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49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十九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四十九卷目錄

 神廟部彙考一

  史記封禪書西畤 鄜畤 陳寶祠 伏祠 密畤 上畤 下畤 畦畤 諸

  神祠 黑帝祠 蚩尤祠 靈星祠 五帝廟 長安太一祠 壽宮 后土祠 甘泉太一

  祠

  漢書郊祀志諸神祠

  述異記望陵祠 蚩尤祠 義陽神廟 董家祠

  唐書禮樂志太公尚父廟

  錄異記廬山九天使者廟

  宋史禮志火神廟 諸神祠

  冊府元龜終南山祠

  入蜀記巫山妙用真人祠 白帝廟

  文獻通考祠山廟

  魯應龍括異志金山忠烈王廟

  癸辛雜識霍山張真君祠

  驂鸞錄季惠廟

  吳船錄沼川廟

  畿輔通志東岳廟 漢壽亭侯廟 藥王廟 文丞相祠 火神廟 張相公廟

  常國公廟 狄梁公祠 姜將軍廟 帝堯廟 二郎廟 青龍神祠 漢邳彤廟 文昌祠

   白石神廟 欒武子廟 蕭晏二公廟 顯惠孫公祠 鵲山神應王廟

  盛京通志北鎮廟

  山東通志崇正祠 玉女祠 蒿里山神廟 嶧山神祠 泗水神廟 龍神祠

  髣山廟 崇祐廟 秋胡廟 黃石公祠 羊使君廟 龍女廟 弇山廟 聖水祠 牛山

  神廟 威祐廟 昭賢廟 東鎮廟 常山廟 靈祥廟 月主祠 陽主祠 六灣龍神廟

   五龍祠 貧女廟 柏欄將軍廟

  岱史東岳廟

  山西通志三靈侯廟 臺駘神廟 趙襄子廟 晉源神祠 唐叔虞祠 成湯廟

   麻衣仙姑廟 禹王廟 顯靈源廟 妬女祠 烈士廟 堯廟 巢父祠 臥龍神祠

  伏羲廟 嘉潤侯廟 老子廟 中鎮霍山廟 媧皇廟 伯益廟 黃帝廟 濟瀆廟 殘

  苦廟 李衛公廟 風后廟 帝舜廟 段干木祠 成湯廟 孫真人廟 子夏祠 三結

  義廟 神禹廟 伯王廟 吳泰伯廟 虞芮廟 萬丁神祠 后稷廟 坤柔廟 伏羲廟

   神農廟 華陽君廟 五龍山神廟 三嵕廟 慕容暐祠 靈應侯廟 崔公祠 唐太

  宗廟 慕容廟 昭澤王廟 三仁廟 風穴神廟 二仙廟 濟瀆廟 崇應侯廟 趙相

  公廟 三姑廟 律呂神祠 桑乾河神廟 炎帝廟 祝融廟 先軫廟 伏牛山神廟

  潔惠侯廟 龍泉神廟 白侯神廟

神異典第四十九卷

神廟部彙考一 编辑

《史記封禪書》
编辑

西畤 鄜畤 编辑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祀 白帝。其後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 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 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 牲,郊祭白帝焉。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吳陽武 畤,雍東有好畤,皆廢無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積高,神 「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 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其語不經見,縉紳者不道。

陳寶祠 编辑

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 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 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 以一牢祠,命曰「陳寶。」

正義曰:《三秦記》云:「寶雞神祠在漢陳倉縣故城中。今陳倉縣東。石雞在陳倉山上,祠在陳倉城,故言獲若石于陳倉北阪城祠之。」瓚曰:「陳倉縣有寶夫人祠,或一歲二歲,與葉君合。葉神來時,天為之殷殷雷鳴。雉為雊,在長安正西五百里。」《索隱》曰:《列異傳》云:「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媢,在地下食』」死人腦。媢乃言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乃逐童子,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祭,有光,雷電之聲。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餘丈,來入陳倉祠中,所以代俗謂之寶夫人祠,抑有由也。

伏祠 密畤 上畤 下畤 畦畤 编辑

作《鄜畤》後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後子孫飲 馬於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于鄜畤, 作伏祠。其後六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其 後百餘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 帝。櫟陽雨金。秦獻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畤櫟陽, 而祀白帝。

諸神祠 编辑

秦并天下,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 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 諸逑之屬,百有餘廟。西亦有數十祠。于湖有周天子 祠,于下邽有天神,灃、鎬有昭明、天子辟池于社。亳有 三社主之祠、壽星祠。而雍菅廟亦有社主。社主故周 之右將軍。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歲時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

黑帝祠 蚩尤祠 靈星祠 编辑

高祖初立為漢王,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高 祖曰:「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說。於是高 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 北畤。後四歲,天下已定,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 其後二歲,或曰:「周興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 天下。於是高祖制詔御史:「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

《廟記》云:「靈星祠,在長安城東十里。」

五帝廟 编辑

文帝時,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 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 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于是作渭 陽五帝廟,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門,各如其帝色。祠所 用及儀,亦如雍五畤。五帝廟南臨渭,北穿蒲池溝,水 權火舉而祠,若光煇然屬天焉。

長安太一祠 编辑

今上即位,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 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 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 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壽宮 编辑

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致,不愈。游水發根,言上 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 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無憂病,病少愈,彊與我會甘 泉?」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酒壽宮神 君。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按漢書郊祀志

注「壽宮,奉神之宮也。」

后土祠 编辑

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則禮不 答也。」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議:「天地牲角繭栗。今 陛下親祠后土,后土宜于澤中圓丘為五壇,壇一黃 犢太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於是天子遂東, 始立后土祠汾陰睢丘,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 帝禮。

甘泉太一祠 编辑

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 親郊之。」上遂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太一祠壇。祠 壇放薄忌。太一壇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 方。

