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律全書 (四庫全書本)/卷04

卷三 樂律全書 卷四 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四
  明 朱載堉 撰
  律吕精義内篇
  新舊法參校第六
  古人筭律有四種法其一以黄鍾為十寸每寸十分共計百分其二以黄鍾為九寸每寸十分共計九十分其三以黄鍾為八寸一分不作九寸其四以黄鍾為九寸每寸九分共計八十一分
  其一出太史公律書生鍾分
  謹按生鍾分者三分損益之舊法也一切算術皆取法於河圖雒書河圖十位天地之體數也雒書九位天地之用數也是故𮅕律之術或有約十而為九者著其用也或有約九而為十者存其體也下文約十為九此章約九為十先儒蓋未達誤以九解之恐非古人立法初意若以十解之尤簡易妙絶
  子一分分字去聲每條大經分字皆同
  子即黄鍾也一分者總為一叚也即是夏尺之一尺也命黄鍾為一尺故曰一分前漢書叙傳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産氣黄鍾造計秒忽律厯志曰太極元氣函三為一行於十二辰始動於子又曰算法用竹徑一分象黄鍾之一此皆古人命黄鍾為一尺之明證也
  丑三分二
  丑指林鍾其長乃一尺中三分之二𮅕法置一尺為實以二乘之以三除之得林鍾正律長六寸六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六微六纖
  寅九分八
  寅即太蔟其長乃一尺中九分之八𮅕法置一尺為實以八乘之以九除之得太蔟正律長八寸八分八釐八毫八絲八忽八微八纖下文放此故不細解
  卯二十七分一十六
  卯指南吕依法乘除得南吕正律長五寸九分二釐五毫九絲二忽五微九纖
  辰八十一分六十四
  辰即姑洗依法乘除得姑洗正律長七寸九分○一毫二絲三忽四微五纖
  已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
  已指應鍾依法乘除得應鍾正律長五寸二分六釐七毫四絲八忽九微七纖
  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
  午即蕤賔依法乘除得蕤賔正律長七寸○二釐三毫三絲一忽九微六纖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
  未指大吕依法乘除得大吕半律長四寸六分八釐二毫二絲一忽三微○求正律則倍之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
  申即夷則依法乘除得夷則正律長六寸二分四釐二毫九絲五忽○七纖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
  酉指夾鍾依法乘除得夾鍾半律長四寸一分六釐一毫九絲六忽七微一纖求正律則倍之
  戌五萬九千○四十九分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戌即無射依法乘除得無射正律長五寸五分四釐九毫二絲八忽九微五纖
  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亥指仲吕依法乘除得仲吕半律長三寸六分九釐九毫五絲二忽六微三纖求正律則倍之
  陽律即本位故曰即某隂吕指其衝故曰指某未酉亥三位所得加一倍是皆舊説而學者須知也按此法歴代律家蓋多錯解先何瑭始發明之古人四法中宜以此為首元元本本數始於一故也
  其一上文已見茲不復載但載乘除所得之數謂之舊法與新法並載之參校同異云耳
  舊法黄鍾長十寸整一百分   新法十寸整一百分
  林鍾長六寸六分六釐六毫有竒 六寸六分七釐四毫有竒太蔟長八寸八分八釐八毫有竒 八寸九分○八毫有竒南吕長五寸九分二釐五毫有竒 五寸九分四釐六毫有竒姑洗長七寸九分○一毫有竒  七寸九分三釐七毫有竒應鍾長五寸二分六釐七毫有竒 五寸二分九釐七毫有竒蕤賔長七寸○二釐三毫有竒  七寸○七釐一毫有竒大吕長九寸三分六釐四毫有竒 九寸四分三釐八毫有竒夷則長六寸二分四釐二毫有竒 六寸二分九釐九毫有竒夾鍾長八寸三分二釐三毫有竒 八寸四分○八毫有竒無射長五寸五分四釐九毫有竒 五寸六分一釐二毫有竒仲吕長七寸三分九釐九毫有竒 七寸四分九釐一毫有竒
  其二出京房律準及後漢志
  舊法黄鍾長九寸每寸十分餘律放此  新法九寸每寸十分整九十分
  林鍾長六寸      六寸○六毫有竒
  太蔟長八寸      八寸○一釐八毫有竒
  南吕長五寸三分小分三强 五寸三分五釐一毫有竒姑洗長七寸一分小分一微强 七寸一分四釐三毫有竒應鍾長四寸七分小分四微强 四寸七分六釐七毫有竒蕤賔長六寸三分小分二微强 六寸三分六釐三毫有竒
  大呂長八寸四分小分三弱 八寸四分九釐四毫有竒夷則長五寸六分小分二弱 五寸六分六釐九毫有竒夾鍾長七寸四分小分九微弱 七寸五寸六釐八毫有竒無射長四寸九分小分九强 五寸○五釐一毫有竒仲吕長六寸六分小分六弱 六寸七分四釐二毫有竒
  其三出淮南子及晉書宋書
  舊法黄鍾之數八十一或云八寸十分一新法八寸一分整八十一分林鍾之數五十四或云五寸十分四 五寸四分○六毫有竒太蔟之數七十二或云七寸十分二  七寸二分一釐六毫有竒南吕之數四十八或云四寸十分八  四寸八分一釐六毫有竒姑洗之數六十四或云六寸十分四 六寸四分二釐八毫有竒應鍾之數四十三晉書作二誤宋書作三是 四寸二分九釐○有竒蕤賔之數五十七晉宋皆作七蔡氏作六誤 五寸七分二釐七毫有竒
  大吕之數七十六     七寸六分四釐五毫有竒
  夷則之數五十一晉書有一字宋書脱一字 五寸一分○二毫有竒夾鍾之數六十八晉書作八是宋書作七誤 六寸八分一釐一毫有竒
  無射之數四十五    四寸五分四釐五毫有竒
  仲呂之數六十     六寸○六釐八毫有竒
  上層十二律皆古人舊率所謂三分損益者也下層十二律則新造密率不用三分損益者也凡𮅕法歸除有不盡之數然人目力所察至毫而止絲忽雖有數非目所及也是故此條得毫而止毫下細數但曰有竒其詳則載諸第一卷中矣
  論曰累黍造尺不過三法皆自古有之矣曰橫黍者一黍之廣為一分也曰縦黍者一黍之長為一分也曰斜黍者非縦非横而首尾相銜也黄鍾之律其長以横黍言之則為一百分太史公所謂子一分去聲是也以縦黍言之則為八十一分平聲淮南子所謂其數八十一是也以斜黍言之則為九十分前後漢志所謂九寸是也今人宗九寸不宗餘法者惑於漢志之偏見也茍能變通而不惑於一偏則縦横斜黍皆合黄鍾矣
  三黍四律古今同異考
  古法下生者三分減一三分減一則為二也故用二因三歸上生者三分添一三分添一則為四也故用四因三歸
  别法下生者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上生者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所得與古同而𮅕術不同
