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08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八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八卷目錄

 僧寺部彙考二

  畿輔通志大興隆寺 大隆福寺 報國寺 鷲峰寺 明因寺 法藏寺 愍忠

  寺 隆安寺 大功德寺 韋公寺 觀音寺 天寧寺 千佛寺 極樂寺 真覺寺 萬

  壽寺 雙林寺 慈慧寺 皇姑寺 慈壽寺 法雲寺 碧雲寺 廣濟寺 洪福寺 法

  華寺 昭化寺 龍興寺 大安寺 普濟寺 觀雞寺 智度寺 普壽寺 雲居寺 靈

  集寺 隆教寺 秋月寺 望海寺 崇慶寺 大覺寺 龍泉寺 鐵瓦寺 沙丘寺 法

  雲寺 演法寺 白馬寺 稽古寺 雙泉寺 興化寺 保安寺 湧泉寺 玉佛寺 福

  泉寺 龍興寺 天寧寺 開元寺 舍利寺 極果寺 勝樂寺 廣勝寺 開化寺 天

  寧萬壽寺 開元寺 汎愛寺 金剛寺 保慶寺 泉亭寺 文殊寺 匡教寺 霧睹寺

   隆興寺 龍行寺 壓沙寺 興隆寺 大安寺 白馬寺 石佛寺 福興寺 龍骨寺

   興國寺 閣院寺

  山東通志太平寺 千佛寺 普照寺 靈巖寺 鬱蔥寺 空杏寺 興隆寺

  靈芝寺 光善寺 普照寺 興化禪寺 大覺禪寺 獨山寺 天寧萬壽禪寺 大覺寺

   大雲寺 興國寺 萊山寺

  山西通志寺 壽寧寺 崇善寺 延慶寺 永祚寺 寶林禪院 法華寺

   童子寺 天龍寺 淨明寺 奉聖寺 華塔寺 崇聖寺 永寧寺 天寧寺 圓果寺

   顯通寺 娑婆寺 壽寧寺 文殊寺 龍泉寺 金閣寺 圓照寺 塔院寺 廣宗寺

   鳳林寺 普救寺 羅漢寺 涼馬寺 慈氏院 露巖寺 太平興國寺 清涼寺 大

  雲寺 萬固寺 普救寺 延祚寺 仁壽寺 法雲寺 天寧寺 太平興國寺 柏塔寺

   太子寺 誌公寺 廣教寺 香山寺 大善寺 西福昌寺 東福昌寺 昭遠寺 黃

  雲寺 百穀寺 昭覺寺 翠巖寺 能仁寺 大雲寺 天宮寺 靈巖寺 實際寺 太

  子寺 慈祥寺 洪福寺 寶泉寺 江豬寺 石窟十寺 南堂寺 華巖寺 懸空寺

  天賜禪林 佛宮寺 大安寺 龍泉寺 崔家寨寺 閔子院寺 青蓮寺 崇果寺 金

  峰寺 石室寺 龍泉寺 靈泉寺 崇安寺 響堂寺

神異典第一百八卷

僧寺部彙考二 编辑

《畿輔通志》
编辑

大興隆寺 编辑

寺俗名雙塔寺,在順天府西長安街雙磚塔。若長少 而肩隨立者,其長九級而右,其少七級而左。九級者, 額曰「特贈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祐聖國師之塔。」 七級者,額曰「佛日圓照大禪師可菴之靈塔。」或乃曰 地元之舊獄,夜多冤苦鬼聲,塔以鎮之。又曰地唐憫 忠寺之墳院。二師者,憫忠寺一二代祖,非矣。雙塔寺, 元慶壽寺也。海雲可菴,元僧也,今僧室中有碑矣。燕 京編修官王萬慶撰,略云:今寺尚有海雲、可菴二像, 衣皆團龍魚袋。海雲像,門弟子劉秉忠贊之。按今射 所,亦慶壽寺址也。明成祖初,欲為姚少師建第,少師 固辭。居慶壽後,更名大興隆寺。舊有石刻金「章宗飛 渡橋」、「飛虹橋」六大字。嘉靖十七年,寺災,石刻亦燬。二 十九年,錦衣衛都督陸炳請改大興隆寺址為射所。 尋以金鼓聲徹大內,擬改建元明宮,其射所別置于 大慈恩寺,址在海子橋,今廢為廠。炳言:「慈恩亦近禁 城,請移民兵教場於安定門外,移射所於民兵教場。 而興隆故地,於以演象良便。」得旨允行。故今人並稱 射所、演象所云。

大隆福寺 编辑

寺為明景帝立三世佛、三大士處。殿二層三層,左殿 藏經,右殿轉輪。中經毘盧殿至第五層,乃大法堂,白 石臺欄,周圍殿堂,上下階陛,旋繞窗櫳,踐不及地,曙 不因天,蓋取用南內翔鳳等殿石欄干也。殿中藻井, 制本西來八部天龍,一華藏界云。

報國寺 编辑

送客出廣寧門者,率置酒報國寺雙松下。初入天王 殿,睹殿墀數株偃蓋,顧而喜之。既瞻二松,所目偃蓋, 松猶病其翹楚,奇情未逮,年齒未促逼也。左之偃不 過簷甃,右之偃不俯欄石,影無遠移,遙枝相及,鱗鱗 蹲石,針針亂棘。駭嘆久之,松理出蓋藤脛,而蔓枝傍 引數丈,勢不得更前,急卻而折紆者,亦輪轉然無意 臻上也,被於地則已耳。人朱柱支其肘,乃得跼蹐行 影中。僧視客顏定,導之上毗盧閣,望三殿日光,四壇 雨色,意氣始得揚。每日霽樹開,風定塵短,指盧溝,輿 騎載負者井。井下閣禮觀音,僧前通曰:「窯變也。」像可 尺,寶冠綠帔,瞑而右倚,偃左膝,膝承左手,手梵字輪, 植右膝,植右肘,右腕支頤焉。右倚不端坐者,晏坐也; 「右肘微瀉」者,肘屈植也。「準頰微偏右者,支頤也。」維化 身自定故。豈意匠所能識,所敢欐指。《禮罷送客》,別意 滿胸,奇情滿胸。明季都城隍廟有市甚盛,今移于寺。

鷲峰寺 编辑

寺在城隍廟之南,齊簷小構者鷲峰寺,以旃檀像應 化集此,緇素瞻禮無虛日,寺遂以名。像高五尺許,寒 暑晨昏不一色,大抵近沉碧。萬曆中,慈聖太后始傅 以金,相傳為栴檀香,本似木耳,扣之若聲然者,濡者 石,堅者金,輕者髹漆,柔可受,爪者乃木。鵠立上視,後 瞻若仰,前瞻若俯,衣紋水波,骨法見其表。左手舒而 植,右手舒而垂,肘掌皆微弓,指微張而膚合,三十二 相中,鵝王掌也。按《瑞像記》云:「釋迦如來初為大子,誕 七日,母摩耶棄世生忉利天。佛既成道,思念母恩,遂升忉利,為母說法。優填國王欲見無從,乃刻栴檀為 像。目犍連尊者以神力攝三十二匠,升忉利天,諦觀 相好,三返乃成。及佛返人間,王率臣」庶,自往迎佛,此 像騰步空中,向佛稽首。佛為摩頂受記,曰:「我滅度千 年,汝從震旦,利人天像。」由是閱歷西土一千二百八 十五年,龜茲六十八年,涼州一十四年,長安一十七 年,江左一百七十三年,淮安三百一十七年,復至江 南二十一年,北至汴京一百七十七年,北至燕京十 二年,北至上京二十年,南還燕京內殿。五十四年,燕 宮火,迎還聖安寺。十九年,元世祖迎入仁智殿。十五 年,遷于萬安寺。一百四十餘年以上元學士程鉅夫 《記》,「復居慶壽寺一百二十餘年。」明嘉靖戊戌,慶壽寺 災,奉迎鷲峰寺,迄天啟丁卯,共居八十八年。計優闐 造像,當周穆王辛卯,至熹宗丁卯,凡一千六百一十 餘年。

