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十六卷 |
第二十六卷目錄
東鎮沂山之神部彙考
上古〈黃帝有熊氏一則〉
周〈總一則〉
漢〈武帝泰初一則〉
梁〈總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唐〈總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太祖洪武三則 穆宗隆慶一則〉
皇清〈順治二則 康熙一則〉
東鎮沂山之神部藝文〈詩〉
沂山 明喬宇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彙考
夏后氏〈禹一則〉
周〈總一則〉
秦〈始皇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唐〈總一則 元宗開元一則 天寶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穆宗隆慶一則〉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藝文
遊南鎮記 明沈純中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外編
西鎮吳山之神部彙考
周〈總一則〉
秦〈始皇一則〉
隋〈高祖開皇二則〉
唐〈總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肅宗至德一則〉
後唐〈廢帝清泰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神宗元豐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西鎮吳山之神部藝文〈詩〉
吳山 明田立家
吳山 邢雲路
吳山 姚孟昱
西鎮吳山之神部紀事
北鎮醫無閭山之神部彙考
周〈總一則〉
梁〈總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高祖開皇二則〉
唐〈總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孝宗弘治一則 武
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四則〉
皇清〈順治一則 康熙一則〉
北鎮醫無閭山之神部藝文一
建北鎮廟敕 明成祖
重修北鎮廟記 胡景榮
北鎮醫無閭山之神部藝文二〈詩〉
謁北鎮祠 明許宗魯
中鎮霍山之神部彙考一
陶唐氏〈堯一則〉
宋〈世祖大明一則〉
梁〈總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唐〈元宗天寶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寧宗嘉定一則 理宗淳祐
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明〈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一則 代宗景泰二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四則〉
皇清〈康熙一則〉
中鎮霍山之神部彙考二
水經注〈汾水〉
山西通志〈山川〉
趙城縣志〈山川〉
中鎮霍山之神部藝文一 祭告中鎮文 明太祖
祭霍山文 代宗
又
祭霍山文 武宗
祭霍山文 世宗
又
又
敕賜中鎮記 楊瑩然
中鎮霍山之神部藝文二〈詩〉
中鎮廟留題 宋王惟正
題中鎮廟 明劉玨
前題 胡謐
祭中鎮有感 徐珵
謁霍山中鎮 褚相
中鎮霍山之神部紀事
東瀆淮水之神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宣帝神爵一則〉
梁〈總一則〉
唐〈總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宋〈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真宗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康定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世祖至元二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穆宗隆慶一則〉
東瀆淮水之神部彙考二
禮記〈王制〉
晉書〈天文志〉
東瀆淮水之神部藝文一
祭淮文 隋薛道衡
封淮瀆文 唐元宗
重修淮瀆長源公廟記 宋路振
淮瀆廟碑記 明唐龍
東瀆淮水之神部藝文二〈詩〉
淮瀆廟和柳地官韻 明雲厓
東瀆淮水之神部紀事
東瀆淮水之神部雜錄
神異典第二十六卷
東鎮沂山之神部彙考
编辑上古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東泰山
编辑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
〈注〉丸一作凡。《地理志》曰:丸山在瑯邪朱虛縣。
按《漢書郊祀志》,「黃帝封東泰山。」
〈注〉東泰山在瑯邪朱虛界中,有小泰山是。
按:《路史·後紀》:「黃帝有熊氏,東薄海,禪凡山。」
〈注〉《十道志》:沂山縣之沂山也。《郡國志》云:「黃帝封泰山,禪凡山」,即此。
周
编辑周制,「望祭東鎮於東郊。」
按:《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類 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四望為五嶽、四鎮、四瀆亦如五帝,因其方而為之兆也。嶽、鎮,神之最尊者也,故為兆域。」
漢
编辑武帝泰初二年祀東泰山
编辑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郊祀志》泰初二年,公玉 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 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天子既令設祠具,至 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迺令祠官禮之,而不 封焉。
梁
编辑梁北郊《沂山》從祀。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北齊
编辑北齊以沂鎮從祀方澤。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制,方澤夏至之日,禘崑崙皇地 祇於其上,沂鎮從祀。」
隋
编辑高祖開皇十四年詔立東鎮神祠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開皇十四年閏 七月,詔東鎮沂山就山立祠,並取側近巫一人,主知 洒掃
唐
编辑唐制,「歲祀東鎮於沂州。」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東鎮沂山於沂州。
