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錄
僧部列傳十九
隋四
明恭 法進
道幽 岑闍黎
通闍黎 德山〈附旭上〉
道悅 慧耀
道辨〈附神辨〉 慧琳
洪滿 覺朗〈附法海 法鏘〉
洪獻 慧雲
慧藏〈附法順〉 寶憲
法朗 曇遂
曇觀 靈遠
僧昕 普明
智方 羅雲
法安 慧哲〈附慧嵩 慧響 洪哲〉
慧暅 慧弼
神異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僧部列傳十九
编辑隋四
编辑明恭
编辑按《續高僧傳》,「明恭住鄭州會善寺」,昔在俗是隋高下。 犳騎,與伴三人,膂力相似,而時所忌。帝深慮,以事除 之,作兩裹餅啗,一餅裹一具生鹿角,一餅裹五升鹽, 俱賜食之,並盡。其噉鹽者,出至朝堂,腹裂而死。恭噉 鹿角,全無所覺。厭俗出家,住會善寺,其力若神,不可 當者。曾與超化寺爭地,彼多召無賴者百餘人,來奪 會善秋苗,眾咸憂惱。恭曰:「勿愁。」獨詣超化,脫其大鐘 塞孔,以乾飯六升投中,水和可噉,一手承底,一手取 噉,須臾並盡。仍取大石可三十人轉者,恭獨拈之,如 小土塊,遠擲于地。超化既見,一時驚走。又隋末賊起, 周行抄掠,先告寺曰:「明當兵至,可辦食具并大豬一 頭。」寺無力制,隨言為辦。至時列坐,鋪奠食具,恭不忍 斯負,拄杖會所,與賊言議,賊先讓食,恭乃鋪餅數十, 安豬裹之,從頭咬拉,須臾並盡,賊眾驚伏。恭召為護 寺檀越,群賊然之。故會善一寺,隋唐交軍,絕賊往來, 恭之力也。又曾山行,虎豬交鬥,豬漸不如,恭語虎曰: 「可放令去。」虎不肯,便一手捉頭,一手撮尾,拋之深谷, 斯氣力也。說多難信,而實有之。恭戒潔貞嚴,常依眾 食,所噉如𢘆人一食,有值機候,便噉二百人料。眾但 深訝,莫知其所由。武德五年,終于本寺,春秋八十五。 時會善有客遊,沙彌口作吳語,「廚下然火,乾竹大如 臂,兩指折而燒之。恭時怪訝,亦以指折而不得。沙彌 出後,恭抱廚柱起,以沙彌衣置磉上,柱壓之。沙彌來 求衣不得,見在柱下,欲取不得。恭笑為捧柱取衣。」此 亦難可思者。
法進
编辑按《續高僧傳》:「法進,蜀中新繁人。在俗精進,不噉辛腥。 在田農作,以鏵刃為鐘磬,步影而齋。有送食,晚便飲 水而已。所犁田地,不損蟲蟻。一時空中聲曰:『進闍梨 出家時到』。如是四五聲,合家同聞。進因詣洛口山出 家,行頭陀,不居寺舍。時隋蜀王秀聞名知難,邀請,遣 參軍郁九閭長卿往,便將左右十人辭。王曰:『承有道 德,如請不來,當申俗法』。」王曰:「不須威逼,但以理延,明 當達此。」長卿出郭門,顧曰:「今日將你輩往兜率天,請 彌勒佛,亦望得,何況山中道人,有何不來?」初至吉陽 山下,日暮見虎道蹲,命人射之,馬皆退走。欲投村,恐 違王命。俄見一僧負襆上山,長卿命住為伴,餘從並 留。步至寺所。召入至床,又見虎在床下,怖不自安。進 遣虎出,具述王意,雖有答對,而怖形于相狀。進曰:「檀 越初出郭門,一何雄勇,今來至此,一何怯憚。」長卿頂 禮默然。因宿至旦,令先往,益貧道後來行至望鄉臺, 顧視進行已及,即與同見王入內受戒。即日辭出,所 獲嚫施,一無所受,令往法聚寺停。王顧諸佐曰:「見此 僧,令寡人毛豎戒神所護也。」後更召入城,王遙見即 禮進曰:「王自安樂,進自安樂,何為苦相惱亂,作無益 之事也?」諸僧諫曰:「王為地主,應善問訊,何為訶責?」進 曰:「大德畏死,須求王意。眼見惡事,都不諫勉,何名弘 教?進不畏死,責過何嫌乎?」雖盛飾床筵,厚味重結,而 但坐繩床食麤餅而已。乃至妃姬受戒,但責放逸,不 念無常。又辭入山,重延三日,限滿便返。諸清信等咸 設食而邀之。至時諸家各稱進到,總集計會,乃分身 數十處焉。有時與僧出山赴食,欻爾而笑。人問其故, 曰:「山寺淨人,穿壁盜蜜耳。」及還,果如所說。斯事非一, 但述之耳。初,王門師慈藏者,為州僧官,立政嚴猛,瓶 衣香花,少闕加捶,僧眾苦之,而為王所重,無敢諫者。 以事白進,請為救濟。答曰:「其威力如此,豈能受語耶?」 苦請不已。進造藏房門,藏走出,謂曰:「法門未可如是, 爾亦大力也。」還返入房,蜀人以大甚為大力,自此藏 便息言,僧由此安。以開皇中卒,山年九十六
道幽
编辑按《續高僧傳》:「道幽,代州耆闍寺僧,善解經論。仁壽中, 於寺講《婆伽般若》并論,聽眾百餘人。日午坐繩床如 睡,見一天人,殊為偉異。自云:『我是釋提桓因,故來奉 請。在天講經,初聞介介情,不許之,以畏死,答云:『為造 佛堂未成,事有不可。眠覺向侍者如法師述之,如曰: 『此事罕逢,人生終死,死時不知何道。今得生天,則勝 人也。開通法利,天解勝人,何得不往佛堂?事中功德, 不足及言』』』。」幽從之。不久又如前夢,依如天請天帝,乃 以少香注幽手中,剋時來迎。及覺,見掌中有香氣熏 一寺。自後如前說法下講至廊下,床上諸僧遙見香 煙充滿床側,驚怪來看。幽執香爐正念,蟬蛻而去。於 時寺外道俗望見雲氣從寺而出,如一叚雲,騰空直 上,飄飄而沒。