明因寺 编辑

京師正陽門外三里河東之明因寺,乃行,僧樂居之。 明萬曆二十九年,紫柏大師自五臺來,夜夢十六僧 請挂瓶缽于寺。亭午,有負巨軸售者,軸十六,貫休所 畫《羅漢》也。軸軸展視,面面,若夜請挂瓶缽者。師嘆異, 購之,各係以《贊》,傳寺中。今絹素敝墨如脫痕,纁黃,如 現身煙雲中,非承日光。展視則蒼蒼無所見。乃日下 視,久眩眩目睛勞,目前見黑矣,無能竟閱十六軸者。 寺先是有《李伯時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何人脫賺 去,存者贗本,而僧不知。天啟二年,董宗伯其昌過此, 書佛《成道記》,筆秀勁似李北海。宗伯三十年前見紫 柏,此寺中索書《成道記》,尋前諾也。今搨石矣,置寮左 壁。

法藏寺 编辑

寺有塔,高十丈,窗面面級盤盤,人蟻上而闚觀窗,窗 方望九門之堞焉。窗置一佛,佛設一燈,凡窗八,凡級 七,凡五十八燈。歲上元夜,塔遍燈,僧遍繞,奏樂,佛金 光明空,樂作天上矣。寺舊名彌陀,金大定中立。明景 泰二年,太監裴善靜修之,更曰「法藏。」有祭酒胡濙、沙 門道孚二碑。道孚,戒壇第一代戒師,世人稱鵝頭祖 師也。

愍忠寺 编辑

《唐史》稱:貞觀十八年,太宗以張亮、李世勣為行軍大 總管,詔戰亡士卒遺骸集柳城,帝自為文祭之,臨哭 盡哀。抵幽州,復作佛寺,以資冥福,賜名愍忠,有高閣 著聞,故志稱愍忠閣也。自貞觀至今,九百八十七年, 寺非復舊高閣者,其址三,斷碑砌。今殿壁間一碑上 半斷裂,其下段字有淨光寶塔頌,有「至德二載十月 十五日建。有參軍張不矜撰,參軍蘇靈芝書。」蘇靈芝 者,李北海自鐫名也。文書石,不書丹,故從左讀夫然 寺嘗塔矣,一碑下半斷裂,其上段字有「燕京大憫忠 寺《觀音地宮舍利函記》,有金大安十年沙門善製撰。」 一碑全而剝其字殆盡,不可讀,其年月處又剝字,惟 有《重藏舍利函記》,采師倫書,則塔且舍利矣。寺經明 正統七年重修,改額「崇福。」有翰林院待詔《陳贄碑》。萬 曆三十五年又修,有諭德公鼐碑。至四十六年,鎮江 大會和尚開律堂,寺中依式說戒,受者數百人,註菩 薩懺未竟而卒。於斯時寺幾可復興之而中廢,註未 竟者,亦不復傳。今無閣、無塔、無舍利,寺直僅存。

隆安寺 编辑

天順間廢寺也。萬曆己酉,僧翠林自蜀來,睹寺荒圮, 憫嘆彌日。乃製巨鐵索,與韋馱共鎖項,曝烈日中,而 韋馱汗出於面珠,珠下滴金錢,大集佛殿,得更新。殿 後堂三楹,曰淨土社。堂列龕五十三,結僧念佛,六時 觀想,六時稱號。其稱號也,為哀曼聲,一字數轉千號, 半百刻,淵淵悠悠,如大江海波也。林曰:「稱佛名號,聲」 促則觀想不備,聲舒則有昏雜心者首座端聽,乃可 識之。戒尺及其頂,堂廣縱五丈,磚方以尺,火道旋其 下,罏窗外四端,日燄煤三百觔,堂溫始滿。溫周晝夜 而冷定,又新煤矣。以燠念佛者,曰「地炕」也。歲元旦,設 果餌,享佛盤千數,費各一金,此千金矣,曰「千盤會」也。 林歿,乃罷。其後一閣,則崇禎元年僧大為立者。都城 諸寺僧律隆安為《尢肅》。一在香河縣治東,置僧會司 於內。

大功德寺 编辑

寺在府西三十里,舊名護聖寺,宣德間重建,改今名。 車駕省斂,因駐蹕焉。《景物略》曰:「道西堤,行湖光中,至 青龍橋,湖則窮已行左右水田,至玉泉山,山則出。已 際湖山而剎者功德寺,寺今一撘閒地也。存者門耳。 門外二三古木,各三四十圍,根半肘,土外暍蔭者坐 差差如几如凳,如養和,滑其上,膚及骨,蟲鼠穴其下」, 亦滑垤壤巒如,不知幾十國蟻。古幹支日,老葉鼓風, 兩側偃柏不成蓋,陰亦助其響。傍地餘水田,僧無寺, 業農事。破屋數楹,供一木球,施以丹堊。李西涯《記》云: 寺故金護聖寺,寺七殿,殿九楹,楹以金,地彩其上。宣 德中,板菴禪師重建也。師能役木球,大如斗,轉輪,行馳登下,委折如目脛具逢人躍躍如稽首。叩師曰:「入 某侯門則入,募金若干。」曰:「入某戚里則入,募金若干。」 宣宗召入,命為木球使者,賜金錢,遂建巨剎曰功德 寺,時臨幸焉。

韋公寺 编辑

寺在左安門外二里,正德時,常侍韋霦建,貲竭不能 竟,詔水衡佐焉,賜額「弘善寺。」寺東行三折有堂,堂三 折有亭,亭後假山,亭前深溪,溪里許蘆荻滿中,可舟 爾而無舟。寺無香火,田地以果實,歲樹周帀層列,可 千萬數。寺南觀音閣蘋婆一株,高五六丈,花時鮮紅 新綠,五六丈皆花葉光實時早秋果著日色,燄燄於 春花時,實成而葉竭矣。但見垂累紫白,丸丸五六丈 也。寺內二西府,海棠樹二尋,左右列,遊者左右目其 盛,年年次第之,花不敢懈。寺後五里柰子樹,歲柰花 開,柰旁人家擔負几案酒殽具,以待遊者。賃賣旬日, 卒歲為業。樹旁枝低,亞入樹中,曠然容十數席。花陰 暗日,花光明之。看花日暮,多就宿韋公寺者。海棠、蘋 婆、柰子,色二,紅白,花淡蕊濃,柎長多態。海棠紅於蘋 婆,蘋婆紅於柰子也。崇禎己巳,柰子樹,兵薪之矣。

觀音寺 编辑

《景物略》曰:「杭州上天竺觀音大士古像,晉天福年,僧 道翊見瑞光發澗,得奇木以刻也。後漢乾祐年,僧從 勳自洛陽奉佛舍利,安大士頂,妙相既備,晝而白光。 宋建炎四年,兀朮入臨安,高宗遜於海。兀朮聞知像 緣,遂與玉帛圖籍,盡航而北。僧智完率徒以從,至燕 舍都城西南五里之玉河鄉,建寺奉之,此觀音寺也。」 天順壬午,土人權五脩之,成化丁酉,僧德顯又脩之, 因得石土中金大定十七年刻,載天會七年梁王徙 像甚悉。今寺所奉,乃又非晉像,豈天興初曾顛沛於 兵,抑至正末復崎嶇而北也?寺有成化二十三年學 士《陳敏政碑》,至今遊杭天竺者,僧仍指大士曰:「晉像。」 不知徙此已四百八十二年矣。

