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05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五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五卷目錄

 尼部列傳二

  齊

  法緣附法綵    曇徹

  僧敬         僧猛

  妙智         智勝

  僧蓋附法延    法全附淨練 僧律 惠形

  淨曜附僧要 光淨 曇簡

  淨珪         慧緒附僧威

  超明附法藏    曇勇

  德樂附僧茂    淨秀

  僧念         曇暉附花光

  馮尼         惠勝

  淨賢附惠喬 寶顒 淨淵

  淨行         令玉附令惠 戒忍 惠力

  僧述         妙禕

  惠暉附惠意    道貴

  法宣

  梁

  道蹟         宜都老尼

  隋

  神尼         大明

  唐

  荊州二尼       元機

  真如         二女尼

  妙寂         淨真

  悟性

神異典第二百五卷

尼部列傳二

编辑

法緣附法綵

编辑

按「《比丘尼傳法緣》者,本姓俞,東莞曾成人也。宋元嘉 九年,年十歲,妺法綵年九歲,未識經法,忽以其年二 月八日俱失所在,經三日而歸,說至淨土天宮見佛, 佛為開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還,便能作外 國書,語及講經,見西域人言謔,善相了解。十年正月 十五日,又復失去。田中作人見其隨風飄颺上天,父」 母憂懼,祀神求福。既而經月乃返。返已出家,披著法 服,持髮而歸。自說見佛及比丘尼語云:「汝前世因緣, 應為我弟子。」舉手摩頭,髮自墮,為立法名,大曰法緣, 小曰法綵。臨遣還曰:「可作精舍,當與汝經也。」法緣等 還家,即毀神座,繕立精舍,晝夜講誦。夕中每有五色 光明,流汎峰嶺,有若燈燭。自此以後,容止華雅,音制 詮正,上京諷誦,不能過也。刺史韋朗、孔默兼並屈供 養,聞其談說,甚敬異焉,因是士人皆事正法。年五十 六,建元中卒。

曇徹

编辑

按《比丘尼傳》:「南永安寺尼曇徹,未詳何許人也。少為 普要尼弟子,隨要住南永安寺。要道潔學優,有聞當 世。徹秉操無矯,習業不休。佛法奧義,必欲總採,未及 成戒,博究經論,具足己後,遍習毘尼,才堪機務,尤能 講說,剖毫析滯,探賾幽隱。諸尼大小,皆請北面,隨方 應會,負帙成群。五侯七貴,婦女已下,莫不修敬。年六」 十三。齊永明二年卒。

僧敬

编辑

按《比丘尼傳》:「崇聖寺尼僧敬,本姓李,會稽人也,寓居 秣陵。僧敬在孕,家人設會,請瓦官寺僧超、西寺曇芝 尼,使二人指腹,呼胎中兒為弟子,母代兒喚二人為 師,約不問男女,必令出家。將產之日,母夢神人語之 曰:『可建八關』。即命經營,僧像未集,敬便生焉。聞空中 語曰:『可與建安寺白尼為作弟子』。母即從之。及年五」 六歲,聞人經唄,輒能誦憶,讀經數百卷,妙解日深,菜 蔬刻己,清風漸著。逮元嘉中,魯郡孔默出鎮廣州,㩦 與同行,遇見外國鐵薩羅尼等來向宋都,並風節峻 異,更從受戒,深悟無常,乃欲乘舶汎海,尋求聖跡。道 俗禁阻,留滯嶺南三十餘載。流風所漸,獷俗移心,捨 園宅施之者十有三家,共為立寺於潮亭,名曰「眾造。」 宋明帝聞之,遠遣徵迎,番禺道俗大相悲戀。還都,敕 住崇聖寺,道俗向慕,服其進止。丹陽樂遵為敬捨宅 立寺,後遷居之。齊文惠帝、竟陵文宣王並欽風德,䞋 施無礙。年八十四,永明四年二月三日卒,葬於鍾山 之陽。弟子造碑,中書侍郎吳興沈約製其文焉

僧猛

编辑

按《比丘尼傳》:「鹽官齊明寺尼僧猛,本姓岑,南陽人也。 遷居鹽官縣,至猛五世矣。曾祖率,晉正員郎,餘杭令。 世事黃老,加信敬邪神。猛幼而慨然,有拔俗之志。年 十二,父亡,號哭吐血,死而復蘇。三年告終,示不滅性。 辭母出家,行己清潔,奉師恭肅。疏糲之食,止存支命。 行道禮懺,未嘗疲怠。說悔先罪,精懇流淚。能行人所」 不能行。益州刺史吳郡張岱聞風貴敬,請為門師。宋 永徽元年,淨虔尼入吳,㩦出京城,仍住建福寺。歷觀 眾經,以日係夜,隨逐講說,心無厭倦。多聞強記,經耳 必憶,由是經律皆悉研明,澄清宴坐,泊然不側。齊建 元四年,母病返東,捨宅為寺,名曰「齊明。」締構殿宇,列 植竹樹,內外清靜,狀若僊居。饑者撤膳以施之,寒者 解衣而與之。嘗有獵者,近於寺南,飛禽走獸,競來投 猛,而鷹犬馳逐,相去咫尺。猛以身手遮遏,雖體被啄 嚙,而投者獲免,同止數十人,三十餘載,未嘗見其慍 怒之色。年七十二,永明七年卒。

妙智

编辑

按《比丘尼傳》:「華嚴寺尼妙智,本姓曹,河內人也。稟性 柔明,陶心大化。執持禁範,如護明珠。心勤忍辱,與物 無忤。雖有毀惱,必以和顏。下帷窮年,終日無悶。精達 法相,物共宗之。禪堂初建,齊武皇帝敕請智講《勝鬘》 《淨名》。開題及講,帝數親臨,詔問無方,智連環剖析,初 無遺滯。帝屢稱善,四眾推服。年六十四,建武二年卒」, 葬於定林寺南。齊侍中瑯琊王倫妻江氏為著《石讚 文》序,立於墓左耳。

