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五經語類 (四庫全書本)/卷62

卷六十一 朱子五經語類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六十二
  錢唐程川撰
  禮三
  統論周禮
  周禮一書好看廣大精密周家法度在裏但未敢令學者看
  李方子錄
  周禮一書也是做得來縝密真箇盛水不漏
  輔廣錄字漢卿慶源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歳池錄二卷中
  曹問周禮曰不敢教人學非是不可學亦非是不當學只爲學有先後先須理會自家身心合做底學周禮却是後一截事而今且把來説看還有一句干涉吾人身心上事否
  不知何氏錄
  周禮胡氏父子以爲是王莽令劉歆撰此恐不然周禮是周公遺典也
  廖德明錄
  余正父欲用國語而不用周禮然周禮豈可不入國語辭多理寡乃衰世之書支離蔓衍大不及左傳看此時文章若此如何㑹興起國家坐間朋友問是誰做曰見説是左丘明做
  葉賀孫錄
  於邱子服處見陳徐二先生周禮制度菁華下半冊徐元德作上半冊即陳君舉所奏周官説先生云孝宗嘗問君舉聞卿博學不知讀書之法當如何陳奏云臣生平於周官粗嘗用心推考今周官數篇已屬藁容臣退繕寫進呈遂寫進御大槩推周官制度亦稍詳然亦有杜撰錯説處如云冢宰之職不特朝廷之事凡内而天子飲食服御宫掖之事無不畢管蓋冢宰以道詔王格君心之非所以如此此説固是但云主客行人之官合屬春官宗伯而乃掌於司寇土地疆域之事合掌於司徒乃掌於司馬蓋周家設六官互相檢制之意此大不然何聖人不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其臣既任之而復疑之邪或問如何曰賓客屬秋官者蓋諸侯朝覲會同之禮既畢則降而肉袒請刑司寇主刑所以屬之有威懷諸侯之意夏官掌諸侯土地封疆如職方氏皆屬夏官葢諸侯有變則六師移之所以屬司馬也又問冬官司空掌何事曰次第是管土田之事葢司馬職方氏存其疆域之定制至於申畫井田創置纖悉必屬於司空而今亡矣又云陳徐周禮制度講三公宰相處甚詳然皆是自秦漢以下説起云漢承秦舊置三公之官若仍秦舊何不只倣秦爲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却置司馬司徒司空者何故葢他不知前漢諸儒未見孔壁古文尚書有周官一篇説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爾孔安國古文尚書藏之秘府諸儒專門伏生二十五篇一向不取孔氏所藏古文者及至魏晉間古文者始出而行于世漢初亦只仍秦舊置丞相御史太尉爲三公及武帝始改太尉爲大司馬然武帝亦非是有意於復古但以衞霍功髙官大上面去不得故於驃騎大將軍之上加大司馬以寵異之如加階官冠軍之號爾其職無以異於大將軍也及何武欲改三公他見是時大司馬已典兵兼名號已正故但去大字而以丞相爲司徒御史大夫爲司空後漢仍舊改司馬爲太尉而司徒司空之官如故然政事歸于臺閣三公備員後來三公之職遂廢而侍中中書尚書之權獨重以至今日
  不知何氏錄錄中然亦有杜撰錯説處李儒用錄云但説官屬不悉以類聚錯綜互見事必相關處却多含糊或者又謂有互相檢制之意此尤不然錄中但云主客行人之官三句儒用錄云大行人司儀掌賓客之事當屬春官而乃領于司寇錄中土地疆域之事三句儒用錄云懷方氏辨正封疆之事當屬地官而乃領于司馬錄中蓋諸侯有變三句儒用錄云不得有其土地司馬主兵有威懷諸侯之意故也錄中存其疆域之定制儒用錄作正其疆域之定制
  周禮中多有説事之綱目者如屬民讀法其法不可知司馬職乃陳車徒如戰之陳其陳法亦不可見矣萬人傑錄
  禮學多不可考蓋爲其書不全考來考去考得更沒下梢故學禮者多迂濶一緣讀書不廣兼亦無書可讀如周禮仲春教振旅如戰之陳只此一句其間有多少事其陳是如何安排皆無處可考究其他禮制皆然大抵存於今者只是箇題目在爾
