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汀遺稿/卷十
易問下
编辑月卦問上
编辑圓之象六以包一。卦之體一以統六。是故一卦卽六爻也。六爻卽一環也。環起於乾坤。〈三畫卦〉乾坤六爻也。每周加六。至乎天數五周地數五周。凡天地之卦〈六畫〉五十有五。非易出於河圖。河圖自爲易歟。〈乾坤六爻。卽弦望之體也。〉
天周割轉。〈割半拗轉而後成卦。〉地周奠安。〈不轉成卦。〉動靜之義也。凉燠分於東西而天卦始。剛柔限於南北而地卦起。陰爲隨故其卦〈地卦〉具牝牡。陽自成故其卦〈天卦〉之無對者爲君。陰陽之變。錯綜糾紛。而其要歸於睽而合。此後天之義歟。
圖於卦。厥數虧九。有包於其配者。〈未濟之倒爲旣濟。故旣濟包於未濟。泰之倒爲否。故否包於泰。〉旣濟否隨漸損〈五君卦之配也。〉也。此從夫之象也。有根於先天者。漸歸妹本中孚小過也。隨蠱本頤大過也。〈以天卦之未割時言也。〉此不忘本之義也。故五十五統六十四歟。
環於卦。厥數虧四。有衍於攝維者。〈豐旅渙節攝四維之位。四攝之水火中爻。加一則成隨蠱中孚小過。卽所謂衍也。〉卽隨蠱中孚小過也。故六十包六十四歟。
六十因於五十五。五十五本於一。一者爲咸。〈乾坤相連而周。卽成咸也。〉咸也者感也。感而生衆爻。衆爻從其周之數而間焉。〈一周間一爻。二周間二爻。〉皆成感之體。是故天地之間。只有一箇感與應而已歟。
畫數加于六。衍數周于六十。〈每周分六段。每段含十數。〉紀數窮于六百。紀也者遠近之差也。〈每周加爲六。其相去之差。或近或遠。是爲紀數。紀數之中。生數附於十而行。成數單行。○單十爲二十四。太陰之數也。零數爲三十六。太陽之數也。〉象與數之變。皆二十四。〈象以四天周變。凡二十四。數以四地周變。亦二十四。〉去之當奇耦之數歟。〈六百去二十四。爲奇耦之數。〉
河圖協月氣圖〈內圖六十子。原於河圖之象。外圖月卦十二疊應。直日之數。〉
河圖協月氣圖
编辑<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File:ITKC MO 1111A B096 687D 010.jpg 畫有短長故等威截。衍有虛實故方圓涵。紀有分合故生成備。變有全半故象數沕。變也者非一道也。以象變者錯而文。〈變常相錯。〉以數變者離而合。〈四地周變。四天周不變。〉此象與數之異體而同歸者歟。
數之生也。陽居陽陰居陰。洛書之位也。陰變而陽不變。紀數之體也。〈紀數之四位與六位易。八周與十周易。〉其爲數也落落然如珠走而不出乎盤。河圖者其數之盤歟。〈一周一九合。二周二八合。三周三七合。四周十十合。五周五五合。六周四六合。七周九一合。八周六四合。九周七三合。十周八二合。〉
〈右河圖卦說。〉
說者云弦望六卦。〈八卦圓圖之去坎离。象弦望之體。○右太極第一圈。〉聖人所不言。使六卦非易也。十二月卦亦弦望也。庸非孔氏易哉。〈世稱月卦出於文王。以臨之彖言八月故也。然諸說多異。至復之象。孔子始以至日言之焉。〉○乾坤相因〈兩卦各以三爻相因爲環。〉生六卦而坎离去之。是故其重相因生十二辟卦。六子各以其配因之。又四正餘氣。是曰同人師。二卦亦相因。凡十母生六十子。而隨蠱中孚小過不與焉。斯四者猶八卦之坎离乎。
古之聖王。因情制禮。因時制義。因俗制治。莫不大因而小革。是以不駭於衆而能漸變。不因而革。豈易之道哉。○殷因於夏。周因於殷。其所損益。特文章度數之末耳。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猶相沿也。忠質文且分焉。况乎學術之差。如楊墨因於仁義。老佛因於理氣。其間若不以寸。然而邪正判焉。吉凶剖焉。興亡决焉。其幾甚微。可不審歟。
〈右因變之說。〉
豐旅渙節生於四維。〈生而代位〉豐渙生於兌艮之因。旅節生於震巽之因。及其聯環也。四卦處於四維。纘乃父而述其事。詩曰維其有之。是以似之。周公之孝也。四卦有焉歟。〈六十子祖於乾坤之相因。故十母之聯環也。每間九爻。皆成乾坤。顚倒皆然。妙矣哉。〉○天道一循環也。寒暑相推。治亂相尋。禍福相依。循環卽生生也。釋氏之因果輪廻。近乎循環矣。有循環而無生生。是特坐井之見耳。其於大易之範圍。不亦遠哉。○天地一器也。其日夜之所運。周而復始。乃體也。萬物化育。亭毒不已。其功用也。子不見夫呼吸乎。一屈一伸。生氣之以息相吹也。其榮衛之體。固周流矣。天地之化如斯而已。伯陽氏乃云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此乃輪廻家識環記井之類。特偶然爾。若以是一切蓋之於造化之大。不亦局乎。
〈右環變之說〉
積周六十四皆成方。〈八八之積。與積二百五十六之周。皆六十四。〉於卦其數敵。故裁之以八。積周六十皆成圓。〈圓以六變。故四圍之積。與積三百三十之周。皆六十。〉在卦則數贏。故刓而去四。是故先天方之體。〈今之先天圖作環圓。恐非邵子之舊。蓋六十四不能成環圓。乃成八角圓。邵子原圖。其作八角之圓必矣。〉後天圓之用也歟。〈序卦去四維。雜卦去四閏。京魏竊之。亦皆去四。〉
〈右去四卦說。〉
八卦之坎离因而不衍。〈因而只成坎离。〉重卦之隨蠱中孚小過亦然。〈四卦相因。只成四卦。〉其於人也。處位中正。一德靡渝。不見運動而天下仰成。其惟大人乎。○天地之道。虧盈而流謙。是故方圓之用皆虛四。古之人有體之者。允恭克讓。堯之大也。小心翼翼。文王之純也。溫良恭儉讓。夫子之盛也。謙虛之爲用大矣哉。