智勝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建福寺尼智勝者,本姓徐氏,長安人也。 寓居會稽,已三世。六歲而隨王母出都,遊瓦官寺,見 招提整峻,寶飾嚴華,潸焉泣涕,仍祈剪落。王母問之, 具述此意,謂其幼稚,而未許之。宋季多難,四民失業, 時事紛紜,奄冉積載。年將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 獨行無倫,絕塵難犯。聽受《大般涅槃經》,一聞能持。後」 研律藏,功不再受,總持之譽,僉然改約。自製數十卷 《義疏》,「辭約而旨遠,義隱而理妙,逢涅不緇,遇磨不磷。」 大明中,有一男子,詭期抱梁,欲規不遜勝,刻意淵深, 持操壁立,正色告眾,眾錄付官。守戒清淨,如護明珠。 時莊嚴寺曇斌法師,弟子僧宗元趣共直佛殿,慢藏 致盜,乃失菩薩瓔珞及七寶澡罐。斌衣缽之外,室如 懸磬,無以為備,憂慨輟講。閉房三日。勝宣告四部,旬 日備辦。德感化行,皆類此也。齊文惠帝聞風雅相接 召,每延入宮,講說眾經,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宗敬焉。 勝志貞南金,心皎北雪,纔成,尼眾實允物望。令旨仍 使為寺主。眾所愛敬,如奉嚴尊。從定林寺僧遠法師 受菩薩戒,座側常置香爐。勝乃捻香遠止之曰:「不取 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靄流煙,咸歎其肅恭表 應若斯也。永明中,作聖僧齋,攝心祈想,忽聞空中彈 指,合掌側聽。勝居寺四十年,未嘗赴齋會。遊踐貴賤, 清閒靜處,係念思惟,故流芳不遠。文惠帝特加供俸, 日月充盈,締構房宇,寺眾崇華。勝捨衣缽,為宋、齊七 帝造攝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寢疾,忽見金車玉宇,悉 來迎接。至四月五日,告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 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善佛》字,字體鮮白,色相明潤。 八日正中而卒,年六十六。葬於鍾山。文帝給其湯藥, 凶事所須,並令官備也。

僧蓋附法延

编辑

按《比丘尼傳》:「禪基寺尼僧蓋,本姓田,趙國均仁人。父 完,梁天水太守。蓋幼出家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華 林寺,忘利養,惔毀譽。永徽元年,索虜侵州,與同學法 進南遊京室,住妙相尼寺,博聽經律,深究旨歸,專修 禪定,惟日弗足。寒暑不變,衣裳四時恆新,日食但資 一菜,中飲而已。受業於隱、審二禪師,禪師皆歎其易」 悟。齊永明中,移止禪基寺,欲廣弘觀道。道俗諮訪,更 成紛動。乃別立禪房於寺之左,宴默其中,出則善誘, 循循不倦。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四時資給,雖已耆 艾,而志尚不衰。終日清虛,通夜不寐。年六十四,永明 十一年卒。時寺又有法延尼者,本姓許,高陽人也。精 勤有行業,亦以禪定顯名。

法全附淨練 僧律 惠形

编辑

按《比丘尼傳》:「東青園寺尼法全,本姓戴,丹陽人也。端 莊好靜,雅勤定慧。初隨宗瑗,博綜眾經,後師審隱,遍 遊禪觀。晝則披文遠思,夕則歷觀妙境。大乘奧典,皆 能宣說,三昧秘門,並為師匠。食但蔬菜,衣止蔽形,訓 誘未聞,獎成後學。聽者修行,功益甚眾。寺既廣大,閱 理為難。太始三年,眾議欲分為二寺,時寶嬰尼求於」 東面起立禪房,更構靈塔,於是始分為東青園寺。昇 明二年嬰卒。眾既新分,人望未輯,乃以全為寺主。於 是大小愛悅,情無纖介。年八十三,隆昌元年卒。時寺 復有淨練僧律惠形,並以學顯名也。

淨曜附僧要 光淨

编辑
按《比丘尼傳》:「普賢寺尼淨曜,本姓楊,建康人也。志道
考證
專誠,樂法翹懇。具戒之初,從濟、瑗稟學,精思研求,究

大乘之奧。十臘之後,便為宗匠。齊文惠帝、竟陵文宣 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請於第講《維摩經》。後 為寺主二十餘年,長幼崇敬,如事父母,從為弟子者 四百餘人。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時寺復有僧要光」、 淨,並學行有聞也。

曇簡

编辑

按《比丘尼傳》:「法音寺尼曇簡,本姓張,清河人也。為法 淨尼弟子,遊學淮海,弘宣正法。先人後己,志在曠濟。 以齊建元四年,立法音精舍,禪思靜默,通達三昧。德 聲遐布,功化日遠。道俗敬仰,盛修供施。時有慧明法 師,深愛寂靜,本住道林寺,寺為文惠帝、竟陵、文宣王 之所修飾,僧多義學,累講經論,去來喧動。明欲去之」, 簡以精舍為施,自移白山,更立草庵,以蔽風雨。應時 行乞,取給所資,常聚樵木,云「經營功德。」以建武元年 二月十八日夜,登此,𧂐薪引火自焚,捨生死身,供養 三寶。近村見火,競來赴救。及至,簡已遷滅。道俗哀慟, 聲震山谷。即聚所餘,為立墳剎。

淨珪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淨珪,本姓周,晉陵人也。寓居建康縣 三世矣。珪幼而聰穎,一聞多悟,性不狎俗,早願出家, 父母憐之,不違其志。為法淨尼弟子,住法音寺。德行 純粹,經律博通,三乘禪祕,無不善達。神量淵遠,物莫 能窺,遺身忘味,常自枯槁。其精進總持,為世法則。傳 授訓誘,多能導利,當世歸心。與曇簡尼同憩法音寺」, 後移白山,栖托樹下,功化轉弘。「以建武元年二月八 日與曇簡同夜燒身。道俗哀赴,莫不感咽。收其舍利, 樹墳封剎焉。」

