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28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二十八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僧部列傳四

  晉四

  佛馱邪舍    佛馱跋陀羅

  道融      曇影

  僧叡      道恆附道標

  僧肇      曇無讖附道普 法盛 法維 僧表

  法成      智嵩

  曇霍      僧法愔

  法顯      慧嵬

  僧群      寶逵

  靜業      懷玉

  寶掌

神異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僧部列傳四

编辑

晉四

编辑

佛馱邪舍

编辑

按《蓮社高賢傳》:「尊者佛馱邪舍,罽賓國婆羅門種。有 沙門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毆之,遂手足攣躄。巫 師謂曰:『坐犯聖賢。即請此沙門悔過,旬日乃瘳。因令 邪舍出家。時年十三,隨師行曠野,與虎遇。邪舍曰:『虎 已飽,必不傷人』。前行中道,果見餘骸。至十五,誦經日 至萬言,以分衛廢業為憂。一羅漢來代乞食。年十九』」, 誦經數百萬言。性度簡傲,不為諸人重。至三十,猶為 沙彌,復從舅氏學《五明論》、世間法術。至沙勒國,待遇 隆厚。既而羅什至,乃從學《阿毘曇論》《十誦律》。什隨母 反龜茲,師遂留止行化。苻堅遣呂光伐龜茲,執羅什。 師聞歎曰:「我與羅什未盡懷抱,今忽羈虜,相見何期。」 後十年,師東至龜茲,盛弘法化。羅什在姑臧,遣信要 之。師恐國人止其行,取清水以藥投之,咒數十言,與 弟子洗足,即夜便發。比旦,行數百里,追之不及。問:「弟 子何所覺耶?」答曰:「唯聞疾風流響,兩目有淚。」師又咒 水洗足,乃止。既達姑臧,什巳入長安,聞姚主逼以妾 媵,歎曰:「羅什如好綿纊,何可使入棘林?」羅什勸姚主 遣使迎師。既至,別立省寺於逍遙園,四事供養,一無 所受,將至分衛,一食而已。時羅什譯出《十住經》,師更 相徵決,辭理方定。師髭赤善解毘婆沙論,時人號「赤 髭論主。」秦弘始中,譯出《四分律》《長阿含經》。義熙八年, 來廬山入社後辭還本國。自罽賓以《虛空藏經》一卷 寄商客,至涼州。

佛馱跋陀羅

编辑

按《蓮社高賢傳》:「尊者佛馱跋陀羅,晉云覺賢,姓釋迦 迦維羅衛國人,甘露飯王苗末也。幼亡父母,出家為 沙彌。年十六,博學群經,深達禪律。嘗與僧伽達多共 遊罽賓,達多閉戶坐禪,忽見師來云:『暫往兜率,致敬 彌勒』。言訖便隱。後益見其神變,敬心祈問,方知得不 還果。時姚秦沙門智嚴至罽賓,睹法眾清淨,慨然東」 顧曰:「我諸同輩,未遇真匠,將何發悟?即諮詢於眾,孰 能遂我,祈諸流化。」東土僉應之曰:「跋陀羅其人也。」嚴 乃要師裹糧而行,經歷諸國。至交趾,附舶循海,達於 青州東萊。聞鳩摩羅什在長安,師往從之。秦太子泓 請師於東宮集眾說法,與羅什論色空義,往復數番, 羅什罔測。秦主興供僧三千,盛修人事,而師禪靜自 守。忽謂弟子曰:「吾見本國五舶俱發,眾謂妄言,因共 擯棄。」乃與弟子慧嚴、慧觀四十餘人俱發,至廬山香 谷𦭞舍而居。時會蓮社遠公,謂師被擯過由門人,懸 記五舶,于律無犯,即遣弟子曇邕致書秦主,為其解 擯。乃請師東林,譯出《禪數》諸經。自是江東始耽禪悅。 師志在遊化,西適江「陵,持缽分衛,果見天竺五舶至 此。後還都立道場寺。」先是,支法領於于闐得《華嚴》梵 本三萬六千偈,未經宣譯。義熙十四年,吳郡內史孟 顗、右衛將軍褚叔度請師為主譯,與沙門法業、慧義、 慧嚴、慧觀等為筆授,譯成六十卷。有二青衣,且從池 出,灑掃研墨。師先後譯出《觀佛三昧經》《般泥洹經》《修 行方便論》,及法顯所得《大僧祗律》,凡十五部。元嘉六 年念佛而化,塔於廬山北嶺。

道融

编辑

按《高僧傳》:「道融,汲郡林慮人,十二出家。厥師愛其神 彩,先令外學,往村借《論語》,竟不齎歸,於彼已誦,師更 借本覆之,不遺一字。既嗟而異之,於是恣其遊學,迄 至立年,才解英絕,內外經書,闇遊心府。聞羅什在關, 故往諮稟。什見而奇之,謂姚興曰:『昨見融公,復是大 奇聰明釋子』。興引見歎重,敕入逍遙園,參正詳譯。因」 請什出《菩薩戒本》,今行於世。後譯《中論》,始得兩卷,融 便就講,剖析文言,預貫終始。什又命融講《新法華經》, 什自聽之,乃歎曰:「佛法之興,融其人也。」俄而師子國有一婆羅門,聰辯多學,西土俗書,罕不披誦,為彼國 外道之宗。聞什在關大行佛法,乃謂其徒曰:「寧可使 釋氏之風獨傳震旦,而吾等正化,不洽東國。」遂乘駝 負書,來入長安。姚興見其口眼便辟,頗亦惑之。婆羅 門乃啟興曰:「至道無方,各遵其事。今請與秦僧捔其 辯力,誰有優者,即傳其化。」興即許焉。時關中僧眾相 視缺然,莫敢當者。什謂融曰:「此外道聰明殊人,捔言 必勝,使無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 得志,則法輪摧軸,豈可然乎?如吾所睹,在君一人。」融 自顧才力不減,而外道經書未盡披讀,乃密令人寫 婆羅門所讀經目,一披即誦。後剋日論義,姚興自出, 公卿皆會闕下,關中僧眾,四遠畢集。融與婆羅門擬 相訓抗,鋒辨《飛元》,彼所不及。婆羅門自知辭理已屈, 猶以廣讀為誇。融乃列其所讀書,并秦地經史名目 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聞大秦廣學,那忽 輕爾遠來。」婆羅門心愧悔伏,頂禮融足。旬日之中,無 何而去。像運再興,融之力也。融後還彭城,常講說相 續,聞道至者千有餘人,依隨門徒,數盈三百。性不狎 諠,常登樓披翫,慇懃善誘,畢命弘法。後卒于彭城,春 秋七十四矣。所著《法華大品》《金光明》《十地〈維摩〉》等義 疏並行於世。