《漢書郊祀志》
编辑

諸神祠 编辑

宣帝時,南郡獲白虎,獻其皮牙爪,上為立祠。又以方 士言為「隨侯劍、寶玉、寶璧、周康寶鼎」,立四祠於未央 宮中。又立歲星、辰星、太白、熒惑、南斗祠於長安城旁。 京師近縣鄠則有勞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 祠。雲陽有徑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又立五龍山仙人 祠及黃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膚施。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譚奏:「甘泉泰畤、河東 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長安,定南北郊,為萬世基。」天子 從之。既定,衡又言:「王者各以其禮制事天地,非因異 世所立而繼之。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 所立,非禮之所載術也。漢興之初,儀制未及定,即且 因秦故祠,復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禮,郊 見上帝,青、赤、白、黃、黑五方之帝皆畢陳,各有位饌,祭 祀備具。諸侯所妄造,王者不當長遵,及北畤未定時 所立,不宜復修」,天子皆從焉。及陳寶祠由是皆罷。明 年,衡、譚復條奏:「長安廚官、縣官給祠,郡國候神、方士、 使者所祠,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應禮及疑 無明文可奉祠如故。其餘四百七十五所不應禮,或 復重,請皆罷。」奏可本雍舊祠二百三所,唯山川諸星 十五所為應禮云。「若諸布、諸嚴、諸逐,皆罷。社主有五 祠,置其一。」又罷高祖所立梁、晉、秦、荊、巫、九天、南山、萊 中之屬及孝文渭陽、孝武薄忌、《太一》、三一、黃帝、《冥羊》 《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啟母、石萬、里沙、八神、 延年之屬及孝宣參山、蓬山之罘、成山、萊山、四時、蚩 尤、勞谷、五床、仙人玉女、徑路、黃帝、天神、原水之屬,皆 罷。明年,匡衡坐事免官爵,眾庶多言不當變動祭祀 者。又初罷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風,壞甘泉竹宮,折 拔畤中樹木十圍以上百餘。天子異之,以問劉向。對 曰:「家人尚不欲絕種祠,況於國之神寶舊畤!且甘泉、 汾陰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祇感應,然後營之,非苟 而已也。」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禮敬敕備,神光尤著。祖 宗所立神祇舊位,誠未易動。及陳寶祠,自秦文公至 今七百有餘歲矣。漢興,世世常來,光色赤黃,長四五 丈,直祠而息,音聲砰隱,野雞皆雊。每見雍太祝祠以 太牢,遣候者乘傳馳詣行在,所以為福祥。「高祖之時 五來,文帝二十六來,武帝七十五來,宣帝二十五來, 初元元年以來亦二十來,此陽氣舊祠也。及漢宗廟 之禮,不得擅議,皆祖宗之君與賢臣所共定,古今異 制,經無明文,至尊至重,難以疑說正也。前始納貢禹 之議,後人相因,多所動搖。《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 世』。恐其咎不獨止禹等。」上意恨之。後上以無繼嗣,故令皇太后詔有司曰:「蓋聞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 尊莫著於祭祀。孝武皇帝大聖通明,始建上下之祀, 營泰畤於甘泉,定后土於汾陰,而神祇安之,饗國長 久,子孫蕃滋,累世遵業,福流於今。今皇帝寬仁孝順, 奉循聖緒,靡有大慾,而久無繼嗣,思其咎職,殆在徙 南北郊,違先帝之制,改神祇舊位,失天地之心,以妨 繼嗣之福。《春秋》大復古,善順祀。其復甘泉、泰畤、汾陰 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陳寶祠在陳倉者,又復長安雍 及郡國祠著明者且半。後成帝崩,皇太后詔有司曰: 「皇帝即位,思順天心,遵經義,定郊禮,天下說憙,懼未 有皇孫,故復甘泉、泰畤、汾陰后土,庶幾獲福。」皇「帝恨 難之,卒未得其祐。其復南北郊長安如故,以順皇帝 之意也。」哀帝即位,寢疾,博徵方術士,京師諸縣皆有 侍祠使者,盡復前世所常興諸神祠官,凡七百餘所, 一歲三萬七千祠云。明年,復令太皇太后詔有司曰: 「皇帝孝順,奉承聖業,靡有解怠,而久疾未瘳,夙夜惟 思,殆繼體之君,不宜改作。其復甘泉、泰畤、汾陰后土 祠如故。」後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馬王莽奏復長安南 北郊如故。三十餘年間,天地之祠五徙焉。後莽又奏 言:「《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分群神以類相從,為五 部,兆天墬之別神。中央帝黃靈后土畤,及日廟北辰、 北斗、填星中宿中宮,于長安城之未墬,兆東方帝太 昊、青靈、勾芒畤,及雷公、風伯廟;歲星東宿東宮于東 郊,兆南方;炎帝赤靈《祝融畤》及熒惑星南宿南宮于 南郊,兆西方;帝少皞白靈《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 宮于西郊,兆北方;帝顓頊黑靈《元冥畤》及月廟、雨師 廟,辰星北宿北宮于北郊』。」兆奏可。于是長安旁諸廟, 兆畤甚盛矣。

《述異記》
编辑

望陵祠 编辑

會稽山有虞舜巡狩臺,臺下有望陵祠。帝舜南巡,葬 于九疑,民思之,立祠曰「望陵祠。」

蚩尤祠 编辑

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今冀州有蚩尤川, 即涿鹿之野。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龜足蛇首, 其俗遂為立祠。

義陽神廟 编辑

晉末,群盜蜂起,義陽公主自洛中奔出,至洛南,士卒 二千餘人留守不去,以衛京師。劉曜攻破之,主有殊 色。曜將逼之,主手刃曜不中,遂自刃。曜奇其正節,遣 葬之。民憐之,為立廟,今《義陽神》是也。

董家祠 编辑

廬陵郡有董氏之宅,前有董家祠。昔有董氏語其鄉 人曰:「吾當盡室作神。」及死,家人老幼皆卒。鄉人往往 見之,稱「吾於地下作廬陵侯。」鄉人因為立祠,能致風 雨。

《唐書禮樂志》
编辑

太公尚父廟 编辑

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 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出師,命將發日,引 辭于廟,仍以古名將十人為十哲配享。天寶六載,詔 諸州武舉人上省,先謁太公廟。乾元元年,太常少卿 于休烈奏:「秋享漢祖廟,旁無侍臣,而太公乃以張良 配。子房生。漢初,佐高祖定天下時,不與太公接。古配 食廟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誼無配享,請以張良 配漢祖廟。」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 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漢 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 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列於左;漢太子少傅張良、齊 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 君樂毅列於右,以良為配。後罷中祀,遂不祭。建中三 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 其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詔史館考定 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越相國 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 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 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 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 侯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 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 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 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元,前 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 濟,梁太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 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 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侯大將軍、鄂 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 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 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 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安平君 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太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 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 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 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 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 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 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 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觓律 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 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侯大將軍、宋國 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 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 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 汾陽郡王郭子儀。貞元二年,刑部尚書關播奏:「太公 古稱大賢,下乃置亞聖,義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皆當 時弟子,今以異時名將列之弟子,非類也。請但用古 今名將配享,去亞聖、十哲之名。」自是唯享武成王及 留侯,而諸將不復祭矣。四年,左司郎中嚴涗等議曰: 「貞觀中,以太公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廟,開元漸著 上戊釋奠禮,其進不薄矣。上元之際,執事者苟意於 兵,遂封王爵,號擬文宣,彼於聖人非倫也。謂宜去武 成王號,復為太公廟。左領軍大將軍令狐建等二十 四人議曰:「兵革未靖,宜右武以起忠烈。今特貶損,非 勸也。且追王爵,以時祠為武教主,文武並宗,典禮已 久,改之非也。」乃詔以將軍為獻官。自是以上將軍、大 將軍、將軍為三獻。

又按《宋史禮志》,昭烈武成王,自唐立太公廟,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禮。上元初,封為武成王,始置亞聖十哲等,後又加七十二弟子。梁廢從祀之祭,後唐復之。太祖建隆三年,詔修武成王廟,與國學相對,命左諫議大夫崔頌董其役,仍令頌檢閱唐末以來謀臣名將勳績尤著者以聞。四年四月,帝幸廟,歷觀圖壁,指白起曰:「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 命去之。景德四年,詔西京擇地建廟,如東京制。大中祥符元年,加諡昭烈。初,建隆議升歷代功臣二十三人,舊配享者退二十二人。慶曆議自管仲、張良而下依舊配享,不用建隆升降之次。乾道六年,詔武成王廟升李晟于堂上,降李勣于李晟位次,仍以曹彬從祀,併詔有司討論歷代諸將,為之去取,然後與本朝名將繪于殿廡。