慧緒附僧威

编辑

按《比丘尼傳》:「集善寺尼慧緒,本姓閭丘,高平人也。為 人高率疏遠,見之如丈夫,不似婦人。發言吐論,方正 直情,略無迴避。七歲便蔬食持齋,志節勇猛。十八出 家,住荊州三層寺,戒業具足,道俗所嗟。時江陵復有 隱尼,西土德望,見緒而異之,遂乃契意,相㩦行道。嘗 同居一夏,共習般舟,心形勤苦,晝夜不息。沈攸之為」 刺史,普沙簡僧尼,緒乃避難下都。及沈破敗後,復還 西。齊太尉大司馬、豫章王蕭嶷,以宋昇明末,出鎮荊 陝,知其有道行,迎請入內,備盡四事。時有元暢禪師 從蜀下荊,緒就受禪法,究極精妙,暢每稱其宿習不 淺。緒既善解禪行,兼菜蔬厲節,豫章王妃及內眷屬 敬信甚深,從受禪法,每有䞋施,受已隨散,不常儲蓄。 意志高遠,都不以生業關懷。蕭王要共還都,為起寺 舍,在第東田之東,名曰福田寺。常入第行道。永明九 年,自稱忽忽苦病,亦無正惡,惟不復肯食,顏貌憔悴, 苦求還寺,還寺即平愈。旬日中,輒復請入,入輒如前, 咸不知所以爾。俄而王薨,禍故相續。武皇帝以東田 郊迫,更起集善寺,悉移諸尼還集善,而以福田寺別 安外國道人阿梨第中,還復供養善,讀誦咒緒。自移 集善寺已後,足不復入第者數年。時內外既敬重此 尼,每勸其蹔。至後第內,竺夫人欲建禪齋,遣信先諮 請尼云:「甚善。貧道年惡,此段實願一入第,與諸夫娘 別。」既入齋,齋竟,自索紙筆,作詩曰:「世人或不知,呼我 作老」周忽請作七日禪齋,不得休。作詩竟,言笑接人, 了不異常日高傲也。因具敘離云:此段出寺,方為永 別,年老無復能入第理。時體中甚康健,出寺月餘,一 夕奄然卒。時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也,年六十九。 周捨為立序讚。又有僧威尼,德合志同,為法眷屬,行 道習覲,親承音旨也。

超明附法藏

编辑

按《比丘尼傳》:「錢唐齊明寺尼超明,本姓范,錢唐人。父 考少為國子生,世奉大法。明幼聰穎,雅有志尚,讀《五 經》,善文義,方正有禮,內外敬之。年二十一,夫死寡居, 鄉鄰求聘,誓而不許,因遂出家,住崇隱寺。神理明徹, 道識清悟。聞吳縣北張寺有曇整法師,道行精苦,從 受具足。後往塗山,聽慧基法師講說眾經,便究義旨」, 一經於耳,退無不記。三吳士庶,內外崇敬。尋還錢唐, 移憩齊明寺,年六十餘,建武五年卒。時又有法藏尼, 亦以學行馳名焉。

曇勇

编辑

按《比丘尼傳》:「法音精舍尼曇勇者,曇簡尼之姊也。為 性剛直,不隨物傾動,常以禪律為務,不以衣食經懷。 憩法音精舍,深悟無常,高崇我樂。以建武元年隨簡 因移白山。永元三年二月十五日夜,積薪自燒,以身 供養。當時聞見,咸發道心,共聚遺燼,為之建立墳剎 焉。」

德樂附僧茂

编辑

按《比丘尼傳》:「剡齊興寺尼德樂,本姓孫,毘陵人也。高 祖毓,晉豫州刺史。樂生而口有二牙。及長,常於闇室 不假燈燭,了了能見,志願離俗,父母愛惜,而不敢遮。 至年八歲,許其姊妹同時入道,為晉陵光尼弟子。具 戒已後,並遊學京師,住南永安寺。篤志精勤,以晝繼夜,窮研經律,言談典雅,宋文帝善之。元嘉七年,外國」 沙門求那跋摩宋大將軍立王國寺,請移住焉。十一 年,有獅子國比丘尼十餘人至樂重,從僧伽跋摩受 具足戒。至二十一年,移憩東青園寺,諮請深禪,窮究 妙境。及文帝崩,東遊會稽,止於剡之白山照明精舍。 學眾雲集,從容教授,道盛東南矣。齊永明五年,陳留 阮儉,篤信士也,捨所居宅,立「齊明精」舍,樂綱紀,大小 悅服,遠近欽風,皆願依止。徒眾二百餘人,不聚䞋施。 歲建一講,僧尼不限,平等資供。年八十一,永明三年 卒。剡又尼僧茂,本姓王,彭城人也。節食單疏,勤苦為 業,用其親遺,起「竹園精舍」焉。

