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東漢秘史
◀上一回 第四十三回 未破赤眉重拜將 請兵伐暴拯時危 下一回▶

  帝見宋弘謹執綱義,即加升為大司空。弘叩首謝恩而起。

  忽一人趨殿,奏曰:「鄧司徒遣使來至,久待午門之外,未敢擅入,乞吾王傳旨。」帝宣入至殿,問曰:「來使為何?」答曰:「鄧司徒自馮愔反後,與赤眉等戰敗,走入高陵,又無糧食,士馬饑亡,歸附者日益離散。特遣小使報知陛下,乞早發兵相助,乘赤眉之亂而進擊破之,莫待復聚難與相持,乞陛下聖鑒!」帝聞奏,令使先回報說隨後發兵來助。使者慌忙叩首,謝恩而出。

  帝召偏將軍馮異至殿,謂曰:「今赤眉侵入長安,勢大難敵,故鄧司徒累被所敗,不能一勝。朕托將軍勒兵往助,願為竭力攻擊。若破除賊後,沒世不忘。」異曰:「臣蒙陛下厚恩,雖無能可報,今既所托,雖死亦可也,奚敢望逸而憚哉!」言罷,遂出,點兵十萬,俱披重甲堅盔,長槍硬弩。炮響一聲,出城上馬,旌旗蔽野,殺氣騰空,步卒馬兵千里不絕。帝親乘車駕,送至河南,乃敕之曰: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重受赤眉、延岑之害,萬民塗炭,百姓禍殃,激竄他方,無所依訴。將軍今奉辭討諸陰謀反掠不道,如小賊聚寨降者,令其首帥先至京師見朕,散其小民,各就農業,壞其宮壁,無使復聚征伐擾亂鄉方。且今托將軍所事,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除賊盜,安撫民庶。朕昔部下諸將,非不能健鬥取勝,然好勇,敵不在安集。將軍素有濟世養民之才,故托所往,莫為勞苦所厭,而空負朕願。

  馮異頓首受命拜別,引兵西行。所過州縣,群賊皆稱將軍,望風偃伏,降者數千人。

  卻說鄧禹敗至高陵,日夜憂切。一日,獨於廳上悶坐,忽人報曰:「使者回來,未敢擅入,乞將軍傳命。」禹聞報,急令喚至,問曰:「見帝若何?」使者答曰:「帝令小人先回,隨後發兵來助。」鄧禹大喜,令使退。忽人報聖旨到。鄧禹急排香案,跪伏聽宣。詔曰:人情得足若於放縱,快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惟將軍業遠高大,德著名垂,誠欲傳於無窮也。今日累戰賊兵,身經萬苦,日披堅甲,夜枕寒戈,朕甚憫切。故茲特詔遠安,慎毋與寇爭攘。赤眉無谷,自當來服,朕以飽待饑,以逸待勞,折箠苔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將軍可急還朝,同評國政,則朕無憂於萬一也。臨楮拳拳,無復再示。

  鄧禹聽宣拜畢,甚慚受任而功勞不遂,再點饑卒,復至長安,與賊累戰不利,乃還軍悶坐。

  卻說馮異軍至華陰,與赤眉約期會戰。異召軍中壯士數百人,謂曰;「汝等變更衣服,與赤眉一樣妝束,埋伏道旁。待兵交戰,齊出接應,使赤眉混亂不知,方可破矣。」壯士遵命去訖。忽人報曰:「赤眉萬人圍擊前部,將軍急發兵助!」異曰:「無妨。」遂令少數百人馬出救。賊見異兵寡弱,盡起同攻。

  異見赤眉俱出,親領大軍撞入其陣,與樊崇交馬。二人共戰十合,崇敗回走。馮異趕上,攪陣混殺,戰至日中,賊氣衰倦。

  馮異舉旗一展,道旁伏兵齊起,衝陣混攪,衣服相亂。赤眉不識別將,只道己兵,放心前戰。來者盡遭所殺,眾遂驚潰,各相逃去。馮異追擊,趕至澈底,大殺一陣,斬首數千級,降其男女八萬餘人。樊崇等餘將,東走宜陽而去。馮異收軍,遠入長安城內,安撫百姓。令使齎表至洛陽,奏聞聖上。

