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釋教部藝文一
西域傳後論 後漢書
喻道論 晉孫綽
達性論 宋何承天
答顏光祿書 前人
重答顏光祿書 前人
與宗居士論釋慧琳白黑論書 前人
又答宗居士書 前人
重答宗居士書 前人
答王衛軍問辨宗論書 謝靈運
維摩經十譬贊 前人
神異典第六十八卷
釋教部藝文一
编辑《西域傳後論》後漢·書
编辑
論曰:「西域風土之載,前古未聞也。漢世張騫懷致遠 之略,班超奮封侯之志,終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自 兵威之所肅服,財賂之所懷誘,莫不獻方奇,納愛質, 露頂肘,行東向而朝天子。故設戊己之官,分任其事; 建都護之帥,總領其權。先馴則賞籯金而賜龜綬,後 服則繫頭顙而釁北闕。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郵置」 于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 于塞下。其後甘英乃抵條支而歷安息,臨西海以望 大秦,拒玉門、陽關者四萬餘里,靡不周盡焉。若其「境 俗性智之優薄,產載物類之區品,川河嶺障之基源, 節氣涼暑之通隔,梯山棧谷,繩行沙度之道;身熱首 痛,風災鬼難之域,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至于佛 道神化,興自身毒,而二漢方志,莫有稱焉。張騫但著 「地多暑濕,乘象而戰」,班勇雖列其奉浮圖,不殺伐,而 精文善法,導達之功,靡所傳述。余聞之後說也,其國 則殷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 生。神跡詭怪,則理絕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而 騫超無聞者,豈其道閑往運,數開叔葉乎?不然,何誣 異之甚也?漢自楚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蓋 之飾,將微義未譯,而但神明之邪。詳其清心釋累之 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且好仁惡殺,蠲敝崇 善,所以賢達君子,多愛其法焉。然好大不經,奇譎無 已。雖鄒衍談天之辨,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其 萬一。又精靈起滅,因報相尋,若曉而昧者,故通人多 惑焉,蓋導俗無方,適物異會,取諸同歸,措夫疑說,則 大道通矣。贊曰:「逖矣西胡,天之外區,土物琛麗,人性 淫虛,不率華禮,莫有典書,若微神道,何恤何拘。」
《喻道論》晉·孫綽
编辑
或有疑至道者,喻之曰:「夫六合遐邈,庶類殷充,千變萬化,渾然無端,是以有方之識,各期所見,鱗介之物,不達皋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識流浪之勢。自得於窞井者,則怪游溟之量;翻翥於數仞者,則疑沖天之力。纏束世教之內,肆觀周孔之跡,謂至德窮於堯舜,微言盡乎《老》《易》,焉復睹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元照乎?」 悲夫!章甫之委裸俗,《韶夏》之棄鄙俚,至真絕於漫習,大道廢於曲士也。若窮迷而不遷者,非辭喻之所感。試明其旨,庶乎有悟於其聞者焉。
