十
  㬊淵錄第九章
  所謂得五成六者一纔勾牽着五便是箇六下面都恁地
  㬊淵錄第九章
  一與六共宗蓋是那一在五下便有那六底數二與七同位是那二在五邊便有七底數
  㬊淵錄第九章
  二始者一為陽始二為隂始二中者五六二終者九十五便是十干所始六便是十二律所生圓者星也圓者河圖之數言無那四角底其形便圓
  㬊淵錄第九章
  繫辭言蓍法大抵只是解其大畧想别有文字今不可見但如天數五地數五此是舊文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孔子解文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是舊文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此是孔子解文分而為二是本文以象兩是解掛一揲之以四歸奇於扐皆是本文以象三以象四時以象閏之類皆解文也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孔子則斷之以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孔子則斷之以當萬物之數於此可見
  周謨錄第九章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兩箇意一與二三與四五與六七與八九與十是奇耦以類相得一與六合二與七合三與八合四與九合五與十合是各有合在十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便是相得甲與已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是各有合
  林學履錄第九章
  天下道理只是一箇包兩箇易便只説到八箇處住洪範説到十數住五行五箇便有十箇甲乙便是兩箇木丙丁便是兩箇火戊己便是兩箇土金水亦然所謂兼三才而兩之便都是如此大學中明徳便包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五箇新民便包得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箇自暗室屋漏處做得去到得無所不周無所不徧都是這道理自一心之微以至於四方之逺天下之大也都只是這箇
  黄義剛錄第九章
  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先生舉程子云變化言功鬼神言用張子曰成行鬼神之氣而已數只是氣變化鬼神亦只是氣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變化鬼神皆不越於其間
  黄㽦錄第九章
  成數雖陽固亦本之隂也如子者父之隂臣者君之隂㬊淵錄第九章本義
  錄中本字一錄作生字
  石子餘問易數曰都不要説聖人之畫數何以如此譬之草木皆是自然恁地生不待安排數亦是天地間自然底物事才説道聖人要如何便不是了
  潘植錄第九章
  蓍卦當初聖人用之亦須有箇現成圖算後失其傳所僅存者只有這㡬句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掛一揲之以四歸奇於扐只有這㡬句如以象兩以象三以象四時以象閏已是添入許多字説他了又曰元亨利貞仁義禮智金木水火春夏秋冬将這四箇只管涵泳玩味儘好
  葉賀孫錄第九章
  大衍之數五十以天地之數五十有五除出金木水火土五數并天一便用四十九此一説也數家之説雖多不同某自謂此説却分曉三天兩地則是已虛了天一之數便只用天三對地二又五是生數之極十是成數之極以五乘十亦是五十以十乘五亦是五十此一説也又數始於一成於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此又是一説
  黄㽦錄第九章
  大衍之數五十蓍之數五十蓍之籌乃其策也策中乘除之數則直謂之數耳
  㬊淵錄第九章
  河圖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數大衍五十是聖人去這河圖裏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這箇數不知他是如何大㮣河圖是自然底大衍是用以揲蓍求卦者㬊淵錄第九章
  中數五衍之而各極其數以至於十者一箇衍成十箇五箇便是五十聖人説這數不是只説得一路他説出這箇物事自然有許多様通透去如五奇五耦成五十五又一説六七八九十因五得數是也
  㬊淵錄第九章
  河圖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七八九六因五得數積五奇五耦而為五十有五
  㬊淵錄第九章
  揲蓍法不得見古人全文如今底一半是解一半是説如分而為二是説以象兩便是解想得古人無這許多解須别有箇全文説
  㬊淵錄第九章
  掛一嵗右揲二嵗扐三嵗一閏也左揲四嵗扐五嵗再閏也
  萬人傑錄第九章
  以四約之者揲之以四之義也
  㬊淵錄第九章
  揲蓍雖是一小事自孔子来千五百年人都理㑹不得唐時人説得雖有病痛大體理㑹得是近来説得太乖自郭子和始奇者揲之餘為奇扐者歸其餘扐於二指之中今子和反以掛一為奇而以揲之餘為扐又不用老少只用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為策數以為聖人從来只説隂陽不曾説老少不知他既無老少則七八九六皆無用又何以為卦又曰龜為卜策為筮策是餘數謂之策他只胡亂説策字或問他既如此説則再扐而後掛之説何如曰他以第一揲扐為扐第二第三揲不掛為扐第四揲又掛然如此則無五年再閏如某已前排真箇是五年再閏聖人下字皆有義掛者挂也扐者勒於二指之中也葉賀孫錄第九章
  錄中策是餘數劉礪錄云筴是條數錄中他只胡亂説策字礪錄云只鶻突説了錄中則無五年再閏礪錄云則是六年再閏也
  大凢人不曾着實理㑹則説道理皆是懸空如讀易不曾理㑹揲法則説易亦是懸空如周禮所載蒐田事云如其陣之法便是古人自識了陣法所以更不載今人不曾理㑹陣法則談兵亦皆是脱空
  楊道夫錄第九章
  問今之揲蓍但見周公作爻辭以後之揲法不知當初只有文王彖辭又如何揲曰他又須别有法只是今不可攷耳且如周禮所載則當時煞有文字如今所見占法亦只是大㮣如此其間亦自有無所據底只是約度如此大抵古人法度今皆無復存者只是這些道理人尚胡亂説得去嘗愛陸機文賦有曰意翻空而易奇文質實而難工道理人却説得去法度却杜撰不得且如樂今皆不可復考今人只㑹説得凢音之生由人心也人心之不動物使之然也到得制度便都説不去問通書注云而其制作之妙真有以得乎聲氣之元不知而今尚可尋究否曰今所爭祗是黄鍾一宫耳這裏髙則都髙這裏低則都低蓋難得其中耳問胡安定樂如何曰他亦是一家
  黄榦錄第九章
  數三百六十六三百六十天地之正數也此更不可易自餘進退不過六故陽進不過六分人之善亦只進得許多惡亦只退得許多大體畢竟不可易
  程端蒙錄第九章
  五四為奇各是一箇四也九八為耦各是両箇四也㬊淵錄第九章
  隂少於陽氣理數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
  㬊淵錄第九章
  大凢易數皆六十三十六對二十四三十二對二十八皆六十也以十甲十二辰亦凑到六十也鍾律以五聲十二律亦積為六十也以此知天地之數皆至六十為節
  余大雅錄第九章
  老隂老陽所以變者無他到極處了無去處便只得變九上更去不得了只得變囘来做八六下来便是五生數了也去不得所以却去做七
  㬊淵錄第九章
  二篇之策當萬物之數不是萬物盡於此數只是取象自一而萬以萬數来當萬物之數耳
  黄㽦錄第九章
  策數云者凢手中之數皆是如散策於君前有誅龜策弊則理之不可以既揲餘數不為策數也
  黄㽦錄第九章
  四營而成易易字只是箇變字四度經營方成一變若説易之一變却不可這處未下得卦字亦未下得爻字只下得易字
  㬊淵錄第九章
  顯道神徳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此是説蓍卦之用道理因此顯著徳行是人事却由取决於蓍既知吉㓙便可以酬酢事變神又豈能自説吉㓙與人因有易後方著見便是易来佑助神也
  黄㽦錄第九章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是占得一卦則就上面推看如乾則推其為圜為君為父之類是也
  林學履錄第九章
  易惟其顯道神徳行故能與人酬酢而佑助夫神化之功也
  林學履錄第九章
  問顯道神徳行曰道較微妙無形影因卦詞説出来道這是吉這是㓙這可為這不可為徳行是人做底事因數推出来方知得這不是人硬恁地做都是神之所為也又曰須知得是天理合如此
  林學䝉錄第九章
  神徳行是説人事那粗做底只是人爲若决之於鬼神徳行便神
  㬊淵錄第九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三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三
  繫辭上傳六
  易有聖人之道四至精至變則合做兩箇是他裏面各有這箇
  㬊淵錄第十章
  問以言以動以制器以卜筮這以字是指以易而言否曰然又問辭占是一類變象是一類所以下文至精合辭占説至變合變象説曰然占與辭是一類者曉得辭方能知得占若與人説話曉得他言語方見得他胷中底藴變是事之始象是事之已形者故亦是一類也林學履錄第十章
  問以言者尚其辭以言是取其言以明理斷事如論語上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否曰是
  林學履錄第十章
  用之問以制器者尚其象曰這都難説蓋取諸離蓋字便是一箇半問半界底字如取諸離取諸益不是先有見乎離而後為網罟先有見乎益而後為耒耜聖人亦只是見魚鱉之屬欲有以取之遂做一箇物事去攔截他欲得耕種見地土硬遂做一箇物事去剔起他卻合於離之象合於益之意又曰有取其象者有取其意者葉賀孫錄第十章
  問以卜筮者尚其占卜用龜亦使易占否曰不用則是文勢如此
  林學履錄第十章
  問君子将有為也将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曰此是説君子作事問於蓍龜也問焉以言人以蓍問易求其卦爻之辭而以之發言處事受命如嚮則易受人之命如嚮之應聲以决未來吉㓙也金去偽錄第十章
  問焉而以言曰若以上下文推之以言卻是命筮之詞古人亦大段 -- 𠭊 or 叚 ?重這命筮之詞而以言三字義若抝若作以易言之如所謂不恆其徳或承之羞則不占只是以其言之義又於上下文不順
  林學蒙錄第十章
  周謨錄云言是命龜受命龜受命也
  問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曰荀子説參伍處楊倞解之為詳漢書所謂欲問馬先問牛參伍之以得其實綜如織綜之綜大抵隂陽奇耦變化無窮天下之事不出諸此成天下之文者若卦爻之陳列變態者是也定天下之象者物象皆有定理只以經綸天下之事也萬人傑錄第十章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參謂三數之伍謂五數之揲蓍本無三數五數之法只言交互參考皆有自然之數如三三為九五六三十之類雖不用以揲蓍而推算變通未嘗不用錯者有迭相為用之意又有總而挈之之意如織者之綜絲也不知何氏錄第十章
  參伍是相牽連之意如三要做五須用添二五要做六須着添一做三須着減二錯綜是兩様錯是徃来交錯之義綜如織底綜一箇上去一箇下来陽上去做隂隂下来做陽如綜相似
  㬊淵錄第十章
  問參伍以變先生云既三以數之又五以數之譬之三十錢以三數之看得㡬箇三了又以五數之看得㡬箇五兩數相合方可看得箇成數曰是如此又問不獨是以數算大㮣只是參合底意思如趙廣漢欲問馬先問牛便只是以彼數来參此數否曰是郤是恁地數了又恁地數也是将這箇去比那箇又曰若是他數猶可凑三與五兩數自是參差不齊所以舉以為言如這箇是三箇将五来比又多兩箇這箇是五箇将三来比又少兩箇兵家謂窺敵制變欲伍以參今欲窺敵人之事教一人探来恁地説又差一箇探来若説得不同便将這兩説相參看如何以求其實所以謂之欲伍以參
  林學履錄第十章
  參伍以變參字音曹參之參猶言參互底意思譬猶㡬箇物事在這邊逐三箇數看是㡬箇又逐五箇數看是㡬箇又曰若三箇兩是六箇便多了一箇三箇三是九箇又少一箇三箇四又是十二箇也未是三箇五方是十五箇大畧如此更須仔細去看
  林學蒙錄第十章
  錯綜其數本義云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謂也莫是揲蓍以左揲右右揲左否曰不特如此乾對坤坎對離自是交錯又問綜者總而挈之莫是合掛扐之數否曰且以七八九六明之六七八九便是次序然而七是陽六壓他不得便當挨上七生八八生九九又須挨上便是一低一昻
  林學蒙錄第十章
  六    五指
  七     四指
  八    三指
  九     二指
  或問經緯錯綜之義曰錯是徃来底綜是上下底綜便是織機上底古人下這字極子細但看他那單用處都有箇道理如經綸底字綸是兩條絲相合各有條理凢用綸處便是倫理底義統字是上面垂一箇物事下来下面有一箇人接着便謂之統但看垂字便可見又曰錯綜其數便只是七八九六六對九七對八便是東西相錯六上生七為陽九下生八為隂便是上下為綜又曰古人做易其巧不可言太陽數九少隂數八少陽數七太隂數六初亦不知其數如何恁地元来只是十數太陽居一除了本身便是九箇少隂居二除了本身便是八箇少陽居三除了本身便是七箇太隂居四除了本身便是六箇這處古來都不曾有人見得
  黄義剛錄第十章
  錄中六上生七為陽二句元本云七下生六為隂八上生九又為陽
  陳厚之問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曰寂然是體感是用當其寂然時理固在此必感而後發如仁感為惻隠未感時只是仁義感為羞惡未感時只是義某問胡氏説此多指心作已發曰便是錯了縱使已發感之體固在所謂動中未嘗不靜如此則流行發見而常卓然不可移今只指作已發一齊無本了終日只得奔波急迫大錯了
  鄭可學錄第十章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與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本是説易不是説人諸家皆是借来就人上説亦通李閎祖錄第十章
  感而遂通感着他卦卦便應他如人来問底善便與説善来問底惡便與説惡所以先儒説道潔淨精微這般句説得有些意思
  㬊淵録第十章
  易便有那深有那㡬聖人用這底来極出那深研出那㡬研是研磨到底之意詩書禮樂皆是説那巳有底事惟是易説那未有這事研㡬是不待他顯著只在那茫昧時都處置了深是幽深通是開通所以閉塞只為他淺若是深後便能開通人志道理若淺如何開通得人所謂通天下之志那只似説開物相似所以下一句也説箇成務易是説那未有底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㬊淵錄第十章
  極出那深故能通天下之志研出那㡬故能成天下之務
  㬊淵錄第十章
  深就心上説㡬就事上説㡬便是有那事了雖是微畢竟有件事深在心甚𤣥奥㡬在事半微半顯通天下之志猶言開物故其下對成務
  㬊淵錄第十章
  問惟深也惟㡬也惟神也此是説聖人如此否曰是説聖人亦是易如此若不深如何能通得天下之志又曰他恁黒窣窣地深疑若不可測然其中卻事事有又曰事事都有箇端緒可尋又曰有胳脈線索在裏面所以曰惟㡬也故能成天下之務研者便是研窮他或問㡬曰便是周子所謂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也
  林學䝉錄第十章
  問繫辭言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又言以通天下之志此二通字乃所以通逹天下之心志使之通曉如所謂開物之意曰然這般些小道理更無窮問極深研㡬深㡬二字如何曰研㡬是研磨出那㡬微處且如一箇卦在這裏便有吉有㓙有悔有吝㡬微毫釐處都研磨出来問如何是極深曰要人都曉得至深難見底道理都就易中見得問如所謂幽明之故死生之説鬼神之情状之類否曰然問如此説則正與本義所謂所以極深者至精也所以研㡬者至變也正相發明曰然
  黄榦錄第十章
  古人淳質遇事無許多商量既欲如此又欲如彼無所適從故作易示人以卜筮之事故能通志定業斷疑所謂開物成務者也
  萬人傑錄第十章
  易本為卜筮而作古人淳質初無文義故畫卦爻以開物成務故曰夫易何為而作也夫易開物成務冐天下之道如斯而已此易之大意如此
  周謨錄第十一章
  開物成務冐天下之道讀繫辭須見得如何是開物如何是成務又如何是冐天下之道須要就卦中一一見得許多道理然後可讀繫辭也蓋易之為書因卜筮以設教逐爻開示吉㐫包括無遺如将天下許多道理包藏在其中故曰冐天下之道如利用為大作一爻象只曰下不厚事也自此推之則凡居下者不當厚事如子之於父臣之於君僚屬之於官長皆不可以踰分越職縱可為亦須是盡善方能無過所以有元吉无咎之戒繫辭自大衍數以下皆是説卜筮事若不曉他盡是説爻變中道理則如所謂動靜不居周流六虚之類有何慿着今人説易所以不将卜筮為主者只是嫌怕小卻這道理故慿虚失實茫昧臆度而已殊不知由卜筮而推則上通鬼神下通事物精及于無形粗及于有象如包罩在此隨取隨得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者又不待卜而後見只是體察便自見吉㐫之理聖人作易無不示戒乾卦纔説元亨便説利貞坤卦纔説元亨便説利牝馬之貞大畜乾陽在下為艮所畜三得上應又畜極必通故曰良馬逐可謂通快矣然必艱難貞正又且曰閑輿衞然後利有攸徃設若恃良馬之壮而㤀艱貞之戒則必不利矣乾之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固是好事然必曰夕惕若厲然後旡咎也凡讀易而能句句體驗毎存兢慄戒謹之意則于已為有益不然亦空言爾
  周謨錄第十一章
  問易開物成務冐天下之道是易之理能恁地而人以之卜筮又能開物成務否曰然
  林學䝉錄第十一章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此只是説蓍龜若不是蓍龜如何通之定之斷之到蓍之徳圓而神以下卻是從源頭説而未是説卜筮蓋聖人之心具此易三徳故渾然是此道理不勞作用一毫之私便是洗心即退藏于宻所謂宻者只是他人自無可捉摸他處便是寂然不動吉㓙與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徃皆具此道理但未用之蓍龜故曰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此言只是譬喻如聖人已具此理却不犯手耳明于天之道以下方説蓍龜乃是發用處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既具此理又將此理復就蓍龜上發明出來使民亦得前知而用之也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徳徳即聖人之徳又即卜筮齋戒以神明之聖人自有此理亦用蓍龜之理以神明之黄㽦錄第十一章
  蓍之徳圓而神卦之徳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蓍與卦以徳言爻以義言只是具這道理在此而已故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宻以此洗心者心中渾然此理别無他物退藏於宻只是未見于用所謂寂然不動也下文説神以知來便是以蓍之徳知來知以藏往便是以卦之徳藏往洗心退藏言體知來藏往言用然亦只言體用具矣而未及使出來處到下文是興神物以前民用方發揮許多道理以盡見於用也然前段必結之以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只是譬喻蓍龜雖未用而神靈之理具在猶武是殺人底事聖人卻存此神武而不殺也
  周謨錄第十一章
  前面一截説易之理未是説到蓍卦卜筮處後面方説卜筮聖人之心渾只是圓神方知易貢三箇物事更無别物一似洗得來潔淨了前面此字指易之理言武是殺底物事神武卻不殺便如易是卜筮底物事這箇卻方是説他理未到那用處到下面是以明于天之道方是説卜筮
  㬊淵錄第十一章
  易以貢是變易以告人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宻是以那易來洗濯自家心了更没些私意小智在裏許聖人便似那易了不假蓍龜而知卜筮所以説神武而不殺這是他有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徃又説箇齋戒以神明其徳皆是得其理不假其物
  㬊淵錄第十一章
  六爻之義易以貢今解貢字只得以告人説但神知字重貢字輕卻曉不得
  林學䝉錄第十一章
  以此洗心都只是道理聖人此心虚明自然具衆理潔淨精微只是不犯手卦爻許多不是安排對副與人看是甚人来自然撞著易如此聖人也如此所以説箇蓍之徳卦之徳神明其徳
  㬊淵錄第十一章
  聖人以此洗心一段 -- 𠭊 or 叚 ?聖人胸中都無纎毫私意都不假卜筮只是以易之理洗心其未感物也湛然純一都無一毫之累更無些跡所謂退藏于宻也及其吉㐫與民同患却神以知来知以藏徃是誰人㑹恁地非古人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不能如此神武不殺者聖人于天下自是所當者摧所向者伏然而他都不費手脚又曰他都不犯手這便是神武不殺又曰神以知来如明鏡照物事来都看見知以藏徃只是見在有底事他都識得又曰都藏得在這裏又曰如揲蓍然當其未揲也都不知揲下来底是隂是陽是老是少便是知来底意思及其成卦了則事都絣定在上面了便是藏徃下文所以云是以明于天之道察于民之故設為卜筮以為民之鄉導故只是事聖人于此又以卜筮而齋戒以神明其徳顯道神徳行之神字便似這神字猶言吉㐫隂若有神明之相相似這都不是自家做得却若神之所為又曰這都只退聽于鬼神又曰聖人于卜筮其齋戒之心虚靜純一戒謹恐懼只退聽於鬼神
  林學䝉錄第十一章
  退藏於宻宻是主靜處萬化出焉者動中之靜固是靜又有大靜萬化森然者
  楊方錄第十一章
  退藏於宻時固是不用這物事吉㐫與民同患也不用這物事用神而不用蓍用知而不用卦全不犯手退藏于宻是不用事時到他用事也不犯手事未到時先安排在這裏了事到時恁地来恁地應
  㬊淵錄第十一章
  聖人以此洗心注云洗萬物之心若聖人之意本如此何不直言以此洗萬物之心乎大抵觀聖賢之言只作自己作文看如本説洗萬物之心卻止云洗心于心安乎
  萬人傑錄第十一章
  神以知来知以藏徃一卦之中凢爻卦所載聖人所已言者皆具已見底道理便是藏徃占得此卦因此道理以推未来之事便是知来
  黄㽦錄第十一章
  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如譬喻説相似萬人傑錄第十一章
  聖人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蓋聖人見得天道人事都是這道理蓍龜之靈都包得盡于是作為卜筮使人因卜筮知得道理都在這裏面
  不知何氏錄第十一章
  問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天之道便是民之故否曰論得到極處固只是一箇道理看時須做兩處看方看得周匝無虧欠處問天之道只是福善禍淫之類否曰如隂陽變化春何為而生秋何為而殺夏何為而暑冬何為而寒皆要理㑹得問民之故如君臣父子之類是否曰凡民生日用皆是若只理㑹得民之故卻理㑹不得天之道便即民之故亦未是在到得極時固只是一理要之須是都看得周匝始得黄榦錄第十一章
  是興神物以前民用此言有以開民使民皆知前時民皆昏塞吉凶利害是非都不知因這箇開了便能如神明然此便是神明其徳又云民用之則神明民徳聖人用之則自神明其徳蓍之徳以下三句是未渉于用聖人以此洗心是得此三者之理而不假其物這箇是有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徃
  㬊淵錄第十一章
  神明其徳言卜筮尊敬也精明也
  楊方錄第十一章
  明道愛舉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徳夫一句雖不是本文意思要之意思自好因再舉之榦問此恐是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之意曰否只如上蔡所謂敬是常惺惺法又問此恐非是聖人分上事曰便是説道不是本文意思要之自好言畢再三誦之
  黄榦錄第十一章
  問闔户謂之坤一段 -- 𠭊 or 叚 ?只是這一箇物以其闔謂之坤以其闢謂之乾以其闔闢謂之變以其不窮謂之通發見而未成形謂之象成形謂之器聖人修禮立教謂之法百姓日用則謂之神曰是如此又曰利用出入者便是人生日用都離他不得又曰民之于易隨取而各足易之于民周徧而不窮所以謂之神所謂活潑潑地便是這處
  林學䝉錄第十一章
  闔闢乾坤理與事皆如此者亦如此這箇只説理底意思多知禮成性横渠説得别他道是聖人成得箇性衆人性而未成
  㬊淵錄第十一章
  太極中全是具一箇善若三百八十四爻中有善有惡皆隂陽變化以後方有
  葉賀孫錄第十一章
  周子康節説太極和隂陽滾説易中便擡起説周子言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隂如言太極動是陽動極而靜靜便是隂動時便是陽之太極靜時便是隂之太極蓋太極即在隂陽裏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則先從實理處説若論其生則俱生太極依舊在隂陽裏但言其次序須有這實理方始有隂陽也其理則一雖然自見在事物而觀之則隂陽圅太極推其本則太極生隂陽
  林學履錄第十一章
  問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此太極却是為畫卦説當未畫卦前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裏面包含隂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及各畫一奇一耦便是生兩儀再于一奇畫上加一耦此是陽中之隂又于一奇畫上加一奇此是陽中之陽又于一耦畫上加一奇此是隂中之陽又于一耦畫上加一耦此是隂中之隂是謂四象所謂八卦者一象上有兩卦毎象各添一奇或一耦便是八卦嘗聞一朋友説一為儀二為象三為卦四為象如春夏秋冬金木水火東西南北無不可推矣
  周謨錄第十一章
  金去偽錄同
  明之問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易有太極便有箇隂陽出来隂陽便是兩儀儀匹也兩儀生四象便是一箇隂又生出一箇陽□是一象也一箇陽又生一箇隂□是一象也一箇隂又生一箇隂□是一象也一箇陽又生一箇陽□是一象也此謂四象四象生八卦是這四箇象生四隂時便成坎震坤兌四卦生四箇陽時便成巽離艮乾四卦鍾震錄第十一章








  毎卦變八卦為六十四卦
  程端䝉錄第十一章
  易有太極便是下面兩儀四象八卦自三百八十四爻總為六十四自六十四總為八卦自八卦總為四象自四象總為兩儀自兩儀總為太極以物論之易之有太極如木之有根浮屠之有頂但木之根浮屠之頂是有形之極太極卻不是一物無方所頓放是無形之極故周子曰無極而太極是他説得有功夫處太極之所以為太極郤不離乎兩儀四象八卦如一隂一陽之謂道指一隂一陽為道則不可而道則不離乎隂陽也
  黄㽦錄第十一章
  太極如一木生上分而為枝榦又分而生花生葉生生不窮到得成果子裏面又有生生不窮之理生将出去又是無限箇太極更無停息只是到成果實時又卻少歇不是止到這裏自合少止正所謂終始萬物莫盛乎艮艮止是生息之意
  葉賀孫錄第十一章
  易之精微在那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萬物萬化皆從這裏流出𦂳要處在那復姤邊復是陽氣發動之初因舉康節詩冬至子之半六十四卦流布一嵗之中離坎震艮兌巽做得那二十四氣毎卦當六十四分乾坤不在四正此以文王八卦言也
  㬊淵錄第十一章
  問自一隂一陽見一隂一陽又各生一隂一陽之象以圖言之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節節推去固容易見就天地間着實處如何驗得曰一物上又自各有隂陽如人之男女隂陽也逐人身上又各有這血氣血隂而氣陽也如晝夜之間晝陽而夜隂也而晝陽自午後又屬隂夜隂自子後又是陽便是隂陽各生隂陽之象
  林學履錄第十一章
  老隂老陽交而生艮兌少隂少陽交而生震巽離坎不交各得本畫離坎之交是第二畫在生四象時交了老陽過去交隂老隂過去交陽便是兌艮第三畫少隂少陽交便生震巽上第三畫所以知其如此時他這位次相挨旁兼山謂聖人不分别隂陽老少卜史取動爻之後卦故分别老少若如此則卦遂無動占者何所用觀變而玩占
  㬊淵錄第十一章
  陽上交于隂隂下交于陽而生四象便是隂陽又各生兩畫了隂交剛陽交柔便是隂陽又各生兩畫了就乾兩畫邊看乾兌是老陽離震是少隂就坤兩畫邊看坤艮是老隂坎巽是少陽又各添一畫則八卦全了
  㬊淵錄第十一章
  四象不必説陽向上更合一畫為九方成老陽到兌便推不去了兌下一晝卻是八卦不是四象
  㬊淵錄第十一章
  一卦又各生六十四卦則本卦為内卦所生之卦為外卦是十二爻底卦
  㬊淵錄第十一章
  卦有兩様生有從兩儀四象加位生来底有卦中互換自生一卦底互換成卦不過換兩爻這般變卦伊川破之及到那剛來而得中郤推不行大率是就義理上看不過如剛自外來而得中分剛上而文柔等處看其餘多在占處用也賁變節之象這須無𦂳要然後面有數處彖辭不如此看無來處解不得
  㬊淵錄第十一章
  數只有二只有易是老氏言三亦是二共生三三其子也三生萬物則自此無窮矣後人破之者非揚子雲是三數邵康節是四數皆不及易也
  包揚錄第十一章
  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莫大乎蓍龜人到疑而不能自明處徃徃便放倒不復能向前動有疑阻既有卜筮知是吉是凶便自勉勉住不得其所以勉勉者是卜筮成之也
  黄㽦錄第十一章
  易占不用龜而每言蓍龜皆具此理也筮即蓍也筮短龜長不如從長者謂龜有鑽灼之易而筮有扐揲之煩龜之卦一灼便成亦有自然之意洪範所謂卜五占用二者卜五即龜用二即蓍曰雨曰霽曰䝉曰驛曰克即是五行雨即水霽即火䝉即土驛即木克是金曰貞曰悔即是内外卦也
  周謨錄第十一章
  筮短龜長近得其説是蓍有箇病纔一畫定便只有三十二卦永不到是那三十二卦又二畫便只有十六卦又三畫便只有八卦又四畫便只有四卦又五畫便只有二卦這二卦便可以着意揣度了不似龜纔鑽拆便無救處全不可容心
  葉賀孫錄第十一章
  問筮短龜長如何曰筮已費手
  鄭可學錄第十一章
  因言筮卦曰卦雖出于自然然一爻成則止有三十二卦二爻成則止有十六卦三爻成則止有八卦四爻成則止有四卦五爻成則止有二卦是人心漸可以測知不若卜龜文一兆則吉凶便見更無移改所以古人言筮短龜長廣因言浙人多尚龜卜雖盗賊亦取决于此曰左傳載臧㑹卜信與僣僣吉此其法所以不傳聖人作易示人以吉凶卻無此弊故言利貞不言利不貞貞吉不言不貞吉言利禦冦不言利為冦也
  輔廣錄第十一章
  漢卿説鑽龜法云先定四嚮欲求甚紋兆順則為吉逆則為凶正淳云先灼火然後觀火之紋而定其吉凶曰要須先定其四向而後求其合從逆則凶如亦惟洛食乃先以墨畫定看食墨如何筮短龜長古人固重此洪範謂龜從筮從若龜筮共違于人則用靜吉用作凶漢卿云今為賊者多卜龜以三龜連卜皆順則徃賀孫云若石祁子兆衛人以龜為有知此却是無知也曰所以古人以易而捨龜徃徃以其難信易則有貞吉無不貞吉利禦㓂不利為㓂
  葉賀孫錄第十一章
  占龜土兆大横木兆直或曰火兆直只周禮曰木兆直金兆從右邪上火兆從左邪上或曰木兆從左邪上水兆曲以大小長短明暗為吉凶或占凶事又以短小為吉又有旋者吉大横吉大横庚庚庚庚是豹起恁地庚庚然不是金兆也
  葉賀孫錄第十一章
  卜必先以墨畫龜看是卜何事要得何兆都有定例或火或土便是墨畫之要拆鑽處拆痕依此墨然後灼之以火鑽鑽鑽畧過乆求其兆拆痕順食此墨畫之處謂之食
  吳振錄第十一章
  程沙隨説大横庚庚為金兆取庚辛之義他都無所據只云得之卜者不知大横只是土兆蓋横是土言文帝将自諸侯而得天下有大土之象也庚庚乃是龜文爆出也卜兆見洪範疏云横者為土
  吕燾錄第十一章
  先生謂甘叔懷曰曾看河圖洛書數否無事時好看雖未是要切處然玩此時且得自家心流轉得動輔廣錄第十一章
  河圖常數洛書變數
  㬊淵錄第十一章
  河圖洛書于八卦七章無相着不知何如
  包揚錄第十一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四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四
  繫辭上傳七
  問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一章曰立象盡意是觀奇耦兩畫包含變化無有窮盡設卦以盡情偽謂有一奇一耦設之于卦自是盡得天下情偽繫辭便斷其吉凶變而通之以盡利此言占得此卦隂陽老少交變因其變便有通之之理鼓之舞之以盡神未占得則有所疑既占則無所疑自然使得人脚輕手快行得順便如大衍之後言顯道神徳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皆是鼓之舞之之意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這又是言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易不過只是一箇隂陽奇耦千變萬變則易之體立若奇耦不交變奇純是奇耦純是耦去那裏見易易不可見則隂陽奇耦之用亦何自而辨問在天地上如何曰關天地什麽事此是説易不外奇耦兩物而巳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這是兩截不相干化而裁之屬前項事謂漸漸化去裁制成變則謂之變推而行之屬後項事謂推而為别一卦了則通行無礙故為通舉而措之天下謂之事業便只是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謂卦體之中備隂陽變易之形容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是説出這天下之動如鼓之舞之相似卦即象也辭即爻也大抵易只是一箇隂陽奇耦而已此外更有何物神而明之一段却是與形而上之道相對説自形而上謂之道説至於變通事業却是自至約處説入至粗處去自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説至于神而明之則又是由至粗説入至約處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則説得又微矣
  林學履錄第十二章
  問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聖人設問之辭曰也是如此亦是言不足以盡意故立象以盡意書不足以盡言故因繫辭以盡言又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元舊有此語又曰立象以盡意不獨見聖人有這意思冩出來自是他象上有這意設卦以盡情偽不成聖人有情又有偽自是卦上有這情偽但今曉不得他那處是偽如下云中心疑者其辭支誣善之人其辭游也不知如何是支是游不知那卦上見得沈思乆之曰看來情偽只是箇好不好如剝五隂只是要害一箇陽這是不好底情便是偽如復如臨便是好底卦便是真情
  林學䝉録第十二章
  問立象設卦繫辭是聖人發其精意見于書變通鼓舞是聖人推而見于事否曰是
  林學䝉錄第十二章
  變而通之以盡利鼔之舞之以盡神立象設卦繫辭皆謂卜筮之用而天下之人方知所以避㐫趨吉奮然有所興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意故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猶催廹天下之人勉之為善相似
  周謨錄第十二章
  問變而通之如禮樂刑政皆天理之自然聖人但因而為之品節防範以為教于天下鼓之舞之蓋有以作興振起之使之遷善而不自知否曰鼔之舞之便無所用力自是聖人教化如此又曰政教皆有鼓舞但樂占得分數較多自是樂㑹如此而不自知因舉横渠云云巫其舞之盡神者巫從工兩邊人字是取象其舞巫者託神如舞雩之類皆須舞蓋以通暢其和氣逹於神明
  不知何氏錄第十二章
  問鼔之舞之以盡神又言鼔天下之動者存乎辭鼔舞恐只是振揚發明底意思否曰然蓋提撕警覺使人各為其所當為也如初九當潛則鼓之以勿用九二當見則鼓之以利見大人若無辭則都發不出了黄榦錄第十二章
  鼔之舞之以盡神鼔舞有發動之意亦只如成天下之亹亹之義鼔天下之動者存乎辭是因易之辭而知吉凶後如此
  黄㽦錄第十二章
  問乾坤其易之緼曰緼是袍中之胎骨子乾坤成列便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都成列了其變易方立其中若只是一隂一陽則未有變易在又曰有這卦則有變易無這卦便無這易了又曰易有太極則以易為主此一段文意則以乾坤為主林學蒙録第十二章
  乾坤其易之緼向論衣敝緼袍緼是綿絮胎今看此緼字正是如此取義易是包著此理乾坤即是易之體骨耳
  黄㽦錄第十二章
  錄中向論衣敝緼袍云云萬人傑錄云緼如緼袍之緼是箇胎骨耳
  問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是説兩畫之列是説八卦之列曰兩畫也是列八卦也是列六十四卦也是列林學蒙錄第十二章
  乾坤成列易立乎其中矣乾坤只是説二卦此易只是説易之書與天地定位易行乎其中之易不同行乎其中者却是説易之道理
  黄㽦錄第十二章
  問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如易行乎其中此固易曉至如易立乎其中豈非乾坤既成列之後道體始有所寓而形見其立也有似如有所立卓爾之立乎曰大抵易之言乾坤者多以卦言易立乎其中只是乾坤之卦既成而易立矣况所謂如有所立卓爾亦只是不可及之意後世之論多是説得太髙不必如此説
  襲蓋卿錄第十二章
  乾坤毁則無以見易易只是隂陽卦畫没這㡬箇卦畫慿箇甚冩出那隂陽造化何處更得易來這只是反覆説易不可見則乾坤或㡬乎息只是説揲蓍求卦更推不去説做造化之理息也得不若前説較平㬊淵錄第十二章
  乾坤毁此乾坤只言卦
  楊方錄第十二章
  易不可見則乾坤或㡬乎息矣易體也乾坤健順用也楊方錄第十二章
  形而上者謂之道一段只是這一箇道理但即形器之本體而離乎形器則謂之道就形器而言則謂之器聖人因其自然化而裁之則謂之變推而行之則謂之通舉而措之則謂之事業裁也行也措也都只是裁行措這箇道曰是
  不知何氏錄第十二章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箇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箇形迹有道須有器有器須有道物必有則
  葉賀孫錄第十二章
  形而上謂道形而下謂器這箇在人看始得指器為道固不得離器于道亦不得且如此火是器自有道在裏
  林夔孫錄第十二章
  形是這形質以上便為道以下便為器這箇分别得最親切故明道云惟此語截得上下最分明又曰形以上底虚渾是道理形以下底實便是器
  㬊淵錄第十二章
  伊川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須著如此説曰這是伊川見得分明故云須著如此説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如此開説方見分明如此了方説得道不離乎器器不遺乎道處如為君須止於仁這是道理合如此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這是道理合如此今人不解恁地説便不索性兩邊説怎生説得通
  葉賀孫錄第十二章
  形而上者指理而言形而下者指事物而言事事物物皆有其理事物可見而其理難知即事即物便要見得此理只是如此看但要真實于事物上見得這箇道理然後于已有益為人君止於仁為人子止於孝必須就君臣父子上見得此理大學之道不曰窮理而謂之格物只是使人就實處窮竟事事物物上有許多道理窮之不可不盡也
  周謨錄第十二章
  問形而上下如何以形言曰此言最的當設若以有形無形言之便是物與理相間斷了所以謂截得分明者只是上下之間分别得一箇界止分明器亦道道亦器有分别而不相離也
  周謨錄第十二章
  問如何分形器曰形而上者是理才有作用便是形而下者問隂陽如何是形而下者曰一物便有隂陽寒暖生殺皆見得是形而下者事物雖大皆形而下者堯舜之事業是也理雖小皆形而上者
  曽祖道錄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裁是裁截之義謂如一歳裁為四時一時裁為三月一月裁為三十日一日裁為十二時此是變也又如隂陽兩爻自此之彼自彼之此若不截斷則豈有定體通是通其變将已裁定者而推行之即是通謂如占得乾之履便是九三乾乾不息則是我所行者以此而措之於民則謂之事業也
  黄㽦錄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方是分下頭項推而行之便是見於事如堯典分命羲和許多事便是化而裁之到敬授人時便是推而行之
  林學履錄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化是因其自然而化裁是人為變是變了他且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須待一日日漸次進去到那滿時這便是化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聖人去這裏截做四時這便是變化不是一日内便頓然恁地底事人之進徳亦如此三十而立不是到那三十時便立須從十五志學漸漸化去方到横渠云這裏説做化而裁之便是這意柔變而趨於剛剛變而趨於柔與這箇意思也只一般自隂來做陽其勢浸長便覺突兀有頭面自陽去做隂這只是漸漸消化去這變化之義亦與鬼神屈伸意相似
  㬊淵錄第十二章
  錄中自隂來做陽五句李方子錄云陽化而為隂只恁消縮去無痕迹故謂之化隂變而為陽其勢便覺突兀有頭面故謂之變
  横渠説化而裁之謂之變一句説得好不知本義中有否曰無但尋常看此一句只如自初九之潛而為九二之見這便是化就他化處截㫁便是變曰然化是箇亹亹地去有漸底意思且如而今天氣漸漸地凉将去到得立秋便截斷這已後是秋便是變問如此則裁之乃人事也曰然
  黄榦錄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存乎變只在那化中裁截取便是變如子丑寅卯十二時皆以漸而化不見其化之之迹及亥後子時便截取是屬明日所謂變也
  沈僩錄第十二章
  變化二者不同化是漸化如自子至亥漸漸消化以至於無如自今日至來日則謂之變變是頓斷有可見處横渠説化而裁之一段好
  黄㽦錄第十二章
  問化而裁之謂之變曰化是漸漸移将去截斷處便是變且如一日是化三十日截㫁做一月便是變又曰最是律管長短可見
  胡泳錄第十二章
  問化而裁之謂之變又云存乎變是如何曰上文化而裁之便喚做變下文是説變處見得化而裁之如自初一至三十日便是化到這三十日裁㫁做一月明日便屬後月便是變此便是化而裁之到這處方見得
  林學履錄第十二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五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五
  繫辭下傳一
  問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只是乾兌離震之象未説到天地雷風處否曰是然八卦是一項看象在其中又是逐箇看又問成列是自一奇一耦畫到三畫處其中逐一分便有乾兌離震之象否曰是
  林學履錄第一章
  問八卦成列只是説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先生解云之類如何曰所謂成列者不止只論此横圖若乾南坤北又是一列所以云之類
  林學履錄第一章本義
  問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變字是總卦爻之有徃來交錯者言動字是専指占者所值當動底爻象而言否曰變是就剛柔交錯而成卦爻上言動是專主當占之爻言如二爻變則占者以上爻為主這上爻便是動處如五爻變一爻不變則占者以不變之爻為主則這不變者便是動處也
  林學履錄第一章
  吉凶悔吝吉過則悔既悔必吝吝又復吉如動而生陽動極復靜靜而生隂靜極復動悔屬陽吝屬隂悔是逞快做出事來了有錯失處這便生悔所以屬陽吝則是那隈隈衰衰不分明底所以屬隂亦猶驕是氣盈吝是氣歉
  㬊淵錄第一章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此兩句亦相對説剛柔者隂陽之質是移易不得之定體故謂之本若剛變為柔柔變為剛便是變通之用
  黄㽦錄第一章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便與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是一様剛柔兩箇是本變通只是其徃來者
  林學履錄第一章
  貞只是常吉凶常相勝不是吉勝凶便是凶勝吉二者常相勝故曰貞勝天地之道則常示日月之道則常明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天下之動雖不齊常有一箇是底故曰貞夫一隂符經云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剛柔勝若不是極靜則天地萬物不生浸者漸也天地之道漸漸消長故剛柔勝此便是吉凶貞勝之理這必是一箇識道理人説其他多不可曉似此等處特然好
  陳文蔚錄第一章
  貞常也隂陽常只是相勝如子以前便是夜勝晝子以後便是晝勝夜觀是示人不窮貞夫一者也天下當只是有一箇道理又曰須是看教字義分明方看得下落説也只説得到偏傍近處貞便是他體處常常如此所以説利貞者性情也
  劉礪錄第一章
  問吉凶者貞勝者也貞字便是性之骨曰貞是常恁地便是他本相如此猶言附子者貞熱者也龍腦者貞寒者也天下只有箇吉凶常相徃來隂符云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隂陽勝極説得妙靜能生動浸是漸漸恁地消去又漸漸恁地長天地之道便是常恁地示人
  林學䝉祿第一章
  吉凶者貞勝者也這一句最好看這箇物事常在這裏相勝一箇吉便有一箇凶在後面來這兩箇物事不是一定住在這裏底物各以其所正為常正是説他當然之理蓋言其本相如此與利貞之貞一般所以説利貞者性情也横渠説得别他説道貞便能勝得他如此則下文三箇貞字説不通這箇只是説吉凶相勝天地間一隂一陽如環無端便是相勝底道理隂符經説天地之道浸故隂陽勝浸字最下得妙天地間不陡頓恁地隂陽勝又説那五箇物事在這裏相生相尅曰五賊在心施行於天用不好心去看他便都是賊了五賊乃言五性之徳施行於天言五行之氣陳子昻感遇詩亦畧見得這般意思大㮣説相勝是説他常底他以本相為常
  㬊淵錄第一章
  問吉凶貞勝一段横渠説何如曰説貞勝處巧矣却恐不如此只伊川説作常字甚佳易傳解此字多云正固固乃常也但不曾發出貞勝之理蓋吉凶二義無兩立之理迭相為勝非吉勝凶則凶勝吉矣故吉凶常相勝所以訓貞字作常者貞是正固只一正字盡貞字義不得故又着一固字謂此雖是正又須常固守之然後為貞在五常屬智孟子所謂知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正是知之固是守之徒知之而不能守之則不可須是知之又固守之蓋貞屬冬大抵北方必有兩件事皆如此莫非自然言之可笑如朱雀青龍白虎只一物至𤣥武便龜蛇二物謂如冬至前四十五日屬今年後四十五日便屬明年夜分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即屬來日耳
  黄㽦錄第一章
  錄中故吉凶常相勝句下萬人傑錄云理自如此
  問張子貞勝之説曰此雖非經義然其説自好便只行得他底説有甚不可大凡看人解經雖一時有與經意稍遠然其説底自是一説自有用處不可廢也不特後人古來巳如此如元亨利貞文王重卦只是大亨利於守正而已到夫子却自解分作四徳看文王卦辭當看文王意思到孔子文言當看孔子意思豈可以一説為是一説為非
  黄㽦錄第一章
  問爻也者效此者也是效乾坤之變化而分六爻象也者像此者也是象乾坤之虚實而為奇耦曰像此效此便是乾坤象只是像其奇耦
  林學䝉錄第一章
  問爻者效此者也曰爻是兩箇交又看來只是交變之義卦分明是将一片木畫掛於壁上所以為卦不知何氏錄第一章
  先生問如何是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或曰隂陽老少在分蓍揲卦之時而吉凶乃見於成卦之後曰也是如此然内外字猶言先後微顯
  林學履錄第一章
  功業見乎變是就那動底爻見得這功業字似吉凶生大業之業猶言事變庶事相似
  林學履錄第一章
  聖人之情見乎辭下連接説天地大徳曰生此不是相連乃各自説去聖人之大寶曰位後世只為這兩箇不相對有位底無徳有徳底無位有位則事事做得㬊淵錄第一章
  守位曰仁釋文仁作人伯恭尚欲擔當此以爲當從釋文
  㬊淵録第一章
  理財正辭禁非是三事大㮣是辨别是非理財言你底還你我底還我正辭言是底説是不是底説不是猶所謂正名
  㬊淵錄第一章
  問人君臨天下多少大事只言理財正辭如何曰是因上文而言聚得許多人無財何以養之有財不能理又不得正辭便只是分别是非又曰教化便在正辭裏面
  㬊淵錄第一章
  仰則觀象於天一段只是隂陽奇耦
  李閎祖錄第二章
  伏羲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那時未有文字只是仰觀俯察而已想得聖人心細雖以鳥獸羽毛之微也盡察得有隂陽今人心粗如何察得或曰伊川見兎曰察此亦可以畫卦便是此義曰就這一端上亦可以見凡草木禽獸無不有隂陽鯉魚脊上有三十六鱗隂數龍脊上有八十一鱗陽數龍不曾見鯉魚必有之又龜背上文中間一簇成五段文兩邊各挿四段共成八段于八段之外兩邊周圍共有二十四段中間五段者五行也兩邊挿八段者八卦也周圍二十四段者二十四氣也箇箇如此又如草木之有雌雄銀杏桐楮牝牡麻竹之類皆然又樹木向陽處則堅實其背隂處必虚軟男生必伏女生必偃其死於水也亦然蓋男陽氣在背女陽氣在腹也揚子雲太𤣥云觀龍虎之文與龜鳥之象謂二十八㝛也
  沈僩錄第二章
  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身逺取物仰觀天俯察地只是一箇隂陽聖人看這許多般事物都不出隂陽兩字便是河圖洛書也只是隂陽粗説時即是奇耦聖人却看見這箇上面都有那隂陽底道理故説道讀易不可恁逼拶他歐公只是執定那仰觀俯察之説便與河圖相礙遂至不信他