曇影

编辑

按《高僧傳》,「曇影,或云北人,不知何許郡縣。性虛靜,不 甚交遊。而安貧志學,舉止詳審,過似淹遲。而神氣駿 捷,志與形反。能講《正法華經》及光讚般若,每法輪一 轉,輒道俗千數。後入關中,姚興大加禮接。及什至長 安,影往從之,什謂興曰:『昨見影公,亦是此國風流標 望之僧也』。」興敕住逍遙園,助什譯經。初出《成實論》,凡 諍論問答,皆次第往返。影恨其支離,乃結為五番竟, 以呈什。什曰:「大善!深得吾意。」什後出《妙法華經》,影既 舊所命宗,特加深思,乃著《法華義疏》四卷,并注《中論》。 後山棲隱處,守節塵外,修功立善,愈老愈篤。以晉義 熙中卒,春秋七十矣。

僧叡

编辑

按《蓮社高賢傳》:「法師僧叡,冀州人。遊學諸方。嘗行經 蜀西界,為人所掠,使牧羊。有商客異之,疑是沙門,及 問以經義,無不綜達,即出金贖之。後遊歷天竺諸國, 還至關中,從羅什諮稟經義。羅什翻《法華經》,以竺法 護本云『天見人,人見天』。什曰:『以此言過質耳』。叡曰:『將 非人天兩接,兩得相見』?什喜,遂用其文。久之來入廬」 山,依遠公修淨業。既而適京師,止烏衣寺,講說眾經, 聽者推服。宋彭城王義康要入第受戒,師曰:「禮聞來 學。」王乃入寺,祗奉戒法。王以貂裘奉師,常用敷坐。王 密以錢三萬貫買之,師曰:「此雖非所宜服,然王之所 施,不可棄也。」王聞,益加敬謝。靈運篤好佛理,殊方俗 音,多所通解。嘗以經中字音求證於師,因為著《十四 音訓梵》。漢昭烈元嘉十六年,無疾,告眾曰:「吾將行矣。」 即面西合掌而亡。眾見臥內有金蓮花,倏爾而隱,春 秋八十五。

按《高僧傳》:釋僧叡,魏郡長樂人也。少樂出家,至年十 八,始獲從志,依投僧賢法師為弟子。謙虛內敏,學與 時競。至年二十二,博通經論。嘗聽僧朗法師講《放光 經》,屢有譏難。朗與賢有濠上之契,謂賢曰:「叡比格難, 吾,累思不能通,可謂賢弟子也。」至年二十四,遊歷名 邦,處處講說,知音之士,負袠成群。常歎曰:「經法雖少, 足識因果;禪法未傳,庴心無地。」什後至關,因請出《禪 法要》三卷,始是鳩摩羅陀所製,末是馬鳴所說,中間 是外國諸聖共造,亦稱菩薩禪。叡既獲之,日夜修習, 遂精練五門,善入六靜。偽司徒公姚嵩深相禮貴,姚 興問嵩:「叡公何如?」嵩答:「實鄴衛之松柏。」興敕見之,公 卿皆集,欲觀其才器。叡風韻窪隆,含吐彬蔚,興大賞 悅,即敕給俸恤吏,力人輿。興後謂嵩曰:「乃四海之標 領,何獨鄴衛之松柏。」於是美聲遐布,遠近歸德。什所 翻經,叡並參正。後出《成實論》,令叡講之。什謂叡曰:「此 諍論中有七處文破《毗曇》,而在言小隱,若能不問而 解,可謂英才。」至叡啟發幽微,果不諮什,而契然懸會。 什歎曰:「吾傳譯經論,得與子相值,真無所恨矣。」著《大 智論》《十二門論》《中論》等序,並注《大小品》《法華》《維摩》《思 益、自在王禪經》等序,皆傳於世。初,叡善攝威儀,弘讚 經法,常迴此諸業,願生安養。每行住坐臥,不敢正背 西方。後自知命盡,忽集僧告別,乃謂眾曰:「平生誓願, 願生西方。如叡所見,或當得往,未知定免狐疑城不 但身口意業或相違犯,願施以大慈,為永劫法朋也。」 於是入房洗浴,燒香,禮拜還座,向西方合掌而卒。是 日同寺咸見五色香煙從叡房出,春秋六十七矣。時 又有沙門僧楷,與叡公同學,亦有高名云。

道恆附道標

编辑

按《高僧傳》:「道恆,藍田人。年九歲,戲于路,隱士張忠見 而嗟曰:『此小兒有出人之相,在俗必有輔政之功,處 道必能光顯佛法,恨吾老矣,不得見之』。」恆少失二親, 事後母以孝聞。家貧無蓄粒,常手自畫繢,以供膳奉而篤好經典,學兼宵夜。至年二十,後母又亡,行喪盡 禮。服畢出家。又游刃佛理,多所通達,學該內外,才思 清敏。羅什入關,即往修造,什大嘉之。及譯出眾經,並 助詳定。時恆有同學道標,亦雅有才力,當時擅名與 恆相次。秦主姚興以恆、標二人神氣俊朗,有經國之 量,乃敕偽尚書令姚顯,令敦逼恆、標罷道,助振王業。 又下書奪恆、標等法服。恆乃歎曰:「古人有言,益我貨 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於是竄影巖壑,畢命幽 藪,蔬食味禪,緬跡人外。晉義熙十三年,卒于山舍,春 秋七十二。恆著《釋駮論》及《百行箴》,標作《舍利弗毗曇 序》并《弔王喬文》,並行於世。

僧肇

编辑

按《高僧傳》:「僧肇,京兆人。家貧,以傭書為業,遂因繕寫, 乃歷觀經史,備盡墳籍,志好元微,每以莊老為心要。 嘗讀《老子道德章》,乃歎曰:『美則美矣!然期棲神冥累 之方,猶未盡善。後見舊《維摩經》,歡喜頂受,披尋翫味, 乃言始知所歸矣。因此出家,學善方等,兼通三藏。及 在冠年,而名振關輔。時競譽之徒,莫不猜其早達。或 千里負糧,入關抗辯。肇既才思幽元,又善談說,承機 挫銳,曾不流滯』。」時京兆宿儒及關外英彥,莫不挹其 鋒辯,負氣摧衂。後羅什至姑臧,肇自遠從之,什嗟賞 無極。及什適長安,肇亦隨入。及姚興命肇與僧叡等 入逍遙園,助詳定經論。肇以去聖久遠,文義舛錯,先 舊所解,時有乖謬,及見什諮稟,所悟更多,因出《大品》 之後,肇便著《般若無知論》,凡二千餘言,竟以呈什。什 讀之稱善,乃謂肇曰:「吾解不謝子,辭當相挹。」時廬山 隱士劉遺民見肇此論,乃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叔!」 因以呈遠公,遠乃撫几歎曰:「未嘗有也。」肇後又著《不 真空論》《物不遷論》等,并注《維摩》,及製諸經論序,並傳 於世。及什亡之後,追悼永往,翹思彌厲,乃著《涅槃無 名論》。論成之後,上表於姚興。興答旨慇懃,備加讚述, 即敕令繕寫,班諸子姪。其為時所重如此。晉義熙十 年,卒于長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曇無讖附道普 法盛 法維 僧表

