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柳州文鈔
卷五
卷六 
本作品收錄於:《唐宋八大家文鈔

卷五•序 编辑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 编辑

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駁亂,《尚書》、《春秋》之旨不立。自左丘明傳孔氏,太史公述歷古今,合而為《史記》,迄於今交錯相糺,莫能離其說。獨《左氏》、《國語》紀言,不參於事。《戰國策》、《春秋後語》,頗本右史《尚書》之制。然無古人蔚然之道,大抵促數耗矣,而後之文者寵之。文之近古而尤壯麗,莫若漢之西京。班固書傳之,吾嘗病其畔散不屬,無以考其變。欲采比義,會年長疾作,駑墮愈日甚,未能勝也。幸吾弟宗直,愛古書,樂而成之。搜討磔裂,捃摭融結,離而同之,與類推移,不易時月,而咸得從其條貫。森然炳然,若開群玉之府。指揮聯累,圭璋琮璜之狀,各有列位,不失其序,雖第其價可也。以文觀之,則賦、頌、詩、歌、書、奏、詔、策、議、論之辭畢具。以語觀之,則右史紀言,《尚書》、《國語》、《戰國策》成敗興壞之說大備,無不苞也。噫!是可以為學者之端耶。

始吾少時,有路子者,自讚為是書,吾嘉而敘其意,而其書終莫能具,卒俟宗直也。故刪取其敘,繫於左,以為《西漢文類》首紀。殷、周之前,其文簡而野,魏、晉以降,則蕩而靡,得其中者漢氏。漢氏之東,則既衰矣。當文帝時,始得賈生明儒術,武帝尤好焉。而公孫弘、董仲舒、司馬遷、相如之徒作,風雅益盛,敷施天下,自天子至公卿大夫士庶人咸通焉。於是宣於詔策,達於奏議,諷於辭賦,傳於歌謠,由高帝迄於哀、平,王莽之誅,四方之文章蓋爛然矣。史臣班孟堅修其書,拔其尤者,充於簡冊,則二百三十年間,列辟之達道,名臣之大範,賢能之志業,黔黎之風美列焉。若乃合其英精,離其變通,論次其敘位,必俟學古者興行之。唐興,用文理。貞元間,文章特盛。本之三代,浹於漢氏,與之相準。於是有能者,取孟堅書,類其文,次其先後,為四十卷。

楊評事文集後序 编辑

讚曰: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諭而已。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於聖,故曰經;述於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辭令褒貶,本乎著述者也;導揚諷諭,本乎比興者也;著述者流,蓋出於《書》之謨、訓,《易》之象、繫,《春秋》之筆削,其要在於高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謂宜藏於簡冊也。比興者流,蓋出於虞、夏之詠歌,殷、周之風雅,其要在於麗則清越,言暢而意美,謂宜流於謠誦也。茲二者,考其旨義,乖離不合。故秉筆之士,恒偏勝獨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專美,命之曰藝成。雖古文雅之盛世,不能並肩而生。

唐興以來,稱是選而不怍者,梓潼陳拾遺。其後燕文貞以著述之餘,攻比興而莫能極;張曲江以比興之隟,窮著述而不克備。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文之難兼,斯亦甚矣。若楊君者,少以篇什著聲於時,其炳耀尤異之詞,諷誦於文人,盈滿於江湖,達於京師。晚節遍悟文體,尤邃敘述。學富識遠,才湧未已,其雄傑老成之風,與時增加。既獲是,不數年而夭。其季年所作尤善,其為《鄂州新城頌》、《諸葛武侯傳論》、餞送梓潼陳眾甫、汝南周願、河東裴泰、武都符義府、泰山羊士諤、隴西李煉凡六《序》,《廬山禪居記》、《辭李常侍啟》、《遠遊賦》、《七夕賦》,皆人文之選已。用是陪陳君之後,其可謂具體者歟?