「夫佛也者,體道者也;道也者,導物者也。應感順通,無 為而無不為者也。無為故虛寂自然,無不為故神化 萬物。」萬物之求,卑高不同。故訓致之術,或精或麤。悟 上識則,舉其宗本,「不順者復殃,放酒者羅刑,婬為大 罰,盜者抵罪,三辟五刑,犯則無赦。」此王者之常制,宰 牧之所司也。若聖王御世,百司明達,則向之罪人,必 「見窮測,無逃形之地矣。使奸惡者不得容其私,則國 無違民,而賢善之流,必見旌敘矣。」且君明臣公,世清 理治,猶能令善惡得所,曲直不濫,況神明所蒞,無遠 近幽深,聰明正直,罰惡祐善者哉!故毫釐之功,錙銖 之釁,報應之期,不可得而差矣。歷觀古今,禍福之證, 皆有由緣,載籍昭然,豈可掩哉!何者?「陰謀之門,子孫 不昌,三世之將,道家明忌。」斯非兵凶戰危積殺之所 致邪?若夫魏顆從治而致結草之報,子都守信而受 驄驥之錫,齊襄委罪,故有墜車之禍,晉惠棄禮,故有 弊韓之困:斯皆死者報生之驗也。至于宣、孟愍翳桑 之饑,漂母哀淮陰之憊,並以一餐,拯其懸餒,而趙蒙 倒戈之祐,母荷千金之賞,斯一獲萬,報不踰世。故立 德闇昧之中,而慶彰萬物之上。陰行陽曜,自然之勢, 譬猶灑粒於土壤,而納百倍之收,地穀無情於人,而 自然之利至也。
或難曰:「報應之事,誠皆有徵,則周孔之教,何不去殺而少正卯刑,二叔伏誅邪?」答曰:「客可謂達教聲而不 體教情者也,謂聖人有殺心乎?」曰:「無也。」答曰:「子誠知 其無心於殺,殺固百姓之心耳。夫時移勢異,物有薄 淳,結繩之前,陶然太和。暨於唐虞,禮法始興。爰逮三 代,刑網滋彰,刀斧雖嚴,而猶不懲。至於君臣相滅,父 子相害,吞噬之甚,過於豺虎。」聖人知人情之固於殺, 不可一朝而息,故漸抑以求厥中。猶蝮蛇螫足,斬之 以全身;癰疽附體,決之以救命。亡一以存十,亦輕重 之所權。故刑依秋冬,所以順時;殺;春蒐夏苗,所簡胎 乳。《三驅》之禮,禽來則韜弓,聞聲睹生,肉至則不食,釣 而不綱,弋不射宿。其于蜫蟲,每加隱惻。至于議獄緩 死,眚災肆赦,刑疑從輕,寧失有罪,流涕授鉞,哀矜勿 喜,生育之恩篤矣,仁愛之道盡矣。所謂「為而不恃,長 而不宰,德被而功不在我,日用而萬物不知」,舉茲以 求,足以悟其歸矣。
或難曰:「周孔適時而教,佛欲頓去之,將何以懲暴止 姦,統理群生者哉?」答曰:「不然。周孔即佛,佛即周孔,蓋 外內名之耳。故在皇為皇,在王為王。佛者梵語,晉訓 覺也。覺之為義,悟物之謂,猶孟軻以聖人為先覺,其 旨一也。應世軌物,蓋亦隨時。周孔救極弊,佛教明其 本耳。其為首尾,其致不殊。即如外聖有深淺之跡,堯」、 舜世夷,故二后高讓。湯武時難,故兩君揮戈。「淵默」之 與赫斯,其跡則胡越。然其所以跡者,何嘗有際哉?故 逆尋者每見其二,順通者無往不一。
或難曰:「周孔之教,以孝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本,本 立道生,通于神明。故子之事親,生則致其養,沒則奉 其祀。三千之責,莫大無後,體本父母,不敢夷毀。是以 樂正傷足,終身含愧也。而沙門之道,委離所生,棄親 即疏,刓剔鬚髮,殘其天貌,生廢色養,終絕血食,骨肉 之親,等之行路,背理傷情,莫此之甚。而云弘道敦仁, 廣濟群生,斯何異斬刈根本,而修枝𠏉,而言不殞,碩 茂未之聞見,皮之不存,毛將安附?此大乖于世教,子 將何以祛之?」答曰:「此誠窮俗之所甚惑,倒見之為大 謬,諮嗟而不能默已者也。夫父子一體,惟命同之,故 母囓其指,兒心懸駭者,同氣之感也。其同無間矣,故 惟得其歡心,孝之盡也。父隆則子貴」,子貴則父尊。故 孝之為貴,貴能立身行道,永光厥親。若匍匐懷袖,日 御三牲,而不能令萬物尊己,舉世我賴,以之養親,其 榮近矣。夫緣督以為經,守柔以為常,形名兩絕,親我 交忘,養親之道也。