编辑

按《高僧傳》,「曇無讖,或云曇摩讖」,蓋取梵音不同也。其 本中天竺人。六歲遭父憂,隨母傭織毾㲪為業。見沙 門達摩耶舍,此云法明,道俗所崇,豐于利養,其母羨 之,故以讖為其弟子。十歲,同學數人,讀咒聰敏出群, 誦經日得萬餘言。初學小乘,兼覽五明諸論,講說精 辯,莫能酬抗。後遇白頭禪師,共讖論議,習業既異,交 諍十旬。讖雖攻難鋒起,而禪師終不肯屈。讖服其精 理,乃謂禪師曰:「頗有經典可得見不?」禪師即授以《樹 皮涅槃經》本。讖尋讀驚悟,方自慚恨,以為坎井之識, 久迷大方,於是集眾悔過,遂專業大乘。至年二十,誦 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讖從兄善能調象騎殺王所 乘白耳大象王怒,誅之。令曰:「敢有視者,夷三族!」親屬 莫敢往者。讖哭而葬之。王怒,欲誅讖。讖曰:「王以法故 殺之,我以親而葬之,並不違大義,何為見怒?」傍人為 之寒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氣,遂留供養之。讖明 解咒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為大咒師。後隨王入山,王 渴,須水不能得,讖乃密咒石出水,因讚曰:「大王惠澤 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鄰國聞者,皆嘆王德。于時雨澤 甚調,百姓稱詠。王悅其道術,深加優寵。頃之,王意稍 歇,待之漸薄。讖以久處致厭,乃辭往罽賓齎大涅槃 前分十卷,并《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彼國多學小乘, 不信涅槃,乃東適龜茲。頃之復進,到姑臧,止于傳舍。 慮失經本,枕之而寢。有人牽之在地。讖驚覺,謂是盜 者。如此三夕,聞空中語曰:「此如來解脫之藏,何以枕 之?」讖乃慚悟,別置高處。夜有盜之者,數過提舉,竟不 能動。明旦,讖持經去,不以為重。盜者見之,謂是聖人, 悉來拜謝。時河西王沮渠蒙遜,僭據涼土,自稱為王, 聞讖名呼,與相見,接待甚厚。蒙遜素奉大法,志在弘 通,欲請出經本。讖以未參土言,又無傳譯,「恐言舛于 理,不許即翻。」于是學語三年方譯寫,初分十卷。時沙 門惠嵩、道朗獨步河西,值其宣出經藏,深相推重,轉 易梵文,嵩公筆授,道俗數百人,疑難縱橫。讖臨機釋 滯,清辯若流。兼富于文藻,辭製華密。嵩、朗等更請廣 出諸經,次譯《大集》《大雲》《悲華》《地持》《優婆塞戒》《金光明 海》《龍王菩薩戒本》等六十餘萬言。讖以《涅槃經》本品 數未定,還外國究尋。值其母亡,遂留歲餘。後於于闐 更得經本中分,復還姑臧譯之。後又遣使于闐,尋得 後分。于是續譯為三十三卷。以偽元始三年初就翻 譯,至元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袠方竟,即宋武永 初二年也。讖云:「此經梵本三萬五千偈,于此方減百 萬言。今所」出者止一萬餘偈。讖嘗告蒙遜云:「有鬼入 聚落,必多災疫。」遜不信,欲躬見為驗。讖即以術加遜, 遜見而駭怖。讖曰:「宜潔誠齋戒,神咒驅之。」乃讀咒三 日,謂遜曰:「鬼已去矣。」時境首有見鬼者,云:「見數百疫 鬼,奔驟而逝,境內獲安,讖之力也。」遜益加敬事。至遜 偽承元二年,蒙遜濟河,伐乞伏暮末于枹罕,以世子 興國為前驅,為末軍所敗,興國擒焉。後乞伏失守,暮末與興國俱獲於赫連勃勃。後為吐谷渾所破,興國 遂為亂兵所殺。遜大怒,謂事佛無應,即欲遣斥,沙門 五十已下,皆令罷道。蒙遜先為母造丈六石像,像遂 泣涕流淚。讖又格言致諫,遜乃改心而悔焉。時魏虜 拓跋燾聞讖有道術,遣使迎請,且告遜曰:「若不遣讖, 便即加兵。」遜既事讖日久,未忍聽去。後又遣偽太常、 高平公李順策拜蒙遜為使持節、侍中、都督涼州西 域諸軍事、太傅、驃騎大將軍、涼州牧、涼王,加九錫之 禮。又命遜曰:「聞彼有曇摩讖法師,博通多識,羅什之 流;祕咒神驗,澄公之匹。朕思欲講道,可馳驛送之。」遜 與李順讌於新樂門上。遜謂順曰:「西蕃老臣蒙遜,奉 事朝廷,不敢違失。而天子信納佞言,苟見蹙迫,前遣 表求留曇無讖,而今使來徵索。此是門師當與之俱 死,實不惜殘年。人生一死,詎覺幾時!」順曰:「王款誠先 著,遣愛子入侍,朝廷欽王忠績,故顯嘉殊禮。而王以 一胡道人,虧山嶽之功,不忍一朝之忿,損由來之美, 豈朝廷相待之厚?竊為大王不取主上虛襟之至,弘 文所知。」弘文者,遜所遣聘魏之使也。遜曰:「太常口美 如蘇秦,恐情不副辭耳。」遜既吝讖不遣,又迫魏之強。 至遜義和三年三月,讖因請西行,更尋涅槃後分。遜 忿其欲去,乃密圖害讖,偽以資糧發遣,厚贈寶貨。臨 發之日,讖乃流涕告眾曰:「讖業對將至,眾聖不能救 矣。以本有心誓,義不容停。」比發,遜果遣刺客于路害 之,春秋四十九。是歲宋元嘉十年也。緇白,遠近咸共 嗟焉。既而遜左右常白日見鬼神,以劍擊遜。至四月, 遜寢疾而亡。初,讖在姑臧,有張掖沙門道進欲從讖 受菩薩戒。讖云:「且悔過。」乃竭誠七日七夜,至第八日, 詣讖求受。讖忽大怒。進更思惟:「但是我業障未消耳。」 乃勠力三年,且禪且定,即于定中見釋迦文佛,與諸 大士授己戒法。其夕,同止十餘人,皆感夢如進所見。 進欲詣讖說之,未至數十步,讖驚起唱言:「善哉,善哉! 已感戒矣,吾當更為汝作證。」次第於佛像前,為說戒 相。時沙門道朗,振譽關西,當進感戒之夕,朗亦通夢, 乃自卑戒臘,求為法弟。於是從進受者千有餘人。傳 受此法,迄至於今,皆讖之餘。則有別記云:「《菩薩地持 經》,應是伊波勒菩薩傳來此土。」後果是讖所傳譯,疑 讖或非凡也。讖所出諸經,至元嘉中方傳。建業道場 慧觀法師志欲重尋涅槃後分,乃啟宋太祖資給,遣 沙門道普將書吏十人西行尋經。至長廣郡,舶破傷 足,因疾而卒。道普臨終歎曰:「涅槃後分,與宋地無緣 矣。」普本高昌人,經遊西域,遍歷諸國,供養尊影,頂戴 佛缽,四塔道樹,足跡、形像,無不瞻覿。善能梵書,備諸 國語。遊履異域,別有大傳。時高昌後有沙門法盛,亦 經往外國立傳,凡有四卷。又有竺法維、釋僧表並經 往佛國云。