天寧寺 编辑

《景物略》曰:「釋迦舍利珠八觓四斗,其三之一住人間 也。阿育王置塔八萬四千,東震旦得塔十九,其粒不 可得計也。康僧會懇佛,七日得七,曇榮懇之,自三粒 至三百粒。隋文帝遇阿羅漢,授舍利一裹與法師曇 遷,數之,數多數少,莫能定,迺七寶函致雍岐等三十 州,州各一塔,天寧寺塔其一也。塔高十三尋,四周綴」 鐸以萬計,風定風作,音無斷際。寺僧云:「音斂則光見, 或歲一見,或數歲一見。」嘉靖庚戌三月廿八夕,婁東 王世貞宿寺中,微雨簌簌,塔鐸忽斂,他聲作於下,耔 耔然類蛩鼓翼者。視相輪表青白光晶濙,大如五㪷 甕,上下閃欻,間一射人衣,亦青白色,可炊黍時乃定, 則鐸聲發,他耔耔聲息也。塔倒影在大士殿,日方中, 闔殿中門,日入門,罅塔全影,倒現石上。昔人云:「影從 罅入空中物則旁礙,礙則影束,影束則倒。」段成式云: 「海水倒翻故耳。」然是舍利珠影也。珠光上聚,攝入塔 影,影入隙光,光則倒受。倒者,光中塔影,非此塔影也。 今懸鏡中像過傍鏡,其物正倒也。陽燧倒影者,日光 倒入也。又光從上來層十三具,光一再傳物體則小 也。佛光,日也;舍利珠光,月也。光色青白,每見以夜及 晦及雨也。佛光恆在人目體,陰避光日中見影門隙, 今穿竹至丈,承目指空,方晝見星也。塔前一幢,隋開 皇中立,書體遒美。楊升菴云:「最似歐、褚筆法。」寺在唐 開元,名天王寺,正統始名天寧。或曰:京師,古幽州也, 隋所建塔藏《舍利》者,幽之弘業也。幽今無弘業,天寧 之先又不為弘業,意者志軼之。志軼之,安知弘業不 為天寧也?一在保定縣東門外古剎,置僧會司於內。

千佛寺 编辑

《景物略》曰:「山之青,積空色也;山之紫,日色;秋色;暮色; 山之綠,草樹色;山之時白時蒼,雲煙色也;山自無色, 而有所自為色者,光五彙焉。九華頂也。頂於盤山之 麓,一峰出雲,凝然而動勢,聳然而媚容,下有寺曰千 佛,唐開元寺也,今頹矣。佛殿歲愁風雨,房僧日泣竈 煙,客無所坐,坐山門看九華頂,則去寺後半里,一石」 米粉色,縱二丈,廣丈有五尺,曰「搖動石。」試一人悄然 推之,颭颭動眾則不動。試作語曰:「我其搖則不動。」初 動看日影移處,知之,次看石,知動也。然石根山連纖 璺焉。寺無山田,僧得《目眚》方人就治,輒脫然愈香火 以之。僧所取礪若砧者,斷唐人詩碑字碌碌然,而時 貴詩碑輩立,儼如字波捺無損者。寺而北半里感化 寺《金人碑》完好矣。「番」字如篆符,乃不可識其歲月。

極樂寺 编辑

「高梁橋。」水來西山澗中,去此入玉河。辭山而平,未到 城而淨。兩水夾一堤,柳四行夾水。高梁堤上柳高十 丈,拂堤下水,尚可餘四五尺。岸北數十里,大抵皆別 業僧寺。低昂疏簇,綠樹漸遠,青青漠漠,間以水田界 界,如雲腳下空。距橋可三里,為極樂寺址,寺天啟初 年猶未燬也。門外古柳,殿前古松,寺左國花堂牡丹。 西山入座,澗水入廚。萬曆四十年間,士大夫多暇,數游寺,輪蹄無虛日,堂軒無虛處。袁中郎《黃思立》云:「小 似錢塘西湖然。」

真覺寺 编辑

明成祖時,西番板的達來貢金佛五軀,金剛寶座規 式,詔封大國師,賜金印,建寺居之。寺賜名「真覺。」成化 九年,詔寺準中印度式建寶座,累石臺五丈,藏級於 壁,左右蝸旋而上。頂平為臺,列塔五,各二丈。塔刻梵 像、梵字、梵寶、梵華,中塔刻兩足跡,他跡陷下廓摹耳 此隆起紋螺,若相抵蹲,是由趾著跡湧,步著蓮生燈, 「燈燄就,月滿露升,法界藏身,斯不誣焉。」塔前有成化 御製碑曰:「寺址土沃而廣,泉流而清。寺外石橋望去, 繞繞長堤高柳,夏繞翠雲,秋晚春初,繞金色界。」

萬壽寺 编辑

寺,在西直門外七里,廣源閘之西。萬曆五年時,物力 有餘,民已悅豫,太監馮保奉命大作,雖大作,役不踰 時,公私若無聞知。中大延壽殿五楹,旁羅漢殿各九 楹,後藏經閣高廣如中殿。左右韋馱、達摩殿各三楹, 如中。傍殿方丈,後輦石出土為山,所取土處為三池, 山上三大士殿各一,三池共一亭。僧云:「萬曆十六年」 上幸寺,尚食此亭也。山後圃百畝,圃蔬彌望,種蒔採 掇,晨數十僧。寺成,賜名萬壽寺之碑,大學士張居正 奉詔撰。先是成祖鑄大銅鐘,侈弇齊適,舒而遠聞內 外。書《華嚴》八十一卷,銑於間;書《金剛般若》二十二分 字,則鑄于點畫,波捺楚楚,如碾如刻,復如書楷。其筆 法必沈度、宋克也。向藏漢經廠,於是敕懸寺,日供六 僧擊之,每擊八十一卷、三十二分,字字皆聲。是一擊 竟《華嚴》一轉,《般若》一轉矣。天啟年中,鐘不復擊,置地 上,古色沈綠,端然遠山。

雙林寺 编辑

萬曆四年,西竺南印土僧左吉古魯東入中國,初息 天寧寺,後過阜城門外二里溝,見一松盤復趺坐其 下,默持《陀羅尼咒》,匝月不食不動。僧耳環手缽,紅罽 衣,蒼紫面而虯鬈,古達摩相也。畢長侍奏之,賜織金 禪衣,賜日齋萬僧,賜酥燃燈,賜松地居焉。賜寺名「西 域雙林寺。」聞禪二,性宗、相宗;學二,見地、行地、經二,論 部、律部法二攝義、折義。攝受義者,示現哀憫。折服義 者,示現忿怒。二義:一義也。忍與不忍為根,慈亦大慈 之賊,其為梵相獰異,正爾低眉垂手矣。寺殿所供折 法,中三大士,西番變相也。相皆裸而跣,有冠有裳,有 金瓔珞。象、獅各出其座下,中金色,勇猛丈夫也。五 佛冠上坐,下二趺而坐,左右各藍色。三目,彩眉,耳旁 二面,頂纍二首乃髻,首三項,腰各周以髑髏,而帶以 蛇。左喙、鼻、耳、角,牛也。三十二臂,一十六足,中二手交 把髑髏半額,而鏟取其腦。其三十手所執械號者,旗 旛鼓鈴焉;禦者,牌金火輪焉;縛者,繩;擊者,棰杵;殺者, 刀叉鎗劍、鈇鉞、弓矢焉。其所執殘,身、頭、手、足、肉骨血 淋淋皆新。其有陳者,髑髏也。足左踏皆若鳳,右踏皆 若馬,各有人金冠合掌,腰腹承之,其一人兩手拍捧 而悲也。「右魔王」,鬼神像也。其耳環一,十八臂而四足, 手二交而托,十四仰而托,托皆葛巴剌碗。左之碗盛 菩薩,右盛虎、獅、象、駝、犀、海馬三色焉。葛巴剌碗者,解 頂顱骨,而金絡瓣稜,尖如蓮房也。足踏人四色,前仰 後伏之。殿壁所遍繪,亦十方如來示現忿怒尊者像 也。有韉人革其面,爪趾宛然者。有倒絡人首而為纓, 蹬髑髏口而為鐙者。有載人面首,若獵而狐兔雉纍 者。有尸三刃穿,有戟三首貫者。有方噉人半身而披 髮垂於吻者。其計令瞻而眾怖,思而猛省。歟忿怒,變 像烏斯藏,每貢之,曰馬哈剌佛。寺後一土山,山前一 塔,傍皆朱櫻。實時火齊靺鞨,的的灼灼,繞塔懷山寺 東興教寺,成化二十一年建,以居大興法王結幹領 占者。西昭應宮,元至元建也,龜蛇兆焉。正德八年脩, 蛇復馴出,赤質黑章,金文爛然。大學士費宏碑文記 之。西又二里三虎橋,亦曰「神虎橋。」橋四石虎。萬曆中, 其一虎夜逸,曉得之田間,北去橋一里,不更返也。