  卻說漢帝,一日設朝會眾文武,講議國政之事。正論間,忽一臣趨殿奏曰:「關西偏將軍馮異令使進表,乞陛下傳旨。」帝令宣至殿下。使者呈上表曰: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仰聖人之在御,大一統而天下治。際景命之維新,盡驅賊寇之煙塵。誕布幅員之聲教,乾坤清肅,日月光明。欽維皇帝陛下,天賦聖神,德全勇智,握赤符而啟運,仗黃鉞以興師。進攻武關,黎庶有來蘇之望。開基建業,英雄識真主之歸。顧豺虎之噬人,正龍蛇之起陸。爰飭徒旅,肅將天威。長安薄伐,莽賊碎首於漸台。館陶略征,銅馬面降於塞野。道逃驅而河北安,諸偽平而荊越定。立綱陳紀,治具畢張。發政施仁,民心大悅。東南已樂於生途,西北尚困於寇攘。推其所由,厥有端緒。惟彼赤眉眾賊,始自窮荒,乘更始之釁,終突好群而崛起。以劉盆而干天紀,以犬羊而亂華風。

  崇編發而章甫是遺,紊族姓而彝倫攸斁。逮於既嗣,尤為不君。

  群賊欺其昏弱,亂政擅權。百姓累遭深害,劫奪財物。朝廷之政不綱,英雄之志斯奮。兵連寰宇,禍結中原。是用弔伐,以拯顛連。延舉安攘而靖亂略,事非獲已謀乃僉同。顧惟一介之匪才忝膺,受總戎之重任。臨軒授鉞,俾救民於水火之中,分閫掘機,幸折衝於樽俎之外。旌旗靡而關西下,金鼓震而淮陰平。澠池盡泄其兵,高陵競崩厥角。風驅雷轟,電掣星馳。鎮戍潰而土崩,禁衛嚴而瓦解。赤眉各竄於窮邊,君臣相謀於遁逃。朝集內殿之妃嬪,夜走北門之車馬。臣等勒兵已入其都城,奉宣德威,以安黔庶。盡收圖籍而封府庫,列郡之謳歌四集,百年之污染一新。馳驅雖效於微勞,方略實遵乎成算。所以聿彰鴻烈,耆定武功。東滄海而西崑崙,南調題而北窮發,無有遠近,莫不尊親。玉帛會,車書同,興太平之禮樂。人紀修,風俗變,正萬世之綱常。臣馮異,頓首百拜,謹奉表上聞。

  帝覽表讀罷,大喜,歎曰:「此子誠有濟世安民,輕兵一舉,即蕩微塵。」遂遣使齎璽書,拜異為征西大將軍,及獎譽其名。使者即上馬,行至長安東門停下,令人入報。馮異正於堂上玩讀兵書,忽小軍報曰:「聖上有旨。」馮異令軍急排香案,上馬出迎,接入衙內,俯聽宣讀。詔曰: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朕初托鄧將軍討賊,累與交戰,未克取勝。今將軍一舉,即破天荒,豈不猶鳥之垂翅,而終解奮飛。人之未遂,而晚當成也。

  朕蒙表達,喜躍不勝。惟念將軍平除寇攘,士卒苦勞,故遣使齎封綬為征西將軍之職任,以及勞撫諸軍。寇害既平,宜急返,故茲詔示,想悉宣知。

  馮異聽宣拜畢,令使回朝。眾將齊相慶賀,大排筵席,宴勞諸軍。

  卻說漢帝聞知赤眉餘眾走入宜陽,會集文武,共議御駕親征。以姚期為先鋒,郅惲為副將,王霸、堅譚為左右護駕大將軍,點起雄兵十萬,戰將百員。帝傳旨軍中:「前途不許騷擾民士,擄掠財物,如違者,即斬。」眾軍卒各遵聽諾。