法成

编辑

按《陝西通志》:「法成,涼州人。十六出家,學經律,不餌五 穀,唯食慈脂。居山岩穴,習禪。後有小疾,乃告人曰:『我 死矣』。明日合掌而卒。」

智嵩

编辑

按《魏書釋老志》,「罽賓沙門曇摩讖,習諸經論于姑臧, 與沙門智嵩等譯《涅槃》諸經十餘部。教授辯論幽旨, 著《涅槃義記》。戒行峻整,門人齊肅知涼州,將有兵役, 與門徒數人欲往胡地。道路饑饉,絕糧積日。弟子求 得禽獸肉,請嵩強食。嵩以戒自誓,遂餓死于酒泉之 西山。弟子積薪焚其屍,骸骨灰燼,唯舌獨全,色狀不」 變。時人以為「誦經功報。」

曇霍

编辑

按《晉書》本傳,曇霍者,不知何許人也。禿髮傉檀時從 河南來,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奉之可以 得道。」時人咸異之,或遺以衣服,受而投之於河。後日 以還其本主,衣無所污,行步如風雲。言人死生貴賤, 無毫釐之差。人或藏其錫杖,曇霍大哭數聲,閉目,須 臾起而取之。咸奇其神異,莫能測也。每謂傉檀曰:「若 能安坐無為,則天下可定,祚嗣克昌;如其窮兵好殺, 禍將及己。」傉檀不能從。傉檀女病甚,請救療。曇霍曰: 「人之生死,自有定期,聖人亦不能轉禍為福,曇霍安 能延命?邪正可知早晚耳。」傉檀固請之,時後宮門閉。 曇霍曰:「急開後門,及開門則生,不及則死。」傉檀命開 之,不及而死。後兵亂,不知所在也。

按《高僧傳》:曇霍蔬食苦行,常居塚間樹下,專以神力 化物。時河西鮮卑偷髮利鹿孤僭據西平,自稱為王, 號年建和。建和二年十一月,霍從河南來,至自西平, 因之事佛者甚眾。鹿孤有弟傉檀,假署車騎,權傾偽 國,性猜忌,多所賊害。霍每謂檀曰:「『當修善行道,為後 世橋梁』。檀曰:『僕先世已來,恭事天地名山大川,今一 旦奉佛,恐違先人之旨。公若能七日不食,顏色如常, 是為佛道神明,僕當奉之』。」乃使人幽守七日,而霍無 饑渴之色。檀遣沙門智行密持餅遺霍,霍曰:「吾嘗誰 欺,而欺國王耶?」檀深奇之,厚加敬仰。因此改信節,殺 興慈。國人既蒙其祐,咸稱曰「大師。」出入街巷,百姓並迎為之禮。