慈慧寺 编辑

萬曆己丑,黃輝入詞林,其詞翰見天下。其友楚僧愚 菴,自蜀弘法北上,曰:「京城內外巨剎,四事之奉甲東 土,而釋子問法至者,無弛擔所。」乃募建寺,檀施半出 宮中。壬寅寺成,賜名慈慧。安像、安藏,安十方僧,單十 方僧供,而愚菴居處其中,若客然。陶祭酒望齡乃撰 寺碑,輝乃書。寺周帀列大樹牆百堵,亂砌石,曰虎皮 牆,隨其奇角,塊塊礧礧,龍鱗虎斑。寺後有閣,供栴檀, 佛輝手定,坯範鑄成,居然瑞像也。《蜘蛛塔碑》《甘井碑》 《金剛塔碑》,皆南充書。

皇姑寺 编辑

皇姑寺,明英宗復辟建也。正統八年,駕出紫荊關,親 征也先,陝西呂尼迎駕,諫行曰:「不利。」上怒,叱武士交 捶尼,趺坐以逝。及蒙塵於外,數數見尼,娓娓有所說, 時時授上餅餌。駕返,居南宮,數數見尼娓娓有所說。 復辟後,詔封皇姑,建寺賜額曰「順天保明寺。」或曰隱 也,如云「明保天順」焉。後殿祀姑,肉身趺坐,愁容一媼也。萬曆初年,像未飾以金,頂猶熱耳,姑著繡帽,製自 宮中。殿懸天順手敕,三道廊繪《己巳北征之圖》。今寺 尼皆髮裹巾緇方袍,男子揖

慈壽寺 编辑

萬曆丙子,慈聖皇太后卜地阜成門外八里,建寺焉。 寺成,賜名「慈壽」,敕大學士張居正撰碑。時瑞蓮產於 慈寧新宮,命閣臣申時行、許國王錫爵賦之,碑勒寺 左。寺坯杇丹漆,與梵色界諸天,與龍鬼神諸部,爭幻 麗,特許中外臣庶畏愛仰瞻。有「永安壽塔」,塔十三級, 崔巍雲中。

法雲寺 编辑

過金山口二十里,一石山鬅鬠然審視,疊千百石,小 峰為之如筍張籜。石根土被千年雨溜洗去骨,稜稜 不相揜藉。小峰屏簇一尊峰刺入空際者,妙高峰。峰 下法雲寺,寺有雙泉,鳴於左右。寺門內甃為方塘殿。 倚石石根,兩泉源出,西泉出經茶竈,繞中霤,東泉出 經飯竈,繞外垣,匯於方塘,所謂香水已。金章宗設六 院遊覽,此其一院草際斷碑,「香水院」三字存焉。塘之 紅蓮花,相傳已久,而偃松蔭數畝,久過之;二銀杏大 數十圍,久又過之。計寺為院時,松已森森,銀杏已皤 皤矣。章宗云:「春水秋山,無日不往也。」一在昌平州桃 村,元至正年建。一在昌平州南邵村,明永樂年建,宣 德年重脩。

碧雲寺 编辑

《景物略》曰:「天巧不受人分,人工不受天分。雲山一簇, 惟鈌略荒寒,結茅數椽宜耳。東西佛土,有滿月蓮花 境界,備諸莊嚴。比丘僧尼,優婆男女,發願願生,而碧 雲寺僧不事往生也,住是界中矣。然西山林泉之致, 到此失厥高深。寺從列槐深逕,崔巍數百石級,欄其 三門。入門,迴廊納陛,圍繡步玉,目營營不捨廊,足滑」 渭不支階。降陞戺六,讚繞廂六,稽首殿三,網拱丹丹, 瑣闥青青,四闔八牖,廡承廊巡甍不屑雕,而髹之以 金畫金上,日月飛光,其有暈藹;壁不屑畫,而隆窪 之以塑。橋孔洞陰,諸天鬼神,其有窟宅矣。殿後端正 一閣,金色四合,黛漆時施,僧秋盆桂周乎閣爐香交 桂,鐙光交月,香光圞滿,人在月輪。鐘磬吉祥,捧號繽 紛。左側有泉屋之,納以方池,吐以螭脣,並泉為洞,砌 方丈耳。洞其名洞前而亭對者,亦亭肅如賓主,填荷 池、伐竹苑所落成也。螭脣施泉,既給僧廚,迴向殿前, 方池朱魚,紅酣綠沉,餌之則爭泉去乎寺,乃聲呦呦 越澗而奔焉。寺二元碑,一至順二年立,一元統三年 立。白石黑章碑,俚不文而石文也。元耶阿立吉建為 菴。正德十一年改為寺,飾於天啟三年,土之人曰「于 公寺。」

廣濟寺 编辑

寺在寶坻縣西街,置僧會司於內。前殿係金建,結構 奇巧,人莫擬其制。其三大士暨環侍諸天,神貌古雅, 不類近代粧脫。內有靈碑。後閣高數十尺,登對崆峒 諸山巒,歷歷在目。