岑闍黎
编辑按《續高僧傳》:「襄州禪居寺岑闍黎者,未詳何人,住寺 禪念為業,有先見之明。而寺居山藪,資給素少,粒食 不繼。岑每日將坩入郭,乞酒而飲,又乞滿坩,可三斗 許,將還在道行飲達寺,坩亦空竭。明日復爾,在寺解 齋將篤,坩就廚請粥三升,仍挂杖頭入眾,以杖打僧 頭,從上至下,人別一擊,日日如是。人以其卓越異常」, 或疑打己災散,不辭受之。岑將粥入房,舊養黧犬一 頭,并一寺內鼠,乃有數千。每旦來集,犬鼠同食,庭中 堛滿,道俗共觀。一時失一鼠,岑悲惋無聊,必是犬殺, 便告責犬,犬便銜來。岑見懊惱,以杖捶犬,將鼠埋已, 悲哀慟哭。寺僧被鼠嚙衣及箱,以告於岑。岑總召諸 鼠,各令相保,一鼠無保。岑曰:「汝何嚙人衣?杖捶之,鼠 不敢動。今為寺貧,便於講堂東北白馬泉下濼中遷 記,某處為廚庫,某處為倉廩,人並笑之。經宿,水縮地 出,如語便作,遂令豐渥。」又《遙記》云:卻後六十年,當有 愚人於寺南立重閣者,然寺基業不虧,鬥訟不可住 耳。永徽中,恰有人立重閣,由此相訟,如其語焉。
通闍黎
编辑按《續高僧傳》:「丹陽通闍黎者,住天保寺,年已八十,氣 力休健,儀容率素。常服衲衣,衣厚一寸,線如指大,以 用紩納,極清潔。誦《法華經》,市中乞食,所得不異流俗。 得錢財修補寺舍。其寺大堂,梁時所立,朱砂污灑,塗 之極厚。唐初善禪師鍍大銅像,須水銀就梁刮取,所 用充足,餘趾猶赤。是知昔人為福,竭於所貴,不以為 辭。如不用者,昔物何在?」其寺基郭,補修所須,云有古 鎮國金,可取治護。乃於寺北四十步,依言掘得十斤, 用盡得三十斤,便曰:「地下大有,更取殺人。」於是便止。 後輒自營土窟於寺北,擬終事時,未之驗也。不久告 僧云:「尋常命終,須有付囑。」引諸財物,指訂囑授,極有 分明。經三日而神氣爽健,而云將去,忽不知所在,便 就窟視之,門已塞,開一小孔,在土撮臥,氣已終矣,年 九十餘。
德山〈附旭上〉
编辑按《續高僧傳》:德山姓山氏,莫測何人,忽棄妻子,入山 修道,鬚髮不暇削,衣食不暇給,惟息緣靜念為得性 也。人莫知其觀行,視其相狀,如得定者。時遊化竹林 龍池開悟。道俗以清簡為本,每云:「煩亂之法,道俗同 弊。故政煩則國亂,心煩則意亂,水清則魚石可見,神 清則想倒可識。學清簡者,尚自諠煩,況在亂使,焉可 道哉!」後入馬鞍山,每多毒蛇,噬人必死。然山來往,都 不為害。諸餘僮侍,晨夕所行,一無所懼。曾蹋被嚙山, 以水洗之,尋爾還復。後還天敕山,夏坐樹下,人來山 所,逢虎迫逐,便入繩床下。虎蹲床前,山曰:「床下佛子, 肉味可勝貧道耶?」即脫衣以施虎,屈起而永去。後其 小子於山訪獲,山曰:「爾來何為?」曰:「久不奉見,生死不 知,故來定省。」山曰:「汝去各自覓活,更來與杖去。」後數 年又來,山取杖欲捶之,兒卻住曰:「闍梨遇兒如他人, 他人可受打耶?」山大笑曰:「吾不打爾者,必更來敗我 道意。」遂長去。山年九十餘,終于山谷舍。時益州草堂 寺旭上者,不知何許人,少居草堂,惟以禪誦為業,餘 無所營。蜀土尢尚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每至二時,四 方大集,馳騁遊遨,諸僧忙遽,無一閑者。而旭端坐竹 林,泊然寂想,瓶水自溢,爐香自然。諸人相從參之,旭 儼然不動,等同金石。三日之後,方復如常。四眾敬而 異之,故睹如朝日之初出。同共目之為「旭上也。」年九 十八。
道悅
编辑按《續高僧傳》:「道悅姓張,荊州昭丘人。年十二,於玉泉 寺出家受戒。安貧苦節,尢能持念《大品》《法華》,常誦為 業。隨有經戒,日誦一卷,人並異之。初,智者入於玉泉, 未有鐘磬,于泉源所獲怪石一片,懸而擊之,聲響清 徹。悅於此寺,每誦卷通,扣磬一下,聞者肅然。且其誦 聲如清流激韻,聽者忘疲,所以幽明往者屢有祥感。」 一時患水,腹脹如鼓,更無餘求,惟念《般若》。一夜正誦 經次,腹忽如裂,水出滂流。及試手尋,洪腫頓消,病忽 失所。斯所謂轉障輕受者也。昔朱粲賊擾,惟悅守山盜來求減,以惠給,餘更重取,煮而不熟,慚而返之。他 日又來,將加害命,悅坐地不動,曰:「害吾止此,吾欲自 見寺舍取盡。」遂放令引路。行數步又坐,曰:「吾沙門也, 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從白刃。」賊奇其高尚也,送 還本寺。悅一生不衣蠶衣,惟服麻布。漢陽王至山,睹 悅風儀,秀眉縕服,請受戒品,又遺厚供,一無所受。王 作大布三衣一襲以奉之。因問:「何不著繒帛耶?」答曰: 「蠶衣損命,乖忍辱之名;布服儉素,表慈悲之相。」王曰: 「仲由不恥夫子見稱」;沙門慈忍,固其然也。悅步影而 食,少差虛嗽,食留一分,以資飛走沈泳之屬。故慈善 所熏,或飛來肩上,或浮泊手中,雖衣敝服,而絕無蚤 虱。時又巡村乞虱養之,誡勿令殺。悅居山五十餘年, 春秋七十二矣,終於巖所。永徽中,有人於青溪見一 僧,擎錫跣足,自云「般若」,師言已不見,然生存常誦《般 若》,故人咸號焉。
