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齋先生文集

1831年
卷一

格齋先生文集序

编辑

格齋先生孫公文集。舊有密城刊本。唐宋賢賡韻及疏箚書牘雜著合幾卷。竝火于龍蛇之亂。只有賡韻一冊得於福州之一直縣。縣卽公桑梓之地也。豈不異哉。續得詩文數三篇。又於醉琴軒,佔畢齋兩先生文集中。考出唱酬詩若序若干。合爲附錄。將謀鋟榟。後孫泰振以其門老永錫,禹錫之書。屬不佞爲卷首一言。不佞顧眇然後生。識膚語綿。何敢模擬數百年前先輩。第有一二文蹟。庶可倣想而得公矣。公之學行。一蠹,寒暄兩先生。以師禮致敬焉。其文章則與朴,金兩賢爲莫逆交。今其文集中與公往復唱酬之篇。不知幾首。雷轟日白。炳烺宇宙。公之遺文。雖不幸於兵燹。而觀於彼。可以知此矣。況是賡韻一卷。雖出於屛退寂寞中逐日閒課。而格力奇健。音韻鏗鏘。間有激切慷慨。諱不得忠義血腔。此其故何也。嗚呼。公卽景泰乙丙間經幄之臣也。時事一變之後。杜門絶世。自稱未亡人。光廟初載。除公戶曹參議。不就職。遺命不用新職。只用舊銜。觀於飛禽有翼之句。小机夢周公之篇。有不隕淚於百代之下者乎。斯義也惟畢翁知之。故其贈詩。有年來袍笏已還君。高臥何嘗夢五雲之句。然則公之貞忠卓節。當求諸生死六臣之間。惜乎世無修史之筆爲之別立傳以闡揚其幽光也。嘗考密之七賢傳。公居第三。追服母喪於父喪三年之後。連六年廬墓。至有棹楔旌表之典。噫。忠孝一致。此其爲本源也歟。靑湖章甫擬與公本孫。收拾斷爛。爲改刊計。此秉彝之公論也。玆不避穢佛頭之誚。樂爲之序引如此。以寓所感云。通政大夫。前行敦寧府都正豊山柳𪶙。謹序。

格齋先生文集後序

编辑

士君子不幸當患難。而處義有不同者。當先觀其志之如何耳。不可執跡而遽定其評議也。昔者紂之亡也。比干諫而死。微子抱祭器而去。箕子佯狂爲奴。夫子曰。殷有三仁焉。夫三子之行各不同也。而夫子之竝許其仁者。豈不以所處雖異。而皆出於至誠惻怛之心。各當乎天理人情之極。而同歸於自靖以獻先王也耶。格齋先生孫公。當景泰禪受之日。棄官歸家。謝絶人事。及聞端廟匈音。搥胸泣血。盡方喪之制。恒言必稱未死人。朝廷以官召不起。及卒。遺戒墓道書乙亥以前官銜。其自靖之意可知也。然當是時也。有六臣成,朴,河,柳,李,兪諸賢。皆騈首就戮而不悔。豈不亦烈烈而卓卓乎哉。公與六臣諸賢。皆經幄禮遇之臣也。其被選也同。其受知也同。其相與講𱐦以道義。激勵以忠節者無不同也。而及當熊魚取舍之日。一生一死之判然不同若是。何歟。噫。我知之矣。盍亦觀其志乎。夫六臣之死。不在於遜位之初。而在於告變之後。是其心初未嘗必於死也。蓋將周旋其間。爲所欲爲。而事覺被誅則雖欲不死。不可得也。若公則觀其志。亦何以異於六臣。而旣不入收司之科。則豈必自經於溝瀆。若匹夫匹婦之爲哉。況名位已定。社稷依舊。而區區事一之義。無所施於其間。則只有退伏荒野。與世相忘。而守吾罔僕之義而已。苟守吾罔僕之義。則生亦此義也。死亦此義也。義之所同。易地則皆然。但六臣。其事顯。公則其跡隱。世之執跡而論者。以其生死之不同。而或軒輊於其間。則是微子,箕子不及於比干。而夫子之竝許其仁者。亦未免於失其稱停也。豈可乎哉。公經學文章。以博雅純正稱。而與佔畢齋金公相上下。一蠹,寒暄皆師事之。當世宗亨嘉之會。與醉琴,梅竹諸賢。出入經幄。翺翔翰苑。一時文獻之盛。若將有爲。而時事一變。義不事二。杜門自靖。有時潛唏暗噓發於詠歎之間者。悒悒有桑海不盡之憾。今讀其杜宇亦如我。無端晝夜啼之句。天傾西北。欲撑無計之什。夢與周公佐孤君諸篇。尙令人抆淚興感於百歲之下。嗚呼悲夫。公有遺文四冊。蓋嘗印行。而兵燹之餘。蕩佚殆盡。只有賡詩一卷在耳。鄕之人士。俎豆公於靑湖之院祠。旣又與本孫諸人。裒集記聞。爲公遺事。又得公散逸文字詩若序數篇及佔畢,醉琴唱酬諸作。合賡詩爲一冊。方謀改刊。而謬屬卷端之言於不佞。不佞非其人也。何足以堪是寄。第念吾先祖直提學公亦嘗與六臣諸賢爲集賢學士。而其出處與公略相似。今於覽是篇也。烏能無感發於中耶。玆敢不揆僭妄。而謹書如右以歸之。聞韶金㙆。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