僧法愔

编辑

按《蘇州府志》:「宋僧法愔,西域人。義熙中至中夏,與惠 遠結社廬山。已而來蘇,念佛三昧,化導有情,蘇人翕 然歸建靜壽院居之。院燬復建,即萬壽寺也。」

法顯

编辑

「按《佛國記》,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於是遂以弘 始二年歲在已亥,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同契,至 天竺尋求戒律。初發跡長安,度隴至乾歸國夏坐。夏 坐訖,前行至傉檀國,度養樓山,至張掖鎮。張掖大亂, 道路不通。張掖王慇懃,遂留為作檀越。於是與智嚴、 慧簡、僧紹、寶雲、僧景等相遇,欣於同志,便共夏坐。夏」 坐訖,復進到燉煌。有塞東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 共停一月餘日,法顯等五人隨使先發,復與寶雲等 別。燉煌太守李皓供給度沙河,沙河中多有惡鬼熱 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 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 行十七日,計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國。其地崎嶇薄 瘠,俗人衣服,麤與漢地同,但以氈褐為異。從此西行, 所經諸國,類皆如是,唯國國胡語不同。住此一月日, 復西北行,十五日,到𠌥夷國。𠌥夷國僧亦有四千餘 人,法顯得符行堂公孫經理,住二月餘日,於是還與 寶雲等共為𠌥夷國人,不修禮義,遇客甚薄。智嚴、慧 簡、慧嵬遂返向高昌,欲求行資。法顯等蒙符公孫供 給,遂得直進。西南行路,中無居民,涉行艱難,所經之 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闐。其國豐樂,人 民殷盛,作四方僧房,供給客僧及餘所須。國主安堵 法顯等於僧伽藍。僧伽藍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 僧共犍槌食,入食堂時,威儀齊肅,次第而坐,一切寂 然,器缽無聲,淨人益食,不得相喚,但以手指麾慧景、 道整、慧達先發,向竭叉國。法顯等欲觀行像,停三月 日。其國中十四大僧伽藍,四月一日,瞿摩帝僧王所 敬重,最先行像。如是一僧伽藍,則一日行像,四月一 日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訖。既過四月,行像僧紹一 人,隨胡道人向罽賓。法顯等進向子合國,在道二十 五日,便到其國。住此十五日已,於是南行四日,入蔥 嶺山,到於麾國安居。安居已止,行二十五日,到竭叉 國,與慧景等合。值其國當蔥嶺之中,自蔥巔已前,草 木果實皆異,唯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與漢地同。從 此西行向北天竺,在道一月,得度蔥嶺。蔥嶺冬夏有 雪,又有毒龍,若失其意則吐毒風雨雪、飛沙礫石,遇 此難者,萬無一全,彼土人即名為「雪山」也。度嶺已,到 北天竺,始入其境,有一小國,名陀歷。其國昔有羅漢, 以神足力,將一巧匠上兜術天,觀彌勒菩薩長短色 貌,還下刻木作像,前後三上觀,然後乃成。像長八丈, 足趺八尺,齋日常有光明,諸國王競興供養,今故現 在於此順嶺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艱阻,崖岸險絕。其 山唯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欲進則投足無所。下有 水名新頭河,昔人有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 度。梯已,躡懸緪過河,河兩岸相去減八十步。《九驛所》 記,漢之張騫、甘英皆不至。眾僧問法顯:佛法東過,其 始可知耶?顯云:「訪問彼土人」,皆云:「故老相傳,自立彌 勒菩薩像後,便有天竺沙門齎經律過此河者,像立 在佛泥洹後三百許年,計於周氏平王時。由茲而言, 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彌勒大士繼軌釋迦,孰能 令三寶宣通?邊人識法,固知冥運之開,本非人事,則 漢明之夢,有由而然矣。渡河便到烏萇國,烏萇國是 正北天竺也,盡作中天竺語。中天竺,所謂中國。俗人 衣服飲食亦與中國同。佛法甚盛,名眾僧住止處為 僧伽藍,凡有五百僧伽藍。若有客比丘到,悉供養三 日。過三日已,乃令自求所安,常傳言佛至北天竺,即 此。慧景、道整、慧達三人先發向佛影那竭國。法顯等 住此國夏坐,夏坐訖,南下到宿呵多國,其國佛法亦 盛。從此東下,五日行到犍陀衛國,是阿育王子法益 所治處。自此東行七日,有國名竺剎尸羅。竺剎尸羅, 漢言截頭也。復東行二日,至佛投身餧餓虎處。從犍 陀衛國南行四日,到弗樓沙國,佛缽即在此國,寶雲 僧景只供養佛缽,便還。慧景、慧達、道整先向那竭國, 供養佛影佛齒及頂骨。慧景病,道整住,看慧達一人。 還於弗樓沙國相見,而慧達、寶雲、僧景,遂還秦土。慧 景應在佛缽寺無常,由是法顯獨進,向佛頂骨所,西 行十六由延,便至那竭國界。醯羅城中有佛頂骨精 舍,國王敬重,每日華香供養。從此北行一由延,到那 竭國城。是菩薩本以銀錢貿五莖華,供養定光佛處。 城中亦有佛齒塔,供養如頂骨法。城東北一由延,到 一谷口,有佛錫杖,亦起精舍供養。杖以牛頭栴檀作, 長丈六七許,以木筒盛之,正復百千人舉不能移。入 谷口四日西行,有佛僧伽梨精舍供養。彼國土亢旱, 府國人相率出衣,禮拜供養,天即大雨。那竭城南半 由延,有千佛影,影西百步許,佛在時,自與諸弟子共 造塔,今猶在。邊有寺,寺中有七百餘僧。此處有諸羅漢、辟支佛塔乃千數住此。冬三月,法顯等三人南度 小雪山,雪山冬夏積雪。山北陰中,遇寒風暴起,人皆 噤戰。慧景一人不堪復進,口出白沬,語法顯云:「我亦 不復活,便可時去,勿得俱死。」於是遂終。法顯撫之悲 號:「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前得過嶺南,到羅夷, 住此夏坐。坐訖南下行十日,到跋那國。從此東行三 日,復渡新頭河,兩岸皆平地。過河有國,名毗茶,見秦 道人往,乃大憐愍,作是言:「如何邊地人,能知出家為 道,遠求佛法?」悉供給所須,待之如法。從此東南行減 八十由延,經歷諸寺甚多,僧眾萬數。過是諸處已,到 一國,國名摩頭羅。又經捕那河,河邊左右有二十僧 伽藍,可有三千僧,佛法轉盛。自渡新頭河至南天竺, 迄於南海,四五萬里,皆平坦,無大山川,正有河水。從 此東南行十八由延,有國名僧伽施,佛上忉利天,三 月為母說法來下處。此處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眾 食,雜大小乘學住處。一白耳龍與此眾僧作檀越,令 國內豐熟,雨澤以時,無諸災害,使眾僧得安。眾僧感 其惠故,為作龍舍,敷置坐處。又為龍設福食,供養眾 僧。日日眾中別差三人,到龍舍中食。每至夏坐訖,龍 輒化形作一小蛇,兩耳邊白,眾僧識之。銅盂盛酪,以 龍置中,從上座至下座行之,似若問訊,遍便化去。年 年一出。其國豐饒,人民熾盛,最樂無比。諸國人來,無 不經理,供給所須。寺北五十由延有一寺,名火境。火 境者,惡鬼名也。佛本化是惡鬼,後人於此處起精舍, 別有佛塔,善鬼神常灑掃,初不須人工。有邪見國王 言:「汝能如是者,我當多將兵眾住此,益積糞穢,汝復 能除不?」鬼神即起大風,吹之令淨。此處有百枚小塔, 人終日數之不能得知。若至意欲知者,便一塔邊置 一人已,復計數人,人或多或少,其不可得知。法顯住 龍精舍夏坐,坐訖東南行七由延,到罽饒夷城。城接 恆水,去城西六七里,恆水北岸,佛為諸弟子說法處。 度恆水南行三由延,到一林,名呵梨。從此東南行十 由延,到沙祇大國。出沙祇城南行八由延,到拘薩羅 國舍衛城,城內人民稀曠,都有三百餘家,即波斯匿 王所治城也。大愛道故精舍處,須達長者井壁,及鴦 崛魔得道般泥洹燒身處,後人起塔,皆在此城中。諸 外國婆羅門生嫉妒心,欲毀壞之,天即雷電霹靂,終 不能得壞。出城南門千二百步道西,長者須達起精 舍,即所謂祇洹精舍也。法顯、道整初到祇洹精舍,念 昔世尊住此二十五年,自傷生在邊夷,共諸同志遊 歷諸國,而或有還者,或有無常者,今日乃見佛空處, 愴然心悲。彼眾僧出,問顯等言:「汝從何國來?」答云:「從 漢地來。」彼眾僧歎曰:「奇哉!邊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 自相謂言:「我等諸師和尚相承已來,未見漢道人來 到此也。」從舍衛城東南行十二由延,到一邑名那毗 伽,是拘樓秦佛所生處。從此北行減一由延,到一邑, 是拘那含佛所生處。從此東行減一由延,到迦維羅 衛城。城中有白淨王故宮,作太子母形像,乃太子乘 白象入母胎處。國大空荒,人民希疏,道路怖畏,白象、 師子,不可妄行。從佛生處東行五由延,有國名藍莫, 此國王得佛一分舍利,還歸起塔,即名藍莫塔。塔邊 有池,池中有龍,常守護此塔,晝夜供養。此中荒蕪,無 人灑掃,常有群象,以鼻取水灑地,取雜華香而供養 塔。諸國有道人來,欲禮拜塔,遇象大怖,依樹自翳,見 象如法供養。道人大自悲感:「此中無有僧伽藍可供 養此塔。」乃令象灑掃。道人即捨大戒,還作沙彌,自挽 草木平治處所,使得「淨潔,勸化國王作僧住處已為 寺,今現有僧住,此事在近,自爾相承至今,恆以沙彌 為寺主。」從此東行三由延,太子遣車匿、白馬還處。從 此東行四由延,到炭塔,亦有僧伽藍。復東行十二由 延,到拘夷那竭城。城北雙樹間希連河邊,世尊於此 北首而般泥洹處。其城中人民亦希曠,止有眾僧民 戶。從此東南行十二由延,到諸梨車。又東行五由延, 到毗舍離國。毗舍離城北,大林重閣精舍,佛住處及 阿難半身塔。其城裡本菴婆羅女家,為佛起塔,今故 現在。城南三里道西,菴婆羅女以園施佛,作佛住處。 城西北三里有塔,名放弓仗。從此東行四由延,到五 河合口。度河南下一由延,到摩竭提國巴「連弗邑。巴 連弗邑是阿育王所治城中王宮殿,皆使鬼神作纍, 石起牆闕,雕文刻鏤,非世所造,今故現在有一大乘 婆羅門子,名羅汰私婆迷」,住此城裡,爽悟多智,事無 不達,以清淨自居,國王宗敬師事,舉國瞻仰,賴此一 人弘宣佛法,外道不能得加陵眾僧,於阿育王塔邊, 造摩訶衍僧伽藍,甚嚴麗,亦有小乘寺,都合六七百 僧眾,威儀庠序可觀,四方高德沙門及學問人,欲求 義理,皆詣此寺。婆羅門子師亦名文殊師利,國內大 德沙門,諸大乘比丘,皆宗仰焉,亦住此僧伽藍。