慧耀
编辑按《續高僧傳》:「慧耀,姓岐,襄陽人。少沈密,訥言敏行,人 共重之。受具後,歷遊訪道,至鄭川命師所,又往衡嶽 思師所,咸服膺請益,觀用清明。思公於眾曰:『公於實 相觀,善有元趣』。居山數年,值思長往,欲絕跡武當,以 希素尚。行至巴丘,曰:『此地禪律罕聞,可隨行化。有江 陵導因道懿法師聞志焉,相攜西上,居導因寺,積十』」 四年,不出戶庭,惟味禪靜。及智顗返鄉,歎為故鄉不 乏賢友,足為模楷遺法也。因是道俗稍來禮謁。耀杜 門密行,不偶時俗。以仁壽二年暮告人曰:「吾不願惱 此眾僧,欲往內華寺,可以閑放。」眾固留不許。至三年 二月,有疾,見思命二師來迎。至三月六日,跏坐直身 而卒,年七十九。遂葬於內華。未終前,寺中三十餘人 咸夢寶剎傾倒。及明,異口同音而說之:「昔日導因,今 天皇寺是也。」見有柏殿五間兩廈,梁右軍將軍張僧 繇自筆圖畫。殿。其工正北盧舍那,相好威嚴,光明時 發,殿前五級,亦放光明。祥徵休咎,故不備述。由此奇 感,聊附此焉。
道辨〈附神辨〉
编辑按《續高僧傳》:道辨,齊人,住泰山靈巖寺,居無常所,遊 行為任,經史洞達,偏解數術。以大業年中,來遊襄部, 年過七十,又與同邑僧神辨相隨。杖策登臨,眺望山 水,多所表詣,如曾聞見。行至禪居寺南嶺望云:「此寺 達者所營,極盡山勢,眾侶繁盛,清肅有餘。如何後銳, 於前起閣,寺僧非惟寡少,更增諠諍,相接曾未經涉」, 恰如其言。於是盤遊諸寺,備陳勝負,莫不幽通前識, 鑒徹精靈。又至諸墓,亦陳休咎。有士俗忘姓名,請為 圖其墳塋。巡歷峴原,示其一所曰:「此中安墓,足食豐 財。入地三尺,獲粟一升。又深一丈,獲石二片。五彩交 映,斯曰財緣。」依言掘鑿,果獲粟石。遂行卜葬,至今殷 富。襄州有袁山松者,博覽經誥,時號儒宗,聞辨學廣, 故來尋造。以楊子太元、王弼易道,用相探賾。辨曰:「楊 王道術,未足研尋,可賜愚徒,無聞智者。」松勃然變色。 辨笑曰:「公學未周,信其前迷可除,我固當為指歸。」便 引《太元經》云:又於元象偏所留心,曾不寢臥,夜便露 視,審宿度之所次,察孛彗之光景,便告人云:「吾昔於 裕法師所學觀七曜」告予云:「晉朝道安,妙於此術,人 雖化往,遺文在焉。其所注《素女之經》,最為要舉,恨失 其本,如何得之?」時有一僧,偶然獲本,請為披決,辨得 欣然,即為銷摘,此僧茫昧,情猶夢海,遂以惠之。辨曰: 「安目彌天,誠非虛稱,學統彌綸,數術窮盡。此雖四紙, 文綜無遺,要約包富,靈臺斯盡。於時月臨井宿,便云 事在」西楚,可告道俗,宜營水備,不盈兩夕,漢江大漲, 汎溢襄邑,城隍將沒,預見之明,其類若此,所得財物, 並用市金,將事合丹,擬延其壽。人告來盜,不可行之。 便云:「盜假遁甲六丁,吾明此術,常以月朔加氣,何得 相欺,吾不畏也。」以義寧年與神辨南遊嶺表,不知所 往。
慧琳
编辑按《續高僧傳》:「慧琳姓薛,綿州神泉人。以隋初隱於建 明寺,清虛守靜,與物不群。寺有塑像,常在供養。像為 生鬚三十六枚。大業末年,掃一古墳,豎二竹竿,云是 天眼,後忽拔。一云弘農揚為魔所拔也。不久,義寧嗣 曆,有時著複衣,夏坐墳上,日雖炎赫,身無熱狀,口雖 涉道,形同於俗。言談之次,以理居先。雒縣先有育王」 浮圖,琳忽一時歷村,借車三百乘,云欲向雒縣迎浮 圖,於此安置。未經旬日,遂被火燒。武德年中,潛伏草 野,人莫知也。彼有楊祜師,不測何人,直往草中相見。 曾未一面,宛若舊朋。各云別來八百年矣,曾為人咒 病得差。病者令女齎裙以施,女遂留衣送。值琳遙見, 謂曰:「但將裙來,我不須錢。」女驚其聖,以貞觀四年示 寂。
洪滿
编辑按《續高僧傳》:「洪滿姓梁,安定人。在俗年十五時,患雙 足攣躄,常念《觀音經》三年,忽有僧執澡罐在前立,不 言。問曰:『師從何來』?答曰:『以檀越常喚,所以來』。滿叩頭問曰:『弟子往何罪報,今施此攣躄』?僧曰:『汝前身拘縛 物命,餘殃致爾,汝但閉目,吾為汝療之』。滿隨言閉目, 但覺兩膝上各如拔六七寸丁,卻即了開目,將欲謝」 恩,失僧所在,起行如故。滿乃悟是觀音,因爾精誠,誓 不娶妻。後忽自通禪觀,安坐不動,乃經三日。七日者, 開皇初元,變俗從道,住救度寺。大業融并,入居法海, 貞觀十三年卒,春秋八十三矣。
覺朗〈附法海 法鏘〉