卦之去四。非去之也。居內而御外。無專位無稱名。其至德也歟。
隨,蠱,中孚,小過象河圖之五處中而虛之。其心學也歟。
命於天五性成。根於性四端生。其理也實。其體則虛。虛而後喜怒哀樂發亦中。未發亦中。惟圖五卦四有是夫。〈於三畫也。乾坤中爻合兩爻衍於中。循環成坎离。於六畫也。坎离二五合四爻衍於中。循環成隨蠱中孚小過。〉
或問曰四卦旣去而復取之何也。曰子未學禮乎。大饗。旣饗而歸其俎。遣祭。旣遣而包其餘。人情之至也。易也者天道也。天道而人事之所以爲敎也。子不學禮乎。○卦之中虛。虛以受之也。其於君道。卽容諫乎。虞廷吁咈。大抵皆諫也。堯舜之德。猶以虛受爲盛。况叔季乎。𠌫齋金氏〈名宗直官集賢提學。〉曰魏公之直。太宗成之也。然則卦爻之神。非中虛所成乎。○牛溪成先生〈名渾配聖廡。〉曰治亂係人主一心。然必待賢輔相使廣收俊乂然後治化成。善哉言乎。夫中也者。虞舜之心法也。十卦也者。武王之亂臣也。六十卦也者。周官三百之屬也。君相道孚。俊傑在列。雖欲無治。不可得歟。
〈右中四卦說。〉
月卦之積圓。猶先天包方圖也。周於外者。必有積於內。有本者若是。所以君子之道。本諸心乎。〈積圓之法。圓以六變。故初圍以六爻。小乾坤也。次圍十二爻。重坎离也。次十八於先天。震巽倒而去艮兌也。次二十四於後天。坤巽倒而變震离也。〉○學不積。不足以成名。善不積。不足以來慶。是故君子中實爲體。右矩左䂓。積乎仁爲仁人。積乎義爲義人。美蘊其中。而達於面目。彰於四支。非積累之至。何以致乎。
〈右積圓之法。〉
衰變變之文也。〈八卦半數四。以四爲衰。倍之爲八。重卦亦倣此。〉於六卦也。單變三衰。〈乾上變爲兌。兌中變爲震。震下變爲坤。坤之三變亦然。〉其三變一衰則去坎离當之。〈兩變者三。不變者一。合四數不用。〉於六十子也。單變六衰。乾坤之因也。〈如乾初變姤。姤二變遯之類。〉五變六衰。坎离之因也。〈如坎變噬嗑。噬嗑變蹇。皆五爻變。〉其三變凡二十衰。六母之因十八。〈六母豐旅渙節同人師。〉餘二則去四卦當之。〈衰變之說。詳啓蒙變占圖。〉
易包陰陽而統善惡。律紀陽氣。純乎善而已。衰變之數。亦紀陽不紀陰。〈用單爻三爻五爻之變。不用兩爻四爻六爻之變。〉非所謂領惡而全好者耶。○易有禮樂。非履與豫之謂也。所以行三無而萬物育也。何謂三無。徐疾有節。無樂之和也。升降有文。無禮之序也。隆殺有紀。無服之衰也。三者本於道然後象數從之。是故明乎衰變之義者。其於禮樂庶幾哉。
〈右衰變之說。〉
月氣之象奚象乎。因近乎仁。衰近乎義。中近乎信。積環近乎禮智。斯五者其易之秉彝也耶。○二天備矣。申之以月卦。譬則猶璣衡焉。先天天道也。象赤道。〈豎環〉後天地運也。象地平儀。〈橫環〉月卦日月也交於天地。是象黃道環〈側環〉歟。
〈右統論。〉
月卦問下
编辑直日之法。乾統十母。起於丑循東南。左旋三右旋三。至于未濟。終之以師焉。坤統十母。與乾背起。循北西。亦左旋三右旋三。終之以同人。而與師遇於未濟。乃袪初起之乾坤。〈以十二爻。各附於直月卦之外。〉以當朔虛。衆爻相因爲七百八。晝一卦夜一卦。凡直三百五十四日。〈袪初起之乾坤二卦。然後乃自丑月臨卦。每帶朔虛爻而數之。則一月十卦。至七月遯卦之前。而六十卦備焉。自七月遯卦。每帶朔虛爻而倒數之。則一月十卦。至丑月臨卦之前。而六十卦亦備焉。○每爻相因爲卦十二月。凡得七百二十卦。而六十卦各十二疊。無多少不齊之數焉。〉○夫乾坤相環。六卦生焉。惟六其環而成三十六。始乃間五而協弦望之體。歸餘於終〈北東之交〉凡六。六候應焉。是故十母之序。亦十二其環而成七百二十。始乃間五十九而協月氣之體。歸餘於終〈子丑之交〉凡十二。十二朔虛應焉。〈卦直之法。外卦百二十因之爲七百二十。內卦八因之爲四十八。凡雜卦之數。內卦用三十六。外卦用五百四十。管公明所謂乾之軌七百六十八。卽卦直之數也。坤之軌五百七十六。卽雜卦之數也。其法雖無傳。而數與此相合。其或近之歟。〉
魯之曆周正也。置閏必於亥。是謂歸餘於終也。春秋不一書。惟文公元年。置閏三月。故傳曰非禮也。〈先儒惟汪氏說詳之。〉秦建亥故置閏於戌。稱後九月。亦歲之終也。夫以無中氣置閏。自洛下閎始。非古也。卦直者孔氏曆也。歸餘於子。卽祖述乎殷之曆歟。○或問子曰行夏之時。又用殷曆何也。曰易之爲道。兼乎三王。是故象起於子。數始乎丑。義正乎寅。三正並行。各有宜焉。若夫行夏時云者。義之正也。豈謂其象與數哉。
虛而物麗於外。坤之儀也。〈卦直之法。袪初起之乾坤十二爻。附於直月卦之外。以當朔虛。〉朔虛似之。進退協月。〈節氣有早晩。故月卦或進或退。〉時措之宜也。直月倣之。盈以中運。天行也。閏爻象之。其附於水火。所以自成也。〈月卦含四閏爻。故十二其月卦則閏爻四十八。分寄於坎离及豐旅渙節水火之中。以六與二十四爲次。自成四閏之體。〉自成者其誠乎。
倍朔實以直月。〈二十九日半爲朔實。倍之歷五十九爻而値直月之卦。〉倍策數以直日。〈三百六十爲期數。倍之以七百二十爲直日。〉倍之者天德歸於厚也。是故君子謙謙以御月。寬裕以儀日。流通以涵蓍。密察以履爻。其孰能與於是哉。惟古之聰明睿智達天德者夫。
〈右卦直之象。〉
