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軒先生年譜
作者:琴輔
1913年
卷之一

皇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中宗大王十六年辛巳四月日。先生生于奉化縣南槐村里第。先生兄弟三人。先生次居第二。生而英秀。人皆異之。

世宗嘉靖元年壬午。先生二歲

二年癸未先生三歲

三年甲申先生四歲

四年乙酉先先五歲

五年丙戌先生六歲

六年丁亥先先七歲始知讀書寫字。遊嬉異凡兒。叔父郡守公奇愛之。授以梨栗曰可拜受之。先生曰此只止兒啼之物。若筆硯紙墨之賜則當拜而受之矣。公遂賞文房諸具。先生果拜受。公喜曰此兒必當光吾門矣。

七年戊子先生八歲

八年己丑先生九歲

九年庚寅先生十歲

十年辛卯先生十一歲

十一年壬辰先生十二歲

十二年癸巳先生十三歲僉正公命書先贒格言。分揭壁上。賓客之來候僉正公者。見其字畫而驚異之。求書者日相踵。

十三年甲午先生十四歲

十四年乙未先生十五歲與兄松溪公讀書于楓井寺。時先生文藝夙就。聲譽藹菀。人稱難兄難弟。

十五年丙申先生十六歲

十六年丁酉先生十七歲

十七年戊戌先生十八歲讀中庸作體用圖。松溪公曰某也一究思傳。能知性情中和之別。其見識之明。過我遠矣。

十八年己亥先生十九歲

十九年庚子先生二十歲聘夫人李氏。將仕郞寅之女。退溪先生從孫也。

二十年辛丑先生二十一歲著趙普論。再從兄南溪公軸。愛先生文詞贍博。使之著此論而批考之。稱歎不已曰某年甫弱冠。大義已明。實吾家遠大之器也。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二十二歲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二十三歲始居于溫溪。每月省覲于親。無有間闕。或得美味。必專价送之。以助甘旨。未嘗先入口焉。受業于退溪李先生。先生愛其天資近道。才品絶倫。敎誨親切。無間子侄。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二十四歲秋讀書于龍壽寺。

二十四年乙巳先生二十五歲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二十六歲四月。中增廣生員三等。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二十七歲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二十八歲春拜退溪先生于丹陽郡齋。稟質庸學。時退溪先生守是郡。先生往拜之。累日講學之暇。遊賞龜潭島潭之勝。有山水錄。逸不傳。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二十九歲夏遊小白山。棲白雲洞書院。時先生候松溪公於桃村。與豐榮士友約會于此。講討數月。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三十歲九月。哭李貞愍公返柩于丌峴。

三十年辛亥先生三十一歲秋遊太學。先生每以淸直自守。不爲時論撓奪。一時諸名流皆推重之。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三十二歲春往候郡守公于沔川郡。時公出守是郡秋下鄕省親。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三十三歲秋赴京。與趙月川同處泮宮。專經講討。退溪先生與月川書曰琴生近日似長進。必是與君相益之效。深喜。賢館亦有孟門之險。凡百務爲韜晦。日求益是爲要法。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三十四歲七月哭愼齋周先生。世鵬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三十五歲二月陪退溪先生還鄕。先生之遊泮宮凡五年。時經黨禍。時象大變。遂決意歸鄕。自是不復應擧。曰與其汩沒名利。日趨汚下。曷若向上志業。做人樣子。僉正公喜曰從汝所好可也。三月遊淸吟石。○六月哭聾巖李先生。○哭李暘谷國樑○有祭文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三十六歲夏築室于寒栖菴之南溪上。退溪先生贈詩曰日星明訓載前書。對此嚴師自有餘。逐臭海濱良異事。歎君辛苦築隣廬。又書贈敬齋箴圖。先生作簇子揭于壁。朝夕莊誦曰嚴師便在此。○種梅軒前。因以爲號。琴日休應夾贈詩曰如何溪上寒梅樹。玉色氷姿雪裏披。書朱子書節要。時退溪先生編次朱書節要。命諸門人繕寫。十一月參司馬會于溪堂。有唱酬詩讀朱子書。爲四書夾助之工。退溪先生嘗曰人能讀此書則可知爲學之方。旣知其方。然後看四書則聖贒之言。將節節有味。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三十七歲著四書質疑。先生以平日所稟質於師門者而撰定焉。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三十八歲以敬誠和書紳。爲三字符。嘗曰治心得一敬字。接人得一誠字。理家得一和字。又作誠敬吟曰一誠動處消千僞。一敬居時勝百邪。誠敬工夫須兩做。爲贒爲聖豈求他。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三十九歲春遊東京。有懷古詩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四十歲四月與趙月川金浥淸。富儀陪退溪先生遊孤山。有次題石壁詩讀心經近思錄。著心近講義。○冬往留陶山。時書堂新成