又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九年四月壬辰,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廟一所。制曰:「乾坤沖用,陰陽所以運行;帝王大業,文武所以垂範。故四序在乎平分,五材資于並用。式稽乾坤之意,載明文武之道。永言舊章,斯典未洽,自我而始,爰備闕文。昔羲皇立弧矢之象,黃帝有甲兵之事,將以定禍亂,濟生靈。分二柄而齊設,配兩儀而共久。」 至若用之以仁義,行之以禮樂,龍豹卷舒而莫測,星辰應變而無方,誰其尸之?則齊太公之道也。故宣尼大聖,立文以化成;尚父惟師,仗武而弘訓。齊魯之道列,親賢之教興,鬱為政源,崇我王業。遂使金石之奏,永播于蹲龍之庭;蒸嘗之享,不行于非熊之室。文武並設,斯不然矣。豈「《王風》云季,禮沒于前修;將帥是尊,慶彰于今日。式崇大典,垂裕後昆。」 宜令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尚父廟一所,以張良配享。哀宗天祐二年九月,中書門下奏:「伏自遷都已來,武成王廟並未置立,今請改為武明王,其廟請于街西選地建立。其餘修置及配享十哲、七十二弟子,並請准故事者。」 從之。

《錄異記》
编辑

廬山九天使者廟 编辑

廬山九天使者,開元中,皇帝夢神仙羽衛千乘萬騎, 集于空中,有一人朱衣金冠,乘車而下,謁帝曰:「我九 天採訪,巡糾人間,欲於廬山西北置一下宮,自有木 石基址,但須工力而已。」帝即遣中使詣山西北,果有 基跡宛然。信宿,有巨木數千段自然而至,非人力所 運。堂殿廊宇,隨類致木,皆得足用。或云:此木昔九江 「王所採,擬作宮殿,沉在江州湓浦,至是神人運來,以 供所用。」廟西長廊柱礎架虛,在巨澗之上,其下汨流 奔響,泓窅不測,久歷年歲,曾無危墊。初構廟時,材木 自至,一夕巨萬,皆有水痕。門殿廊宇之基,自然化出, 非人版築,常有五色神光,照燭廟所,常如晝日。揮斤 運工,略無餘暇。人力忘倦,旬月告成。畢工之際,中使 夢神人曰:「赭堊丹綠,廟北地中,尋之自得,勿須遠求。」 於是訪之,採以充用,略無所闕。既而建昌渡,有靈官 五百餘人,若衣道士服者,皆言詣使者廟,今圖像存 焉。初,元宗夢神人日,因召天台鍊師司馬承禎以訪 其事。承禎奏曰:「今名山嶽瀆血食之神,以主祭祠,太 上慮其妄有威福,以」害烝黎,分命上真,監蒞川嶽,有 五嶽真君焉。又青城丈人為五嶽之長,灊山九天司 命,主九天生籍,廬山九天使者,執三天之錄,彈糾萬神,皆為五嶽上司,蓋各置廟,以齋食為饗。是歲五嶽 三山各置廟焉。

《宋史禮志》
编辑

火神廟 编辑

禮官議:「閼伯為高辛火正,實居商丘,主祀大火,後世 因之,祀為貴神。祖宗以來,郊祀上帝,而大辰已在從 祀,閼伯之廟,每因赦文及春秋,委京司長吏致奠,咸 秩之典,未始云闕。然國家有天下之號,實本於宋,五 運之次,又感火德,宜因興王之地商丘之舊,為壇兆 祀大火,以閼伯配。」建中靖國元年,又建陽德觀以祀 熒惑,因翰林學士張康國言,天下崇寧觀並建火德 真君殿,仍詔正殿以「離明」為名。有司請以閼伯從祀, 離明殿又請增閼伯位。乾道五年,太常少卿林栗等 言:「國朝以宋建號以火紀德,推原發祥之所自,崇建 商丘之祠,府曰應天,廟曰光德,加封王爵,錫諡宣明, 所以追嚴者備矣。」

諸神祠 编辑

諸祠廟,自開寶、皇祐以來,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 民、宮觀、陵廟、名山大川能興雲雨者,並加崇飾,增入 祀典。熙寧復詔應祠廟祈禱靈驗而未有爵號,並以 名聞。于是太常博士王右請自今諸神祠無爵號者 賜廟額,已賜額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 有爵位者從其本封;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 「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則錫命馭神,恩禮有序。」 欲更增神仙封號,初真人,次真君。大觀中,尚書省言: 神祠加封爵等,未有定制。乃並給告賜額,降敕。已而 詔開封府毀神祠一千二十八區,遷其像入寺觀及 本廟,仍禁軍民擅立大小祠。祕書監何志同言:「諸州 祠廟,多有封爵未正之處,如屈原廟」在歸州者封清 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潔侯,永康軍李冰廟已封廣濟 王,近乃封靈應公。如此之類,皆未有祀典,致前後差 誤,宜加稽考,取一高爵為定,悉改正之。他皆倣此。故 凡祠廟賜額封號,多在熙寧、元祐、崇寧、宣和之時。其 新立廟,若何承矩、李允則守雄州,曹瑋帥秦州,李繼 和節度鎮戎軍,則以有功一方者也。韓琦在中山,范 仲淹在慶州,孫冕在海州,則以政有威惠者也。王承 偉築祁州河堤,工部員外郎張夏築錢塘江岸,則以 為人除患者也。封州曹覲、德慶府趙師旦、邕州蘇緘、 恩州通判董元亨、指揮使馬遂,則死於亂賊者也。若 王韶於熙河、李憲於蘭州、劉滬於水洛城郭成於懷 慶軍、折御卿於嵐州,作坊使、王吉於麟州,神堂砦各 以功業建廟。寇準死,雷州人憐其忠,而趙普祠中山, 韓琦祠相州,則以鄉里,皆載祀典焉。其他州縣嶽瀆、 城隍、仙佛、山神、龍神、水泉、江河之神及諸小祠,皆由 禱祈感應而封賜之,多不能盡錄云。

《冊府元龜》
编辑

終南山祠 编辑

開成二年四月辛酉,詔曰:「每聞京師舊說,以為終南 山興雲,即必有雨。若當晴霽,雖密雲他至,竟不霑霈。 況茲山北面闕庭,日當恩顧,修其望祀,寵數宜及。今 聞都無祠宇,巖谷湫卻在命祀終南山未備禮秩。湫 為山屬,捨大崇細,深所謂闕於興雲致雨之祀。宜令 中書門下且差官設奠,宣告恩禮,便令擇立廟處所, 迴日以聞,然後命有司即時建立。」八月乙未,長安縣 令杜慥奏准詔置終南山祠宇畢。己酉,冊終南山神 為《廣惠公》。

《入蜀記》
编辑

巫山妙用真人祠 编辑

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 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 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 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 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上。峰頂上猿皆鳴,達旦方 漸止。」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 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幛。祠舊有鳥數百送 迎客舟。自唐幽州刺史李貽詩已云:「群鳥幸胙餘」矣。 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絕無一鳥,不知其故。

白帝廟 编辑

廟氣象甚古,松柏皆數百年物。有數碑,皆孟蜀時立。 庭中石筍有黃魯直「建中靖國元年」題字。又有越公 堂,隋楊素所創,少陵為賦詩者,已毀,近所築,亦宏壯 也。

《文獻通考》
编辑

祠山廟 编辑

廟在廣德軍。土人言其靈應,遠近多以耕牛為獻。偽 唐以來,聽鄉民租賃,每一牛歲輸絹一疋,供本廟之 費。其後以絹悉入官。景德二年,知軍崔憲請量給絹 完葺祠宇。上曰:「此載在《祀典》,當官為崇飾。」因詔本軍 葺之。