淨秀

编辑

按沈約《齊禪林寺尼淨秀行狀》:「尼淨秀本姓梁氏,安 定烏氏人也。其先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賜姓 嬴氏。周孝王時,封其十六世孫非子於秦,其曾孫秦 仲為宣王侯。伯平王東遷,封秦仲少子於梁,是為梁 伯。漢景帝世,梁林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烏氏,遂為 郡人焉。自時厥後,昌裔阜世,名德交輝,蟬冕疊映。漢」 元嘉元年,梁景為尚書令,少習《韓詩》,為世通儒。魏時, 梁爽為司徒左長史、祕書監,博極群書,善談元理。晉 太始中,梁闡為涼、雍二州刺史,即尼之迺祖也。闡孫 撝,晉范陽王虓驃騎參軍事,漁陽太守。遭永嘉蕩析, 淪於偽趙,為祕書監征南長史,後得還。晉為散騎侍 郎。子疇字道度,征虜司馬。子粲之仕宋征虜府參軍 事,封龍川縣都亭侯。尼即都亭侯之第四女也。挺慧 悟於曠劫,體妙解於當年,而性調和綽,不與凡孩孺 同數。弱齡便神情峻徹,非常童稚之伍,行仁尚道,洗 志法門。至年十歲,慈念彌篤,絕粉黛之容,棄錦綺之 翫,誦經行道,長齋蔬食。年十二,便求出家,家人苦相 禁抑,皆莫之許。於是心祈冥感,專精一念,乃屢獲昭 祥,亟降瑞相。第四叔超獨為先覺,開譬內外,故雅操 獲遂。秀天性聰叡,幼而超群。年至七歲,自然持齋,家 中請僧行道,聞讀《大涅槃經》,不聽食肉,於是長蔬不 噉。二親覺知,若得魚肉,輒便棄去。昔有外國普練道 人出於京師,往來梁舍,便受五戒,勤翹奉持,未嘗違 犯,日夜恆以禮拜讀誦為業,更無餘務。及手能書,常 自寫經。所有財物,唯充功德之用。不營俗好,少欲入 道。父母為障,遂推流歲月。至年二十九,方獲所志。落 髮青園,服膺寺主。秀事師虔孝,先意承旨,盡心竭力, 猶懼弗及。躬修三業,夙夜匪懈。僧使眾役,每居其首。 精進劬勤,觸事關涉。有開士馬先生者,於青園見秀, 即便記云:「此尼當生兜率天也。」又親於佛殿內坐禪, 同集三人。忽聞空中有聲,狀如牛吼,二尼驚怖,迷悶 戰慄。秀惔然自若,徐起下床,歸房執燭,檢聲所在。旋 至构欄,二尼便聞殿上有人相語云:「各自避路」,某甲 師還後,又於禪房中坐伴類數人,二尼鼾眠,此尼於 睡中見有一人頭屆於屋,語云:「勿驚某甲師也。」此尼 於是不敢復坐。又以一時坐禪,同伴一尼,有小緣事, 暫欲下床。見有一人,抵掌止之曰:「莫撓某甲師。」於是 閉氣徐出,歎未曾有如此之事,比類甚繁,既不即記, 悉多漏忘,不得具載。性愛戒律,進止俯仰,必欲遵承。 於是現請曜律師講。內自思惟,但有直一千心中慮 事不辦,夜即夢見鴉鵲鴝鵒雀子各乘車,車並安軒, 車之大小,還稱可鳥形,同聲唱言:「我助某甲尼講去。」 既寤歡喜,知事當成。及至就講,乃得七十檀越設供, 果食皆精。後復又請穎律師開律即發講日,清淨甖 水自然香,如水園香氣,深以為欣。既而坐禪得定,至 夜中方起,更無餘伴,便自念言:「將不犯獨。」即諮律師, 律師答云:「無所犯也。」意中猶豫,恐違失,且見諸寺尼 僧多有不如法,乃喟然歎曰:「嗚呼!鴻徽未遠,靈緒稍 隤,自非引咎責躬,豈能導物?」即自懺悔,行摩那睡。於 是京師二部,莫不咨嗟云:「如斯之人,律行明白,規矩 應法,尚爾思愆,何況我等動靜多過,而不慚愧者哉?」 遂相率普懺,無有孑遺。又於南園就穎律師受戒。即 受戒日,淨甖水香,還復如前。青園諸尼及以餘寺,無 不更受戒者。律師於是亦次第詣寺,敷弘戒品,闡揚 大教,故憲軌遐流,迄屆於今。穎律師又令秀約語諸 寺尼,「有高床俗服者,一切改易。」秀奉旨制勒,無不祗 承。律藏之興,自茲更始。後又就三藏法師受戒,清淨 水香復如前,不異青園。徒眾既廣,所見不同,師已遷 背,更無覲侍。於是思別立住處,可得外嚴聖則,內窮 宴默者。以宋大明七年八月,故黃脩儀及南昌公主, 深崇三寶,敬仰德行,初置精舍,秀麻衣弗溫,藿食忘 饑,躬執泥瓦,盡勤夙夜。以宋泰始三年明帝賜號曰 「禪林」,蓋性好閒靜,冥感有徵矣。而制龕造像,無不畢 備。又寫集眾經,皆令具足,裝潢染成,悉自然。有娑羅 伽龍王兄弟二人現跡,彌日不滅,知識往來,並親瞻 睹。招納同住十有餘人,訓化獎率,皆令禪誦。每至奉 請聖僧,果食之上,必有異跡。又於一時虔請聖眾,七 日供養,禮懺始訖,攝心運想,即見兩外國道人舉手 共語:「一云呿羅」,一云「毘呿羅。」所著袈裟,色如桑椹之熟,因即取泥以壞衣色,如所見倣。於是遠近尼僧,並 相倣斆,改服間色,故得絕於五大之過,道俗有分者 也。此後又請河耨達池五百羅漢,日日凡聖無遮大 會,已近二旬,供設既豐。復更請罽賓國五百羅漢,足 上為千,及請凡僧,還如前法。始過一日,見有一外國 道人,眾僧悉皆不識,於是試相借問,自云從罽賓國 來。又問:「來此幾時」,答云:「來此一年也。」眾僧覺異,令人 守門,觀其動靜。而食畢乃於宋林門出。使人逐視,見 從宋林門去行十餘步,奄便失之。又嘗請聖僧,浴器 盛香湯及以雜物,因而禮拜,內外寂默,即聞器桸杓 作聲,如用水法。意謂或是有人出,便共往看,但見水 杓自然搖動,故知神異。又曾夜中忽見滿屋光明,正 言已曉,自起開戶,見外猶闇,即便閉戶,還床復寢,久 久方乃明也。又經違和極篤,忽自見大光明,遍於世 界山河樹木,浩然無礙,欣爾獨笑。傍人怪問,具陳所 見,即能起行,禮拜讀誦,如常無異。又於一時,復違和 亦甚危困,忽舉兩手,狀如捧物,語傍人不解,問言:「為 何所捧?」答云:「見寶塔從地出」,意欲接之,旛花伎樂,無 非所有。於是疾恙豁然而除,都無復患。又復違和,數 日中亦殊綿惙,恆多東向視,合掌向空,於一時中,急 索香火,移時合掌,即自說云:「見彌勒佛,及與舍利佛、 目連等諸聖人。」亦自見諸弟子數甚無量,滿虛空中, 有人持旛華伎樂及三臺「來迎,其旛華伎樂非世間 比,半天而住,一臺已在半路,一臺未至半路一臺未 見,但聞有而已。爾時巳作兩臺,為此兆故,即更作一 臺也。」又云:「有兩樹寶華在床邊,人來近床語莫壞我 華。」自此之後,病即除損。前後遇疾,恆有瑞相,或得涼 風,或得妙藥,或聞異香,病便即愈。疾瘥之為理,都以 漸豁然而去。如此其數,不能備記。又天監三年,一夏 違和,於晝日眠中,見虛空藏菩薩,即自圍繞誦唄,唄 聲徹外。眠覺所患即除。又白日臥,開眼見佛入房,旛 蓋滿屋,語傍人令燒香,了自不見。秀以天監五年六 月十七日得病,苦心悶,不下飲。彭城寺令法師以六 月十九日夜得夢,見一處,謂是兜率天,嚴麗,非世間 比,言此是秀住處。即見秀在中。於是法師有語秀:「秀 得生好處,當見將接。秀是法師小品,檀越勿見遺棄。」 秀即答云:「法師丈夫,又弘通經教,自應居勝地。某甲 是女人,何能益?」法師又云:「不如此也。」雖為丈夫,不能 精進,持戒不及秀時,體已轉惡。與令法師素疏,不堪 相見。病既稍增,飲粥日少,為治無益,漸就綿惙。至七 月十二日,爾時天雨清涼,悶勢如小退。自云:「夢見迎 來至佛殿西頭,人人捉旛竿,猶車在地。旛之為理,不 異世間隊擔鼓旗旛也。」至二十日,便絕,不復進飲粥。 至二十二日,令請相識,眾僧設會,意似分別。至二十 五日,云:見十方諸佛,遍滿空中。至二十七日中後,安 然而臥,作兩炊久,方復動轉。自云上兜率天,見彌勒 及諸菩薩,皆黃金色,秀手中自有一琉璃清淨甖,可 高三尺許以上。彌勒即放光明,照於秀身,至兜率天 亦不見,飲食自然飽滿,故不復須人間食也。但聞人 間食皆臭,是以不肯食。於彼天上得波利䴵,將還,意 欲與令法師。有人問:「何意將䴵去?」答云:「欲與令法師。」 是人言:「令法師是人中果報,那得食天上食?」不聽將 去。既而欲見令法師閒居,秀為迎法師來相見,語法 師:「可作好菜食,以餉山中坐禪道人。若修三業,方得 生兜率天耳。」法師不坐禪,所以令作食餉山上道人 者,欲使與坐禪人作因緣也。自入八月,體中亦轉惡, 不復說餘事,但云有三十二童子,一名功德天,二名 善女天,是迦毗羅所領,恆來在左右,與我驅使。或言 得人餉飲食,令眾中行之。復云「空中晝夜作伎樂鬧 人耳也。」