  㬊淵錄第二章
  問伏羲始畫八卦其六十四者是文王後來重之耶抑伏羲已自畫了耶看先天圖則有八卦便有六十四疑伏羲已有彷彿之畫矣如何曰周禮言三易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便見不是文王漸畫又問然則六十四卦名是伏羲元有抑文王所立曰此不可攷子善問據十三卦所言恐伏羲時已有曰十三卦所謂蓋取諸離蓋取諸益者言結繩而為網罟有離之象非觀離而始有此也
  董銖錄第二章
  間見朋友記先生説伏羲只畫八卦未有六十四卦今看先天圖則是那時都有了不知如何曰不曾恁地説那時六十四卦都畫了又問云那時未有文字言語恐也只是卦畫未有那卦名否曰而今見不得林學履錄第二章
  伏羲當時畫卦只如擲珓相似無容心易只是隂一陽一其始一隂一陽而已有陽中陽陽中隂有隂中陽隂中隂陽中陽□看上面所得如何再得陽即是☰故乾一或得隂即是☱故兌二陽中隂□亦看上所得如何或是陽即是☲所以離三或得隂即是☳所以震四隂中陽□看上面所得如何或得陽即是☴所以㢲五或得隂即是☵所以坎六隂中隂□看上所得如何若得陽即是☶所以艮七再得隂即是☷所以坤八看他當時畫卦之意妙不可言
  陳文蔚錄第二章
  問先生説伏羲畫卦皆是自然不曾用些子心思智慮只是借伏羲手畫出爾惟其出於自然故以之占筮則靈驗否曰然自太極生兩儀只管畫去到得後來更畫不迭正如磨麪相似四下都恁地自然撒出來輔廣錄第二章
  嘗謂伏羲畫八卦只此數畫該盡天下萬物之理陽在下為震震動也在上為艮艮止也陽在下自動在上自止歐公却説繫辭不是孔子作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者非蓋他不曾看立象以盡意一句惟其言不盡意故立象以盡之學者於言上㑹得者淺於象上㑹得者深
  輔廣錄第二章
  問伏羲畫卦恐未是教人卜筮曰這都不可知但他不教人卜筮畫作甚
  不知何氏錄第二章
  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盡於八卦而震㢲坎離艮兌又總於乾坤曰動曰陷曰止皆健底意思曰入曰麗曰説皆順底意思聖人下此八字極狀得八卦性情盡
  黄㽦錄第二章
  蓋取諸益等蓋字乃模様是恁地
  陳淳錄第二章
  錄末句鄭可學錄云蓋字有義
  黄帝堯舜氏作到這時候合當如此變易窮則變道理亦如此垂衣裳而天下治是大變他以前底事了十三卦是大㮣説則這箇㡬卦也自難曉
  㬊淵錄第二章
  使民不倦須是得一箇人通其變若聽其自變如何得葉賀孫錄第二章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天下事有古未之為而後人為之因不可無者此類是也如年號一事古所未有後來既置便不可廢胡文定却以後世建年號為非以為年號之美有時而窮不若只作元年二年此殊不然三代以前事迹多有不可攷者正縁無年號所以事無統紀難記如云某年王某月箇箇相似無理㑹處及漢旣建年號於是事乃各有紀屬而可記今有年號猶自姦偽百出若只寫一年二年三年則官司詞訟簿厯慿何而决少間都無理㑹處嘗見前輩説有兩家爭田地甲家買在元祐㡬年乙家買在前甲家遂将元字改擦作嘉字乙家則将出文字又在嘉祐之先甲家遂又将嘉祐字塗擦作皇祐有年號了猶自被人如此無復如何
  沈僩錄第二章
  結繩今溪洞諸蠻猶有此俗又有刻板者凡年月日時以至人馬糧草之數皆刻板為記都不相亂
  沈僩錄第二章
  易者象也是總説起言易不過只是隂陽之象下云像也材也天下之動也則皆是説那上面象字
  林學履錄第三章
  林安卿問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四句莫只是解箇象字否曰象是解易字像又是解象字材又是解象字末句意亦然
  黄義剛錄第三章
  易也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只是髣髴説不可求得太深程先生只是見得道理多後却須將來寄搭在上面説
  㬊淵錄第三章
  彖辭極精分明是聖人所作魯可㡬曰彖是總一卦之義曰也有别説底如乾彖却是専説天
  楊道夫錄第三章
  程先生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時也先生曰卦或是時爻或是事都定不得
  不知何氏錄第三章
  隂陽老少以少者為主如震是少陽却奇一耦二㬊淵錄第四章
  二君一民試教一箇民有兩箇君看是甚模様
  㬊淵錄第四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六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六
  繫辭下傳二
  繫辭解咸九四㨿爻義看上文說貞吉悔亡貞字甚重程子謂聖人感天下如雨暘寒暑無不通無不應者貞而已矣所以感人者果貞矣則吉而悔亡葢天下本無二理果同歸矣何患乎殊塗果一致矣何患乎百慮所以重言何思何慮也如日月寒暑之来徃皆是自然感應如此日不徃則月不来月不徃則日不来寒暑亦然徃来只是一般徃来但憧憧之徃来者患得患失既要感這个又要感那个便自憧憧忙亂用其私心而已屈伸相感而利生焉者有晝必有夜設使長長為晝而不夜則何以息夜而不晝安得有此光明春氣固是和好只有春夏而無秋冬則物何以成一向秋冬而無春夏又何以生屈伸徃来之理所以必待迭相為用而後利所由生春秋冬夏只是一个感應所應復為感所感復為應也春夏是一个大感秋冬則必應之而秋冬又為春夏之感以細言之則春為夏之感夏則應春而又為秋之感秋為冬之感冬則應秋而又為春之感所以不窮也尺蠖不屈則不可以伸龍蛇不蟄則不可以蔵身今山林冬暖而蛇出者徃徃多死此即屈伸徃来感應必然之理夫子因徃来兩字說得許多大又推以言學所以内外交相養亦只是此理而已横渠曰事豫吾内求利吾外素利吾外致養吾内此下學所當致力處過此以上則不容計功所謂窮神知化乃養盛自至非思勉所能及此則聖人事矣
  周謨錄第五章
  或說貞吉悔亡憧憧徃来朋從爾思云一徃一来皆感應之常理也加憧憧焉則私矣此以私感彼以私應所謂朋從爾思非有感必通之道矣先生然之又問徃来是心中憧憧然徃来猶言徃来於懐否曰非也下文分明說日徃則月来月徃則日来寒徃則暑来暑徃則寒来安得為心中之徃来伊川說㣲倒了所以致人疑一徃一来感應之常理也自然如此又問是憧憧於徃来之間否曰亦非也這个只是對那日徃則月来底說那个是自然之徃来此憧憧者是加私意不好底徃来憧憧只是加一个忙廹底心不能順自然之理猶言助長正心與計獲相似方徃時又便要来方来時又便要徃只是一个忙又曰方做去時是徃後面来底是来如人耕種下種是徃少間禾生是來問憧憧往來如伯者以私心感人便要人應自然徃来如王者我感之也無心而感其應我也無心而應周徧公溥無所私便是如此否曰也是如此又問此以私而感恐彼之應者非以私而應只是應之者有限量否曰也是以私而應如自家以私惠及人少間被我之惠者則以我為恩不被我之惠者則不以我為恩矣王者之感如云王用三驅失前禽失者不以為恩獲者不以為怨如此方是公正無私心又問天下何思何慮人固不能無思慮只是不可加私心欲其如此否曰也不曾教人不得思慮只是道理自然如此感應之理本不消思慮空費思量空費計較空費安排都是枉了無益於事只順其自然而已因問某人在位當日之失便是如此不能公平其他翕受敷施每廣坐中見有這邉人即加敬與語其他皆不顧以至差遣之屬亦有所偏重此其所以收怨而召禍也曰這事便是難說今只是以成敗論人不知當日事勢有難處者若論大勢則九分九釐須還時節或其人見識之深淺力量之廣狹病却在此以此而論却不是前輩有云牢籠之事吾不為也若必欲人人面分上說一般話或慮其人不好他日或為吾患遂委曲牢籠之此却是憧憧徃来之心與人說話或偶然與這人話未終因而不暇及其他如何逐人面分問勞他得李文靖為相嚴毅端重每見人不交一談或有諫之者公曰吾見豪俊跅弛之士其議論尚不足以起發人意今所謂通家子弟每見我語言進退之間尚周章失措此等有何識見而足與語徒亂人意耳王文正李文穆皆如此不害為賢相豈必人人皆與之語耶宰相只是一箇進賢退不肖若着一毫私心便不得前輩甞言做宰相只要辦一片心辦一雙眼心公則能進賢退不肖眼明則能識得那箇是賢那箇是不肖此兩言說盡做宰相之道只怕其所好者未必真賢其所惡者未必真不肖耳若真箇知得更何用牢籠且天下之大人才之衆可人人牢籠之耶或問如一様小人涉歴既多又未有過失自家明知其不肖将安所措之曰只恐居其位不久若久少間此等小人自然退聴不容他出来也今之為相者朝夕疲精神於應接書簡之間更無暇理會國事世俗之論遂以此為相業然只是牢籠人住在那裡今日一見明日一請或住半年周嵗或住數月必不得已而後與之其人亦以為宰相之顧我厚令我得好差遣而去賢愚同滯舉世以為當然有一人焉畧欲分别善惡杜絶干請分諸闕於部中已得以免應接之煩稍留心國事則人爭非之矣且以當日所用之才觀之固未能皆賢然比之今日為如何今日之謗議者皆昔之遭擯棄之人也其論固何足信此下逸兩句若牢籠得一人則所謂小人者豈止此一人與一人則千百皆怨矣且吾欲牢籠之能保其終不畔已否已徃之事可以鍳矣如公之言到是憧憧徃来之心也其人之失處却不在此却是他未能真知賢不肖之分耳或曰如某人者也有文采也亷潔豈可棄之耶曰公欲取賢才耶取文采耶且其亷一已之事耳何足以救其利口覆邦家之禍哉今世之人見識一列低矮所論皆卑某甞說須是盡吐㵼出那肚裡許多鏖糟惡濁底見識方畧有進處譬如人病傷寒在上則吐在下則瀉如此方得病除或曰近日諸公多有兩持平之說者如何曰所謂近時惡濁之論此是也不成議論某甞說此所謂平者乃大不平也不知怎生平得僴問胡文定說元祐某人建議欲為調停之說者云但能内君子而外小人天下自治何必深治之哉此能體天理人欲者也此語亦似持平之論如何曰文定未必有此論然小人亦有數般様若一様可用底也須用或有事勢危急翻轉後其禍不測或只得隱忍權以濟一時之急耳然終非常法也明道當初之意便是如此欲使諸公用熙豐執政之人與之共事令變熙豐之法或他日事翻則其罪不獨在我他正是要使術然亦拙謀諺所謂掩目捕雀我却不見雀不知雀却看見我你欲以此術制他不知他之術更髙你在所以後来温公留章子厚欲與之共變新法卒至簾前悖詈得罪而去章忿呌曰他日不能陪相公喫劍得便至如此無可平之理盡是拙謀某甞說今世之士所謂巧者是大拙無有能以巧而濟者都是枉了空費心力只有一箇公平正大行将去其濟不濟天也古人間有如此因術而成者都是偶然不是他有意智要之都不消如此决定無益張子房號為有意智者以今觀之可謂甚疎如勸帝與項羽和而反兵伐之此成甚意智只是他命好使一番了第二番又被他使得勝又曰古人做得成者不是他有智只是偶然只有一箇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其他費心費力用智用數牢籠計較都不濟事都是枉了又曰本朝以前宰相見百官皆以班見國忌拈香歸来囘班以見宰相見時有刻數不知過幾刻便喝相公尊重用屏風攔斷也是省事攔截了幾多干請私曲底事某舊見陳魏公湯進之為相時那時猶無甚人相見每見不過五六人十數人他也隨官之崇卑做兩番請今則不勝其多為宰相者毎日只了得應接更無心理㑹國事如此者謂之有相業有精神秦㑹之也是會做嚴毅尊重不妄發一談其答人書只是數字今宰相答人書剗地委曲詳盡人皆翕然稱之只是不曾見已前事只見後来習俗遂以為例其有不然者便羣起非之矣温公作相日有一客位榜分作三項云訪及諸君若覩朝政闕遺庶民疾苦欲進忠言請以奏牘聞於朝廷某得與同僚商議擇可行者取旨行之若但以私書寵喻終無所益若光身有過失欲賜規正則可以通書簡分付吏人傳入光得内自省訟佩服改行至於理㑹官職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計並請一面進状光得與朝省衆官公議施行若在私第垂訪不請語及此皆前輩做處又曰伊川云狥俗雷同不喚做隨時惟嚴毅特立乃隨時也而今人見識低只是狥流俗之論流俗之論便以為是是可嘆也公門只是見那向時不得差遣底人說他自是怨他若教公去做看方見得難且如有兩人焉自家平日以一人為賢一人為不肖若自家執政定不肯捨其賢而舉其不肖定是舉其賢而捨其不肖若舉此一人則彼一人怨必矣如何盡要他說好得只怕自家自認不破賢者却以為不肖不肖者却以為賢如此則乖若認得定何害又有一様人底半間不界可進可退自家却以此為賢以彼為不肖此尤難忍便是難又曰舜有大功二十以其舉十六相而去四凶也若如公言却是舜有大罪二十矣
  沈僩錄第五章
  天下何思何慮一叚此是言自然而然如精義入神自然致用利用安身自然崇徳
  甘節錄第五章
  天下何思何慮一句便是先打破那箇思字却說同歸殊塗一致百慮又再說天下何思何慮謂何用如此憧憧徃来而為此朋從之思也日月寒暑之徃来尺蠖龍蛇之屈信皆是自然底道理不徃則不来不屈則亦不能信也今之為學亦只是如此精義入神用力於内乃所以致用乎外利用安身求利於外乃所以崇徳乎内只是如此做將去雖至於窮神知化地位亦只是徳盛仁熟之所致何思何慮之有
  周謨錄第五章
  問天下同歸殊塗一致百慮何不云殊塗而同歸百慮而一致曰也只一般但他是從上說下自合如此林學䝉錄第五章
  問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章言萬變雖不同然皆是一理之中所自有底不用安排曰此只說得一頭尺蠖若不屈則不信得身龍蛇若不蟄則不伏得氣如何存得身精義入神疑與行處不相關然而見得道理通徹乃所以致用利用安身亦疑與崇徳不相關然而動作得其理則徳自崇天下萬事萬變無不有感通徃来之理又曰日徃則月来一叚乃承上文憧憧徃来而言徃来皆人所不能無者但憧憧則不可林學蒙録第五章
  乾乾不息者體日徃月来寒来暑徃者用有體則有用有用則有體不可分先後說
  沈僴録第五章
  尺蠖之屈以求信龍蛇之蟄以蔵身精義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徳大凡這箇都是一屈一信一消一息一徃一来一闔一闢大底有大底闔闢消息小底有小底闔闢消息皆只是這道理
  劉砥錄第五章
  尺蠖屈便要求伸龍蛇蟄便要存身精研義理無毫釐絲忽之差入那神妙處這便是要出来致用外面用得利而身安乃所以入来自崇已徳致用之用即是利用之用所以横渠云精義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養吾内事豫吾内言曾到這裏面来
  㬊淵錄第五章
  或問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伊川說是感應如何曰屈一屈便感得那信底信又感得那屈底如呼吸出入徃来皆是
  不知何氏錄第五章
  且如精義入神如何不思那致用底却不必思致用底是事功是效驗
  □淵錄第五章
  入神是到那㣲妙人不知得處一事上一理上
  㬊淵錄第五章
  利用安身今人循理則自然安利不循理則自然不安利
  黄升卿錄第五章
  未之或知是到這裏不可柰何窮神知化雖不從這裏面出来然也有這箇意思
  㬊淵錄第五章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這徳字只是上面崇徳之徳徳盛後便能窮神知化便如聰明睿知皆由此出自誠而明相似
  㬊淵錄第五章
  窮神知化化是逐些子挨将去底一日復一日一月復一月節節挨将去便成一年這是化神是一箇物事或在彼或在此當在隂時全體在隂在陽時全體在陽都只是這一物兩處都在不可測故謂之神横渠言一故神兩故化又注云兩在故不測這說得甚分曉
  㬊淵錄第五章
  問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大意謂石不能動底物自是不須去動他若只管去用力徒自困耳曰爻意謂不可做底便不可入頭去做
  林學履錄第五章
  錄中不能動底物林學蒙錄作挨動不得底物事錄中徒自困耳下學䝉錄云且以事言有着力不得處若只管看力去做少間做不成他人却道自家無能便是辱了或曰若在其位則只得做曰自是如此
  欽夫說易謂只依孔子繫辭說便了如說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蔵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只如此說便了固是如此聖人之意只恁地說不得緣在當時只理㑹象數故聖人明之以理
  葉賀孫錄第五章
  公用射隼孔子是發出言外意
  林學䝉錄第五章
  問危者以其位為可安而不知戒懼故危亡者以其存為可常保是以亡亂者是自有其治如有其善之有是以亂曰某舊也如此說看来保字說得較牽強只是常有危亡與亂之意則可以安其位保其身有其治
  不知何氏錄第五章
  易曰知幾其神乎便是這事難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今有一様人其不畏者又言過於直其畏謹者又縮做一團更不敢說一句話此便是不曉得那幾若知幾則自中節無此病矣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葢上交貴於恭恭則便近於謟下交貴和易和則便近於瀆葢恭與謟相近和與瀆相近只爭些子便至於流也
  沈僴錄第五章
  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下面說幾最要看箇幾字只争些子凡事未至而空說道理易見事已至而顯然道理也易見惟事之方萌而動之㣲處此最難見或問幾者動之㣲何以獨於上交下交言之曰上交要恭遜才恭遜便不知不覺有箇謟底意思在裏下交不瀆亦是如此所謂幾者只才覺得近謟近瀆便勿令如此此便是知幾幾者動之㣲吉之先見者也漢書引此句吉下有凶字當有凶字
  沈僴錄第五章
  葢人之情上交必諂下交必凟所争只是些子能於此而察之非知幾者莫能上交着些取奉之心下交便有傲慢之心皆是也
  不知何氏錄第五章
  魏問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曰似是漏字漢書說幾者動之微吉㓙之先見者也似說得是幾自是有善有惡君子見幾亦是見得方舍惡從善不能無惡又曰漢書上添字如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自經於溝瀆而人莫之知也添箇人字似是
  葉賀孫錄第五章
  幾者動之㣲是欲動未動之間便有善惡便須就這處理㑹若到發出處更怎生柰何得所以聖賢說謹獨便是要就幾㣲處理㑹
  葉賀孫錄第五章
  知㣲知彰知柔知剛是四件事
  林學履錄第五章
  問伊川作見㣲則知彰矣見柔則知剛矣其說如何曰也好看来只作四件事亦自好既知㣲又知彰既知柔又知剛言其無所不知所以為萬民之望也林學履錄第五章
  其殆庶幾乎殆是幾乎之義又曰是近又曰殆是危殆者是争些子底意思又曰或以幾字為因上文幾字而言但左傳與孟子庶幾兩字都只做近字說不知何氏錄第五章
  顔子有不善未甞不知知之未甞復行今人只知知之未甞復行為難殊不知有不善未甞不知是難處今人亦有說道知得這箇道理及事到面前又却只隨私欲做将去前所知者都自忘了只為是不曾知董銖錄第五章
  有不善未甞不知知之未甞復行直是顔子天資好如至清之水纎芥必見
  襲葢鄉錄第五章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致一専一也惟專一所以能絪緼若不專一則各自相離矣化醇是已化後化生指氣化而言草木是也
  沈僩錄第五章
  天地絪緼言氣化也男女搆精言形化也
  程端䝉錄第五章
  横渠云艮三索而得男乾道之所成兑三索而得女坤道之所成所以損有男女搆精之義亦有此理不知何氏錄第五章
  致一是專一之義程先生言之詳矣天地男女都是兩箇方得專一若三箇便亂了三人行減了一箇則是兩箇便專一一人行得其友成兩箇便專一程先生說初與二三與上四與五皆兩相與自說得好初二二陽四五二隂同徳相比三與上應皆兩相與林學䝉錄第五章
  問乾坤易之門門者是六十四卦皆由是出如兩儀生四象只管生出邪為是取闔闢之義邪曰只是取闔闢之義六十四卦只是這一箇隂陽闔闢而成但看他下文云乾陽物也坤隂物也隂陽合徳而剛柔有體便見得只是這兩箇
  林學蒙錄第六章
  乾坤易之門不是乾坤外别有易只易便是乾坤乾坤便是易似那兩扇門相似一扇開便一扇閉只是一箇隂陽做底如闔户謂之坤闢户謂之乾
  㬊淵錄第六章
  乾陽物坤隂物隂陽形而下者乾坤形而上者
  楊道夫錄第六章
  天地之撰撰即是說他做處
  㬊淵錄第六章
  錄末黄㽦錄云撰是所為
  問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是指繫辭而言是指卦名而言曰他後面兩相番說名後又舉九卦說看来只是謂卦名又曰繋辭自此以後皆難曉
  林學䝉錄第六章
  於稽其類一本作於稽其顙又一本於作烏不知如何曰但不過是說稽考其事類
  㬊淵錄第六章
  其衰世之意邪伏羲畫卦時這般事都已有了只是未曾經歴到文王時世變不好古来未曾有底事都有了他一一經歴這﨑嶇萬變過来所以說出那卦辭如箕子之明夷如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此若不是經歴如何說得
  㬊淵錄第六章
  問彰徃察来如神以知来知以蔵徃相似徃是已定底知天地隂陽之變皆已見在這卦上了来謂方来之變亦皆在這上曰是
  林學蒙錄第六章
  彰徃察来徃者如隂陽消長来者事之未来吉凶沈僴錄第六章
  㣲顯闡幽幽者不可見便就這顯處說出来顯者便就上面尋其不可見底教人知得又曰如顯道神徳行相似
  林學䝉錄第六章
  㣲顯闡幽便是顯道神徳行徳行顯然可見者道不可見者㣲顯闡幽是将道来事上看言那箇雖是麤底然皆出於道義之藴潛龍勿用顯也陽在下也只是就兩頭說㣲顯所以闡幽闡幽所以㣲顯只是一箇物事
  沈僴錄第六章
  将那道理来事物上與人看就那事物上推出那裏面有這道理
  沈僴錄第六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六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七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七
  繫辭下傳三
  三陳九卦初無他意觀上面其有憂患一句便見得是聖人說處憂患之道聖人去這裏偶然看見這幾卦有這箇道理所以就這箇說去若論到底睽蹇皆是憂禍患底事何故却不說以此知只是聖人偶然去這裏見得有此理便就這裏說出聖人視易如雲行水流初無定相不可確定他在易之序履卦當在第十上面又自不說乾坤
  㬊淵錄第七章
  鄭仲履問易繫云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如何止取九卦曰聖人論處憂患偶然說此九卦爾天下道理只在聖人口頭開口便是道理偶說此九卦意思自足若更添一卦也不妨更不說一卦也不妨只就此九卦中亦自儘有道理且易中儘有處憂患底卦非謂九卦之外皆非所以處憂患也若以困為處憂患底卦則屯蹇非處憂患而何觀聖人之經正不當如此後世拘於象數之學者乃以為九陽數聖人之舉九卦合此數也尤泥而不通矣既論九卦之後因言今之談經者徃徃有四者之病本卑也而抗之使髙本淺也而鑿之使深本近也而推之使逺本明也而必使至於晦此今日談經之大患也
  襲葢卿錄第七章
  三說九卦是聖人因上面說憂患故發明此一項道理不必深泥如困徳之辯若說蹇屯亦可葢偶然如此說大抵易之書如雲行水流本無定相確定說不得揚子雲太𤣥一爻吉一爻㓙相間排将去七百三十贊乃三百六十五日之晝夜晝爻吉夜爻㐫又以五行參之故吉㓙有深淺毫髪不可移此可為典要之書也聖人之易則有變通如此卦以陽居陽則吉他卦以陽居陽或不為吉此卦以隂居隂則凶他卦以隂居隂或不為凶此不可為典要之書也
  李子方録第七章
  因論易九卦云聖人道理只在口邉不是安排来如九卦只是偶然說到此而今人便要說如何不說十卦又如何不說八卦便從九卦上起義皆是胡說且如履徳之基只是要以踐履為本謙徳之柄只是要謙退若處患難而矯亢自髙取禍必矣復徳之本如孟子所謂自反困徳之辨困而通則可辨其是困而不通則可辨其非損是懲忿窒慾益是修徳益令廣大㢲徳之制㢲以行權巽只是低心下意要制事須是将心入那事裏面去順他道理方能制事方能行權若心麤只從事皮膚上綽過如此行權便就錯了巽伏也入也
  林學蒙錄第七章
  問履如何都做禮字說曰辨上下定民志便也是禮底意思又曰禮主卑下履也是那踐履處所行若不由禮自是乖戾所以曰履以和行謙又更卑下所以節制乎禮又曰禮是自家恁地卑下謙是就應物而言又曰履和而至以下每句皆是反說履出於人情之自然所以和者疑於不然而却至謙尊而光若秦人尊君卑臣則雖尊而不光惟謙則尊而又光
  不知何氏錄第七章
  問井徳之地曰井有本故澤及於物而井未甞動故曰居其所而遷如人有徳而後能施以及人然其徳性未甞動也井以辨義如人有徳而其施見於物自有斟酌裁度
  劉礪錄第七章
  問巽何以為徳之制曰巽為資斧巽多作斷制之象葢巽字之義非順所能盡乃順而能入之義謂巽一隂入在二陽之下是入細直徹到底不只是到皮子上如此方能斷得殺若不見得盡如何可以行權黄㽦錄第七章
  損先難而後易如子產為政鄭人歌之曰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人復歌而誦之葢事之初在我亦有所勉強在人亦有所難堪久之當事理順人心這裏方易便如利者義之和一般義是一箇斷制物事恰似不和久之事得其宜乃所以為和如萬物到秋許多嚴凝肅殺之氣似可畏然萬物到這裏若不得此氣收斂凝結許多生意又無所成就其難者乃所以為易也益長裕而不設長裕只是一事但充長自家物事教寛裕而已困窮而通此因困卦說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葢此是致命遂志之時所以困彖曰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葢處困而能說也困而寡怨是得其處困之道故無所怨於天無所尤於人若不得其道則有所怨尤矣井居其所而遷井是不動之物然其水却流行出去利物井以辨義辨義謂安而能慮盖守得自家先定方能辨事之是非若自家心不定事到面前安能辨其義也巽稱而隱巽是箇卑巽底物事如兊見而巽伏也自是箇隱伏底物事盖巽一隂在下二陽在上隂初生時已自稱量得箇道理了不待顯而後見如事到面前自家便有一箇道理處置他不待發露出来如云尊者於已踰等不敢問其年葢才見箇尊長底人便自不用問其年不待更計其年然後方稱量合問與不合問也稱而隱是巽順恰好底道理有隱而不能稱量者有能稱量而不能隱伏不露形迹者皆非巽之道也巽徳之制也巽以行權都是此意
  沈僴錄第七章
  問巽稱而隱曰以巽以行權觀之則稱字宜音去聲為稱物之義又問巽有優游巽入之義權是仁精義熟於事能優游以入之意曰是又曰巽是入細底意說在九卦之後是八卦是了方可以行權某前時以稱揚為說錯了
  林學䝉錄第七章
  問巽稱而隱隱字何訓曰隱不見也如風之動物無物不入但見其動而不見其形權之用亦猶是也昨得潘恭叔書說滕文公問間於齊楚與竭力以事大國兩叚注云葢遷國以圖存者權也効死勿去者義也義字當改作經思之誠是葢義便近權如或可如此或可如彼皆義也經則一定而不易既對權字須着用經字
  沈僴錄第七章
  或問井以辨義之義曰井居其所而遷又云井徳之地也葢井有定體不動然水却流行出去不窮猶人心有持守不動而應變則不窮也徳之地也地是那不動底地頭又曰佛家有函葢乾坤句有隨波逐流句有截㫁衆流句聖人言語亦然如以言其逺則不禦以言其邇則静而正此函葢乾坤句也如井以辨義等句只是隨道理說将去此隨波逐流句也如復其見天地之心神者妙萬物而為言此截斷衆流句也沈僴錄第七章
  錄中地是那不動底地頭一本云是指那不動之處
  問井以辨義曰只是井居其所而遷大小多寡施之各當
  黄㽦錄第七章
  鄭仲履問巽以行權恐是神道曰不須如此說巽只是孝順低心下意底氣象人至行權處不少巽順如何行得此外八卦各有所主皆是處憂患之道
  襲葢卿錄第七章
  才卿問巽以行權曰權之用便是如此見得道理精熟後於物之精㣲委曲處無處不入所以說巽以行權沈僴錄第七章
  問巽以行權權是逶迤曲折以順理否曰然巽有入之義巽為風如風之入物只為巽便能入義理之中無細不入又問巽稱而隱隱亦是入物否曰隱便是不見處
  陳文蔚錄第七章
  巽以行權兊見而巽伏權是隱然做底物事若顯然底做却不成行權
  㬊淵錄第七章
  問易之所言无非天地自然之理人生日用之所不能須臾離者故曰不可逺曰是
  林學䝉錄第八章
  易不可為典要易不是確定硬本子揚雄太𤣥却是可為典要他排定三百五十四贊當晝三百五十四贊當夜晝底吉夜底凶吉之中又自分輕重凶之中又自分輕重易却不然有陽居陽爻而吉底又有凶底有隂居隂爻而吉底又有凶底有有應而吉底有有應而凶底是不可為典要之書也是有那許多變所以如此
  㬊淵錄第八章
  問據文勢則内外使知懼合作使内外知懼始得曰是如此不知這兩句是如何硬解時也解得去但不曉其意是說甚底上下文意都不相屬只曰上文說不可為典要下文又說既有典常這都不可曉常猶言常理
  林學䝉錄第八章
  使知懼便是使人有戒懼之意易中說如此則吉如此則㐫是也既知懼則雖無師保一似臨父母相似常恁地戒懼
  㬊淵錄第八章
  既有典常是一定了占得這爻了吉㓙自定便是有典常
  㬊淵錄第八章
  其初難知至非其中爻不備若解也硬解了但都曉他意不得這下面却說一箇噫字都不成文章不知是如何後面說二與四同功三與五同功却說得好但不利逺者也曉不得
  林學蒙錄第九章
  問雜物撰徳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曰這様處曉不得某常疑有闕文先儒解此多以為互體如屯卦震下坎上就中間四爻觀之自二至四則為坤自三至五則為艮故曰非其中爻不備互體說漢儒多用之左傳中一處說占得觀卦處亦舉得分明看来此說亦不可廢
  林學履錄第九章
  問易中互體之說共父以為雜物撰徳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此是說互體先生曰今人言互體者皆以此為說但亦有取不得處也如頥卦大過之類是也王輔嗣又言納甲飛伏尤更難理㑹納甲是震納庚巽納辛之類飛伏是坎伏離離伏坎艮伏兑兊伏艮之類也此等皆支蔓不必深泥
  潘時舉錄第九章
  互體自左氏以言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處多鄭可學錄第九章
  王弼破互體朱子發明互體
  㬊淵錄第九章
  朱子發互體一卦中自二至五又自有兩卦這兩卦又伏兩卦林黄中便倒轉推成四卦四卦裏又伏四卦此謂互體這自那風於天於土上有箇艮之象来㬊淵錄第九章
  一卦互換是兩卦伏兩卦是四卦反看又是兩卦又伏兩卦共成八卦
  㬊淵錄第九章
  問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近君則當柔和逺去則當有強毅剛果之象始得此二之所以不利然而居中所以无咎也是恁地說
  不知何氏錄第九章
  問上下貴賤之位何也曰四二則四貴而二賤五三則五貴而三賤上初則上貴而初賤上雖無位然本是貴重所謂貴而無位髙而無民在人君則為天子父天子師在他人則清髙而在物外不與事者此所以為貴也
  董銖錄第九章
  問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曰道有變動不是指那隂陽老少之變是說卦中變動如乾卦六畫初潛二見三惕四躍這箇便是有變動所以謂之爻爻中自有等差或髙或低或逺或近或貴或賤皆謂之等易中便可見如說逺近相取而悔吝生近而不相得則㓙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二多譽四多懼近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㐫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又曰列貴賤者存乎位皆是等也物者想見古人占卦必有箇物事名為物而今亡矣這箇物是那列貴賤辨尊卑底物相雜故曰文如有君又有臣便為君臣之文是兩物相對待在這裏故有文若相離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隂爻又有陽爻相間錯則為文若有隂無陽有陽無隂如何得有文林學履錄第十章
  其辭危是有危懼之意故危懼者能使之安平慢易者能使之傾覆易之書於萬物之理無所不具故曰百物不廢其要是約要之義若作平聲則是要其歸之意又曰要去聲是要恁地要平聲是這裏取那裏意思又曰其要只欲无咎
  不知何氏錄第十一章
  易只是一隂一陽做出許多様事夫乾夫坤一段也似上面知大始作成物意思說諸心只是見過了便說這箇屬陽研諸慮是研窮到底似那安而能慮直是子細這箇屬隂定吉㐫是陽成亹亹是隂便是上面作成物且以做事言之吉㐫未定時人自意思懶散不肯做去吉㐫定了他自勉勉做将去所以屬隂大率陽是輕清底物事之輕清者屬陽隂是重濁底物事之重濁者屬隂成亹亹是做将去
  㬊淵錄第十二章
  問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徳行至知阻曰不消先說健順好底物事自是知險阻恰如良馬他才遇險阻處便自不去了如人臨懸崖之上若說不怕險要跑下来必跌殺良久又曰此段專是以憂患之際而言且如健當憂患之際則知險之不可乗順當憂患之際便知阻之不可越這都是當憂患之際處憂患之道當如此因憂患方生那知險知阻若只就健順上看便不相似如上下文說危者使平易者使傾能說諸心能研諸慮皆因憂患說大要乾坤只是循理而已他若知得前有險之不可乗而不去則不陷於險知得前有阻之不可冐而不去則不困於阻若人不循理以私意行乎其間其過乎剛者雖知險之不可乘却硬要乗則陷於險矣雖知阻之不可越却硬要越則困於阻矣只是順理便無事又問在人固是如此以天地名之則如何曰在天地自是無險阻這只是大綱說箇乾坤底意思如此又曰順自是畏謹宜其不越夫阻如健却宜其不畏險然却知險而不去葢他當憂患之際故也又問簡易曰若長是易時更有甚麽險他便不知險矣若長是簡時更有甚麽阻他便不知阻矣只是當憂患之際方見得
  沈僴錄第十二章
  或問乾是至健不息之物經歴艱險處多雖有險處皆不足為其病自然足以進之而無難否曰不然舊亦甞如此說覺得終是硬說易之書本意不如此正要人知險而不進不說是我至健順了凡有險阻只恁冐進而無難如此大非聖人作易之意觀上文云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徳邪至此之謂易之道也看他此語俱是恐懼危險不敢輕進之意乾之道便是如此卦中皆然所以多說見險而能止如需卦之類可見易之道止是要人知進退存亡之道若是冐險前進必陷於險是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豈乾之道邪惟其至健而知險故止於險而不䧟於險也又曰此是就人事上説又曰險與阻不同險是自上視下見下之險故不敢行阻是自下觀上為上所阻故不敢進
  沈僴錄第十二章
  林學履錄少異
  乾健而以易臨下故知下之險險底意思在下坤順而以簡承上故知上之阻阻是自家低他却髙底意思自上面下来到那去不得處便是險自下而上上到那去不得處便是阻易只是這兩箇物事自東而西亦是這箇自西而東亦是這箇左而右右而左皆然㬊淵錄第十二章
  乾天下之至健更着思量看来聖人無冐險之理須是知險便不進向前去又曰他只是不直撞向前自别有一箇路去如舜之知子不肖則以天下授禹相似又曰這只是說剛健之理如此莫硬去天地上說不知何氏錄第十二章
  問乾常易以知險坤常簡以知阻曰乾健則看什麽物都刺将過去坤則有阻處便不能進故只是順如上壁相似上不得自是住了後復云前說錯了乾雖至變知得險了却不下去坤雖至順知得阻了更不上去以人事言之若健了一向進去做甚收殺或錄云乾到險處便止不行所以為常易
  林學蒙錄第十二章
  因言乾坤簡易知險知阻而曰知險阻便休去了惟其簡易所以知險阻而不去敬子云今行險徼倖之人雖知險阻而猶冐昧以進惟乾坤徳行本自簡易所以知險阻
  沈僴錄第十二章
  因說乾坤知險阻非是說那定位底險阻乾是箇至健底物自是見那物事皆低坤是至順底物自是見那物事都大敬子云如云能勝物之謂剛故常信於萬物之上相似曰然如云膽欲大而心欲小至健恒易以知險如膽欲大至順恒簡以知阻如心欲小又如云大心則天而道小心則畏義而節相似李云如人欲渡若風濤洶湧未有要𦂳不渡也不妨萬一有君父之急也只得渡曰固是如此只是未說到這裏在這箇又是說處那險阻聖人固自有道以處之這裏方說知險阻知得了方去處他問如此則乾之所見無非險坤之所見無非阻矣曰不然他是至健底物自是見那物事低如人下山坂自上而下但見其險而其行也易坤自是至順底物則自下而上但見其阻險阻只是一箇物事一是自上而視下一是自下而視上若見些小險便止了不敢去安足為健若不顧萬仭之險只恁從上而擂将下此又非所以為乾若見些小阻便止了不敢上去固不是坤若不顧萬仭之阻必欲上去又非所以為坤
  沈僴錄第十二章
  又說知險知阻曰舊因登山而知之自上而下則所見為險自下而上則所向為阻葢乾則自上而下坤則自下而上健則遇險亦易順則遇阻亦簡然易則可以濟險而簡亦有可涉阻之理
  黄㽦錄第十二章
  因登山而得乾坤險阻之說尋常将險阻作一箇意思其實自髙而下愈覺其險乾以險言者如此自下而升自是阻礙在前坤以阻言者如此
  周謨錄第十二章
  自山下上山為阻故指坤而言自山上觀山下為險故指乾而言
  游敬仲錄第十二章
  能說諸心能研諸慮方始能定天下之吉㐫成天下之亹亹凡事見得通透了自然歡悦既說諸心是理㑹得了於事上便審一審便是研諸慮研是更去研磨定天下之吉㐫是剖判得這事成天下之亹亹是做得這事業
  林學蒙錄第十二章
  能說諸心乾也能研諸慮坤也說諸心有自然底意思故屬陽研諸慮有作為意思故屬隂定吉㐫乾也成亹亹坤也事之未定者屬乎陽定吉凶所以為乾事之已為者屬隂成亹亹所以為坤大抵言語両端處皆有隂陽如開物成務開物是陽成務是隂如致知力行致知是陽力行是隂周子之書屢發此意推之可見
  周謨錄第十二章
  問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曰上兩句只說理如此下兩句是人就理上知得在隂陽則為變化在人事則為云為吉事自有祥兆惟其理如此故於變化云為則象之而知已有之器於吉事有祥則占之而知未然之事也又問器字是凡見於有形之實事者皆為器否曰易中器字是恁地說
  林學履錄第十二章
  變化云為是明吉事有祥是幽象事知器是人事占事知来是筮象事知器是人做這事去占事知来是他方有箇禎祥這便占得他如中庸言必有禎祥見乎蓍龜之類吉事有祥凶事亦有
  㬊淵錄第十二章
  問易書之中有許多變化云為又吉事皆有休祥之應所以象事者於此而知器占事者於此而知来曰是不知何氏錄第十二章
  天地設位四句說天人合處天地設位便聖人成其功能人謀鬼謀則雖百姓亦可以與其能成能與與能雖大小不同然亦是小小底造化之功用然百姓與能却須因蓍龜而方知得人謀鬼謀如謀及乃心庶人卜筮相似
  㬊淵錄第十二章
  百姓與能與字去聲他無知因卜筮便㑹做得事便是與能人謀鬼謀猶洪範之謀及卜筮卿士庶人相似林學蒙錄第十二章
  八卦以象告以後說得最難不知如何
  林學蒙錄第十二章
  問八卦以象告至失其守者其辭屈一段切疑自吉㐫可見矣而上只是總說易書所載如此自變動以利言而下則專就人占時上說曰然又問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㐫或害之悔且吝是如何曰此疑是指占法而言想古人占法更多今不見得葢逺而不相得則安能為害惟切近不相得則㐫害便能相及如一箇㐫人在五湖四海之外安能害自家若與之為隣近則有害矣又問此如今人占火珠林課底若是㐫神動與世不相干則不能為害惟是克世應世則能為害否曰恐是這様意思
  林學履錄第十二章
  中心疑者其辭枝中心疑故不敢說殺其辭枝者如木之有枝開兩岐去徳輔云思曰睿學而不思則罔葢亦弗思而已矣豈有不可思維之理曰固是若不可思維則聖人著書立言於後世何用
  汪徳輔錄第十二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八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八
  說卦傳
  賛於神明猶言治於人相似謂為人所治也賛於神明神明所賛也聖人用於字恁地用不然只當說幽賛神明此却是說見助於神明
  㬊淵錄第一章
  賛只是賛化育之賛不解便說那賛命於神明這只說道他為神明所賛所以生出這般物事来與人做卦㬊淵錄第一章
  生蓍便是大衍之數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莖物事教人做筮用到那三天兩地方是取數處看得来隂陽剛柔四字隂陽指二老剛柔指二少
  㬊淵錄第一章
  天下之數都只始於三二謂如陽數九只是三三而九之隂數六只是三二而六之故孔子云參天兩地而倚數此數之本也康節却云非天地之正數是他見得不盡康節却以四為數
  程端蒙錄第一章
  一箇天參之則三一箇地兩之則二數便從此起此與大衍之數五十各自設一箇道理不須合来看然要合也合得一箇三一箇二衍之則成十便是五十㬊淵錄第一章
  參天兩地而倚數此在揲蓍上說參者元是箇三數底物事自家從而三之兩者元是箇兩數底物事自家從而兩之雖然却只是說得箇三在未見得成何數倚數云者似把幾件物事挨放這裏如已有三數更把箇三數倚在這裏成六又把箇三數物事倚在此成九兩亦如之
  㬊淵錄第一章
  問參天兩地而倚數曰天圓得數之三地方得數之四一畫中有三畫三畫中參之則為九此天之數也陽道常饒隂道常之地之數不能為三止於兩而已三而兩之為六故六為坤
  金去偽錄第一章
  參天兩地而倚數一箇天參之為三一箇地兩之為二三三為九三二為六兩其三一其二為八兩其二一其三為七二老為隂陽二少為柔剛參不是三之數是徃參焉之參兼三才而兩之初剛而二柔三仁而四義五陽而上隂陽化為隂只恁地消縮去無痕迹故謂之化隂變為陽其勢浸長便較突兀有頭面故謂之變隂少於陽氣理數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
  楊至錄第一章
  問參天兩地舊說以為五生數中天參地兩不知其說如何曰如此只是三天兩地不見參兩之意參天者參而三之兩地者兩之以二也以方員而言則七八九六之數都自此而起問以方員而言參兩如天之圓徑一則以圍三而參之地之方徑一則以圍四而兩之否曰然
  黄榦錄第一章
  倚數倚是靠在那裏且如先得箇三又得箇三只成六更得箇三方成九若得箇二却成八恁地倚得數出来有人說參作三謂一三五兩謂二四一三五固是天數二四固是地數然而這却是積數不是倚數㬊淵錄第一章
  問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既有卦則有爻矣先言卦而後言爻何也曰自作易言之則有爻而後有卦此却似自後人觀聖人作易而言方其立卦時只見是卦及細别之則有六爻問隂陽剛柔一也而别言之何也曰觀變於隂陽近於造化而言發揮剛柔近於人事而言且如泰卦以卦言之只見得小徃大来隂陽消長之意爻裏面便有包荒之類黄榦錄第一章
  觀變於隂陽是統說道有幾畫隂幾畫陽成箇甚卦發揮剛柔却是就七八九六上說初間做這卦時未曉得是變與不變及至發揮出剛柔了方知這是老隂少隂那是老陽少陽
  㬊淵錄第一章
  問觀變於隂陽而立卦觀變是就蓍數上觀否曰恐只是就隂陽上觀未用說到蓍數處
  林學履錄第一章
  問近見先生易詩云立卦生爻自有因兩儀四象已前陳因字之義如何曰卦爻因儀象而生立即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又問生爻指言重卦否曰然董銖錄第一章
  聖人作易時其中固是具得許多道理人能體之而盡則便如那易他說那吉㐫悔吝處莫非和順道徳理於義窮理盡性之事這一句本是說易之書如此後人說去學問上却是借他底然這上也有意思皆是自淺至深
  㬊淵錄第一章
  問和順道徳而理於義是就聖人上說是就易上說曰是說易又問和順是聖人和順否曰是易去和順道徳而理於義如吉凶消長之道順而無逆是和順道徳也理於義則又極其細而言隨事各得其宜之謂也和順道徳如極髙明理於義如道中庸
  林學履錄第一章
  和順道徳而理於義是統說底窮理盡性至命是分說底上一句是離合言之下一句以淺深言之凡卦中所說莫非和順那道徳不悖了他理於義是細分他逐事上各有箇義理和順字理字最好看聖人下這般字改移不得不似今時抹了却添幾字都不妨㬊淵錄第一章
  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曰此言作易者如此後来不合将做學者事看如孟子盡心知性知天之說豈與此是一丳却是學者事只於窮理上着工夫窮得理時性與命在其中矣横渠之說未當
  金去偽錄第一章
  或問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程子之說如何曰理性命只是一物故知則皆知盡則皆盡不可以次序言但知與盡却有次第耳
  不知何氏錄第一章
  窮理是窮得物理盡得人性到得那天命所以說道性命之源
  㬊淵錄第一章
  窮理是理㑹得道理窮盡盡性是做到盡處如能事父然後盡仁之性能事君然後盡義之性
  李閎祖錄第一章
  窮理是知字上說盡性是仁字上說言能造其極也至於範圍天地是至命言與造化一般
  李閎祖錄第一章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這物事齊整不亂其所從来一也萬人傑錄第一章
  窮理盡性至於命本是就易上說易上皆說物理便是窮理盡性即此便是至命諸先生把来就人上說能窮理盡性了方至於命
  陳淳錄第一章
  道理須是與自家心相契方是得他所以要窮理忠信進徳之類皆窮理之事易中自具得許多道理便是教人窮理循理
  㬊淵錄第一章
  伯豊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程張之說孰是曰各是一說程子皆以見言不如張子有作用窮理是見盡性是行覺得程子是說得快了如為子知所以孝為臣知所以忠此窮理也為子能孝為臣能忠此盡性也能窮此理充其性之所有方謂之盡以至於命是拖脚却說得於天者盡性是我之所至也至命是說天之所以與我者耳昔甞與人論舜事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為人父子者定知此者是窮理者也能此者盡性者也
  黄㽦錄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将以順性命之理聖人作易只是要發揮性命之理模冩那箇物事下文所說隂陽剛柔仁義便是性中有這箇物事順性命之理只是要發揮性命之理
  㬊淵錄第二章
  問将以順性命之理而下言立天地人之道乃繼之以兼三才而兩之此恐言聖人作易之由如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始作八卦相似葢聖人見得三才之理只是隂陽剛柔仁義故為兩儀四象八卦也只是這道理六畫而成卦也只是這道理曰聖人見得天下只是這兩箇物事故作易只是模冩出這底問模冩出来便所謂順性命之理性命之理便是隂陽剛柔仁義否曰便是順性命之理問兼三才如何分曰以一卦言之上兩畫是天中兩畫是人下兩畫是地兩卦各自看則上與三是天五與二為人四與初為地問以八卦言之則九三者天之陽六三者天之隂九二者人之仁六二者人之義初九者地之剛初六者地之柔不知是否曰恁地看也得如上便是天之隂三便是天之陽五便是人之仁二便是人之義四便是地之柔初便是地之剛
  黄榦錄第二章
  立天之道曰隂與陽是以氣言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是以質言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是以理言
  程端蒙錄第二章
  隂陽是陽中之隂陽剛柔是隂中之隂陽剛柔以質言是有箇物了見得是剛底柔底隂陽以氣言
  㬊淵錄第二章
  問立天之道曰隂與陽道理也隂陽氣也何故以隂陽為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明道以為須着如此說然器亦道道亦器也道未甞離乎器道亦只是器之理如這交椅是器可坐便是交椅之理人身是器語言動作便是人之理理只在器上理與器未甞相離所以一隂一陽之謂道曰何謂一曰一如一闔一闢謂之變只是一隂了又一陽此便是道寒了又暑暑了又寒這道理只循環不已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萬古只如此
  陳淳錄第二章
  問仁是柔如何却屬乎剛義是剛如何却屬乎柔曰葢仁本是柔底物事發出来却剛但看萬物發生便自恁地奮迅出来有剛底意思義本是剛底物事發出来却柔但看萬物肅殺時便恁地收歛憔悴有柔底意思如人春夏間陽勝却有懈怠處秋冬間隂勝却有健實處又問揚子雲君子於仁也柔於義也剛如何曰仁體柔而用剛義體剛而用柔銖曰此豈所謂陽根隂隂根陽耶曰然
  董銖錄第二章
  隂陽剛柔仁義看来當曰義與仁當以仁對陽仁若不是陽剛如何做得許多造化義雖剛却主於收歛仁却主發舒這也是陽中之隂隂中之陽互蔵其根之意且如今人用賞罰到賜與人自是無疑便做将去若是刑殺時便遲疑不肯果决這見得陽舒隂歛仁屬陽義屬隂處
  㬊淵錄第二章
  㬊問如何以仁比剛曰人施恩惠時心自是直無疑憚心行刑罰時心自是疑畏萬有一失則奈何且如春生則氣舒自是剛秋則氣收而漸衰自是柔
  林學蒙錄第二章
  兼三才而兩之兼貫通也通貫是理本如此兩之者隂陽剛柔仁義也
  楊方錄第二章
  兼三才而兩之初剛而二柔三仁而四義五陽而六隂兩之如言加一倍本是一箇又各加一箇為兩李方子錄第二章
  問分隂分陽迭用柔剛隂陽剛柔只是一理兼而舉之否曰然
  黄榦錄第二章
  問先天圖卦位自乾一兑二離三右行至震四住掲起巽五作左行坎六艮七至坤八住接震四觀卦氣相接皆是左旋葢乾是老陽接巽末姤卦便是一隂生坤是老隂接震末復卦便是一陽生自復卦一陽生盡震四離三一十六卦然後得臨卦又盡兑二凡八卦然後得泰卦又隔四卦得大壯又隔大有一卦得夬夬卦接乾乾卦接姤自姤卦一隂生盡巽五坎六一十六卦然後得遯卦又盡艮七凡八卦然後得否又隔四卦得觀又隔比一卦得剝剝卦接坤坤接復周而復始循環無端卦乾左旋而一嵗十二月之卦皆有其序但隂陽初生各歴十六卦而後為一月又歴八卦再得一月至隂陽将極處只歴四卦為一月又歴一卦遂一併三卦相接其初如此之疎其末如此之宻此隂陽嬴縮當然之理與然此圖於復卦之下書曰冬至子中於姤卦之下書曰夏至午中此固無可疑者獨於臨卦之下書曰春分卯中則臨卦本為十二月之卦而春分合在泰卦之下又於遯卦之下書曰秋分酉中則遯卦本為六月之卦而秋分合在否卦之下昨侍坐復庵聞王講書所説卦氣之論皆世俗淺近之語初無義不可推竊意此圖春分卯中秋分酉中字或恐後人誤隨世俗卦氣之論遂差其次却與文王卦位不相合矣不然則離兑之間所以為春坎艮之間所以為秋者必當别有其説曰伏羲易自是伏羲説話文王易自是文王説話固不可以交互求合所看先天卦氣嬴縮極仔細某亦嘗如此理㑹来尚未得其説隂陽初生其氣固緩然不應如此之疎其後又却如此之宻大扺此圖布置皆出乎自然不應無説當更共思之
  周謨録第三章
  安卿問先天圖説曰陽在隂中陽逆行隂在陽中隂逆行陽在陽中隂在隂中皆順行何謂也曰圖左一邉屬陽右一邊屬隂左自震一陽離兑二陽乾三陽為陽在陽中順行右自巽一隂坎艮二隂坤三隂為隂在隂中順行坤無陽艮坎一陽巽二陽為陽在隂中逆行乾無隂兑離一隂震二隂為隂在陽中逆行又問先天圖心法也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乎心何也曰其中白處者太極也三十二隂三十二陽者两儀也十六隂十六陽者四象也八隂八陽八卦也問圖雖無文終日言之不離乎是何也曰一日有一日之運一月有一月之運一嵗有一嵗之運大而天地之終始小而人物之生死逺而古今之世變皆不外乎此只是一箇盈虚消息之理本是箇小底變成大底到那大處又變成小底如納甲法乾納甲坤納乙艮納丙兑納丁震納庚巽納辛離納壬坎納癸亦是此又如火珠林若占一屯卦則初九是庚子六二是庚寅六三是庚辰六四是戊午九五是戊申上六是戊戌亦是此又如道家以坎離為真水火為六卦之主而六卦為坎離之用自月初三為震上弦為兑望日為乾望後為巽下弦為艮晦為坤亦不外此又曰乾之一爻屬戊坤之一爻屬巳留戊就巳方成坎離盖乾坤是大父母坎離是小父母
