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檀古記/三聖紀

凡例 桓檀古記
三聖紀全
作者:安含老 元董仲
神市歷代記

上篇 编辑

吾桓建國最古。有一神,在斯白力之天,爲獨化之神,光明照宇宙,權化生萬物,長生久視,恒得決樂,乘遊至氣,妙契自然,無形而見,無爲而作,無言而行,日降童女、童男八百於黑水白山之地。

於是桓因亦以監群居于天界,掊石發火,始敎熱食,謂之桓國,是謂天帝。桓因氏亦稱安巴堅也。傳七世,年代不可考也。

後桓雄氏繼興,奉天神之詔,降于白山黑水之間,鑿子井、女井於天坪,劃井地於靑邱,持天符印主五事,在世理化,弘益人間,立都神市,國稱培達。

擇三七日祭天神,忌愼外物,閉門自修,呪願有功,服藥成仙,劃卦知來,執象運神,命群靈諸哲爲輔。納熊氏女爲后,定婚嫁之禮,以獸皮爲幣,耕種有畜,置市交易,九域貢賦,鳥獸率舞。後人奉之爲地上最高之神,世祀不絶。

神市之季,有蚩尤天王,恢拓靑邱,傳十八世,歷一千五百六十五年。

後神人王儉,降到于不咸之山,檀木之墟。其至神之德,兼聖之仁,乃能承詔繼天,而建極巍蕩惟烈,九桓之民咸悅誠服,推爲天帝,化神而帝之,是爲檀君王儉。復神市舊規,設都阿斯達,開國號朝鮮。檀君端拱無爲,坐定世界玄妙,得道接化群生。命彭虞闢土地,成造起宮室,高矢主種稼,臣智造書契,奇省設醫藥,那乙管版籍,羲典卦筮,尤作兵馬,納菲西岬河伯女爲后,治蠶。淳厖之治,熙洽四表。

丙辰,周考時,改國號爲大夫餘,自白岳又徙於藏唐京,仍設八條。讀書習射爲課,祭天爲敎,田蠶是務,山澤無禁,罪不及孥。與民共議,協力成治。男有常職,女有好逑,家皆蓄積,山無盜賊,野不見飢,絃歌溢域。檀君王儉自戊辰統國,傳四十七世,歷二千九十六年。

壬戌,秦始時,神人大解慕漱起於熊心山。丁未,漢惠時,燕酋衛滿竊居西鄙一隅,番韓準爲戰,不敵,入海而亡,自此三韓所率之衆,殆遷民於漢水之南。一時羣雄競兵於遼海之東。

至癸酉,漢武時,漢移兵滅右渠,西鴨綠人高豆莫汗倡義興兵,亦稱檀君。乙未,漢昭時,進據夫餘故都,稱國東明,是乃新羅故壤也。

至癸亥,春正月,高鄒牟亦以天帝之子,繼北夫餘而興,復檀君舊章,詞解慕漱爲太祖,始建元爲多勿,是爲高句麗始祖也。

下篇 编辑

人類之祖曰那般,初與阿曼相遇之處曰阿耳斯它。夢得天神之敎,而自成婚禮,則九桓之族皆其後也。

昔有桓國,衆富且庶焉。初,桓仁居于天山,得道長生,擧身無病,代天宣化,使人無兵,人皆作力,自無飢寒。傳赫胥桓仁、古是利桓仁、朱于襄桓仁、釋提任桓仁、邱乙利桓仁,至智爲利桓仁,或曰檀仁。

古記云:波奈留之山下有桓仁氏之國,天海以東之地,亦稱波奈留之國。其地廣南北五萬里,東西二萬餘里,摠言桓國,分言則卑離國、養雲國、寇莫汗國、句茶川國、一羣國、虞婁國一云畢那國、客賢汗國、句牟額國、賣句餘國一云稷臼多國、斯納阿國、鮮禾卑國一稱豕韋國,或云通古斯國、須密爾國,合十二國也。天海,今曰北海。傳七世,歷年三千三百一年,或云六萬三千一百八十二年,未知孰是。

桓國之末,安巴堅下視三危、太白,皆可以弘益人間。誰可使之,五加僉曰:「庶子有桓雄,勇兼仁智,嘗有意於易世,以弘益人間,可遣太白而理之。」乃授天符印三種,仍勅曰:「如今人物業已造完矣,君勿惜厥勞,率衆三千而往,開天立敎,在世理化,爲萬世子孫之洪範也。」

時有盤固者,好奇術,欲分道,而往請,乃許之。遂積財寶,率十干、十二支之神將,與共工、有巢、有苗、有燧偕至三危山拉林洞窟,而立爲君,謂之諸畎,是謂盤固可汗也。

於是桓雄率衆三千降于太白山頂,神壇樹下,謂之神市,是謂桓雄天王也。將風伯、雨師、雲師,而主穀、主命、主刑、主病、主善惡,凡主人間三百六十餘事,在世理化,弘益人間。

時有一熊一虎,同隣而居,嘗祈于神壇樹,願化爲神戒之氓。雄聞之曰:「可敎也。」乃以呪術,換骨移神,先以神遺靜解靈其艾一炷,蒜二十枚,戒之曰:「爾輩食之,不見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二族,皆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能耐飢寒,遵戒而得儀容;虎則放慢不能忌,而不得善業,是二性之不相若也。熊女者無與爲歸,故每於壇樹下呪願有孕。乃假化爲桓而使與之爲婚,懷孕生子,有帳。

桓雄天王,肇自開天,生民施化,演天經、講神誥,大訓于衆。自是以後,蚩尤天王闢土地,採銅鐵,鍊兵興産,時九桓皆以三神爲一源之祖,主蘇塗,主管境,主責禍。與衆議,一歸爲和白,竝智生雙修爲居佺。自是九桓悉統于三韓,管境之天帝子乃號曰檀君王儉。

密記云:桓國之末,有難治之强族,患之。桓雄乃以三神設敎,以佺戒爲業,而聚衆作誓,有勸懲善惡之法,自是密有剪除之志。時族號不一,俗尙漸岐,原住者爲虎,新住者爲熊。虎性嗜貪、殘忍,專事掠奪。熊性愚愎自恃,不肯和調。雖居同穴,久益疎遠,未嘗假貸,不通婚嫁事,每多不服,咸未有一其途也。至是,熊女君聞桓雄有神德,乃率衆往見,曰:「願賜一穴廛,一爲神戒之盟。」雄乃許之,使之奠接,生子有産。虎終不能悛,放之四海,桓族之興始此焉。

後有葛古桓雄,與炎農之國劃定彊界。又數傳而有慈烏支桓雄,神勇冠絶,以銅頭鐵額,能作大霧,造九治,而採鑛鑄鐵作兵,天下大畏之,世號爲蚩尤天王。蚩尤,俗言雷雨大作、山河改換之義也。蚩尤天王見炎農之衰,遂抱雄圖,屢起天兵於西,又自索度進兵,據有淮、岱之間。及軒侯之立也,直赴涿鹿之野,擒軒轅而臣之。後遣吳將軍西擊高辛,有功。

時天下鼎峙,涿之北有大撓,東有倉頡,西有軒轅,自相以兵,欲專其勝而未也。初,軒轅稍後起於蚩尤,每戰不利,欲依大撓而未得,又依倉頡而不得。二國,皆蚩尤之徒也。大撓嘗學干支之術,倉頡受符圖之文,當時諸侯罔不臣事者,亦以此也。

司馬遷史記曰: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爲暴,天下莫能伐。軒轅攝政,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竝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造五丘杖、刀戟、太弩,威振天下。蚩尤,古天子之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