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杭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2021年3月24日
发布机关: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
党委文件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杭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12月22日


杭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根据《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0〕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加快建设全球智慧消费体验中心、时尚消费资源集聚地、知名休闲目的地,推动杭州城市商业知名度显著提升、数字生活新服务全面领先、国际化消费环境日臻完善、消费方式创新多元,建成立足国内、面向亚洲、辐射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3年,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网络零售总额突破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国际能级,打造多层次消费商圈

1.建设国际消费地标。通过注入国际、时尚、智慧等元素,提升“三圈三街”(三圈:吴山商圈、湖滨商圈、武林商圈;三街:延安路、南山路、东坡路——武林路)国际能级,围绕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建设,打造新地标。

2.建设城区消费中心。加快建设恒隆广场、江河汇、望江新世界、新嘉里中心等新商业中心。促进传统购物中心增加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消费业态,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转变。

3.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发挥湖滨步行街和延安路国际商业大街的新消费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清河坊、丝绸城、星光大道电影文化街、湘湖慢生活街等省级步行街建设。加快全市商业街、步行街改造提升,分类培育休闲消费街区。加快建设钱江新城“十字金街”和城东“一街一中心”进口商品特色街区。

(二)集聚国际资源,优化高端消费供给

4.集聚高端品牌资源。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杭设立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吸引国际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等在杭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着力引进商业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在杭设立全球总部、亚太总部、大中华区总部,布局研发创新中心、运营中心等,提升杭州在全球中高端消费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5.改善进口商品供给。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依托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强化杭州全球进口商品集散功能。深化“跨境电商+实体新零售”发展,建设杭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实体新零售中心。完善跨境电商公共质保平台,提供最优进口消费体验。

6.优化杭产品供给。依托杭州时尚产业资源,培育一批原创自主品牌,支持本土品牌积极参加各类时尚展。加强老字号保护和创新,提升老字号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支持出口企业打造自有品牌,引导优质产品出口转内销。鼓励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产品性能、款式设计、工艺水平。依托“百网万品”等活动,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推介力度,带动产业发展。

(三)立足国际视野,构建开放消费格局

7.提升国际化服务功能。推动入境签证便利化,落实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外国游客在杭州旅游、消费提供便利。支持开设外资医疗机构,提升外国游客医疗便利度。大力培育、引进国际化学校,加快国际化街区、社区建设。提升消费场所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外语、礼仪、外国文化等方面的基础培训。完善核心商圈、景区、公共交通等场所的外语标识,提升外国游客旅游购物便利度。

8.布局国际化消费载体。提高萧山国际机场等口岸免税店运营水平,鼓励免税品运营商在杭选址、布局市内免税店,支持杭州企业争取免税经营执照,提升免税商品购买便利度。支持企业申请离境退税商店经营资质,提高市内离境退税商店覆盖率,建设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探索多种退税渠道和手段。

9.强化跨境电商发展优势。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与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有机融合。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培育和集聚一批跨境电商企业。积极参与世界电子贸易标准规则制订。鼓励国际贸易企业积极扩大进口,从通关、税收、外汇、检验检疫等方面营造便利化进口环境。完善跨境电商数据库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四)提升国际形象,打响城市消费品牌

10.开展城市整体营销。整合原有城市品牌,打造统一的城市消费品牌视觉形象系统。拍摄消费宣传片,推介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企业、品牌商圈、特色街区、特色名店,编制分类消费指南。结合亚运会等各类赛事、会展、节庆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新消费·醉杭州”品牌。支持本地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参选米其林、黑珍珠等国际餐饮榜单,深化“世界美食名城”建设。

11.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加快文旅一体化发展,合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良渚文化旅游圈。加快民生共建共享,积极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强化区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在智慧零售、消费品牌、优势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共建,共推城市文化国际交流。

12.优化国际会展服务。提升西博会、休博会、服博会、电博会、动漫节、美食节等各类会展的国际影响力,打响国际会展之都品牌。在会展新城建设大会展中心,打造新一代大型会展综合体。依托良渚古城遗址、南宋御街等举办文化主题展览,利用各类旅游资源举办特色演出,提升休闲旅游之都吸引力。