四十年辛酉先生四十一歲四月遭郡守公喪。諸孤皆幼。先生經紀喪葬。情禮無愆。草述行略。請碣銘於退溪先生。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四十二歲書四勿箴。常置衆上。視聽言動之間。審察而力行之。讀武夷志。次九曲櫂歌韻。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四十三歲三月哭黃錦溪俊良訃。○著四禮正變,四禮記問,嘉善彙編諸書。此書之作。未詳在何歲。姑附于此。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四十四歲春遊龍壽寺。○四月與同門諸友。陪退溪先生遊淸凉山。李筠軒文樑,金挹淸,琴惺齋蘭秀,金雪月富倫,李遠巖㝯,權公景龍,柳巴山仲淹,柳謙菴雲龍,金晩翠士元,李蒙齋安道,李艮齋德弘,南賁趾致利皆往會焉。有唱酬詩。其小序曰樂山樂水。余所未能。而何幸得從容函席。逍遙物外。其與浴沂風雩者。相伯仲於千載之下。與點之歎。何必專美於古哉。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四十五歲上退溪先生啓蒙問目。時先生好讀易。講究疑義。至忘寢食。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四十六歲。○先生自溪上從遊之後。絶意名途。沉潛性理。囂然有自得之意。嘗曰七情之中。惟欲最難制。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簡。○邑宰郭趪以先生博學多聞將薦剡。先生抵書止之曰輔自少違孝於親。負學於師。方竊拊躳凜惕之不暇。豈敢作盜名叨爵之計哉。設有所可取。固人自爲其所當爲耳。元非爲仕而爲學者也。月川趙公聞曰吾輩得無爲公所慚乎。公之言。大可爲干名人所深警畏者也。三月訪權松巖。好文○有贈詩八月答枊謙菴書。書略曰來諭縷縷。有若擬之以古人出處之義。羞不欲費辭而供對也。卽是固辭薦剡之意也。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四十七歲春監董易東書院。書刱建錄。退溪先生以禹祭酒易學東來之功。刱建書院于鼇潭之上。侍退溪先生于書齋。退溪先生謂在座諸人曰儒家意味自別。工文藝非儒也。取科第非儒也。因歎曰世間許多英才。混汩俗學。更有甚人能得脫此科臼也。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四十八歲二月會易東。議定祭儀及規約。退溪先生書曰堂齋等名。不知可如此否。其不合僉意者。共議改之。竹溪書院祀文成公儀。舊有謄本。共覽去取。以爲他日祭禹公之儀何如。且伊山書院規約頗詳密。可倣議定新規。四月與鄭侯文峯惟一遊川南。訪禹諫議故居。有唱酬詩六月修整陶山記考證。先生嘗淨寫陶山記一本讀之。拈出其疑難處。幷本註傳錄。至晩歲。時一諷讀曰怳若親陪杖屨於天淵隴雲之間。七月上退溪先生書。答書略曰入京事多難處。歸計尙邈。深悔不堅坐也。繼後帖移未來。姑待之耳。姪子胤古率養。𨏈第二子。時年十一歲。每日受讀于退溪先生。先生愛重之曰此兒才品甚好。異日進就未可量也。十一月丁母夫人金氏憂。

三年己巳先生四十九歲正月丁僉正公憂。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居喪節次。一從文公家禮。三月葬僉正公于楓井之原。淑夫人金氏同窆

四年庚午先生五十歲十一月退溪先生沉疾。往候溪堂。○十二月退溪先生易簀。先生心喪三年。不與宴樂。祭告之文有欲報之恩。天地罔極之語。

五年辛未先生五十一歲二月出龜城。家舍失火。書室所藏先師手筆箴銘簡札及先生箚錄文字。蕩然灰燼。惟敬齋箴圖及四書質疑僅免。先生痛哭曰吾筆不足惜也。而先師寶墨。一失何可再得。後有感吟詩。三月服闋。○會葬退溪先生。○四月與金後凋富弼,琴日休,琴惺齋諸公。會鄕校。答儒生闢佛疏通文。先是以普雨事。有儒疏之擧。而退溪先生有儒疏詣闕亦非事宜之戒。至是亦以此義答之。作陳情賦。其略曰何知樑木之遽摧。曠謦咳於屢月。誠此道之難明。縱啜泣兮何及。六月與同門諸公會易東。裒集先師文集。