元宗天寶十載封東鎮為東安公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十載正月「癸丑,加海鎮封號,分遣人祭。」
按:《文獻通考》:「天寶十載,封沂山為東安公。」
宋
编辑太祖乾德六年詔祭東鎮沂山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玉海》,「乾德六年。詔祭四 鎮。准唐開元禮。」
按《圖書編》,宋初緣舊制,乾德六年,有司定祠官所奉 止四嶽。今案《祭典》,「請祭東鎮沂山於沂州,從之。」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立春日祀東鎮於沂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隸之州。」其後立春日 祀東鎮沂山於沂州。
徽宗政和三年封沂山為王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沂山舊封東安公, 政和三年封王。」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詔以立春祀東鎮於益都府其封爵仍唐宋之舊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章宗明昌 年封沂山為東安王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沂山為東安王,每歲遣使奉祀。」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夏四月定祀沂山於益都府界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正月土王日祀沂山於益 都府界。」
成宗大德二年三月壬子詔加封東鎮沂山為元德東安王歲時與嶽瀆同祀著為令式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正東鎮神號
编辑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三年夏六月,始正嶽鎮海瀆稱 號東鎮稱東鎮沂山之神。」
洪武七年。令東鎮沂山、山東青州府祭。又令春秋仲 月上旬。擇日祭。未幾。以諸神從祀南郊。省春祭 按《明會典》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定《東鎮祀典》。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著令,凡五鎮致祭去處,所 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擇日致祭。祭東鎮則稱「東 鎮沂山之神。」
穆宗隆慶三年八月以洪水為患命巡撫山東都御史姜廷頤祭東嶽山東鎮沂山之神
编辑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皇清
编辑順治八年
编辑按《臨胊縣志》,「順治八年四月七日,遣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管工部左侍郎事劉昌致祭於東鎮沂山。」
順治十八年
按《臨朐縣志》,「順治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遣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一級左敬祖致祭於東鎮沂山。」
康熙六年
编辑按《臨朐縣志》,「康熙六年八月十七日,遣內祕書院學士劉芳躅致祭於東鎮沂山。」
東鎮沂山之神部藝文〈詩〉
编辑《沂山》明·喬宇
编辑
岱嶽西來海向東,屹然方鎮一何雄。山川自與封疆 限,雲雨能收造化功。翠巘入空高落鴈,玉泉垂闊下 成虹。明廷憂旱來香幣,六事都歸一念中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彙考
编辑夏后氏
禹禪會稽
编辑按《史記夏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禹封泰山,禪會稽。」
周
编辑周制,「望祭南鎮於南郊。」
按:《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 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四望為五嶽、四鎮、四瀆亦如五帝,因其方而為之兆也。嶽、鎮,神之最尊者也,故為兆域。」
秦
编辑始皇二十六年令祠官祀東鎮會稽
编辑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秦并天下,令 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於是 自殽以東,曰太室、恆山、泰山、會稽、湘山,春以脯酒為 歲祠,因泮凍,秋涸凍,冬賽禱祠。其牲用牛犢各一,牢 具珪幣各異。」〈按本紀秦并天下在二十六年〉
北齊
编辑北齊以會稽鎮從祀方澤。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制,方澤夏至之日禘崑。」崘皇地 祇於其上「《會稽鎮》從祀」
隋
编辑高祖開皇十四年詔就會稽山立南鎮祠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紹興府志》。「開皇十四年。 詔會稽等山並就山立祠。」
唐
编辑唐制,「歲祭南鎮會稽於越州。」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南鎮會稽於越州。
元宗開元十四年封南鎮為永興公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浙江通志》,開元十四年, 封四鎮山為公,會稽曰永興公,有南鎮永興公祠。
天寶十載加南鎮封號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十載正月「癸丑,加海鎮封號,分遣人祭。」
宋
编辑太祖乾德六年詔祭南鎮會稽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玉海》,「乾德六年。詔祭四 鎮。准唐開元禮。」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立夏日祀南鎮會稽於越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隸之州。」其後立夏日 祀南鎮會稽山於越州。
徽宗政和 年封永興公為永濟王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會稽舊封永興公, 政和封永濟王。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詔以立夏祭南鎮會稽於河南府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立夏 望祭南鎮會稽山於河南府。其封爵仍唐宋之舊。