嗚呼!公既悟文而疾,既即功而廢,廢不逾年,大病及之,卒不得窮其工、竟其才,遺文未克流於世,休聲未克充於時。凡我從事於文者,所宜追惜而悼慕也!宗元以通家修好,幼獲省謁,故得奉公元兄命,論次篇簡。遂述其制作之所詣,以繫於後。

濮陽吳君文集序 编辑

博陵崔成務,嘗為信州從事。為余言:邑有聞人濮陽吳君,弱齡長鬛而廣顙,好學而善文。居鄉黨,未嘗不以信義交於物;教子弟,未嘗不以忠孝端其本。以是卿相賢士,率與亢禮。余嘗聞而志乎心。會其子偘,更名武陵,升進士,得罪來永州,因奉其先人文集十卷,再拜請余以文冠其首,余得遍觀焉。其為辭賦,有戒苟冒陵僭之志;其為詩歌,有交王公大人之義;其為誄志吊祭,有孝恭慈仁之誠。而多舉六經聖人之大旨,發言成章,有可觀者。

古之司徒,必求秀士,由鄉而升之天官。古之太史,必求人風,陳詩以獻於法宮。然後材不遺而志可見。近世之居位者,或未能盡用古道,故吳君之行不昭,而其辭不薦,雖一命於王,而終伏其志。嗚呼,有可惜哉!

武陵又論次誌傳三卷繼於末,其官氏及他才行甚具云。

愚溪詩序 编辑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無以利世,而適類於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違於理,悖於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余專得而名焉。溪雖莫利於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余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於是作《八愚詩》,紀於溪石上。

陪永州崔使君遊宴南池序 编辑

零陵城南,環以群山,延以林麓。其崖谷之委會,則泓然為池,灣然為溪。其上多楓楠竹箭、哀鳴之禽,其下多芡芰蒲蕖、騰波之魚,韜涵太虛,澹灩里閭,誠遊觀之佳麗者已。

崔公既來,其政寬以肆,其風和以廉,既樂其人,又樂其身。於暮之春,徵賢合姻,登舟於茲水之津。連山倒垂,萬象在下,浮空泛景,蕩若無外。橫碧落以中貫,陵太虛而徑度。羽觴飛翔,匏竹激越。熙然而歌,婆然而舞,持頤而笑,瞪目而倨,不知日之將暮,則於向之物者可謂無負矣。

昔之人知樂之不可常,會之不可必也,當歡而悲者有之。況公之理行,宜去受厚錫,而席之賢者,率皆左官蒙澤,方將脫鱗介,生羽翮,夫豈趑趄湘中為憔顇客耶?余既委廢於世,恒得與是山水為伍,而悼茲會不可再也,故為文誌之。

送薛存義序 编辑

河東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於俎,崇酒於觴。追而送之江之滸,飲食之。且告曰:「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使司平於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於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於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送徐從事北遊序 编辑

讀《詩》、《禮》、《春秋》,莫能言說,其容貌充充然,而聲名不聞傳於世,豈天下廣大多儒而使然歟?將晦其說,諱其讀,不使世得聞傳其名歟?抑處於遠,仕於遠,不與通都大邑豪傑角其伎而至於是歟?不然,無顯者為之倡,以振動其聲歟?今之世,不能多儒可以蓋生者,觀生亦非晦諱其說讀者,然則餘二者為之決矣。

生北遊,必至通都大邑,通都大邑必有顯者,由是其果聞傳於世歟?苟聞傳必得位,得位而以《詩》、《禮》、《春秋》之道施於事,及於物,思不負孔子之筆舌。能如是,然後可以為儒。儒可以說讀為哉!

送李渭赴京師序 编辑

過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遷者罕至。又況逾臨源嶺,下漓水。出荔浦,名不在刑部,而來吏者,其加少也固宜。前余逐居永州,李君至,固怪其棄美仕就醜地,無所束縛,自取瘴癘。後余斥刺柳州,至於桂,君又在焉,方屑屑為吏。噫!何自苦如是耶?

明時宗室屬子當尉畿縣,今王師連徵不貢,二府方汲汲求士。李君讀書為詩有幹局,久遊燕、魏、趙、代間,知人情,識地利,能言其故。以是入都干丞相,益國事,不求獲乎己,而己以有獲。予嫉其不為是久矣。今而曰將行,請余以言。行哉行哉!言止是而已。

送琛上人南遊序 编辑

佛之跡,去乎世久矣;其留而存者,佛之言也。言之著者為經,翼而成之者為論,其流而來者,百不能一焉,然而其道則備矣。法之至莫尚乎「般若」,經之大莫極乎「涅槃」。世之上士,將欲由是以入者,非取乎經論則悖矣。而今之言禪者,有流蕩舛誤,迭相師用,妄取空語,而脫略方便,顛倒真實,以陷乎己,而又陷乎人。又有能言體而不及用者,不知二者之不可斯須離也。離之外矣,是世之所大患也。