  黄義剛録苐三章
  先天圖更不可易自復至乾為陽自姤至坤為隂以乾坤定上下之位次坎離列左右之門為正以象言之天居上地居下艮為山故居西北兑為澤故居東南離為日故居於東坎為月故居於西震為雷居東北巽為風居東南
  李方子錄第三章
  問先天圖隂陽自兩邉生若将坤為太極與太極圖不同如何曰他自據他意思說却不會契勘濓溪底若論他太極中間虚者便是他亦自說圖從中起今不合被横圖在中間塞却待取出放外他兩邉生者即是隂根陽陽根隂這箇有對從中出即無對
  陳文蔚錄第三章
  先天圖如何移出方圖在下曰是某挑出
  湯洙錄第三章
  先天圖直是精㣲不起於康節希夷以前元有只是秘而不傳次第是方士輩所相傳授底參同契中亦有些意思相似與歴不相應季通云紐捻将来亦相應也用六日七分某却不見康節說用六日七分處文王卦序亦不相應也只用義理排将去如復只用一陽生處此只是用物如此也不用生底次第也不應氣候揚雄太元全模放易他底用三數易却用四數他本是模易故就他模底句上看易也可畧見得易意思温公集注中可見也康節云先天圖心法皆從中起且莫說圓圖又云文王八卦應地之方這是見他不用卦生底次第序四正卦出四角似那方底意思這箇只且恁地無大叚分曉證左未甚安
  㬊淵錄第三章
  先天圖與納音相應故季通言與參同契合以圖觀之坤復之間為晦震為初三一陽生初八日為兑月上弦十五日為乾十八日為巽一隂生二十三日為艮月下弦坎離為日月故不用參同契餘坎離為藥餘者以為火候此圖自陳希夷傳来如穆李想只收得未必能曉康節自思量出来故墓誌云云參同契亦以乾坤坎離為四正故其言曰運轂正軸
  不知何氏錄第三章
  先天圖今所冩者是以一嵗之運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亦只是這圈子小而一日一時亦只是這圈子都從復上推起去
  李方子錄第三章
  先天圖一日有一箇恁地道理一月有一箇恁地道理以至合元㑹運世十二萬九千六百嵗亦只是這箇道理且以月言之自坤而震月之始生初三日也至兑則月之上弦初八日也至乾則月之望十五日也至巽則月之始虧十八日也至艮則月之下弦二十三日也至坤則月之晦三十日也
  輔廣錄第三章
  乾巽一邉為上震隨坤為下
  㬊淵錄第三章
  先天圖八卦為一節不論月氣先後
  李閎祖錄第三章
  山澤通氣水火不相射山澤一髙一下而水脉相為灌輸也水火下然上沸而不相滅息也或曰射音亦與斁同言相為用而不相厭也
  沈僴錄第三章
  問山澤通氣只為兩卦相對所以氣通曰澤氣升於山為雲為雨是山通澤之氣山之泉脉流於澤為泉為水是澤通山之氣是兩箇之氣相通
  林學蒙錄第三章
  問射或音石或音亦孰是曰音石水火與風雷山澤不相類本是相尅底物事今却相應而不相害問若以不相厭射而言則與上文通氣相薄之文相類不知如何曰不相射乃下文不相悖之意不相悖乃不相害也水火本相害之物便如未濟之水火亦是中間有物隔之若無物隔之則相害矣此乃以其不害而明其相應也
  黄榦錄第三章
  射一音亦是不相厭之義一音食是不相害水火本相殺滅用一物隔着却相為用此二義皆通
  林學蒙錄第三章
  射猶犯也
  萬人傑錄第三章
  數徃者順這一叚是從卦氣上看来也是從卦畫生處看来恁地方交錯成六十四卦
  㬊淵錄第三章
  易逆數也似康節說方可通但方圖則一向皆逆若以圓圖看又只一半逆不知如何
  林學蒙錄第三章
  所問先天圖曲折細詳圖意若自乾一横排至坤八此則全是自然故說卦云易逆數也皆自己生以得未生之卦若如圓圖則須如此方見隂陽消長次第震一陽離兑二陽乾三陽巽一隂坎艮二隂坤三隂雖似稍涉安排然亦莫非自然之理自冬至至夏至為順葢與前逆數者相反皆自未生而反得已生之卦自夏至至冬至為逆葢與前逆數者同其左右與今天文家說左右不同葢從中而分其初若有左右之勢爾自北而東為左自南而西為右
  邵浩錄第三章
  雷以動之以下四句取象義多故以象言艮以止之以下四句取卦義多故以卦言又曰喚山以止之又不得只得云艮以止之
  林學蒙錄第四章
  後四卦不言象也只是偶然到後兩句說乾以君之坤以蔵之却恁地說得好
  㬊淵錄第四章
  帝出乎震以下何以知其為文王之卦位曰康節之說如此問仔細看此數叚前兩叚說伏羲卦位後兩叚自帝出乎震以下說文王卦位自神者妙萬物而為言下有兩叚前一叚乃文王卦位後叚乃伏羲底恐夫子之意以為伏羲文王所定方位不同如此然生育萬物既如文王所次則其方位非如伏羲所定亦不能變化既成萬物無伏羲底則做文王底不出竊恐文義如此說較分明曰如是則其歸卻主在伏羲上恁地說也好但後兩叚卻除了乾坤何也曰竊恐着一句神者妙萬物而為言引起則乾坤在其中矣曰恐是如此問且如雷風水火山澤自不可喚做神曰神者乃其所以動所以撓者是也
  黄榦錄第五章
  帝出乎震與萬物出乎震只這兩叚說文王卦
  㬊淵錄第五章
  文王八卦坎艮震在東北離坤兑在西南所以分隂方陽方
  㬊淵錄第五章
  文王八卦不可曉處多如離南坎北離坎卻不應在南北且做水火居南北兌也不屬金如今只是見他底慣了一似合當恁地相似
  㬊淵錄第五章
  文王八卦有些似京房卦氣不取卦畫只取卦名京房卦氣以復中孚屯為次復陽氣之始也中孚陽實在内而未發也屯始發而艱難也只取名義文王八卦配四方四時離南坎北震東兑西若卦畫則不可移換
  李方子錄第五章
  帝出乎震萬物發生便是他主宰從這裏出齊乎巽曉不得離中虛明可以為南方之卦坤安在西南不成東北方無地西方肅殺之地如何云萬物之所說乾西北也不可曉如何隂陽只来這裏相薄勞乎坎勞字去聲似乎慰勞之意言萬物皆歸蔵于此去安存慰勞他
  林學蒙錄第五章
  問戰乎乾何也曰此處大抵難曉恐是箇肅殺收成底時節故曰戰乎乾問何以謂之隂陽相薄曰乾陽也乃居西北故曰隂陽相薄恐是如此也見端的未得黄榦錄第五章
  問勞乎坎曰恐是萬物有所歸有箇勞徕安定他之意黄榦錄第五章
  勞乎坎是說萬物休息底意成言乎艮艮在東北是說萬物終始處
  㬊淵錄第五章
  艮也者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猶春冬之交故其位在東北
  李方子錄第五章
  水火相逮一叚又似與上面水火不相射同又自是伏羲卦
  㬊淵錄第六章
  長孺問乾健坤順如何得有過不及曰乾坤者一氣運于無心不能無過不及之差聖人有心以為之主故無過不及之失所以聖人能賛天地之化育天地之功有待於聖人
  葉賀孫錄第七章
  厚之問健足以形容乾否曰可伊川曰健而無息謂之乾葢自人而言固有一時之健有一日之健惟無息乃天之健
  鄭可學錄第七章
  因說乾健曰而今人只是坐時便見他健不健了不待做事而後見也又曰某人所記劉元城每與人相見終坐不甚交談欲起屡留之然終不交談或問之元城曰人坐久必傾側久坐而不傾側必貴人也故觀人之坐起可以知人之貴賤某後来見草堂先生說又不如此元城極愛說話觀草堂之說與某人所記之語大抵皆同多言其平生所履與行己立身之方是時元城在南京恣口極談無所顧忌南京四方之衝東南士大夫徃来者無不見之賔客填門無不延接其死之時去靖康之禍只三四年間耳元城與了齋死同時不知二公若留到靖康當時若用之何以處也
  沈僴錄第七章
  八卦之性情謂之性者言其性如此又謂之情者言其發用處亦如此如乾之健本性如此用時亦如此㬊淵錄第七章本義
  至之問艮何以為手曰手去捉定那物便是艮又問捉物乃手之用不見取象正意曰也只是大槩畧恁地安卿說麻衣以艮為鼻曰鼻者面之山晉管輅已如此說亦各有取象又問麻衣以巽為手取義于風之舞非是為股先生蹙眉曰亂道如此之甚
  黄義剛錄第九章
  八卦次序是伏羲底此時未有文王次序三索而為六子這自是文王底各自有箇道理
  㬊淵錄第十章
  乾坤三索則七八固有六子之象然不可謂之六子之䇿若謂少隂陽為六子之策則乾坤為無少隂陽乎㬊淵錄第十章
  震一索而得男一叚看来不當專作揲蓍看揲蓍有不依這序時便說不通大槩只是乾求于坤而得震坎艮坤求於乾而得巽離兊一二三者以其畫之次序言也
  㬊淵錄第十章
  震一索而得男索字訓求字否曰是又曰非震一索而得男乃是一索得陽爻而後成震又曰一說是就變體上說謂就坤上求得一陽爻而成震卦一說乃是揲蓍求卦求得一陽後面二隂便是震求得一隂後面二陽便是巽
  林學蒙錄第十章
  巽離兑乾之所索乎坤者震坎艮坤之所索乎乾者本義揲蓍之說恐不須恁地
  李方子錄第十章
  卦象指文王卦言所以乾言為寒為氷
  㬊淵錄第十一章
  易之象理㑹不得如乾為馬而乾之卦却專說龍如此之類皆不通
  林恪錄第十一章
  為乾卦其究為躁卦此卦是巽下一爻變則為乾便是純陽而躁動此葢言巽反為震震為決躁故為躁卦此亦不繋大綱領處無得工夫去點檢他這般處若恁地逐叚理㑹得来也無意思
  㬊淵錄第十一章
  易象自是一法如離為龜則損益二卦皆說龜易象如此者甚多
  沈僴錄第十一章
  川壅為澤坎為川兑為澤澤是水不流底坎下一畫閉合時便成兊卦便是川壅為澤之象
  㬊淵錄第十一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九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九
  序卦傳
  問序卦或以為非聖人之書信乎曰此沙隨程氏之說也先儒以為非聖人之藴某以為謂之非聖人之精則可謂非易之藴則不可周子分精與藴字甚分明序卦却正是易之藴事事夹雜都有在裏面問如何謂易之精曰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易之精問如序卦中亦見消長進退之義喚作不是精不得曰此正是事事夹雜有在裏面正是藴須是自一箇生出来以至於無窮便是精黄榦錄
  序卦自言天地萬物男女夫婦是因咸恒為夫婦之道說起非如舊人分天道人事之說大率上經用乾坤坎離為始終下經便當用艮兑巽震為始終
  㬊淵錄
  問序卦中有一二處不可曉處如六十四卦獨不言咸卦何也曰夫婦之道即咸也問恐亦如上經不言乾坤但言天地則乾坤可見否曰然問不養則不可以動故受之以大過何也曰動則過矣故小過亦曰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問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壯與晉何别曰不但如此壯而已又更須進一步也
  黄榦錄
  問禮義有所錯錯字陸氏兩音如何曰只是作措字謂禮義有所設施耳
  黄㽦錄
  問序卦中如所謂緩必有所失似此等事恐後人道不到曰然問緩字恐不是遲緩之緩乃是懈怠之意故曰解緩也曰緩是散漫意問如縱弛之類曰然黄榦錄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
  錢塘程川撰
  易四十
  雜卦傳
  雜卦反對之義只是反覆則其吉㐫禍福動静剛柔皆相反了曰是如此不知如何數卦又不對了大畜時也也曉不得又與无妄不相反是如何臨觀更有與求之義臨以二陽言之則二陽可以臨上四隂以卦爻言之則六五上六又以上而臨下觀自下而觀上則為觀是平聲自上而為物之觀是去聲噬嗑食也賁無色也義雖可通但不相反謙輕是以謙抑不自尊重女待男而行所以為漸
  不知何氏錄
  謙輕而豫怠輕是卑小之義豫是悦之極便放倒了如上六𡨋豫是也
  金去偽錄
  伊川說未濟男之窮為三陽失位以為斯義得之成都隱者見張欽夫說伊川之在涪也方讀易有箍桶人以此問伊川伊川不能答其人云三陽失位火珠林上已有伊川不曾看雜書所以被他說動了
  不知何氏錄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一
  錢塘程川撰
  書一
  統論經義
  問可學近讀何書曰讀尚書曰尚書如何看曰須要考厯代之變曰世變難看唐虞三代事浩大濶逺何處測度不若求聖人之心如堯則考其所以治民舜則考其所以事君且如湯誓湯曰子畏上帝不敢不正熟讀豈不見湯之心大抵尚書有不必解者有須着意解者不必解者如仲虺之誥太甲諸篇只是熟讀義理自分明何俟於解如洪範則須着意解如典謨諸篇辭稍雅奥亦須略解若如盤庚諸篇已難解而康誥之屬則已不可解矣昔日伯恭相見語之以此渠云亦無可闕處因語之云若如此則是讀之未熟後二年相見云誠如所說
  鄭可學録字子上莆田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嵗饒録十六卷中
  伯豐問尚書未有解曰便是有費力處其間用字亦有不可曉處當時為伏生是濟南人鼂錯却頴川人止得於其女口授有不曉其言以意屬讀然而傳記所引却與尚書所載又無不同只是孔壁所蔵者皆易曉伏生所記者皆難曉如堯典舜典臯陶謨益稷出於伏生便有難曉處如載采采之類大禹謨便易曉如五子之歌𦙌征有甚難記却記不得至如泰誓武成皆易曉只牧誓中便難曉如五步六步之類如大誥康誥夾著微子之命穆王之時冏命君牙易曉到吕刑亦難曉因甚只記得難底却不記得易底便是未易理㑹
  黄㽦録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聞先生五十九嵗饒録九卷十卷中
  典謨之書恐是曾經史官潤色來如周誥等篇恐只似如今榜文曉諭俗人者方言俚語随地随時各自不同林少頴嘗曰如今人即日伏惟尊候萬福使古人聞之亦不知是何等說話
  萬人傑録字正淳興國人庚子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一嵗池録十七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某嘗患尚書難讀後來先將文義分明者讀之聱訛者且未讀如二典三謨等篇義理明白句句是實理堯之所以為君舜之所以為臣臯陶稷契伊傳軰所言所行最好紬繹玩味體貼向自家身上來其味自别周謨録字舜弼南康人己亥以後所聞先生五十嵗饒録四卷五卷中
  道夫請先生點尚書以幸後學曰某今無工夫曰先生於書既無解若更不點則句讀不分後人承舛聼訛卒不足以見帝王之淵懿曰公豈可如此說焉知後來無人道夫再三請之曰書亦難點如大誥語句甚長今人却都碎讀了所以曉不得某嘗欲作書說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屬祗以疏文為本若其他未稳處更與挑剔令分明便得又曰書疏載在璿璣玉衡處先說個天今人讀著亦無甚𦂳要以某觀之若看得此則亦可以粗想象天之與日月星辰之運進退疾遲之度皆有分數而厯數大槩亦可知矣
  楊道夫録字仲思建寧人己酉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嵗池録十八卷十九卷中
  或問讀尚書曰不如且讀大學若尚書却只說治國平天下許多事較詳如堯典克明峻徳親九族至黎民於變這展開是多少舜典又詳
  葉賀孫録字味道括蒼人辛亥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二嵗池録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
  問尚書難讀葢無許大心胷他書亦須大心胷方讀得如何程子只說尚書曰他書却有次第且如大學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節次尚書只合下便大如堯典自克明峻徳以親九族至黎民於變時雍展開是大不大分命四時成嵗便是心中包一箇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見得恁地若不得一箇大底心胷如何了得
  葉賀孫録
  僝功亦非灼然知是為見功亦且是依古注說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徃姦宄殺人厯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之類都不成文理不可曉
  不知何氏録川按不知何氏録有三饒録二十卷為辛亥先生六十二嵗時同舍共聞饒録卅九卷為己未先生七十嵗時同舍共録建别録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詳何時所聞未詳孰是餘倣此
  四岳只是一人四岳是總十二牧者百揆是總九官者黄義剛録字毅然臨川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嵗池録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饒録州八卷中
  正淳問四岳百揆曰四岳是總在外諸侯之官百揆則總在内百官者又問四岳是一人是四人曰汝能庸命㢲朕位不成讓與四人又如咨二十有二人乃四岳九官十二牧尤見得四岳只是一人因言孔壁尚書漢武帝時方出又不行於世至東晉時方顯故揚雄趙岐杜預諸儒悉不曾見如周官乃孔氏書說得三公三孤六卿極分明漢儒皆不知只見伏生書多說司徒司馬司空遂以此為三公不知此只是六卿之半武王初是諸侯故只有此三官又其他篇說此三官者皆是訓誥諸侯之詞如三郊三遂亦是用天子之半伏生書只顧命排得三公三孤六鄉齊整如曰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召公與畢公毛公是三公芮伯彤伯衛侯是三孤太保是冡宰芮伯是司徒衛侯是康叔為司寇所以康誥中多說刑三公只是以道義傅保王者無職事官屬却下行六卿事漢時太傅亦無官屬
  呉必大録字伯豐興國人戊申己酉所聞先生五十九嵗六十嵗饒録八卷中
  問四岳是十二牧之長否曰周官言内有百揆四岳則百揆是朝廷官之長四岳乃管領十二牧者四岳通九官十二牧為二十有二人則四岳為一人矣又堯咨四岳以汝能庸命㢲朕位不成堯欲以天下與四人也又周官一篇說三公六卿甚分曉漢儒以揚雄鄭康成之徒以至晉杜元凱皆不曾見直至東晉此書方出伏生書多說司馬司空乃是諸侯三卿之制故其誥諸侯多引此顧命排列六卿甚整齊太保奭冡宰芮伯宗伯彤伯司馬畢公司徒衛侯司冦毛公司空疏中言之甚詳康誥多言刑罰事為司冦也太保畢公毛公乃以三公下行六卿之職三公本無職事亦無官屬但以道義輔導天子而已漢却以司徒司馬司空為三公失其制矣
  萬人傑録
  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此堯之言釐降二女于潙汭嬪于虞此史官所記釐治也帝曰欽哉堯之言乃徃之女家必敬必戒之意輯五瑞是方呼喚來乃日覲四岳羣牧隨其到者先後見之肆覲東后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恊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如五器卒乃復文當次第如此復只是囬象以典刑是正刑墨劓剕宫大辟象猶懸象魏之象畫之令人知流宥五刑正刑有疑似及可憫者隨其重輕以流罪宥之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鞭朴皆刑之小者金作贖刑鞭朴小刑之可憫者令以金贖之正刑則只流無贖法𤯝災肆赦過誤可憫雖正刑亦赦怙終賊刑怙終者則賊刑
  呉必大録
  因言舜禹揖遜事云本是箇不好底事被他一轉轉作一大好事
  陳文蔚録字才卿上饒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嵗池録四卷中
  孔壁所出尚書如禹謨五子之歌𦙍征泰誓武成冏命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君牙等篇皆平易伏生所傳皆難讀如何伏生偏記得難底至於易底全記不得此不可曉如當時誥命出於史官屬辭須說得平易若盤庚之類再三告戒者或是方言或是當時曲折說話所以難曉
  萬人傑録
  問林少頴說盤誥之類皆出伏生如何曰此亦可疑葢書有古文有今文今文乃伏生口傳古文乃壁中之書禹謨說命髙宗肜日西伯戡黎泰誓等篇凡易讀者皆古文况又是科斗書以伏生書字文攷之方讀得豈有數百年壁中之物安得不訛損一字又却是伏生記得者難讀此尤可疑今人作全書解必不是余大雅録字正叔上饒人戊戌以後所聞先生四十九嵗池録三卷中
  書中廸字或解為蹈或解為行疑只是訓順字書曰惠廸吉從逆㓙惟影響逆對順恐只當訓順也兼書中廸字用得本皆輕棐字只與匪同被人錯解作輔字至今誤用只顔師古注漢書曰棐與匪同某疑得之尚書傳是後來人做非漢人文章解得不成文字但後漢張衡已將棐字作輔字使不知如何王若曰周公若曰只是一似如此說底意思若漢書皇帝若曰之類葢是宣導徳意者敷演其語或録者失其語而退記其意如此也忱諶並訓信如云天不可信不知何氏録
  湯武征伐皆先自說一叚義理
  呉必大録
  書有兩體有極分曉者有極難曉者某恐如盤庚周誥多方多士之類是當時召之來而面命之面教告之自是當時一類說話至於旅獒畢命微子之命君陳君牙冏命之屬則是當時修其詞命所以當時百姓都曉得者有今時老師宿儒之所不曉今人之所不曉者未必不當時之人却識其詞義也
  楊道夫録
  書有易曉者恐是當時做底文字或是曽經修飾潤色來其難曉者恐只是當時說話蓋當時人說話自是如此當時人自曉得後人乃以為難曉爾若使古人見今之俗語却理㑹不得也以其間頭緒多若去做文字時說不盡故只直記其言語而已
  輔廣錄字漢卿慶源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嵗池録二卷中
  包顯道舉所看尚書數條先生曰諸誥多是長句如君奭弗永逺念天威越我民罔尤違只是一句越只是及罔尤違是總說上天與民之意漢藝文志注謂誥是曉諭民若不速曉則約束不行便是誥辭如此只是欲民易曉顯道曰商書又却較分明曰商書亦只有數篇如此盤依舊難曉曰盤却好曰不知怎生地盤庚抵死要恁地遷那都若曰有水患也不曾見大故為害曰他不復更說那事頭只是當時小民被害而大姓之屬安於土而不肻遷故說得如此曰大槩伏生所傳許多皆聱牙難曉分明底他又却不曾記得不知怎生地顯道問先儒將十一年十三年等合九年說以為文王稱王不知有何據曰自太史公以來皆如此說了但歐公力以為非東坡亦有一說但書說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却有這一箇痕瑕或推泰誓諸篇皆只稱文考至武成方稱王只是當初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也只是覊縻那事體自是不同了
  黄義剛録
  尚書中盤庚五誥之類實是難曉若要添減字硬說將去儘得然只是穿鑿終恐無益耳
  潘時舉録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嵗池録十六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尚書諸命皆分曉葢如今制誥是朝廷做底文字諸誥皆難曉蓋是時與民下說話後來追録而成之不知何氏録
  伯豐再問尚書古文今文有優劣否曰孔壁之傳漢時却不傳只是司馬遷曾師授如伏生尚書漢世却多傳者鼂錯以伏生不曾出其女口授有齊音不可曉者以意屬成此載於史者及觀經傳及孟子引享多儀出自洛誥却無差只疑伏生偏記得難底却不記得易底然有一說可論難易古人文字有一般如今人書簡說話雜以方言一時記録者有一般是做出告戒之命者疑盤庚之類是一時告語百姓盤庚勸諭百姓遷都之類是出於記録至於蔡仲之命微子之命冏命之屬或出當時做成底詔告文字如後世朝廷詞臣所為者然更有脫簡可疑處蘇氏傳中於乃洪大誥治之下畧考得些小胡氏皇王大紀考究得康誥非周公成王時乃武王時葢有孟侯朕其弟小子封之語若成王則康叔為叔父矣又其中首尾只稱文考成王周公必不只稱文王又有寡兄之語亦是武王與康叔無疑如今人稱劣兄之類又唐叔得禾傳記所載成王先封唐叔後封康叔决無姪先叔之理呉才老又考究梓材只前面是告戒其後都稱王恐自是一篇不應王告臣下不稱朕而自稱王耳兼酒誥亦是武王之時如此則是斷簡殘編不無遺漏今亦無從考正只得於言語句讀中有不可曉者闕之又問壁中之書不及伏生書否曰如大禹謨又却明白條暢雖然如此其間大體義理固可推索但於不可曉處闕之而意義深逺處自當推究玩索之也然亦疑孔壁中或只是畏秦焚坑之禍故蔵之壁間大槩皆不可考按家語後云孔騰字子襄畏秦法峻急乃蔵尚書於孔子舊堂壁中又漢記尹敏傳云孔鮒所蔵
  黄㽦録
  王若曰周公若曰若字只是一似如此說底意思如漢書中帝意若曰之類蓋或宣道徳意者敷演其語或紀録者失其語而追記其意如此也
  沈僴録字杜仲永嘉人戊午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九嵗池録州八卷州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中
  問致知讀書之序曰須先看大學然六經亦皆難看所謂昔人有郢書後世多燕說是也如尚書収拾於殘闕之餘却必要句句義理相通必至穿鑿不若且看他分明處其他難曉者姑闕之可也程先生謂讀書之法當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是也且先看聖人大意未須便以己意參之如伊尹告太甲便與傳說告高宗不同伊尹之言諄切𢢽到蓋太甲資質低不得不然若髙宗則無許多病痛所謂黷于祭祀時謂弗欽之類不過此等小事爾學者亦然看得自家病痛大則如伊尹之言正用得著蓋有這般病須是這般藥讀聖賢書皆要體之於己毎如此
  周謨録
  商書㡬篇最分曉可玩太甲伊訓等篇又好看似說命葢髙宗資質髙傅說所說底細了難看若是伊尹與太甲說雖是麤却切於學者之身太甲也不是箇昏愚底人但欲敗度縱敗禮爾
  輔廣録
  伊尹書及說命三篇大抵分明易曉今人看書且看他那分明底其難曉者且置之政使曉得亦不濟事輔廣録
  伊尹之言極痛切文字亦只有許多只是重遂感𤼵得太甲如此君陳後亦好然皆寛了多是代言如今代王言者做耳
  不知何氏録
  語徳粹云尚書亦有難看者如㣲子等篇讀至此且認㣲子與父師少師哀商之淪喪已將如何其他皆然若其文義知他當時言語如何自有不能曉矣鄭可學録
  問生明生魄如何曰日為魂月為魄魄是黯處魄死則明生書所謂哉生明是也老子所謂載營魄載如車載人之載月受日之光魂加於魄魄載魂也明之生時大盡則初二小盡則初三月受日之光常全人在下望之却見側邊了故見其盈虧不同或云月形如餅非也筆談云月形如彈圎其受光如粉塗一半月去日近則光露一眉漸逺則光漸大且如日在午月在酉則是近一逺三謂之弦至日月相望則去日十矣既謂之既望日在西而月在東人在下面得以望見其光之全月之中有影者葢天包地外地形小日在地下則月在天中日甚大從地四面光起其影則地影也地礙日之光世所謂山河大地影是也如星亦受日光凡天地之光皆日光也自十六日生魄之後其光之逺近如前之弦謂之下弦至晦則月與日相沓月在日後光盡體伏矣魄加日之上則日食在日之後則無食謂之晦朔則日月相並又問步里客談所載如何曰非又問月蝕如何曰至明中□暗處其暗至微望之時月與之正對無分毫相差月為暗處所射故蝕雖是陽勝隂畢竟不好若隂□退避之意則不至相敵而成蝕也
  黄義剛録録中光起池録作衝上録
  中兩暗處池録皆作暗虚
  書中可疑諸篇若一齊不信恐倒了六經如金縢亦有非人情者雨反風禾盡起也是差異成王如何又恰限去啟金縢之書然當周公納策於櫃中豈但二公知之盤庚更没道理從古相傳來如經傳所引用皆此書之文但不知是何故說得都無頭且如今告諭民間一二事做得㡬句如此他曉得曉不得只說道要遷更不說道自家如何要遷如何不可以不遷萬民因甚不要遷要得人遷也須說出利害今更不說呂刑一篇如何穆王說得散漫直從苗民蚩尤為始作亂說起若說道都是古人元文如何出于孔氏者多分明出於伏生者都難理㑹
  葉賀孫録
  問周誥辭語艱澁如何看曰此等是不可曉林文說艾軒以為方言曰只是古語如此竊意當時風俗恁地說話人便都曉得如這物事喚做這物事今風俗不喚做這物事便曉他不得如蔡仲之命君牙等篇乃當時與士大夫語似今翰林所作制誥之文故甚易曉如誥是與民語乃今官司行移曉諭文字有帶時語在其中今但曉其可曉者不可曉處則闕之可也如詩景員維河上下文皆易曉却此一句不可曉又如三夀作朋三夀是何物歐陽公記古語亦有三夀之說想當時自有此般說話人都曉得只是今不可曉問東萊書說如何曰說得巧了向常問他有疑處否曰都解得通到兩三年後再相見曰儘有可疑者陳淳録字安卿臨漳人庚戌己未所聞先生六十一嵗七十嵗饒録十三卷十四卷中
  黄義剛録云問五誥辭語恁地短促如何曰這般底不可曉林擇之云艾軒以為方言曰亦不是方言只是古語云云
  書中弗弔字只如字讀解者欲訓為至故音的非也其義正如詩中所謂不吊昊天耳言不見憫弔於上帝也
  沈僩録
  康誥梓材洛誥諸篇煞有不可曉處今人都自強解說去伯恭亦自如此看伯恭說書自首至尾皆無一字理㑹不得且如書中注家所說錯處極多如棐字竝作輔字訓更曉不得後讀漢書顔師古注云匪棐通用如書中有棐字止合作匪字義如率乂于民棐彜乃是率治于民非常之事
  葉賀孫録
  因讀尚書曰其間錯誤解不得處煞多昔伯恭解書因問之云尚書還□解不通處否曰無□因舉洛誥問之云據成王只使周公徃營洛故伻來獻圖及卜成王未嘗一日居洛後面如何却與周公□許多答對又云王在新邑此如何解伯恭遂無以答後得書云誠□解不得處雉問先生近定武成新本曰前軰定本更差一節王若曰一叚或接于征伐商之下以為誓師之辭或連受命于周之下以為命諸侯之辭以為誓師之辭者固是錯連下文說了以為命諸侯之辭者此去祭日只爭一兩日無縁□先誥命諸侯之理某看却是諸侯來便教他助祭此是祭畢臨遣之辭當在大誥武成之下比前軰只差此一節
  呉稚録字和中建陽人所聞年嵗未詳饒後録十五卷中
  安卿問君牙冏命等篇見得穆王氣象甚好而後來乃有車轍馬跡馳天下之事如何曰此篇乃内史太史之屬所作猶今之翰林作制語然如君陳周官蔡仲之命微子之命等篇亦是當時此等文字自有箇格子首呼其名而告之末又為嗚呼之辭以戒之篇篇皆然觀之可見如大誥梓材多方多士等篇乃當時編入君告其民之辭多是方言如卬字即我字沈存中以為秦語平音而謂之卬故諸誥等篇當時下民曉得而今世人不曉得如尚書尚衣尚食尚乃主守之意而秦語作平音與常字同諸命等篇今士人以為易曉而當時下民却曉不得
  黄義剛録
  伏生書多艱澁難曉孔安國壁中書却平易易曉或者謂伏生口授女子故多錯誤此不然今古書傳中所引書語已皆如此不可曉僩問如史記引周書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之類此必非聖賢語曰此出於老子疑當時自有一般書如此故老子五千言皆緝綴其言取其與己意合者則入之耳
  沈僩録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二
  錢塘程川撰
  書二
  統論小序大序
  尚書小序不知何人作大序亦不是孔安國作怕只是撰孔叢子底人作文字軟善西漢文字則麤大林夔孫録字子武三山人丁巳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八嵗池録卅四卷中
  書序恐不是孔安國做漢文麤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時文字小序㫁不是孔子做
  黄義剛録
  統論小序
  書小序亦非孔子作與詩小序同
  輔廣録
  書序是得書於屋壁已有了想是孔家人自做底如孝經序亂道那時也有了
  吕燾録字徳昭南康人己未所聞先生七十嵗饒録卅六卷卅七卷中
  二典三謨其言奥雅學者未遽曉㑹後面盤誥等篇又難看且如商書中伊尹告太甲五篇說得極切其所以治心脩身處雖為人主言然初無貴賤之别宜取細讀極好今人不於此等處理㑹却只理㑹小序某看得書小序不是孔子自作只是周秦間低手人作然後人亦自理㑹他本義未得且如臯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申重也序者本意先說臯陶後說禹謂舜欲令禹重說故將申字係禹字葢伏生書以益稷合於臯陶謨而思曰贊贊襄哉與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相連申之二字便見是舜令禹重言之意此是序者本意今人都不如此說說得雖多皆非其本意也又曰以義制事以禮制心此是内外交相養法事在外義由内制心在内禮由外作銖問禮莫是攝心之䂓矩否曰禮只是這箇禮如顔子非禮勿視聼言動之類皆是也又曰今學者别無事只要以心觀衆理理是心中所有常存此心以觀衆理只是此兩事耳
  董銖録字叔重鄱陽人丙辰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七嵗池録十三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問序云聰明文思經作欽明文思如何曰小序不可信問恐是作序者見經中有欽明文思遂改換欽字作聰字否曰然
  萬人傑録
  方設居方逐方各設其居方之道九共九篇劉侍讀以共為邱言九邱也
  萬人傑録
  問張子以别生分類為明庶物察人倫恐未安曰書序本是無證㨿今引來解說更無理㑹了又問如以明庶物察人倫為窮理不知於聖人分上着得窮理字否曰這也是窮理之事但聖人於理自然窮爾楊道夫録
  大禹謨序帝舜申之序者之意見書中臯陶陳謨了帝曰來禹汝亦昌言故先說臯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又使禹亦陳昌言耳今書序固不能得書意後來說書者又不曉序者之意只管穿鑿求巧妙爾
  輔廣録
  問升自陑先儒以為出其不意如何曰此乃序說經無明文要之今不的見陑是何地何以辨其正道竒道湯武之興决不為後世之譎詐若陑是取道近亦何必迂路大抵讀書須求其要處如人食肉畢竟肉中有滋味有人却要於骨頭上咀嚼縱得些肉亦能得多少古人所謂味道之腴最有理可學因問凡書傳中如此者皆可且置之曰固當然
  鄭可學録
  江彜叟疇問洪範載武王勝殷殺紂不知有這事否曰㨿史記所載雖不是武王自殺然說斬其頭懸之亦是有這事又問血流標杵曰孟子所引雖如此然以書攷之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是殷人自相攻以致血流如此之盛觀武王興兵初無意于殺人所謂今日之事不愆于六伐七伐乃止齊焉是也武王之言非好殺也
  黄卓録字先之所聞年嵗未詳饒後録十二卷中
  問勝殷殺紂之文是如何曰看史記載紂赴火死武王斬其首以懸于旌恐不必如此書序某看来煞有疑相傳都說道夫子作亦未知如何
  葉賀孫録
  柯國材言序稱十有一年史辭稱十有三年書序不足慿至洪範謂十有三祀則是十三年明矣使武王十一年伐殷到十三年方訪箕子不應如是之緩此說有理
  章伯羽録字蜚卿甌寜人庚戌所聞先生六十九嵗饒録十五卷中
  舒髙録云見得釋箕子囚了問他若十年釋了十三年方問他恐不應如此遲
  同安士人杜君言㤗誓十一年只是誤了經十三年為正洪範亦是十三祀訪箕子先生云恐無觀兵之事然文王為之恐不似武王只待天下自歸了紂無人與他只自休了東坡武王論亦有此意武王則行不得也
  包揚録字顯道建昌人癸卯甲辰乙巳所聞先生五十四嵗五十五嵗五十六嵗饒後録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中
  石洪慶問尚父年八十方遇西伯及武王代商乃即位之十三年又其後就國髙年如此曰此不可攷因云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經云十有三年春大㑹于孟津序必差悞說者乃以十一年為觀兵尤無義理舊有人引洪範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則十一年之誤可知矣
  萬人傑録
  書序不可信伏生時無之其文甚弱亦不是前漢人文字只似後漢末人又書亦多可疑者如康誥酒誥二篇必定武王時書人只被作洛事在前惑之如武王稱寡兄朕其弟却甚正梓材一篇又不知何處録得来此與他人言皆不領嘗與陳同甫言陳曰毎常讀亦不覺今思之誠然
  不知何氏録
  徐彦章問先生却除書序不以冠篇首者豈非有所疑於其間耶曰誠有可疑且如康誥第述文王不曾說及武王只有乃寡兄是說武王又是自稱之詞然則康誥是武王誥康叔明矣但縁其中有錯說周公初基處遂使序者以為成王時事此豈可信徐曰然則殷地武王既以封武庚而使三叔監之矣又以何處封康叔曰既言以殷餘民封康叔豈非封武庚之外將以封之乎又曾見呉才老辨梓材一篇云後半截不是梓材縁其中多是勉君乃臣告君之詞未嘗如前一截稱王曰又稱汝為上告下之詞亦自有理李壯祖録字處謙□源人川按處謙所録葢與李公謹同編語類中不詳所聞年嵗及蜀語類徽續語類池録饒録卷次云餘倣此
  顯道問召公不悅之意曰召公不恱只是小序恁地說裏面却無此意這只是召公要去後周公留他說道朝廷不可無老臣又問又曰等語不可曉曰這箇只是大綱綽得箇意脉子便恁地說不要逐箇字去討便無理㑹這箇物事難理㑹又曰弗弔只當作去聲讀
  黄義剛録
  召公不恱這意思曉不得若論事儘未了在看来是見成王已臨政便也小定了許多事周公自可當得所以求去
  黄義剛録
  伏生以康王之誥合於顧命今除着序文讀看則文勢自相連接
  楊道夫録
  統論大序
  孔安國尚書序只是唐人文字前漢文字甚次第司馬遷亦不曾從安國授尚書不應有一文字軟郎當地後漢人作孔叢子者好作偽書然此序亦非後漢時文字後漢文字亦好
  包揚録
  漢人文字也不喚做好却是麤枝大葉書序細弱只是魏晉人文字陳同父亦如此說
  不知何氏録
  孔氏書序不類漢文似李陵答蘓武書因問董仲舒三策文氣亦弱與鼂賈諸人文章殊不同何也曰仲舒為人寛緩其文亦如其人大抵漢自武帝後文字要入細皆與漢初不同
  呉必大録
  至之問書㫁自唐虞以下須是孔子意曰也不可知且如三皇之書言大道有何不可便刪去五帝之書言常道有何不可便刪去皆未可曉
  楊道夫録
  陳仲蔚問三皇所說甚多當以何者為是曰無理㑹且依孔安國之說五峯以為天皇地皇人皇而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為五帝却無髙辛顓頊要之也不可便如此說且如歐陽公說文王未嘗稱王不知九年大統未集是自甚年數起且如武王初伐紂之時曰惟有道曾孫周王𤼵又未知如何便稱王假謂史筆之記何為未即位之前便書為王且如太祖未即位之前史官只書殿前都點檢安得便稱帝耶是皆不可曉又問歐公所作帝王世次序闢史記之誤果是否曰是皆不可曉昨日得鞏仲至書潘叔昌託討世本向時大人亦有此書後因兵火失了今亦少有人収得史記又皆本此為之且如孟子有滕定公及世本所載則有滕成公滕考公又與孟子異皆不可得而攷前人之誤既不可攷則後人之論又以何為據耶此事已釐革了亦無理㑹處
  黄義剛録一本云問三皇當從何說曰只依孔安國之說然五峯又將天地人作三皇羲農黄唐虞又作五帝云是據易繫說當如此要之不必如此且如歐公作泰誓論言文王不稱王歴破史遷之說此亦見得史遷全不是歐公全是葢泰誓有惟九年大統未集之說若以文王在位五十年之說推之不知九年當從何數起又有曾孫周王𤼵之說到這裏便是雞理㑹不若只兩存之又如世本所載帝王世系但有滕考公成公而無文公定公此自與孟子不合理㑹到此便是難曉亦不須枉費精神
  傳之子孫以貽後代漢時無這般文章
  黄義剛録
  統論孔傳
  某嘗疑孔安國書是假書此毛公詩如此髙簡大叚多事漢儒訓釋文字多是如此有疑則闕今此却盡釋之豈有百千年前人說底話収拾於灰燼屋壁中與口傳之餘更無一字訛舛理㑹不得兼小序皆可疑堯典一篇自說堯一代為治之次序至讓于舜方止今却說是讓于舜後方作舜典亦是見一代政事之終始却說歴試諸艱是為要受讓時作也至後諸篇皆然况先漢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致極輕疑是晉宋間文章况孔書至東晉方出前此諸儒皆不曾見可疑之甚
  余大雅録
  尚書孔安國傳此恐是魏晉間人所作托安國為名與毛公詩傳大叚不同今觀序文亦不類漢文章漢時文字麤魏晉間文字細如孔叢子亦然皆是那一時人所為
  輔廣録
  尚書注并序某疑非孔安國所作葢文字善困不類西漢人文章亦非後漢之文或言趙岐孟子序却自好曰文字絮氣悶人東漢文章皆然
  沈僩録
  尚書决非孔安國所註葢文字困善不是西漢人文章安國漢武帝時文章豈如此但有大麤處决不如此困善也如書序做得善弱亦非西漢人文章也黄卓録
  孔安國解經最亂道看得只是孔叢子等做出來楊泳録字叔永丹陽人乙卯所聞先生六十六嵗池録卅三卷中
  問孔傳云百官族姓程子謂古無此說呂刑只言官伯族姓後有百姓不親干百姓咈百姓皆言民豈可指為百官族姓後漢書亦云部刺史職在辨章百姓宣美風俗辨章即平章也過又云族姓亦不可不明先生只曰未曾如此思量
  王過録字㓜觀鄱陽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嵗饒録卅卷中
  統論諸說
  問書當如何看曰且看易曉處其他不可曉者不要強說縱說得出恐未必是當時本意近世解書者甚衆徃徃皆是穿鑿如呂伯恭亦未免此也
  潘時舉録
  因論書解必大曰舊聞一士人說注疏外當看蘇氏陳氏解曰介甫解亦不可不㸔書中不可曉處先儒既如此解且只得從他說但一叚訓詁如此說得通至别一叚如此訓詁便說不通不知何如
  呉必大録
  諸家注解其說雖有亂道若内只有一說是時亦須還它底是尚書句讀王介甫蘇子瞻整頓得數處甚是見得古注全然錯然舊看郭象解莊子有不可曉處後得吕吉甫解看却有說得文義的當者
  黄㽦録
  或問書解誰者最好莫是東坡書為上否曰然又問但苦失之簡曰亦有只消如此解者
  輔廣録
  東坡書解却好他看得文勢好
  林學蒙録字正卿三山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嵗饒録卅二卷中
  東坡書解文義得處較多尚有粘滯是未盡透徹呉振録所聞年嵗未詳饒後錄十四卷中
  胡氏闢得呉才老解經亦過當才老於考究上極有工夫只是義理上自是看得有不仔細其書解徽州刻之
  黄㽦録
  胡安定書解未必是安定所注行實之類不載但言行録上有少許不多不見有全部専破古說似不是胡平日意又間引東坡說東坡不及見安定必是偽書不知何氏録
  李經叔易伯紀丞相弟解書甚好亦善攷證
  呉振録
  薛士龍書解其學問多於地名上有工夫
  黄㽦録
  易是荆公舊作郤自好三經義詩書周禮是後來作底郤不好如書說聰明文思便要牽就五事上說此類不同銖因問世所傳張綱書解只是祖述荆公所說或云是閩中林子和作果否曰或者說如此但其家子孫自認是它作張綱後来作參政不知自認與否子孫自認之說當時失於再叩後因見汪玉山駁張綱諡文定奏狀畧云一行狀云公講論經㫖尤精於書著為論說探微索隠無一不與聖人契世號張氏書解臣竊以王安石訓釋經義穿鑿傅㑹専以濟其刑名法術之說如舊義中所謂敢於殄戮乃以乂民忍威不可訖凶徳不可忌之類皆害理教不可以訓綱作書解掇拾安石緒餘敷衍而潤飾之今乃謂其言無一不與聖人契此豈不厚誣聖人疑誤學者董銖録
  先生因說古人說話皆有源流不是胡亂荆公解聰明文思處牽合洪範之五事此却是穿鑿如小旻詩云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乂却合洪範五事此人徃徃曾傳箕子之學劉文公云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等語亦是有所師承不然亦必曾見上世聖人之遺書大抵成周時於王都建學盡収得上世許多遺書故其時人得以觀覽而剽聞其議論當時諸國想亦有書若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但比王都差少耳故孔子看了魯國書猶有不足得孟僖子以車馬送至周入王城見老子因得徧觀上世帝王之書
  呂燾録
  東萊謂舜典止載舜元年事則是若說此是作史之妙則不然焉知當時别無文字在
  輔廣録
  書正義璿璣玉衡處說天體極好
  李閎祖録字守約邵武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嵗池録四卷中
  仲黙集注尚書至肇十有二州因云禹即位後又并作九州曰也見不得但後面皆只說帝命式于九圍以有九有之師不知是甚時又復并作九州
  黄義剛録
  林少頴解徂落云魂徂而魄落說得好便是魂升于天魄降于地底意思如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禮樂是可見底鬼神是不可見底禮是節約収縮底便是鬼樂是𤼵揚舒暢底便是神
  林夔孫録
  曾彦和熙豐後人解禹貢林少頴呉才老甚取之呉振録
  近日蔡行之送得鄭景望文集来畧看數篇見得學者讀書不去仔細看正意却便從外面說是與非如鄭文亦平和純正氣象雖好然所說文字處却是先立箇已見便都說從那上去所以昏了正意如說伊尹放太甲三五板只說箇放字謂小序所謂放者正伊尹之罪思庸二字所以雪伊尹之過此皆是閑說正是伊尹至誠懇惻告戒太甲處却都不說此不可謂善讀書學者不可不知也
  潘時舉録
  問讀尚書欲裒諸家說觀之如何先生歴舉王蘓程陳林少頴李叔易十餘家解訖却云便將衆說看未得且讀正文見箇意思了方可如此將衆說看書中易曉處直易曉其不可曉處且闕之如盤庚之類非特不可曉便曉了亦要何用如周誥諸篇周公不過是說周所以合代商之意是他當時說話其間多有不可解者亦且觀其大意所在而已又曰有功夫時更宜觀史
  呉必大録
  伯模云老蘇著洪範論不取五行傳而東坡以為漢儒五行傳不可廢此亦自是既廢則後世有忽天之心先生曰漢儒有穿鑿如五事一事錯則皆錯如何却云聼之不聰則某事應貌之不恭則某事應
  楊道夫録
  三衢夏唐老作九疇圖因執以問讀未竟至所謂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遂指前圖子云此乃人為安得為皆天也洪範文字最難作向来亦將天道人事分配為之後来覺未盡遂已之直是難以私意安排若只管外邊出意推將去何所不可只是理不如此蘇氏以皇極之建為雨暘寒燠風之時皇極不建則反此漢儒之說尤疎如以五般皇極配庶徴却外邊添出一皇極或此邊减却一箇庶徴自增自損皆出己意然此一篇文字極是不齊整不可曉解如五福對六極一曰夀正對凶短折二曰富正對貧三曰康寜對疾與弱皆其類也攸好徳却對惡參差不齊不容布置如曰歛時五福錫厥庶民不知如何歛又復如何錫此只是順五行不違五事自己立標準以示天下使天下之人得以觀感而復其善爾今人皆以皇極為大中最無義理如漢儒說五事之中固未是猶似勝此葢皇者君之稱也如皇則受之皇建其極之類皆不可以大字訓皇字中亦不可以訓極極雖有中底意思但不可便以為中只訓得至字如北極之極以為民極之極正是中天下而立之意謂四面凑合至此更無去處今即以皇極為大中者更不賞善亦不罰惡好善惡惡之理都無分别豈理也哉周謨録
  徐孟寳問揚子雲言酒誥之篇俄空焉曰孔書以巫蠱事不曾傳漢儒不曾見者多如鄭康成晉杜預皆然想揚子雲亦不曾見
  余大雅録
  因論點書曰人說荆公穿鑿只是好處亦用還他且如矧為若疇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古注從父字絶句荆公則就違保辟絶句敻出諸儒之表道夫曰更如先儒點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用寜王遺我大寳龜皆非注家所及曰然
  楊道夫録
  荆公不解洛誥但云其間煞有不可強通處今如擇其可曉者釋之今人多說荆公穿鑿他却有如此處若後来人解書又却須要解盡
  輔廣録
  向在鵝湖見伯恭欲解書云且自後面解起今解至洛誥有印本是也其文甚閙熱某嘗問伯恭書有難通處否伯恭初云亦無甚難通處數日間却云果是有難通處
  黄㽦録
  呂伯恭解書自洛誥始某問之曰有解不去處否曰也無及數日後謂某曰書也是有難說處今只是強解將去爾要之伯恭却是傷於巧
  楊道夫録
  林書儘有好處但自洛誥以後非他所解
  曾祖道録字擇之丁巳所聞先生六十八嵗池録卅七卷中
  先生云曾見史丞相書否劉云見了看他說昔在二字其說甚乖曰亦有好處劉問好在甚處曰如命公後衆說皆云命伯禽為周公之後史云成王既歸命周公在後看公定予徃已一言便見得是周公且在後之意
  黄卓録
  附論
  李得之問薛常州九域圖曰其書細碎不是著書手叚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聖人做事便有大綱領先决九川距四海了却逐旋爬䟽小水令至川學者亦先識箇大形勢如江河淮先合識得渭水入河上面漆沮涇等又入渭皆是第二重事桑欽酈道元水經亦細碎因言天下惟三水最大江河與混同江混同江不知其所出金舊都正臨此江斜迤東南流入海其下為遼海遼東遼西指此水而分也又言河東奥區堯禹所居後世徳薄不能有混同江猶自是來褁河東又言長安山生過鄜延然長安却低鄜延是山尾却高又言収復燕雲時不曾得居庸關門却開在所以不能守然正使得之亦必不能有也李方子録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嵗池録六卷中
  林子蒙録云因說薛氏九域志曰也不成文字細碎了禹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這便是聖人做事綱領處先决九川而距海然後理㑹畎澮論形勢須先識大綱如水則中國莫大于河南方莫大乎江涇渭則入河者也先定箇大者則小者便易攷又曰天下有三大水江河混同江是也混同江在金中金人之都見濵此江
  薛常州作地志不載揚豫二州先生曰此二州所經歴見古今不同難下手故不作諸葛誠之要補之以其只見冊子上底故也
  包揚録
  顯道問紂若改過遷善則武王當何以處之曰他别自從那一邊去做他既稱王無倒殺只着自去做黄義剛録
  安卿問何縁無宣王書曰是當時偶然不曾載得又問康王何縁無詩曰某切以昊天有成命之類便是康王詩而今人只是要解那成王做王業後便不可曉且如左傳不明說作成王詩後韋昭又且費盡氣力要解從那王業上去不知怎生地
  黄義剛録
  漢人亦不見今文尚書如以大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當時只見牧誓有所謂司馬司空司徒亞旅遂以為古之三公不知此乃為諸侯時制古者諸侯只建三卿如周官所謂三太三少六卿及周禮書乃天子之制漢皆不及見又如中庸一戎衣解作殪戎殷亦是不見今武成一戎衣之文
  黄義剛録
  國秀問穆王去文武成康時未逺風俗人心何縁如此不好曰天下只有一般不好底氣象聖人有那禮樂刑政在此維持不好底也能革面至維持之具一有廢弛處那不好氣質便自露出來和那革面底都無了所以恁地不好人之學問逐日恁地恐懼修省得恰好纔一日放倒便都壊了
  林恪録字叔恭天台人癸丑所聞先生六十四嵗池録二十二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三
  錢塘程川撰
  書三
  虞書一
  若稽古帝堯作書者叙起
  吳振録堯典
  林少頴解放勲之放作推而放之四海之放比之程氏説為優
  輔廣錄堯典
  顯道問堯典自欽明文思以下皆説堯之德則所謂克明俊德者古注作能明俊德之人似有理曰且㸔文勢不見有用人意又問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説者或謂大錄萬機之政或謂登封太山二説如何曰史記載使舜入山林烈風雷雨弗迷其道當從史記萬人傑錄堯典
  安安只是箇重疊字言堯之聰明文思皆本於自然不出於勉强也允則是信實克則是能
  輔廣錄堯典
  安安若云止其所當止上安字是用下安字是體成性存存亦然又恐只是重字若小心翼翼安安存存亦然皆得
  吳振錄堯典
  允恭克讓從張綱説謂信恭能讓作書者贊詠堯德如此
  廖德明錄字子晦南劍人癸巳以後所聞先生四十四歲池錄一卷饒錄四十六卷中
  堯典
  允恭克讓程先生説得義理亦好只恐書意不如此程先生説多如此詩尤甚然却得許多義理在其中吳振錄堯典
  格至也格于上下上至天下至地也
  輔廣錄堯典
  克明俊德只是説堯之德與文王克明德同
  輔廣錄堯典
  克明俊德是明明德之意
  廖德明錄堯典
  克明後德只是明己之德詞意不是明俊德之士吳振錄堯典
  任道問堯典以親九族説者謂上至高祖下至元孫林少頴謂若如此只是一族所謂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是否曰父族謂本族姑之夫祖姑之夫女子之夫家母族謂母之本族母族與姨母之家妻族則妻之本族與其母族是也上殺下殺旁殺只㸔所盡宗族圖可見