编辑按《續高僧傳》:「覺朗,俗姓未詳,河東人。住大興善寺,明 《四分律》及《大涅槃》。而氣骨陵人,形聲動物,遊諸街巷, 罕不顧之。仁壽四年,下敕令送舍利於絳州覺成寺。 初達治所,出示道俗,涌出金瓶,分為七分,光照徹外, 穿基二丈,得粟米一升。又感黃雀一頭,飛迫於人,全 無怖懼,馴遶佛堂,久便自失。又石函蓋上見二菩薩」 踞坐寶座,前有一尼,斂手曲敬,或見飛仙及三黃雀 并及雙樹麟鳳等像。將下三日,常放光明,乃迷晝夜。 朗過燈耀,有掩堂滅炬者,而光色逾盛,溢於幽障。元 素通感,榮慶相諠。朗具表聞,大業之末,有敕令知大 禪定道場主鎮壓,豪橫帖然,回風漸潤,道化頗懷欽 重。不久卒於所住。時又有沙門海藏,識信堅正,宗仰 律師,屢講《四分》,少有傳嗣。唐運置十大德,藏其一焉。 又有法鏘律師,本住靜法,末厭煩梗,南棲太和,幽居 養志,不廁僧眾。孤行巖岫,偃息松林,服餌守中,賞心 唯識,亦元宗之開士也。及終,露骸山側。至夜,有燈照 之,道俗往觀,失燈所在,遠望還見,動經兩月,光照逾 明。
洪獻
编辑按《續高僧傳》:「洪獻,鄴人。少履道門,早明律檢,聽涉勞 頓,遂兩目俱闇。住相州大慈寺,既無前導,常處房中, 禮誦為先,不輟晨夕。開皇十四年,忽感一神,自稱般 若檀越,來從受戒,數致談話。同房僧綱禪師上堂中 食般若,乃將綱一襆衣來䞋獻云:『勞陳法事,利益不 少,輒奉衣物,願必受之』。獻納於櫃中。後綱食還,怪失」 衣襆,搜求寺內,乃於獻所得之具以告語,綱終不信。 神遂發撤綱房,衣物被案,狼籍滿庭,竿扇秤尺,摧折 數段。神於空中語曰:「僧綱不好設齋會供養三寶,我 會禍汝未央。」獻雖目冥,及與《般若》言及,事同目睹。神 語獻曰:「伴眾極多,悉在紫陌河上,唯三十人相隨,可 令寺家設食,眾僧便於西院會之。」神曰:「大好飲食,勞 費師等。」雖然,僧綱不起齋供,後會使知。綱無奈之何, 恐迫不已,便私費財物,營諸齋福。《般若》又曰:「既能行 福,今相放矣。」仍以絹兩匹付獻云:「當以一匹施大眾, 一匹贈綱。」師獻對眾受得,具皆聞見,仍便付領。於後 彌勵本業,遂卒於所住。
慧雲
编辑按《續高僧傳》:「慧雲,范陽人,十二出家,遊聽為務。年十 八,乘驢止於叔家。叔睹其驢快,將規害之。適持刀往, 見東牆下黃衣人,揚拳逆叱曰:『此道人方為通法大 士,何敢害也』?叔懼,告婦。婦曰:『君心無剛正,眼花所致 耳』。聞已復往,又見牆下黃衣人云:『勿殺道人,若殺,大 禍交及』。叔怖乃止。明旦,辭往姊家,叔又持刀送之,告」 雲曰:「此路幽險,故送度難。」雲在前行,正在深阻,叔在 其後,揮刀欲斫,忽見姊夫在旁,竟免加害,雲都不知 也。開皇中,周流餐挹,具瞻經論,名高東夏,榮冠一時。 後領徒五百,來過叔氏。叔見當衢闡化,深惟昔舋,乃 奉絹十匹。夫妻發露,雲始知之。乃為說法治斷,安然 無恨。常以此事戒諸門人曰:「吾昔不乘好物,何事累 人?自預學徒,必無華飾,但得支身成誦於口也。」後不 測其終。
慧藏〈附法順〉
编辑按《續高僧傳》:「慧藏,冀州人。初學涅槃,後專講解。禁守 貪競,絕跡譏嫌。安詳詞令,不形顏色。入京訪道,住光 明寺。仁壽中年,敕召置塔於觀州。初至塔所,行道設 齋。當其塔上,景雲出見,彩含五色,有若華蓋,綺繡錦 繢,無以加焉。從午至酉,方始隱滅。又延興寺僧法順 者,聽習涅槃,善守根禁,退讓自節,負德無傲。敕住江」 州廬山東林寺。置舍利塔。初至其地。耕者見光。尋而 掘之。獲金銅彌勒像一軀。形質瓌異。即而供養。並不 測其終。
寶憲
编辑按《續高僧傳》:「寶憲,鄭州人,寶鎮律師之學士也。童稚 依止,即奉科條,審量觀能,具承大法。受具之日,但奉 文言,至於行模,並先具委。有師資焉,有弘業焉。開皇 之始,與鎮同來,住大興善,威儀調順,言無涉俗。仁壽 奉敕,置塔洪州,即豫章之故地。初向彼州,路由江阻, 既失正溜,泥濘不通,人力殆盡,無前進理。程期又逼」, 道俗惶懼。憲乃憑心舍利,請垂通涉。忽降白鳥,船前 緩飛,乍來乍去。如有引導,即遣隨逐。遂逢水脈,通夕 汎舟,安達無障。憲還京室,尋事卒世。
法朗
编辑按《續高僧傳》:「法朗,蒲州人。學涉三藏,偏鏡毗尼,開剖篇聚,不阻名聞。加復器用平直,無受輕陵,決斷剛正, 未私強禦。後住勝光,披究律典,經其房戶,莫不懍然。 仁壽二年,敕召送舍利於陝州大興國寺。寺即皇考 武元本生處也。故置寺建塔,仰謝昔緣。初達州境大 通、善法、演業三寺,夜各放光,不知何來,而通照寺內」, 朗徹無障。善法寺中見三華樹,形色分明。四月二日, 靈勝寺中夜忽放光,五色彩雲合成一蓋,通變為紫。 比靈轝入城,雲蓋方散。又有五色彩雲,從乾巽二處, 纏糾而來,至於塔上,相合而住。及掘塔基,下深五尺, 獲一異鳥,狀如鴝鵒,色甚青黃,巡行基址,人捉無畏, 惟食黃華,三日而死。又青石為函,忽生光影,表裏洞 徹,現諸靈異。東西兩面俱現雙樹,樹下悉有水紋生 焉。函內西面現二菩薩,南邊金色,北邊銀色,相對而 立。又一菩薩坐華臺上,各長一尺,並放紅紫光明。函 內南面現神尼像,合掌向西。函脣西面又見臥佛,右 脅而偃首北面。西函外東面雙樹間現前死鳥傾臥, 須臾起立,鳥上有三金華。其鳥西南而行,至臥佛下, 住立不動。凡此光相,從巳至未,形狀儼然,命人圖寫, 上紙素訖,方漸歇滅。及將下日,忽然雲起,如煙如霧, 團圓翳日。又如車輪,雲色條別;又如車輻,輪輻雲色 皆如紅紫。人皆仰視,共相歎怪,希遇。藏瘞。既了,天還 明淨,失雲所在。當斯時也,寺院牆外咸見旛蓋圍遶, 謂言「他處助來供養。」事了追問,一無蹤緒。朗慶斯神 瑞,登即奏聞。晚還京師,以疾而卒。