閏爻四十八。各占盈九十六分日之十分半。〈小分七十二之二釐半。以當七十二年歲差之法。〉凡卄四節得分五百四。當蓍之綱扐。蓍德圓。故氣盈象之爲全日五。大餘二十四朔爻十二。各占虛四十五分。〈餘三分爲朔贏。畧十九歲。亦成七箇閏日。〉凡十二朔得分五百四十。當卦直之奇耦。卦德方。故朔虛象之爲全日五。小餘六十。是故一歲盈虛。凡十日八十四分。〈以曆家盈縮分言之。氣盈每四爻同一位。凡六等。子丑各占一分。亥寅占二分。以次倍加至午未。各占三十二分。朔虛每爻占一位。子丑各占四分二八。亥寅占八分五六。以次倍加至午未。各占一百三十六分九六。以日法約之。自否至泰得一百二十分。自泰至否得九百六十四分。是故曆法自春分至秋分多九日。自秋分至春分少九日。〉○歲贏〈一歲之朔贏。凡三十六分。〉當太陽之策。朔虛〈四十五分。〉當洛書之數。扐以紀陽。故於去四之扐。減陽策爲閏率。〈一千四十四分。〉對以紀陰。故以去一之卦。〈卦數六十四而去一者。象動卦之變各六十三。而其一不變。一者太極之謂也。〉乘書數爲朔實。〈卦用六十。每卦四十八分。是故一月六十卦之分。二千八百八十。而分之以六十四。則朔虛占其一。故朔實爲二千八百三十五。〉朔實之歲而閏率爲閏朔。閏者陽氣之溢也。故其數協於河圖而十九之。〈十九河圖之數。當閏率一千四十四分而加一。一者應閏率之小分。〉是曰大章。氣朔分齊。此倚數之大畧也。若夫潤澤之則在星與史歟。〈古曆先立乎曆元。至郭守敬代以四應法。西曆仍之。玆不復及云。〉
百二十卦以象歲。十二辟以象月。兩期之爻以象晝夜。兩卦升降〈兩爻爲兩卦。晝卦六升。夜卦六降。〉以象時。進退十五〈月卦或進或退。直中氣之日。〉以象節氣。歲作元。〈百二十卦之爻七百二十。七百二十卦之策爲十二萬九千六百。〉月作會。日作運。時作世。節氣作年。歲與元相摩。元爲本歲爲之。
〈右卦直曆法。〉
大衍問
编辑蓍三變包六十四象之圖
编辑<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File:ITKC MO 1111A B096 692B 010.jpg 蓍之全曰大衍。大衍衍河圖也。圖虛五衍去一掛除初。皆太極也。太極兆於形氣象數之前而不爲孤。凝於陰陽五行之中而不爲混。體乎物而非物也。故晦翁云自太極而分。太極固太極。自陰陽而分。陰陽又爲太極。是故圖之五。乃大衍之祖而衆卦之太極也。蓍之一。乃用數之原而一卦之太極也。掛之初。乃三變之本而一爻之太極也乎。
卦自一而加倍六之爲六十四。又六之爲四千九十六。蓍自四千九十六。〈易林數〉而減衰九之爲六十四。又九之爲一。〈凡蓍一變也。奇耦判焉。於四象去其一。如得奇則非老陰。得耦則非老陽。故卦數亦四而減一爲三千七十二。其二變也。奇耦再焉。如奇者得奇非少陽。得耦非太陽。耦者得奇非太陰。得耦非少陰。於三象又去一。故卦數亦三而減一爲二千四十八。其三變也。奇耦參焉。於二象又去一。乃定一象。故卦數亦二而減一爲一千二十四。蓋三變成一爻。通其衰減。四之三也。又三變減四之三爲二百五十六。又三變爲六十四。又三變爲十六。又三變爲四。又三變爲一。凡十有八變。而得其一於四千九十六。〉此卦蓍之進退也。夫日行逆月行順。其會爲朔。禮主減樂主盈。其節爲文。卦數隆蓍數殺。其交爲占。占者其陰與陽之和乎。〈以加倍法劃卦。得綱爻一百二十八。以四倍法紀蓍。得綱扐五百四。〉
〈右大衍說。〉
天地之體數四。〈邵子說〉其用陽三而陰一。〈朱子說〉是故太陽純奇。三其四故其屬十二。太陰純耦。一其四故其屬四。少陽象震坎艮。一其十二兩其四。故其屬二十。〈一其十二故其始十二。兩其四故壯與究皆四。〉少陰象巽离兌。一其四兩其十二。故其屬二十八。〈一其四故其始四。兩其十二故壯與究皆十二。〉四象之屬相錯而成文。惟文也故分數明。分數明故禮義有所錯歟。〈蓍數之不齊。著於方圖。其內圍四外圍二十八。象陰之太少。次圍十二。又次圍二十。象陽之太少。此象數之同一原歟。〉
〈右啓蒙蓍法。〉
張旅軒曰依蔡氏說。假設以四十九蓍。虛一而爲圖。陰陽老少其數平分。〈二老各八。二少各二十四。而其始壯究各八。〉竊謂平分之中。又各具八象。〈老陽之數八。其中一居左象太陽。二居右象陽變爲陰。是八箇乾。又具八象。老陰之數八。其中三居左象陰變陽。四居右象太陰。是八箇坤。又具八象。至於六小亦然。〉象六十四卦。黃永受云〈名胤錫。著易說。〉此蓍之先天法。法象固似矣。然而大衍五十。其用四十九。已虛一矣。又於四十九而虛之。非經旨也。所以旅軒自言其假設耳。夫易生於象。象苟眞矣。於經豈無說乎。姑依旅軒圖。而亦且假設爲說如左。淸陰金氏〈名尙憲諡文正。〉曰沙溪〈先生姓金名長生。配聖廡。〉之疑禮問解。如幽室明燭。禮固然。易爲甚。願從旅軒之門。借四壁之餘光焉。
大傳曰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何以謂之歲。何以謂之閏乎。斯象也。當先審五歲。次推再閏。大抵分二爲一歲。掛一爲二歲。左揲爲三歲。於是焉有扐。是當一閏。又右掛爲四歲。右揲爲五歲。於是焉亦扐。是當再閏。摠之五歲再閏。如此則三變之扐。自相待對。雖屬之先天可也。初掛之除而復用何也。爲其象人而用之。故迭主於三變。唐一行所謂人在天地之中。以閱盈虛之數者是也。〈龍門子曰再扐後掛之。掛扐二字。恐是字相似而倒也。理或然歟。〉
今列舊法與假設同異于左。
<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1"style="text-align:left;"> <divstyle="overflow:auto">