(五)强化数字赋能,壮大新型消费模式

13.打造直播电商发展高地。推动资源中介(MCN)机构、内容生产商、文化影视等直播电商相关机构做大做强。建设培育直播电商园区(基地),支持引进头部主播和企业,鼓励知名直播电商平台企业在杭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积极培育直播电商研究机构,加快制定出台直播电商领域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14.打造新零售示范之城。深入实施《杭州市新零售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全面发展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努力将杭州打造成新零售创新策源地、新零售企业集聚地、新零售技术先发地、新零售标准输出地。

15.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支持电商平台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引进和培育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综合平台、行业垂直平台和本地生活城市连锁平台,形成平台方队。加快推进“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课堂”等数字生活新服务,推广“不见面”交易、“零接触”服务等新模式,满足群众便利消费需求。

(六)着眼跨界融合,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16.推动商旅文深度融合。围绕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吴越文化等文化元素,讲好杭州故事,量身定制各景点文创纪念品,提升杭州旅游的国内外吸引力。发展文化体验旅行、文化休闲旅行等形态,鼓励在民宿、景区、城市客厅等休闲社交场所设置游客体验与文创产品展售区域,实现供需渠道对接。支持旅游、游戏、影视、文创等企业利用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在步行街、重点商圈、综合体开设沉浸式的体验店、展示店等,打造国际化、多样化的消费场景。

17.推动服务消费全方位融合。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培训、旅游、美容等服务消费产业,探索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服务消费产业体系。依托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做优做强动漫、游戏、视频、音乐等文化内容产品。充分挖掘越剧等传统戏曲与民俗文化表演资源,打响杭州文化演艺曲目品牌。培育、引进电竞运营机构,举办大型电竞赛事,推动电竞业集聚发展。整合体育场馆等资源,布局数字体育、智慧场馆建设。深入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深化城市大脑“安心找家政”场景应用。

18.推动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开展夜游、夜购、夜宴、夜娱、夜市、夜学等经济文体活动,培育夜间消费市场,搭建夜间消费平台,着力建设夜间经济集聚的“夜地标”,打响“忆江南·夜杭州”品牌。通过部门协作、政策推动,形成与夜间消费相适应的管理与服务机制,提升城市综合配套保障水平,优化夜间营商消费环境。

(七)聚焦软硬件提升,营造一流消费环境

19.推进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邻里中心”等一站式智慧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立社区商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等新模式,打造“15分钟智慧便民生活圈”,精准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支持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的智能便利店、无人零售门店等业态进社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20.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加强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归集,依托“城市大脑”,提升商圈、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升交通路网承载能力,完善各主要商圈间的交通组织。加快推进萧山机场三期建设,增加国际国内航班线路数量及起降架次。加快推动地铁线路建设,增加运营里程,适当延长夜间运营时间。

21.推进放心消费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构建放心消费工作机制,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打响“满意消费长三角”品牌。建设优质商家联盟,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经营者主体自律,健全社会共治体系。探索建立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跨境消费争议解决。

(八)健全要素保障,提供有力消费支撑

22.完善统计监测。研究制定服务消费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分类标准,完善相关统计监测,形成涵盖商品、服务消费的消费领域统计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反映居民消费发展情况。在消费领域建立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形势分析和政策辅助决策的机制。

23.增强消费预期。实施收入增长计划,加大收入调节力度,提升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兜底保障。稳定房价,规划建设廉价公租房和大学生创业公寓。落实个人所得税减免及国家、省有关社保费率降低等政策。

24.破除供给障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消费市场的宽松环境,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引导商场商家依法依规开展促销活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推进“一照多址”“一证多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促进连锁经营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各区、县(市)政府和市发改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钱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议、合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二)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机制,大力支持重点商圈、重点企业、重要平台以及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型企业发展。

(三)强化示范带动。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主动在规划、财政、金融、人才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