既已明其宗,且復為客言其次者。 夫忠孝名不並立,穎叔違君,書稱純孝;石碏戮子,武 節乃全。《傳》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質,二乃辟 也。」然則結纓公朝者,子道廢矣。何見危授命,誓不顧 親?皆名注史筆,事標教首,記注者豈復以不孝為罪? 故諺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明其雖小違于此,而 大順于彼矣。且鯀放遐裔,而禹不告退,若令委堯命 以尋父,屈至公于私慼,斯一介之小善,非大者遠者 矣。周之泰伯,遠棄骨肉,託跡殊域,《祝髮》文身,存亡不 反,而論稱至德,《書》著大賢,誠以其忽南面之尊,保沖 虛之貴,三讓之功遠,而毀傷之過微也。故能大革夷 俗,流風垂訓,夷齊同餓首陽之上,不恤孤竹之裔,仲 尼目之為「仁賢」,評當者寧復可言悖德乎?梁之高行, 毀容守節,宋之伯姬,順理忘生,並名冠烈婦,德範諸 姬,秉二婦之倫,免愚悖之譏耳。率此以談,在乎所守 之輕重可知也。昔佛為太子,棄國學道,欲全形以遁, 恐不免維縶,故釋其鬚髮,變其章服。既外示不及,內 修簡易,于是捨華殿而即曠林,解龍袞以衣鹿裘,遂 垂條為宇,藉草為茵,去櫛梳之勞,息湯沐之煩,頓馳 騖之轡,塞欲動之門,目遏「元黃,耳絕淫聲,口忘甘苦, 意放休戚,心去于累,胸中抱一,載乎營魄,內思安般, 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遊志三四,出入十二 門,禪定拱默,山停淵淡,神若寒灰,形猶枯木,端坐六 年,道成號佛,三達六通,正覺無上,雅身丈六,金色焜 燿,光遏日月,聲協八風,相三十二好,姿八十形,偉群 有,神足無方。于是游步三界之表,恣化無窮之境。迴 天儛地,飛山結流。存忘倏忽,神變綿邈。意之所指,無 往不通。大範群邪,遷之正路,眾魔小道,靡不遵服。于 斯時也,天清地潤,品物咸亨。蠢蠕之生,浸毓靈液;枯 槁之類,改瘁為榮。還照大國,廣敷法音。父王感悟,亦 升道場。以此榮親,何孝如之。」于是後進篤志之「士,被 服弘訓,思齊高軌,皆由父老不異所尚,承歡心而後 動耳。」若有昆弟之列者,則服養不廢,既得弘修大業, 而恩紀不替。且令逝沒者得福報以生天,不復顧歆 于世祀,斯豈非兼善大通之道乎!夫東鄰宰牛,西鄰 禴祀,殷美黍稷,周尚明德,興喪之期,于茲著矣。佛有 十二部經,其四部專以勸孝為事,慇懃之旨,可謂至 矣。而俗人不詳其源流,未涉其場肆,便瞽言妄說,輒 生攻難。以螢燭之見,疑三光之盛;芒隙之滴,怪淵海 之量;以誣罔為辨,以果敢為名,可謂狎大人而侮天 命者也。
===以剛柔用,人以仁義立,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 靈,三才同體,相須而成者也。故能稟氣清和,神明特 達,情綜古今,智周萬物,妙思窮幽賾,制作侔造化,歸 仁與能,是為君長,撫養黎元,助天宣德,日月淑清,四 靈來格,祥風協律,玉燭揚輝,九穀芻豢,陸產水育,酸 鹹百品,備其膳羞,棟宇舟車,銷金合土,絲紵元黃,供 其器服,文以禮度,娛以八音,庇物殖生,罔不備設。夫 民「用儉則易足,易足則力有餘,力有餘則志情泰,樂 治之心於是生焉。事簡則不擾,不擾則神明靈,神明 靈則謀慮審,濟治之務於是成焉。故天地以儉素訓 民,乾坤以易簡示人」,所以訓示慇懃,若此之篤也。安 得與夫飛蛾蠉蠕,並為眾生哉!若夫眾生者,取之有 時,用之有道,行火俟風暴,畋漁候豺獺,所以順天時 也。大夫不麛卵,庶人不數罟,行葦作歌,霄魚垂化,所 以愛人用也。庖廚不邇,五犯是翼,殷后改祀,孔釣不 綱,所以明仁道也。至於生必有死,形斃神散,猶春榮 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詩》云。「愷悌君子求 福不回」言弘道之在己也。三后在天言精靈之升遐 也。若乃內懷嗜欲外憚權教慮深方生施而望報在 昔先師未之或言余固不敏罔知請事焉矣。