  吳必大錄
  周都豐鎬則王畿之内當有西北之戎如此則稍甸縣都如之何可爲己曰周禮一書聖人姑爲一代之法爾到不可用法處聖人須别有通變之道
  金去僞錄字敬直樂平人乙未所聞先生四十七歲池錄十五卷中
  今人不信周官若據某言却不恁地葢古人立法無所不有天下有是事他便立此一官但只是要不失正耳且如女巫之職掌宮中巫祝之事凡宮中所祝皆在此人如此則便無後世巫蠱之事矣
  楊道夫錄
  問周禮曰未必是周公自作恐是當時如今日編修官之類爲之又官名與他書所見多有不同恐是當時作此書成見設官太多遂不用亦如唐六典今存唐時元不曾用又笑曰禁治蝦蟇已專設一官豈不酷耶
  邵浩錄丙午所聞先生五十七歲饒後錄九卷中
  古人學校教養德行道藝選舉爵祿宿衞征伐師旅田獵皆只是一項事皆一理也
  沈僴錄
  先生以禮鑰授直卿令誦一遍畢先生曰他論封國將孟子説在前而後又引周禮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説非是直卿問孟子所論五等之地是如何與周禮不合曰先儒説孟子所論乃夏商以前之制周禮是成王之制此説是了但又説是周斥大封域而封之其説又不是若是恁地每一國添了許多地便著移了許多人家社稷恐無此理這只是夏商以來漸漸相吞併至周自恁地大了周公也是不奈他何就見在封他且如當初許多國也不是先王要恁地封便如柳子厚説様他是各人占得這些子地先王從而命之以爵不意到後來相吞併得恁大了且如孟子説周公之封於魯也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太公之封於齊也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這也不是當時封許多功臣親戚也是要他因而藩衞王室他那舊時國都恁大了却封得恁地小教他與那大國雜居也於理勢不順據左傳所説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齊是恁地濶詩復周公之宇魯是恁地濶這箇也是勢著恁地陳君舉却説只是封疆方五百里四維每一面只百二十五里以徑言則只百二十五里某説若恁地則男國不過似一耆長如何建國職方氏説一千里封四伯一千里封六侯之類極分明這一千里縱横是四箇五百里便是破開可以封四箇伯他那筭得國數極定更無可疑君舉又却云一千里地封四伯外餘地只存留在那裏某説不知存留作甚麽恁地則一千里只將三十來同封了四伯那七十來同却不知留作何用直卿曰武王分土惟三則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似是周制曰武王是初得天下事勢未定且大槩恁地如文王治岐那制度也自不同先生論至此蹙眉曰這箇也且大槩恁地説不知當時仔細是如何義剛問孟子想不見周禮曰孟子是不見周禮直卿曰觀子產責晉之辭則也恐不解封得恁地大曰子產是應急之説他一時急後且恁地放鵰云何故侵小這非是至論直卿曰府史胥徒則是庶人在官者不知如何有許多曰嘗看子由古史他疑三事其一謂府史胥徒太多這箇當時却都是兼官其實府史胥徒無許多直卿曰那司市一官更動誕不得法可謂甚嚴曰周公當時做得法大段齊整如市便不放教人四散去買賣他只立得一市在那裏要買物事便入那市中去不似而今要買物只於門首自有人擔來賣更是一日三次㑹合亦通人情看他所立法極是齊整但不知周公此書行得幾時耳
  黄義剛錄
  周禮有井田之制有溝洫之制井田是四數溝洫是十數今永嘉諸儒論田制乃欲混井田溝洫爲一則不可行鄭氏注解分作兩項却是
  萬人傑錄
  溝洫以十爲數井田以九爲數決不可合永嘉必欲合之王制孟子武成分土皆言三等周禮乃有五等決不合永嘉必欲合之
  李閎祖錄字守約邵武人戊申以後所聞先生五十九歲池錄四卷中