章宗明昌 年封會稽山為永興王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會稽山為永興王。每歲遣使奉御署 祝版,奩薌乘驛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定歲祀會稽山於河南府界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三月南嶽鎮海瀆土王日 遙祭會稽山於河南府界,祀官以所在守土官為之。」
成宗大德二年加封會稽為昭德順應王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二年三月壬子,詔加封南鎮 會稽山為昭德順應王,歲時與嶽瀆同祀,著為令式。」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正南鎮神號
编辑按《大政記》:「洪武三年六月癸亥,詔嶽鎮海瀆並去前 代所封名號,皆以山水本名稱某神,南鎮稱南鎮會 稽山之神。」
洪武七年、令南鎮會稽山、浙江紹興府祭。又令春秋 仲月上旬、擇日祭
按《明會典》云云。
穆宗隆慶三年八月以洪水為患命巡撫都御史谷中虛祭東海南鎮會稽之神
编辑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藝文
编辑《遊南鎮記》明·沈純中
编辑
《職方氏》:「東南之州曰揚州,其藪曰具區,其山曰會稽, 謂之南鎮。以其能興雲雨,施潤澤,鎮一方之民。」禮望 秩於山川,《小宗伯》「四望於四郊。」鄭元謂:四望為五嶽、 四鎮、四瀆也。蓋天子方望之祀,無所不通,為嶽鎮海 瀆之在諸侯,祭其封內名山大川也。秦罷封建,嶽瀆 之祭,皆領於祠官。自殽以東,名山五,而會稽與焉。其 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春泮凍,秋涸凍,各賽 禱祠。宣帝時,始有使者持節以祠之禮。由魏及隋,嶽 鎮海瀆皆即其地立祠,命有司致祭。唐、宋之制,命本 界刺史、縣令祠之。元遣使分祀。國初稽古,以夏至日 祀方澤,五嶽、五鎮從祀。五嶽在東,五鎮在西,用純犢 一,帛五,籩豆八,簠簋各二。三年,罷神之封號,而止曰 「南鎮會稽山之神,依古定制也。」乃命都督孫遇仙等 一十八人,分祭五嶽、五鎮、海瀆之神。九年,分遣國子 生周渭等往修祠宇,命江陰侯吳良祠南鎮。夫會稽 素沃饒鉅麗,甲於東南,且人材特盛,咸以為山嶽之 靈所鍾也。然神為南鎮,將盡南方之民而庇之,則江、 淮、閩、浙皆其所佑也。功大者其典隆,是以歷代禋祀 加虔,罔敢失禮,而豈其獨厚此一郡之民?戊戌歲,余 讀書越之戢山,暇時遂與同人遊會稽,神甚靈爽,占 夢者競祈焉,其應如響。山有夏后禹之陵,聖王之墓 也,亦領於祠官。山之草木俱翳蔚蒙籠,蔥翠如幕,雖 盛夏不見旭日也,遊者堪憩息焉。祠有古松數十株, 頂皆詰屈,輪囷如偃蓋,蓋數百歲矣。茲山也,遙望之, 則凡越之巖嶂峰巒皆趨向焉,洵靈之所棲也。同遊 者為游子士林,亦稽古好文之士也。既歸而為之記。
南鎮會稽山之神部外編
编辑《遁甲開山圖》禹治水至會稽,宿於衡嶺,宛委之神奏 「玉匱之書十二卷,以授禹,禹未及持之,四卷飛入泉, 四卷上天。」禹得四卷,開而視之,乃《遁甲開山圖》。因用 以治水,訖乃緘書於洞穴。
西鎮吳山之神部彙考
编辑周
周制,「望祭西鎮於西郊。」
按:《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 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四望為五嶽、四鎮、四瀆亦如五帝,因其方而為之兆也。嶽、鎮,神之最尊者也,故為兆域。」
秦
编辑始皇二十六年令祠官春秋祀吳嶽
编辑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秦并天下,令 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自華以西名山曰 吳嶽,春秋泮涸,禱賽如東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 珪幣各異。」〈按本紀秦并天下在二十六年〉
隋
编辑高祖開皇十四年詔立西鎮神祠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開皇十四年閏 七月,詔西鎮吳山就山立祠,取側近巫一人,主知洒 掃。」
開皇十六年正月,准「西鎮吳山造神廟。」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云云。
唐
编辑唐制,「歲祭西鎮吳山於隴州。」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西鎮吳山於隴州。
元宗天寶十載封西鎮吳山為成德公遣使致祭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二 月己亥。遣大理少卿李貞祭吳嶽山。成德公取二月 十七日庚子祭。」
按:《文獻通考》:「天寶十載,封吳山為成德公。」
肅宗至德 年封西鎮為天嶽王
编辑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隴州志》,「至德乾元間,封 吳山為天嶽王。」
後唐
编辑廢帝清泰二年封西鎮為應靈王
编辑按《五代史廢帝本紀》。不載。 按《隴州志》云云。
===宋===
太祖乾德六年遣使奉衣冠劍履送西鎮吳嶽廟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立秋日祀西鎮於隴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隸之州。」其後立秋日 祀西鎮吳山於隴州。
神宗元豐八年封吳山為王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吳山舊封成德公, 元豐八年封王。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詔以立秋祭西鎮吳山於隴州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立秋 祭西鎮吳山於隴州,其封爵仍唐宋之舊。
章宗明昌 年封吳山為成德王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吳山為成德王,每歲遣使奉御署祝 版,奩薌乘驛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定歲祀吳山於隴縣界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七月,西嶽鎮海瀆土王日 祀吳山於隴縣界,祀官以所在守土官為之。」
成宗大德二年詔加封西鎮為成德永靖王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二年三月壬子,詔加封西鎮 吳山為成德永靖王,歲時與嶽瀆同祀,著為令式。」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正西鎮神號
编辑按《大政紀》:「洪武三年六月癸亥,詔嶽鎮海瀆並去前 代所封名號,皆以山水本名稱某神,西鎮稱西鎮吳 山之神。」