曇遂
编辑按《續高僧傳》:「曇遂,雍州人。初學《大論》,後味《唯識》,研精 《攝論》,選其幽理。每言三界虛妄,但是一心。追求外境, 未悟難息。故得名稱高遠,有通美焉。然復慎守根門, 勤修戒檢,住真寂寺,掩關勵業。仁壽中年,下敕送舍 利於晉州法吼寺。初停公館,放大光明,照精舍門,朗 如金色。又放黃白二光,從道場出,久久乃滅。又從舍」 利轝所至於塔基,而放瑞光,三道虹飛,色如朝霞,耿 然空望。下塔之日,又放光明,隱顯時現。大都為言,「七 日之內,瑞靈雜㳫,相仍不絕。」還京服業,迄於唐運,八 十餘卒矣。
曇觀
编辑按《續高僧傳》:「曇觀,莒州人。七歲出家,慕欣法宇。及進 具後,尋討義門,偏宗成實,祛析元滯。後以慧解亂神 本也。乃返駕澄源,攝慮巖壑。十六特勝,彌所留心,神 咒廣被,消殄邪障,高聞周遠,及於天闕。開皇之始,下 敕徵召,延入京室,住大興善,供事隆厚,日問起居,屢 止紫庭,坐以華褥,帝親供待。欽德受法。觀寬懷敦裕, 言無浮侈,深得法忍,苦樂虛心,故使名利日增,而素 氣常在。所獲信施,並入僧中,房宇索然,衣缽而已。時 俗流湎之,夫雅尚之也。」仁壽中歲奉敕送舍利於本 州定林寺。初停公館,即放大光,掘基八尺,獲銅浮圖 一枚。平頂圓基,兩戶相對,制同神造,彫鏤駭人。乃用 盛舍利,安瓶置內,恰得相容。州民禽《巨海》者,患瘂六 年,聞舍利至,自書請瑞。見本一粒,分為三分,色如黃 金,乍沈乍舉,及見三佛從空中而降,即能陳述,詞句 如流。觀還京都,不委終事。
靈遠
编辑按《續高僧傳》:「靈遠,恆州人。先在儒門,備參經史,惟見 更相圖略。時有懷仁抱義,然復終淪諸有,未免無常。 乃釋髮道流,希崇正軌,從遠公學義,咸知大意,因即 依隨,三業無捨。及遠之入京輦,慕義相從。晚住延興 寺,退隱自守,端斂身心,終日禪默,衣食麤敝,不希華 美。仁壽中,敕召送舍利於本州龍藏寺。初定基址,聞 有異香,漸漸芬烈,隨風而至,遍於寺內。有民金元瓚 者,住在寺側,先患鼻塞,二十餘年莫知香臭。當於此 日,忽聞香氣,驚尋至寺,因爾齆差。」又雨天花,從空而 下,光彩鮮淨,晃若金銀。先降塔所,後及寺院,道俗競 接,輕薄如鏤。下舍利訖,有白鶴旋於塔上,良久翔逝。 遠後連尋定業,追訪山野,不顧名實。頭陀林冢,雖逢 神鬼,都不怖憚。《大業》之始,終於墓叢,初不委之。村人 怪不乞食,就看已卒,跏趺如在。因合床殮於杜城窟 中。
僧昕
编辑按《續高僧傳》:「僧昕,潞州上黨人。自騖道法津,周聽大 小,逮諸禪律,莫不登臨傾渴,身心無席,不赴而導彼 愚智,眾通諠靜。昕一其正度,恭慎橫經,聆其披析,曾 不忽忘。初眾見其低目寡言,絕杜論道,皆號為矇叟 也。後有智者問其文理,咸陳深奧,輕浮章句,略不預 懷。有問其故,答曰:『勿輕未學,妙德常箴。夫惟大覺,方 能靜照,盛德明約,可無細瑕。愚師軌物,時有通悟。惟 目兩明殷鑒,方取會通。不得以法累人,致乖祗奉』。」暨 周滅二教,逃隱泰山,大隋開法,還歸聽習。遊步洛下, 從學遠公,《十地》《涅槃》,咸究宗領。後入關,住興善寺,體 度高爽,不屈非濫,時復談講,辨詞迅舉,抑揚有度。至 於僧務營造,情重勤劬,躬自率先,擔負運涉。仁壽中 歲,置塔毛州護法寺,下敕令送。初至公館,有沙門曇義者,高行名僧,聞諸舍利皆放光明:「我等罪業,亦無 所見。」即解衣為懺,燒指為燈,竟夕供養。明旦出光,通 燭人物。又出金瓶,迴旋行道,青赤白光,三色流照。經 於信宿,其光乃隱。四月七日,初夜放光,赫赤欲然,滿 佛堂內。須臾出戶,流照四簷。將入函時,又放赤光烈 盛,逾日通夜,又放光照於函內。四月十日,天華如雪, 從空亂下,五色相間,人皆收得。又感異香微風,普遍 熏塞寺內。其函忽變為青琉璃,內外通徹。人以白綾 周帀數重,漫覆其函。又加磚累灰泥其上,尋照其泥, 還如函色。又灰泥上畫作十華,飾以金箔。及成就後, 惟一金色,餘華皆彩,未下。塔前有張世謙者,清信士 也。常持八戒,遠離妻孥。靜室誦經,乃聞轝所梵讚之 聲。出戶看之,見有群僧,各執香華,遶旋供養,迫之遂 失。又見天人持諸旛蓋及以香華,東南飛來,當於塔 上變成大雲。旋空良久,又見百餘沙門在塔基上執 箒輦土,以陪增者。比及明晨,寂無所見。時經夏暑,土 地乾燥,人皆思雨,應念即降,三四寸許,川野除煩。沙 丘縣民路如意者,迴心信佛,望見光相,路雖遠映,舉 目徹見,寺僧五人在佛堂內,又聞塔邊音樂讚歎,聲 極亮遠。重雨天華,滿四十里,塔基倍多。昕慶斯眾瑞, 即具表聞。晚還資業,不測其卒。