  萬人傑錄堯典
  九族且從古注克明德是再提起堯德來説百姓或以為民或以為百官族姓亦不可攷姑存二説可也釐則訓治釐降只是他經理二女下降時事爾
  輔廣錄堯典
  九族以三族言者較大然亦不必如此泥但其所親者皆是𦙌子朱做丹朱説甚好然古有𦙌國堯所舉又不知是誰鯀殛而禹為之用聖人大公無毫髪之私禹亦自知父罪當然
  吳振錄堯典
  平章百姓只是近處百姓黎民則合天下之民言之矣典謨中百姓只是説民如罔咈百姓之類若是國語中説百姓則多是指百官族姓
  輔廣錄堯典
  堯舜之道如平章百姓黎民於變時雍之類皆是幾時只是安坐而無所作為
  潘履孫錄字坦翁𭒀源人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歲池錄卅二卷中
  堯典
  百姓畿内之民非百官族姓也此家齊而後國治之意百姓昭明乃三綱五常皆分曉不鶻突也
  萬人傑錄堯典
  百姓昭明百姓只是畿内之民昭明只是與它分别善惡辨是與非以上下文言之即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
  黄㽦錄堯典
  羲和即是那四子或云有羲伯和伯共六人未必是黄義剛錄堯典
  羲和主歴象授時而已非是各行其方之事
  廖德明錄堯典
  歴是古時一件大事故炎帝以鳥名官首曰鳯鳥氏歴正也歲月日時旣定則百工之事可考其成程氏王氏兩説相兼其義始備
  輔廣錄堯典
  歴是書象是器無歴則無以知三辰之所在無璣衡則無以見三辰之所在
  輔廣錄堯典
  古字宅度通用宅嵎夷之類恐只是四方度其日景以作歴耳如唐時尚使人去四方觀望
  輔廣錄堯典
  問寅賔出日寅餞納日如何曰恐當從林少頴解寅賔出日是推測日出時候寅餞納日是推測日入時候如土圭之法是也暘谷南交昧谷幽都是測日景之處宅度也古書度字有作宅字者東作南訛西成朔易皆節候也東作如立春至雨水節之類寅賔則永之於日星鳥則永之於夜厥民析因夷隩非是使民如此民自是如此因者因其析後之事夷者萬物收成民皆優逸之意孶尾至氄毛亦是鳥獸自然如此如今歴書記鳴鳩拂羽等事程㤗之解暘谷南交昧谷幽都以為築一臺而分為四處非也古注以為羲仲居治東方之官非也若如此只是東方之民得東作他處更不耕種矣西方之民享西成他方皆不歛穫矣大抵羲和四子皆是掌歴之官觀於咨汝羲曁和之辭可見敬致乃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是也春秋分無日景夏至景短冬至景長
  萬人傑錄堯典
  平秩東作之類只是如今糓雨芒種之節候爾林少頴作萬物作之作説即是此意
  輔廣錄堯典
  東作只是言萬物皆作當春之時萬物皆有發動之意與南訛西成為一類非是令民耕作羲仲一人東方甚廣如何管得許多
  廖德明錄堯典
  敬致只是冬夏致日之致寅賔是賔其出寅餞是餞其入敬致是致其中北方不説者北方無日故也輔廣錄堯典
  朔易亦是時候歲亦改易於此有終而復始之意在察也
  輔廣錄堯典
  堯典云期三百六旬有六日而今一歲三百五十四日者積朔空餘分以為閏朔空者六小月也餘分者五日四分度之一也
  余大雅錄堯典
  讀尚書只揀其中易曉底讀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此様雖未曉亦不𦂳要
  甘節錄字吉甫永嘉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歲池錄二十五卷中
  堯典
  自疇咨若時登庸到篇末只是一事皆是為禪位設也一舉而放齊舉𦙌子再舉而驩兠舉共工三舉而四岳舉鯀皆不得其人故卒以天下授舜
  輔廣錄堯典
  包顯道問朱先稱啟明後又説他嚚訟恐不相協曰便是放齊以白為黑以非為是所以舜治他但那人也是﨑嶢且説而今暗昧底人解與人徤訟不解惟其啟明後方解嚚訟又問堯旣知鯀如何尚用之曰鯀也是有才智想見只是狠拗自是所以弄得恁地狼當所以楚辭説鯀婞直以亡身必是他去治水有不依道理處壊了人多弄八九年無收殺故舜殛之黄義剛錄堯典
  林夔孫錄云問啟明與嚚訟相反靜言庸違者不能成功却曰方鳩僝功曰便是驩兠以白為黑云云
  伯恭説子朱啟明之事不是此乃為放齊翻欵堯問疇咨若時登庸放齊不應舉一箇明於為惡之人此只是放齊不知子朱之惡失於薦揚耳
  廖德明錄堯典
  共工驩兠㸔得來其過惡甚於放齊𦙍子朱
  輔廣錄堯典
  象恭滔天滔天二字羨因下文而誤
  輔廣錄堯典
  异哉是不用亦可試可乃已言試而可則用之亦可已而已之也
  輔廣錄堯典
  堯知鯀不可用而尚用此等事皆不可曉當時治水事甚不可曉且如滔天之水滿天下如何用工如一處有一處無尚可旣洪水滔天不知如何掘地注海今水深三尺便不可下工如水甚大則流得幾時便自然成道亦不用治不知禹當時治水之事如何包揚錄堯典
  庸命方命之命皆謂命令也庸命者言能用我之命以巽朕位也方命者言止其命令而不行也王氏曰圓則行方則止猶今言廢閣詔令也葢鯀之為人悻戾自用不聽人言語不受人教令也
  輔廣錄堯典
  先儒多疑舜乃前世帝王之後在堯時不應在側陋此恐不然若漢光武只是景帝七世孫已在民間耕稼了况上古人壽長轉數世後經歴之逺自然有微而在下者
  輔廣錄堯典
  烝烝東萊説亦好曾氏是曾彦和自有一本孫曽書解孫是孫懲
  輔廣錄堯典
  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皆堯之言釐降二女于溈汭嬪于虞乃史官之詞言堯以女下降於舜爾帝曰欽哉是堯戒其二女之詞如所謂徃之女家必敬必戒也若如此説不解亦自分明但今解者便添入許多字了説
  輔廣錄堯典
  嬪于虞帝曰欽哉堯戒女也
  吳振錄堯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四
  錢塘程川撰
  書四
  虞書二
  舜典自虞舜側微至乃命以位一本無之直自堯典帝曰欽哉而下接起愼徽五典所謂伏生以舜典合於堯典也𤣥德難曉書傳中亦無言𤣥者今人避諱多以𤣥為元也其他如𤣥黄之𤣥本黑色若云元黄是子畏於康之類也舊來頒降避諱多以𤣥為眞字如𤣥㝠作眞㝠𤣥武作眞武伯豐問旣諱黄帝名又諱聖祖名如何曰舊以聖祖為人皇中之一黄帝自是天降而生非少典之子其説虛誕蓋難憑信也萬人傑錄舜典
  問舜不惟德盛又且才高嗣位未幾如齊七政覲四岳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肇十二州封十二山及四罪而天下服一齊做了其功用神速如此曰聖人作處自别故書稱三載底可績
  廖德明錄舜典
  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細分是八字合而言之却只是四事濬是明之發處哲則見於事也文是文章明是明著易中多言文明允是就事上説塞是其中實處輔廣錄舜典
  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是八德慎徽五典是使之掌載納于百揆是使之宅百揆賔于四門是使之為行人之官納大麓恐是為山虞之官曰若為山虞則其職益卑且合從史記説使之入山雖遇風雨弗迷其道也萬人傑錄舜典
  納于大麓當以史記為據謂如治水之類弗迷謂舜不迷於風雨也若主祭之説某不敢信且雷雨在天如何解迷仍是舜在主祭而乃有風雷之變豈得為好黄義剛錄舜典
  烈風雷雨弗迷只當如太史公説若從主祭説則弗迷二字説不得弗迷乃指人而言也
  輔廣錄舜典
  堯命舜曰三載汝陟帝位舜讓于德弗嗣則是不居其位也其曰受終于文祖則是攝行其事也故舜之攝不居其位不稱其號只是攝行其職事爾到得後來舜遜于禹不復言位止曰總朕師爾其曰汝終陟元后則今不陟也率百官若帝之初者但率百官如舜之初爾
  輔廣錄舜典
  舜居攝時不知稱號謂何觀受終受命則是已將天下分付他了
  輔廣錄舜典
  堯舜之廟雖不可考然以義理推之堯之廟當立於丹朱之國所謂修其禮物作賔于王家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故禮記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伊川以為可疑
  李方子錄舜典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注謂察天文審已當天心否未必然只是從新整理起此是最當先理㑹者故從此理㑹去
  輔廣錄舜典
  類只是祭天之名其義則不可曉與所謂旅上帝同皆不可曉然決非是常祭
  輔廣錄舜典
  問六宗曰古注説得自好鄭氏宗讀為禜即祭法中所謂祭時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者如此説則先祭上帝次禋六宗次望山川然後徧及羣神次序皆順問五峰取張髦昭穆之説如何曰非唯用改易經文兼之古者昭穆不盡稱宗唯祖有功宗有德故云祖文王而宗武王且如西漢之廟唯文帝稱太宗武帝稱世宗至唐廟乃盡稱宗此不可以為據吳雉錄舜典
  汪季良問望禋之説曰注以至于岱宗柴為句某謂當以柴望秩于山川為一句
  楊道夫錄舜典
  問輯五瑞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恐只是王畿之諸侯輯歛瑞玉是命圭合信如點檢牌印之屬如何曰不當指殺王畿如顧命太保率東方諸侯畢公率西方諸侯不數日間諸侯皆至如此之速萬人傑錄舜典
  協時月正日只是去合同其時日月爾非謂作歴也每遇廵狩凡事理㑹一遍如文字之類
  輔廣錄舜典
  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舊説皆云如五器謂即是諸侯五玉之器初旣輯之至此禮旣畢乃復還之㸔來似不如此恐書之文顛倒了五器五禮之器也五禮者乃吉凶軍賔嘉之五禮凶禮之器即是衰絰之類軍禮之器即是兵戈之類吉禮之器即是簠簋之類如者亦同之義言有以同之使天下禮器皆歸於一其文當作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贄同律度量衡修五禮如五器卒乃復言諸侯旣朝之後方始同其律度量衡修其五禮如其五器其事旣卒而乃復還也
  林子䝉録未詳所聞年歲饒後錄十七卷中
  洪範
  問修五禮吳才老以為只是五典之禮唐虞時未有吉凶軍賔嘉之名至周時方有之然否曰不然五禮只是吉凶軍賔嘉如何見得唐虞時無此因説舜典此叚疑有錯簡當云肆覲東后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贄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如五器卒乃復如者齊一之義卒乃復者事畢復歸也非謂復歸京師只是事畢還歸故亦曰復前説班瑞于羣后則是還之也此二句本横渠説
  董銖錄舜典
  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贄乃倒文當云肆覲東后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贄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如五器卒乃復五器謂五禮之器也如周禮大行人十一年同數器之謂如即同也卒乃復言事畢則囘之南岳去也又曰旣見東后必先有贄見了然後與他整齊這許多事一遍
  輔廣錄舜典
  問贄用生物恐有飛走曰以物束縛之故不至飛走黄義剛錄舜典
  卒乃復是事畢而歸非是以贄為復也
  黄義剛録舜典
  汪季良問五載一廵狩還是一年遍歴四方還是止於一方曰恐亦不能徧問卒乃復曰説者多以為如五器輯五瑞而卒復以還之某恐不然只是事卒則還復爾魯可幾問古之廵狩不至如後世之千騎萬乗否曰今以左氏觀之如所謂國君以乗卿以旅國君則以千五百人衛正卿則以五百人從則天子亦可見矣可幾曰春秋之世與茆茨土堦之時莫不同否曰也不然如黄帝以師為衛則天子衛從亦不應大叚寡弱也
  楊道夫錄舜典
  或問舜之廵狩是一年中遍四岳否曰觀其末後載歸格于藝祖用特一句則是一年遍廵四岳夫問四岳惟衡山最逺先儒以為非今之衡山别自有衡山不知在甚處曰恐在嵩山之南若如此則四岳相去甚近矣然古之天子一歲不能遍 四岳則到一方境上會諸侯亦可周禮有此禮
  輔廣録舜典
  董銖錄云唐虞時以潛山為南岳五岳亦近非是一年只在一處
  五載一廵狩此是立法如此若一歲間行一遍則去一方近處會一方之諸侯如周禮所謂十有二歲廵狩殷國殷國即是會一方之諸侯使來朝也又云廵狩亦非是舜時創立此制蓋亦循襲將來故黄帝紀亦云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輔廣錄舜典
  舜廵狩恐不解一年週遍得四岳皆至逺也
  包揚錄舜典
  廵狩只是去回禮一番
  黄義剛錄舜典
  肇十有二州冀州堯所都北去地已狹若又分而為幽并二州則三州疆界極不多了青州分為營州亦然葉氏曰分冀州西為并州北為幽州青州又在帝都之東分其東北為營州
  輔廣錄舜典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金作贖刑象者象其人所犯之罪而加之以所犯之刑典常也即墨劓剕宫大辟之常刑也象以典刑此一句乃五句之綱領諸刑之總括猶今之刑皆結於笞杖徒流絞斬也凡人所犯罪名不同而為刑固亦不一然皆不出此五者之刑但象其罪而以此刑加之所犯合墨則加以墨刑所犯合劓則加以劓刑剕宫大辟皆然猶金人之法傷人者償創折人手者亦折其手傷人目者亦傷其目之類流宥五刑者其人所犯合此五刑而情輕可恕或因過誤則全其肌體不如刀鋸但流以宥之屏之逺方不與民齒如五流有宅五宅三居之類是也鞭作官刑者此官府之刑猶今之鞭撻吏人蓋自有一項刑專以治官府之胥吏如周禮治胥吏鞭五百鞭三百之類朴作教刑此一項學官之刑猶今之學舍榎楚如習射習藝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凡教人之事有不率者則用此刑朴之如侯明撻記之類是也金作贖刑謂鞭朴二刑之可恕者則許用金以贖其罪如此解釋則五句之義豈不粲然明白象以典刑之輕者有流以宥之鞭朴之刑之輕者有金以贖之流宥所以寛五刑贖刑所以寛鞭朴聖人斟酌損益低昻輕重莫不合天理人心之自然而無毫釐杪忽之差所謂旣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者如何説聖人專意只在教化刑非所急聖人固以教化為急若有犯者須以此刑治之豈得置而不用問贖刑非古法曰然贖刑起周穆王古之所謂贖刑者贖鞭朴耳夫旣已殺人傷人矣又使之得以金贖則有財者皆可以殺人傷人而無辜被害者何其大不幸也且殺之者安然居乎鄉里彼孝子順孫之欲報其親者豈肯安於此乎所以屏之四裔流之逺方彼此兩全之也
  沈僴錄舜典
  問象以典刑如何為象曰此言正法象如懸象魏之象或謂畫為五刑之狀亦可此叚舜典載得極好有條理又輕重平實象以典刑謂正法蓋畫象而示民以墨劓剕宫大辟五等肉刑之常法也流宥五刑為流法以宥犯此肉刑之正法者蓋其為惡害及乎人故雖不用正法亦必須遷移于外鞭作官刑朴作教刑此二者若可憫則又為贖刑以贖之葢鞭朴是罪之小者故特為贖法俾聽贖而不及於犯正法者葢流以宥五刑贖以宥鞭朴如此乃平正精詳眞舜之法也至穆王一例令出金以贖便不是不成殺人者亦止令出金而免故蕭望之贖刑議有云如此則富者得生貧者獨死恐開利路以傷治化其説極當大率聖人作事一㸔義理當然不為苟且姑息也
  董銖錄舜典
  問五刑吳才老亦説是五典之刑如所謂不孝之刑不悌之刑曰此是亂説凡人有罪合用五刑如何不用荀子有一篇專論此意説得甚好荀子固有不好處然此篇卻説得儘好
  董銖錄舜典
  五流所以寛五刑贖刑又所以寛鞭朴之刑石林説亦曾入思量鄭氏説則據他意胡説將去爾
  輔廣錄舜典
  或問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曰多有人解書做寛恤之恤某之意不然若做寛恤如被殺者不令償命死者何辜大率是説刑者民之司命不可不謹如斷者不可復續乃矜恤之恤耳
  郭友仁錄字德元山陽人戊午所聞先生六十九歲池錄四十二卷中
  舜典
  放驩兠于崇山或云在今澧州慈利縣
  黄義剛錄舜典
  殛鯀于羽山想是偶然在彼而殛之程子謂時適在彼是也若曰罪之彰著或害功敗事於彼則未可知也大抵此等隔渉遥逺又無証據只説得箇大綱如此便了不必説殺了才説殺便受折難
  輔廣錄舜典
  四凶只縁堯舉舜而遜之位故不服而抵于罪在堯時則其罪未彰又他畢竟是箇世家大族又未有過惡故動他未得
  輔廣錄舜典
  流放竄不是死刑殛伊川言亦不是死
  吳振錄舜典
  堯崩百姓如喪考妣此是本分四海遏宻八音以禮論之則為過為天子服三年之喪只是畿内諸侯之國則不然為君為父皆服斬衰君謂天子諸侯及大夫之有地者大夫之邑以大夫為君大夫以諸侯為君諸侯以天子為君各為其君服斬衰諸侯之大夫却為天子服齊衰三月禮無二斬故也公之喪諸達官之長杖達官謂通於君得奏事者各有其長杖其下者不杖可知文蔚問後世不封建諸侯天下一統百姓當為天子何服曰三月天下服地雖有逺近聞喪雖有先後然亦不過三月
  陳文蔚錄舜典
  問明四目達四聰是達天下之聰明否曰固是曰孔安國言廣視聽於四方如何曰亦是以天下之目為目以天下之耳為耳之意
  萬人傑錄舜典
  柔逺能邇柔逺却説得輕能邇是奈何得他使之帖服之意三就只當從古注五宅三居宅只訓居
  萬人傑錄舜典
  惇德允元只是説自己德使之厚其德信其仁難字只作平聲任如字難任人言不可輕易任用人也輔廣錄舜典
  問亮采惠疇曰疇類也與儔同惠疇順衆也疇咨若予采舉其類而咨詢也
  萬人傑錄舜典
  禹以司空行宰相事汝平水土則是司空之職惟時懋哉則又勉以行百揆之事
  輔廣錄舜典
  禹以司空宅百揆猶周以六卿兼三公今以户部侍郎兼平章事模様
  黄義剛錄舜典
  問堯德化如此久何故至舜猶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曰也只是怕恁地又問蠻夷猾夏是有苖否曰也不專指此但此官為此而設
  黄義剛錄舜典
  敬敷五教在寛聖賢於事無不敬而此又其大者故特以敬言之在寛是欲其優游浸漬以漸而入也林夔孫錄舜典
  五服三就若大辟則就市宫刑則如漢時就蠶室其墨劓剕三刑度亦必有一所在刑之旣非死刑則傷人之肌體不可不擇一深宻之所但不至如蠶室爾輔廣錄舜典
  五刑三就用三刑就三處故大辟弃於市宫刑下蠶室其他底刑也是就箇隱風處不然牽去當風處割了耳鼻豈不割殺了他
  林夔孫錄舜典
  問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曰五刑各有流法然亦分作三項如居四海之外九州之内或近甸皆以輕重為差五服三就是作三處就刑如斬人於市腐則下蠶室劓刖就僻處蓋劓刖若當風處必致殺人聖人旣全其生不忍如此
  董銖錄舜典
  孟子説益烈山澤而焚之是使之除去障翳驅逐禽獸耳未必使之為虞官也至舜命作虞然後使之養育其草木禽獸耳
  輔廣錄舜典
  問命伯夷典禮而曰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何也曰禮是見成制度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乃所以行其禮也今太常有直清堂
  萬人傑録舜典
  問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曰人能敬則内自直内直則㸔得那禮文分明不糊塗也
  輔廣錄舜典
  惟寅故直惟直故清
  黄義剛錄舜典
  古者教人多以樂如舜命夔之類蓋終日以聲音養其情性亦須理㑹得樂方能聽
  滕璘錄字德粹新安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歲饒錄十七卷中
  舜典
  古人以樂教胄子縁平和中正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古人詩只一兩句歌便衍得來長聲是宫商角徵羽是聲依所歌而發却用律以和之如黄鍾為宫則大簇為羽之類不可亂其倫序也
  湯泳錄舜典
  直而温只是説所教胄子要得如此若説做教者事則於教胄子上都無益了
  輔廣錄舜典
  或問詩言志聲依永律和聲曰古人作詩只是説他心下所存事説出來人便將他詩來歌其聲之清濁長短各依他詩之語言却將律來調和其聲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調了然後做語言去合腔子豈不是倒了却是永依聲也古人是以樂去就他詩後世是以詩去就他樂如何解興起得人
  曾祖道錄舜典
  聲依永律和聲以五聲依永以律和聲之高下
  甘節錄舜典
  聲依永律和聲此皆有自然之調沈存中以為臣與民不要大事與物大不妨若合得自然二者亦自大不得
  鄭可學錄舜典
  聲只有五并二變聲律只有十二已上推不去聲依永律和聲
  黄㽦錄舜典
  塈只訓疾較好
  輔廣錄舜典
  殄行是傷人之行書曰亦敢殄戮用乂民殄殱乃讎皆傷殘之義
  輔廣錄舜典
  納言似今中書門下省
  黄義剛錄舜典
  問夙夜出納朕命惟允曰納言之官如今之門下審覆自外而進入者旣審之自内而宣出者亦審之恐讒説殄行之震驚朕師也
  萬人傑錄舜典
  稷契臯陶夔龍這五官秀才底官所以教它掌教掌刑掌禮樂都是那秀才做底事如那垂與益之類便皆是箇麤嗇底聖賢所以只教它治虞治工之屬便是它只㑹做這般事
  黄義剛錄舜典
  舜生三十徵庸數語只依古注㸃似好
  輔廣錄舜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四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五
  錢塘程川撰
  書五
  虞書三
  自后克艱厥后至四夷來王只是一時説話後面則不可知
  輔廣錄大禹謨
  儆戒無虞至從己之欲聖賢言語自有箇血脈貫在裏如此一叚他先説儆戒無虞葢制治未亂保邦未危自其未有可虞之時必儆必戒能如此則不至失法度遊于逸淫于樂矣若無箇儆戒底心欲不至于失法度不遊逸不淫樂不可得也旣能如此然後可以知得賢者邪者正者謀可疑者無可疑者若是自家身心顚倒便會以不賢為賢以邪為正所當疑者亦不知矣何以任之去之勿成之哉葢此三句便是從上面有三句了方會恁地又如此然後能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已之欲葢於賢否邪正疑審有所未明則何者為道何者為非道何者是百姓所欲何者非百姓之所欲哉
  林夔孫錄大禹謨
  當無虞時須是儆戒所儆戒者何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于樂人當無虞時易至于失法度遊逸淫樂故當戒其如此旣知戒此則當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如此方能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已之欲
  黄義剛錄大禹謨
  問水火金木土糓惟脩正徳利用厚生惟和正徳是正民之徳否曰固是水如隄防灌漑金如五兵田器火如出火内火禁焚萊之類木如斧斤以時之類良久云古人設官掌此六府葢為民惜此物不使之妄用非如今世之民用財無節也戒之用休言戒諭以休美之事勸之以九歌感動之意但不知所謂九歌者如何周官有九徳之歌大抵禹只説綱目其詳不可攷矣
  萬人傑錄大禹謨
  地平天成是包得下面六府三事在
  黄義剛錄大禹謨
  劉潛夫問六府三事林少頴云六府本乎天三事行乎人呉才老説上是施下是功未知孰是曰林説是又問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并九歌曰正是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之意九歌只是九功之叙可歌想那時田野自有此歌今不可得見
  葉賀孫錄大禹謨
  念兹在兹釋兹在兹用捨皆在於此人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語黙皆在此人名言則名言之允出則誠實之所發見者也
  萬人傑錄大禹謨
  法家者流徃徃常患其過於慘刻今之士大夫恥為法官更相循襲以寛大為事於法之當死者反求以生之殊不知明于五刑以弼五教雖舜亦不免教之不從刑以督之懲一人而天下人知所勸戒所謂辟以止辟雖曰殺之而仁愛之實已行乎中今非法以求其生則人無所懲懼䧟於法者愈衆雖曰仁之適以害之
  楊道夫錄大禹謨
  聖人亦不曾徒用刑政到徳禮旣行天下旣治亦不曾不用刑政故書説刑期于無刑只是存心期於無而刑初非可廢又曰欽哉惟刑之恤哉只是説恤刑葉賀孫錄大禹謨
  罪疑惟輕豈有不疑而强欲輕之之理乎王季海當國好出人死罪以積隂德至於奴與佃客殺主亦不至死
  萬人傑錄大禹謨
  輔廣錄云豈有此理某嘗謂雖堯舜之仁亦只是罪疑惟輕而已
  舜禹相傳只是説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只就這心上理會也只在日用動靜之間求之不是去虛中討一箇物事來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天叙有典天秩有禮天便是這箇道理這箇道理便在日用間存養是要養這許多道理在中間這裏正好着力
  徐㝢錄字居父永嘉人庚戌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一歲池錄二十卷二十一卷饒錄二十六卷中大禹謨
  心只是一箇心只是分别兩邊説人心便成一邊道心便成一邊精是辨之明一是守之固旣能辨之明又能守之固斯得其中矣這中是無過不及之中葉賀孫錄大禹謨
  錄中心只是一箇心黄卓錄云人心道心元來只是一箇錄中一是守之固黄卓錄云一是守之專
  人心者氣質之心也可為善可為不善道心者兼得理在裏面惟精是無雜惟一是終始不變乃能允執厥中
  甘節錄大禹謨
  人心是知覺口之於味目之於色耳之於聲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若便説做人欲則屬惡了何用説危道心是知覺義理底惟微是微妙亦是微隱惟精是要别得不雜惟一是要守得不離惟精惟一所以能允執厥中
  楊至錄字至之泉川人癸丑甲寅所聞先生六十四歲六十五歲饒錄二十八卷饒後錄二十五卷中大禹謨
  問微是微妙難體危是危動難安否曰不止是危動難安大凡狥人欲自是危險其心忽然在此忽然在彼又忽然在四方萬里之外莊子所謂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凡茍免者皆幸也動不動便是墮坑落塹危孰甚焉文蔚曰徐子融嘗有一詩末句云精一危微共一心文蔚答之曰固知妙㫖存精一須别人心與道心曰他底未是但只是答他底亦慢下一句救得少𦂳當云須知妙㫖存精一正為人心與道心又問精一曰精是精别此二者一是守之固如顔子擇中庸處便是精得一善拳拳服膺弗失處便是一伊川云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執厥中所以行之此語甚好陳文蔚錄大禹謨
  符舜功問學者當先防人欲正如未上船先作下水計不如只於天理上做工夫人欲自消曰堯舜説便不如此只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渠只於兩者交界處理㑹堯舜時未有文字其相授受口訣只如此方伯謨云人心道心伊川説天理人欲便是曰固是但此不是有兩物如兩箇石頭様相挨相打只是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理狥情欲底是人欲正當於其分舉處理㑹五𡶶云天理人欲同行異情説得最好及至理㑹了精底一底只是一箇人又曰執中是無執之執如云以堯舜之道要湯何曾要來
  滕璘錄大禹謨
  舜功問人多要去人欲不若於天理上理會理會得天理人欲自退曰堯舜説不如此天理人欲是交界處不是兩箇人心不成都流只是占得多道心不成十全亦是占得多須是在天理則存天理在人欲則去人欲嘗愛五𡶶云天理人欲同行而異情此語甚好舜功云陸子靜説人心混混未别曰此説亦不妨大抵人心道心只是交界不是兩箇物觀下文惟精惟一可見德粹問旣曰精一何必云執中曰允字有道理惟精一則信乎其能執中也因舉子靜説話多反伊川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解云惟其深喻是以篤好渠却云好而後喻此語亦無害終不如伊川通考云伊川云敬則無已可克曰孔門只有箇顔子孔子且使之克己如何便會不克此語意味長鄭可學錄大禹謨
  問曾㸔無垢文字否某説亦曾㸔問如何某説如他説動心忍性學者當驚惕其心抑遏其性如説惟精惟一精者深入而不已一者專致而不二曰深入之説却未是深入從何處去公且説人心道心如何某説道心者喜怒哀樂未發之時所謂寂然不動者也人心者喜怒哀樂已發之時所謂感而遂通者也人當精審專一無過不及則中矣曰恁地則人心道心不明白人心者人欲也危者危殆也道心者天理也微者精微也物物上有箇天理人欲因指書几云如墨上亦有箇天理人欲硯上也有箇天理人欲分明與他劈做兩片自然分曉堯舜禹所傳心法只此四句竇從周錄字文卿丹陽人丙午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七歲池錄十四卷中
  大禹謨
  林恭甫説允執厥中未明先生曰中只是箇恰好底道理允信也是眞箇執得堯當時告舜時只説這一句後來舜告禹又添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三句是舜説得又較仔細這三句是允執厥中以前事是舜教禹做工夫處説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須是惟精惟一方能允執厥中堯當時告舜只説一句是時舜已曉得那箇了所以不復更説舜告禹時便是怕禹尚未曉得故恁地説論語後面説謹權量審法度脩廢官舉逸民之類皆是恰好當做底事這便是執中處堯舜禹湯文武治天下只是這箇道理聖門所説也只是這箇雖是隨它所問説得不同然却只是一箇道理如屋相似進來處雖不同入到裏面只是共這屋大槩此篇所載便是堯舜禹湯文武相傳治天下之大法雖其纎悉不止此然大要却不出此大要却於此可見次日恭甫又問道心只是仁義禮智否曰人心便是饑而思食寒而思衣底心饑而思食後思量當食與不當食寒而思衣後思量當著與不當著這便是道心聖人時那人心也不能無但聖人是常合著那道心不教人心勝了道心道心便只是要安頓教是莫隨那人心去這兩者也須些細辨别所以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這箇便須是常常戒謹恐懼精去揀擇若揀得不精又便只是人心大槩這兩句只是箇公與私只是一箇天理一箇人欲那惟精便是要揀教精惟一便是要常守得恁地今人固有其初揀得精後來被物欲引從人心去所以貴於惟一這惟精惟一便是舜教禹做工夫處它當時傳一箇大物事與它更無它説只有這四句且如仁者先難而後獲那先難便是道心後獲便是人心又如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後其君説仁義時那不遺親而後君自在裏面了若是先去計較那不遺親不後君便是人心便不是天理之公義剛問惟精惟一也是就心上説否曰也便是就事説不成是心裏如此臨事又别是箇道理有這箇心便有這箇事因有這箇事後方生這箇心那有一事不是心裏做出來底如口説話便是心裏要説如紾兄之臂你心裏若思量道不是時定是不肯為
  黄義剛錄大禹謨
  竇初見先生先生問前此所見如何對以欲察見私心云云因舉張無垢人心道心解云精者深入而不己一者專志而無二亦是有力曰人心道心且要分别得界限分明彼所謂深入者若不察見將入從何處去竇曰人心者喜怒哀樂之已發未發者道心也曰然則已發者不謂之道心乎竇曰了翁言人心即道心道心即人心曰然則人心何以謂之危道心何以謂之微竇曰未發隱於内故微發不中節故危是以聖人欲其精一求合夫中曰不然程子曰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此處舉語錄前叚所謂人心者是氣血和合做成先生以手指身嗜欲之類皆從此出故危道心是本來禀受得仁義禮智之心聖人以此二者對待而言正欲其察之精而守之一也察之精則兩箇界限分明專一守着一箇道心不令人欲得以干犯譬如一物判作兩片便知得一箇好一箇惡堯舜所以授受之妙不過如此
  廖德明錄大禹謨
  程子曰人心人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惟精以致之惟一以守之如此方能執中此言盡之矣惟精者精審之而勿雜也惟一者有首有尾專一也此自堯舜以來所傳未有他議論先有此言聖人心法無以易此經中此意極多所謂擇善而固執之擇善即惟精也固執即惟一也又如博學之審問之 思之明辨之皆惟精也篤行又是惟一也又如明善是惟精也誠之便是惟一也大學致知格物非惟精不可能誠意則惟一矣學只是學此道理孟子以後失其傳亦只是失此
  張洽錄字元徳青江人丁未癸丑所聞先生五十八歲六十四歲附池錄後
  大禹謨
  道心是知覺得道理底人心是知覺得聲色臭味底人心不全是不好若人心是全不好底不應只下箇危字葢為人心易得走從惡處去所以下箇危字若全不好則是都倒了何止於危危是危殆道心惟微是微妙亦是微昧若説道心天理人心人欲却是有兩箇心人只有一箇心但知覺得道理底是道心知覺得聲色臭味底是人心不爭得多人心人欲也此語有病雖上智不能無此豈可謂全不是陸子靜亦以此語人非有兩箇心道心人心本只是一箇物事但所知覺不同惟精惟一是兩截工夫精是辨别得這箇物事一是辨别了又須固守他若不辨别得時更固守箇甚麽若辨别得了又不固守則不長逺惟能如此所以能合於中道又曰惟精惟一猶擇善而固執之
  蕭佐錄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歲饒後錄十九卷中
  大禹謨
  道心是義理上發出來底人心是人身上發出來底雖聖人不能無人心如饑食渴飲之類雖小人不能無道心如惻隱之心是但聖人於此擇之也精守得徹頭徹尾問如何是惟微曰是道心畧瞥見些子便失了底意思惟危是人心旣從形骸上發出來易得流於惡
  龔葢卿錄字夢錫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歲池錄二十九卷中
  大禹謨
  或問人心道心之别曰只是這一箇心知覺從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覺從義理上去便是道心人心則危而易䧟道心則微而難著微亦微妙之義林學䝉錄大禹謨
  舜功問人心惟危曰人心亦不是全不好底故不言凶咎只言危葢從形體上去泛泛無定向或是或非不可知故言其危故聖人不以人心為主而以道心為主葢人心倚靠不得人心如船道心如柁任船之所在無所向若執定柁則去住在我
  滕璘錄大禹謨
  問人心惟危程子曰人心人欲也恐未便是人欲曰人欲也未便是不好謂之危者危險欲墮未墮之間若無道心以御之則一向入於邪惡又不止於危也又問聖人亦有人心不知亦危否曰聖人全是道心主宰故其人心自是不危若只是人心也危故曰惟聖罔念作狂又問此聖字尋常只作通明字㸔説得輕曰畢竟是聖而罔念便狂
  董銖錄大禹謨
  錄中謂之危者云云李方子錄云危者欲䧟而未䧟之辭子靜説得是錄中聖人全是道心主宰句潘時舉錄云聖人純是道心
  道心人心之理
  甘節錄大禹謨
  人心如卒徒道心如將
  章伯羽錄大禹謨
  自人心而收之則是道心自道心而放之便是人心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近之
  楊驤錄字子昻建寧人己酉甲寅所聞先生六十歲六十一歲六十二歲六十三歲六十四歲六十五歲饒錄十三卷十四卷中
  大禹謨
  問人心道心曰飲食人心也非其道非其義萬鍾不取道心也若是道心為主則人心聽命於道心耳林夔孫錄大禹謨
  饑欲食渴欲飲者人心也得飲食之正者道心也須是一心只在道上少間那人心自降伏得不見了人心與道心為一恰似無了那人心相似只是要得道心純一道心都發見在那人心上
  不知何氏錄大禹謨
  吕德明問人心道心曰且如人知饑渴寒煖此人心也惻隱羞惡道心也只是一箇心却有兩様須將道心去用那人心方得且如人知饑之可食而不知當食與不當食知寒之欲衣而不知當衣與不當衣此其所以危也
  黄義剛錄大禹謨
  人心亦只是一箇知覺從饑食渴飲便是人心知覺從君臣父子處便是道心微是微妙亦是微晦又曰形骸上起底見識便是人心義理上起底見識便是道心心則一也微者難明有時發見些子使自家見得有時又不見了惟聖人便辨之精守得徹頭徹尾學者則須是擇善而固執之
  李方子錄大禹謨
  錄中形骸上起底見識或錄云從形體上生出來底見識義理上起底見識或錄云就道理上生出來底見識
  饑食渴飲人心也如是而飲食如是而不飲食道心也喚做人便有形氣人心較切近於人道心雖先得之然被人心隔了一重故難見道心如清水之在濁水惟見其濁不見其清故微而難見人心如孟子言耳目之官不思道心如言心之官則思故貴先立乎其大者人心只見那邊利害情欲之私道心只見這邊道理之公有道心則人心為所節制人心皆道心也章伯羽錄大禹謨
  問人心道心曰如喜怒人心也然無故而喜喜至於過而不能禁無故而怒怒至於甚而不能遏是皆為人心所使也須是喜其所當喜怒其所當怒乃是道心問饑食渴飲此人心否曰然須是食其所當食飲其所當飲乃不失所謂道心若飲盜泉之水食嗟來之食則人心勝而道心亡矣問人心可以無否曰如何無得但以道心為主而人心每聽命焉耳
  沈僴錄大禹謨
  林武子問道心是先得人心是形氣所有但地歩較闊道心却在形氣中所以人心易得䧟了道心也是如此否曰天下之物精細底便難見麄底便易見饑渴寒煖是至麄底雖至愚之人亦知得若以較細者言之如利害則禽獸已有不能知者若是義理則愈是難知這只有些子不多所以説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言所爭也不多
  黄義剛錄大禹謨
  問動於人心之微則天理固已發見而人欲亦已萌天理便是道心人欲便是人心曰然
  鄭可學錄大禹謨
  問人心道心如飲食男女之欲出於其正即道心矣又如何分别曰這箇畢竟是生於血氣
  陳文蔚錄大禹謨
  問人心惟危則當去了人心否曰從道心而不從人心甘節錄大禹謨
  人心亦未是十分不好底人欲只是饑欲食寒欲衣之心爾如何謂之危旣無禮義如何不危
  黄士毅錄字子洪未詳所聞年歲蜀類徽類中
  大禹謨
  問道心惟微曰義理精微難見且如利害最易見是粗底然鳥獸已有不知之者又曰人心道心只是爭些子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林夔孫錄大禹謨
  旣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又曰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甘節錄大禹謨
  精是識别得人心道心一是常守得定允執只是箇真知
  楊道夫錄大禹謨
  漢卿問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一叚曰凡事有一半是一半不是須要精辨其是非惟一者旣辨得是非却要守得徹頭徹尾惟其如此故於應事接物之際頭頭捉著中惟精是致知惟一是力行不可偏廢
  李杞錄字良仲平江人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歲饒後錄二十一卷中
  大禹謨
  問精一執中之説曰惟精是精察分明惟一是行處不雜執中是執守不失
  余大雅錄大禹謨
  惟精惟一舜告禹所以且説行不似學者而今當理會精也
  楊方錄字子直汀州人庚寅所聞先生四十一歲饒後錄一卷中
  大禹謨
  問惟精惟一曰人心直是危道心直是微且説道心微妙有甚準則直是要擇之精直是要守之一
  林賜錄字聞一乙夘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六歲饒錄卅二卷中
  大禹謨
  因論惟精惟一曰虛明安靜乃能精粹而不雜誠篤雄固乃能純一而無間
  沈僴錄大禹謨
  問允執厥中曰書傳所載多是説無過不及之中只如中庸之中亦只説無過不及但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一處却説得重也
  萬人傑錄大禹謨
  問堯舜禹大聖人也允執厥中執字似亦大叚喫力如何曰聖人固不思不勉然使聖人自有不思不勉之意則罔念而作狂矣經言此類非一更細思之萬人傑錄大禹謨
  舞干羽之事想只是置三苖於度外而示以閒暇之意輔廣錄大禹謨
  問允廸厥德謨明弼諧説者云是形容臯陶之德或以為是臯陶之言曰下文説謹厥身脩思永是允廸厥德意庶明勵翼是謨明弼諧意恐不是形容臯陶底語問然則此三句是就人君身上説否曰是就人主身上説謨是人主謀謨弼是人臣輔翼與之和合如同寅協恭之意
  董銖錄臯陶謨
  庶明勵翼庶明是衆賢様言賴衆明者勉勵輔翼黄義剛錄臯陶謨
  問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曰此亦難曉若且據文勢解之當云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言其人之有德當以事實言之古注謂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為驗是也
  萬人傑錄臯陶謨
  臯陶九德只是好底氣質然須兩件凑合將來方成一德凡十八種
  吳必大錄臯陶謨
  九德分得細宻
  李閎祖錄臯陶謨
  或問聖賢教人如克己復禮等語多只是教人克去私欲不見有教人變化氣質處如何曰寛而栗柔而立剛而無虐這便是教人變化氣質處又曰有人生下來便自少物欲者㸔來私欲是氣質中一事
  黄義剛錄臯陶謨
  簡而亷亷者隅也簡者混而不分明也論語集註亷謂稜角峭厲與此混而不分明相發
  吳壽昌錄字大年邵武人丙午同子浩錄先生五十三歲饒錄四十三卷中
  臯陶謨
  天工人其代之天秩天叙天命天討旣曰天便自有許多般在其中天人一理只有一箇分不同
  楊方錄臯陶謨
  因其生而第之以其所當處者謂之叙因其叙而與之以其所當得者謂之秩天叙便是自然底次序君便教他居君之位臣便教他居臣之位父便教他居父之位子便教他居子之位秩便是那天叙裏面物事如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皆是有這箇叙便是他這箇自然之秩
  黄義剛錄臯陶謨
  要五禮有庸五典五惇須是同寅協恭和衷要五服五章五刑五用須是政事懋哉懋哉
  黄義剛錄臯陶謨
  同寅協恭是言君臣政事懋哉懋哉即指上文五禮五刑之類
  黄㽦錄臯陶謨
  同寅協恭是上下一於敬
  楊方錄臯陶謨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若德之大者則賞以服之大者德之小者則賞以服之小者罪之大者則罪以大底刑罪之小者則罪以小底刑盡是天命天討聖人未嘗加一毫私意於其間只是奉行天法而已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許多典禮都是天叙天秩下了聖人只是因而勅正之因而用出去而已凡其所謂冠婚喪祭之禮與夫典章制度文物禮樂車輿衣服無一件是聖人自做底都是天做下了聖人只是依傍他天理行將去如推箇車子本自轉將去我這裏只是畧扶助之而已
  沈僴錄臯陶謨
  問益稷篇禹與臯陶只管自叙其功是如何曰不知是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脱簡後面却又有一叚那禹前面時只是説他無可言但予思日孜孜臯陶問他如何他便説也要恁地孜孜却不知後面一叚是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説那丹朱後故恁地説丹朱縁如此故不得為天子我如此勤苦故有功以此相戒其君教莫如丹朱而如我便是古人直不似今人便要瞻前顧後
  黄義剛錄益稷
  張元德問惟幾惟康其弼直東萊解幾作動康作靜如何曰理會不得伯恭説經多巧良久云恐難如此説問元德尋常㸔予克厥宅心作存其心否曰然曰若説三有俊心三有宅心曰三有宅三有俊則又當如何此等處皆理會不得解得這一處礙了那一處若逐處自立説解之何書不可通良久云宅者恐是所居之位是已用之賢俊者是未用之賢也元德問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曰亦不可曉漢書在治忽作七始詠七始如七均之類又如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一叚上文説欽四鄰庶頑讒説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並生哉皆不可曉如命龍之辭亦曰朕墍讒説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皆言讒説此須是當時有此制度今不能知又不當杜撰胡説只得置之元德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乃是賞罰曰旣是賞罰當别有施設如何只靠射豈有無狀之人纔射得中便為好人乎元德問五言東萊釋作君臣民事物之言曰君臣民事物是五聲所屬如宫亂則荒其君驕宫屬君最大羽屬物最小此是論聲若商放緩便似宫聲尋常琴家最取廣陵操以某觀之其聲最不和平有臣陵其君之意出納五言却恐是審樂知政之類如此作五言説亦頗通又云納言之官如漢侍中今給事中朝廷誥令先過後省可以封駁元德問孔壁所傳本科斗書孔安國以伏生所傳為𨽻古定如何曰孔壁所傳平易伏生書多難曉如堯典舜典臯陶謨益稷是伏生所傳有方鳩僝功載采采等語不可曉大禹謨一篇却平易又書中㸃句如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用寧王遺我大寶龜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與古注㸃句不同又舊讀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作一句今觀古記欵識中多云俊在位則當於壽字絶句矣又問盤庚如何曰不可曉如古我先王將多于前功適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績于朕邦全無意義又當時遷都更不明説遷之為利不遷之為害如中篇又説神説鬼若使如今誥令如此好一塲大鶻突尋常讀尚書讀了太甲伊訓咸有一德便着鞔過盤庚却㸔説命然高宗肜日亦自難㸔要之讀尚書可通則通不可通姑置之
  萬人傑錄益稷
  止守也惟幾當審萬事之幾惟康求箇安穩處弼直以直道輔之應之非惟人應之天亦應之
  甘節錄益稷
  義剛點尚書作會作一句先生曰公點得是
  黄義剛錄益稷
  明庶以功恐庶字誤只是試字
  輔廣錄益稷
  苗頑弗即工此是禹治水時調役他國人夫不動也後方征之旣格而服則治其前日之罪而竄之竄之而後分北之今説者謂苗旣格而又叛恐無此事又曰三苖想只是如今之溪洞相似溪洞有數種一種謂之媌未必非三苖之後也史中説三苖之國左洞庭右彭蠡在今湖北江西之界其地亦甚闊矣
  輔廣錄益稷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六
  錢塘程川撰
  書六
  夏書
  禹貢集義今當分解如冀州旣載壺口治梁及岐當分作三叚逐叚下注地名漢為甚郡縣唐為甚郡縣今為甚郡縣下文旣修太原至于岳陽覃懐底績至于衡漳當為一叚厥土白壤云云又為一叚碣石云云又為一叚方得仔細且先分細叚解了有解得成片者方成片寫於後黒水弱水諸處皆須細分不可作大叚寫
  不知何氏錄禹貢
  問禹貢地理曰禹貢過字有三義有山過水過人過如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只是禹過此處去也若曰山過水過便不通
  潘時舉錄禹貢
  禹治水乃是自下而上了又自上而下後人以為自上而下此大不然不先從下泄水却先從上理會下水泄未得下當愈甚是載治水如此
  不知何氏錄禹貢
  禹貢一書所記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曉竊意當時治水事畢却總作此一書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畢總作一門單耳禹自言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一篇禹貢不過此數語極好細㸔今人説禹治水始於壺口鑿龍門某未敢深信方河水洶湧其勢迅激縱使鑿下龍門恐這石仍舊壅塞又下面水未有分殺必且潰決四出葢禹先決九川之水使各通於海又濬畎澮之水使各通於川使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歸禹只是先從低處下手若下面之水盡殺則上面之水漸淺方可下手九川盡通則導河之功已及八分故某嘗謂禹治水必當始于碣石九河葢河患惟兖為甚兖州是河曲處其曲處兩岸無山皆是平地所以潰決常必在此禹自其決處導之用工尤難孟子亦云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之海葢皆自下流疏殺其勢耳若鯀則只是築堙之所以九載而功弗成也
  董銖錄禹貢
  禹當時治水也只理會河患餘處亦不大叚用功夫河水之行不得其所故汎濫浸及他處觀禹用功初只在冀以及兖青徐雍却不甚來東南積石龍門所謂作十三載乃同者正在此處龍門至今横石斷流水自上而下其勢極可畏向未經鑿治時龍門正道不甚泄故一𣲖西滚入關陜一𣲖東滚徃河東故此為患最甚禹自積石至龍門着工夫最多又其上散從西域去徃徃亦不甚為患行河東者多流黄泥地中故只管推洗泥汁只管凝滯淤塞故道漸狹直上流下來纔急故道不泄便致横湍他處先朝亦多造鐵為治河器竞亦何濟或問齊威塞九河以富國事果然否曰當時葵邱之㑹申五禁且曰無曲防是令人不得私自防遏水流他終不成自去塞了最利害處便是這般説話亦難慿問河患何為至漢方甚曰史記表中亦自有河決之文禹只是理河水餘處亦因河溢有些患㸔治江不見甚用力書載岷山導江東别為沱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迤北㑹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若中間便用工夫如何載得恁畧又云禹治水先就土低處用工
  葉賀孫錄禹貢
  禹治水大率多是用工於河治梁及岐是鑿龍門等處冀州三面邊河兖州亦邊河故先冀即兖
  包揚錄禹貢
  因説三江之説多不同銖問東坡之説如何曰東坡不曾親見東南水勢只是意想硬説且江漢之水到漢陽軍已合為一不應至揚州復言三江薛士龍説震澤下有三江入海疑它曾見東南水勢説得恐是因問味别地脉之説如何曰禹治水不知是要水有所歸不為民害還是只要辨味㸃茶如陸羽之流尋脉踏地如後世風水之流耶且太行山自西北發脉來為天下之脊此是中國大形勢其底柱王屋等山皆是太行山脚今説者分隂陽列言導岍及岐至於荆山山脉逾河而過為壺口雷首底柱析城王屋碣石則是荆山地脉却來做太行山脚其所謂地脉尚説不通况禹貢本非理會地脉耶
  董銖錄禹貢
  江陵之水岳州之上是雲夢又曰江陵之下連岳州是雲夢
  甘節錄禹貢
  問岷山之分支何以見曰只是以水驗之大凡兩山夾行中間必有水兩水夾行中間必有山江出于岷山岷山夾江兩岸而行那邊一支去為隴這邊一支為湖南又一支為建康又一支為兩浙而餘氣為福建二廣
  黄義剛錄禹貢
  錄中那邊一支去為隴池錄云那邊一支去為江北許多去處