洪武七年,令西鎮吳山、陝西隴州祭。又令「春秋仲月 上旬擇日祭。」未幾,以諸神從祀南郊,省春祭。
按《明會典》云云。
西鎮吳山之神部藝文〈詩〉
编辑《吳山》明·田立家
编辑
巍峨神嶽鎮西都,漢畤秦封此奧區。鰲戴五峰連地 軸,龍湫百道落天吳。村翁報事《春秋》肅,聖代明禋禮 數殊。我亦升中乞「昭貺」,四維千載鞏皇圖。
《吳山》邢雲路
编辑
午夜心齋持瓣香,清晨上殿肅趨蹌。天門伐鼓開閶 闔,王子吹簫引鳳凰。呼吸有誠通帝座,晶熒無語下 《金皇》。五風十雨昭靈貺,願乞神功福下方。
《吳山》姚孟昱
编辑
大地由來神所司,灝靈吳嶽獨雄茲。每向空中旋造 化,還從冥裡運希夷。雨澤渥霑青野足,煙霞深鎖碧 巒奇。隴西勝概名千古,別是乾坤一奧基。
西鎮吳山之神部紀事
编辑《隴州志》:「吳山靈應峰下有湫池,值歲暵旱,鄉民禱之, 靈雨輒應。」
北鎮醫無閭山之神部彙考
编辑周
周制,「望祭北鎮於北郊。」
按:《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 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四望為五嶽、四鎮、四瀆亦如五帝,因其方而為之位也。嶽、鎮,神之最尊者也,故為兆域。」
梁
编辑梁北郊《醫無閭山》從祀。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北齊
编辑北齊以「醫無閭山從祀方澤。」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制,方澤夏至之日,禘崑崙皇地 祇於其上醫無閭山從祀。」
隋
编辑高祖開皇十四年詔立北鎮神祠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開皇十四年閏 七月,詔北鎮醫無閭山就山立祠,取側近巫一人,主知灑掃。」
開皇十六年正月。又詔北鎮於營州就山立祠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云云。
唐
编辑唐制,「歲祭北鎮醫無閭於營州。」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祭北鎮醫無閭於營州。」
元宗天寶十載封北鎮為廣寧公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正 月制曰:「五嶽四瀆及諸鎮山,宜令專使分往致祭。」二 月乙亥分遣范陽郡司馬畢悅祭醫無閭山。廣寧公 取三月十七日庚子祭。
按:《文獻通考》:「天寶十載,封醫無閭山為廣寧公。」
宋
编辑太祖乾德六年定祭北鎮於北嶽祠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圖書編》,乾德六年,有司 請祭北鎮,從之。此後望祭北鎮於定州北嶽祠。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立冬祀北鎮於定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隸之州。」其後立冬祀 北嶽恆山、北鎮醫巫閭山,並於定州,北鎮就北嶽廟 望祭。
徽宗政和三年封醫巫閭為王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醫巫閭,舊封廣寧 公,政和三年封王。」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詔以立冬祭北鎮醫巫閭山於廣寧府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立冬 祭北鎮醫巫閭山於廣寧府,其封爵仍唐宋之舊。
章宗明昌 年封醫巫閭山為廣寧王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醫巫閭山為廣寧王,每歲遣使奉御 署祝版,奩薌乘驛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定歲祀醫巫閭於廣寧路界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四月, 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十月,北嶽鎮海瀆土王日祀 醫巫閭於遼陽廣寧路界,祀官以所在守土官為之。」
成宗大德二年加封北鎮為貞德廣寧王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二年三月壬子,詔加封北鎮 醫巫閭山為貞德廣寧王,歲時與嶽瀆同祀,著為令 式。」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正北鎮神號
编辑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三年夏六月,始正嶽鎮海瀆稱 號,稱北鎮醫巫閭山之神,去前代所封名號。」
洪武七年定《北鎮祀典》。
按《明會典》:「洪武七年,定嶽鎮海瀆祀典,北鎮、醫巫閭 山、遼東祭令,春秋仲月上旬擇日,未幾,以諸神從祀 南郊,省春祭。」
英宗正統九年以旱遣吏科給事中姚夔祭告北鎮==天順元年,以復辟,遣翰林院編修李本致祭北鎮。==
编辑按以上俱全遼志云云
憲宗成化十三年,以災疹,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陳鉞致祭北鎮。
编辑按全遼志云云
孝宗弘治六年,以少雨,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張岫致祭北鎮。
编辑按全遼志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以即位,遣中書舍人尹梅致祭北鎮。正德六年,以平寧濠,遣山東布政司經歷張敏德祭告北鎮。
编辑按以上俱全遼志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以「嗣統」,遣彭城伯張欽致祭北鎮。
编辑嘉靖十七年,以立儲,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劉漳 祭謝北鎮。
嘉靖四十年,以生辰,遣巡撫遼東右僉都御史吉澄 祭北鎮。
嘉靖四十三年,以生辰,遣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王 之誥祭北鎮。
按:以上俱《全遼志》云云
皇清
编辑順治八年
编辑《大清會典》:「順治八年,以親政遣官祭。」
嶽
鎮
海
瀆一差遼東祭
北鎮
康熙六年
编辑《大清會典》。康熙六年
皇上親政。七月、遣官祭告
嶽
鎮
海
瀆等八處、《廣寧鎮》、「一陵一」 遣官一員
北鎮醫無閭山之神部藝文一
编辑《建北鎮廟敕》明·成祖
编辑
北鎮醫無閭山之神,自昔靈應彰顯,而為國佑民,厥 績尤著。獨其廟宇,至今弗克修治。朕心惓切,夙夜弗 怠。《敕》至,「爾等擇日興工,建立祠宇,飭嚴祀事,以稱朕 崇仰之意。故敕。」
《重修北鎮廟記》胡景榮
编辑