一曰右掛。 | |
舊法 | 假設 |
無 | 三變〈皆右掛右策之一而不去之。〉 |
二曰掛去一。 | |
舊法 | 假設 |
初變〈以左一策。掛左而後去之。〉 | 初變〈同舊法。但右亦掛右之一策而不去之。故其扐爲陽二陰二。〉 |
再變〈更以左策一掛之而不去。仍幷計之。〉 | 再變 |
三變〈同再變。〉 | 三變〈幷同初變。〉 |
三曰扐策。 | |
舊法 | 假設 |
初變〈陽位三。陰位一。〉 | 初變〈陽位二。陰位二。〉 |
再變〈陽位二。陰位二。〉 | 再變 |
三變〈同再變。〉 | 三變〈幷同初變。〉 |
四曰扐象。 | |
舊法 | 假設 |
初變陽位三。〈左一右三者一。左三右一者一。左二右二者一。〉 | 初變陽位二。〈左一右二者一。左二右一者一。〉 |
陰位一。〈左四右四者一。幷左掛一。故不五則九。〉 | 陰位二。〈左四右三者一。左三右四者一。幷左掛一及右掛一。故不五則九。〉 |
再變陽位二。〈左二右一者一。左一右二者一。〉 | 再變 |
陰位二。〈左四右三者一。左三右四者一。幷不去左掛一。故不四則八。〉 | |
三變〈同再變。〉 | 三變〈幷同初變。〉 |
五曰掛全數。〈取第三變之象。〉 | |
舊法 | 假設 |
太陰四位。〈象坤。〉 | 太陰八位。 |
太陽十二位。〈象乾。〉 | 太陽〈同太陰。〉 |
少陽二十位。〈始象震十二位。壯象坎四位。究象艮四位。〉 | 少陽二十四位。〈始八位壯八位究八位〉 |
少陰二十八位。〈始象巽四位。壯象离十二位。究象兌十二位。〉 | 少陰〈同少陽。〉 |
合六十四位。 | 合六十四位。 |
六曰扐全數。〈取第三變之象。〉 | |
舊法 | 假設 |
太陰四位。〈扐九十六。〉 | 太陰八位。〈扐一百九十二。〉 |
太陽十二位。〈扐百四十四。〉 | 太陽八位。〈扐九十六。〉 |
少陽二十位。〈扐四百。〉 | 少陽二十四位。〈扐四百八十。〉 |
少陰二十八位。〈扐四百四十八。〉 | 少陰二十四位。〈扐三百八十四。〉 |
合扐一千零八十八。 | 合扐一千一百五十二。 |
原扐一千一百五十二。不足六十四。 | 與原扐合。 |
七曰策全數。〈取十八變之數。〉 | |
舊法 | 假設 |
太陰四位。〈策九十六。〉 | 太陰八位。〈策一百九十二。〉 |
太陽十二位。〈策四百三十二。〉 | 太陽八位。〈策二百八十八。〉 |
少陽二十位。〈策五百六十。〉 | 少陽二十四位。〈策六百七十二。〉 |
少陰二十八位。〈策八百九十六。〉 | 少陰二十四位。〈策七百六十八。〉 |
合策一千九百八十四。以六爻乘之。合一萬一千九百零四。 | 合策一千九百二十。以六爻乘之。爲一萬一千五百二十。 |
原策一萬一千五百二十。贏三百八十四。 | 與原策合。 |
右掛之說。自龍門子發之。其言以爲揲蓍布卦。莫妙於右掛。擬乎閏則右掛當四歲之位。何可闕也。疑乎其沒於經也。則右揲亦沒於經。猶且揲之者。理數然也。嫌其疊乎象人也。〈象三乃象人也。〉則經不曰有天地然後有男女乎。左掛。夫也君也聖人也。右掛。妻也臣也凡民也。彼林林者。同歸於物。惟聖人出於其間。爲天地立心。與時消息。其道長存。〈三變皆去左掛。夫左掛一策。本七七蓍之中數也。〉所以爲盛也。
言易者舊說皆不傳。傳自王弼。弼固疎於數而傳之韓與孔焉。朱蔡之仍之者。儒家於象數之末。蓋畧之也歟。今之假說。因旅軒圖而加右掛而已。掛於右則左掛之三變皆去。卽自然之數也歟。
蓍之扐。非獨象六十四卦。亦於策也。〈凡策左右一奇一耦者。與扐策同。左右俱奇者。象扐之太陽。俱耦者。象扐之太陰。〉如印一板。非獨旅軒圖爲然。雖啓蒙法卽猶是也。非他理所同也。是故聖同德。故姬孔一揆。治同道。故殷周一轍。人同情。故夷夏一致。不如是。又何以明善惡辨王霸通好惡。以齊天下古今之不齊哉。
〈右旅軒蓍法。〉
扐法天策效地。其象其數。無吾隱爾。惟揲也。皷物而藏用。不可得而見也。其知進退存亡者乎。尊主莫大乎配天。庇民莫厚乎配地。處乎兩間。不尸其功。伊周尙矣。子房之謝病。鄧元侯之遠名勢。其彷彿焉。惜不令李贊皇,張江陵輩講之歟。
牝牡之扐三十六。當反對之卦。其策宜六十四而止於六十者。牝牡各去其掛一虛一。猶全卦之去四也。是故八象之扐策。當全爻之數歟。○卦蓍之妙存乎虛。天道之避盈也。是故寗武子之智存乎愚。范文子之功存乎讓。孟獻子之富存乎儉。管敬子之貴存乎下。損而受益。所以長守之也。雖曰不學乎易。吾謂之學易可乎。
策之取數。奚獨於揲之三。於其三而並初與再。玆謂之參。乾之參七百二十。〈陽爻初揲四十四。再揲四十。三揲三十六。合百二十。〉坤之參五百七十六。〈陰爻初揲四十。再揲三十二。三揲二十四。合九十六。〉兩合而百乘之。當一元之紀歟。○初與再揲衆所棄也。吾奚取。取其階乎四策也。人者天地之蓍也。衆數皆備於我。可自棄乎。
易之數通乎四象。是故卦用六八而其生亦以七。〈太極兩儀四象合七生八卦。八卦十六三十二合七八生六十四。〉奇耦以九。〈牝牡之卦奇耦十八均之爲九。〉蓍用七九而其扐亦以六。〈陽四陰八。均之爲六。〉屬象以八。〈其象八。其屬六十四。〉此陰陽之互數也。是故君子體蓍之神。存心以義。義實陰也。行卦之德。修身以仁。仁實陽也。道德亦互用矣。若是者其於數之通幾矣。○陰陽之爲數四。其體則陽一陰一。其象則奇一耦二。其積則天參地兩。〈剛爻三微。柔爻兩微。〉其用則實三虛一。〈陽用實其微三。陰用虛其微一。張旅軒曰奇數中實。耦數中虛。陰陽之畫象之。正謂是也。〉其實一也。是故仁義禮智四德也。幷行而不悖。禮樂刑政四敎也。幷施而不紊。天地之化與聖人之功用。夫豈二致哉。