按《比丘尼傳》:淨秀於天監五年七月二十七日告諸 弟子曰:「我升兜率天宮。」言絕而卒,年八十九。

僧念

编辑

按《比丘尼傳》:「禪林寺尼僧念,本姓羊,泰山南城人。父 彌,州從事史。念即招提寺曇叡法師之姑也。珪璋早 秀才鑑,明達立德。幼年十歲出家,為法護尼弟子,從 師住太后寺。貞節苦心,禪思精密,博涉多通,文義兼 美。蔬食禮懺,老而彌篤。誦《法華經》,日夜七遍。宋文、孝 武二帝常加資給。齊永明十年中,移住禪林寺,禪範 大隆,諮學者眾。司徒竟陵王四時供養。」年九十,梁天 監三年卒,葬秣陵縣中興里內。

曇暉附花光

编辑

按《比丘尼傳》:成都長樂寺尼曇暉,本姓青陽,名白玉, 成都人也。幼樂修道,父母弗許。元嘉九年,有外國禪 師畺良耶舍入蜀,大弘禪觀。暉年十一,啟母求請禪 師諮禪法,母從之。耶舍一見,歎此人有分,令其修習。 屬法育尼使相左右。母已許嫁於暉之姑子,出門有 日,不展餘計。育尼密迎還寺,暉深立誓願:「若我道心 不遂,遂致逼迫者,當以火自焚耳。」刺史覲法崇聞之, 遣使迎暉,集諸綱佐及有望之民,請諸僧尼,窮相難 盡。法崇問曰:「汝審能出家不?」答曰:「微願久發,特乞救濟。」法崇曰:「善。」遣使諮姑,姑即奉教,從法育尼出家,年 始十三矣。從育學修觀行,裁得稟受,即於坐末便得 入定。見東方有二光明,其一如日而白,其一如月而 青。即於定中立念云:「白者必是菩薩道,青者聲聞法。 若審然者,當令青者銷而白光熾。」即應此念,青光自 滅,白光熾滿。及至起定,為育尼說。育尼善觀道,聞而 歡喜讚善。時同坐四十餘人,莫不歎其希有也。後婿 心疑,以為姦詐,相率抄取,將歸其家。曇暉時年十六 矣,以婢使營衛,不受侵逼。婿無如之何,復以許州刺 史以賞異問畺良、耶舍答曰:「此人根利,慎勿違之。若 婿家須相分解,費用不足者,貧道有一蒼頭即為隨 喜。」于是解釋。後于禪中自解佛性,常著大乘等義,並 非師授。時諸名師極力問難,無能屈者。于是聲馳遠 近,莫不歸服。宋元嘉十九年,臨川王臨南充,延之至 鎮,時年二十一。驃騎牧陝,復㩦住南楚,男女道俗,北 面擁箒者,千二百人。歲月稍流,思母轉至,固請還鄉。 德行既高,門徒日眾,於市橋西北自營塔廟,殿堂廂 廊,倏忽而成。復營三寺,皆悉神速,莫不歎服,稱有神 力焉。年八十三,天監三年卒。初,張峻隨父在益州,嘗 忽然直往,不令預知。同行賓客三十許人,坐始定,便 下果粽,並悉時珍。刺史劉悛後嘗率往,亦復如之。梁 宣武王嘗送物,使暉設百人會,本言不出,臨中自往, 及至,乃有三百僧,并王佐吏近四百人,將欲行道,遣 婢來倩人下食。王即遣入,惟見二弟子及二婢奠食, 都無雜手力。王彌復歎其不可量也。或有問暉者曰: 「見師生徒不過中家之產」,而造作云為有若神化何 以至此耶?答云:「貧道常自無居貯,若須費用,役五三 金而已。」隨復有之,不知所以而然。故談者以為有無 盡藏焉。時又有花光尼,本姓鮮,深禪妙觀,洞其幽微, 遍覽三藏,傍兼百氏,尤能屬文述暉,讚頌,詞旨有則, 不乖風雅焉。

馮尼

编辑

按《比丘尼傳》:「馮尼者,本姓馮,高昌人也。時人敬重,因 以姓為號。年三十出家,住高昌都郎中寺,齋蔬一食, 戒行精苦,燒六指,供養皆悉至掌。誦《大涅槃經》三日 一遍。時有法惠法師,精進邁群,為高昌一國尼依止 師。馮後忽謂法惠言:『阿闍黎來好。馮是闍黎善知識, 闍𥟖可往龜茲國金花寺帳下直日,聞當得勝法』。」法 惠聞而從之,往至彼寺見直日。直日歡喜,以葡萄酒 一斗五升與之令飲。法惠驚愕:「我來覓勝法,翻然飲 我非法之物。」不肯飲。直日推背,急令出去。法惠退思: 「我既遠來,未達此意,恐不宜違。」即頓飲之,醉吐迷悶, 無所復識,直日便自他行。法惠酒醒,自知犯戒,大為 慚愧,自椎其身,悔責所行,欲自斷命。因此思惟,得第 三果。直日還,問曰:「已得耶?」答曰:「然。」因還高昌。未至二 百里,初無音信,馮呼尼眾,遠出迎候。先知之跡,皆類 此也。高昌諸尼,莫不師奉。年九十六,梁天監二年卒。