  因説禹貢曰此最難説葢他本文自有謬誤處且如漢水自是從今漢陽軍入江下至江州然後江西一帶江水流出合大江西江下水相淤故江西水出不得溢為彭蠡上取漢水入江處有多少路今言漢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東滙澤為彭蠡全然不合又如何去强解釋得葢禹當時只治得雍冀數州為詳南方諸水皆不親見恐只是得之傳聞故多遺闕又差誤如此今又不成説他聖人之經不是所以難説然自古解釋者紛紛終是與他地上水不合又言孟子説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諸江㨿合水路及禹貢所載惟漢入江汝泗自入淮而淮自入海分明是誤葢一時牽於文勢而不暇攷其實耳今人從而强為之解釋終是可笑
  吳雉錄禹貢
  禹貢西方南方殊不見禹施工處縁是山高少水患當時只分遣官屬而不了事底記述得文字不整齊耳某作九江彭蠡辨禹貢大槩可見于此禹貢只載九江無洞庭今以其地驗之有洞庭無九江則洞庭之為九江無疑矣洞庭彭蠡冬月亦涸只有數條江水在其中
  黄義剛錄禹貢
  東滙澤為彭蠡多此一句
  甘節錄禹貢
  問銖理會得彭蠡否銖曰向來只㨿傳注終未透達曰細㸔來經文疑有差悞恐禹當初必是不曾親到江東西或遣官屬徃視又是時三苖頑弗即工㨿彭蠡洞庭之地徃徃㸔得亦不子細因出三江説并山海經二條云此載得甚實又云浙江源疑出今婺源折嶺下
  董銖錄禹貢
  問先生説鄭漁仲以東為北江入于海為羨文是否曰然今考之不見北江所在問鄭説見之何書曰家中舊有之是川本今不知所在矣又云洪水之患意者只是如今河決之類故禹之用功處多在河所以於兖州下記作十有三載乃同此言專為治河也兖州是河患甚處正今之澶衛州也若其他江水兩岸多是山石想亦無汎濫之患禹自不須大叚去理㑹又云禹治水時想亦不曾遍歴天下如荆州乃三苖之國不成禹一一皆到徃徃是使官屬去彼相視其山川具其圖説以歸然後作此一書爾故今禹貢所載南方山川多與今地面上所有不同
  輔廣錄禹貢
  地理最難理㑹全合禹貢不着了且如岷山導江東别為沱今已不知沱所在或云蜀中李氷所鑿一所灌䕃蜀中數百里之田恐是沱則地勢又太上了澧水下有一支江或云是又在澧下太下了又如東滙澤為彭蠡江亦不至此澤敷淺原今又在德安或恐在湖口左右晁以道謂九江在湖口謂有九江來此合今以大江數之則無許多小數之則又甚多亦不知如何
  包揚錄禹貢
  禹貢地理不須大叚用心以今山川都不同了理㑹禹貢不如理會如今地理如禹貢濟水今皆變盡了又江水無沱又不至澧九江亦無尋處後人只白捉江州又上數千里不説一句及到江州數千里間連説數處此皆不可曉者禹貢但不可不知之今地理亦不必過用心今人説中原山川者亦是兒説不可見無攷處舊鄭樵好説後識中原者見之云全不是吳振錄禹貢
  問東坡疑𦙌征曰袁道潔攷得是太康失河北至相方失河南然亦疑羲和是箇歴官曠職廢之誅之可也何至誓師如此大抵古書之不可考皆此類也余大雅錄𦙌征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七
  錢塘程川撰
  書七
  商書
  問仲虺之誥似未見其釋湯慙德處曰正是解他云若苖之有莠若粟之有粃他縁何道這幾句葢謂湯若不除桀則桀必殺湯如説推亡固存處自是説伐桀至德日新以下乃是勉湯又如天乃錫王勇智他特地説勇智兩字便可見尚書多不可曉固難理會然這般處古人如何説得恁地好如今人做時文相似林夔孫錄仲虺之誥
  問禮義本諸人心惟中人以下為氣禀物欲所拘蔽所以反着求禮義自治若成湯尚何須以義制事以禮制心曰湯武反之也便也是有些子不那底了但他能恁地所以為湯若不恁地便是惟聖罔念作狂聖人雖則説是生知安行便只是常常恁地不已所以不可及若有一息不恁地便也是凡人了問舜由仁義行便是不操而自存否曰這都難説舜只是不得似衆人恁地着心自是操
  葉賀孫錄仲虺之誥
  蔡㦛問書所謂降衷曰古之聖賢才説出便是這般話成湯當放桀之初便説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常性克綏厥猷惟后武王伐紂時便説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傅説告高宗便説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惟天聰明惟聖時憲見古聖賢朝夕只見那天在眼前
  葉賀孫錄湯誥
  孔安國以衷為善便無意思衷只是中便與民受天地之中一般
  湯泳錄湯誥
  問天道福善禍淫此理定否曰如何不定自是道理當如此賞善罰惡亦是理當如此不如此便是失其常理又問或有不如此者何也曰福善禍淫其常理也若不如此便是天也把捉不定了又曰天莫之為而為它亦何嘗有意只是理自如此且如冬寒夏熱此是常理當如此若冬熱夏寒便是失其常理又問失其常者皆人事有以致之耶抑偶然耶曰也是人事有以致之也有是偶然如此時又曰大底物事也不㑹變如日月之類只是小小底物事㑹變如冬寒夏熱之類如冬間大熱六月降雪是也近年徑山嘗六七月大雪
  沈僴錄湯誥
  問伊訓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是時湯方在殯宫太甲于朝夕奠常在如何伊尹因祠而見之曰此與顧命康王之誥所在冕服事同意者古人自有一件人君居喪之禮但今不存無以考㨿葢天子諸侯旣有天下國家事體恐難與常人一般行喪禮輔廣錄伊訓
  伊尹祠于先王若有服不可入廟必有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甘節錄伊訓
  古書錯繆甚多如史記載伊訓有方明二字諸家遂解如反祀方明之類某攷之只是方字之誤方當作乃即尚書所謂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也
  吳雉錄伊訓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大槩是湯急已緩人所以引為日新之實
  湯泳錄伊訓
  具訓於蒙士吳斗南謂古者墨刑人以䝉䝉其首恐不然
  輔廣錄伊訓
  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后后來無罰言湯與彼皆有土諸侯而鄰國之人乃以湯為我后而徯其來此可見湯得民心處
  李閎祖錄太甲中
  視不為惡色所蔽為明聽不為姦人所欺為聰
  甘節錄太甲中
  爰革夏正只是正朔之正賀孫因問伊尹説話自分明間有數語難曉如為上為德為下為民之類曰伯恭四字為字都從去聲覺得順賀孫因説如逄君之惡也是為上而非是為德為宫室妻妾之奉也是為下而非是為民曰然伊尹告太甲却是與尋常人説話便恁地分曉恁地切身至今㸔時通上下皆使得至傅説告高宗語意却深縁高宗賢明可以説這般話故傅説輔之説得較精微伊尹告太甲前一篇許多説話都從天理窟中抉出許多話分明説與他今㸔來句句是天理又云非獨此㸔得道理透見得聖賢許多説話却是天理又云伊尹説得極懇切許多説話重重叠叠説了又説
  葉賀孫錄咸有一德
  問左右惟其人何所指曰只是指親近之臣任官是指任事底人也任官惟賢此多是為下為民底意思左右惟其人多是為上為德底意思其難其慎言人君任官須是賢臣左右須是得人當難之慎之也惟和惟一言人臣為上為下須是為德為民必和必一為此事也
  葉賀孫錄咸有一德
  至之問四為字當作何音曰四字皆作去聲言臣之所以為上者葢為君德也臣之所以為下者葢為民也為上猶言為君
  董銖錄咸有一德
  論其難其慎曰君臣上下相與甚難
  甘節錄咸有一德
  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上兩句是教人以其所從師下兩句是教人以其所擇善而為之師通夫問協于克一莫是能主一則自黙契于善否曰協字難説只是箇比對裁斷之義葢如何知得這善不善須是自心主宰得定始得葢有主宰則是是非非善善惡惡瞭然於心目間合乎此者便是不合者便不是横渠云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這見得它説得極好處葢從一中流出者無有不善所以他伊尹從前面説來便有此意曰常厥德曰庸德曰一德常庸一只是一箇蜚卿謂一恐只是專一之一曰如此則絶説不來道夫曰上文自謂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曰纔尺度不定今日長些子明日短些子便二三道夫曰到底説得來只是箇定則明明則事理見不定則擾擾則事理昏雜而不可識矣曰只是如此又曰㸔得道理多後於這般所在却寛平開出都無礙塞如蜚卿恁地理會數日却只恁地這便是㸔得不多多少被他這箇十六字礙又曰今若理會不得且只㸔自家每日一與不一時便見要之今却正要人恁地理會不得又思量但只當如横渠所謂濯去舊見以來新意且放下着許多説話只將這四句來平㸔便自見又曰這四句極好㸔南軒云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數句外惟此四句好但舜大聖人言語渾淪伊尹之言較露鋒鋩得些説得也好頃之又曰舜之語如春生伊尹之言如秋殺
  楊道夫錄咸有一德
  問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或言主善人而為師若仲尼無常師之意如何曰非也横渠説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最好此四句三叚一叚𦂳似一叚德且是大體説有吉德有凶德然必主於善始為吉爾善亦且是大體説或在此為善在彼為不善或在彼為善在此為不善或在前日則為善而今日則為不善或在前日則不善而今日則為善惟須協于克一是乃為善謂以此心揆度彼善爾故横渠言原則若善定於一耳葢善因一而後定也德以事言善以理言一以心言大抵此篇只是幾箇一字上有精神須與細㸔此心纔一便終始不變而有常也協字雖訓合字却是如以此合彼之合非己相合之合與禮記協於分藝書協時月正日之協同義葢若揆度參驗之意耳張敬夫謂虞書精一四句與此為尚書語之最精宻者而虞書為尤精
  余大雅錄咸有一德
  問横渠言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如何曰言一故善一者善之原也善無常主如言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協于克一如言皆是也葢均是善但易地有不同者故無常主必是合于一乃為至善一者純一於理而無二三之謂一則無私欲而純乎義理矣
  董銖錄咸有一德
  協于克一協猶齊也
  黄升卿錄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歲饒錄二十一卷中
  咸有一德
  高宗夢傅説㨿此則是眞有箇天帝與高宗對答曰吾賚汝以良弼今人但以主宰説帝謂無形象恐也不得若如世間所謂玉皇大帝恐亦不可畢竟此理如何學者皆莫能答
  沈僴錄説命上
  夢之事只説到感應處高宗夢帝賚良弼之事必是夢中有帝賚之説之類只是夢中事説是帝眞賚不得説無此事只是天理亦不得
  包揚錄説命上
  問高宗夢説如伊川言是有箇傅説便能感得高宗之夢琮謂高宗舊學于甘盤旣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其在民間久矣當時天下有箇傅説豈不知名當恭黙思道之時徃徃形于夢寐於是審象而求之不然賢否初不相聞但㨿一時夢寐便取來做宰相或者於理未安曰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是説高宗是説甘盤衆未應曰㨿來曁厥終罔顯只是尋甘盤不見然高宗舊勞于外爰曁小人亦嘗是在民間來
  吳琮錄字仲方臨川人甲寅見記先生六十五歲饒錄四卷五卷中
  説命上
  惟天聰明至惟干戈省厥躬八句各一義不可牽連天自是聰明君自是用時憲臣自是用欽順民自是用從乂口則能起羞甲胄所以禦戎也然亦能興戎如秦築長城以禦胡而致勝廣之亂衣裳者賞也在笥猶云在箱篋中甚言其取之易如云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無窮惟其予之之易故必審其人果賢耶果有功耶則賞不妄矣干戈刑人之具然須省察自家眞箇是否恐或因怒而妄刑人或慮施之不審而無辜者被禍則刑之施當矣葢衣裳之予雖在我而必審其人之賢否干戈施之於人而必審自己之是非也
  沈僴錄説命中
  惟口起羞以下四句皆是審
  甘節錄説命中
  口非欲起羞而出言不當則反足以起羞甲冑本所以禦戎而出謀不當則反足以起戎衣裳在笥易以與人不可不謹干戈討有罪則因以省身
  不知何氏錄説命中
  惟甲胄起戎葢不可有關防他底意
  甘節錄説命中
  惟甲胄起戎如歸與石郎謀反是也
  甘節錄説命中
  惟厥攸居所居所在也
  甘節錄説命中
  南軒云非知之艱行之艱此特傅説告高宗甘盤高宗舊學甘盤於義理知之亦多故使得這説若常人則須以致知為先也此等議論儘好
  楊道夫錄説命中
  台小子舊學於甘盤旣乃遯于荒野云云東坡解作甘盤遯于荒野㨿某㸔恐只是高宗自言觀上文曰台小子可見但不知當初高宗因甚遯于荒野不知甘盤是甚様人是學箇甚麽今亦不敢斷但㨿文義疑是如此兼無逸云高宗舊勞于外亦與此相應想見高宗三年不言恭黙思道未知所發又見世間未有箇人强得甘盤所以思得一大賢如傅説高宗若非傅説想不能致當日之治傅説若非高宗亦不能有所為故曰惟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言必相須也
  沈僴錄説命下
  經藉古人言學字方自説命始有
  不知何氏錄説命下
  惟學遜志務時敏至厥德修罔覺遜志者遜順其志捺下這志入那事中仔細低心下意與它理㑹若高氣不伏以為無𦂳要不能入細理㑹得則其修亦不來矣旣遜其志又須時敏若以做不做或作或輟亦不濟事須是遜志務時敏則厥修乃來為學之道只此二端而已又戒以允懐于兹二者則道乃積于厥躬積者來得件數多也惟斆學半葢已學旣成居于人上則須教人自學者學也而教人者亦學葢初學得者是半旣學而推以教人與之講説已亦因此温得此叚文義是斆之功一半也念終始典于學始之所學者學也終之所以教人者亦學也自學教人無非是學自始至終日日如此忽不自知其德之修矣或舉葛氏解云傅説與王説我教你者只是一半事那一半要係自去行取故謂之終始曰某舊為同安簿時學中一士子作書義如此説某見它説得新巧大喜之後見喻子才跋某人説命解後亦引此説又曰傅説此叚説為學工夫極精宻伊尹告太甲者極痛切
  沈僴錄説命下
  問為學遜志以意逆志之分曰遜志是小着這心去順那事理自然見得出逆志是將自家底意去推迎等候他志不似今人硬將此意去捉那志
  沈僴錄説命下
  遜志則無所墜落志不低則必有溺落在下面
  甘節錄説命下
  因説斆學半曰近見踰子才跋説命云教只斆得一半學只學得一半那一半斆人自理㑹伯恭亦如此説某舊在同安時見士人作書義如此説先説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此是人君且學且斆一面理會教人一面窮義理後面説監于成憲其永無愆數語是平正實語不應中間飜空一句如此深險如説斆只得一半不成那一半掉放冷處教他自得此語全似禪語只當依古注
  林賜錄説命下
  錄中某舊在同安時云云林夔孫錄云某㸔見古人説話不如是險錄中數語是平正實語云云林夔孫錄云言語皆平正皆是實語不應得中間飜一个筋斗去錄中此語全似禪語云云林夔孫錄云此却似禪語五通仙人問佛六通如何是那一通那一通便是妙處且如學記引此亦只是依古注説
  西伯戡黎便是這箇事難判斷觀戡黎大故逼近紂都豈有諸侯而敢稱兵於天子之都乎㸔來文王只是不伐紂耳其他事亦都做了如伐崇戡黎之類韓退之拘幽操云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伊川以為此説出文王意中事嘗疑這箇説得來太過㨿當日事勢觀之恐不如此若文王終守臣節何故伐崇只是後人因孔子以服事殷一句遂委曲囘䕶箇文王説教好㸔殊不知孔子只是説文王不伐紂耳嘗見雜説云紂殺九侯鄂侯爭之强辨之疾併醢鄂侯西伯聞之竊歎崇侯虎譖之曰西伯欲叛紂怒囚之羑里西伯歎曰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豈有君而可叛者乎於是諸侯聞之以西伯能敬上而恤下也遂相率而歸之㸔來只這叚説得平
  沈僴錄西伯戡黎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八
  錢塘程川撰
  書八
  周書一
  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須是剛徤中正出人意表之君方能立天下之事如創業之君能定禍亂者皆是智勇過人
  萬人傑錄㤗誓上
  或問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便是理否曰若全做理又如何説自我民視聽這裏有些主宰底意思
  不知何氏錄泰誓中
  莊仲問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謂天即理也曰天固是理然蒼蒼者亦是天在上而有主宰者亦是天各隨他所説今旣曰視聽理又如何㑹視聽雖説不同又却只是一箇知其同不妨其為異知其異不害其為同嘗有一人題分水嶺謂水不曾分某和其詩曰水流無彼此地勢有西東若識分時異方知合處同
  陳文蔚錄泰誓中
  問武成一篇編簡錯亂曰新有定本以程先生王介甫劉貢父李叔易諸本推究甚詳
  沈僴錄武成
  説洪範㸔來古人文字也不被人牽强説得出只自恁地熟讀少間字字都自㑹着實又云今人只管要説治道這是治道最𦂳切處這箇若理會不通又去理㑹甚麽零零碎碎
  楊道夫錄洪範
  問箕子陳洪範言彛倫攸叙見事事物物中得其倫理則無非此道非道便無倫理曰固是曰王道蕩蕩又曰王道平平曰無黨無偏又曰無偏無黨只是一箇道如何如此反復説只是要得人反覆思量入心來則自有所見矣
  余大雅錄洪範
  問鯀則殛死禹乃嗣興禹為鯀之子當舜用禹時何不逃走以全父子之義曰伊川説殛死只是貶死之類廖德明錄洪範
  問鯀旣被誅禹又出而委質不知如何曰葢前人之愆又問禹以鯀為有罪而欲葢其愆非顯父之惡否曰且如而今人其父打碎了箇人一件家事其子買來填還此豈是顯父之過
  孫自修錄字敬父宣城人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歲池錄卅一卷中
  洪範
  洛書本文只有四十五點班固云六十五字皆洛書本文古字畫少恐或有模様但今無所考漢儒説此未是恐只是以義起之不是數如此葢皆以天道人事參伍言之五行最急故第一五事又參之於身故第二身旣修可推之于政故八政次之政旣成又驗之於天道故五紀次之又繼之皇極居五葢能推五行正五事用八政修五紀乃可以建極也六三德乃是權衡此皇極者也德旣修矣稽疑庶徴繼之者著其驗也又繼之以福極則善惡之効至是不可加矣皇極非大中皇乃天子極乃極至言皇建此極也東西南北到此恰好乃中之極非中也但漢儒雖説作中字亦與今不同如云五事之中是也今人説中只是含胡依違善不必盡賞惡不必盡罰如此豈得謂之中
  鄭可學錄洪範
  凡數自一至五五在中自九至五五亦在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五亦在中又曰若有前四者則方可以建極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紀是也後四者却自皇極中出三德是皇極之權人君所嚮用五福所威用六極此曾南豐所説諸儒所説惟此説好又曰皇君也極標準也皇極之君常滴水滴凍無一些不善人却不齊故曰不協于極不罹于咎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此便是皇建其有極又曰尚書前五篇大槩易曉後如甘誓𦙌征伊訓太甲咸有一德説命此皆易曉亦好此是孔氏壁中所藏之書又曰㸔尚書漸漸覺曉不得便是有長進若從頭至尾解得便是亂道高宗肜日是最不可曉者西伯戡黎是稍稍不可曉者太甲大故亂道故伊尹之言𦂳切高宗稍稍聰明故説命之言細膩又曰讀尚書有一箇法半截曉得半截不曉得曉得底㸔不曉得底且闕之不可强通强道則穿鑿又曰敬敷五教在寛只是不急迫慢慢地養他
  甘節錄洪範
  天下道理只是一箇包兩箇易便只説到八箇處住洪範説得十數住五行五箇便有十箇甲乙便是兩箇木丙丁便是兩箇火戊已便是兩箇土金水亦然所謂兼三才而兩之便都是如此大學中明明德便包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五箇新民便包得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箇自暗室屋漏處做去到得無所不周無所不徧都是這道理自一心之微以至於四方之逺天下之大也都只是這箇
  黄義剛錄洪範
  問洪範諸事曰此是箇大綱目天下之事其大者大槩備於此矣問皇極曰此是人君為治之心法如周公一書只是箇人政而已
  沈僴錄洪範
  箕子為武王陳洪範首言五行次便及五事葢在天則是五行在人則是五事
  李儒用錄字仲秉岳陽人己未所聞先生七十歲池錄四十三卷饒錄卅卷中
  洪範
  問五福六極曰民之五福人君當嚮之民之六極人君當畏之
  吕燾錄洪範
  五福六極曾子固説得極好洪範大槩曾子固説得勝如諸人
  沈僴錄洪範
  問五行所屬曰舊本謂雨屬木暘屬金及與五事相配皆錯亂了吳斗南説雨屬水暘屬火燠屬木寒屬金風屬土㸔來雨只得屬水自分曉如何屬木問寒如何屬金曰他討得證㨿甚好左傳云金寒玦離又貌言視聽思皆是以次相屬問貌如何屬水曰容貎須光澤故屬水言發於氣故屬火眼主肝故屬木金聲清亮故聽屬金問凡上四事皆原於思亦猶水火木金皆出於土也曰然又問禮如何屬火曰以其光明問義之屬金以其嚴否曰然
  胡泳錄洪範
  錄中問五行所屬曰沈僴錄云問質屬土曰從前如此説
  自水曰潤下至稼穡作甘皆是二意水能潤能下火能炎能上金曰從曰革從而又能革也
  廖德明錄洪範
  金曰從革一從一革互相變而體不變且如銀打一隻盞便是從更要别打作一件家事便是革依舊只是這物事所以云體不變
  沈僴錄洪範
  忽問如何是金曰從革對曰是從已之革曰不然是或從或革耳從者從所鍜制革者又可革而之他而其堅剛之質依舊自存故與曲直稼穡皆成雙字炎上者上字當作上聲潤下者下字當作去聲亦此意余大雅錄洪範
  從革作辛是其氣割辣曲直作酸今以兩片木相擦則齒酸是其驗也
  林夔孫錄洪範
  視曰明是視而便見之謂明聽曰聰是聽而便聞之謂聰思曰睿是思而便通之謂睿
  楊道夫錄洪範
  問視聽言動比之洪範五事動是貎字否如動容貎之謂曰思也在這裏了動容貎是外面底心之動便是思又問五行比五事曰曾見吳仁傑説得也順它云貎是水言是火視是木聽是金思是土將庶徵來説便都順問貎如何是水曰它云貎是濕潤底便是水故其徵便是肅時雨若洪範乃是五行之書㸔得它都以類配得但是畧有不齊問皇極五福即是此五福否曰便只是這五福如歛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歛底即是盡得這五事以此錫庶民便是使民也盡得此五事盡得五事便有五福
  林夔孫錄洪範
  符叙舜功云象山在荆門上元須作醮象山罷之勸諭邦人以福不在外但當求之内心於是日入道觀設講座説皇極令邦人聚聽之次日又畫為一圖以示之先生曰人君建極如箇標準如東方望也如此西方望也如此南方望也如此北方望也如此莫不取則於此如周禮以為民極詩維民之極四方之極都是此意中固在其間而極不可以訓中漢儒注説中字只説五字之中猶未為害最是後世説中字不是近日之説只要含胡茍且不分是非不辨黑白遇當做底事只畧畧做些不要做盡此豈聖人之意又云洪範一篇首尾都是歸從皇極上去葢人君以一身為至極之標準最是不易又須歛時五福所以歛聚五福以為建極之本又須是敬五事順五行厚八政協五紀以結裹箇皇極又須乂三德使事物之接剛柔之辨須區處教合宜稽疑便是考之於神庶徵是驗之于天五福是體之于人這下許多是維持這皇極正人猶言中人是平平底人是有常産方有常心底人又云今人讀書麄心大膽如何㸔得古人意思如説八庶徵這若不細心體識如何㑹見得肅時雨若肅是恭肅便自有滋潤底意思所以便説時雨順應之乂時暘若乂是整治便自有開明底意思所以便説時暘順應之哲時燠若哲是普照便自有和暖底意思謀時寒若謀是藏宻便自有寒結底意思聖時風若聖則通明便自有爽快底意思符云謀自有顯然著見之謀聖是不可知之妙不知於寒於風果相關否曰凡㸔文字且就地頭㸔不可將大底便來壓了箕子所指謀字只是且説宻謀意思聖只是説通明意思如何將大底來壓了便休如説喫棗固是有大如𤓰者且就眼下説只是常常底棗如煎藥合用棗子幾箇自家須要説棗如𤓰大如何用得許多人若心下不細如何讀古人書洪範庶徵固不是定如漢儒之説必以為有是應必有是事多雨之徵必推説道是某時做某事不肅所以致此為此必然之説所以教人難盡信但古人意精宻只於五事上體察是有此理如荆公又却要一齊都不消説感應但把若字做如似字義説做譬喻説了也不得荆公固是也説道此事不足驗然而人主自當謹戒如漢儒必然之説固不可如荆公全不相關之説亦不可古人意思精宻恐後世見未到耳因云古人意思精宻如易中八字剛柔終始動靜徃來只這七八字移換上下添助語此多少精微有意味見得彖象極分明葉賀孫錄洪範
  五皇極只是説人君之身端本示儀於上使天下之人則而効之聖人固不可及然約天下而使之歸于正者如皇則受之則錫之福也所謂遵王之義遵王之道者天下之所取法也人君端本豈有他哉修於己而已一五行是發原處二五事是總持處八政則治民事五紀則協天運也六三德則施為之樽節處七稽疑則人事已至而神明其德處庶徵則天時之徵驗也五福六極則人事之徵驗也其本皆在人君之心其責亦甚重矣皇極非説大中之道若説大中則皇極都了五行五事等皆無歸着處又云便是篤恭而天下平之道天下只是一理聖賢語言雖多皆是此理如尚書中洛誥之類有不可曉處多然間有説道理分曉處不須訓釋自然分明如云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肆惟王其疾敬德不敢替厥義德等語是也
  萬人傑錄洪範
  皇極二字皇是指人君極便是指其身為天下做箇様子使天下視之以為標準無偏無黨以下數語皆是皇之所建皆無偏黨好惡之私天下之人亦當無作好作惡便是遵王之道遵王之路皆㑹歸于其極皆是視人君以為歸下文是彛是訓于帝其訓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説得自分曉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則許多道理盡在此矣但縁聖人做得様子高大人所難及而不可以此盡律天下之人雖不協于極但不罹于咎者皇亦受之至於而康而色自言好德者亦錫之福極不可以大中訓之只是前面五行五事八政五紀是已却都載在人君之身包括盡了五行是發源處五事是操持處八政是修人事五紀是順天道就中以五事為主視明聽聰便是建極如明如聰只是合恁地三德亦只是就此道理上為之權衡或放高或捺低是人事盡了稽疑又以卜筮參之若能建極則推之於人使天下皆享五福驗之於天則為休徵若是不能建極則其在人事便為六極在天亦為咎徵其實都在人君身上又不過敬用五事而已此即篤恭而天下平之意以是觀之人君之所任者豈不重哉如此則九疇方貫通為一若以大中言之則九疇散而無統大抵諸書初㸔其言若不勝其異無理㑹處究其指歸皆只是此理如召誥中其初説許多言語艱深難曉却𦂳要處只是惟王不可不敬德而已
  黄㽦錄洪範
  今人將皇極字作大中解了都不是皇建其有極不成是大建其有中時人斯其惟皇之極不成是時人斯其惟大之中皇須是君極須是人君定一箇表儀於上且如北極是在天中喚作北中不可屋極是在屋中喚作屋中不可人君建一箇表儀于上便有肅乂哲謀聖之應五福備具推以與民民皆從其表儀又相與保其表儀下文凡厥庶民以下言人君建此表儀又須知天下有許多名色人須逐一做道理處着始得於是有念之受之錫之福之類隨其人而區處之大抵皇極是建立一箇表儀後又有廣大含容區處周備底意思嘗疑正人正字只是中常之人此等人須是富方可與為善與無常産有常心者有異有能有為是有才之人有猷有為有守是有德之人無偏無陂以下只是反復歌詠若細碎解都不成道理滕璘錄洪範
  問先生言皇極之極不訓中只是標準之義然無偏無黨無反無側亦有中意曰只是箇無私意問標準之義如何曰此是聖人正身以作民之準則問何以能歛五福曰當就五行五事上推究人君修身便貌恭言從視明聽聰思睿卽身自正五者得其正則五行得其序以之稽疑則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在庶徵則有休徵無咎徵和氣致祥有仁壽而無鄙天便是五福反是則福轉為極陸子靜荆門軍曉諭乃是歛六極也
  廖德明錄洪範
  皇極如以為民極標準立於此四方皆面内而取法皇謂君也極如屋極隂陽造化之總㑹樞紐極之為義窮極極至以上更無去處
  李閎祖錄洪範
  先生問曹尋常説皇極如何曹云只説作大中曰某謂不是大中皇者王也極如屋之極言王者之身可以為下民之標準也貎之恭言之從視明聽聰則民觀而化之故能使天下之民無有作好而遵王之道無有作惡而遵王之路王者又從而歛五者之福而錫之於庶民歛者非取之於外亦自吾身先得其正然後可以率天下之民以歸于正此錫福之道也黄卓錄洪範
  中不可解做極極無中意只是在中乃至極之所為四向所標準故因以為中如屋極亦只是在中為四向所準如建邦設都以為民極亦只是中天下而立為四方所標準如粒我蒸民莫匪爾極來牟豈有中意亦只是使人皆以此為準如北極如宸極皆然若只説中則殊不見極之義矣
  陳淳錄洪範
  極盡也先生指前面香卓四邊盡處是極所以為之四極四極視中央中央即是極也堯都平陽舜都蒲坂四邊望之一齊㸔着平陽蒲坂如屋之極極高之處四邊到此盡了去不得故謂之極宸極亦然至善亦如此應于事到至善是極盡了更無去處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書之皇極亦是四方所瞻仰者皇有訓大處惟皇極之皇不可訓大皇只當作君所以説遵王之義遵王之路直説到後面以為天下王其意可見葢皇字下從王
  湯泳錄洪範
  東坡書傳中説得極字亦好
  黄㽦錄洪範
  無有作好無有作惡謂好所當好惡所當惡不可作為耳
  吳必大錄洪範
  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會歸字無異義只是重叠言之與旣言無偏無黨又言無黨無偏無别説也
  不知何氏錄洪範
  疆弗友以剛克之爕友柔克之此治人也資質沉潛以剛克之資質高明以柔克之此治已也
  吕燾錄洪範
  沈潛剛克高明柔克克治也言人資質沉潛者當以剛克之資質高明者當以柔克之此説為勝
  沈僴錄洪範
  衍忒衍疑是過多剰底意思忒是差錯了
  沈僴錄洪範
  一極備凶一極無凶多些子不得無些子不得
  湯泳錄洪範
  洪範却可理會天人相感庶徵可驗以類而應也秦時六月皆凍死人
  不知何氏錄洪範
  問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曰此但言職任之大小如此又問庶民惟星一句解不通并下文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意亦不貫曰家用不寧以上自結上文了下文却又説起星文意似是兩叚云云又問箕星好風畢風好雨曰箕只是簸箕以其簸揚而鼓風故月宿之則風古語云月宿箕風揚沙畢是义網漉魚底义子又鼎中漉肉义子亦謂之畢凡以畢漉魚肉其汁水淋漓而下若雨然畢星名義葢取此今畢星上有一柄下開兩义形狀亦類畢故月宿之則雨漢書謂月行東北入軫若東南入箕則風所以風者葢箕是南方屬巽巽為風所以好風恐未必然
  沈僴錄洪範
  王省惟歲言王之所當省者一歲之事卿士所省者一月之事以下皆然
  沈僴錄洪範
  庶民惟星庶民猶星也
  吕燾錄洪範
  凶短折兩事惡弱惡是自暴弱是自棄
  吕燾錄洪範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九
  錢塘程川撰
  書九
  周書二
  近諸孫將旅獒來讀是時武王已八十餘歲矣太保此書諄諄如教小兒相似若自後世言之則為非所宜言不尊君矣銖問人不易物之易合如字合作去聲曰㸔上文意則當作如字讀但德盛不狎侮又難説又問志以道寧言以道接接字如何曰接者酬應之謂言當以道酬應也志我之志言人之言
  董銖錄旅獒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易改易也言人不足以易物惟德足以易物德重而人輕也人猶言位也謂居其位者如寶玉雖貴若有人君之德則所錫賚之物斯足貴若無其德則雖有至寶以錫諸侯亦不足貴也沈僴錄旅獒
  林聞一問周公代武王之死不知亦有此理否曰聖人為之亦須有此理
  錢木之錄字子山普陵人丁巳所聞先生六十八歲池錄卅六卷中
  金縢
  是有丕子之責于天責如責侍子之責周公之意云設若三王欲得其子服事于彼則我多才多藝可以備使令且留武王以鎮天下也
  萬人傑錄金縢
  成王方疑周公二年之間二公何不為周公辨明若天不雷電以風二公終不進説矣當是時成王欲誚周公而未敢葢周公東征其勢亦難誚他此成王雖深疑之而未敢誚之也若成王終不悟周公須有所處矣
  萬人傑錄金縢
  問周公作鴟鴞之詩以貽成王其辭艱苦深奥不知成王當時如何理㑹得曰當時事變在眼前故讀其詩者便知其用意所在自今讀之旣不及見當時事所以謂其詩難曉然成王雖得此詩亦只是未敢誚公其心未必能遂無疑及至雷風之變啟金縢之書後方始釋然開悟先生却問必大曰成王因何知有金縢後去啟之必大曰此二公贊之也又問二公何故許時不説若雷不響風不起時又如何必大曰聞之吕公著云此見二公功夫處二公在裏面調䕶非一日矣但他人不得而知耳曰伯恭愛説一般如此道理必大問其説畢竟如何曰是時周公握了大權成王自是轉動周公未得便假無風雷之變周公亦須别有道理李懐光反其子璀告德宗曰臣父能危陛下陛下不能制臣父借此可見當時事勢然在周公之事則不過使成王終于省悟耳
  吳必大錄金縢
  大誥一篇不可曉據周公在當時外則有武庚管蔡之叛内則有成王之疑周室方且岌岌然他作此書决不是備禮茍且為之必欲以此聳動天下也而今大誥大意不過説周家辛苦做得這基業在此我後人不可不有以成就之而已其後又却專歸在卜上其意思緩而不切殊不可曉
  輔廣錄大誥
  因言武王旣克紂武庚三監及商民畔曰當初紂之暴虐天下之人胥怨無不欲誅之及武王旣順天下之心以誅紂於是天下之怨皆解而歸周矣然商之遺民及與紂同事之臣一旦見故主遭人殺戮宗社為墟寧不動心兹固畔心之所由生也葢始苦於紂之暴而欲其亡固人之心及紂旣死則怨已解而人心復有所不忍亦事勢人情之必然者又况商之流風善政畢竟尚有在人心者及其頑民感紂恩意之深此其所以畔也云云後來樂毅伐齊亦是如此沈僴錄大誥
  棐字與匪字同據漢書
  敬德錄不詳姓氏并不詳所聞年歲及池錄饒錄饒後錄卷次云餘倣此
  大誥
  忱諶字只訓信天棐忱如云天不可信
  沈僴錄大誥
  康誥三篇此是武王書無疑其中分明説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豈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己意而告之乎决不解如此五峯吳才老皆説是武王書只縁誤以洛誥書首一叚置在康誥之前故叙其書於大誥微子之命之後問如此則封康叔在武庚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時商畿千里紂之地亦甚大所封必不止三兩國周公使三叔監殷他却與武庚叛此是一件大疎脱事若當時不便平息模様做出西晉初年時事想見武庚日夜去説誘三叔以為周公弟也却在周作宰相管叔兄也却出監商故管叔生起不肖之心如此
  輔廣錄康誥酒誥梓材
  康誥酒誥是武王命康叔之詞非成王也如朕其弟小子封又曰乃寡兄朂猶今人之劣兄也故五峯編此書於皇王大紀不屬成王而載於武王紀也至若所謂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至乃洪大誥治自東坡㸔出以為非康誥之詞而梓材一篇則又有可疑者如稽田垣墉之喻却與無胥戕無胥虐之類不相似以至於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却又似洛誥之文乃臣戒君之詞非酒誥語也
  楊道夫錄康誥酒誥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一叚自是脱落分曉且如朕弟寡兄是武王自告康叔之辭無疑葢武王周公康叔同呌作兄豈應周公對康叔一家人説話安得呌武王作寡兄以告其弟乎葢寡者是向人稱我家我國長上之辭也只被其中有作新大邑于周數句遂牽引得序來作成王時書不知此是脱簡且如梓材是君戒臣之辭而後截又皆是臣戒君之辭要之此三篇斷然是武王時書若是成王不應所引多文王而不及武王且如今人才説太祖便須及太宗也又曰某常疑書注非孔安國作葢此傳不應是東晉方出其文又皆不甚好不似西漢時文
  黄義剛錄康誥
  庸庸祗祗威威顯民此等語旣不可曉只得且用古注古注旣是杜撰如今便别求説又杜撰不如他矣黄㽦錄康誥
  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非汝封又曰劓刖人無或劓刖人康叔為周司㓂故一篇多説用刑此但言非汝封刑人殺人則無或敢有刑人殺人者葢言用刑之權止在康叔不可不謹之意耳
  輔廣錄康誥
  吳才老説梓材是洛誥中書甚好其他文字亦有錯亂而移易得出人意表者然無如才老此様處恰恰好好
  不知何氏錄梓材
  尚書句讀□長者如皇天旣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是一句
  黄㽦錄梓材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只是一句
  楊道夫錄召誥
  周公曰王肇稱殷禮以後皆是論祭祀然其中又雜得别説在
  吳振錄洛誥
  栁兄言東萊解無逸一篇極好曰伯恭如何解君子所其無逸栁曰東萊解所字為居字曰若某則不敢如此説諸友問先生如何説曰恐有脱字則不可知若説不行而必强立一説雖若可觀只恐道理不如此襲葢鄉錄無逸
  舜功問徽柔懿恭是一字是二字曰二字上輕下重柔者須徽恭者須懿柔而不徽則姑息恭而不懿則非由中出
  鄭可學錄無逸
  滕璘錄云柔易于暗弱徽有發揚之意恭形于外懿則有藴藏之意
  艾軒云文字只㸔易曉處如尚書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下面便不可曉只㸔這兩句
  甘節錄多方
  或錄云此兩句不與上下文相似上下文多不可曉
  文王惟克厥宅心人皆以宅心為處心也非即前面所説三有宅心爾若處心則當云克宅厥心
  李方子錄立政
  康王之誥釋斬衰而服衮冕於禮為非孔子取之又不知如何設使制禮作樂當此之職只得除之
  不知何氏錄康王之誥
  銖問太保稱成王獨言畢協賞罰何也曰只為賞不當功罸不及罪故事事差錯若畢協賞罸至公至明何以及此又問張皇六師曰古者兵藏於農故六軍皆寓於農張皇六師則是整頓民衆底意思
  楊至錄康王之誥
  問格其非心之格訓正是如格式之格以律人之不正者否曰如今人言合格是將此一物格其不正者如格其非心是説得深者格君心之非是説得淺者子善因問温公以格物為扞格之格不知格字有訓扞義否曰亦有之如格鬭之格是也
  董銖錄冏命
  錄中如今人言合格云云萬人傑錄云如合格之格謂使之歸于正也
  東坡解吕刑王享國百年耄作一句荒度作刑作一句甚有理如洛誥等篇不可曉只合闕疑
  廖德明錄吕刑
  問贖刑所以寛鞭朴之刑則吕刑之贖刑如何曰吕刑葢非先王之法也故程子有一策問云商之盤庚周之吕刑聖人載之於書其取之乎抑將垂戒後世乎輔廣錄吕刑
  古人贖金只是用於鞭朴之小刑而已重刑無贖到穆王好巡幸無錢使遂造贖法五刑皆有贖墨百鍰劓惟倍剕倍差宫六百鍰大辟千鍰聖人存此篇所以記法之變然其間亦多好語有不輕於用刑底意陳淳錄吕刑
  問鄭敷文所論甫刑之意是否曰便是他們都不去攷那贖刑如古之金作贖刑只是刑之輕者如流宥五刑之屬皆是流竄但有鞭作官刑朴作教刑便是法之輕者故贖想見穆王胡做亂做到晚年無錢使撰出這般法來聖人也是志法之變處但是他其中論不可輕於用刑之類也有許多好説話不可不知又問本朝之刑與古雖相逺然也較近厚日何以見得義剛曰如不甚輕殺人之類曰也是但律較輕勑較重律是古來底勑是本朝底而今用時勑之所無方用律本朝自徒以下罪輕古時流罪不刺面只如今白面編管様是唐五代方是點面决脊如折杖却是太祖方創起這却較寛安卿問律起於何時曰律是從古來底逐代相承修過今也無理㑹了但是而今刑統便是但律下面注底便是周世宗者如宋莒公所謂律應從而違堪供而闕此六經之亞文也所謂律者漢書所引律便是但其辭古難曉如當時數大獄引許多詞便如而今欵様引某罪引某法為斷本朝便多是用唐法義剛曰漢法較重于唐當時多以語辭獲罪曰只是他用得如此當時之法却不曾恁地他只見前世輕殺人便恁地且如楊惲一書㸔得來有甚大叚違法處謂之不怨不可但也無謗朝政之辭却便謂之腹誹而腰斬
  黄義剛錄吕刑
  仲黙問五刑不贖之意曰是穆王方有贖刑嘗見蕭望之言古不贖刑某甚疑之後來方省得贖刑不是古因取望之傳㸔畢曰説得也無引證因論望之云想見望之也是拗義剛問望之學術不知是如何又似好様又却也有那差異處先生徐應曰他説底也是正義剛曰如殺韓延壽分明是他不是曰望之道理短義剛曰㸔來他也是暗於事機被那兩箇小人恁地弄後都不知先生但應之而已
  黄義剛錄吕刑
  秦誓費誓亦皆有説不行不可曉處民訖自若是多盤想只是説人情多要安逸之意
  輔廣錄費誓㤗誓





  朱子五經語類卷四十九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
  錢塘程川撰
  詩一
  統論經義
  只是思無邪一句好不是一部詩皆思無邪
  不知何氏録川按不知何氏録有三饒録二十卷為辛亥先生六十二嵗時同舍共聞饒録三十九卷為己未先生七十嵗時同舍共錄建别録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詳何時所聞未詳孰是餘倣此
  温柔敦厚詩之教也使篇篇皆是譏刺人安得温柔敦厚
  滕璘録字徳粹新安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嵗饒録十七卷中
  問以詩觀之雖千百載之遠人之情偽只此而已更無兩般曰以某㸔来須是别換過天地方别換一様人情釋氏之説固不足據然其書説盡百千萬刼其事情亦只如此而已況天地無終窮人情安得有異吳必大録字伯豐興國人戊申己酉所聞先生五十九嵗六十嵗饒録八卷中
  問詩次序是當如此否曰不見得只是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諸詩元初却當作一片又曰如卷阿説豈弟君子自作賢者如泂酌説豈弟君子自作人君大抵詩中有可以比並㸔底有不可如此㸔自有只般様子
  葉賀孫録字味道括蒼人辛亥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二嵗池録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
  恭父問詩章起於誰曰有故言者是指毛公無故言者皆是鄭康成有全章換一韻處有全押韻處如頌中有全篇句句是韻如殷武之類無兩句不是韻到稼穡匪解自欠了一句前輩分章都曉不得某細讀方知是欠了一句
  葉賀孫録
  詩中頭項多一項是音韻一項是訓詀名件一項是文體若逐一根究然後討得些道理則殊不濟事須是通悟者方㸔得
  李方子録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嵗池録六卷中
  聖人有法度之言如春秋書禮是也一字皆有理如詩亦要逐字將理去讀便都礙了
  陳淳録字安卿臨漳人庚戌己未所聞先生六十一嵗七十嵗饒録十三卷十四卷中
  問聖人有法度之言如春秋書與周禮字較實詩無理會只是㸔大意若要將序去讀便礙了問變風變雅如何曰也是後人恁地説今也只依他恁地説如漢廣汝墳皆是説婦人如此則是文王之化只及婦人不及男子只㸔他大意恁地拘不得
  徐㝢録字居父永嘉人庚戌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一嵗池録二十卷二十一卷饒録二十六卷中
  問刪詩曰那曾見得聖人執筆刪那箇存這箇也只得就相傳上説去
  葉賀孫録
  因論詩曰孔子取詩只取大意三百篇也有會做底有不會做底如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此是顯然譏刺他到第二章已下又全然放寛豈不是亂道如載馳詩然有首尾委曲詳盡非大段會底説不得又如鶴鳴做得極巧更含蓄意思全然不露如清廟一倡三歎者人多理會不得注下分明説一人倡之三人和之譬如今人挽歌之類今人解者又須要胡説亂説
  曾祖道録字擇之丁巳所聞先生六十八嵗池録卅七卷中
  詩有説得曲折後好底有只恁平直説後自好底如燕燕末後一章這不要㸔上文考下章便知得是恁地意思自是高遠自是説得那人着
  黄義剛録字毅然臨川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嵗池録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饒録卅八卷中
  詩人只見他恁地重三疊四説將謂是無倫理次序不知他一句不胡亂下文蔚曰今日偶㸔棫樸一篇凡有五章前三章是説人歸附文王之徳後二章乃言文王有作人之功及紀綱四方之徳致得人歸附者在此一篇之意次第甚明曰然遐不作人却是説他鼓舞作興底事功夫細密處又在後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綱紀四方四方便都在他線索内牽着都動文蔚曰勉勉即是純亦不已否曰然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後文章真箇是盛美資質真箇是堅實
  陳文蔚録字才卿上饒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嵗池録四卷中
  讀詩之法只是熟讀涵詠自然和氣從胷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務自立説只恁平讀著意思自足須是打疊得這心光蕩蕩地不立一箇字只管虛心讀他少問推来推去自然推出那箇道理所以説以此洗心便是以這道理盡洗出那心裏物事渾然都是道理上蔡曰學詩須先識得六義體面而諷詠以得之此是讀詩之要法㸔来書只是要讀讀得熟時道理自見切忌先自布置立説
  不知何氏録
  大凡讀書先曉得文義了只是常常熟讀如㸔詩不須得着意去裏面訓解但只平平地涵詠自好因舉池之竭矣不云自頻泉之竭矣不云自中四句吟詠者久之又曰大雅中如烝民板抑等詩自有好底董氏舉侯芭所言衞武公作抑詩使人日誦於其側不知此出在何處他讀書多想見是如此又曰如孟子也大故分曉也不用解他熟讀滋味自出
  林䕫孫錄字子武三山人丁巳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八嵗池録卅四卷中
  讀詩之法且如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蓋言白華與茅尚能相依而我與子乃相去如此之遠何哉又如倬彼雲漢為章于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只是説雲漢恁地為章于天周王壽考豈不能作人也上兩句皆是引起下面説畧有些意思傍着不須深求只此讀過便得
  沈僴録字杜仲永嘉人戊午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九嵗池録卅八卷卅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中
  讀詩且只將做今人做底詩㸔或每日令人誦讀却從旁聴之其詁有未通者畧檢注解㸔却時時誦其本文便見其語脉所在又曰念此一詩既已記得其語却逐箇字將前後一様字通訓之今注解中有一字而兩三義者如假字有云大者有云至者只是隨處旋紐揑耳非通訓也
  黄㽦録字子畊豫章人戊申所聞先生五十九嵗饒録九卷十卷中
  問向見吕丈問讀詩之法呂丈舉横渠置心平易之説見教某遵用其説去誦味来固有箇涵泳情性底道理然終不能有所啓𤼵程子謂興於詩便知有著力處今讀之止見其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而已不知其他如何著力曰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不特詩也他書皆然古人獨以為興於詩者詩便有感𤼵人底意思今讀之無所感𤼵者正是被諸儒解殺了死著詩義興起人善意不得如南山有臺序云得賢則能為邦家立太平之基蓋為見詩中有邦家之基字故如此解此序自是好句但纔如此説定便局了一詩之意若果先得其本意雖如此説亦不妨正如易解若得聖人繫辭之意便横説竪説都得今㫁以一義解定易便不活詩所以能興起人處全在興如山有樞隰有榆别無意義只是興起下面子有車馬子有衣裳耳小雅諸篇皆君臣燕飲之詩道主人之意以譽賓如今人宴飲有致語之類亦間有叙賓客答詞者漢書載客歌驪駒主人歌客毋庸歸亦是此意古人以魚為重故魚麗南有嘉魚皆特舉以歌之儀禮載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邱歌南山有臺笙由儀本一套事後人移魚麗附於鹿鳴之什截嘉魚以下為成王詩遂失當時用詩之意故胡亂解今觀魚麗嘉魚南山有臺等篇辭意皆同菁莪湛露蓼蕭皆燕飲之詩詩中所謂君子皆稱賓客後人却以言人君正顛倒了如以湛露為恩澤皆非詩義故野有蔓草零露湑兮亦以為君之澤不下流皆局於一箇死例所以如此周禮以六詩教國子當時未有注解不過教之曰此興也此比也此賦也興者人便自作興㸔比者人便自作比㸔興只是興起謂下句直説不起故將上句帶起来説如何去上討義理今欲觀詩不若且置小序及舊説只將元詩虛心熟讀徐徐玩味候彷彿見箇詩人本意却從此推尋將去方有感𤼵如人捻得一箇無題目詩再三熟㸔要須辨得出来若被舊説一局局定便㸔不出今雖説不用舊説終被他先入在内不期依舊從它去某向作詩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處亦曲為之説後来覺得不安第二次解者雖存小序問為辨破然終是不見詩人本意後来方知只盡去小序便自可通於是盡滌舊説詩意方活又曰變風中固多好詩雖其間有沒意思者然亦須得其命辭遣意處方可觀後人便自做箇道理解説於其造意下語處元不及究只後代文集中詩文多不解其辭意者樂府中羅敷行羅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羅敷之夫其曰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正相戲之辭又曰夫壻從東来千騎居上頭觀其氣象即使君也後人亦錯解了須得其辭意方見好笑處
  吳必大録
  學者當興於詩須先去了小序只將本文熟讀玩味仍不可先㸔諸家注解㸔得久之自然認得此詩是説箇甚事謂如拾得箇無題目詩説此花既白又香是盛寒開必是梅花詩也卷阿召康公戒成王其始只説箇好意思如豈弟君子皆指成王純嘏爾壽之類皆説優㳺享福之事至有馮有翼以下方説用賢大抵告人之法亦當如此須先令人歆慕此事則其肯從吾言必樂為之矣
  萬人傑録字正淳興國人庚子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一嵗池録十七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詩如今恁地注解了自是分曉易理會但須是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若只草草㸔過一部詩只兩三日可了但不得滋味也記不得全不濟事古人説詩可以興須是讀了有興起處方是讀詩若不能興起便不是讀詩因説永嘉之學只是要立新巧之説少間指摘東西鬭凑零碎便立説去縱説得是也只無益莫道又未是