康節之數。蓍之別派也。於萬物之數而去四卦之策七百二十。是爲一會。卦之升降皆六。故一會而十二之。卽一元也。其十二與三十相乘者。卽曆家之徑截法。要不外乎大衍。特巧於變耳。申象村〈名欽官右議政。著先天管見。〉曰康節幾乎作者。愚則謂康節非作者。乃變而通之者也。何如。
蓍之虛靈。心體也。其冲漠無爲。理之寂也。感於物而通。氣之神也。尤菴先生〈姓宋名時烈。配聖廡。〉曰虛是能受底。靈是能感底。苟無受焉。感何由生。是故湛然在櫝。日焚香而致敬。所以涵養也。筮者齋潔衣冠。揲而扐之。猶之乎省察也。非君子之正心。曷足議於此哉。
箕邦產蓍。古無聞焉。金晴川謂蓍乃恒有之物。湍坡之間。俗稱芷草。考諸本草。云生便條直。異於衆蒿。今見良然。根亦不盤。本草云葉如菊。至秋花出枝頭。紅紫色。今見葉比菊稍長。其莖有觚絲。絲有紫氣。葉處尤光。花如帶繡。圓圈上合。攢紅紫絲。其端結子甚細。霜後花飛如絮。本草又云高五六尺。一本至三五十莖。今見壯茂者幾如是。其榦如竹杖大。且無一根䕺生者云。按詩之苞蓍註。苞䕺生也。䕺生謂自榦而䕺茂。如苞栩苞棣是也。今云不䕺生。謂非自根而䕺萌。如萱菊之類。其所指異也。近見孔墓蓍之東來者。與晴川所採若同根焉。其眞是耶。
方圓問
编辑邵子曰。大衍之數。方圓曲直。何謂也。五十之積爲直。四十九爲方爲圓。四十八爲曲。金木水火之體也。其於人也。婉曲如父子。截嚴如君臣。好合如夫婦。相比如兄弟。自然之象歟。○天旋地奠。方圓定矣。卦蓍以分。陰陽形矣。圓以六變。方以八衍。五性成矣。〈圓以六變。方以八變邵子說。〉卦虛其四。蓍乃存一。神知彰矣。〈蓍不用六而用七。邵子曰帶餘分也。〉是故圓之體。起一而圍六。配智與水。水無定質故流。知周乎萬物故不匱。其數爲太陽。成於三十六。〈三重之積。〉其策似之。紀於六十。〈四重之積。〉卦直倣之。衍於二百一十有六。〈八重之積。〉乾策稱之。其變者六而中實是爲七。水火妙合。以成其氣質。其德通乎神明。是故蓍數率之。銳者合勾股之二。〈兩勾股相合爲銳。銳乃三角形。〉二七曰火。形乎十四。〈勾股五層之積。凡十五而去心。〉配於水。故其衍也。〈兩其十三層之積。各九十一。去其心十四。各一百六十八。〉坎策倚之。婦人以夫家爲歸。臣而從君之事。推此類也。夫木數象曲。方八而區三。〈方九去心爲八。而區之以三爲曲形。〉凡木之禀。曲直固兼之。其始也皆勾。勾者生氣之緘也。是故仁主於愛。其用必宛轉委曲。以遂其性之直焉。非所謂曲成萬物者耶。方起於四。四九爲金。形於三十六而與圓參。是故文王之卦。法之積於六十四。去四而亦與圓合。是故伏羲之卦。叶之其變者九。而虛中是爲八。木數而金象。其德敦乎仁而裁乎義。君子之敎也。是故卦數效之。夫水火未離乎氣故圓。兼其數者。乾所主也。金木已定之質故方。兼其策者。坤所職也耶。
月卦之圖。徑二十爻。爻各六分。凡一百二十分。其周六十爻。爲三百六十分。而隨蠱中孚小過四卦衍於其間。蓋徑一則周三有奇。故徑一百二十。其數爲三百八十四。〈半周半徑相乘。〉其積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此圓法之合於卦數也。
徑之求周。古法畧矣。〈徑一百二十。周三百六十。〉近世西法稱最密。〈周三百七十六尺九寸九分一釐一毫一絲八忽。〉尙恨其得其數。不得其象也。觀於周爲三百八十四。其積當萬物之策。〈於是而去一卦。以象卦變之六十三變去一之義。則周三百七十八。於西法亦逼。特積數不合耳。〉其數近於西法。〈差七尺八釐。〉而象則沕焉。易非象數之合歟。且西法以弧角求周。至數之毫忽不盡者棄之。棄之甚些。若不爲病。而其於法象之自然也離矣。
易之數本乎方圓。圓又生於方。方非圓之母。圓無定體。依於方也。○於此有物焉。方一百二十。合四象之策也。〈又四象之扐。加大衍亦合。〉其積萬有四千四百。坤策之盛也。中而抱圓。其徑如於方。其周當全爻。其積當二篇之策。是占方積五之四。方爲地。其數三十。圓爲天。其數二十五。去一太極。卽方占五圓占四也。〈古法方四圓三。〉卦用六十。蓍用四十八。其數亦然。〈圓又容方。則圓占八方占五。五固土數也。八者四之倍也。〉○圓之積。乃易之全策也。其外除方積二千八百八十。卽八朞之數也。○大方之積。當四十朞而不帶閏。故不成易。中圓三十二朞。其實三十朞。餘二朞〈七百二十〉乃閏爻也。圓法徑十。其周三十而衍二。是故易之數三十朞。而衍二朞者。亦圓之象歟。○朞之數三百六十。而易之爻爲三百八十四。易與朞準。餘二十四爻。以四約之。當氣盈六日。其四約之者。以閏爲餘分。非全日也。摠之爲三百六十六。應周天之度。是故二篇之策。兼三十年之朞與閏也。此之謂大成。圓法象之。邵子之經世。以一萬八百爲一會。是有朞而無閏。子雲之太玄。以七百二十九爲一方。是有晦朔而無弦望。故天道莫備於易。
人乘天地之數以生。故姿禀之異。如方圓之殊形。其氣之醇醨本乎天。質之粹駁本乎地。貴賤壽夭各從其類。是故善養之。則能移其氣變其質。如裁方刓圓。以合乎卦蓍之率。是謂裁成之妙。養心養身。其䂓一歟。