普明
编辑按《續高僧傳》:「普明本名法京,俗姓朱氏,會稽人。少小 志操有異,恆童口常稱佛,聚砂以為福,事蒿艾以為 殿塔,不喜談戲,惟志崇法。有僧乞食,因即勸云:『郎子 既有善性,可向天台山出家。其中有初依菩薩,在彼 說法,遂以陳大建十四年,踰山越澗,來入天台,正值 智者處坐說法。下講竟,頂禮歸依,願盡此生,以為弟 子』。」智者笑云:「宿誓願力,今得相遇。」曉夕左右,服膺無 懈。專求禪法,兼行方等般舟觀音懺悔,誦《法華經》一 部。至禎明元年,陳主敕迎智者出都,從往金陵,居光 宅寺,專以禪思為業,同堂坐者,奉命檢校。俄而陳國 云亡,智者即上江州廬山東林寺明,於陶侃瑞像閣 內行觀音懺法。冬十一月,身不衣絮,苦節行道。見一 僧云:「所名法京,未為善稱,可改為普明,此名曉朗。」照 了三世懺訖,啟智者述之,便云:「此冥中所示,宜即改 舊從新。」又隨智者往荊州玉泉寺,每於泉側,練苦專 思。智者反路台峰,令造大鐘天台供養。江陵道俗,競 為營造。當欲鑄時,盲人來看。明懸鑒機,知相不吉。果 爾開模,鐘便破缺。仍即倍工修造,約語眾中,支不具 者勿來看。鑄遂得成,洪亮崢嶸,聲聞七十里。鐘今見 在佛隴上寺。後還國清所住之房,去水懸遠。房頭空 地,純是礓石。仍懷念曰:「若令此石出水,豈不快乎?」言 竟數日,石中泉溜,周給東西。國清精舍,隋高置立。明 以講堂狹小,欲毀廣之。共頂禪師商量,頂勸勿改。有 括州都督周孝節,遙聞此事,即施杉柱,泛海送來。頂 向赤城,感見明身長一十餘丈,高出松林之上,翼從 數十許人,語頂曰:「兄勿苦諫,事願剋成。」頂知神異,合 掌對曰:「不敢更諫,一依仁者。」豎堂之日,感動山王,晨 朝隱軫,狀若雷震,摧樹傾枝,闊百步許,自佛隴下直 到於寺。至於日沒,還返舊蹤,砰砰磕磕,勢若初至。又 願共道俗造堂殿金銅盧舍那像,坐身丈六。時有一 人,稱從漕溪村來,施金十一兩,用入像身。問其姓名, 終不肻說。禮拜辭退,周訪彼村,無人識者。又比房侍 者恆聞房內共人語話,陰伺察視,不見別形。所聽言 音,唯勸修善。既而化緣就畢,大漸時至,清晨呼諸弟 子曰:「夫人壽命,不可常保,汝等宜知。」便自脫新淨之 衣,著故破者。換衣纔竟,奄然就滅,春秋八十有六。經 二宿,左手仍內屈三指。當其時,有房內弟子榮泰、難 提二人,剃頭沐浴,見如此事,即報寺主慧綱。合眾驚 集,倍慟於懷。明性不畜私財,淛南諸州男女,黑白歸 向者,數不可紀。所得布施,隨緣喜捨。每參隋帝,悉蒙 命坐。賜絹一百二十段,用充六物,不留寸尺,悉造經 像,有敕施僧基業,見於寺錄。造金銅尊像小大十軀, 悉中人已上十迴作僧,施讀藏經二遍。其外書寫經 論,彫畫殿堂,修諸寺宇,傍為利益及諸靈驗,功德費 用。運心應念,即自送來,充其支度,不可具載。
智方
编辑按《續高僧傳》:「智方,蜀川資中人。其先東吳遠祖宦於 西蜀,遂家焉。童穉出家,止州郭龍淵寺,與寶海周旋, 同往揚都。雲法師講下,機辯爽利,播名揚越。每講,詞 義清雅,士俗執紙抄撮者,常數百人。初講《法華》,至塔 品高妙,遂序王釋義。了乃曰:『何必昔佛國土有此高 妙,即揚都福地亦甚莊嚴。至如彌天七級,共日月爭』」 光;同泰九層與煙霞競色。方井則倒垂荷葉,圓桷則 側布蓮花。似安住之居南,類尼佉之鎮北。耳聞目見, 庶可聯衡。錄得者祕以齎歸,嗟嘆驚絕。其語出成章, 狀如宿構。寶海頻來,擊難發其聲。采海問曰:「三變此 方,改穢成淨,亦能變凡成聖不?」答曰:「化佛甚多,狹故 須廣。凡聖自爾,何勞改變。」又難:若爾,「則六十小劫謂 如食頃,但是聖睹,凡不能睹,凡聖俱睹,凡聖俱聖。」方笑曰:「高座何曾道此?乃是自道自難耳。」海覺言失,乃 調曰:「三隅木斗,何謂」智方尋聲報曰:「瓦礫洿池,那稱 寶海。」眾大笑而散。及疾甚,海恆來看慰,乃謝曰:「智方 不能攝養,致此沉痾。仰勞仁者,數來垂問,願生善處, 常與同遊。」俄而異香滿室,中夜卒於益部,年九十餘。
羅雲