《答顏光祿書》前人
编辑
敬覽芳訊,研復淵旨,區別三才,步驗精粹,宣演道心, 褒賞施士,貫綜幽明,推誠及物,行之於己則美,敷之 於教則弘,殆無所聞,退尋嘉誨之來,將欲令參觀斗 極,復迷反逕,思或昧然,未全曉洽,故復重伸本懷。足 下所謂「共成三才」者,是必合德之稱,上哲之人,亦何 為其然。夫立人之道,取諸仁義,惻隱為仁者之表,恥 「惡為義心之端。牛山之木,剪性於鑿斧;恬漠之想,汨 慮於利害。誠宜滋其萌糵,援其善心,遂乃存而不算, 得無過與?」又云:「議三才者無取於氓隸,言眾生者亦 何濫於聖智。既已聞命,獨未知二塗當以何為判,將 伊顏下麗,寧喬札上附,企望不倦,以祛未了。必令兩 籍俱舉,宮和符合,豈不盡善。」又曰:「大德日生,有萬之 所同,同於所方,萬豈得生之可異?」非謂不然,人生雖 均被大德,不可謂之眾生,譬聖人雖同稟五常,不可 謂之眾人,奚取於不異之生,必宜為眾哉!來告云:「人 則役物以為養,物則見役以養人。」大判如此,便是顧 同圖議。至於情嗜不禁,害生慘物,所謂甚者泰者,聖 人固已去之。又云:「以道為心者,或不劑此而止。」請問 不止者,將自己不殺邪,令受教咸同邪?若自己不殺, 取足市廛。是故遠庖廚,意必欲推之於編戶,吾見雅 論之不可立矣。又云:若同草木,便當煙盡,精靈在天, 將何憑以立?夫神魄恍惚,遊魂為變,發揚悽愴,亦於 何不之。仲由屈於知,死賜也。失於所問,不更受形。前 論之所明,言所憑之方,請附夫子之對,及施報之道, 必然之符,當謂于氏高門,俟積善之慶,博陽不伐,膺 公侯之祚,何關於後身乎?又云:「經世恆談,施者勿憶, 士子服義,惠而弗有,誠哉斯言。」微恨設報以要惠,說 徒之所先;悅;報而為惠,舉世之常務。疑經受累劫之 罪,勤施獲積倍之報,不似吾黨之為道者,「是以怏怏 耳。知欲引之上濟,亦甚所不惜。但丈夫處實者頗陋, 前識之華,故不為也。若此施非周急,惠存功譽,揆諸 高明,亦有恥乎?此吾率其恆心,久而不化,內慚璩予, 未暇有所誚也。」何承天白。
《重答顏光祿書》前人
编辑
吾少信管見,老而彌篤,既言之難云,將湮腐方寸,故 願憑流颺以託鱗,融厚故意,垂懷惠以重釋。稽證周 明,華辭博贍。夫良玉時玷,賤夫指其瑕;望舒抱魂,野 人睨其缺。豈伊好辯,未獲云已。復進請益之問,庶以 研盡所滯。來告云:「三才之論,故當本諸三畫,三畫既 陳,中稱君德,所以神致太上,崇一元首。若如論旨,以 三畫為三才,則初擬地爻,三議天位。然而遯世無悶, 非厚載之目;君子乾乾,非蒼蒼之稱。果兩儀罔託,亦 何取於立人?但爻在中和,宜應蓄德耳。」又云:「惻隱窮 博愛之量,恥惡盡祐直之方」,則為上仁上義,便是計 體仁義者為三才。尋又云:「喬札未獲上附,伊顏宜其 下麗,則黃裳之人,其猶弗及。雖賾之」旨,高下無准,故 惑者未悟也。夫陰陽陶氣,剛柔賦性,圓首方足,容貌 匪殊,惻隱恥惡,悠悠皆是。但參體二儀,必舉仁義為 端,取知欲限以名器,慎其所假,遂令惠人潔士,比性 於毛群,庶幾之賢,同氣於介族,立象之意,豈其然哉? 又云「已均被同,眾復何諱?」眾同故當殊其特靈,不應 異其得生。夫特靈之「神既異於眾,得生之理何嘗暫 同,生本於理而理異焉,同眾之生,名將安附?若執此 生名,必使從眾,則混成之物,亦將在例邪?」又云:「謹為 垣防,猶患踰盜,況乃罔不設備,以充侈志,方開所泰, 何議去甚?」