《魯應龍括異志》
编辑

===金山忠烈王廟===
考證
金山忠烈王,漢博陸侯,姓霍氏。吳孫權時,一日致疾,

黃門小豎附語曰:「國主封界華亭谷極西南,有金山 鹹塘,湖為民害,民將魚鱉食之,非人力能防。金山故 海鹽縣一旦陷沒為湖,無大神護也。臣漢之功臣霍 某也,部黨有力能鎮之,可立廟于山。」吳王乃立廟。建 炎間,建行宮于當湖,賜名顯應尤著,鄉民祈禱輒應。 部下錢侯尤為靈著。王以四月十八誕辰,浙之東西, 商賈舟楫,朝獻踵至。自入四月至中旬末,一市為之 鼎沸。聞有設祭于松柏間,祀其先亡,慟哭而反,謂之 「小嶽廟。」廟中鐵鑄四聖,由海而來,至今見存。

《癸辛雜識》
编辑

霍山張真君祠 编辑

杭之霍山張真君祠,廟宇雄壯,香火極盛。自兵火後, 漸致頹圮,此後人無復問之者。辛卯,朱宣慰運米入 京,自登萊拋大洋三神山,轉料以往。忽大風怒作,急 下釘鐵猫,折其三四,柁幹鐵稜,軋軋有聲欲折,一舟 之人,皆分已死。主者露香,望空而拜乞命。忽于黑雲 中,震霆有聲,出大黃旗,上書「霍山」二字。于是舟人亟 拜,許以再新殿宇,以答神貺。須臾,風濤貼然,遂獲安 濟。是冬入杭,遂捐鈔千錠,崇建鼎新云。

《驂鸞錄》
编辑

季惠廟 编辑

袁州季惠廟,廟祠兄弟二王,不血食,其神龍也。舊傳 二龍昔居仰山中,以其地施仰山,祖師,遷居于此。廟 有楊氏神稱吳時加封司徒,竹冊尚存,又稱「保太元 年。」蓋錢氏有浙時,或嘗用楊氏正朔也。

《吳船錄》
编辑

沼川廟 编辑

黃牛峽,上有沼川廟,黃牛之神也,亦云助禹疏川者。 廟皆大峰峻壁,壁有黃跡如牛,上一墨跡,如人牽之, 云「此其神也。」

畿輔通志各志祠廟止載其宏大及靈應者餘詳職方典===東嶽廟:=== 编辑

廟在順天府朝陽門外二里元延祐中建祀東嶽天 齊仁聖帝殿宇廓然士女瞻禮者月朔望日晨至左 右門無閒閾座前拜席為燠化楮錢爐火相及無暫 熄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從像乃若憂深思 遠者相傳元昭文館學士藝元手製也元寶坻人初 為黃冠師事青州把道錄得其塑土範金搏換像法 搏換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上髹帛儼成 像云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適閱祕書圖畫 見唐魏徵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稱為相臣遽 走廟中為之即日成今禮像者仰瞻周視一一歎異 焉殿前碑三趙孟頫楷書一孟頫弟世延楷書一虞 集隸書一明正統中拓其宇兩廡設地獄七十二司 後設帝妃行宮宮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領嬰兒以 嬉或治具妃將膳奉匜櫛為妃妝纖纖縫裳司妃之 六服也宮二浴盆受水數十石道士贊洗目無目諸 疾入者輒洗帝妃前懸一金錢道士贊中者得子入 者輒投以錢不中不止中者喜益不止罄所攜以出 三月二十八日帝誕辰都人陳鼓樂旌幟樓閣亭彩 導仁聖帝像遊帝之所經婦女滿樓士商滿坊肆行 者滿路駢觀之帝遊幸歸導者取醉松林晚乃歸各 州縣多有

漢壽亭侯廟: 编辑

景物略曰廟在正陽門月城內西北以門近宸居左 宗廟右社稷之間朝廷歲一命祀萬國朝者退必謁 輻輳者至必祈禱也祀典歲五月十三日祭漢前將 軍關某先十日太常寺題遣本寺堂上官行禮凡國 有大災祭告之明萬曆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司禮 監太監李恩齎捧九旒冠玉帶龍袍金牌牌書敕封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于正陽門 祠建醮三日頒知天下然太常祭祀則仍舊稱史官 焦竑曰稱漢前將軍侯志也天啟四年七月禮部覆 題得旨祭始稱帝祠有修撰焦竑碑庶吉士董其昌 書五城及各州縣多有

藥王廟: 编辑

《景物略》曰:「天壇之北藥王廟,武清侯李誠銘立也。廟 祀伏羲,神農、黃帝,而秦漢來名醫侍伏羲,嘗草治砭, 以治民疾。厥像蛇身麟首,渠眉達掖,奯目珠衡,駿毫 翁鬣,龍唇龜齒,葉掩體手玉,圖文八卦,神農,磨蜃,鞭 𦭞察色,齅嘗草木,而正名之。病正四百,藥正三百,六 十有五,爰著本草,過數乃亂。厥像弘身,牛頤龍顏,大」 脣,手藥草。黃帝咨于岐、雷而《內經》作,著之玉版,厥像 附函,挺朵修髯,花瘤袞冕服。左次孫思邈曾醫龍子, 出《千金方》于龍藏者。右次韋慈藏,左將一丸,右蹲黑 犬,人稱藥王也。側十名醫:三皇時之岐伯、雷公,秦之 扁鵲,漢之淳于意、張仲景,魏之華佗,晉之王叔和、皇 甫謐、葛洪,唐之李景和,蓋儒道服不一矣。藥者,勿藥 者藥效,罔效者,月朔朢焚楮香,祈報弭焉。男女彭彭 然。晨夙興,午餘,罷左墀。碑文書丹,俱恭順侯吳惟英也。

文丞相祠 编辑

祠在順天府學,因宋文丞相義盡之柴市祠丞相學 宮中曰「教忠坊」,丞相廬陵人,廬陵人祠。丞相學宮外 曰「懷忠會館。」教忠長上志,懷忠,臣子志也。明洪武九 年,北平按察使司副使劉崧始請建祠。永樂六年,太 常寺博士劉履節奉命正祀典,始春秋祭于有司。碑 二,一楊士奇,一羅倫。按公授命,至元壬午十二月初 九日,風沙晝晦,宮中皆秉燭行,百官入亦秉燭前導。 世祖以問天師張悔之,贈公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太 保、中書平章政事、廬陵郡公,諡「忠武。」命王積翁書神 主,灑掃柴市,設壇祀。丞相孛羅行初奠禮。旋風起,捲 主雲中,雲中雷啍啍如怨聲,晝逾晦,乃改前宋少保、 右丞相、信國公,天乃霽。明日,歐陽夫人從東宮得令 旨,收公骸。江南十義士舁柩s都城小南門外五里, 道傍誌其處。大德三年,繼子陞至都順城門內,見石 橋織綾人婦,公舊婢綠荷也。為陞語劉牢子,乃引到 柩處,大小二僧塔,其大塔小石碑刻「信公」二字,柩塔 南石址焉。至元二十年,歸葬廬陵。

火神廟 编辑

廟在順天府北城日中坊,唐貞觀中址,元至正六年 修也。明萬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閣焉。前殿曰「隆 恩」,後閣曰「萬歲」,景靈閣左右「輔聖」、「弼靈」等六殿。殿後 水亭,望北湖建廟北面濱湖,以水濟而勝厭也。殿墀 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禮部侍郎翁正春撰,各 州縣多有。

張相公廟 编辑

在通州境內。神本越人,入水為神。明萬曆乙未,越人 有商于此者,獲神之佑,為廟祀焉。

常國公廟 编辑

廟在通州舊城南門內,明洪武間敕建,祀開平忠武 王常遇春,以燕山侯孫興祖配焉。春秋上丁,有司致 祭。甲申歲猶遵此制。祭之日,大風飆起,几筵俱震,遂 罷祭。今改為「斗母宮。」