编辑按《續高僧傳》:「羅雲姓邢氏,南郡松滋人。初從上明東 寺出家,志操所懷,附參成德。承金陵道王索隱者若 林,遂輕千里,遠追勝侶。會揚都道朗盛業興皇,乃傾 首法筵,鑽仰徽列,一乘四論,大剖津途。於時嘗命學 徒括究幽隱。雲年十六,甫在幼沖,銳志前驅,問無常 義,而容色無撓,賓主綽然,眾咸嘉賞。朗乃以所服帔」 處眾贈之,自此名稱踰遠,所在傳之,而樂法不窮,如 愚莫滯。自朗遷後,廣誶所聞。又從福緣寺亙法師將 酌遺逸。亙縱解無遺,任其鑽仰。雲以《三論》奧義,未被 荊南,二漳多阻,誓當弘演。有栖禪寺陟禪師,定慧兼 修,注心開剖。於時六合混一,三楚全盛,眾若稻麻,人 多杞梓。雲創還鄉寺,乘此應機,居端座為請益之師, 吐清言為住法之首。總管宜陽公王世積詔使舍人 蕭子寶躬臨法席,成誦德音。有龍泉寺,地隔囂塵,心 在閒曠,乃居之五十餘年,修葺棟宇,常坐不臥,領徒 五百,時呈翹楚。煬帝承名,有敕追入,避跡鑿坏,以病 而退。昔釋道安於上明東寺造堂七間,曇翼後造五 間,連甍接棟,橫列十二,雲:此堂中講四經三論各數 十遍,不於文外別有撰述。皆心思口演,冰釋理順,故 得空有兩忘,教義雙舉。時松滋有道士姓俞者,學冠 李宗,業該儒史,常講《莊》《老》,私用《內經》。雲命門人慧成、 道勝曰:「彼道士蜂飛蟻聚,掠牛盜法,情實難容,可傳 吾旨,摧彼邪蹤。」成等詣彼而坐,道士曰:「人天交接,兩 得相」見。成曰:「脫珍御服,著敝垢衣,習近窮迷,將開漸 化。」時以為名。答成前呼俞為先生。俞瞋曰:「我非俗士, 那呼我為先生?」成曰:「汝既諱喚先生,請除先字。還依 舊姓,名曰俞生。」所以句句之中,常銜俞生。於時大眾 欣笑無已。道士負慚折角雲:奉執高尚,雅鎮時俗,迎 送慶弔,一無預焉。或負榮傲道者,聞而往造,及見參 禮,汗流心戰。生緣在神山之下,一夏居上靜處。思元 母日自齎登上供設,有問其故,答曰:「即此為報母之 劬勞也。」昔朱粲寇擾荊南,寺多焚毀,惟雲所造龍泉 獨存。以賊中總管雲曾授戒所,以尊師重法,寺獲存 焉。雲兄弟五人,皆為法師,而雲最小,神彩特達。入室 弟子十人,椿、詵、澄、憩等,傳道開化,岷、蜀、江淮,多所感 化。以隋大業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端坐遷於寺房, 春秋七十五。中書令岑文本製碑。沙門道顒,即雲之 兄也。學通大小,名聞道俗。於上明東寺起重閣,在安 公驢廟臺北。《傳》云:「安公乘赤驢從上明往襄州檀溪, 一夕返覆。」檢校兩寺,并四層三所,人今重之,名為驢 廟。此廟即繫驢處也。
法安
编辑按《續高僧傳》:「法安,姓田,枝江人。神彩俊越,見稱童幼。 年十八,遊學金陵,初聽成實,後學中觀,於興皇座下 十有餘年,庶乎屢空,智乎特秀。三千學侶,獨標三絕 之名。形長八尺,風儀挺特,一也。解義窮深,二也;精進 潔己,三也。時聽《涅槃》,每立異義,令眾難之,人雖巨眾, 無能屈者。由是聲聞楚越。一時朗公知其穎拔,令論」 義,應命構擊,問領如響,往復既久便止。朗曰:「爾義窮 乎?」對曰:「義若恆沙,何可盡也。」時學聞安名者,多目之 為沙安。《三論》、四經皆講製《廣初章》及《鹿角章》等,理致 宏遠,流傳江漢。年過不惑,迴情在定,更不談說。時往 成禪師所共論之道,琢磨心性,動經晨夕,而不噉僧 食,不飲濁漿。春秋六十五,終於等界寺。寺在斯州之 上。西望沙州。即劉虯注《法華》之地。今經臺餘基尚存 焉。
慧哲〈附慧響 慧嵩 洪哲〉
编辑按《續高僧傳》:「慧哲姓趙氏,襄陽人。識度弘朗,業操清 遠。出家已後,南趣揚都。會陳國文昌,載隆三寶,僧正 瓊公精理入神,淨行純備,微御紫相,世號烏瓊。帝尚 重焉,奉為大僧正也。監護法城,為物依止。陳氏王族, 歸戒所投,自餘槐棘,無敢造者。住建初寺。禎明元年, 忽然坐逝,葬樓湖之山。天子哀之,以黃麾諸仗衛送」 墓所。初未終頃,所住寺塔三日光現,因而告終,道俗 異焉。時彭城寺寶瓊者,善講說,有風采,形相奇白,世 號「白瓊。」哲初參聽其講,大開令業,聚徒講說,屢發新 聲。以慧悟自矜,頗懷傲誕。承興皇道朗,神辯若劍,罕 有當鋒,因而從其言語。往復移時,答對逾遠。哲大異 之,即從伏聽,沉隱微密,自然通解。而威容自矜,動止 懷法。曾於行路,忽遇雷雨霖注,哲從容如常,不失規 矩。時雨瀉靴水,安行達寺,行步庠序,視瞻不眄,轉身 徐顧,無妄乖越,時人呼為「象王哲」也。又善護根門,節 量口腹,便利滌沐,罕有延濫。所以召請俗舍,信宿經 時,皆不睹其流穢,歎美增盛。及講《三論》,俊朗之響,重 光先價,引眾泝流,屆於本邑,住城西望楚山光福禪房下龍泉寺。常以弘法為務,《涅槃》三論,遞互相續。學 士三百餘人,成器傳燈,可有五十,即慧品、法粲、智嵩、 法同、慧璿、慧楞等是也。各領徒屬,所在通化。開皇十 七年四月,卒於龍泉,時年五十有九,葬於西望山寺。 弟子慧嵩等樹碑於本住,沙門慧響製文。響有奇才, 思力遒壯,為總管薛道衡所重。嵩有學聲,多所遊貫, 令住京都,頻揚講說。時同邑有洪哲者,統閒大小,每 開法肆以達解之望,微近慧日,故西楚傳號為「前後 兩哲」云。
慧暅