古之聖王。以天道治人。蓋取諸方圓。是故六禮興七敎明。八政平九刑淸。而天下治。大衍之能事畢歟。○有虞氏一獻以養老。夏四饗殷九擧。周人兼用之。故其詩曰旣醉以酒。旣飽以德。夏后氏牲尙黑。殷白牡周騂剛。魯人兼用之。故其詩曰白牡騂剛。三代之禮。莫備於周魯。猶方圓合而成羲文之卦。此所以爲盛也。今之爲邦。何必然。若西京之宏達。東京之文物。聽鄭之惠。治蜀之嚴。抑亦可以爲次。其衰世之意耶。○詩三百其指婉。其言溫柔委曲。可以感人之善心。書之敎疏通而正直。達乎治國之體。春秋謹嚴。亂臣賊子懼焉。易之道周流無滯。成天下之亹亹。邵子屬之四時。四時之象。亦大衍之體耶。○四象全備。名曰大人。得其一體斯可矣。其人謂誰。砥廉礪隅。折而不撓。楊伯起之行也。旣嚴且戇。進退如矢。汲長孺之行也。其心屈。其迹委蛇。其事權而濟。狄梁公之行也。貫日之忠。蓋天之功。不流於智而周于德者。郭令公之行也。若此者亦可謂成人也歟。○或曰大衍之體。方圓曲直。吾旣聞之矣。其不劌不流。不縆不屈者。敢問何詩近之。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而不劌之謂也。旣明且哲。以保其身。圓而不流之謂也。王欲玉汝。是用大諫。直而不縆之謂也。豈不夙夜。謂行多露。曲而不屈之謂也。苟非全德之君子。又孰得而體之哉。
卦去四蓍存一。是生閏焉。圓策六十。〈蓍策〉其中含一。天道之饒也。〈圓而六變。故其數起於心之一。而初圍以六。再圍十二。三圍十八。四圍二十四。幷爲六十一。所以圓法心一暈四。〉其變〈以一變六〉爲三百六十六。〈中心之六又含一。象天行健。過一度也。〉六者盈也。方積六十四。四所去也。其角虧一。地道之乏也。六十而虧一。故三百六十而虧六。〈方十九之積。三百六十一。其虧六並心爲七。心也者象閏日也。是故歲率三百五十四。或加一日。是謂閏日。〉六者虛也。盈出於圓。虛生於方。是故君子之爲道也。仁以長之。智以藏之。勇以進之。謙以退之。達以行之。窮以守之。知此義者。其知盈虛之數歟。○閏爲天道之衍。衍而後物生。草木之華實。人獸之化育。皆物之閏也。制國用者。三年耕。有一年之蓄。制喪紀者。三年祥。又中月而禫。此禮之閏也。如深衣繼掩尺。尹義卿云〈名信東。著易象補翼。〉象再閏也。五音之變宮變徵亦然。制器者亦象閏歟。
朞數圓。圓法暈四而心一。〈見上〉日度之餘分象之。〈日行每日大畧三百六十五度小分四分度之一。〉歲數方。方十九而虧七。〈見上〉月度之餘分象之。〈月行有遲疾率。其疾率每日大畧三百五十四度。去日爲十二度小分十九分度之七。○竊謂日左旋月右旋。所以合朔爲交泰之義。苟其俱東俱西。則特凌犯之象。烏乎可哉。〉日月一方圓也。方圓一卦蓍也。故君子神明體乎卦蓍。知行象乎方圓。易簡之德配乎日月。其惟聖人乎。
圓爲陽其數盈。方爲陰其數虛。是故慘舒雖相配。而河洛生數饒而剋數乏。善惡雖相對。而春秋善善長而惡惡短。君子小人雖相勝。而大易長君子而消小人。此天道之微權也耶。○天地之道。陽溢陰虧。是故君子之秉心也。仁與禮猶可過也。過則不失於厚。義與智不可過也。義過則殘。智過則譎歟。○方圓猶聖人乎。圓而有紀。〈圓法必以六十爲紀。〉譬則柳惠之介也。方而能虛。〈方數虛中爲用。〉譬則伯夷之仁也。〈不念舊惡。〉方圓之爲德。其盛矣哉。
筮例問
编辑乾健坤順。謂之德。离上坎下。謂之性。震雷巽風。謂之象。陽剛陰弱。謂之材。初躁二靜。謂之志。剛柔內外。謂之體。豫樂泰亨。謂之義。德也性也象也。成於八卦。材禀乎爻。志存乎位。義生乎名。體定乎重卦也歟。○乘者臨乎下也。承者奉乎上也。應如夫婦。夫婦合然後內外治。比如兄弟。兄弟和然後同體聯。間如朋友。朋友信然後物無間。斯五者所以貫通乎六爻也歟。○位有定所。禀地之質。爻無定體。受天之氣。天分陰陽。地分剛柔。是故陽爻曰九。其位初三五爲剛。陰爻曰六。其位二四六爲柔。位爻相得曰正。違曰不正。惟二與五處卦之中。中則正。不以爻之剛柔而善惡分。故曰位重爻輕也乎。○八卦分爻。各有主焉。陰陽異位。其用殊焉。乾坎主五。坤离主二。震初艮三。巽四兌上。是謂得其位焉。善斯過半矣乎。○六爻之應。地醜而氣異也。貞初悔四。所處同故其志通。其氣異然後其用合。是故剛柔兩敵則不相與。相與而有物間之。其應不速。故曰爻實而位虛。雖然夬之三。有應不利。咸爲體。無應爲利。如比之二大有之五。以象而應乎二五。又陰陽比昵爲應。如屯二之於初。頤之四陰屬乎二陽。雖應而非正。斯之謂時義也歟。〈凡六爻純應者八。泰否咸恒損益二濟也。純不應者八。乾坤坎离艮巽震兌也。〉○卦之位。初爲民爲卑臣。二爲士。三爲大夫。四爲大臣爲諸侯。五爲君。六爲師傅爲逸民。其於五而非君者有之。坤臣道也婦道也。故五爲后妃焉。明夷亡國之卦也。故六爲暗君。五爲箕子焉。旅失國。春秋書公遜天王出居是也。遯去而不居。泰伯,伯夷之事也。易不可爲典要。其以是歟。
八卦一五行也。一卦亦五行也。初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生數應爻序。其六復爲水。應成數乎。
易之辭也有涯。人事之變也無窮。以有涯統無窮。苟不通其變。曷足以彌綸天地乎。潛龍一而已矣。天子以禪。大夫以退。士以靜修。賈以待價。君子以遯世。將帥以左次。女子以愆期。天下之事。夫焉有不相通者乎。○其於占也。惟左氏近古矣。其失也誣。至納甲觀梅洞林諸訣。亦出於易。而其言吉凶不同何也。俗傳劉伯溫之言曰納甲吉而易辭凶。始吉終凶。易辭吉而納甲凶。始凶終吉。此非伯溫之言也。大谷金氏〈名錫文。著易學圖解。〉曰飛伏特彖爻之註疏耳。夫然後其可歟。