吾琛則不然,觀經得「般若」之義,讀論悅「三觀」之理,晝夜服習而身行之。有來求者,則為講說。從而化者,皆知佛之為大,法之為廣,菩薩大士之為雄,修而行者之為空,蕩而無者之為礙。夫然,則與夫增上慢者異矣。異乎是而免斯名者,吾無有也。將以廣其道而被於遠,故好遊。自京師而來,又南出乎桂林,未知其極也。吾病世之傲逸者,嗜乎彼而不求此,故為之言。

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 编辑

太史公嘗言,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學老子者,則黜孔氏,道不同不相為謀。余觀老子,亦孔氏之異流也,不得以相抗,又況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其迭相訾毀、抵捂而不合者,可勝言耶?然皆有以佐世。太史公沒,其後有釋氏,固學者之所怪駭舛逆其尤者也。

今有河南元生者,其人閎曠而質直,物無以挫其志;其為學恢博而貫統,數無以躓其道。悉取向之所以異者,通而同之,搜擇融液,與道大適,咸伸其所長,而黜其奇邪,要之與孔子同道,皆有以會其趣,而其器足以守之,其氣足以行之。不以是道求合於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

及至是邦,以余道窮多憂,而嘗好斯文,留三旬有六日,陳其大方,勤以為諭,余始得其為人。今又將去余而南,歷營道,觀九疑,下漓水,窮南越,以臨大海,則吾未知其還也。黃鵠一去,青冥無極,安得不馮豐隆、訴蜚廉,以寄聲於寥廓耶!

送僧浩初序 编辑

儒者韓退之與余善,嘗病余嗜浮圖言,訾余與浮圖遊。近隴西李生礎自東都來,退之又寓書罪余,且曰:「見《送元生序》,不斥浮圖。」浮圖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其於性情奭然,不與孔子異道。退之好儒未能過揚子,揚子之書於莊、墨、申、韓皆有取焉。浮圖者,反不及莊、墨、申、韓之怪僻險賊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則將友惡來、盜蹠,而賤季劄、由余乎?非所謂去名求實者矣。吾之所取者與《易》、《論語》合,雖聖人復生不可得而斥也。

退之所罪者其跡也,曰:「髡而緇,無夫婦父子,不為耕農蠶桑而活乎人。」若是,雖吾亦不樂也。退之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圖之言以此。與其人遊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為其道者,不愛官,不爭能,樂山水而嗜閑安者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也,則舍是其焉從?吾之好與浮圖遊以此。

今浩初閑其性,安其情,讀其書,通《易》、《論語》,唯山水之樂,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為其道,以養而居,泊焉而無求,則其賢於為莊、墨、申、韓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者,其亦遠矣。

李生礎與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視何如也。

序飲 编辑

買小丘,一日鋤理,二日洗滌,遂置酒溪石上。向之為記所謂牛馬之飲者,離坐其背。實觴而流之,接取以飲。乃置監史而令曰:當飲者舉籌之十寸者三,逆而投之,能不洄於洑。不止於坘,不沉於底者,過不飲。而洄而止而沉者,飲如籌之數。既或投之,則旋眩滑汩。若舞若躍,速者遲者,去者留者,眾皆據石注視,歡抃以助其勢。突然而逝,乃得無事。於是或一飲,或再飲。客有婁生圖南者,其投之也,一洄一止一沉,獨三飲,眾乃大笑歡甚。余病痞,不能食酒,至是醉焉。遂損益其令,以窮日夜而不知歸。

吾聞昔之飲酒者,有揖讓酬酢百拜以為禮者,有叫號屢舞如沸如羹以為極者,有裸裎袒裼以為達者,有資絲竹金石之樂以為和者,有以促數糺逖而為密者,今則舉異是焉。故舍百拜而禮,無叫號而極,不袒裼而達,非金石而和,去糺逖而密。簡而同,肆而恭,衎衎而從容,於以合山水之樂,成君子之心,宜也。作《序飲》以貽後之人。