  横黍百分律依舊法𮅕
  黄鍾長十寸
  舊法置黄鍾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林鍾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林鍾
  林鍾長六寸六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六微六纖有奇舊法置林鍾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太蔟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太蔟
  太蔟長八寸八分八釐八毫八絲八忽八微八纖有竒舊法置太蔟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南吕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南吕
  南吕長五寸九分二釐五毫九絲二忽五微九纖有竒舊法置南吕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姑洗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姑洗
  姑洗長七寸九分○一毫二絲三忽四微五纖有竒舊法置姑洗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應鍾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應鍾
  應鍾長五寸二分六釐七毫四絲八忽九微七纖有竒舊法置應鍾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蕤賔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蕤賔
  蕤賔長七寸○二釐三毫三絲一忽九微六纖有竒舊法置蕤賔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大吕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大吕
  大吕長九寸三分六釐四毫四絲二忽六微一纖有奇舊法置大吕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夷則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夷則
  夷則長六寸二分四釐二毫九絲五忽○七纖有竒舊法置夷則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夾鍾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夾鍾
  夾鍾長八寸三分二釐三毫九絲三忽四微三纖有奇舊法置夾鍾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無射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無射
  無射長五寸五分四釐九毫二絲八忽九微五纖有奇舊法置無射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仲吕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仲吕
  仲吕長七寸三分九釐九毫○五忽二微七纖有竒舊法置仲吕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黄鍾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黄鍾
  黄鍾長九寸八分六釐五毫四絲○三微六纖有竒比黄鍾正律少一分三釐四毫五絲九忽六微三纖有竒
  斜黍九十分律依舊法算
  黄鍾長九寸
  舊法置黄鐘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林鍾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林鍾
  林鍾長六寸
  舊法置林鍾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太蔟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太蔟
  太蔟長八寸
  舊法置太蔟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南吕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南吕
  南吕長五寸三分三釐三毫三絲三忽三微三纖有竒舊法置南吕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姑洗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姑洗
  姑洗長七寸一分一釐一毫一絲一忽一微一纖有竒舊法置姑洗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應鍾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應鍾
  應鍾長四寸七分四釐○七絲四忽○七纖有竒舊法置應鍾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蕤賔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蕤賔
  蕤賔長六寸三分二釐○九絲八忽七微六纖有竒舊法置蕤賔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大吕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大吕
  大吕長八寸四分二釐七毫九絲八忽三微五纖有竒舊法置大吕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夷則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夷則