足下始云皇聖設候物之教,謹順時之經, 將以反漸息泰,今復以方開所泰為難,未詳,此將難 鄙議,「將譏聖人也。」又云:「市庖之外,豈無御養,神農所 書,中散所述,何必以刲刳為稟和,爓瀹為翼善夫禋瘞繭栗,宗社三牲,膮膷豆俎,以供賓客,七十之老,俟 肉而飽,豈得唯陳列草石,取備上藥而已。吾所憂不 立者,非謂洪論難持,退嫌此事不可頓去於世耳。」又 云:「天下寧有無形之有?」顧此惟疑,宜見正「定。尋來旨 似,不嫌有鬼,當謂鬼宜有質,得無求天竺之書,說鬼 別為生類故邪?昔人以鬼神為教,乃列於典經,布在 方策。鄭僑吳札,亦以為然。是以雲和六變,實降天神; 龍門九成,人鬼或格。足下雅秉《周禮》,近忽此義,方詰 無形之有,為支離之辯乎?」又云:「後身著戒,可不敬與?」 慈護之人,深見此數。未詳所謂慈護者誰氏之子。若 據外書,報應之說,皆吾所謂權教者耳。凡講求至理, 曾不析以聖言,多採譎怪,以相扶翼,得無似以水濟 水邪?又云:「物無妄然,必以類感,常善以救,善亦從之。 勢猶影表,不慮自來。」斯言果然,則類感之物,輕重必 侔,影表之勢,修短有度。制飾土木,不發慈愍之心;順 時蒐守,未報慘虐之性。天宮華樂,焉賞而上升?地獄 幽苦,奚罰而淪陷?唱言窮軒輊,立法無衡石,一至於 此,且阿保傅愛,慎及溷腴,良庖提刀,情怵介族。彼聖 人者,明並日月,化關三統,若令報應必符,亦何妨於 教而緘扃羲唐之紀,埋閉周孔之世,肇結網罟,興累 億之罪;仍制牲牢,開長夜之罰,遺彼天廚,甘此芻豢, 曾無拯溺之仁,橫成納隍之酷,其為不然,宜簡淵慮。 若謂窮神之知,猶有所不盡,雖高情愛奇,想亦未至 於侮聖也。足下論仁義,則云「情之者少,利之者多」,言 施惠則許其遺賢忘報。在情既少,孰能遺賢?利之者 多,曷云忘報。若能推樂施之士,以期欲仁之疇,演忘 報之意,引向義之心,則義實在「斯,求仁不遠。」至於濟 有生之類,入無死之地,慶周兆物,尊冠百神,斯旨宏 誕,非《本論》所及,無乃秦師將遁,行人言肆乎?豈其相 迫,居吾語子,「聖人在上,不與百神爭長,有始有卒,焉 得無死之地。」夫辯章幽明,研精庶物,反初結繩,終繁 文教。性以道率,故絕親譽之名;範圍造化,無傷博愛 之量。以畋以漁,「養兼賢鄙,三品之獲,實充賓庖,金石 發華,笙籥協節,醉酒飽德,介玆萬年。處者弘日親之 業,仕者數先王之教,誠著明君,澤被萬年,龍章表觀, 鳴玉節趨,斯亦堯孔之樂地也。」及其不遇,考槃阿澗, 以善其身,殺雞為黍,聊寄懷抱。或負鼎割烹,揚隆名 於長世;或屠羊鼓刀,陵高志於浮雲。「此又君子之處 心也,何必陋積善之延祚,希無驗於來世。生背當年 之真懽,徒疲役而靡歸。繫風捕影,非《中庸》之美;慕夷 眩妖,違通人之致。蹲膜揖讓,終不並立。竊願吾子捨 兼而遵一也。」及蜀梁二叔,甘人驛胥之譬,非《本義》所 繼,故不復具云。
《與宗居士論釋慧琳白黑論書》前人
编辑
近得賢從中郎書,說足下勤西方法事,賢者志其大, 豈以萬刦為奢,但恨短生無以測冥靈耳。冶城慧琳 道人作《白黑論》,乃為眾僧所排擯,賴蒙值明主善救, 得免波羅夷耳。既作比丘,乃不應明此白徒亦何為 不言?足下試尋二家,誰為長者,吾若昧然,望有以佳 悟何承天白。
《又答宗居士書》前人
编辑