《春秋傳》曰:「國主山川。」山川何靈乎爾,而國主之也。太 乙分而為天地,高也、明也,博也,厚也,其如此而已,固 堪輿之淑氣也。其矗焉而奕大,搆焉而孕秀,彌焉而 莫可紀極焉者,孰主張是耶?苟不固,天地之氣不凝 焉。說山川者莫辨乎《詩》,其曰「惟嶽降神」,言甫侯、申伯 之所自也;其曰「奕奕梁山」,言韓侯受命之始也;其曰 「天作高山」,言太王遷岐之終也。而《記》亦謂「山川能降 時雨。」於乎!莫秀乎人而能呈其祥,莫尊乎天而能發 其祕,謂國主之也固宜。古之聖王,相視原隰,因天事 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制名修禮,以鎮天下。 是故均五方則有五嶽之名,鎮諸州則有諸山之名。 不然,為山川者不少矣,而奚取於今之著耶?此舜、禹 之所經承,而古今之所不變也。廣寧軍之西,故有醫 無閭山,舜封之以鎮幽州,歷代因之。第其號也,或王 之,或公之;其祭也,或侯伯之,或子男之,禮隆而義未 安。故我太祖詔釐正之,止稱「北鎮醫無閭山之神。」是 故欲報其功也,尊其稱而不過;欲妥其神也,崇其寢 而不褻;欲節其祀也,時其享而不瀆,其文簡而核,其 制隆而辨,其禮協諸義而當,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 達天地仁鬼神之大端也。故曰:「惟聖人為能制禮。」歲 丁未春,會大中丞胡公宗明、大將軍戴公廉、大柱史 李君廷松胥膺簡命,蒞茲東土。夏大旱,相與齋祓率 屬雩於北廟。中丞公及門曰:「竇矣弗墉,何以守?」及庭 曰:「圯矣弗精,何以承?」及堂曰:「穹矣弗塗,何以妥?」僉曰: 「俞。」越三日雨,民大悅。及秋,詹時日度,有司計徒庸,有 眾丕作。適景榮使於遼,因眺望焉,乃摭。其大較若此。 若夫封號之異,堂寢之詳,祀禮之節,崒嵂之奇,靈爽 之神,則《先正》諸《記》盡矣,庸何言
北鎮醫無閭山之神部藝文二〈詩〉
编辑《謁北鎮祠》明·許宗魯
编辑
名山秩望古三韓,戒曉齋心展璧壇。觀闕海光搖遠 霽,塞垣風力殿餘寒。功齊五嶽威靈久,品視三公禮 數寬。一統華夷歸鎮靜,明禋千載奉祠官。
中鎮霍山之神部彙考一
编辑陶唐氏
帝堯命舜攝位封霍為鎮
编辑按:《書經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
〈蔡傳〉封表也。每州封表一山,以為一州之鎮也。
按《路史後紀》:「帝舜有虞氏以四仲巡四守,至於方嶽, 燔望告至,秩山川。中祀大霍山,貢夏伯羲伯之樂。」 按《霍州志》:「虞舜肇十二州,冀為諸州首,封霍為鎮,後 始州焉。」
宋
编辑世祖大明七年定祭霍山之儀
编辑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明七年六月丙 辰,有司奏詔奠祭霍山,未審應奉使何官,用何牲饌? 進奠之日,又用何器?」殿中郎丘景先議:「修祀川嶽,道 光列代,差秩珪璋,義昭聯冊。但業曠中葉,儀漏典文, 尋姬典,事繼宗伯。漢載持節侍祠,血祭霾沈,經垂明 範,酒脯牢具,悉有詳例。又名山著珪幣之異,大冢有
嘗禾之嘉,山海祠霍山,以太牢告。至此準酌《記》傳,其可言者也。今皇風緬暢,輝祀通嶽。愚謂宜使太常持節,牲以太牢之具,羞用酒脯時穀,禮以赤璋纁幣。又 《鬯人》之職,凡山川四方用脤,則盛酒當以蠡桮,其餘 器用,無所取說。按郊望山瀆,以質表誠,器尚陶匏,藉 以茅席。近可依准山川以兆,宜為壇域。」參議以景先 議為允,令兼太常持節奉使。牲用太牢,加以璋幣,器 用陶匏。時不復用脤,宜用郊祀以爵獻。凡殽饌種數, 一依社祭為允。詔可。
梁
编辑梁北郊《霍山從祀》。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北齊
编辑北齊以太嶽鎮從祀方澤。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制,方澤夏至之日,褅崑崙皇地 祗於其上,太嶽鎮從祀。」〈按霍州志太嶽即霍山〉
隋
编辑高祖開皇十四年詔立中鎮霍山祠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開皇十四年閏 七月,詔冀州鎮霍山就山立祠,並取側近巫一人,主 知灑掃,並命多蒔松柏。其雩祀日,遣使就焉。」
唐
编辑元宗天寶十載加霍山封號遣官致祭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二 月己亥。分遣穎王府長史甘守默。祭霍山應靈公 按《文獻通考》。天寶十載。封霍山為應聖公。
宋
编辑太祖乾德六年有司請祭中鎮霍山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圖書編》,乾德六年,有司 言「祠官所奉止四嶽,今案祀典,請祭中鎮霍山於晉 州。」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祀中鎮霍山於晉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祭五方嶽鎮海瀆。自 兵亂後有不在封域者,遂闕其祭。國家克復四方間, 雖奉詔特祭,未著常祀。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 所隸之州,長吏以次為獻官。其後土王日祀中鎮霍 山於晉州。」
徽宗政和三年加封霍山為王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霍山舊封應聖公, 政和三年封應靈王。
寧宗嘉定八年八月蝗禱於霍山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理宗淳祐七年六月大旱命侍從禱於霍山祠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詔以土王日祭霍山於平陽府其封爵仍舊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日祭之。」詔依典禮,季夏土王日 祭中鎮霍山於平陽府。其封爵並仍唐宋之舊。
章宗明昌 年封霍山為應靈王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霍山為應靈王,每歲遣使奉御署祝 版,奩薌乘驛詣所在郡邑長貳官行事。」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定歲以土王日祀中鎮之神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六月土王日祀霍山於平 陽府界。」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正中鎮神號
编辑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三年夏六月,始正嶽鎮海瀆稱 號,稱霍山為中鎮霍山之神。」
洪武七年、定「中鎮霍山」、山西平陽府祭
按《明會典》云云。
洪武二十八年征廣西,告祭霍山。
按《霍州志》云云。
成祖永樂 年以兵行告祭霍山之神
编辑按《霍州志》永樂祭中鎮霍山文云:「今年七月十六日 兵行,特遣人致香幣牲醴,先詣神所祭告。」
代宗景泰元年遣使祭中鎮霍山
编辑按《霍州志》,「景泰元年,歲次庚午,閏正月丙午朔,越十 五日庚申,遣吏科給事中喬毅致祭中鎮霍山。 景泰六年,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蕭啟禱祀霍山。」
武宗正德六年遣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夏景和祭告於中鎮霍山