  是日,上馬出城。帝乘龍鳳車駕大馬,四圍珠簾遮護,上以皂蓋青羅,手執玉圭,足穿珠履,前呼後擁,左御右扶。凡所經過州縣,士民官吏遠遠歡迎。旄倪觀者,伏滿兩旁,無不感悅。行經數日,至近宜陽,令人報知。赤眉樊崇等聞言,惶惶震恐,不知所謂,急相議曰:「劉秀兵強將勇,吾等弱寡衰微,若再與拒,決難取勝。莫若拜降歸順,以免士卒之勞。」眾聞崇言,答曰:「將軍言者是也。」乃遣劉恭先出乞降。恭即出拜,至駕前跪伏,告曰:「盆子將百萬之眾,自縛降順,陛下何以待之?」帝曰:「既能早省,待之以不死耳。」恭遂叩頭,回報言帝寬宏之事,眾皆大喜。崇等遂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餘人,肉袒拜降。所得傳國璽綬及更始七尺寶劍、玉璧等物,悉將獻上。帝大喜,令諸將護駕入城,安撫百姓,賞勞眾軍。

  帝見宜陽城西積聚兵甲,與熊耳山相齊。遂令本縣廚子給食與十餘萬人,皆得飽飫。明旦,將兵器大陳,操演至次日。

  帝駕車親引諸將臨洛水操練,令盆子君臣列於兩旁觀看。帝謂盆子曰:「自知當死否?」盆子叩首進曰:「臣罪應死,猶幸陛下相憐,姑赦之耳。」帝笑曰:「朕與汝同宗室,豈無釋之者乎?」又謂崇、宣諸將曰:「汝等莫悔降乎?朕今遣汝歸,當勒兵鳴鼓,與朕相攻,決其勝負,不欲強相服也。」徐宣等叩頭告曰:「臣等出長安東都門,君臣計議歸命聖德,則百姓樂安,萬民喜仰。今日得降聖主,猶去虎口歸母,誠歡誠喜,無所恨也,乞陛下仁恩寬宥。」帝曰:「卿所謂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者也。」又曰:「諸卿大為無道,所過皆夷滅老弱,溺社稷,污井社。然猶有三善:攻城破邑,周遍天下,本故妻婦無所改易,是一善也;立君能用宗室,是二善也;餘賊立君,迫急皆爭先降,自以為功,諸卿悉能完全以付於朕,是三善也。」言訖,遂封盆子為趙王,令崇等諸將各與妻子居住洛陽,每一人賜宅一區,共田二頃。眾將叩首,各謝恩退。帝亦還朝。

  於此尤見光武大度。即降赤眉,先折以威,後揚其善,所以十萬餘人皆誠服而無後患。有詩為證:御駕親征出宜陽,赤賊聞風伏地降,更賜良田歸宅院,仁君自是智汪洋。

  卻說劉永,更始時立為梁王,更始敗後,據國起兵,以董憲、張步為大將軍,專據東方,自稱帝於雎陽。復令憲為海西王,步為齊王。故南事梁楚,而步得專集齊地,據郡一十二焉。

  帝聞,急召虎賁大將軍蓋延至殿,謂曰:「睢陽劉永反稱為帝,東據一十二郡。朕欲托將軍往伐,救拔萬民,將軍若何?」延聽言,欣然答曰:「臣即願往。」帝遂與兵十萬,親送出城,囑之曰:「將軍此行,則東方之土悉付卿身,賴為竭力匡護!」延曰:「此乃臣之當分,不勞聖慮。」遂拜別上馬,前往雎陽進發。將至近到一平坦大坡,令軍紮下營寨,來日對陣。

  卻說劉永,一日會集諸將於廳議事。忽人報曰:「洛陽漢帝差遣大將蓋延,領軍十萬,來取雎陽,已在十里山坡下寨,請大王將何如治?」劉永聞言,大驚,慌手無措。小軍又報:「漢軍臨城,請大王急發兵拒。」永遂披掛,同大將蘇茂領軍五萬,出城迎敵。兩軍相對,蓋延出馬,劉永曰:「汝據北方西郡,吾守東方,何得率兵犯界而討死乎?」蓋延大怒,罵曰:「背主逆賊!更始以汝為王,心猶不足,今又反漢,自稱為帝,竊掠州郡,不思賊賤微身,豈能當受天子之分!三合斬汝,以絕劉氏之患。」言罷,挺戈奮馬,直取劉永。二人交鋒,約戰五合,劉水敗走,蓋延趕上,蘇茂挺槍截祝兩軍混戰,金鼓齊鳴。二將亦交數合,蘇茂抵敵不住,回馬急走。蓋延率兵趕擊,追至城下。永遂收軍,走入城內,堅閉不出。蓋延分兵圍之。