编辑按《續高僧傳》:「慧暅姓周氏,其先家本汝南,漢末分崩, 避地江左,小震是宅,多歷年世,今為義興陽羨人也。 祖韶,齊殿中將軍。父覆,梁長水校尉。並偃仰衡門,不 求聞達,優游卒歲,易農而仕。暅穎悟冥來,挺操童幼, 鑽求六經,略通大義。蓋家教之常習,非其好也。年十 八,乃喟然歎曰:『服膺周孔,以仁義為先;歸心黃老,以 虛無為貴,而往來生死,出入塵勞,乃域中之累業,非 出世之要道也』。」既發希有之志,仍感非常之應。夢見 一塔,累級五層,畫彩莊嚴,岧然峻峙。因而禮拜,願昇 此塔。少選之頃,俄上相輪,當時身心快樂,未曾有也。 於是將遊京邑,途次朱方,遇竹林寺詡法師,雅相嗟 賞,乃依止出家,為十戒和尚。尋出都,住甘露鼓寺。進 具已後,從靜眾峰師受《十誦律》,又聽龍光綽師成實。 自綽化往,更採眾師,屬意《毗曇》并《八犍度》,將欲並遊 祕奧,盡掇菁華。還從龍光學士大僧都舒法師研精 成論。及舒沒故,親受遺囑。值梁室版蕩,京寺荒殘,乃 裂裳杖錫,來止南徐,實報地恩,兼脩法事。陳武在田, 朱方歷試,夙承高譽,雅相欽重。司空侯公次牧此州, 虛心頂戴。永定三年,侯公入輒,乃請出都,於白馬寺 講《涅槃經》及《成實論》。學徒雲結,不遠千里,揮汗鼓袂, 風雨生焉。法筵之盛,莫或斯擬。天嘉二年,學士寶持 等二百七十人請講於湘宮寺。太建四年,宣帝敕請 徙講東安。後主昔在春坊,亟經義集。僧屬才辯雄遠, 特所「究心,及嗣寶位,深惟敬仰。至德元年下詔為京 邑大僧都,四年轉大僧正。」及天下混一,來止徐方,緣 會敷弘,無替時序。以開皇九年七月十日,遷神於中 寺,春秋七十有五。其月二十八日窆於鍾山之巖。惟 暅行業清高,靈祇響應,神通感召,不可思也。昔在陳 朝,每年夏中,常請於樂遊苑為陳氏七祖及揚都六 廟諸神發《涅槃大品經》,並延神座,俱在講筵。所以翠 旌孔蓋,羽服霓裳,交亂人物,驚神眩目,而往來迎送, 必降雲雨,冥期無爽,十有餘載。常於食後講前,假寐 偃息。及講時將至,輒見朱衣人曰:「法師好起也。」陳領 軍將軍任忠,少為將帥,雅好畋遊,然宿植勝因,善機 將發,庖廚饔餼,悉放奇光。睹而怪之,竊懷憂懼。夜夢 異人來謂己曰:「如請東安講,則所見必當無憂。」既而 覺悟,歡喜踊躍,罝罦矰繳,一時焚燼。仍屈兩夏於府 講說,因此懺悔,承持二經,受不殺戒。故靈跡實繁,未 陳萬一。凡講《成實元義》六十三遍,《論文》十五遍,《涅槃》 《大品》各二十餘遍,五十許年,法事相接。自餘眾部,略 而不載。《菩薩戒弟子司空吳明徹等,公侯將相、貴遊 朝士數千餘人,難以勝記。弟子智瑜等,以音儀永謝, 餘論將空,非彼豐碑,無陳聲實,乃勒銘於寺中。菩薩 戒弟子著作郎瑯琊王胄製文云:
慧弼
编辑按《續高僧傅》慧弼,姓蔣氏,常州義興人也。祖元略,以 忠孝登朝。父元以才華待詔,咸佩印綬,並奏絃歌。 季父元舉,陳世功臣。庭列鼓鐘,路橫驂駟。車馬之客 填階,琴嘯之賓盈席。見弼青襟之年,神爽咸異,嗟曰: 「此子若逢鳳德,終為王佐之才;既挺龍頤,必有封侯 之應。」弼情存出俗,因而答曰:「無為之貴,可以娛情;有 待之煩,徒勞人耳。」於即蔬素棲遲,便思脫屣。陳武龍 飛,大興、元福永定二年,躬紆袞冕,為剪周羅,三衣什 物,一時通給。乃伏業於惠殿寺,領法師為弟子,領東 南竹箭,震澤風聲,王族望僧,塗香是屬。弼親承雅訓, 聽受成實。年登弱冠,握錐淮海。值寶梁明上盛弘新 實,天宮晃公又敷《心論》,遂窮神追討,務盡教源。所以 六足、八犍,四真、五聚,明若指掌,罔或有遺。天嘉元年, 遊諸講肆,旁求俊烈,備見柏梁,悟茅茨之陋;頻上三 休,恨土階之鄙,乃去小從大,徙轍舊章。聽紹隆哲公 弘持四論,纔經一悟,功倍常徒,研味數旬,精通元極。 是知大智本行,與日月而齊明,名稱普聞,將風雲而 共遠。然其神思沉鬱,詞吐抑揚,剪萬古之盤根,朗百 年之暗室。浙左欽德,更甚江東。太建十年下敕於長 城報德寺講《涅槃》《法華》。瓶錫盈堂,簪裾滿席。質疑請 道,接踵成林,稟戒承歸,排肩如市。莫不謂百步之香 草,或千年之聖人。爰至哲公,將乎大漸。仍遣使者,召 還京室。彎几麈尾,經書義疏,預是講儀,一皆付囑。欲 令法輪不斷,佛種相仍。弼頂受遺令,時滿六年,敷演 論經,各盈十遍。傳授之美,復見伊人。隋師伐罪,陳運 受終,思報地恩,言旋故里。安國寺者,陳武所營,基址乃存,房廡凋壞。弼蒙犯霜露,振錫揚煙,廣率良朋,願 言修理,故得寺宇光華,門房儼麗。故真觀法師製《寺 碑》曰:「花磚錦石,更累平階,夏藻秋蓮,環莊竦塔。月臨 月殿,粉壁照於金波;雲映雲臺,畫梁承於玉葉」是也。 至於經像繕修,鐘磬鎔範,其為法利,曷可勝言。以開 皇十九年正月忽抱氣疾,便覺彌留,至三月望日午 時從化,春秋六十有二。窆於華陽之山。學士慧方陪 隨歲久,義解鉤深,堪任傳燈,咸以付囑,乃立碑於寺 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