惠勝

编辑

按《比丘尼傳》:「梁閒居寺尼惠勝,本姓唐,彭城人也。父 僧智,寓居建康。勝幼願出家,以方正自立,寡于語言, 言必能行,身無輕躁,旬日不出戶牖,見之者莫不敬 異。以宋元嘉二十一年出家,時年十八,為淨秀尼弟 子,住禪林寺以具戒。後講《法華經》,隨習善寺緒尼,學 五門禪。後從草堂寺惠隱、靈根寺法穎,備修觀法,奇」 相妙證,獨得懷抱。人見而問之,皆答云:「罪無輕重」,一 時發露,懺悔懇惻,以晝係夜,貴賤崇敬,供施不斷。年 八十一,梁天監四年卒,葬於白板山。

淨賢附惠喬 寶顒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淨賢,本姓弘,永世人。住青園東寺。有 幹局才能,而好修禪定,博窮經律,言必典正。雖不講 說,精究旨要,宋文皇帝善之。湘東王在齠齔之年,眠 好驚魘,敕從淨賢尼受三自歸,悸寐即愈。帝益相善, 厚崇供施,內外親賓。及明帝即位,禮待益隆,資給彌 重。建齋設講,相繼不絕。當時名士,莫不宗敬。後總寺」 任十有餘載,年七十五,梁天監四年卒。復有惠喬、寶 顒,皆知名。惠喬坐禪誦經,勤營眾務。寶顒誦《法華經》, 明於觀行。

淨淵

编辑

按《比丘尼傳》:「竹園寺尼淨淵,本姓時,鉅鹿人也。幼有 成人之智,五六歲時,常聚沙為塔,刻木成像,燒香禮 拜,彌日不足。每聞人言,輒難盡取其理究。二十出家, 戀慕膝下,不寢不食,飲水持齋,勸曉不從,終竟七日。 自爾之後,蔬食長齋,戒忍精苦,不由課厲。師友嗟敬, 遠近稱譽。齊文帝大相欽禮,四時供養,信驛重沓。年」 七十一,梁天監五年卒。

淨行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淨行,即淨淵第五妹也。幼而神理清 秀,遠識道贍,爽烈有志分,風調舉止,每輒不群。少經 與太秣令郭洽妻臧氏相識,洽欲害其妻,言泄于路。 行請兄諫洽,洽不從之。行密語臧氏,臧氏不信,行執 手慟泣,於是而返。後一二日,洽果害之。及年十七,從法施尼出家,住竹園寺,學《成實》《毗曇》《涅槃》《華嚴》。每見」 事端,已達旨趣,探究淵賾,博辯無窮。齊竟陵文宣王 蕭子良厚加資給,僧宗、寶亮二法師雅相賞異。及請 講說,聽眾數百人。官第尼寺,法事連續,當時先達無 能屈者。竟陵王後區品學眾,欲撰僧錄,莫可與行為 輩。後有尼聰朗特達,博辯若神,行特親狎之,眾亦以 為後來之秀,可與行為儔也。行晚節好禪觀,菜食精 苦。皇帝聞之,雅相歎賞。年六十六,梁天監八年卒,葬 於鍾山也。

令玉附令惠 戒忍 惠力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令玉,本姓蔡,建康人也。父朗,少出家, 住何后寺禪房,為淨暉尼弟子。淨暉律行純白,思業 過人。玉少事師長,恭勤匪懈。始受十戒,威儀可觀。及 受具戒,禁行清白,有若冰雪。博尋五部,妙究幽宗,雅 能傳述。梁邵陵王綸大相欽敬,請為南晉陵寺主,固 讓不當。王不能屈。以永徽元年再敕,事不獲免。在任」 積年,不矜而莊,不厲而威。年七十六,梁天監八年卒。 寺復有令惠、戒忍、惠力,並顯名。令惠講《妙法蓮華》《維 摩》《勝鬘》等經,勤身蔬飯,卓然眾表。戒忍聰朗,好學經 目,不忘惠力,雅識靈通,無所矯競。

僧述

编辑

按《比丘尼傳》:「閒居寺尼僧述,本姓懷,彭城人也。父僧 珍,僑居建康。述幼而志道,八歲蔬食。及年十九,以宋 元嘉二十四年,從禪林寺淨秀尼出家。節行精苦,法 檢不虧,遊心經律,靡不遍覽。後偏功十誦,文義優洽。 復從隱、審二法師諮受祕觀,遍三昧門,移住禪林寺, 為禪學所宗。去來投集,更成囂動,述因有隱居之志。」 宋臨川王母張貴嬪聞之,捨所居宅,欲為立寺,時制 不得輒造。到元徽二年九月一日,汝南王母吳充年 華啟敕,即就締構堂殿房宇五十餘間。率其同志二 十人,以禪寂為樂,名曰《閒居》。述動靜守真,不斆浮飾。 宋齊之季,世道紛喧,且禪且寂,風塵不擾。齊文惠帝、 竟陵文宣王大相禮遇,修飾一寺,事事光奇,四時供 養,未曾休息。及大梁開泰,天下有道,白黑敬仰,四遠 雲萃。而述不蓄私財,隨得隨散,或賑濟四眾,或放生 乞施,造金像五軀,並皆壯麗。寫經及律一千餘卷,標 帙帶軸,寶飾莊嚴。年八十四,梁天監十二年卒,葬於 鍾山之西陽也。

妙禕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妙禕,本姓劉,建康人也。齠齔之年,神 機秀發。幼而出家,住西青園寺。戒行無玷,神情超悟, 故信布惠,莫不懷之。雅好談說,尢善語笑。講《大涅槃》 《法華》十地,並三十餘遍,十誦《毗尼母經》,敷說隨方導 物,利益弘多。年七十,梁天監十二年卒也。」

惠暉附惠意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惠暉,本姓駱,青州人也。六歲樂道,父 母不聽。至年十一,斷葷辛絕味,清虛淡朗,姿貌詳雅, 讀《大涅槃經》,誦《妙法蓮華經》。及年十七,隨父出都,精 進勇猛,行人所不及。父母愛焉,聽遂其志。十八出家, 住樂安寺,從斌濟、柔次四法師聽《成實論》及《涅槃》諸 經。於十餘年中,鬱為義林,京邑諸尼無不師受。於是」 法筵頻建,四遠雲集,講說不休,禪誦無不。標心正念, 日夕忘寢。王公貴賤,無不敬重。十方䞋遺,四時殷競。 所獲之財,追造經像,隨宜遠施。時有贏餘者,改緝樂 安寺,莫不新整。年七十三,梁天監十三年卒,葬於石 頭岡。時復有惠意,以禮誦為業。