  夷則長五寸六分一釐八毫六絲五忽五微六纖有竒舊法置夷則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夾鍾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夾鍾
  夾鍾長七寸四分九釐一毫五絲四忽○九纖有竒舊法置夾鍾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無射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無射
  無射長四寸九分九釐四毫三絲六忽○六纖有竒舊法置無射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仲吕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仲吕
  仲吕長六寸六分五釐九毫一絲四忽七微四纖有竒舊法置仲吕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黄鍾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黄鍾
  黄鍾長八寸八分七釐八毫八絲六忽三微三纖有竒比黄鍾正律少一分二釐一毫一絲三忽六微六纖有竒
  縦黍八十一分律依舊法算不作九十
  此法有二出史記律書者是三分損益法出淮南子書者非三分損益法故律數頗不同今並載之
  其一出史記律書
  原文誤字朱熹蔡元定皆辨之已詳茲不復載但載乘除所得之數
  黄鍾長八寸一分
  舊法置黄鍾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林鍾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林鍾
  林鍾長五寸四分
  舊法置林鍾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太蔟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太蔟
  太蔟長七寸二分
  舊法置太蔟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南吕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南吕
  南吕長四寸八分
  舊法置南吕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姑洗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姑洗
  姑洗長六寸四分
  舊法置姑洗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應鍾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應鍾
  應鍾長四寸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六微六纖有竒舊法置應鍾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蕤賔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蕤賔
  蕤賔長五寸六分八釐八毫八絲八忽八微八纖有竒舊法置蕤賔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大吕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大吕
  大吕長七寸五分八釐五毫一絲八忽五微一纖有竒舊法置大吕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夷則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夷則
  夷則長五寸○五釐六毫七絲九忽○一纖有竒舊法置夷則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夾鍾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夾鍾
  夾鍾長六寸七分四釐二毫三絲八忽六微八纖有竒舊法置夾鍾為實下生者二因三歸得無射
  别法以五十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無射
  無射長四寸四分九釐四毫九絲二忽四微五纖有奇舊法置無射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仲吕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仲吕
  仲吕長五寸九分九釐三毫二絲三忽二微七纖有竒舊法置仲吕為實上生者四因三歸得黄鍾
  别法以一百乘之七十五除之亦得黄鍾
  黄鍾長七寸九分九釐○九絲七忽六微九纖有竒比黄鍾正律少一分○九毫○二忽三微○有竒
  其二出淮南子書
  晉宋二志及蔡元定所引互有誤字上文已辨之茲不載
  黄鍾位子其數八十一主十一月下生林鍾
  舊法置八十一分為實下生者以五百乘之得四萬○五百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五十四分為林鍾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林鍾之數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蔟
  舊法置五十四分為實上生者以一千乘之得五萬四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七十二分為太蔟餘數在半分以下棄之不用
  太蔟之數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
  舊法置七十二分為實下生者以五百乘之得三萬六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四十八分為南吕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南吕之數四十八主八月上生姑洗