凡諸 中國,唯此國城邑為大,民人富盛,競行仁義。年年常 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輪車,縛竹作五層,有承櫨 揠戟,高二丈餘許,其狀如塔,以白㲲纏上,然後彩畫 作諸天形像,以金銀琉璃莊校,其上懸繒幡蓋,四邊作龕,皆有坐佛、菩薩立侍,可有二十車,車車莊嚴各 異。當此日,境內道俗皆集,作倡伎樂,華香供養,婆羅 門子來請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內再宿,通夜燃燈,伎 樂供養。國國皆爾。其國長者居士,各於城中立福德 醫藥舍。凡國中貧窮、孤獨、踐跛一切病人,皆詣此舍, 種種供給醫師看病,隨宜飲食及湯藥,皆令得安,差 者自去。阿育王壞七塔,作八萬四千塔,最初所作大 塔,在城南三里餘,塔南有一石柱,圍丈四五,高三丈 餘,上有銘題云:「阿育王以閻浮提布施四方僧,還以 錢贖。」如是三反。塔北三四百步,「阿育王本於此處作 泥犁城,中央有石柱,亦高三丈餘,上有師子柱,上有 銘記作泥犁城因緣及年數日月。」從此東南行九由 延,至一小孤石山。又西南行一由延,到那羅聚落。又 西行一由延,到王舍新城。新城者,是阿闍世王所造, 中有二僧伽藍。出城西門三百步,阿闍世王得佛一 分舍利,起塔高大嚴麗。出城南四里,南向入谷,至五 山裡。五山周圍狀若城郭,即是蓱沙王舊城。其城中 空荒無人住。入谷摶山,東南上十五里,到耆闍崛山。 其山峰秀端嚴,是五山中最高顯。於新城中買香、華、 油、燈,倩二舊比丘送法顯上耆闍崛山,華香供養,然 燈續明。慨然悲傷,收淚而言:「佛昔於此住,說《首楞嚴》」, 法,顯生不值佛,但見遺跡處所而已。即於石窟前誦 《首楞嚴》,停止一宿,還向新城。出舊城北,行三百餘步, 道西迦蘭陀竹園精舍,今現在眾僧掃灑。精舍北二 三里,有尸摩賒那,尸摩賒那者,漢言棄死人墓田。出 舊城北,東下三里,有調達石窟。離此五十步有大方 黑石,昔有比丘在上經行,思惟是身無常、苦、空,不得 靜觀,厭患是身,即捉刀欲自殺,復念:「世尊制戒不得 自殺。」又念:「雖爾,我今但欲殺三毒賊。」便以刀自刎,始 傷再得須陀洹,既半得阿那含,斷已,成阿羅漢果般 泥洹。從此西行四由延,到伽耶城,城內亦空荒。從此 北南三里行,到一山,名雞足。此山榛木茂盛,又多獅 子虎狼,不可妄行。法顯還向巴連弗邑。順恆水西下 十由延。得一精舍。名曠野。佛所住處。今現有僧。復順 恆水西行十二由延。到伽尸國波羅請幫助識別此字。城。城東北十 里許,得仙人鹿野苑,精舍中有二僧伽藍,悉有僧住。 自鹿野苑精舍西北行十三由延,有國名拘睒彌,其 精舍名瞿師羅園,今有眾僧,多小乘學。從東行八由 延,亦有僧伽藍,可百餘僧。從此南行二百由延,有國 名達嚫,是過去迦葉佛僧伽藍。穿大石山作之,凡有 五重,最下重作象形,有五百間石室。第「二層作獅子 形,有四百間;第三層作馬形,有三百間;第四層作牛 形,有二百間;第五層作鴿形,有百間。最上有泉水,循 石室前,繞房而流,周圍迴曲,如是乃至下重,順房流, 從戶而出。諸層室中,處處穿石作窗牖通明,室中朗 然,都無幽暗。其室四角頭,穿石作梯,磴上處,今人形 小,緣梯上正得至昔人」一腳所躡處,因名此寺為波 羅越。波羅越者,天竺名鴿也。其寺中常有羅漢住,此 土丘荒無人民居,去山極遠方有村,皆是邪見,不識 佛法,沙間婆羅門及諸異學。彼國人民常見人飛來 入此寺。於時諸國道人欲來禮此寺者,彼村人則言: 「汝何以不飛耶?我見此間道人皆飛。」道人方便答言: 「翅未成耳。」達嚫國嶮,道路艱難,而知處欲往者,要當 齎錢貨施彼國王,王然後遣人送,展轉相付,示其逕 路。法顯竟不得往,承彼土人言,故說之耳。從波羅捺 國東行,還到巴連弗邑。法顯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諸 國,皆師師口傳,無本可寫,是以遠步乃至中天竺。於 此摩訶衍僧伽藍得一部律,是《摩訶僧祇眾律》,佛在 世時最初大眾所行也,於祇洹精舍傳其本。自餘十 八部各有師資,大旨不異,於小小不同,或用開塞,但 此最是廣說備悉者。復得一部抄律,可七千偈,是《薩 婆多眾律》,即此秦地眾僧所行者也,亦皆師師口相 傳授,不書之於文字。復於此眾中得《雜阿毗曇心》,可 六千偈,又得一部《綖經》,二千五百偈,又得一卷《方等 般泥洹經》,可五千偈,又得摩訶僧祇阿毗曇故法顯 住此三年,學梵書梵語,寫律道整。既到中國,見沙門 法則,眾僧威儀觸事可觀,乃追歎秦土邊地眾僧戒 律殘闕,誓言:「自今已去,至得佛願,不生邊地故。」遂停 不歸。法顯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漢地,於是獨還。順恆 水東下十八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國,佛精舍,經行 處及四佛坐處悉起塔,現有僧住。從此東行近五十 由延,到多摩梨帝國,即是海口。其國有二十四僧伽 藍,盡有僧住,佛法亦興。法顯住此二年,寫經及畫像, 於是載商人大舶,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晝夜十 四日到師子國。其國和適,無冬夏之異,草木常茂,田 種隨人,無有時節。佛至其國,欲化惡龍,以神足力,一 足躡王城北,一足躡山頂,兩跡相去十五由延。於王 城北跡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銀莊校,眾寶合成。塔 邊復起一僧伽藍,名「無畏山」,有五千僧。起一佛殿,金 銀刻鏤,悉以眾寶。中有一青玉像,高二丈許,通身七 寶炎光,威相嚴顯,非言所載。右掌中有一無價寶珠法顯去漢地積年,所與交接,悉異域人,山川草木,舉 目無舊。又同行分㭊,或留或亡,顧影唯己,心常懷悲。 忽於此玉像邊見商人以晉地一白絹扇供養,不覺 悽然,淚下滿目。法顯在此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誦 經云:「佛缽本在毗舍離,今在犍陀衛,竟若干百年當 復至西月氐國,若干百年當至于闐國。住若干百年 當至屈茨國,若干百年當復來到漢地,住若干百年 當復至師子國,若干百年當還中天竺。」到中天已,當 上兜術天上。彌勒菩薩見而歎曰:「釋迦文佛缽至!」即 共諸天華香供養七日。七日已,還閻浮提,海龍王持 入龍宮。至彌勒將成道時,缽還分為四,復本頻那山 上。彌勒成道已,四天王當復應念佛,如先佛法,賢劫 千佛共用此缽。缽去已,佛法漸滅。佛法滅後,人壽轉 短,乃至五歲。十歲之時,糯米、酥油皆悉化滅。人民極 惡,捉木則變成刀杖,共相傷割。殺。其中有福者,逃避 入山。惡人相殺盡已,還復來出,共相謂言:「昔人壽極 長,但為惡甚,作諸非法故,我等壽命,遂爾短促,乃至 十歲。我今共行諸善,起慈悲心,修行仁義。」如是各行 信義,展轉壽倍,乃至八萬歲。彌勒出世,初轉法輪時, 先度釋迦遺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歸、五戒齋法,供 養三寶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緣者。法顯爾時欲寫此 經,其人云:「此無經本,我止口誦耳。」法顯住此國二年, 更求得彌沙塞律藏本,得《長阿含》《雜阿含》,復得一部 雜藏,此悉漢土所無者。得此梵本已,即載商人,大船 上可有二百餘人,後係一小船,海行艱險,以備大船 毀壞,得好信風,東下二日,便值大風,船漏水入,商人 欲趣小船,小船上人恐人來多,即斫緪斷。商人大怖, 命在須臾,恐船水漏,即取粗財貨擲著水中。法顯亦 以軍持及澡灌并餘物棄擲海中。但恐商人擲去經 像,唯一心念「觀世音及歸命漢地眾僧,我遠行求法, 願威神歸流,得到所止。」如是大風,晝夜十三日,到一 島邊。潮退之後,見船漏處,即補塞之。於是復前,海中 多有抄賊,遇輒無全。大海瀰漫無邊,不識東西,唯望 日月星宿而進。若陰雨時,為逐風去亦無准。當夜闇 時,但見大浪相搏,晃然火色,黿鼉水性,怪異之屬。商 人荒遽,不知那向。海深無底,又無下石住處。至天晴 已,乃知東西,還復望正而進。若植伏石,則無活路。如 是九十日許,乃到一國,名耶婆提。其國外道婆羅門 興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國五月日。復隨他商人,大船 上亦二百許人,齎五十日糧,以四月十六日發。法顯 於船上安居,東北行趣廣州一月餘日。夜二鼓,時遇 黑風暴雨,商人、賈客皆悉惶怖。法顯爾時亦一心念 觀世音及漢地眾僧,蒙感神祐,得至天曉。曉已,諸婆 羅門議言:「坐載此沙門,使我不利,遭此大苦。當下比 丘置海島邊,不可為一人令我等危險。」法顯本檀越 言:「汝若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爾,便當殺我。汝其下 此沙門,吾到漢地,當向國王言汝也。」漢地王亦敬信 佛法,重比丘僧,諸商人躊躇,不敢便下。於時天多連 陰,海師相望僻誤,遂經七十餘日,糧食水漿欲盡,取 海鹹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盡。商人議 言:「常行時正可五十日便到廣州,爾今已過其多日, 將無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晝夜十二日,長廣郡界 牢山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經涉險難,憂懼積日,忽得 至此岸,見藜藿菜依然,知是漢地,然不見人民及形 跡,未知是何許。或言未至廣州。或言已過。莫知所定。 即乘小船,入浦覓人,欲問其處,得兩獵人,即將歸,令 法顯譯語問之。法顯先安慰之,徐問:「汝是何人?」答言: 「我是佛弟子。」又問:「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詭言:「明當七 月十五日,欲取挑臘。」佛又問:「此是何國?」答言:「此青州 長廣郡界,統屬晉家。」聞已,商人歡喜,即乞其財物,遣 人往長廣太守李嶷敬信佛法,問有沙門持經像,乘 船汎海而至,即將人從至海邊迎接經像歸至郡治, 商人於是還向揚州,留法青州,請法顯一冬一夏。夏 坐訖,法顯遠離諸師,久欲趣長安,但所營事重,遂便 南下向都,就諸師出《經律》。法顯發長安,六年到中國, 停六年,還三年達青州。凡所遊歷幾三十國,「沙河已 西迄於天竺,眾僧威儀法化之美,不可詳說。竊唯諸 師未得備聞,是以不顧微命,浮海而還,艱難具更,幸 蒙」三尊威靈,危而得濟,故《竹帛》疏所經歷,欲令賢者 同其見聞,