六年壬申先生五十二歲春伯兄松溪公來留溫溪。吳春塘守盈有詩云何時對榻逍遙夜。說盡深情到五更。用子瞻兄弟宿逍遙臺追感之語也。與金鶴峯誠一李蒙齋書。論先生集四七辨書編次。○四月會易東。修整先師日錄。○與諸友遊浮石寺。金後凋,具栢潭鳳齡,鄭文峯,李文谷文奎,枊西厓成龍,琴日休,琴惺齋。同遊有唱酬詩。七月撰鄕校重修序。有立約二十條。十二月往溪上。奠先師几筵。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先生五十三歲春赴鄕校落成宴。是日會鄕中諸生。作詩勸諭。興起後學。三月與金後凋,李梅巖叔樑琴惺齋,金雪月諸公。講信于廓然亭。亭在洛江上芙蓉峯下。十一月赴伊山書院。奉安退溪先生位版。歸路與李艮齋,李蒙齋,金勿菴隆,張潛齋謹。宿巴山寺。各敍悲感之懷。有唱酬詩。

二年甲戌先生五十四歲。○自山頹之後。學者有專尙問學之弊。先生與日休公書曰尊德性道問學。不可偏廢。近日吾輩閒論。恐未免爲口耳之習。而以開末學之弊。大要居敬以立其本。竆理以致其知。反躳以踐其實。此乃吾學之宗旨也。監董陶山書院。

三年乙亥先生五十五歲春構栢栗堂。溪上舊址。爲水所破壞。移居于松內村。堂之左右。植所宜木。蒼翠成林。栢栗最多。故名其堂。讀書其中。有偶吟詩云矮屋將斯得養神。溫泉何幸接芳隣。暮年不負巖栖訓。獨對明窻卷裏人。五月哭琴僉知公憲。

四年丙子先生五十六歲二月書陶山神版。行釋菜禮。○與諸友會愛日堂。時李繼持酒來。吳春塘,趙月川,李梅巖,琴日休同會。有唱酬詩。

五年丁丑先生五十七歲二月往東巖。書退溪先生墓碣。○撰南進士瑞龍墓碣陰記。○十一月祭金後凋堂。

六年戊寅先生五十八歲夏遊淸吟石。先生與同門諸友。終日盤桓曰先師杖屨遺馥。留在溪石上。到此自能洗滌煩襟。豈直爲愛景耽興而止哉。李梅巖曰君可謂見堯於羹墻者也。

七年己卯先生五十九歲春棲梅亭別墅。別墅在龍溪水上。先生晩年取閒靜。常於案上置心經近思錄朱書節要啓蒙傳疑武夷記陶山記諸書。日與門生反復講討。終日矻矻。子姪慮其氣損而請止。則曰我自樂此。日以求益。何損之有。使子胤古受業于趙月川。

八年庚辰先生六十歲寄琴惺齋詩與書。擬築水雲亭。○書李河東君墓碣。其子希得以榮川郡守來訪。請書碣。退謂人曰不得琴梅軒書。吾爲不孝。

九年辛巳先生六十一歲

十年壬午先生六十二歲七月祭金挹淸亭。有輓章八月會話于李公四美亭。李義城寯,吳春塘,琴惺齋,李芝澗宗道皆來會。十月省掃先墓于奉化。○往楓井竪僉正公墓碣。先是受碣文於鄭文峯。哭李賀淵。仲樑○有挽章

十一年癸未先生六十三歲哭李義城。有挽章秋往候伯兄於桃村。先生以兄弟分離。不得終養於父母。爲終身之憾。十一月趙月川來訪。有唱酬詩十二月往會月川書堂。

十二年甲申先生六十四歲正月。謁陶山,易東兩廟時同門諸公因歲謁期會于兩院。先生時已沉病。慮祇謁難復。強病赴會。二月以病調治于精舍。時遠近諸友皆來問。而先生酬接必冠衣。討論如平常。有人謂曰公自少力學。未嘗下手於經濟之塗。以是爲公惜也。先生笑而答曰。吾以菲才。無足爲需用之資。而蚤自優游於淵雲之間。得聞夫子之道。是亦多幸。又復何求焉。月川亦來問。有詩。三月病革。謝賓客。命子姪經傳圖箴移置別室。是日戒子姪日師門所贈箴銘簡札。不爲不多。而灰燼之餘。僅免者只此敬齋箴一圖。而惟吾一生用力處也。守之勿失可也。問家事不答。初七日考終于正寢。○九月二十日。葬于禮安龍頭山東麓大興堂卯向之原。距家十里許

三十一年癸卯二月日。知製敎琴𢢜撰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