卦爻之吉。如靑天白日。人皆仰之。其凶也糾結慘憺。端倪難測。比之於人。靜菴〈先生姓趙名光祖。配聖廡。〉所謂君子易知。小人難辨。不亦信乎。○靑城成士執〈名大中。先大夫聘日本時書記官。著易書通義。〉曰習坎日食也。陰之爲也。重离月食也。陰自爲也。夫陽德正。本不害乎陰。陰德邪。動欲賊陽。其終歸於自賊。觀乎坎离。則賢邪之情可見也歟。○陰雖微。生乎下。猶兩葉也。陽雖衆。消於上。猶顚根也。小之而不戒者。韓侂胄之餘干也。恃之而自夸者。五王之武三思也。孤雲崔氏〈名致遠。唐昭宗時登第。棄官歸新羅。隱伽倻山。〉曰何君子之見欺。實小人之難養。未嘗不三復於斯乎。○人心莫切於食色。道心莫大乎仁義。人心之差。粗而易見。道心之差。濫觴至於懷襄。所以學貴乎明辨。而易於陽爻之凶。其致戒也尤切歟。
以言者尙其辭。何謂也。易之辭也。有慙者枝者寡者多者游者屈者。慙辭知其將叛。枝辭知其疑。寡辭知其吉。多辭知其躁。游辭知其誣。屈辭知其喪。君子玩其辭而得焉。則可以知言。可以修辭矣歟。○以動者尙其變。何謂也。動者吉凶之幾。君子知微知幾。以察其變。如王子伯廖引豐之离。知鄭曼滿之死。知莊子援師之臨。料先縠之敗。豈獨於人乎哉。在己亦然。然後可以動罔不吉也歟。○以制器者尙其象。何謂也。子曰。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大而禮樂征伐。細而衣服飮食。安往而非器。奚獨十三器爲然乎。大象曰先王以君子以。皆尙象之至者歟。○以卜筮者尙其占。何謂也。吉凶定乎辭。變通趍乎時。乃卜筮所尙也。惟聖人有尙焉。乾曰利貞。不貞不利。貞文王之尙也。訟曰敬之終吉。不敬不吉。敬周公之尙也。其占外之尙歟。
元亨者卦之變也。應之以利貞者。義之正也。悔吝厲咎存乎人。報之以吉凶。命於天乎。吾宗浦渚公〈趙公名翼官左議政。著易象槪畧。〉曰易之辭。以義理當否爲吉凶。伏羲畫卦。已有此意。苟使畫卦而無此意。則易之辭何從而生乎。○文言曰元者善之長。又曰體仁足以長人。以言乎卦象。則二五者人位而長乎善。夫乾坤純體也。故不待應而四德兼之。非乾坤而稱元者。必二五相應。相應而非元者有之。未有不相應而元者也乎。〈彖辭稱元凡十三卦。胡氏曰兼四德者七卦。坤外皆陽在下。〉○文言曰亨者嘉之會。又曰嘉會足以合禮。其於卦體。剛柔之交而中。亦其象也。是故易之言亨。莫主乎剛中而統柔。剛中者亨。斯過半矣。柔中雖亨。剛爲之主。復謙震也。不然剛柔分而依乎剛。豐旅賁噬嗑也。惟离與小過。若無取乎剛。然离受坤之中。小過肖乎坎。故幷言亨歟。〈彖辭稱亨三十八卦。非剛中而言亨者十卦。〉○文言曰利物足以和義。利而不和於義非利也。夫利之於乾坤。備乎四德者。自有義焉。非卦象也。凡象之傳。釋貞不釋利。斯其爲非象也歟。○文言曰貞固足以幹事。師之傳曰貞正也。其於卦體也。剛柔當位而中。亦其象也。凡易之言貞。莫正乎剛柔得位而中。非其位而貞者。皆二五相應。中則正故也。夫貞象也。固其義也。固則幹事。聖人假象而寓之戒。是故其爲貞非一云。夫乾坤之德盛矣。猶有戒焉何也。非聖人不能當也。陰陽之運。盛則必衰。於斯寓戒。與得位之貞義則同。皆聖人之微意也。不然卦之吉利。莫尙乎謙與大有。而俱不言貞者。大有以柔文剛。謙以剛下柔。相濟之義優。故無所事乎貞。推是類也。其象與義。可得而言歟。
卜之道。非可以一言盡也。季札以樂卜。趙宣子以詩卜。襄仲歸父行人子羽以言卜。子游子夏以威儀卜。沈尹氏以政卜。孔成子以禮卜。其應如響。此其故何哉。理之所在。氣隨之。氣之所在。占亦隨之。是故谿谷張氏〈名維官右議政。〉曰吉凶悔吝。人事之所有。以義理推之可見。何必待卜筮哉。此之謂歟。○人有恒言曰程傳尙義理。本義主卜筮。本義非闕於義理。程傳豈不可以卜筮乎。海東易學。自勝國禹祭酒〈名倬。事見麗史及陽村集。〉始。時程傳初來。東方人無解之者。先生閉戶潛究。乃闡義理之學。而卜筮亦無不中。故自號曰易東。爲東方易學之祖。宋時詔購京氏易傳。天下無所得。高麗乃進之。然則七分之術。亦有傳於我東歟。禹公之後。圃隱先生〈姓鄭名夢周。高麗忠臣。〉之易。爲牧隱諸公所推。其詩曰細看艮卦六畫耳。勝讀華嚴一部經。其言雖掇拾乎濂翁。而當季麗佞佛之日。獨能表章易道。觝排異敎。其爲斯文之衣鉢。不亦盛乎。簡易崔氏〈名岦。以文章聞於中國。著本義口訣。〉曰天下之理至公。其在人心之明。無有賢愚。况於華東之分乎。○我東易學輩出。退溪,花潭爲最著。其次張旅軒宗退溪。申象村推花潭。猶漢之有孟氏丁將軍兩派。各有所受。其來也遠矣夫。○月川趙氏〈名穆官參判。〉曰退溪之啓蒙傳疑。得朱子嫡統。澤堂李氏〈名植官大提學。〉曰花潭理數之學。追踵康節。苟使進乎中國。則豈不曰九州之外。乃有斯人也耶。○昔趙氏有亨〈一蠧門人著圖書節要〉作啓蒙圖。傳於慕齋思齋兩金氏。〈慕齋名安國官大提學。其弟思齋名正國官參判。並寒暄堂金先生宏弼門人。〉爲退溪寒岡〈姓鄭名逑官參判。退溪門人。〉所賞。其爲圖雖沿襲耳。亦足爲初學之指南也耶。