洪福寺 编辑

寺在寶坻縣平正橋西北,古剎也。「層閣高聳,虯松遠 蔭,渠水經其前,晴秋澄霽之際,一望蔥青,人多遊覽 焉。」

法華寺 编辑

寺在昌平州治東北四十里,銀山鐵壁之麓,即大延 聖寺,乃近京名剎。金天會三年建,明正統十二年重 脩。領七十二菴,為唐鄧隱峰藏脩處。

昭化寺 编辑

寺在昌平州南五十里玉泉山,即玉泉垂虯處,山麓 泉石清潔可愛。

龍興寺 编辑

寺在順義縣,一在密雲縣。後唐時建。元大安重脩。又 大德丁酉重脩,俗名「鎚塔寺。」明洪武十六年,置僧會 司於內。

大安寺 编辑

寺舊名「白猿院」,在密雲縣東北五十里,北齊五年建, 金承安四年重脩。

普濟寺 编辑

寺在密雲縣東北八十里。天統五年建,清寧二年重 脩,內有顯公和尚祠。一在霸州東門外,元至正二年 建,置僧正司於內。

觀雞寺 编辑

寺在密雲縣東北一百八十里霧靈山下,有《觀雞仙 人蹟》。一在豐潤縣北四十里陳功山,「大安九年建。」

智度寺 编辑

寺在涿州「雲居寺前,內有浮圖,高二十餘丈,周圍三 十步。一臺高二丈,廣百五十步。初創於唐,碑刻存載。」

普壽寺 编辑

寺在涿州東三里外,一名清涼寺。內有浮圖,高七八 丈。又一臺高二丈餘,周迴幾二百步,東南起一臺,上 有觀音閣,州人燕餞處,景物佳勝,涿之盛概也。舊迎春於此。

雲居寺 编辑

寺在房山縣小西天石經山下,南麓即西天寺塔,下 有石經窟,其後則《香樹林》。

靈集寺 编辑

寺在文安縣莊頭村內有浴佛菴、藏經閣。後有漢古 檜二株。

隆教寺 编辑

寺在永平府城南一里。明洪武初,僧吉岩建。規模壯 麗,為北平第一名剎焉。今設僧綱司於內。

秋月寺 编辑

寺在撫寧縣北天馬山上。明嘉靖年建。山無泉,邑人 楊爾祚創僧舍,鑿井得泉,有三魚純白,立石紀之。

望海寺 编辑

寺在撫寧縣東北五十里,是山崖傍石壁上鑿佛像 三尊。

崇慶寺 编辑

寺在保定府北關外,古木蔥鬱,游僧雲集,唄誦聲聞 數里,為郡第一禪林。

大覺寺 编辑

寺在滿城縣北。金天會中,僧圓宗刱為庵,奉養其母。 至大定間,世宗之亞母拓大之,為「功德院。」明洪武初, 更新之,易名曰「寺」,置僧會司於內。

龍泉寺 编辑

寺在滿城縣東,故老相傳,「建自隋唐」,四無牆垣,古木 森列。後有雞距泉,右有紅花泉,上通一畝泉,河水環 繞,可為遊賞地。

鐵瓦寺 编辑

寺在定興縣南四十里。明正德九年,僧高德真建。屋 瓦羅漢皆鐵冶,故名。

沙丘寺 编辑

寺在定興縣石柱村。明天啟六年地震,柱頂上石落 地,一夜完好如初,人皆以為神力。

法雲寺 编辑

寺在完縣城內東北隅。城垣圍遶,古木森列。西臨蓮 池,幽靜絕塵。

演法寺 编辑

寺在完縣西。寺北有大悲山,層巒聳翠。南有筆架山, 青峰插天。建道場,規模壯麗。寺外泉潺潺,石峽關鎖, 為西山第一叢林。

白馬寺 编辑

寺在完縣東八里,創建無攷。相傳重葺時得斷碣,謂 劉氏希金造塔之區,塔亦不復存。又隋孔德紹有《遊 北平白馬寺》詩云:「白雲起梁棟,丹霞映栱櫨。」今幾二 千年矣。

稽古寺 编辑

寺在完縣西十六里。唐開元中安國矦陳思傑,因三 藏法師元奘葬母骨於此,因建寺,名「寄骨寺。」後有三 藏舍利塔。明天順間重修,易名「稽古寺。」

雙泉寺 编辑

寺在完縣小黃峪村。週圍山列如屏,寺畔雙泉噴湧, 故名。創建無攷,明嘉靖年重修。

興化寺 编辑

寺在深澤縣署西,創建無攷。《碑記》稱「係六祖曹溪道 場。」唐開元十八年脩,宋崇寧二年,明正統、弘治、正德、 嘉靖年間,相繼重脩。置僧會司於內。

保安寺 编辑

寺在新安縣六里邨。隆慶元年脩,內有《浮圖》,創建無 攷。嘉靖重建,高十數丈,闊數十武,巍然層峨,稱巨觀 焉。

湧泉寺 编辑

寺一在大直沽,一在小直沽,明成祖渡此,宣宗征樂 安州渡此,錫金幡二。

玉佛寺 编辑

寺在慶雲縣內。有玉彌勒二像,法相莊嚴。一為北齊 天保八年造,一為武平六年造。

福泉寺 编辑

寺在鹽山縣東南一里許。明洪武間建,置僧會司於 內。寺前有井,甘而冽,故名。

龍興寺 编辑

寺在真定府治東。隋開皇六年建,初為龍藏寺。創建 之日,天降異香,恆山刺史、鄂國公王孝僊有碑記。宋 開寶四年重建。後有大悲閣,內鑄銅佛像,高與閣等。 宋太祖曾幸之,繪像於閣西。元大德五年重脩。明萬 曆四年,重脩大悲閣,置僧綱司於內。

天寧寺 编辑

寺在府治東,唐咸通初建,前有木塔九層,明天啟二 年賜額。

開元寺 编辑

寺一名「解慧寺」,在府治南,有磚塔。魏興和二年建,唐 乾寧五年重脩。寺中銅鐘聲,洪亮,可聞十里許,制亦迥異,蓋數千載物也。僧遞司之,鐘聲早晚與譙鼓相 應。

舍利寺 编辑

寺在府治西北。唐開元葬金牛禪師舍利於塔下。明 太祖、成祖相繼命江夏侯取二萬餘粒,成祖仍命新 其殿塔。

極果寺 编辑

寺在欒城縣城內,明弘治中建。寺有古槐,高數丈,約 三四百年物。

勝樂寺 编辑

寺在欒城縣東西陳村,內有立石佛像三尊,相傳為 「自來者」,明洪武中建。

廣勝寺 编辑

寺在欒城縣北溜村橋,內有《藏經》等閣,外有磚塔四 五,足供游賞。

開化寺 编辑

寺在元氏縣城西南隅。始「於隋、唐,盛於宋、元。明、弘、永、 景順間,頻有脩葺。正德間復脩。有浮圖二,勢若參天。 置僧會司於內。」

天寧萬壽寺 编辑

寺在平山縣覺山,宋元豐元年建。寺有靈蛇,一名大 青,一名小青,相傳為龍種。宋時禱雨有應,一封福應 侯,一封利澤侯,至今種類不絕。居八角龍井中,夏秋 時出,與僧人床榻相接,習以為常,旱則禱之。

開元寺 编辑

寺在順德府治東北隅,唐開元中建。元世祖兩幸於 此,建大聖塔。有萬安師者,能使甘泉出涸井,斗米飽 萬人。後有詔,大聖塔賜名「圓照」,置僧綱司於內。

汎愛寺 编辑

寺在沙河縣西北。唐時建。置僧會司於內大雄殿西 柏樹上。曾有鳳凰來巢,有《碑記》。

金剛寺 编辑

寺在南和縣東三十里,有石金剛像,元至正間建。

保慶寺 编辑

寺在廣平府治東南,明洪武五年重脩。考唐郡人司 空曙有《遊保慶寺》詩,知始建已甚久矣。置僧綱司於 內。

泉亭寺 编辑

寺在臨洺鎮西五里。鎮城掘井,必三丈乃及泉,惟寺 中地掘二尺即有水,內有蓮池,水泉常溢。中建小閣, 相傳為趙王香火院,古井尚存。明天啟間,洺紳李養 沖重脩。

文殊寺 编辑

寺在肥鄉縣治西南隅,元泰定壬戌歲建。明萬曆初, 邑人李朝陽募銅萬斤,鑄立佛於羅漢殿前,高二丈 五尺。議者遂謂「邑之文運衰息,由此為祟」,聚訟五十 年不息。今遷移城北。

匡教寺 编辑

寺在成安縣南二里許,曹溪二祖慧可說法處。隋開 皇中築臺。明嘉靖、萬曆、崇禎間,屢有增脩。

霧睹寺 编辑

寺在成安縣東北十八里,有古塔,唐天寶間建。明永 樂間僧海亮、正德間僧元方、嘉靖間僧明鳳,各重脩。

隆興寺 编辑

寺在清河縣西南,相傳隋時建。舊有古塔在寺東,宋 太祖微時,嘗醉臥塔下,塔影週迴蔭之。老僧意其非 常人,因追至城西為獻茶,遂號「茶店。」及登極後,重脩 梵宇,極其弘麗。歲久圮廢。今前殿背負壁有白石佛 一尊,高九尺,鏤刻精工。背後刻「唐大曆十年造。」東有 定光佛墓,相傳佛藏舍利於此,宋吳浚勒小偈記之, 尚存。書法遒勁,有二王筆意。明萬曆二十三年,知縣 陳緒增脩白衣閣一座,方丈五間,置僧會司於內。

龍行寺 编辑

寺在清河縣。《謝罏集》:「相傳定光佛葬於其內。」又明武 宗遊幸所憩,因名。

壓沙寺 编辑

寺在大名舊府城,始建莫考。中有梨千樹。魏韓公留 守大名,每花時輒造樹下遊賞,因命僧創亭花間,曰 「雪香亭。」

興隆寺 编辑

寺在舊府城,始建莫考。佛殿西楹下有「魏宮彈碁局」, 猶文帝時故款也。

大安寺 编辑

寺在舊府城,宋時建。東壁畫真宗幸大名時儀衛、鹵 簿旗物及扈從百官。首列寇萊公

白馬寺 编辑

寺在大名縣城內西南隅。宋徽宗崇寧中,有佛放毫 光數十丈,前白馬駕寶車。因敕僧了雲、士人唐富等 三千餘人建寺,名曰「白馬寺。」作浮圖五層,極土木之 盛。金泰和間重脩,後毀於兵。明萬曆間,邑人張自西 重葺

石佛寺 编辑

寺在魏縣東南沙口村,有石佛像,碑刻甚古,剝落不 可讀,惟「天保元年十二月」數字,書法遒勁。按天保乃 北齊《高洋紀年》也。

福興寺 编辑

寺在東明縣東北十五里,梁貞明三年建。寺僧猶藏 梁時三寶銅印,背刻「梁貞明三年」,明成化間重脩。

龍骨寺 编辑

寺在東明縣南二十里楊望營前。相傳舊為清淨菴, 金冠李道姑住持。道姑江南人,美姿容。有求聘者,輒 暴死,遂出家雲遊,至此寓焉。宋真宗謁泰山,見而悅 之,納為妃。後誕仁宗,乃改庵為「龍骨寺」,碑刻尚存。