  舊法置四十八分為實上生者以一千乘之得四萬八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六十四分為姑洗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姑洗之數六十四主三月下生應鍾
  舊法置六十四分為實下生者以五百乘之得三萬二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四十二分餘數在半分已上収之作四十三分為應鍾
  應鍾之數四十三主十月上生蕤賔
  舊法置四十三分為實上生者以一千乘之得四萬三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五十七分為蕤賔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蕤賔之數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吕
  舊法置五十七分為實上生者以一千乘之得五萬七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七十六分為大吕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大吕之數七十六主十二月下生夷則
  舊法置七十六分為實下生者以五百乘之得三萬八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五十分餘數在半分已上収之作五十一分為夷則
  夷則之數五十一主七月上生夾鍾
  舊法置五十一分為實上生者以一千乘之得五萬一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六十八分為夾鍾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夾鍾之數六十八主二月下生無射
  舊法置六十八分為實下生者以五百乘之得三萬四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四十五分為無射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無射之數四十五主九月上生仲吕
  舊法置四十五分為實上生者以一千乘之得四萬五千分以七百四十九為法除之得六十分為仲吕餘數在半分已下棄之不用
  仲吕之數六十主四月極不生
  舊法以為極不生者言不復上生黄鍾也
  論曰三分損益往而不返其𡚁蓋由七五為法法太過而實不及也史記漢書所載律皆三分損益惟淮南子及晉宋書所載此法獨非三分損益蓋與新法頗同其所不同者仲吕不復生黄鍾耳是知新法非自古所未有疑古有之失其傳也若夫半已上収之半已下棄之此理律厯家所共曉故不論焉
  其四出後漢志註引禮運古註
  後漢志註引禮運古註曰宮數八十一黄鍾長九寸九九八十一也三分宮去一生徵徵數五十四林鍾長六寸六九五十四也三分徵益一生商商數七十二太蔟長八寸八九七十二也三分商去一生羽羽數四十八南吕長五寸三分寸之一五九四十五又三分寸之一為四十八也三分羽益一生角角數六十四姑洗長七寸九分寸之一七九六十三又九分寸之一為六十四也三分角去一生變宫三分變宫益一生變徵自此已後則隨月而變所謂還相為宫臣按右一節乃九分為寸之舊法也語簡義精為律學之𭃄要然今本十三經禮記註疏中無此文不可考也朱熹蔡元定皆宗九分為寸之法而不引此為證蓋未之詳考耳
  縱黍八十一分律依舊法算命作九寸
  此法有二出周禮註疏者係漢鄭氏算法出性理大全者係宋蔡氏算法二家律實同而算法不同
  其一出周禮註疏
  鄭康成宗劉歆班固之説以六陽律配乾六爻以六隂吕配坤六爻故謂黄鍾為初九林鍾為初六太蔟為九二南吕為六二之𩔖同位象夫妻指初九之與初六也異位象母子指初六之與九二也此係穿鑿今皆不取祗取其算法云
  黄鍾長九寸每寸九分餘律放此
  舊法置黄鍾長九寸為實下生者二因得十八寸三歸得六寸為林鍾
  林鍾長六寸
  舊法置林鍾長六寸為實上生者四因得二十四寸三歸得八寸為太蔟
  太蔟長八寸
  舊法置太蔟長八寸為實下生者二因得十六寸三歸得五寸而餘一命作三分寸之一為南吕
  南吕長五寸三分寸之一
  舊法置南吕長五寸以分母三通之得十五寸納分子之一共得十六寸上生者四因得六十四寸為實三因分母三得九為法除之得七寸而餘一命作九分寸之一為姑洗
  姑洗長七寸九分寸之一
  舊法置姑洗長七寸以分母九通之得六十三寸納分子之一共得六十四寸下生者二因得一百二十八寸為實三因分母九得二十七為法除之得四寸而餘二十命作二十七分寸之二十為應鍾
  應鍾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
  舊法置應鍾長四寸以分母二十七通之得一百○八寸納分子之二十共得一百二十八寸上生者四因得五百一十二寸為實三因分母二十七得八十一為法除之得六寸而餘二十六命作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為蕤賔
  蕤賔長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
  舊法置蕤賔長六寸以分母八十一通之得四百八十六寸納分子之二十六共得五百一十二寸上生者四因得二千○四十八寸為實三因分母八十一得二百四十三為法除之得八寸而餘一百○四命作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四為大吕
  大吕長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四
  舊法置大呂長八寸以分母二百四十三通之得一千九百四十四寸納分子之一百○四共得二千○四十八寸下生者二因得四千○九十六寸為實三因分母二百四十三得七百二十九為法除之得五寸而餘四百五十一命作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為夷則
  夷則長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
  舊法置夷則長五寸以分母七百二十九通之得三千六百四十五寸納分子之四百五十一共得四千○九十六寸上生者四因得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寸為實三因分母七百二十九得二千一百八十七為法除之得七寸而餘一千○七十五命作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七十五為夾鍾