何承天前送《均善論》,并諮求雅旨,來答周至,及以為 「茲理興喪,宜明不可但處以可否之間。吾雖不能一 切依附,亦不甚執偏見,但求夜光於巨海,正自未得 耳。」以為佛經者,善九流之別家,雜以道墨,慈悲愛施, 與中國不異。大人君子仁為己任,心無憶念,且以形 像彩飾,將諧常人耳目,其為糜損尚微,其所弘益或 著,是以兼而存之。至於好事者,遂以為超孔越老,唯 此為貴,斯未能求立言之本,而眩惑於末說者也。知 其言者,當俟忘言之人。若唯取信天堂地獄之應,因 緣不滅之驗,抑情菲食,盡勸禮拜,庶幾廕羅帳之蓋, 升彌鐙之座,淳于生所以大謔也。論云:「眾聖老莊,皆 云有神明,復何以斷其不如佛言?」答曰:「明有禮樂,幽 有鬼神,聖王所以為教,初不昧其有也。若果有來生 報應,周孔寧當緘默而無片言邪?若夫嬰兒之臨坑, 凡人為之駭怛,聖者豈獨不仁哉?」又云:「人形至粗,人 神實妙,以形從人,豈得齊終?」答曰:「形神相資,古人譬 以薪火,薪敝火微,薪盡火滅,雖有其妙,豈有獨傳?」又 云:「心之所感,崩城隕霜,白虹貫日,太白入昴,氣禁之 醫,冷煖輒應,專誠妙感,以受身更生七寶之土,何為 不可哉?」答曰:「崩城隕霜,貫日入昴,不明來生之譬,非 今論所宜引也。又見水火之禁,冀其能生七寶之鄉, 猶觀大冶銷金,冀其能自陶鑄,終不能亦可知也。」又 曰:「有諦無諦,此唱居然甚安。自古千變萬化,有俄然 皆已空矣。當其盛有之時,豈不常必有空之實,愚者 不知其理,唯見其有。」答曰:「如《論》云:『當其盛有之時,已 必有空之實』。然則即物常空,空物為一矣。今空有未 殊,而賢愚異稱,何哉?昔之所謂道者,於形為無形,於 事為無事,恬漠沖粹,養智怡神,豈獨愛欲未除,宿緣 是畏,唯見其有,豈復是過?以此嗤齊侯,猶」五十步笑 百步耳。又云:「舟壑潛謝,《佛經》所謂見在不住,誠能明之,則物我常虛。」答曰:「潛謝不住,豈非自生入死,自有 入無之謂乎?故其言曰:『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 無憤死』。」賈生亦云:「化為異物,又何足患?」此達乎死生 之變者也。而區區去就,在生慮死,心繫無量,志生天 堂,吾黨之常虛異於是焉。又云:「神光靈變及無量之 壽,皆由誠信幽奇,故映其明。今沒於邪見,理固天隔。」 答曰:「今亦不從慢化者求其光明,但求之於誠信者 耳。尋釋迦之教,以善權救物,若果應驗若斯,何為不 見其靈變?以曉邪見之徒,豈獨不愛數十百萬之說, 而吝俄頃神光,徒為化聲之辯,竟無明於真智,終年 疲役而不知所歸,豈不哀哉!」又云:「內懷虔仰,故拜禮 悔罪。達夫無常,故情無所吝,委妻子而為施,豈有邀 於百倍?」答曰:「繁巧以興事,未若除貪欲而息競;遵戒 以洗悔,未若剪榮冀以全朴。況乃誘所尚以祈利,忘 天屬以要譽,謂之無邀,吾不信也。」又云:「泥洹以無樂 為樂,法身以無身為身。若誠能餐仰,則耽逸稍除,獲 利於無利矣。」答曰:「泥洹以離苦為樂,法身以接苦為 身,所以使餐仰之徒,不能自絕耳。果歸於無利,勤者 何獲,而云獲於無利邪?此乃形神俱盡之證,恐非雅 論所應明言也。」又云:「欲此道者,可謂有欲於無欲矣。」 至若啟導麄近者,有影響之實,亦猶于公以仁活致 封,嚴氏以好殺致誅,厲妙行以「希天堂,謹五戒以遠 地獄,雖有欲於可欲,實踐日損之塗,此亦西行而來, 郢何患其不至?」答曰:「謂麄近為啟導,比報應於影響, 不亦善乎?但影響所因,必稱形聲,尋常之形,安得八 萬由旬之影乎?所滯若有欲於無欲,猶是常滯於所 欲。夫耳目殊司,工藝異業,末技所存,慮信不並。是以 金石克諧,泰山不能呈其高;鴻鵠方集,冥秋不能傳 其旨。而欲以有欲成無欲,希望就日損,雖云西行,去 郢滋遠,如之何?」又云:「若身死神滅,是物之真性,但當 與周孔并力致教,何為誑以不滅,欺以物理,使燒祝 髮膚,絕其牉合,以盡傷性之美?」答曰:「華戎自有不同, 何者?中國之人,秉氣清和,含仁抱義,故周孔明性習」 之教。外國之徒,受性剛弱,貪欲忿戾,故釋氏嚴五戒 之科。來論所謂「聖無常心,就物之性」者也。徵暴之戒, 莫苦乎地獄;誘善之勸,莫美乎天堂。將盡殘害之根, 非《中庸》之謂。