狄梁公祠 编辑

祠在昌平州。過沙河二十里,至新井庵。松有林,聲能 鼓洪濤,影能蔭畝。西數里有臺曰景梁臺,士人立以 思狄梁公也。柳林如新井庵松照行人衣,白者皆碧。 夏秋間,柳株株皆蟬噪聲,日夕無復斷續行其下,語 不得聞。又五里即梁公祠,建于唐,碑猶在。元大德、明 正統俱重修,其碑文有云:「梁公令昌平時,有為虎所」 噬者,其母訴之,公為文籲神。翌日,虎伏階下,公肆告 于眾而殺之。去官後,土人思之,立祠祀焉。祠前有古 木仆地,如虎伏狀,相傳亦唐時木也。數武外立二石 幢,鑴梵語,書法類李北海,唐貞觀中幢也。過西廢寺, 有二石幢,唐元奘手書。

姜將軍廟 编辑

廟在灤州西。相傳「後唐清泰間,鎮碣石城,蛟為民害, 將軍斬之,人懷其惠,立廟祀焉。」

帝堯廟 编辑

廟在唐縣八里口底村。山腰有泉,清而不流,古今不 竭。土人于泉池浮紙卷沉則宜蠶不沉則不宜。明永 樂間重修。

二郎廟 编辑

廟在博野縣桃李村,唐時建。相傳有「泥龍飛昇廟。」州 縣各有,不悉《記》。

青龍神祠 编辑

祠在完縣增山村東獅陀林。昔有僧名盧,自江南來, 寓居獅陀林祕磨崖下。一日,有二童子拜于前,盧納 之。時旱久,童子白于盧,委身龍潭,須臾化青龍各一, 遂雨。事聞,賜盧「感應禪師」,設祠祀青龍神。明宣德年, 龍時出沒,禱雨輒應。

漢邳彤廟 编辑

俗誤為「皮場廟。」在祁州南門外,自宋迄今,有疾者禱 之即愈。宋咸淳六年,加封明靈昭惠顯祐王。

文昌祠 编辑

祠在真定府井陘縣東三里凌雲塔。明知縣張應台 因本縣四科不第,卜地創建,建後果發經魁。邑人都 御史霍鵬有《記》。各州縣多有。

白石神廟 编辑

廟在元氏縣白石山麓。漢光和四年,守令以神能興 雲雨,有禱輒應,因請于朝,立廟祀之。

欒武子廟 编辑

廟在欒城縣西北五里,塚上舊止小祠一楹,每逢春 秋祭期,主祭者立祠門外,一展拜而已。明嘉靖年間, 都城趙侍御劾嚴相,疏具未上,夜夢一人,緋衣皂冠, 持簡來拜,大書「治生欒書。」詰晨疏入,遂謫欒尉。受事 之日,次第謁廟,至武子祠,瞻神像貌與前夢無異,乃 太息曰:「吉凶休咎,公前知之矣。」遂捐金重建廟制。洪 敞,自趙侍御公始。

===蕭晏二公廟===廟在冀州城西一里高原上。按:蕭公名伯軒,宋新淦 人,明封「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晏公名戍子,元 臨江人,明封平浪侯。先是明成化六年,大水衝城,知 州胡瑛呼神求救,水退城全。次年構廟于此。明成化 十八年,滹沱河溢,水衝城壞,知州李德羙跪禱間,適 有麥秸順流而下,與所塌城樓土石併塞,由是水不 入城,因重新之。

顯惠孫公祠 编辑

祠在寧晉縣北關迤西,祀元兵部尚書樂安郡侯孫 瓚。元末賊帥將屠邑,過丁橋,忽雙鯉躍橋上,應賊夢 中所見,復見公神現雲中。賊懼,告百姓以「不敢屠城」 之故而去。

鵲山神應王廟 编辑

廟在順德府內丘縣西六十里鵲山下。漢唐已有之。 始建不詳。祀秦越人。宋仁宗敕封「神應王。」

《盛京通志》
编辑

北鎮廟 编辑

廟在錦州府廣寧縣城西。舜封醫巫閭山以鎮幽州, 歷代因之。唐開元封廣寧公。遼、金加王號。元大德二 年,封「貞德廣寧王。」明洪武初,詔改封號,止稱「北鎮醫 巫閭山之神」建廟設主,歲時祀享。朝廷有大典,遣官 告祭。

《山東通志》
编辑

崇正祠 编辑

祠在濟南府城北十五里華不注山下。舊為華陽宮。 嘉靖十一年,巡撫都御史袁宗儒改「崇正祠」,祀逢丑 父閔子騫,以名宦鐵鉉以下二十二人、鄉賢黃福以 下十九人列左右,春秋致祀。不知何年復改祀勾芒、 祝融、蓐收、元冥,名曰「華陽宮」如故。

玉女祠 编辑

祠在泰山頂玉女池側。舊有玉女石像,池泉久壅濁。 宋真宗東封,泉忽湍湧,王欽若請浚治之,像頗摧折。 詔易以玉礱石為龕,奉置舊所,令欽若致祭,建昭真 觀。明成化間,賜額「碧霞靈應宮。」祈禱捐施者悉于此。

蒿里山神廟 编辑

廟在泰山下,弘治十四年建。其神鄷都大帝,有七十 五司,以為收捕、追逮、出入死生之所。距泰嶽廟西南 五里社首壇左。按蒿里本古禪地之處,顏師古《漢書 註》辨之甚明。然古挽歌:「蒿里誰家地?聚斂精魂無賢 愚。」《泰山吟》:「蒿里亦有亭,幽岑集萬鬼。」皆以為幽魂所 會,亦無不書為蓬蒿之蒿矣。

嶧山神祠 编辑

祠在兗州府鄒縣東南二十五里,即秦刻石頌功處。 宋封靈巖侯,明改封「《嶧山》之神」,仍以十月十五始封 日,命守土官祭之。

泗水神廟 编辑

廟在泗水縣東五十里泉林陪尾山上。前代封仁濟 侯,明改正今稱。常以二月二日縣官致祭。

龍神祠 编辑

祠在單縣東南二十五里,古浮圖下,旱禱輒應。宋崇 寧中,賜額「豐澤廟。」紹興中,封善濟侯。元至元間,縣尹 楊文卿重修。

髣山廟 编辑

廟在定陶縣北十二里髣山上,祀曹叔振鐸。宋太平 興國中,禱雨有應,封其山為豐澤侯,學士王禹偁有 《記》。

崇祐廟 编辑

廟在嘉祥縣南十五里青山之陰。《碑文》稱其為古焦 王。自漢建寧初已著靈德,號青山君。晉永安間,奉車 都尉金鄉申弘立石為頌。宋崇寧元年,敕封寧應侯, 廟曰「崇佑。」宣和三年,加封惠濟公。金元以來,禱雨祈 晴,感應如響。

秋胡廟 编辑

廟在嘉祥縣南五十里平山上,其來已久。至元八年, 主簿夏清因禱雨有應,重修。俗傳秋胡妻邵氏為神, 山下居民邵姓者,自稱「秋胡妻族。」廟中所祀秋胡之 妻,非秋胡也。

黃石公祠 编辑

祠在東阿縣穀城山之陽。張良于下邳橋逢老父,授 《書》曰:「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也。」良果于此得黃石。 後人因立祠,有司歲以一月十八日致祭。