  夾鍾長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七十五舊法置夾鍾長七寸以分母二千一百八十七通之得一萬五千三百○九寸納分子之一千○七十五共得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寸下生者二因得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寸為實三因分母二千一百八十七得六千五百六十一為法除之得四寸而餘六千五百二十四命作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為無射
  無射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舊法置無射長四寸以分母六千五百六十一通之得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寸納分子之六千五百二十四共得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寸上生者四因得十三萬一千○七十二寸為實三因分母六千五百六十一得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法除之得六寸而餘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四命作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八刀寸之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四為仲吕
  仲吕長六寸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一萬二千舊法置仲吕長六寸以分母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通之得十一萬八千○九十八寸納分子之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四共得十三萬一千○七十二寸上生者四因得五十二萬四千二百八十八寸為實三因分母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寸為法除之得八寸而餘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六命作五萬九千○四十九分寸之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六為黄鍾
  黄鍾長八寸五萬九千○四十九分寸之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六比黄鍾正律少五萬九千○四十九分寸之七千一百五十三
  已上諸律出於周禮註疏漢鄭康成之算術也
  其二出性理大全
  古法與蔡元定算法不同是故名為别法法雖不同而算出之數則同焉今並列之以便參考
  黄鍾長九寸
  舊法置黄鍾之率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九寸
  别法置黄鍾長一尺為實九因一遍退位命作九寸
  林鍾長六寸
  舊法置林鍾之率十一萬八千○九十八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六寸
  别法置林鍾長六寸六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六微六纖為實九因一遍命作六寸
  太蔟長八寸
  舊法置太蔟之率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八寸
  别法置太蔟長八寸八分八釐八毫八絲八忽八微八纖為實九因一遍命作八寸
  南吕長五寸三分
  舊法置南吕之率十萬○四千九百七十六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五寸餘六千五百六十一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三分共得五寸三分
  别法置南呂長五寸九分二釐五毫九絲二忽五微九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五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三分共得五寸三分
  姑洗長七寸一分
  舊法置姑洗之率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七寸餘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一分共得七寸一分
  别法置姑洗長七寸九分○一毫二絲三忽四微五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七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一分共得七寸一分
  應鍾長四寸六分六釐
  舊法置應鍾之率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四寸餘一萬四千五百八十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六分餘一千四百五十八為實以釐法二百四十三除之得六釐共得四寸六分六釐
  别法置應鍾長五寸二分六釐七毫四絲八忽九微七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四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六分又九因一遍至釐位住得六釐共得四寸六分六釐
  蕤賔長六寸二分八釐
  舊法置蕤賔之率十二萬四千四百一十六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六寸餘六千三百一十八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二分餘一千九百四十四為實以釐法二百四十三除之得八釐共得六寸二分八釐
  别法置蕤賔長七寸○二釐三毫三絲一忽九微六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六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二分又九因一遍至釐位住得八釐共得六寸二分八釐
  大吕長八寸三分七釐六毫