  五家爲比五比爲閭四閭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鄉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酇五酇爲鄙五鄙爲縣五縣爲遂制田里之法也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五師爲軍此鄉遂出兵之法也故曰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既一家出一人則兵數宜甚多然只是□衞王室如今禁衞相似不令征行也都鄙之法則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四丘爲甸然後出長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以五百一十二家而共只出七十五人則可謂甚少然有征行則𤼵此都鄙之兵悉調者不用而用者不悉調此二法所以不同而貢助之法亦異大率鄉遂以十爲數是長連排去井田以九爲數是一箇方底物事自是不同而永嘉必欲合之如何合得
  李閎祖錄
  周制鄉遂用貢法故十夫治溝長底是十方底是百長底是千方底是萬都鄙用助法故八家同溝共井鄉遂則以五爲數家出一人爲兵以守衞王畿役次必簡如周禮惟挽匶則用之此役之最輕者都鄙則以四爲數六七家始出一人故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馬四匹牛三頭鄉遂所以必爲溝洫而不爲井者以欲起兵數故也五比五鄰五伍之後變五爲四閭四里四兩者用四則成百之數復用五則自此奇零不整齊矣如曰周制皆井者此欺人之説不可行也因言永嘉之説受田則用溝洫起賦斂則依井李方子錄
  問周制都鄙用助法八家同井鄉遂用貢法十夫有溝鄉遂所以不爲井者何故曰都鄙以四起數五六家始出一人故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鄉遂以五起數家出一人爲兵以守衞王畿役次必簡故周禮惟挽匶則用之此役之最輕者近郊之民王之内地也共輦之事職無虚月追胥之比無時無之其受㕓爲民者固與畿外之民異也七尺之征六十之舍王非姑息於邇民也遠郊之民王之外地也其溝洫之治各有司存野役之起不及其羨其受㕓爲氓者固與内地之民異也六尺之征六十五之舍王非荼毒於遐民也園㕓二十而一若輕於近郊也而草木之毓夫家之聚不可以擾擾則不能以寧居是故二十而税一漆林二十而五若重於遠郊也而器用之末作商賈之資利不可以輕輕則必至於忘本是故二十而五係近郊遠郊勞逸所繫
  不知何氏錄
  天子六卿故有六軍諸侯三卿故有三軍所謂五家爲比比即伍也五比爲閭閭即兩也四閭爲族族即卒也則是夫人爲兵矣至於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四丘爲甸甸出兵車一乘且以九夫言之中爲公田只是八夫甸則五百一十二夫何其少於鄉遂也便是難曉以某觀之鄉遂之民以衞王畿凡有征討止用丘甸之民又學校之制所以取士者但見於鄉遂鄉遂之外不聞教養之制亦可疑也
  萬人傑錄
  問都鄙四丘爲甸甸六十四井出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不審鄉遂車賦則如何曰鄉遂亦有車但不可見其制六鄉一家出一人排門是兵都鄙七家而出一兵在内者役重而賦輕在外者役輕而賦重六軍只是六鄉之衆六遂不與六遂亦有軍但不可見其數侯國三軍亦只是三郊之衆三遂不與大國三郊次國二郊小國一郊蔡季通説車一乘不止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是輕車用馬馳者更有二十五人將重車在後用牛載糗糧戈甲衣裝見七書如魯頌公徒三萬亦具其説矣
  陳淳錄字安卿臨漳人庚戌己未所聞先生六十一歲七十歳饒錄十三卷十四卷中
  問司馬法車乘士徒之數與周禮不同如何曰古制不明皆不可考此只見於鄭氏注七書中司馬法又不是此林勲本政書錯説以爲文王治岐之政曰或以周禮乃常數司馬法乃調𤼵時數是否曰不通處如何硬要通不須恁思量枉費心力