按《高僧傳》:「法顯姓龔,平陽武陽人。有三兄,並齠齔而 亡。其父恐禍及顯,三歲,便度為沙彌,居家數年,病篤 欲死,因送還寺住,信宿便差,不肯復歸。其母欲見之 不得,為立小屋於外,以擬去來。十歲,遭父憂,叔父以 其母寡,獨不立,逼使還俗。顯曰:『本不以有父而出家 也,正欲遠塵離俗,故入道耳』。叔父善其言,乃止。頃之」, 母喪,至性過人,營葬事畢,仍即還寺。嘗與同學數十 人於田中刈稻,時有饑賊,欲奪其穀,諸沙彌悉奔走, 唯顯獨留。語賊曰:「若欲須穀,隨意所取。但君等昔不 布施,故致饑貧。今復奪人,恐來世彌甚。貧道預為君 憂耳。」言訖即還。賊棄穀而去。僧數百人,莫不歎服。及受大戒,志行明敏,儀軌整肅。常慨經律舛闕,誓志尋 求。以晉隆安三年,發自長安,西度流沙,凡度七百餘 所,經歷三十餘國,持經南歸。青州刺史請留過冬。顯 曰:「貧道投身於不反之地,志在弘通,所期未果,不得 久停。」遂南造京師,就外國禪師佛馱跋陀於道場寺 譯出《摩訶僧祇律》《方等泥洹經》《雜阿毗曇心論》,垂百 餘萬言。顯出《大泥洹經》,流布教化,咸使聞見。有一家 失其姓名,居近朱雀門,世奉正化。自寫一部,讀誦供 養,無別經室,與雜書共屋。後風火忽起,延及其家,資 物皆盡,唯《泥洹經》儼然具存,煨燼不侵,卷色無改。京 師共傳,咸歎神妙。其餘經律未譯。後至荊州,卒於辛 寺,春秋八十有六。眾咸慟惜。其遊履諸國,別有大傳 焉。