  錢木之録字子山晉陵人丁巳所聞先生六十八嵗池録卅六卷中
  讀詩正在於吟咏諷誦觀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詩自然足以感𤼵善心今公讀詩只是將已意去包籠他如做時文相似中間委曲周旋之意盡不曾理會得濟得甚事若如此㸔只一日便可觀盡何用逐日只睚得數章而又不曾透徹耶且如人入城郭須是逐街坊里巷屋廬臺榭車馬人物一一㸔過方是今公等只是外面望見城是如此便説我都知得了如鄭詩雖淫亂然出其東門一詩却如此好女曰雞鳴一詩意思亦好讀之真箇有不知手之舞足之蹈者
  沈僩録
  讀詩便長人一格如今人讀詩何縁會長一格詩之興最不𦂳要然興起人意處正在興會得詩人之興便有一格長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蓋曰豐水且有芑武王豈不有事乎此亦興之一體不必更注解如龜山説闗雎處意亦好然終是説死了如此便詩眼不活
  吳必大録
  問時舉㸔文字如何曰詩傳今日方㸔得綱領要之𦂳要是要識得六義頭面分明則詩亦無難㸔者曰讀詩全在諷詠得熟則六義將自分明須使篇篇有箇下落始得且如子善向㸔易傳往往畢竟不曾熟如此則何縁會浹洽横渠云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靜坐得之一亂則思不起今學者㸔文字若記不得則何縁貫通時舉曰縁資性魯鈍全記不起曰只是貪多故記不得福州陳正之極魯鈍每讀書只讀五十字必三二百遍而後能熟積習讀去後来却赴賢良要知人只是不會耐苦耳凡學者要須做得人難做底事方好若見做不得便不去做要任其自然何縁做得事成切宜勉之
  潘時舉録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嵗池録十二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問學者誦詩每篇誦得幾遍曰也不曾記只覺得熟便止曰便是不得須是讀熟了文義都曉得了涵泳讀取百来遍方見得那好處那好處方出方見得精怪見公每日説得来乾燥元来不曾熟讀若讀到精熟時意思自説不得如人下種子既下得種了須是討水去灌溉他討糞去培擁他與他耘鋤方是下工夫養他處今却只下得箇種子了便休都無耘治培養工夫如人相見纔見了便㪚去都不曽交一談如此何益所以意思都不生與自家都不相入都恁地乾燥這箇貪多不得讀得這一篇恨不得常熟讀此篇如無那第二篇方好而今只是貪多讀第一篇了便要讀第二篇讀第二篇了便要讀第三篇恁地不成讀書此便是大不敬此句厲聲説須是殺了那走作底心方可讀書
  不知何氏録
  㸔詩不要死殺㸔了見得無所不包今人㸔詩無興底意思
  甘節録字吉父永嘉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嵗池錄二十五卷中
  問㸔詩如何曰方㸔得闗雎一篇未有疑處曰未要去討疑處只熟㸔某注得訓詁字字分明便却玩索涵泳方有所得若便要立議論往往裏面曲折其實未曉只髣髴見得便是虛設耳恐不濟事此是三百篇之首可更熟㸔
  潘時舉錄
  㸔詩且㸔他大義如衞諸詩其中有説時事者固當細考如鄭之淫亂底詩苦苦搜求他有甚意思一日㸔五六篇可也
  沈僩録
  公不會㸔詩須是㸔他詩人意思好處是如何不好處是如何㸔他風土㸔他風俗又㸔他人情物態只㸔伐檀詩便見得他一箇清高底意思㸔碩鼠詩便見他一箇暴斂底意思好底意思是如此不好底是如彼好底意思令自家善意油然感動而興起㸔他不好底自家心下如著槍相似如此㸔方得詩意沈僩錄
  㸔詩義理外更好㸔他文章且如谷風他只是如此説出来然而叙得事曲折先後皆有次序而今人費盡氣力去做後尚做得不好
  黄義剛録
  先生問林武子㸔詩何處曰至大雅大聲曰公前日方㸔節南山如何恁地快恁地不得而今人㸔文字敏底一揭開板便曉但於意味却不曽得便只管㸔時也只是恁地但百遍自是强五十遍時二百遍自是强一百遍時題彼脊鴒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這箇㸔時也只是恁地但裏面意思却有説不得底解不得底意思却在説不得底裏面又曰生民等篇也可見祭祀次第此與儀禮正相合
  黄義剛録
  先生謂學者曰公㸔詩只㸔集傳全不㸔古注曰某意欲先㸔了先生集傳却㸔諸家解曰便是不如此無却㸔底道理才説却理會便是悠悠語今見㸔詩不從頭㸔一過云且等我㸔了一箇了却㸔那箇幾時得再㸔如厮殺相似只是殺一陣便了不成説今夜且如此厮殺明日又重新殺一番
  沈僩録
  文蔚泛㸔諸家詩説先生曰某有集傳後只㸔集傳先生又曰曾叅㸔諸家否曰不曾曰却不可
  陳文蔚録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一
  錢塘程川撰
  詩二
  統論六義
  六義自鄭氏以来失之后妃自程先生以来失之后妃安知當時之稱如何
  鄭可學録字子上莆田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嵗饒録十六卷中
  或問詩六義注三經三緯之説曰三經是賦比興是做詩底骨子無詩不有才無則不成詩蓋不是賦便是比不是比便是興如風雅頌却是裏面横□底都有賦比興故謂之三緯
  吕燾録字徳昭南康人己未所聞先生七十嵗饒録卅六卷卅七卷中
  詩有是當時朝廷作者雅頌是也若國風乃採詩者採之民間以見四方民情之美惡二南亦是採民言而被樂章爾程先生必要説是周公作以教人不知是如何某不敢從若變風又多是淫亂之詩故班固言男女相與歌詠以言其傷是也聖人存此亦以見上失其教則民欲動情勝其弊至此故曰詩可以觀也且詩有六義先儒更不曾説得明却因周禮説豳詩有豳雅豳頌即於一詩之中要見六義思之皆不然蓋所謂六義者風雅頌乃是樂章之腔調如言仲吕調大石調越調之類至比興賦又别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賦也本要言其事而虛用兩句釣起因而接續去者興也引物為況者比也立此六義非特使人知其音聲之所當又欲使歌者知作詩之法度也問豳之所以為雅為頌者恐是可以用雅底腔調又可用頌底腔調否曰恐是如此某亦不敢如此㫁今只説恐是亡其二
  佘大雅録字正叔上饒人戊戌以後所聞先生四十九嵗池録三卷中
  問比興曰説出那物事来是興不説出那物事是比如南有喬木只是説箇漢有㳺女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只説箇他人有心子忖度之闗雎亦然皆是興體比底只是從頭比下来不説破興比相近却不同周禮説以六詩教國子其實只是這賦比興三箇物事風雅頌詩之標名理會得那興比賦時裏面全不大段費解今人要細解不道此説為是如奕奕寢廟不認得意在那他人有心處只管解那奕奕寢廟
  潘植録字立之癸丑所聞先生六十四嵗饒録二十九卷中
  問詩傳説六義以托物興辭為興與舊説不同曰覺舊説費力失本指如興體不一或借眼前物事説將起或别自將一物説起大抵只是將三四句引起如唐時尚有此等詩體如青青河畔草青青水中蒲皆是别借此物興起其辭非必有感有見於此物也有將物之無興起自家之所有將物之有興起自家之所無前輩都理會這箇不分明如何説得詩本指只伊川也自未見得㸔所説有甚廣大處子細㸔本指却不如此若上蔡怕曉得詩如云讀詩須先要識得六義體面這是他識得要領處問詩雖是吟咏使人自有興起固不專在文辭然亦須是篇篇句句理㑹著實見得古人所以作此詩之意方始於吟咏上有得曰固是若不得其真實吟咏箇甚麽然古人已多不曉其意如左傳所載歌詩多與本意元不相闗問我將維天其右之既右享之今所解都作左右之右與舊不同曰周禮有享右祭祀之文如詩中此例亦多如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之類如我將所云作保祐説更難方説維羊維牛如何便説保祐到伊嘏文王既右享之也説未得右助之右問振鷺詩不是正祭之樂歌乃獻助祭之臣未審如何曰㸔此文意都無告神之語恐是獻助祭之臣古者祭祀每一受胙主與賓尸皆有獻酬之禮既畢然後亞獻至獻畢復受胙如此禮意甚好有接續意思到唐時尚然今併受胙於諸獻既畢之後主與賓尸意思皆隔了古者一祭之中所以多事如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强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古人祭禮是大段有節奏葉賀孫録
  器之問詩傳分别六義有未備處曰不必又只管滯却許多且㸔詩意義如何古人一篇詩必有一篇意思且要理會得這箇如柏舟之詩只説到靜言思之不能奮飛緑衣之詩説我思古人實獲我心此可謂止乎禮義所謂可以怨便是喜怒哀樂𤼵而皆中節處推此以觀則子之不得於父臣之不得於君朋友之不相信皆當以此意處之如屈原之懷沙赴水賈誼言厯九州而相其君何必懷此都也便都過當了古人胷中𤼵出意思自好㸔著三百篇詩則後世之詩多不足觀矣
  錢木之録
  統論風雅頌
  大序言一國之事係一人之本謂之風所以析衞為邶鄘衞曰詩古之樂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衞有衞音鄘有鄘音邶有邶音故詩有鄘音者係之鄘有邶音者係之邶若大雅小雅則亦如今之商調宫調作歌曲者亦按其腔調而作爾大雅小雅亦古作樂之體格按大雅體格作大雅按小雅體格作小雅非是做成詩後旋相度其辭目為大雅小雅也大抵國風是民庶所作雅是朝廷之詩頌是宗廟之詩又云小序漢儒所作有可信處絶少大序好處多然亦有不滿人意處
  金去偽録字敬直樂平人乙未所聞先生四十六嵗池録十五卷中
  林子武問詩者中聲之所止曰這只是正風雅頌是中聲那變風不是伯恭堅要牽合説是然恐無此理今但去讀㸔便自有那輕薄底意思在了如韓愈説數句其聲浮且淫之類這正是如此
  黄義剛録
  統論風雅
  問王風是他風如此不是降為國風曰其辭語可見風多出於在下之人雅乃士夫所作雅雖有刺而其辭莊重與風異
  鄭可學録
  器之問風雅與無天子之風之義先生舉鄭漁仲之説言出於朝廷者為雅出於民俗者為風文武之時周召之作者謂之周召之風東遷之後王畿之民作者謂之王風似乎大約是如此亦不敢為㫁然之説但古人作詩體自不同雅自是雅之體風自是風之體如今人做詩曲亦自有體製不同者自不可亂不必説雅之降為風今且就詩上理會意義其不可曉處不必反倒因説嘗見蔡行之舉陳君舉説春秋云須先㸔聖人所不書處方見所書之義見成所書者更自理會不得却又取不書者来理會少間只是説得竒巧
  錢木之録
  統論二南
  詩未論音律且如讀二南與鄭衞之詩相去多少不知何氏録
  問程氏云詩有二南猶易有乾坤莫只是以功化淺深言之曰不然問莫是王者諸侯之分不同曰今只㸔大序中説便可見大序云闗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鵲巢騶虞之徳諸侯之風先王之所以教故繫之召公只㸔那化字與徳字及所以教字便見二南猶乾坤也
  陳文蔚録
  前輩謂二南猶易之乾坤其詩粹然無非道理與他詩不同曰須是寛中㸔𦂳底意思因言匡衡漢儒幾語亦自説得好曰便是他做處却不如此
  劉炎録己酉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嵗六十一嵗六十二嵗六十三嵗六十四嵗六十五嵗饒後録七卷中
  問二南之詩真是以此風化天下否曰亦不須問是要風化天下與不風化天下且要從闗闗雎鳩在河之洲云云裏面㸔義理是如何今人讀書只是説向外面去却於本文全不識
  錢木之録
  統論周南
  敬子説詩周南曰他大綱領處只在戒謹恐懼上只自闗闗雎鳩便從這裏做起後面只是漸漸推得濶沈僩録
  統論豳風
  問豳詩本風而周禮籥章氏祈年於田祖則吹豳雅蜡祭息老物則吹豳頌不知就豳詩觀之其孰為雅孰為頌曰先儒因此説而謂風中自有雅自有頌雖程子亦謂然似都壞了詩之六義然有三説一説謂豳之詩吹之其調可以為風可為雅可為頌一説謂楚茨大田甫田是豳之雅噫嘻載芟豐年諸篇是豳之頌謂其言田之事如七月也如王介甫則謂豳之詩自有雅頌今皆亡矣數説皆通恐其或然未敢必也楊道夫錄字仲恩建寜人己酉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嵗池録十八卷十九卷中
  統論二雅
  小雅恐是燕禮用之大雅須饗禮方用小雅施之君臣之間大雅則止人君可歌
  吳必大錄
  大雅氣象宏濶小雅雖各指一事説得精切至到嘗見古人工歌宵雅之三將作重事近嘗令孫子誦之則見其詩果是懇至如鹿鳴之詩見得賓主之間相好之誠如徳音孔昭以燕樂嘉賓之心情意懇切而不失義理之正四牡之詩古注云無公義非忠臣也無私情非考子也此語甚切當知既云王事靡盬又云不遑將母皆是人情少不得底説得懇切如皇皇者華即首云每懷靡及其後便須咨詢咨謀㸔此詩不用小序意義自然明白
  黄㽦録
  問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是所係者小大雅是所係者大呦呦鹿鳴其義小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其義大問變雅曰亦是變用他腔調爾大抵今人説詩多去辨他序文要求著落至其正文闗闗雎鳩之義却不與理會王徳修云詩序只是國史一句可信如闗雎后妃之徳也此下即講師説如蕩詩自是説蕩蕩上帝序却言是天下蕩蕩賚詩自是説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是説後世子孫賴其祖宗基業之意他序却説賚予也豈不是後人多被講師瞞耶曰此是蘇子由曾説来然亦有不通處如漢廣徳廣所及也有何義理却是下面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幾句却有理若某只上一句亦不敢信他舊曾有一老儒鄭漁仲更不信小序只依古本與疊在後面某今亦只如此今人虛心㸔正文久之其義自見蓋所謂序者類多世儒之談不解詩人本意處甚多且如止乎禮義果能止禮義否桑中之詩禮義在何處王曰他要存戒曰此正文中無戒意只是直述他淫亂事爾若鶉之奔奔相鼠等詩却是譏罵可以為戒此則不然某今㸔得鄭詩自叔于田等詩之外如狡童子衿等篇皆淫亂之詩而説詩者誤以為刺昭公刺學校廢耳衞詩尚可猶是男子戲婦人鄭詩則不然多是婦人戲男子所以聖人尤惡鄭聲也出其東門却是箇識道理底人做
  余大雅録
  統論大雅
  大雅非聖賢不能為其間平易明白正大光明
  黄㽦録
  統論三頌
  伯豐問商頌恐是宋作曰宋襄一伐楚而已其事可攷安有莫敢不来王等事又問恐是宋人作之追述往事以祀其先代若是商人所作商尚質不應商頌反多於周頌曰商頌雖多於周頌覺得文勢自别周頌雖簡文自平易商頌之辭自是奥古非宋襄可作又問頌是告於神明魯頌中却多是頌當時之君如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僖公豈有此事曰是頌願之辭又問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孟子引以為周公如何曰孟子引經自是不仔細又問或謂魯頌非三百篇之類夫子姑附於此耳曰思無邪一句正出魯頌
  黄㽦錄
  統論商頌
  商頌簡奥
  李方子錄
  統論比興
  問詩中説興處多近比曰然如闗雎麟趾相似皆是興而兼比然雖近比其體却只是興且如闗闗雎鳩本是興起到得下面説窈窕淑女此方是入題説那實事蓋興是以一箇物事貼一箇物事説上文興而起下文便接説實事如麟之趾下文便接振振公子一箇對一箇説蓋公本是箇好底人子也好孫也好族人也好譬如麟趾也好定也好角也好及比則却不入題了如比那一物説便是説實事如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一句便是説那人了下面宜爾子孫依舊是就螽斯羽上説更不用説實事此所以謂之比大率詩中比興皆類此
  沈僩録
  比是以一物比一物而所指之事常在言外興是借彼一物以引起此事而其事常在下句但比意雖切而却淺興意雖濶而味長
  葉賀孫録
  比雖是較切然興却意較深遠也有興而不甚深遠者比而深遠者又係人之高下有做得好底有拙底常㸔後世如魏文帝之徒作詩皆只是説風影獨曹操愛説周公其詩中屢説便是那曹操意思也是較别也是乖
  黄義剛録
  統論興
  詩之興全無巴鼻後人詩猶有此體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又如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来無端人莫之知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皆是此體
  李方子録録中詩之興下吳振録云多
  是假他物舉起全不取其義
  統論韻
  問詩叶韻是當時如此作是樂歌當如此曰當時如此作古人文字多有如此者如正考父鼎銘之類鄭可學録
  詩之音韻是自然如此這箇與天通古人音韻寛後人分得密後隔開了離騷注中𤼵兩箇例在前朕皇考曰伯庸庚寅吾以降又重之以修能紉秋蘭以為佩後人不曉却謂只此兩韻如此某有楚詞叶韻作子厚名字刻在漳州
  李方子録
  問先生説詩率皆叶韻得非詩本樂章播諸聲詩自然叶韻方諧律呂其音節本如是耶曰固是如此然古人文章亦多是叶韻因舉王制及老子叶韻處數段又曰周頌多不叶韻疑自有和底篇相叶清廟之瑟朱絃而疏越一唱而三歎歎即和聲也
  李儒用録字仲秉岳陽人己未所聞先生七十嵗池録四十三卷饒録卅卷中
  問詩叶韻有何所據而言曰叶韻乃吳才老所作某又續添減之蓋古人作詩皆叶韻與今人歌曲一般今人信口讀之全失古人詠歌之意
  李煇録字晦叔不詳所聞年嵗及池録饒録饒後録卷次云餘倣此
  先生因言㸔詩須并叶韻讀便見得他語自整齊又更畧知叶韻所由来甚善又曰伊川有詩解數篇説到小雅以後極好蓋是王公大人好生地做都是識道理人言語故它裏面説得儘有道理好仔細㸔非如國風或出于婦人小夫之口但可觀其大槩也董銖録字叔重鄱陽人丙辰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七嵗池録十三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器之問詩曰古人情意温厚寛和道得言語自恁地好當時叶韻只是要便於諷詠而已到得後来一向於字韻上嚴切却無意思漢不如周魏晉不如漢唐不如魏晉本朝又不如唐如元微之劉禹錫之徒和詩猶自有韻相重密本朝和詩便定不要一字相同不知却愈壞了詩
  錢木之録
  器之問詩叶韻之義曰只要音韻相叶好吟哦諷誦易見道理亦無甚要𦂳今且要將七分工夫理會義理三二分工夫理會這般去處若只管留心此處而於詩之義却見不得亦何益也又曰叶韻多用吳才老本或自以意補入
  錢木之録
  吳才老補韻甚詳然亦有推不去者某煞尋得當時不曾記今皆忘之矣如外禦其務叶烝也無戎才老無尋處却云務字古人讀做蒙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協音汝也如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亦是協音汝也下民有嚴叶不敢怠遑才老欲音嚴為莊云避漢諱却無道理某後来讀楚辭天問見一嚴字乃押從莊字乃知是叶韻嚴讀作昂也天問才老豈不讀往往無甚意義只恁打過去也
  黄義剛録饒錄何氏云中庸奏假無言奏音
  族平聲音騣所以毛詩作鬷字
  或問吳氏叶韻何據曰他皆有據泉州有其書每一字多者引十餘證少者亦兩三證他説元初更多後删去姑存此耳然猶有未盡因言商頌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吳氏云嚴字恐是莊字漢人避諱改作嚴字某後来因讀楚辭天問見嚴字都押入剛字方字去又此間鄉音嚴作户剛反乃知嚴字自與皇字叶然吳氏豈不曾㸔楚詞想是偶然失之又如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丞也無戎吳氏復疑侮當作霧以叶戎字某却疑古人訓戎為汝如以佐戎辟戎雖小子則戎女音或通後来讀常武詩云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則與汝叶明矣因言古之謠諺皆押韻如夏諺之類㪚文亦有押韻者如曲禮安民哉叶音兹則與上面思辭二字叶矣又如將上堂聲必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將入户視必下下叶音護禮運孔子閒居亦多押韻莊子中尤多至於易彖辭皆韻語也又云禮記五至三無處皆叶
  輔廣録字漢卿慶源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嵗池録二卷中
  詩音韻間有不可曉處因説如今所在方言亦自有音韻與古合處子升因問今陽字却與唐字通清字却與青字分之類亦自不可曉曰古人韻疎後世韻方嚴密見某人好考古字却説青字音自是親如此類極多
  錢木之録
  叶韻恐當以頭一韻為準且如華字叶音敷如有女同車是第一句則第二句顔如舜華當讀作敷字然後與下文佩玉瓊琚洵美且都皆叶至如何彼穠矣唐棣之華是第一韻則當依本音讀而下文王姬之車却當作尺奢反如此方是今只從吳才老舊説不能又創得此例然楚詞紛余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然後下文紉秋蘭以為佩叶若能字只從本音則佩字遂無音如此則又未可以頭一韻為定也
  李閎祖録字守約邵武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嵗池録四卷中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此例甚多作字作做保字作補往近王舅近音既説文作㫁誤寫作近黄㽦録
  鴻飛遵渚公歸無所鴻飛遵陸公歸不復飛歸叶是句腰亦用韻詩中亦有此體
  李方子録
  昭兹来許漢碑作昭哉洪氏隷釋兹哉叶韻柏梁臺詩末句韻亦同
  李方子録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二
  錢塘程川撰
  詩三
  統論大小序
  詩纔説得密便説他不著國史明乎得失之迹這一句也有病周禮禮記中史並不掌詩左傳説自分曉以此見得大序亦未必是聖人做小序更不須説他做小序不會寛説每篇便求一箇實事填塞了他有尋得著底猶自可通不然便與詩相礙那解底要就詩却礙序要就序却礙詩詩之興是劈頭説那沒来由底兩句下面方説那事這箇如何通解鄭聲淫所以鄭詩多是淫佚之辭狡童將仲子之類是也今喚做忽與祭仲與詩辭全不相似這箇只似而今閒潑曲子南山有臺等數篇是燕享時常用底叙賓主相好之意一似今人致語又曰詩小序不可信而今㸔詩有詩中分明説是某人某事者則可知其他不曾説者而今但可知其説此等事而已韓退之詩曰春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
  舒高錄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嵗饒後録二十卷中
  詩大序只有六義之説是而程先生不知如何又却説從别處去如小序亦間有説得好處只是杜撰處多不知先儒何故不虛心仔細㸔這道理便只恁説却後人又只依他那箇説出亦不㸔詩是有此意無若説不去處又須穿鑿説將去又詩人當時多有倡和之詞如是者有十數篇序中都説從别處去且如蟋蟀一篇本其風俗勤儉其民終嵗勤勞不得少休及嵗之暮方且相與燕樂而又遽相戒曰日月其除無已太康蓋謂今雖不可以不為樂然不已過於樂乎其憂深思遠固如此至山有樞一詩特以和答其意而解其憂爾故説山則有樞矣隰則有榆矣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一旦宛然以死則他人藉之以為樂爾所以解勸他及時而樂也而序蟋蟀者則曰刺晉僖公儉不中禮蓋風俗之變必由上以及下今謂君之儉反過於禮而民之俗猶知用禮則必無是理也至山有樞則以為刺晉昭公又大不然矣若魚藻則天子燕諸侯而諸侯美天子之詩也采菽則天子所以答魚藻矣至鹿鳴則燕享賓客也序頗得其意四牡則勞使臣也而詩序下文則妄矣皇皇者華則遣使臣之詩也棠華則燕兄弟之詩也序固得其意伐木則燕朋友故舊之詩也人君以鹿鳴而下五詩燕其臣故臣受君之賜者則歌天保之詩以答其上天保之序雖畧得此意而古注言鹿鳴至伐木皆君所以下其臣臣亦歸美於上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却説得尤分明又如行葦自是祭畢而燕父兄耆老之詩首章言開燕設席之初而慇懃篤厚之意已見於言語之外二章言侍御獻酬飲食歌樂之盛三章言既燕而射以為懽樂末章祝頌其既飲此酒皆得享夫長壽今序者不知本㫖見有勿踐履之説則便謂仁及草木見戚戚兄弟便謂親睦九族見黄耉台背便謂養老見以祈黄耉便謂乞言見介爾景福便謂成其福禄細細碎碎殊無倫理其失為尤甚既醉則父兄所以答行葦之詩也鳬鷖則祭之明日繹而賓尸之詩也古者宗廟之祭皆有尸既祭之明日則煖其祭食以燕為尸之人故有此詩假樂則公尸之所以答鳬鷖也今序篇皆失之又曰詩即所謂樂章雖有唱和之意祗是樂工代歌亦非是君臣自歌也
  楊道夫録
  統論大序
  詩序起闗雎后妃之徳也止教以化之大序起詩者志之所之也止詩之至也
  㳺敬仲録字連叔南劍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嵗饒録十九卷中
  聲𤼵出於口成文而節宣和暢謂之音乃合於音調如今之唱曲合宫調商調之類
  㳺敬仲録
  詩大序亦只是後人作其間有病句
  李方子録
  大序亦有未盡如𤼵乎情止乎禮義又只是説正詩變風何嘗止乎禮義
  不知何氏録
  問止乎禮義曰如變風柏舟等詩謂之止乎禮義可也桑中諸篇曰止乎禮義則不可蓋大綱有止乎禮義者
  黄㽦録
  止乎禮義如泉水載馳固止乎禮義如桑中有甚禮義大序只是㨂好底説亦未盡
  黄㽦録
  統論小序
  因論詩厯言小序大無義理皆是後人杜撰先後増益湊合而成多就詩中採摭言語更不能𤼵明詩之大㫖纔見有漢之廣矣之句便以為徳廣所及才見有命彼後車之言便以為不能飲食教載行葦之序但見牛羊勿踐便謂仁及草木但見戚戚兄弟便謂親睦九族見黄耉台背便謂養老見以祈黄耉便謂乞言見介爾景福便謂成其福禄隨文生義無復倫理卷耳之序以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為后妃之志事固不倫矣况詩中所謂嗟我懷人其言親暱太甚寧后妃所得施於使臣者哉桃夭之詩謂婚姻以時國無鰥民為后妃之所致而不知其為文王刑家及國其化固如此豈專后妃所能致耶其他變風諸詩未必是刺者皆以為刺未必是言此人必附會以為此人桑中之詩放蕩留連止是淫者相戲之辭豈有刺人之惡而反自陷於流蕩之中子衿詞意輕儇亦豈刺學校之辭有女同車等皆以為刺忽而作鄭忽不娶齊女其初亦是好底意思但見後来失國便將許多詩盡為刺忽而作考之於忽所謂淫昏暴虐之類皆無其實至遂目為狡童豈詩人愛君之意況其所以失國正坐柔懦闊疎亦何狡之有幽厲之刺亦有不然甫田諸篇凡詩中無詆譏之意者皆以為傷今思古而作其他謬誤不可勝説後世但見詩序巍然冠於篇首不敢復議其非至於解説不通多為飾辭以曲護之者其誤後學多矣大序却好或者謂補湊而成亦有此理書小序亦未是只如堯典舜典便不能通貫一篇之意堯典不獨為遜舜一事舜典到厯試諸艱之外便不該通了其他書序亦然至如書大序亦疑不是孔安國文字大抵西漢文章渾厚近古雖董仲舒劉向之徒言語自别讀書大序便覺軟慢無氣未必不是後人所作也
  周謨錄字舜弼南康人己亥以後所聞先生五十嵗饒録四卷五卷中
  問狡童刺忽也古注謂詩人以狡童指忽而言前輩嘗舉春秋書忽之法且引碩鼠以況其義先生詩解取程子之言謂作詩未必皆聖賢則其言豈免小疵孔子删詩而不去之者特取其可以為後戒耳琮謂鄭之詩人果若指斥其君目以狡童其疵大矣孔子自應刪去曰如何見得曰似不曾以狡童刺忽且今所謂彼者他人之義也所謂子者爾之義也他與爾似非共指一人而言今詩人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䬸兮為憂忽之辭則彼狡童兮自應别有所指矣曰却是指誰曰必是當時擅命之臣曰不與我言兮却是如何曰如祭仲賣國受盟之事國人何嘗與知琮因是以求碩鼠之義烏知必指其君而非指其任事之臣哉曰如此解經盡是詩序悞人鄭忽如何做得狡童若是狡童自會託婚大國而借其助矣謂之頑童可也許多鄭風只是孔子一言㫁了曰鄭聲淫如將仲子自是男女相與之辭却干祭仲與叔段甚事如褰裳自是男女相咎之辭却干忽與突爭國甚事但以意推㸔狡童便見所指是何人矣不特鄭風詩序大率皆然問每篇詩名下一句恐不可無自一句而下却是無用曰蘇氏有此説且如卷耳如何是后妃之志南山有臺如何是樂得賢甚至漢廣之詩寜可是文王之道以下至求而不可得也尚自不妨却如徳廣所及也一句成甚説話又問大序如何曰其間亦自有鑿説處如言國史明乎得失之迹按周禮史官如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其職不過掌書無掌詩者不知明得失之迹却干國史甚事曰舊聞先生不取詩序之説未能領受今聴一言之下遂活却一部毛詩
  吳琮録字仲方臨川人甲寅見記先生六十五嵗饒録四卷五卷中
  詩序多是後人妄意推想詩人之美刺非古人之所作也古人之詩雖存而意不可得序詩者妄誕其説但疑見其人如此便以為是詩之美刺者必若人也如莊姜之詩却以為刺衞頃公今觀史記所述頃公竟無一事可紀但言某公卒子某公立而已都無其事頃公固亦是衞一不美之君序詩者但見其詩有不美之迹便指為刺頃公之詩此類甚多皆是妄生美刺初無其實至有不能攷者則但言刺詩也思賢妃也然此是汎汎而言如漢廣之序言徳廣所及此語最亂道詩人言漢之廣矣其言已分曉至如下面小序却説得是謂文王之化被於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此數語却好又云㸔來詩序當時只是箇山東學究等人做不是箇老師宿儒之言故所言都無一事是當如行葦之序雖皆是詩人之言但却不得詩人之意不知而今做義人到這處將如何做於理決不順某謂此詩本是四章章八句他不知作八章章四句讀了如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惟葉泥泥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几此詩本是興詩即是興起下四句言以行葦興兄弟勿踐履是莫遠意也又云鄭衞詩多是淫奔之詩鄭詩如將仲子以下皆鄙俚之言只是一時男女淫奔相誘之語如桑中之詩云衆㪚民流而不可止故樂記云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衆㪚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鄭詩自緇衣之外亦皆鄙俚如采蕭采艾青衿之類是也故夫子放鄭聲如抑之詩非詩人作以刺君乃武公為之以自警又有稱小子之言此必非臣下告君之語乃自謂之言無疑也
  黄卓録字先之所聞年嵗未詳饒後錄十二卷中
  詩序實不足信向見鄭漁仲有詩辨妄力詆詩序其間言語太甚以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始亦疑之後来子細㸔一兩篇因質之史記國語然後知詩序之果不足信因是㸔行葦賓之初筵抑數篇序與詩全不相似以此㸔其他詩序其不足信煞多以此知人不可亂説話便都被人㸔破了詩人假物興辭大率將上句引下句如行葦勿踐履戚戚兄弟莫遠具爾行葦是比兄弟勿字乃興莫字此詩自是飲酒會賓之意序者却牽合作周家忠厚之詩遂以行葦為仁及草木如云酌以大斗以祈黄耉亦是歡合之時祝壽之意序者遂以為養老乞言豈知祈字本只是祝頌其高壽無乞言意也抑詩中間煞有好語亦非刺厲王如於乎小子豈是以此指其君兼厲王是暴虐大惡之主詩人不應不述其事實只説謹言節語況厲王無道謗訕者必不容武公如何恁地指斥曰小子國語以為武公自警之詩却是可信大率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情性幾時盡是譏刺他人只縁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説將詩人意思盡穿鑿壞了且如今人見人纔做事便作一詩歌美之或譏刺之是甚麽道理如此一似里巷無知之人胡亂稱頌諛説把持放鵰何以見先王之澤何以為情性之正詩中數處皆應答之詩如天保乃與鹿鳴為唱答行葦與既醉為唱答蟋蟀與山有樞為唱答唐自是晉未改號時國名自序者以為刺僖公便牽合謂此晉也而謂之唐乃有堯之遺風本意豈因此而謂之唐是皆鑿説但唐風自是尚有勤儉之意作詩者是一箇不敢放懷底人説今我不樂日月其除便又説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到山有樞是答者便謂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這是答他不能享些快活徒恁地苦澁詩序亦有一二有慿據如清人碩人載馳諸詩是也昊天有成命中説成王不敢康成王只是成王何須牽合作成王業之王自序者恁地附會便謂周公作此以告成功他既作周公告成功便將成王字穿鑿説了又幾曽是郊祀天地被序者如此説後来遂生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事端有南北郊之事此詩自説昊天有成命又不曾説着地如何説道祭天地之詩設使合祭亦須幾句説及后土如漢諸郊祀詩祭某神便説某事若用以祭地不應只説天不説地東萊詩記却編得仔細只是大本已失了更説甚麽向嘗與之論此如清人載馳一二詩可信渠却云安得許多文字證據某云無證而可疑者只當闕之不可據序作證渠又云只此序便是證某因云今人不以詩説却以序解詩是以委曲牽合必欲如序者之意寜失詩人之本意不恤也此是序者大害處
  葉賀孫録
  詩小序全不可信如何定知是美刺那人詩人亦有意思偶然而作者又其序與詩全不相合詩詞理甚順平易易㸔不如序所云且如葛覃一篇只是見葛而思歸寜序得却如此毛公全無序解鄭間見之序是衞宏作
  不知何氏録
  問詩傳盡撤去小序何也曰小序如碩人定之方中等見於左傳者自可無疑若其他刺詩無所據多是世儒將他諡號不美者挨就立名爾今只考一篇見是如此故其他皆不敢信且如蘇公刺暴公固是姓暴者多萬一不見得是暴公則惟暴之云者只作一箇狂暴底人説亦可又如將仲子如何便見得是祭仲某由此見得小序大故是後世陋儒所作但既是千百年已往之詩今只見得大意便了又何必要指實得其人姓名於㸔詩有何益也
  余大雅録
  問碩鼠狡童之刺其君不已甚乎曰碩鼠刺君重斂蓋暴取虐民民怨之極則將視君如㓂讐故𤼵為怨上之辭至此若狡童詩本非是刺忽纔做刺忽便費得無限杜撰説話鄭忽之罪不至已甚往往如宋襄這般人大言無當有甚狡處狡童刺忽全不近傍些子若鄭突却是狡詩意本不如此聖人云鄭聲淫蓋周衰惟鄭國最為淫俗故諸詩多是此事東萊將鄭忽深文詆斥得可畏
  葉賀孫録
  經書都被人説壞了前後相仍不覺且如狡童詩是序之妄安得當時人民敢指其君為狡童況忽之所為可謂之愚何狡之有當是男女相怨之詩
  邵浩録丙午所聞先生五十七嵗饒後録九卷中
  鄭衞皆淫奔之詩風雨狡童皆是又豈是思君子刺忽忽愚何以為狡
  吳振録所聞年嵗未詳饒後録十四卷中
  江疇問狡童刺忽也言其疾之太重曰若以當時之暴歛於民觀之為言亦不為重蓋民之於君聚則為君臣㪚則為仇讐如孟子所謂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㓂讐是也然詩人之意本不如此何嘗言狡童是刺忽而序詩者妄意言之致得人如此説聖人言鄭聲淫者蓋鄭人之詩多是言當時風俗男女淫奔故有此等語狡童想説當時之人非刺其君也又曰詩辭多是出於當時鄉談鄙俚之語雜而為之如鴟鴞云拮据㭩荼之語皆此類也又曰此言乃周公為之周公不知其人如何然其言皆聱牙難攷如書中周公之言便難讀如立政君奭之篇是也最好者惟無逸一書中間用字亦有譸張為幻之語至若周官蔡仲等篇却是官様文字必出於當時有司潤色之文非純周公語也又曰古人作詩多有用意不相連續如嘒彼小星三五在東釋者皆云小星者是在天至小之星也三五在東者是五緯之星應在於東也其言全不相貫
  黄卓録
  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於憂勤終於逸樂這四句儘説得好
  楊道夫錄
  小序極有難曉處多是附會如魚藻詩見有王在鎬之言便以為君子思古之武王似此類甚多
  不知何氏錄
  問棫樸何以見文王之能官人曰小序不可信類如此此篇與前後數詩同為稱揚之辭作序者為見棫樸近箇人材底意思故云能官人也行葦序尤可笑第一章只是起興何與仁及草木以祈黄耉是願頌之詞如今人舉酒稱壽底言語只見有祈字便説是乞言
  黄㽦録
  棫樸序只下能官人三字便晦了一篇之意楚茨等十来篇皆是好詩如何見得是傷今思古只被亂在變雅中便被後人如此想像如東坡説某處猪肉衆客稱美之意
  黄㽦録
  鄭漁仲謂詩小序只是後人將史傳去㨂并㸔諡却附㑹作小序美刺
  吳振録
  詩序作而觀詩者不知詩意
  甘節錄
  詩序東漢儒林傳分明説道是衞宏作後来經意不明都是被他壞了某又㸔得亦不是衞宏一手作多是兩三手合成一序愈説愈疎浩云蘇子由却不取小序曰他雖不取下面言語留了上一句便是病根伯恭專信序又不免牽合伯恭凡百長厚不肯非毁前輩要出脱回䕶不知道只為得箇解經人却不會為得聖人本意是便道是不是便道不是方得
  邵浩録
  王徳修曰六經惟詩最分明曰詩本易明只被前面序作梗序出於漢儒反亂詩本意且只將四字成句底詩讀却自分曉見作詩集傳待取詩令編排放前面驅逐過後面自作一處
  陳文蔚録
  敬之問詩書序曰古本自是别作一處如易大傳班固序傳並在後京師舊本楊子注其序亦總在後廖徳明録字子晦南劍人癸巳以後所聞先生四十四嵗池録一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詩書序當開在後面
  黄升卿錄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嵗饒錄二十一卷中
  問詩傳多不解詩序何也曰某自二十嵗時讀書便覺小序無意義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詩詞却又覺得道理貫徹當初亦嘗質問諸鄉先生皆云序不可廢而某之疑終不能釋後到三十嵗㫁然知小序之出於漢儒所作其為謬戾有不可勝言東萊不合只因序講解便有許多牽强處某嘗與之言終不肯信讀詩記中雖多説序然亦有説不行處亦廢之某因作詩傳遂成詩序辨説一冊其他謬戾辨之頗詳
  李煇録
  伯恭黨得小序不好使人㸔著轉可惡
  吳振録
  某解詩多不依他序縱解得不好也不過只是得罪於作序之人只依序解而不攷本詩上下文意則得罪於聖賢也
  包揚録字顯道建昌人癸卯申辰乙巳所聞先生五十四嵗五十五嵗五十六嵗饒後録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中
  統論諸説
  漢書傳訓皆與經别行三傳之文不與經連故石經書公羊傳皆無經文藝文志云毛詩經二十九卷毛詩詀訓傳三十卷是毛為詀訓亦不與經連也馬融為周禮註乃云欲省學者兩讀故具載本文然則後漢以来始就經為注未審此詩引經附傳是誰為之其毛詩二十九卷不知併何卷也
  不知何氏録
  毛鄭所謂山東老學究歐陽會文章故詩意得之亦多但是不合以今人文章如他底意思去㸔故皆局促了詩意古人文章有五七十里不回頭者蘇黄門詩説疎放覺得好
  吳振錄
  横渠云置心平易始知詩然横渠解詩多不平易程子説胡安定解九四作太子事云若一爻作一事只做得三百八十四事此真看易之法然易傳中亦有偏解作一事者林艾軒嘗云伊川解經有説得未的當處此文義間事安能一一皆是若大頭項則伊川底却是此善觀伊川者陸子靜㸔得二程低此恐子靜㸔其説未透耳譬如一塊精金却道不是金非金之不好蓋是不識金也
  萬人傑録吳必大録云横渠解悠悠
  蒼天此何人哉却不平易
  程先生詩傳取義太多詩人平易恐不如此
  不知何氏録
  子由詩解好處多歐公詩本義亦好因説東萊改本書解無闕疑處只據意説去木之問書解誰底好㸔曰東坡解大綱也好只有失如説人心惟危這般處便説得差了如今㸔他底須是識他是與不是處始得錢木之録
  歐陽公有詩本義二十餘篇煞説得有好處有詩本末篇又有論云何者為詩之本何者為詩之末詩之本不可不理㑹詩之末不理會得也無妨其論甚好近世自集注文字出此等文字都不見了也害事如吕伯恭讀詩記人只是㸔這箇它上面有底便㸔無底更不知㸔了
  沈僩録
  因言歐陽永叔本義而曰理義大本復明於世固自周程然先此諸儒亦多有助舊来儒者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原父孫明復諸公始自出議論如李泰伯文字亦自好此是運數將開理義漸欲復明於世故也蘇明允説歐陽之文處形容得極好近見其奏議文字如回河等劄子皆説得盡誠如老蘇所言便如詩本義中辨毛鄭處文辭舒緩而其説直到底不可移易
  黄㽦錄
  問讀詩記序中雅鄭邪正之説未明曰向来㸔詩中鄭詩𨚍鄘衞詩便是鄭衞之音其詩大段邪淫伯恭直以謂詩皆賢人所作皆可歌之宗廟用之賓客此甚不然如國風中亦多有邪淫者又問思無邪之義曰此只是三百篇可蔽以詩中此言所謂無邪者讀詩之大體善者可以勸而惡者可以戒若以為皆賢人所作賢人決不肯為此若只一鄉一里中有箇恁地人專一作此怨刺恐亦不靜至於皆欲被之絃歌用之宗廟如鄭衞之詩豈不褻瀆用以祭幽厲褒姒可也施之賓客燕饗亦待好賓客不得須衞靈陳幽乃可耳所謂詩可以興者使人興起有所感𤼵有所懲創可以觀者見一時之習俗如此所以聖人存之不盡刪去便盡見當時風俗媺惡非謂皆賢人所作耳大序説止乎禮義亦可疑小序尤不可信皆是後人託之乃是不識義理不曉事如山東學究者皆是取之左傳史記中所不取之君隨其諡之美惡有得惡諡及傳中載其人之事者凡一時惡詩盡以歸之最是鄭忽可憐見鄭風中惡詩皆以為刺之伯恭又欲主張小序煅煉得鄭忽罪不勝誅鄭忽却不是狡若是狡時它却須結齊國之援有以鉗制祭仲之徒決不至於失國也諡法中如墮覆社稷曰頃便將柏舟一詩硬差排為衞頃公便云賢人不遇小人在側更無分疏處愿而無立曰僖衡門之詩便以誘陳僖愿而無立志言之如子衿只是淫奔之詩豈是學校中氣象褰裳詩中子惠思我褰裳渉溱至狂童之狂也且豈不是淫奔之辭只縁左傳中韓宣子引豈無他人便將做國人思大國之正已不知古人引詩但借其言以寓己意初不理㑹上下文義偶一時引之耳伯恭只詩綱領第一條便載上蔡之説上蔡費盡辭説只解得箇怨而不怒纔先引此便是先瞎了一部文字眼目
  黄㽦錄
  李茂欽問先生曾與東萊辨論淫奔之詩東萊謂詩人所作先生謂淫奔者之言至今未曉其説曰若是詩人所作譏刺淫奔則婺州人如有淫奔東萊何不作一詩刺之茂欽又引他事問難先生曰未須别説只為我答此一句来茂欽辭窮先生曰若人家有隠僻事便作詩訐其短譏刺此乃今之輕薄子好作謔詞嘲鄉里之類為一鄉所疾害者詩人温醇必不如此如詩中所言有善有惡聖人兩存之善可勸惡可戒李杞録字良仲平江人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嵗饒後録二十一卷中
  伯恭説詩太巧亦未必然古人直不如此今某説皆直靠直説
  包揚録
  林子武説詩曰不消得恁地求之太深他當初只是平説横㸔也好竪㸔也好今若要討箇路頭去裏面尋却怕迫窄了
  黄義剛錄
  時舉説卷阿詩畢以為詩中凡稱頌人君之壽考福禄者必歸於得人之盛故既醉詩云君子萬年介爾景福而必曰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假樂詩言受天之禄與干禄百福而必曰率由羣匹與百辟卿士媚于天子蓋人君所以致福禄者未有不自得人始也先生頷之
  潘時舉録
  問今人自做一詩其所寓之意亦只自曉得前輩詩如何可盡解曰何況三百篇後人不肯道不會須要字字句句解得麽
  不知何氏録
  解詩如抱橋柱浴水一般終是離脱不得鳥獸草木今在眼前識得底便可窮究且如雎鳩不知是箇甚物亦只得從他古説道是鷙而有别之類
  不知何氏錄
  因説學者解詩曰某舊時㸔詩數十家之説一一都從頭記得初間那裏敢便判㫁那説是那説不是㸔熟久之方見得這説似是那説似不是或頭邊是尾説不相應或中間數句是兩頭不是或尾頭是頭邊不是然也未敢便判㫁疑恐是如此又㸔久之方審得這説是那説不是又熟㸔久之方敢決定㫁説這説是那説不是這一部詩并諸家解都包在肚裏公而今只是見已前人解詩便也要注解更不問道理只認捉著便據自家意思説於已無益於經有害濟得甚事凡先儒解經雖未知道然其盡一生之力縱未説得七八分也有三四分且須熟讀詳究以審其是非而為吾之益今公纔㸔着便妄生去取肆以己意是𤼵明得箇甚麽道理公且説人之讀書是要將作甚麽用所貴乎讀書者是要理㑹這箇道理以反之於身為我之益而已
  沈僩録
  當時解詩時且讀本文四五十遍已得六七分却㸔諸人説與我意如何大綱都得之又讀三四十遍則道理流通自得矣
  不知何氏録
  或問詩曰詩幾年埋沒被某取得出来被公門㸔得恁地搭滯㸔十年仍舊死了那一部詩今若有會讀書底人㸔某詩傳有不活絡處都塗了方好而今詩傳只堪減不堪添
  胡泳錄字伯量南康人戊午所聞先生六十九嵗饒錄卅四卷中
  詩傳只得如此不容更著語工夫却在讀者
  吳必大録
  問分詩之經詩之傳何也曰此得之於吕伯恭風雅之正則為經風雅之變則為傳如屈平之作離騷即經也如後人作反騷與夫九辨之類則為傳耳
  李煇錄
  詩傳中或云姑從或云且從其説之類皆未有所攷不免且用其説
  董拱壽録字仁叔鄱陽人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嵗饒録卅一卷中
  李善注文選其中多者有韓詩章句常欲寫出易直子諒韓詩作慈良
  李方子録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二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三
  錢唐程川撰
  詩四
  風
  讀關雎之詩便使人有齊莊中正意思所以冠于三百篇與禮首言毋不敬書首言欽明文思皆同
  黃㽦錄關雎
  關雎一詩文理深奥如乾坤卦一般只可熟讀詳味不可説至如葛覃巻耳其言廹切主于一事便不如此了又曰讀詩須得他六義之體如風雅頌則是詩人之格後人説詩以為雜雅頌者緣釋七月之詩者以為備風雅頌三體所以啓後人之説如此又曰興之為言起也言興物而起其意如青青陵上栢青青河畔草皆是興物詩也如藁砧今何在何當大刀頭皆是比詩體也
  黃卓錄關雎葛覃卷耳
  關雎之詩非民俗所可言度是宫闈中所作問程子云是周公作曰也未見得是
  錢木之錄關雎
  關雎看來是妾媵做所以形容得寤寐反側之事外人做不到此
  周明作錄字元興建陽人壬子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三歲饒錄二十二卷中
  關雎
  古説關雎為王雎摰而有别居水中善捕魚説得來可畏當是鷹鸇之類做得勇武氣象恐后妃不然某見人説淮上有一般水禽名王雎雖兩兩相隨然相離毎遠此説却與列女傳所引義合
  邵浩錄關雎
  雎鳩毛氏以為摰而有别一家作猛摰説謂雎鳩是鶚之屬鶚自是沉鷙之物恐無和樂之意葢摰與至同言其情意相與深至而未嘗狎便見其樂而不淫之意此是興詩興起也引物以起吾意如雎鳩是摰而有别之物荇菜是潔淨和柔之物引此起興猶不甚遠其他亦有全不相類只借它物而起吾意者雖皆是興與關雎又略不同也
  潘時舉錄關雎
  王鳩嘗見淮上人説淮上有之狀如此間之鳩差小而長常是雌雄二箇不相失雖然二箇不相失亦不曾相近而立處須是隔丈來地所謂摰而有别也人未嘗見其匹居而乘處乘處謂四箇同處也只是二箇相隨既不失其偶又未嘗近而相狎所以為貴也余正甫云宵行自是夜光之蟲夜行于地熠燿言其光耳非螢也芑今之苦蕒
  葉賀孫錄關雎
  魏才仲問詩關雎注摰至也至先生作切至説似形容其美何如曰也只是恁地問芼字曰擇也讀詩只是將意思想像去看不如他書字字要捉縳教定詩意只是叠叠推上去因一事上有一事一事上又有一事如關雎形容后妃之德如此又當知君子之德如此又當知詩人形容得意味深長如此必不是以下底人又當知所以齊家所以治國所以平天下人君則必當如文王后妃則必當如太姒其原如此葉賀孫錄關雎
  問器遠君舉所説詩謂關雎如何曰謂后妃自謙不敢當君子謂如此之淑女方可為君子之仇匹這便是后妃之德曰這是鄭氏也如此説了某看來恁地説也得只是覺得偏主一事無正大之意關雎如易之乾坤意思如何得恁地無方際如下面諸篇却多就一事説這只反覆形容后妃之德而不可指説道甚麽是德只恁地渾淪説這便見后妃德盛難言處葉賀孫錄關雎
  問曹兄云陳文説關雎如何曹云言關雎以美夫人有謙退不敢自當君子之德曰如此則淑女又别是一箇人也曹云是如此先生笑曰今人説經多是恁地回互説去如史丞相説書多是如此説祖伊恐奔告于受處亦以紂為好人而不殺祖伊若他人則殺之矣先生乃云讀書且虛心去看未要自去取舍且依古人書恁地讀去久後自然見得義理
  黃卓錄關雎
  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
  楊方錄字子直汀州人庚寅所聞先生四十一歲饒後錄一卷中
  關雎
  説后妃多失却文王了今以君子為文王伊川詩説多未是
  滕璘錄關雎
  魏兄問左右芼之曰芼是擇也左右擇而取之也黃卓錄關雎
  問卷耳與前篇葛覃同是賦體又似略不同葢葛覃直叙其所嘗經歴之事卷耳則是託言也曰亦安知后妃之不自采巻耳設使不曾經歴而自言我之所懷者如此則亦是賦體也若螽斯則只是比葢借螽斯以比后妃之子孫衆多宜爾子孫振振兮却自是説螽斯之子孫不是説后妃之子孫也葢比詩多不説破這意然亦有説破者此前數篇賦比興皆已備矣自此推之令篇篇各有着落乃好時舉因云螽只是春秋所書之螽竊疑斯字只是語辭恐不可把螽斯為名曰詩中固有以斯為語者如鹿斯之奔湛湛露斯之類是也然七月詩乃云斯螽動股則恐螽斯即便是名也
  潘時舉錄卷耳
  問樛木詩樂只君子作后妃亦無害否曰以文義推之不得不作后妃若作文王恐太隔遠了某所著詩傳葢皆推㝷其脉理以平易求之不敢用一毫私意大抵古人道言語自是不泥著某云詩人道言語皆𤼵乎情又不比他書曰然
  鄭可學錄樛木
  不妬忌是后妃之一節關雎所論是全體
  李方子錄螽斯
  問兔罝詩作賦看得否曰亦可作賦看但其辭上下相應恐當為興然亦是興之賦
  鄭可學錄兔罝
  問文王時紂在河北政化只行于江漢曰然西方亦有玁狁
  鄭可學錄漢廣
  漢廣游女求而不可得行露之男不能侵陵正女豈當時婦人䝉化而男子則非亦是偶有此樣詩説得一邊
  陳淳錄漢廣
  問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此是興何如曰主意只説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兩句六句是反覆説如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兎遇犬獲之上下六句亦只興出他人有心兩句
  葉賀孫錄漢廣
  君舉詩言汝墳是已被文王之化者江漢是聞文王之化而未被其澤者却有意思
  不知何氏錄汝墳
  問麟趾騶虞之詩莫是當時有此二物出來否曰不是只是取以為比云即此便是麟便是騶虞又問詩序説麟趾之時無義理曰此語有病
  錢木之錄麟之趾
  時舉説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似亦不成文理曰是
  潘時舉錄麟之趾
  問召南之有鵲巢猶周南之有關雎關雎言窈窕淑女則是明言后妃之德也惟鵲巢三章皆不言夫人之德如何曰鳩之為物其性專靜無比可借以見夫人之德也
  潘時舉錄鵲巢
  器之問采蘩何故存兩説曰如今不見得果是如何且與兩存從來説蘩所以生蠶可以供蠶事何必底死説道只為奉祭事不為蠶事
  錢木之錄采蘩
  問采蘩詩若只作祭事説自是曉然若作蠶事説雖與葛覃同類而恐實非也葛覃是女功采蘩是婦職以為同類亦無不可何必以蠶事而後同耶曰此説亦姑存之而已
  潘時舉錄采蘩
  問采蘋蘩以供祭祀采枲耳以備酒漿后妃夫人恐未必親為之曰詩人且自如此説