编辑世宗嘉靖十一年遣平陽府霍州知州王子謹致祭於中鎮霍山
编辑嘉靖三十三年,遣提督鴈門等關兼巡撫山西地方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崇祭告於中鎮霍山。
嘉靖三十五年,遣戶部左侍郎鄒守愚致祭於「中鎮霍山。」
嘉靖四十年,遣提督鴈門等關兼巡撫山西地方都 察院右副都御史楊宗氣致祭於「中鎮霍山。」
按:以上俱《霍州志》云云。
皇清
编辑康熙六年
编辑按《霍州志》,康熙六年九月
欽差兵部左侍郎曹國柄致祭於「《霍山中鎮》之神。」
中鎮霍山之神部彙考二
编辑《水經注》。
《汾水》
编辑
汾水出霍山,山有「嶽廟,廟甚靈,鳥雀不栖其林,猛虎 常守其庭。」又有靈泉,以供祭事,鼓動則泉流,聲絕則 水竭。
《山西通志》
编辑
《山川》
编辑
中鎮有中鎮廟,靈應甚速。凡遇災異,遣官奉祀,仍命 有司例祭。
《趙城縣志》
编辑
《山川》
编辑
霍山有中鎮廟。唐開元八年,封霍山中鎮為應聖公。 宋政和二年,封應靈王。元封崇德應靈王。至明,改稱 「中鎮。」霍山之神,靈應甚速,凡遇災異,遣官奉祀,仍命 有司例祭。至者未嘗不題詠云。
中鎮霍山之神部藝文一
编辑《祭告中鎮文》明·太祖
编辑
屹立霍山,作鎮中興,生同天地,形勢巍然。古先帝王, 察地利以安民生,故祝之曰:「霍山」於敬則誠,於禮則 宜。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歷代相因至今。曩者元君失 馭,海內鼎沸,生民塗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土之命, 百神陰佑,削平暴亂,正位稱尊,職當奉天地,享鬼神, 以統一人民,法當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祀儀,因神 有歷代之封號,予起寒微,詳之再三,畏不敢效。蓋神 與穹壤同始,其來不知歲月幾何,神之所以靈,人莫 能測其職,必受命於上天后土,為人君者何敢預焉? 予懼不敢加號,特以「中鎮霍山」名其神,依時祀神,惟 神鑒知。
《祭霍山文》代宗
编辑
惟神奠茲中土。民物育成,有賴神庇。今嗣承大統,祗 嚴祀冊。惟神歆格,永祐群生。尚饗。
又
编辑恭承大命,重付眇躬,民社所依,災祥攸繫。志恆內省, 政每外乖。或寒燠愆期,或雨暘踰度,田疇失利,穀麥 不登。憂切民心,妨及國計。究惟所自,良有在茲。然「因 咎致災,固朕躬罔避;而轉殃為福,寔神職當專。夫有 咎無功,功將惟一;而轉殃為福,功孰與均?特致懇乞, 幸副懸望。」
《祭霍山文》武宗
编辑
去歲以來,寧夏作孽。命官致討,逆黨就擒。內變肅清, 中外底定。匪承洪佐,曷克臻茲。因循至今,未伸告謝。 屬者四方多事,水旱相仍,饑殍載塗,人民困苦,盜賊 嘯聚,勦捕未平。循省咎由,實深兢惕。伏望神慈昭鑒, 幽贊化機。災沴潛消,休祥葉應,祐我國家,永庇生民。 謹告。
《祭霍山文》世宗
编辑
惟神鍾靈孕秀,鎮奠一方,陰翼國家,其來尚矣。朕以 寡昧,恭承天命,十有一年於茲,敬事神祇,罔敢少懈。 顧茲儲宮未立,恆切於懷。茲者特具牲帛醴齊,遣官 虔禱。伏望懋著神功,鍚予元嗣,則我國家綿慶祀於 無窮,而神亦享福於無窮矣。尚饗。
又
编辑「朕奉天命,子育萬民,所冀歲稔時和,災害不作。邇者 各處地方,水旱兵荒,人民遭阨,危亡載道,災變異常, 朕心憂惕。惟神上奉帝命,奠濟一方,諒垂矜憫。爰命 潔士,齎捧香帛,特遣撫臣備儀,竭虔詣祠致祭。所冀 明神大彰靈驗,潛斡化機,俾氣序順調,雨暘時若,弭 解災劫,溥資豐泰。庶同朕奉天子民之意,而神亦享」 祀於無窮矣。謹告。
===又===惟神受命上帝,鎮奠一方。茲者山西蒲、解、霍澤、臨汾、臨晉、翼城、聞喜、襄陵、靈石、安邑、滎河、平陸、高平、苪城、 夏等州縣及河東運司,各因地震,接連千里,響聲如 雷,震倒房舍,壓死人民,不計其數。惟茲災變異常,予 深用惶惻,特遣大臣敬齎香帛,往詣祭告。伏冀神明 贊天,敷佑斡旋,潛消劫難,錫福生民,地方其永賴焉。 謹告
《敕賜中鎮記》楊瑩然
编辑
維洪武二年春正月四日,群臣來朝。皇帝若曰:「朕自 起義臨濠,率眾渡江,宅於金陵。每獲城池,必祭其境 內山川,於今十有五年,罔敢或怠。邇者中原底平,嶽 瀆海鎮,悉在封域。朕每託天地祖宗之靈,武功之成, 雖藉人力,然山川之神,默識相予。況自古帝王之有 天下,莫不禮秩尊崇,朕何敢違。」於是親選敦朴廉潔 之臣,賜以衣冠,俾齋沐端悚以竢。遂以正月十五日 授祝幣而遣。然臣瑩然承詔將事為謹。三月初六日 祭於此下。威靈顯格,四時孔明。礱石鐫文,用垂悠久。 惟神興隆磅礡,靜止中央。典禮既成,綱維斯世。尚期 奠安境土,福澤生民,是我聖天子之所望於神明者, 而亦神明助我邦家之靈驗也。是年三月初六日。臣 楊瑩然記。
中鎮霍山之神部藝文二〈詩〉
编辑《中鎮廟留題》宋·王惟正
编辑
聳峻疊寒翠,森森廟木秋。崇封應聖跡,褒德鎮中州。 輔宋來宸署,興唐占上遊。義旗初有力,未足答神庥。
《題中鎮廟》明·劉玨
编辑
鰲頭矗矗倚青蒼,為雨常滋古冀方。饗祭已看逢盛 世,贈封曾說自前唐。衡陽鴈轉遙分影,華嶽蓮開近 送香。此日仰參頻北望,三呼萬歲祝君王。
《前題》胡謐
编辑
遙從雲朔起嶙峋,西嶽東行近接鄰。形勢中原開偉 觀,英靈歷代饗明禋。泉流不獨涵千頃,雲出時能雨 八根。此日躋攀凌絕頂,平觀咫尺是星辰。
《祭中鎮有感》徐珵
编辑
天開地闢分鴻濛。茲山作鎮居土中。巍然自是群嶽 宗崑。崘北來勢杳窮,太行西下趨關東。龍翔鳳翥千 里重,維霍崚峙何其雄。紛紛培塿俱相從,有若父祖 臨兒童。北為并冀南華嵩,扶輿磅礡疏堯封。我皇御 宇熙天工,民安物阜躋時雍。奈何旱曠為鞠凶,宸衷 軫念恆沖沖。爰命臣珵奉黃琮,函香不遠祠靈宮。州 侯縣邑致虔恭,奔走執事無惰容。神聖昭明天聽聰, 精誠肸蠁潛相通。禮成燕享情融融。振衣獨上最高 峰。長見雲表招玉龍。斡旋造化須神功。願得十雨而 五風。載歌天保慶言豐。
《謁霍山中鎮》褚相
编辑
一年兩度謁山神,喜睹中鎮廟貌新。千古精英回草 木,四時俎豆重儒紳。唐虞遺跡今猶在,漢宋殘碑字 益真。惟願神施匡帝力,地天無日不平均。
中鎮霍山之神部紀事
编辑《史記·趙世家》:趙簡子卒,太子毋卹代立,是為襄子。智 伯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以其圍鄭之 辱。智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原 過從後至於王澤,見三人,自帶以上可見,自帶以下 不可見。與原過竹二節,莫通,曰:「『為我以是遺趙毋卹』。 原過既至,以告襄子,齋三日,親自剖竹,有朱書曰:『趙 毋卹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將使女 反滅智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將賜女林胡之地,至於 後世,且有伉王,亦黑龍面而鳥噣鬢,麋髭𩑺,大膺大 胸,脩下而馮,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於休溷諸貉,南 伐晉別,北滅黑姑。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三國攻晉 陽,歲餘,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 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禮益慢,唯高共不敢失 禮。襄子懼,乃夜使相張孟同私於韓、魏,韓、魏與合謀, 以三月丙戌三國反,滅智氏,共分其地。於是襄子行 賞,高共為上。張孟同曰:「晉陽之難,唯共無功。」襄子曰: 「方晉陽急,群臣皆懈,唯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 於是趙北有代,南并知氏,彊於韓、魏,遂祠三神於百 邑,使原過主霍泰山祠祀。