  陳淳錄
  先生與曹兄論井田曰當時須别有箇道理天下安得有箇王畿千里之地將鄭康成圖來安頓於上今看古人地制如豐鎬皆在山谷之間洛邑伊闕之地亦多是小溪澗不知如何措置
  黄卓錄
  豐鎬去洛邑三百里長安所管六百里王畿千里亦有横長處非若今世之爲圖畫方也恐井田之制亦是類此不可執畫方之圖以定之
  萬人傑錄
  王出戸則宗祀隨之出門則巫覡隨之
  陳文蔚錄
  路門外有鼓謂之路鼓王崩則擊此鼓用以宣傳四方肺石其形若肺擊之有聲寃民許擊此石如今登聞鼓唐人亦有肺石
  陳文蔚錄
  統論儀禮
  禮書如儀禮尚完備如他書
  李儒用錄字仲秉岳陽人己未所聞先生七十歲池錄四十三卷饒錄卅卷中
  陳正叔亦儘得其説儀禮云此乃是儀更須有禮書儀禮只載行禮之威儀所謂威儀三千是也禮書如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之類是説大經處這是禮須自有箇文字
  葉賀孫錄
  儀禮疏説得不甚分明溫公禮有疎漏處髙氏送終禮勝得溫公禮
  黄義剛錄
  魯共王壞孔子宅得古文儀禮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與髙堂生所傳十七篇同鄭康成注此十七篇多舉古文作某則是他當時亦見此壁中之書不知如何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竟無傳焉
  黄義剛錄
  河間獻王得古禮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觀但當時君臣間有所不曉遂至無傳故先儒謂聖經不亡於秦火而壞於漢儒其説亦好溫公論景帝太子既亡當時若立獻王爲嗣則漢之禮樂制度必有可觀又致堂謂武帝若使董仲舒爲相汲黯爲御史大夫則漢治必盛某常謂若如此差除那裏得來
  輔廣錄
  先王之禮今存者無幾漢初自有文字都無人收拾河間獻王既得雅樂又有禮書王十六篇惜乎不見於後世是當時儒者專門名家自一經之外都不暇講況在上又無興禮樂之主故胡氏説道使河間獻王爲君董仲舒爲相汲黯爲御史則漢之禮樂必興這三箇差除豈不甚盛
  葉賀孫錄
  今儀禮多是士禮天子諸侯喪祭之禮皆不存其中不過有些小朝聘燕饗之禮自漢以來凡天子之禮皆是將士禮來增加爲之河間獻王所得禮五十六篇却有天子諸侯之禮故班固謂愈於推士禮以爲天子諸侯之禮者班固作漢書時此禮猶在不知何代何年失了可惜可惜
  輔廣錄葉賀孫
  錄略
  今日百事無人理㑹姑以禮言之古禮既莫之考至于後世之沿革因襲者亦浸失其意而莫之知矣非止浸失其意以至名物度數亦莫有曉者差舛譌謬不堪著眼三代之禮今固難以盡見其略幸散見于他書如儀禮十七篇多是士禮邦國人君者僅存一二遭秦人焚滅之後至河間獻王始得邦國禮五十八篇獻之惜乎不行至唐此書尚在諸儒注疏猶時有引爲説者及後來無人説著則書亡矣豈不大可惜叔孫通所制漢儀及曹褒所修固已非古然今亦不存唐有開元顯慶二禮顯慶已亡開元襲隋舊爲之本朝修開寶禮多本開元而頗加詳備及政和間修五禮一時姦邪以私智損益疏略抵牾更沒理㑹又不如開寶禮
  沈僴錄
  問冠昏喪祭何書可用曰只溫公書儀略可行亦不備又曰只是儀禮問伊川亦有書曰只有些子
  甘節錄字吉甫永嘉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歲池錄二十五卷中
  問士冠禮筮于庿門其禮甚詳而昏禮止云將加諸卜占曰吉既無筮而卜禮略何也曰恐卜筮通言之又問禮家之意莫是冠禮既詳其筮則於昏禮不必更詳且從省文之義如何曰亦恐如此然儀禮中亦自有不備處如父母戒女止有其辭而不言於某處之類
  萬人傑錄
  問冠昏之禮如欲行之當須使冠昏之人易曉其言乃爲有益如三加之辭出門之戒若只以古語吿之彼將謂何曰只以今之俗語吿之使之易曉乃佳潘時舉錄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後所聞先生六十四歲池錄十二卷饒錄四十六卷中