興國寺 编辑

寺在長垣縣南十里司家坡,宋時建。至和元年,太尉 陳堯佐、待制范諷登臨經閣有詩,宋縣尹錢某刻石。 今土人掘地得之。

閣院寺 编辑

寺在宣府廣昌,漢時建。唐尉遲恭重脩。相傳寺鐘係 飛來者。

《山東通志》
编辑

太平寺 编辑

寺在濟南府城西門內。寺前有「孝感泉,匯而為池,環 遶寺內,出達北渚。」明正德間重脩。

千佛寺 编辑

寺在府城南門外,歷山上,更名興國寺。隋開皇間,鐫 佛像於山陰,隨石作形。明成化四年重脩。一云「唐貞 觀間建。」

普照寺 编辑

寺在淄川縣治東,內有石佛,高二丈四尺。磚塔甚高 大,今殘缺。

靈巖寺 编辑

寺在長清縣方山上。相傳佛圖澄卓錫之地,法定禪 師所創。有「甘露」、「雙鶴」等六泉、拂日巖、鐵袈裟、辟支塔、 十里松,前代題詠頗多。

鬱蔥寺 编辑

寺在肥城縣西十里鬱蔥山下,舊名「半山寺」,宋真宗 東封幸寺,更今名。

空杏寺 编辑

寺在肥城縣義陽社,其杏無核,因名。

興隆寺 编辑

寺在兗州府治東北。按本寺舊名普樂,隋文帝仁壽 二年建,宋太平興國七年改為興隆,有王禹偁《記》。

靈芝寺 编辑

寺在滕縣薛山下,俗以薛為「雪。」《元碑》云「周唐奉旨存 留」,是唐以前有之。

光善寺 编辑

寺在金鄉縣治東,有塔九級。

普照寺 编辑

寺在單縣五老坊,金明昌間古淵禪師所刱。元季兵 燹,無復存者。明洪武中重建。宣德初繼脩,御賜《大藏 經》,加以璽書。嘉靖五年,移建新城西北隅。濟寧州治 西北,亦有普照寺。

興化禪寺 编辑

寺在曹州南五十里左山上,隋仁壽間建,號法源寺。 有左山塔,藏定光佛舍利。宋慶曆中塔壞,守臣任中 師奉旨重脩。詔賜塔名「寶乘。」

大覺禪院 编辑

院在嘉祥縣南三十里大鼎山陽,舊號「長壽院。」旁列 林巒,下瞰黃流。古有明覺禪師卓錫於此。金大定初, 賜今額。

獨山寺 编辑

寺在鉅野縣南三十里,創始未詳。崖上有古碑,未能 登視。

天寧萬壽禪寺 编辑

寺在沂州治西南,金初改為普照寺,相傳王右軍故 宅。寺前有曬書臺、澤筆池。寺後有祠,塑右軍像。金皇 統四年,陶仲汝尚記。「集唐柳公權書,賜紫傳法僧覺 立石。」

大覺寺 编辑

寺在東昌府高唐州治東南,唐創,元延祐間脩。明永 樂丁酉,成祖曾駐蹕於此,召問僧玉巖,大喜,賜《神僧 傳》。己亥,仁宗在春宮時復幸寺,賜「道春寶鏹。」見《碑記》。 寺塔甚壯,凡十三級,高三十六丈。

大雲寺 编辑

寺在夏津縣城東二十里。唐時建,元末傾圮。明宣德、 正統、成化相繼修置。門樓殿閣,宏偉壯麗。

興國寺 编辑

寺在青州府臨淄縣西,後趙石虎建,始名廣化寺,有 石塔七級。宋增為十二級。元末寺毀於兵。明天順二 年重修,更名「興國。」

===萊山寺===寺在登州府黃縣萊山之曲,峰巒秀爽,松柏蓊鬱。山 腰有仙人洞,下有石井荷花池,泉水自湧,四時不涸。

《山西通志》
编辑

编辑

一在太原府城西北四十里呼延村,唐貞元年建,宋 治平元年賜額,明洪武間重修,晉王李克用焚香題 名,曾為刻石。一在城南稍東二里。

壽寧寺 编辑

寺在察院西,宋大中祥符年建,有真宗御製碑,字多 剝落,俗呼「打鐘寺。」

崇善寺 编辑

寺在城東南隅。明洪武初建,置僧綱司。初名白馬寺, 改為宗善寺。僧不能久居,後風水家增一「山」字為「崇 善。」今二額俱存。雄麗宏闊,為城寺冠,俗呼為新寺。

延慶寺 编辑

寺在城東門外,地勢爽塏,修置清幽,冠蓋多遊賞其 中,時稱「勝境。」

永祚寺 编辑

寺在城東南巽峰上,並建二塔,高入雲霄,為晉奇觀。 萬曆年建,起自堪輿家。言謂「塔巽峰則文運興勝。」建 後連三科,兩庠中五人或七人,或十人,其兆足徵也。 俗為雙塔寺。

寶林禪院 编辑

院在羅公墳東,松柏交加,景致清幽。

法華寺 编辑

寺在太原縣西十五里。北齊天保年建,賜額「開化。」後 鑿石通蹊,依山刻佛像。隋仁壽初,建佛閣,改額「淨明。」 唐武德年,復改為開化。宋淳化年,修釋迦、如來、舍利 二塔。元末燬。明洪武十八年,晉恭王重建。有五代蘇 禹珪、王好古所撰碑,劉智遠立石。

童子寺 编辑

寺在太原縣西十里。北齊天保年建,時有二童子見 於山,又有大石若世尊像,遂鐫為佛,因名童子寺。前 建石塔,後鑿石室二。金天輔年兵燬,明嘉靖初重建。

天龍寺 编辑

寺在太原縣西南六十里,王索西都,北齊皇建年建。 內有石室二十四龕,石佛四尊,及隋開皇間碑刻石 室銘。寺東一里鑿壁為池,有天龍廟,五代開運年修, 有李宣《碑記》。金天會年廢。元至正年重修。明洪武年 併山巖寺入焉。正德初建高閣以庇石佛。嘉靖間于 西巖鑿石洞,可避兵。

淨明寺 编辑

寺在太原縣北二里古城中。隋仁壽年建,額曰「惠明。」 宋太宗時塔壞光見,詔復建。熙寧年修,有呂惠卿撰 碑。元末廢。明洪武十八年重建,歸併顯光等二寺。正 德年重修。

奉聖寺 编辑

寺在太原縣晉祠南。唐武德五年鄂國公尉遲恭建, 高祖賜額「十方奉聖禪寺。」金貞祐年兵燬,元初重建, 至正年火。明洪武年併明月、龍福二寺入焉。先是縉 紳大夫來修祠事者,多止於此。有唐李德裕《為張弘 靖祭叔虞文》。

華塔寺 编辑

寺在太原縣西三里安仁鄉,唐貞觀年建。內有無垢 淨光佛舍利塔。天寶年修,宋熙寧年重修。元至正間 塔燬,明洪武年重建,併明仙、定慧、明秀、「流福」四寺入 焉。

崇聖寺 编辑

寺在太原縣十里汾河西。宋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征 劉繼元,毀太原城,置平晉縣,于汾東建佛寺于駐蹕 之所,賜號「平晉」,一名「回鑾。」真宗大中祥符,改額「崇聖。」 神宗熙寧年,汾水衝壞。元豐己未,詔重建立碑,韓絳 撰。《文明》弘治年,沒于汾,鄉民復于故址建殿焉。

永寧寺 编辑

寺在交城縣西北二十里石壁山,建於元魏之延興 二年。太和年間修,有甘露之應。唐貞元十一年修,復 降甘露,賜名石壁永寧寺。元和七年,甘露又降,賜名 「龍山石壁永寧禪寺。」明永樂年累修,併千佛寺入焉。

天寧寺 编辑

寺在平定州下城南宮,宋熙寧年建,後徽宗賜名「天 寧萬壽禪林」,敕太師蔡京書額。內雙塔對峙,高十餘 丈,有知平定州軍事高權《雙塔記》。有大悲閣,元呂思 誠記。明弘治年修,延定之《記》。嘉靖年修,郗元溟記。