羊使君廟 编辑

廟在東昌府城東北,漯河東十里。晉開運初,博州河 溢,城淹沒。使君祝天,願以身代民災,投水而死。民為 立廟。

龍女廟 编辑

廟在堂邑縣西十五里。禱雨有應。

弇山廟 编辑

廟在莘縣北四十里。後魏孝昌二年,有泉湧出,下有 碎石,俗呼「弇山」,旱禱輒應。宋崇寧二年,縣令趙㠓奏 請賜號「顯仁」,致祭。明景泰四年,知縣李瓘重修,樹碑

聖水祠 编辑

祠在青州府東十里聖水社邊,有泉二泓,澄瑩甘冽, 水旱不加盈涸,禱雨輒應。

牛山神廟 编辑

廟在臨淄縣南十五里。左思《齊都賦》曰:「牛嶺鎮其南。」 《列子》云:「齊景公游于牛山,北顧其國而流涕者,即此。」 廟。創始無考,元至治元年,張春喦重修,趙明政有記。

威佑廟 编辑

廟在高苑縣治東,祀前代唐葛、周三真君。按《碑》曰「威 佑三將軍」者,實西周厲王時人,同為諫官。王失政,累 諫弗從,棄官游于吳。及厲王崩,宣王立,三官復歸于 周。無何,王以三官輔導太子有功,遷秩東兗,而國大 治。迨三官沒,王始以孚靈、威靈、浹靈侯爵等號封之。 至宋真宗祥符元年,東封泰山,至天門,忽見三神人, 于是又加封號焉。徽宗宣和五年。敕賜「威佑三將軍」 廟額。

昭賢廟 编辑

廟在昌樂縣東十里孤山上,祀伯夷。《叔齊傳》曰:「伯夷 避紂,居北海之濱」,即此。明成化間重修。

東鎮廟 编辑

廟在臨胊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沂山麓,祀東鎮沂山 之神。明載諸祀典,時遣官致祭。成化間,知府李昂、正 德間知府朱鑑重修。廟正殿名東安殿,前為御香亭, 殿後有石翁嫗,舊在他淫祠,土人移置後寢,瀆禮甚 矣。廟之西,舊為神祐宮,今改為齋居。其東舊為驛,今 改為牲庖。泰祠,加車乘騮駒。漢公土帶告武帝曰:「黃 帝封東泰山即此。」舊傳古廟在山之椒,去今所三十 里。廟西廡下有柏,偃蹇剝蝕,相傳為堯時所植,或未 可信。

常山廟 编辑

廟在諸城縣常山之麓,祀山神。宋宣和間,禱雨有應, 封《靈澤昭應王碑》尚存。

靈祥廟 编辑

廟祀海神在登州府北海中沙門島上。一在丹崖山 之陽。宋崇寧間賜廟額曰「靈祥。」元加感應神妃,又加 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明頒降祭文,春 秋致祭,海防道主之。

月主祠 编辑

祠在黃縣萊山之麓,旱禱有應。

陽主祠 编辑

祠在福山之罘山下,祀以三月三日。《史記》封禪祠八 神陽主,乃八神之一。元延祐六年重修。舊有秦始皇 所樹石刻,字畫剝落。

六灣龍神廟 编辑

廟在萊州府城北三十里,廡下有潭,水停滀而靜深, 世傳有龍潛焉。

五龍祠 编辑

祠在府城西一里。山岡之脊湧出五泉,時或煙霧深 鎖其上。

貧女廟 编辑

廟在平度州六十里。貧女,不知何時人。「世傳其夫行 戍,女裹糧從之。夫死,女乞棺葬之,遂自殺。時人哀之, 立廟祀焉。」

柏欄將軍廟 编辑

廟在膠州北三十里柏欄。秦將史逸其姓名,韓信滅 齊,假道以攻田橫將軍力戰死,人義之,立祠祀焉。

《岱史》
编辑

東嶽廟 编辑

廟在泰安州城西北隅。《風俗通》曰:「岱宗廟在博縣西 北三十里,山虞長守之。」按岱嶽觀《至元碑》云:「嶽廟在 嶽之南麓。」岱嶽、升元二觀前,當為漢址。唐武則天篡 唐時改今地,或云宋改今地。其後歷代廢興修葺詳 諸《記》石廟制。堞城高二丈,週三里,城門有八:南闢者 五,而正中曰嶽廟門,東偏曰仰高門,西偏曰見大門。 東闢者一,曰東華門;西闢者一,曰西華門;後闢者一, 曰後宰門。凡門各有樓,而角樓亦四:東南曰巽樓,東 北曰艮樓,西北曰《乾》樓,西南曰《坤》樓。由岱廟門而上, 重門為配天,次為仁安,再上為仁安殿。露臺高下聯 屬者二。殿前兩廡之中為鐘鼓樓,樓之後各為齋房, 殿後為寢宮,宮左右為配寢。其規模宏侈,儼如王者。 居配天門,左為三靈祠,右為太尉祠。祠前東廡別殿 曰炳靈,西曰延禧,碑亭三,其一當岱嶽、配天二門之 間,其二對峙於鐘鼓樓側。殿前古松數十株,蟠結偃 蓋,非他境所有。炳靈殿前則漢柏,延禧殿前則唐槐, 皆特異,雖良繪莫能狀。銀杏大者圍三仞,火空其中, 《陰符經》曰:「火生於樹」,信夫。奇石玲瓏者九。其上有古 題刻,碑石林立。其可為書法者,張待制漴書《宣和廟 記》喬冢宰宇篆御祝文。廟前有亭曰遙參,亭前為遙 參門,門之前為御街,宋東封警蹕之地,而實為廟之 第一門也。舊榜曰草參門。門中有臺,臺上有亭,亭重 簷四面,十有六角,崚嶒綺麗。昔凡有事於嶽者,先拜於亭而後入廟,故曰「草參。」今有司遇當祝釐于廟罷, 則儀從由亭門而出,猶古之制也。亭今列屏鑒,方圓 各一,高六尺許。鑒前雕座,置《元君像》。四方來謁頂廟 者,亦先拜焉,故又曰「遙參亭」云。

《山西通志》
编辑

三靈侯廟 编辑

廟在太原府城南關西。祀孚靈侯唐宏,字文明;威靈 侯葛雍,字文樂;浹靈侯周武,字文剛。皆周厲王臣。諫 王不聽,去,吳王厚禮之。會楚侵吳,三人各以神策迎, 楚懼而降。吳王欲大加封賞,不受。宣王即位,復歸周, 後救太子靖王之難。宣王遷三臣于兗,治民有惠政, 沒並加侯封。秦、漢、隋、唐、宋真宗因其顯應,賜號「三原 真君。」凡民有禱輒應。太谷、清源等各州縣多有。

臺駘神廟 编辑

廟在晉澤南。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元冥師。生臺駘, 能棄其官,宣汾、洮、漳大澤,以處太原。帝嘉之,封諸汾 州。後人立廟祀之。又汾州府及曲沃沿河等處,皆有 行祠。

趙襄子廟 编辑

廟在太原縣南,祀晉趙無恤。五代時,璐王從珂與石 敬塘同入廟中,神像屹然起立。又太谷縣亦有之。

晉源神祠 编辑

祠在太原縣西南十里晉祠內,宋天聖間建。熙寧中, 以祈禱有應,守臣請號昭濟聖母,廟額「惠遠。」明洪武 初,遣使禱雨有應,加封「廣惠顯靈昭濟聖母」,四年,改 稱令號。

唐叔虞祠 编辑

祠在太原縣西南十里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即今 晉祠。叔虞始受封為唐侯,至于燮,因晉水,號曰晉祠, 亦以名魏。《地形志》云:「晉陽有晉王祠」,即此。