  守經百日,延兵盡收糧穀,城中乏食。永、茂夜開西門出走。蓋延趕上截住,劉永勒馬復戰。未及三四合,被蓋延奮砍一刀,連人帶馬削為兩段。蘇茂見勢不利,保護永子劉紆,奔東而去。蓋延收軍,復至城下。永弟劉防舉郭獻降,接入漢兵,扶蓋延於衙端坐;防伏於前,頓首請罪,延遂赦之。

  卻說蘇茂保護劉紆,走至蘄縣,與周建等兵,立紆為梁王。

  四年春月,蓋延引兵復擊,茂聞,即奔海西王董憲處去。

  卻說平敵將軍龐萌,為人謙卑遜順,帝甚信愛之,嘗稱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龐萌是也。」因使與蓋延共擊董憲。時有詔書下延而不及萌,萌以為延有譖己之心,使不詔救,自疑,遂反襲破延軍,與董憲連和,自號東平王。帝聞之,大怒,乃自將討萌。即遣使與諸州將士,書曰:「吾嘗以萌為社稷之臣,將軍得毋笑其言乎?老賊宜速誅之。」諸將接書,各厲兵馬,會於雎陽,待帝臨擊。

  是日,漢帝令前將軍王梁,勒兵十萬,御駕親征。炮響一聲,齊奔上馬,擁護御駕出行。赤幟霞天,金戈耀日。既至,先入桃城安歇。

  卻說董憲聞帝自討龐萌,乃與劉紆引兵去下邳,還蘭陵,助萌共擊漢帝,合兵三萬,急進攻城。帝知,留下龍車輜重,自引輕騎三千,步卒數萬,夜赴任城而去。

  其地相隔桃城六十餘里。次日,諸將奏曰:「賊兵所來者,氣勢弱寡,陛下可宜速攻,莫待延聚眾,益難與爭持。今若一下則破,如反掌,何懼之哉!」帝曰:「賊兵精壯,不可輕敵,且休士養銳,以挫其鋒。待眾方集,則可動兵。」城中百姓人等見漢帝駕至,眾心歡悅,益固堅守。時大司馬吳漢、捕虜將軍馬武、漢中將軍王常、討虜將軍王霸等俱在東郡,帝遣使召之。使者領旨,飛奔上馬而去。

  卻說龐萌知帝夜走任城,悉起大兵進擊。至城下,分兵圍祝連攻二十餘日,不能得下,眾將軍士悉皆疲困。是日,吳漢等兵至,且入桃城安下。次日,進軍分作兩路並入。帝聞,縱兵而出,前後合擊,萌軍大亂。馬武撞入陣中,正合龐萌二人,交馬鬥無三合,龐萌敗走,眾軍一齊混戰,喊殺連天。董憲,蘇茂等急走朐山縣去,丟下劉紆一人,不知所歸,被軍士高扈斬首來降。

  吳漢等率兵再趕,追至朐山城下,分兵圍擊。萌等堅閉不出。困經半月之餘,城中糧盡,無計可奈。董憲曰:「食盡不可虛守,兼且漢兵驍勇,難與對敵,莫若夜開西門,走奔東海,再作區處。」眾將皆諾。至夜二更,憲令軍士飽食,上馬潛步,開門出未將半,有人報知吳漢,漢即分兵截擊。龐萌正望山坡前走,忽聽炮響一聲,馬武、王霸領軍當頭截祝萌往後走,吳漢、王常趕至。前攻後擊,左衝右突,龐萌拼命殺出,被馬武攔祝約戰兩合,提起青銅刀,望龐萌腦後一砍,削為兩段。

  董憲乘勢衝出,吳漢趕上,大喝一聲,殺於馬下。蘇茂高叫:「將軍休戰,小將願隨鞭鐙。」吳漢遂令罷陣。蘇茂跳下,跪伏馬前,告曰:「小將罪該萬死!望將軍姑恕。」吳漢大喜,遂令合兵一處。於是吳漢平定江淮、山東等處,聲震東都。是日,班師擁駕回京而去。

◀上一回 下一回▶
東漢秘史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