晉獻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 旱,卜之,曰:「霍太山為祟。」使趙夙召霍君於齊,復之,以 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
《創業。起居注》:「帝入自雀鼠谷,次於靈石縣,去霍邑五 十餘里。此縣西北抗汾水,東拒霍太山,守險之衝,是 為襟帶。」於時秋霖未止,道路泥深,帝乃命沈叔安、崔 善為等,遣兵往太原,運一月糧,以待開霽。甲子,有白衣野老,自云霍太山遣來詣帝請謁。帝弘達至理,不 語神怪,逮乎佛道,亦以致疑,未之深信,門人不敢以 聞。此老乃伺帝行營路左拜見,帝戲謂之曰:「神本不 測,卿何得見?卿非神類,豈共神言。」野老對曰:「『某事山 祠,山中聞語,遣語大唐皇帝云:若往霍邑,宜東南傍 山取路,八月初雨止,我當為帝破之,可為吾立祠也』。 帝試遣案行傍山向霍邑,道路雖峻,兵往行而城中 不見。若取大路,去縣十里,城上人即」遙見兵來,帝曰: 「行逢滯雨,人多疲濕,甲仗非精,何可令人遠見!且欲 用權譎,難為之巧。山神示吾此路,可謂指蹤;雨霽有 徵,吾從神也。然此神不欺趙襄子,亦應無負於孤。」顧 左右笑以為樂。丙寅,突厥始畢,使達官級失特勤等 先報:「已遣兵馬上道,計日當至。」帝曰:「地名賈胡,知胡 將至,天其假吾。此胡以成王業也。」
《霍州志》:千里徑在州東三十里山下,即霍山神,引唐 太宗攻霍邑之路也。中有土橋,太宗至此,橋斷不能 渡,乃拜而禱之,橋遂湧出,舊痕皆向上,今跡微存。 《太平廣記》:上黨有程逸人者,有符術,劉悟為澤潞節 度。臨汾縣民蕭季平家甚富,忽一日無疾暴卒。逸人 嘗受季平厚惠,聞其死,即馳往視之,語其子曰:「父未 當死,蓋為山神所召,治之尚可活。」於是朱書一符,向 空擲之,僅食頃,季平果蘇。其子問父向安適乎,季平 曰:「我今日方起,忽見一綠衣人云霍山神召我,由是 與使者俱行。約五十餘里,適遇丈夫朱衣,仗劍怒目, 從空而至,謂我曰:『程斬邪召汝,汝可即去』。於是綠衣 者馳去,若有懼,朱衣人牽我偕來,有頃」忽覺醒然。其 家驚異,因質問逸人曰:「所謂程斬邪者誰耶?」逸人曰: 「吾學於師,得歸氏《龍虎斬邪符》」籙因解所佩籙囊以 示之,人方信其不誣。逸人後遊閩越,竟不知所在。
東瀆淮水之神部彙考一
编辑周
《周制》,「望祭東瀆於東郊。」
按:《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 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四望為五嶽、四鎮、四瀆亦如五帝,因其方而為之兆也。五嶽、四瀆,神之最尊者也,故為兆域。」
秦
编辑始皇二十六年令祠官祀淮瀆
编辑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秦并天下,令 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自殽以東,大川祠 二,曰濟,曰淮。」〈按本紀秦并天下在二十六年〉
〈注〉淮廟在平氏。
漢
编辑宣帝神爵元年詔歲祀淮於平氏
编辑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郊祀志》,「宣帝改元神爵, 令祠官以禮為歲事。自是五嶽四瀆皆有常禮。淮於 平氏使者持節侍祠,一禱而三祠云。」
梁
编辑梁北郊四瀆從祀。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唐
编辑唐制,「歲祭淮於唐州。」
按:《唐書禮樂志》云云。
元宗天寶六載封淮瀆為長源公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通典》云云。
宋
编辑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立春日祀淮瀆於唐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隸之州。」其後立春日 祀淮瀆於唐州。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桐柏廟為淮瀆長源公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真宗封禪畢,還改 唐州上源桐柏廟為淮瀆,長源公加守護者。」〈按本紀真宗封
禪在大中祥符元年
〉仁宗康定元年詔封淮瀆為長源王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詔以立春祭淮瀆於唐州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立春 祭東瀆大淮於唐州,其封爵仍唐宋之舊。
====章宗明昌 年封淮為長源王====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明昌間從沂山道 士楊道全請,封淮為長源王,每歲遣使奉御署祝版, 奩薌乘驛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定歲祀淮瀆於唐州界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正月東嶽鎮海瀆立春日 祀大淮於唐州界,祀官以所在守土官為之。」
至元二十八年,詔加東瀆封號。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八年二月,詔加嶽瀆封 號。」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正東瀆神號
编辑按《大政紀》:「洪武三年六月癸亥,詔嶽鎮海瀆並去前 代所封名號,皆以山水本名稱某神,淮瀆稱東瀆大 淮之神。」
洪武七年,令淮瀆、河南南陽府祭。又令「春秋仲月上 旬擇日祭。」未幾,以神從祀南郊。省春祭。
按《明會典》云云。
穆宗隆慶三年八月以洪水為患命巡撫鳳陽等處侍郎趙孔昭祭大淮之神
编辑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東瀆淮水之神部彙考二
编辑《禮記》:
《王制》
编辑
四瀆視諸侯。
《晉書》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東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東井,南垣之東 四星四瀆,江河淮濟之精也。
東瀆淮水之神部藝文一
编辑《祭淮文》隋·薛道衡
编辑