成湯廟 编辑

廟有二:一在祁城都昭餘祁故地,元至元年建。明嘉 靖間移舊址北三十餘步。一在子洪鎖雙泉山半,金 大定年建。《一統志》云:「昭餘祁藪側祀成湯,歲旱,土爆 沙聚,置其上以禱,得水輒應。」

麻衣仙姑廟 编辑

廟在文水縣東北桑村。姑姓任,為魏氏聘,不願嫁,隨 居汾陽之黃蘆山石室中。魏氏聞知,詣山請歸。姑披 麻衣,走入洞不見,因名「麻衣仙洞。」洞猶有姑手痕,屢 著靈應,洞出五色蛾。

禹王廟 编辑

廟在河曲縣西五里黃河岸。相傳禹治水時經此。地 有禹跡,故立廟祀之。

顯靈源廟 编辑

廟在平定州西八里嘉山,祀黑水神。神本晉靖公之 臣,忠于晉,後為三卿所逼,化于此山之陽。宋封靈源 公。

妬女祠 编辑

祠在平定州東九十里承天鎮,俗傳妬女,介之推妹 也。《舊經》云介山氏之廟。唐武后幸河東,道出祠下,懼 致風雹,欲別開道以避之。狄仁傑諫曰:「一人行幸,風 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妬女之避哉?」遂止其役,駐蹕祠 下,風停雨息。

烈士廟 编辑

廟在忻州治西北三里。明嘉靖二年,僉事李公濂命 建,祀趙盾、韓厥、程嬰、公孫杵臼、鉏霓靈、輒提、彌明七 人有《碑贊》。

堯廟 编辑

《水經注》曰:「汾水側有堯廟,前有碑。」《魏土地記》曰:「平陽 府城東十里汾水東原上有堯神屋石碑。今在府城 南八里舊址。堯廟在汾西,晉元康中建于汾東,唐顯 慶三年移建于此。」明正統間,布政石璞、知府萬觀重 修。正德間,巡按周倫修額。正廣運殿祀堯,右重華殿 祀舜,左文命殿祀禹,名三聖廟後為光天閣,後右為 丹朱廟,左為娥皇、女英廟,東為「三聖考廟,擴地七百 餘畝,廡楹數百間,春秋致祭。墓在府東六十里,于浮 山分祭。」又洪洞、浮山、太平、垣曲、霍州等處,皆有廟祀 之。

巢父祠 编辑

祠在襄陵縣東南荊村下有水名「巢溪。」

臥龍神祠 编辑

祠在襄陵縣東南崇山西嶠。元延祐三年重修,旱禱 輒應。

伏羲廟 编辑

廟在洪洞縣東南五十里卦底村,廟後有塚,元大德 十年建。廟東有「畫卦臺」,乃伏羲畫卦處。

嘉潤侯廟 编辑

廟在浮山東峰上孚佑侯左。唐開元十八年敕建。今 稱「東西二峰神。」每歲四月八日,有司致祭。

老子廟 编辑

廟在浮山縣南三十五里龍角山。唐武德中,神見此山,遂立廟,有御製碑。

中鎮霍山廟 编辑

廟在趙城縣東北四十里,霍山之麓苑川里。唐開元 八年,封霍山中鎮為應聖公。宋政和二年,封靈應王。 明洪武三年,改稱「中鎮。霍山之神」,遣使齎捧金香盒 一箇,重十六斤。每歲春秋,令有司致祭。每遇改元及 兵荒,仍遣官祭告。歷永樂、洪熙、正統、景泰、天順、成化、 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年分不同,俱遣官致祭,各 有碑文存焉。又襄陵、岳陽、霍州俱有廟,春秋致祭。

媧皇廟 编辑

廟在趙城縣東門外五里許侯村里。「宋開寶元年創 建,元大德年重修。明洪武三年,遣官齎金香盒一箇, 重十六斤,命有司常加修理,以附近人戶看守。春秋 有司祭。每三年遣官致祭。」歷代改元各年分不一,俱 遣官祭,有碑文存焉。金香盒被流賊刦去無存。又臨 汾、洪洞、太平、蒲縣、靈石等處皆有廟。

伯益廟 编辑

廟一在太平縣東北北社村,有墓在焉。一在太平縣 北五里張高村。一在中黃里南黃村,襄陵浮山亦有。

黃帝廟 编辑

廟一在曲沃縣城中。正統間,里人掘地得古碑,上刻 黃帝廟。其陰贊文曰:「道德巍巍,聲教溶溶。與天地久, 億萬無窮。」因立廟。一在喬山,周顯德中建。一在蒙城 鎮,知縣劉璣建,制極壯麗。洪洞、太平、絳州等處亦有 廟。

濟瀆廟 编辑

廟一在曲沃縣東關,一在濟溪,一在城。元延祐中,邑 人于濟源燒香,至老辭,神曰:「今老不能再至。」及抵家, 行李中得一龜,神之而立廟。四月十八日祀之,會集 商賈。

殘苦廟 编辑

廟在曲沃縣西北關。舊《志》云:「介之推從重耳出亡,追 者甚急,推以其子林代死。後重耳入晉,推妻並林妻 尋推至此,聞焚死于綿山,二人投井而死。鄉人立廟, 後訛為蠶姑廟。」

李衛公廟 编辑

廟在靈石縣小水頭,即英雄相遇處。後人立廟,并建 西嶽祠,以張、李、紅拂女附于右。又臨汾、蒲州等處亦 有廟。

風后廟 编辑

廟在蒲州南風后塚前。風后,黃帝臣,沒葬于此地,後 人因建廟。

帝舜廟 编辑

廟在蒲州東門外。宋真宗祥符四年,祭后土,駕次河 中,謁舜廟,命本府修飾牆垣,親作贊紀之。改「舜泉坊」 為「廣孝坊」,命王欽若撰記。復詔建廟于舜泉側,即今 廟焉。明朝命有司春秋致祭。又州南二十里,歷山媯 汭側,舜所耕處,亦有舜廟。洪洞、太平、岳陽、翌城、猗氏、 夏縣、聞嘉、垣曲,皆有廟。

段干木祠 编辑

祠在蒲州南一百二十里上方段村。元河東運司副 使段禧為先生裔孫,倡族眾復興之,即今「上方祠。」

成湯廟 编辑

廟在榮河縣東北一十里。以陵寢所在,故建廟于此。 內塑湯像,以伊尹仲尫配享。宋開寶六年,敕賜。明正 德四年,少卿喬宇奉命來祀,「題准增修,有司春秋致 祭。」又浮山、太平、曲沃、翼城、聞喜、垣曲等處,皆有廟。

孫真人廟 编辑

廟在猗氏縣莊武王廟內。王討叛有疾,唐德宗命真 人孫思邈來醫,因建祠于廟左,禱藥即愈。

子夏祠 编辑

祠在河津縣西北辛村里子夏墓側。「子夏退老,寓居 西河之上,歿葬此地,後人為立祠焉。」

三結義廟 编辑

廟在解州治東北禮賢坊街東。祀漢劉元德、關雲長、 張翼德。春秋戊日祭。

神禹廟 编辑

廟一在夏縣西十五里禹城中,即「禹都」之舊址青臺 上。歷年重修,以啟少康配享。明萬曆間,知縣陳世寶 于城中建廟,以便瞻謁。又蒲州、河津、太平、猗氏、萬泉、 聞喜、平陸、芮城、絳州、稷山、垣曲、吉州鄉寧等處,皆有 廟祀。