道貴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道貴,本姓壽,長安人也。幼清夷沖素, 善研機理,志幹勤整,精苦過人,誓弘大化。葷鮮不食, 濟物為懷。敝衣自足,誦《勝鬘無量壽經》,不捨晝夜。父 母憂念,使其為道。十七出家,博覽經律,究竟文理,不 羨名聞,唯以進道為業。觀境入定,行坐不休。悔過發 願,言辭哀敏,聽者震肅。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善相」 推敬,為造頂山寺,以聚禪眾。請貴為知事,固執不從, 請為禪範,然後許之。於是結掛林下,栖寄畢世。縱復 屯雲晦景,委雪埋山,端然寂坐,曾無悶焉。得人信施, 廣興福業,不以纖毫自潤己身。年八十六,梁天監十 五年卒,葬於鍾山之陽也。

法宣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法宣,本姓王,剡人也。父道寄,世奉正。 法宣幼而有離俗之志,年始七歲,而蔬食苦節。及年 十八,誦《法華經》,首尾通利,解其指歸。坐臥輒見帳蓋 覆之,驟有媒聘,誓而弗許。至年二十,父母㩦就剡齊 明寺德樂尼改服從道,即於是日帳蓋自消。博覽經 書,深入理味。成戒已後,鄉邑時人望俗義道,莫不服 其精致。」逮宋氏之季,有僧柔法師周遊東夏,講宣經 論。自滹嵊而之禹穴,或發靈隱,或往姑蘇。僧柔數論 之趣,惠基經書之要,咸暢其精微,究其淵奧。及齊永 明中,又從惠熙法師諮受《十誦》,所餐日優,所見月賾。 於是移住山陰招明寺,經律迭講,聲高於越。不立私 財,以䞋施之物,修飾寺宇,造構精華,狀若神功,寫經鑄像,靡不畢備。吳郡張援、潁川庾詠、汝南周顒,皆一 時之名秀,莫不躬往禮敬。齊巴陵王蕭昭胄出守會 稽,厚加供待。梁衡陽王元簡即到郡,請為母師。春秋 八十三,梁天監十五年卒矣。

道蹟

编辑

按《法華持驗》,梁吳興尼道蹟號總持,得法於菩提達 磨,遁居湖州弁嶺峰,晝夜誦《法華經》,誦滿萬部,不出 山者凡二十年。後歸寂,塔全身於結廬之所。大同元 年,塔內忽有青蓮華一朵,道俗異之,啟視,見華從舌 根生。州郡錄奏,敕建法華寺。

宜都老尼

编辑

按《荊州府志》:「太清間,宜都有老尼誦經於紫竹庵。庵 臨溪側,一日溪水暴漲,老尼大笑,擲蒲團於水中,趺 坐其上,誦《普門品》。信流由漢陽江出,自清江而去,莫 知所之。後人因名其溪為師姑溪云。」

神尼

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 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 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 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常抱高祖,忽見頭上 角出,遍體鱗起。皇妣大駭,墜高祖於地。尼自外入見 曰:「巳驚我兒,致令晚得天下。」

按《佛祖統紀》。隋文帝始生般若寺,尼智仙親育之。及 長,密告之曰:「汝當大貴,佛法暫廢,賴汝而興。」

按《陜西通志》:神尼名智仙,蒲坂劉氏女。少出家,有戒 行。文帝誕日忽至,名帝為那羅延,且曰:「兒來異倫,不 可處俗間。」遂割宅為般若寺,將帝躬自撫養。及帝年 七歲,曰:「佛法將滅,神明已西,兒當大貴,神來有日。」尼 沉靜寡言,談成敗吉凶皆驗。後周滅二教,尼隱皇家, 戒行不改。帝既踐祚,重興佛法,每以神尼為言。歿後 即葬寺中,為起金浮圖。又命王劭作傳。改所居般若 寺為大興國。仍令天下舍利塔內各作神尼像。

大明

编辑

按「《淨土晨鐘》,隋尼大明,志尚清修,誓生淨土。每入室 禮念,先著淨衣,口含沉香。文帝后甚重之。將終之日, 忽眾聞沉香滿室,俄而光明如雲,隱隱向西沒焉。」

荊州二尼

编辑

按《法苑珠林》:「荊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誦《法華》,深厭形 器,俱欲捨身。節約衣食,欽崇苦行。服諸油香,漸斷粒 食。後頓絕味,唯食香蜜。精力所被,神志鮮爽。周告道 俗,剋日燒身。以貞觀三年二月八日,於荊州大街置 二高座,乃以蠟布纏身至頂,唯出面目,眾聚如山,歌 贊雲會。誦《法華經》至藥王燒處,其姊先以火炷妹頂」 訖,妹又以火炷姊頂。清夜兩炬,一時同燿,焰下至眼, 聲相轉鳴,漸下鼻口,方乃歇滅。恰至明晨,骸骨摧朽, 唯二舌俱存。舉眾欣嗟,為起高塔。

元機

编辑

按《佛祖綱目》,淨居寺尼元機,嘗習定於平陽大日山 石窟中,與兄元覺同參六祖,因著《圓明歌》,與《證道歌》 相表裡。後倒立而化,法屬以顛倒,呵之應聲而仆。將 葬之夕,為風雷所移。越二日,有自大日山來者云:「是 夕空中有簫磬聲。機之柩已厝峰山,其徒迎舍利歸 寺,建塔,號圓明。」