圓果寺 编辑

寺在代州東北隅,隋開皇年建,內磚塔高一百二十 尺。宋楊延昭嘗射三矢其上,今不存。明洪武併洪福、 「弘濟」、「資聖、興國」、「青龍、打地」七寺入焉,置僧正司。

顯通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五臺山古名大孚靈 鷲寺。漢明帝時,滕蘭西至,見此山乃文殊住處,兼有 佛舍利,奏帝建寺。滕以形若天竺,靈鷲寺依山名,帝以始信佛化,乃加「大孚」二字,大孚,弘信也。後魏孝文 帝再建,環匝鷲峰,置十二院,前有雜花園,故亦名花 園寺。至唐太宗重修,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載此山 名改稱大華嚴寺,觀國師於中造疏。至明太祖敕重 建。感通神應,自昔未有。故賜額「大顯通寺。」

娑婆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西南三十里。北齊釋元頤築庵於此,誦 《華嚴》。有婦人攜子數來聽經,頤疑之。婦即知曰:「師莫 疑我,娑婆乃龍母也。因聞法得悟,我將脫此類矣。」頤 曰:「孰當信汝耶?」婦指龍池曰:「我之真悟無生者,此之 深陂湧成高阜。」言訖,隨手而起,即成高阜,龍亦化去。 因名其阜曰龍宮聖堆。頤於此建寺,因名娑婆。

壽寧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古名「王子焚身寺。」北齊第三子自識宿 命,厭塵勞,於此燃身供聖,菩薩現形火光中。內侍劉 謙之回奏,帝悼之,敕建寺。

文殊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即菩薩頂真容院。唐僧法雲自建殿堂, 擬塑聖像。有塑士安生,不知何來,請言聖儀容,曰:「大 聖德相,我何能言?」相與懇禱,求現聖容。七日,忽光中 見文殊像,遂圖模塑成,因名。

龍泉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臺東南舊路嶺,宋建。明嘉靖初,群盜縱 橫,行者憚之。有馬大士者,不知何來,依止廢寺,遇賊 即殺,群盜乃絕,道路復通,往來無阻。馬公將卒,以山 門托燕京大智宗主,以慈惠及物。山之野民,靡然從 化,即為盜者皆願施,重修其寺。

金閣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南臺西北嶺畔。昔人見金閣浮空,因名。

圓照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顯通之左,古稱普寧寺。明永樂初,印土 僧《室利沙》者來此土,詔入大善殿坐論稱旨,封圓覺 妙應輔國光範大善國師,賜金印旌幢,遣送臺山寓 寺。

塔院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顯通之南。五峰之中,有阿育王所置佛 舍利塔及文殊髮塔,因為名。殿中有轉輪藏,放藏經 於中。明永樂五年,敕太監楊昇重修大塔,始建寺。萬 曆間,太后敕太監范江、李友重建。恢巍壯麗,冠於諸 寺。

廣宗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鷲峰南半麓。明正德初,遣太監韋敏建 寺,鑄銅為瓦,今名「銅瓦寺。」

鳳林寺 编辑

寺在五臺縣。明嘉靖間,徹天和尚築庵。嘗有賊盜至, 見二虎據門,賊乃革惡,呼為二虎禪師。萬曆初,道聞 於上,改建其寺,額曰「鳳林。」

普救寺 编辑

寺在平陽府襄陵縣東南火尖山之巔。唐廣德二年 賜額。「上建浮圖」,乃慈濟得道之處。今多碑。

羅漢寺 编辑

寺在洪洞縣西二里孝思坊。晉永和二年建,又名「西 藍寺。」積年被汾水浸塌。今改徙近城,寺名仍舊。宋、元、 明多名人題詠。

涼馬寺 编辑

寺在太平縣東南二十五里,即晉獻公《九層臺》遺址。

慈氏院 编辑

院在太平縣南王村,內有轉輪藏一座,佛經甚多。《一 統志》作「慈氏寺。」

露巖寺 编辑

寺在岳陽縣北五十里鳳凰山上。其山有風洞,六月 凝冰焉。

太平興國寺 编辑

寺在翼城縣西門外。唐貞元三年建,初名慶國寺。宋 太平興國年間,敕賜今名。內有十二院:曰天王,曰北 羅漢,曰西羅漢,曰南羅漢,曰《華嚴》,曰藏經,曰上生,曰 觀音,曰文殊,曰慈氏,曰鐘樓,曰大雄殿。今所存者,惟 《大雄》與《華嚴》《藏經》數處耳。明洪武間置僧會司,弘治 年重修。

清涼寺 编辑

寺在靈石縣小水鎮東山上。寺在萬山環抱之中,莊 嚴宏麗,為梵宮勝境。

大雲寺 编辑

寺在靈石縣冷泉鎮。寺鎖重關之中,雲山疊複,幽麗 可棲,騷人每棲止焉。

萬固寺 编辑

寺在蒲州東南十五里中條山麓,唐大中八年建。初 名「建元」,後改今額。明洪武間併白石、《讚嘆》、竹溪、雲蓋、 淨土五寺入焉,多題詠。

普救寺 编辑

寺在蒲州東五里,舊名西永清院。五代漢乾祐元年招討使郭威督諸軍討河東叛賊李守貞。周歲城未 下,召院僧善問之,對曰:「將軍若發善心,城必克矣。」威 折箭為誓,翊日城破,不戮一人,遂改曰普救寺。後併 廣化、旌勳、藏海、乾明四寺入焉。有狀元呂柟詩。

延祚寺 编辑

寺在臨晉縣南七十里。宮殿僧眾較諸處最雄。元至 元十一年建。

仁壽寺 编辑

寺在猗氏縣城東北二里峨眉南麓。金貞元三年敕 建。有浮圖大佛閣,舊名「壽聖寺。」明洪武初,併洪福、千 佛、廣福、壽聖、聖安、慈氏、寶泉七寺入焉。

法雲寺 编辑

寺在萬泉縣,孤山絕頂,天將大雨,雲起山巔。元泰定 元年建。又「法寶寺」,在趙村。靈慧寺,在吳薛村。

天寧寺 编辑

寺在解州西三十里中條陰,宋元祐三年建,元至治 三年修。寺右有羅漢祠,後有閣,其殿宇僧舍百有餘 間。紅臉溝泉自寺後東偏流繞而北,四圍皆古柏。東 西南北十五里,望之鬱然,為一方之勝。

太平興國寺 编辑

寺在安邑縣治東北。宋嘉祐八年建。明洪武間,置僧 會司。寺後塔十三級,高三百六十尺,上有黃白寶瓶, 世傳出魯班手。嘉靖乙卯地震,塔崩裂尺餘,後又震 復合,亦神物也。

柏塔寺 编辑

寺在夏縣南吳村柏塔山。「柏樹鬱蒼,滿山望之如塔, 為邑勝景。」

太子寺 编辑

寺在聞喜縣東關。漢武帝夢金人西來,抱兒授帝,帝 驚寤報生太子。遂命卜地築壇,揚旛建廟。至明帝,復 夢金人挾弓持矢,求寸土為居。時佛始入中土,因更 廟為寺,曰太子寺。唐貞元六年重建,名福田寺。明洪 武間,改額「太子寺」,置僧會司。

誌公寺 编辑

寺在聞喜縣丘村,今名黃花洞寺,有古石佛碑刻,記 「毋丘氏僧四十人。」按《隋書五行志》:梁天監三年,武帝 講經,重修殿,沙門誌公忽然起舞歌樂,須臾悲泣,賦 五言詩,人以為侯景之讖。豈誌公避亂而住錫於此 耶?又毋丘,儉之族,避難而多為僧耶?又侯村有梁武 帝廟,豈誌公念舊君而廟之此耶?萬曆年孝子呂辛 陵住此,歲久傾圮。《功德寺》僧人大智重修,嘗閉關靜 修於此。

廣教寺 编辑

寺在聞喜縣南二十里寺頭村,俗名「沙渠寺。」相傳唐 太宗屯兵乏糧,鐵牛寺僧智旻以砂鍋煮飯餉之。後 敕建寺報之,併鐵牛寺入焉。

香山寺 编辑

寺在聞喜縣東南五里官莊嶺巔,明萬曆三十二年 建。相傳為唐裴晉公還帶處。上有晉公祠、文昌閣、土 塔三座,為本縣之文峰。

大善寺 编辑

寺在稷山縣高渠村,元敕修。內古柏一株,大至七度, 蔭可畝許。欲伐,輒有龍蛇雷雨之變。梁綱有《存恆記》。

西福昌寺 编辑

寺在霍州宣化坊。唐貞觀四年,敕尉遲恭監建,名普 濟寺。宋太平興國三年,改今額。元大德七年,地震傾 圮。延祐三年,僧聚成重修。明洪武十五年,設僧正司, 併東福昌寺入焉。有唐許敬宗《記》。