伯王廟 编辑

廟祀虞臣伯益,在夏城西十里下留村,五月五日,有 司致祭。如蝗蝻為患,邑人禱之輒應。《通疏》門外亦有 廟。

吳泰伯廟 编辑

廟在平陸縣治北吳山之麓。武王封泰伯後于虞,因 廟祀焉。明洪武二十八年重修。

虞芮廟 编辑

廟在平陸西平陸、芮城之界,蓋祀虞、芮二君也。唐大中間建,元元統間修。《一統志》為「讓畔神祠。」

萬丁神祠 编辑

祠在芮城縣東北三十五里朱陽村。相傳「陳侯之裔 孫率其族人萬丁討羌戎,克之,漢帝以女妻焉,後葬 于此,乃立祠」云。

后稷廟 编辑

廟一在稷山縣南五十里稷神山頂,東南有塔,鑴「后 稷明堂」字。一在縣治西南,元至正五年創建,後立聖 母姜嫄祠。又萬泉、安邑、夏縣、聞喜等縣皆有,並春秋 致祭。

坤柔廟 编辑

廟在絳縣西五里,貞觀三十年建。祠旁桃李春華,楊 梅秋實,雲擁荻綠,風送荷香,甚勝境也。節屆清明,走 祭祈嗣,不知其幾。元至順四年重修飾。

伏羲廟 编辑

廟在隰州東北四十里合桑村,有塑像石碣,歲以六 月六日有司往祭。

神農廟 编辑

廟在潞安府城東北十三里百谷山。世傳神農嘗百 草于此,至長子羊頭山,復得嘉穀,因立廟祀焉。北齊 時重修。

華陽君廟 编辑

廟在長治縣城北關。戰國馮亭為上黨守,後歸趙,封 華陽君,卒葬于此,立祠。

五龍山神廟 编辑

廟在潞安府東南二十五里五龍山上,禱雨多應。昔 慕容永時,有五色雲見其山,俱作龍形。郡人因立廟 祀,載在《祀典》。

三崚廟 编辑

廟在府城西門內及壺頭。其餘鄉鎮建立不可勝紀。 三崚山,在屯留縣西北三十里,載屯留祀典。舊《通志》 云:「相傳羿射九鳥之所,有司歲祭。祭之日多雨。祈禱 顯應,祠祀極盛。」長子潞城、壺關、黎城平順,俱有廟。

慕容暐祠 编辑

祠在府城西南隅,建于後唐,明永樂間重修。相傳後 唐莊宗因汴兵攻城,府主李嗣昭夜夢神人告云:「我 乃慕容暐也。」明日莊宗救兵至,汴師遁去,城賴以全。 土人因其靈感,故立廟焉。

靈應侯廟 编辑

廟在長子縣方山,俗傳神醫也,曾愈帝堯疾。黎城長 寧村亦有廟。

崔公祠 编辑

祠在長子縣治東。祀唐縣令崔元靖,有仁政,後人為 立祠。宋大觀二年建。歷宋及元加封。至明洪武四年 正神位號,稱「長子令崔公之神」,命有司歲致祭。

唐太宗廟 编辑

廟一在郡城南門內,一在長治坡頭嶺,一在長子縣 東南古城隅。一在壺關縣南四家池,帝有吞蝗功,故 奉祀惟謹。

慕容廟 编辑

廟在襄垣縣西南七里。世傳慕容赤土也,官拜左金 吾。孝文幸洛,過九龍村,忽天地昏晦七日。帝大驚,慕 容乃退而剖腹禳祭,天地復開,駐蹕始行,因立廟。

昭澤王廟 编辑

廟一在襄垣縣東南,一在黎城隴阜山。神生于襄垣, 修真于隴阜。其建于長治者,一在蘇店鎮,一在五馬 村。

三仁廟 编辑

廟在潞城縣北,世傳舊微子封國。元大德間重修。明 洪武三年,賜號「微子、箕子、比干之神」,有司歲祭。

風穴神廟 编辑

廟在壺關縣東北二十里王嶺村,宋淳化三年建。其 地西有石穴,深不可測,聽之微有風氣,人以為神,故 立廟焉。歲以四月四日,有司致祭。

二仙廟 编辑

廟在壺關縣東南紫團鄉。廟貌宏麗,其他祠宇遍于 澤潞,不可勝紀。蓋神「節孝天成,百世之下令人感慕 不忘,故崇奉之盛,獨邁本地沖舉諸仙。」

濟瀆廟 编辑

廟在汾州府臨縣城東七里,甘泉發源處。昔知縣濟 源郭元值旱,屢禱雨不應,隨遣使至原籍迎瀆神。至 縣,甘霖立應,歲亦大豐。因立廟于此,以為行宮。

崇應侯廟 编辑

廟在紫金山上。久旱,禱雨有應。又稱浮濟大王。相傳 石勒第三子有功德于此,民思而立廟。俗云三石郎 廟。

趙相公廟 编辑

廟在臨縣城南七十里郝家塔村。考古碑銘及《五代 史》,「趙瑩,石晉高祖時名相,嘗為晉昌軍節度使。契丹 滅晉,瑩從出帝北徙,歿于幽州。其子易從護喪南歸, 旅櫬于此。暨宋初,命將西征,過此而禱,大有顯應,師果克捷,遂立廟焉。」

三姑廟 编辑

廟在漢高山上。相傳漢高祖征陳豨,駐兵于此,隨駕 三宮娃留駐山中,修真得道,土人立祠祀之,故附近 山村多有三姑廟。

律呂神祠 编辑

祠在大同府渾源州北五里神谿孤石上,元魏時建, 元重修。相傳太和元年六月望,弘州人張珪晚憩石 上,有神人自空而下言曰:「律呂,律呂,上天敕汝,此月 二十五日行硬雨。」語畢,騰空而去。珪至家,遍語鄰村 人,使速收麥。未及收者,至日為雨所傷盡空。事聞,朝 廷遣使致祭。

桑乾河神廟 编辑

廟在馬邑縣北十里洪濤山下。金天會間建元,累封 為王,明改稱今號。有司歲以二月二日、六月十三日 致祭。

炎帝廟 编辑

廟一在澤州羊頭山,曰上廟,為神農嘗五穀之處,上 有五穀畦遺跡。一在換馬鎮東南,曰中廟,有神農遺 塚,有司春秋致祭。一在東關,曰下廟,近改祭于此。

祝融廟 编辑

廟在遼州南。相傳州城祝融氏所築,故立廟祀焉。明 初,正號「祝融氏之神」舊在州北二里。後嘉靖十四年, 知州馬建徙今地,有司歲舉二祭。

先軫廟 编辑

廟在遼州南二里許,軫春秋晉大夫嘗致死敗狄,後 人仰其烈,建廟祀焉。明洪武七年,賜號晉大夫先軫 之神,有司歲以五月四日致祭。

伏牛山神廟 编辑

廟在沁州西北三十里伏牛山,上有龍泉,禱雨輒應, 故立廟焉。宋累賜封號,明朝始改今號,有司歲以十 月朔日致祭。又武鄉縣東十五里,亦有廟。

潔惠侯廟 编辑

廟一在沁源縣西八十五里,創自唐貞觀年間,即介 之推焚身處也。一在縣西北三里,明嘉靖年間創建。

龍泉神廟 编辑

廟在沁源縣東門外。宋元豐中,封「嘉澤顯濟王。」明洪 武七年,改封伏牛山龍泉之神,歲以十月朔日致祭。

白侯神廟 编辑

廟在沁源縣西三十里雲蓋山上,唐時建。「俗傳唐懿 宗第三子偘遭黃巢亂出奔,帝命侯追訪之,至則隱 靈空山,已削髮為僧矣。侯亦隨之修行不返,鄉人因 立廟祀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