朱子於易之流。未或遺焉。故曰納甲五行飛伏之類。未及致思。蓋存而不論也。故於參同契。論納甲詳焉。其法出於京氏云。夫易者象也。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易之爲字。日月之合也。日陽也。月陰也。月受日光而盈朒生焉。猶剛柔相交而八卦成焉。其於象也。望前月其魄在下而反爲震爲兌。望後其明在下而反爲巽爲艮何也。月行必待其過乎中天然後。其形倒掛而協於卦象。其亦類乎後天倒卦之義歟。〈望前主昏見。望後主晨見。〉在曆法。四時之月。沒見有高低。弦望有進退。惟春秋分近之。姑以寓象也歟。○納支者。參同契曰屯以子申。蒙用寅戌。朱子釋之備矣。〈參同契註曰乾下三爻納甲子寅辰。上三爻納壬午申戌。震下三爻納庚子寅辰。上三爻納午申戌。坎下三爻納戊寅辰午。上三爻納申戌子。艮下三爻納丙辰午申。上三爻納戌子寅。巽下三爻納辛丑亥酉。上三爻納未巳卯。离下三爻納己卯丑亥。上三爻納酉未巳。兌下三爻納丁巳卯丑。上三爻納亥酉未。坤下三爻納乙未巳卯。上三爻納癸丑亥酉。〉其義烏乎在。夫陽卦配陽支。陰卦配陰支。六子以序。陽順而陰逆。自然之象也。然震納同乾。而巽不同乎坤何也。子爲陽中〈巳以前爲陽。〉之首。未爲陰中之始。〈午以後爲陰。〉是故屬之乾坤。惟震亦從子起者。不使艮從午以起。午雖陽。在乎陰中。故虛其午而不用。蓋三女雖陰。可以從陽。三男陽也。不可以從陰也歟。○納支之爻四十八。大衍掛一之數也。壬甲相包。癸乙相配。其實爲六十。乃卦直之數乎。
附九疇問
编辑皇極之數。本乎洛書。是故八十一疇反對之。則其數復歸於四十五。吾其爲九峰之後天乎。〈卦以八成。自一至八之積三十六。故八八變六六。範以九敍。自一至九之積四十五。故九九變五九。〉○河洛猶牝牡也。圖施其五。書則含之。亦當大衍。故洪範之目五十。〈朱子以五咎徵。並入子目。以當河圖之數。〉範以九敍。故其附目又三十一。〈五行之性與味。五事之德與效。庶徵之咎與徵皆五。其一乃卜筮人耶。〉幷之爲九九。蔡氏之不及焉何也。〈九疇之數。自一一至十十數之綱。九峯所謂正數其積三百八十五。去一當爻數。○八十一疇之貞與悔八百一十。當黃鐘之分。○四十五宮之積一千一百五十五。去三三。卽一一之一。與三七二十一之一。與九九八十一之一。卽數之始中終也。是當全扐。○以蔡氏九疇之數言之。〉
南溪朴文純公〈名世采配聖廡。緝範學全編。〉曰洪範原於洛書。其支流爲皇極之數。不亦然乎。○昔我昭敬王講春秋。詢于筵臣曰。箕子何以知唐叔之後必大。臣成龍〈姓柳號西厓。官領議政。〉對曰以數知之。穦〈姓金官校理。〉曰唐叔賢。其理宜然。宇顒〈姓金號東岡。官副提學。〉曰兼以數知之。臣追而私對之曰堯舜授受。必稱曆數。曆數者洪範五紀之一。箕子固言之矣。自夫道學不明。易範流而爲術家。術家固君子羞稱焉。夫豈象數涉於方技。在聖賢爲可諱者耶。
春秋災異之學。本諸箕範。其義與易通。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飛過宋都。董仲舒,劉向並云六陰數。鷁水鳥。近黑祥。退飛象水逆行也。水於五事屬貌。貌之不恭。厥罰恒雨。雨水也。是於易爲离之小過。初上皆飛鳥凶。朱子引郭璞占。謂羽虫之孽也。小過之義。行過乎恭。行之不恭。小過之凶也。襄公昏於智。與楚爭長。後六年辱於盂。其讁先見於水鳥歟。○昭公六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及丙子風。梓愼曰七日其火乎。七火數也。壬火牡也。壬午。宋衛陳鄭皆火。劉歆云四國同亂王室。是謂恒暘之罰也。定公五年。兩觀災。董氏曰兩觀僭禮之物。乖禮敗度。災之召也。是於易爲賁之离。其四曰突如焚如。四國之謂歟。○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實。劉向云近草妖。是謂木不曲直。君舒緩也。舒緩之失。厥罰恒燠。是以木實於冬也。於易爲乾之姤。乾爲果。巽爲木陰卦也。其初曰羸豕孚躑躅。時三桓始世官。公不能去之。乃反寵之。疑乎仁而害仁。木安得不病乎。○定公元年十月。隕霜殺菽。酉月也。劉向以爲消卦爲觀。陰氣未至。君位而殺。誅罰不由君也。時季氏逐昭公。又僖公八年十月。雨雪近白眚。劉向以爲時夫人淫于齊。公如齊而死。是於易爲頤之坤。其初曰履霜堅氷至。上六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夫坤之德直方大。故无不利。如二公之制於臣制於妻。豈坤也哉。○春秋之記異也。懼而已矣。所陋於漢儒。爲其鑿也。如漢儒若聖人之言易也。致懼而毋鑿。何陋於漢儒也。雖然使人主遇災而知懼。亦漢儒之功歟。○範之作也。與易謀乎。其亦有憂患乎。申言五事與三陳九卦義則同。懼以終始。其要致福。是故恒如日月之恒。壽也。巽主利。井養而不窮。富也。懲忿窒慾以損疾。康也。履內省而不疚。困不失其所亨。寧也。不遠復。所以不貳過。遷善改過。所以自益。攸好德也。謙止而順。考終命也。退溪先生將歿。門人筮之遇謙之八。是謂君子有終。先生箕邦之君子。謙以終始。卽先生之易歟。
易問識
编辑此易問二篇。卽我先大夫柯汀府君積久之工也。其曰問也者自謙也。其多引東儒說者。自以東方人故也。凡爲問十有八。爲圖十有三。而其八因之也。其五刱之也。小子亦嘗聆訓誨繹理義。而今欲校勘入刊。乃茫然不省其津涘。其於邵氏之傳皇極書。何如哉。雖然如序雜之配二天。河圖之協月卦。蓍法之用右掛。多言易家所未發者。嗚呼可易言也。姑書此以俟夫絜靜精微之君子云爾。丁未仲夏。不肖男寅永泣血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