  冠禮昏禮不知起於何時如禮記疏説得恁地不知如何未暇辨得
  黄義剛錄
  永嘉張忠甫所校儀禮甚仔細然却於目錄中冠禮𤣥端處便錯了但此本較他本爲最勝
  葉賀孫錄
  劉原父補亡記如士相見義公食大夫義儘好蓋偏㑹學人文字如今人善爲百家書者又如學古樂府皆好意林是專學公羊亦似公羊其他所自爲文章如雜著等却不甚佳
  萬人傑錄
  儀禮不是古人預作一書如此初間只以義起漸漸相襲行得好只管巧至於情文極細密極周經處聖人見此意思好故錄成書只看古人君臣之際如公前日所畫圖子君臨臣喪坐撫當心要絰而踊今日之事至於死生之際恝然不相關不啻如路人所謂君臣之恩義安在祖宗時於舊執政喪亦親臨渡江以來一向廢此只秦檜之死髙宗臨之後來不復舉如陳福公夀皇眷之如此隆至其死亦不親臨祖宗凡大臣死逺地不及臨者必遣郎官往弔夀皇凡百提掇得意思這般處却恁地不覺今日便一向廢却葉賀孫錄
  古人祭禮次喪禮蓋謂從那始作重時重用木司馬儀用帛便做那祭底道理來後來人却移祭禮在喪之前不曉這箇意思
  潘植錄字立之癸丑所聞先生六十四歲饒錄二十九卷中
  問子升向見考祔禮煞子細不知其他禮數都考得如此否曰未能及其他曰今古不同如殯禮今已自不可行子升因問喪禮如溫公儀今人平時既不用古服却獨於喪禮服之恐亦非宜兼非禮不足哀有餘之意故向來斟酌只以今服加衰絰曰論來固是如此只如今因喪服尚存古制後世有願治君臣或可因此舉而行之若一向廢了恐後來者愈不復識矣錢木之錄
  門是外門雙扇户是室中之戸隻扇觀儀禮中可見黄義剛錄
  統論小戴禮記
  問看禮記語孟孰先曰禮記有説宗廟朝廷説得逺後雜亂不切於日用若欲觀禮須將禮記節出切於日用常行者看節出玉藻内則曲禮少儀看
  甘節錄
  許順之説人謂禮記是漢儒説恐不然漢儒最純者莫如董仲舒仲舒之文最純者莫如三策何嘗有禮記中説話來如樂記所謂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仲舒如何説得到這裏想必是古來流傳得此箇文字如此
  輔廣錄錄中想必是古來流傳得此箇文字如此句下李方子錄有云以是知禮記亦出于孔門之徒無疑順之此言極是
  曲禮必須别有一書協韻如弟子職之類如今篇首若思定辭民哉及上堂聲必揚入戸必下戸皆是韻今上下二篇却是後人補湊而成不是全篇做底若夫等處文意都不接内則却是全篇做底但曾子曰一段不是
  李方子錄
  禮記荀莊有韻處多龔實之云嘗官於泉一日問陳宜中云古詩有平仄否陳云無平仄龔云有辨之久不決遂共往決之於李漢老陳問古詩有平仄否李云無平仄只是有音韻龔大然之謂之無有皆不是謂之音韻乃是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問喪記伊川曰禮記多有不純處如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直是可疑如此則王無兄霸無父也曰表記言仁有數義有長短小大此亦有未安處今且只得如注説
  金去僞錄
  問禮記正義載五養老七養老之禮曰漢儒説制度有不合者多推從殷禮去大抵古人制度恐不便於今如鄉飲酒禮節文甚繁今强行之畢竟無益不若取今之禮酌而行之
  萬人傑錄
  問禮記古注外無以加否曰鄭注自好看注看疏自可了
  余大雅錄字正叔上饒人戊戌以後所聞先生四十九歳池錄三卷中
  錄中自可了句下陳文蔚錄有云問二禮制度如何可了曰只注疏自了得
  統論大戴禮記
  大戴禮無頭其篇目闕處皆是元無非小戴所去取其間多雜僞亦有最好處然多誤難讀
  黄義剛錄
  大戴禮冗雜其好處已被小戴採摘來做禮記了然尚有零碎好處在
  輔廣錄












  朱子五經語類卷六十二
<經部,五經總義類,朱子五經語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