東福昌寺 编辑

寺在霍州西福昌寺東。唐貞觀四年,僧清宜奉敕建, 後地震傾圯。元延祐六年,僧圓琳重建,後改「霍山驛。」 明洪武十八年,僧賢仁奉勘合仍建寺,有碑記。今改 為祝聖寺。

昭遠寺 编辑

寺在鄉寧縣南一里。唐龍朔三年建。明洪武間置僧 會司。萬曆十八年重修。內有古柏,旁有白雲洞,多名 人題詠。

黃雲寺 编辑

寺在隰州《土同》里,山高萬丈,內有仙人石棋一盤。又 「鄉寧寺」,在州北一百五十里,張果老嘗遊焉。

百穀寺 编辑

寺在潞安府百穀山北,齊武平四年建。明萬曆時,知 縣方有度重修。山徑崎嶇,檜柏森列,士大夫多登覽。

昭覺寺 编辑

寺在城內西南隅,後唐明宗天成九年建。有僧綱司, 規模宏麗。後有「圓通閣」,貯藏經,有名人題詠。

翠巖寺 编辑

寺在西隅,松樹千章,蔚然深秀。寺裹松內,地僻幽偏, 望之有如翠屏插漢。又翠雲寺,在佛耳山。

能仁寺 编辑

寺在長子縣西門外百步許。相傳宋建隆二年,取靈空山先師龍池水於此禱之得雨,因立先師堂以祀 之。端拱二年,賜額「靈空聖壽院。」後改承天寺,又改今 名。明洪武十五年,置僧會司,併福昌、吉塔二寺入焉。

大雲寺 编辑

寺在平順縣石灰龍耳山下。每遇天陰,此寺雲盛,雨 遂沛然,故名。宋建隆九年建。

天宮寺 编辑

寺在汾州府董寺里,為隋唐以來一大叢林。太平里 之「法興寺」,池定里之「馬鳴寺」,皆其下院。

靈巖寺 编辑

寺在城東北二十五里小相西。隋、唐以來代為修飾, 弘麗壯觀,為郡名寺焉。

實際寺 编辑

寺在城北二十里狄谷里之北山巖際,樓閣懸構,水 竹穿繞,谷中之寺,此為最勝。

太子寺 编辑

寺在平遙縣內敬義坊,隋開皇間建,名寶昌寺,後改 名「修念。」中有淨梵王太子像,氣韻如生,世傳安生所 塑,實為真容。會唐武宗大毀佛寺,有穎上人者,以像 匿南河壖坎崖。至大中,復興其宇以置像,始名曰太 子寺。明洪武間,置僧會司,併集福小太子寺入焉。

慈祥寺 编辑

寺在平遙縣東十五里,唐肅宗建,內有鏡臺,高三百 尺。又崇壽寺,在城內東南隅。

洪福院 编辑

院在石樓縣南關,宋慶曆年建,面對翠金山,內有古 鐵佛、牡丹數本。

寶泉寺 编辑

寺在永寧州治北。山頂有泉,山下有田,雖經霜不凍, 多至成熟,故名。

江豬寺 编辑

寺在永寧州治西,寺後有石窯,內懸一石,名「豬。」寺下 有潭水,故名。

石窟十寺 编辑

寺在大同府治三十里,元魏建。始神瑞,終正光,歷百 年而工始完。其寺:一同昇,二靈光,三鎮國,四護國,五 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華嚴,九天宮,十兜率。內有元 載所修石佛十二龕。

南堂寺 编辑

寺在府治東南,一名「永寧寺」,元魏建。內有金王像,高 一丈八尺。外有九級浮圖,高九十餘丈。上剎復高十 丈,鈴鐸聲聞十里。

華巖寺 编辑

寺二:一在府治西門內,遼建,內有南、北閣,東、西廊。北 閣下銅石像數尊,中石神主五,男三女二;銅神主六, 男四女二。內一銅人,袞冕帝王之像,垂足而坐,餘皆 巾幘常服危坐,相傳乃遼帝后真形也。重熙七年,建 「薄伽教藏於正殿東南。明洪武三年,改正殿為大有 倉。二十四年,即教藏置僧綱司,而寺復立焉。一在府」 治東南,亦遼建,洪武年重修。

懸空寺 编辑

寺在渾源州南磁窯口內。石壁如削,鑿竅插梁,結構 於數十仞之上。飛閣相通,下臨無地,遊者股栗。寺創 於元時,近僧增三殿,稱奇觀焉。

天賜禪林 编辑

禪林在渾源州,今名「雲峰寺」,在城南淘沙村天賜溝 北。崖上嵌空構宇,纍石為牆,前有松林若障。

佛宮寺 编辑

寺在應州治西南隅,初名寶宮寺,五代晉天福間建, 遼清寧二年重建,金明昌四年重修,明洪武間置僧 正司併王法寺入焉。有木塔五層,額書「釋迦。」塔高三 十六丈,周圍如之。

大安寺 编辑

寺在應州南崔家莊。元皇慶四年建。有碧峰、獨峰和 尚二塔。有明洪武中御賜《碧峰詩》刻於石,及金華宋 濂所撰塔銘,俱在山門內。

龍泉寺 编辑

寺在馬邑縣西北十里司馬泊西。清流四繞,狀如辟 雍。每至夜,風恬水靜,月出東山,徘徊斗牛,影落地間, 光搖梵宇,瑩然可觀。往來士大夫,多遊玩題詠。有《元 好問詩》。

崔家寨寺 编辑

寺在蔚州西二十里,內有「《鐵羅漢》五百。」

閔子院寺 编辑

寺在廣昌縣治北,唐尉遲恭重修。鐘樓一座,相傳係 飛來,不關造作,未知是否。考之碑記,「漢創建,唐重修。」 其殿宇恢宏高聳,朴素渾堅,內有僧會司。

青蓮寺 编辑

寺在澤州東南三十里硤石山上。舊《志》:北齊時建,在 宋名福嚴寺,後改今額。寺西有擲筆臺,下有嵌巖,長 丈餘,廣倍之。夏秋發暴雨,中滹若雷鳴焉

崇果寺 编辑

寺在高平縣大成街,舊為隆教寺。宋太平興國二年, 敕改為崇果院。元至元六年,又建帝師殿。明洪武間 修置僧會司。山門有閣,登眺其上,遊仙米尖諸嶺,悉 出簷下。《一統志》作「崇果院。」

金峰寺 编辑

寺在高平縣西,遊人題詠甚多。又崇壽寺,在鐘樓巷。 法雲寺,在韓王山。定林寺,在米山鎮。龍泉寺,在縣西 北三十里。俱稱名勝。

石室寺 编辑

寺在高平縣北三十里。伐石成龕,因山作障。左藩畢 振姬嘗棲息於此,著有《文集》。

龍泉寺 编辑

寺在陽城縣東二十五里龍泉之側。舊《志》一名會海 寺。肇自唐乾寧元年,世傳其地有白兔含經之異,此 創建之由也。初為郭峪院,後敕賜今額。內舊有鳳尾 竹,竹在泉上,每清夜無風,竹葉自響,若金玉聲,時人 謂之「會海竹風」云。

靈泉寺 编辑

寺在陽城縣西四十里。舊《志》:其地多山,東西環繞,寺 居其中。山間小松不勝株計。每清夜,皎月東出,寺中 立視,惟見月在青松之間。及曉,月既西墜,從而視之, 亦在松梢之上,故謂之「夜松含月焉。」

崇安寺 编辑

寺在陵川縣西南隅臥龍岡上。左有石勒墓。世傳寺 之大殿即勒之塚也,傍墓其疑塚耳。唐初為丈八寺, 宋太平興國元年賜今額。明洪武間置僧會司。內有 三大閣,各高數仞,凌空拂靄,屹然為邑之巨觀焉。

響堂寺 编辑

寺在遼州榆社縣西南七里。舊《志》:「紫金山下有石洞, 內有石佛千數,入洞聽金石聲響,空谷相應,因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