  廖德明錄采蘋
  問殷其靁比君子于役之類莫是寛緩和平故入正風曰固然但正變風亦是後人如此分别當時亦只是大約如此取之聖人之言在春秋易書無一字虛至于詩則𤼵乎情不同
  鄭可學錄殷其靁
  問摽有梅何以入于正風曰此乃當文王與紂之世方變惡入善未可全責備
  鄭可學錄摽有梅
  問摽有梅之詩固出于正只是如此急迫何耶曰此亦是人之情嘗見晉宋間有怨父母之詩讀詩者于此亦欲達男女之情
  陳文蔚錄摽有梅
  器之問江有汜序勤而無怨之説曰便是序不可信如此詩序自是兩三人作今但信詩不必信序只看詩中説不我以不我過不我與便是見得不與同去之意安得勤而無怨之意因問器之此詩召南詩如何公方看周南便又説召南讀書且要逐處沉潛次第理㑹不要班班剝剝指東摘西都不濟事若能沉潛專一看得文字只此便是治心養性之法
  錢木之錄江有汜
  問何彼穠矣之詩何以錄于召南曰也是有些不穩當但先儒相傳如此説也只得恁地就他説如定要分箇正經及變詩也是難考據如頌中儘多周公説話而風雅又未知如何
  葉賀孫錄何彼穠矣
  雖則王姬亦下嫁于諸侯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只是一句其語拙耳
  滕璘錄何彼穠矣
  騶虞之詩葢于田獵之際見動植之蕃庶因以贊詠文王平昔仁澤之所及而非指田獵之事為仁也禮曰無事而不田曰不敬故此詩彼茁者葭仁也一𤼵五豝義也
  呉必大錄騶虞
  仁在一𤼵之前使庶類蕃殖者仁也一𤼵五豝者義也萬人傑錄騶虞
  于嗟乎騶虞看來只可解做獸名以于嗟麟兮類之可見若解做騶虞官終無甚意思
  沈僩錄騶虞
  問汎彼栢舟亦汎其流注作比義看來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亦無異彼何以為興曰他下面便説淑女見得是因彼興此此詩纔説栢舟下面更無貼意見得其義是比
  潘時舉錄栢舟
  陳器之疑栢舟詩解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太深又屢辨賦比興之體曰賦比興固不可以不辨然讀詩者須當諷味看他詩人之意是在甚處如栢舟婦人不得于其夫宜其怨之深矣而其言曰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又曰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其詞氣忠厚惻怛怨而不過如此所謂止乎禮義而中喜怒哀樂之節者所以雖為變風而繼二南之後者以此臣之不得于其君子之不得于其父弟之不得于其兄朋友之不相信處之皆當以此為法如屈原不忍其憤懷沙赴水此賢者過之也賈誼云歴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則又失之遠矣讀詩須合如此看所謂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是詩中一箇大義不可不理㑹得也
  李閎祖錄栢舟
  器之問靜言思之不能奮飛似猶未有和平意曰也只是如此説無過當處既有可怨之事亦須還他有怨底意思終不成只如平時却與土木相似只看舜之號泣旻天更有甚于此者喜怒哀樂但𤼵之不過其則耳亦豈可無聖賢處憂患只要不失其正如綠衣言我思古人實獲我心這般意思却又分外好錢木之錄栢舟
  或問綠衣卒章我思古人實獲我心二句曰言古人所為恰與我合只此便是至善前乎千百世之已徃後乎千百世之未來只是此箇道理孟子所謂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政謂是爾
  胡泳錄綠衣
  時舉説燕燕詩前三章但見莊姜拳拳于戴媯有不能已者及四章乃見莊姜于戴媯非是情愛之私由其有塞淵温惠之德能自淑謹其身又能以先君之思而勉已以不忘則見戴媯平日于莊姜相勸勉以善者多矣故于其歸而愛之若此無非情性之正也先生頷之
  潘時舉錄燕燕
  或問燕燕卒章戴媯不以莊公之已死而勉莊姜以思之可見温和惠順而能終也亦緣他之心塞實淵深所禀之厚故能如此曰不知古人文字之美詞氣温和義理精密如此秦漢以後無此等語某讀詩于此數句讀書至先王肇脩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于有萬邦兹惟艱哉深誦嘆之
  胡泳錄燕燕
  又説日月終風二篇據集注云當在燕燕之前以某觀之終風當在先日月當次之燕燕是莊公死後之詩當居最後葢詳終風之辭莊公于莊姜猶在徃來之時但不㬥則狎莊姜不能堪耳至日月則見莊公已純不顧莊姜而莊姜不免微怨矣以此觀之則終風當先而日月當次曰恐或如此
  潘時舉錄日月終風
  器之問式微詩以為勸耶戒耶曰亦不必如此看只是隨它當時所作之意如此便與存在也可以見得有覊旅狼狽之君如此而方伯連帥無救卹之意今人多被止乎禮義一句泥了只管去曲説且要平心看詩人之意如北門只是説官卑祿薄無可如何又如摽有梅女子自言婚姻之意如此看來自非正理但人情亦自有如此者不可不知向見伯恭麗澤詩有唐人女言兄嫂不以嫁之詩亦自鄙俚可惡後來思之亦自是見得人之情處為父母者能于是而察之則必使之及時矣此所謂詩可以觀子升問麗澤詩編得如何曰大綱亦好但是據他之意揀擇大率多喜深巧有意者若平淡底詩則多不取問此亦有接續三百篇之意否曰不知他亦須有此意
  錢木之錄式微
  問簡兮詩張子謂其迹如此而其中固有以過人者夫能卷而懷之是固可以為賢然以聖賢出處律之恐未可以為盡善曰古之伶官亦非甚賤其所執者猶是先王之正樂故獻工之禮亦與之交酢但賢者而為此則是不得志耳
  潘時舉錄簡兮
  問駕言出遊以寫我憂注云安得出遊于彼而寫其憂哉恐只是因思歸不得故欲出遊于國以寫其憂否曰夫人之遊亦不可輕出只是思遊于彼地耳潘時舉錄泉水
  問北門詩只作賦説如何曰當作賦而比當時必因出北門而後作此詩亦有比意思
  鄭可學錄北門
  問莫赤匪狐莫黑匪烏狐與烏不知詩人以比何物曰不但指一物而言當國將危亂時凡所見者無非不好底景象也
  潘時舉錄北風
  問靜女注以為淫奔期㑹之詩以靜為閒雅之意不知淫奔之人方相與狎溺又何取乎閒雅曰淫奔之人不知其為可醜但見其為可愛耳以女而俟人于城隅安得謂之閒雅而此曰靜女者猶日月詩所謂德音無良也無良則不足以為德音矣而此曰德音亦愛之之辭也
  潘時舉錄靜女
  問二子乘舟注取太史公語謂二子與申生不明驪姬之過同其意似取之未知如何曰太史公之言有所抑揚謂三人皆惡傷父之志而終于死之其情則可取雖于理為未當然視夫父子相殺兄弟相戮者則大相遠矣
  潘時舉錄二子乘舟
  因説宣姜生衞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衞伋壽以此觀之則人生自有秉彞不係氣類
  吕燾錄二子乘舟
  問文蔚彼姝者子指誰而言文蔚曰集傳言大夫乘此車馬以見賢者賢者言車中之人德美如此我將何以告之曰此依舊是用小序説此只是傍人見此人有好善之誠曰彼姝者子何以告之葢指賢者而言也如此説方不費力今若如集傳説是説斷了再起覺得費力
  陳文蔚錄干旄
  文蔚曰淇澳一篇衞武公進德成德之序終始可見一章言切磋琢磨則學問自脩之功精密如此二章言威儀服飾之盛有諸中而形諸外者也三章言如金錫圭璧則煅煉以精温純深粹而德器成矣前二章皆有瑟僩赫喧之詞三章但言寛綽戲謔而已于此可見不事矜持而周旋自然中禮之意曰説得甚善衞武公學問之功甚不苟年九十五歲猶命羣臣使進規諫至如抑詩是他自警之詩後人不知遂以為戒厲王畢竟周之卿士去聖人近氣象自是不同且如劉康公謂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便説得這般言語出
  陳文蔚錄淇澳
  君子陽陽先生不作淫亂説何如曰有箇君子于役如何别將這箇做一様説由房只是人出入處古人屋于房處前有壁後無壁所以通内所謂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葢房之北也
  葉賀孫錄君子陽陽
  曹云陳先生以此詩不是刺忽但詩人説他人之言如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微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言狡童不與我言則已之曰又去裏面添一箇休字也這只是鄭人當時淫奔故其言鄙俚如此非是為君言也
  黃卓錄狡童
  問雞鳴詩序却似不妨詩中却要理會其曰雞既明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舊注謂夫人以蠅聲為雞聲所以警戒所恃以感君聽者言有誠實而已今雞本未鳴乃借蠅聲以紿之一夕偶然其君倘以為非信它夕其復敢言乎曰是莫是要作推托不肯起之意在否鄙見政謂是酬答之辭曰如此説亦可呉琮錄雞鳴
  問著是刺何人曰不知所刺但覺是親迎底詩古者五等之爵朝祭祀似皆以充耳亦不知是説何人親迎所説尚之以青黃素瓊瑶瑛大抵只是押韻如衞詩説良馬六此是天子禮衞安得而有之看來只是押韻不知古人充耳以瑱或用玉或用象不知是塞于耳中為復是塞在耳外看來恐只是以線穿垂在當耳處
  林子䝉錄未詳所聞年歲饒後錄十七卷中
  
  子善問甫田詩志大心勞曰此序説志大心勞已是説他不好人若能循序而進求之以道則志不為徒大心亦何勞之有人之所期固不可不遠大然下手做時也須一步斂一步着實做始得若徒然心務高遠而不下着實之功亦何益哉
  董銖錄甫田
  驕驕張王之意猶曰暢茂桀敖耳桀桀與驕驕之義同今田畝間莠最硬搶
  呉必大錄甫田
  園有桃似比詩
  黃升卿錄園有桃
  問如蟋蟀之序全然鑿説固不在言然詩作于晉而風係於唐却須有説曰本是唐及居晉水方改號晉琮曰莫是周之班籍只有唐而無晉否曰文侯之命書序固稱晉矣曰書序想是紀事之詞若如春秋書晉之法乃在曲沃既命之後豈亦係詩之意乎曰恁地説忒𦂳恰似舉子做時文法
  不知何氏錄蟋蟀
  蟋蟀自做起底詩山有樞自做到底詩皆人所自作黃升卿錄蟋蟀山有樞
  問古者改正朔如以建子月為首則謂之正月抑只謂之十一月曰此亦不可攷如詩之月數即今之月孟子七八月之間旱乃今之五六月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乃今之九十月國語夏令曰九月成杠十月成梁即孟子之十一月十二月若以為改月則與孟子春秋相合而與詩書不相合若以為不改月則與詩書相合而與孟子春秋不相合如秦元年以十月為首末又有正月又似不改月
  黃義剛錄七月
  問東萊曰十月而曰改歲三正之通于民俗尚矣周特舉而迭用之耳據詩如七月流火之類是用夏正一之日觱𤼵之類是周正即不見其用商正而吕氏以為舉而迭用之何也曰周歴夏商其未有天下之時固用夏商之正朔然其國僻遠無純臣之義又自有私紀其時月者故三正皆曾用之也
  潘時舉錄七月
  問躋彼公堂稱彼兕觥民何以得升君之堂曰周初國小君民相親其禮樂法制未必盡備而民事之艱難君則盡得以知之成王時禮樂備法制立然但知為君之尊而未必知為國之初此等意思故周公特作此詩使之因是以知民事也
  潘時舉錄七月
  因論鴟鴞詩問周公使管叔監殷豈非以愛兄之心勝故不敢疑之耶曰若説不敢疑則已是有可疑者矣葢周公以管叔是吾之兄事同一體今既克商使之監殷又何疑焉非是不敢疑乃是即無可疑之事也不知他自差異造出一件事周公為之奈何哉叔重因云孟子所謂周公之過不亦宜乎者正謂此也曰然
  潘時舉錄鴟鴞
  或問既取我子無毁我室解者以為武庚既殺我管蔡不可復亂我王室不知是如此否畢竟當初是管蔡挾武庚為亂武庚是紂子豈有父為人所殺而其子安然視之不報讐者曰詩人之言只得如此不成歸怨管蔡周公愛兄只得如此説自是人情是如此不知當初何故忽然使管蔡去監他做出一場大疎脱合天下之力以誅紂了却使出屋裏人自做出這一場大疎脱這是周公之過無可疑者然當初周公使管蔡者想見那時好在必不疑他後來有這様事管蔡必是被武庚與商之頑民每日將酒去灌㗖它乘醉以語言離間之曰你是兄却出來在此周公是弟反執大權以臨天下管蔡獃想被這幾箇唆動了所以流言説公將不利于孺子這都是武庚與商之頑民教他使得管蔡如此後來周公所以做酒誥丁寧如此必是當日因酒做出許多事其中間想煞有説話而今書傳只載得大概其中更有幾多機變曲折在
  沈僩錄鴟鴞
  問東山詩序前後都是只中間揷大夫美之一句便知不是周公作矣曰小序非出一手是後人旋旋添續徃徃失了前人本意如此類者多矣
  潘時舉錄東山
  詩曲盡人情方其盛時則作之于上東山是也及其衰世則作之於下伯兮是也
  吕燾錄東山
  破斧詩看聖人這般心事詩人直是形容得出這是答東山之詩古人做事茍利國家雖殺身為之而不辭如今人箇箇計較利害看你四國如何不安也得不寧也得只是䕶了我斨我斧莫得闕壞了此詩説出極分明毛注却云四國是管蔡商奄詩裏多少處説四國如正是四國之類猶言四海他却不照這例自恁地説
  葉賀孫錄破斧
  破斧詩須看那周公東征四國是皇見得周公用心始得這箇却是箇好話頭
  黃義剛錄破斧
  問破斧詩傳何以謂被堅執鋭皆聖人之徒曰不是聖人之徒便是盜賊之徒此語大概是如此不必恁粘皮帶骨看不成説聖人之徒便是聖人且如孳孳為善是舜之徒然孳孳為善亦有多少淺深
  陳淳錄破斧
  安卿問破斧詩傳云被堅執鋭皆聖人之徒似未可謂聖人之徒曰不是聖人之徒時便是賊徒公多年不相見意此來必有大題目可商量今却恁地如何做得工夫恁地細碎安卿因呈門目先生曰程子言有讀了後全然無事者有得一二句喜者到這一二句喜處便是入頭處如此讀將去將久自解踏着他關捩了倐然悟時聖賢格言自是句句好須知道那句一有契於心着實理㑹得那一句透如此推來推去方解有得今只恁地包罩説道好如喫物事相似事事道好若問那般較好其好是如何却又不知如此濟得甚事因云如破斧詩却是一箇好話頭而今却只去理㑹那聖人之徒便是不曉
  黃義剛錄破斧
  破斧詩最是箇好題目大有好理㑹處安卿適來只説那一句没𦂳要底淳曰此詩見得周公之心分明天地正大之情只被那一句礙了曰只泥一句便是未見得他意味
  陳淳錄破斧
  先生謂淳曰公當初説破斧詩某不合截得𦂳了不知更有甚疑曰當初只是疑被堅執鋭是麤人如何謂之聖人之徒曰有麤底聖人之徒亦有讀書識文理底盜賊之徒
  陳淳錄破斧
  寛厚溫柔詩教也若如今人説九罭之詩乃責其君之辭何處討寛厚溫柔之意
  葉賀孫錄九罭
  九罭詩分明是東人願其東故致願留之意公歸豈無所于汝但暫寓信宿耳公歸將不復來于汝但暫寓信處耳是以有衮衣兮是以兩字如今都不説葢本謂緣公暫至于此是以此間有被衮衣之人無以我公歸兮無使我心悲兮其為東人願留之詩豈不甚明白止緣序有刺朝廷不知之句故後之説詩者悉委曲附㑹之費多少辭語到底鶻突某嘗謂死後千百年須有人知此意自看來直是盡得聖人之心葉賀孫錄九罭
  狼䟦其胡載㚄其尾此興是反説亦有些意義畧似程子之説但程子説得深如云狼性貪之類公孫碩膚如言幸虜營及北狩之意言公之被毁非四國之流言乃公自遜此大美爾此古人善于辭命處
  呉必大錄狼䟦
  問公孫碩膚注以為此乃詩人之意言此非四國之所為乃公自讓其大美而不居耳葢不使讒邪之口得以加乎公之忠聖此可見其愛公之深敬公之至云云看來詩人此意也回互委曲却大傷巧得來不好曰自是作詩之體當如此詩人只得如此説如春秋公孫于齊不成説昭公出奔聖人也只得如此書自是體當如此
  沈僩錄狼䟦
  問公孫碩膚集傳之説如何曰魯昭公明是為季氏所逐春秋却書云公孫于齊如其自出云耳是此意呉必大錄狼䟦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四
  錢唐程川撰
  詩五
  小雅
  問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詩儀禮皆以為上下通用之樂不知為君勞使臣謂王事靡盬之類庶人安得而用之曰鄉飲酒亦用而大學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正謂習此葢入學之始須教他便知有君臣之義始得又曰上下常用之樂小雅如鹿鳴以下三篇及南有嘉魚魚麗南山有臺三篇風則是關雎卷耳采繁采蘋等篇皆是然不知當初何故獨取此數篇也潘時舉錄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蘇宜又問棠棣詩一章言兄弟之大畧二章言其死亡相收三章言其患難相救四章言不幸而兄弟有䦧猶能外禦其侮一節輕一節而其所以著夫兄弟之義者愈重到得喪亂既平便謂兄弟不如友生其于所厚者薄如此則亦不足道也六章七章就他逸樂時良心發處指出謂酒食備而兄弟有不具則無以共其樂妻子合而兄弟有不翕則無以久其樂葢居患難則人情不期而相親故天理常易復處逸樂則多為物欲所轉移故天理常隱而難㝷所以詩之卒章有是究是圖亶其然乎之句反復玩味真能使人孝友之心油然而生也曰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那二章正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須是恁地看
  胡泳錄常棣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未必其人實以兄弟為不如友生也猶言喪亂既平之後乃謂反不如友生乎葢疑而問之辭也
  潘時舉錄棠棣
  聖人之言自是精粗輕重得宜吕伯恭棠棣詩章説聖人之言大小高下皆宜而左右前後不相悖此句説得極好
  董銖錄棠棣
  問伐木大意皆自言待朋友不可不加厚之意所以感𤼵之也曰然又問釃酒云縮酌用茅是此意否恐茅乃以酹曰某亦嘗疑今人用茅縮酒古人芻狗乃酹酒之物則茅之縮酒乃今以醡酒也想古人不肯用絹帛故以茅縮酒也
  黃榦錄字直卿三山人未詳所聞年歳饒錄一卷饒後錄二卷中
  伐木
  問神之聽之終和且平曰若能盡其道於朋友雖鬼神亦必聽之相之而錫之以和平之福
  吕燾錄伐木
  時舉説第一章至第三章皆人臣頌祝其君之言然辭繁而不殺者以其愛君之心無已也至四章則以祭祀先公為言五章則以徧為爾德為言葢謂人君之德必上無媿於祖考下無媿於斯民然後福祿愈遠而愈新也故末章終之以無不爾或承先生頷之叔重因云蓼蕭詩云令德壽豈亦是此意葢人君必有此德而後可以稱是福也曰然
  潘時舉錄天保
  問天保上三章天以福錫人君四章乃言其先君先王亦錫爾以福五章言民亦徧為爾德則福莫大于此矣故卒章畢言之曰然
  黃榦錄天保
  何福不除義如除戎器之除
  呉必大錄天保
  問如松栢之茂無不爾或承承是繼承相接續之謂如何曰松栢非是葉不凋但舊葉凋時新葉已生木犀亦然
  吕燾錄天保
  又説采薇首章畧言征夫之出葢以玁狁不可不征故舍其室家而不遑寧處二章則既出而不能不念其家三章則竭力致死而無還心不復念其家矣四章五章則惟勉于王事而欲成其戰伐之功也卒章則言其事成之後極陳其勞苦憂傷之情而念之也其序恐如此曰雅者正也乃王公大人所作之詩皆有次序而文意不苟極可玩味風則或出于婦人小子之口故但可觀其大畧耳
  潘時舉錄采薇
  問先生詩傳舊取此詩與關雎詩論非天下之至靜不足以配天下之至徤處今皆削之豈亦以其太精巧耶曰正為後來看得如此故削去曰關雎詩今引匡衡説甚好曰吕氏亦引但不如此詳便見古人看文字亦寛博如此
  董銖錄出車
  子善問詩畏此簡書簡書有二説一説簡書戒命也隣國有急則以簡書相戒命一説策命臨遣之詞曰後説為長當以後説載前前説只據左氏簡書司惡相恤之謂然此是天子戒命不得謂之隣國也又問胡不斾斾東萊以為初出軍時旌旗未展為卷而建之引左氏建而不斾故曰此旗何不斾斾而飛揚乎葢以命下之初我方憂心悄悄而僕夫憔悴亦若人意之不舒也曰此説雖精巧然胡不斾斾一句語勢似不如此胡不猶言遐不作人言豈不斾斾乎但我自憂心悄悄而僕夫又况瘁耳如此却自平正伯恭詩太巧詩正怕如此看古人意思自寛平何嘗如此纎細拘迫董銖錄出車
  子善問南有嘉魚詩中汕汕字曰是以木葉捕魚今所謂魚花園是也問枸曰是機枸子建陽謂之皆拱子俗謂之癩漢指頭味甘而解酒毒有人家酒房一柱是此木而醖酒不成左右前後有此則亦醖酒不成甘節錄南有嘉魚南山有臺
  時舉説蓼蕭湛露二詩曰文義也只如此却更須要諷詠實見他至誠和樂之意乃好
  潘時舉錄蓼蕭湛露
  六月詩既成我服不失機于三十里常度紀律
  楊方錄六月
  時舉説采芑詩曰宣王南征蠻荆想不甚費力不曾大段戰鬬故只極稱其軍容之盛而已
  潘時舉錄采芑
  時舉説車攻吉日二詩先生曰好田獵之事古人亦多刺之然宣王之田乃是因此見得其車馬之盛紀律之嚴所以為中興之勢者在此其所謂田異乎㝷常之田矣
  潘時舉錄車攻吉日
  時舉説庭燎有煇曰煇火氣也天欲明而見其煙光相雜此是呉才老之説説此一字極有功也
  潘時舉錄庭燎
  楊問橫渠説斯干兄弟宜相好不要相學指何事而言曰不要相學不好處且如兄去友弟弟却不能恭其兄兄豈可學弟之不恭而遂亦不友為兄者但當盡其友可也為弟能恭其兄兄乃不友其弟為弟者豈可亦學兄之不友而遂忘其恭為弟者但當知其盡恭而已如冦萊公撻倒用印事王文正公謂他底既不是則不可學他不是亦是此意然詩之本意猶字作相圖謀説
  徐㝢錄斯干
  載弄之瓦瓦紡磚也紡時所用之物舊見人畫列女傳漆室乃手執一物如今銀子様意其為紡磚也然未可必
  潘時舉錄斯干
  自古小人其初只是它自竊國柄少間又自不奈何引得别人來一齊不好了如尹氏太師只是它一箇不好少間到那𤨏𤨏姻婭處是幾箇人不好了
  黄義剛錄節南山
  秉國之均均本當從金所謂如泥之在鈞者不知鈞是何物時舉曰恐只是為瓦器者所謂車盤是也葢運得愈急則其成器愈快恐此即是鈞曰秉國之鈞只是此義今集傳訓平者此物亦惟平乃能運也潘時舉錄節南山
  問小弁詩古今説者皆以為此詩之意與舜怨慕之意同竊以為只我罪伊何一句與舜於我何哉之意同至後面君子秉心維其忍之與君子不惠不舒䆒之分明是怨其親却與舜怨慕之意似不同曰作小弁者自是未到得舜地位葢亦常人之情耳只我罪伊何上面説何辜于天亦一似自以為無罪相似未可與舜同日而語也問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集傳作賦體是以上兩句興下兩句耶曰此只是賦葢以為莫高如山莫浚如泉而君子亦不可易其言亦恐有人聞之也又曰看小雅雖未畢且併看大雅小雅後數篇大概相似只消兼看因言詩人所見極大如巧言詩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兎遇犬獲之此一章本意只是惡巧言讒譖之人却以奕奕寢廟與秩秩大猷起興葢以其大者興其小者便見其所見極大形於言者無非義理之極致也時舉云此亦是先王之澤未冺理義根于其心故其形於言者自無非義理先生頷之
  潘時舉錄小弁
  有饛簋飱有捄棘匕詩傳云興也問似此等例却全無義理曰興有二義有一様全無義理
  劉炎錄大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庚續也啟明金星長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將出則東見水在日東故日將没則西見胡泳錄大東
  楚茨一詩精深宏博如何做得變雅
  李方子錄楚茨
  問神保是饗詩傳謂神保是鬼神之嘉號引楚詞語思靈保兮賢姱但詩中既説先祖是皇又説神保是饗似語意重複如何曰近見洪慶善説靈保是巫今詩中不説巫當便是尸却是向來解錯了此兩字陳文蔚錄楚茨
  問瞻彼洛矣洛水或云兩處曰只是這一洛有統言之有説小地名東西京共千里東京六百里西京四百里
  葉賀孫錄瞻彼洛矣
  問韎韐有奭韎韐毛鄭以為祭服王氏以為戎服曰只是戎服左傳云有韎韋之跗注是也又曰詩多有酬酢應答之篇瞻彼洛矣是臣歸美其君君子指君也當時朝㑹于洛水之上而臣祝其君如此裳裳者華又是君報其臣桑扈鴛央皆然
  葉賀孫錄瞻彼洛矣
  問烈女傳引詩辰彼碩女作展彼碩女先生以為然且云向來煞㝷得
  李方子錄車牽
  或問賓之初筵詩是自作否曰有時亦是因飲酒之後作此自戒也未可知
  黃卓錄賓之初筵
  周家初興時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苦底物事亦甜及其衰也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直恁地蕭索
  陳文蔚錄苕之華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五
  錢唐程川撰
  詩六
  大雅
  文王詩直説出道理
  呉振錄文王
  帝命文王豈天諄諄然命之耶只文王要恁地便是理合如此便是帝命之也
  劉礪錄字用之三山人未詳所聞年歲建别錄十九卷二十卷中
  文王
  問先生解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王既没精神上與天合看來聖人禀得清明純粹之氣其生也既有以異於人則其散也其死與天為一則其聚也其精神上與天合一陟一降在帝左右此又别是一理與衆人不同曰理是如此若道真有箇文王上上下下則不可若道詩人只胡亂恁他説也不可
  林子䝉錄文王
  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也古注亦如此左氏傳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之意
  萬人傑錄文王
  馬節之問無遏爾躬曰無自遏絶於爾躬如家自毁國自伐
  襲葢卿錄字夢錫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歲池錄二十九卷中
  文王
  問周受命如何曰命如何受於天只是人與天同然觀周自后稷以來積仁累義到此時人心奔赴自有不可已又問太王剪商左氏云太伯不從是以不嗣莫是此意曰此事難明但太王居于夷狄之邦强大已久商之政令亦未必行于周大要天下公器所謂有德者易以興無德者易以亡使紂無道太王取之何害今必言太王不取是武王為亂臣賊子若文王之事則分明是盛德過人處孔子于泰伯亦云至德鄭可學錄文王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蹶動也生是興起之意當時一日之間虞芮質成而來歸者四十餘國其勢張盛一時見之如忽然跳起又曰麤説時如今人言軍勢益張
  黃義剛錄緜
  舊嘗見橫渠詩傳中説周至太王辟國已甚大其所據有之地皆是中國與夷狄夾界所空不耕之地今亦不復見此書矣意者周之興與元魏相似初自極北起來漸漸强大到得後來中原無主遂被他取了輔廣錄緜
  倬彼雲漢為章于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先生以為無甚義理之興或解云云先生曰解書之法只是不要添字追琢其章者以金玉其相故也勉勉我王者以綱紀四方故也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此是比得齊整好者也
  滕璘錄棫樸
  詩無許多事大雅精密遐是何字以彚推得之又曰解詩多是推類得之
  李方子錄棫樸
  遐不作人古注并諸家皆作遠字甚無道理禮記注訓胡字甚好
  萬人傑錄棫樸
  時舉説皇矣詩先生謂此詩稱文王德處是從無然畔援無然歆羡上説起後面却説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見得文王先有這箇工夫此心無一毫之私故見于伐崇伐密皆是道理合着恁地初非聖人之私怒也問無然畔援無然歆羡竊恐是説文王生知之資得於天之所命自然無畔援歆羡之意後面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乃是文王做工夫處曰然
  潘時舉錄皇矣
  周人詠文王伐崇伐密事皆以帝謂文王言之若曰此葢天意云爾文王既戡黎又伐祟伐密已做得事勢如此只是尚不肯伐紂故曰至德
  呉必大錄皇矣
  問鎬至豐邑止二十五里武王何故自豐遷鎬曰此只以後來事推之可見秦始皇營朝宫渭南史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宫庭小故作之想得遷鎬之意亦是如此周得天下諸侯盡來朝覲豐之故宫不足以容之爾
  輔廣錄文王有聲
  生民詩是叙事詩只得恁地葢是叙那首尾要盡下武文王有聲等詩却有反復歌咏底意思
  黃義剛錄生民
  問履帝武敏曰此亦不知其何如但詩中有此語自歐公不信祥瑞故後人纔見説祥瑞皆闢之若如後世所謂祥瑞固多偽妄然豈可因後世之偽妄而併真實者皆以為無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孔子之言不成亦以為非
  輔廣錄生民
  時舉説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處曰敏字當為絶句葢作母鄙反叶上韻耳履巨跡之事有此理且如契之生詩中亦云天命𤣥鳥降而生商葢以為稷契皆天生之耳非有人道之感非可以常理論也漢高祖之生亦類此此等不可以言盡當意㑹之可也
  潘時舉錄生民
  時舉説既醉詩古人祝頌多以壽考及子孫衆多為言如華封人祝堯願聖人壽願聖人多男子亦此意曰此兩事孰有大于此者乎曰觀行葦及既醉二詩見古之人君盡其誠敬於祭祀之時及其恩義於燕飲之際凡父兄耆老所以祝望之者如此則其獲福也宜矣此所謂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也先生頷之潘時舉錄既醉
  子善問釐爾女士曰女之有士行者銖曰荆公作向后冊云唯昔先王釐厥士女士女與女士義自不同蘇子由曾論及曰恐它只是倒用了一字耳因言荆公誥詞中唯此冊做得極好後人皆學之不能及銖曰曾子固作皇太子冊亦放此曰子固誠是學它只是不及耳子固却是後面幾箇誥詞好國朝之制外而三公三少内而皇后太子貴妃皆有冊但外自三公而下内自嬪妃而下皆聽其辭免一辭即免惟皇后太子用冊
  董銖錄既醉
  繹祭之明日也賓尸以賓客之禮燕為尸者
  游敬仲錄鳬鷖
  干祿百福子孫千億是願其子孫之衆多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是願其子孫之賢楊道夫錄假樂
  舜功問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是勿忘勿助長之意曰不必如此説不愆是不得過不忘是不得忘能如此則能率由舊章
  鄭可學錄假樂
  此詩末章則承上章之意故上章云四方之綱而下章即繼之曰之綱之紀葢張之為綱理之為紀下面百辟卿士至於庶民皆是頼君以為綱所謂不解于位者葢欲綱常張而不弛也
  潘時舉錄假樂
  問第二章説既庶既繁既順廼宣而第四章方言居邑之成不知未成邑之時何以得民居之繁庶也曰公劉始于草創而人從之者已若是其盛是以居邑由是而成也問第四章君之宗之處曰東萊以為為之立君立宗恐未必是如此只是公劉自為羣臣之君宗耳葢此章言其一時燕饗恐未説及立君立宗事也問徹田為糧處先生以為徹通也之説乃是橫渠説然以孟子考之只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又公羊云公田不治則非民私田不治則非吏似又與橫渠之説不同葢未必是計畝而分也又問此詩與豳七月詩皆言公劉得民之盛想周家自后稷以來至公劉始稍盛耳曰自后稷之後至于不窟葢已失其官守故云文武不先不窟至於公劉乃始復修其業故周室由是而興也
  潘時舉錄公劉
  時舉説公劉詩鞞琫容刀注云或曰容刀如言容臭謂鞞琫之中容此刀也如何謂之容臭曰如今香囊是也
  潘時舉錄公劉
  時舉竊謂每章上四句是刺厲王下六句是戒其同列曰皆只是戒其同列鋪叙如此便是可見故某以為古人非是直作一詩以刺其王只陳其政事之失自可以為戒時舉因謂第二章末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葢以為王者之休莫大于得人惟羣臣無棄其功然後可以為王之休美至第三章後二句謂敬慎威儀以近有德葢以為既能拒絶小人必須自反于己又不可以不親有德之人不然則雖欲絶去小人未必有以服其心也後二章無俾正敗無俾正反尤見詩人憂慮之深葢正敗則惟敗壞吾之正道而正反則全然反乎正矣其憂慮之意葢一章切于一章也先生頷之
  潘時舉錄民勞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旦與明祗一意這箇豈是人自如此皆有來處纔有些放肆他便知所以曰日監在兹又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問渝字如何曰變也如迅雷風烈必變之變但未至怒
  楊道夫錄板
  錄中纔有些放肆他便知句葉賀孫錄云這裏若有些違理恰是天知得一般
  道夫言昨來所論昊天曰明云云至游衍此意莫祗是言人之所以為人者皆天之所為故雖起居動作之頃而所謂天者未嘗不在也曰公説天體物不遺既説得是則所謂仁體事而無不在者亦不過如此今所以理㑹不透祗是以天與仁為有二也今須將聖賢言仁處就自家身上思量久之自見記曰兩君相見揖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讓而陞堂陞堂而樂闋下管象武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又曰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樂闋孔子屢嘆之道夫曰如此則是合正理而不紊其序便是仁曰恁地猜終是血脉不貫且反復熟看
  楊道夫錄板
  時舉説板詩問天體物而不遺是指理而言仁體事而無不在是指人而言否曰體事而無不在是指心而言也天下一切事皆此心𤼵見爾因言讀書窮理當體之于身凡平日所講貫窮究者不知逐日常見得在吾心目間否不然則隨文逐義趕趂期限不見悦處恐終無益
  潘時舉錄板
  時舉説首章前四句有怨天之辭後四句乃解前四句謂天之降命本無不善惟人不以善道自終故天命亦不克終如疾威而多邪僻也此章之意既如此故自次章以下托文王言紂之辭而皆就人君身上説使知其非天之過如女興是力爾德不明與天不湎爾以酒匪上帝不時之類皆自𤼵明首章之意先生頷之
  潘時舉錄蕩
  衞武公抑詩自作懿戒也中間有於乎小子等語自呼而告之也其警戒持循如是所以詩人美其如切如磋
  楊方錄抑
  抑非刺厲王只是自警嘗考衞武公生于宣王末年安得有刺厲王之詩據國語只是自警詩中辭氣若作自警甚有理若作刺厲王全然不順伯恭却謂國語非是
  卲浩錄抑
  抑小序衞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不應一詩既刺人又自警之理且厲王無道一旦被人言提其耳以小子呼之必不肯休且厲王監謗㬥虐無所不至此詩無限大過都不問著却只㸃檢威儀之末此决不然以史記考之武公即位在厲王死之後宣王之時説者謂是這刺尤不是伯恭主張小序又云史記不可信恐是武公必曾事厲王若以為武公自警之詩則其意味甚長國語云武公九十餘歲作此詩其間匪我言耄可以為據又如謹爾侯度注家云所以制侯國之度只是侯國之度耳曰喪厥國則是諸侯自謂無疑葢武公作此詩使人日夕諷誦以警已耳所以有小子告爾之類皆是箴戒作文之體自指耳後漢侯芭亦有此説
  黃㽦錄抑
  先生説抑詩煞好鄭謂東萊硬要做刺厲王緣以爾汝字礙曰如幕中之辨人反以汝為叛臺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等類亦是自謂古人此様多大抵他説詩其原生於不敢異先儒將詩去就那序被這些子礙便轉來穿鑿胡説更不向前來廣大處去或有兩三説則俱要存之如一句或為興或為比或為賦則曰詩兼備此體某謂既取興體則更不應又取比體既取比體則更不應又取賦體説狡童便引石虎事證且要有字不曳白南軒不解詩道詩不用解諸先生説好了南軒却易曉説與他便轉
  陳淳錄抑
  問雲漢詩乃他人述宣王之意然責已處太少曰然鄭可學錄雲漢
  問崧高烝民二詩是皆遣大臣出為諸侯築城曰此也曉不得封諸侯固是大事看黍苗詩當初召伯帶領許多車從人馬去也自勞攘古人做事有不可曉者如漢築長安城都是去别處調𤼵人來又只是數日便休詩云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注家多説是燕安之衆艾説即召公所封燕國之師不知當初何故不只教本土人築又須去别處𤼵人來豈不大勞攘古人重勞民如此等事又却不然更不可曉强説便成穿鑿又曰看烝民詩及左傳國語周人説底話多有好處也是文武周公立學校教養得許多人所以傳得這些言語如烝民詩大故細膩劉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皆説得好
  林夔孫錄崧高烝民
  黃義剛錄小異
  問烝民詩解云仲山甫葢以冢宰兼太保何以知之曰其言式是百辟則是為宰相可知其曰保兹天子王躬是保則是為太保可知此正召康公之舊職輔廣錄烝民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詩傳中用東萊吕氏説先生曰記得他甚主張那柔字文蔚曰他後一章云柔亦不茹剛亦不吐此言仲山甫之德剛柔不偏也而二章首舉仲山甫之德獨以柔嘉維則蔽之崧高稱申伯番番終論其德亦曰柔惠且直然則入德之方其可知矣曰如此則乾卦不用得了人之資禀自有柔德勝者自有剛德勝者如本朝范文正公富鄭公輩是以剛德勝如范忠宣范淳夫趙清獻蘇子容輩是以柔德勝只是他柔却柔得好今仲山甫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却是柔但其中自有骨子不是一向如此柔去便是人看文字要得言外之意若以仲山甫柔嘉維則必要以此為入德之方則不可人之進德須用剛健不息
  陳文蔚錄烝民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曰只是上文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便是明哲所謂明哲者只是曉天下事理順理而行自然災害不及其身可以保其祿位今人以邪心讀詩謂明哲是見幾知微先去占取便宜如楊子雲説明哲煌煌旁燭無疆遜于不虞以保天命便是占便宜底説話所以它一生被這幾句誤然明哲保身亦只是常法若到那舍生取義處又不如此論
  陳文蔚錄烝民
  問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有些小委曲不正處否曰安得此只是見得道理分明事事處之得其理有可全之道便有委曲處亦是道理可以如此元不失正特不直犯之耳若到殺身成仁處亦只得死古人只是平説中庸無一理不明即是明哲若只見得一偏便有蔽便不能見得理盡便不可謂之明哲學至明哲只是依本分行去無一事不當理即是保身之道今人皆將私看了必至於孔光之徒而後已
  不知何氏錄烝民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六
  錢唐程川撰
  詩七
  頌
  假以溢我當從左氏作何以恤我何遐通轉而為假也李方子錄維天之命
  昊天有成命詩成王不敢康詩傳皆斷以為成王誦某問下武言成王之孚如何曰這箇且只得做武王説劉炎錄昊天有成命
  問我將乃祀文王於明堂之樂章詩傳以謂物成形于帝人成形於父故季秋祀帝於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時也此乃周公以義起之非古禮也不知周公以後將以文王配耶以時王之父配耶曰諸儒正持此二議至今不决看來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之禮不知在武王之時在成王之時若在成王則文王乃其祖也亦自可見又問繼周者如何曰只得以有功之祖配之
  沈僩錄我將
  日就月將是日成月長就成也將大也
  甘節錄敬之
  泮宫小序詩傳不取或言詩中既作泮宫則未必非修也直卿云此落成之詩
  蕭佐錄甲寅所聞先生六十五歲饒後錄十九卷中
  泮水
  太王翦商武王所言中庸言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是其事素定矣橫渠亦言周之於商有不純臣之義葢自其祖宗遷豳遷邰皆其僻遠自居非商之所封土
  包揚録閟宫
  問𤣥鳥詩吞卵事亦有此否曰當時恁地説必是有此今不可以聞見不及定其為必無
  陳淳錄𤣥鳥
  湯降不遲聖敬日躋天之生湯恰好到合生時節湯之修德又無一日間斷
  黃㽦錄長𤼵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六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七
  錢唐程川撰
  春秋一
  統論經義
  春秋一發首不書即位即君臣之事也書仲子嫡庶之分即夫婦之事也書及邾盟朋友之事也書鄭伯克叚即兄弟之事也一開首人倫便盡在
  不知何氏錄川按不知何氏錄有三饒録二十卷為辛亥先生六十二歲時同舍共聞饒録三十九卷為已未先生七十歲時同舍共録建别録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詳何時所聞未詳孰是餘倣此
  春秋大㫖其可見者誅亂臣討賊子内中國外呉楚貴王賤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義也想孔子當時只是要備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寫在這裏何甞云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邪且如書㑹盟侵伐大意不過見諸侯擅興自肆耳書郊禘大意不過見魯僭禮耳至如三卜四卜牛傷牛死是失禮之中又失禮也如不郊猶三望是不必望而猶望也如書仲遂卒猶繹是不必繹而猶繹也如此等義却自分明近世如蘇子由吕居仁却看得平
  李閑祖録字守約邵武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歲池録四卷中
  春秋本是明道正誼之書今人只較齊晉伯業優劣反成謀利大義都晦了今人做義且做得齊威晉文優劣論
  陳淳録字安卿臨漳人庚戌已朱所聞先生六十一歲七十歲饒録十三卷十四卷中
  春秋之作不為晉國伯業之盛衰此篇大意失之亦近歲言春秋者之通病也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尊王賤霸内諸夏外呉楚此春秋之大指不可不知也此先生親筆
  楊道夫録字仲愚建寧人己酉以後所聞先生六十歲池録十八卷十九卷中
  問春秋曰此是聖人據魯史以書其事使人自觀之以為鑒戒爾其事則齊桓晉文有足稱其義則誅亂臣賊子若欲推求一字之間以為聖人褒善貶惡專在於是竊恐不是聖人之意如書即位者是魯君行即位之禮繼故不書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禮若桓公之書即位則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禮耳其他崩薨卒葬亦無意義
  萬人傑錄字正淳興國人庚子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一歲池録十七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春秋只是直載當時之事要見當時治亂興衰非是於一字上定褒貶初間王政不行天下都無統屬及五伯出來扶持方有統屬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到後來五伯又衰政自大夫出到孔子時皇帝王伯之道掃地故孔子作春秋據他事實寫在那裏教人見得當時事是如此安知用舊史與不用舊史今硬説那箇字是孔子文那箇字是舊史文如何驗得更聖人所書好惡自易見如葵丘之㑹召陵之師踐土之盟自是好本末自是别及後來五伯既衰湨梁之盟大夫亦出與諸侯之㑹這箇自是差異不好今要去一字兩字上討意思甚至以日月爵氏名字上皆寓褒貶如王人子突救衛自是衛當救當時是有箇子突孔子因存他名字今諸公解却道王人本不書字緣其救衛故書字孟子説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説得極是了又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此等皆看得地步闊聖人之意只是如此不解恁地細碎
  陳淳錄黄義剛錄云某不敢似諸公道聖人是於一字半字上定去取聖人只是存得那事在要見當時治亂興衰見得其初王政不行天下皆無統屬及五伯出來如此扶持方有統屬恁地便見得天王都做主不起後同
  人道春秋難曉據某理㑹來無難曉處只是據他有這箇事在據他載得恁地但是看今年有甚麽事明年有甚麽事禮樂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自諸侯出自大夫出只是恁地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㑹褒貶却要去求聖人之意你如何知得他肚裏事黄義剛字毅然臨川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歲池録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饒録三十八卷中
  春秋固是尊諸夏外呉楚然聖人當初作經豈是要率天下諸侯而尊齊晉自秦檜和議之後士人諱言内外而春秋大義晦矣
  陳淳録
  林問先生論春秋一經本是明道正誼權衡萬世典刑之書如朝聘㑹盟侵伐等事皆是因人心之敬肆為之詳略或書字或書名皆就其事而為之義理最是斟酌毫忽不差後之學春秋多是較量齊魯長短自此以後如宋襄晉悼等事皆是論伯事業不知當時為王道作邪為伯者作邪若是為伯者作則此書豈足為義理之書曰大率本為王道正其紀綱有已前春秋文字雖雜尚知有聖人明道正誼道理尚可㸔近來止説得霸業權譎底意思更開眼不得此義不可不知
  徐㝢録字居父永嘉人庚戌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一歲池録二十卷二十一卷饒錄二十六卷中
  春秋所書如某人為某事本據魯史舊文筆削而成今人看春秋必要謂某字譏某人如此則是孔子專任私意妄為褒貶孔子但據直書而善惡自著今若必要如此推説湏是得魯史舊文參校筆削異同然後為可見而亦豈復可得也
  周謨錄字舜弼南康人己亥以後所聞先生五十歲饒録四卷五卷中
  春秋有書天王者有書王者此皆難曉或以為王不稱天貶之某為若書天王其罪自見宰咺以為冢宰亦未敢信其他如莒去疾莒展輿齊陽生恐只據舊史文若謂添一箇字減一箇字便是褒貶某不敢信桓公不書秋冬史闕文也或謂貶天王之失刑不成議論可謂亂道夫子平時稱顔子不遷怒不貳過至作春秋却因惡魯桓而及天子可謂桑樹著刀榖樹汁出者魯桓之弑天王之不能討罪惡自著何待于去秋冬而後見乎又如貶滕稱子而滕遂至于終春秋稱子豈有此理今朝廷立法降官者猶經赦叙復豈有因滕子之朝桓遂併其子孫而降爵乎
  萬人傑錄
  書人恐只是㣲者然朝非㣲者之禮而有書人者此類亦不可曉
  李閑祖録
  問春秋當如何看曰只如看史様看曰程子所謂以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如何曰便是亦有不可考處曰其間不知是聖人果有褒貶否曰也是不得如許世子止嘗藥之類如何曰聖人亦只因國史所載而立之耳聖人光明正大不應以一二字加褒貶于人若如此屑屑求之恐非聖人之本意
  潘時舉錄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歲池錄十二卷饒錄四十六卷中
  春秋之書且据左氏當時天下大亂聖人且據實而書之其是非得失付諸後世公論蓋有言外之意若必于一字一辭之間求褒貶所在竊恐不然齊桓晉文所以有功于王室者蓋當時楚最强大時復加兵于鄭鄭則在王畿之内又伐陸渾之戎觀兵周疆其勢與六國不同蓋六國勢均力敵不敢先動楚在春秋時他國皆不及其强向非桓文有以遏之則周室為其所并矣又諸侯不朝聘于周而周反下聘于列國是甚道理
  輔廣録字漢卿慶源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歲池録二卷中
  問春秋一經夫子親筆先生不可使此一經不明于天下後世曰某實看不得問以先生之髙明看如何難曰劈頭一箇王正月便説不去劉曰六經無建子月惟是禮記雜記中有箇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先王其他不見説建子月曰惟是孟子出來作閙也八月之間旱則苖槁矣便是而今五六月此句又可鶻突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是而今九月十月若作今十一月十二月此去天氣較煖便可涉過唯是九月十月不可涉過止有此處説其他便不可説劉云若看春秋要信傳不可曰如何見得曰天王使宰咺來歸仲子之賵傳謂預凶事此非人情天王歸賵于魯正要得牢籠魯這人未死却歸之𮚐正所以怒魯也曰天王正以此厚魯古人却不諱死舉漢梁王事云云又季武子成寢杜氏之葬在西階之下請合葬焉一段先生舉此大笑云以一箇人家一火人扛箇棺櫬入來哭豈不可笑古者大夫入國以棺隨其後使人擡扛箇棺櫬隨行死便要用看古人不諱凶事
  劉砥錄字履之三山人庚戌所聞先生六十九歲饒後録十卷中
  徐㝢録略
  春秋難看此生不敢問如鄭伯髠頑之事傳家甚異鄭可學録字子上莆田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歲饒録十六卷中
  春秋煞有不可曉處
  湯泳録字叔永丹陽人乙夘所聞先生六十六歲池録三十三卷中
  春秋某煞有不可曉處不知是聖人真箇説底話否湯泳録
  統論四傳
  春秋制度大綱左傳較可據公穀較難憑胡文定義理正當然此様處多是臆度説
  不知何氏録
  孔子作春秋當時亦湏與門人講説所以公榖左氏得一箇源流只是漸漸訛舛當初若是全無傳授如何鑿空撰得問今欲看春秋且將胡文定説為正如何曰便是他亦有太過處蘇子由教人只讀左傳只是他春秋亦自分曉且如公與夫人如齊必竟是理㑹甚事自可見又如季氏逐昭公畢竟因甚如此今理㑹得一箇義理後將他事來處置合于義理者為是不合于義理者為非亦有喚做是而未盡善者亦有謂之不是而彼善于此者且如讀史記便見得秦之所以亡漢之所以興及至後來劉項事又知劉之所以得項之所以失不難判斷只是春秋却精細也都不説破教後人自將義理去折衷
  陳文蔚録字才卿上饒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歲池録四卷中
  春秋難看三家皆非親見孔子或以左丘明恥之是姓左丘左氏乃楚左史倚相之後故載楚事極詳吕舍人春秋不甚主張胡氏要是此書難看如劉原父春秋亦好可學云文定解宗災故一段乃是原父說曰林黄中春秋又怪異云隱公簒桓公可學云黄中説歸仲子之賵乃是周王以此為正其分曰要正分更有多少般却如此不契勘可學云杜預每到不通處杜預告辭略經傳互異不云傳誤云經誤曰可怪是何識見
  鄭可學録
  李丈問左傳如何曰左傳一部載許多事未知是與不是但道理亦是如此今且把來參考問公榖如何曰據他説亦是有那道理但恐聖人當初無此等意如孫明復趙啖陸淳胡文定皆説得好道理皆是如此但後世因春秋去考時當如此區處若論聖人當初作春秋時其意不解有許多説話擇之説文定説得理太多盡堆在裏面曰不是如此底亦壓從這理上來
  陳淳錄黄義剛錄少異
  統論三傳
  左傳是後來人做為見陳氏有齊所以言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見三家分晉所以言公侯子孫必復其始以三傳言之左氏是史學公穀是經學史學者記得事却詳于道理上便差經學者於義理上有功然記事多悞如遷固之史大概只是計較利害范曄更低只主張做賊底後來他自做却敗温公通鑑凡涉智數險詐底事往往不載却不見得當時風俗如陳平説髙祖間楚事亦不載上一叚不若全載了可以見當時事情却于其下論破乃佳又如亞夫得劇孟事通鑑亦節去意謂得劇孟不足道不知當時風俗事勢劇孟輩亦係輕重如周休且能一夜得三萬人只縁呉王敗後各自散去其事無成温公于此事却不知不覺載之蓋以周休名不甚顯不若劇孟耳想温公平日尀耐劇孟不知温公為將設遇此人奈得它何否又如論唐太宗事亦殊未是吕氏大事記周赧後便繫秦亦未當當如記楚漢事並書之項籍死後方可專書漢也