元帥晉王謹以清滌制幣太牢之奠,敬祭於東瀆大 淮之靈:蓋聖德應期,神功宰物,上齊七政,下括四海。 自晉人喪道,彝倫攸斁,天隔內外,地毀東南,三吳成 危亂之邦,百越為逋逃之藪。皇帝肇開鼎業,光有神 器,圖出龜龍,鏡懸金玉。憂勞庶績,無忘寤寐,言念蒼 生,情深矜養。河源、海外,莫不來庭;冒頓、呼韓,歲時拜 誦,偽陳蕞爾,尚阻聲教。妖賊叔寶,僭竊遺緒,毒流江 左,冤結人神,「上軫皇情,義申弔伐。猥蒙朝寄,撫寧淮 甸。仰惟導源桐柏,長邁蓬萊,摽四瀆而引百川,擅五 材而含七德,庶憑流惡之靈,克成除暴之舉,使水陸 旌旗,所向無前。吳會君長,束手歸服。敬申薦醴惟神。 尚饗。」
《封淮瀆文》元·宗
编辑
惟神源流深祕,潛潤博洽。阜成百穀,疏滌山川。青春 伊始,用遵典秩。
《重修淮瀆長源公廟記》宋·路振
编辑
臣聞「山川之氣,絪縕而交感,故風雨時而煦育彰焉; 陰陽之化,磅礡而無跡,故肹蠁應而神明生焉。」若夫 積厚成功,利物而不宰;靈長毓粹,曠世而流光。祀典 以興,其來尚矣。昔者鯀湮洪水,績用弗成,下民由其 昏墊,明禋以之匱乏。帝媯行巡狩之禮,始秩群望;夏 禹除懷襄之害,首奠大川。安流載融,善利斯積,潤下 之德既冠於九疇視侯之爵乃崇於四瀆。《周禮》著浮 沈之祭秦官修泮涸之儀壇坎既嚴方幣亦異兩漢 而下舊章彌縟。茲蓋王者崇稼穡之本防災沴之興 將以庇民於太熙儲祉於豐歲未有不重山川之祀 賁神靈之宇以延乎!藩錫者也。若乃觀泛濫之跡稽 神化之方東瀆比於長淮大淮稱為「奧府。」始經營於 赤位,終漫於炎野。晦明不爽,自通朝夕之潮;化產 兼包,靡容汾澮之惡。故其𣽂淪浩蕩,湍流迴直,蘊蠙 珠而不耀,指鯷海而迅征。靈氣所憑,廟貌斯顯,幽贊 之道,古今如一者,其惟長源公乎!若夫崇封奠獻之 禮,冠冕服章之度,禦災捍患之力,發祥震怪之符,是 皆紀在策書,不煩述也。《崇文廣武感天尊道應真佑 德上聖欽》明仁孝皇帝受元符之七載,既覲東后而 登岱巘,飭秋駕而巡冀壤。上封展寀,躬接乎萬靈;頌 祇育穀,虔修乎明祀。人神訢合,符瑞並至,庶徵時若, 寒燠由是不愆。厥壤可游,雲露以之流潤,禮節興而 風俗茂,刑辟措而生齒繁。家有絃誦之聲,人知洙泗 之教。昆虫咸遂,忠厚之化行;疵癘不作,生成之德著 以至。靈官降於永夕,諄誨通乎吉夢。祇見真祖,親接 緒言,識寶系之綿長,飲瓊液之甘潤。於是卻拱璧而 進道,嚴葆衛以朝真,躬款鬱華之庭,虔展罽壇之禮鴻儀有赫,丕應還臻,瑞景藹於三辰,祥輝發於九井。 回蹕睢陽之奧壤,觀風藝祖之舊邦,浚發德音,懋建 京邑,格大宮而祼鬯,陟泰壇而升燎。湛恩普洽,丕冒 於八荒;星郵四出,遍告於群祀。而嶽鎮海瀆之望,愈 嚴飭矣。先是,廟在桐柏之西南,開寶中,太祖皇帝遣 使臨徙其地,歲月滋久,棟樑斯撓。守臣上聞,中旨隨 降。畫工圖宮室之狀,大匠定營繕之制。官不嚴而治, 工不戒而備。夫制作之盛,邦家之壯觀;報降無爽,神 靈之善應。宜其享豐懋之福,協藩昌之兆,降祉於萬 祀,保民於無疆者也。下臣受詔,茂揚成績,辭燥吻怔, 直書梗概云爾。
《淮瀆廟碑記》唐·龍
编辑
「洪濛既分,震澤底定」,天下之水,播為四瀆。所以平準 五行,綱紀八維,滲漉九野,潤澤萬物,胥於是乎在。夫 淮其一,而與江、與河、與濟,析流合源,並形區域者也。 淮出於胎簪,由桐柏而導之,挾渦水而中注於泗,距 泗之盱眙東北三十里。龜山隆而起,延首曳尾,豐背 而踞,跗東其瀾以輸之東海,不激不悍,不軼不溢,民 享其利而無其害。是山又淮之鎮也。山有淮瀆廟,不 知祀者何神?《經》云:禹治水,三過桐柏,獲水神巫支祈, 形猶獼猴,力踰九象。命庚辰扼而制之,鎖於龜山之 足,淮水始安。夫神豈庚辰歟?抑《公羊子》曰:「山川有能 潤澤百里者,則秩而祭之。」淮潤不啻百里可知矣。無 亦委諸淮水之靈哉?或有曰:「支祈之宮在是爾。」夫山 妖水怪,直惟驅之而已,豈可宮耶?其誕明矣。歲月滋 久,廟日以圯,水且失其故道,汎焉蕩焉,灌於河,陟五 十二河,湖害未已也。嘉靖己丑春,鳳陽府知府曹子 嘉率知州袁子淮登山之巔,以省厥流,憮然嘆曰:「惟 廟不稱神居,水之用溢,無乃神弗相歟,民溺己溺,則 何忍?」予方撫蒞茲土,侍御徐子錦亦以刑部至,亟以 工告,而咸是之。知州與盱眙縣知縣朱鸞,各捐金以 經始其役,庶民于于而集。越四十日,用告厥成。予已 還朝攝臺事,知府、知州,輕數千里而以文請。予惟神 以庇民,國以祀神。庇民弗至,神之羞也;祀神弗虔,有 司之責也。況茲水患,閭殫為河,民其魚矣,乃恬然不 之省憂乎今日之役,為民之故,以邀惠乎神,庶幾神 之居歆,禦災捍患,罔怠厥職矣。譬若嬰兒有疾,其母 遍索鬼神而禱之,情之至也,即嫌於媚奚恤?上之不 忍吾民,猶父母之不忍吾子也。是故憂河決者乃沈 其玉,憫天旱者靡愛斯牲,率用此道爾矣。其書之也 則宜知府廉直慈惠,知州絜己愛民,其所布善政,咸 渢渢然以興。夫工特取節云。
東瀆淮水之神部藝文二〈詩〉
编辑《淮瀆廟和柳地官韻》明·雲厓
编辑
青山遙路不知遙,俯瞰河流仰碧霄。雲出洞來時作 雨,泉從地起暗通潮。古碑剝落前朝字,老檜支撐晚 歲標。千載靈祠隆祀典,一方民物賴豐饒。
東瀆淮水之神部紀事
编辑《古嶽瀆經》:「禹治水,三至桐柏山,驚風迅雷,石號木鳴, 五伯擁川,天老肅,嶽不能興。禹怒,召集百靈,搜命夔 龍、桐柏千君長稽首請命,禹因囚鴻蒙氏、商章氏、兜 氏、盧氏、黎婁氏,乃獲淮渦水神,名無支祈,善應對言 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 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踰九象,搏擊騰踔, 疾奔輕利倏忽間視不可久。禹授之童,力不能制;授 之烏木,田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鴟脾桓胡,木魅水 靈,山妖石怪,奔號藂繞以千數。庚辰持戟逐去頸鎖 大索,鼻穿金鈴,徙之淮陽之龜山足下,俾淮水永安 流注海也。庚辰之後,皆圖此形,免淮濤風水之難。」 《吳越春秋》:「椒丘訢者,東海上人也,為齊」王使于吳,過 淮津,欲飲馬于津。津吏曰:「水中有神,見馬即出,以害 其馬,君勿飲也。」訢曰:「壯士所當,何神敢干?」乃使從者 飲馬于津,水神果取其馬,馬沒椒丘,訢大怒,袒裼持 劍,入水求神決戰,連日乃出,眇其一目,遂之吳。 《五代史吳世家》:楊溥乾貞二年正月,封濟瀆為長源 王
東瀆淮水之神部雜錄
编辑《輟耕錄》:「泗州塔下,相傳泗州大聖鎖水母處」,謬也。按 《地志》云:「水神在臨淮縣龜山之下,形若獼猴,縮鼻高 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踰九象。禹獲之, 鎖其頸於龜山之足,淮水乃安流注海。」邇來漁者知 鎖所在。《古嶽瀆經》云:「禹治水,三至桐柏山,獲淮渦水 神,曰無支祈,乃命。庚辰制之,鎖於龜山之足,淮水乃 安。」唐永泰初,楚州有漁人夜釣山下,其鉤為物所掣, 沈水視之,見大鐵鎖繞山足,一獸形如青猿,兀若昏 醉,涎沫腥穢不可近。又東坡《濠州塗山》詩:「川鎖支祈 水尚渾。」注:「程演曰:《異聞集》載歌《嶽瀆經》,禹治水,至桐 柏山,獲淮渦水神,名曰無支祈,善應對,辨淮之淺深, 源之遠近。而神曰:『庚辰者,鎖於龜山』」之足,淮乃安流。 唐時有漁者釣得一古鎖,牽出其末,有如獼猴者,蓋 此物也。《國史補》曰:「楚州漁人于淮中釣得古鐵鎖,刺 史李陽大集人力引之,鎖窮,有青獼猴躍出水而逝。」 《山海經》:「水獸好為雲雨,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無。」支 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