  舊法置大吕之率十六萬五千八百八十八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八寸餘八千四百二十四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三分餘一千八百六十三為實以釐法二百四十三除之得七釐餘一百六十二為實以毫法二十七除之得六毫共得八寸三分七釐六毫
  别法置大吕長九寸三分六釐四毫四絲二忽六微一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八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三分又九因一遍至釐位住得七釐又九因一遍至毫位住得六毫共得八寸三分七釐六毫
  夷則長五寸五分五釐一毫
  舊法置夷則之率十一萬○五百九十二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五寸餘一萬二千一百七十七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五分餘一千二百四十二為實以釐法二百四十三除之得五釐餘二十七為實以毫法二十七除之得一毫共得五寸五分五釐一毫
  别法置夷則長六寸二分四釐二毫九絲五忽○七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五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五分又九因一遍至釐位住得五釐又九因一遍至毫位住得一毫共得五寸五分五釐一毫
  夾鍾長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
  舊法置夾鍾之率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為貴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七寸餘九千六百七十五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四分餘九百二十七為實以釐法二百四十三除之得三釐餘一百九十八為實以毫法二十七除之得七毫餘九為實以絲法三除之得三絲共得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
  别法置夾鍾長八寸三分二釐三毫九絲三忽四微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七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四分又九因一遍至釐位位得三釐又九因一遍至毫位住得七毫又九因一遍至絲位住得三絲共得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
  無射長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
  舊法置無射之率九萬八千三百○四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四寸餘一萬九千五百七十二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八分餘二千○七十六為實以釐法二百四十三除之得八釐餘一百三十二為實以毫法二十七除之得四毫餘二十四為實以絲法三除之得八絲共得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
  别法置無射長五寸五分四釐九毫二絲八忽九微五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四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八分又九因一遍至釐位住得八釐又九因一遍至毫位住得四毫又九因一遍至絲位住得八絲共得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
  仲吕長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
  舊法置仲吕之率十三萬一千○七十二為實以寸法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除之得六寸餘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四為實以分法二千一百八十七除之得五分餘二千○三十九為實以釐法二百四十三除之得八釐餘九十五為實以毫法二十七除之得三毫餘十四為實以絲法三除之得四絲餘二不盡共得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絲餘二不盡
  别法置仲吕長七寸三分九釐九毫○五忽二微七纖為實九因一遍至寸位住得六寸又九因一遍至分位住得五分又九因一遍至釐位住得八釐又九因一遍至毫位住得三毫又九因一遍至絲位住得四絲又九因一遍至忽位住得六忽共得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
  已上諸律出於性理大全宋蔡元定之算法也
  論曰古人算律之妙二種而已一以縦黍之長為分九分為寸九寸為黄鍾凡八十一分取象雒書之九自相乘之數焉此淮南子之所載也一以横黍之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黄鍾凡一百分取象河圖之十自相乘之數焉此太史公之所記也二術雖異其律則同蓋縱黍之八十一分適當横黍之一百分耳本無九十分為黄鍾者也至於劉歆班固乃以九十分為黄鍾推原其誤蓋自京房始也房時去古未逺明知古法九分為寸以其布算頗煩初學難曉乃變九而為十恐人不曉其意故云不盈寸者十之所得為分此創始之辭也至歆則又以九分乘九十分得八百一十分命為黄鐘積實欲牽合於黄鍾一龠之數夫古厯法以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為朔餘算法除之得五十三刻有奇洛下閎以八十一分之四十三為朔餘算法除之亦得五十三刻有奇若以八百一十為法除之止得五刻有竒不滿朔餘之數是閎厯以八十一分為法取象黄鍾一龠之長非謂積實也則黄鍾决無長九十分積八百一十分之理矣淮南子太史公洛下閎此三人前漢律厯之學無出其右者皆謂黄鍾九寸即是八十一分世儒不信何也朱熹蔡元定始能表章九分為寸之法有功律學亦多但未勘破王莽劉歆班固之謬是猶有遺憾焉











  樂律全書卷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