序棋 编辑

房生直溫,與予二弟遊,皆好學。予病其確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得木局,隆其中而規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貴者半,賤者半,貴曰上,賤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敵一,用朱墨以別焉。房於是取二毫,如其第書之。既而抵戲者二人,則視其賤者而賤之,貴者而貴之。其使之擊觸也,必先賤者,不得已而使貴者,則皆慄焉惛焉,亦鮮克以中。其獲也,得朱焉則若有餘,得墨焉則若不足。

余諦睨之,以思其始,則皆類也,房子一書之而輕重若是。適近其手而先焉,非能擇者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然而上焉而上,下焉而下,貴焉而貴,賤焉而賤,其易彼而敬此,遂以遠焉。然則若世之所以貴賤人者,有異房之貴賤茲棋者歟?無亦近而先之耳!有果能擇其善否者歟?其敬而易者,亦從而動心矣,有敢議其善否者歟?其得於貴者,有不氣揚而志蕩者歟?其得於賤者,有不貌慢而心肆者歟?其所謂貴者,有敢輕而使之者歟?其所謂賤者,有敢避其使之擊觸者歟?彼朱而墨者,相去千萬不啻,有敢以二敵其一者歟?余墨者徒也,觀其始與末,有似棋者,故敘。

種樹郭橐駝傳 编辑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

梓人傳 编辑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願傭隟宇而處焉。所職尋引、規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眾莫能就一宇,故食於官府,吾受祿三倍;作於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闕足而不能理,曰:「將求他工。」余甚笑之,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其後京兆尹將飾官署,余往過焉。委群材,會眾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執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執鋸者趨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既成,書於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視大駭,然後知其術之工大矣。

繼而歎曰:彼將舍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為天下者本於人。其執役者,為徒隸,為鄉師、里胥;其上為下士;又其上為中士、為上士;又其上為大夫、為卿、為公。離而為六職,判而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嗇夫、版尹,以就役焉,猶眾工之各有執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矩、繩墨以定制也。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視都知野,視野知國,視國知天下,其遠邇細大,可手據其圖而究焉,猶梓人畫宮於堵而績於成也。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不衒能,不矜名,不親小勞,不侵眾官,日與天下之英才討論其大經,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夫然後相道得而萬國理矣。相道既得,萬國既理,天下舉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後之人循跡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談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執事之勤勞而不得紀焉,猶梓人自名其功而執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謂相而已矣。其不知體要者反此:以恪勤為公,以簿書為尊,衒能矜名,親小勞,侵眾官,竊取六職百役之事,聽聽於府廷,而遺其大者遠者焉,所謂不通是道者也。猶梓人而不知繩墨之曲直、規矩之方圓、尋引之短長,姑奪眾工之斧斤刀鋸以佐其藝,又不能備其工,以至敗績用而無所成也。不亦謬歟?

或曰:「彼主為室者,倘或發其私智,牽制梓人之慮,奪其世守而道謀是用,雖不能成功,豈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繩墨誠陳,規矩誠設,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狹者不可張而廣也。由我則固,不由我則圮。彼將樂去固而就圮也,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不屈吾道,是誠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貨利,忍而不能舍也,喪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棟撓屋壞,則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謂梓人之道類於相,故書而藏之。梓人,蓋古之審曲面勢者,今謂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楊氏,潛其名。

宋清傳 编辑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咸譽清。疾病疕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於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市道交」豈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於市人也。」

童區寄傳 编辑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貨視之。自毀齒已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不足,則取他室,束縛鉗梏之。至有鬚鬛者,力不勝,皆屈為僮。當道相賊殺以為俗。幸得壯大,則縛取麼弱者。漢官因以為己利,苟得僮,恣所為不問。以是越中戶口滋耗。少得自脫,惟童區寄以十一歲勝,斯亦奇矣。桂部從事杜周士為余言之。

童寄者,柳州蕘牧兒也。行牧且蕘,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賣之。寄偽兒啼,恐慓為兒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下上,得絕,因取刃殺之。逃未及遠,市者還,得童大駭。將殺童,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市者良久計曰:「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即藏其屍,持僮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夜半,童自轉,以縛即爐火燒絕之,雖瘡手勿憚,復取刃殺市者。因大號,一墟皆驚。童曰:「我區氏兒也,不當為僮。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願以聞於官。」

墟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視,兒幼願耳。刺史顏證奇之,留為小吏,不肯。與衣裳,吏護還之鄉。鄉之行劫縛者,側目莫敢過其門。皆曰:「是兒少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


 卷四 ↑返回頂部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