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武公全書
綸音
作者:李秉模
1795年
碑銘

四昨。祗拜於皇壇。爲神皇忌辰也。其日召見忠臣之遺裔。儒以試製。武以試射。而永惟再造之皇恩。推及我國之忠臣。欲書篆首。表章忠武公李舜臣之功烈。因此思之。以文正公宋時烈倡明大義。許其子孫拜參于望拜之班。已爲成式。况忠武之受皇朝都督之誥印者乎。忠武後裔。依文正家例。使之參班。壬子七月二十六日

近閱李忠武遺事。追想露梁之戰。不覺撫髀長歎。天朝副揔兵鄧公子龍。以七十老將。提二百勇士。縱恣於滄海上。唾手而矢滅狡夷。其氣豪膽麁。可謂大丈夫哉。况欲居首功。躍上忠武之舟。直前奮突。所俘獲無計。偶觸火器。中流延爇。賊乃傅之而猶力戰。忠武馳救之。與之同死。其詳在徐希震東征記。予甞愍之。取考明史本傳。有廟食朝鮮之語。而未始有廟食焉。康津之都督祠堂。又未之配。其爲欠典闕事。孰大於是。平壤武烈祠。以追配駱參將尙志事。道伯建請。朝廷旣許之。同時同事之人。酬功報德之典。豈或一爲一否。使天將之英爽。無所寄泊乎哉。天朝副摠兵鄧公子龍。陞配於陳都督祠。而初聞祠在於南海。迨今箕城駱公追配之時。欲與之同擧矣。更聞都督與忠武。配享於康津地誕報廟之傍。然則鄧公別祠。當配於是祠。陞配日。遣官致祭。忠武旣同享。一軆致祭。鄧摠兵與忠武公。同時捐軀於露梁。而忠武專享於南海忠烈祠云。忠武遺事。近令內閣撰成全書。待活印印。藏一本於本祠。仍行致祭。壬子八月十九日

是日何日也。嗚呼。神皇再造之恩。与天無極。匪風之感。下泉之思。將於何寓其萬一乎。旣遣近臣。替審奉室。申使武臣李源。往于宣武祠。周視之者。盖欲識此日。而此何足以識之也。象德報功。有國晠典。况以小國陪臣。荷被天朝寵章。而爲天下名將者。李忠武是也。昔武寧王徐達之碑。皇帝臨書之。有司治其功。謹敢遵倣。曾令該道斲石。以俟篆首之書下。銘詩之撰示。昨年。以民事未遑爲焉。今日召問忠武後孫。俾督其役。且思之。忠武之之忠之武。歿後尙闕首相之加贈。實爲欠事。有明水軍都督朝鮮國贈効忠仗義廸毅協力宣武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議政德豐府院君。行正憲大夫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制使諡忠武公李舜臣。加贈曰議政府領議政。贈職。今日下批。竪碑日致祭。前有知委。而贈官宣誥。並行於伊日。莫曰春秋無地可讀。三傳束之高閣。此義此理。長在宇宙間。與日星並葆光輝烏可不思講明之方。是日何日也。癸丑七月二十一日

上之二十年乙卯九月十九日。原任奎章閣直提學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行判中樞府事臣李秉模。奉敎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