真如

编辑

按《揚州府志》:尼真如,姓李氏,嫁於賀若氏,捨俗為尼。 唐天寶元年七月七日,真如於鞏縣精舍盥濯,忽有 五色雲自東來,雲中引手,不見其形,以囊授真如曰: 「寶之,慎勿言也。」天寶永安,祿山之亂,真如展轉流寓 於楚州安宜縣。上元二年建子月十八日夜,忽見二 人皂衣,引真如東南行,可五六十步,樓觀嚴飾,兵衛 森肅。皂衣者曰化城也。殿上一人,衣碧衣,戴寶冠,稱 天帝。有二十餘人,衣冠亦如之,呼為諸天,命真如進。 諸天相謂曰:「下界殺戮過多,腥穢達於諸天,當以神 寶壓之。」一天曰:「用第三寶。」又一天曰:「今沴氣方盛,三 寶不足以勝,須以第二寶授之。」曰:「然。」因出寶授真如 曰:「汝往。」令刺史崔侁進。於天子前,所「授小囊有五寶, 人臣可見。今八寶惟王者得見,慎勿易也。」具以寶名 及所用之法授真如,復令皂衣者送之。翼日,真如詣 縣,以狀聞。刺史以為妖,令從事盧恆就訊。真如以囊 中五寶示恆,出寶盤照之,光皆射日,仰望不知所極。 恆異之,白於侁,聞之節度使崔圓。圓召真如詣府,欲 歷視之,不可,固強之。真如不得已,乃出八寶,置之日 中,則白氣貫空,措諸陰室,則照燭如月。侁遣盧恆隨 真如上獻。時肅宗寢疾,召太子謂之曰:「汝自楚王為 儲嗣,今獲寶於楚州,天賜汝也。」代宗拜受賜,因改元 寶應,以安宜縣為寶應縣。今真如所居得寶地,在河 壖,景物暢茂。相傳西域賈人過其旁者,莫不望而瞻

禮焉
考證

二女尼

编辑

按《法華持驗》,唐黃氏二女,晉陵人。幼聞人誦《法華經》, 傾聽久之,曰:「吾解此義矣。」遂能深談實相之旨。後入 京師安國寺為尼,長名持法,次名慧忍,同修法華三 昧。忽有尼號空姑,詞貌甚異,降禮懺所,相與行道。每 至中夜,身光赫然,如是三年而去。或疑為普賢化現 云。

妙寂

编辑

按《幽怪錄》:尼妙寂,景氏,初嫁任華,父鼎與華往賈長 沙廣陵間。元和十一年春,之潭州,不復過期。數月,妙 寂忽夢父被髮裸形,洗血滿身,泣曰:「吾與汝夫湖中 遇盜,皆已死矣。以汝心似有志者,天許復讎。但幽冥 之意,不欲顯言,故吾隱語報汝。誠能思而復之,吾亦 何恨?」妙寂曰:「隱語云何?」鼎曰:「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 俄而見夫形狀若父,泣曰:「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妙 寂,撫膺而哭,遂為女弟所覺,泣告其母,闔門大駭。念 其隱語,杳不可知。訪於鄰叟及鄉閭之有知者,皆不 能解。秋詣上元縣,舟楫之所交者,四方士大夫多憩 焉。而又邑有瓦官寺,寺上有閤,倚山瞰江,萬里在目, 亦江湖之極境,遊人莫不登眺。吾將「緇服其間,伺可 問者,必有醒吾惑也。」於是緇衣往上元,捨身瓦官寺, 日箕帚洒掃,閤下閒則徙倚闌檻,以俟識者。見高冠 博帶吟嘯而來者,必拜而問。居數年,無能明者。十七 年歲在辛巳,李公佐者罷嶺南從事而來,攬衣至閤, 神采俊逸,頗異常倫。妙寂前拜泣,且以前事問之。公 佐曰:「吾生平好為人解迷,況子之冤懇切而諄告如 此,當為子思之。」默行數步,喜招妙寂曰:「吾得之矣,殺 汝父者申蘭,殺汝夫者申春耳。」妙寂悲喜嗚咽,拜問 其說。公佐曰:「夫猴,申生也。車去兩頭而言猴,故申字 耳。草而門,門而『東』,非蘭字耶?禾中走者,穿田過也,此 亦申字也。一日又加『夫』,蓋『春』字耳。」妙寂喜若不自勝, 久而掩涕拜謝曰:「賊名既彰,雪冤有路,苟獲釋憾,誓 報深恩。婦人無他,唯潔誠奉求佛,祈增福海耳。」乃再 拜而去。元和初,泗州普光王寺有梵氏戒壇,人之為 僧者必由之。四方輻輳,僧尼繁會,觀者如市焉。公佐 自楚之秦,維舟而往觀之。有一尼,眉目朗秀,若舊識 者,每過必疑視公佐若有意而未言者。久之。公佐將 去,其尼遂呼曰:「侍御元和中不為南從事乎?」公佐曰: 「然。」「然則記小師乎?」公佐曰:「不記也。」妙寂曰:「昔瓦官寺 閤求解車中猴者也。」公佐悟曰:「竟獲賊否?」對曰:「自悟 夢言,乃男服,易名士寂。泛傭於江湖之間,數年,聞蘄 黃之間有申村,因往焉。流轉周星,乃聞其村西北隅 有申蘭者,默往求傭,輒貶」其價,蘭喜召之。俄又聞其 從父弟有名「春」者,於是勤供執事,晝夜不離。見其可 為者,不顧輕重而為之,未嘗待命。蘭家器之,晝與群 傭共作,夜寢其席,無知其非丈夫者。逾年,益自勤幹, 蘭愈欽念。視士寂,即自視其子不若也。蘭或農或商 或畜,貨於武昌,開鎖啟閉悉委焉。因驗其櫃中半是 己物,亦見其夫及父常所服,垂涕而記之。而蘭春奴 出處未嘗偕在,慮其擒一而驚逸其一也,銜之數年。 時值重陽,二盜飲既醉,士寂奔告於州,乘醉而獲,一 問而辭伏。就法,得其所喪以歸,盡奉母而請從釋教 師洪州之天宮寺尼洞微,即昔時受教者也。妙寂雖 一女也,誓血誠獲讎,天亦不奪,遂以夢寐之言,獲悟 于君子。「與其讎者,得不同天?撫此微軀,豈酬明哲?惟 捨身梵宇無他,惟虔誠法像以報效耳。」公佐大異之, 遂為作傳。

淨真

编辑

按《佛祖統紀》:淨真居長安積善寺,衲衣乞食,誦《金剛 經》十萬遍,專志念佛。語弟子曰:「五月內十度見佛,兩 度見淨土,寶蓮花上童子遊戲,吾已得上品生。」言訖, 跏趺而化,祥光滿寺。

悟性

编辑

按《淨土晨鐘》,唐尼悟性居廬山,遇照闍黎,教以發願 念佛,六時精進,一心不亂。大曆六年,忽染疾,聞空中 音樂西來,謂左右曰:「我神遊極樂,已得中品上生,見 同志誠心念佛者,皆有蓮花待之,汝等應各努力。」言 訖而逝,面現黃金色,時年二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