慧嵬

编辑

按《高僧傳》:「慧嵬,不知何許人,止長安大寺,戒行澄潔, 多棲處山谷,修禪定之業。有一無頭鬼來,嵬神色無 變,乃謂鬼曰:『汝既無頭,便無頭痛之患,一何快哉』!鬼 便隱形,復作無腹鬼來,但有手足。嵬又曰:『汝既無腹, 便無五臟之憂,一何樂哉!須臾,復作異形,嵬皆隨言 遣之。後冬時,天甚寒雪,有一女子來求寄宿,形貌端』」 正,衣服鮮明,姿媚柔雅,自稱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 我來,以相慰喻,談說欲言,勸動其意。嵬厥志貞確,一 心無擾,乃謂女曰:「吾心若死灰,無以《革襄》見試。」女遂 凌雲而逝。顧歎曰:「海水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秉 志堅貞。」後以晉隆安三年與法顯俱遊西域,不知所 終。

僧群

编辑

「按《高僧傳》:僧群,未詳何許人,清貧守節,蔬食誦經。後 遷居羅江縣之霍山,構立茅室。山孤在海中,上有石 盂,徑數丈許,水深六七尺,常有清流。古老相傳,云是 群仙所宅,群仙飲水不饑,因絕粒。後晉安太守陶夔 聞而索之,群以水遺夔,出山輒臰,如此三四,夔躬自 越海,天甚清霽,及至山,風雨晦暝,停數日,竟不得至」, 迺歎曰:「俗內凡夫,遂為賢聖所隔。」慨恨而返。群庵舍 與盂隔一小澗,常以木為梁,由之汲水。後時忽有一 折翅鴨,舒翼當梁頭就唼,群群欲舉錫撥之,恐畏傷 損,因此回還,絕水不飲,數日而終,春秋一百四十矣。 臨終向人說年少時經折一鴨翅,驗此以為現報。

寶逵

编辑

按《浙江通志》:晉寶逵晦跡武林山,號剎利禪師。寺中 印沙床照佛鑑,乃遺跡也。浙江驚濤激射湖上諸山, 逵密持祕咒。一夜有偉人黑冠朱衣謁曰:「弟子伍員, 憤心未雪,師慈心為物,敬聞命矣。」自是潮擊西興,浙 之東岸沙漲數里。

靜業

编辑

按《重慶府志》:「晉靜業,合州人,姓文,少業屠,有羊既乳, 將殺之,二羔銜刀伏門。業感歎,棄家為僧。忽大悟,作 頌曰:『昨日羅剎心,今日菩薩面。羅剎與菩薩,不隔一 條線』。」

懷玉

编辑

按《臨海縣志》:晉懷玉,姓高,邑人。今樓石村,其所居也, 號高玉禪師,居方山運水。遠溪,忽見一父老曰:「菴前 石下有泉也。」師舉錫,迸湧盈尺,乃入天柱山,即今湧 泉延恩寺。今塑像在寺,師真骨也。

寶掌

编辑

按《浙江通志》:六朝寶掌,中印度人。生時左手握珠,七 歲祝髮。魏晉間東游此土,謂眾曰:「吾有願住世千歲, 今年六百二十六矣。」尋抵建業,叩達磨開悟。東入浙, 憩龍唐回互峰之東,至今稱此峰曰寶掌。復由千頃 穿鴈岩,栖石竇,有「行盡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稱道人 遊」之句。化後塔倏開,得金鎖骨,藏秦望山。

按《金華府志》:「千歲和尚結茅為庵,名岩曰寶掌。忽一 夕雷奔電掣,乃巨石突出庵前,因號為飛峰,終夕誦 般若。忽有五人居岩北之上,怪而問焉,乃曰:『弟子是 山中五通,特來聽經。因號為五通遊戲』。峰傍有石晏 岩,師晏坐凡十七年,一日屈指一千七十三歲矣。語 其徒惠雲曰:『吾將謝世,授以鉛汞之術』。」惠雲既傳丹 「術,築室東岩之下,九年丹成,能使頂開闔,神通自在, 龍虎皆伏,號伏虎禪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