  黄㽦録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聞先生五十九歲饒録九卷十卷中
  左氏所傳春秋事恐八九分是公榖專解經事則多出揣度
  呉必大録字伯豐興國人戊申己酉所聞先生五十九歲六十歲饒録八卷中
  左氏傳是箇博記人做只是以世俗見識斷當它事皆功利之説公榖雖陋亦有是處但皆得于傳聞多訛謬
  廖德明録字子晦南劍人癸巳以後所聞先生四十四歲池録一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國秀問三傳優劣曰左氏曽見國史考事頗精只是不知大義專去小處理㑹往往不曽講學公榖考事甚疎然義理却精二人乃是經生傳得許多説話往往都不曽見國史
  潘時舉録
  統論左傳
  看春秋且湏看得一部左傳首尾意思通貫方能略見聖人筆削與當時事之大意
  楊道夫録
  叔器問讀左傳法曰也只是平心看那事理事情事勢春秋十二公時各不同如隱桓之時王室新東遷號令不行天下都星散無主莊僖之時桓文迭伯政自諸侯出天下始有統一宣公之時楚莊王盛强遂乃主盟中國諸侯服齊者亦皆朝楚服晉者亦皆朝楚及成公之世悼公出來整頓一番楚始退去繼而呉越又强入來争伯定哀之時政皆自大夫出魯有三家晉有六卿齊有田氏宋有華向被他肆意做終春秋之世更沒奈何但是某甞説春秋之末與初年大不同然是時諸侯征戰只如戲様亦無甚大殺戮及戰國七國争雄那時便多是胡相殺如鴈門斬首四萬不知怎生殺了許多長平之戰四十萬人坑死不知如何有許多人後來項羽也坑十五萬不知他如何地掘那坑後那死底都不知當時不知如何地對副許多人安卿曰恐非掘坑曰是掘坑甞見鄧艾伐蜀坑許多人載説是掘坑
  黄義剛録
  因舉陳君舉説左傳曰左氏是一箇審利害之幾善避就底人所以其書有貶死節等事其間議論有極不是處如周鄭交質之類是何議論其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饗之命以義夫只知有利害不知有義理此段不如榖梁説君子大居正却是儒者議論某平生不敢説春秋若説時只是將胡文定説扶持説去畢竟去聖人千百年後如何知得聖人之心且如先蔑奔秦書則是貶先蔑不書時又不見得此事若如今人説教聖人如何書則是吕伯恭愛教人看左傳某謂不如教人看論孟伯恭云恐人去外靣走某謂看論孟未走得三步看左傳底已走十百步了人若讀得左傳熟直是㑹趨利避害然世間利害如何被人趨避了君子只看道理合如何可則行不可則止禍福自有天命且如一箇善擇利害底人有一事自謂擇得十分利處了畢竟也湏帯二三分害來自沒奈何仲舒云仁人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一部左傳無此一句若人人擇利害後到得臨難死節底事更有誰做其間有為國殺身底人只是枉死了始得因舉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作褚淵生蓋民之秉彞又自有不可埋沒自然𤼵出來處
  滕璘録字德粹新安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歲饒録十七卷中
  鄭可學録云天下事不可顧利害凡人做事多要趨利避害不知纔有利必有害吾雖處得十分利有害道在背後不如且就理上求之孟子曰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且如臨難致死義也若不明其理而顧利害則見危致命者反不如偷生茍免之人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作褚淵生民之秉彞不可磨㓕如此豈不是自然
  問左傳載卜筮有能先知數世後事有此理否曰此恐不然只當時子孫欲僭竊故為此以欺上罔下爾如漢髙帝蛇也只是脱空陳勝王凡六月便只是他做不成故人以為非髙帝做得成故人以為符瑞不知何氏録
  春秋傳例多不可信聖人記事安有許多義例如書伐國惡諸侯之擅興書山崩地震螽蝗之類知災異有所自致也
  廖徳明録
  或論及春秋之凡例先生曰春秋之有例固矣奈何非夫子之為也昔甞有人言及命格予曰命格誰之所為乎曰善談五行者為之也予曰然則何貴設若自天而降具言其為羙為惡則誠可信以今特出于人為烏可信也知此則知春秋之例矣又曰季子來歸以為季子之在魯不過有立僖之私恩耳初何有大功于魯又况通于成風與慶父之從何異然則其歸也何足喜蓋以啟季氏之事而書之乎
  李壯祖録字處謙婺源人川按處謙所録蓋與李公謹同編語類中不詳所聞年歲及蜀語類徽續語類池録饒録卷次云餘倣此
  或人論春秋以為多有變例所以前後所書之法多有不同曰此烏可信聖人作春秋正欲褒善貶惡示萬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説以誅人未幾又用此説以賞人使天下後世皆求之而莫識其意是乃後世弄法舞文之吏之所為也曽謂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乎
  李壯祖録
  左氏見識甚卑如言趙盾弑君之事却云孔子聞之曰惜哉越境乃免如此則專是回避占便宜者得計聖人豈有是意聖人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豈反為之解免耶
  程端蒙録字正思鄱陽人己亥以後所聞先生五十歲饒錄三卷中
  元城説左氏不識大體只是時時見得小可底事便以為是
  黄義剛録
  左氏之病是以成敗論是非而不本于義理之正嘗謂左氏是箇猾頭熟事趨炎附勢之人
  不知何氏録
  林黄中謂左傳君子曰是劉歆之辭胡先生謂周禮是劉歆所作不知是如何左傳君子曰最無意思因舉芟夷藴崇之一段是關上文甚事
  葉賀孫録字味道括蒼人辛亥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二歲池録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統論公羊榖梁傳
  問公穀傳大概皆同曰所以林黄中説只是一人只是看他文字疑若非一手者或曰疑當時皆有所傳授其後門人弟子始筆之于書爾曰想得皆是齊魯間儒其所著之書恐有所傳授但皆雜以己意所以多差舛其有合道理者疑是聖人之舊
  沈僴録字杜仲永嘉人戊午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九歲池録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中
  公羊説得宏大如君子大居正之類穀梁雖精細但有些鄒搜挾窄
  黄㽦録
  春秋難理㑹公穀甚不好然又有甚好處如序隱公遜國宣公遜其姪處甚好何休注甚謬
  不知何氏録
  公羊是箇村樸秀才穀梁又較黠得些
  呉振録所間年歲未詳饒後録十四卷中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八
  錢唐程川撰
  春秋二
  統論程傳
  程子所謂春秋大義數十炳如日星者如成宋亂宋災故之類乃是聖人直書誅貶自是分明如胡氏謂書晉侯為以常情待晉㐮書秦人為以王事責秦穆處却恐未必如此湏是已之心果與聖人之心神交心契始可斷他所書之㫖不然則未易言也程子所謂微辭隱義時措從宜者為難知耳
  萬人傑録
  問春秋傳序引夫子答顔子為邦之語為顔子嘗謂春秋大法何也曰此不是孔子將春秋大法向顔子説蓋三代制作極備矣孔子更不可復作故告以四代禮樂只是集百王不易之大法其作春秋善者則取之惡者則誅之意亦只是如此故伊川引以為據耳陳淳録
  或問伊川春秋序後條曰四代之禮樂此是經世之大法也春秋之書亦經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禮樂是以善者為法春秋是以不善者為戒又問孔子有取乎五霸豈非時措從宜曰是又曰觀其予五霸其中便有一箇奪底意思
  葉賀孫録
  今日得程春秋解中間有説好處如難理㑹處他亦不為决然之論向見沙隨春秋解只有説滕子來朝一處最好隱十一年方書滕侯薛侯來朝如何桓三年便書滕子來朝先輩為説甚多或以為時王所黜故降而書子不知是時時王已不能行黜陟之典就使能黜陟諸侯當時亦不止一滕之可黜或以春秋惡其朝桓特削而書子自此之後滕一向書子豈春秋惡其朝桓而并後代子孫削之乎或以為當喪未君前又不見滕侯卒皆不通之論沙隨謂此見得春秋時小國事大國其朝聘貢賦之多寡隨其爵之崇卑滕子之事魯以侯禮見則所供者多故自貶降而以子禮見庶得貢賦省少易供此説却恐是何故縁後面鄭朝晉云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賦見得鄭本是男爵後襲用侯伯之禮以交于大國初焉不覺其貢賦之難辦後來益困于此方説出此等語非獨是鄭伯當時小國多是如此今程公春秋亦如此説滕子程是紹興以前文字不知沙隨見此而為之説還是自見得此意
  葉賀孫録
  春秋序云雖德非湯武亦可以法三王之治如是則無本者亦可以措之治乎語有欠因云伊川甚麽様子細尚如此難難
  包楊録字顯道建昌人癸夘甲辰乙巳所聞先生五十四歲五十五歲五十六歲饒後録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中
  統論胡傳
  問胡春秋如何曰胡春秋大義正但春秋自難理㑹如左氏尤有淺陋處如君子曰之類病處甚多林黄中嘗疑之却見得是
  潘時舉録
  胡春秋傳有牽强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
  李閎祖録
  或有解春秋者專以日月為褒貶書時月則以為貶書日則以為褒穿鑿得全無義理若胡文定公所解乃是以義理穿鑿故可觀
  萬人傑録
  胡文定春秋非不好却不合這件事聖人意是如何下字那件事聖人意又如何下字要之聖人只是直筆據見在而書豈有許多忉怛
  郭友仁録字徳元山陽人戊午所聞先生六十九歲池録四卷二卷中
  問諸家春秋解如何曰某盡信不及如胡文定春秋某也信不及知得聖人意裏是如此説否今只眼前朝報差除尚未知朝廷意思如何况生乎千百載之下欲逆推乎千百載上聖人之心况自家之心又未如得聖人如何知得聖人肚裏事某所以都不敢信諸家解除非是得孔子還魂親説出不知如何
  沈僴録
  胡文定説春秋髙而不曉事情説元年不要年號且如今中興以來更七箇元年若無號則契劵能無欺𡚁者乎
  陳淳錄
  問胡春秋曰亦有過當處
  陳又蔚録
  春秋今來大綱是從胡文定説但中間也自有難穩處如叔孫婼祈死事把他做死節本自無據後却將至自晉一項説又因穀梁公孫舍云云他若是到歸來也湏問我屋裏人如何同去弑君也湏誅討斯得自死是如何春秋難説若只消輕看過不知是如何如孟子説道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只將這意看如何左氏是三晉之後不知是甚麽人看他説魏畢萬之後必大如説陳氏伐齊之類皆是後來設為豫定之言春秋分明處只是如晉士匄侵齊至聞齊侯卒乃還這分明是與他
  葉賀孫録
  問胡文定據孟子春秋天子之事一句作骨如此則是聖人有意誅賞曰文定是如此説道理也是恁地但聖人只是書放那裏使後世因此去考見道理如何便為是如何便為不是若説道聖人當時之意説他當如此我便書這一字他當如彼我便書那一字則恐聖人不解恁地聖人當初只直寫那事在上面如説張三打李四李四打張三未嘗斷他罪某人杖六十某人杖八十如孟子便是説得那地步濶聖人之意只是如此不解恁地細碎且如季子來歸諸公説得恁地好據某看來季友之罪與慶父也不争多但是他歸來後㑹平了難魯人歸之故如此説况他世執魯之大權人自是怕他史官書得恁地孔子因而存此蓋以見他執權之漸耳
  黄義剛録陳淳録略録中書這一字下淳錄云以褒之書那一字下淳録云以貶之又别本云如此便為予如彼便為奪
  世間人解經多是杜撰且如春秋只據赴告而書之孔子只因舊史而作春秋非有許多曲折且如書鄭忽與突事才書忽又書鄭忽又書鄭伯突胡文定便要説突有君國之徳湏要因鄭伯兩字上求他是處似此皆是杜撰大槩自成哀已前舊史不全有舛逸故所記各有不同若昭哀已後皆聖人親見其事故記得其實不至于有遺處如何却説聖人予其爵削其爵賞其功罰其罪是甚説話祖道問孟子説春秋天子之事如何曰只是被孔子寫取在此人見者自有所畏懼耳若要説孔子去褒貶他去其爵與其爵賞其功罰其罪豈不是謬也其爵之有無與人之有功有罪孔子也予奪他不得
  曽祖道録字擇之丁巳所聞先生六十八歲池録三十七卷中
  萬人傑録云蘇子由解春秋謂其從赴告此説亦是既書鄭伯突又書鄭世子忽據史文而書耳定哀之時聖人親見據災而書隱桓之世時既逺史册亦有簡畧處夫子亦但據史册而寫出耳
  問胡氏傳春秋盟誓處以為春秋皆惡之楊龜山亦嘗議之矣自今觀之豈不可因其言盟之能守與否而褒貶之乎今民冺冺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之時而遽責以未施信而民信之事恐非化俗以漸之意曰不然盟詛畢竟非君子之所為故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將欲變之非去盟崇信俗不可得而善也故伊川有言凡委靡隨俗者不能隨時惟剛毅特立乃所以隨時斯言可見矣問洽尋常如何理㑹是自命曰嘗考之矣當從劉侍讀之説自王命不行則諸侯上僭之事由階而升然必與勢力之不相上下者共為之所以布于衆而成其僭也齊衛當時勢敵故齊僖自以為小伯而黎人責衛以方伯之事當時王不敢命伯而欲自為伯故于此彼此相命以成其私也及其久也則力之能為者專之矣故桓公遂自稱伯以至戰國諸侯各有稱王意不敢獨稱于國必與勢力之相侔者共約而為之魏齊㑹于苴澤以相王是也其後六國皆王秦人思有以勝之于是使人致帝于齊約共稱帝豈非相帝自相命而至于相王自相王而至于相帝僭竊之漸勢必至此豈非其明證乎曰然則左傳所謂胥命于蒲何也曰此以納王之事相遜相先也曰説亦有理
  張洽録字元徳青江人丁未癸丑所聞先生五十八歲六十四歲附池録後
  池録少異録中由階而升云云池録作如歴階而升以至于極蓋既無王命必擇勢力之相敵者録中勢必至此以下池録有云春秋于此蓋紀王命之不行而諸侯僭竊之端也
  問春秋胡文定之説如何曰尋常亦不滿於胡説且如解經不使道理明白却就其中多使故事大與做時文答䇿相似近見一相知説傅守見某説云固是好但其中無一故事可用某作此書又豈欲多使事也問先生既不解春秋合亦作一篇文字略説大意使後學知所指歸曰也不消如此但聖人作經直述其事固是有所抑揚然亦非故意增减一二字使後人就一二字上推尋以為吾意㫖之所在也問胡文定説元字某不能無疑元者始也正所謂辭之所謂大也今胡乃訓元為仁訓仁為心得無太支離乎曰楊龜山亦嘗以此議之胡氏説經大抵有此病
  不知何氏録
  統論諸説
  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詩傳相似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道夫錄
  或説沈卿説春秋云不當以褒貶看聖人只備録是非使人自見如克叚之書而兄弟之義自見如蔑之書而私盟之罪自見來𮚐仲子便自見得以天王之尊下𮚐諸侯之妾聖人以公平正大之心何嘗規規于褒貶曰只是中間不可以一例説自有曉得處公且道如翬帥師之類是如何曰未賜族如挾柔無駭之類無駭魯卿隱二年書無駭九年書挾卒莊十一年書柔皆未命也到莊以後却不待賜而諸侯自予之曰便是這般所在那裏見得這箇是賜那箇是未賜二傳唯左氏近之或云左氏是楚左史倚相之後故載楚事較詳國語與左傳似出一手然國語使人厭看如齊楚呉越諸處又精采如紀周魯自是無可説將虚文敷衍如説藉等處令人厭看左氏必不解是丘明如聖人所稱煞是正直底人如左傳之文自有縱横意思史記却説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或云左邱明左邱其姓也左傳自是左姓人作又如秦始有臘祭而左氏謂虞不臘矣是秦時文字分明
  葉賀孫錄
  東萊有左氏説亦好是人記録他語言
  黄義剛録
  薛士龍曰魯隱初僭史殊不知周官所謂外史合四方之志便是四方諸侯皆有史諸侯若無史外史何所稽考而為史如古人生子則閭史書之且二十五家為閭閭尚有史况一國乎
  林學蒙録字正卿三山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歲饒録州二卷中
  薛常州解春秋不知如何率意如此只是幾日成此文字如何説諸侯無史内則尚有閭史又如趙盾事初靈公要殺盾盾所以走出趙穿便弑公想是他本意如此這箇罪首合是誰做
  葉賀孫録
  學春秋者多鑿説後漢五行志注載漢末有發范明友奴冢奴猶活明友霍光女壻説光家事及廢立之際多與漢書相應某嘗説與學春秋者曰今如此穿鑿説亦不妨只恐一旦有于地中得夫子家奴出來説夫子當時之意不如此爾
  輔廣録
  今之治春秋者都只將許多權謀變詐為説氣象局促不識聖人之意不論王道之得失而言伯業之盛衰失其㫖逺矣公即位要必當時别有即位禮數不書即位者此禮不備故也今不可考其義難見諸家之説所以紛紛晉侯侵曹晉侯伐衛皆是文公譎處考之左氏可見皆所以致楚師也
  周謨錄
  今之做春秋義都是一般巧説専是計較利害將聖人之經做一箇權謀機變之書如此不是聖經却成一箇百將傳問春秋繁露如何曰尤延之以此書為偽某看來不是董子書又言吕舍人春秋却好白直説去卷首與末稍又好中間不似伯恭以為此書只粧㸃為説
  徐㝢録揚道夫録云近時言春秋者皆是計較利害大義却不曽見如唐之陸淳本朝孫明復之徒他雖未能深于聖經然觀其推言治道凛凜然可畏終是得聖人箇意思春秋之作藎以當時人欲横流遂以二百四十二年行事寓其褒貶恰如今之事送在法司相似極是嚴𦂳一字不輕易若如今之説只是箇權謀智畧兵機譎詐之書爾聖人晚年痛哭流涕筆為此書豈肯恁地纎巧豈至恁地不濟事
  昔楚相作燕相書其燭暗而不明楚相曰舉燭書者不察遂書舉燭字于書中燕相得之曰舉燭者欲我之明于舉賢也于是舉賢退不肖而燕國大治故曰不是郢書乃成燕説今之説春秋者正此類也
  萬人傑錄包揚録少異
  附論
  問先生于二禮書春秋未有説何也曰春秋是當時實事孔子書在册子上後世諸儒學未至而各以己意猜傳正横渠所謂非理明義精而治之故其説多鑿是也唯伊川以為經世之大法得其㫖矣然其間極有無定當難處置處今不若且存取胡文定本子與後來看縱未能盡得之然不中不逺矣書中間亦極有難考處只如禹貢説三江及荆揚間地理是吾軰親目見者皆有疑至北方即無疑此無他是不曽見耳康誥以下三篇更難理㑹如酒誥却是戒飲酒乃曰肇牽車牛逺服賈何也梓材又自是臣告君之辭更不可曉其他諸篇亦多可疑處解将去固易豈免有疑禮經要湏編成門類如冠昏喪祭及他雜碎禮數皆湏分門類編出考其異同而訂其當否方見得然今精力已不逮矣姑存與後人趙幾道又問禮合如何脩曰禮非全書而禮記尤雜今合取儀禮為正然後取禮記諸書之説以類相從更取諸儒剖擊之説各附其下庶便搜閲又曰前此三禮同為一經故有三禮學䆒王介甫廢了儀禮取禮記某以此知其無識
  余大雅録字正叔上饒人戊戌以後所聞先生四十九歲池録三卷中
  張元徳問春秋周禮疑難曰此等皆無佐證强説不得若穿鑿説出來便是侮聖言不如且研窮義理義理明則皆可遍通矣因曰看文字且先看明白易曉者此語是某𤼵出來諸公可記取
  潘時舉録
  左傳國語惟是周室一種士大夫説得道理大故細宻這便是文武周召在三國立學校教得人恁地惟是周室人㑹恁地説且如烝民詩大故説得好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之類大故説得細宻
  黄義剛録
  問今科舉習春秋學只將伯者事業纒在心胷則春秋先儒謂尊王之書其然邪曰公莫道這箇物事是取士弊如此免不得應之今將六經做時文最説得無道理是易與春秋他經猶自可
  徐容録字仁父永嘉人辛亥所聞先生六十二歲池録二十四卷中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九
  錢唐程川撰
  春秋三
  隱公
  春秋傳言元者仁也仁人心也固有此理然不知仁如何却喚做元如程子曰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易傳曰成而後有敗敗非先成者也得而後有失非得何以有失也便説得有根源
  李閎祖録元年胡傳
  問春王正月是用周正用夏正曰兩邊都有證據將何從某向來只管理㑹此不放下竟擔閣了吾友讀書不多不見得此等處某讀書多後有時此字也不敢喚做此字如家語周公祝成王冠辭近爾民逺爾年嗇爾時惠爾財親賢任能近爾民言得民之親愛也逺爾年言夀也年與民叶音紉能與財叶囊來反與時叶音尼財音慈
  陳淳録元年
  錄中兩邊都有證據將何從句黄義剛録云這箇難稽考莫去理㑹這箇
  録中年與民叶以下黄義剛録云能字通得三音若作十五灰韻則與才字叶與時字又不叶今更不可理㑹據今叶時字則當作泥字讀
  某親見文定公家説文定春秋説夫子以夏時冠月以周正紀事謂如公即位依舊是十一月只是孔子改正作春正月某便不敢信恁地時二百四十二年夫子只證得箇行夏之時四箇字據今周禮有正月有正歲則周實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所謂行夏之時只是為他不順欲改從建寅如孟子説七八月之間旱這斷然是五六月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這分明是九月十月若真是十一月十二月時寒自過了何用更造橋梁古人只是寒時造橋度人若暖時又只是教他自從水裏過看來古時橋也只是小橋子不似如今石橋浮橋恁地好
  黄義剛録元年胡傳
  胡文定説春秋公即位終是不通且踰年即位㓙服如何入廟胡文定却説是冢宰攝行他事可攝即位豈可攝且如十一月乙丑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惟十有三祀却是除服了康王之誥東坡道是召公失禮處想古時是這般大事必有箇權宜如借吉之例或問金縢前軰謂非全書曰周公以身代武王之説只縁人看錯了此乃周公誠意篤切以庶幾其萬一丕子之責于天只是以武王受事天之責任如今人説話他要箇人來服事周公便説是他不能服事天不似我多才多藝自能服事天
  葉賀孫録元年胡傳
  義剛問莊公見頴考叔而告之悔此是他天理已漸漸明了考叔當時聞莊公之事而欲見之此是欲撥動他機及其既動却好開明義理之説使其心豁然知有天倫之親今却教恁地做則母子全恩依舊不出于真理此其母子之間雖能如此而其私欲固未能瑩然消釋其所以略能保全而不復開其隙者特幸耳曰恁地看得細碎不消如此某便是不喜伯恭博議時他便都是這般議論恁地忒細碎不濟得事且如這様他是且欲全他母子之恩以他重那盟誓未肯變故且教他恁地做這且得他全得大義未暇計較這箇又何必如此去論他
  黄義剛録元年左傳
  陳仲蔚問東萊論穎考叔之説是否曰古人也是重那盟誓又問大傳于釋經處但略過如何曰他釋經也有好處如説叚不弟故不言弟稱鄭伯譏失教也這様處説得也好儘説得濶又問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享之這也不可謂知人曰這様處却説得無巴鼻如公羊説宣公却是宋之罪腦左氏有一箇大病是他好以成敗論人遇他做得來好時便説他好做得來不好時便説他不是却都不折之以理之是非這是他大病叙事時左氏却多是公穀却都是胡撰他去聖人逺了只是想像胡説或問左氏果丘明否曰左氏叙至韓魏趙殺智伯事去孔子六七十年决非丘明
  黄義剛録元年左傳
  恵公仲子恐是恵公之妾僖公成風却是僖公之母不可一例看不必如孫明復之説
  李閎祖録元年
  孫明復云文九年冬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與此不稱夫人義同譏其不及事而又兼之貶也
  夫人子氏薨只是仲子左氏豫㐫事之説亦有此理考仲子之宫是别立廟
  萬人傑録二年
  問石碏諫得已自好了如何更要那將立州吁四句曰也是要得不殺那桓公又問如何不禁其子與州吁遊曰次第是石碏老後奈兒子不何又問殺之如何要引他從陳去忽然陳不殺却如何曰如喫飯様不成説道喫不得後便不喫也只得喫
  黄義剛録二年左傳
  陳仲蔚説公矢魚于棠云或謂矢如皇陶矢厥謨之矢曰便是亂説今據傳曰則君不射則矢魚是將弓矢去射之如漢武帝親射江中蛟之類何以見得夫子作春秋征只書征伐只書伐不曽恁地下一字如何平白無事陳魚不只寫作陳字却要下箇矢字則麽遂往陳魚而觀之這幾句却是左氏自説據他上文則無此意
  黄義剛録五年
  問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周召既為左右相如何又主二伯事曰此春秋説所未詳如顧命説召公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所可見者其略如此
  不知何氏録五年公羊傳
  桓公
  鄭人來渝平渝變也盖魯先與宋好鄭人却來渝平謂變渝舊盟以從新好也公穀作輸平胡文定謂以物而求平也恐不然但言輸則渝之義自在其中如秦詛楚文云變輸盟刺若字義則是如此其文意則只是渝字也
  董銖錄字叔重鄱陽人丙辰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七歲池録十三卷饒録四十六卷中
  六年
  因言勇而無剛曰剛與勇不同勇只是敢為剛有堅强之意
  李閎祖録九年左傳
  桓公有兩年不書秋冬説者謂以喻時王不能賞罰若如是孔子亦可謂大迂濶矣某嘗謂説春秋者只好獨自説不可與人論難蓋自説則横説竪説皆可論難著便説不行
  呉必大録四年七年
  春秋書蔡人殺陳佗此是夫子據魯史書之佗之弑君初不見于經者亦是魯史無之耳
  輔廣録六年
  問書蔡威侯文定以為蔡季之賢知請諡如何曰此只是文誤
  萬人傑録十七年
  莊公
  問穀梁釋夫人孫于齊其文義如何曰始人之也猶言始以人道治莊公也命猶名也猶曰若于道若于言天人皆以為然則是吾受是名也臣子大受命謹其所受命之名而已大抵齊魯之儒多質實當時或傳誦師説見理不明故其言多不倫禮記中亦然如云仁者右也義者左也道他不是不得
  萬人傑録元年穀梁傳
  問魯桓公為齊襄公所殺其子莊公與桓公㑹而不復讎先儒謂春秋不譏是否曰他當初只是據事如此寫在如何見他譏與不譏當桓公被殺之初便合與他理㑹使上有明天子下有賢方伯便合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興復讎之師只縁周家衰弱無赴愬處莊公又無理㑹便自與之主婚以王姬嫁齊及到桓公時又自隔一重了况到此事體又别桓公率諸侯以尊周室莊公安得不去若是不去却不是叛齊乃是叛周曰使莊公當初自能舉兵殺了襄公還可更赴桓公之㑹否曰他若是能殺襄公他却自㑹做霸主不用去隨桓公若是如此便是這事結絶了
  陳文蔚録五年
  荆楚初書國後進稱人稱爵乃自是他初間不敢驟交於中國故從卑稱後漸大故稱爵
  葉賀孫録十年
  閔公
  成風事季友與敬嬴事襄仲一般春秋何故褒季友如書季子來歸是也人傑謂季子既歸而閔公被弑慶父出奔季子不能討賊是其意在於立僖公也先生曰縱失慶父之罪小而季子自有大惡今春秋不貶之而反褒之殆不可曉蓋如髙子仲孫之徒只是舊史書之聖人因其文而不革所以書之者欲見當時事迹付諸後人之公議耳若謂季子為命大夫則叔婼嘗受命服何為書名乎
  萬人傑録元年
  春秋書季子來歸恐只是因舊史之文書之如此寛看尚可若謂春秋謹嚴便沒理㑹或只是魯亂已甚後來季友立得僖公再整頓得箇社禝起有此大功故取之與取管仲意同然季子罪惡與慶父一般春秋若褒之則此一經乃淪三綱斁九法之書爾當時公子牙無罪又用藥毒殺了季子賜族此亦只是時君恩意如秦呼呂不韋作尚父耳正淳曰季子雖來歸亦有放走慶父之罪曰放走慶父罪小它自身上罪大亦治慶父不得
  呉必大録元年
  黄㽦録云春秋書季子來歸不知夫子何故取季友恐只是如取管仲之意但以其後來有功社稷所以更不論其已前罪過正淳曰説者謂是國人喜季子之來望其討慶父之罪故春秋因如此書之及後來不能治慶父則季子之可貶者亦可見矣曰季子之罪不在放走了慶父先已自有罪過了
  問季友之為人曰此人亦多可疑諸家多言季友來歸為聖人美之之辭據某看此一句正是聖人著季氏所以專國為禍之基又成風聞季氏之繇乃事之左氏記此數句亦有説話成風沒巴鼻事他則甚據某看此等人皆魯國之賊耳又問子家子曰它却是忠於昭公只是也無計畫不過只欲勸昭公且冺默含垢受辱因季氏之來請而歸魯耳昭公所以不歸必是要逐季氏而后歸也當時列國之大夫如晉之欒魯之季氏鄭之伯有之徒國國皆然二百四十二年真所謂五濁惡世不成世界孔子説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不知如何地做從何處做起某實曉不得或曰相魯可見曰他合下只説得季桓子透桓子事事信之所以做得及後來被公斂處父一説破了桓子便不信之孔子遂做不得矣孟子説五年七年可為政於天下不知如何做孔子不甚説出來孟子自擔負不淺不知怎生做也
  沈僴録元年
  季子來歸如髙子來盟齊仲孫來之類當時魯國内亂得一季子歸國則國人皆有慰望之意故魯史喜而書之夫子直書史家之辭其實季子無狀觀于成風事之可見一書季子來歸而季氏得政權去公室之漸皆由此起矣問魯君弑而書薨如何曰如晉史書趙盾弑君齊史書崔杼弑君魯却不然蓋恐是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韓宣子所謂周禮在魯者亦其一事也問諸侯書卒曰劉道原嘗言之此固當書卒問魯君書薨而諸侯書卒内大夫卒而略外大夫只是别内外之辭曰固是且如今金主死其國必來告哀史官必書金主之死若其國宰相大臣彼亦不告此亦必不書之也但書王猛又書王子猛皆不可曉所謂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此乃據春秋例以為之説耳
  萬人傑録元年
  僖公
  問齊侯侵蔡亦以私如何曰齊謀伐楚已在前本是伐楚特因以侵蔡耳非素謀也問國語左傳皆是左氏編何故載齊桓公于國語而不載于左傳曰不知二書作之先後温公言先作國語次作傳又有一相識言先左傳次國語國語較老如左傳後看之似然包揚録四年
  昔嘗聞長上言齊桓公伐楚不責以僭王之罪者蓋桓公每事持重不是一箇率然不思後手者當時楚甚强大僭王已非一日桓公若以此問之只宜楚即服罪不然齊豈遽保其必勝楚哉及聞先生言及亦以為然
  李壯祖録四年左傳
  齊桓公較正當只得一番出伐管仲亦不見出有事時只是遣人出整頓春秋每稱齊人左傳上全不曽載許多事却載之于國語及出孟子呂丈言左傳不欲見桓公許多不美處要為桓公管仲全之孟子所載桓公亦自犯了故皆不載曰左氏有許多意思時却是春秋左氏亦不如此囘互只是有便載無便不載説得意思囘互如此豈不教壊了人晉文公詭譎如侵曹伐衛皆是當時出時不禮之私却只名謂治其從楚如書晉侯伐衛辭意可見又書楚人救衛如書救皆是美意中國之諸侯晉以私伐之乃反使楚人來救如晉侯侵曹晉侯伐衛楚人救衛其辭皆聖人筆削要來此處看義理今人作春秋義都只是論利害晉侯侵伐皆自出
  包揚録四年
  春秋書㑹王世子與齊桓公也
  輔廣録五年
  晉里克事只以春秋所書未見其是非國語載驪姬隂託里克之妻其後里克守不定遂有中立之説他當時只難里克里克若不變太子可安由是觀之里克之罪明矣後來殺奚齊卓子亦自快國人之意且與申生伸寃如春秋所書多有不可曉如里克等事只當時人已自不知孰是孰非况後世乎如蔡人殺陳佗都不曽有陳佗弑君蹤跡㑹王世子却是桓公做得好
  葉賀孫録九年
  或問春秋書晉殺其大夫荀息是取他否曰茍息亦未見有可取者但始終一節死君之難亦可取耳後又書晉殺其大夫里克者不以弑君之罪討之也然克之罪則在中立今左傳中却不見其事國語中所載甚詳
  輔廣録十年
  問里克丕鄭茍息三人當初晉獻公欲廢太子申生立奚齊荀息便謂君命立之臣安敢貳略不能諫君以義此大叚不是里克丕鄭謂從君之義不從君之惑所見甚正只是後來却做不徹曰他倒了處便在那中立上天下無中立之事自家若排得他退便用排退他若奈何他不得便用自死今驪姬一許他中立他事便了便是他只要求生避禍正如隋髙祖簒周韋孝寛初甚不能平一見衆人被殺便去降他反教他添做幾件不好底事看史到此使人氣悶或曰看茍息亦有不是處曰全然不是豈止有不是處只是辦得一死亦是難事文蔚曰里克當獻公在時不能極力理㑹及獻公死後却殺奚齊此亦未是曰這般事便是難説獻公在日與他説不聴又怎生奈何得他後來亦用理㑹只是不合殺了他
  陳文蔚録十年左傳
  呉楚盟㑹不書王恐是呉楚當時雖自稱王于其國至與諸侯盟㑹則未必稱也
  李閑祖録二十一年
  諸侯滅國未嘗書名衛侯燬滅邢説者以為滅同姓之故今經文只隔夏四月癸酉一句便書衛侯燬卒恐是因而傳寫之誤亦未可知又曰魯君書薨外諸侯書卒劉原父答温公書謂薨者臣子之詞温公亦以為然以卒為貶詞者恐亦非是
  萬人傑録二十五年
  文公
  春秋傳毁廟之道改塗易檐言不是盡除只改其灰節易其屋簷而已
  黄義剛録二年穀梁傳
  天子之廟復廟重檐檐音簷又曰毁廟之制改塗可也易檐可也
  董銖錄二年穀梁傳
  臧文仲廢六關若以為不知利害而輕廢則但可言不知所以言不仁者必有私意害民之事但古事既逺不可攷耳有言臧文仲知征之為害而去之遂并無以識察姦偽故先生云然
  李方子録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歲池録六卷中
  二年左傳
  僖公成風與東晉簡文帝鄭太后一也皆所以著妾母之義至本朝真宗既崩始以王后並配當時羣臣亦嘗争之為其創見也後來遂以為常此禮于是乎紊矣
  萬人傑録四年
  胡氏春秋文八年記公孫敖事云色出于性淫出于氣其説原于上蔡此殊分得不是大凡出于人身上道理固皆是性色固性也然不能節之以禮制之以義便是惡故孟子于此只云君子不謂性也其語便自無病又曰李先生嘗論公孫敖事只如京師不至而復便是大不恭魯亦不再使人往便是罪如此解之于經文甚當蓋經初無從已氏之説
  黄㽦録八年胡傳
  黄人録録云胡氏只貶他從已氏之過經文元不及此事
  宣公
  遂以夫人姜氏至自齊恐是當時史官所書如此蓋為如今魯史不存無以知何者是舊文何者是聖人筆削怎見得聖人之意
  李閑祖録元年
  晉驪姬之亂詛無畜羣公子自是晉無公族而以卿為公室大夫這箇便是六卿分晉之漸如驪姬謀逐羣公子欲立奚齊卓子爾後來遂以為例則疑六卿之隂謀也然亦不可曉
  沈僴録三年左傳
  植因舉楚人卒偏之兩乃一百七十五人曰一廣有百七十五人二廣計三百五十楚分為左右廣前後更番
  潘植録字立之癸丑所聞先生六十四歲饒錄廿九卷中
  十二年左傳
  成公
  先生問人傑記左傳分謗事否人傑以韓獻子將殺人郤獻子馳救不及使遂以徇對先生曰近世士大夫多是如此只要徇人情如荀林父邲之役先縠違命而濟乃謂與其専罪六人同之是何等見識當時為林父者只合按兵不動召先縠而誅之人傑曰若如此豈止全軍雖進而救鄭可也因問韓厥殺人事在郤克只得如此曰既欲馳救則殺之未得為是然這事却且莫管因云當時楚叔敖不欲戰伍參争之若事有合争處須當力争不可荀㣘人情也
  萬人傑録二年左傳
  問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中是氣否曰中是理理便是仁義禮智曷常有形象來凡無形者謂之理若氣則謂之生也清者是氣濁者是形氣是魂謂之精血是魄謂之質所謂精氣為物湏是此兩箇相交感便能成物遊魂為變所禀之氣至此已盡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陽者氣也魂也歸于天隂者質也魄也降于地謂之死也知生則便知死只是此理夫子告子路非是拒之是先後節次如此也因説鬼神者造化之迹且如起風做雨震雷閃電花生花結非有神而何自不察耳才見説鬼事便以為恠世間自有箇道理如此不可謂無特非造化之正耳此得隂陽不正之氣不須驚惑所以夫子不語恠以其明有此事特不語耳南軒説無便不是了
  周明作録字元興建陽人壬子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三嵗饒録二十二卷中
  十三年左傳
  胡解晉弑其君州蒲一段意不分明似是為欒書出脱曽問胡逄伯逄曰厲公無道但當廢之
  李閎祖録十八年胡傳
  因問胡氏傳欒書弑晉厲公事其意若許欒書之弑何也曰舊亦嘗疑之後見文定之甥范伯達而問焉伯達曰文定之意蓋以為欒書執國之政而厲公無道如此亦不得坐視為書之計厲公可廢而不可殺也洽言傳中全不見此意曰文定既以為當如此作傳雖不可明言豈不可㣲示其意乎今累數百言而其意絶不可曉是亦拙於傳經者也
  張洽録十八年胡傳
  楊至之問晉悼公曰甚次第他才大段髙觀當初人去周迎他時只十四嵗他説㡬句話便乖便有操有縱才歸晉做得便别當時厲公恁地弄得狼當被人攛掇胡亂殺了晉室大段費力及悼公歸來不知如何便被他做得恁地好恰如久雨積隂忽遇天晴光景便别赫然為之一新又問勝桓文否曰儘勝但桓文是白地做起來悼公是見成基址某嘗謂晉悼公宇文周武帝周世宗三人之才一般都做得事都是一做便成及才成又便死了不知怎生地
  黄義剛録十八年左傳
  襄公
  楊至之問左傳元者體之長等句是左氏引孔子語抑古有此語曰或是古已有此語孔子引他也未可知左傳文云克己復禮仁也克己復禮四字亦是古已有此語
  陳淳録九年左傳
  子上問鄭伯以女樂賂晉悼公如何有歌鍾二肆曰鄭衛之音與先王之樂其器同止是其音異
  滕璘録十一年左傳
  問左氏駒支之辨劉侍讀以為無是事曰某亦疑之既曰言語衣服不與華同又却能賦青蠅何也又太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攛掇申生之死乃數公也申生以閔二年十二月出師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數公議論如此獻公更舉事不得便有逆詐億不信底意思左氏一部書都是這意思文章浮艶更無事實盖周衰時自有這一等迂濶人觀國語之文可見周之衰也某嘗讀宣王欲籍千畝事便心煩及戰國時人却尚事實觀太史公史記可見公子成與趙武靈王争改服甘龍與衛鞅争變法其他如蘇張之辯莫不皆然衛鞅之在魏其相公孫痤勸魏君用之不然湏殺之魏君不從則又與鞅明言之鞅以為不能用我焉能殺我及秦孝公下令鞅西入秦然觀孝公下令數語如此氣勢乃是呑六國規模鞅之初見孝公説以帝道王道想見好笑其實乃是霸道鞅之如此所以堅孝公之心後來迂濶之説更不能入使當時無衛鞅必須别有人出來觀孝公之意定是不用孟子史記所載事實左氏安得有此
  萬人傑録十四年左傳
  問季札觀樂如何知得如此之審曰此是左氏粧㸃出來亦自難信如聞齊樂而曰國未可量然一再傳而為田氏烏在其為未可量也此處皆是難信處潘時舉録二十九年左傳
  問季札胡文定公言其辭國以生亂温公又言其明君臣之大分曰可以受可以無受
  不知何氏録二十九年胡傳
  季札辭國不為盡是
  包揚録二十九年胡傳
  昭公
  或問子産相鄭鑄刑書作邱賦時人不以為然是他不達為國以禮底道理徒恃法制以為國故鄭國日以衰削曰是他力量只到得這裏觀他與韓宣子争時似守得定及到伯有子哲之徒撓他時則度其可治者治之若治他不得便只含糊過亦縁當時列國世卿每國湏有兩三族强大根株盤互勢力相依倚卒動他不得不比如今大臣才被人論便可逐去故當時自有一般議論如韓獻子分謗之説只是要大家含糊過不要見得我是你不是又如魯以相忍為國意思都如此後來張文潛深取之故其所著雖連篇累牘不過只是這一意
  輔廣録六年左傳
  左傳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杜預煞費力去解後王肅只解作刑罰之刑甚易曉便是杜預不及他李百藥也有兩處説皆作刑罰字説
  黄義剛録十二年左傳
  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左傳作形字解者胡説今家語作刑民注云傷也極分曉盖言傷民之力以為養而無饜足之心也又如禮記中説耆慾將至有開必先家語作有物將至其兆必先為是盖有字似耆字物字似慾字其字似有字兆字篆文似開字之門必誤無疑今欲作有開解亦可但無意思爾王肅所引證也有好處後漢鄭𤣥與王肅之學互相詆訾王肅固多非是然亦有考援得好處
  沈僴録十二年左傳
  齊田氏之事晏平仲言惟禮可以己之不知他當時所謂禮如何可以已之想他必有一主張
  吕燾録字徳昭南康人己未所聞先生七十嵗饒録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中
  春秋權臣得政者皆是厚施於民故晏子對景公之辭曰在禮家施不及國乃先王防閑之意
  萬人傑録二十六年左傳
  定公
  或問申包胥如秦乞師哀公為之賦無衣不知是作此詩還只是歌此詩曰賦詩在他書無所見只是國語與左傳説皆出左氏一手不知如何左傳前面説許穆夫人賦載馳髙克賦清人皆是説作此詩到晉文公賦河水以後如賦鹿鳴四牡之類皆只是歌誦其詩不知如何因言左氏説多難信如晉范宣子責姜戎曰我諸戎贄幣不通言語不同不與於會亦無瞢焉賦青蠅而退既説言語不同又却會恁地説又㑹誦詩此不可曉
  胡泳録字伯量南康人戊午所聞先生六十九嵗饒録三十四卷中
  四年左傳
  問夾谷之會孔子數語何以能却萊人之兵曰畢竟齊常常欺魯魯常常不能與之争却忽然被一箇人來以禮問他他如何不動如藺相如秦王擊缶亦是秦常欺得趙過忽然被一箇人恁地硬振他如何不動吕燾録十年
  聖人隳三都亦是因季氏厭其强也正似唐末五代羅紹威其兵强于諸鎮者以牙兵五千人也然此牙兵又不馴於其主羅甚惡之一日盡殺之其鎮遂弱為鄰鎮所欺乃方大悔
  包揚録十二年
  哀公
  春秋獲麟某不敢指定是書成感麟亦不敢指定是感麟作大槩出非其時被人殺了是不祥
  陳淳録十四年
  穆公附
  陳仲亨問晉三卿為諸侯司馬胡氏之説孰正曰胡氏説也是如此但他也只從春秋中間説起這却不特如此蓋自平王以來便恁地無理㑹了縁是如此日降一日到下稍自是沒奈他何而今看春秋初時天王尚略略有戰伐之屬到後來都無事及到定哀之後更不敢説著他然其初只是諸侯出來抗衡到後來諸侯才不奈何便又被大夫出來做及大夫稍做得沒奈何又被陪臣出來做這便似唐之藩鎮様其初是節度抗衡後來牙將孔目官虞侯之屬皆殺了節度使後出來做當時被他出來握天下之權恣意恁地做後更沒奈他何這箇自是其勢必如此如夫子説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一段這箇説得極分曉黄義剛録六年後春秋七十八年實威烈王二十三年



  朱子五經語類卷五十九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六十
  錢唐程川撰
  禮一
  統論經義
  古禮繁縟後人於禮日益疎略然居今而欲行古禮亦恐情文不相稱不若只就今人所行禮中刪修令有節文制數等威足矣古樂亦難遽復且于今樂中去其噍殺促數之音并攷其律呂令得其正更令掌詞命之官製撰樂章其間略述教化訓戒及賓主相與之情及如人主待臣下恩意之類令人歌之亦足以養人心之和平周禮歲時屬民讀法其當時所讀者不知云何今若將孝弟忠信等事撰一文字或半歲或三月一次或于城市或于鄉村聚民而讀之就爲解説令其通曉及所在立粉壁書寫亦須有益吳必大錄字伯豐興國人戊申己酉所聞先生五十九歲六十嵗饒錄八卷中
  古者禮學是專門名家始終理㑹此事故學者有所傳授終身守而行之凡欲行禮有疑者輒就質問所以上自宗廟朝廷下至士庶鄉黨典禮各各分明漢唐時猶有此意如今直是無人如前者某人丁所生繼母憂禮經必有眀文當時滿朝更無一人知道合當是如何大家打鬨一場後來只説莫若從厚恰似無奈何本不當如此姑徇人情從厚爲之是何所爲如此豈有堂堂中國朝廷之上以至天下儒生無一人識此禮者然而也是無此人州州縣縣秀才與太學秀才治周禮者不曾理會得周禮治禮記者不曾理會得禮記治周易者不曾理㑹得周易以至春秋詩都恁地國家何賴焉因問張舅聞其已死再三稱歎且詢其子孫能守其家學否且云可惜朝廷不舉用之使典禮儀天叙有典自我五典五敦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五庸哉這箇典禮自是天理之當然欠他一毫不得添他一毫不得惟是聖人之心與天合一故行出這禮無一不與天合其間曲折厚薄淺深莫不恰好這都不是聖人白撰出都是天理決定合著如此後之人此心未得做聖人之心只得將聖人已行底聖人所傳于後世底依這様子做做得合時便是合天理之自然
  葉賀孫録字味道括蒼人辛亥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二歳池錄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
  楊通老問禮書曰看禮書見古人極有精密處事無微細各各有義理然又須自家工夫到方看得古人意思出若自家工夫未到只見得度數文爲之末如此豈能識得深意如將一碗乾硬底飯來喫有甚滋味若白地將自家所見揣摸他本來意思不如此也不濟事兼自家工夫未到只去理㑹這箇下梢溺于器數一齊都昏倒了如今度得未可盡曉其意且要識得大綱
  葉賀孫録
  因理會所編禮書分經分傳而言曰經文精確峻潔傳文則詞語泛濫國語所載事跡多如此如今人作文因一件事便要泛濫成章
  萬人傑録字正淳興國人庚子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一嵗池録十七卷饒錄四十六卷中
  聖人有作古禮未必盡用須别有箇措置視許多瑣細制度皆若具文且是要理會大本大原曾子臨死丁寧説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上許多正是大本大原如今所理㑹許多正是籩豆之事曾子臨死教人不要去理㑹這箇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非是孔子如何盡做這事到孟子已是不説到細碎上只説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達于庶人這三項便是大原大本又如説井田也不曾見周禮只據詩裏説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只用詩意帶將去後面却説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只説這幾句是多少好這也是大原大本處看孟子不去理㑹許多細碎只理會許多大原大本又曰理㑹周禮非位至宰相不能行其事自一介論之更自遠在且要就切實理㑹受用處若做到宰相亦須上遇文武之君始可得行其志又曰且如孫吳專説用兵如他説也有箇本原如説一曰道道者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後造大事若使不合于道理不和于人神雖有必勝之法無所用之問器遠昨日又得書説得大綱也是如此只是某看仙鄉爲學一言以蔽之只是説得都似須是理㑹到十分是始得如人射一般須是要中紅心如今直要中的少間猶且不㑹中的若只要中帖只㑹中垜少間都是胡亂𤼵枉了氣力二百步外若不曾中的只是枉矢如今且要分别是非是底直是是非底直是非少間做出便㑹是若依稀底也喚作是便了下梢只是非須是要做第一等人若決是要做第一等人若才力不逮也只做得第四五等人今合下便要做第四五等人説道就他才地如此下梢成甚麽物事又曰須是先理會本領端正其餘事物漸漸理㑹到上面若不理㑹本領了假饒你百靈百會若有些子私意便粉碎了只是這私意如何卒急除得如顔子天資如此孔子也只教他克己復禮其餘弟子吿之雖不同莫不以此意望之公書所説冉求仲由當初他是只要做到如此聖人教由求之徒莫不以曾顏望之無奈何他才質只做到這裏如可使治其賦可使爲之宰他當初也不止是要恁地又曰胡氏開治道齋亦非獨只理㑹這些如所謂頭容直足容重手容恭許多説話都是本原又曰君舉所説某非謂其理㑹不是只不是次序如莊子云語道非其序則非道也自説得好如今人須是理㑹身心如一片地相似須是用力仔細開墾未能如此只管説種東種西其實種得甚麽物事又曰某嘗説佛老也自有快活得人處是那裏只緣他打併得心下淨潔所以本朝如李文靖王文正楊文公劉元城呂申公都是恁麽地人也都去學他又曰論來那様事不著理㑹若本領是了少間如兩漢之所以盛是如何所以衰是如何三國分併是如何唐初間如何興起後來如何衰以至于本朝大綱自可理會若有工夫更就裏面看若更有工夫就裏面討些光采更好某之諸生度得他脚手也未可與拈盡許多只是且教他就切身處理㑹如讀虞夏商周之書許多聖人亦有説賞罰亦有説兵刑只是這箇不是本領問封建周禮説公五百里孟子説百里如何不同曰看漢儒注書于不通處即説道這是夏商之制大抵且要賴將去若將這説來看二項却怕孟子説是夏商之制孟子不詳考亦只説嘗聞其略也若夏商時諸處廣濶人各自聚爲一國其大者止百里故禹合諸侯執玉帛者萬國到周時漸漸吞并地里只管添國數只管少到周時只千八百國較之萬國五分已滅了四分已上此時諸國已自大了到得封諸公非五百里不得如周公封魯七百里蓋欲優于其他諸公如左氏説云大國多兼數圻也是如此後來只管併來併去到周衰便制他不得也是尾大了到孟子時只有七國這是事勢必到這裏雖有大聖大智亦不能遏其衝今人只説漢封諸侯王土地太過看來不如此不得初間髙祖定天下不能得韓彭英盧許多人來使所得地又未定是我底當時要殺項羽若有人説道中分天下與我我便與你殺項羽也沒奈何與他到少間封自子弟也自要狹小不得須是教當得許多異姓過又曰公今且收拾這心下勿爲事物所勝且如一日全不得去講明道理不得讀書只去應事也須使這心常常在這裏若不先去理㑹得這本領只要去就事上理㑹雖是理㑹得許多骨董只是添得許多雜亂只是添得許多驕吝某這説的定是恁地雖孔子復生不能易其説這道理只一而已
  不知何氏錄川按不知何氏錄有三饒錄二十卷爲辛亥先生六十二歲時同舍共聞饒錄卅九卷爲己未先生七十嵗時同舍共錄建别錄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詳何時所聞未詳孰是餘倣此
  問賀孫所編禮書曰某嘗説使有聖王復興爲今日禮怕必不能悉如古制今且要得大綱是若其小處亦難盡用且如喪禮冠服斬衰如此而吉服全不相似却到遭喪時方做一副當如此著也是咤異賀孫問今齊斬尚存此意而齊衰期便太輕大功小功以下又輕且無降殺今若得斟酌古今之儀制爲一式庶幾行之無礙方始立得住曰上面既如此下面如何盡整頓得這須是一齊都整頓過方好未説其他瑣細處且如冠便須于祭祀當用如何底于軍旅當用如何底于平居當用如何底于見長上當用如何底于朝廷治事當用如何底天子之制當如何卿大夫之制當如何士當如何庶人當如何這是許多冠都定了更須理㑹衣服等差須用上衣下裳若佩玉之類只于大朝㑹大祭祀用之五服亦各用上衣下裳齊斬用麤布期功以下又各爲降殺如上組衫一等紕繆鄙陋服色都除了如此便得大綱正今若只去零零碎碎理㑹些小不濟事如今若考究禮經須是一一自著考究教定
  葉賀孫錄
  古禮于今實難行嘗謂後世有大聖人者作與他整理一番令人甦醒必不一一盡如古人之繁但放古之大意
  黄義剛錄字毅然臨川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歲池錄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饒錄卅八卷中
  古禮難行後世茍有作者必須酌古今之宜若是古人如此繁縟如何教今人要行得古人上下習熟不待家至戸曉皆如飢食而渴飲略不見其爲難本朝陸農師之徒大抵説禮都要先求其義豈知古人所以講明其義者蓋緣其儀皆在其具並存耳聞目見無非是禮所謂三千三百者較然可知故于此論説其義皆有據依若是如今古禮散失百無一二存者如何懸空于上面説義是説得甚麽義須是且將散失諸禮錯綜叅考令節文度數一一著實方可推明其義若錯綜得實其義亦不待説而自眀矣
  葉賀孫錄
  問所編禮今可一一遵行否曰人不可不知此源流豈能一一盡行後世有聖人出亦須著變夏商周之禮已自不同今只得且把周之禮文行
  葉賀孫錄
  禮樂廢壞二千餘年若以大數觀之亦未爲遠然已都無稽考處後來須有一箇大大底人出來盡數拆洗一番但未知遠近在幾時今世變日下恐必有箇碩果不食之理
  吳必大錄
  朱子五經語類卷六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