周孔則不然,順其天性,去其甚泰,婬盜 著於五刑,酒辜明於《周誥》,春田不圍澤,見生不忍死, 五犯三驅,釣而不綱。是以仁愛普洽,「澤及㹠魚,嘉禮 有常俎,老者得食肉,春耕秋收,蠶織以時,三靈格思, 百神咸秩,方彼之所為者,豈不弘哉!」又甄供灌之賞, 嚴疑法之罰,述蒱宰之問,為勸化之本,演焄蒿之答, 明來生之驗。袨服盱衡,而矜斯說者,其處心亦悍矣。 《論》又稱「蓍陁、尸梨之屬,神理風操,不在琳比丘後。」足 下既明常人,不能料度近事,今何以了其勝否於百 年之前,數千里之外邪?若琳比丘者,僧貌而天虛似 夫深識真偽,殊不肯忌經護師崇飾巧說,吾以是敬 之。孫興公《論》云:「竺法護之淵遠,于法蘭之純博,足下 欲比中土何士也?」及楚英之修仁寺,笮融之賙行饉, 寧復有清真風操乎?昔在東邑,有道含沙門自吳中 來,深見勸譬,甚有懇誠。因留三宿相為說鍊形澄神 之緣,罪福起滅之驗,皆有條貫。吾拱聽讜言,申旦忘 寢,退以為士所以立身揚名,著信行道者,實賴周孔 之教。子路稱「聞之而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吾所行者 多矣,何遽捨此而務彼。」又尋稱情立文之制,知來生 之為奢,究終身不已之哀,悟受形之難,再稱聖人,我 師周公,豈欺我哉?緣足下情篤,故具陳始末,想耆舊 大智,誨人不倦,於此未默耳。前已遣取《明佛論》,遲尋 至,冀或朗然於心何承天白。
《重答宗居士書》前人
编辑
重告,井省大論,「置陣如項籍,既足下以賤漢祖,況弱 士乎?證譬堅明,文詞淵富,誠欲廣其利澤,施及凡民, 深知君子之用心也。足下方欲影響以神其教,故宜 緘默成人之美,但當為外國之事,或非中華所務,是 以有前言耳。果令中外宜同,余則陋矣,敢謝不敏。」雖 然,猶有所懷。夫明天地之性者,不致惑於迂怪;識盛 衰之逕者,不役心於理表。儻令雅論不因善權,篤誨 皆繇情發,豈非通人之蔽哉?未緣言對,聊以代面,何 承天白。
《答王衛軍問辨宗論書》謝靈運
编辑
靈運白一悟理,質以經誥,可謂俗文之談。然書不盡 意,亦前世格言。幽僻無事,聊與同行道人共求其衷。 偎辱高難,詞微理析,莫不精究,尋覽彌日,欣若暫對。 輒復更伸前論,雖不辨酬釋來問,且以示懷耳。海嶠 岨迴,披示無期,臨白增懷,眷歎良深。
《維摩經十譬贊》前人
编辑
聚沬泡合
水性本無泡,激流遂聚沫。即異成貌狀,消散歸虛壑。 君子識根本,安事勞與奪。愚俗駭變化,橫服生欣怛。
燄
《性內相表狀》,非炎安知火?新新相推移,熒熒非向我如何滯著人,終歲迷因果。
芭蕉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含萼不結核,敷華何有實。 至人善取譬,無宰誰能律。莫昵緣合時,當視分散日。」
聚幻
幻工作同異,誰謂復非真。一從逝物過,既往亦何陳。 謬者疑久近,遠者皆自賓。勿起《離合情》,曾無百代人。
夢
覺謂寢無知,寐中非無見。意狀盈眼前,好惡迭萬變。 既悟眇已往,惜為浮物戀。孰視婆娑盡,寧當非赤縣。
影響合
「影響順形聲,資物故生理。一旦揮霍去,何因相像似。」 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四色尚無本,《八微》欲安恃。
浮雲
泛濫明月陰。薈蔚南山雨。能為變動用。在我竟無取。 俄已就飛散。豈復得攢聚。諸法既無我。何由有我所。
電
「倏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恆物生滅後,誰復覈遲速。 慎勿空留念,橫使神理恧。發己道易孚,忘情長之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